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病害学动物范文

2024-05-10

水产病害学动物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种类越来越多,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给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许多养殖企业和个人丧失信心。开展水产病害防治,要在改良养殖环境,消灭病原体和增强养殖对象的自身免疫力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措施

一、常见病害类型

1.细菌性败血症

对于细菌性败血症,不同地区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其发病原因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腹水病 出血性腹水病$溶血性腹水病、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等,是鱼类病害中常见的疾病。

2.亚硝酸盐

通过呼吸作用,亚硝酸盐经鱼的鳃丝进入血液,降低鱼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从而减弱了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鱼的摄食量有所减少,出现组织性缺氧,而且鳃组织出现病变而对呼吸产生严重的影响$缺乏平衡能力,这时鱼的血液为红褐色或者黑紫色,甚至于内脏器官皮膜的通透性也发生了改变,渗透条件能力降低,造成充血,其症状与出血病相似。

3.瓜虫病

瓜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几乎在所有的淡水鱼类养殖中都出现过瓜虫病,导致大量的鱼种、鱼苗死亡。淡水小瓜虫病多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随着水温的变化,小瓜虫生存的时间也发生着变化,在 20℃~25℃或者 1℃时,虫体最易感染宿主鱼;而当水温在30℃以上时,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瓜虫病不会发生。瓜虫病的病征表现是染病鱼体表面或鳃上出现白色小点,因此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

二、鱼塘清整消毒

1.鱼塘清淤

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青虾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的关系。按国外对虾养殖经验来看,高密度虾类养殖,最好每年将池底的1层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细菌滋生所需的营养源。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减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即可。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2.药物清塘

生石灰清塘可有效地杀灭致病菌、寄生虫及孢子等,同时可改善池底土质。

3.池底曝晒与冰冻

池底每年需经15d左右的曝晒和冰冻,一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经曝晒和冰冻的鱼池,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池底干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草荒,二是改良池底的土质。

三、预防措施

1.每年开春以后温度回升,此时鱼类经历了一个冬天后体质较弱,比较娇嫩,此期间应该进行营养性的调养,使鱼类逐渐健康生长,体质增强,提高免疫力。在此期间,主要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或葡聚糖、酵母多、黄芪多糖和中草药等内服,以提高鱼类本身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诱食、改善体色和肉质,增强鱼类抗应激的能力。此时,尽量少用或不用消毒剂、杀虫剂和抗生素等药物。

2.当水温升高到20℃以上时,是鱼类发病的高峰期,一旦发生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则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应尽早尽快采用内服外用的方法快速有效地治疗疾病,这些疾病造成的损失大小与用药的早迟关系很大。对于烂鳃、腐皮、烂尾等病重点要放在对体表或鳃的处理上,要进行小水体高浓度药物浸泡,使伤口消毒,阻止进一步感染溃烂,促进伤口愈合,并防止水霉病的继发感染。在此期间对魚类疾病的治疗,应做到及早、及时、有效地对症下药%否则,延误治疗时期,导致病情加重,将给水产养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采用生物调控水质,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体质和抗病力。生物调控水质可采用种植水草、放养螺蛳、添加有益菌和培育浮游生物(如施肥)等。根据养殖品种选择相应的生物调控法。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水体富含氧气,减少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定期用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剂施放光合细菌,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如西菲利)等,它们在水体中能快速将有机物质彻底分解成单细胞藻类可利用的无机营养盐,减轻有机废弃物的污染,而本身对养殖品种无害,同时自身在水体中能迅速繁殖生长形成优势菌群,通过食物、场所竞争及分泌类抗生素物质,直接或间接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长。生物调控水质的方法可减少池水排换量,从而减少从外界水源带来的污染。

4.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罗友华,万小凤.水产养殖中强化鱼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J].南方农业. 2015(33).

[2] 加拿大水产养殖企业出口一半以上加工海参至中国[J].水产养殖. 2015(03).

[3] 苟福莲.中国水产养殖保险现状及发展特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5(08).

[4] 郭印,苌建菊.农村水产养殖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4(10).

水产病害学动物范文第2篇

摘要:结合《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多年教学工作,阐述了从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和增强人民教师的使命感等几方面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

关键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思考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关于水产动物营养原理和水产饲料学的课程,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大类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蛋白质、糖、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能量的营养原理和营养需求量,同时还讲授水产饲料原料的化学组成、分类、成分特性、饲用价值、品质判别、原料标准、配方技术、加工工艺、饲料法规与质量管理等内容。其最终目的则是阐明各类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特性及如何用适宜的饲料满足水产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解决水产动物的营养供给问题。饲料占水产养殖生产成本的50—80%,是水产动物养殖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对现代水产养殖生产和饲料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推动和技术储备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水产动物营养学的理论知识及使用饲料原料设计出科学、实用的高性价比的水产配合饲料产品。为将来的继续学习或就业奠定专业基础。本人自2006年来上海海洋大学任教以后,就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起初是辅助陈乃松教授承担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营养学原理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蛋白质营养和糖类营养等的教学。后面相继承担动物科学专业必修课《动物营养学》、《饲料卫生学》和《饲料行业调查实习》、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研究生课程《分子营养学》、水产养殖专业必修课《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和《饲料产业综合调查》、水生动物医学专业选修课《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和水族科学专业必修课《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部分章节的授课工作,并参加了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的编写工作。在十多年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授课过程遇到很多教学的瓶颈和考验,在周洪琪、陈乃松和成永旭等老教授的悉心帮助和耐心指导及自己的不断努力下逐一攻克并逐渐提升教学质量,对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思索,现总结如下。

一、优化教学内容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优良的教学质量和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教学内容提供的可靠保证,教学内容的优化始终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研室的老师积极参与麦康森院士修订主编的新版《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材的编写,以新版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并结合水产养殖的新发展和饲料行业的新特色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在总结水族科学专业“水产动物营养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研室的老师们广泛查阅国内外观赏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相关文献,集体编著教材《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该教材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有关观赏水族動物着色的内容,并在饲料原料、饲料加工等方面突出了与普通水产饲料的不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鲜明水族科学特色。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水产养殖、动物科学、水族科学专业、水生动物医学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在注重“动物营养学”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以“动物营养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讲述为主,结合专业特色,特别强调“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在水产养殖、动物科学、水族科学或水生动物医学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使学生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课堂教学学时压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使得课堂信息量巨增。因此,我们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在整体把握“动物营养学”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材中某些内容进行取舍、扩充、合并或转移,优化教学内容,制定适合各专业特色的教学大纲。对水产养殖专业,突出鱼、虾、蟹等养殖动物相关内容的讲解并增加授课学时至48学时,以便对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时安排上给予充足保障;对水族专业,也增加授课学时至48学时且应用实例尽可能选择观赏鱼、观赏龟或观赏虾等观赏动物;对于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增加了营养与水产动物健康章节的授课时间,在营养学原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强调了营养缺乏症和营养过剩产生的营养代谢疾病的典型缺乏症和应对的营养预防干预措施;对动物科学专业,合并“水产动物营养学”内容到“动物营养学”一门课中,增加授课学时至48学时,在教学大纲的设置中,对与动物科学后续课程及养殖生产实践联系又不十分紧密的内容予以删减,突出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做到“精、简、少”。由于“配合饲料”和“饲料加工工艺”这两部分内容对于营养与饲料方向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特别重要,在“动物营养学”授课中不再讲述这些内容,而把他们分别开设为2门独立的课;对于水产养殖和水族科学专业,这两部分内容仍然保留在“动物营养学”的授课内容中,且结合各自行业特色作重点讲述,以适应饲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水产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

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能力的培养一般是通过参加生产实践或科学实验来实现。《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水产养殖、水族科学和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该课程仅设置有理论课,没有实验课时安排。为了使《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本理论和生产实践有效结合,我们拟把这3个专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授课安排在短学期实习的两头。即讲授完“动物营养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后,同学们去生产单位参加短学期实习,实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结合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动物营养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实习结束后,我们接着再讲授“动物营养学”基本原理在养殖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同学们带着实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听课,授课效果和质量明显提高。对于水产养殖专业营养与饲料方向的学生,“饲料分析和检测”是必须掌握的实用技能,为此,我们单独开设这门实验课程。并且在安排实验时,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数目。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综合性实验项目,往往包含课程中多个章节知识的贯穿与联系,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会自学,会利用信息,善于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达到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的作用,且较高难度的实验项目更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成功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了适应饲料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我们拟在常规饲料分析检测的基本实验基础上,分批次开设氨基酸分析、气相或液相维生素和脂肪酸分析、微量元素的原子吸收分析、电泳和层析等实验项目。结合学校优秀本科生提前进实验室和创新项目等,我们还充分利用各任课老师实验室的条件,让部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大二甚至大一就参与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性实验设计和选择性开展有关实验,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们对营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必须增强人民教师的使命感

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上好每节课,但如果要上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却不是那么简单。特别对于我而言,由于缺乏在水产养殖基地或饲料生产单位长期实践的经历,在教学中难免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如按照营养学原则和方法设计的饲料配方,在实际生产中因缺乏某种原料或生产成本过高而没有应用价值。为了授课内容能与时俱进,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水产养殖和饲料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及时追踪和了解国外动物营养和饲料研究的新进展,及时更新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本理论的讲解,又关注近期的生产实践及国外最新研究进展与课本内容的有机融合。牢记一个教师的圣神使命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节课,十年如一日地精心备课和悉心授课,千方百计地不断提升自我的授课水平,争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全力以赴为上海海洋大学双一流高校的建设贡献自己菲薄的力量。

水产病害学动物范文第3篇

060109125 郑红梅 09生教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水中的动物》,本节课是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的内容,知识很多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并不难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与地位

本节课选自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0章中的第一节,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地面上的动物”知道了此类动物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水中动物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对前面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也为下面空中的生物的学习埋下了伏笔。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 (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动,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到珍爱生命的情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意识。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2)实施个性化的探究实验方案。 难点: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总体思路为:展示现象→ 提出问题→ 解释原理 →总结概念,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类比,分析及归纳”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寻找答案,在答案中发现新的问题。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能吊起人胃口的开头,这样才能引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以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的一句话: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从来都不会觉得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不息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入手,在自然界里,有许多的动物选择在水中安家,它们有的生活在池塘小溪里,有的徜徉在河流湖泊里,还有的畅游在辽阔神秘的大海里......然后播放一段精彩的海底世界的录像,展现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水中动物或感兴趣的水中动物并加以简单介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

课本上安排的“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是学习本节课的关键内容,里面涉及了许多种水中动物,学生对这么多水生动物不可能有足够的感性认识,也没有足够的标本供学生观察,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为了化解这个难点,我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水中动物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在学生的初步介绍后,教师进一步加以补充和拓展,并配以鲜活生动的图片使原本模糊的印象在学生头脑中一下子清晰起来。此时,再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选取自己喜爱的水中动物扮演,从而达到巩固新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在水中的动物当中,学生最常见的,接触最多的是鱼类,根据此点,教材安排以鱼类为代表来探究水中生活的特征,我将通过播放一段鱼在水中自由生活,或游动嬉戏,或静伫停留的动画,引发学生产生疑问:“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激发学生探知的兴趣并转到此节内容的学习。首先,我将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并培养他们归纳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与鼓励性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比较难,学生可能表述不清,这时就需要教师去引导突破。讨论完毕,我将屏幕显示鲫鱼的外形图并用指示线标注鳃、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尾鳍、侧线等名称。对于鱼体外形的认识,再生动的媒体画面也替代不了实物标本,所以我还将通过活体标本指引学生边对照边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物体具备什么样的功能与其对应的结构特征是分不开,正如人类自身可以正常行走与具有两条健全的双腿是分不开的,为了使学生很好的了解鱼类为什么能适应水中生活,我将引导学生观察鲫鱼在水中活动的状况,阅读信息库中有关鲫鱼的内容,说出鲫鱼适应水中生活可能具有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尝试作出假设。学生会回答因为鲫鱼有鳍,体表有粘液,能减少水的阻力,有鳃,能在水中呼吸,还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等等,我想学生的回答是丰富多样的。在学生作出假设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以4-5人为一小组,分别选择其中的一个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来验证鱼在水中生活是否与其所具备的相应形态特征有关,使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体味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可贵的团队精神。在学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加以完善,我想学生们的假设主要有三方面:鱼鳍与鱼的运动和保持身体平衡有关;鳃与鱼的呼吸有关;侧线与感知水流方向有关。在每种假设下,我将屏幕显示准确的实验步骤,在实验步骤下,我将提问:“为什么探究鱼鳍与鱼的运动和保持身体平衡有关时,要分别固定鱼鳍而不直接剪掉鱼鳍”等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珍爱生命的情感,形成自觉保护生物的行为,并提醒学生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安静稳当及有序进行。学生实验结束后,我将请各小组代表发表本小组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交流各自的发现,从而全面认识到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使学生体味到自主探究并合作学习的快乐,对于生物科学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水产病害学动物范文第4篇

1. 学历层次:四年本科,农学学士。

2. 掌握的知识: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养殖实践环节的培训、掌握扎实的生物化学、水化学、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学习现代水产养殖新技术,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3. 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水产动、植物养殖、疾病诊断、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面较宽,专业技能较强,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有较高的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有良好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水产养殖、水产饲料生产企业、教育、科研和渔政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疾病控制技术、水产药物研究、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食品安全与监测、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4. 优势或特色:在水产养殖开发、疾病控制技术、水产药物研究等领域有很强的实力,对水产动物的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学习经历

1.主要基础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动物学、鱼类学、水生生物学、水环境化学。

2.主要专业课程:鱼类增养殖学、甲壳类与甲壳动物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藻类和藻类增养殖学、棘皮动物增养殖;水生生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生生物疾病学。

3.主要实践项目:水环境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水生生物组织胚胎学实验、饲料质量分析检测实验、水生生物疾病实验、水生生物解剖学实验、水产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水产养殖教学实习等。

三、就业情况

1.就业方向:一是在水产养殖、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和管理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疾病控制技术、水产药物研究、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食品安全与监测、管理等工作,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二是报考研究生:多年来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

在40%左右。三是考取国家公务员、选调生等: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本科和硕士毕业生考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员。四是其它方面。

上一篇:升初三学习规划范文下一篇:设备租赁合同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