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法论文范文

2023-09-19

图像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图像处理;理论教学;串烧;教学平台

我校在开设《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医学院校图像处理的对象——医学图像(片)的特点开设了《医学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各专业及影像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在学习图像处理技术的同时体现各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现就接合经过两轮的课程教学活动,并融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探索,希望有助于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1 理论教学

1.1 专业素养的培育[1]

建立在数学及信号处理技术基础上的医学图像处理,以计算机算法为工具,并充分考虑解剖学的知识、临床医学的知识,对医学图像的采集、传输中产生的如噪声、失真、退化等现象分析处理,以提高医学图像的质量,并为后续的图像感兴趣区域的选取,病灶区域的分割等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但《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多、广,其中的算法更是以数学公式的推导为基础。而医学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理工科知识,造成学生对理解抽象概念的困难,很易造成畏难情绪。与此同时,学生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知识结构的构建及就业的帮助心存疑虑。缘于此,授课之初,需要进行专业素养教育。

1.1.1 按专业,分内容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

因计算机专业与影像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教学内容和侧重点不同,计算机专业专注于各种图像处理算法和编程实现。而影像专业应从繁琐的数学公式的推导中解脱出来,而更注重实际应用,并进一步了深化对图像处理的理解、分析。

1.1.2 课程设置对就业的影响[2]

图像处理是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图像理解、分析的基础。熟练掌握各种算法可以为将来从事如指纹、条码、人脸、虹膜识别、车辆和其他与医学图像相关工作提升竞争力。因具有医学知识背景,也可去医疗器械公司或医疗软件开发公司,当然因具备医学知识背景的同时,掌握图像处理的各种算法及实现为应聘到医院的医疗技术部门提供了保障,我校已有此专业学生成功应聘三甲医院的事例。通过这些学生身边鲜活的事例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1.2 打破了传统的章节式教学方法,探索“串烧”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重点内容并突出,讲解中存在片面性,局限性,没有深挖跨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医学图像处理是一个注重实际应用的课程,应根据设置的专业特点设置知识点,并融合基于案例的教学内容,根据其内部逻辑关系“串烧”涉及的相关的知识。

1.2.1 内容选择上的“串烧”

医学图像处理教学的要求是了解医学图像的特点和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医学图像(片)处理的基本原理、技巧,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对各种医学图像的处理,现以我校两专业的两本不同教材为基础,在充分涉列大量的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各类知识点间的相关性以及课时要求将课程分为:医学图像的描述表达、图像的运算、图像的增强、图像的变换、形态学处理、图像分割及特征提取等专题。

“串烧”的医学图像处理的内容是完成后,接下来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串烧”,如在讲授医学影像的运算操作时,如基本的“加”,“减”,“乘”,“除”时,把医学图像中的减景技术及数字减影在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串”到讲授内容中;在图像的采集表示时,可以“串”进各种成像设备及其成像原理,可以把数学运算中的差分运算内容串入医学图像的边缘检测算法中。

1.2.2 教学形式上的“串烧”

教学形式上采用了传统教学方式与“串烧”式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讲授基本知识时,以传统按授课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对医学图像处理的整个过程。授课内容中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们图书馆自己查资料,寻根问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次课时选一二名学生在课堂上对内容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阐述的内容进行补充[3]。选择了图像表示和图像分割两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客串”讲授,通过本环节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热情,迸发出许多有趣的想法,可以方便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及影像学专业学生人数较少(08级71人,09级90人)的特点,把课堂教学过程移至计算机机房,可以边讲授边演示准备好的在临床中采集到的X 光、MRI等医学图片, 让学生直接观察对这些图片进行处理和改善的效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授课效果较好。

1.2.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搭建医学图像处理平台[4]。

通过“串烧”方式的实施,使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医学图像处理的演示,了解、掌握了各种医学图像处理方法和其在医学临床中的应用,但众多算法都需要计算机仿编程仿真实现,为缓解由此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搭建了以淋球菌感染图为例的济宁医学院医学图像处理演示平台,学生通过平台的实用,加深了对所学的医学图像处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2.4 教师的医学知识积累

我校的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师承担着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授课任务,授课教师虽有较高的计算机编程能力,但缺乏医学知识,使在为强调应用的影像专业学生上课时,在如何淡化数学推理,着重临床医学图像处理应用中遇到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第一轮次的讲授医学图像分割时,面对一个陌生的医学图像,不知道如何选择图像的特征点,纵有丰富的编程思想却无从下手。缘于此,医学图像处的授课教师需自觉地将医学和工程学结合,通过广泛的与医护人员的交流,并积极参加医学相关的知识讲座丰富自己医学方面的知识,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组织的院内专家、学者的信息大讲堂是一有益的尝试。

2 实践教学[5]

实验教学是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环节的实施,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虽然很多关于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适用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接合医学院校学生的实际对相关的实验内容的选取及验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1 实验方案的实施

2.1.1 实验的准备

根据医学图像处理的要求,选用了工具箱使用方便,计算能力强的MATLAB软件作为实验教学软件,并准备好医学图像(片)的采集。

2.1.2 实验内容的选择

实验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到不同的专业的特点和医学图像处理的内容,选择了医学影像的表达,图像运算,图像增强,图像变换,形态学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内容。根据难易程度分为基本实验、开放型实验和演示实验。让学生不仅学习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并能独立进行实验设计,使学生快乐的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提升应用能力。

2.1.3 医工结合,分工协作

依托我校的教学医院中的众多的医疗影像设备,鼓励计算机和影像专业的学生假期期间多去医院参观实习,了解各种医疗设备仪器的功能,工作原理。为开放型实验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医学院校医学生最大优势是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因此在为学生开设开放型实验时,充分考虑使医工学生相结合,每个开放型实验安排2名影像专业的学生,负责对相关医学图片的认识、理解和提炼。4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编程实现。

2.1.4 实验的扩展-科学素养的提高

经过《医学图像处理》理论的讲授和实验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具备了运用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处理具体医学图像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任课教师的研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有余力且有兴趣的学生开设了基于任课教师的科研项目的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到了涉及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建设、动态医学图像处理算法展示又包括下一步医学图像处理的实验平台的搭建。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一方面,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串烧”方式的实施,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明显提升。

3 验收考查环节

根据专业设置的特点和课时的安排,为准确反映出学生学习差异性,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强实施“一加一减一强化”[6]的系统的评估方法。“一减”:根据学科特点和各业课程设置对学生的要求,在不同专业不同试卷的前提下,改传统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在心理上减轻学生对数学公式推导和恐惧,也减少了记忆量,使学生可以更专注于医学图像处理应用、理解,“一加”,以加强学生的积极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意识。“一强化”,主要指强化了实践环节验收的多样性,根据医工各专业特点,验收的侧重点体现出差异性。具体做法是,对医科生实验结果的验收,强调理解、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而对工科生的实验结果的验收,主要侧重算法的编程实现。如对上图的淋球菌感染图进行分割实验时,以医科生的图像的特征选取的有效性、可行性,实验报告的撰写为主要对像,而工科生则侧重编程实现的效率,当然在后继的课程建设及课题中,工科学生做的课程网页,各种算法的flash动态展示也可成为验收结果,实践结果验证了学生对此考查验收方式给予的肯定。

4 结语

结合我校计算机、影像各专业对图像处理的要求和数字图像处理本身的特点,充分考虑医工学生的差异,对课程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把教学、科研及学生能力结合起来,经过三个年级的教学节实施,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与此同时,如何依托医科院校的医学优势,实现医工间“无缝连接”,培养具有医学特色的创新人才,必将需长期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敏敏.医学图像处理教学经验浅探.教学研究,2006(8):89-93.

[2]张俊兰.VTK在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智能计算机与应用,vol.2.no.2 apr.2012.47-50.

[3]武杰.开放式医学图处理与设计实验平台建设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vol.28.no.3 may,2011.94-98.

[4]胡彦婷.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探讨.西北医学教育,vol 20.no.3.2012.6.87-92.

[5]吴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医疗卫生装备,2007,28(9).35-38.

[6]蒋世忠.医学图像处理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构建.微计算机信息,vol.25.no(5-2),2012.67-70.

[作者简介]

刘二林(1975.9-),男,济宁医学院,讲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处理、机器视觉、信息处理。

图像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平面设计;主题作品;创意设计

自1995年以来,我国在设计专业方面的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且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设计人才。现阶段,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逐渐提升,此外,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对不同平面设计作品的需求,当前的平面设计也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衍生了较多制作图形图像的工具,为创意作品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较多的可能。与此同时,这一平面设计方式的创新,也表明当前的设计教学需注重改革发展,在设计不同的作品时,需运用多样化的创意形式,并且结合设计理念,综合使用多种设计方式来完成。然而,我国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时,没有考虑到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对于技术的使用也缺乏科学性,在开展教学时,也不注重开发多样性的教学资源等。为此,本文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且结合一定的主题,展开了具体的设计。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概念解析

1.1.1 创意内涵

创意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基于人们对事物的现有认识和理解,而形成的一種更加新颖的抽象思维,或者是一种行为潜能,充分展现了创造意识,因此,主题创意的产生,也是设计人员在运用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来深入观察和分析相关的作品,从而导致了抽象思维的形成。

1.1.2 解析《人与动物和睦共处》主题

本次的主题为“动物”,是指曾经在自然界中存在或者当前依然很活跃的一种动物种类,它不是一种具有神话意义的生物,具有复杂的细胞结构;“人与自然和睦共处”除了可以从生物链关系,来阐述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还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动物之间一种和平共处现状。“人与动物和睦共处”作为这次平面图形设计的主要思想和理念,在呈现与该主题相关的相关信息时,需依据该主题来进行;并且可以借助于主题现象或者主题理念的内容来向读者传达设计的主题思想。

1.1.3 主题系列作品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主题系列作品,是指围绕一个主题来形成的一系列计算机图像作品,而且它们具有一定的关联。针对该主题作品展开研究时,作者需围绕此次主题思想,来完成对作品组的设计,该作品组的构成主要为三张海报和一个Logo。海报的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Logo作为一种宣传资源,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因此,在完成设计组的设计时,充分在主题Logo的基础上,搭配有与主题相关的一系列海报,可以更加形象地传达出作品信息、传播主题理念。

1.2 理论基础

1.2.1 平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

1)色彩的设计原理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是一种重要组成,同时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设计工作者可以采用色彩,来将自己的情感更好的表达出来,从而将读者引入到设计者的思想活动中来。平面设计人员借助于视觉传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中,色彩是一种主要的构成元素。人们对于色彩的感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平面设计人员需对色彩设计的原理、规律及运用加强了解。

2)图形设计语言

图形元素在元素设计或者排版中,具有较强的表现效果,在运用图形来作为设计语言时,大都追求设计的精简美。在设计图形语言时,设计师往往注重图形语言的简洁和通俗易懂,因为其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并且可以激发公众的了解兴趣,便于记忆和理解。

3)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在平面设计中,文字也是一种常见并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平面设计作品中的文字可以提示和总结作品主题。设计者在追求作品的整体版面效果以及视觉效果时,往往通过合理设置文字的字体、排列等来完成。

1.2.2 平面设计中的版式编排

1)常见的版面编排类型

当前,设计人员在对版面进行设计时,设计方式更加灵活,设计种类也更加多样,不再仅仅通过调整网纹和线条的布局,来实现对不同设计版面的追求,大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其中包含着设计者的态度和意境。在针对广告版面,进行编排设计时,主要具有两种构图类型 :其一为斜置型。其二为散点型。

2)版式设计中的留白

在平面设计中,留白是设计者的一种设计思想,它也是一种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的方式。留白不仅仅指作品中设置的空白空间,还指作品中主体元素的颜色不同于背景颜色。

1.2.3 平面设计中的文案设计

文案是在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从最初在脑海中展开无实物设计,然后运用思想进行创作,最后借助于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高深、发人深省的创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文案工作人员不断探索、加强积累、润色修饰,最后从繁杂走向平静和真我。

2 分析主题系列作品的创意

2.1 主题Logo的创意和设计

2.1.1主题Logo创意

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这一主题在正负形Logo中进行展现。依据正负形的设计理念,各个元素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作品的背景,“人”作为其中的一个参与主题,为了促使正负形设计具有一个较好的视觉效果,需将“人”完全融入设计作品之中。因此,在设计主题Logo时,可以利用“借代”的方式。它是指在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所有元素的作用,可以采用人身上的某一个部位或者某个特征等,来取代整体。

2.1.2 主题Logo的设计方案

近年来,温室效应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在设计与缓解温室效应相关的环保作品时,设计者常常引用到北极熊的形象,因此,为了引发受众的深刻思考,在设计时,可以运用北极熊这一主题元素。其次,在设计北极熊的身体时,也可用“人类的手”作为主题元素。为了促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可将北极熊的脸,用矢量图形进行表示。因为对“狗”的面部信息进行简化时,其与熊具有大概相同的面部矢量图形,因此,可将狗的面部作为备用元素。

2.1.3 对主题Logo的色彩展开设计

在针对主题Logo,设计它的色彩搭配时,可以选择象征富贵意义的紫色系,它的颜色代码为“K:20、 Y:0、 M:60、 C:20”。在对主题Logo进行正负形设计时,华贵紫色彩的形成,主要经冷暖两种色调调和而成的,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效果,运用这一颜色的转变,形象地展现出自然世界中人与动物之间“和睦”与“不和睦”之处。

2.2 主题系列海报的创意设计

2.2.1 主题系列海报一

依据设计主题设计的第一张创意海报,题目为“皮鞋下的脚印”。这张海报在进行设计时,为了将受众的眼光聚焦在海报上,充分展现出人与动物相处过程中的不和谐现象,采用“鳄鱼皮鞋”,来达到发人深省、警示人类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展现设计主题。在该画面中,主要的色相选择为红色和黑色,它们都具有较高的纯度,在设计中,经常运用这两种颜色,来突出画面的血腥和残忍,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效果,但是,常常会让人感觉不适,因此,为了有效缓解这种现象,可以利用灰白渐变的方式来进行改善,促使画面具有的明度较高,纯度相对较低,并且保留主题颜色的表现效果(如图1)。

2.2.2 主题系列海报二

依据主题思想,设计第二张创意海报时,主要从“生物链”出发,探讨了人与动物之间所具有的关系,以及关系的紧密程度等,也是通过“反面设计”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具有较强的视觉传达情况。在该主题海报中,主要具有动物、人形等素材。

文案:“伤害它们就是伤害我们自己”;色彩主要以黑色和灰色为主,将具有较低纯度和明度的蓝色作为过渡色,与第一张海报具有相似的背景颜色;视觉效果:背景色设计为蓝色,具有较低的明度和纯度,与主题的黑色对比突出,与其他元素相比,鸟群设计为绿色,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层次感;版式设计:综合运用了散点型和斜置型两种排版方式(如图2)。

2.2.3 主题系列的第三张海报

依据主题,来完成的第三张创意海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准确选取素材。

文案:“不再使用”。在设计色彩时,主要采用冷色调和暖色调两种进行对比,即对于背景色的选择为明度较高、纯度较低的黄色及低明度和高纯度的黄色,主体颜色为绿色,它可以与背景色具有鲜明对比,并且有助于缓解人们的疲劳,使人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并且更容易将“直面”现象突出出来。猎枪和鸟笼的运用,可以更贴切的突出主题思想,即“不再使用”,并且充分反應设计者的态度和思想。版式设计:依据这个主题,来设计它的版式,具有标准性和规范性,在设计画面的过程中,出现了转折点,而图三所示的海报在编排时,与第一张海报的编排风格相似,因此,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呼应效果(如图3)。

3 主题系列作品的实现

3.1 主题Logo创意设计的实现

3.1.1 工具的选择

在设计Logo时,主要通过处理矢量图形的一些软件来完成,现实中有多种平面设计软件,都具有这样的功能,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设计软件为Illustrator和coraldraw。而Illustrator软件由于具有较准确的色彩描绘程度,因此,大都选择这类专业水平较高的设计软件来处理平面矢量图形。

3.1.2 主题Logo的制作方式

在制作主题的Logo时,需要对“人类的手”和“北极熊的面部”元素进行处理。可以选择运用钢笔工具或者借助于软件的矢量图转换功能来实现。在处理“人类的手”素材时,将位图利用软件转换为矢量图。在运用钢笔工具进行处理时,可以用其对画板进行点击,然后完成对直线段的创建,然后拖拽直线来形成布塞尔曲线,在删除当前的锚点时,也可通过点击当前路径来完成。将把直线段转换为具有弧度的平滑曲线时,可以在对新锚点进行创建时,拖拽其手柄。之后,就可以在结合设计方案和素材的基础上,来描绘出相应的矢量图形,并最终得到主题的Logo设计。

3.2 实现主题系列海报创意设计

3.2.1 选择合适的工具

在围绕同一主题展开海报设计工作时,可以使用PS技术,即Adobe Photoshop软件。它是一种图像处理软件。该软件具有较多的功能,并且可以综合运用在多个方面如视频、图形、文字、图像等,主要用来处理组成元素为像素的数字图像。

3.2.2 制作方法

本文主要以2015版本的Adobe Photoshop为例,在制作主题系列的海报作品时,可以借助于钢笔工具来将图像转换为图形,从而促使其具有更强的清晰度。PS中具有一条“剪贴蒙版”的命令,为了确保图像形成一种剪贴画的效果,可以利用这条命令,在下个图层的协助下,来约束和调整上个图层显示的状态,进行限制和调整。具体操作方法为:打开图层→创建剪贴蒙版。在整合第一张海报中的素材鞋印和鳄鱼时,就需利用PS技术的这一功能。

4 结束语

本次研究主要在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展开设计,结合主题来构想不同的创意,并将其通过实践和研究得以实现。但就本文对该系列主题作品的设计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需要在改进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完善作品,并且加强对具有点睛作用的文案设计。为了依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来培养出一大批专业的平面设计工作者,不仅需要让设计者熟练地运用各类设计软件,还需让他们结合相关的设计理论,加强对作品主题的分析,从而完成对创意作品的设计,并且促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晓. “意向—主题—图形”的封面图像凝练之道——以“第二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作品集”为例[J]. 出版广角, 2015(14): 84-86.

[2] 张娟, 李磊. 基于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的车辆四轮定位仪的设计与实现[J]. 现代电子技术, 2016, 39(19): 42-46.

[3] 王克纯. 计算机图形图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7, 30(2): 200-201.

【通联编辑:谢媛媛】

图像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地理课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不枯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利用地理图像教学可以做到这一点。本文主要探讨地理图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地理图 像高中地理 教学 运用

对于高中地理部分,其图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分布图,有明显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的图像,包括政区、地形图、河流分布图、农业分布图、工业分布图、交通、资源分布图、人口民族分布图等,这种图像在高中地理所占的比重最大。第二类是表示地理事项发展变化过程和特点的图像,如气温实现发展变化过程的特点的图像,如气温曲线图、江水柱状图、人口增长统计图、地球运动图等。第三类为景观图、漫画图,另外还有统计图、剖面图、扇形图等。

那么,怎样阅读理解不同类型图像给我们的信息呢?这是地理图像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认为: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地理思维能力是高中地理学科能力的核心。通过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许多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观察、地理记忆和地理想象能力,进一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

1 图像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1)通过分布图的教学,使学生熟练运用地图这个工具,研究分析地理事项,从而达到牢固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地理分布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数量是最多的,他们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地图上表示出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看”和“析”。“看”,首先强调分布图的名称。其次是熟悉图例,图例是图像内容的语言,它可使学生明确图上的符号、代号、注记和比例关系等内容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另外还要辨别方位。最后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观察手中的图册或挂图,然后结合地图用语言描述出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读图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

“析”,学生在观察获得的地理信息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学会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将所获得的信息通过大脑进行思维加工和处理,以达到明晰一些与地理事项有关的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如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教学中,让学生仔细阅读植被分布图,了解植被的空间分布特点,然后置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观察内蒙古的轮廓、地理位置,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得出结论:自东向西,离海的距离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所以植被的分布自东向西为:森林、草原、荒漠。

(2)运用曲线图和柱状图,培养学生辩证的发展观,使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这两种图像主要是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首先找出一年中气温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及其数值。其次,从图上读出气温最高月份及其数值。其次,从图上读出气温最高月份与气温最低月份相差的数值。最后,利用所学知识和已知条件,判断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如十几个地点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可在上述一般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几个点气温分布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做出判断和结论。柱状图类似曲线图,因为柱状图可以看做是曲线图的变形或简化。例如:读北京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首先让学生找出一月份气温最低,并且低于零度,以此判断北京处在温带;七月份气温最高接近30€癈 ,再观察降水也集中在七八月份,由此判断本地雨热同期;再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就可以判断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3)运用景观图,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景观图是表示各种自然、人文或经济景物的照片或画面(包括彩色照片、画片和黑白素描画片)。它能把学生难以见到的地理景观生动形象地显现在面前,由于地理环境的广袤性和复杂性,有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例如:生活在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热带沙漠、戈壁的景观,因而不易理解风沙地貌的特点和成因;而内陆地区的学生又难以直接感知大海的景象,因而不因理解潮汐、洋流等海洋方面的知识。这些单靠口讲和地图是难以形成地理事物的观念和概念的。这是若借用课本景观图,展示不同地区的景观特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打下了基础。

2 把识图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识图是地理教学的一种手段,一定要与课堂的教学环节紧紧相扣,随时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其劳逸结合,达到预想的效果。

2.1利用精彩的引导吸引学生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导入一定要精彩,最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时带给学生惊喜,让其提高学习的热情。例如,常规的教学是教师说教引入,可以用一些有趣的例子,但多媒体引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电影,动画等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引入方式的效果更为显著,学生整堂课的学习热情更高,也增加了一些现代气息。

2.2注意知识的关联环环相扣

如何做到一节课下来学生都能紧跟,一定要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各知识点的关联性,多方联系,建立思维线索,起到环环相扣的作用,目的是使思路顺畅,易于理解。同时好的知识也要通过各种启发,引导手段让学生吸收理解。因此,让学生思潮起伏是一个维持其兴趣,保持其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启发法,直观法,逻辑法,复习法,考核法等,重要的是如何灵活、准确地加以运用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2.3灵活多变,活学活用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拘于某一种定势,要灵活多变,可以在教学中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课堂上尽可能解决学生的一些合理要求,并对不合理意见做以纠正。例如,可以根据学生争论的话题,随堂设置一些小型议论,让其各抒己见,探索结果等,但不要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这种灵活多变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热情,努力把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总之,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系统,其操作程序、思路和方法各个不同,作为教师不但要灵活运用地理图像系统教学,保证充分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的“地理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读懂地图语言,开展全方位地理图像思维能力的形成训练。这样,以图激趣,以图启智,以图感美,以图育德,才能进一步提高初高中生运用地理图像系统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6.1.

[2] 刘晓童,郭英兵.新课程下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艺术,2006.1.

[3] 李广水.试论地理课堂教学的评课艺术[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3.10.

图像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内容;特点;关键技术;应用;展望

1.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内容及特点

1.1 研究内容

不管应用到哪个领域的图像处理图像数据都要输入、加工和输出图像,其研究内容:

(1)获取、表示和表现图像——把图像信号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形式,并把数字图像显示和表现出来。

(2)图像复原——已知图像发生退化的缘由时,对图像进行修复,关键是建立退化模型。复原是以模型和数据的图像恢复为基础,消除退化的影响。

(3)图像增强——对图像质量的常规改善。当不知道图像退化原因时,还可用此技术比较主观的改善图像。

(4)图像分割——人类视觉系统可以轻松地将观察到的对象区分开来,但计算机却很难。分割的基本问题目前是将各种方法融合使用,以此提高处理的质量。

(5)图像分析——检测和测量图像中的目标,获取其客观信息,是从图像到数据的过程。

(6)图像重建——指从数据到图像的处理。

(7)图像压缩编码——为减少数据容量、降低数据率、压缩信息量,在不影响其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图像的数据量。

1.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特点

(1)图像再现性好——不会因为对图像的变换操作而影响到图像质量;

(2)图像处理精度高——可以将图像数字处理为任意大小的数组;

(3)适用面宽——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图像被变换为数字编码形式后,都可以用数组来体现灰度图像。

(4)灵活性高——图像处理可完成线性及非线性处理。

2.应用领域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如医疗保健、航空航天、交通通信、军事、工业、农业、林业等。下面选取几方面进行分析:

(1)试听资料证据——视听资料证据是重要的诉讼证据,在司法诉讼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视听资料证据中图像证据资料技术性司法鉴定的常用手段,是图片原始性、真伪性、相关性认定的基本方法,如名捕监控录像模糊图像处理系统,该系统是手印、足迹、枪弹痕迹、工具痕迹、印章检验、文件检验以及录像带处理等痕检、文检、视频图像处理工作的必备工具;以及实时视频降噪仪,能够实时处理现场录像流,增强视频的清晰度,该在录像安全系统中加强监视录像的清晰度,或者在警方实地调查拍摄录像后回到警署再进行降噪。

(2)电子商务——当前的电子商务中,图像处理技术也大有可为,如身份认证、产品防伪和水印技术等。

(3)军事公安领域——军事的目标是侦察、制导和警戒系统和自动灭火器的控制及反伪装;公安部门的现场照片、指纹、手迹、印章和人像等的处理和辨识;历史文字和图片档案的修复和管理等。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数码摄影和图像处理技术结合起来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安领域中逐步开始担当重任,在刑事摄影、档案管理、痕迹检验、文件检验、法医、物证提取以及公安教学或宣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广大的公安人员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空间,为执法的公正性提供了有力保证,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财、物的消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智能交通——图像处理具有算法柔性大、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车牌识别(车牌定位、车牌倾抖校正与字符分割、车牌字符识别变换等)和车辆检测与跟踪系统(包括感兴趣区域提取、车辆检测、车辆跟踪等),智能车辆导航、车型识别、交通控制等。

(5)航空航天通信——包括图像传输、电视电话和视会议等,主要是进行图像压缩甚至理解基础上的压缩。

(6)遥感技术——航空航天和卫星摇撼图像获取中和获取后都要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加工处理,提取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主要用来对地形地质、矿藏资源搜索以及农业、水利、森林和海洋等资源调查研究,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预报、检测环境污染、处理气象卫星云图以及识别地面军事目标。

(7)生物医学领域——图像处理在医学界的应用非常广泛,图像处理首先应用于细胞分类、染色体分类和放射图像等,临床诊断和病理研究中都大量接住了图像处理技术。它的直观、安全方便、无创伤的优点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8)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线中对产品及部件进行无损检测

(9)机器人视觉——机器视觉相当于智能机器人的重要感觉器官,可以对三维景物进行理解,医院、工厂、邮政以及家庭中的智能机器人,识别和定位装配线工件,太空机器人的自动操作。

(10)视频及多媒体系统——目前,电视制作系统中广泛使用图像处理、变换和合成技术,使电视效果更佳。在多煤体系统中广泛使用静止图像和动态图像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压缩,以达到使用者的目的。

(11)科学可视化——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紧密结合,使科学研究得各个领域有了更为新颖的研究工具。

(12)宇宙探测——由于探索太空的需要和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用数字处理技术来处理从外太空获取的大量星体照片。

(13)地质勘探——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综合多门学科知识的地学信息处理新技术的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图像处理,使用一些特定的图像处理方法,实现了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图像处理,用来辅助地质填图,构造地质研究,进行寸产资源的预测和评估,成为当前地质工作者正在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由图像处理技术在以上几个领域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图像处理技术在各领域中的重要程度:计算机图像生成技术在航空航海中可以充当仿真训练系统,还可以应用到广告和动画制作,跟友人将其应用到网游中;图像传输与通信还可在多媒体教学、网络视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医学上,医学图像处理和材料分析也日益重要,如超声成像、X光成像、Y光成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对医生工作产生了巨大的辅助;图像跟踪和光学制导在战略技术武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将越来越成熟,对各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总的来说,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1) 在目前的基础上,图像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分辨率越来越高,多媒体应用光来月广泛,标准化、立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并产生智能化的趋势;

(2) 在目前二维基础上将出现多维成像的趋势;

(3) 芯片广泛运用到图像处理技术中,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4) 将出现新的算法与理论。

图像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大大降低了相应领域的工作难度,效率更高,质量也无可挑剔,使人类受益匪浅。日后图像处理技术将进一步根据人类需求,在相关科研人员的努力奋斗下而实现新的突破,在更为广阔的领域造福人类事业。

参考文献

[1] 李红俊,韩冀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

[2]W.K.Pratt.DIGITAL IMAGE PROCESSING.Johnwiley & Sons,inc, 2008.

[3]杨枝灵,王开.Visual C++数字图像获取、处理及实践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 聂颖,刘榴娣. 数字信号处理器在可视电话中的应用.光电工程, 1997.24(3):67~70

[5] 侯遵泽,杨文采. 小波分析应用研究.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5. 17(3):1 ~9

[6] 李道远,常敏,袁春风.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综述. 计算机应用与工程,2003.23(10):65~67

图像法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电视媒体开展新闻报道、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满足观众需求的程度和电视业发展的健康程度。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化的当前,一定要对评论的节目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和生命力的措施,促进媒体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闻评论节目;特点;问题;措施

新闻评论节目是关乎电视台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今天,电视媒体必须面对挑战,充分利用评论节目的特点,解决存在的问题,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充分展现自身独有的风采与魅力,吸引受众眼球,创造新颖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

1.具有视听兼顾的特点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播放过程中不仅仅是利用声音来向人们播报新闻评论,它还给人们播报一些与报道相关的视频画面,让人们从不同渠道来获得外界信息或新闻消息,改变了传统广播形式,强化了人们的感知功能,对人们快速了解新闻时事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利用一些视频画面,全面再现了新闻事实的原生态,为人们提供了可视化的新闻信息,这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一大特点之一。

2.声音与画面的相互结合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播放过程中具有可选择性,它既可以在评论过程中使用图像符号,利用不同的图像符号表达新闻场景、人物表情、姿态及活动等等,同时它还可以像广播一样,通过声音向人们传达新闻讯息,或者还可以通过屏幕文字的方式[1]。与广播相比其表现形式较为多样。

3.具有双线传播的特点

人们在广播中了解的讯息或知识,基木上都是由声音这种传播方式获取的,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则不同,它可以运用图像及声音等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双线传播。利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人们快速了解新闻的真相,声音所表达出来的新闻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利用图像方式则清晰可见,两者表现方式具有互补性[2]。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现存的问题

1.时效性的缺乏导致收视率的下降

时效性作为电视媒介和新闻类媒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最基木条件。然而,当前我国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中除了电视台每口的读报类节目外,其它大多数新闻评论节目都出现了“炒冷饭”“打死老虎”的现象,时效性的缺乏使得许多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受众关注度也在逐渐降低。此外,还有一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评论社会热点或现象时常常有着较强的说教性,评论员的說话语态与时代的发展也存在着脱节的现象,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收视率的下降。

2.重叙述轻评论,节目缺乏个性化

新闻评论主要评论者是对当前社会中出现的焦点问题或热点话题发表的有深度的见解或评论。而在当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由于时间限制,许多节目都只注重对新闻事件的客观叙述,而在事件评论上所花费的时间却不到节目时间的四分之一。同时,一些评论者在新闻的评论中缺乏锐气,说理和论证不充分从而也使得节目收视率下降。

3.与观众缺乏互动

当前的许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是沿用传统的节目录制形式,即新闻的播出和评论都是按照规定的流程录制,缺乏与观众的互动。而一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虽然设置了与观众的互动环节,但这种互动具有较强的限制性,参与互动的观众大多也是根据严格的要求而精选出来的,他们在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和能力,而对于普通的观众能参与到节目中的机会仍很少。

三、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的主要措施

1.选题具备代表性与社会性

选题是节目制作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节目制作的关键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选题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灵魂。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拥有新颖的选题,它就能够快速吸引受众眼球,博得良好收视率,因此在制作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时,所选的题目一定要具各代表性与社会性,电视新闻评论要能够产生社会反响与共鸣,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新闻内容进行有效筛选,选择一些典型的、有评论价值的、能够给人一定启发的新闻评论选题,然后将其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出来,比如可以通过正面引导或者批评辩论的方式来影响受众,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在众多新闻播报节目中脱颖而出[3]。

2. 以新闻事实为依据

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制作中最大的禁忌就是胡乱编造事实,这不仅侵犯了受众的知情权,同时还损坏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声誉,对电视台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节目制作期间要以新闻事实为依据,通过电视新闻报道的形式来阐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新闻评论节目的内容要具有十分明确的态度及观点,能够为受众传达真实可靠的社会知识,让受众及时了解社会的整体动向及面貌。不论是主题、采访或者解说词写作在评论过程中都应该始终围绕新闻事实,做到用事实说话。

3.要重视文化品位及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电视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其具有承担社会行为的能力,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从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效果可以看出一个电视台的文化品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节目制作中要重视文化品位及社会责任两方面内容,只有包含了文化品位与社会责任的评论节目,才会散发出其木身独有的魅力,走进受众的心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商业媒体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制作中不应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应以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观为目标,深化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内涵[4]。

4.加强评论色彩

评论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生命,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质量。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评论为核心的原则,促进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以事实说话的基础上向更加理性的方向迈进。节目中不仅要将新闻事件报道出来,还应该挖掘出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更为关键的是要对产生新闻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出在整个新闻事件中能够得到哪些启发,能够运用哪些方法加以解决,等等。

电视的评论节目是主流媒体进行传播的基础和重要方式,也关系着电视台的发展,因此,要注重节目的编制,在正确的选题和新闻事实基础上,重视评论的比重,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呈现在受众面前,这行才能更好的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给人以正能量的启发,加强评论节目的生命力,保证电视台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全平. 我国电视媒体新闻评论节目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于晶.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困境及突围[J]. 品牌,2015,01:40-41.

[3]刘海宁. 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思考[J]. 新闻爱好者,2011,20:109-110.

[4]刘月芹. 新闻评论节目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13,09:41-42.

图像法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智能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当中十分普及与深入,因而出现了“无人驾驶”技术,此项技术在理论上可以解放人驾车时的双手,通过智能系统来获取路况、交警手势、交通指示牌等信息,再决策驾驶策略,但实际上此项技术目前还没有大范围投入实际应用当中,原因在于其信息获取、识别能力还存在缺陷,对此本文出于改善目的,在深度图像角度上针对“无人驾驶”技术的交警关键手势获取及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深度图像;交警关键手势;预处理

关于“无人驾驶”技术的交警关键手势获取、识别、预处理方法,在早期研究当中主要通过数据手套来实现,即交警佩戴具有图像信息传输功能的手套来指挥交通,而“无人驾驶”技术的智能系统能够获取到实时的图像信息,并在短时间内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决策驾驶方案,在理论上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实际上因为早期技术水平不足,其识别精准性不足,说明智能系统的图像信息处理、计算精度不足,因而需要采用一种精确性更高的计算方法来进行改善。

1 早期“无人驾驶”技术交警关键手势获取及预处理方法不足具体表现

早期“无人驾驶”技术单纯在交警关键手势获取及预处理方面稳定性表现良好,但因为精度不够所以可靠性上相对不足。具体来说,不同的交警其因为身高、习惯等其他原因,其做出的关键手势会存在差异,此时早期“无人驾驶”技术交警关键手势获取及预处理方法很难进行准确识别,同时在部分情况下,交警可能会做出一些近似指挥动作的手势,此时智能系统容易受到误导,相应产生错误的驾驶策略[1]。此外,在上述问题表现当中可见,早期“无人驾驶”技术交警关键手势获取及预处理方法的精度存在缺陷,并会导致一些智能决策驾驶方案错误,所以对于交通安全有不利影响。

2 深度图像交警关键手势获取方法

在“无人驾驶”技术基础上,结合深度图像对其中交警关键手势特征、技术优势、步骤、预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2.1 交警关键手势特征

交警关键手势是指交警指挥交通时的手势动作,根据当前交警专业知识得知,关键手势主要分为8种:停止、直行、变道、左转弯、右转弯、减速慢行、左转弯待转和靠边停车,通过这些手势,可以对驾车目标进行引导,完成交通指挥工作。在“无人驾驶”技术基础上,8种交警关键手势会衍生出8种相应的图像信息,而这些信息当中结合交警指挥时的方位得知,其中绝大部分都需要面向进行指挥,因此在无人驾驶车辆角度上,交警关键手势信息不会出现中断、断续现象,全部都具有连续性特征,而在此特征条件下,任意两个关键手势动作的切换,都会出现上百帧的图像信息序列,那么为了确保交警关键手势识别的准确性,就需要智能系统具备识别帧内图像信息的能力。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技术水平之下,无人驾驶技术在面对上百帧的图像信息序列时,是无法对每一帧的序列进行直接识别的,所以在技术本身功能上,其准确性依旧存在缺陷,而为了消除缺陷影响,智能系统需要具有关键图像信息特征识别、获取能力,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为智能化决策提供有利帮助[2]。

2.2 深度图像在交警关键手势获取中的优势

在交警关键手势获取当中,深度图像相较于彩色图像具有以下优势:深度图像得到的图像信息可以排除交警做关键手势的遮挡问题;深度图像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提取交警做关键手势时的手臂动作,即使手臂动作与交警身体主干存在倾斜、跨越等情况,手臂信息是区分关键手势、无用手势的重要信息;深度图像在对交警关键手势获取时,映入其获取范围中的交警身体主干灰度值不会发生变化,因为交警介于职业素养会保持直立状态,以避免造成图像干扰,而手臂的灰度值则具有灵活变化的特征,具体动态变化走向由交警手臂动作幅度而定,有利于手势获取的准确性;在识别逻辑之下,结合深度图像获取到的信息,可以分析出手势特征,推断出具体意图,例如当手势图像信息显示手臂上升,则说明交警正在做出手势,再结合逻辑对比手势含义,可区分当前手势是否为关键手势。综合上述说明,深度图像相较于早期的彩色图像,在交警关键手势获取当中具有明显优势[3]。

2.3 深度图像交警关键手势获取步骤

结合前人研究,了解到一种利用深度图像来获取交警关键手势的方法,具体获取步骤分为5步,内容如下。

步骤一:

依照智能系统功能,对深度图像获取的所有图像信息,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排列,此时就得到了深度视频流,对一系列深度视频流进行深度解析,可以得到视频帧序列。

2.4 深度图像交警关键手势获取结果分析

针对上述像素点序列直方图,以交警关键手势当中的“右转弯手势”为例来进行分析。根据直方图可见,其中横轴代表了深度视频帧序t、纵轴代表了像素点个数nt,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得知,首先交警在做出右转弯手势时,其左臂必须向前伸直,且保持平整,该动作需要手臂脱离身体主干,所以会引起像素点发生变化,变化特征为:随着手臂与身体主干脱离幅度增大,在整个动态过程当中像素点变化会持续上涨,而当动作完成且定制之后,像素点的变化则会停止,同时对应像素点的前后像素点也不会发生变化。图2为右转弯关键手势帧示意图。

3 深度图像交警关键手势预处理方法

深度图像交警关键手势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3个步骤,即背景去除、中值滤波、归一化处理,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背景去除

背景去除在本质上是一种针对某场景,将其中无用信息起初,得到准确信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通用性,所以在本文分析当中可以适用。具体方法上,首先需要采用背景重建方法对背景进行更新,更新之后可以得到新的背景模型,其次根据背景模型当中的参数特征,区分需求信息以及无用信息,最终将无用信息去除即可。但在本文分析当中,常规的背景去除方法并不能对准确性做出保障,所以需要对常规方法进行改良,对此本文主要采用背景差分对背景模型当中的可靠特征、深度图像对光照不敏感的特性、场景不变的训练环境进行计算,在之后步骤当中,主要根据背景差分结果来确定模型当中,目标的具体位置,在改良方法应用之下,可以有效降低距离不同背景物对目标的影响。图3背景差分法框图,图中Ik代表当前图像;Ibk代表背景图像;Dk代表差分运算过程。图4为差分法下的背景差分示意图。

2)中值滤波

在差分法下应用下,可以对深度图像进行优化,但其中还存在噪声问题,那么为了降低噪声影响,需要通过中值滤波来进行处理。中值滤波应用当中,首先需要确定将某像素作为中心待处理为邻域窗口w,其次针对窗口内的像素,根据各像素的灰度值大小进行排列,同时需要确认各像素灰度值的均值,确认后用于代替选择窗口像素点灰度值,最终在窗口移动过程中,就可以实现中值滤波处理。值滤波的表达式如公式(4)。

公式(4):f(i,j)=median{f(r,s)}[∈]Nf(i,j)。式中f(r,s)代表W中任意像素点的像素值。

3)归一化处理

在最小外接矩形条件下,先对手势实际位置进行确认,之后,在最小外接矩形的四个边界处,设置50个像素间隙,此时就形成了新外接矩形,最终在新外接矩形基础上进行分割,得到手势像素区,按比例缩放后得到120 x 120的归一化图像。图5为归一化处理下的最终图像。

4 结语

本文主要对基于深度图像的交警关键手势获取及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到结论:早期的“无人驾驶”技术,在交警关键手势获取、预处理方法当中均存在准确性不足的问题,所以需要进行改善;在深度图像基础上,了解了交警关键手势获取方法、预处理方法的应用,并对深度图像的优势进行了阐述;根据图5说明本文深度图像预处理法有效。

参考文献:

[1] 华旭奋,孙俊.基于深度信息的手势识别算法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7(12):122-125.

[2] VanBang L E,朱煜,赵江坤,等.基于深度图像HOG特征的实时手势识别方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5,41(5):698-702.

[3] 瞿暢,沈芳,于陈陈,等.基于Kinect深度图像的腕部及手指活动度测量方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6,35(5):626-630.

[4] 沈洁.基于手势识别技术的交互式虚拟摄影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8(5):93-96.

【通联编辑:张薇】

上一篇:三年级开学第一课范文下一篇:礼仪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