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范文

2024-07-31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范文第1篇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螺旋三阶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企业岗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双螺旋”指学校专业学习知识体系上升螺旋和企业工作岗位学习技能体系上升螺旋。三个阶段为“引岗入校”“三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企业岗位全程培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学校专业学习上升螺旋指学校教师从第一学年讲授基础知识“打基础”、上升至第二学年讲授专业知识“学专业”、再上升至第三学年讲授拓展知识“学创新”;企业工作岗位学习技能上升螺旋指企业师傅从第一学年“认识企业、入岗上手”、上手至第二学年“初始岗位、基层岗位技能训练”、再上升至第三学年“发展岗位、延伸岗位技能训练”。

二、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双师互骋、优势互补,团队共建初具特色

在专业教学中形成了一支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操技能兼备的教学团队。与我校合作“现代学徒制班”的国寿新锐是中国人寿湖北省分公司旗下的一支行业领军团队,是整个湖北市场上的最年轻,最专业, 平均学历最高的保险团队。国寿新锐团队一直都是保险行业中的翘楚。领航人光新臣是湖北省公司个险部的副总,团队总监以上精英任“现代学徒制班”的师傅,学校教师选择的是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师担任。

校企建立“师资互学互帮制度”,通过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的机制,建设了一支团结协作好、互补性强、实现从保险基础原理讲授—保险市场业务介绍—保险业务实施—保险售后服务—保险业务续保等全产业链的“新锐”教学团队。企业师傅明确岗位技能训练职责,除了掌握基本的教学规律外,关键是结合实际操作流程,快速提高学生的业务熟悉、业务实施、能力提高、持续发展等实践能力。学校教师校内专任教师必须能够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具有丰富的教学组织管理经验,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岗位工作过程,具备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要明确教书育人职责,并代表学校完成培养组织工作,负责统筹安排学徒的工学交替学习和考核等组织工作。

三、构建以任务为主线的岗位课程体系,开发实训教材,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教学管理系统

(一)根据两年的试点实践,采用以工作为主线,以岗位为分枝的“树”型课程体系。

采用典型任务系统化,学会工作,再现工作任务,提取知识点,形成关键能力和知识体系的步骤开发。

(二)针对以任务为主线的岗位课程,开发了校企合作办学“个险岗位”实训教材。

针对金融保险个险岗位任务进行归类整理,突出了专业实践性和职业性,实现了教材内容与企业个险岗位的工作无缝对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内容根据个险岗位涉及的人身险展业、保全服务和理赔服务,以及信息化职场建设方面。以一位个险营销员刚入职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任务设定,一直到该营销员对个险岗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认知和具有基本的实践技能。

合理使用企业的《色彩性格评估测试》《30年后,谁来养你?》《我相信了》《推荐介绍手册》《蓝海战略》等活页式、手册式产教融合教材。………………………………………

(三)针对保险现代学徒制灵活多样的形式,项目组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教学管理系统。

开发了在线课程《金融学基础》和精品课程《保险营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云课堂智慧职教和云学习助理在网上开展学业评价、学生辅导、学业监控等工作,建立适合岗位特点的学徒制学习空间;尝试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建立保险专业的学分制,方便学生积累学习成果;将素质教育、养成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等定性考评转化为可记录可追踪的量化考核。

摘要:现代学徒制, 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 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 探索了“双螺旋三阶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任务为主线的岗位课程体系;使学生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 在师傅指导下习得岗位操作能力;学生和企业相互认同, 学生成为企业准员工, 学校和企业组成育人共同体。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范文第2篇

2015年4月,中国职教教师发展研究会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训会,广州番禹职业技术学院的渠川钰教授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过程、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设计企业需要的课程、学生顶岗实习的运行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这五个方面讲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传统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主要是以这种方式传承下来的,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

“现代学徒制”重点体现在“现代”,是相对于“传统”提出的,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技术人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便产生了“现代学徒制”。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和指导,都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但二者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

从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来看,二者在学习对象、教授人员、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时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一是身份的转变。传统学徒制中学徒只有一种身份—学徒,而现代学徒制中学徒有两种身份—学徒、学生;传统学徒制只跟随师傅学习,现在学徒制跟随师傅和教师学习。二是培养目标的转变。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即以单纯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发展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是学习地点的转变,现代学徒制不仅在生产一线学习,还在学校学习。四是学习内容的转变。现代学徒制不仅有实践操作的学习,还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多种课程体系分同时进行。五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学徒制是工学交替,学生从单纯的经验学习或者理论学习到实行工学交替式培训和学习,一部分时间用于在企业接受培训,另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六是学习时间的转变。传统学徒制学习时间根据各工种有所区别,相对不固定,现代学徒制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七是考核方式的转变。传统学徒制主要由师傅考核,现代学徒制由行业和教育部门评价等等。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二、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实行交替式培训和学习,学生一般用大部分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剩下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或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所以支撑现代学徒制需要有几个要素:根据能力划分寻找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根据岗位的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根据学生、学校和企业的自觉决定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对学生的评价创新,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按照企业标准评价学生;聚集教师团队,专兼结合互补;工学交替,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具体地说,现代学徒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及师徒之间可以充分相互了解,教师及师傅对学生的能力和倾向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教育,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提升,完全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问题和情境之下,因此,就可能在第一时间和空间里对学生做出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及时沟通和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学习疑问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一种情境教学,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习者不再是智慧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任务和项目的完成者和主动者,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注意和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意愿达到最强。

4、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学徒制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了企业的生产过程,体验到了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从而使其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现代学徒制也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可以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

5、就业前景比较明朗。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很多学生的特长和特点能够得到体现,在毕业时可以被原培训企业录用,同时对学生奠定职业意识,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经受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6、可以获得相应报酬。工作是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学生从事与普通职业工人一样有报酬的工作,一方面可以获得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实际锻炼。

三、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招生录取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模式,专业课程教学及质量监控由校企双师教学团队共同承担。

招生模式的改变:一是先招工再招生:招生对象主要是高中应往届毕业生中职应往届毕业生;招生对象身份一般为合作企业在职员工;二是招工招生同步:招生对象主要是中职应往届毕业生;招生对象身份一般为非合作企业在职员工。

改变课程开发的理念:学科体系将知识分类排序,按照章节将划分知识点。学科体系关注一条主线,以知识理论为主线;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少,学生很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学”与“用”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企业的岗位培训也是关注一条主线,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很少考虑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只考虑单一岗位的技能培训。而行动体系课程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知识内容。行动体系课程的特点是两条腿走路,工作过程和知识理论相结合,通过工作过程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既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岗位,又兼顾到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构建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构成要素。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为“三方深度融通、三级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基本技能”、“岗位技能”、“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深度合作、三方共赢”培养模式。

作为一名教师,要成为有人尊敬的教师要用心,尽心和有爱心,要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关注的不是教了多少而是学了多少,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范文第3篇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述与特性

对于现代学徒制而言, 其主要是在传统学徒模式优化与革新下所形成的新产物, 全面融合了我国所实行的现代职业教育, 主要将稳固专业理论、灵活掌握操作技术、充分了解工作技巧、培养职业素养以及增加实践经验等作为教育核心, 不断为社会经济建设以及企业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所谓现代学徒制主要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时间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对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灵活性、强化专业技术的操作性、丰富实践经验等具有积极作用。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模式, 是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采取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 着重对校企协作、产教融合以及工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进行的深入研讨, 富含较强的现代化特性。除此之外, 现代学徒制主要是把就业当作教学的终极目标以及指导方向,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不仅限于在高职院校内开展教学, 而是将学校与企业做进一步结合, 所有教学活动均有校企双方协作完成。学生不但需要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内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基础技能, 还需要在企业内接受全面的实践指导以及技能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高职院校利用现代学徒制开展教学, 便是要全面落实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 让高职院校以及相关企业一同开展教学活动、承担教学责任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 相互协调, 对学生展开高效且全面的管理。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近况

(一) 多元化

针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将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生产与教学相结合, 在这种新形势下, 教育主体愈发变得更多元化。在传统的高职教学中, 均是由教师担任唯一的教育主体, 但是随着现代学徒制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 教学主体已经不仅限于高职院校内的教师, 企业骨干员工以及高素质综合人才同样是教学主体的一部分。除此之外, 多元化的逐渐发展也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增添了许多影响因素, 只有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交流, 增强联系, 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完善与优质的教学服务以及管理服务。

(二) 双重性

在高职院校传统教学中, 学生尽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在高职院校内接受一系列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教学。然而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 学生自身的身份也更趋向多重性, 也就是说, 当学生处于学校接受教学时, 其就是学生, 当学生出于企业实践时, 其便是学徒, 不仅需要在学校内接受相关教师的教育、指导以及管理, 还需要在企业内部接受师傅以及骨干员工的实践操作指导与教学, 展开全面锻炼。所以, 高职院校需要及时地对学生展开指导, 并给予帮助, 合理的对学生心里思想做出引导, 防止因为对自身身份认知不足, 所导致的心理问题以及思想问题。

(三) 创新性

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更为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 但是, 在现代学徒制下, 学生在高职院校课堂内接受教学以后, 还需要进入到企业内到相关岗位内展开专业技能的训练, 在此过程中, 教学重点应该从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转移到强化实践能力与水平的方面, 所以高职院校无论是教学模式, 还是教学内容必然会出现改变, 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积极找寻应对措施, 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良, 进而才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提升高职学生管理效果与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 积极革新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需要积极革新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念。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广泛应用与推广虽然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模式, 完善了教学条件, 然而新的问题也就此出现, 所以, 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思路, 革新管理理念, 摒弃过于看重理论知识, 忽略实践操作的传统学习形式, 在开展管理以及教学活动时, 科学结合企业实践, 由此逐渐形成一个校企结合、协同教学的全新理念。首先, 高职院校应该把学生当作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主导, 积极培养并强化学生自身的创新观念以及综合素养, 促使学生可以具备更为优质的自主管理以及自我教育能力, 为学生树立一个自信、自立以及自强的优良人格。其次, 高职院校所有教师应该时刻做好充足的准备, 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无论是专业知识的理论教学, 又或是企业训练的每一个环节, 都需要对学生的思想态度以及心理转变持有高度的关注, 从而及时对学生做出正确地心理引导以及思想指导。最后, 还需要积极提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 积极协调交流, 协同对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 所面对的问题做出妥善处理, 进而提升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性以及适应性。

(二) 建设完善的管理体制

首先, 高职院校应该按照学生所选择的专业以及具体人数编制出完善的辅导员机制, 同时引导辅导员对学生的社会责任与职业素养持有高度重视, 合理调整培养力度。除此之外, 辅导员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思想变化, 展开更为高效与科学的教育引导, 促使每位学生都可以遵循学校纪律以及企业制度, 具备优质的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然后, 合理制定管理体制, 按照企业、市场以及社会经济建设战略发展的需求标准, 高职院校还应该设立健全的管理部门, 着重对学生档案展开全面且有效地管理, 并安排专门的工作者对学生在企业内部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考察与核实, 着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水平进行检验, 此外, 还应该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频频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并记录, 由此保证现代学徒制下的一切管理工作可以正常开展。

(三) 重视职业素质教育

在我国现代科学逐渐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 对于现阶段的企业、市场以及社会建设而言, 传统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变准, 而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愈发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这类人才不但需要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还需要具备优质的职业素养与人格。所以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加强与企业间的协作力度, 积极展开协调交流, 共同处理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管理与教学中的各项问题。除此之外, 高职院校还应该积极要求企业骨干人员、高素质综合人才, 或者是专家进入校园以内, 开展交流会或者是讲座, 针对企业工作流程、工作模式进行全面的介绍, 促使学生可以对每个岗位的职责所在以及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 学生还可以通过在企业内展开的实践训练, 和师傅以及骨干工作者展开面对面沟通, 由此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促使职业素养以及精神可以获得有机的融合, 由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内的教学管理者以及教师需要不断革新教学理念, 编制完善的管理制度, 积极采取现代学徒制模式展开教学管理工作, 强化学生综合素养, 才可以不断为企业、市场以及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综合人才。以上主要从现代学徒制的概述与特性进行分析, 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近况进行了简单研究, 并提出强化管理质量与效果的有效策略, 希望能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进而培养更为优质的人才。

摘要:本文主要从现代学徒制的概述与特性出发, 对现代学徒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近况进行研究, 并提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效果与质量的有效措施, 希望可以有效提升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质量及其效果, 进而全面促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党思琦.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 16 (11) :244-245.

[2] 楚卉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8, 24 (1) :37-39.

[3] 孙艺豪.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认识[J].环球人文地理, 2017 (8) :234-235.

[4] 代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魅力中国, 2017 (5) :154+148.

[5] 李祥杰, 薛永三, 卢长鹏.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6, 6 (6) :129-131.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范文第4篇

在线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混合式实施教育教学

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教学实施形式:在线化===视频、音频、图文 教学形式:视频、音频、图文、游戏、情景······

教学改革:三种对接,三种跨界 专业设置==产业需求(区域、地方) 课程内容==职业标准 教学过程==生产过程

三种跨界==职业与学习、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

基于“专业教学工作室”的职业成长三阶梯实践方式 基于学习风格、职业能力成长阶梯性特征,(工学结合) 阶梯式职业成长设计是这种学习组织运行的内生动力,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输入是这种学习组织的外在动力。

阶梯式职业成长设计依托于专业教学工作室(学习组织):运行的内生动力==阶梯式职业成长设计;外生动力==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输入。

实行实践参与式学习,将企业项目化实训基地、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工作化课程系统组织起来,实现项目实施过程,实践参与式学习过程以及职业身份构建过程统一起来。

(“专业教学工作室”聚焦“实践参与式学习,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化课程系统组织起来,”实现了生产经营过程,实践参与式学习过程以及职业身份建构过程的统一。)

岗位实训程序

1、组建轮岗实训工作小组

2、制定培养方案及实训任务书

3、轮岗实训期间双元制管理:企业师父、学校教师 培养模式

招生、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评价

学校、企业双元培养;教师、师父双重培养;学生、学徒双重身份 校企双方全方位、深层次、互动式参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团队组建==整体教学过程设计==过程管理与考核

专业工作小组

专业建设委员会:职教专家、专业教师、企业人员

工作内容:确定培养方案、建设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方式、评价学生学业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流程: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师资的配备方案、实训课程与考证建议、人才培养的岗位目标进一步确定、三类课程的比例分配

课程体系构建 (宗旨)

适应岗位育人需求的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工作岗位任务分析,构建工作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岗位任务相一致的原则;根据理论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设计依据。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项目课程)(企业轮岗实训课程、企业综合实训课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引导体验式教学、岗位项目式教学、情景联动式教学 教学资料:修订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库;教材、实训手册

校内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创业工作室==订单获取==工学(理实)结合项目课程==生产过程==考核评价

企业型实训基地==项目工作室==订单获取==工学结合项目课程==项目实施==考核评价(企业、院校)

学习评价模式

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的学习评价模式(动态评价、激烈机制) 过程考核:定期考核、实时反馈、保证质量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范文第5篇

在线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混合式实施教育教学

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教学实施形式:在线化===视频、音频、图文 教学形式:视频、音频、图文、游戏、情景······

教学改革:三种对接,三种跨界 专业设置==产业需求(区域、地方) 课程内容==职业标准 教学过程==生产过程

三种跨界==职业与学习、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

基于“专业教学工作室”的职业成长三阶梯实践方式 基于学习风格、职业能力成长阶梯性特征,(工学结合) 阶梯式职业成长设计是这种学习组织运行的内生动力,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输入是这种学习组织的外在动力。

阶梯式职业成长设计依托于专业教学工作室(学习组织):运行的内生动力==阶梯式职业成长设计;外生动力==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输入。

实行实践参与式学习,将企业项目化实训基地、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工作化课程系统组织起来,实现项目实施过程,实践参与式学习过程以及职业身份构建过程统一起来。

(“专业教学工作室”聚焦“实践参与式学习,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化课程系统组织起来,”实现了生产经营过程,实践参与式学习过程以及职业身份建构过程的统一。)

岗位实训程序

1、组建轮岗实训工作小组

2、制定培养方案及实训任务书

3、轮岗实训期间双元制管理:企业师父、学校教师 培养模式

招生、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评价

学校、企业双元培养;教师、师父双重培养;学生、学徒双重身份 校企双方全方位、深层次、互动式参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团队组建==整体教学过程设计==过程管理与考核

专业工作小组

专业建设委员会:职教专家、专业教师、企业人员

工作内容:确定培养方案、建设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方式、评价学生学业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流程: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师资的配备方案、实训课程与考证建议、人才培养的岗位目标进一步确定、三类课程的比例分配

课程体系构建 (宗旨)

适应岗位育人需求的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工作岗位任务分析,构建工作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岗位任务相一致的原则;根据理论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设计依据。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项目课程)(企业轮岗实训课程、企业综合实训课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引导体验式教学、岗位项目式教学、情景联动式教学 教学资料:修订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库;教材、实训手册

校内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创业工作室==订单获取==工学(理实)结合项目课程==生产过程==考核评价

企业型实训基地==项目工作室==订单获取==工学结合项目课程==项目实施==考核评价(企业、院校)

学习评价模式

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的学习评价模式(动态评价、激烈机制) 过程考核:定期考核、实时反馈、保证质量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范文第6篇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带徒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地教,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的界定。一般认为制度化的学徒制出现在中世纪,“学徒制”一词始用于13 世纪前后[1]。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各国自有手工业生产开始,便逐步形成了本国特有的“学徒制”。由掌握某类技艺和经验的“师父”直接将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徒弟”,这也就是早期的职业教育雏形。由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等的影响,各国的学徒制在后期发展时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各国对于现代学徒制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例如澳大利亚以“TAFE”为基础的新学徒制、英国的“青年训练计划(即YTS)”等等,他们都寻求到了本国职业教育发展与传统学徒制的最佳结合点,作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因此,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学校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的产物,与传统学徒制相比较,它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法律保障,并具有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

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是在2011 年,是基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通力合作,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的过程[2],由江西省新余市进行了试点。 “学徒制”指以师傅带徒工为主要形式,以某行业或职业的知识技能学习为内容,徒工可因劳动获得某种形式回报的职业教育形态。工业革命使得传统的学徒制无法适应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规模需要,学校职业教育由此飞速发展并占据了职业教育的主要舞台。但学校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脱离以及职业教育课程“学问化”等一些根本性问题[1],不可避免地使学校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企业界、教育界以及学生的质疑。与此同时,人们在研究德国战后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时发现,其致胜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以“双元制”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而“双元制”恰恰是一种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的新的学徒制形态。

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和效仿德国“双元制”来发展本国的职业教育。1983 年,位于瑞士巴塞尔的社会政治学协会最早提出了将学校教育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新型学徒制模式。20 世纪80 年代末,西欧各国纷纷改革学徒制,相关立法、政策和项目层出不穷。英国于1993 年推行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在1996 年推行新学徒制,美国和加拿大也从1990年开始进行学徒制改革实践。由此,学徒制以全新的面貌获得了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度的内涵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西方有关国家实施的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2]。从广泛意义上看,二战后出现的以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等为典型,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形态都是现代学徒制[3]。这种职业教育制度很好地实现了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校企合作)、受教育者的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工学结合),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和养成职业态度,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而得以迅速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

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质和特征是“跨界的教育”[2],这是基于对高职教育功能定位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刻理解。

笔者认为,现代学徒制是实现高职教育功能定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两个属性上[3],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等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办学功能,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管理等办学行为。无论是传统学徒制还是现代学徒制,都是以职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 充分地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属性,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的外在价值。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应是“应职教育”。近些年,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过多地强调社会需求,过分地强调了职业岗位对人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较多地关注了教育的外在价值, 忽视了教育的内在价值,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所以,在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应在凸显高职教育“职业性”而实现教育外在价值的同时不失其“高等性”,从而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因此,必须赋予现代学徒制新的内涵,核心思想是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兼顾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是高职教育的内在价值所在。高职教育内、外价值的整体实现,形成高职院校特有的带有地方或行业烙印、融入先进行业企业的文化特质,这是“跨界”教育特有的文化特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则是这一文化特质的集中体现,而现代学徒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典型范式。

现代学徒制不仅从机制体制上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变革,而且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养成贯穿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它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过程遵循针对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相融合,具有较强的个人价值取向,更加符合人的发展需求。现代学徒制以职业为导向,通过系统设计,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的人才培养 观[4]。理论和实践的系统贯穿以及学习和工作的相互交替,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去实践,到实际工作中去磨练,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且提供了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养成的机会,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现代学徒制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其内在的逻辑体系和运作流程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这种“工”与“学”的交替、将工作与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模式的建构和发展,使高职院校面向整个社会统筹教育资源,通过职业教育思想的确立、教学理念的变革、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模式的变化、校内外基地功能的拓展、教学团队的结构优化、多元评价体系的完善、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协同发展, 进一步丰富了高职教育的内涵,有效地实现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这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本质特征赋予现代学徒制的新内涵。([2] 王振洪.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独特性与建构路径[N].中国 教育报,2010-09-23. [3] 郑南宁.教育的内涵和质量[N].光明日报,2012-04-11.)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的传承和发展,是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有计划地接受学徒教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形成“教师+师傅”的教育新资源,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搭建平台。如图1 所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学徒教育的结合,受教育主体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

上一篇:修订依据浙江卫计委范文下一篇:选调生工作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