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范文

2023-10-24

地理教学论范文第1篇

作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字数不少于5000字。

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成祥

中学美术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以及专业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学中的核心目标,美术鉴赏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丰富我们的知识生活,还能给生活带来愉悦,但是美术鉴赏能力需要一定的训练和培养,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美术能力,所以,艺术社会学家好泽尔说: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要经过教育。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就是要提供这样一种教育。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美术鉴赏是一个实践性的过程,它必须要接触作品,在接触过程中,获得知识,获得愉悦,建筑我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同时培养审美眼光,掌握鉴赏方法尤其是在新课程实验启动后,由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重建,要求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学校文化建设呈现新的面貌,教育科研出现新的形势。认清新形势,驾驭新局面,对推进课程实验,提高课程教育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美术教育适应于人们延续美术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愿望而产生。我认为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落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后面。

对此,我针对我们学校美术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

一、对教材的认识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我对美术课程有了新的认识,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差异。中学美术教材重视美育鉴赏,注重授课过程探究,强调以优秀名家作品为范例的讲授,要求学生掌握运用美术鉴赏技能。教材中的美术鉴赏学习,需要学习者本身的实践、探索、思考和感悟,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到美术不仅是深奥的,更是美好的、有趣的,而且是充满哲理的,从而鼓励学生拓展关于美术的概念。

二、 教育管理机关对美术教育的支持程度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上进教育主管部门指导并结合学校美术组教师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次讨论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及多次的“美术课程研讨会”“美术课堂教学大赛”,每学年组织进行的“美术教师课程培训”等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使我对美术教学从观念意识上有了极大的提高。

三、校长与学校的管理层是否重视美术教育

学校加强对在职教师培养和培训。专业教师每学年必须有自己的新作品,增强教师的专业技术。对于美术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优秀美术教师。

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课程决策中。美术课程是集中体现学校对自身课程使命的价值判断。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对课程价值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制订课程规划的基础。当前学校已经开始思考价值问题,并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各校不约而同地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共同且唯一的目标。

对此,学校需要进一步思考:学校的美术课程目标是什么,是要给学生更幸福的生活还是传授更多美术知识;是要迎合每个家庭的志向和信念还是培养学生审美和责任。即使在学校教育要帮学生发展潜能、形成个性的共同认识下,还要深入思考:美术教学活动要优先满足个体需要还是集体需要,是通过学科教学还是活动方式来达成课程目标。持不同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答案,缺少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讨论,将会导致学校教育随政治、风尚而左右摇摆。

四、我校美术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

我校目前共有27个教学班,有专任美术教师5位。学校大力培养“优秀型教师队伍”,是指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较强的专业动手实践能力,甚至既能讲授专业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提高美术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优秀型”美术教师,教师利用寒暑假、高三对口高考后的时间参加校外培训,到企业或者到各大美院培训实践。

五、美术教学的开展情况。

1.美术教材使用及课外教学资源开发情况

我校教师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美术教学。按教材进度组织教学,尽最大努力使用及开发课外教学资源。能够根据农村生活实际按教学要求利用废弃物品制作、剪贴成塑料、布艺手工作品,深受师生的欢迎。 2.配套美术教学设施设备配备情况

我校的配套专门美术教室,美术教学设施,器材室等设施。另外我校美术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弥补美术教育器材不足的问题。 3.美术兴趣小组开展情况

我校两个专任教师每人带领一个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美术训练,每周每组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书画教室训练三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写字绘画艺术进行训练。

4.美术教研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积极参与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美术教研组每学期都举办了美术课程课例研讨会,组织了两节全校性的公开课观摩交流活动。通过评教评学,推广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执教者与听课者进一步加深了对《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解,促进了课程的实

六、我校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1.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育者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和活动。

目前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美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急剧下降,平时在单位懒散了,业余时间不再做美术技能的锻炼。这是很危险的信号,部分美术老师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专业性,或本身专业技能不强,或没有了对艺术的狂热追求,而忽视了学科本体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绘画、手工制作的能力减弱,美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艺术形象大打折扣,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也受到影响。

2.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加强专业技能

绘画是美术教学的基础,是一个合格美术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美术教学要求教师更精炼、更娴熟的在学生面前示范,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艺术,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美术教师应坚持长期、深入的进行美术绘画创作,多动手提高自己的美术基本功。经常参加专业培训的老师都感受很深,在学校就是平平庸庸的上课,没有激情动手绘画与创作。如今,又有许多老师重新握起画笔画画了,这是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这才是美术教师的特色。

七、阻碍我校美术教学开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教师缺乏勇于进行教学研究的信心,缺乏教学反思的过程。我认为美术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发思,可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 教学中反思可以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

教学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反思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教学方式的反思; 学生学习兴趣的反思 ; 美术学习活动的反思 ; 学生作业形式的反思; 教学评价的反思等。

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就应勇于进行教学研究,有了教学研究的目标就能捕捉到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归纳研究,从中总结教学规律,在研究中不断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美术教学研究包括:做课题、写论文、写案例、写课例、写反思等。 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而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教育研究除了经验,要有理论做基础,个案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由于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研究应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这决定了在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优化组合,相互印证。

八、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1.学会赏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在课上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势丰富多彩,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学会张显个性,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工作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使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美术的能力。在发现、探究、质疑、反思、合作的学习活动,切实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

3.学会倾听,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在呈现教材方式多样化,力求实现弹性和开放性,首先要对教材的梳理和整合,不备课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多读开外书,读书是提升心的宁静,有充分的宁静,心里的天空是蓝的;读书对于教师是一项基本素养的提炼,任你在浩无烟海的世界航行;读书不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是赖于我们自身素质的培养;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4.积极开展美术课题研究,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积极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课,细心完整的收集资料。积极协助学生参加“安全手抄报”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庆元旦书画大赛”,每年的文化艺术节,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绘画兴趣。

美术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做学生心目中理想的美术教师,做反思型的美术教师,让心灵的泉水流淌,最具创造性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品质。

九、改善美术教育的对策、方法和途径

针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当前课改工作的需要,我们特别倡导进行个案研究,此种研究可以对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可靠的材料。课堂教学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变革,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困惑,以一节课作为一个研究的个案,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个案研究对于教师来说看得见摸得着,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也有助于教师通过个案将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个案研究中要求个案必须真实,且个案代表某类事件或事物,具有典型性。个案研究是通过一个个体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对他们所处环境条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归纳找到能概括这个个体的特征及原因。在个案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首先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加深对个案的认识和理论观点的阐发。最后再寻找形成个体特征的原因,并提出教育的建议。当然,个案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是提供一个例证,代表性小,但它能给人以启迪,个案研究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教师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

十、其它你认为重要或你最关注的问题 1..想办法增加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学习中,只有解决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兴趣问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发展,美术教学才有了基本的保证,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全面发展。与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相关联的因素很多,几乎美术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和因素都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构成影响,具体来看,我认为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两方面:第

一、宏观上国家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问题给美术教学活动的导向;第

二、微观上美术教师采取的有利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的教学策略。我们想要解决学生的美术兴趣问题,帮助学生推开美术教学之门就得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使这些因素向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方向发展,帮学生打开美术学习之门。 2..帮助教师寻找方法,鼓励教师大胆探索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能在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以人为本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观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结合课堂实践,寻找研究切入点。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在争取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提高对课堂教学的精加工程度,追求教学的品质与效益。

地理教学论范文第2篇

答:教学论又称为教育法,教学理论,过去曾称为教授学,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的一个分支。

2什么是中学音乐教学论?

答:中学音乐教学论,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学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进修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

3中学音乐教学论的研究范围?

答:包括:中学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目的和任务,中学音乐教学的领域、过程、原则、手段和方法、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学习成绩的考查评定等。 4中学音乐教学论的研究范围?

答:1在知识结构方面:1.了解中学音乐教学目的的任务和要求。2.掌握中学音乐教学的一般规律,如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等。3.熟悉中学音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领域、教学方法。能够独立设计和安排各种类型的音乐课。4.了解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了解近现代国外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育法,了解国内音乐教学的成功经验。5.掌握进行中学音乐教学研究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2在能力结构方面:1全面掌握和运用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2.分析、运用和组织教材的能力。3.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的能力。4.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5.组织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能力。6.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以及因材施教的能力。7.独立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8估计教育后果的能力。9.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10.进行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 第二章

1音乐教育与德育的联系?

答:音乐教育与德育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音乐教育与德育不是从属的或者包容的关系。通过音乐的教育渗透德育,达到一定的德育目的,这从来就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德育贯穿于整个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

2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答:1.音乐教育有助于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教育。2.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感情。3.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4.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3音乐教育与智育的区别与联系?

答:学校教育中的智育是以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的。它通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感知、观察、分析、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智育偏重于逻辑思维,音乐教育则偏重于形象思维。音乐教育虽然也包含某些智育的因素,但主要承担美育功效。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4音乐教育对于智育发展的促进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答:1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2.音乐教育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3.音乐教育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5音乐教育具有哪些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答:1.通过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是一种生动活泼、沁人肺腑的情感教育。2.通过音乐教育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3。通过音乐教育发展多向性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力。4.通过音乐教育使青少年的身心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健康成长。

6如何理解音乐教育的目标?

答: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音乐教育所预期达到的境地和标准,也是音乐教育行为在一定时期的出发点和归宿。理解音乐教育的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音乐教育的“本体目标”2.

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3.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7音乐教学大纲的意义?(课程标准)

答:1音乐教育大纲是编订音乐教材的依据。2音乐教学大纲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依据。3音乐教育大纲是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4音乐教学大纲是学生音乐学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8中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原则?

答:1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2坚持学生可接受性原则3坚持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原则4坚持音乐教育的民族性原则。

第三章

1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什么?(初中)

答: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有波动性。3意志品质不断得到发展,自觉性有明显的增强。4.个性正在初步形成,但发展是不稳定的。 2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什么?(高中)

答:1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急剧增强。2情感更加丰富多彩,逐步趋向深刻而稳定。3自我意识逐渐成熟。高中学生交往领域日趋扩大,社会生活内容日益丰富。4青年初期是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3什么是音乐审美态度?

答:审美态度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特殊反映方式。

4什么是“感兴”? 答:“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感知;二是指感动。“感动”是直接由形、色、声、温、力摇曳心生产生的情感反应。“兴”有三层含义:一是有“感”而来的主体抒发行为或抒发方式。以及由这种抒发带来的精神愉悦;二是感动后的行为本身又成了新的“感动”的触媒,成为自我体验的对象,即主体的自我体验;三是主体在为对象所“感动”的同时,又为这个正在“感动”着的自我所“感动”。“兴”作为艺术的抒发方式,又具有审美直觉的含义,它不仅与情感有关,而且与直觉有关。“兴”的三种含义内在的包含有对主体自身的超越与升华。“感兴”不是简单被动的感受,“感兴”是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升腾。 5什么是音乐直觉感兴力?

答:1回答“感兴”的概念。2音乐直觉感兴力是音乐活动得以展开的主体方面的基础或能力。它包括了音乐知觉、音乐想象、音乐领悟等多种能力,它是一种在特殊情感体验状态下,体现音乐审美创造性的认知能力或敏感性。3音乐知觉是这种直觉能力最基本的因素,它主要体现为在音乐审美态度的引导下,对客体形式—所蕴含的意蕴的有选择的感知。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还需要各种感觉系统联合活动,这种活动又称为“联觉”、“通感”4音乐想象是一种在知觉基础之上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它使个体依据知觉把握的材料,将自己丰富的经验渗入其中,在广阔的心理时空内神游。 6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

答:音乐审美趣味主要表现为个体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1.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正处在“审美萌芽期”和“危机阶段”之中。2.原因:1青少年不仅想做成人能做的事情,还想找一些能超过成人的地方,他们需要拥有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成人世界的东西他们需要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青少年音乐。2青少年正处于情绪感情变化很大的时期,古典音乐对他们来说,还不能满足需要,还不过“瘾”,因而他们更热衷于与情绪密切相关,能够表达原始感情,其歌词语言通俗的流行歌曲和流行音乐。3现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如影视、广播、电声技术等,使音乐的大众拥有化成为现实。它不仅对作曲家、演奏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深刻的影响着人们欣赏的内容、方式和人们演唱的需求。4青少年羡慕比自己年长的青年人的行为、爱好,盲目崇拜、模仿“歌星”、“影星”及其演唱的歌曲。5学习古典音乐受条件限制和技术要求高的制约,困难较多。6罗吉尔还指出,青少年期的性冲动是他

们喜爱流行歌曲的主要原因。

7如何根据中学生心理的发展施教?

答:1有序施教2有导施教3有乐施教4有别施教 第四章

1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答:本质是教学系统运转和前进的过程,也是教育教学质量形成的过程。 2音乐教学过程当中的基本因素有?

答:1教师2学生3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3音乐教学过程有什么特点?

答:1耦合性(双边性)2指向性3多样性

4音乐教学过程的环节有哪些?

答:1运行前准备阶段2运行中展开阶段3运行后总结阶段

5音乐教学过程的调控?

答:教学过程是教学系统的运行状态,是一个有明确目标,有高度计划性的连续过程,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基本要素的作用,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实施优化控制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就是通过师生相互信息反馈的环节来实现调控。1教学目标的控制2教学内容的控制3教学方法的控制4教学形式的控制5教学效果的控制

6音乐教学原则是怎样总结出来的?

答:教学原则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7音乐教学模式有哪些?

答: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1.情感模式1参与—“体验模式”2情境—“陶冶模式”(暗示—领悟模式)2.行为模式3.认知模式1传授—“接受模式”2引导—“发现模式” 第五章

1歌唱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作用?

答:1歌唱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音乐活动形式2歌唱是最大众化、最具有教育性和普及性的音乐艺术形式3歌唱活动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4歌唱教学是适合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 2中学歌唱教学的基本要求?

答: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做到有感情的歌唱。2指导学生进行歌唱基本训练,提高学生歌唱的表现力。3了解变声期的知识,学习嗓音保护的方法

3中学的歌唱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答:1正确的歌唱姿势2恰当的运用呼吸3科学的发声4清晰的咬字、吐字5多声部合唱的技能。中心问题是发声训练问题。

4童声与变声期学生发声指导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关于童声和变声期学生和教学班歌唱发声,我们以往指导研究是不够的,往往多是搬用成年人歌唱的方法。2关于学生歌唱发声方面的指导往往偏重于单人,对于学生教学班的、集体的歌唱发声指导注意是不够的,而且往往是简单的将前者引用到后者当中来,因此常常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5什么是变声期?

答:变声期是发声器官发育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6变声期的歌唱教学应该如何进行?

答:1要对中学生进行变声期知识的教育。2变声期学生可以进行轻度的歌唱3每堂课要穿插一些欣赏和器乐活动,避免单纯的歌唱。4为适应变声期的歌唱,对歌曲教材可以进行必

要的处理。

7学习一首新歌的方法?

答:1.设计教歌方法的基本依据:1歌曲的教学目的2歌曲的特点,尤其是歌曲的难度3学生的原有基础2.教歌的一般过程:1复习学过的歌曲或发声练习2范唱和导入新歌。进行讨论或谈话3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法学会新歌,这是教歌过程的中心环节。

8教授新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努力提高歌唱的艺术表现效果,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歌唱2.注重多声部合唱教学3重视民歌戏曲说唱教学5歌唱教学的指挥和伴奏 9合唱教学的方法是什么?

答:1轮唱2拟音的伴唱3部分的合唱

10器乐教学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对音乐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2促进学生感受 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3器乐教学增强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效果4器乐教学在发挥审美教育功能也促进了德育智育体育的发展 11器乐选择:1竖笛2口琴和簧片乐器3各种打击乐器4键盘乐器5民乐管弦乐器和西洋管弦乐器

器乐合奏选配注意:1要以短小的优美的合奏曲为主,尽量与歌唱,欣赏等教学内容相结合,2注意多声部的运用3打击乐器的选择和编配注意音色效果的变化和统一4课堂器乐合奏曲的数量要少而精每学期一般三四首。

12欣赏教学地位: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高中的音乐课则以音乐欣赏为主,因此,对于音乐欣赏教学必须高度重视。

13如何欣赏教学理解地位作用: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2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4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5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其知识6有益于身体健康

14欣赏教学方法:一是: 欣赏阶段1初步感知阶段2情感体验阶段3理解提高阶段

二是:形式和方式(录像带唱片音乐录像片 音乐电影 教师和学生的演唱演奏)

三是:音乐课堂欣赏教学的方法:1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2讲解精炼富于启发3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4让学生熟悉乐曲的主题5结合节奏律动辅助欣赏6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包括同类表现手段 情感 演奏形式演唱)7结合图画 文学及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欣赏。 15律动教学:音乐的学习与身体的运动结合起来,用身体的各种富有韵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已达到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的目的。(瑞士 达尔克罗兹)(与歌唱教学 欣赏教育 试唱听音相互结合)

16律动内容:1在音乐中行走2用动作表现节奏3动作表现街拍(手臂操 球拍操 )4动作表现曲调5动作表现调性6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17律动教学方法:1自然引入2示范模仿3探索创造4带有游戏性的5从最简单的律动做起 注意的问题:1重点在于对音乐要素的理解感受2鼓励在其中的创造性3与教学改革实验 18创作教学意义:1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途径之一2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 中学创作教学内容:1节奏和曲调的即兴创作2简短曲调的创作3简短歌曲的创作4音乐和音响的探索。

19双基教学:分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0音乐基础知识:1以识谱法为主要内容的内容尝试教学包括识谱方面知识 音乐表现手段 其他音乐常识) .21基本技能:识谱技能训练和音乐听力训练基本的乐器演奏和歌唱的基本技能。 第六章

22音乐课类型: 单一课 综合课

23音乐课结构:开始阶段(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 中间阶段包括(学习新课 分析讨论 技能联系) 结束阶段包括(巩固总结)

24设计课件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搭配,教学顺序的安排时间分配,教材难点重点的处理 课程的高潮发展和起伏 有所创新避免千篇一律。

25备课:1钻研大纲和教材2调查了解学生3安排教材选择教法 教学计划包括:1学期计划

2课时计划 (1授课日期 课时 班级 2授课题目3授课目的(知识技能 审美教育思想品德等教育制定明确 适度可宜的)4教材分析(对内容对象接受水平确定难点重点挖掘其思想性教育性以及内容之间的联系)5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2新科教授法)6教具准备7教学效果)

26音乐课开始组织:1以情导入2以静导入3以新导入

温处理:温和的态度自然地方法直视此事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的内容上来。 热处理:对偶发事件进行正面教育或严肃处理 冷处理:宽容度态度 采用发散 换元 转向的教育机制。

27课堂教学艺术实质:1教师本人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2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3是教师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音乐美感过程

体现主要表现在:1节奏艺术一般遵循弱·强 强·弱 弱·渐强 强·减弱的变化模式 由浅入深

2教师语言的艺术 适度的语调 语气精炼语言逻辑严谨 富于感情启发性3板书的艺术 准确科学有条理 色彩的当 针对性强 板书规范44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第七章

1课外音乐活动的基本原则:1活动的教育性2内容的广泛性3形式的多样性4选材的严密性5参与的自觉性6学生的主体性

2合唱排练的步骤和方法:1在排练前 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基本情况2歌曲的排练以范唱开始3轻声试唱阶段3注意及时纠正音准节奏音程的错误5进入全面铺去练习时注意换旋律声部6分别指导各声部7再分声部联系时解决音准节奏等问题8对艺术进行再加工 第十章

1音乐教师的职责:组织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质2组织课外音乐活动 丰富学生精神生活3进行音乐科研工作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 2评估指标:导向性 科学性 整体化 可分性的原则 3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 视听训练 即兴创作表演

地理教学论范文第3篇

1自新中国成立至2000年间,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 和地理教材发展等几个方面。 2 的课程观强调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指导作用与意义,注重课程的个人发展价值,突出课程对个体发展需要的促进与适应。

3 美国地理课程设置采取 的办法,初中实行混合课程,高中开设选修课程。 4 地理课程观念主要有 、 、活动取向的地理课程、全面发展取向的地理课程。

5 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求,把他们转化为课程目标,在把这些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课程内容,这就是所谓课程内容设计的 6课程目标主要来源于 、 和

7地理课程目标的表述形式包括 、 、 。

8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学之间存在 关系、 关系和 关系 9 和 处于地理课程目标结构的上位

10地理课程目标的主要功能有: 、 、 。 简答题

1地理课程目标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承接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调节功能、发展功能。 2课程经验观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答:①课程经验观创新了地理课程的目标确定

②课程经验观拓展了地理课程的内容的选择 ③课程经验观改变了地理课程的学习方式 ④课程经验观增加了地理课程编制的难度 3全面发展取向课程观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答:1.是拓展了地理课程的学科价值;

2.是完善了地理课程的目标; 3.是丰富了地理课程的内容; 4.是创新了地理课程的学习方式。 4.全面发展取向的课程观的基本思想是:谋求学生智力,能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及追求个体,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和谐,以“整体的人”的观念看待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答案:

填空题

1、地理课程类型设置、地理课程内容选择

2、全面发展取向

3、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4、知识取向的地理课程、经验取向的地理课程

5、活动分析法

6、社会需求 、学生发展和学科知识

7、行为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生成性目标 8共同指向、补充创建、整合多赢 9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地理教学论范文第4篇

1、地理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需遵循的一般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地理陈述性知识教学中的组织策略宜采用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法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并加深理解。

3、在地理学科情感的养成策略中,______是实现情感目标的关键,______是实现情感目标的保证,______是实现情感目标的载体,______是实现情感目标的辅助手段。

4、参照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的知识分类理论,可将中学地理基础知识划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5、地理基础知识教学中,地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6、地理程序性知识教学中,概念教学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课程设计的三个支点。

8、决策教学要凸显决策问题的“问题性”应具体表现在将各方面,一是具有__________,二是具有___________.

9、决策的前提是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是区域发展教学的主导方法。

三、简答题:

1、简答地理学科情感的养成策略。 答:(1)情境创设是实现情感目标的关键

(2)师生互动式实现情感目标的保证

(3)审美化教学是实现情感目标的载体

(4)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情感目标的辅助手段

2、分别简答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学的策略? 答: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⑴探究——发现式教学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注意问题:找准探究的起点;重视培养学生探究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处理好探究——发现教学的讲解——接受教学的关系。

⑵ 实验教学: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模拟实验,来验证、巩固地理理论知识和探究发现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⑶ 野外考察;部分地理知识学习利用要结合野外考察。

人文地理教学策略:

⑴ 案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理解普遍规律性东西,掌握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⑵ 决策教学:将一个社会存在的问题转化成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注意问题:要凸显决策问题的“问题性”;

要关注决策过程;

要重视信息资料的运用。

四、简述题:

1、简述地理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相互关系。 答: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的动力支持系统。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的凭借与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现代公民必备地理素养中居于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难以分离。同时,地理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目标,又与地理课程标准的另外两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辅相成关系,共同构成支撑地理素养培育平台的三大支架。

2、简述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主要策略和注意问题? 答:

1、一般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和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以记忆策略为主,多使用理解记忆、机械记忆、联想记忆等;精加工和组织策略则通过提纲策略、比较策略、归纳策略等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

2、具体策略: ①地图教学法

地图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地图运用独特的符号系统和色彩的表现形式,将地理事物和现象展现于有限的平面上,它能将直观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 ②区域比较法和区域综合分析法

各区域间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选择适当的区域,围绕不同的地理要素进行比较,认识到不同地理要素在区域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引导探究法

教师引导学生以活动体验的方式,围绕区域特征进行以问题为中心,剖析问题内在联系和构建问题外部联系的教学策略。

3、注意问题

①紧扣区域特征,以点带面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地理教学要围绕一个重点知识展开,做到纲举目张。

②直观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区域地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地图、景观图等使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直观感知,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培养区域地理能力。

3.人文地理教学策略设计和应注意的问题P222 1.案例教学可以化解难题,触类旁通,可用于讨论区位选择之类的问题,决策教学培养学生的决策意识和能力,用于工业布局城市规划之类的问题研究。

2 案例教学实施步骤: 呈现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决策教学步骤:确定决策问题,拟定解决方案,搜集资料,分析评价,形成决策成果,深入研究。 3应注意的问题:a要凸显解决问题的“问题性”;b要关注决策过程;c要重视信息资料的运用

答案:

一、

1、层级性原则、融合性原则、体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2、描述法、归类法、表象法

3、情景创设、师生互动、审美化教学、现代信息技术

4、地理陈述性知识、地理程序性知识、地理策略性知识

5、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6、概念形成法、概念同化法、概念图法

7、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8、挑战性、近体性

9、信息

地理教学论范文第5篇

一、名词解释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原理,探究生物学教学活动规律。

2.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包括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 科学素养: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4.探究:“探究”即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追求知识的确凿性。

5.教材和教科书: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 、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它既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

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所以它只是是教材的一种,与之并行的还有大量的教学辅导用书、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

6.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7.备课: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的整体安排,教师在教学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通称为教师备课。

8.说课:是教师对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进行口头阐释或书面呈示的过程。

9.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按小组接受任务,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分工合作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10.学习: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1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12.教态:是教师所特有的外在的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它通过教师的表情、态度、姿势、动作和语言、服饰等得到表现。

13.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14.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

15.提问技能: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16.语言技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最主要的保证,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组织、润色,并且用准确、生动和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二、填空题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命题的依据。

地理教学论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学;内容;方式

一、前 言

传统数学教学常常只将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方面,而在培养学生对数学这一门学科的文化内涵、思想体系的认识上往往重视不够.这种教学的结果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数学课程的热情与兴趣.而且,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对数学文化知识重要性的不断了解,其巨大的教育价值更加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数学课程应该是数学历史及发展趋势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作用的反映.张奠宙教授曾强调,数学文化应当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真正感受数学文化并与之产生共鸣.在推崇综合发展、文理交融的现代社会,我们更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数学文化与大学数学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数学文化内涵及其对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国家级教学名师”、南开大学数学科学院院长顾沛教授对数学文化内涵的定义分为:数学文化从狭义来讲,指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精神、语言、观点及其形成与发展;从广义上来讲,还包括数学美、数学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教育、数学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大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当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判断力、理解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现代大学数学教学应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上,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就是要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三、如何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效相结合

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其文化素养

教师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是传授数学文化学生的前提条件.现代的大学教师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要知识面足够宽广,对数学哲学、数学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足够熟悉,掌握高等数学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应用价值与前景,并能将课程知识与这些知识很好地融合后再传授给学生.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加强与其他专业老师的合作.由于所有教材都有其缺点,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参考多种教材,选择优秀部分进行教学.由于所教学生的专业不同,特点也不同,大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就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内容,根据专业需要的内容进行细讲,而那些用不到的知识就可粗讲甚至忽略.比如傅里叶级数这部分知识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比较重要,因此应进行重点讲解;在讲解重点内容时,还可以将人多的大课堂分成小班教学,并依据学生的基础不同进行合理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很好地学到知识.

其次,教师间也要重视对教学思路的探讨,在进行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时,既要遵循由浅入深、从特例引出一般的原则,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由于微分与定积分、不定积分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可以将定积分与不定积分合为一章,先讲解定积分概念和性质,然后依据微积分基本定理,建立定积分与不定积分(原函数)之间的联系,最后讲解基本积分法,这样安排既方便学生理解,还能突出重点.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以数学内容自身作为出发点,体现其文化价值.大学数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严谨规范的数学知识,有益于学生形成团结协作、踏实细微、严肃认真的作风.数学中的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微分与积分等都是量变与质变、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的极好的教学材料,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

第二,让学生多了解数学家的事迹与思维过程,以及数学的有关史料和应用前景,使学生从中认识到所有科学都是经过认识与再认识、成功与失败的循环往复才不断发展的,科学上每一个小进步都是科学家不懈努力、刻苦钻研的结果,这将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以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例,他学习的条件极端艰苦,但是仍然热爱痴迷于数学,坚持不懈地进行数学研究,最终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著名难题.通过这一事例必将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和献身数学的精神.

第三,数学课程还应重视数学史料的教学,反映出数学文化的方法、思想、精神、语言、工具的作用,强调数学内容与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突出思想方法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原则,增加统计、估算、线性规则、数据分析、运筹、图论等知识,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3.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独自学习的本领,而加强数学文化的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多接触和阅读有关的论文与文化书籍,使学生首先对数学知识的发展与应用过程有一定了解,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这样在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又使其学会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另一方面,增设一些活动课与探讨课,鼓励学生积极走入社会,具体实践过程可采用“提出问题→建模→求解→应用”的模式.鼓励他们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决心与愿望,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与意识,认真体会到不同知识的联系,得出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与宝贵经验.

四、总 结

现代的大学数学教学,应当是传授数学技能、知识与加强文化熏陶相结合,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更加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精髓,从而终身受益.而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深层次地研究大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的联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易南轩,王芝平.多元视角下的数学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周美玲,吉海兵,吕效国,吴雯君.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上一篇:大班泥娃娃范文下一篇:党代会有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