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主体归纳范文

2024-02-28

政治生活主体归纳范文第1篇

6、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彼此尊重。

7、青春和年迈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心境。

8、正确认识自已,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已。

9、认识自我的途径:A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已B通过他人来了解自已C通过集体来了解自已

10、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当权益受到到侵害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已。

11、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有哪些?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等。

12、我们青少年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哪些方面?意外,家庭,学校,社会。

13、青少年身边有哪些方面的保护?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

14、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主要有哪两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明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16、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获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尊和尊重他人。

17、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18、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发现自已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实力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19、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呢?乐观,好奇,专注

20、自立就是自已的事情自已干。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

21、自强,进取的动力。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

22、培养自强的品质:(A理想是自强的航标。B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C扬长辟短是自强的捷径。)

23、造成挫折的原因:A自然因素: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海啸,地震等)B人为因素(老师教育方法不当,同学关系少,父母简单粗暴的态度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亲人的突然亡故)C个人因素(由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带来的限制)

24、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是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5、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26、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7、法律的三个特征: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8、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29、犯罪的三个特征是A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特征)B触犯刑法即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C应受刑罚处罚即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

3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31、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2、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33、各地“青少年维权岗”,“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的设立,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34、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手段是非诉讼手段。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诉讼手段。

八年级上册

35、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36、家庭结构现在一般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37、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38、孝敬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敬重和爱戴父母

39、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些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

40、逆反心理的结果是惩罚自己,伤害父母。

4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42、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43、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44、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45、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46、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47、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举例)

48、对待文化差异,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是沟通。八上P60

49、面对中外的文化我们要(1)保护本民族文化,继承,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学习外来文化,不能照搬,而要批判地继承。

50、网络交往对象的特点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

1、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语言有明显的高下,美丑之别,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有天壤之别。

3、个人礼仪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基本要求)

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

4、最常用的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5、竞争的规则是公平,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和法律。

6、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竞争合作求双赢。

7、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8、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是取长实短,携手共进

9、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是竞争对手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现双赢

10、团队精神的内涵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

11、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

12、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13、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地讲究策略。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14、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15、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16、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17、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互相取长补短

18、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19、尊于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20、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诚实守信的出发点是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诚信的核心是善。

八年级下册

1、公民权利实现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2、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3、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是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人格权中的首要,最根本,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生命健康权。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是人身自由权。

6、我国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

7、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8、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教育是民族和国家最根本的事业

9、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10、〈〈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都对公民的受教育权做了规定。

11、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12、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是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哪些?配偶,子女,父母

13、继承人范围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扶养关系确立的.

14、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

15、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书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16、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权利.

17、消费者维权的正确途径是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8、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是人们稳定持久进行合作的前提.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19、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 20、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1、制度的正义性在于是为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政治生活主体归纳范文第2篇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 思考。

3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 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 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 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 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 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 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 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 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 .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 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 .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 系问题 。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 性 ,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 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 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 赖意识。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 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 问题。

8、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 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 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

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 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 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 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 变革。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 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 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 ,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它 概 括了 宇 宙 间 一切 事 物 和现 象 的 共 同本 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 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 担者(主体 。 (3 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 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 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l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l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l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 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 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4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 理: (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 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 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 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 方面。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

(3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 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

(4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 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 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矛 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之中有 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4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 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矛盾 的特殊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 主义的活的灵魂。

(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1具体 问 题具 体 分 析 是我 们 正 确认 识 事 物 的基 础。◇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 问题的关键。

9、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主 要是: (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 两分法。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 重点论相统一。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 辨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什么是辨证的否定?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即自 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是实 现新事物产生、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 径。

○3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新事 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它总是汲取、保留、 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

○4辨证否定的实质,是 “ 扬弃 ” 。 (辨证的否 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定一切;而 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 旧事物中的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 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

(2 、辨证否定观的要求(方法论 : ○1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 惟书、不惟上,只惟实。 (即要求我们,不 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更要立足实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 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这是我们事业不 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2要求我们,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 (既不 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 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密切相连 的。 (1要创新,就必须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性 思维。

(2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必然要求我 们树立创新意识。 (即要求我们,关注变化 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注重研究 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 观念,开拓新境界。

(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 创新的。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为: (1 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原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

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 劳动对象,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技术创新。

(2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 革。 (例如: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 导。

(3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 展。

?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原因:理 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使得人类的认识对象和 范围日趋广阔 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 不断更新和发展。

? 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 (了解 “ 当代中国先 进文化 ” 的内涵

政治生活主体归纳范文第3篇

在掌握知识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答题技巧的不同可能使总分相差10到20分。政治的考研试卷中大题的分值占百分之六十,而实际上大题也是技巧性最强的题型。下面向大家介绍大题答题四步曲:

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不扣分。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如果字迹工整的话,即使这一段答得驴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有两分。

第四步: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如果答大题时你能熟练地按上面的四步做,大题方面你至少可以比相同水平的其他人多得n分,不信?

二、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首先仔细读题目,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是用马哲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几章的原理,而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邓论中的内容,因此要考虑将两个学科结合起来答题。表面上看题目中有两个基本概念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联系到马哲,以德治国便是是道德问题,是上层建筑;以法治国便是法制问题。如此以来,此题需要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道德,法制,以德治国,以法治国,上层建筑,道德与法制的关系,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然后联系实际,这一步没关系,只要稍微写两句而且字迹工整便不失大格。最后总结,好像这里把题目重抄一遍不顺口,其实只要稍微

一改便行:要把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下面我们看一下标准答案: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与法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区别表现在:道德的概念;法制的概念;道德与法制的关系。

2)历史唯物主义又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的法律和道德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基础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3)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以法治国的概念;以德治国的概念;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政治生活主体归纳范文第4篇

李鸿忠:落实主体责任 坚守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进一步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必须深刻领会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坚守责任担当,做落实主体责任的践行者、引领者。

落实主体责任党委责无旁贷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委必须高度重视、抓紧抓好的大事。要从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高度,深刻认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大题大作,大事大为,在任何时候都不含糊、不动摇、不懈怠。

落实主体责任是党的性质决定的。腐败现象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水火不容。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明确党委的主体责任,就是要强化党委在管党治党上的职责和义务,保证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要求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要进一步加强,推进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党委尤其是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善谋治党之策,做党风廉政建设的清醒人、明白人、带头人。

落实主体责任是法定职责所赋予的。《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要求,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这表明,各级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是法定之责。实践一再证明,一个地方的党委认真履职尽责,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就好,反腐败的力度就大;反之,不正之风就会潜滋暗长,腐败案件就会频发。党委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加大教育管理、监督约束、查办案件力度,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势头。

落实主体责任是反腐败形势的迫切要求。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反腐败的形势越严峻、任务越艰巨,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就越要严格。党委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切实担负起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反腐败形势的准确判断上来,把行动落实到中央部署的各项任务上来,用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准确把握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着力点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关键要在党的工作全局中把握和推动,切实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重点责任的落实带动全面责任的落实。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突出选好用好干部。党的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来说,选好用好干部至关重要。用好干部,可以促进一方风清气正;用错干部,就会导致一方歪风邪气上升。党委要严格按照好干部“五条标准”,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选拔出来,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组织基础。

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委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既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大案要案,又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建立健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以实际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积极支持执纪执法工作。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程度,直接决定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推进力度和实际成效。党委要加强对执纪执法工作的领导,及时听取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加强跟踪问效,切实解决重大问题。要为执纪执法机关开展工作撑腰壮胆,尤其是要支持查办案件工作,对腐败问题敢于亮丑、敢于亮剑,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要为执纪执法机关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要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的反腐倡廉“铁军”。

切实加强源头治腐。党委要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敢于担当,更多地承担领导责任,把预防腐败的要求体现和落实到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中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坚决惩治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腐败问题,既要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堵塞制度漏洞,更要强化制度执行和责任追究,防止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政治生活主体归纳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社会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目前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新课改提出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改革要求,目的在于构造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课堂氛围;学生积极性;过程教学;知识框架

要想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急需改善这种枯燥的教学氛围和死板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实施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以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认真踏实地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这样才能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

二、营造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

当前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自己完成课堂内容的讲授过程,学生的参与非常少。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广泛发言,与老师同学大胆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堂内容,并进行拓展深化的思维活动。这样一来,师生双方都能够参与其中,课堂效率显著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充分体现。

三、采取过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变革教学方式,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是否掌握了知识,而是是否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知识发现、形成及解决的过程,突出“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自主思考,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

四、培养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的能力

高中政治的学习关键在于框架的掌握,难点是把分散的知识点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体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培养分析知识点的能力,从宏观上对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搞清楚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这样有助于对政治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记忆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政治教学中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编辑 王团兰

政治生活主体归纳范文第6篇

摘 要:初中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思想政治课课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尊重每一个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政治;主体性;优化教学;能力

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素质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我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2004年开始实施对初中新课程的改革,新课改要求教学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摒弃教师的“一言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真正树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思想,并在教学中得到实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恰当处理教材与学生实际之间的关系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认真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好教材内容,而是通过教材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理解并能很好的运用所学政治理论,不断的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体现出自主性来,才能达到学习政治理论的目的。教师在研究教材、备课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为根据,头脑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课堂,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良好互动,发挥学生主体性

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有助于自主性的发挥,一个科学的、和谐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性,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很少有发言权,即使有发言权,学生所说的东西也必须符合老师的主体思想,不能背离老师的观点,因此,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学生没有自主学校的能力,人云亦云,不能对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么能有自主性呢?所以,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渐渐的把自主性交给了学生,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调动大脑、眼睛、耳朵、双手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增加课堂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快速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反应,从而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领悟人生意义。所以,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让师生双方都产生一种求知的愉悦感,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努力将目标转化成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灵魂,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目标都由它来决定。传统的教学目标中所见最多的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理解……”,这样,学生虽然能掌握一定的结论,但是基本都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没有自己的创造性,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当将教学目标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一个思考题,将其设计成一个个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当然,问题的设置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准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梯度,答案要有灵活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设置,这样,学生在讨论、思考后能得出不同程度的解答,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对问题的探索、解决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能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很好的掌握教材内容,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四、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自主掌握结构化知识

知识的能力的载体和基础,能力的形成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在阶段性的课程学习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往往是分散的、无序的、缺乏联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必须从结构上去把握了。掌握结构化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总结、概括,将知识重新排序、整理,将所学知识结构化,构建知识结构网,这样,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基本结构,有助于理解整体内容,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把握,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有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一堂课最核心的内容,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提升自身修养和内涵,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学习多种教学技能,拓展自身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的与学生交流互动,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黎银夏.初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王立范.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目标的建构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上一篇:执业医师法考试题范文下一篇:赞助宣传策划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