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就业状况 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生

现阶段我国劳动力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加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的推进,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加凸显。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532万,2009年达到611万,2010年达到631万,2011年达到660万。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预示着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日前江西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在未来十年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在此背景下,笔者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掌握了学前教育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与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对策和建议,为高校的就业指导提供参考,以更加有效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了南昌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1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方式,于2011年9月13日~9月16日期间对该校学前教育专业6月底毕业的2011届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是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以往的研究设计,经多次校对最后得以确定,由客观题与主观题共21题组成。客观题主要调查学生的就业单位、就业地区、就业渠道等项目,主观题主要调查学生在工作期间内有何困难。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1届毕业班共三个班级,合计144人。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104份,其中废卷2份,有效率为85%。为了统计方便,随机选取了10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时间在9月份毕业生已经开始工作之际,毕业生对问卷内容有了更深切身体会。因此,问卷贴近学生实际,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数据处理。对数据的统计及处理主要采用Excel软件。

调查对象分析。100名调查对象中,男生0人,女生100人;入校前农村户口学生70人,城镇户口学生30人。

二、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1.就业情况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在所有被调查的2011届毕业生中,有84%的学生已经在工作,有2%的学生通过专升本进行深造,其余14%的学生正在找工作。而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处在毕业前夕统计(6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为96.5%,两者并不一致。就业处统计的是签约率,而现实生活中,签约并不等同于就业。正在找工作的学生反映,一部分学生当时签约仅仅是为应付学校,依靠亲戚、朋友的关系,随便找了一家单位进行签约,签约单位并不想接收他们或者他们并不想去该单位工作;而另一部分学生反映,工作没多久或对单位的薪酬不满意,或嫌平日的工作量太大,或与同事、家长关系处理不当而辞职,打算另找工作。

2.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及单位性质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在国家机关幼儿园工作的毕业生有8人,在公立幼儿园工作的毕业生有22人,在民办幼儿园工作的有28人,其余26人在其他领域工作(其中4人在民办幼教机构工作)。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管理的学生比例达到73.8%。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大专学历的幼儿教育师资和幼教科研、管理人员。从调查情况来看,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在幼儿教育和幼教科研、管理领域工作,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该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该校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了较好体现。

同时也可以从调查中看出,在从事幼儿教育、管理的这部分毕业生中,有近半数是在私立幼儿园或民办机构工作。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公立幼儿园采取了“逢进必考”的措施,通过面向社会统一招聘考试来筛选人才。应届专科毕业生学历起点较低、缺乏教育教学经验,与本科生相比各方面的能力还是相对较弱,所以考入公立幼儿园的难度较大。近几年随着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幼儿教师缺口大,很多民办幼儿园甚至招聘一些下岗工人、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等没有经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人员来充当幼儿教师。与这些非专业人员相比,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很受民办幼儿园的欢迎,这是近几年的一个巨大变化。

3.毕业生的就业地区

调查数据表明,在本省省会工作的毕业生有36人,在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有20人,在内陆中小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有44人(大部分是在家乡工作),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数为0人。目前国家对大学生赴西部工作有很多优惠政策,但从调查情况上看,却没有毕业生去西部工作。这种情况还出现在下一届的毕业生身上。笔者曾对2012届100名毕业生做了就业意向调查,调查显示,有54%的毕业生愿意选择在本省省会就业,有34%的毕业生愿意选择在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愿意选择在内地中小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只有2%,而西部地区竟然没有学生选择。看来,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高校、社会任重而道远。

4.毕业生工资待遇分析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为9人,1001~2000元的达到73人,2001~3000元的达到18人,3000元以上的为0人。笔者对2012届100名毕业生做的就业意向调查显示,有70%的学生月薪期望在2000元以上。看来,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5.毕业生求职方式

经调查,毕业生求职方式前三位依次为:“校内大型招聘会”“老师、亲友介绍”“自主寻访”。校内大型招聘会是毕业生找工作的最佳途径,招聘单位上门,节省了大量的求职时间和资金,成功率也相对较高。从往年该校举办的招聘会后学生签约率统计来看,大约有40%左右的学生能够签约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悠久,许多校友都已成为幼教战线的精英,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召开校内大型招聘会,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这与2012届毕业生的首选求职方式一致。

(二)毕业生择业行为调查分析

1.影响择业行为的首要因素

影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因素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对口”“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笔者对2012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显示,影响择业行为的首要因素为“地理位置是否好”“薪酬”“行业保障”,两者差异明显。

未毕业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充满了憧憬,一味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艰辛的求职过程中,慢慢清楚了自己的定位,评估了自己的能力,所以择业更加理性。

2.影响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为了了解影响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问卷调查设计了“除了专业因素,您认为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的多项选择的提问,统计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有利于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工作或实习经验”“社会关系”“应聘技巧”。其中,毕业生认为成功就业的最关键因素是工作或实习经验。用人单位为了节省成本,都愿意应聘者有相关经验,有了一定的工作或实习经验,毕业生在求职路上顺利不少。

3.择业不顺利的因素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不可能一帆风顺。从毕业生对“您认为择业不顺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的多项选择的回答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居于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自身条件欠缺,缺乏竞争力”“大专层次学历偏低”“信息严重不足”。

“自身条件欠缺,缺乏竞争力”成为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最重要因素。在就业过程中,大部分专科毕业生竞争力不如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同时,学生反映,在工作中感觉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缺乏与家长、领导、同事的沟通技巧,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更新。“大专层次学历偏低”成为了毕业生就业不顺的第二个重要因素,进一步说明学历在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信息严重不足”排名第三,可见,在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工作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市场与学校之间沟通不够,就业信息不畅通。

三、对策与建议

本次调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中反映出的一系列问题值得重视,为有效地促进毕业生就业,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调查中,毕业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集中在本省省会和沿海城市,没有学生到西部地区工作,2012届毕业生也存在这种现象。学校应该改变学生这种择业观念:如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人才需求调查,走访已上岗的毕业生,用事实教育学生,以缩小学生就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通过论坛、沙龙、网络、讲座、实践调研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通过对国家的政策宣传,教导学生在择业时不能盲目追求高收入和安逸的工作环境,鼓励学生到西部去、服务基层。基层、西部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对人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历练,在艰苦的环境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更能出成果,更能有所作为。

(二)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学生认为,“自身条件不足,缺乏竞争力”是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使毕业生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应该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专业素质包括儿童舞蹈创编、钢琴伴奏、手工制作、讲故事、活动设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等;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幼儿园工作对这些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要求很高,特别是公立幼儿园。学校应该通过开设专业课、教师职业技能考核、幼儿园优质课展示、幼儿园优秀教师汇报等形式,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

(三)提供更多的见习实习机会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大一、大二的学生每学期有一周的见习,大三学生有3~4个月的下园实习活动。学生能够到诸如省委机关保育院、广电幼儿园、八一保育院等南昌市优秀幼儿园去听课、讲课,参与其中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对此反映极好。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见习实习机会,让学生深入幼儿园与儿童相处,观摩优质课,看真正的幼儿教师平时是怎样工作的,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也便于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返校后有针对性地给自己补课。

(四)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

从调查可以看出,社会关系在毕业生就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南昌师范专科学校是传统老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幼儿教师和幼教工作者,许多校友都活跃在全省各地的幼教战线上。因此,我们应当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与沟通,不断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丰富就业信息,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武毅英.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教育学审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宏伟,潘谊清等.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1).

[3]江声玉.江西省师专生择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2篇

礼仪教育系统化之所以有助于教育科学化水平和实效性的提升,是因为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可以克服礼仪教育实施中盲目化的问题和碎片化的弊端,从而实现礼仪教育的协作衔接,增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

一、礼仪教育系统化的内涵界定

个体礼仪的形成与发展伴随人成长的一生,不单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任务,伴随之的礼仪教育也由此必然要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礼仪教育的这种长期性特征对学校礼仪教育的系统化提出了现实要求。

一方面,礼仪教育系统化是提升礼仪教育科学化水平和实效性的内在需要。追求实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礼仪教育的题中之义。礼仪教育实效的追求可以从多个维度加以把握,而礼仪教育是否实现系统化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環。礼仪教育系统化之所以有助于教育科学化水平和实效性的提升,是因为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可以克服礼仪教育实施中盲目化的问题和碎片化的弊端,从而实现礼仪教育的协作衔接,增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礼仪教育系统化也是贯彻落实有关政策的现实需要。我国具有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党和国家基于现实考量,不但高度重视中小学礼仪教育,更对其系统化建设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引导与支持。如2010年教育部就明确制定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因此,增强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无疑也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的现实需要。

本文中的礼仪教育系统化,指的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安排中小学各学段礼仪教育的内容、方法、载体等,以完成各个学段礼仪教育目标任务的过程与结果。第一,礼仪教育系统化是一种理想性的目标追寻过程。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动性的目标追寻过程。对于礼仪教育而言,其系统化首先就是对自身整体结构进行合目的性理想改造和合规律性现实建构的实践过程,其目标就是保障礼仪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可以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目标状态,从而实现礼仪教育系统整体功能增值和最佳化。因此,作为过程存在的礼仪教育系统化具有永续递进的性质取向。第二,礼仪教育系统化也是一种结果状态。礼仪教育系统化除了是一种建构过程外,还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果。在这种语境下的礼仪教育系统化,体现为系统结构的整体优化与和谐有序,是作为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过程的目标实现,是礼仪教育构建的最佳状态。礼仪教育系统优化状态的存续需要一定的条件,时空背景与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都会诱使这种最优化状态发生变化。因此,礼仪教育系统化状态事实上也体现为一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性质取向。

二、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构建系统化的学校礼仪教育体系,广大教育者也在实践中为之付出了诸多努力,但客观而言,直到目前,中小学礼仪教育在系统化衔接协作实践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没有得以很好地解决。

1.礼仪教育实施零散化

礼仪教育具有科学性。这种科学性首先要求中小学礼仪教育要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基础上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布局。然而,从实践而言,虽然《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并初步构建了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但由于这些目标内容体系更多为原则性要求,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礼仪教育在事实上恰恰在实施中欠缺对科学性的应有考量,“缺乏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内容的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1]这直接造成现有教育呈现出以运动式为特征的零散化、碎片化状态。其突出特点就是教育实施者往往是根据一时一地的自身经验或所谓“上级指示”“领导意见”来组织实施礼仪教育,而甚少去思考教育实施的科学组织和系统规划问题。这就直接造成了礼仪教育科学性的缺失以及盲目性、主观随意性和零散性等问题的出现。由于欠缺科学依据考量而造成的系统化不足、科学性丧失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小学礼仪教育目标的达成和实效性的提升,因而值得我们警醒。

2.礼仪教育实施割裂化

整体性是礼仪教育的应然本意。礼仪教育的整体性特征,要求我们应该根据系统论原则,从整体上建构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乃至路径实施体系,以保证整个教育过程的完整性。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因为缺乏整体性的科学意识,现行中小学礼仪教育并没有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特征,而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割裂缺失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的整体性不够突出,“重知轻行”问题突出。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既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般原则,也是文明礼仪教育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中小学礼仪教育却恰恰存在着“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的突出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道德知识的传授多,而具体的操作技能少,扎实的行为训练缺。尽管知为行之基,没有知则没有行,但行更为知之本。如果礼仪教育仅仅止步于礼仪知识的传递,而没有扎实的礼仪实践训练,那么礼仪教育的目标将难以达成,其实效性更无从谈起。二是礼仪教育路径载体的完整性不足。尽管《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中小学礼仪教育路径载体做了规定,明确要求礼仪教育实施路径要体现立体化的特征,但目前中小学礼仪教育的主要渠道却依然较多地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依赖于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方式,呈现出了较为严重的单一化问题。由于单一课堂教学为主的组织实施形式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因而往往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预期的教育实效。

3.礼仪教育实施无序化

作为一个层次衔接的系统过程,学校礼仪教育需要不同学段的协同协作,单一学段不足以承担起这个重任。这就要求中小学各学段的礼仪教育要从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品德规律为依据,将礼仪教育按照科学的阶段顺序进行分解和排列,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前后相继的教育序列。然而,长期以来,虽然我们为礼仪教育序列化做出了不懈努力,但遗憾的是,在教育体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目前因序列化不足而导致的礼仪教育简单重复现象还是有所显现。这种因序列化不足而造成的简单重复不但显现于不同的学段之间,同时也体现在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之间。礼仪教育的简单重复、不讲层次划分,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很容易给人以“空大套”的感觉,使得学生不仅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新鲜感,还为后续的教育定下了消极的基调。来自于学生“年年搞教育,年年不换样”的感慨就是对这一问题最好的注解。当前,礼仪教育因无序所引发的简单重复现象,已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礼仪教育序列化不足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反思。

三、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的着力点

对于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问题的研究,其目的不仅在于要准确梳理现有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实践中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反思、批判与超越。我们认为,打造系统化的礼仪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工程,可以从如下四个向度着力。

1.构建系统化的内容体系

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建设是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尽管从过程结构视角入手,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应该包含各个组成要素的系统化,如教育目标的系统化建设、教育方法的系统化建设、教育载体的系统化建设,等等,但这依然不能动摇教育内容系统化建设在其中的关键地位。之所以教育内容系统化建设是礼仪教育系统化的关键所在,这主要是由教育内容的地位和价值所决定的。因为,作为教育过程结构系统中的“血液”,教育内容既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互动的中介”,[2]还是教育工作方式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科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就会没有方向,当然就更谈不上实际效果。因此,礼仪教育的系统化首先要实现对教育内容系统化的追寻。礼仪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建设不但要弄清在对学生开展教育过程中总体上需要进行哪些方面内容的教育,更要关注这些内容在对象发展不同阶段的呈现次序及呈现方式。归根到底,礼仪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建构就是要在遵循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品德发展实际和满足学生现实需要上做文章。

2.打造立体化的实施体系

礼仪教育实施体系应由单一到复合,形成课堂教学与活动相结合的立体化体系。一是紧紧依靠课堂教育主渠道。课堂教育具有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系统性,因而打造系统化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首先必须紧紧依靠课堂教育主渠道。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已在德育课程中设置了文明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一批中小学校也根据自身实际尝试开设了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必修课程中礼仪教育的分散性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碎片化,以课程为载体的礼仪教育实施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夯实专业课程礼仪教育渗透的同时,可以考虑以必修或选修的方式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通过政策引导、课程规范等方式强化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二是搭建综合性实践活动体系。实践性是礼仪教育的应然之义和必然要求。真正的礼仪要被学生所掌握,必须结合礼仪实践活动来强化。因此,打造立体化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除了要设立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之外,还应在坚持知行统一原则的基础上搭建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体系,以形成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协同实施、相互配合的礼仪教育实施格局。

3.配备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礼仪教育的良性开展离不开礼仪教育主体的承载与运作,礼仪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礼仪教育主体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过程。礼仪教育主体的作用决定于其自身的观念和水平,对于礼仪教育的组织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实施效果。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教育者自身特定的意识与素质就成为了礼仪教育能否科学构建和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礼仪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切实保证礼仪教育系统化的科学构建、全面落实和有效开展。然而,目前的现实状况是,中小学礼仪教育严重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这对于礼仪教育的良性开展和系统建设无疑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打造系统化的礼仪教育体系,需要在礼仪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下功夫。为此,一方面可以考虑在专门礼仪教育课程建设基础上,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化人才担任礼仪教育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相关培训,在提升既有师资队伍素质上着眼。

4.健全评价性引导体系

评价具有监督和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标准的引导,可以为實践指明方向,引导实践者实践。但长期以来,因为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使得学校礼仪教育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棒来引导教育的系统协作问题,致使不同学段的礼仪教育往往存在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弊端,并由此引发了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搞好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工作,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以通过教育评价的监督功能和导向功能,引导学校与教师重视礼仪教育,贯彻落实礼仪教育。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引导体系,既要求搭建一个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多维化评价指标体系,保障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更要求建立多主体、多类型的评价系统,实现自我评价与他者评价、管理评价与专家评价的协调配合。

参考文献:

[1]李涛.中小学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7):5.

[2]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导论[J].思想理论教育,2007(7):75.

【郑敬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赵欣,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商务外语与学前教育专业科,讲师】

责任编辑︱张 丽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苏南京某高校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所作的调查表明,这类男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不高,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与运用理论知识的信心不足,对学习与运用实践技能的信心一般,对掌握与运用实践技能的预期高于对理论知识的预期,对自己能否适应幼儿园工作的信心不高等。调查发现,影响这类男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亲历经验、替代性经验、家长和教师的言语说服、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状态以及职业意向和专业坚定性。研究者据此建议,要努力改变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负面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专业与职业认知;要努力帮助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成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努力为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树立幼儿园男教师的正面典型,以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替代性经验。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自我效能感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事业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近年来,政府与社会开始重视幼儿园男教师缺失问题,全国许多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吸引男性进入学前教育专业领域。例如,2011年江苏省开始实施幼儿师范男生免费培养计划,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使全省每一所幼儿园至少拥有一名以上男教师。〔1〕但事实上,除免费师范男生外,很多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也会招收男生。那么,这部分并不享受免费师范生待遇(即学费不免,就业不定向)的男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如何呢?为此,本研究从这部分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着手,试图呈现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即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中的表现。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有效地作出某种行为的判断(Bandura,1977),〔2〕它并不是行为本身,但能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如果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达成某一目标,那么他就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这对个体作出某一行为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学习情景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开展具体学习活动能力的自信程度,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3,4〕美国学者Jinks和Morgan,我国学者杨心德、徐钟庚和陈朝阳等人的研究都发现,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成就的重要变量,它和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其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从而为提高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效果提供依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南京某高校所有的33名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年级10名,二年级12名,三年级11名。同时,随机选取该专业女生一二三年级各13人作为对照组。

2.研究方法

自编《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对学生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72份,回收65份,回收率为90.2%,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30份,女生35份。

二、研究结果

1.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整体预期

本部分的调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认知,二是学生对自己学习专注力的认知,三是学生对自己与班级其他同学学习能力比较的认知。调查显示,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认识一般,但对此最有信心(见图1)。调查表明,一年级时,这部分男生有83.3%的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强,46.7%的认为自己的学习专注力强,40%的认为自己比班级其他同学学习能力强。二年级时,有90%的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强, 40%的认为自己的学习专注力强,20%的认为自己比班级其他同学学习能力强。三年级时,有70%的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强,没有人认为自己的学习专注力强,10%的认为自己比班级其他同学学习能力强。

2.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自己学习与运用理论知识的信心

本部分调查从开学初未正式学习理论知识、学期中正在学习理论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信心三方面展开。

表1表明,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自己学习及运用理论知识的信心都不足,其中,对运用理论知识的信心更不足。

3.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自己学习与运用实践技能的信心

本部分调查也从开学初未正式学习实践技能、学期中正在学习实践技能以及运用所学实践技能的信心三方面展开。

表2表明,这部分男生对不同的实践技能学习内容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其中,钢琴和舞蹈是这部分男生信心较低的项目,儿歌是这部分男生信心较高的项目。对运用所学实践技能的信心亦如此,即对运用钢琴和舞蹈技能的信心较低,对运用绘画、手工和儿歌技能的信心较强。另外,这部分学生对各项实践技能的学习预期与其运用各项实践技能的信心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入学初认为自己学不好的技能,在学习过程中也认为自己掌握得不好,结果也没有信心能够把它运用好。最后,调查显示,不论对何种实践技能,二年级是学习信心最高的一年,一年级次之,三年级最差,即使是钢琴这一学习信心较低的项目,亦表现出这种趋势(见图2)。

4.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自己学习及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比较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及运用,这部分男生的信心并不高。不过,相比较而言,对于实践知识学习和运用的预期(47.3%)要高于对理论知识学习和运用的预期(26.3%)。

5.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自己能否适应幼儿园工作的预期

调查结果显示,与女生相比,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自己能否适应幼儿园工作的预期很低,且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呈下滑趋势,如图3所示。

三、影响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调查发现,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不强,因此,寻找并分析影响这部分男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是提高他们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键。有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亲历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以及生理和情绪状态四个方面。〔5〕本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对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展开了相应的调查,发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亲历经验

研究者发现,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提到的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亲历经验时,主要为在二三年级下幼儿园见实习以及毕业前找工作时的直接经验,有超过90%的认为自己可能无法适应幼儿园工作,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2.替代性经验

所谓替代性经验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结果,形成对自己能否掌握某一行为的可能性的认识,从而形成对自己行为和结果的预期。本研究发现,已毕业的师兄们的就业去向、工作情况等是影响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83%的毕业班学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且影响程度远远高于一年级(32%)和二年级(30%)的这类男生。

3.家长和教师的言语说服

言语说服是指他人说服性的鼓励、建议、告诫、劝告以及暗示,它是提高个人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手段。〔6〕本研究发现,家长和教师的言语说服是影响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两个重要因素。从图4可以看出,家长的影响要大于教师的影响,但家长的影响呈递减趋势,教师的影响则在二年级时最高。

4.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状态

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状态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也不小。本调查表明,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幼儿园男教师这一职业的消极认知和消极情绪状态会对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产生负面影响。在与幼儿园男教师这一职业相关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状态中,二年级男生的消极认知较低,积极情绪较高,三年级男生的消极认知较高,积极情绪较低(见图5)。

5.职业意向和专业坚定性

职业意向和专业坚定性也是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业意向并不坚定,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坚定去幼儿园工作的比率为33.4%、45%和30%,大大低于女生比率(见图6)。访谈中这类男生有部分提到“我以后不去幼儿园工作,我现在学这些并没什么用,所以,学不学得好没关系”,可见,是否有坚定的职业意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另外,专业坚定性程度对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调查发现,25.7%的女生和70%的男生表示,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那么他(她)不会再次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可见,这类男生的专业坚定性程度大大低于女生。

四、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

1.改变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负面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专业与职业认知

调查发现,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并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存在消极认知,这种认知影响了他们对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信心和态度,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作为培养院校,宜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1)男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是受国家政策支持的。为此,培养院校要注意为学生深入解读国家的相关政策,帮助学生看清形势。(2)不论是幼儿园管理者还是幼儿家长,都大力欢迎男生进入幼儿园工作。(3)男生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具有独特优势,例如机会更多,平台更大,因此,男生要改变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负面认识,形成积极认知。

2.帮助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成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首先,针对这部分男生对理论知识学习与运用信心不高的情况,教师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详细讲解理论知识本身之外,还要注重运用案例,讲解理论的实践运用情况。其次,针对这部分男生对于钢琴、舞蹈等技能学习与运用信心不高的情况,教师宜正视他们的技能基础和水平,多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不以横向比较的方式评价他们,多以纵向发展的眼光鼓励、引导他们,帮助他们体验进步的喜悦和成功的感受。最后,针对这部分男生见实习过程中不甚适应幼儿园工作的情况,教师宜引导他们明确认识到,见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己专业学习上的不足,从而提高专业学习的针对性。返校后,教师还应及时给予他们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3.为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树立幼儿园男教师的正面典型,以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替代性经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个体看到与自己在各方面都比较类似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了成功,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完成同样的任务。尽管现在幼儿园中的男教师还不多,但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一些在专业发展上较有成就的幼儿园男教师。培养院校可以把他们请进学校,请他们介绍自己的学习历程、工作感受和专业成长,为在校的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树立正面典型,从而改变他们对幼儿园男教师工作的消极认知,获得积极的替代性经验,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幼儿园男教师的重视,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男生加入到学前教育事业中。为此,我们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帮助这类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努力学习和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获得直接和间接的成功经验,提高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坚定他们从事幼儿教育的信念,这是保证和提高非免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必须要做的工作。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4篇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在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之后,对于农村教育区域的布局也进行了合理、科学性的安排,同时公平的教育性质促使农村学前教育在城乡教育一体化中的发展得到了较多的机遇,但由于农村学前教育的思想观念过于落后,教学管理制度也不合理,师资队伍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再加上乡土知识的荒漠化,使得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结合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的背景对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农村学前教育机遇挑战对策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型的农业大国,城乡一体化能够促使我国逐步转变为城市型的国家,而其快速的发展促使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科技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教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特别是学前教育,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中能够得到较好的机遇,但同时由于其“起步晚,发展快”的教育模式迫使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的道路中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中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经济上的调节促使农村学前教育得到合理的资源配置

由于党和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在规划当地学前教育的资源时会将该地农村与城市一同归入设计范围中,在经济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结合了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情况后,在一定程度上会优先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在学前教育界中的地位,促使农村学前教育得到合理的资源配置。

(二)缓解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空缺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缺乏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地区在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的推行下,农村学前教育受到当地政府的着重关注,甚至要求学前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在毕业后优先选择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而这一策略上的要求正好解决了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空缺的问题。

(三)合理的规划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道路

随着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在全国的推行,促使各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也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着。首先,政府必须使农村学前教育和城市学前教育得到同等的对待,促使农村学前教育跟上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其次,政府在对农村学前教育规划时必须结合农村整体变化的趋势以及文化特征推动其科学性的发展。最后,政府还需关注农村儿童的认知需求,帮助农村儿童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更加规范性

在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的推行中,城市与农村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交流能够推动农村学前教育朝着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发展着,与此同时,农村学前教育中师资队伍的缺乏能够在城市学前教育经验中得到提高,从整体上将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得到提升。

二、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中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资金投入的不足

据调查显示,党和政府对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下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中资金的投入仍旧呈现不足的现象,并且对农村学前教育方面呈现着固定的投资倾向。特别是我国西部和中部农村地区,由于当地政府经费的有限,导致该地区农村学前教育长期处于停滞的发展状态,这在农村学前教育合理的规划中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水平难以提高

各地政府在对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上的投入难以做到最大程度上的满足,容易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制度中教师资历难以得到提高,虽然部分地区要求学前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服从到农村教育中去,弥补了师资队伍的空缺,但在教师教育水平上仍旧存在着缺陷。特别是在公办的幼儿园被推向市场后,导致幼儿教师严重的流失,而民办幼儿园所占比例过大,迫使公办和民办的幼儿园在生源竞争中产生“小学化”问题的冲突,双方之间强势的竞争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地理文人环境在农村中的独特性

由于农村区域面积较大,在人口分配上又难以均匀化,促使农村家庭经济差异较大,有的家庭富裕,有的家庭贫困。其次,由于部分农村家长还存在陈旧的教学思想,对学校教育的认知意识较为肤浅。这些影响因素长期作用下容易导致农村幼儿园建设规模偏在乡镇幼儿园中占有比例过大,使得幼儿园在管理方面上有所缺陷。此外,一些农村家长甚至向学校提出不符合现代观念的要求,迫使幼儿教师在家长的要求和教育要求中难以抉择。

(四)农村学前教育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农村教育对学前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农村学前教育面臨的一大挑战。由于目前农村幼儿园受到市场经济上的冲击,迫使地方教育管理机构中学前教育部门被撤离,导致管理人员的严重流失,一方面是因为学前教育管理权限与责任上出现了混乱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对学前教育管理上缺少正确积极的引导,迫使管理人员被动性的执行教学相关检查。此外,在教育管理部门中还存在私自挪用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的经费,使得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停滞不前。

三、促使农村学前教育在城乡一体化中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保障,因此,地方政府必須落实该地教育管理的职责,特别是针对农村学前教育设立的学前教育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当地人口结构变化等影响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的因素制定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机制,如教育安全、经费、卫生、监管等。

(二)注重农村本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对于农村教育而言,它具有城市教育缺少的本土资源,而这种本土资源在农村学前教育中不仅能够全方位的滋养幼儿的精神世界,同时丰富的自然资源还能扩大幼儿的认知视野。而城市教育有着农村教育所缺少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对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倘若政府在实行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时候将农村学前教育体系完全的城市化,那么就严重忽视了农村本土的特殊性。因此,政府在注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对策的时候必须将农村特有的本土文化与城市具有的教育资源结合起来,避免盲目的跟随和模仿,促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走向更加客观、理性的发展道路。

(三)转变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理念

当政府将农村本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做出改善时,还要注重教师与农村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思想观念是任何事物行动的出发点,因此国家要想促使农村学前教育走向正确、合理的发展道路上,就必须科学化的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加强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全面认知,使其陈旧的思想在教育过程中逐渐的转变着。农村幼儿园可以通过幼儿专家、教师以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或者创造能够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幼儿教育活动和平台,促使教师在交流中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念,同时转变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思想。

(四)加大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建设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管理制度中必须要求幼儿教师能够承担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职责,建设一支呵护儿童生活,教育业务精良的幼儿教师队伍。首先,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社会待遇,维护其教育权益,同时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精神上的关心,促使幼儿教师能够积极的留在农村幼儿学前任教。其次,安排代课老师转向合格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水平,以此带动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仲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需要理性布局\[J\].教育导刊,2013,(07):21-24.

\[2\]孙立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缩小学前教育差距策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2):64-65.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5篇

【文章摘要】

通过对幼高专体操课程建设现状的分析,站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之上,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评价,并提出课程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幼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体操课程

0 引言

幼儿师范高等学校(简称幼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能胜任幼儿教育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实用型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幼高专大多以升格、合并等形式进入了高校的范畴。体操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一门技能技巧必修课,对幼儿教育人才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建设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与核心。加强幼高专的体操课程建设,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操专业技术能力、艺术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为今后在幼儿园进行幼儿操组织、训练、创编及自身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幼高专体操课程建设现状

幼高专体操课的课程建设其实就是以“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为主线的课程建设。目前,幼高专体操课程的建设远远落后于普通高校。有关幼高专体操课程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

1.1幼高专体操课程目标模糊

幼高专体操课归属于体育课范畴,这种从属关系导致许多学校用体育课程目标代替体操课程目标。同时,在描述体操课程目标时,容易出现把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混为一谈的现象。幼高专体操课程目标是一个宏观概念,不仅仅包括体操课教学目标,还包括体操队业余训练、课外各种不同形式的体操活动等等。

1.2幼高专体操课程内容陈旧

目前,幼高专体操课程内容建设较为落后。经了解,幼高专体操课程内容多以校本课程为主,体操教师拥有课程内容的选择权和决策权,忽视了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他们往往根据个人兴趣和学生的兴趣选择,甚至出现同一个年级不同教学内容的现象。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目前多数幼高专体操内容以健美操的教学为主,只有极少数学校开设艺术体操、幼儿体操的创编等内容。

1.3幼高专体操课程评价单一

课程评价最主要的就是教学评价。幼高专体操课的教学评价多采用结果式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根据技能评定结果,结合出勤率上课表现、平时课程成绩评定过程。在评价内容上忽视了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创编能力等的评定,忽略了学生的进步、学生态度、学生合作精神与创造力的评定。

2 幼高专体操课程目标建设

幼高专体操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幼高专体操课程的核心。体操课程目标越明确、具体,越有利于正确的选择课程内容以及正确的组织与实施课程,才能更好的为体操课程评价提供具体的依据。当前幼高专体操课程目标具有“健身性”和“职业性”双重目标。所谓“健身性”目标指的是,幼高专的体操课程与其他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目标一致,即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基本目标,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而“职业性”目标则是幼高专根据培养目标所设定的“特殊目标”,这个目标要重点突出体现学前教育的“师”和“幼”的特点。如了解幼儿掌握体操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掌握幼儿园幼儿早操和幼儿体操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创编能力等等。

3 幼高专体操课程内容建设

课程内容作为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课程知识体系,是课程的主体部分。优化幼高专体操课程内容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体育文化素养的基础。幼高专的体操课程应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向学生呈现多样的体操基础理论知识和体操技术技能知识。

3.1理论知识内容

理论知识是幼高专体操课程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结合课程培养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的理论知识。如幼儿园体操活动教学特点与方法;幼儿体操创编、裁判法等,并在体操教学实践课中强化理论知识的贯穿。

3.2实践教学内容

幼高专体操课程实践课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种形式。必修课涵盖基本体操、幼儿徒手体操、幼儿器械操、幼儿基本体操创编、艺术体操、健美操等;选修课涵盖体育舞蹈、啦啦操等;课外社团活动涵盖时下流行的瑜伽、普拉提、爵士舞、街舞等。

3.3素质练习内容

素质练习主要针对部分体操课程内容运动负荷不够达不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设计的。主要包括上肢力量练习、下肢力量练习、腰腹肌力量练习、柔韧练习、速度灵敏素质练习等。素质练习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强度和锻炼部位不同而设计合理的素质练习内容,如艺术体操课当中,运动的量和强度都不够的情况下,可安排一定的力量素质练习,健美操复习课中可安排柔韧素质练习等等。

3.4操作性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见、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在幼儿园进行实地的幼儿体操的教学与创编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根据效果写出总结与反思。见实习结束后,以自己为“导演”,找8-10名学生为“演员”,进过训练,组织一场“幼儿体操创编表演”,将每年学生的创编录像,并配有方案和老师评语及需要改进之处,留作低年级学生参考。通过这样的循环,不断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创编能力。

4 幼高专体操课程评价建设

多元化体操课程评价是完善体操课程,实施课程目标的监督和保障。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4.1评价内容

幼高专体操课程评价内容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的。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考核、实践课技能的考核以及进行幼儿体操的创编、教学组织能力考核。

4.2考核形式

理论知识以题库的方式,每学期根据学期教学内容选题,以试卷的方式进行全员考核;实践技能课以结果评定为主,过程评定为辅。结果评定由两位老师共同打分,取平均值。过程评价根据技能评定结果,结合出勤率、上课表现、平时课程成绩评定。能力考核主要根据学生的幼儿体操的创编思路和组织教学能力进行过程评价。学期最后成绩=理论20+实践(技能50+平时成绩10)+能力20=100分。

5 建议

(1)加强学校教学资源软硬件建设,为学科和学生个体发展提供更“肥沃的土壤”。

(2)体操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及时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加强教师体育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形成教学风格。

(4)通过业余训练、比赛、社团活动促课程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博士论文[L].华东师范大学 2007 .

[2]何爱红,金彤.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构建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12:20-22.

【作者简介】

程玉双,1981.12.1,女,汉族,籍贯山东临沂,本科,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工作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操教学与训练。

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学习传统图案对学前教育岗位的重要性;了解传统图案的艺术魅力、文化内涵;

2、懂得如何选择和运用适合的传统图案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专业术语流畅地介绍我国传统图案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2、能够根据岗位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传统图案作为素材,按照合适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

3、能够对自己和他人设计的图案客观评价,交流可能会对幼儿心理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影响。

素养目

标    1、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价值,树立文化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

2、在信息化手段的辅助下感受到学习过程变得有效,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必须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作用,培养起责任担当的意识。

3、深刻领悟到在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学前教育阶段的老师们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起职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合理选择传统图案作为素材,运用恰当的图案构成方法设计学前教育场所装饰图案。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传统图案素材,设计出内涵鲜明、造型美观又具有时尚魅力的学前教育场所装饰图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学反馈

明确任务

5’  传统图案对学前教育岗位的重要性    出示学生课前调研的结果,引导学生分析。

1.发布主题讨论1:你去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否在环境装饰中使用了传统图案元素?

2.发布主题讨论2:你认为是否有必要环境装饰中使用了传统图案元素或者在什么情境下使用传统图案元素?

3.出示任务:某幼儿园要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月,请设计环境装饰所需要的图案作品。

引出新课:--图案设计(最炫民族风)。

1. 在学习平台发表讨论,分析中华民族图案传承的现状。

2.讨论学前教育机构国语宣传洋文化对民族文化传承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运用传统图案进行文化渗透的时机。

阅读任务,讨论此任务的关键要素。

1.通过分析,了解到中华民族文化在学前教育机构文化建设中的缺失这一现状,讨论出对于建设国民文化自信心的不利影响。

2.对传统图案传承和发展的意义达成共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3.引入学前教育岗位典型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初步渗透学以致用的精神。

明确标准

习得新知

10’       传统图案的美感要素

庄严

饱满

灵动

......

选择传统图案作为素材的方法

1.提出問题:传统图案到底美在哪儿?请在便利贴上写下你们的答案,并粘贴在海报纸上。

2.要求各小组归纳主要的答案,并陈述。

3.指导学生归纳传统图案的美感要素。

1.请试着画一个具有传统图案感觉的图案,每组选择一幅粘贴到海报纸上。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选择这幅图案张贴出来?

3.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传统风格图案的美的标准。

1.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地点选择传统图案素材

吉庆节日、纪念节日

边条、角隅、限定形状等

2.引导学生分析表现主题选择传统图案素材

长远、幸福、健康等吉祥寓意    1.在便利贴上写出答案,粘贴在海报纸上。

2.讲答案相同或相似的便利贴归类,然后陈述。

3.共同归纳民族风图案的美感要素。

1.按照民族风图案特点试着画,然后选择粘贴到海报纸上。

2.陈述选择这幅图案的理由。

3.观察、比对、交流、归纳

1.分析需装饰区域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图案。

2.回顾课前预学,选择能表达任务主题的传统图案素材。

加深学生对民族图案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运用专业术语表述对传统图案美感要素理解的同时,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她们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在试一试说一说过程中,明确设计传统风格图案须达到的美的标准。

学会理性分析素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时因地制宜让传统文化正确表达主题,引导人们审美,善于有选择性地弘扬传统文化。

上一篇:班级制度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学设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