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工程管控范文

2023-09-18

配电网工程管控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各种电力设备的普及运用,电力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需要供电企业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直接影响电力系统配输电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并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旨在为同行业的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安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0.051

0     引 言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电力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如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均离不开电力资源,给电力企业和电力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配电网是电力系统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改善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并加强施工安全,为人们的日常用电提供保障。如今,我国配电网电力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电力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配电网电力工作的施工安全保驾护航,推动电力系统顺利供电,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保障。

1     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的重要性

配电网电力工程通常指为了保证人民群众顺利使用电力,通过应用各类电力设施进行供电的工程,设施一般包括发电厂、输电网、配网等。配电网的类型较多,通常按照分配电压的方式实施分类,不同类型的配电网应该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为电力正常供应提供保障,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但如今,我国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直接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对供电企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基于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针对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分析。

2     配电网电力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外力因素破坏

对于我国供电企业而言,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外力破坏问题通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配电网工程需要配置先进的设备,并创新配电方式。我国传统的配电网方式是在配电网的输电操作中,使用架空线路进行单电源供电。但是,当前阶段由于环网供电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工业生产过程离不开环网供电。在很多地区,电力用户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用电需求,选择采用以往的架空电网进行送电,不能保障用电安全,使配电网管理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其次,我国部分地域中的基础电网建设并不完善,且缺乏配电网设备,导致这些地区无法满足用电需求,供电比较随意。最后,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建筑物的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高层建筑物与日俱增。城市内部的建筑物将给城市的配电网建设和运行造成影响,给城市配电线路带来安全隱患,直接影响城市配电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2   过电压问题

以前建设的配电网电力工程因为缺少供电设施,无法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如果配电网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将没有充足的爬距,供电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破坏绝缘设备。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如果供电设备长时间处在大气过电压、内部过电压状态,可能导致配电网设备出现故障。配电网电力工程出现的所有问题中,弧光接地过电电压属于比较常见的故障问题,因为其电压幅值很高,通常可达到正常电压的4倍,很容易损害电气设备的绝缘设备。电网中通过较大电流时,如果没有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很容易出现弧光接地、过电压太高问题,严重影响配电网设备的绝缘与安全运行。在原本的10 kV配电网中,如果绝缘设备发生严重老化,绝缘强度就会降低,严重影响系统供电的稳定性。

2.3   闪络放电问题

配电网电力工程发生闪络放电的主要原因是电网长期运行。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周边环境污染的影响,一般会在供电设备表面沉积很多污染物,导致绝缘设备降低电压冲击的承受能力(即污闪)。供电设备如果处于潮湿的环境内,一旦遭受电压冲击或者雷电冲击,可能出现供电设备绝缘表面发生闪络放电状况。污闪可能发生在一个地点,也可能发生在多个地点,如果配电网发生污闪,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而配电网电力工程通常会在污闪发生后出现单相接地的情况,使另外两相电压不断升高,其暂态电压很可能持续上升甚至超过相电压2.6倍;如果电压稳定,其电压很可能达到相电压的1.8倍。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相电压升高,而并未出现故障,其升高的电压不会损害绝缘设备;而如果系统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就会降低供电设备的绝缘能力,导致闪络问题出现。

3     保障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的措施

3.1   防止出现人为因素破坏

为了防止因人为因素破坏配电网的电力工程,电力企业应加强防护。此外,为了防止因环境因素影响配电网正常运行,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清理配电网的周边环境,如清除树枝、石头等。

3.2   电力工程技术的安全应用措施

3.2.1   合理应用设备

选择适宜的供电电压等级和配电容载比,能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及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在进行电能输出时,要采用逐级降压形式,实施电能配送,结合用户的具体用电情况,及时调整供电压等级和配变容载比,加强全面保障,以有效减少电能耗损,避免电能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电力企业要做好防雷工作,防止发生闪络问题,比如:配置防污罩,增强线路的防污能力,将吸湿器设置在线路的开关位置,提高空气的干燥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闪络问题;在配电网的重要位置安装瓷瓶,避免发生雷击,进而有效加强预防,最大限度避免电压太大等问题造成的电路系统故障;将联络开关应用在配电系统中,尽可能缩小配电网的停电范围。

3.2.2   加强配电网的后期维护

配电网后期维护工作的开展是改善配电网电力工程现状的基本条件,在后期维护中,电力企业要安排专业的负责人,定期组织检修与维护,为用户生产及生活的正常用电提供保障。在配电网后期工作中,要加强线路保养和维护,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并及时清理配电网周围的杂物,保持线路和设备清洁,防止周围环境因素给配电网系统带来安全隐患。要重视电路系统检修工作,避免线路老化问题,避免线路或者设备发生故障。在定期的检修过程中,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项目工程,要加强维护保养,检修时,通常要先利用检修设备和检修技术,针对电力系统实施大范围监控,对于线路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3.3   保障配电网施工的安全性

3.3.1   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

大多数配电网电力工程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在源头进行控制。在工程建设前要加强施工设计,全面考虑施工环境等因素,开展实地考察,全面了解施工工程的地理条件和周边居民情况,加强线路设计,选择适宜的设备,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处理线路或者设备中的故障。另外,电力工程设计方案应包括施工规划和施工方案等内容,而施工方案应确定施工的实际情况,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只有科学控制停电期限并及时供电,才能在保证施工顺利开展的基础上为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

3.3.2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一般情况下,施工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开展。基于此,在建设配网工程时,施工单位需要严格管理架空线、配电设备、杆塔等。同时,施工企业还应做好电力传输环境的规划工作,定期检测线路,避免发生大量的电路损耗。在杆塔施工中,要开展针对性的加固操作,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安全。在运行配电线路时,变压器经常被烧坏,导致变电操作无法顺利开展。对此,在安装变压器以前,应该对供电系统载荷之后再开展变电操作,在全面保障变压器顺利运转的条件下,为电路的安全配电保驾护航。

3.4   科学处理污闪问题

如果污闪情况非常严重,就会烧毁电气设备。因此,电力企业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处理电力工程中出现的污闪问题,利用配置防护罩、穿墙套管等方法有效预防污闪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配置绝热缩管等方式为电气设备提供保护。电力企业还可以将吸湿器安装到变电站中,确保变电站开关室内空气的干燥性,消除隐患,为电气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4     结 语

现如今,社会大众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供电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配电网电力工程一旦发生技术问题,将无法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用电。为了保证供电系统顺利运行,电力企业应着重解决配电网中的电力工程技术应用问题,加强线路维护和防雷工作,选择科学的供电电压等级和配变容载比等方式,为配电网的稳定及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在配电网的电力工程施工建设中,要加强前期规划,定期检修并维护线路,重视施工管理,以推动我国电力企业不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邱丛林.电力配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及安全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8(3):63-64.

[2]陳肖,潘幼欢.关于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分析及其施工安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1):147-148.

[3]王世杰,李德保.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及其施工安全问题[J].装备维修技术,2020(2):79.

[4]张锐锋,卢飞.关于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及其施工安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4):141-142.

[5]林伟.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及其施工安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8):41.

[6]李荣锋.配电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9):138-139.

[7]黄文强.电力工程建设现状及其安全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227.

[8]黄景萍.刍议10 kV配电网工程管理及其造价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6(46):206-207.

[收稿日期]2020-09-13

配电网工程管控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电力建设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际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避免浪费资源,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力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由于工作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在管理工作中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和效率。因此,只有结合实际情况,鉴于技术管理的困难,我们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工程建设;技术变化;技术应用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电力工程技术进行了革新。开发了自动化、智能化工程技术,并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本文将分析电力工程技术和当前电力工程的特点,提出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措施和优化方法,建设高质量的电力工程。

1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

1.1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发展

所谓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远程通信技术对变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传输和处理,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监控。变电站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节点,其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是保证电气工作质量的关键。现代变电站自动化管理设备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变电站运行更加智能化,变电站管理更加简单方便。

1.2电力调度技术的自动化发展

现代的电力调度技术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发展,该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设备,以逻辑输入和输出为信号传导,实现电力的自动化调度,并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督,对比设备运行参数和储存系统中的标准参数,核查设备运行是否存在故障。电力调度技术的自动化发展提高了电力调度的效率和准确性,能够有效保障电力工程的运行安全。

1.3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发展

现代社会的分配需求更加复杂。对于不同的供电区域,要求实现更精确的配电管理,以减少电力资源的消耗,稳定各区域的供电。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配电网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既维护了供电区域用电的稳定和安全,又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用电量。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通过对用户电能表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发现配电网故障,提高故障处理效率,保持供电的连续性。

2电气工程与电力工程设计原则与设计特点

2.1电气工程中电力工程应用的设计原则

在电力工程在电气工程的使用中,要遵循相关的设计原则,从而为提高电力工程使用的效果,增强电气工程运行的稳定性。相关原则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熟悉并了解了相关产品的生产要求以及工艺要求基础上,再对电力工程进行设计,从而确保电力工程设计的效果能够与电气工程的需求一致。第一条原则最为重要,下面几项原则都要在保证了第一条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第一条原则与其他原则出现矛盾,要有限满足第一原则。

其次,为了保证电力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在汇总电力工程设计过程时,首先要搞清楚电气与机械之间的联系,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该原则作为电力工程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同时还能体现出其设计的具体需求。

最后,对于电力工程而言,为了将电力工程的功能发挥出其最大价值,要选择与其需求相符的电子配套的设备,提高电力工程设计的安全稳定。设备的质量和类型对于电力工程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保证电气工程的良好运行。

2.2电力工程的设计特点

对电力工程进行设计,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将电力工程的经济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而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电力工程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供更加满足的服务,并促使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此外,电力工程顾名思义其最大的设计特点就是自动化。而自动化的是依赖于相应的电子设备进行有效的连接实现的,因此保证设备中的每項功能都能够有效的实现,就能实现自动化。

3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3.1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中,电网建设还存在很多的疏漏,具体表现为:交流电被用于电网的使用,而在配电运行中却没有发挥其真正价值。要保障电网的平稳运行,必须尽快实现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的准确转换,稳定电力输送。可以安装换流器来完成此项工作。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实现直流电的近距离和远程输送,让比较偏远的地区也可以实现电力供应。

3.2能源转换技术

目前,我国电力资源利用中存在大量浪费问题。如果任由其肆意发展,将造成严重的能源短缺。相比之下,其他部队可以通过能源转换技术转化为电力资源,以确保电力供应。在能源转换技术中,所转换的能源一般是可以连续供应的能源,如水电、风电等。目前,我国许多电站采用水电和风电发电,改变了火电和燃煤发电的资源消耗,保证了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今后要进一步开发新的能源转换技术,以自然界永无止境的资源为电源,减少电力供应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如太阳能作为电源。

3.3柔性技术的应用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包括微加工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力技术和电子技术。

电力工程技术在建设中的应用,必须去除能源并隔离能源,也就是断电作业,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技术可在电力工程中充分利用,采用公共电力传输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发电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智能化的电力输送,也对电能的运输进行有效控制。总之,这项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它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能源的合理控制。

4如何强化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

4.1提升通信系统的开放性

通信技术是现代电力工程实现高效化运作和管理的重要技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数据的传输、故障报警、设备控制等都需要得到通信技术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提升对电力工程各个节点管理的准确性,实现节点运作的统一,必须要进一步强化通信系统的开放性,让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交互,并提高系统故障申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2强化技术和设备引进

要提升电力工程的技术应用水平,必须要得到有效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所以施工企业还需强化先进技术和高端设备的引进,将最新的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建设,使用高端设备进行施工或技术检验。例如智能电子装置、故障电流限制器以及静态同步补偿器等设备,不断的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性能,提高其运行效率。

4.3增加智能电网的灵活性

智能电网结构的灵活性是保障其高效工作的基础。目前,我国出现了一系列的电网分配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建立强大的、灵活的高电压电网,在中国智能电网的基本框架基础上,加强区域电网建设,提高区域电网的联动性,实现网格服务效率的提升。此外,中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应注重优化布局结构、提高智能电网的性能。二是要积极引进智能电网建设工程师,提高工作技能,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结语

总之,电力工程在许多领域有着实际的应用,在发挥其作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电气工程是一项要求很高的设施项目,技术和专业能力都比较强。因此,电力工程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有效地保证电力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力工程的应用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献

[1]刘新龙,邬峰,商政.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仪控设备选型研究[J].电气技术,2020,21(11):82-86.

[2]罗荣钧,何勇军,张斌.规范管理特高压工程启动送电准备工作[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25):82-83.

[3]郭辉.压水堆核电站常规岛P280GH主蒸汽厚壁管道焊接工艺研究与应用[J].焊接技术,2020,49(10):37-40.

配电网工程管控范文第3篇

【摘  要】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电力作为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从被广泛应用以来就一直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基于配电网的电力工程技术及其施工安全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施工安全问题

引言

智能电网作为新兴且具有较高实用性能的产物,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在国家制定的法律范围内进行,新技术的引入,能够保障智能电网的建设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效能,提高建设品质。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智能电网电源的质量,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及电力输送的质量,借此提高智能电网的水平。建设之前更应该重视建设方案,及时发现、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个性和共性化问题,保障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分析

当前由于各种政策让世界人口增加不断加快,能源问题确实日益突出。自经济危机后,美国就开始把发展的目标换到智能电网的研究建设之中。可以通过智能电网建设来加快其他社会行业的进展历程,推动经济良好稳定发展。智能电网比一般的电网更加注重数据的应用和信息的使用。所以要发展智能电必须要加大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人们对于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和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探讨了解,是为了让智能电网更好更快地推动智能电网更加智能化,使用一系列高科技技术保障电网的安全和平稳工作。智能电网是由智能化变电站、智能化配电站、智能电表和智能交互终端等等组成的。为了保证智能电网运行的稳定、高效,就必须不停地创新技术方法。为了加快电力工程建设,就需要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当代大部分电力公司把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作创新升级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快其平稳发展的关键点。用专业信息化调整生产模式,用自动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突破重重障碍,利用互联网创新运行设计,让智能电网建设得到了突破式进展。加快现代化电力企业发展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保障。

2配电网的电力工程技术

2.1电力工程发电技术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发电技术,电力工程主要是借助电子设备或电力,转化和控制智能电网的电能,不仅能够大幅减少能耗,还能不断降低设备的使用量,借以达到提高智能电网工作效率的目的,让电网高压化。最近几年,科技水平的提升让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出现很多新的技术,如:高压变频电气传动技术等,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建设者把该项技术应用其中,可以保障起动态电压恢复效率更高。

2.22FACTS技术

FACTS技术也就是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包括多项基础技术,如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微处理技术等。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需要引入清洁能源,以隔离各类能源。电力工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融合,推动了智能电网的调控,提高系统稳定性,降低了电力电能的损耗,从而降低了成本[5]。(5)电力工程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建设智能电网的时候,作为建设者和技术人员应该对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给予更多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该技术的使用能够输出更多的清洁型能源,以电力技术和微电子处理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保障智能电网更加的灵活。不仅如此,我们要以国家电压输变电相关法律法规为蓝本,借以建设智能电网,开展建设工作。该技术可以隔离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

2.3高压状况下的直流输电技术

当下对新技术的运用不完全到位,部分电网中依旧运用传统交流电进行电力输送。但是,大多智能电网都有所进步,使用了直流输电技术。在供电过程中,如果必须使用直流电能,应该运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从而发挥出控制换流器的功能。换流器能够有稳定运输的作用,对总体的经济发展也有所帮助。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不仅能够进行近距离传输,也可以进行远距离传输,已得到广泛应用。

3解决措施

3.1提高材料选购的监管力度

在工程项目进行中,应该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工程规则,确保施工作业的质量和进度,高质量地完成施工的要求。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選择也非常重要。材料监管直接影响工程完成的质量,因此,材料的监管人员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对材料的来源进行充分的调查。除此之外,在事先取得建设材料时,必须做好质量管理的工作。只要材料的质量得到了保障,工程期间的进度和工程的质量就基本被保证。材料质量监督不仅是对使用材料的监督,当发现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时,相关的负责人员有义务对不合理的材料进行销毁,防止二次流入市场,绝缘材料的选购非常的重要。

3.2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第一,注重前期规划设计。配电网络规划设计期间,要分析和考虑地区规划负增长问题,并联合一线班组和人文地理情况提出强化电力供应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措施,然后进行优化设计,以提升网络结构的可靠性。第二,合理制定设计方案。对于配电网工程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源头进行安全控制。工程建设前必须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并对施工条件和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优化线路设计和设备选型。对于设备及线路常见的故障问题,应采取有效预防处理措施。电力工程设计方案中应包含施工预测图纸和细节施工图纸,做好线路检查后必须明确具体施工时间,以避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此外,还应合理安排停电时间,预停电前必须做好相应通知,并尽量缩短停电时间,以确保周边居民的正常用电。第三,注重施工安全管理。电力工程建设期间,必须按照施工方案开展施工操作。配电网建设期间,应加强配电设备、杆塔及架空线的管理。需按照施工环境规划施工内容。对于杆塔施工作业,应注重加固处理。由于电力系统运行期间极易导致变压器毁坏,影响变电操作的实效性,因此在安装前必须明确系统荷载极限值,以确保变压器正常运转和线路配电安全性。

3.3进行零件使用寿命评估

电器的使用寿命长短与它的内部零件的受损情况有关,要通过对内部零件进行分析来推算电器的使用情况。我们通过推算电器的使用寿命长短来决定它是否还值得我们对它进行维修。对于一些使用寿命不多的电器,当它出现严重的故障时,一般选择不去维修,节省人力、物力;对于一些使用寿命长的电器,当它出现故障时,一般选择对它进行维修。相关的维修人员要根据电器的寿命和它的工作效率进行充分分析,同时需要考虑的是维修的成本与电器后续的价值关系,对能源达到充分的利用,减少浪费情况的发生。

结束语

日常生活中需要应用大量电力能源,相应地增加了企业的用电压力。电力系统的运行离不开配电网的支持,因此需优化改善电力工程技术,加强施工安全控制,以提升用电安全性。当前,我国在电力工程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为全面提升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实效性,必须深入分析该问题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向理俊.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及其施工安全探究[J].低碳世界,2018(10):134-135.

[2]陈肖,潘幼欢.关于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分析及其施工安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1):147-148.

[3]林婷婷.刍议配电网的电力工程技术及其施工安全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6(32):214-215.

[4]练青.探讨配电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及施工安全对策[J].科技视界,2016(20):312.

[5]刘鑫林.关于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分析及其施工安全探究[J].电子世界,2015(14):166-167.

配电网工程管控范文第4篇

为解决上述问题,智能化配电网便应运而生,事实上现在的配电网已经开始向智能化迈进。比如现在采用的自动计量管理、移动作业管理、资产远程监控、可视化地理信息平台、基于IP的监控与数据采集技术、先进的配电网络等技术,已经在配电网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

1 传统的配电网面临的压力

1.1 经济压力

配电事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其采用“成本加”的方式来回收投资,因此,供电基础设施的更新改善往往会引起电价的上升。上世纪末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城乡电网改造,也就是通过电量加价来实现还本付息的。对于一般的输变电工程,若采取提高电价,势必将会引起公众的不满,其可操作性也不强。

现在,人们普遍希望电力价格逐步降低,或者稳定不变,因此,电量提价的空间相当有限。但是随着电量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大量电源的不断建设,配电网逐步向高电压、大电网的方向发展,在目前电力改革中,用户对电力销售价格的预期水平是不变或逐步降低的,电力价格的上涨空间将越来越小。而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和大量电源的建设,电网逐步向高电压、大电网发展,因此,电网的运行控制将更为复杂,其建设、运行成本将更高,从而缩小了供电企业的利益空间。而对于那些尚未进行改造的设备来将,根据盐盆曲线理论,这些资产将时刻威胁着电网的安全。

1.2 峰荷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也不断的攀升,尤其是大量的家用电器的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大了人对电的依赖程度。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计算机以及电子设备对供电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力供应质量差,或者供应不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由于用户对电能的需求的迅速变化,高峰负荷的急剧增大,给配电网的容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大量空调的符合,更加加剧了峰荷的压力。由于需求量的急剧增长导致投资额度的不断增加,由于受到政策的限制,供需市场杠杆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因此,就会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

1.3 分布式发电带来的压力

由电力工业经济学原理,可得大规模的不一定是经济的,这就给小规模的发电装置连接到电网提供了契机。

(1)来自环境的制约。

现在人们对居住的环境越来越看重,国家的政策也倾向于大力开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型电能,比如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另外,开辟新的电力走廊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现在的土地资源也日趋紧张,因此,开发代价越来越大。

(2)来自追求效率的驱动。

人们在就地利用小规模燃气发电装置等新技术方面有了进步。

(3)经济上的考虑。

一般大型的电厂都距离负荷中心非常远,而又要满足短时峰荷,这是相当不经济的。而分布式发电其投资小,发电方式灵活、适应性强,无数的小型发电长并入大电网给传统的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

2 智能配电网

2.1 概述

智能配电网是以配电网及其相关资产为中心,针对其设计建造、运行、维护等综合应用各种先进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管理理念和手段,实现延长设备寿命,确定更换资产的优先顺序,降低配电网络改造花费和防止配电网络故障等目的,最终使供电企业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智能配电网应该具备如下特点:灵活性强、功能多样、能安全可靠的提供高质量的供电、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2 智能配电网必须依赖的几项技术

(1)自动计量管理。

自动计量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需求的增长与供电的矛盾,还能够减少窃电现象。将智能仪表安装在家庭内或者商业区,可以收集到不同时间内的电力消费数据,可以有助于实现分时计价,促使、鼓励用户避开用电高峰期或者在用电高峰期内减少用电,通过鼓励避峰消费,还有利于平衡配电网络负载。分时计价由于有利于减少需求增长,可以减缓电网改造的时间,又可以保持电价的相对稳定,因此受到各地政府的欢迎。另外,这些安装在配电网上的智能仪表也可以帮助供电企企业准确的判断发生窃电的位置,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小企业的经济损失。

(2)资产的远程监控。

资产的远程监控制可以使得关键配电网资产的使用寿命延长,还可以通过故障预测改善供电服务水平。传统的遥测网依赖于点对点的通信系统,设置在配电网络的故障指示器和开关连接到中央控制室,为了发送和接收信息,每个设备需要建立专门的通道,很多的设备之间完全没有连接,大量的计量设备是由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读数,因此配电网管理信息延迟,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处理,而需要等到用户投诉时才能发现处理。

智能配电网的遥测可以准确的提供实时状态检测,它废弃了点对点的通信方式而支持标准的分组网络。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替代简单的故障指示器,可以=更为准确的提供设备的详细状态信息,有利于工作人员准确及时的处理故障。智能配电网不但可以帮助准确判断、预测故障,还可以记忆故障,以便于控制中心准确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远程传感器能够监测配电网络运行和配电网络容量是否一致,当元件开始超出优化范围时可及时给运行人员警示。传感器能在配电网络开始发生局部故障时探测发现问题,例如长时间过热引起的变压器绝缘恶化。基于这些传感器的反馈,控制中心能调整配电网络结构以减少危及设备安全的负荷,或通知现场运行人员来处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也能用于优化维修计划和更新设备,使已有配电网络容纳分布式发电的同时避免改造花费。

通过故障预测的位置数据,可以准确的派遣工作小组到受到影响的地方进行处理。智能终端仪表可以通过远程识别故障发生的地点,并提供准确的诊断数据,以便加快修复时间,提高服务水平。

(3)基于IP的SCADA与无线通信技术。

配电网的数据采集及监控对象来自广大地域的配电线路、一次设备以及配电终端,它们大多运行在温度变化剧烈、环境污染、电磁干扰、存在外力破坏可能性的恶劣环境中,这就对它们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它们必须具备很高的可靠性。

采用基于IP的SCADA不但可以降低通信成本,并且可以提供一个强大的、可靠的体系结构,可以超越原有通信基础设施的束缚,可以大规模的跨通信网络支持传感器、智能仪表以及远程个人数字助理的使用。基于IP的SC ADA是将成本密集的专SCADA替换为标准互联网通信协议。这种变化将从依赖设备生产厂商的私人通信协议中解放出来,并提供更高的通信网络容错。SC ADA功能覆盖了高、中压的配电网,并正在向低压发展。新的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大,为基于IP的SCADA开辟了新的手段,进一步巩固基于IP的SCADA互联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不断迅速发展的同时,装备PDA与数字地图的工作组件随时掌控着由中央控制中心传输过来的信息,便于实现移动作业管理,有助于提高维护、修理速度和正确性,改善客户服务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4)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因为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的SCADA需要在GIS上显示实时的信息,另外,调度SCADA/DA也是依赖GIS图形和数据,所以说GIS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此外,GIS对于配电网中的设备管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可以实现空间管理以及快速定位。特别是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能够精准的确定故障设备的位置,以便派遣移动作业小组快速的进行抢修,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由于故障引起的停电时间。

(5)先进的配电网络分析。

先进的配电网络分析主要有设备寿命分析、配电网优化设计、配电网运行分析这三个方面。

①设备寿命分析可以帮助确定配电原件的更新时间,以及确定产生故障时的维修方案。配电网络原件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而不断恶化,可以通过分析相似设备相似形式的故障数据,采用基于历史使用模式对配电网原件的寿命进行分析。

②配电网络设计优化可以大幅度的减少配电网的运行成本。避免改造那些不必要改造的配电网,如果没有智能配电网提供的详细信息,供电企业就必须大面积的改造电网来应对负荷的增长。

③配电网络运行分析可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通过实时监测故障电流,工作人员可以采取配电网络分解及开关的转换来隔离故障区域以及改变运行方式,避免过多的网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3 智能配电网框架

智能配电网是将多种技术整合于一体,使之互相弥补、相互作用,不仅发挥出单个技术的特点,也发挥协作的优势。利用传感器与智能仪表的持续监测以及采集配电网的数据,经过加工后传输至数据库,然后通过先进的电网络分析,数据被深入挖掘支持企业的战略需要,有利于确定企业的目标投资。同时也可以让运行工作人员在配电网将要产生停电事故时进行实时重构,对配电网结构进行优化。

3 结语

智能配电网是将多种技术优势有机的结合于一体,为供电企业缓解负荷增长的矛盾,并提高供电的质量与供电的可靠性,减少运行成本成为可能。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智能配电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发挥的效益也越来越显著。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供电量及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智能化配电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着重讲解了智能配电网的各种相关技术,主要有自动计量管理、移动作业管理、资产远程监控、可视化地理信息平台、基于IP的监控与数据采集技术、先进的配电网络等。

关键词:智能化配电网,移动作业管理,资产远程监控

参考文献

[1] 徐丙垠,李天友,薛永端.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17.

[2] 余贻鑫.新形势下的智能配电网[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7.

[3]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2.

[4] 王兴刚.从智能微网到智能配电网的分析[J].云南电力技术,2009,4.

配电网工程管控范文第5篇

【摘要】 本研究结合了我国最新的智能电通信网建设理论,对配用电通信网建设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了论述。阐述的内容有智能配电业务分析、配用电业务网模型、配用电通信网关键要素以及典型配用电通信技术混合组网示例等。目的在于给智能电网的配用电通信网络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配用电 通信网络

我国电力产业在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配用电网是我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是实现电能分配的重要途径。不过配用电通信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配用电通信系统缺乏整体规划、通信网兼容性较差、通信资源浪费严重等。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智能电网已慢慢成为提高供电质量的重要手段。智能电网配用电业务具有特定的分布以及多种网络建设模式,加强智能电网配用电通信网络的研究是促进电力系统发展的关键。

一、智能配电业务分析

智能配电业务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配用电业务具有很多特点,首先,智能配电网业务种类多、节点多、覆盖面广且分散、运行环境较差;其次,智能配电网非常容易受到城建和扩容的影响;第三,智能配电网通信距离远,信息总量大但单点容量小;第四,智能配电网运行维护工作量大、管理问题多以及建设复杂。要实现智能配电网业务就意味着大量业务的传输,但传统的通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此业务实现的条件,因此必须采用网络的概念融合更多的业务,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另外,智能配电业务涉及了很多内容,其中包含了新型充电站业务、分布式能源业务、传统自动化业务、电网状态分析业务等[1]。

二、配用电业务网模型

2.1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配电网业务的重要组成,它可以完成现场配电终端与主站之间的业务数据交互工作。在此之前,配电网通信主要依靠专线通信,而通信协议主要采用串行通信协议,这种情况下的线路资源利用率比较低。目前,变电站网络正向着更高级的通信协议发展,并且已经基本实现站层级的网络标准。新时期实现自动化业务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建立基于以太网技术的高级配电自动化业务系统。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网络设备在30%负载的情况下才具有最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中,推廣应用的通信协议需要满足一定要求,即通信协议要能满足自动化业务的实时性、通道带宽、通信节点数量、新型配电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调度自动化和基于以太网配电自动化的综合管理[2]。

2.2用电负荷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电力用户的电量信息采集已经向着自动化、全覆盖以及全预付费的方向发展。当前电量信息采集主要采用了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网络,这是一种对带有GPRS 模块的集中器汇集局部区域的用电信息进行间接采集的手段,用电信息是经电信专网接入电力公司主站。但这种手段存在一定的弊端,即被采用的GPRS设备在线率较低,因此不能实现实时电价和用户的需求,而且这种网络费用比较高。

其实解决用电负荷管理业务可以通过建立以太通信专网来实现,以太通信专网可以连接用电信息管理主站与各个电力用户终端;而本地通信则可通过总线、载波、无线传感器网络来实现[2]。

2.3用能服务网络

用能服务网络是为了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定制、多样化服务以及多种用能策略而产生的一种服务网络。这个网络服务设计到的业务有语音、视频、数据业务,这种服务网络对带宽的要求很高,需要制定一种特殊的网络方式来满足服务网络发展的需求。用能服务网络发挥作用过程中通常会利用到公共互联网和电力通信网,具体来说就是用户将需求通过公共互联网传输到电力服务网站,最终用户定制的服务由电力通信网传输至用户的表计和用户终端。

2.4环境辅助监测网络

视频或环境辅助监测系统在配电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它通常被应用在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监视中或者被应用在重要开关设备的监视中,又或者被应用在现场维修安全监视和事故抢修现场分析中。最关键的是电力公司监控中心科员对所有视频信息进行统一处理。总之,环节辅助监测系统在电网服务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配用电通信网关键要素

配用电通信网能够支撑多种业务的关键在于它本身涉及的一些重要技术,比如说无源光网络等多种通信技术、融合的数据网络技术、综合网管技术、通信协议结构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这些关键技术在配用电通信网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具体说来,我国配电网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而且每个阶段所应用的主要技术都不一样,然而配电通信网的构建必须综合使用这些技术;为了满足配用电多业务网络发展就必然要采用数据融合技术,但数据融合技术必须要满足安全性要求和可靠性要求;通信网络发展特点是将通信结构和多种通信技术应用到同一个网络中,这样不仅扩大了网络的规模,而且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这最终给网络的运行和维护增加了很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通过这种统一的网络系统来实现网络的集中管理。统一网络管理系统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通信网络的故障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就可以提高运行维护人员工作效率;当前我国配用电方面的通信规约类型非常多,但是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体系。在这些通信规约中有些是用于点对点连接的专线或数字传输通道,这些规约只有三个层次,即物理层、链路层和应用层;还有一些规约是用于数据通信网络中,这类规约在物理层、链路层和应用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网络层和传输层;配电通信网融合了多种通信技术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网络,这个网络拥有大量的终端设备的接入,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及数据的保密性就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在配电通信网络中采用了一些安全技术,比如在应用层、网络层、物理层应用认证加密过滤技术,同时应用安全测试评估技术、安全存储技术、主动实施防护技术、网络安全事件监控技术、恶意代码防范与应急响应技术来保障配电通信网的安全[3]。

四、典型配用电通信技术混合组网示例

在配用电通信技术使用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充分发挥各种通信技术的优点,从而克服某些技术的缺点,所以建立起以光纤网络为骨干,无线技术、载波为补充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很多业务的需求,如用电信息采集。环境监测、临时应急通信以及用能服务和配调自动化等。这种混合组网结构主要分为三个层和一个综合网管系统,三个层分别为骨干传输层、远程接入网络、本地接入网络,每个层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它们在配用电通信技术混合组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在这个混合组网中网管系统的作用更为重要,这个网管系统的任务是管理以太网、无线专网、通信设备、网络设置管理以及其它网络管理[3]。

五、结语

总之,配用电通信网的建设意义重大,而且它涉及众多因素,所以要全面地、综合地规划才能做出最合理的建设方案。如何建设出最为科学的通信网是重中之重。本研究对配用电通信网的相关内容作出的阐述为配用电通信网的建设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参 考 文 献

[1] 黄盛.智能配电网通信业务需求分析及技术方案[J].电力系统通信. 2010(06):12-14

[2] 孙中伟,马亚宁,王一蓉,霍司天,徐光年.基于EPON的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及其安全机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08):10-11

[3] 王李娟.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网络馈线自动化终端[J].陕西电力. 2011(06):21-22

配电网工程管控范文第6篇

中压配网规划应侧重完善和优化网架结构、上级电网的协调配合, 提高负荷转供能力。

参照市政道路及片区功能总体规划, 以主干道路为界将城区划分成若干小负荷片区, 采用“网格化区域供电模式”进行总体规划。通过分区负荷预测及负荷转供能力的需要, 确定中压线路容量及电网结构。根据分区负荷分布, 确定开关站、配电站的布点及容量。同时规划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对发展相对成熟稳定的区域, 严格按照“网格化区域供电模式”进行改造;结合市政规划, 对需要进行旧城改造及片区功能改造的, 进行负荷预测, 预留相应容量满足发展需求;对暂未明确或暂未开发的片区, 按照现有网架结构进行简单优化, 满足转供电需求即可;充分考虑新能源发展的需求, 预留适当的容量满足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的建设需求;对于市政基础设施的用电 (如路灯、交通信号设施、监控设施) , 建议采用专线供电, 根据供电线路的数量及用户的要求, 选择环网接线方式。

2 规划原则

如A类供电区, 配网接线方式必须满足N-1, 可选择双环网、三供一备、“N-1”单环网 (N≤3) 的接线方式, 以三供一备为标准接线模式, 最终达到标准化和统一化。

电缆环网接线方式每回线路主回路的环网节点不宜过多, 建议不宜超过8个, 每个环网节点的分支线不宜超过两级。架空线路应合理设置分段点, 减少故障停电范围。

10k V导线截面选择应该标准化, 同一片区内主干线截面应一致。电缆线路主干线使用3×300mm2截面电缆, 分支线使用3×120mm2截面电缆;架空线路主干线使用3×2 4 0 m m2截面绝缘导线, 分支线使用3×120mm2截面绝缘导线。

10k V配电线路的长度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 A类供电区的线路长度宜控制在3km范围内。

3 中压配电网“网格化区域供电模式”说明

中压配电网“网格化区域供电模式”改造, 即参照城区主干道路规划将供电区域按照路网划分, 根据划分片区内内负荷情况, 配置二至四条10k V线路, 按照单环网、两供一备或三供一备的典型接线模式进行网络规划。中压配电网在改造前存在着馈线无序联络、接线方式不合理、负荷点分散、部分线路负荷率高、主干线过长、可转供电能力低压、运行维护困难等问题, 按照“网格化区域供电模式”改造后规划片区供电区域清晰、供电范围集中且供电半径合理、线损降低、转供电操作和故障查找便利。整个城区中压配电网按“网格化区域供电模式”后, 各片区均可形成典型接线方式的供电网络, 每条馈线均都能达到“N-1”, 有效提高了配网可转供电率。

改造案例:罗湖区莲塘片区供电网络改造。

改造前 (如图1) 。

改造前, 每一区域内供电线路较多。如F区, 由8回线路由此区经过, 线路供电用户零散, 每条线路在此片区的前端及后端尚有大量用户, 且线路迂回曲折、无序联络。一旦线路发生故障跳闸, 由于F区供电线路交叉严重、分布零乱, 对转供电操作、故障查找、日常维护等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耗费大量路途时间, 同时存在操作安全隐患, 另外线路间无序联接也将造成馈线有联络但无法转供电。

改造后 (如图2) 。

改造后, 每一区域内合理安排馈线数量。如F区, 由8回线路改造为3回线路供电, 形成两供一备网络, 馈线的供电范围仅限于划定区域内, 供电区域清晰、供电范围集中且供电半径合理、降低线损、转供电操作和故障查找便利。且经过改造后每条线路的负载率达到合理水平, 每一片区的线路按照不同站、不同母线、不同用电性质进行馈线分配组合, 应对大面积停电的转供电能力进一步加强。

随着中压配电网“网格化区域供电模式”的推广, 配电网将提高供电能力, 满足用电增长需求, 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安全保障能力, 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提高配电网技术装备水平。

摘要:长期以来, 配电网建设欠账较多, 建设与改造标准欠缺、不适应社会经济和配电网技术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建设较早的城区, 由于配电网建设初期负荷发展不均衡、变电站布点不足等原因, 导致现状配电网结构薄弱、设备陈旧老化、配电网接线存在迂回供电严重、非典型接线较多造成的转带复杂、线路供电负荷交叉等问题, 影响了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因此, 在现有条件下做好配网规划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上级电网规划为基础,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 远近结合、适度超前, 避免重复建设改造, 从而有效提高供电可靠率及企业效益。

上一篇:老师记叙文范文下一篇:公司实习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