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知识范文

2023-09-18

海绵城市知识范文第1篇

1 海绵城市概述

所谓海绵城市, 简单来说就是城市如同海绵, 能够对环境有很好的适应, 尤其是在出现自然灾害之时, 能够有效抵御灾害的侵袭。在雨季可以有效完成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工作, 并在需要之时予以利用。在建设海绵城市之时, 要将缓排缓放、源头分散的理念予以有效的落实, 而这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所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之时, 雨水开发系统的建设工作一定要重点关注, 确保渗水、蓄水、净水、排水、用水等技术途径真正落实到位, 这样可使得城市的水文循环系统真正发挥出作用, 进而使得城市的水系统所具有的功能能够得以恢复。在过去一段时间中, 在进行雨水治理之时通常采用的是管渠以及泵站这里实施, 使得雨水能够实现径流排放, 但此种做法会使得城市要面对较大的蓄水压力, 同时还会导致河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城市的水质量变低, 而且雨水也难以得到再次利用。

2“海绵城市”的理论内涵

水环境和水生态并不是一个概念, 两者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当然两者也有紧密的关联性。导致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水生态的功能出现了失调, 所以说, 若想使得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并不能将关注点放在水体之上, 重点应该关注的是水体的外部环境。比方说, 雨水落入河道并不多, 因而在防洪之时就不可以只是对河道进行防守。对水体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在外部, 进行水净化之时当然也就不能只局限在水体之上。在解决水问题的过程中, 要对整个的水生态系统予以关注, 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水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条例, 使得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服务功能可以切实展现出来。从这点来说, 在建设海绵城市之时, 要将生态系统服务予以重视, 切实构建起跨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

3 海绵城市多尺度构建方法及实践

3.1 宏观——综合水安全格局与水生态基础设施

现阶段, 城市人口的数量是持续增加, 而这就使得城市面积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在城市拓展的过程中, 水、生物并未获得一定的预留空间, 这就使得生态网络变得较为脆弱。在此背景下, 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就会突显出来, 所以当下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利用雨水来对地下水予以有效补充, 并要使得地表水能够真正和生物保护、文化遗产结合起来。本案例主要针对北京市水系呈现出的空间格局展开研究, 对水文过程予以有效的分析、模拟, 进而对具有良好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进行判别, 依据水源保护区以及地下水补给区的实际状况, 确定具体的生态管控原则, 使得城市水系能够逐渐恢复到自然状态。具体来说:

(1) 雨洪安全格局。对径流的具体过程进行模拟, 并对雨洪淹没、历史洪涝等展开深入的分析, 将雨洪安全格局予以明确。这样就能够对降雨径流的过程予以切实的维护, 并能够使得水系所具有的调洪蓄涝能力能够得到切实的恢复, 这样一来就可使得城市不再经受雨洪的侵害。

(2) 水源保护安全格局。北京的缺少问题是较为严重的, 因而要对地表水、地下水予以有效的保护。具体来说, 要依据具体的保护规划来将水源保护安全格局予以明确, 尤其是要构建起综合水安全格局, 确保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服务功能可以切实发挥出来。同时还要确保水源保护安全格局能够真正和城市规划是相契合的, 这样方能切实构建起禁止、限制建设的具体区域, 进而使得城市扩展能够变得更为有序。

3.2 中观——城镇海绵系统, 武汉市案例

从武汉市所进行的水生态综合治理工作来看, 其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得山坡水流能够切实减缓, 并构建起十分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 使得蓄水、净水的目标能够切实达成, 确保水成为生态系统得以恢复的活化剂, 能够使其所具有的自然、文化服务功能切实展现出来, 让武汉这座城市真正转变为宜居城市[5]。在展开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城市、河流均是要予以重点关注的。首先, 通过河流能够将溪流、湿地以及低洼地有效串联起来, 这样就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蓄水池, 并湿地所具有的净化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并能够切实建立起生态净化系统。将此种方法予以有效应用, 可使得城市不会再遭受洪涝灾害, 同时也能够保证旱季的用水需求。其次, 将混凝土河堤予以拆除, 使得沿河两岸的湿地系统能够得以恢复, 河流所具有的自我净化能力得到增强。再次, 构建起具有连续性的开放空间。人行道、车行道要切实建立起来, 在此基础上建起直通滨水区域的通道。最后, 将滨水区的开发工作与河道整治工作予以有机整合。通过上述工作, 使得武汉的城市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土地价值大幅提升, 城市也更具活力。

4 结语

由上可知, 我们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是十分重视的, 在进行城市规划之时, 要对整个理念予以有效的落实, 进而通过有效措施来使得城市生态得以恢复。重点是要对治水的思路予以重新审视, 对生态雨洪管理, 还有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技术有更为深刻的认知, 这样方可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序展开, 并实现建设目标。

摘要:在当前时期, 我们国家所要面对的水问题是较为严重的。对各种水问题予以分析可知, 其呈现出显著的系统性特征, 若想使得水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就必须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在党的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指出, 要对城市的建设工作予以统一规划,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要超过2000公里, 并要通过有效措施来加大海绵城市定居建设工作。现阶段, 广大人民群众对海绵城市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来说, 如何将其更好地落实到城市的发展当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和课题。随着海绵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推广, 城市的规划也需要从海绵城市理论出发, 使其呈现出更好的生态功能。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春霞, 戴龙, 王嫄.“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分析[J].中国高新区, 2018 (04) :158-158.

[2] 郑华旭.基于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的高速公路立交互通绿地景观设计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7, 11 (02) :43-47.

[3] 相巨虎, 王晓玲, 张健, 高万松.海绵城市和可持续雨洪管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J].绿色科技, 2017 (04) :35-36+38.

海绵城市知识范文第2篇

当前, 对我们而言, 城市是一个供人类生活、生产的大环境。而这个大环境的布局优劣则取决于一个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建设的营造是否合理化。站在宏观角度上看, 其主要取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其推广应用、城市自然生态平衡的结果。而站在微观角度上看, 其主要取决于城市建筑节能措施是否具备很高的工作效率以及绿化系统创造的效果。当然, 上面所阐述的这些要素是相互补充、相互依赖并能够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共同推动着建筑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 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源于对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的尊重, 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将自然设施与人工设施相结合, 帮助城市在面临洪涝或干旱灾害时, 具备如同海绵般的能力, 以此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安全, 实现城市内部对雨水的净化、储存、渗透以及再利用, 从而改善城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传统城市规划中的末端控制、快速排放等固有控制方法被海绵城市的管理理念颠覆了, 它构建了新型雨洪管理控制系统, 即以“分散化、多目标、源头”为核心, 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调蓄系统治理思路。鉴于此, 海绵城市增加了水资源的利用途径, 完善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又可缓解城市洪涝灾害、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与我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高度吻合, 具有非同一般的生态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极高的借鉴价值。

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与思考

2.1 加大定量分析的力度

为了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依据, 我们应当加大定量分析的力度。1) 应当积极收集规划前期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 并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整合。2) 根据现实需求, 在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帮助下, 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调研, 开展与城市各种不同要素相关的专题研究。3) 在城市专题研究所得结果的基础上, 对城市的水资源负荷能力进行全面分析。4结合城市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现实需求, 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 比如城市不同区域的主要职能、性质等, 最终设定出城市对雨水的总体控制目标, 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做铺垫。

2.2 修复城市原有的生态海绵体

天然海绵体的作用是调节城市生态, 具体体现在调节城市内河水的径流量与水位、净化日常产生的雨污水、缓解城市的旱涝, 所以修复生态海绵体是完成海绵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 如果对地表水流的径流量有较大影响的生态环境, 都需采取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包括森林、湿地等, 这些区域经过修复后, 可储存大量的水分, 抑制水土流失, 调节湖泊、河流的水量。修复工作进行中需注意的是, 把每个生态区域划分成多个类别, 包括禁止建设的区域、湿地区等, 了解每个斑块的特征并用相应的方式保护, 用这一方式提升城市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此外, 修复生态斑块的同时, 也可以在原有斑块的周围设计一些自然斑块, 让两者相互配合, 调节城市的生态。为扩大生态海绵体影响的范围, 也可用生态长廊把城市内多个生态海绵体整合, 即确定各生态海绵体的位置后, 在城市最佳位置设计并建设生态廊道, 让各部分海绵体融合, 形成一定的生态规模。

2.3 加大城市竖向规划的力度

为了促进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顺利开展, 应当加大城市竖向规划的力度。1) 应当确定城市用地的控制高程, 利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提供权威的地理信息数据。2) 应当对土地进行改造, 加大平整力度, 使土地更加契合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目标。3) 应当对城市的地面坡向、分水岭、汇水沟壑、地面的排水走向等进行分析与设计, 促进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

2.4 人工海绵体的生态改造

在海绵城市规划过程中, 人工海绵体的生态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的城市环境中, 由于天然海绵体的匮乏, 人工改造和建设生态海绵体是实现海绵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人工建造生态海绵体的方式有很多,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第一, 通过园林绿地的设计, 建设植被缓冲带、人工湿地及其他分散海绵设施, 提升城市对水的应变能力。第二, 构建新型城市水循环系统, 通过设置地下削峰调蓄池、管网改造提升等措施, 使城市管网提升与绿色海绵相结合, 保障城市水安全。

2.5 严谨分析地块地质与地貌

地块地质与地貌分析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 加强对地块的调查和研究, 按照地块的相关用地属性以及地形地貌等条件, 将其合理科学的规划到相应的排水管网中。第二, 按照相应地块开发强度, 对低影响开发地块相关策略实施确定以及细化分析, 对用地规划合理优化, 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市政以及其他公共设施进行有效配套等。第三, 对地块的用水指标以及控制要点进行分析, 同时相应的有效落实, 对下沉式的绿地率以及单位面积的径流量有效确定。第四, 对地块的建设指标进行明确, 按照相应的雨水指标来对地块的建设密度、绿地率及其他方面实施确定。第五, 对于相关地块的建筑, 其路面硬化指标以及建筑小品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3 结束语

海绵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新方向。它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调节改善城市雨洪管理系统及河道水生态修复, 还对城市的黑臭水体治理、热岛效应缓解、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 建设海绵城市, 是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城市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的产生, 尤其是城市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旨在以海绵城市为抓手,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 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最终实现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鉴于此, 本文就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展开探讨, 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竖向规划,生态海绵体

参考文献

海绵城市知识范文第3篇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给周围的自然环境带去了非常大的破坏情况, 如今的气候变暖以及自然灾害的问题发生, 让人们开始关注到了对周围自然环境需要保护才能够实现更好的生活保障, 城市化发展中对水资源的保护以及利用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水资源存在着非常大的供需矛盾问题, 这也是形成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应用, 降低发生的河流污染以及内涝问题, 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 对雨水开发系统进行研究和应用。

1 海绵城市的内涵概述

海绵城市就是在城市能够对环境进行适应的前提条件下对雨水造成的灾害进行有效的降低, 在雨水降落时能够对其进行充分存储以及应用, 在2012年4月《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将海绵城市理念提出, 即是说在城市中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雨水收集系统, 形成对水资源的循环应用, 提升雨水的应用能力, 有效的降低雨水对城市的影响, 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上降低雨水资源的影响, 实现循环利用水资源。因此, 海绵城市也被称之为一种可持续的绿色雨水排放系统。

2 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的原则

2.1 因地制宜的原则

任何一个城市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区域性, 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及优势条件也是不同的,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能够更多的针对其所在城市的区域特点, 针对性的采用措施进行建设工作, 例如城市建设中的水资源等能够充分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区做出相应处理, 因而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2.2 生态、安全原则

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需要将生态理念始终作为重要理念进行遵守, 也即是说在海绵城市的规划中要充分关注到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 对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也需要进行关注和提升, 保证水资源的安全性以及城市的安全, 让城市中各项基础设备更加完善, 根本上提升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和水平。

2.3 规范建设原则

建设城市过程中, 对规划设计方案要最快速度的完成, 不仅需要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将生态问题加以关注, 还需要将城市中的水文条件以及数据信息等进行完善, 针对城市中各种设备采用充分衡量其性能, 例如需要充分考虑设备维护与建设成本等等是不是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相适应。

3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

3.1 城市人工生态海绵体的规划设计

我国城市的不同环境中形成的气候条件以及地质条件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因此确定每个城市都能够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 需要城市拥有良好的天然海绵体, 而有的城市因为严重缺少海绵体, 就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制造海绵体, 例如在陕西的西北部、甘肃的南部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等, 这些地区水资源十分缺少, 通过人工海绵体的建设方式才能够完成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 人工海绵体的建设中通过相应的方式以及技术手段, 通过人工的方式对防洪排涝的能力进行提升, 因而城市规划建设中通过将传统的工业区以及居民区进行设置下沉绿地的方式进行建设, 以代替传统集中式的绿地, 从而最大限度上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

3.2 城市道路规划

在城市道路的工程中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入, 能够保证路基路面的整体流畅性, 保证道路的实际需求控制在一定水平上, 可以在道路的周围设置上下凹式的绿地建设工作, 采用透水性路面以及LID树池的操作加强其建设效果,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 能够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降低雨水在路面中的流量, 改善路面的水质问题, 提升城市中水环境的质量。在设置道路周围的景观时可以设置完成的绿化带, 通过绿色系统的建设形成有效建设效果, 将道路表面的雨水径流到绿化带当中, 然后形成对雨水的存储以及净化目标, 对一些不符合应用标准的雨水排放掉, 通过透水性路面的应用提升了雨水渗透的效果, 在道路污染严重以及负载量过大的情况之下, 可以运用透水路面。

3.3 水系湿地规划

(1) 将禁止建设以及限制建设的区域要在城市中划分出来, 通过法律的方式对区域开展监理, 让这些天然海绵体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自身的能力, 保证海绵的吞吐效果以及调节水源的能力。 (2) 对自然生态环境要一步步的修复, 采用生态砌岸、水植物培育以及淤泥疏浚等方式对绿色生态系统予以建设和修复, 在建设过程中关注其管理和控制过程, 将人工湿地中存在的各种功能例如净水、补水与蓄水效果充分的予以发挥, 保证生态环境, 使其可以真正的造福于城市居民。 (3) 建设完善的生态走廊, 这在发展和规划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通过植物、河流等对各个生态结构之间的联系性进行强化, 保证生态海绵结构的完成性。

综上所述, 海绵城市的建设以及规划过程具备非常强的系统性以及综合性, 并且建设中需要从城市的各项条件充分衡量和考虑, 城市建设中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不仅实现对社会发展的需求, 同时还能够实现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以及提升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 从当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需要每位工作人员加强关注和改善。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森林的应用面积不断增加, 对森林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当中, 这造成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更多矛盾, 另外在城市化进程中, 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水资源形成的浪费问题也较为严重, 对动植物的整个生存环境形成了破坏作用, 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更是有直接关系, 在城市发展中人们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因而如何实现对城市中水资源的充分应用是国家以及相关单位重点关注的内容, 文章中将会针对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方法对策

参考文献

[1] 周慧.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南宁市昆仑大道片区新区规划研究[D].广西大学, 2017.

[2] 徐浩.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 2017.

海绵城市知识范文第4篇

相关政府部门不断对湿地进行整治和探索, 使得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 湿地数量也随之增加, 并取得了优良的效果。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注重实地的开发和改善, 不注意将湿地建设合理化和体系化, 只是单纯的为了吸引顾客或者增加自己的客流量而建立湿地。某些城市的技术开发人员知识储备量不够丰富, 对于湿地的开发, 他们仅仅局限在挖掘池塘和栽培植物, 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城市对于湿地开发的整体性能和发展水平, 同时也与生态建设和景观设计理念相悖。

2 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方法与途径

2.1 相关集水性景观设计

2.1.1 地面铺装。

在当今社会, 人们普遍使用的是传统地面, 然而正式因为传统设计存在着水无法自然下渗等问题, 从而影响这地理中水的自然循环。所以, 为了提高水的自然下渗速率, 以此为背景设计了可适用于不同的场合的产品, 运用各种先进材料如可透水的石头, 可透水的水泥等, 甚至运用了草地, 石头等普遍材料, 以此来降低成本, 使得大部分场合可承担的起。不同的材料可根据其不同的特性, 会被运用在不同的场合, 如广场、人行路、停车场等, 这些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道路负载较轻, 不会对材料造成太大的损坏。我们同样也可以运动美术、彩绘等手法对道路进行适当的装饰, 以此来提高美观性。

2.1.2 绿地设计景观。

绿地景观在生物学中主要包含草类、乔木等自然植物。这些自然的植物景观不仅能够蓄积水分, 还具备着防止水土流失的特性, 它大大的减少了地表径流, 为大自然的水循环提供动力。所以, 相比于建设人造公园我们更应该在保护自然景观方面加大力度, 保护这些天然的湿地和绿地, 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价值。在某些广场等空旷的地方, 技术人员可以设计一些天然的集水地区, 这些地区大多呈现凹型, 因为凭借这种独特的地形特点, 在道路表面流动的水源如雨水可以大部分的流入设计的地形,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地表径流, 同时丰富了我国稀缺的地下水。而生活在这种所谓的“下凹式”地区里的植物应该优先选取具备吸水能力较强、可耐涝、耐旱的特殊性植物。

2.1.3 屋顶景观设计。

屋顶可以在雨天承载大量的雨水, 所以“绿色屋顶”随之产生。这种极具美感的生态建设成为城市中的一大亮点。屋顶蓄积的雨水, 其中一部分可以被屋顶的植物根系吸收、储藏;另外一部分随着蒸腾作用再次回到大气中的水循环中, 大大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总的来说, 屋顶花园与湿地景观的结合, 可以为干燥的城市带来更多的绿色。

3 输水景观的设计

3.1 地表沟渠排水系统

这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 简称“植草沟”, 主要包括一些干性的植草沟和湿性的植草沟。这一结构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相应的降低地表径流的流速, 提高雨水的渗透率, 还可以到达净化雨水的效果, 除此之外该结构体系对于城市的景观效果也起到了不错的提升效果。

3.2 汇水景观设计

这是一种湿地区域与排水系统相结合的一类设计, 这两个地区的水通过排水设施可以最终汇合到一起。通过这种形式, 可以减少地表径流, 还可以促进雨水的下渗量, 减少蒸发量, 这样可以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体现水的自然流动之美。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城市化日渐进步的今天, 生态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不仅为了增添城市的美观, 最主要的是通过这些景观设计, 人们对于水的综合利用率大大提升, 还可以有效的保护城市里的湿地建设。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 我国不仅在文化、教育方面得到提升, 同时也实现了环境和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在设计城市生态景观时, 我们应当以生态理念与人文和谐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 从而创建出一个和谐美好的城市。

摘要:在当下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为了使得更好的融入飞速发展的城市, 新颖景观设计方式的探索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在海绵城市中生态景观对于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水平, 提高城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古往今来, 我们的祖先一直追求“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和生活方式, 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先进。所以我们应当发扬这种理念, 将其与当代生态海绵城市的建设融合到一起, 始终贯穿这种理念, 从而到达建设生态海绵城市的最终目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生态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湿地

参考文献

[1] 王国荣, 李正兆, 张文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 2014, 36-57.

海绵城市知识范文第5篇

对于海绵城市概念来讲, 其初期目标主要就是在城市的实际发展中, 降低对水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其出发点主要就是采用局部措施以及控制, 对于由强降雨所造成的城市内涝以及水体污染合理控制, 使得在开发当中的区域水文能够和自然状态接近。具体主要就是,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主要就是在城市地下含水量以及雨水的回收应用和对地表水实施合理控制等相关方面, 以此来提升城市内涝抗击的能力和实现雨水合理渗透等情况, 加强对相关规划以及技术措施的重视, 尽量降低在城市开发中对于相关的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 确保城市的整体环境能够和海绵同样, 在雨水较多时能够利用其自身的水体和土壤, 对于雨水能顾很快的排放以及存储, 在城市的降水量太少或者一些干旱状况下, 对于其开放水体和土壤中所储存的水体进行释放, 对城市基础设施用水需求进行合理的缓解。

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

2.1 保护和修复天然海绵体

对天然海绵体进行修复以及保护措施主要有:首先, 进行限建区和禁建区的划定, 采用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对蓝线和绿线的规划, 使得天然海绵体具有很好的洪涝调节能力和吞吐能力;第二, 对自然生态实施修复, 采用淤泥疏浚以及生态砌岸等来措施对绿色生态系统实施修复;第三, 生态走廊的建立。加强对斑块-廊道-基质的建设, 相对海绵城市的发展非常有利, 比如, 河流以及水渠等, 通常应用相应的生态走廊是确保各个生态斑块之间形成良好的联系, 以此形成完善的生态海绵体。另外, 也能够确保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网络体系, 便于对雨水做好相应的搜集和应用。

2.2 人工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

海绵体的建设有很多方式, 首先, 对人工园林绿地的建设也能够起到相应的削污、排污作用, 并且也能够提升城市对于雨水的储存功能, 提升对于洪涝的弹性以及应急能力;第二, 加强城市水系的构建以及完善, 采用对既有城市水系加强改造, 对生态体系深化整合, 将对自然水体的合理调节功能有效体现出来;第三, 对传统的工业以及城市居民区的建设模式实施转变。加强对绿地布局的创新, 对于一些集中式的绿地建设变化为一些下沉式的绿地, 在确保建筑面积以及成本不产生变化的基础上, 确保城市绿地实现对雨水资源的消纳以及储存。第四,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的不断改造。采用对设计的改进来将生态效益不断提升, 同时应用下凹式以及滞留塘等方式使得绿色景观自身的资源和雨水收集能够有效结合, 从而将透水面积增大。

2.3 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

对于一些较为常见的人工仿生海绵体在建设中其方式主要有:首先, 在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基础上实施仿生海绵体的建设, 采用相关的设备来对建筑当中的黑水以及灰水实施分离, 同时对其中的灰水实施再次应用, 这样就能够对建筑用水实现很好的节约, 采用相关的集水管以及绿色屋顶和透水层等所收集的雨水将其有效净化以此实现生活用水以及景观浇灌用水等, 从而对水资源实现节约;第二, 在城市道路以及广场当中的相关水循环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的建立。比如, 在广场中可以对其地面设置成为透水式, 使得其能够不断的下渗并且不会产生洪涝, 将透水能力以及面积提升。第三, 采用信息技术, 比如, 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方面的县嗲话技术, 来对城市当中的洪涝险情进行分析, 以此来在实际的建设当中提升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3 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工作的注意事项

3.1 做好前期资料的收集

前期资料在实际的收集中其步骤主要就是:

第一, 在城市总体规划之前需要对城市的相关资料实现收集以及整理, 同时和实际状况进行结合起来做好相应的调查和研究。在城市专题实际研究中有水环境以及生态保护和相关区域的有序发展、海绵城市等相关方面的专题。

第二, 在对相关城市专题有效研究的基础上, 加强对于城市水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的评价, 同时按照城市的实际发展和当前的自然状况, 对区域发展当中其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属性进行明确, 以此来对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进行确定。

第三, 对城市产生低影响的相关控制目标以及原则等方面有效确定, 从而将海绵城市的实际建设主要方面加强明确, 在源头以及中间和后期的各个层面当中的控制目标有效明确, 同时还需要对城市当中所产生的内涝重现期以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进行明确。

第四, 加强对于专项规划的重视, 对城市的绿线以及蓝线合理规划, 对城市的主要建设相关区域有效明确, 同时将海绵城市的实际控制目标以及空间布局等合理执行。

3.2 严谨分析地块地质与地貌

地块地质与地貌分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 加强对地块的调查和研究, 按照地块的相关用地属性以及地形地貌等条件, 将其合理科学的规划到相应的排水管网中。第二, 按照相应地块开发强度, 对低影响开发地块相关策略实施确定以及细化分析, 对用地规划合理优化, 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市政以及其他的公共设施有效配套等。第三, 对地块的用水指标以及控制要点进行分析, 同时相应的有效落实, 对下沉式的绿地率以及单位面积的径流量有效确定。第四, 对地块的建设指标进行明确, 按照相应的雨水指标来对地块的建设密度以及绿地率和其他方面实施确定。第五, 对于相关地块的建筑, 其路面硬化指标以及建筑小品等方面科学合理的设计。

结语

总之, 随着当前城市进程的不断深化, 城市建设中人口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大, 很多城市产生洪涝灾害以及水资源缺少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将这种情况合理解决, 按照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性, 对低影响发展的雨水系统进行合理建设, 以此来实现雨水的合理储存以及吸收和应用, 从而将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效率提升, 确保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海绵城市对于雨水的资源以及防洪排涝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 同时对于城市水系统的完善以及对环境的美化非常有利, 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本文主要就对海绵城市的内涵行了综述, 对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 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防洪排水,雨水

参考文献

海绵城市知识范文第6篇

1 海绵城市理念的基本内涵

在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中, 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对大量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还有一些城市会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 使城市发生干旱或内涝等现象, 这都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群众的正常生活产生的极大的制约, 海绵城市理念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从而为城市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和办法。什么是海绵城市理念, 就是在尊重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先的基础上, 为了使整个城市像海绵一样, 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干旱和洪涝问题, 就要结合好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的灰色基础设施, 使城市对雨水的自主净化、渗透和储存能力得到进一步保证, 从而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

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原则

2.1 生态、安全原则

在整个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生态优先的理念要始终遵守, 换句话说就是在实行海绵城市规划的过程中, 城市的生态问题是关键, 同时也很关键的还有安全问题, 不但要保证水资源的安全, 还要保证海绵城市的安全, 要充分做好城市中的各项基础建设, 使海绵城市的整体水平从根本上得到进一步加大。

2.2 规范建设

在建设城市的过程里, 要将规划建设方案做到完善,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要考虑生态方面的问题, 还要将城市的水利数据信息重视起来, 在整个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除了要考虑整个过程中所需的设备, 还要考虑所需设备的性能, 要确保设备维护和建设成本适应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2.3 因地制宜的原则

每一个城市的地域特点和环境优势都有所不同, 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以城市建设过程中, 之前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为依据, 以当地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制定相对应的规定来建设海绵城市。

3 海绵城市理念下规划城市的方法

首先, 转变城市规划理念。城市规划设计人员要将之前的城市规划理念扔掉, 全面把握海绵城市的基本用途、涵意和运用办法, 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导, 增加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在可持续的生态观基础上, 建设和发展城市化, 将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规划。在规划和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 为了合理的提高城市规划建设, 就要把海绵城市理念发挥到极致, 要尊重客观事实的情况下, 对不同的地域采用不同的方法。

其次, 模仿建设人工海绵体。根据海绵城市理念, 在建立和保护人工海绵体的同时, 要利用人工海绵体使城市的雨水储存能力和收集能力得到增强, 通过以下几种办法:为了科学分析城市内的洪涝情况, 需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发挥最大作用;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就要在城市试点和大的停车场建设再生水的专用通道;为了达到节约用的目的, 就要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情况下把仿生海绵体建设好。

第三, 对生态海绵体进行改造建设。对生态海绵体进行人工改造建设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极度缺乏生城市生态海绵体的情况下, 通过对人工海绵体的建设, 进而调节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使海绵体数量加大。经常使用的改造建设人工海绵体的办法有:城市园林绿地的建造, 可以结合绿地景观运用下凹和水塘的办法收集雨水;改造和建设城市水系统, 极大的调节自然水资源;

为了调整传统的绿地布局, 可以在控制好投资成本和城市建筑面积的前提条件下, 用小面积分散布局的下沉式绿地来代替传统的集中绿地, 从而进一步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为了使城市洪水弹性应变能力增强, 要有人工绿地和园林的设置。

第四, 修复和保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天然海绵体的办法有:一是建立生态走廊, 为了建立生态海绵体系, 使天然海绵体发挥最大的作用, 从而进一步发展海绵城市建设, 就需要加强对天然海绵体的保护;二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 通过运用生态砌岸、在水中培养植物等办法, 发挥好天然海绵体的调洪能力, 有效恢复绿色生态系统;三是通过运用强制性措施对天然海绵体进行保护, 使其免遭破坏, 就要对非建区和建区划分明确。

第五, 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市管理人员要对城市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 并要收集整理好城市规划之前的资料, 对其进行专项研究, 并且依据其研究结果, 为了明确城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对现状的处理能力和潜在的能力, 要评估城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从而作为未来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基础, 决定了城市的开发策略和原则, 协调发展好城市的水系和道路之间的问题, 对建立海绵城市和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做好基础。城市规划是以地块的地质特点来划出汇水分区为依据, 详细规划城市建设的。

结束语

结合以上论述, 在规划和建设城市中, 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的就是海绵城市理念, 这需要城市管理人员深刻认识海绵城市理念, 转变理念的管理方式, 从而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天然海绵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城市水处理的能力, 可以对仿生人工海绵体和生态海绵体进行建设和改造。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 各地逐渐扩大城市规模, 快速增加城市数量, 但是,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逐渐出现了各种问题和弊端, 比如:水资源的缺乏, 城市内的水涝等常见问题大大的阻碍了城市发展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谓的海绵城市是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思路, 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同时, 净化、存储和渗透城市雨水, 从而使城市发展进一步加快。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应用,建议

参考文献

[1] 苏义敬, 王思思, 车伍, 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J].南方建筑, 2014, (3) :39-43.

[2] 刘彦涛, 王彦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探讨——以天津新八大里地区为例[J].城市, 2016, 4 (25) :54-59.

上一篇:初中军训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大学生村官试用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