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建设石油工程论文范文

2024-07-21

实训基地建设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对于以实践性为主要教学特征的护理专业来讲,护理实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文章以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探讨其护理实训基地的运行现状和问题,以及规范化管理护理实训基地的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护理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规范化管理;措施;技能型人才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实训基地,是该校护理专业开展校内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平台。对于以实践性为主要教学特征的护理专业来讲,护理实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规范化管理是走向现代化、规范化的标志;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学生的职业能力;规范化管理是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现以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无锡卫校”)为例,探讨其护理实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

一、规范化管理护理实训基地的意义

规范化管理护理实训基地,能强化其专业技术性、设备先进性、模拟仿真性、临床实用性,满足护理专业校内和校外实训教学的需要;能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临床医院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能为同类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也能为江苏省的示范基地评审、评估提供依据。

二、高职院校护理实训基地运行现状

(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无锡卫校护理实训基地已成立数十年,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护理事业的迅速发展,实训基地在硬件及软件方面均显得有些落后。为了更好地让实训基地与医院临床护理接轨,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无锡卫校师生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了改建方案。2013年对实训基地的1楼、2楼、4楼、5楼进行了改建,2014年对解剖实训室进行了改建。当前,3楼实训室前期规划和研讨工作已完成,学校正依据整体工作思路逐步改建。

(2)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实训基地有专用楼2栋,总建筑面积近10000m2。设有外科实训室、基础护理实训室、内儿实训室、急救妇产实训室、康复实训室、医学基础实训室等,主要用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实训教学。实训基地主要承担“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母婴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康复护理”“人体结构”“微生物免疫”等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实训基地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拥有基地供氧系统、PICC穿刺系统、静脉穿刺模拟系统等高端设备,以及全功能急救模拟人、怀孕模仿器、婴儿模型、高级护理模拟人等护理教学模型仪器,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

(3)管理运行机制。护理实训基地隶属护理系,有1人负责统筹管理,实验员老师归属相关教研室。实训基地目前有专职教师8人,主要有临床专业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每学期承担1000多学时的实训课。实训基地的管理包括专业建设、设备添置和维护、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管理、课程管理、专业文化内涵、实训学生管理、技能大賽培训、各种资格考核管理等多个方面。

(4)管理中的问题。其一,双师型实验教师要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实现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共同提升,提高实践课程管理能力。其二,实训基地软件建设有待加强,如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专业文化的建设等。护理实训基地管理的更新升级势在必行,探索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的有效方法迫在眉睫。

三、高职院校规范化管理护理实训基地的策略

(1)规范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管理机制。护理实训基地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理念为主线,以科学管理为抓手,构建数字化、开放化、信息化的实训基地管理新模式。实训基地的体制问题是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根本问题,学校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抓好实训基地设置和布局的调整,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进行深层次的资源整合。要探索设备管理的创新模式,建立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使实训基地体制改革向规模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做到科学管理、资源共享。

(2)加强“双师型”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大力培养既有理论教学经验,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如下:其一,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医院实践。教师最好能直接参与临床护理操作或管理,这样既能提高实践能力,又能了解医院临床的发展状况,有利于为后续教学积累理论和临床经验。其二,让教师到兄弟院校进修学习,了解相关实验带教、实验课堂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经验,从而提高实践水平。其三,学校可从医院临床聘请相关专家来校进行实训指导,帮助教师掌握相关的临床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加强实践教学与临床护理之间的联系。

(3)加强实训基地软件建设。实训基地软件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专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既能丰富内涵,又能美化环境,彰显职业理念;二是信息化软件建设,实现网络化办公,使设备资产申请、保修维护情况等一目了然;三是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如实训基地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实验课时安排等。

总之,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实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逐步完善基地内在和外在的管理工作,通过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等措施,促进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德才,张展.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03).

[2]常唐喜,侍杏华,王艾兰.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7(21).

实训基地建设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条件,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着力点。铁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投资大、周期长、仿真效果差,是高职院校普遍面对的问题。文章以高职院校铁路专业为基础,探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新模式。

[关键词]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校企共同运营

[作者简介]张海志(1959- ),男,内蒙古包头人,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高级讲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内蒙古包头014040)

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也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难点之一。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办学经费紧张,缺乏足够的资金建设实训基地,因此如何利用现有有限的资金,既结合校企实际情况,节约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提高双方合作稳定性,又考虑专业群、岗位群的兼容性,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建设好铁路专业实训基地,已成为高职院校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本高,功能不全,没有铁路运输生产活动功能

许多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建有实习实训基地,也仅是有一台机车、两个车辆、几百米铁路线而已,不能保证铁路专业所有工种实习实训,并且不能相互联动,体现不出铁路各工种之间相互配合,是一个大联动机的特点。铁路运输生产活动是指综合运用线路、车站、机车、客车、货车、通信信号等各种运输技术设备,统筹协调各个专业部门和各个生产环节的关系,完成铁路旅客运输和铁路货物运输任务。学院自建的几百米铁路线根本不能进行铁路运输生产工作,只能进行简单的实物教学,简单的一些工种技能练习,达不到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的要求。

(二)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关系稳定性差

高职院校的教学进程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的,具有稳定的模式和计划。而铁路运输现阶段运量大,运能紧张,行车事故频发,加之负面的社会影响报道增多,给铁路站段安全管理增大了压力。在此情况下,原有的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就不能完全按照协议实施,造成流产的多,稳定性差。

(三)实习实训基地设备陈旧,实习实训工位严重不足

学院自建的实习实训基地因设备昂贵,建成后没有更多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许多实习实训基地已使用十多年,只进行简单的维护,只能维持使用,随之对应的是铁路发展突飞猛进,尤其动车、高铁的发展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这些设备更昂贵,对于一个学院来说是不可能购买的。随着铁路的发展,营业里程的增加,运量的扩大,需要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为发展,为滿足铁路大量的技能人才需要,铁路专业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一个专业一届200人、300人很正常,多到一届500人的也有,一个学院的实训实习基地所具有的实习实训工位已不可能满足要求,一个学院所在地的铁路行业所具有的岗位也不可能满足学生的实训实习,很多实习实训已流于形式。

(四)“双师型”教师少,技能型教师短缺,制约和影响了实习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铁路行业需要大量的本科、硕士学历的毕业生,因铁路行业的特殊优势,高职院校很难与它们竞争抢到优质的毕业生,导致铁路专业的教师短缺,生师比极其不合理,多数院校已超过30︰1。另外,近几年地方铁路发展速度也很快,铁路上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退休人才,已被待遇高的单位早早挖走,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基本聘请不到合适的兼职教师。这样,“双师型”教师数量少、知识更新慢、操作技能有待提高,同样影响了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

(五)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时,只关注专业的特殊性而忽略了铁路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各院(系)只围绕自己设置的专业自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而不是在学校统一领导下以主干专业为核心,协同其他专业科学规划建设辐射整个铁路行业的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铁路是一个大的联动机,各专业、各工种之间相互联系密切,如果只以专业为单位,各自建设,不成体系建立起来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实习实训条件兼容性差,造成利用率低。

(六)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投资少,投资渠道单一

铁路虽然点多线长,但布局极其不均衡,在广阔的西部地区铁路线路少,并且技术装备低。这些地区不但铁路少,铁路企业也少,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基本不被政府重视,政府所给的投资不能满足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更没有其他铁路企业愿意给铁路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投资。

二、拓宽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现有铁路高等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已不能满足需要,各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探索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本文结合高等职业院校铁路专业情况和铁路行业现状,提出拓宽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些新思路。

(一)校企共建、共营实习实训基地

1.共建、共营铁路行业练功场地。铁路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和近几年对职工队伍培训的重视,每年都要举办各种练功比赛。铁路局为了组织比赛,建有规模较大、功能比较齐全的比赛场;各生产站段为了锻炼自己的参赛队伍,建有功能比较完善的各种练功场地。这些比赛场和练功场地只有在比赛和练功时才使用。这些场地和设备常年闲置,会造成场地陈旧加快、设备锈蚀严重(铁路设备大多是露天放置的),而且每次比赛时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维护和修理。铁路高职院校应进行深入调研、认真论证,与铁路局和各生产站段共建练功场地。铁路高职院校可以把学院的实习实训经费投入到这些练功场地的日常维护,保证这些场地的完好和设备的正常使用,保证学生在这些场地进行实习实训,实现校企共建、共营实习实训场地。这样,学院节约了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资金,企业节省了维修、维护的费用,实现了校企共赢。

2.共用救援列车基地。铁路救援列车是当铁路线路上发生行车事故或滑坡、塌方、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时,执行抢修事故任务的列车。它一般由起重吊车、修理车、工具车、宿营车及工程材料车等组成,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救援人员,停放于车站、机务段等指定地点(称基地)。为保证救援的及时,铁路在不同地区设有救援列车,并有专门供救援列车停放的地方。救援列车和停放地共同组成救援列车基地,并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救援队伍,隶属机务段管理。

救援列车基地的职工长期在同一个环境里进行同样的等待,职工的思想、心理都有一定的压力,个别职工无所事事,每天不知道干什么。如果学生进入救援列车基地实习实训,那么基地马上就有了人气。可以聘请职工当管理教师,业务好的师傅当指导教师,职工和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丰富职工的工作内容,稳定职工队伍,这样职工能够同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

(二)租用铁路,担当实习实训基地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厂矿企业的铁路,一些铁路专用线运量急剧减少,一天只能开行一对列车,铁路完全处于亏损经营状态。随着铁道部的撤销,铁路公司的成立,这些亏损的铁路线,铁路公司肯定不会继续经营,很可能是停止营业,不再运营。铁路高职院校可以选择性地租用一条或几条这样的铁路线,聘请一些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运营,同时修改学院人才培养方案,采用“2+1”的培养模式(两年在学院,一年在现场),每届学生第三年到租用的铁路线实习。实习学生在师傅的带领下,承担一定的工作量,这样可以降低铁路运营成本,要比铁路自己经营节省费用,同时学生一届跟着一届,能够持续发展。这样既保证了铁路线的继续运营,又满足了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

(三)购买铁路报废、淘汰设备,充实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

近几年,铁路快速发展,铁路运量急剧增加,原有的设备已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铁路运输设备又不是简单的增加,所以原有铁路设备淘汰、更新快;与铁路相关的新设备、新技术不断产生,不断地投入使用,铁路原有的设备也在不断淘汰、更新。铁路淘汰、更新下来的设备因使用年限不到,一些设备被地方铁路购买,用于运量小、技术要求低的地方铁路,但大部分更新下来的设备被铁路物资公司拍卖,基本上是废品价。高职院校可以进行调研、多方联系,跟踪铁路设备更新这个巨大的市场,选择适合自己学生实习实训的设备,及时采购回来,充实、建设自己的实习实训室,节约大量的资金。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胜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工作

铁路快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层出不穷,急需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也急需大量的教师对其职工进行培训。铁路企业是生产单位,同时又因任务紧,没有大量的教师和工程师储备用来培训职工,高职院校铁路专业要抓住这一时机,积极与铁路企业联系,承担铁路的培训。经过给铁路企业职工的培训,可以使教师学习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同时又加强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也增加了学院的收入。通过学院教师给铁路企业的培训和技术服务,达到企业和学院双赢,企业职工得到培训,同时学院的教师也学到了新技术、新知识,能够胜任实习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工作。

(五)建立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因实习实训设备昂贵,单靠政府的专项设备资金和学院的自筹资金是不可能建设和完善铁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1)政府投入。每年中央财政、省财政、市财政都对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有财政投入,这些投入因资金有限,对昂贵的铁路设备显得杯水车薪,但高职院校可以将几年的政府投资集中起来使用,这样虽然周期长,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校企共投。随着土地成本的提高,铁路企业再建自己的培训基地,成本急剧加大。現在随着高职院校新校区的建设,高职院校大都有闲置的土地资源,高职院校可以出让土地,把铁路企业引进来。高职院校投土地,铁路企业投设备,校企共投、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引入社会资金。现在社会闲散资金很多,这些资金在寻找投资渠道,因高职院校投资时间长、见效慢,大多数资金不愿意投入,但对高职院校投资也有优势,就是投资相对安全。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好宣传工作,做好利益的分配,从而得到一部分投资。(4)加大银行贷款。现在的商业银行很愿意给教育贷款,并且很多银行都是低息贷款,甚至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银行都是无息贷款。学院要积极争取这样的贷款,扩大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渠道。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凸显办学特色的重点;同时实习实训基地也是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场所。高职院校铁路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更是高职院校铁路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实训基地建设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生产性实训基地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活动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教学的有效融合成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本文从二者融合的问题出发,尝试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利于二者的融合,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效益。

关键词:专业教学 生产性实训基地 融合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旅游管理本身又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因此高职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学必须要突出“实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概念以来,高职院校各专业都进行了多样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和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平台的融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及生产性实训基地效能的发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指导教师存在短板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一般由企业的常驻工作人员和学校的专业教师两类人员组成,但两类人员在实训基地的运营指导上都存在有明显的短板,制约了实训基地效用的充分发挥。院校的专业教师一般都是从校门到校门,对企业的工作流程不熟悉,岗位职责认识欠深入,而企业的常驻工作人员欠缺教学经验,不熟悉学校的进度安排,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规划不清楚,对学生的能力不了解,不能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岗位工作,有时会引起学生的抵触,两种情况都会影响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专业教学中功用的发挥。

1.2 训练效益存在冲突

通过专业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基地运营,基地运营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掌握,因此专业教学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中具有融合的可行性。但两者也存在着冲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以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高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而会选择多项技能进行系统培训,而尽量避免简单的项目重复,并允许工作中出现一定程度的错误,通过纠正而使学生获得提高。而企业的经营则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很可能存在重复劳动,还要求尽可能降低成本,无差错,以提高效益,二者的矛盾在生产性实训实施过程中尤为突出。

1.3 基地功能存在缺陷

由于受资金、资质等方面的制约,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多采用和大型旅游集团联合设立营业部的形式,而营业部的业务设置一般相对简单,多是以前台接待、咨询和一定程度的宣传为主,而财务、计调等业务多由总部相关部门控制,自主性受到制约,因此与教学模块的对接欠缺系统性和递进性,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1.4 管理标准存在混乱

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角色代入不够,仍停留在学生的角色,而没有实现向企业员工角色的转换,而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宽松,低于员工的规范要求,造成许多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纪律观念不强的不良习惯,没有较好地实现对学生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协作精神乃至承压能力等非智力和技能因素的培养。

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和实训基地融合的对策

针对以上在专业教学和融合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2.1 指导教师互相兼职,弹性融合

专业教师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产品的开发、线路的设计、营销的策划、计调的运作等全面的业务流程中,加深对企业岗位的认识,开发出与实际相吻合的项目化课程植入生产性实训平台,有效指导学生;企业的常驻员工以学院教师身份全面参与学校教学,除指导学生实训教学外,还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内容的优化等工作,增加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了解,而对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可以采用“软引进”和“项目驱动”的方式引入专业教学当中,形成弹性、协作、高效的合作模式。

2.2 实训平台以教为本,兼顾效益

与传统实训基地相比,生产性实训基地直接面对市场,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弥补实训的投入,因此经济效益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范围,只亏不赢不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然。但我们更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其主旨不能以生产和盈利为目的,而是要通过“生产”实现“实训”,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教学。因此要合理设计教学模式,进行实训内容的合理取舍,建立系统性、递进性的项目模块,给学生更多的尝试机会,拓展实训基地功能,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教学功能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2.3 业务范围适度拓展,弹性对接

和旅游集团总部以协议的形式争取营业部的更多自主权,以集团的网络和资源为依托,在营业部内部模拟化设立计调、外联、财务等部门,合作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作。而为了适应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化运作的特点,可以在专业教学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每项任务和每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人数做出明确安排,进行小组合作分工的项目化教学和错时轮岗实训,从而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计调业务能力、导游讲解能力、旅行社经营管理能力、前台接待和旅游营销能力、旅游礼仪能力。

2.4 管理标准完善细化,严格执行

严格的企业化管理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尤其是培养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协作精神乃至承压能力等非智力和技能因素的根本。因此,在实训基地管理上,要参照企业员工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管理模式通过运营手册操作标准的形式制定严格的管理和考核措施,学生和教师均是企业员工,都穿工作服上班,均按运营手册规定的考勤原则、质量标准、服务规范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曾佳,吴志荣.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杨群祥,熊焰,黄文伟.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历程及思考[J].高教探索,2011,(5).

作者简介:陈楠(1982-),男,汉族,河北衡水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河北石家庄 050081

王立朋(1980-),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河北石家庄 050081

实训基地建设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智能制造;校内实训室;建设;管理

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室是从事实践教学、技能训练、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术培训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与技术开发能力的重要处所,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之一。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提升技术技能的机会,以有效满足对学生育训结合的需要,同时要重视实训室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实训室的使用率和使用效能。

一、高职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要求

(一)实践性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主要阵地,实践教学对于训练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至关重要,校内实训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学生通过在实训室的做中学,既训练专业基本技能,又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不仅要满足课程實践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的要求。

(二)设备的先进性与适用性要求

在符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的基础上,高职校内实训室的设备选择,既要在技术先进性和技术可靠性上充分对应行业的最新要求,又要适合师生使用,功能必须满足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设备的性价比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尽量不配或少配纯模拟性设备。实训设备的安装应当遵循“接近生产,接近技术和工艺流程”的思想,尽量构建按生产流程、技术模块、工艺流程、实务流程等布局的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室,使学生有一种“沉浸式”的感觉。

(三)实训室环境与氛围的育人要求

实训室的内外环境建设应当有利于加强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特定工种的实训应当要求统一着装,实训期间要求按时上下班,上班前安排早训,实训任务要求分工合作完成等。在实训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品质。在实训中积极营造尊重技术,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激励学生争当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四)指导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要求

指导教师和实训室管理队伍建设对于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训项目开出率、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熟悉行业生产流程,同时能使用大型专业技术设备的指导教师,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管理和维护工作是实训室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训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及时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校正,大型仪器设备要定期检验和标定,这就要求管理与维护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和行业工作经验,因此,组建实训室管理团队,既要选好成员,又要注重对成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新的专业技术和新设备的性能和操作。

(五)智能制造实训室的建设要求

智能制造实训室的建设技术要求高,资金需求量大,学校可以通过强化产教融合机制,与国内外知名的智能制造企业合作建设。

二、实训室管理的内涵

实训室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的管理制度,按学期制订实训计划,定期制订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日常值班计划。二是对实训设备的使用、维护、报废等确定专门的管理人员,并对其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定期培训和考核。对大型实训设备必须制定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制度,定时定人进行操作使用和维护,使用人员要事先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三是学生实训安全教育,应当实行学校、院系、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三级负责制,要将安全教育融入实训教学全过程,对参与实训的学生先进行安全教育,再进行实训。四是实训室管理要遵守消防法规,执行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明确实训室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实训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理措施,定期举行消防演练,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五是对实训室内的各种危险物品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定专人管理,严格按制度使用。六是实训室的内外环境要指定专人负责清洁,以保持实训室内外的整洁,确保清洁工作不会导致实训设备损坏或引起师生使用设备发生安全事故。

三、高职校内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大了对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实训室的数量和设备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建设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导致现有实训室仍然无法满足实践教学和技术培训的需要。

(一)系统性不够

当前,由高职院校建立的校内实训室主要用于基本的实训教学、职业技能竞赛训练和校内外技能培训,而覆盖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性、综合性和多功能性的实训室很少。由于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发展存在差异,因此学校的投资重点也有所不同,导致各学校各学科之间的实训室数量和建设标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有的学校为了面子问题,有的学校为了平衡专业问题,导致不同学校同专业实训室建设标准差异巨大的情况,有的实训室在设计上超出专业需要范围出现资源浪费,有的实训室不完全具备实践教学功能,不具备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条件,仅仅用于教师给学生做个展示等。

(二)专业特色缺失

专业特色是将一个专业与其他专业区分开来的重要特征之一,实训室的专业特色主要是通过实训室的实训设备和内部“软环境”体现出来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实训室的“软环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训室内部设计、实训室管理、专业特色宣传标牌等方面,与公共实训室没有什么不同,不能有效地将专业特色纳入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

(三)忽视内涵建设

一方面,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差异,高职院校的实训指导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来到学校,缺少企业管理工作经验,缺乏企业一线实际操作工作经历,不完全掌握大型实训设备的操作技能,新购置的技术更加先进的实训设备,实训指导教师没有及时学习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实训室管理人员不会维护保养,因此有些设备在购买后就闲置了。但是,学校没有对实训指导教师和实训室管理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应当有计划地派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合适的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实训室用于实训的资源创建不足,部分实训项目的设计水平偏低,有些实训项目应当开出而没有开出,也没有引起学校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四)管理松散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室都采用分散管理模式,一般的情况是公共实训室由教务处或者教育培训中心进行管理,而专业实训室由专业所在的二级学院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导致学校的实训资源分散,使各个二级学院之间实训室的共享存在一定难度,甚至存在“专属化”现象。另外,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同时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导致实训设备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导致设备出现及提前废的现象,或者实训软件不能及时更新、实训室的内部环境呈现脏乱差的现象,影响了实训设备的使用年限,更有一些教师将实训室作为多媒体教室使用,浪费了教学资源…。

(五)队伍配置不合理

在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大家普遍认为实训室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实训室的安全管理、日常维护、清洁等,导致学校对实训室的管理队伍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实训室管理人员没有配备齐全,有些学校的二级学院有10多个实训室,但只有2名左右的管理人员。有时某个管理人员请假,会出现无其他人员顶岗,导致无人管理的现状。另外,一些实训室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有些管理人员只能完成开门和关门的任务,无法胜任设备维护和保养的工作。

四、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的项目化管理

(一)实训室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立实训室时,有许多约束条件需要考虑,例如:财务约束条件和时间上的约束,有许多方面要规划,有许多功能要实现,有许多部门要协调,例如:学校的职能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引入一种项目化的管理方法,以确保实训室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实训室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实施

为了控制实训室建设中的风险,确保有效利用资金和人力资源建设实训室,并实施实训室的科学规划和规范化建设管理。实训室建设项目应分为项目的组织、计划、实施和控制以及项目验收的子模块。通过项目计划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过程管理和项目验收管理,使实训室的建设从立项的前期论证、建设方案制订、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都有详细的过程管理规范和责任人。

五、对改进高职校内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实训室的建设和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对于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实训室建设需要统筹规划与布局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应当被视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学校实训室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学校的发展定位,根据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和社会培训需求,调查研究各专业实训室的需求量,以及所需实训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数量,并遵循共建共享的原则,尽量使一个实训室为多个专业的实践教学服务的原则,对学校实训室的类型、数量和容纳人数做出统一规划,同时随着产教融合的逐步推进,学校可以考虑建设一些校企共用的生产性实训室。

(二)实训室建设需要专业论证

学校应高度重视每个实训室设计方案的专业性,建立一个由企业工程专家、兄弟院校专业教师、本校专业教师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业团队,根据专业实践教学、技能竞赛训练和社会培训的需求,在对有关行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充分调研的基礎上,对所建实训室能否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建设的场地标准、设备的技术标准、实训室类型(可以分为公共基础与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型、职业能力训练型、技术开发能力训练型等)、布局类型、资金需求、建设周期等进行充分论证,然后形成建设方案。

(三)实训室应当分类建设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职业能力、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职业能力和开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室时,应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建设不同类型的实训室,应该既有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的操作性实训室,又有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实训室,而培养学生技术开发能力的创新类实训室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实训设备的选择要前瞻与实用兼顾

在实训设备的技术标准和实训室的实际功能方面,高职院校通常会以大型企业和专业机构为基准,选择最新型号、最高配置和相对较高价格的设备,这样的现象在实训室的建设中最为常见。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在选择实训设备时,不仅要考虑设备的先进性,而且要考虑实训设备的实用性。实训室设备的选择既要充分反映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避免新购置的设备处于落后状态,又要反映行业当前的成熟技术,要注意实训设备的实用性,使教师和学生等能尽快学会使用新设备,即新设备选择要“不落后也不超前”,因此,高职院校在论证和制订实训室建设方案时,必须同时考虑前瞻性和实用性,以避免不必要的投资和资金浪费。

(五)实训室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其核心实质是定义和明确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职责,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履行管理职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训室管理应最大程度地提高实训项目的开出率、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对实训室的人员、设备、安全、内部卫生等方面制订详细的管理规则,对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标准,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对各种管理规则的遵守程度,规范实训室的管理,提高实训室的运行效率。

(六)实训室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专业的实训室管理团队是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室管理人员身兼多职,既是实训指导教师,又负责设备的简单维护和保养工作,还负责实训室安全工作、卫生清洁等。由于分身乏术,他们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就很少,因此他们很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管理能力。这些高职院校需要充分认识增强实训室管理团队专业水平的重要性,为实训室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有关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六、结语

综上所述,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非常专业和系统的工作,在当前国家大力深化产教融合,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场所的建设与管理,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应当与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相统一,实训室建设应当在前期充分专业论证的基础上,制订总体建设规划,分类建设。实训室管理的制度化非常必要,只有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才能督促每一位管理者都及时管理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才能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培训提供可靠的保证。

实训基地建设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立足于“角色认知为起点和胜任在岗工作为目标”的生涯规划和就业导向,适配高职院校特色IT专业岗位群和通用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就业目标,综合CDIO工程教育方法和企业在岗培训经验,探索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容结构、过程框架、教学方法,构建出“CDIO项目流过程教学框架一体化主线,行业IT应用和服务外包就业面向两种实训课程体系,同步课程实验、项目接续演练、企业岗位实训”三阶段融合的实训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教学模式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science;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mode

1 研究问题与背景概述

实训教学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手段,直接关系到高职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在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作为培养学生实际IT工作技能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基本途径,如何有效强化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的内容建设和综合管理以形成适配的实训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计算机学科教育必须解决的热点课题。

教学模式(Teaching Model)是以既定教学思想和目标为基础,用以表达教学要素的体系结构、层次内容和组合关联的教学模型,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和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1]。因此,实训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与具体专业课程适配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方法论和经验组合,表现为逻辑清晰和可复制的结构化教学架构和工作流程;是针对实训教学典型问题和现实挑战的解决方案框架,可作为实训教学实施的参考策略和程序准则。

当前高职教育实训教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主要结合我国高职教育面向特定行业和区域特点,探讨了不同专业实训教学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社会认同、师生参与、校企合作等单一或综合方面的现实挑战和教改需求,在生产操作技能型实训方面提出了“工作过程、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实训模式[2],但对开发服务型相关专业的实训模式探索还不够具体和丰富。

基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信息系统管理、工程软件开发、IT管理维护”岗位群的软件开发和IT服务就业方向,实训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就是要解决教师如何综合教学大纲的知识培养要求和企业岗位胜任标准提供针对性实训课程设计和高效过程辅导,以及学生怎样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参与实训锻炼以获得满足就业岗位胜任要求的实际工作能力问题。

2 关键依据和解决方案

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承担着“专业教育承载职业技能培养”的职责,实训教学模式既要考虑“岗位面向、工作胜任、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必须适配当前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内容大纲、课程标准约束,以依托不同层次的教学流程活动得到实训教学的全程化、体系化、个性化的分解落实。因此,立足于计算机专业CDIO工程教育的项目教学框架优化,提出如图1所示的一种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容组织结构——依托计算机专业教育和学生学习的项目流主线,通过信息基础应用到专业课程项目演练及课程群和专业综合实操,实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同步专业教学的“课程项目实际演练、课程群主题的实训强化、专业综合实训对接”有机递进路径,促使学生以学做结合的课程学习和实训锻炼,融合提升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和工作方法经验积累的综合岗位工作胜任能力,体现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实训等全过程的教做学一体化的综合优势。主要解决方案思路如下:

1) 澄清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内容结构,界定“实训目标、内容设计、学方式、质量评价”标准规范,使得实训教学有机融入CDIO工程教育框架,对实训教学要素和活动进行全方位管理,通过关注、监控教学过程从而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2)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职业面向,突出IT企业“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的管理项目化和实施过程化要求,探索实训教学有效对接企业在岗培训的“角色认知、体验学习、分享反馈”发展通道及“Workshop研讨、虚拟项目培训”系列方法的实施模式。

3) 强化“学校实训引导、企业实训定位、社会教育衔接”,通过整合开发、深入挖掘、合理配置校企实训资源和实践方法,促使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教学相长的IT在岗位工作胜任力养成,达到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知行合一。

3 专业实训教学实施模式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整合优化,以图1的CDIO融合课程结构为框架指南,聚焦内外实训教学质量提升的系统化要求,重点解决高职专业实训教学落地达成就业目标的

参考路径问题,综述国内外实训教学最新成果和企业在岗培训先进经验,进而明确如图2所示的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实训课程整合和教学模式优化解决方案。适应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岗位群就业要求,实训课程教改和教学模式创新宗旨在于通过规范实用的教学管理和丰富灵活的实训途径,持续提升学生面向结业的岗位能力胜任度和知识技能准备度。实训教学模式的作用在于指导持续校准教学改革实践的正确轨道,体现职业实训课程学习和实训锻炼的核心价值。其核心思想说明如下:

1) 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构建要面向高职就业导向及工作胜任的培养目标,以高职高专学生技能提升为主体,强调学生对专业“就业目标、职业面向与专业内容、技能要求”的理解一致,由此建立通过实训提升职业技能的认知基础。

2) 实训教学模式设计对齐社会价值导向的就业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聚焦IT领域中基层岗位群的就业现实目标定位,要求实训教学模式必须体现项目任务驱动的工作结果输出、

企业活动流程化的过程框架和任务达成绩效化的评价方式。

3) 实训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范式,支持实训教学与岗位就业方向聚焦,可综合在岗培训的发展通道和启发探索式学习和虚拟仿真、校企结合和服务外包等业界实践,促进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目标落实、质量提升和持续改进优化。

3.1 实训课程内容设计系统化

计算机实训课程内容设计的出发点是基于必备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情景的现实问题,综合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个体选择,对现有课程体系和实训内容进行优化,做到实训课程设计与岗位就业方向的有序对接。

综合考虑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域行业特征和区域软件外包服务的兴起,适配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岗位群方向选择为“领域行业信息化、软件和服务外包”。“领域行业信息化”面向高职院校特定领域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岗位群,“软件服务与外包”提供区域软件和外包企业的IT专业化通用就业渠道,核心内容如表1所示——基于实训教学内容设计和具体实施,系统化培养掌握软件开发和测试流程方法,熟练应用.NET和JAVA企业级开发平台以及SQL Server或Oracle等大型数据库系统的信息系统应用和软件程序设计人才,胜任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操作、集成维护和软件编码、测试验证和服务支持等IT白蓝领岗位工作要求。

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剖面是基础开发平台、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库系统应用、IT系统集成工程、就业领域行业经验,以及职业化的工作方法和协同交流能力。面向两个岗位群方向的实训课程体系立足于一套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的理论知识基础,但在开发平台、程序语言和IT外语等专项实训内容方面各有侧重。其中,领域行业信息化以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应用为核心,而软件和服务外包尤其强调软件编码和外语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具体实训课程内容设计针对岗位群方向,依托当前CDIO项目教学体系设定对应的质量标准,进而细化不同层次的项目实训任务组合。

基于CDIO项目流实训教学过程框架包含“一条目标主线,两个工作流程,三段项目衔接,四种知识覆盖,五类任务活动”的系统化要素:一条目标主线聚焦专业岗位职业技能培养;两个工作流程促进项目开发和软件工程的融合贯通;三段项目衔接基于循序渐进原则划分实训为开工准备、主体实施和分享反馈三段式;四种知识覆盖“软件设计、网络集成、信息系统、专业综合”全部课程群;五类任务活动将项目过程按照CDIO方法细分为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软件实施,全面培养服务于领域行业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与外包所需的“软件开发、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语言表达、工程应用”综合能力。

3.2 实训教学模式路径多样化

知识学习和实验实训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的两个轮子,两者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协调一致。实训教学模式以满足信息系统集成和软件产品开发的IT岗位胜任力为前提,对接理论教学知识体系,其内容结构、过程情境、组织形式,存在多样性的路径选择和组合优化。

计算机专业面向交通信息化和软件服务外包的实训,有别于传统生产操作技能型实训的“工作过程、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艺化模式,更多的体现了项目化的临

时过程和产品服务的一次性交付特征。因此,提出图3所示的一种以主流软件开发模型的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为过程主线融合CDIO1~3级实训项目的课程和综合实训,并通过“课程基础—>专业核心—>就业拓展”达成岗位胜任能力养成以对接就业岗位方向实训的教学模式优化框架:

1) 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有效对接交通信息化和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实际工作情境的项目化(Project)和流程化(CDIO)任务实施的核心活动,聚焦于软件产品或信息服务目标达成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输出更贴近IT岗位场景的实际状态和交付要求。

2) 实训教学的项目化课程融合“课程开发IMCRA、教学过程WORKSHOP、指导反馈PARR” [3],强调任务实施共走过程的“知识准备、参与体验、任务实践、结果反馈、经验分享、总结提升”有序循环。

3) 该模式适应领域细分的IT基层人才需求,综合CDIO分层项目设计、任务案例驱动教学,通过围绕校企优势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探索,体现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模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融合的的促进关系和长效机制。基于层次衔接的“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岗位实训”,稳步实现“课程能力、专业能力、就业能力”的传递,提供了将计算机教学目标要求落实到具体实训环节和阶段的设计依据,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循环。

4) 从学生投入计算机专业学习课程演进开始,结合CDIO课程教学和课程和综合实训逐步熟悉在岗工作的主要任务范畴,培养职业化素质和工作学习方式;通过参加岗位培训完成任务计划、方案制定和实现交付,提升基于具体项目任务的IT职业工作技能。

5) 岗位实训在交通行业信息化方向,主要采用校企合作在岗培训方法,具体执行上可以是教师带队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交付,也可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建立虚拟公司组织学生完成企业真实项目开发,结合开工准备、主体实施和分享反馈同步完成入职在岗培训。

6) 岗位实训的软件服务与外包方向,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到IT公司的在岸开发项目,也可由学校组织建立计算机专业离岸开发中心作为实训基地,直接对外承接软件服务与外包项目,或者借助现有软件外包服务企业实现学生岗位实习的学生外派。

3.3 实训效果持续反馈全程化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贯穿于学校教育和校外实践的全过程,具体效果体现在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岗位落实,需要建立基于这一目标的实训过程和结果质量管理和评估体制,并有效融入当前专业教学的内容大纲制、实训项目、过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之中。结合个体任务考核和整体水平测评持续效果反馈,需要结合学生承担项目实训的过程规范性和最终工作任务完整性,给出个人交付质量和团队项目(产品)质量的整体评价。

综合过程和结果的实训教学质量管理,整合CDIO项目实训交付软件或服务产品的输入、输出和行为过程设置控制点,实施全程式的持续关注、监控、反馈、改进,通过确保教学过程质量从而提升实训教学质量效果。基于实训教学过程的岗位胜任标准,学生所获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是直接成果,而教学问题案例、经验总结输出也是实训教学的间接收获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

由于岗位职业面向、学生职业倾向的差异,实训效果评价和教学质量反馈必然是动态目标管理,基于过程变化和风险识别及时优化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框架,以实现专业实训和课程教学的融合增长。形成实训教学质量闭环还需要优化教学过程和实训室等软硬件资源配置,构建信息化和网络化的IT基础设施,以支撑实训质量验收标准和教学环节实施的全过程监控和持续反馈。

实训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实训内容、项目任务、环境资源、过程、结果交付和考核管理等内容,以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专业、工作和社会综合能力目标为指导建立简明的衡量指标体系,重点考察通过实训获取的实际工作动手能力和任务过程表现出的交流沟通、协同攻关、经验分享、探索创新的职业素质所表现出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具体可通过校企管理人员、督导同行随机检查,以及项目团队成员互评和项目交付件质量检查等及时反馈,促进师生实训教与学能力的同步提升,切实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4 主要研究结论和建议

本文基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提升改革,详细阐述了以CDIO教学框架融合强化课程、综合实训对接岗位实训的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通过综合企业在岗培训最佳实践构筑实训教学模式多样化路径,重点解决了高职专业实训课程设计和促进达成就业目标的教学实施模式选择路问题:

1)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必须符合社会就业要求的IT岗位就业能力胜任和工作学习知识技能准备的价值导向,实训教学模式的“技能根本,知识支撑,实践养成”本质,要求面向实训的规范化、多样性要求,完善实训教学的管理职责、资源要素、实施过程和质量要求,形成实训教学质量目标达成的支撑体系。

2) 以提升高职教学和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结合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实施全流的实训教学模式整合应用,建立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领域行业信息化和软件和服务外包培养目标适配的实训教学模式,提供了与CDIO专业教学过程相结的实训教法范例,丰富了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体系融合和模式选择。

参考文献:

[1] 梁绿琦.文科实训——种高职实训模式的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9.

[2] 袁磊,黄健,宁彬.软件工程实训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2:138-141.

[3] 赵丽萍.面向高职教育的CDIO一体化教学实施模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18).

实训基地建设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高职实训室在管理制度、安全设施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构建实训室安全管理体系应加强实训室管理员的专业培训,完善实训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实训室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定期组织实训室安全工作的督查与考核。

[关    键   词]  高职;实训室;安全管理

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专业实训室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规模扩建越来越大,教学设备更新投入日趋迅猛,实训室在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实现科学高效的实训室安全管理,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提供有力的保障,是高职实训室管理人员应该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一、高职实训室管理的安全漏洞

(一)安全意识不够强

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强是实训室安全管理最为严重的漏洞。高职实训室的安全维护主要涉及两类人员,首先是实训室管理员,其次是专业课教师,前者负责日常的安全维护与监督,为“专职安全员”;后者在其使用实训室期间也要担负相应的安全责任,为“兼职安全员”。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以上两类人员的安全意识都有待提高,尤其是专业课教师,面对安全隐患,好多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发挥对学生实训操作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作用,而实训室管理员也并非全部都能强烈认识到“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有些人甚至认为只要不出大事就可以了,有心存侥幸之嫌。

(二)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

实训室管理中缺乏科学的制度建设等顶层设计作为重要的支撑。“制度不但能引导人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且可以约束行为规范,减少错误的行为。”[1]但是,实训室管理人员对实训室安全管理却缺乏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学校及相关管理人员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研讨安全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也未能出台符合部门和专业实际的实训室安全管理细则和规范,或者即使出台了相关制度,但是没有严格执行而形同虚设,或者没有及时修订和更新某些不合时宜的条文,甚至与国家的要求相冲突,在制度的科学完善方面未能达成高效管理的目标。有些高职则会机械地参照国家标准格式盲目地制定实训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这种远离“人间烟火”的制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学校和二级学院专业建设的实际,难以满足实训室实际管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演变成实训室安全事故隐患的源头之一。此外,在执行力的提升方面,实训室管理人员也有不按章办事的情形,因而产生不必要的管理混乱局面。

(三)存在不规范的安全设施

实训室设备设施等布置的不规范也是比较重要的安全隐患。比如,多媒体设备、空调、计算机等设备的线路安装凌乱,不能及时对老化、被老鼠咬坏的损毁线路等进行检修,存在短路的危险;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安放地点不科学,也没有定期检查;缺少实训室出入口、台阶、转角等地方的安全指引标识,或安装不够规范;实训机器操作规程张贴缺失或不明显;没有自动切断电源的智能隔离设备和自动灭火设施,或虽有配备但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监控、防盗系统陈旧,沦为摆设;实训室的装修材料未能实现绝缘隔离和防护;某些实训室设备存在较强的辐射,却因受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不能通过安装防辐射墙等措施预防辐射,师生的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实训室通风设施不足,存在气体污染的隐患;互联网安全支撑和保障滞后,没有先进的网络安全设备以抵御病毒和黑客的侵扰等。

二、高职实训室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实训室管理员的专业培训

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是实训室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的第一要务。而安全意识教育中,如何避免侥幸心理最为重要,高职应该特别关注此点。俗话说:“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侥幸,是一切灾难的源头。首先要设法纠正实训室管理人员“习以为常”的认知,这种侥幸心理易对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造成“误判”,从而产生管理中容易被忽略的地带,导致漏洞百出;其次要转变“与我无关”的心态,这一点尤其针對专业课教师,他们跟学生待在实训室的时间最长,与实训室相关设备发生关系也最为密切,容不得半点松懈,基于此,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实训室安全管理的责任心教育非常重要;再次就是必须防范实训室管理人员“日渐松懈”的行为,这主要是针对有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或教师,长期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难免会产生一些职业倦怠,会产生松懈的情绪,但这却是危险的信号,一定要设法让实训室管理的相关人员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安全知识培训与实践演练是实训室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的关键。高职可结合自身实训室建设和管理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内容,对于新入职的实训室管理员和教师,必须要求他们参加相关的学习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获得教师资格和聘用资格,才能进入实训室使用相关教学设备;也可以通过编写安全常识手册等方式,系统梳理实训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处理规范,并可拍摄一些微视频,形成立体的安全教育体系,供相关人员培训学习之用。安全教育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随着师生的流动,不免出现断层、遗漏或其他新情况,因此安全教育需要不间断地反复进行。[2]对实训室专职安全管理员及实训室管理的负责人应该定期进行安全理论与实践的轮训,并作为必修的继续教育内容,融入各类考核之中。对专业课教师则应该不断强化实训室设备操作规范的学习与训练,可开展入职五年内每学期不间断的安全教育,也可将安全知识的掌握与年终考核及各种评优评先相挂钩。此外,安全知识培训和实践演练可以聘请校外安全管理与维护领域的专家,以主题讲解和现场演练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以提升安全知识培训与实践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实训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内容是完善实训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重点。高职实训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应该涵盖总则、各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管理规定等内容,具体而言,在坚持综合、科学的原则下,可从以下方面加以规范:建立实训室管理员的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以保证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并强化对他们的监督;建立实训室管理人员培训制度,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和专业化管理水平;建立新教师入职五年内不间断的安全教育制度,以强化他们安全管理的职责意识,坚定他们安全防护的意志;建立实训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以实现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的目标;建立实训室安全防范制度,以完善相关安全管理预案,确保事故发生之前将安全保障工作做到位,防患于未然;建立实训室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得到及时处理,降低危害程度;建立实训室安全巡查整改制度,以便有效组织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对实训室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实训室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以便通过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定期对实训室安全管理开展调研评估等方式,获取全面而专业的安全风险报告,供管理者决策参考;建立安全文化活动月制度,以便借助生动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实训室安全管理内容,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建立实训室管理人员奖惩机制,以便奖励工作有成效有创新,且无安全事故的管理人员,同时问责因工作懈怠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并实际造成损害的相关责任人员,达到警示的目的,等等。

当然,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之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高职学校应该结合社会发展、行业变化、学校改革等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实训室管理人员身上,细化到每一间实训室管理任务之中,以保证实训室教学工作科学、高效、安全开展。总之,制度建设永不停步,高职要不断组织专门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完善实训室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其综合管理体系。

(三)强化实训室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强大的物联网技术能有效提升实训室的安全管理效能。信息化时代,一切管理活动都应该引入互联网的智慧化思维和智能化的高新技术,高职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物联网的高效与便利,提高实训室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实训室设施设备的使用安全问题,相对于人力控制效率而言,智能化智慧化的管理系统以及物联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效率和质量,比如,智慧化管理系统能够自动设置实训室内外环境,可以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监控,对于实训室内部的条件控制,甚至可以细微到实现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的恒定等,而传统的管理人員的手动操作,经常会出现因人为的疏忽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比如忘记锁门、关窗、关电源等,现代物联网技术能够协助实训室管理员实现全面监测和自动处理紧急情况的目的,比如,能够自动侦测到火灾等危险情形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能发出警报信息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录像,能有效提高防偷盗等安全防控能力,提升实训室安保工作的水平等,可以说,安全隐患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系统的监控之下失去了绝大多数爆发的机会。

实训室智能化管理可以通过引进或研发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来实现。目前,市场上已经有比较专业和先进的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包含比较丰富的数据和较为成熟的功能,能较好地满足高职实训室安全管理的需求,高职可以通过购买平台的方式快速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目的,当然,这些系统不一定完全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吻合,高职也可以自行研发或跟有丰富经验的开发公司联合研发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按照学校实训室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参数,研发出贴切自身实际的实训室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这样,高职就可以在实训室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对实训室所有设施设备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和故障排查,实训室管理人员也能够利用手机等网络客户端实时监控实训室现场,及时获取数据信息,并进一步做出必要的分析,找寻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办法,这种信息化管理平台还能充分配合实训室管理人员更好地完成日常的实训室管理任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实训室安全、高效的运转,为学校师生开展教学科研提供安全支撑。

(四)定期组织实训室安全工作督查与考核

实训室安全工作督查以排除安全隐患为目标。高职应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对实训室安全状况进行评估与分析,可以定期聘请校外专家开展专业的巡查,也可以组织校内专门人员加强自查和互查,督查应成为常态化的工作模式,可以制定大检查、小抽查、月检、日巡和复查的综合督查工作体系,以尽可能发现细微问题,化解风险于前期,处置安全隐患于无形。就督查的范围和内容而言,应该紧紧围绕与实训室安全管理有关的具体事项开展地毯式的挖掘和排查工作。比如,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实训室设施设备的检查与维护的典型问题,实训室安全隐患处理的工作台账,维修或更换存在问题的设施设备的记录,水电、线路、防火器材等消防设施以及防盗设备的维护记录,实训室安全管理员的工作日志,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情况等。

实训室安全工作考核以激励和监督管理人员为导向。如何才能让实训室管理人员紧绷安全这根弦?光靠管理人员的自觉和主动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监督、管理和考核,从外因的角度约束、牵引他们努力做好安全保障事项,定期考核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手段不断提醒和指引实训室管理人员要将工作落到实处。高职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建设的实际,结合实训室设施设备的情况,对实训室管理员每学期进行单独系列的考核和评价,并将实训室安全管理质量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之中,对专职实训室安全管理员的考核要做到激励与惩罚并重。与此同时,对兼职实训室安全管理人员也要进行该项工作的事故行为认定和记录,并将结果与他们的年终考核及评优评先等相挂钩,以此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警示和提醒,对于兼职实训室安全管理人员应以批评教育等惩戒手段为主,奖励手段为辅。安全无小事,考核之最终目的是让全员都能有效参与到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之中。

总之,实训室安全管理事关重大,本着全员参与的理念,高职应积极构建专职管理人员为主、兼职管理人员为辅的安全管理模式,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总结提升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做法,不走形式主义的老路,在勇于开拓创新中,切实维护实训室的安全高效运行,为师生顺利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优质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郭立平,陈修,孙荣艳,等.高校实验室的危化品安全管理探讨[J].广东化工,2020,1(47):190-191.

[2]严薇,唐金晶,廖琪,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5-8.

[3]教育部,教高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通知[Z].2019-01-10.

编辑 张 慧

上一篇:上市公司组织治理探讨论文范文下一篇: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