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建设论文范文

2023-09-16

基地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总结心血管病护理技术培训基地的实践与体会。运用中国心血管联盟中心《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及技术培训课程大纲》培训平台结合本基地特色培训理论,整合本基地优质带教资源,合理分工,安排课程及开展团建活动,多方位多层次培养专科护士。构建高效心血管护技培训团队,全面促进和提高我国心血管病护理人员不断向专、精、细的专科领域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字:心血管病;护理技术基地;专科护士;培训

根据心血管专科护理及技术的特殊需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加强心血管病专业护理队伍的护理及技术管理,规范提高心血管专业护理技能,推进优质护理资源的协调发展,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全面促进和提高我国心血管病护理人员不断向专、精、细的专科领域发展,培养優秀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 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增高,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 题。因此培养心血管病专业护理人才,积极防治心血管病尤为重要。2016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5年 - 2020年) 》建立护士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质能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1]。 基于此,2017年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指导和推动下,成立了“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及技术培训中心”,成立护技培训基地81家,我院在2019年参加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的评审基地申 、答辩及现场评审,获得了云南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基 地资质,并成功培养了8 名带教教师,12名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现报道如下

1 心血管病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建设

1.1 组建培训基地筹备组 医院成立在院长领导、护理部监

管、科主任、科护士长负责下,以医技护与行政后勤相关负责人为核心成员的基地领导小组、CCU迎检小组、导管室迎检小组、病房迎检小组、秘书组,所有事宜均经过领导小组共同商讨后决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基地申报、创建、 培训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质量控制等工作。CCU迎检小组由CCU带教护士长负责依照心血管病重症监测及护理技能、介入围术期并发证护理、常见床旁手术配合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导管室迎检小组从心脏介入诊疗的并发症及防治、 急重症患者介入治疗、 胸痛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介入治疗病人监护与急救护理、心血管介入诊疗影像应用、心血管介入专科护理 、心血管介入专科护理技能 、心血管介入专科急诊护理配合导管室规范管理、 导管室各项信息化应用、 导管室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等方面进行介入室护士培训制定考核。标准病房迎检小组依照心血管病健康管理及心脏康复、介入患者术后监护、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管理、及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护理操作规程及考核指标。秘书小组负责收集基地申报的所有图片资料、申报流程的安排、上报、基地评审进展及结果的汇报工作。

1.2 培训基地师资库建设 带教老师选拔 ①选择具有主管护师资格,本科及以上学历,8 年以上的心血管临床专科护理工作经验和 3 年以上的临床带教经验,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病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 验,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②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定期考核、导师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③选拔上岗的带教教师,依照心血管病护理技术培训基地完成同质化带教教师培训,其中包括心血管介入诊疗理论课程(30学时),专业护理/技术发展(30学时),专业护理/技术实践培训课程(120学时),通过理论测试录制9项操作视频发送至中国心血管联盟中心,由联盟专家认证,考核合格后发放带教教师资格证,方可实施带教。

1.3心血管病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培训工作的开展

1.3.1 合理分工,开展带教工作 分工是后续工作的前提, 合理的分工能让每个人知其任, 工作起来就清清爽爽, 交流起来轻轻松松, 干起活儿来高高兴兴, 其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和形成自是水到渠成[2]。①教学组,由2名带教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将心血管病护理技术培训大纲和本院基地情况结合,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员听课及实际操作日程、对学员进行考核。②后勤保障组,由2名带教教师组成,负责接待学员,安排学员食宿,规范学员作息时间,并制定请销假登记表规范学习纪律,学业结束后负责落实学员安全返回单位并做记录。③秘书组,由2名带教教师组成,负责安排基地开班仪式、会议日程、PPT课件准备、学员听课照片及实际操作视频收集、远程传输学员结业考试资料等。带教教师按需分组,既能节省人力,优化资源提高效率,又能实时了解学员动态,及时提供帮助解决其困难。

2.2 因材施教,突出重点 ①将12名学员进行分组,分为CCU、病房、介入室3组,每组4人,每天进行轮换,以充分了解心血管病患者救治的每个环节,锻炼学员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掌握心血管临床护理、重症与急救护理、介入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②严格按照心血管病护理技术培训基地完成同质化带教教师培训,其中包括心血管介入诊疗理论课程(30学时),专业护理/技术发展(30学时),专业护理/技术实践培训课程(120学时)授课安排学员听课,每周组织“周五讲堂”,授课人分别为本院的护理部主任、内科系总护士长、外科系总护士长、特殊科系总护士长等,通过分层次、多远化教学手段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③组织学员对患者进行JCI查房,由学员自己主持查房,锻炼学员的心理素质,安排学员到全院优秀管理示范病房学习病房管理知识。通过多层次、分重点的教学方式满足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心血管专科护理人员需要,能够促进其基础技能的再提高和新技术的在学习掌握。

1.3.2 组织团建活动 组织学员及科内护士参观医院院史馆了解我院作为军队医院的责任与担当,观看爱国主题电影,参观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攀登西山分景区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健康理念,身体力行,团结科室,营造良好氛围,使学员快乐学习,科内护理人员轻松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

1.3.3 灵活多变,采用多种操作训练模式 护理操作是护士最基本的技能,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而且还应掌握专科护理技术,培训采取以往以患者为操作对象的传统模式和由学员、带教教师、实习护士等相互扮演患者角色训练,通过体验实际操作的感受,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提高优质护理服务。

1.3.4组织座谈会 沟通最重要的是速度和有效性,不要把问题和意见锁在抽屉里,不要等着别人来找你沟通,要主動、真诚、及时的沟通[3]。有效的沟通既可增进理解、消除误解,使团队更加协调。学员完成结业考试后,组织座谈会交流经验,了解教学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吸取它院优秀经验,不断优化带教团队建设。

2.体会

2.1.结合心血管病疾病特点及诊治新进展,正确把握心血管病护理技术培训方向 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关键在于以科学合理的基地准入标准 或评价指标为建设指南,但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

各教学基地在基地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差异较大,培养出来 的专科护士质量良莠不齐[4]。但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护理技术培训中心实现了全国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的同质化培训,我院应坚持以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及技术培训课程大纲为基础,做好网络授课时的学员上课纪律监督及管理工作。

2.2 合理分工,团队协作 通过将基地带教教员进行不同职能分组,提升团队协作,团队是由个人所组成的 , 团队的力量是 由个人表现决定的 , 但绝不是个人表现的简单累加。 如果团队中的成员注意协作, 则会出现 l +l >2 的效果 , 反之 , 则 l +l < 2 [5]。 团队协作在专科护士培训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团队协作体现在整个学员培训过程中是专科护士培训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是护技基地高效有序运转的基石。

2.3 重视团建,灌输健康理念 团队建设可以明确团队的目标提升员工的团队精神、团队意识。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提高团队共同面对问题时更好处理问题的能力。锻炼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配合,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可以提升团队凝聚力。可以促进员工间的相互了解,让员工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信任,让队员之间相与重,从而拉近员工之间的关系,能激励出队。团队精神让队员之间认识到个体差异性,可以让队员去相互学对方身上的优点,当团队完成某项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又会反过来激励团队,增加团队凝聚力,同时还能协调团队中的个人关系,增进队员感情。我基地自开办之后就积极组织以爱国、健康、绿色的团建活动,获得学员及本科人员的充分肯定及好评。

2.4重视沟通注重培训效果 沟通在工作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与学员及时沟通,发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整改,从而实现护技基地培训的优质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6〕64号,2016,11,18

[2]汪姌姣 科学分工是提升协作水平的关键 中国石化 Sinopec Monthly2018,05,ISSN:1005-457X

[3]卢信昌.徐矿集体团打造优秀团队五要素.政要改革与管理.2016,(11),63

[4]迟俊涛,张基梅,赵丰清,等. 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现存问题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 ( 18) : 2298-2230.

[5]李洁菁. 团队协作在手术室工作中的重要性[A].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2007:2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零医院 云南昆明 580032)

基地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教育实习质量对师范生专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教育实习的有效指导是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调查发现:在教育实习指导中存在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指导教师结构不合理、指导时间有限、指导方式单一、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缺乏沟通等问题。要实现教育实习目标,必须加大教育实习的投入、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严格教育实习指导的管理、组建教育实习指导团队。

关键词:教育;师范;实习指导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它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阶段和基本形式,教育实习质量直接影响师范生专业素质。对教育实习的有效指导是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对提升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调查对象为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新闻学院、数学与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五个二级学院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以上二级学院2015届、2016届的教育实习生,涵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教育、英语教育、体育教育六个专业。还包括15所实习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法,并结合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和资料分析法。抽样问卷调查法:对五个二级学院2015届、2016届的教育实习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5份,回收率87.5%。此次调查的问卷回收率大于75%,可信度高。访谈法:通过走访各二级学院和实习学校,并和实习指导教师面对面交谈,具体地了解高校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指导师范生实习的情况。文献分析法:通过网上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对文献内容加以分析,获取更多教育实习指导的信息。资料分析法:收集指导教师指导记录和实习生实习笔记,对资料深入分析,获取相关信息。

二、教育实习指导存在的问题

从总的调查结果来看,各学院对教育实习都非常重视,从教育实习的动员准备到教育实习制度的制定,从教育实习过程的管理到教育实习的总结,从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到教育实习的指导都做了精心的安排。但调查发现,在对实习生指导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从调查结果可看出:学院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与其所指导的实习生数量明显不协调。院校所配备的实习指导教师与实际参加教育实习的比例大多数在1/40-1/30,而育部规定高校师生比应为1/17左右。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对实习生进行跟踪管理,并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详细的指导。如果指导教师数量太少,加之实习生比较分散,部分实习生在地理位置上又相隔太远,指导教师就会因精力限制而无暇顾及到每位实习生,就会缺乏对实习生具体的有效的指导,导致教育实习管理过于松散,使很多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处于一种“放羊”状态。

(二)实习指导教师结构不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第一,指导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在指导教师队伍中,教授几乎没有,副教授很少,大多是讲师和助教。第二,年龄结构不合理。指导教师中占大多数的是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有一定的优势,但多少都缺乏一定的指导经验,这对教实习的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实习指导教师大多是学科教学法教师,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除了学科教学外,还要面对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等教育问题,有事还会遇到交流沟通或者是心理方面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指导教师不能给予很好的帮助。

(三)实习指导时间有限

从学生的问卷反馈可以看出:在三个月的教育实习期间,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到实习学校的次数不多,平均每月一次左右。每次现场指导的时间较短,大约平均一天。指导内容大致有检查实习生到岗情况、与该校的所有实习生和实习学校教师做简短的交流等,没有时间深入课堂,了解每位实习生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真实状态和存在的问题。

(四)实习指导方式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很少到实习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主要通过互联网交流平台,比如QQ、微信、手机等。这些新媒体平台虽然交流更便捷、辐射面更大、承载的信息量大,但往往交流深度不够,学生对很多问题浅尝辄止。

(五)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缺乏沟通

通过深入实习学校与相关教师交流发现: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无论是现场沟通还是远程交流都比较少,甚至很多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彼此都不认识。这就造成了实习目标不统一,实习指导责任不明确,加之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日常工作繁重,实习生放任自流,在实习生专业发展引领上出现了盲区,很多实习生在实习结束时感慨收获不大。

三、提高实习指导有效性的对策

要实现教育实习目标,必须重视实习指导环节,提高实习指导的有效性,使实习生通过教育实习,无论是在师范技能,还是教育理念,都能上一个新台阶,为它们即将走上教育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在实习指导上必须起到引领作用,加强与实习学校的交流与沟通,构建实习指导团队,形成实习指导合力。

(一)加大教育实习的投入

首先,增加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每位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的实习生人数不要超过10人,便于个别指导。其次,提升实习指导教师的质量。要逐步建立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指导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如下: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能够做到为人师表;人际沟通能力强,熟悉基础教育发展改革情况。高师院校管理部门应该确立对指导教师选拔的标准,对选出来的优秀指导教师加以培训,让他们提前熟悉指导学生的任务,以便以后能够更好地指导师范生实习。培训的内容应该涉及实习的各个方面:怎样指导实习生教学;怎样管理好实习生;怎样和实习生更好地交流等等。培训内容应偏重于实践经验,还应增加管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内容。

(二)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指导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实习比较分散,高校实习指导教师疲于应付,因此,必须改变当前教育实习以分散实习为主,集中实习为辅的现状,加强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变分散实习为主为集中实习为主。首先,遵循就近原则,在高校周边的城区和区县地区建设实习基地,同时,还要遵循择优原则,选择规模较大,教育质量较好、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作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对象。其次,高校与实习学校基地围绕教育改革开展课题项目合作。高校教师带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走下去,基地学校带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走上来,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师范生培养等相关课题深入交流,为构建教育实习指导团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定期开展院——校教研活动,围绕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在试讲、说课、班级管理等方面合作。把实习基地教师请进来参与学生试讲、说课的指导,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填平鸿沟。高校选派优秀教师、专家定期到基地学校开展讲座,参与到基地学校的规划发展当中去,使院校成为一个发展共同体,共建育人环境。

(三)严格教育实习指导的管理

首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高师院校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压力大,工作繁杂,而指导教师补贴低,顾及悉心指导学生,会影响自我深造提升的机会,这就严重挫伤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高师院校应该在实习指导补贴、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同时,可以制定一定的指导教师考核标准,对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对优秀的指导教师进行奖励,以使指导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在这一方面,国外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如法国规定大学实习指导教师对于每一个实习生,至少每月要到实习学校指导两次另外,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要形成书面材料,并将其归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今后评优、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其次,严格实习生的管理。设计科学综合的实习手册,为实习生的实习工作指明方向。定期对实习生的实习工作作出评价和考核,实习生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工作。

(四)组建教育实习指导团队

把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纳入一个团队中,通过交流与沟通,统一实习目标,明确实习指导分工。高校实习指导教师要深入实习学校,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一起参与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活动、班级管理活动,通过商讨,对实习生的工作给予评价、指拨,为实习生构建双师指导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初生.试论教育实习中带队教师的作用[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56-58.

[2]陈静安.五国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5):81-86.

[3]陈建华.大学和中小学的合作:教育实习的准备[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1):28-30,46.

[4]张天明.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0):87-90.

[5]刘佳.我国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管理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5):142-144.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基地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班组是企业最小的细胞,是安全生产、创新创效的前沿,是一切决策、措施、要求的最终落脚点。一个企业团队强大,充满活力,企业的发展就会稳定、持续。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班组;班组建设;管理

安全是企业生产的主题。班组是企业的作业层,是安全生产的直接承受者,只有班组的安全工作做好了,才能避免和防止生产事故,才能保证企业的效益稳步提高。班组安全建设的结果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效应,只有在工作中强化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才能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班组安全生产的防护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多措并举实现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

1.培养多元化安全思想意识

1.1班组长个人树立安全意识

班组长作为班组安全责任第一人,在主观上应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压力与责任,正确树立班组长表率作用,处处以身作则,深入学习领会公司有关规程、通报精神,认真落实班组长工作责任制度,做到工作无大小、处处做表率,认真落实现场勘查制度、班前班后会及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深入学习新安规,并通过自身表率作用关心教育工作班组成员表现异常者,消除现场麻痹、冒险等心理状况。

1.2培养班组成员安全意识

班组成员是安全责任的单位载体,全部成员安全生产意识的好坏才能显示班组的战斗力,充分发扬企业传帮带、老带新传统精神,点带线、线传面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着力提升班组成员个人安全生产技能及业务素质,根据年度制定的安全生产培训计划工作,结合班组实际工作情况有序开展各类学习、培训、考试、竞赛活动,以新安规为主要学习载体。

1.3多种方式强化安全思想意识

一成不变的安全生产例会、事故通报会是平时安全生产的主要途径及手段,引起班组成员的抵触情绪及消极怠慢现象屡有发生,为有效提升例会及通报的效果。单位在每月、每季度有计划的安排好安全活动的核心目标,做好班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每日一题、每周一案例、每月一考、每季一评比的“四个一”班组安全活动,建立和完善安全舆论体系,将板报、标语、宣传栏等作为宣传为渠道,建立班组文化墙形成安全文化长廊,从而营造工作场所浓厚的安全氛围,使职工能够处处受到安全思想的熏陶。

2.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2.1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寓教于乐

安全生产需要严格的管理的制度,更离不开安全文化的支撑。将安全管理上升至文化层面,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可以将平时事故通报学习内容为载体,建立班组安全交流园地,开展安全之星活动,或者组织安全培训、竞赛,从物质上给予安全标兵进行奖励,安全标兵分享自己在基层工作的经验。其次可以通过开展联欢会,以诗歌朗诵、独唱、成语接龙、晚会知识问答等活动表达对安全管理理念的深刻理解。将“要我安全”的被动转化为“我要安全”的主动。再次也可以组织各班组将本企业或相关企业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性质、原因等按照时间、类别分门别类编辑成资料,绘成漫画,在班前室等场所张贴和宣讲,以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同时,还要在作业现场、重点要害部位悬挂人性化的安全警示牌,使安全文化延伸到班组生产现场各个岗位,为消除不安全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2.2相互对标,取长补短

班组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安全知识及规程、共同分析案例及各类事故危险点,通过奖励班组优秀员工,激发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鞭策了落后员工的工作、学习积极性。 在班组技术培训方面,坚持“能者为师、互相学习、知识共享”的学习方针,制定出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根据班组每位成员自己的特长和学习需要,要使班组形成“一人为师、全体成师”的良好氛围。

2.3抓好温暖亲情教育,营造温馨环境

管理层级要带着感情抓安全,以亲情、友情、爱情唤起职工的安全责任感。首先要建立职工亲情卡。对班组每位职工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等基本情况记录在册,对特殊家庭、特殊时间、特殊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关爱职工,经常组织工会开展“送温暖、表真情、保平安”等活动,使职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用亲情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

3.落实安全标准化的建设

3.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班组安全之魂,执行班组岗位安全责任制是班组安全的基本保证。党员、安全员、班组长,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他职工遵章守纪,按章操作。设立群安员要对本班组的安全工作进行认真监督,发现隐患,立即报告班长进行处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地规定职工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制,以便使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职责明确、功过分明,形成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的长效机制,合理、有效、协调运作。

3.2强化岗位标准作业流程

编制录制完善各岗位、各工种和各作业工序的标准作业流程视频,明确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充分与风險预控管理体系和事故案例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培训,熟练掌握;加强监管,严格考核,并结合技能鉴定、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强化现场应用。

3.3建立全员参与的立体化绩效管理模式

加强现场标准化建设,严格作业现场工程质量、岗位工作质量等验收、评估和考核,加强现场执行,不断提升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的实时管理和动态达标。建立安全管理绩效激励机制,将安全工作与绩效评价挂钩,每季度开展一次小月度评价和一次大测试,做到安全管理全覆盖、安全意识全提升、安全责任有效落实。

4.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与管理的创新

鼓励员工科技创新,针对现场存在的安全生产、设备故障、降本增效、经营管理等问题开展五小成果(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革新、小建议)等技术革新、创新创效和技术攻关,激发各类人员的创造力和创新热情,推动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搭建员工创新平台和载体,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手段,提升全员开展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

总之,结合设备更新换代,人员整体数量减少的企业形势,以加强班组建设为抓手,以安全第一为建设核心,实现思想保安全、行动促安全、管理保安全、文化建安全,打造坚实的基层班组,确保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方权.如何做好基层安全管理工作.2019.

[2]顾晓丽.浅淡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与管理研究.2020.

基地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通过分析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建设原则、建设模式、建设措施等方面对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从而阐明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张翠花(1968-),女,山西省临猗县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显著特征是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实训基地是高质量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前提和保障。虽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究其原因,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各职业院校都很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最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是: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强化理论和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但高职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少专业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没有从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的能力本位转变,对开展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脱节。具体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建构、教学计划的安排与实施、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方面。例如,教材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教学内容的重组,没有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进行项目式改革,课程内容相对科技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学过程没有按课程的项目式改革进行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考核方式单一。

(二)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科学性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实践教学基地已无法承载实践教学任务。实训基地建设理念不先进,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仪器设备不健全,配置不合理,重复建设;缺少生产性实训基地,职场氛围不浓,有的仅能满足基本实践教学任务,不具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功能;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不平衡,有些重点专业实训条件较好,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较高,但有些专业实训设备明显不足,有些甚至几乎没有实训设备;不少仪器设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仅为参观的摆设,利用率很低。

(三)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薄弱

足够的场所和先进的设备是实训基地必备的硬件,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功能的不可或缺的软件,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新的技术需求及科技进步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能适应“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建立一支既会实践操作、又会理论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

二、实证研究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紧紧围绕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这条主线,本着“自愿、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建成集高职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技术推广应用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基地。

(一)建设原则

1.系统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应以行业或企业提出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科学论证,系统建设,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功能、技术研发功能、社会服务等功能。

2.实用性原则。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应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设置针对性强的、与实际生产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开放性原则。现代高职实训基地必须面向行业和企业,体现服务对象的多层次和多样性、体制的开放性、机制的灵活性,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4.前瞻性原则。实训基地必须具有丰富的高科技内涵和反映技术前沿的特征,教学场地的安排、设备设施的配备、管理模式的创建等都要能反映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

(二)建设模式

我院的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按专业划分为:

其主要模式分别是: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我院服装艺术学院的小型服装实训加工厂和机电工程系的机加工实训基地是理实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体现了生产车间与实训场所一致、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致、作业与产品一致。学院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优势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同时主动承接产品来料加工业务,学生可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产品生产。机电控制综合实训基地可以通过课题组或创新小组等形式进行技术服务,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横向课题研究,并把课题研究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建设通过“订单培养”进行校企合作,实现三方共赢。2009年,我院分别与人人乐陕西分公司、福建信通公司合作开办了“人人乐订单班”、“福建信通班”等许多订单班。学院每年定向招生普通专科物流管理专业40名,学生毕业后进该厂就业。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过程,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准员工,校内生产性实训半年,企业顶岗实习半年。

2.校内虚实一体化实训基地。虚实一体化实训是指利用仪器设备、计算机虚拟技术等,通过场地与环境的布置,模仿出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进行模拟生产、工业设计等综合过程。我院机电工程系的数控加工实训基地、经济管理系的企业沙盘实训基地和导游实训基地即属于虚实一体化实训基地。机电类学生可以先在CAD/CAM实训室通过仿真软件对零件进行编程和虚拟加工,针对虚拟加工成品分析程序编制的科学性、刀具选择的合理性、参数设置的正确性,然后在数控加工车间进行实际操作。该类实训能够实时跟踪并及时反馈实训结果,使学生在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环境中完成实训。管理类和旅游类学生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企业沙盘实训室和导游实训室创设教学情境,完成角色互换,实现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互动教学。

3.公共实训基地。我院的高职实训基地除了服务本校学生外,还承担起劳动力转移、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多项任务。目前,我院设有咸阳市工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中国材料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全国电子商务师考试鉴定站”、“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数控工艺员培训考证点”、“全国CAD应用培训考证基地”、“全国外贸职业资格培训考证基地”等30多个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评项目,具有上岗资质的考评员50人,可以开展服装设计定制工、数控车工、材料成型、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职业资格鉴定及认证项目,涵盖了我院90%以上的专业。近几年,我院学生全部参加各类培训、考证和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达90%以上。通过工学结合和“双证融通”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院还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与专业教学资源优势为企业开展各类上岗和在岗培训。自2005年起,学院为陕西众喜水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橡胶有限公司、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等单位培训246人次,连续多年为(咸阳秦华特种电子元器件厂、苏州江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员工2000多人次。2007年,学院成功举办了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高级研修班,培训学员64人。

4.校外校企共建顶岗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既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也是对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是企业,学生的工作环境是真实的,执行的规范是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是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任务。因此,我院十分重视与地方企业的密切合作,各系部积极开拓,创建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与各企业建立了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产学一体化的新型办学模式,从而节省实训基地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使学生直接到对口企业进行实训。如:物流管理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依托企业有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咸阳物流中心、宅急送西安分公司、中国邮政咸阳物流中心等;(机械工程学院的合作单位有陕西众喜水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橡胶有限公司、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等,服装艺术学院与宁波雅戈尔集团、江苏阳光集团、江阴富汇、广东溢达、福建利郎、浙江红黄蓝、达利、陕西杜克普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三)建设措施

1.加大经费投入。学院每年投入实训基地建设专项经费五、六百万,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各级财政拨款专款专用,逐步建立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例如:学院物理管理实训基地分别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80万元、陕西省政府财政专项资金180万元、学院自筹资金150万元,总建设经费约为510万元。2009年材料学院实训基地作为江苏省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点获得省教育厅资助的专项建设经费400万,学院投入约150万前期建设经费。

2.扩大专业覆盖面。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建设好所有专业的实训基地。学院的特色专业是机械类专业,主要有机械设计、机械控制技术、机械制作与创新、机械测量等,实训条件比较先进、完备。机电、材料、电子等工程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基本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但还需营造浓厚的职场氛围。财务管理、旅游服务、电子商务等文经类专业及一些新建专业的实训条件相对简陋落后,需加强建设力度。近年来,学院除了对一些实训基地进行扩建、添置仪器设备外,还新建了企业管理沙盘实训室等,力争实训基地覆盖专业率100%。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指由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等要素。目标体系指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纲要性教学文件;内容体系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等;保障体系涉及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教学环境、“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条件。学院最近几年大力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十个重点专业的建设基本完成,辐射专业建设工作已启动。所有主干专业课程均开展项目式改革,与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密切结合,突出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时间达到教学总课时50%以上。设立了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机构,由主管教学的院领导分管、院教务处会同系部对全院实训基地统筹监管,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系主任负责各系的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管理,系专职管理员从事具体管理工作。为确保实训基地规范有效运行,学院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先后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建设原则与办法》、《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管理条例》、《实验实训室管理条例》、《实验实训室专职管理员岗位职责》等。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把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采取积极引进、加强培训与兼职聘用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不断充实并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引进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或聘任为兼职教师;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机械工程学院多位教师已获多项国家职业技能考评员证书,数控工程学院和服装艺术学院多位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大奖;有计划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学院已具备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专业技能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4.加强校企合作:学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新模式,不断深化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学生就业等领域的合作,实行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各专业均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相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校外专家,每年定期2次与专业教师集中研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修订教学计划、参与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教学活动。同时,学院将较成熟的校内实训基地向社会开放,对外承接产品加工、技能培训等任务,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学院也很重视与校外实训基地挂靠单位的沟通与联系,经常走访企业,并定期派驻专业教师协助企业导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我院通过专业改革、创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初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能够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85个,校内实训基地14个,实验实训室176个,已建和在建的省级实训基地有特色工艺实训基地和电线电缆检测实训基地。我院实训基地在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具备专业实践教学功能、职业资格技能培训与鉴定功能、对外技术服务功能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功能等。

三、反思体会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还须充分论证、科学规划,要与行业接轨,与实践教学需要一致,真正体现设备先进性、管理企业性、生产效益性、资源共享性。

校外实训基地要加强管理,拓宽校企合作范围,深化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严谨的培训计划以及长效的合作机制,克服校外实训基地的短期行为。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应相辅相成。学校资源应充分服务于社会,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学校在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编制的同时,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实践,参与制定企业人才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孙兵.基于虚实一体化的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轻工教育,2010(1).

[2]徐伟.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职业技术,2008(12).

[3]胡重庆.对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7(6).

责任编辑 颜小兵

基地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在国内民间投资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黑龙江省却亮出一份让人吃惊的答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信息: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完成1443.1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固定资产投资高出4.8个百分点,比全国民间投资高出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出15.7个百分点。

经济下行压力下,营造暖心的服务环境是黑龙江的现实选择。

“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很重要。”“要规范政府行为,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真心实意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习近平总书记给黑龙江开出“药方”。

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重新修订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的意见》,提出了深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强化实体服务大厅建设和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清理滥收费和严禁征收“过头税”、规范司法行为、查处破坏发展环境行为等26项具体措施,“切实加强发展环境问题整治。”在问题导向的推动下,观念正在出现转变,沉疴政治逐渐消除。

——从“加法”到“减法”,权力在“瘦身”。近年来,黑龙江在简政放权上做了大量工作。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黑龙江省政府行政审批清理比例达54%,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清零。审核行政权力10 068项,保留3074项,精简69.5%。最近的一次清理行动是今年9月7日,省政府继去年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之后,再次全面清理规范行政权力68项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比例为80%。至此,省政府各部门行政权力涉及中介服务事项共计346项,其中清理规范254项,保留92项,总清理规范比例为73.4%。

——从“万里长征”到“百米冲刺”,效率在“提速”。各地政府部门秉持“把方便带给办事企业和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其中以哈尔滨市最为典型——今年5月31日,“一站式”审批大厅市民大厦投入使用,并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大处室”改革,一举裁撤155个处室,平均精简比例达到28.13%。据统计,实行新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后,审批环节减少28.7%,审批要件减少58.6%,审批时限减少25%,办理集体土地公益类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限只需19个工作日。

——从“任性”到“禁止”,滥收费被“掐根”。滥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在于很多法规虽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却未及时废止。有鉴于此,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加大了法规、文件的整改力度。截至今年9月末,已修改、废止53个不适应振兴发展的法规和制度性文件。

——从“对外”到“对内”,司法机关在“护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法治环境建设,对渎职者毫不手软。例如,在省检察院部署开展的“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领域渎职犯罪”专项查办工作中,目前仅在大庆市、佳木斯市就成功查办30件、30人。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破坏发展环境领域渎职犯罪案件79件、91人。

——从“补充”到“完善”,惩处在“加力”。成立于2014年1月的黑龙江企业投诉中心,两年多来,工作人员每天不停地接听投诉电话,为企业排忧解难。今年5月,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省政府责成秘书长兼任企业投诉中心主任,并加强了办案人员力量。仅今年前9个月,中心就查处投诉事项837件、处理相关责任人986人,面向全省通报28个典型问题。省纪委监察廳也密切配合,于今年5月19日开设破坏发展环境受理举报平台,重点解决关键岗位寻租设障、以权谋私、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目前已受理投诉事项556件,处理相关责任人248人。

黑龙江以构建法治化环境为目标的“先手棋”取得明显效果:截至今年9月,全省累计新注册成立企业2712家,新形成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488家,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

接下来,黑龙江还要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司法公正,促进社会治理……

基地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职工文化建设作为农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从而推动构建和谐农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農场;职工文化建设

农场作为农业企业的特殊形式,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食品安全生产基地,以上百个农场组成的农场群为主,跨黑龙江省的一个地市县,通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以军垦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形式为载体,通过提炼和发展升华,形成了先进的北大荒精神,并具有了新时期的新内涵。

作为垦区农场群之一的前哨农场,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职工文化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前哨农场在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大形势下,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职工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了职工文化素养,丰富了职工精神生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前哨农场职工文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用先进思想、优秀文化以及健康向上的职工文化活动,活跃和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职工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从而不断推进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前哨农场职工文化建设在创新中发展,和谐、文明、携手职工文化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农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

前哨农场职工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职工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农场特色的职工文化理念和品牌。

一是要完善职工文化体育设施。前哨农场职工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今年快速发展,一万平方米的群众文化休闲广场投入使用,广场内安装的LED显示屏为开展职工文化活动提供了现代的手段,街道安置了三个跨街LED显示屏,为展示农场风貌、提供宣传阵地、营造农场氛围提供了有利条件。正在规划的艺体馆将在三年内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社区内的排球场地为职工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和比赛场所,投入120万元建设的300平方米、万册馆藏图书的职工图书馆,百人电子阅览室、职工健身中心等一大批布局合理、深受职工欢迎的场馆和设施投入使用。

二是要发挥文化传统教育作用。前哨农场积极打造“快乐文化”品牌,每年开展千名职工迎新长跑、社区趣味运动会、邻居节、摄影书画展等传统系列文化活动,把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凝聚到各项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之中,形成了具有农场特色的“快乐文化”品牌和传统保留活动。每年的系列文化活动都从场面、内容、形式、艺术表现力等方面推陈出新,使活动声势大、节目精彩纷呈、内容丰富多彩。如近两年职工自编、自导、自演的“真爱”、“送礼”等节目,以其真实性、教育性吸引了全场万名职工群众,在管局的文艺演出中得到好评,成为持续时间之长、职工参与面之广、节目形式之多样、影响之深远都创群众文化活动之最。

三是职工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前哨农场以群众舞台和各类媒体为载体,反映农场改革和发展中职工的现实生活,促进和繁荣了农场文学、书法、摄影创作。农场先后选派10人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文艺创作班,每年开展两次专业展览,有一人成为省级专业协会会员,三人成为管局协会会员,累计创作各类文艺作品上百幅,每天都在网络等媒体发表摄影等作品。文化艺术创作更加贴近时代、贴近职工、贴近生活。

四是文艺作品扩大了农场职工文化美誉度。前哨农场通过开展文艺汇演、专业展览、体育比赛等形式,形成了松散的具有协会性质的企业文艺团体,这些年始终把劳模的感人事迹、科研人员的探索精神、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通过舞蹈、歌曲、小品、短剧等艺术形式,坚持每年为职工群众演出10场,把文艺精品节目送到社区和学校及管理区,送到社区职工群众家门前。职工创作的歌曲《神奇的前哨》、《前哨畔写奇迹》,情景剧《真爱》等作品,赞扬了农场的发展成果和人物风貌。

五是群众性的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前哨农场先后在职工生活区投资安装了——套健身器材,设立了众多健身活动点,方便职工参加体育锻炼。根据职工兴趣爱好成立了球类、棋类等兴趣小组,每年开展比赛活动,参加人员达到5000余人次。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引导职工每天早晨进行篮球、快走等健身活动,参加人数达到近千人。每年组队参加管局的门球、篮球以及运动会其他项目,均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在农场职工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二、前哨农场职工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创新,快乐、健康的理念为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添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前哨农场职工文化建设立足于服务职工的自我发展能力,满足职工的自主创新需求,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是运用职工文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农场坚持把培养选树一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精神风貌的劳模队伍作为激励职工学赶先进、争作贡献的措施来抓,培养和选树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理念深入人心。在电视媒体上开辟先锋颂栏目,宣传推广了具有前哨人精神风貌的各级劳模先进人物10余人次,学习劳模、 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在职工中已经形成。

二是运用职工文化坚持开展形势任务责任教育。近几年,前哨农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广泛开展“讲形势、讲任务、讲目标、讲责任、讲贡献”活动,充分运用党委中心理论组、形势报告会、板报橱窗、岗位格言征集等各种形式,在职工中先后开展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大讨论、“居危思危、危则思变、变中图强”等为主题的系列形势任务责任教育活动。在农场与职工之间架设了新的沟通桥梁,引导职工认清形势、明确责任,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作贡献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是运用职工文化深入开展“创争”活动。农场广泛深入开展了职工自学成才活动和“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一大批学习型集体和职工个人涌现出来,职工知识化进程不断加快。每年举办一届职工技术竞赛,通过全员参赛、全岗位练兵,在岗位成才的“快速通道”上,产生了各级职工技术能手。

三、前哨农场职工文化建设的启示和深化农场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考

前哨农场的职工文化建设作法反映了职工文化建设的时代特色,对进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职工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职工文化建设必须与提升文化素质相结合。职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群体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够有效陶冶职工情操、营造先进文化氛围、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提升职工精神文化素质。实践证明,将提升职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素质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就能更大限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智慧凝聚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建功立业上来。

二是职工文化建设必须与提高职业素质相结合。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职业技能素质,关系到增强农场竞争力,是促进农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职工培训、劳动竞赛、自学成才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加快培养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引导职工干在岗位、学在岗位、练在岗位、奉献在岗位、成才在岗位,推动职工队伍知识化、技能化进程。

三是职工文化建设必须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职工文化活动必须突出职工的广泛参与,不断扩大参与面,不断提高参与率,不断探索新领域,吸引更多的职工及家属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促进职工文化活动更加群众化。同时必须不断提高企业文化活动重点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形成特色,创造“品牌”,在全国及省市相关比赛中夺得好成绩。只有将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职工文化的基础更为扎实、活力更为强大、发展更具后劲。

四是职工文化建设必须与工会履职尽责相结合。职工文化组织和职工文化阵地是工会开展群众工作、密切联系职工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和教育职能的具体体现。深化职工文化建设,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起来,把服从服务大局与全面履行工会基本职责联系起来,把党的要求、行政的需要与职工的意愿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职工文化建设的作用。

四、繁荣发展职工文化的基本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完善农场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要明确领导职责,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深刻意义。要加强组织领导,联系实际不断推进职工文化建设。要建立党、政、工齐抓共管的职工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推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要把职工文化建设纳入农场企业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共同设计、共同实施。

二是科学管理,健全农场职工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要建立职工文化目标管理考评体系、持续改进体系等日常工作评价运行机制,形成职工文化建设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评价的工作格局。以共同的愿景凝聚职工、以共同的价值观激励职工,建立起职工文化建设的融合机制。要做好职工文化阵地的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创新服务内容。

三是以人为本,建立农场职工文化建设的创新机制。只有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积极参与,要在职工文化建设中体现先进性、把握时代性、富于创造性,营造职工文化创新氛围,提高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创造条件。深化“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大力推进“职工书屋”、“职工讲堂”、“职工论坛”、争创“工人先锋号”等活动的开展。

上一篇:晋高级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小本创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