保险监管模式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6

保险监管模式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保险行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面临着如何利用信息化推动保险业的转型和发展,利用信息管理的平台实现集中化管理模式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很多地方保监局如浙江省保监局和湖南省保监局已经要求保险公司做到省级集中管理。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监管力度的加强,保险公司向信息化集中管理已经迈开了步伐。大多数保险公司缺乏系统的、规范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目前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核心业务系统等各个信息系统是以视图驱动的体系结果来建设的,也就是说为每个职能部门的需求建立各个信息系统,用来解决各个部门的多样性需要,其结果常常造成各部门自成体系,同时存在若干职能彼此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文件,这种方式使保险公司陷入相同数据信息冗长、信息化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化管理成本高的代价,却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高效,并且缺乏足够的信息安全性。其结果必然造成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孤岛”状态,缺乏信息资源;与业务系统不能实现对接,系统管理割据,信息化系统的子集之间无法形成集成;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慢、可靠性差。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是全面信息化集中管理,对于保险公司集中管理发展而言,所要求的目标是集成的系统所完成的效益是每个子系统单独工作所无法完成,是1+1≥2。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必然是财务信息集中化管理。保险公司必须寻找以财务信息化为中心的各种信息的高度集成,达到财务系统不只是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更应该成为一个与其他信息系统全面融合的集成系统。信息化集中管理模式是保險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财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信息系统好比整个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不断接受新信息进行处理,再输出各类相关有用信息,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必将成为保险行业财务发展的里程碑。

二、保险公司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模式

集成管理是为实现整体目标或企业战略而对不同领域的专项管理所进行的规范、协同和融合的过程,是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充分利用管理资源的有效途径,是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保险公司实现财务集中化管理的基础必须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集中管理的平台上,这样才能使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由分散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迈进,达到会计核算集中化、财务管理专业化、财务和业务一体化,实现现代企业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以长安保险公司为例,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完善信息化集成系统 对于长安保险公司而言,建设一个集成的信息化平台应该包括业务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单证系统、通赔系统、报案系统、核保核赔系统等)、统计系统、收付系统、财务系统(包括会计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费用报销系统、预算系统、财务报表系统等)、资金管理系统等。

首先,长安公司目前使用的业务系统、统计系统、收付系统是软件开发公司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的,但是随着公司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其系统必然需要不断开发完善,以达到全面信息化集中管理发展的要求,因此平台的可拓展性必须要加强。其次,随着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的需要,选择一个性能优良的财务系统至关重要,一个适用的财务系统不仅应该包括会计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费用报销系统、预算系统、财务报表等这些基础模块,还需要有良好的财务管理功能,能够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通过软件中已设计的或是自定义的取数路径,较为容易的获得财务管理所需要的数据、表格和图示,系统的功能组合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第三,选择一个合适的资金管理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通过人民银行授权的可以面对多个银行进行结算和资金管理的软件并不多,选择一个可以面对多个银行的资金管理系统,打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屏障,避免银联向保险公司收取大额的手续费,可以大大降低保险公司的结算成本。第四,打通所有系统的接口,实现系统间真正的无缝对接,针对多个不同开发商的软件做对接,为避免接口开发的重复,减少工作量、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可以将收付系统作为所有系统对接的纽带,这样通过收付系统这个桥梁,实现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以及资金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系统无缝对接后,使得数据在各个系统中的流转通畅,加快信息的获取速度,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信息化集中核算基础上,依据业务驱动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则,使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同步进行,充分体现了最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并可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财务管理流程。

(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集中化主要表现在:

(1)实现各项经营支付的集中核算。目前长安公司各个层级机构资金支付均由总公司逐级下拨,由各个分支机构分别支付、核算,这种模式的弊端一方面资金很难在最短时间到达基层机构,为保证基层机构资金支付和核算的及时,需在资金拨付的环节上做好提前量,势必使资金在途时间过长,汇划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逐级下拨使得中间的环节截留资金的现象普遍存在,分支账户中均有资金存量,不利于资金集中使用。

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后,各种经营支出均通过总公司集中支付。纳入集中支付的款项包括赔款、理赔查勘支出、手续费及佣金、员工报销、借款及工资等各项经营性支出。分支机构除保留必须由地方支付的税收、公积金、社保以及委托收款的电话费等支付权限外,其他款项均由总公司集中支付,实现以总公司为中心的账务集中处理方式。款项支付的合法合规性审核和初级审批权限仍在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审核和审批后须将原始单据的影像资料上传至总公司,由总公司进行复核和批复,符合支付条件的立即由总公司的账户支付至终端收款方。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资金支付的时效性,也降低资金逐级下拨再支付终端收款方的资金成本,同时避免中间环节截留资金,大大提高对分支机构的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例如:赔款支付至经营者个人银行账户;中介机构的中介费用根据发票及“业务结算表”支付到中介机构账户中;员工发生的费用报销支付至报销人账户;员工的工资性收入支付至员工账户。

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各种款项的支付不需要再登录网上银行或资金管理系统进行支付,而是在收付系统和财务系统直接录入收款人名称、账号、开户行等要件,经审核无误后,点击“确认支付”进行支付,数据通过接口转入资金管理系统的后台,进行数据处理。以支付赔款为例:

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前,赔款支付的核算流程如图1所示:

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后,赔款支付的核算流程如图2所示:

(2)实现保费收入的集中核算。目前长安公司保费收入的归集方式是由三、四级机构汇划至分公司,分公司再汇划至总公司。其弊端是资金在途时间长,划拨成本高,各个账户有余额,影响总公司资金的统一管理,不能发挥资金周转对创造价值最大化的作用。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后,各个分支机构仍可保留保费收入户,总公司通过资金管理系统,将分支机构的资金自主归集,自动生成内部往来单据和保费归集凭证,这样不仅缩短逐级上划的资金在途时间,减少分支机构资金沉淀,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另外,通过系统间数据的流转,减少财务人员手工操作的工作量,可以加强财务分析工作,为公司经营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以保费收入归集流程为例:

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前保费归集流程如图3所示:

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后,保费收入归集流程如图4所示:

(3)加强财务管理。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使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核算要求落实到每个细节。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前,所有制度规章及工作要求均需要逐级下发,总公司只能通过工作检查和稽核才能掌握分支机构落实的情况,而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后,财务工作重心由分支机构转到总公司,财务规章制度可在第一时间贯彻到位,避免制度在下发流转中缩水。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可跟踪管理各机构的账户,掌握账户余额、资金收支情况,便于控制款项支付和保费归集的频率。另外可随时了解各机构的预算和实际的对比情况,将事前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触角延伸到延伸到各个职能部门的最末端,提高财务信息的利用率、使预算和实际经营切实结合起来。

(三)财务人员集中管理 首先根据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的要求明确各级财务机构的设置、编制、明确岗位职责,适当精简分支机构的财务人员,增加总公司财务人员;核定财务人员的资质,调整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按照定岗定编情况,建立统一薪酬体系,确定统一标准进行财务人员的考核、任免等工作,实现财务人员的人事集中管理。然后,建立一套与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相适应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最后,调整财务人员培训的方向,随着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财务人员培训侧重于信息系统的使用、信息化安全、财务集中管理流程等方面。

三、保險公司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建议

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是全面系统的信息化集中管理,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业务信息化集中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集中管理等是相辅相成,共同实现的,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不可能抛开其他部分单独实现。综上所述,对长安公司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建议如下:

(一)成立信息化集中管理小组,统一部署和推进信息化建设 公司应以领导牵头,抽调各部门人员组成信息化集中小组,共同制定信息化集中管理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信息化集成平台的建设由工作小组统一部署和推进,以减少系统间对接的次数和开发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每个部门根据本部门业务推进的进度实施具体的信息化集中工作,部门间相互配合,分步骤、分阶段的共同推进信息化集中管理模式。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财务部门应加强与信息技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使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作为公司信息化集中管理的核心作用得以体现,并通过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促使各个业务系统的整合。

(二)建立信息容灾系统,提高电子数据存储能力,保证信息数据的稳定 建立一个能提供防止各种灾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出现不可抗拒的灾难和意外时,可以及时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在信息化集中管理中尤为重要。目前长安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应建立数据中心,通过异地数据备份提高信息容灾性;另外,为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和可靠,建议财务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服务器或数据中心分散风险;第三,必须提高备份的频率,完善电子档案的建设,以提高信息容灾系统的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实现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是长安公司财务管理的里程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如资金审批制度,财务会签制度,资产购置制度,财务授权制度,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管理由逐级管理到分区管理的转变等。总之建立和完善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的内控制度是实现公司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的制度保证,其实质是对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进行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凡林、蔡立新:《信息化会计管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编辑杜 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保险监管模式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大部分城商行都将财富管理作为零售金融业务的重要构成,但它们的财富管理业务经营发展体系尚不完善,业务以销售银行理财产品为主体。市场利率走低、存款利率市场化、大额存单发行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城商行理财产品的竞争力。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城商行需要将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点,明确财富管理业务定位,着力推进理财业务转型升级,完善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服务品类,全方位完善财富管理业务经营管理体系。

城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这里探讨广义的财富管理业务,根据目标客户财富水平(可以日均资产或可投资金融资产等标准衡量)大致可以分为银行理财业务(比如目标客户财富水平处于5万元到200万元之间)、狭义的财富管理业务(比如目标客户财富水平处于200万元到600万元之间)及私人银行业务(比如目标客户财富水平大于600万元)。

从国际银行业历史看,财富管理业务是银行业的一项传统业务,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内银行业,随着居民财富积累和理财意识提升,财富管理业务市场空间不断壮大,大中型银行纷纷推出并不断升级完善自己的财富管理业务体系。券商、信托、保险、基金、P2P、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等也成为国内财富管理市场的竞技者。近几年,国内银行业财富管理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总体上看,城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相比较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而言,城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还比较落后,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业务定位不清晰,战略定力不够。大部分城商行都认识到了财富管理业务的潜在发展空间和重要性。实践中,大部分城商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落脚点都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上,在进一步深化升级财富管理业务体系方面进展相对较慢。大部分城商行在是否加大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方面有些摇摆不定,一方面“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却看不见强有力的举措出台。体现在组织架构设计上,它们都将财富管理业务隶属于零售业务部,只有极个别城商行设立了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一级部门。

个人客户基础不够夯实,高净值客户基数偏小。客户是一切业务的归宿。城商行源于城市信用社,其基础客户群的财富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城商行都不充分具备开展狭义财富管理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的高净值客户基础。在与大中型银行竞争高净值客户方面,城商行的品牌、声誉、产品、渠道、系统、人才等均处于劣势。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必然要经历一段客户积累的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而且这些成本不能在大量客户基础上进行分摊。

人才缺乏,投资研究、创新能力不足。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对人才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目前,城商行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占比已经接近三分之一,理财业务快速发展锻炼积累了一定的人才。但总体上看,目前的人才积累仍然不能满足财富管理业务发展需要,主动资产管理能力不能适应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升级的需要,能够为高净值客户服务的高素质人才更是匮乏。

财富管理业务体系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为主体,高端服务体系缺失。大部分城商行都已经开始发行银行理财产品,部分城商行还推出了狭义的财富管理业务,只有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城商行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实践中,有些城商行的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是发行理财产品。大部分城商行都在推行客户分层管理,但正是由于财富管理体系不健全,针对高净值客户的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客户分层管理难以有效实现。

财富管理渠道建设落后。财富管理业务渠道可以分为主动渠道和被动渠道,前者是城商行根据客户需要建立的直营团队,提供“上门”服务,后者包括电话、呼叫中心、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特定群体俱乐部、贵宾理财中心、财富管理中心、私人银行中心等。与大中型银行相比,大部分城商行在这些渠道的建设方面很难说具有优势,大部分城商行尚未开设财富管理中心和私人银行中心。

客户信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困扰。客户信任只能在长期业务往来中建立,需要建立在高品质的财富管理服务基础之上。除了财富管理体系本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之外,城商行还具有发展历程较短、网点偏少、规模较小等不利于与客户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因素。客户信任问题是国内商业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初期普遍都经历过的一个问题,但对于城商行尤其严重。

财富管理是城商行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近十年来,国内银行业零售金融主要沿着大众化和高端化两个方向发展,财富管理已成为大中型银行争夺的焦点。整体上,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国内居民的财富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客户对银行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的专业性给予越来越多的信任和依赖。

城商行需要充分利用财富管理市场实现新的业务突破和增长;需要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来吸引、保留和壮大高净值客户群体;完善的财富管理经营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整个零售金融板块的服务水平;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可以降低业务发展对资本金的消耗。

面对巨大的市场、激烈的竞争和紧迫的转型发展需要,城商行需要抓住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有利时机,将财富管理业务作为客户分层管理和业务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城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对策

机会已经出现,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包括大中型银行在内的财富管理机构“将强未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城商行需要进一步明确财富管理业务的定位,全方位提升财富管理经营管理体系。

明确财富管理业务在整个零售金融板块及全行转型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财富管理业务。战略定位是必须要解决的,并不是每一家银行都需要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从操作上看,财富管理(特别是针对高净值客户的部分)与当前流行的互联网金融并不完全一致。互联网理财机构在提供小额理财服务和余额增值服务方面已经展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服务模式的网络化、商业化、交易化,并不利于服务高净值客户、优质客户,甚至会迫使这部分客户流向其他一些专业性的财富管理服务机构。零售客户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程度仍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客户不去银行网点获取服务,银行业经典的面对面服务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银行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应用互联网技术,将越来越多的交易型银行业务迁移到自助服务设备、网上银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及直销银行。然而,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需求的私密性、复杂性、专业性意味着,当前条件下的电子化、网络化服务方式并不完全适合于财富管理业务。零售金融板块的大众化部分和高端化部分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无论如何,需要在做或者不做之间给出一个明确的选择,并一以贯之。犹豫徘徊、摇摆不定会导致资源浪费、机会流失。

明确银行理财业务在整个财富管理体系中的地位,积极探索理财业务转型,合理调配理财产品结构,确保理财业务在收益率方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与财富管理业务体系的其他部分相比,银行理财业务是一种以产品为导向的业务,其优势在于产品简单、资金安全、收益较高。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已经历十多年的历程,各家银行推出了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但展示给客户的信息却是日益趋向同质化。客户的理财意识越来越成熟和灵活,对理财产品越来越熟悉,对理财产品收益率越来越敏感,推动理财产品市场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从较低收益的保本型向较高收益的非保本型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央行降准降息、存款利率市场化、大额存单发行等对保本型理财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替代。随着客户对大额存单越来越熟悉,其对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替代效应将会更加的显著。较高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将是银行理财业务的一个竞争利器。不断增多的开放型理财产品也是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一个方向。受余额宝的冲击和启发,包括城商行在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对接货币基金的理财产品,被统称为“宝宝类产品”。这些产品可以随时申购赎回,购买起点低于普通的理财产品。从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变被认为是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监管部门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市场上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城商行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还很少。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开放式货币基金类似,银行会提供净值查询、不保证本金和收益,客户在每周或每月的开放日可以申购和赎回。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开放式基金的差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不可能比开放式基金更高,二者同样不具有保本保收益的特性。净值型理财产品的竞争力将取决于产品背后的研究实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对于大部分城商行来讲,研究和主动资产管理能力仍然是理财业务发展的短板。商业银行无法直接进入股票市场,其可选的资产篮子本身比基金公司要少。单从客户角度看,城商行可以选择与基金公司合作代销开放式基金,也可以选择自己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此外,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还可以从细分客户群入手,比如专为年轻人、女性等群体提供理财服务,可以从资产端入手,比如发展理财直接融资工具。

明确针对高净值客户的业务战略,建立健全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产品服务体系。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与银行理财业务服务的客户显著不同,是银行进一步细分客户群,提供差异化、定制化金融服务的必然结果。当前,专业的资产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国内财富管理市场竞争的重要着力点。然而,大部分城商行的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体系都不够完善。它们在这一领域面临着诸多限制,包括客户基础等非可控因素,也包括人才、机构等可控因素,还包括业务资质、经营地域范围等市场准入因素。高净值客户数量在不断增多,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市场空间仍然在持续扩大。这已经是一个客观存在,是趋势。客户与业务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从发挥主观能动性上看,商业银行能做的是做好自己可以做好的那一部分,在这里是做好自己的财富管理经营管理体系,并广而告之,吸纳、积累客户,打造良好的财富管理品牌。从产品服务体系外延看,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体系包括狭义的财富管理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两大类,具体包括公司金融、个人金融、小微金融、信托、基金、法律、税务、医疗、教育、旅游、养老、房地产、衍生品、资产管理、财富继承、全球资产配置等多层次、跨市场的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能力最能体现一家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财富管理经营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财富管理能力。除了产品服务体系之外,城商行还需要从客户细分、渠道建设、人才培养、组织设计等方面来建立或完善财富管理经营管理体系。客户细分是财富管理业务的基础,商业银行的普遍做法是按照财富水平对客户进行分层。从大部分城商行客户基础实际情况看,城商行可以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为高净值客户准入设定较低的财富门槛。渠道建设以客户细分为基础,为不同财富水平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渠道,包括建立贵宾理财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和私人银行中心等。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线上服务渠道日益丰富,但从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来看,以面对面交流为代表的线下服务渠道仍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人才培养对发展财富管理业务至关重要,也是城商行面临的一个重要短板。人才队伍建设要跟上客户分层经营和财富管理渠道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国内大中型银行基本上都建立了“客户经理+专家团队”的服务模式和人才结构。大部分城商行需要在客户经理队伍、投资顾问队伍、投资研究团队建设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人才流动也是城商行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客户经理与客户之间关系过于密切,客户经理的流失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客户流失。财富管理是一项综合程度较高的金融服务,组织设计要将信用卡、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小微金融、金融市场、分支行等多个部门的力量凝聚起来,建立扁平化的跨部门团队作业平台和机制。当前,大部分城商行的理财产品设计运作与理财产品销售是相互分离的,前者由资产管理部或理财业务部(大部分隶属于金融市场部)负责,后者由零售业务部(或财富管理部)负责。根据业务战略及业务发展形势,部分城商行可以考虑设立财富管理部和私人银行部,实现对高净值客户的专业化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富管理组织设计,完善相关部门的收入分配与绩效考核,提高对客户数量、管理资产总量、产品渗透率、业务收入等指标的考核权重。此外,城商行还需要紧密借助第三方力量来突破自身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开放式的财富管理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资产管理、增值服务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华融湘江银行发展规划部,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保险监管模式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IC卡逐渐被世人所使用。而且基于其良好的性能,金融、农村信用社、公交等领域都采用了IC卡系统。本文主要论述农村信用社金融IC卡系统的建设以及应用。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IC卡 系统建设 应用

1 农村信用社金融IC卡系统功能的结构

1.1 在金融IC卡上,农村信用社实现一卡通,并且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卡加入银联之中,使得金融IC卡的使用范圍更加的广

1.2 金融IC卡的扩容性能良好

随着农村金融业务的增加,那么其要求金融IC卡就有良好的扩充性能。

1.3 金融IC卡的安全性能高

在IC卡的办理之中,还需要身份证作为办理的凭证,这就加强了金融IC卡的安全性能。基于双重的安全机制,使得金融IC卡的安全防范更加的完善。

1.4 金融卡的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其储存信息的稳定性比较的强,尤其在资金的信息储存中,其可以完善的储存至几十年之久

进而,金融IC卡的信息储存机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不会出现伪造等情况的出现。

1.5 基于现在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发展,金融IC卡的管理更加的具有开放性,并且操作的流程和管理具有良好的独立性

这种设计,可以便于金融IC卡的管理安全,同时基于计算机平台,可以很好的实现IC卡的数据与计算机进行无缝连接,这就进一步的确保了金融IC卡的安全。

2 金融IC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构建及所存风险

IC卡的业务办理,都是需要有良好的计算机技术。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很好的做到信息的储存和加密保护。因而,在金融IC卡的设计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计算机数据接口与金融IC卡实现无缝的连接。同时,在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尤其对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开放性,需要防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漏洞,一旦在系统平台中出现漏洞,容易造成客户的业务信息被黑客所利用,进而使得金融IC卡严重的不安全性。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信用社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这也是开放式经济市场的最大特点,农村信用社实现良好的计算机系统平台,可以很好的加快其业务办理和经营的现代化进程。并且我国IC卡的研发还处于发展阶段,其在系统构建与实现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与其他银行系统相冲突或兼容性不强的问题,这一点的出现恶化了IC卡的运行环境。同时,又基于IC卡系统与银行系统存在冲突,使得IC卡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方面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在银行系统在兼容的过程中,系统的兼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使得银行系统出现数据的丢失问题,这就容易造成IC卡业务办理的瘫痪。

3 金融IC卡的应用系统的建立,以及对于银行系统的影响

在应用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密码的有效管理是应用系统的关键所在。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设计合理的密码管理机制,设计分级管理的办法,进而避免单一管理机制的弊端。同时在密码的管理机制中,也需要不断的对IC卡的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升级处理,及时修补系统中存在的漏洞,进而做到有效的管理。

客户在IC卡的办理中,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份证进行个人办卡的登记,这样就可以保障了金融IC卡的使用安全。在金融IC卡被遗失的情况下,身份证的个人信息就是你的又一IC卡的身份。因此,应用系统构建的时候,需要基于双重的保险机制,来确保IC卡的使用安全。于是在拿身份证进行业务的办理同时,需要身份证本人才能进行信用社的业务办理。

系统的使用权限也得进行有效的设计,基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客户基数大,如果没有有效的权限设计,很容易造成银行的所有应用系统的崩溃。同时在系统的设计中做好客户登陆信息的管理,便于系统的业务办理。

4 系统的安全管理

良好的系统平台需要,需要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客户输入端和处理端的系统安全的管理。而且客户端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安全因素的存在,给系统的安全给来了诸多的问题。进而,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运行管理,避免系统的各个环节出现安全事件。在对于客户端的密码管理系统,需要进行精密的安全管理,其关系着整个的系统安全,以及运行的效率。

5 基于IC卡系统建设现状的几点建议

我国的IC卡建设还不够的完善,在IC卡的系统构建环节存在诸多的缺陷与风险,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农村IC卡发展。

5.1 优化IC卡的建设环境

虽然我国的IC卡在近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其建设的过程中,IC卡的网络平台、收银业务设备以及网络通讯质量都存在较大的风险与缺陷。尤其对于网络平台的环境,是关系整个IC卡系统良好运行的关键。出于开放式的网络平台,需要建立良好的防范与防火墙系统,进而有效的组织来自互联网络对于系统的攻击。同时,关于收银业务办理设备缺乏有效,造成IC卡的业务办理比较的缓慢,造成办理的滞留。这点也是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IC卡面临的一个最为实际的问题。

5.2 统一规划IC卡的标准

我国的IC卡再标准化程度上还与国外具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在IC卡的规范上,与国际标准实现无缝连接还需要在技术和研究上下足功夫。因此,在避免我国IC卡的局限性,需要实现我国IC卡与世界金融业实现通用。

5.3 建立良好的用户端与管理端的管理平台

我国的IC卡的信用管理制度比较的缺乏,主要是规范化的信用平台,其在构建的过程中,构建的技术比较的粗糙。而国外在这点上比较的全面,在信用管理平台上,具有良好的操作系统。因此,我国要优化IC卡的运行风险,其信用管理平台的建立非常的关键,同时也是我国金融业与国外接轨的一个领域。

6 基于IC卡的发展进程,IC卡在农村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基于IC卡的信息平台,逐渐的被运用于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之中。

6.1 基于IC卡系统,实现了农村灌溉的智能自动化

智能灌溉系统的建立基于IC卡的计算机控制平台,实现了水泵的自动化灌溉与用水调度。尤其是对于自动化的模式,加速了现代化的农村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实现了电费和水费的管理信息公开化,也就是说,基于该信息平台,用户可以便捷自己的水费和电费的查询和缴费。

6.2 基于IC卡系统,实现了看病刷卡的便捷化

随着我国城乡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农村看病难的问题尤为的突出。而基于IC卡便可以快捷的进行看病的缴费与报销。这一点非常的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尤其可以很好的解决看病不识字的问题,同时给大部分的老人看病带来了便利,老人不用再担心缴费难的问题了。

6.3 基于IC卡系统,实现了教育公开化

教育的成本输出,在我国还不够透明化,而基于良好的额IC卡系统进行教育缴费,可以规范化教育管理模式。同时可以便于维护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7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开放式的经济市场,使得我国的金融领域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金融IC卡的运用,加快了我国金融领域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在金融IC卡的系统建立的过程中,需要依托诸多的先进技术理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安全建立。

保险监管模式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死亡动物的处置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分析兰溪市传统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存在的弊端,提出开展政策性生猪保险全覆盖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无害化处理;死亡动物;生猪保险;联动机制

兰溪市地处钱塘江上游,是衢江、兰江、婺江等三江汇流之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兰溪人,滋养着百万亩大地。同时兰溪也是浙江省传统的养猪大市之一。据市畜牧局统计,2013年全市共有生猪养殖场(户)8 000余户,能繁母猪存栏4.3万头,生猪存栏28万头,年饲养量78万头。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养殖户对死亡动物的随意处置,不仅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更是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013年3月9日,轰动全国的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部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加强死亡动物无害化管理和监管,严防漂浮死猪事件再次发生。3月27日,省政府下发浙政发明电[2013]58号文件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政府监管、财政扶持、企业运作、保险联动相结合的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运行机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传统养殖业的大力发展,2013年我市被农业部、省农业厅列入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建设试点县市之一,2014年10月,我市出台生猪保险全覆盖农业政策,同期,市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落成并投入试运行。这是一项实事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

一、兰溪市传统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体系

按照省政府相关文件要求,2012年我市在香溪、黄店两个乡镇进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成立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营运队,2013年我市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全面铺开。这种由营运人员上门收集死猪,并对主动联系、报送处理信息的养殖户给予每头不少于10元的补助的办法极大地改善了死亡动物随意丢弃现象,但仍存在一定的弊端:(1)采用化尸窖的办法处理死亡动物,将面上的污染转化为点上的污染,且目前这种化尸窖的选址与建立存在极大地困难,部分乡镇出现新建成的化尸窖被封堵覆盖现象。(2)无害化处理监管难度大,死亡动物随意丢弃现象无法杜绝。自行处理死猪的规模场极易出现造假行为,而对于散养户,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养殖户并不愿意将死猪信息外漏,更不会主动联系营运队对死猪进行收集处理,势必出现死猪随意丢弃现象。(3)每个乡镇(街道)需成立3~5人的营运队伍,由于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何有效管理这些营运队伍也是一大难题。同时,政府还需对这些营运人员的劳动保障、工资福利、收集装备等进行完善,投入大。(4)这种敞开式的收集方式缺少安全防护措施,并不能降低染疫动物疫病的扩散,反而助推了动物发生疫病的风险。

如何及时有力地处理死亡动物事关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是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翘板,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基础,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策部署的有效验证。

二、政策性生猪保险全覆盖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兰溪市实际情况,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多部门共同研讨,我市启动政策性生猪保险全覆盖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新机制。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兰溪市委、市政府将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作为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年多来,兰溪市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精心谋划落实,倒排时间表,召集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就选址敏感落地难、环评要求高、地方财政基础薄弱等多种困难进行商讨,并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到周边县市进行考察学习,借鉴经验。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畜禽养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浙政发明电[2013]58号)及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兰溪市要求扩大生猪保险业务范围的复函》(浙农险办[2014]13号)等文件精神,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生猪保险全覆盖与无害化处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强力推进我市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

(二)原则清晰,目标明确

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财政扶持、保险联动”的原则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模式进行,通过政府部门、保险公司以及无害化处理中心的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建立生猪保险、防疫标识、收集处理、保险赔付关联制度,达到大小生猪保险全覆盖、无害化处理全覆盖,从源头解决死亡动物丢弃和漂浮死猪现象不再发生。按照相关文件政策 ,保险费由农户自交、市财政补助以及上级财政补助三部分组成;按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生猪的无害化处理由市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承担;承保理赔工作由人保财险兰溪支公司承担,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三)开展有序,稳步推进

2014年9月底前,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落实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实施细则;10月底前,完成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及生猪保险承保工作;11月份,启动生猪无害化处理及保险理赔工作,查漏补缺,逐步完善运作机制。

(四)明确责任,全民参与

1.为进一步深入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进一步规范,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全市的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工作,各镇乡、街道也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本辖区内的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工作。

2.这种由养殖场(户)建设无害化冷藏暂存设施(暂存量为一个月)、承保、养殖户报案、保险公司人员现场勘查、无害化处理中心人员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保险公司理赔的联动机制,需要相关部门的高度协调。市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监督,并建立相应的工作例会和监督检查制度,定期通报相关情况,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镇乡、街道负责辖区内生猪养殖保险基础信息的采集,承保收费,督促养殖场(户)建设配套冷藏设施,出现纠纷及时协调处理等相关工作;农业部门负责死亡动物的无害化处理监管和技术指导,对养殖场(户)理赔死亡率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对上报数量较大的或存有疑问的收集点,会同财政、保险等相关部门开展督查,有针对性地不定期抽查;公安局负责养殖场(户)涉嫌骗保行为及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补贴的查处工作;财政局负责做好生猪保险及无害化处理补助资金的筹措、拨付和监管工作;发改局负责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各项协调工作。

3.积极宣传,营造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各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形式,宣传生猪保险全覆盖与无害化处理联动工作的意义。(1)保险公司将全市所有生猪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系上安全带,实现生猪保险全覆盖,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杠杠,让养殖户直接受益,使之形成“舍不得扔”的意识,激发养殖户将死亡动物自觉主动地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解决病死动物随意丢弃问题,真正为实现应收尽收的目标提供政策性保障。(2)每个规模养猪场各自建设冰库或购买冰柜,不仅省去了政府对暂存点建设的费用,而且将点对面的管理转化为点对点的管理,这种点对点的收集方式减少了动物疫病的传播,更能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3)保险公司的介入,其与市场化处理企业相互制约的利害关系,可以最真实的反映收集处理的数量和质量,避免了弄虚作假,这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政府监管部门的压力。

开展政策性生猪保险全覆盖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是我市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体现,是探索构建新型农村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的创新,是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民创业增收致富和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有力保障,是彻底解决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根本性措施。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美丽兰溪”、“两美浙江”的建设工作,更是为和谐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责任编辑 陈丽敏]

保险监管模式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由于中国保险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全球金融一体化与中国金融部门兼业经营趋势得到加强,尤其是保险企业作为风险转移的单位,自身风险控制需求也日益加大。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与监管进一步规范了中国保险行业内部控制制度。因此,文章从内部控制制度发展角度展开阐述,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相关建议,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监管体系,使之在实践中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从而达到保险公司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内控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保险公司 内部控制 监管

一、前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保险的思想认识也有所进步,尤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保险来获得更好的经济保障。保险公司的保险机制是针对风险进行投资,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的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带来危害的投资。它由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大部分组成。因此,保险公司是商业保险的运营单位,也是商业保险发展的载体。

二、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保险公司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确保经营效率和防范风险等方面发挥了有效性。由于存在很多迫切解决的问题,使得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监管工作缺乏实施的力度。

(一)缺乏建设理念

由于部分公司领导和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在认识上存在种种误区,不能及时的处理和整改内部控制问题。无法从战略的角度将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公司经营管理理念的日程上,基本上存在“分散性建设”、“局部性建设”、“重复性建设”等问题;随之执行力度也在逐渐减弱。

(二)内部控制执行问题比较突出

因为各级公司在内部控制执行意识上,对执行力度上逐渐减弱,内部控制的传导和反馈机制逐渐滞后,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没有渗透到各项业务、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部门和岗位。

(三)内部稽核缺乏能动性

近几年来,内部稽核没有引起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导致稽核部门建设停滞不前,加上人员素质低下,缺乏独立性,在内部控制职能无法正常发挥,以至于一些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得以普遍存在。根据目前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保险公司自我整改能力较差,急需通过外部监管压力促使保险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四)执行力度不强

部分公司领导只顾抓业务发展,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重视度不高,加上内控建设意识薄弱,在经营过程中呈现出的内控问题处理不彻底。领导不重视执行力度的加强,员工的内控意识也就逐渐薄弱,最终导致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减弱。

(五)认知度不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有的人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建立内控制度,而且内部控制也只是某个部门的事情,只要内部控制抓住某几个点进行控制,加深员工的认知度,就可以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管工作,其实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

(六)内部控制监管体系不完善

由于绝大部分公司的内部控制无法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操作过程中,使得许多关键的控制点处在无效的状态中,无法形成一个多角度和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体系。

三、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的思考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保险公司作为内控建设的主体,不仅要依靠公司自身的积极性,还需适当的监管来推动企业加强内控建设方面,来发挥内部监管的重要作用。针对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内部控制监管的加强。

(一)加强管理层的责任

完善的内控机制是保险公司稳健发展运营的基础,是公司管理层应尽的基本职责。通过经验证明,领导对于内控建设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内控水平。在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中,抓住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就抓住了保险公司内控建设的核心。所以,推进保险公司内控建设,必须要明确管理层在内控机制方面的责任,逐步提高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加强落实责任和追究制度。

(二)完善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

因为保险公司是内控建设的主体,所以作为监管部门,应将关注的焦点从内控机制本身转移到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及监管上来。另外,对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关键是要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从根本上加强保险公司内部体系建设,从而实施和运行结果进行评估和调查。

(三)实施有效的分类监管机制

在建立内控体制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分类监管机制也是当务之急,针对不同内控水平的公司应该采取不同的监管理念,让内控薄弱的公司承担更多的监管成本,奖罚分明,有效推动公司加强内控建设,从而提升内控要求。所以,在保险公司的现场监管体系中,必须将公司内控水平作为公司监管机制的主要元素,并对评估的最终结果实施进行分类监管,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内控薄弱公司的监管力度。

四、实施内部控制监管是建立风险防范有效机制的途径

保险公司的风险产生于保险公司经营的全过程。相对于保险监管机构来说,保险公司更能及时地发现、防范和化解风险。因此,推动保险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从根本上建立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管和纠正的动态过程机制,是保险公司监管机构风险防范职责的基本保障。由于保险监管机构重点向偿付能力监管转移,规范市场秩序将更多地依靠公司严格、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来实现。事实上,经查处的市场违规问题只是清除“水面的污垢”,对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督促公司及时弥补内部控制漏洞,改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在体系上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真正的实现“治理水质”;另外,企业内部控制的混乱将会导致大量的财务数据丢失,而财务数据作为基础的“数字游戏”,将严重影响内部监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以,实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来推动保险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是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的有效措施。

五、我国保险公司实施内控建设及监管的意义

伴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保险公司内控是监管的前提,是防范保险业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进一步的强化公司内部控制监管工作,是推动保险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监管的基础。现阶段,部分保险公司正逐渐开始重视内控建设工作。其中,我国人寿在美国市场上市后,内控建设方面和监管力度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实现了内部控制的跳跃式發展

保险公司五级内部控制体系从最初用分散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控制,逐渐发展到集设计、执行、监督、结果和持续改进为一体的动态体系改革,最终实现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网,由网到立体”的三级跳跃式发展目标。

(二)明确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

由于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的内容和主体具有代表性,标准和效果具有全面性,所以在内部控制上,不但是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和董事会的责任,而全公司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和监管负有重大责任,在内部控制全面覆盖并嵌入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以来,持续监督并促进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良好运行则明确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再者,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不仅涉及内部的法律法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环境、企业文化、决策机制、制度执行力和责任追究等立体交叉、全方位、多角度的风险防范体系。

(三)建立健全风险的内部控制模式

保险内部控制体系在全面分析公司风险的前提下,并对各类风险采取控制措施,确定相应的控制制度。真正的使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模式向内部控制上来进行转变,从而真正实现了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

(四)主动参与和进行责任的追究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表明了了各级公司、各级部门、各个岗位的内部控制责任,并加强落实工作,将保险的自我评估归纳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从而完善和确立了参与和责任追究制度,促使全员积极主动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并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和监管措施。

六、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和监管工作的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的必要措施, 从我国保险业具体国情出发,必须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监管工作体系,从根本上促进保险公司的运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炳丽.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分析[J].保险报告,2007(6):61-63.

[2] 张波,吴亚茹.浅析我国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与监管[J].湖南行政行院学报,2009(11):110-113.

[3] 欧阳娟.我国保险公司内控建设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1(1):215-216.

作者简介:高瞻(1979-),女,山西祁县人,河南中瑞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级,研究方向:财务。

(责任编辑:刘影)

保险监管模式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我国商业银行代理运作保险业务的起始时间相对较晚,且尽管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比总体规模较小,但却在过去若干年间获取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发展成就。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在代理运作保险业务领域的持续发展,有数量众多的基于业务实践流程的问题逐渐暴露,并且日渐清晰。最近几年以来,为支持和促进我国各级商业银行在代理运作保险业务的市场实践过程中展示出更加充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全国人大、国务院和银保监会接连制定和施行了一系列指向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行业制度,以及政策方针,在有效解决处置我国商业银行在代理运作保险业务过程中遭遇的各类实际问题条件下,确保了我国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相关工作长期处在优质且良好的运作发展状态。

一、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过程中应当面对的监管环境

遵照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制定发布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运作代理保险业务,必须严格遵循我国现行《保险法》、《商业银行法》,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相关规定,自觉以现行法律条文为基础,针对日常业务运作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展开规范和约束。

商业银行在与保险公司开展代理保险业务合作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和执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以及保护消费者基本利益的指导原则,协同促进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优质持续发展。

基于现有的金融保险业营销业务实践环境,商业银行应当积极调动和发挥自身在市场销售渠道方面的优势,保险公司应当充分发挥在长期性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以及金融业务运作风险保障层面的核心技术优势,致力于在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运作过程中,大力推动销售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以及风险保障型保险产品,在持续调整优化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组成结构条件下,致力于为广大客户创造和提供具备全面性的金融保险服务。

商业银行在具体经营运作保险代理业务过程中,应当始终遵循公平、自愿、平等,以及诚实信用的基本指导原则,注重控制和维护在基本业务运作流程方面的规范性,保护广大客户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

商业银行在选择其合作的保险公司过程中,应当对其偿付能力、经营风险管控能力、财务状况等方面展开系统评估。保险公司在选择其合作开展保险代理业务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量其实际具备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控能力,以及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性等因素。

二、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发展路径

(一)持续扩大业务发展的整体规模

在监管环境持续变化,以及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实践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应当结合时代社会发展背景,全面充分整合运用自身具备的优势销售渠道,逐步强化对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宣传工作力度,扩展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对象覆盖面,支持广大客户能够实现对代理保险产品的充分了解,调动其购买愿望。

商业银行在开展代理保险产品宣传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印制发放纸质宣传材料和悬挂张贴宣传海报等一般方式,还要广泛性整合运用电视媒体、广播媒体,以及互联网媒体等形式多样的公共媒体信息渠道,支持社会公众能够基于多个渠道实现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产品的全面有效了解。

在节假日,以及某些特殊日子,商业银行可以深入城市居民小区,以及农村集市等特殊场所,专题开展针对代理保险产品的宣传工作,逐步挖掘扩展潜在客户,加大代理保险业务的整体运作规模。

(二)持续挖掘创新代理保险产品的销售渠道

商业银行在代理销售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过程中,需要运用不同类型的市场营销手段。保险类金融产品的销售效果与实际运用的销售渠道之间具备密切相关性。来源于不同销售渠道的保险产品购买客户在基本群体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销售渠道的运营成本也存在显著差异。

商业银行应当结合代理保险产品的基本特点,以及潜在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合理设计和建构基本的市场销售渠道。举例论之,对于储蓄替代类保险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在常规业务办理窗口或者是柜台完成销售业务环节,而对于部分较为复杂的金融保障类保险产品,商业银行应当借由设置和运作专门性理财中心职能部门的方式,完成其销售业务环节。

在实际开展新型保险产品的市场销售工作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强化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在确保商业银行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且满意的保险金融产品条件下,有效扩展保险公司的客户覆盖面,实现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在经营收益方面的互利双赢。

(三)建立和完善代理保险业务运作平台

商业银行要积极建设并且逐步完善具备分层分区特点的客户服务体系,借由持续改善提升自身在代理保险业务过程中的服务质量水平,持续扩充和提升自身的销售渠道优势,借由建构运作以“物理销售网点+自助应用设备+客户经理”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化营销业务实践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各类客户保险业务办理需求的充分满足,在有效拓宽市场营销活动基本渠道条件下,获取到最佳经营收益。

商业银行在參与代理保险业务过程中,应当以自身拥有的良好品牌知名度和庞大客户群为基础,借由对互联网信息宣传媒介,以及其他信息宣传渠道的运用,促进商业银行客户群体,以及更为广泛的社会公众,能够逐步实现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产品相关信息的有效了解和吸纳,继而在有效挖掘和扩展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产品的潜在购买客户条件下,支持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能够在具体化的市场运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和实现最优化的经济收益。

(四)改善提升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营销层次

商业银行可以结合节假日,以及周年庆典等契机,借由举办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强化提升与广大客户之间的交流互动水平,在为长期支持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忠实客户提供适当形式的回馈条件下,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针对性提供代理保险业务的营销信息,继而逐步发展商业银行保险代理业务。商业银行在具体运作代理保险业务过程中,应当时刻保持与广大客户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及时解答客户围绕保险业务提出的各类问题,在提供优质良好的售后支持服务条件下,确保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良好发展。

三、结语

商业银行代理运作保险业务,不仅能利用自身拥有的庞大客户群资源帮助保险公司有效拓展业务渠道,还能支持自身在日常业务运作过程中显著增加经济收益获取数量。在新监管环境背景下,商业银行合理制定代理保险业务的发展路径,能支持我国现代金融保险事业长期处于优质稳定的运作发展状态。(作者单位: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上一篇:教学类型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民企战略振兴经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