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

2024-07-15

中职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第1篇

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驱动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 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 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 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这样学生就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2.1 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 “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 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地学习还是被动地学习。

任务的提出首先要综合性, 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知识综合进去, 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 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其次要具有实践性, 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 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然后要有吸引力, 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 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 那任务也是失败的, 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 必须有吸引力;最后要有创新性, 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 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环节

任务提出以后, 需要实施, 实施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环节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习惯来决定。我个人认为教学流程大体上是这样的。

(1) 创设情景, 使学习能在一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景中发生; (2) 提出任务, 在上述环境下, 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思考和学习的问题) ; (3) 自主学习, 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而是由老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例如需要收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等) , 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协作学习, 讨论、交流,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 解决问题, 由同学讲解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 教师最后补充说明; (6) 巩固学习, 巩固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3 设置个性化的操作环境

3.1 情境激发, 定向引导

(1) 教师创设学习环境:打开电脑, 学生机上桌面进行了不同的设置:各式各样漂亮的图片、学生照片等。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观察屏幕, 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学生观察屏幕, 说自己的发现及感受、想法。 (3) 我们把这些画面形象地称为:“桌布”。看来大家也想把自己的桌面设置成这么别致、有趣的“桌布”。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本领。 (设置个性化的操作环境)

3.2 发现任务, 自主探究

任务一:了解控制面板的打开方法及各个图标表示的操作功能

(1) 控制面板的启动方法:单击“开始”———“控制面板”

提问:还有其他的打开“控制面板”的方法没?如果有, 是怎样的?

(2) 窗口内容和操作

窗口的切换:经典视图和分类视图

识别图标的方法:将鼠标放在图标上

任务二:掌握桌面背景和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方法 (请学生说说设置桌面背景的意义)

(1) 桌面的设置

“控制面板”———“外观和主题”———“更改计算机的主题”

(2) 设置屏幕保护的目的

可以在用户暂时不使用计算机时对计算机屏幕起到保护作用, 因为屏幕长时间显示某种固定的图像会影响显像管的寿命。 (给学生自己探索, 讨论几分钟后, 让学生演示做法。然后根据桌面背景的设置, 探索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方法。)

任务三:颜色、分辨率和刷新频率的设置

颜色、分辨率和刷新频率是在使用计算机时直接影响视觉的三个重要参数。

3.3 巩固练习

让学生探讨几分钟并整理上课内容, 自己演示做法, 将完成得快的学生叫来做指导。

3.4 实践应用, 发展创新

老师引导: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 同学们都已掌握了桌面及其它主题的设置方法和技巧, 有没有信心来参加一场“设置”能手挑战赛?

4 小结

总之,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一模式的远景将是美好的, 学生将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帮助、并随时成为“教师”, 它将完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终身享受。

摘要: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 其理论知识专业性强。在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当中, 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教学观念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任务驱动教学”就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教法,任务驱动,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骆玉岐, 王涛.论中职教育专业课教材的不适应性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24 (1) :62-63

[2] 李振娥.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协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5.

中职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第2篇

1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 教学目标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技能方面应达到两点: (1)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 并具有熟练操作、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2) 掌握使用一些应用程序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例如会使用Word进行中英文字的输入、编辑、排版等, 会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二是在能力培养上要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 (1) 具有信息方面的基本能力素质, 即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具有自我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 即具有不断获取计算机新知识形成新技能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3)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 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搞好教材建设

根据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特点和“交给学生最适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原则, 我们在教材选择或教材建设应本着厚基础、重能力、严实践、求创新的原则;符合科学性、思维性、启发性、先进性和教学的适用性;以培养能力为主、基础理论适度、适当反映科学领域内的新发展。为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保留课程门类的前提下, 对教材进行删改, 删除原有教材中过深、过难、过繁或不适用的内容, 删难就易, 删繁就简;同时对教材进行拓展补充, 补充若干反映工作实际的具体案例, 进一步加强教材的针对性和教育性。

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 编写各种实用性强且容易掌握的实训指导教材, 作为学校教材的一种补充, 以丰富学校的教材种类。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情况, 编写相关方面的教案, 让学生及时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趋势。

3 分层次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 为了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 本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我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法, 把握差异, 因材施教, 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首先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成立学习小组, 每组都包括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基础较弱的同学, 并选出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老师。其次教学过程中按难、中、易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 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任务, 譬如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易”级任务作为学习的起点, 完成该级别的任务就算达到了学习目标, 鼓励同学们在完成较易任务的基础上应继续研究较高级别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能动作用, 互帮互学, 相互促进, 既调动学习基础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 激发兴趣。当然, 学习成绩的评定也不再实行一刀切, 同学们只要完成了与自己基础相当级别的任务就能得满分, 完成较高级别的任务还有适当的鼓励分;高层次的同学若能积极地帮助其他同学也有适当的加分;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有所创新的同学更是大大奖励, 这样有效地制止了那些不听讲、玩游戏、窃取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 使得同学们大都激情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而对于那些已经掌握全部或部分课程内容的学生来讲, 强制他们学习, 他们会觉得很厌倦, 没有新意, 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提出申请, 经过教师考核, 得到教师的允许, 可以免听这部分内容, 但是不等于就可以不理会这门课程了, 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给这些学生安排一些综合性的大作业或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比如用Word进行报刊排版, 用Excel对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等。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通过分层次要求学生, 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从这门课程中有所收获。

4 建立网络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体会到,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仅凭课堂是不够的, 必须加强课后的教学延伸。将电子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模拟试卷及答案、上机实验案例及素材、在线测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建立在网络上, 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 兼顾了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差的情况, 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 开展第二课堂, 进一步拓展学生技能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是进行有效教学并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在中职学生中, 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 且计算机知识基础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这种情况, 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我组织基础较好的同参加“Word版报制作”班, PowerPoint“电子广告制作”班等, 他们有时候还给班上其他同学举办专题讲座, 有时候是进行制作况赛等。在他们的带动下, 班上学习风气浓厚, 洋溢着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学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对于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 打破年级、班级的限制, 以兴趣活动小组的形式, 分别学习不同的内容, 如“图像处理、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图文混排”等等, 课程以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为主, 例如小专题、小制作、创设某种情境、制作个人, 班级或学校的主页等, 让学生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方法。

6 举行全校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竞赛

在课堂外, 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我们常举行计算机技能竞赛, 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举行“文字录入比赛”,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熟悉键盘操作, 强化文字录入速度的基本技能;举行“电子板报设计大赛”,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熟悉Word综合排版技术, 体现健康向上的校园、班级、宿舍文化等;举行“平面设计竞赛”, 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计算机学习爱好者, 培养计算机拔尖人才。举行powerpoint制作比赛等。这一环节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形成竞争的学习氛围, 激发群体的学习兴趣, 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好, 同时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挖掘潜能, 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而言之, 通过该课程教学, 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有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计算机教育工作者, 我们只有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处处为学生着想的教学理念, 才会不断去探索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与时俱进找到适合学生的最好教学方法。那么, 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有所起色、有所突破, 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学好此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 更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 这符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规律, 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结合我们多年耕耘基层的教学经验, 对如何抓好课堂教学及课堂外的一些环节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经实践证明, 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中职学校,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姊忆.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08, 7.

[2] 艾明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教育[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 .

[3] 敖颖.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 8.

[4] 范敏, 岳延兵.计算机应用基础[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第四版.

[5] 刘志忠.计算机实用实训教程[M].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7年2月第1版.

中职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第3篇

1.1 调研目的

了解企业的用人理念、企业文化及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企业专业岗位对职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证的依据。

1.2 调研意义

根据重庆职教走内涵式发展的主旨定位, 结合西部地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专业发展长远需要, 到企业实地调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用人情况, 并依据调研数据和收集的相关信息撰写出调研报告, 最终为预测专业建设科学决策及专业未来发展提供依据。

2 调研基本信息

2.1 调研对象与内容

1) 调研对象:重庆市旭硕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西永微电子园区、英业达 (重庆) 有限公司

2) 调研内容: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发展现状、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及企业对新员工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

2.2 调研方法与工具

1) 调研方法。座谈法、走访察看法、问卷调查法等。通过与企业 (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生产流水线管理人员交流、访谈于问卷, 搜集了解相关信息。

2) 调研工具。 (1) 企业员工调查问卷。 (2) 企业管理人员调查问卷 (生产管理人员用) 。 (3) 企业问卷调研表 (人力资源部) 。

2.3 调研过程与结果

1) 调研时间:2014年10月21~23日。

2)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1) 单位性质:重庆保税港区民营企业。

(2) 单位员工人数:在7000人以上。

(3) 单位成立时间:旭硕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 重庆西永微电子园区和英业达 (重庆) 有限公司是在2008年底。

3) 调研结果。

(1) 毕业生主要从事岗位。在调查中, 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在笔记本主板生产线占10%, 粘墨印刷车间占25%, 组装生产线占30%, 品质检测占5%, 出荷车间占20%, 人事管理部占5%, 其他占5%。

(2) 急需人才。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是 (按先后顺序) :组装生产线、粘墨印刷车间、出荷车间、主板生产线、品质检测、人事管理部、其他部门, 调研的这个结果对于我们以后开展教研教学, 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指导学生就业都有了较为明确的导向。

(3) 调研结果显示, 惠普、宏碁、旭硕科技有限公司对中职学校的毕业生需求还是有较大的数量, 特别是对一线的生产员工需求量尤为突出:粘墨印刷车间、组装生产线占去大半, 如果加上出荷、主板生产车间的员工, 比例达到总需求量的八成还多。

同时, 在与企业人力资源部和生产管理车间的领导走访交流的过程中, 89.1%的受访者认为聘用人才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是团队意识, 81%的人认为员工需要职业道德, 大部分管理者认为有必要让员工继续学习, 可不脱产培训。

4) 调研结论分析。根据企业实地调查和网上相关信息分析,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在数量上目前还是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但毕业生现状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偏差;从我们所调查的信息中我们发现, 企业特别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能力, 如能构与客户进行融洽的沟通, 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3 专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3.1 专业发展的思路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要面向本地生产企业,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就要加快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面向社会需求, 合理配置结构, 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实用型计算机技术应用人员。

3.2 专业发展的对策

1) 大力实施“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同企业进行沟通, 赢得企业支持, 在完成企业项目的同时, 为学生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树立“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思路比结论更关键, 问题比答案更有用, 体验比接受更有效”的思想。

2) 树立“以动手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实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3) 鼓励教师编写针对性强、符合企业需求的校本教材。积极支持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编写符合专业要求的、整合性较强的校本教材, 并积极探索建设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推行产学结合, 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4) 实施“请进来, 走出去”的培训模式。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校任课, 带学生到企业定期实习实训, 零距离接触、了解企业相应岗位的技能要求, 并学到更多实用技术。教研组的每个成员要明确分工, 拜企业的项目主管、技术骨干为师, 利用假期多花时间和精力下企业学习。

5)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平时的教学中, 多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 教育学生不要眼高手低, 自觉遵守纪律, 踏实做人, 扎实做事。

6) 规范学生行为,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由于90后或00后独生子女吃苦耐劳和遵规守纪的意识是淡薄的, 自制力弱, 意志品质不高, 学校要针对性进行一些专门训练。

中职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第4篇

课题的研究开辟了边境中职校培养跨国就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培养的思路, 丰富“双语教学”理论的实践内容。通过研究明确了面向东盟就业的广西边境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培养的目标、内容、教学模式、教师业务素质要求, 解决中职毕业生跨国就业岗位适应期长的问题, 深化边境职校的教学改革, 促进课题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进一步开发校本教材、开展特色职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以东盟华资企业岗位技能调研为基础, 整合教学内容, 定制有校本特色的教学大纲

现阶段中职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的使用, 办公软件office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应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非常实用, 为学生后续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打好了基础。但对即将踏上东盟国家去就业的学生来说, 仅仅掌握以上通用教材里的知识与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据我们调查得知, 学生还必须掌握就业对象国的文字录入、编辑、英文版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以及英文版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为此, 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须把越南语与计算机英语整合进来。唯有如此才能满足东盟企业岗位技能的需求。

2 了解东盟企业岗位计算机应用技能需求层次, 明确培养目标

以东盟企业的岗位群技能要求层次来定制教学目标, 以现行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大纲来看, 对每个规定的知识点和技能只是作一般要求, 并没有明确达到什么程度,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 就要因学生所学专业和就业对象岗位群来进行调整。我校的拳头专业是商务外语 (东盟小语种方向) , 就业的对象国是东盟各国 (主要是越南) 。根据调查, 东盟华资企业岗位技能要求, 除了跟现行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一致外, 还有如下特点。

(1) 文字录入、文字处理方面, 除了常规的中、英文录入之外, 要增加越文录入、处理越文技能培养, 包括越文输入法的查找、安装、设置技能。并且要求录入速度不低于40字/分钟。

(2) 操作系统Windows, 仅仅掌握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的使用是不够的, 还要具有英文操作系统W i n d o w s的安装与操作技能。包括安装越文字体包等技能。

(3) 对Word、Excel的使用技能需要达到中级及以上水平, 如Word中的邮件合并功能、Excel在会计领域应用的相关内容等。并且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操作英文版的Word和Excel。

(4) 能在Word、Excel中熟练处理越南文字的技能。如在Word中录入、编辑越文时, 怎样解决出现乱码的问题, 越文字体问题等。

(5) 具备在互联网上交流、获取、发布、处理信息的能力。如网络电话的使用, 邮件群发, 建立博客, 电子商务实操等。

(6) 具备根据工作需要, 利用网络进行计算机应用技能自学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如有的学生通过自学, 掌握了平面设计、动画设计、模具设计等技能, 并以自学的技能谋得了职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技能培养目标应与时俱进, 紧扣专业特点, 才不会被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所抛弃。

3 教师应加强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1) 教师的教育观念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东盟华资企业对中职毕业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以应用为目的, 以应用为出发点, 有意识的进行学科整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 我们应该先从观念上入手,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不断提高自身知识与技能。对任教我校商务外语专业班的计算机老师来说, 除了提升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外, 还要结合所任教学生的所学专业,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努力学习越南语, 了解越南文化, 熟悉计算机英语, 善于把计算机应用知识及技能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整合。教师要勤于与就业东盟华资企业的毕业生交流, 获取计算机应用在东盟企业的最新信息, 有条件的多走出去, 了解企业情况, 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

4 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

(1) 在我校的商务外语专业 (东盟小语种方向) 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模式, 都要注意处理好四个转变:一是教师角色由权威型转变为伙伴型, 二是学生地位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 三是媒体作用由演示工具转变为认识工具, 四是教学过程由传授型转变为引导型。

(2) 我们尝试了这样来教学:如在“越文录入与越文处理”模块教学中, 我们邀请了英语老师和越南语老师一起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安装越语输入法过程中, 以及安装完成后, 界面显示的语言是英文, 在计算机老师操作过程中, 由英语老师来讲解、翻译。在越文编辑处理教学时, 要用到越语, 此时计算机老师演示操作, 由越语老师用标准的读音把越语的字母、单词、调号读给学生听, 学生的学习“胃口”一下子被吊了起来, 我们还尝试过与《导游》、《会计》等“学科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效果非常显著。当然, 这种教学模式仍在探索中。

摘要:近年来, 广西边境职校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逐渐建立之东风, 纷纷办起东盟小语种专业, 学生毕业后大多在东盟华资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 工作中大多依靠计算机作为办公工具, 这些企业基层管理岗位对计算机应用技能有怎样的要求, 广西边境职校应该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师素质上有哪些要求, 本文以广西凭祥市东南亚外语学校为个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东盟,就业,中职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

参考文献

[1] 陈露晓, 戴启荣.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4.

[2] 薛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 2008:25~25.

中职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第5篇

一、情境教学法课堂的特点

(一) 引导性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学, 还要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情境教学法则可以有效地满足这一特点。计算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相关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 想象和情感的渴望。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动员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引导方向发生碰撞, 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 趣味性

计算机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师若坚持使用传统的单方面讲授的教学方法, 会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点。计算机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在密切联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创造一个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或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等, 活跃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 它可以有效地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应用

(一) 根据课程特点,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的关键是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氛围。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深入挖掘学生们感兴趣的点在哪里, 结合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丰富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比如在学习五笔打字时, 在学习之前, 学生看老师的示范会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很大的兴趣。但是当学生知道, 五笔打字的基础是要背字根时, 便会产生畏难情绪。此时, 便会引发教师的思考, 是背诵本身有难度还是和所背诵的内容有关?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 将字根编入一段故事或者一句歌谣之中, 这不仅缓解了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 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加强学生记忆。

(二) 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 创设教学情境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的并不是培养理论型人才, 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同时, 计算机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获得实践能力, 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培养操作技能。例如, 在教授“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以使用几台废弃的计算机, 协助学生拆卸它们。通过创设“拆卸计算机”的情境, 可以直观的让学生看到每台计算机的内部情况。学生通过这样的呈现, 观察和理解计算机每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 让同学们通过比赛的方式, 测试自己的掌握情况。比赛结束时, 还可以给予获胜的学生以适当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发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 创设教学情境

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这也是学校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 在学生学习了书本上关于“幻灯片制作”的理论流程后, 教师可以进一步为学生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如何让你的幻灯片与众不同?学生们根据老师的问题导向, 对幻灯片的功能进行进一步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可以展现每个人独特的思维。

(四) 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 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之中, 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将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另外, 中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 自律性不强, 大量的理论教学课程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退缩情绪。因此,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增强计算机教学的乐趣, 还会动员学生的学习热情, 带动自主学习。例如, 在学习“二维动画制作”时, 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文字, 构建一个故事情节, 让学生情不自禁的投入到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 学生不仅能快速投入到学习任务之中, 还能感受到自己在项目中担当任务的重要性。

三、结论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具有重大作用, 通过情境教学, 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此, 情境教学法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 因此, 中职学校中的计算机课如何有效开展也成为讨论的焦点。计算机教学同时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 这需要课堂能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文在探究中职课堂计算机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 论证了使用情景教学法的必要性, 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中职课堂,计算机教学,情境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李晓英.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迷, 2018 (12) :95.

[2] 毛欣欣.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职业, 2018 (31) :80-81.

中职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第6篇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 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 获得知识, 激发情趣, 掌握程序与方法。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是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因为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 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

因此, 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是探究性学习更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以及学生敢于探索, 勇于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 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 由于计算机课程通常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课程, 课程开展培养技能的同时应将应用作为其主要目标。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 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将课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让学生在对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这样, 学生既通过直接经验获取了知识, 也能切身体会到计算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其次, 探究性学习对环境的要求不高, 可以在课外进行, 这样不仅可以将探究性学习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而且可以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 使学生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向某个感兴趣的方面深入研究, 培养特长。最后,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 经历一定的科研体验, 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还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讲, 学生听, 学生对相关理论掌握程度差, 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加上众所周知的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 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很少, 大部分学生都在自己做自己的事。因此,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的影响, 在教授时也不是很认真负责这样就导致计算教学的恶性循环。并且有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学生实行“一大片”式的笼统教学方案, 这样往往导致学生学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技能知识。

4 改进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的途径

4.1 改变观念, 提升计算机教学地位

计算机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专业课, 应改变以往的传统思想, 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师生改变其对计算机教学的认识, 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改变老师灌, 学生接的教学方式。

(1) 转变知识观。因为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它要求学生在对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中去熟悉和运用软件, 这样就要求老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一味的向学生传达理论知识, 也需要让学生接触计算机, 通过实际操作, 要将知识的分布由基础知识向延伸知识转变让学生对计算机操作产生好奇心理, 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 转变学生观。根据教学新大纲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 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以培养全面型人才, 这就要求老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将学生作为一种知识的接受容器, 每堂课灌完就算。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做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重视方法教学, 将学生作为探索知识道路上的协作伙伴。

4.2 认真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因为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学习以及思维水平的培养, 并且要加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以及对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关注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的信息, 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 这样一方面能提升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学生对于事物的好奇心理, 这样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完成。

(2) 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的关系。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观活动, 要求通过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 发现新事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自身的实践, 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能运用自身所学的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教育, 不能盲目的对学生进行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探究性学习指导。这样只会操之过急, 反而会扼杀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

4.3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1) 教学准备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以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为开展学习的目标。 (2) 探究性学习开展阶段。计算机教学的探究性学习课题大致有以下4类, 如知识探究型、社会调查型、实验设计型和创造发明型。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 可由老师选题, 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 自己动手对课题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然后由学生拟出新的方案, 提出新的看法和意见。在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配合, 并且给学生提供相关咨询, 指导学生完成计划。 (3) 完成阶段。让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讨论, 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 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4) 评价阶段。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到最后都要进行评价, 在探究性学习结束以后, 要由老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不足, 并且通过老师给与的反馈信息, 对研究结果和自己进行修正。

5 结语

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的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探究性学习也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应该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方向。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能够达到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双重效果, 使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摘要: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对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特点及模式出发, 对探究性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计算机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继敏.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EB/OL].教育艺术, www.fw789.com, 2006 (5) .

[2] 杨俊耀.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教学程序的设计[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12) .

上一篇:外观主义民商法论文范文下一篇:科学实在论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