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范文

2023-09-21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范文第1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集信息科学、数学以及材料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现如今, 计算机相关技术不仅仅得以迅速发展, 还在社会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为此, 相关研究人员有必要加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的研究, 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 本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纵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

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随之发展, 已然在社会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我国相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起点较晚, 研究成果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实际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当下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接下来, 对其加以具体分析。 (1) 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21世纪是知识信息化时代, 信息更新速度快,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状态, 以此确保自身综合业务能力能够满足工作需求。当前, 大部分企业虽能够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养, 但是在培训内容、培训人员数量等方面存在内容空洞、规模不大等问题, 同时培训的知识与技能均比较落后, 造成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这样一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自然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 计算机信息安全无法保障。当下计算机具有信息处理、传输与存储功能, 一旦计算机与互联网结合之后, 计算机的效能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能够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然而人们在享受计算机带来的信息交流的便捷的同时, 也面临着信息风险。当下, 存在不少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技术, 对政府机关、企业以及个人信息系统进行非法入侵, 严重影响到了人民信息财产安全。 (3) 体系未完善。计算机发展与应用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通常情况下, 应用对计算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 当前计算机科学发展体系不够完善, 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具体措施分析

3.1 操作技术能力的提升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计算机实际功能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在于计算机操作人员。现如今, 计算机相关的技术更新过快, 一旦计算机操作人员自身能力不足, 也就是对计算机相关功能不熟悉, 必然在具体的操作中会出现手足无措这一现象。鉴于此, 要想确保计算机应用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则需要注重计算机操作人员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操作技术能力作为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 更应该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自身操作技术能力。具体措施为:不断进行学习, 以此丰富自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 之后加强实践操练, 以此有效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与此同时, 企业有必要引导市场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避免技术与设备出现不协调问题, 从而有助于保障计算机既有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2 加强信息保护

在信息化时代, 不少不法分子通过贩卖信息获取高价利益, 信息的来源主要依靠网络窃取。现如今, 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的同时, 互联网黑客的技术水平也得以迅速发展。黑客的存在, 主要是攻击计算机, 不利于保障计算机使用者的隐私安全, 部分黑客由于自身兴趣爱好扭曲, 会对交通系统进行攻击, 造成更为巨大的影响。为此,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 则需要重视起计算机信息安全。具体措施为:首先用户需要注重自身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 在具体使用计算机时, 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 规范使用计算机, 以此避免受到非法钓鱼软件的侵害, 从而有助于确保信息安全。同时企业需要针对计算机使用, 完善相应的计算机使用规章制度, 同时制定相应的计算机使用规范以及建立专门的网络信息管理部门, 以此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除此之外, 企业为确保信息安全, 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网络安全设施, 通过定期培训, 有效提升企业员工自身计算机操作能力, 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以此确保信息安全。与此同时, 国家相关部门则需要加强监督管理, 对一些非法盗取信息的人进行处理, 以此确保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得以安全、稳定发展。

3.3 加强安全使用宣传力度

用户的安全意识对计算机的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一旦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 时刻关注一些非法网站或者是颜色网络, 必然增加黑客攻击概率, 这样一来, 自然无法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针对这一问题, 网络监管部门与使用单位有必要通过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安全使用宣传等一系列措施, 提升用户计算机安全使用意识, 以此确保用户能够规范操作计算机。同时需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此确保信息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则需要相关人员加强风险控制, 促使计算机技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便于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近年来,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得益于诸多行业领域的发展, 然而社会诸多行业领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由此可见,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主线, 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最后深入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

参考文献

[1] 杜云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J].学周刊, 2017 (25) .

[2] 梁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 (9) .

[3] 任书淼.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J].电子制作, 2017 (2) .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职院校;毛概课程;对策

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必修课程之一的毛概课,其既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而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传播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毛概课程的教育教学在工科类高职院校反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由此,本文基于对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10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尝试从人文教育视域下浅析高职院校毛概课程的困境与对策。

一、学校毛概课程教学现状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昆明市金殿景区附近,学校始建于1955年,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林业类高职院校。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学科从过去的以林业、园林为主,发展成为集林业、园林、工业工程、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等偏理科的多学科高职院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的加深,我校要求全体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然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的毛概课程,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方面却表现得差强人意。为此,本人于2017年5月,从人文教育视角针对毛概课教学现状的各个角度设计了问卷,抽取了100名在校学生以不记名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参与学生认真如实地进行了问卷填写,此次调查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对毛概课程及相关理论的认知。①你对毛概课程:非常感兴趣的占3%,感兴趣的占45%,不太感兴趣的占43%,反感的占9%;②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非常了解的占5%,有所了解的占38%,不大了解的占42%,根本不了解的占15%。对以上问题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毛概课程并不感兴趣,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毛概课程的主要内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2.毛概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①你认为提高毛概课程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可以多选):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占86%;改革考试、评定成绩方式的占33%;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的占40%;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占83%;②在毛概课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占18%,学习动力不足的占34%,学习内容抽象难懂的占44%,学习氛围不好的占4%。对以上问题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毛概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对高职学生来说抽象难懂,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动力不足。

二、毛概课程所遭遇的困境

1.教材理论性强使学生难懂厌学。从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6年修订版)这本教材来看,内容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端的中国近现代史,一直到當代发展中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历史脉络性强,理论逻辑严密。但理工科高职学校大部分学生的文史类学科基础薄弱,对历史政治不感兴趣,学习这样纯理论抽象性的政治学科,使他们感到枯燥厌倦。

2.学生类型多理论基础差。高职学校学生来源有参加高考录取的专科学生,有通过参加学校单独招生的高中毕业学生,有参加“三校生”考试录取的中专学生,还有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从中专直接转段到大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理论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课堂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3.课堂教学教法陈旧。尽管随着毛概课程教学的改革,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在上毛概课时改进了教学方式,尽量将枯燥的理论和社会实际案例联系起来为学生进行分析讲解。但绝大多数的思想政治教师对课程的教学仍然停留在教材的基本知识层面,既没有使蕴含在众多理论中的思想成为大学生的主流文化,也没有让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变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4.社会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的高职学生多为1998、1999年出生的一代,他们成长的时代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这个时期社会上多种新潮的思想文化正在碰撞融合,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一些非主流文化思想吸引,浮躁的功利主义思想占据主导,人文精神缺失,理想信念模糊。

三、毛概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教材定位,增强课程趣味性。高职学生对毛概课程没有学习热情,多半原因在于毛概课教材及课程理论性强。因此,教师对教材及课程的分析研究和定位的作用尤为关键。进行教学改革,就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调动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做到入心入脑;将课程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及职业发展有机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

2.课程定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掌握。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采取老师理论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从而导致理论课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毛概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首先,运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其次,对设定的标准进行检验,在上课前先抽取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将学习内容讲给同学听懂。再次,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对学生所讲的内容进行引导和点拨,着重讲解知识的背景,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组织讨论,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再让学生讲解如何更好地运用知识原理解决问题。

3.能力定位,把知识转变为能力。能力的高低是高职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是否优于中职或本科学生的一个重要体现。毛概课程中所蕴含着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原理本身既是世界观,同时也是方法论。因此,除了在第一课堂学习之外,第二课堂的实践补充作用也尤为重要。首先,要求学生选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某一篇著作认真阅读,并撰写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次,选取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焦点现象和问题,让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后,在学期结束时安排一次社会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实践的内容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或者结合学生所在社团开展的社团活动进行,形成一篇完整的社会实践报告,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创新思考等综合能力。

4.思想定位,形成文化氛围。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教育有利于他们实现一专多能、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通过对毛概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通过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在学校中营造出积极乐观、拼搏向上的文化氛围;用文化育人,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自豪感。

四、结语

对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毛概课程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最终目标还是要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学校主流文化氛围的形成。因此,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努力改进,不断完善毛概课程的教育教学,不断推动高职学校人文精神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英伟.人文精神视野下的高校教育研究[J].经济师,2012,(8).

[2]杨斌.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范文第3篇

摘要:2013年,我国教育部提出关于高等院校本科应用型转型的计划,2014年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实施,初见成效。本研究主要介绍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背景、必要性、原因、理解及认识和推进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所采取的措施,以期为同行提供应用型转型的依据。

关键词:高等院校;本科;应用型;转型

通过对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这一阶段组织的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文件的学习、新乡市中粮集团的调研和学习以及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多次应用型转型学习与研究活动,发现,这些活动对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转变具有较大影响,已初见成效。

一、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背景或必要性

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和社会所求。从背景上讲,主要体现在:①转型是当前时代的特殊环境造成的。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教育改革使转型成为必然。社会整体转型使大学转型、教师转型和学生转型成为主要的课题和话题。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正是在这一转型的大背景下对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提出要求,鼓励大家思考和行动。②学生就业难是大学转型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很难工作的问题,现已成为社会关注、教师和家长与学生考虑的焦点问题,因此,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十分必要[1-2],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也应紧随其后加快转型。

二、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原因

高校本科专业评估提出“应用型和地方性”的教育理念,许多高校已付诸行动,在这一大背景下,新乡学院必须走建设应用型本科这一必然发展之路,其已经做了相关工作。例如,2014年本科评估期间,学院强调“应用型和地方性”的办学定位。而高校本科应用型转型的意义在于:①响应上级有关部门的号召,积极转型,早点转型,加快转型,适应转型。②可以学习兄弟院校有关教师、学校和学生管理的好的经验,及时加以总结和推广,集思广益,找准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早规划,早行动,做好顶层设计,付诸实施。

三、理解本科高校应用型的转型

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是国家的战略方针和发展大计,因此,我们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把学院教育放在高等教育整体框架下考虑。高等学校的职业教育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平原大学应用生物系,大部分教师在企业、林场、农场和食用菌养殖基地以及医药企业等锻炼过,有些教师还去过一些著名高校参观学习或攻读博士学位,学生也经常被安排去企业实习和锻炼,去植物园、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学习和参观[3]。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本科应用型转型比较容易。这是因为:①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有60%以上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②在就业问题上,强调学生“持证上岗”,因此,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许多学生在校期间会拿到各种上岗证件,为今后找到好工作打下良好基础。③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师在教学和实践中比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园林专业大学化学课程会结合能源、环境、生态以及新乡市水污染情况进行教学和研究,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会强调绿色化学和享受低碳生活方式,食品添加剂课程不但会结合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会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一些食品企业如娃哈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亚特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新乡市中粮集团等单位实习和锻炼,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本科应用型代表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高校本科应用型的最重要内涵是学院所培养的学生要符合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的服务地方和行业的有用的高级职业拔尖人才,让所培养的学生在各行各业让社会和人民满意,因此,学院办学的落脚点是让社会满意和人民满意,坚定不移地走本科应用型的发展道路。本科应用型代表办学方向,作为学校、教师、学生和民众,都应引起广泛关注。笔者作为新乡学院的一名生物教师,应更快地适应这种改革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实施的“2011计划”,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要求,融入产学研的滚滚洪流之中,督促自己发展和提高各方面的素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准备一桶水”,认真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4]。

3.对高校本科应用型转型的认识。(1)国家层面。把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国家教育体系的背景结合起来,把新乡学院高等职业教育放到国家高等教育的大框架下考虑和认识,制订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方案去实施、改进和提高,结合新乡学院顶层设计开展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鼓励教师去基层锻炼和学习,将产学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实施和改革。(2)学校层面。对新乡学院而言,应有自己的办学定位,尊重学生选择,体现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进行新乡学院的顶层设计和应用型的内涵建设。例如,新乡学院将办学理念定位在“以人为本、厚德强能、开放创新、和谐发展”,将“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作为办学思想,将“开放、包容、求实、创新”作为学校校训,将“行胜于言”作为学校校风,鼓励教师敬业爱生、严谨笃学、尽职尽责、为人师表、开拓创新,鼓励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刻苦、积极向上、认真诚信。

新乡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符合国家2013年提出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新乡学院在今后的发展思路上会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全面的质量观、厚重的文化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和培育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一个中心、两点突出、三类改革、四点着力、五种保障、六大战略,统筹兼顾,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加快转型,实现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确保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精尖应用型和创新型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职责。作为新乡学院的教师,应积极、认真、努力去做,不达目的不罢休,时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转型改革的急先锋。(3)教师层面。对教师而言,他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还要将企业、林场、农场和社会结合起来[5],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把教师发展、科研发展和教学发展作为任务积极实施,产生积极效果,实现最佳转型。(4)学生层面。对学校和教师来讲,应充分尊重学生选择,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定位,时时处处为学生考虑,实现全方位育人。让学生走出去,去企业和社会锻炼;把专家请进来,言传身教,使学生受益。

四、推进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

1.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1)调整专业结构。根据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教学观念,对新乡学院这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应在培养通用型人才上下大力气。而对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来讲,应对生物技术和园林本科专业的结构和课程做出一些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好的基础和找到好的出路。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已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2)注重专业课教改。在专业课教改方面,可以进行模块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微格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例如,食品添加剂课程可分九个模块教学,如:①绪论;②调色类食品添加剂;③调香类食品添加剂;④调味类食品添加剂;⑤调质类食品添加剂;⑥食品防腐剂;⑦食品抗氧化剂;⑧食品酶制剂;⑨食品营养强化剂。

2.积极走应用型道路。(1)注重学科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应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园林专业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科建设,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参加学术会议和发表文章,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技巧,提高学生适应职场和社会的综合能力[6]。(2)找准科研定位。对教师而言,应找准今后的科研方向,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如何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如何将科研与企业结合,如何将科研与学生结合,如何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如何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科技开发项目等,这是教师在今后转型中应考虑和努力的方向。(3)“双师型”教师的定位问题。“双师型”教师应为社会、学校和学生做些什么?这也是应该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可以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教学[7],明显提升教学效果。(4)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对新乡学院和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来说,无论是管理干部、教师、教辅人员,还是学生,如何启动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今后转型应努力的方向。在学生中,可以开展辩论赛、演讲赛、制图赛、技能赛、挑战赛、设计赛、创新赛和论文赛以及实验操作赛等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

五、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所采取的措施

1.加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新乡市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去向,加强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在生物技术、园林和食品营养与检测三个专业上逐步建立“素质教育—专业教育—育人教育”的新课程体系,由生命科学技术11名博士成立博士教学科研团队,带动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也使学生受益匪浅。

2.构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2015年3月6日《新乡学院进一步推进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学习材料》的内容,探讨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一些与学生素质教育有关的课程,如现代生物技术进展、烹饪与化学、化学与社会、园林植物与花卉欣赏、插花艺术、文献检索与毕业论文写作、书法理论与实践、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和中国花鸟画赏析与创作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机会。

3.加强本科应用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应努力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建立21个实验室和16个实习实训基地,购置设备500多台(套),总价值近千万元,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切实提高学生能力,适应未来个人发展的需要。

4.健全有效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1)培养高水平的教学精英是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应用型转型的基础。积极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鼓励他们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打造更多的教学科研团队,促进转型。(2)监控专业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学校评教、督导组评教、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机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3)积极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聘请校外教授和博士举办学术讲座,让学生大开眼界。(4)充分利用毕业生资源。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了解毕业生情况和社会需求,加速转型。

六、结论

经过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和这一阶段应用型本科转型文件的学习以及企业参观学习经历,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笔者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行胜于言”,不仅是学校的态度,也是教师的态度。在新乡学院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过程中,教师应做什么,如何做,想什么方法去做,为社会、学校、学院、企业及学生做什么,这都是我们今后应积极考虑和付诸行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达人.关于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一些思考[C].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四次研讨会上的发言,2014,11.

[2]顾永安,陆正林.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研判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2,31(33):14-19.

[3]段艳红.高等院校《普通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5,(04):158-159.

[4]张家年,范露,邱朝坤,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培养食品产业应用型人才[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312-314.

[5]熊运海,王大平.园林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152-154.

[6]段艳红.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改与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8):357-359.

[7]张丽霞,曲丽娜,汪洋.生物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4):12394-12395,12398.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范文第4篇

[摘要] 随着武术套路运动竞技水平和人们观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要求,给武术套路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就人们的要求和武术套路自身的建设来看,对武术套路运动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创新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创新的必要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 武术 套路运动 创新

武术作为一项充满活力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近年来已取得喜人的成绩,已成为世界体育运动的一部分。作为武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套路运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来自于现代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挑战在于如何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在世界体坛上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使他更加绚丽多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可谓形势喜人,形势也逼人。只有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武术套路运动才能在国内和国际体坛中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套路运动的简介

1.定义

武术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各种拳术器械的整套动作。

2.分类

(1)按运动形式可分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集体表演套路。拳术套路是指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拳术的种类很多,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象形拳等。

(2)按习武的目的可分为竞技武术套路和大众健身武术套路。

二、武术套路创新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武术创新动作的设计,必须根据武术套路项目的运动特征,以人体解剖学与人体生物力学等科学原理为技术指导。武术套路运动即是群众性的健身体育项目,也是竞技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竞技武术套路来讲,创新的动作要符合竞赛规则要求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条件。

2.新颖性原则

新颖性主要体现在“新”字上,是练习者在完成所创造或改造的武术动作和连接时表现出动作的独特性与罕见性。

3.针对性原则

(1)针对武术运动项目特点与发展趋势,对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全面和系统辨析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一。动作技术创新设计,要针对武术套路的项目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

(2)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和练习者的个人特点,综合能力与动作的质量规格是发展武术动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针对武术竞赛规则进行创新。规则对武术技术发展起着导向作用。规则是武术训练和比赛的主要依据,他规定的动作内容、数量、规格与人体运动的能力基本运动方式,也是创新的主要依据。

(4)针对场地器材进行创新。武术竞赛规则对武术比赛使用的场地和器材均作出了有关规定,在进行武术套路动作技术创新时,必须针对武术场地与器材的要求,使创新的武术动作在整套演练中充分合理地运用场地;同时,在武术器械套路动作技术创新中,要遵循器械的使用方法与规律,充分发挥器械的性能,创造出高新的武术技术动作。

4.技击性原则

技击是武术运动最突出的特征,强烈的攻防意识是武术区别与其他运动项目和艺术的鲜明标志。

5.美学原则

根据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武术套路运动的风格特点和运动规律不断地对武术套路的技术创新,增加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

三、武术套路运动创新的途径

武术套路单个动作的创新。单个动作是组成全套动作的最小单位,有了单个动作的创新,才能有动作连接创新和全套动作创新。武术套路技术创新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难度递进创新法

递进法是不改变原来动作技术特征的基础上,让他从某个方面在程度上递进,使动作由简到繁,由低到高,从而产生另一种新的动作的出现。

2.移植创新法

移植创新法是将某一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或其他领域的原理方法的部分或全部引入本运动项目中,并通过一定的改造而获得新的技战术的动作创新方法。武术套路中的技术动作移植可分为本运动项目的相关动作移植,对传统武术套路动作的移植和改进,其他领域的技术动作的移植。近年来,动作创新移植法在武术套路动作创新中广泛使用。其创新构思:(1)武术套路动作之间的相关技术意思,必须注意技术动作的类型以及完成该动作所需要的条件,考虑技术动作移植的可行性。(2)对传统套路动作的移植。我国的传统武术种类繁多,流派林立,内容丰富,动作素材越多就越能激发思维和想象力,就越能产生创新灵感;传统套路中有很多可以吸取的动作与技能与技法,经过挖掘与专研,可以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的新动作。(3)运用其他项目领域的技术动作进行交叉移植创新,会为我们武术动作创新带来广阔的思路,发散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事物的用途、性能等方面为出发点进行连接思考,以构思新事物的方法。

3.逆向倒学创新法

逆向倒学创新是从形成的动作技术的组成原理。功能特征、结构形态等方面的反方向进行思考,进而形成新的武术套路动作。从逆向去探求,从相反方向去思考,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人们通常从正面去探求的习惯。从反面去认识事物,易引起新的思路,往往产生超长的构思和不同凡俗的新观念。武术套路的逆向创新思路在武术套路动作中有许多动作具有对称性,沿着原有动作技术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构思与原动作技术结构、形态不同的新动作。如八运会长拳规定动作:右前扫腿一周半——左旋风脚——右旋风脚——提膝架掌盘肘。

4.组合创新法

组合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武术动作进行符合武术原理及特点的组合,从而获得具有整体功能和难度升值的一种新武术动作的创新方法。这种新武术动作在武术套路动作创新中屡见不鲜,而且潜力很大。如国际竞赛套路长拳中旋风脚劈叉是由旋风脚和劈叉两个动作组合而成的,南拳中的旋风脚侧摔也是有两个动作组合成的。使用组合法的要求是:一要按照一定的创新意图和目的;二要考虑整体功能的发挥;三要使要素结构有序化;四要注意动态发展需要,注意事物变化着的状态;五要使功能扩大,效益增值。

5.仿生学创新法

提出“仿生学”这个名字的是美国的斯蒂尔博士,他是这样给仿生学下定义的: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是人造技术系统具有类似于生物系统的特征的科学。人类模仿生物的历史由来已久,纵观古今武术发展历程,象形武术是建立在仿生学的基础上的。像形武术种类很多,如南拳中的虎鹤双形、鹰爪拳、猴拳、螳螂拳等;少林五形拳,主要是模仿龙、虎、豹、鹤、蛇五种动物。现代武术的部分套路可以模拟某些动物的部分动作、形态、意识,并且给予加工提炼、升华,创造出新颖的武术动作。

6.计算机设计创新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体育运动水平不断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将科技成果应用到竞技运动训练中,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特征。目前,国内外体育科研人员,在运用计算机对竞技体育动作创新设计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应用计算机仿真设计武术套路动作是对传统人工设计动作的突破,是武术套路动作创新设计向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范文第5篇

摘要:在这个科技发展较快的时代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也是相当快的,并且在各个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计算机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使用性能和价值,但是其中也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才能跟上现代教育事业的步伐。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现代教育;应用;分析

前言:在现代教育行业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范围,因此就需要采用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来有效的弥补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虽然其中的优势比较显著,但是其中在发展过程中也是比较曲折的,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本文就现代教育模式的情况详细的分析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事业中的应用,并且对其中的利弊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同时对其中的问题制定出了有效的解决方式,从而为现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

1.1讲课内容枯燥乏味

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多老教师是一种照本宣科的方式,因此讲课内容时不会出现新鲜的教学案例,尽管学识比较渊博,但是因为他们教书育人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对教材内容也是铭记于心,根本不需要进行备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一套老旧的教育模式,因此讲课的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每本不能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学习效果也不是那么理想。

1.2受到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就是保障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如果要是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地点无法达成同一,那么其教学任务就不能有效的完成。比如说学生不能到学校上课,其弥补的方式就是向他人借笔记或者向老师补课等方式;如果要是教师不能正常开展教学工作,那么就会导致一个班级的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

1.3不能做到有效的资源共享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在资源共享方面是比较欠缺的,其资源共享的范围最多也仅限于整个学校内的分享,如果学生不认识其他学校的人,就根本不能对这个学校拥有的资料进行有效的分享,如果没有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要想扩大资源共享的范围就根本无从说起,然而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充分的弥补这个缺点。

2 详细分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优势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事业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的发展。

2.1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

自从在现代教育事业中运用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其教学方式不再像传统方式那样单一古板,并且教师也在不断更新改善传统的教学理念,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使用性能进行全面的掌握,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来学习,让学生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来学习课文中的内容,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2.2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所突破

在现代教育事业中应用到计算机科学技术,不仅突破是学生和教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且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完成教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让我国教育事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而且学生和教师不必要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教学授课,通过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教学,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很大的方便性。

2.3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实现,教师只需要在网络上传播一些资料,并给与学生通知,此时学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计算机的地方进行下载,因此就轻而易举的获得了相关教学资料,并且不仅限于的本学校,二十可以传播到任何一个需要这些资料的地方。另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的资料进行选择形式的下载,从而促使整个资料信息在全国各地进行资源共享。

3 在现代教育中加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现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在现代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为了促进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加强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因此下面就详细的分析了加强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的具体方式方法。

3.1对计算机设备进行不断完善

計算机科学技术所需要的装备设施都整个计算机教学的基础硬件设备,但是因为很多地方比较平穷和偏远还是对于这方便比较欠缺的,多媒体教室更如天方夜谭一般,不能充分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所以我们要逐渐完善计算机设备,同时国家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要对教育的投资有所加大,尤其是教育经费上是不能克扣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计算机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3.2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育理念有所加强

计算机科学技术虽然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为了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加稳定,我们要逐渐加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育理念,而且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很多老教师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新鲜事物,也就充分应验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从而能够全面的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性能,并且对于自己的计算机技术的水平也有所提高,然后把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实现了活学活用的方法。对于现代年轻的教师或者是未来准备做教师的师范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掌握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更加严格,加强应用FLASH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育事业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才能跟上教育行业发展的步伐,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优势,对于传统教育体系有很大的突破性,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也促使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同时促使了现代教育的教学质量也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 高觐悦;《计算机维护与升级》课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J];时代教育;2012年11期

[2] 李康乐;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12期

[3] 齐明;浅谈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显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13期

[4] 张爱科;黄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9期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范文第6篇

一、文物鉴定要点分析

1、文物鉴定内容

文物鉴定即对文物真伪、年代、价值等属性进行一定合理专业分析, 已确定其具体真实真实信息的工作。通常在对出土文物进行鉴定时, 主要对其所处年代 (生产使用时间段) , 进行一定分析, 而针对传世或流散文物, 则主要对其真伪性等方面进行鉴定。其中文物鉴定本身目的性则主要根据不同文物机构或个体人群有关, 不同文物机构鉴定文物主要是通过对其具体信息了解掌握, 来更好的保护文物本身, 通过文物来发掘其所处使其文化还原历史;也可通过对其鉴定进行展览或档案存储来弘扬文物背后所承载文化典故;而针对个体人群的文物鉴定, 最为常见的即个人收藏, 通过文物鉴定判定文物真伪, 确定其具体价值来突出文物经济利益。

2、文物鉴定方式

(1) 当前文物鉴定方式, 主要可分为传统鉴定和现代科学技术鉴定。其中传统文物鉴定主要是通过人工观察, 即相应专业人员利用眼睛根据文物外在形态及其内在含义进行规律总结, 结合经验整合做比较和综合评判, 来推测鉴别相应文物具体属性。比如在对同一种类文物进行鉴定时, 多是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 在明确其被比较物为真伪状态后, 同被鉴定文物, 则按照其本身颜色、花纹、质地等属性来进行对比分析, 以此判定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处, 继而鉴别出其具体属性信息。在利用综合评判来进行文物鉴定工作时, 必须对文物自身特点进行全面的掌握, 参考相关类似文献, 总结其规律及信息, 对其涉及内容知识和背后含义进行归类总结, 以此保障综合分析所得文物鉴定结果真实性。在传统鉴定过程中, 根据维文物不同类型采用不同传统方式或两种方式结合进行鉴定, 是确保最终文物鉴定准确的必要条件。

(2) 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文物鉴定时, 主要是根据文物本身类型结构质量来对其质地、工艺等方面进行鉴别, 总体来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形成的科技鉴定相较于传统鉴定, 其在可靠性和准确性上优势明显;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中, 由于各方因素所限, 科技鉴定工作开展相较传统鉴定便捷性较差, 因此当前大部分文物鉴定工作主要是通过传统鉴定完成, 而随着时代发展运用科技对文物进行鉴定方式也会不断得到改进完善, 同时采用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结合开展对应工作的方式, 也已经成为当前文物鉴定主要发展趋势[1]。

二、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鉴定中的意义

(1) 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鉴定中的运用对整个文物鉴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 通过上文对文物鉴定方式分析可以看出, 其能够与传统鉴定方式结合提高鉴定准确性同时, 最大限度缩短鉴定用时。

(2) 对于传统文物鉴定工作而言, 其对鉴定人员知识积累、经验总结、方法规律等要求极高, 整个鉴定过程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比如其通过不同人员鉴定往往会基于相应人员主观意识的认知, 导致整个鉴定结果不一致的状况发生, 而针对不一致结果最终的评定, 往往是通过设立专门鉴定委员会, 然后由委员会人员对鉴定结果不确定文物, 进行投票来选取最终结果, 很大程度上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使得文物鉴定工作出现内幕、黑幕的几率增加, 且鉴定结果准确性仍然缺乏决定性依据, 对文物鉴定行业后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 对于利用现代科技而形成的科技文物鉴定方式, 其本身具有精确, 可靠特性在作为文物鉴定同时, 还可对其相关学科文物进行准确有效的断代鉴定, 比如对考古地磁的断代, 树木年轮断代、热释光断代等断代技术的运用, 其完全遵循科学技术原理进行对应工作, 不会受人为主观意识影响, 最终鉴定结果真实度, 可信度相较传统人工鉴定效果明显。与此同时科技鉴定能够结合实际进行重复多次的对比, 且对比过程中不会对相关被测物造成损伤;比图光谱分析、X光成像、激光微区、衍射分析等技术, 将其用于确定对应文物质地和工艺时, 能够最大限度保障文物鉴定的准确性;因此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鉴定中的运用, 对我国文物保护及整体鉴定水平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2]。

三、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鉴定中的运用分析

1、绝对断代测定

(1) 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鉴定中的运用, 在绝对断代测定上时主要以考古地磁断代法、地层沉积磁性断代法等多种不同方法来体现。其中考古地磁断代主要是针对相应砖、瓦、瓷等此类经过高温烧结物品所灼烧古迹进行年代确认;考古地磁断代主要通过对相应炉灶热剩磁分析, 结合考古数据库中文物热剩磁数据曲线, 做全面对比便可直接得出相应样品具体考古年代;实际实践过程中可根据具体信息进行多出测定, 最终取平均值来保障其断代准确性。

(2) 地层沉积磁性断代则主要是根据地球磁场强度随时间变化原理, 而进行对应断代测定, 实际运用过程中, 其结合人类历史地磁事件发生时间区段, 来判定对应被测物具体年代;当前主要是按照地磁拍扭转及翻转时期年代所形成地磁事件年表, 来开展对应地磁沉积磁性断代作业;以此确保其所测年代准确性。

2、相对断代测定

(1) 相对断代测定主要是以放射性碳素断代法和骨化石含氟量断代法来体现。其中放射性碳素断代主要是针对相应生物体内C14衰变进行对应测定, C14测定年代与真实断代存在一定差距, 年代越早偏差也会随着增大, 因此对其断代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对C14所测数据进行一定分析和修正, 能够保障其数据最大限度接近真实年代;通常如果是统一地域环境两件相同物品, 可以通过测定比较来测定出其早晚相对年代。

(2) 用骨化石含氟量断代法进行相对断代测定时, 主要是根据埋入地下生物骨化石, 水中的氟会随时间推移进入其中, 使其骨头产生磷变形成化石, 通过分析其骨中含氟量确认其埋入时间;但其在实际实践期间根据地下环境条件不同, 所受影响较多, 很难断定其绝对年代, 只能根据测出相对年代。

3、文物成分测定

(1) 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鉴定中的运用, 对其进行文物成分测定时, 可通过对其质地分类等方式进行对应判定, 其主要通过各类不同光谱和线谱进行对应成分测定。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测定为例, 利用其进行文物鉴定期间, 比如对铜鼓进行成分测定时, 通过对其合金成分做全面分析, 发现其铜、锡、铅三者含量达到百分之九十六以上, 根据早期铜鼓含锡量和含铅量较低特性判定其年代真伪性。

(2) 利用线谱技术中X射线硬管, 进行文物分析测定时, 主要结合元素周期表, 开展对应作业, 结合文物内里所存在不同化学元素, 来分析其成分, 继而判定出其年代和所产地, 在不损害文物表面前提下有效提升文物鉴定准确性。

4、制作工艺测定

利用电子显微镜, 通过其电子束对相应所测物体做全面照射, 之后对电子透镜对电子束进行聚焦, 结合磁场以及静电场控制电子运动方向, 对相应物体表面进行几十倍甚至几十万倍的放大, 结合扫描设备对其表面做全方位扫面, 以此分析得出其制作工艺。与此同时集合CT扫描以及X射线, 对同类型同材质文物进行测定, 难够根据其加工工艺差异, 鉴别出对应文物工艺技术方法的不同点, 保障文物鉴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辅助性运用

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数字信息技术可以在文物鉴定中做辅助运用, 全面提高整个文物鉴定效率。比如在传统人工鉴定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成图及视觉技术的辅助运用, 保障鉴定人员在看到实物前提下, 结合高分辨率视频图像采集设备, 对实物进行影像数据设置, 此期间相关鉴定人员通过实物与高清影像图片结合分析比对方式, 来最大限度突出其文物真伪性异同点, 保障文物鉴定准确性能够完全得以体现。这个过程中注重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够通过对文物本身颜色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等进行直接提取, 以此确保其所形成图像特征参数更加完善, 提升文物鉴定时效性[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鉴定中的运用, 随着时代发展其应用方法手段多元性以及技术更新完善性体现的较为明显, 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总体来看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鉴定中的运用, 能够帮助越来越多专业鉴定人员更快捷高效的完成对应文物鉴定工作, 同时其对非专业人员更好的普及文物及艺术品相关知识也有着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

摘要:一直以来文物鉴定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所涉及专业性知识较广等特性, 使得其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随着当前科技的进步,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文物鉴定时, 有效提升了文物鉴定准确度和可信度, 降低文物鉴定工作开展难度, 其对我国文物收藏、保护、研究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对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鉴定中的运用, 进行一定分析探讨, 并对其做相应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文物鉴定,运用

参考文献

[1] 来守英, 毕传峰, 鲁莎莎.现代科技在文物鉴定中的运用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 (07) :106-107.

[2] 邢国岩.刍议文物考古与文物鉴定[J].才智, 2017 (17) :221.

上一篇:初中生物复习提纲范文下一篇:小学阅读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