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农业科技论文范文

2024-07-14

村级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平塘县巧借东风、因势利导,撬动农村大发展“齿轮”。全县40多位领导率先带动,每人联系1个扶贫攻坚重点村,县涉农部门每年用30%以上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顶层设计,科学规划路线图。平塘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工作作为一项社会工程强力推进,成立专门调研组,组成工作专班,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解剖麻雀”。立足实际,下发了《平塘县消除“空壳村”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按70%:20%:10%的推进步骤,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时间表和线路图,因村施策,挂图作战,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专项督查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县级领导挂帮重点村机制等。组建巡回督导组,不定期开展督查,并将发展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三年行动计划作为镇(乡、街道)、部门(单位)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重要考核内容,作为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的重要评价依据。

目前,全县已消除空壳村88个,其中,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在5至10万元的有77个,在10至30万的有8个,在30万元以上的有3个,“空壳村”消除率为70.9%。预计在2017年全面完成空壳村消除计划。

创新途径,找准发展驱动力。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近年来,平塘县立足各村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采取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分红、闲置资产合作开发、兴办产业实体带动等方式,依“地”生财、借“水”挣钱、点“房”成金,切实把沉睡资源转变为经济收益,让企业、农户和村集体三方共赢,走出了一条条发展集体经济的特色之路。

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把闲置民房改建为养鸽场,发展山鸽养殖,购置种鸽300对,预计年产值23万元。平舟镇京舟村依托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点的落户,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动社员500多名,撬动民间资金200余万元入股康体养生项目,预计每年村集体经济可增加30万余元。掌布镇开花寨村果蔬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户用土地、荒坡荒山作价参与合作社入股成为股民,118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带动300余户种植蜜柚1万余亩、刺梨200余亩、椿树600余亩,每户平均纯收入近3.7万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10万元。

巧借东风,众人划桨开大船。平塘县将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县直各部门挂帮联系点有机结合,推进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做到精准发力,持续推进。整合同步小康、涉农、扶贫资金1.2亿元,扶持发展村级经济实体70余个。

金盆街道新寨村依托桃树标准园示范推广项目,争取200余万元扶贫资金发展“四月桃”特色果业,种植四月桃7500余亩,核桃350余亩,橘子150余亩,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特色发展之路,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15万余元。大塘镇大力实施“村企联建”,引进8家企业发展茶叶种植7.7万多亩,带动当地1万多村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100万余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余万元。同时,依托引进企业建立茶叶加工厂,带领群众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打造成一条龙产业,既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也促進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作者单位:平塘县委党建办 责任编辑/任廷会)

村级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党中央关注“三农”问题和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管理弊端日益显露,主要表现在各种财务制度的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甚至村级财务不建账等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对邢台市部分农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会计制度

1 文献回顾

1.1 国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建立合作社成为村级财务管理大多数采用的管理模式,在推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美国通过新一代合作社加强对村级的财务管理;德國主要通过遵照规范、民主、科学的管理原则形成的“合作社”,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管理,确保农民既可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又可以获得很高的经济利益;日本通过“造村运动”自下而上、由地方到中央改革村级财务;荷兰通过具有自治性质的“农民联合会”,制定了严格而又详细的规定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和监督。

无论是美国的新一代合作社、德国的“合作社”,还是日本的“造村运动”、 荷兰的“农民联合会”, 在加强村级财务制度管理水平上都体现了自治与政府监督相结合的特点,其很多优点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2 国内研究的现状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我国广大农民及国务院非常关注的焦点难点。由于制度上的不健全和管理方面的漏洞等多方面原因,我们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廖昌规(2007)在《当前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指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不规范、会计资料不完整,会计交接手续不完善、会计核算不符合要求、财务公开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丁康耕和陈彩庆(2009)在《论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中指出: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农村财务管理监督不力是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完善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的措施则是努力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素质、积极实施村账委托乡(镇、街)代管模式和健全农村财务管理监督等。

在民主理财问题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2004)中对民主理财制度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 村级财务管理的总体现状分析:以河北省邢台为例

为了解村级财务管理状况,我们于2010年1月进行一次社会调查。本次调查地区选在河北省邢台,因该地地处华北平原,以农业生产为主,有地处东部发达矿区,西部发展缓慢的太行山区,中部铁路纵横,交通便利,存在明显东中西差异,以邢台为样本,进行村级财务管理状况调查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

2.1 研究设计

为了更细致的数据研究,制作“村级财务管理情况调查表”必不可少。为了可以深入的了解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把调查表分成了四个部分——观念意识层面、技术操作层面、人员素质层面与外部环境层面,总共25个问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调查问卷的制作为调查数据的研究打了很好的基础。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3份,有效回收率83%,被调查对象涉及邢台10个县(市、区),占全市19个县(市、区)的53%,超过一半。经过对这些问卷答案的整理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其中把有代表性的问题单独整理分析,作为本文数据研究结论的重要依据。

2.2 数据的调查、来源和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及其分析: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者为在校大学生,具有一定会计素养与专业技能,老家都在农村,直接由他们深入农村,找到被调查者访问并填写调查问卷,每一份问卷都由调查者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在调查对象完全自愿下当场填写,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村会计人员应是最了解农村财务状况,也是最有可能反映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选择村级财会人员作为被调查对象。被调查对象既包括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山区,又包括经济发达的市区和经济较好的其他地区。因此,调查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河北省农村财务管理状况,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状况。

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我们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农村财务管理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1)村级财务管理欠规范化、制度化。

我们设计了“您村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您对您们村的财务管理状况满意吗?”等问项,来了解村级财务管理的整体状况,如下:

从饼形图我们容易看出,认为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只有32人,占到总数的39%,而认为不健全的有12人,还有1人认为没有,两项合计站到总数的13%,这与表2的结论一致。表2(您对您们村的财务管理状况满意吗?)表明,村会计对农村财务管理状况不是很满意。满意比例也不高,只有36%,有15%的村会计对本村财务管理状况不满意。作为村财务负责人,村会计是最不希望本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这说明肯定是村级财务管理已经很糟糕了。

为详细了解村级财务管理现状,我们还设计了如下几个调查问卷项目:(1)会计和出纳是否分设?回答“是”的比例56%,“否”的比例44%;(2)您村会计资料是否完整?回答“是”的比例50%,“基本完整的”38%,“否”的比例12%;(3)村干部换届或离任时,有没有审计?回答“有”的比例48%,“偶尔有”的比例30%,“否”的比例22%;(4)您村民主理财制度是否健全?回答“是”的比例50%,“基本健全”的比例30%,“否”的比例20%;(5)您村财会人员调动是否频繁?回答“不存在”的比例54%,“存在,且随选举变动而变动”的比例46%;(6)您村进行年初预算吗?回答“是”的比例58%,“否”的比例42%;(7)您村财务公开时间多长一次?回答“一个月”的比例25%,“一季度”的比例38%,“一年”的比例35%,“没有”的比例2%;(8)上级部门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吗?回答“会”的比例60%,“偶尔”的30%,“不会”的比例10%。这些问卷充分说明了村级财务管理上有欠规范化、制度化。

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化的管理办法和严格的制度性,村级财务管理依然混乱。上级检查,或公开一下,虚晃一枪;或是帐外帐,欺上瞒下,群众该明白的依然无从知晓;换届选举不审计、不交帐、收支手续不健全;请客送礼,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现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恶化。

(2)村级债务问题严重。

通过对债务分析来看,村级债务具有涉及面广、规模较大等特点,有的已经超过其承受能力。在问卷调查中,被调查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债,有的甚至负债比率达50%以上,且有负债扩大趋势。债务项目多、涉及面广,给债务清偿带来巨大困难。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必须要规范化、制度化,为债务清偿做好服务工作。如果债务期过长,债务风险就越大,偿还可能性就越低,就會加大村级财务风险,甚至可能恶化。

(3)会计制度实施效果不明显,实施状况不容乐观。

会计制度的实施在农村效果并不明显,调查结果显示,村会计对会计制度的了解掌握程度,具体内容的认识还不是很高。我们设计“您对会计制度内容的了解程度?”问卷调查如下:

自认为对会计制度内容熟悉的只有10人,才占到12.1%,而不熟悉的有8人,略知的达到30人,两项合计占到总数的45.7%,接近半数的村会计对会计制度不是很了解。进一步调查结果,只有近60%的村实施会计制度,另有30%的村尚未实施,还有8个村说不清楚实施,在实施会计制度的近50个村中,只有一半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制度实施很不乐观。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所占百分比情况的分析,发现村级财务管理民主建设工作也有许多急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决策权与参与权没有完全落实;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的影响,部分被调查者选择答题时无所适从,模棱两可。严重制约村级管理民主建设的发展。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为使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3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职务设置不规范。村支部书记兼会计现象严重,无人监督,会计有帐无实,书记有实无帐一把抓,形成“土皇帝”问题。会计工作及不明确,职务设置不合理。有的对会计人员“任人唯亲”,家人或亲戚担任会计人员,村财会职务的真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确定和发挥,从而造成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监督力度等现象。

(2)支部交接手续极不完善。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经管的会计工作移交接替人员。没有办理清交手续的,不得调动或离职。但是,很多都是“书记变,会计换”,没有交接手续及会计资料,接手是“上不还钱,下不认账”,致使财务出现“脱节”现象。

(3)财务公开疏于形式。村级财务的收支,群众要的是明白。但近年来,村级财务公开不真实、公开不到位、半公开、假公开。财务公开支部书记一人说了算,为应付上级检查,财务公开只做表面文章,公开效果不明显,流于形式。

3.2 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当前,我国农村会计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绝大部分会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素质参差不齐,村干部老龄化,致会计账务极不规范,会计人员业务生疏,业务知识缺乏,随意处理账务,违反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也必然导致会计监督不力的局面。

3.3 财务管理混乱

财务管理混乱,具体表现在账目混乱管理上。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一己之利,从村集体资产中提取一定经费,任意开支。其次,部分村干部为隐瞒自己的“污点”,销毁财务资料,造成无账,一旦事情败露,无账可查。

3.4 违法违纪现象严重

由于监督不力,财务管理失控,村级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违纪现象:收入不入帐现象比较多;某些村干部利欲熏心,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铺张浪费,以培训、考察之名,集体公款旅游。

3.5 财务制度流于形式

国家对村级财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但执行力度差,制度条文纯粹是应付检查,形同虚设。财务公开不真实,群众缺乏监督,多数村干部即管钱又管账,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村干部谁收谁花,群众更不明白,财务管理混乱无人负责。

4 对策与结论

4.1 对策

通过以上数据的研究分析,当今村级财务管理方面问题严重。由于人员素质低下、技术操作的不规范和外部环境的不够重视,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已经相当混乱。要想解决以上问题,有以下几个方法:

(1)建立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其有章可循,建立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不使制度束之高阁。依法遵循财政部颁发的财务制度,从实际出发,做到账薄齐全、独立核算、记账及时、规范管理;(2)加大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要真正改变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必须强化村务公开。为使村务公开不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村支部书记必须做到规范和完善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和时间、规范公开程序、规范公开档案,“四个规范”。民主监督机构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有权审查财务收支状况,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进一步加强审计力度,强化监督职能,将不合理开支控制在入账前,杜绝侵占挪用,挥霍浪费等现象发生,使审计监督制度顺利进行;(4)进一步加强财务队伍管理,提高理财能力,夯实组织基础,财务工作政策性、业务性很强,因此村财会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动。若财会人员任免和调换必须由上级财务管理机构考核同意并审核。加强村级财务队伍管理,组织村级财务人员培训学习,监督村级财务人员遵守财经法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公正,保障财会人员合法权益,保护和支持财会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有违反财经法规的单位和财会人员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2 结论

本文顺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对我国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人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农村基层进行调查,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的了解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以后解决问题提供很大的建设性意见。

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依靠党政部门机构和社会共同治理,彻底解决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实,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会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村级财务会更好地为服务于农村集体经济健康、稳定、持久、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财政部. 村会计岗位会计实务[J]. 中华会计学习,2009.

[2]金哲洙.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良好开局[J].学习与研究,2006,(8):1013.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学习导报,2006,(11):48.

村级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中重要的议题,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做好我国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仅是稳定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的建设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的重大问题。虽然目前的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比较有序和稳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研究如何加强我国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也是关注农村发展、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村级财务管理 解决措施

一.农村村级财务管理

(一)含义

所谓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具体是指对直接归农民集体占有、支配、管理的各项资产所发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的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

(二)重要性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其是当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题中之义。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农民集体财产的支配和使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整个农村管理事宜中,作为经济支柱的财务管理是各项事务管理中最重要的。因为,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在于维护农村稳定,推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

(三)必要性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是大事,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妥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集体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把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作为社会和国家关注的热点、农村中心工作的重点也是无可厚非的。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对农村财务管理高度重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村镇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管理混乱、有章不循的现象,这些现存的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加强我国农村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只有不断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加大财务公开力度,实现公正化、公开化、透明化,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管力度,才能真正地实现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保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格局建设。

二.现状和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账务处理不规范,影响正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①乱设置收费项目、甚至部分项目的核算不明。国家已经出台相关的政策,新会计制度也已经颁布实施,这就意味所有的收支项目是有依据和制度来源的,是可以追究的,尽管如此,却仍在存在乱设置项目等现象。②账务处理不及时,影响正常收支秩序。由于不少村报账不及时,收支往来无明细标记,最后造成收支困难,账目核对不合理。③收入操作实施困难。虽然已经明确规定需要实施村账代管,但是由于个别部门村级干部素质不高,存在着实际操作中以口为凭的现象,形成现金体外循环,给如实入账带来难度。

2.财务监督不到位。突出表现在:①建立起监管小组的村,理财小组成员业务素质普遍低,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财务监督流于形式,有名无实。②一些村镇办甚至尚未真正建立起规范的民主理财制度,这就意味着,本应该需要监管的项目没有得到监管,相关的机构没有切实履行职责,实施民主监督。

3.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因为财务管理不合规范,账务处理不合理,财务监督不力等问题的存在,很多村级财务公开,其实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即定作用。由于部分村干部素质较低,部分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带头违反制度,使制度形同虚设,公开不及时、内容过于笼统、数据失实等都严重地影响到了财务公开。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没有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不仅影响到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也影响到了村民与干部的信任关系,影响到了农村社会稳定秩序的建立。

(二) 原因分析

1.村干部及村民自身素质不够,意识不足。个别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仅肆意破坏相关制度,还会侵犯集体财产,影响到管理工作。另一个方面,村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不能有效争取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等。

2.民主理财制度不健全。为了加强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就要从国情和我国农村的现状出发,不仅仅要建立符合国情的财务管理制度,也要建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监管制度以及相应的惩罚管理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约束和监管不力。要做好农村财务管理,不仅需要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更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有利的监管和约束。

三.如何加强我国农村村级财务管理

(一)普及相关教育,提高农村中村干部和村民的素质和管理意识。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对加强我国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具有最基础的作用。只有让村民和村干部通过培训、通过知识普及了解到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管理实施过程中做到更好的推行。村干部需要明确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可为了个人私利而破坏现有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应该领导村民一起完成财务管理。村民应该加强维护自身利益的观念建设,新农村建设就是需要每个农民从自身做起,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也需要他们参与。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1.做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以人为本,在任何社会都是需要重视的,人的积极能动性对于促进财务管理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2.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如果好的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加强建设毫无作用。3.重视财务公开制度的执行,建设新农村是村干部与村民共同的任务,提高透明度和公开性,对于缓和两者矛盾有重要作用。

(三)提高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人民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脱离了人民群众是办不了实事的,因此加强我国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也是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发挥作用的。

我国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海霞.完善我国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2009年8期.

(责任编辑:刘影)

村级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前随着“网上银行”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兴起、渗透。我们对这个名词已不再是那么陌生,相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越来越觉得它对我们的重要性。同样,它自身具备的方便快捷、安全支付的优点也逐渐冲击着村级财务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文章从网上银行发展的背景、传统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以及不足、网上银行应用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利弊、以及今后我们如何探索应用好网上银行这个平台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网上银行;村级财务管理;监管

一、网上银行发展的背景

1998年3月,中国银行正式向客户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账户查询、银行转账及网上支付等金融服务,成为第一家使用网上银行的机构。它的诞生,使原来必须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的客户,通过互联网便可直接进入银行,随意进行账务查询、转账、网上购物、账户挂失等业务,让客户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便可办妥一切银行业务。

二、传统村级财务管理的模式及不足

(一)传统村级财务管理的模式

为加强村级货币资金管理,浙江省淳安县23个乡镇、425个行政村村级财务收支均按照浙江省淳安县委、县政府2015年下发的县委〔2015〕23号文件规定,全部实行的是支票户管理模式。也就是说村社应设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实行支票户管理,其它账户经核实后要撤销归并,支票和印章要分开管理。

浙江省淳安县委、县政府在2001年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学习浙江省上虞市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的经验做法,在全县推广了村会计委托代理制,也就是说,所有的村级财务支出先由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村支部书记兼任)、村经济合作社副社长(村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三人在相关票据及审批表上联合审核签字,然后再由村会计把村级审核签字后的票据资料拿到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资金审批后,最后报乡镇分管村级财务的领导审核签字。所有审批手续履行完毕之后,再由村会计填写现金支票或转账支票到银行柜台进行拨付。每个季度,村会计必须把村级所有财务收支相关票据按时拿到“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报账,由“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登记,并定期把财务收支情况明细表在村务公开栏内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传统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虽然村级财务从资金审批手续上可以说也做到了重重把关,但是任何制度不管怎么完善,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漏洞。笔者从事乡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已有7个年头了,平时工作都是直接跟村干部、村会计等人打交道的比较多,从我自身的工作经历来看,传统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在当前形势下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根据淳安县委办〔2014〕130号关于《淳安县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试行)》的通知第十一条关于规范印章管理条例中明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专用章统一由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管理,法人章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印章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以外的指定成员保管,其他任何人不得管理印章。

在该条例中强调村 (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专用章与法人章是分开管理的,一般财务专用章由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统一保管,法人章由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本人保管。也就是说,村级报账员(村会计)平时到银行购买支票时,必须分别到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处领取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才能从银行购买支票。按理说,这种印章分开管理的方法本身出发点也是为了避免个人权力过于集中,造成经济贪污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村级财务人员个人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他们还是会想方设法地从制度中钻空子。比如从领取印章到购买支票整个过程中,就有两个印鉴章同时在手的机会,村级财务人员极大可能会想办法脱离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监管,在其购买的支票本上私盖印鉴章,借机套取村集体资金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从2014年淳安县县纪委查办的几起农村基层干部贪污犯罪案件中,其中有一起就是淳安县屏门乡屏前村村级报账员(村会计)洪某某趁到银行购买支票之机,利用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两章同时在手的情况下,避开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的监管,从2014年3月起多次在购买的空白支票上私盖印鉴章,前后总共挪用村公款达21.88万元的案子。后来,此事被乡镇纪委查到后,经过找洪某某谈话教育做笔录后,本人也意识到此事性质的严重性,在一周内已把相关被挪用公款如数退回,目前县纪委还在着手查办此案。洪某某本人因此也受到了乡镇纪委给予的免职处分。

从这个惨痛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村级财务管理的确存在着一些弊端。因为淳安县实行村账乡镇代理制后,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对许多村级开支实际真实用途是很难把握的。村里把相关报销票据拿来报账时,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只能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要求其报账手续的完整性、票据的规范性等基本要素进行审核,但是对村很多财务支出的真实性却很难做到一清二楚。

另外,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不可能24小时跟踪村级报账员(村会计)的一举一动,在他们领取印鉴章到银行去购买支票这个间隙中,是很难做到监管无死角的。如果村级报账员(村会计)缺乏个人职业道德,利用村级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在支票上私盖印章,趁机侵吞村级公款,造成职务犯罪,一方面会造成村级集体经济的流失,另一方面也会加速基层农村党员干部的腐败。所以,对于传统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有待于我们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来弥补其不足之处。

三、网上银行应用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利与弊

(一)网上银行应用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好处

1. 方便快捷。针对村级财务传统管理模式在日常监管中逐渐暴露出来的一些漏洞,淳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县农办多次沟通后,在全县先挑选一部门乡镇和村进行网上银行试点业务。根据试点情况,再逐步在全县各乡镇、各行政村进行推广普及。

据调查, 淳安县23个乡镇、425个行政村,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使用网上银行的有8个乡镇、115个行政村,分别占总数的34.8%和27.1%。主要使用的软件是淳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出的丰收e企业网上银行。用户与银行签约后,银行可为客户提供7*24小时查询和转账服务,方便用户随时掌握账户资金状况,有效延长服务时间。各行政村办公或家用电脑上只要下载丰收e网客户端,财务人员无需到银行网点排队等候,就可以在家完成村级各类误工网上代发、行内同名转账、对外付款等相关业务。

以前,每逢春节放假前,村级上级各项补助资金、扶贫资金等陆续到位,村级各项支出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候支付,比如:各类工程款、村级误工、困难党员、群众慰问款等。每当这个时候,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里可谓是人头济济,黑压压的一帮人集中在那里,等待拨款。又乱又挤,加上“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有限,不管是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是严重透支,很多时候,都要忙得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这种乱糟糟的办公环境,以及严重超负荷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影响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村级财务支出票据的合规性的审核。村财务人员在这种环境下,同样也会受到干扰,他们在填写支票时,只要稍微不注意,大小写金额错误,这张支票就只能作废了,只能重新填写一张。这样一方面浪费了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增加了村级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我乡镇15个行政村自从2014年12月份开始实行村级财务支出拨付网上银行转账以来。从开始到现在的使用情况来看,一切运行正常。而且深刻感受到网银支付的好处。不管是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层面,还是村级财务人员这个层面,都觉得网银支付的方便快捷性,既减轻了彼此的工作量,也节约了办公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力度。

2. 降低职业道德犯罪风险。交易复核、授权多重审核,可以避免双人或多人对同一笔业务的多次审核,减少业务处理风险。平时,村级报账员(村会计)需要办理支付业务时,先要把相关票据及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同意支付并签字的审批表拿到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资金拨付审批,由乡镇分管领导或项目分管领导签字审核后,再由村级报账员(村会计)在村级办公电脑上插入网银U盾,把支付信息录入丰收e网进行提交,但是每一笔支付款项要想成功拨付,同时必须由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乡镇电脑另一端进入丰收e网,插入U盾,点击审核确认通过后才能进行资金拨付。

同时,淳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在丰收e网支付的基础之上又提供了手机短信提醒与网上银行绑定业务,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把每个村经济合作社社长的手机号码报给银行进行登记,在银行柜台上为他们开通了个人手机号码与丰收e网进行绑定业务。以后只要村级财务支出数据一有变动,银行便会把支付信息马上发到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手机上。所以,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就能在第一时间及时掌握村级财务数据动态信息。网上银行转账支付这种以交易复核、授权多重审核的资金拨付方式,与之前传统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中使用支票户进行资金拨付的方式相比,可以说,在资金安全管理上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及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可以随时监控村级财务支出去向,一方面加强了对村集体资金的监管力度,同时,另一方面也大大地降低了村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犯罪风险的发生率。

(二)网上银行应用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弊端

1. 网上银行技术风险问题。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与管理性的安全已成为网上银行运行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这种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主机、磁盘破坏等不确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网络攻击与病毒破坏,尽管丰收e网采用密码软键盘与验证码双重保护,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恶意程序监控键盘而泄露登录密码等重要信息,但网上黑客的攻击活动却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着,如果他们利用网上的任何漏洞和缺陷非法侵入主机,发送假冒电子邮件,散播网络病毒等,造成整个金融网络瘫痪,将会对村级集体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是当前网上银行应用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弊端之一。

2. 网上银行支付安全问题。由于多数人对网上银行缺乏必要的了解,防范风险意识相对较弱。如果村级报务员(村会计)或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平时使用丰收e网办理资金转账、网上汇款等自助业务时,因没有对输入网上银行的内容如汇入账号、金额等交易信息进行仔细核对,有时会因使用和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资金冻结、划转差错、甚至被人盗转账户资金。或者网上银行使用完毕后,没有注意点击网上银行“退出交易”选项,造成他人在掌握你登录账号和密码的情况下,办理支付、资金划转等事宜,也将会对村级集体经济造成不小的损失。

综上所述,网上银行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操作方便、交易时间缩短等优点,它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方便与快捷,但它自身也存在着一些比如网络技术风险问题、安全支付问题等。网上银行应用于村级财务管理,这或许是今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如何使网上银行既方便又安全地服务于村级财务管理,避免或防止一些其他潜在风险的发生,也是今后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与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屏门乡人民政府)

村级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提要] 农村财务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为此各级政府也一直在寻求有效的管理方式。本文以我国近年来在广大农村试行的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为例,探讨了会计委托代理制的产生、实施及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从而提出了在我国完善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的思路。

[关键词] “三农”问题;财务管理;会计委托代理制

[作者简介]廖洪梅(1966—),女,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江西南昌330100)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村级财务村级管理、会计委派制等旧村级会计制度导致财务混乱,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农村的社会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应运而生。虽然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能够及时将会计信息准确地反馈给政府部门,具有监督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但同时也存在与农村不断变化的经济客观环境之间的不适应之处。本文试从我国农村会计委派制的形成和执行经验教训出发,探讨了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完善之策。

一、我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简介

跨入新世纪以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由于不断加强村级会计管理,规范基层会计工作,积极探索有益于农村的财务制度,从而摧生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是在实践中对“村财村管”、会计委派制等模式的提升与完善,是在农村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对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又一次创新。

(一)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模式

村级委托代理制是指会计代理服务机构与村级组织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接受村级组织委托,为村级组织提供会计服务。

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下,其代理服务机构原则上由乡、镇财政部门负责组建,代理服务机构要接受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它不仅代表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的利益,对村组织以及全体村民负责,而且还代表乡镇政府对村集体行为实行监督,对政府负责。代理服务机构设有总会计1人,代理会计、资金会计(出纳)若干人,由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担任,负责发放备用金,审核报销票据,进行账务处理,汇总编制明细账、总账和月报、季报、年报,并对各村的财务档案进行归集管理。

会计委托代理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各村自愿委托,对各村的财务收支进行会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并协助各村做好各种收支管理,如实反映会计信息,维护集体财产安全。

(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组织实施

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是将行政村各项资金和日常经费进行委托管理,以达到村民自治和规范使用的目的。

财政部目前大力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并且专门下发了指导意见指导各地会计工作的开展。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农业和民政部门要积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实现资源整合,既发挥各自优势,又统筹协调推进;要切实加强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机构的检查、指导和监督,不断提高代理服务工作水平。委托代理机构要严格代理程序,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和会计核算,严禁平调、挪用代理资金;要纠正和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对代理程序不规范、代理手续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的,要及时进行整改;对代理工作成效显著的,要认真进行总结推广,确保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地推进。

中办发[2006]32号文件指出:“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力的基础上,推行村级会计代理服务制度”;国发[2006]34号文件要求:“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会计代理制度等管理办法,促进村级财务监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由中介机构承担代理服务工作的模式。

二、我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实施的经验教训

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实施,有效地扭转了农村财务管理中的混乱现象,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具体表现为:

(一)成功实施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的经验

由于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建立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再加上财政部为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制定了严密的规章要求,并要求各地财政部给以具体的统筹和指导,使该制度能够较好地贯彻和执行,从而确保了代理服务工作在全国的农村会计工作中平稳有序地展开。委托代理制强调了以往制度中存在的财务监管、审查、效率等问题,使村级财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

1.财政部门进行了有效的指导。财政部负责全国代理服务工作的统筹管理和指导意见的制定,协调、督促、指导各地开展代理服务工作,并对各地代理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服务工作的具体落实,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办法。县市财政部门管理、督促、指导本地区的代理服务工作,组织对本地区乡镇代理服务工作的检查,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汇报有关情况。从而使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实施有了坚强的组织领导和财力保证。

2.加大了村民监督的力度。会计代理服务制度首先要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各代理服务机构依法与各村民委员会签订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协议,从而增强村民参政议政的能力,强化村民的主人公的意识。该制度要求设置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并对村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代理会计对每笔村里上报的收支原始凭证在入账前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对不符合规定或手续不全的票据,退回村里补办。这样就从根源上严格控制了不合理收支状况的发生,有效地防止了无因开支,并且降低了农村腐败的发生率。

3.在实施会计委托代理制前进行了全面的账务清理。在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前,由乡镇组织人员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要求查清相关债权债务,按照规定的程序办好账务交接工作。在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要求切实履行相关手续,严格按程序进行项目的交接工作,并且要保管好交接时的账目以及其他相关的档案资料,对清理结果也要经过主管部门确认后,再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并及时处理清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就使一直以来存在的村级账务不明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使得村民对村级集体财产收入、损益有详细的了解,有利于干群关系的缓解和对农村财产的监督。

4.重视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主流方向,高效、精准、便于统计,也便于农村经济数据的及时传递。会计委托代理制度非常重视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错的风险,提高了内部控制水平。

(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不足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形势各有特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在推进过程中,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了诸多不足之处。

1.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的实施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账务混乱的现象,减少了设置农村财务人员的成本,但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村务的办事效率。

2.适应农村实际情况水平弱。在农村老百姓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更不用说专业的财务知识,涉及到相关的财务术语时,老百姓经常难以理解。村级委托代理制度在账务公开程序、公开内容方面是否能符合相关会计规章的规定,符合村民实际需要,需要各个代理机构进行探讨实践。

3.处理农村经济问题有难度。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部分法规的内容滞后,为弥补其不足而出台的“补充规定”、“补充办法”严重影响着会计法规职能的有效发挥。一些会计法规规定笼统不细致,对权利义务规定全面却对违法者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无细致规定,对违法者的处罚没有有效的依据。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农村经济法规缺陷尤为严重,在村级财务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行为没有相关法律依据,致使违纪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惩处。由此会引起民怨,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问题积小成大,则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4.相关的监督制度不健全。虽然财政部担负着全国代理服务工作的统筹,但具体到各个乡镇、村落的工作力度就会明显弱化。在岗位人员设置,如报账员的设置,乡镇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聘用,在岗人员离职或换岗、交接等,如果没有按照程序严格进行离岗审查,发现问题后便难以追查。村民即使对村账目有疑问,所采取的质疑措施和手段也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同时,监督制度不健全还可能导致腐败范围扩大,促使造成的不良经济影响面更广。

三、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思路

在委托代理制度推行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的会计制度不健全、核算不准确、公开账务不完善、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要求该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促进委托代理制度与农村经济的实际状况相适应,对村级集体财产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根据实际情况健全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针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个特殊的经济主体的实际情况,根据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国家应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消除会计制度和农村经济实际情况中的某些不协调情况,使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二)完善会计法规

我国目前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的会计法规体系,该体系较为完善,对调节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各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在同宪法和会计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发布的会计规范性文件对调节地方的会计行为关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法规的内容有的已经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对相关的会计法规作进一步完善来规范会计行为,同时需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大犯罪成本,提高法律的震慑力。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包括会计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各地要根据工作需要,为会计委托代理机构工作人员提供并完善办公场所及设施。同时要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村级业务的指导和培训以及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承办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业务。

(四)加大监督力度

1.民主监督。加大村民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力度,对实行代理服务机构的行政村、通过民主程序产生的民主理财小组要进行完善,要提高村民小组成员中的财务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对村级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这样才能保障民主监督的秩序,提高民主监督的有效性。村账务的公布公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村民会议也要对重大的村级财务情况进行严格审议,对代理服务机构给村级财务编制的财务报告也要严格审议,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要让村民们积极参与进去,这样才能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

2.社会舆论监督。 随着网络、广播和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社会舆论监督在监督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提高监督力度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新闻媒体资源,对扰乱农村经济发展、破坏村级会计制度建设的行为进行披露,对良好的会计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表扬。由于在乡镇和农村网络普及程度还不高,这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手段的完善,比如通过村广播、县市级地方台进行广播宣传和披露,从而扩大社会舆论监督的影响力。

3.道德法律监督。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道德层面的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强道德层面的监督有助于提升会计行业的思想素质水平。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中的制约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着社会政治水平的提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强化农村会计工作中会计职能的作用将会强有力地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是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的村级财务制度,也是当前最适合农村经济现状的财务制度。完善委托代理制度对农村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准确的会计信息,并通过对客观农村经济的调节、指导、控制对农村客观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考评,以及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芳.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2]于连京.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3]刘用铨.我国政府会计缺陷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7,(1).[4]范利霞.当今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做法[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6).

[责任编辑:罗丹]

村级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振兴农村发展,成为题中之义。小天贡村作为山西省潞城改革样板,在政策帮扶下率先启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村庄政治经济的博弈:改革资金、村庄债务、集体经济管理机制、人才管理、改革意识等问题致使改革陷入僵局。通过资金开源、完善保障机制、变更治理结构、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唤醒改革内生动力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

关键词:农村;产权制度;股份经济;合作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尤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可见,振兴乡村经济、发展集体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37号)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号召,制定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初见成效。以山西省为例,自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山西省启动的中央及省级试点县共计14个,试点县共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491个。目前,已有2695个村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占总村数的77.2%;2693个村完成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占总村数的77.14%;585个村完成股权量化工作,占总村数的16.76%。同时,已经有103个村成立了村经济联合社。但由于制度创新和配套措施的不规范、不完善,以及我国复杂的农村社会环境,使得“摸着石头过河”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仍任重而道远。

一、改革问题的出现及其可持续性的理论思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对当下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调整,其目的是通过“还权于民”,提高农村生产力,从而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这项改革将有效保障农民的财产权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是解开城乡矛盾,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随着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国试点村取得初步成绩,我们在保护好现有改革成果的同时更应该思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何持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如何不断壮大?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如何有效保障?

对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可持续性,黄延信(2014)认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典型的“摸着石头过河”,产权制度改革后新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受到一些体制因素、政策因素的制约,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阻。郭光磊(2012)认为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模糊的隐患问题,如股份获得者资格的确认问题、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问题及集体资产的运营管理和经营壮大等问题。同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着地界界限不清、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管理层面的地块面积争议等问题”,针对改革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卢燕(2014)认为:多重问题的叠加和影響也可能会导致产权制度改革半路夭折。除了从改革的具体过程进行探索,学界也从政策和体制等方面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彭新立(2014)在研究中发现,改革配套政策的欠缺、改革工作体制的不健全以及管理模式的行政色彩浓厚等直接影响到产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刘祥琪(2014)通过对改革体制的深入研究发现,在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以及集体资产的运营管理等方面缺少明确而完善的运作机制,这严重阻碍了改革的顺利推进。吴毅(2015)则从改革中“赋权与限权”的角度指出由中央、地方和农民三者“对冲的结构引致的复杂的行动互构,实际上形塑了整个改革路径、空间与界限的重要机制,并持续影响下一步改革的选择。”同时,“集体产权改革搞不好,就可能变成保护土地食利者利益,阻碍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大倒退。”贺雪峰(2017)则通过对“乌坎事件”的研究指出改革不当导致改革异化的可能性。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收获改革胜利成果的同时,我们也需进一步探索改革持续推进的有效途径。作为山西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第一村,小天贡村借助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历史文化优势,在山西省委、长治市委和潞城市委的稳步推进下,前期改革之路较为顺畅。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量化”等措施,建立起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较为现代化的农村产权制度,实现土地有序流转集体并创造出了较为可观的规模效应。小天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的同时,也因为各种现实因素的交错影响使得改革之路陷入了能否持续推进的困惑之中。

二、潞城样板:小天贡村的改革概况

伴随着国务院、山西省委以及潞城市委改革政策的相继出台,2015年,小天贡村被确定为国家级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村和潞城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村。同年8月到12月,在上级安排下组织村支两委、村民代表、党员干部以及村民小组长等人员集体系统地学习关于产权制度改革相关知识,挂横幅、贴标语,广泛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并将12月31日24时定为改革基准日,这标志着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潞城市派专人驻村组成工作队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在成员界定上:小天贡村在遵循“依据法律、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原则下,出台《小天贡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办法》,以本村户口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基础进行成员登记,对于符合小天贡村集体经济成员条件的特殊成员,相应填写了申请书。所有成员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并进行三榜公示无异议,最终确定小天贡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47人。在股权设置上:考虑到村庄现行人口结构,不设集体股,以四大股和静态管理的办法将股权量化到个人。在资产核定方面:通过制定《小天贡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清产核资实施办法》,将村集体经营性、公益性及资源性资产进行分类并登记造册,在全面清查核实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的基础上,最终确认流动资产118531.32元、固定资产378899.40元,负债79000元。通过核实,具有经营价值的集体土地资源共计10个地块219.61亩,其中耕地129.61亩。

2016年2月,小天贡村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以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份加入合作社,通过流转集中土地,加上机动地,共200亩(村域内土地并未全部流转),用来发展新型种植业,筹建了合作社产业发展示范区。在人员机构设置上,经过村两委和改革领导小组讨论后,按照合法程序从339名有选举权的股东中选举产生了21名股东代表,召开第一次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成员5名、监事会成员3名,并通过理事会和监事会会议推举出合作社理事长。在合作社财务管理方面,继续贯彻实施村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在台账制的基础上主动上报财务信息,自觉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在合作社收益分配中,以70%为股份红利,剩余30%为提取公益金和福利费,在获得镇政府审核批准后,可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为壮大集体经济,小天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利用集体机动地和流转所得土地筹建产业发展示范区,占地面积150亩。在2016年已经完成水果玉米种植、大田蔬菜园和葡萄采摘园,其中水果玉米园区收入达5万元。2017年6月26日小天贡村发放了山西省第一本农村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证,打好了集体收入“破零”的攻坚战,不仅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50余人,还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由0元到17万元的飞跃,并于2018年2月进行合作社全体股民第一次分红,人均分红100余元。为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小天贡村着手筹建农耕文化体验园和生姜种植基地。在省财政厅拨付长治的1100万元中,根据共同发展需要原则10个试点村各拿100万元,小天贡村在这笔资金的扶持下勉强开启了建设工作,目前该项目仍在紧张建设中。

三、博弈中的改革困境

(一)改革资金的“收放”诉求

小天贡村在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及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基础上,通过种植甜玉米实现集体资产破零,随后以产业示范园区的大量种植收获17万元并进行按股分红,村民、股民尝到了改革的甜头。为切实惠及更广大的村民,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小天贡村规划建设农耕文化产业体验园,推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而当前的困境则出现在了这里。体验园规模庞大,启动资金需求较多,而“破零”资产难以为继,村两委多次入户寻求入股资金无果,随即协商向上级申请资金拨付,而繁杂的申请程序使得资金“一分难求”,致使目前的建设资金诉求陷入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困局。笔者通过对村级财务制度的探索,发现小天贡村陷入资金诉求尴尬境地实际上是财政制度的“一收一放”使然。

1.“村财镇管”:在“收”上面:自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我国农村治理陷入行政社会的强势实践逻辑中,在财政体制上实行“村财镇管”的原则,这一体制虽能有效防止村干部贪污腐化问题的出现,但同时也使村建设束手束脚。“上缴容易,下发难”这种单向度的财务监管体制使得村庄用于建设的资金严格受到上级制约,甚至成为上级要挟村干部的资本。小天贡村财务工作中实行严格的报账制度和七步申请办法,繁琐的资金申请程序和严格的资金使用监控使得小天贡村的发展以缺钱为因陷入停滞。同时《小天贡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清产核资实施办法》中,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和收益管理办法这部分指出:“……分配方案由理事会提出,报镇政府审核后,由股东代表大会讨論通过后执行……”,“……继续实施村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制度性“收”能有效监控村级财务和使用情况,但严苛的财务申请制度使小天贡村进一步陷入资金不足、产业规划难以开展的困境。

2.“撒胡椒面”:在“放”方面,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加强对农村输入,包括各项惠农政策和转移支付。为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国家加强经费支持和财政拨付,山西省财政厅给予长治市10个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1100万元,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长治市政府考虑到地区发展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将1100万元平均拨发到了10个村,小天贡村的集体产权改革实践仅仅获得了100万余元的财政资金支持。而田园综合体项目因其农业初期资本投入大,收益周期长,抵御风险能力弱等特征,即使将这100万余元全部投入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相较于国家田园综合体十大试点村河北省迁西花乡果巷每年拨付的5000万余资金来讲更是“小巫见大巫”。现阶段该项目仍在建设中,不谈及之后项目的发展需要,就在这种“撒胡椒面儿”似的拨款模式下也无法满足作为山西省第一试点村的发展需要。

村民自筹是“杯水车薪”,向上级申请是“繁文缛节”,财政拨付又是“撒胡椒面”,在这种异质的“收放”模式下,小天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资金诉求陷入“向上级要钱难,向下筹钱难”的两难境地,改革的持续推进略显乏力。

(二)清产核资的“是非”

1.坐实集体经济。为了全面清查核实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小天贡村制定了《小天贡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清产核资实施办法》,对村集体经营性、公益性及资源性资产分别进行了清查登记。确认流动资产118531.32元,固定资产378899.40元,负债79000元。通过核查,具有经营价值的集体土地资源共计10个地块219.61亩,其中耕地129.61亩,荒地90亩。村集体清产核资小组以2013年度山西省政府确定的年产值1435元/亩,耕地为28倍40180元,荒地为8倍11480元的标准进行了评估测算。清产核资结果及时进行公开、公示,并于2016年1月10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最终确定将具有经营价值的资源性资产参与股权分配(总股本)约计624万元。清产核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理清了集体与集体之间、集体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的财产关系,摸清集体家底为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股份量化到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旧账新仇”。

2.巨额历史债务的偿还问题。清产核资工作后核定出村庄集体共负债79000元,巨额的债款对于集体资产刚破零起步的小天贡村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由谁来还、怎么还、何时还”成为了村集体为之焦头烂额的事情。未核清之前,模糊的债务边界虽然使得各债务主体之间债务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债务主体双方互不明确,债务数额双方也模糊不清,处于一种懵懂下的稳定状态。核清资产使得债务关系日渐明朗,债务主体相互明确,债务程度量化到具体数额,这有利于厘清集体经济的实力,同时也便于债务主体偿还债务,但这也使得原本相对模糊的债务状态因为债权明细而产生利益争端,村民利益之争逐渐激烈起来。

3.改革红利引发的不平等,对于地权收益和确权归属问题的新规则,使得在合作社入股成员之间开始出现土地差异,“相对地多人少获益,相对地少人多受损”的现象萌生。小天贡村因地处城郊,城市建设中部分村民农地被征占用作绿化或者新修公路,国家以每亩2.5万元的价格买断地权,并辅助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但在以地为生的村民看来,这些补偿举措的作用微乎其微。同时,基于农村“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管理原则,使得本来相对土地较少的村民更加不堪重负。合作社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的建设原则使得“地多股多分红多,地少股少分红少”成为常态,在改革宣传讲解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常惹村民抱怨“为什么别家分红多,咱家少”。

4.集体归属感的稀释。改革中确权量化到人的规则以及“生不增、死不减”的静态管理办法,使得在心理上给年轻人和外迁人一种不公平感,即认为若不是合作社股东,就没有权利,这直接带给外迁村民强烈的不公平感和对集体的距离感,甚至造成对“集体所有”的误解,最终削弱社会联系的纽带。

同时,改革中新旧观念的碰撞,以及村庄历史传统的影响也会间接导致村庄治理中的新问题,使得改革的持续推进受阻。

(三)股份经济合作社:政社不分的利与弊

从小天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来看,不乏村两委的核心力量,村委更是挑起了合作社理事会的大梁,而股民代表和监事会大多也是党员干部,这使得股份经济合作社兼具了农村村委,集体经济组织和基层村党支部的三重角色。

1.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舵手”—村两委。在改革过程中,村两委的存在使合作社的建立如释重负,利用党和村委在农村的权威,各项政策措施等由一纸契约变成上级指令,通过两委的威信使改革在动员群众的过程中得以落实,以其强制性和政治性手段让改革落地生根。当然,作为合作社有效的监督机构,村两委完全有能力对合作社受市场化影响而产生的“理性经济”角色进行平衡,防止“因巨额土地利益想象所爆发出来的力量加上社区所有成员的共同参与而必然成为‘土围子’力量”的改革异化。与此同时,国家自上而下的政治力量也有了名正言顺的制度化通道介入到合作社的发展中。

2.“政经不分”引发的结构陷阱。村两委与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成员的交叉重合所导致的现有领导班子“政经不分”,让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营管理出现了矛盾。村党委、村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性质不同、权能不同,难以相互替代,具体职能如不能及时理清,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三权合一”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看似无所不能,但制度结构和功能上的障碍却使得其很难实现对集体经济的有效管理和良性运营,最终使得乡村治理结构陷入“权力过分集中—结构功能障碍—对农村发展的制约—权力更加集中—更严重的结构功能障碍—对农村发展更严重的制约”这一恶性循环。

因此,从改革推行的持续性来看,在坚持党领导下,如何健全村委会与股份经济合作社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运行机制,需要更进一步探索。

(四)一人多职:乡贤政治映射出乡村人才匮乏的危机

当前农村的普遍情况是人才流失严重,即因为农村环境和生活条件较差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同时本村高素质年轻人才也逐渐流失。在小天贡村,村两委成员大多为中小学学历,知识储备不足,知识面窄,对相关农业技术的了解掌握程度更是不足,对组织运作、市场机制运行等情况认知不足,严重限制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产业园区的发展。

1.乡贤治村的“舞台”。“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交叉任职是小天贡村改革中的一大特色,其中以村委书记牛忠安最为典型,他一人身兼三职,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合作社理事会理事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牛书记牵头的“四人班子”即牛书记、牛彩斌、牛毛宁、尤俊青,均是村两委的重要成员,也是理事会的组成成员。牛书记和牛彩斌因自身任职经历较为丰富,使得在处理村务上得心应手,而牛毛宁和尤俊青则以青年学生知识储备丰富进入到村务管理之中。“由下至上”的村民意愿和“由上达下”的国家权力集合于以牛书记为首的领导班子,使得这一“在乡兼业”阶层成为了小天贡村集体经济发展运营和村庄管理的精英团体,也促成了村庄治理成为以牛书记为首的乡贤能人施展拳脚的舞台。

2.人才缺失中的“无奈之举”。“三块牌子”功能各不相同,在制度设计上也千差万别,本应该分开管理、各展所长,但由于小天贡村青年专业人才不足,领导班子知识能力有限,改革出现了掣肘。小天贡村传统农业生产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单靠种地的收入不足以维持一个家庭生活,实现农业的创收和发展,就急需一批懂农业懂管理的专业人才。而在涉及“三块牌子”换届的问题上时,考虑到“三块牌子”三种换届方法,小天贡村实行“四个提倡”的换届办法,可这对人才流失严重的村庄现状来说效果依旧是微乎其微。为实现改革的持续推进,同时考虑到现任领导班子的年龄和专业知识水平等问题,小天贡村也急需有能力、有担当的接班人把改革事业继续下去,否则一知半解的改革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改革。

(五)利字当头:村民内驱力的日益弱化

在潞城市专业驻村团队的帮助下,小天贡村前后多次组织村支两委、村民代表、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学习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及领导讲话精神。同时,为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天贡村召开老党员、老干部、老会计座谈会,在全村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逐户发放知识手册,并于2015年12月组织村民代表召开改革动员大会。通过上级扶持、村两委催动,小天贡村村民參与改革的热情日渐高涨。而初期探索的热情,随着改革的推进开始慢慢消解。目前虽有600亩村民土地入股,除了大部分土地仍留在村民中外,村民对原有生活的归属感从来没有熄灭,大多村民虽然参与其中却对土地入股和产业示范园持观望态度,使得经过大规模社会改造和动员才激发出来的改革内驱力逐渐弱化。

1.集体福利中的惯性法则。改革初期小天贡村村集体带头搞产权制度改革,村干部带领村民一起努力壮大集体经济,这给村民造成一种福利幻想,村民坐在改革的大车上由村干部拉,美好生活的希望寄托于村集体,由此而产生“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同时村民对福利刚性的要求,一旦福利没有增加甚至减少,村民就会出现不满情绪,主观能动的逐步弱化使得能力本就有限的村集体雪上加霜,陷入福利陷阱。

2.坐等分红。寄希望于集体的村民在入股中对产业示范区的盈利期望较高,但却很少关注产业园的相关工作,参与度低,相关建设性意见缺乏,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

3.外迁人口引发的利益争端。小天贡村以牛氏居多,可2002年到2003年从平顺县迁入一批异姓人。为了缓解村庄因人口结构变动而引发的利益争端,产权制度改革中明确提到本村村民许可或对本村集体做过贡献的外迁人口均可入股进员。这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侵犯集体经济组成员利益的危机,但也造成本集体原村民心理不平衡。同时改革后合作社中不设集体股而是以提取公益金为名用于本集体发展,这在发展本村的同时也给非集体成员、非合作社成员的“双非”人员带来“搭便车”的机会,“与我争利”使得村民和合作社成员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催生“干不干都一样”的消极思想。

利字当头的盈利预期使得改革得来不易的积极性正在逐渐流失,如何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改革的内生动力和热情,如何进一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了小天贡村领导班子的重要任务。

四、总结与反思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取得初步成就,但由于制度初探,配套措施的缺乏等原因致使改革持续推进陷入困境,如何促进改革深入发展,探索改革持续推进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小天贡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困境的分析和思考,笔者就小天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出几点有利于产权制度改革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引入工商资本:改革资金的“开源”之道

“在未来,农业会是最让人兴奋的一个行业”。近年来工商资本纷纷“抢滩”农业,从沿海到内陆,正掀起一场“城市包围农村的农业投资运动”。在“向上要钱难,向下筹钱难”的困境下,通过因地制宜的借助市场的力量,引进工商资本,能有效地缓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资金紧张的问题。当然在引入工商资本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工商资本非农化和非粮化的风险,防止出现地方“官商勾结”的问题。国家加强工商资本下乡立法建设的同时,地方村干部也应该强化辨别意识,因地制宜地、适时适度地引进合适的工商资本,在解决资金困境的同时,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生产种植结构的转型。

(二)完善改革保障机制:保制度与保利益

改革试点先行,在改革进程中由于缺乏配套政策措施使得改革出现掣肘,形成了“实践先于法律,改革先于政策”的困境。由于缺乏制度性的保障使得改革不能受到村民的绝对支持和全心投入,制度变换带来的转轨成本也使得许多村民望而却步,认为改革如果不能持续,只是试验则是费力不讨好的活。同时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营管理因缺乏相应社会认可的制度性保障,使得合作社的运营难以真正实现自主化、市场化运作,从而不能更好的实现集体经济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为此,国家应及时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办法》等配套法律法规,充分保障改革的稳定持续推进,给村民补上“强心剂”,服下“定心丸”。

对于土地流转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失地农民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强对于失地农民利益的保障,在不断丰富保障手段和方式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于失地农民土地流失的监控,防止二次事故和二次损失的发生。本集体在进行土地流转入股时也应切实考虑到一家一户的现实情况,因户制宜,避免改革后土地分化更甚。在股权设置和量化上,更应考虑到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通过设立“保障股”等特色股份以缓解因“地少股少”带来的心理落差。

通过实现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制度性保障和改革过程的利益保障,使在保存好现有改革果实的同时,促进改革进一步推进。

(三)治理结构的变更:政社分开中的民主监督

“政社分开”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的基本趋势,虽然各地发展速度和规模不一,但改革中的合作社始终会逐渐接近于“政经分开”的模式。由于制度和功能的障碍使得“政社不分”的合作社形式随着改革的进行,弊端日益显现。行政色彩浓厚、利益分配功能弱化、人才短缺等问题使得“政社不分”成为了阻挠集体经济继续壮大发展的障碍物。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将村委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职能和作用理顺,能有效发挥各自的功能,防止出现以行政代替经济的现象。而“政经分开”也是一个适度的过程,“政经分开”后的模式使得股份合作社完全市场化运作,原属于村两委的监督和控制日渐衰弱,在高土地利益的诱导下,很容易导致合作社的异化,市场理性人的假设使得在缺少了两委权力的制约之后愈发显露。因此在“政社分开”的趋势下,在党的领导下,理顺村委与合作社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合作社的监督,除了村两委行政权力的监督,更应该增强和扩大村民、股民对合作社的监督力度和范围,使得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可监控的合理范围内进行“政社分开”。

(四)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路子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能力、会办事的管理人才。在小天贡村改革中,牛书记的作用不可小觑,农村工作就需要敢想、敢干、敢担当的实干家,做好村民致富的“引路人”。对于改革中出现的人才短缺现象,国家政策层面应该完善基层人才引进措施,改善人才待遇,健全基层人才保障机制;基层政府也可在基层人才引进方式上创设新路子,拓宽基层人才选用渠道:第一,适当培养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大学生作为村集体经济管理的后备人才。第二,基层管理的干部选择应当适当打破地域、身份、行业的限制,更多地从致富能手、种植大户及大学生村官中择优培育。最后,若有条件,应当积极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在提供便利的科研条件的同时,不仅起到吸引人才的作用,还会因获得科研人员的帮助有效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五)唤醒村民改革内生力

传统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将集体资产承包到个户进行管理,出现收益时草草分红,在整个集体资产的运作过程中,村集体成员积极性并不高,不涉及自身利益使得村民与集体之间联系较为松散,集体成员并不在乎集体资产的流失和增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编外态度使得村民与集体之间产生距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村民土地按经营权有序流转到集体,统一经营、按股份红的利益分配模式下使得村民利益与集体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使得成员开始关注集体经济的发展,加上村两委大规模的动员号召,村民主人翁意识的萌生,改革内生力也开始觉醒。可“短视”下的农民利益观使得改革内生力并未完全激发,为有效的激发出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农村基层工作治理中应当做到:其一,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保障村民在合作社中的利益,使得村民办事有盼头、有期待;其二,继续壮大集体经济,做大“蛋糕”、分更多的红是吸引入股成员积极参与的“吸铁石”,通过利益诱导逐渐唤醒村民的参与热情;其三,持续的动员和改革教育必不可少,由于缺乏对改革的科学认识使得许多村民持观望和质疑态度,通过持续的、系统性的培训,强化村民对改革的认识,逐渐产生改革的热情和信心。通过“诱之以利,晓之以理”,充分发挥出村民改革的内生动力,实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吴毅.农地制度变革的路径、空间与界限[J].社会学研究,2015.

[2]贺雪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乌坎事件的教训[J].行政论坛,2017.3,

[3]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H].2016.

[5]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H].2017.

[6]翟新花.土地确权流转的“潞城探索”[J].山西: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5.

[7]秦中春.完善农村集體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的建议[J].发展研究,2018.4,

[8]马池春、马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双重维度及其调试策略[J].中国农村观察.2018.1,

[9]徐刚.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J].农村经管理,2018.

[10]周建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重建农村建设的集体化机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3,

[11]贺雪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辩[J].决策,2018.5,

[12]李娜.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7.23,

[13]韩俊.在民法总则中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法人地位[J].中国人大,2016.11,

[14]潘正超.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探索[J].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2016.8,

[15]叶兴庆.准确把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论[J].中国发展观察,2016.

责任编辑:康   璇

上一篇:金融理论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推动金融深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