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分析范文

2023-09-20

海绵城市建设分析范文第1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公共绿地规划、生产绿地规划以及防护绿地规划三个部分, 在国家现行《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 中, 明确了“绿地”的概念, 即城市建设用地类型。从狭义上来说, 城市绿地也可以指代被绿色植被所覆盖的场地, 一般会与人工打造、设施建设相对建委完备的“公园”有所区分, 指的是单纯的、二次加工痕迹较少、面积较小的绿化地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能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自然生态质量,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明确, 如何能够更加合理、规范、科学的完成城市绿地规划, 成为了城市规划的热点和重点研究问题。

二、城市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 城市绿地规划过于形式化

结合近些年来我国部分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完成度来看, 存在过于重视审美需求、忽略绿地功能性的问题, 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认识过于浅薄, 存在大规模、浪费性的城市景观植被重新布置的现象, 认为城市绿地规划集中在景观植被的布设之上。同时, 利用大量雕塑等人造景观, 强行想要提升城市绿化的观赏性, 浪费了大量的城市绿地空间, 甚至还有单纯应付上级领导检查, 利用假花、喷漆等形式, 假装完成城市绿地规划的现象, 不仅没有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 反而存在破坏自然环境的问题, 导致城市绿地规划的功能性和意义体现不出来。

(二) 缺乏长远发展的理念

绿地规划本身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完成的工作, 但是我国部分城市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时, 却打出了“用三年到五年时间创造生态化园林城市”的口号, 过于追求眼前的利益与表现, 导致城市绿地建设的科学性和长远性有所欠缺。比如部分城市存在“大树进城”的规划措施, 从农村引进和购买树木只能解决避免的城市绿地覆盖率, 缺乏长期性的规划措施。

(三)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城市绿地规划不仅是一个口号, 同时需要科学的决策、理论以及技术的支持, 在这方面我国做的仍有较大的不足。一方面, 我国对于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起步较晚, 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支撑;另一方面, 规划决策者本身较为狭隘的规划目的与目光限制了城市绿地规划中, 对相关理论和技术的采用。比如部分城市的绿地规划根本没有考虑城市本身的气候条件、植被类型等因素, 大幅度降低了城市绿地的功能性, 存在过于追求表象、想当然的主观决策失误。

三、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规划的优化措施

海绵城市是基于城市内涝灾害治理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可持续城市开发模式, 能够通过创新有效的城市排水系统, 实现留住雨水以及雨水的循环利用, 同时能够解决初期雨水径流造成的污染, 避免城市出现内涝、水污染等灾害问题。

(一) 转变绿地规划理念

结合海绵城市的特点来看, 城市绿地规划的重点应当在微观层面的绿地空间雨水循环系统, 在传统绿地规划内容的基础上, 强调对城市绿地规划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明确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 加强城市绿地规划中, 对城市环境、气候、地理、地质、地貌等诸多因素的了解, 在确保城市绿地功能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完成城市绿地规划。同时, 城市绿地规划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 应当明确城市具有海绵效应的绿地比重, 进而才能更加科学合理的完成城市规划建设工作, 将城市现有的绿地、自然河道、树木、园林等内容, 形成能够循环利用、具有海绵效应的完整系统, 进一步的提高海绵城市绿地规划的效率与质量。

(二) 增加绿地类型

绿地类型会决定后期绿地的功能性。城市本身需要解决和应对的雨水量与水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化, 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进行城市绿地规划时, 应当增加绿地类型, 不仅需要建设湿地、下沉式绿地等对城市降雨具有明显存储、调节作用的绿地类型, 同时还要根据城市雨水的存储预计排出功能, 设计新的绿地类型, 强调城市绿地的排水和渗透功能, 更多层面和角度的完成对城市雨水的利用, 且有效避免雨水径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 强化城市绿地建设技术

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与理论支持, 不仅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城市绿地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城市建设成本投入, 保证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 城市绿地规划建设需要在明确和落实绿地系统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包括城市植物群落、绿地类型、规划目的等内容, 进而有针对性的选择最为合理的建设技术。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城市海绵效应的研究, 通过建立健全的理论知识体系, 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绿地建设的效率与质量, 促进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最大程度保障城市建设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也越来越强, 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 提出了更加新颖、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概念, 而城市绿地规划则是实现城市海绵效应的关键因素, 应当在结合城市现有资源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 系统完成城市绿地建设, 实现城市内部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以及水节约有机水系统的建设目的。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 同时阐述了城市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总结了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规划的优化措施。旨在明确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性, 通过站在海绵城市的背景下进行研究, 提高我国城市建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特性。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绿地规划

参考文献

[1] 应求是, 陆瑛, 黄晓, 王雪芬, 卢毅军.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河道绿地植物选择[J].山西建筑, 2016, 42 (06) :193-194.

[2] 李方正, 胡楠, 李雄, 戈晓宇.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响应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 2016, 23 (07) :39-45.

[3] 王祝根, 李晓蕾, 张青萍, 李晓策.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道路绿地设计策略[J].规划师, 2016, 32 (08) :51-56.

[4] 叶惠珠, 李海荣, 牛来春, 赵瑜, 潘汝.海绵城市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影响探析[J].中国园艺文摘, 2016, 32 (08) :72-73+120.

海绵城市建设分析范文第2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速度也逐渐加快, 城市的扩张减少了土地面积, 从而对自然中的水文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每次在强降雨天气时, 我们总能看到城市中出现各种内涝问题。现代化的机场建设除了一定的经济服务要求外, 还提出了绿色建设的要求, 能够通过科学措施来提高机场的环保性能, 从而降低资源损耗, 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一、树立以“海绵城市”为基础的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城市降水所提出的, 目的是让城市能够进行正常的自然降水循环。要想建设以“海绵城市”基础的民用机场, 首先要转变建设理念, 在传统模式下的机场建设主要是硬化路面为主, 通过各种地下管道来进行排水。而在“海绵城市”概念下, 民用机场建设要参考《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中的各项技术, 例如利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以及植草沟等自然方式来排水, 将分散源头和缓排慢释作为主要的控制标准。在这种方式下, 雨水的下渗减排含量就会增大, 同时雨水的蓄积利用含量也会增多, 从而减少雨水的排放量, 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 节约水资源。民用机场使用“海绵城市”理念来进行建设可以有效改善传统建设模式下机场中的雨水快排模式, 从而转化成排水、用水、净水、蓄水、渗水等多方面的综合排水系统。和传统建设模式不同的是, 利用“海绵城市”来建设民用机场, 能够将道路绿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提高其对于雨水的缓释、渗蓄和收集的作用, 从而有效降低机场内涝危机, 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最大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 从而实现民用机场的自然净化、自然渗透以及自然储存, 促进民用机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机场建设的标准体系

在建设民用机场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各个部门和专业人员来对建设内容进行整体规划, 从而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雨水利用系统落到实处, 并根据相应的建设标准规划进行建设, 从而提高机场建设可靠性与科学性, 实现民用机场建设的有效控制与引导。在进行民用机场建设时首先要建立以“海绵城市”为基础的建设体系, 对机场的绿色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而是机场建设内涵更为丰富, 建立技术渠道、评价指标, 建设体系以及评价方式等内容, 从而构成绿色的机场建设理论体系。机场建设标准是推动机场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机场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机场前期规划、建设、验收以及试运行等系统的机场建设标准。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广, 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 从而根据建设环境的不同制定出合理的建设标准。同时根据民用机场中的水资源排放问题, 建立降水排放的基本数据库, 通过各种数据信息来有效控制机场内部的降水排放问题。对于规模较大的机场航站来说, 由于规模较大, 因此机场的整体耗能也比较大, 同时也就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为此机场应该建立起环境监测系统和能耗监测系统, 从而为机场的绿色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三、创新建造方法, 使用新技术

在建设民用机场时, 还要积极创新建造技术, 使用新型建造方法。建设技术和方法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机场建设的潜力。目前我国的民用机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例如机场整体设计和空域规划分离、机场运营和建设过程分离, 以及机场具有较大的环境压力等问题, 由于民用机场的设计面积较大, 能耗较高,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借鉴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理念, 从而实现民用机场的一体化运营、场地的一体化建设, 建立起模仿飞行区的仿真模拟跑道, 合理规划土地和雨水的相容性, 提出对于机场资源使用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案, 通过BIM技术、蓄冷、数字化技术、地源热泵、自动除冰融雪技术以及雨水收集技术等内容来提高民用机场的整体规划水平, 提高机场的建设质量。除此之外, 在建设民用机场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还要合理控制场地的透水面积比例, 明确控制指标, 通过建设各种低影响设施促进雨水的自然渗透, 实现机场的可持续发展。

四、重视景观建设

以“海绵城市”为基础的影响设施还包括各种形式的景观元素, 而机场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参考“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建设元素, 增加一些绿色区域建设, 在提高雨水渗透能力的同时, 还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例如构建植物缓冲带、蓄水池、植草沟、雨水湿地、渗透池、下沉式绿地、渗井、生物滞留地、绿色屋顶以及透水铺装等内容来进行景观建设[2]。在民用机场建设中引入景观元素不仅可以美化环境, 提高水资源利用, 还具有多种功能, 例如建立生物滞留地除了能够通过雨水下渗来补充地下水源之外,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峰值雨水流量, 净化雨水, 从而提高径流总量, 强化径流的水污染控制, 提高机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 “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我国民用机场的绿色建设提供了新的建设渠道, 能够帮助收集雨水, 避免机场内部出现雨水沉积问题, 从而在提高机场使用效率的同时, 还提高了机场的环境保护能力, 实现了机场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服务环境, 可谓是一举多得, 为此民用机场在建设过程中要遵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促进民用机场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 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城市的节能环保提出了新的渠道, 文本就此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民用机场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树立以“海绵城市”为基础的建设理念;建立机场建设的标准体系;创新建造方法、使用新技术;重视景观建设等内容, 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民用机场,建设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帅.民用机场建设成本管理的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 2017 (21) :60.

海绵城市建设分析范文第3篇

海绵城市的核心内容指城市在处理一系列环境、雨水变化等带来的相关自然灾害时具备非常好的“弹性”, 也可称其为“水弹性城市”, 它就好像能够吸水的海绵一样, 所以被称作海绵城市。在海绵城市这一背景下, 对于降雨过程中城市的渗水、吸水、净水以及蓄水等尤其注重。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 建筑其极其重要的组成, 因此一定要在城市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有效运用海绵城市理论, 尤其在设计建筑的时候, 应强化建筑屋顶设计、铺装等一系列环节的设计, 另外还须与城市建筑的实际状况相融合, 优化雨水收集体系, 进而为海绵城市的更好实现做铺垫。

2、海绵城市的可行性

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在于:以城市建设的整个体系为出发点, 为城市绿线、蓝线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且在发展和保护边界区域的过程中, 对湖泊、森林、湿地以及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合理规划与设计城市的发展目标, 且保持之前的相关制度。城市发展之前的相关水文特性。让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有效结合, 并对城市范围进行适当扩大。海绵城市的建设让城市“弹性适应”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 且有三个关键特性:首先, 使得原水生态系统能够有效保护;其次, 使得已经损坏的水生态系统可以恢复, 对已经遭受损坏的水体湿地、城市绿地等, 有效应用生态、生物以及物理等方法和手段, 进而确保生态功能以及水文循环系统可以得到有效恢复, 且使得城市生态的整体空间有序化, 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后, 可推行低影响开发, 在建设城市的时候, 对开发强度进行合理控制, 降低原有水生态环境的损坏。且确保生态用地的空间, 对河湖沟渠进行合理开挖, 将水域面积适当增加。

3、海绵城市概念下的城市规划方法

3.1 完成总体规划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其起步环节是总体规划, 而后续规划的基础, 在海绵城市这一总体规划背景下, 基于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一系列专题研究。而建设海绵城市的方向通常包含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径流污染控制以及径流总量控制等。各区域应仔细分析和掌握水文地质特性以及水资源的现存问题, 针对其中的一项或多项目标将其列为海绵城市的基础方向, 进而确定低影响开发管控的相关指标以及目标。同时应对一系列的要求与用地整体布局进行分析, 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关键区域进行确定。

3.2 专项规划

3.2.1 供水系统规划

供水系统包含排水、供水、节水、保水, 进一步优化和规划多重防涝的预防, 且城市具备“海绵”作用。

3.2.2 道路系统规划

对路面布局与绿化带进行合理布置与设计, 以及相关的行人、车道、停车场等, 有效发挥道路的实际功能, 在城市道路系统中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3.2.3 绿色空间系统规划

公园、草原等区域是绿色空间系统的基础组成, 可以使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等设施需求得到满足, 对其基础功能进行有效保证, 同时也包含有机地供水系统, 且具备水净化、排水等实际效果。

3.3 加强详细规划

出了上面的规划外, 也应强化系统的详细规划, 对规划进行合理的细化与分解, 在其建设过程中, 依照各城市的不同特性, 对相关的规划布局、标准、进度等进行细节处理与管控, 确保实施的可行性。同时应对综合效益进行多角度分析, 避免海绵城市建设对整体环境以及城市发展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保证其应用的科学有效性。

4、海绵城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利用分析

4.1 自然资源盘点

对原水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条件,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态敏感区域、免干扰自然带以及相关植被的保护, 另一方面, 有效运用“结合地形进行设计”方式, 来保护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的自然排水功能, 在设计的时候尽量减少水文地质改变。

4.2 水系湿地规划

在生态平衡、气候调控以及城市环保上, 城市湿地净水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一, 对可施工的建设区进行合理规划, 在绿线及蓝线的设置上应遵循相关的执法手段, 使这一系列的天然海绵能够保持海绵吞吐量与洪水能力。其二, 对自然生态进行有效恢复, 且在恢复绿色生态系统的过程中, 应进行一系列的水厂栽培、砌筑岸以及泥生态疏浚等。强调的是,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管理, 对人工湿地水与天然湿地水域的整体效果进行充分发挥, 合理规划海绵城, 降低洪水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率, 全面保障生态环境, 推动城市发展。其三, 加强建设生态走廊、国家走廊, 对生态系统中的一系列环节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 发展运河和河流的实际功能, 促进生态系统的良好建设。

4.3 土地合理规划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土地规划是极其重要的, 且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内部规划的地块也发挥着很关键的作用, 海绵块应严格依照建设的具体状况, 对城市景观及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同时要注重湖泊、公园、湿地及森林等方面的建设, 所以在进行施工的时候, 应加强土地规划的合理性, 确保城市有效运行。

4.4 城市道路

注意改善下水道系统, 牢固粘固安全盖, 充分利用渗透性材料建设城市道路交通, 减少旱灾, 洪水灾害, 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

4.5 建筑屋顶设计的应用

建筑屋顶长期经受风吹日晒, 常常由于过热而产生一系列的裂缝问题, 在降雨量较多的时候也常出现屋顶积水的问题,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寿命, 且在屋顶漏水的时候也会对居民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 所以建筑屋顶的设计非常重要, 也是影响建筑施工寿命的核心步骤。在“海绵城市”理念下, 建筑屋顶设计更注重雨水收集与绿化设计, 不仅能够防止高温天气导致屋顶温度升高还能够及时收集雨水, 防止屋顶积水问题, 另外也能够做到雨水的回收再利用, 具备多方面的优势。

综上所述, 海绵城市建设既是城市注重建立低冲击开发思维的一个体现, 又是对雨水、城市排水利用工作的一种推进。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 要立足于我国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以低影响开发为规划设计基础, 做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目标安全控制, 这样才能提升城市开发理念转型、实现雨水经济有效利用, 创建出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健康发展之路。

摘要:现阶段, 国民经济迅猛发展, 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水资源严重短缺、雨水径流污染、地下排水系统问题以及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等问题, 因此海绵城市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诸类问题, 海绵城市的核心在于通过减少在传统城市化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需要而节约水资源, 而且使得现有水资源的整体质量得到改善, 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得到平衡。基于此, 本文对海绵城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利用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利用

参考文献

[1] 孟岭超.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景观重塑研究[D].河南大学, 2015.

[2] 董玉良, 王贤萍.建设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在嘉兴的研究与应用[J].建设科技, 2015, 07:56-57.

海绵城市建设分析范文第4篇

1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的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为此,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协调城镇化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在此背景下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同年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

2 海绵城市的理念与内容

2.1 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图 1海绵城市转变传统排洪防涝思路

海绵城市是实现从快排,及时排、就近排、速排干的工程排水时代跨入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历史性、战略性的转变。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三是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2.2 主要内容

海绵城市建设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用来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

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

图 2海绵城市构建体系

2.3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对海绵城市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进行了总体阐述,用于指导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

2.3.1 概念

低影响开发(LID)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

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

图 3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

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表格 1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的关系与区别

2.3.2 构建途径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需统筹协调城市开发建设各个环节。在城市各层级、各相关规划中均应遵循低影响开发理念,明确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结合城市开发区域或项目特点确定相应的规划控制指标,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图 4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途径

2.3.3 控制目标

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控制目标一般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各地结合水环境现状、水文地质条件等特点,合理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目标作为规划控制目标。鉴于径流污染控制目标、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大多可通过径流总量控制实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可选择径流总量控制作为首要的规划控制目标。

图 5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将我国大陆地区大致分为五个区,并给出了各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的最低和最高限值,即I区(85%≤α≤90%)、II区(80%≤α≤85%)、III区(75%≤α≤85%)、IV区(70%≤α≤85%)、V区(60%≤α≤85%),如图3-3所示。各地参照此限值,因地制宜的确定本地区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图 6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

2.3.4 技术选择

低影响开发技术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通过各类技术的组合应用,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实践中,应根据城市总规、专项规划及详规明确的控制目标,结合不同区域水文地质、水资源等特点及技术经济分析,按照因地制宜和经济高效的原则选择低影响开发技术及其组合系统。

表格 2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

2.4 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与国家正在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相结合,实现海绵城市的智慧化,重点放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领域,以及灾害应对领域。智慧化的海绵城市建设,能够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智慧排水和雨水收集,对管网

堵塞采用在线监测并实时反应;对城市地表水污染总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暴雨预警与水系统智慧反应,及时了解分路段积水情况,实现对地表径流量的实时监测,并快速做出反应;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智慧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现雨水及再生水的循环利用等等。

3 海绵城市试点概况

3.1 试点城市申报

2015年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称,根据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和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要求,经研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根据《通知》,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图 7海绵城市试点申报流程

针对资格审核部分,试点申报城市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城市人民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2.编制或修编城市水系统(包括城市供水、节水、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排水防涝、防洪、城市水体等)、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专项规划,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建设要求,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3.城市发展对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调蓄雨洪和应急管理能力需求强烈。试点区域总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不低于400毫米。优先鼓励旧城改造项目。包括城市水系统、城市园林绿地、市政道路、绿色建筑小区等。

3.2 试点基本情况

全国130多个城市参与竞争,最后经过筛选有34个进入初步名单。2015年3月4日,3部委确定22个城市参与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最后有16个获得海绵城市的资格。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别是:迁安、白城、镇江、

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技术服务、材料、工程、仪器、管理、居民生活等多个领域,其市场拉动作用不亚于城市化建设,投资量巨大。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试点城市中贵安新区投资46.7亿元,南宁投资95.19亿元,常德投资则高达250亿元。

同时入围海绵城市将获得巨额的财政补贴。其中常德将有望获得超过12亿元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是常德历年来获国家城市建设单项补贴最高的一次。南宁市在未来3年将获得16.5亿元以上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用于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3.3 试点存在问题

针对2015年试点申报城市,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前期工作基础薄弱:城市现有灰色设施本身不完善,同时缺乏规划支持,部分城市连排涝规划没做,基础工作薄弱。

(2)建设目标设置不合理:总量控制率、排水防涝、防洪等指标不符合实际情况,目标设定过高,无法通过考核;

(3)实施方案可行性不足:方案细化不够、指标缺少量化,因地制宜体现不够;

(4)制度、政策配套措施缺乏:包括协同机制,管控机制,考核机制,制定不完善。

(5)投融资模式方案不实:针对不同项目类型,缺乏投融资模式考虑或有投融资方案但缺乏可行性。

附录:部分海绵城市参与单位名单

序号

单位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北京建筑大学

3 上海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 4 广州珠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5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6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 7 苏州河道管理处

8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9 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 10 新余市市政工程管理局 11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2 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3 海口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4 华霖富水利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15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6 湘潭市建筑设计院

17 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8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19 浦东新区排水管理所

20 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1 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2 辽宁省鞍山市规划设计院 23 鞍山市规划局

24 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25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26 长沙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27 中国义乌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8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29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30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1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32 上海佳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姓名

谢映霞 王健龙 赵敏华 王浩正 周水明 赵亮 胡玉清 魏文涛 贾小慧 余剑 韩宇 汪望淮 詹振坤 窦秋萍 赵哲毅 杨亮 林怡 孙斌 孙云章 郑琴 陶丰收 王伟光 安景有 陆沈均 李鹏 李德新 吴小园 李楠 郑建春 孔洁敏 李兵 娄城铭

联系电话

010-58322000 13488679459 13611745764 18911852716 15821430304 13891815275 18606203618 18722325970 18504710175 13707906618 18636932723 13861857993 18976281657 13701672489 18616064850 15197293156 13951823853 18002239578 13501706449 13389203815 18155398610 13050030016 13322112210 13917925810 13821192962 15074982668 15267966699 18811360408 13520423039 13855124899 13918945960 13524512240

33 34 35 36 37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沈阳市规划院

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司

刘洋 孙池 杨帆 王雨雨 李超新

海绵城市建设分析范文第5篇

1.水生态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性质

首先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性质。海绵城市建设一定是要从区域到局部尺度上整合的过程与形态,涉及到人的需求、生活质量提升、物质空间、技术、材料等方方面面,涵盖工程评估、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监测、施工等,所以海绵城市本质是结构体制的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能够找到解决或者舒缓城市人居环境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系统退化、洪水内涝、城市开放空间难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等实际问题,同时为人们提供更加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这一工作才可能为人们所接受。

海绵城市落地就是景观建设。景观设计本质上是土地设计、物质空间规划,是建立在探讨针对土地上存在的环境、生态、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艺术科学相结合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这一特征为海绵城市建设如何落地指明了方向,景观设计学应该执行海绵城市落地统领的任务。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从子虚乌有的以人为本向维系城市、乡村水系统整体健康转型,健康的水系统才有健

康的城市和人;

第二,从单一功能景观水体向多功能生态水体转型,城市河湖景观是城市、乡村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维护景观河湖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是基本出发点;

第三,从封闭的园林、水利部门利益,不计成本、纳税人的钱面前忘恩负义的“景观工程”向统筹开放的城市水系统管理、精打细算、服务公益的可持续性水管理转型; 第四是整体上服务中国和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环境目标。

这些目标已经反反复复出现在在十七大、十八大,同时习近平主席的观点非常具体,他说我们要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去解决大树进城,开山造地这些问题。习主席也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就是我们要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上来实现整体谋划国土空间的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所以我们作为设计师深思:我们所做的每一个规划都能够对这个国家负责任,对每一个人民、每一个老百姓负责任。所以我想我们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帮助国家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和移除污染物,我想这是我们这个会场提出生态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

2.水生态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途径

生态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一定有理论依据,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健康,从五个方面,通过北京大学在过去15年中完成的一系列工程,来探讨水生态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同时创造性地探求地方解决方案。 第一,要平衡场地水量,净化水质,创造宜人的环境; 第二,雨水管理、湿地恢复与生态游憩环境多功能景观建设; 第三,避免洪水内涝的城市新区规划;

第四,构建城市水系统与居民生活的密切联系的新生活方式; 第五,与洪水为友的新景观。

3.水生态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归纳水生态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是数据条件难以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高精度气象数据、地形数据都由有关政府部门掌握,高昂的价格和保密条件令设计师倍感无能为力;

第二,根深蒂固的以城市美化为目的的城市绿地建设观念阻碍行业进步和公众认知; 第三,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从粗放走向精致的机会和途径,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计支持,然而重工程轻技术和设计致使工程咨询与设计费用严重偏低,必将严重影响海绵城市建设质

量;

第四,海绵城市建设是个地域化特征非常明显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需要持续监测、技术咨询、试验论证与设计投入的工作,然而个性化、专业化、合作意识浓厚和愿意扎根一地的技术与设计服务的设计师和公司严重不足。 同时,相应提出解决途径:

第一,呼吁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公开;

第二,呼吁提高咨询与设计服务取费标准,切勿低价同行竞争;

第三 ,规划师和设计师应该关注城市面临迫切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实际问题,革新观念,加强行业合作;

第四,呼吁更多追求精致,扎根一地、服务一地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专业咨询与设计咨询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公司。

海绵城市建设分析范文第6篇

1.水生态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性质

首先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性质。海绵城市建设一定是要从区域到局部尺度上整合的过程与形态,涉及到人的需求、生活质量提升、物质空间、技术、材料等方方面面,涵盖工程评估、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监测、施工等,所以海绵城市本质是结构体制的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能够找到解决或者舒缓城市人居环境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系统退化、洪水内涝、城市开放空间难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等实际问题,同时为人们提供更加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这一工作才可能为人们所接受。

海绵城市落地就是景观建设。景观设计本质上是土地设计、物质空间规划,是建立在探讨针对土地上存在的环境、生态、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艺术科学相结合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这一特征为海绵城市建设如何落地指明了方向,景观设计学应该执行海绵城市落地统领的任务。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从子虚乌有的以人为本向维系城市、乡村水系统整体健康转型,健康的水系统才有健

康的城市和人;

第二,从单一功能景观水体向多功能生态水体转型,城市河湖景观是城市、乡村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维护景观河湖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是基本出发点;

第三,从封闭的园林、水利部门利益,不计成本、纳税人的钱面前忘恩负义的“景观工程”向统筹开放的城市水系统管理、精打细算、服务公益的可持续性水管理转型; 第四是整体上服务中国和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环境目标。

这些目标已经反反复复出现在在十七大、十八大,同时习近平主席的观点非常具体,他说我们要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去解决大树进城,开山造地这些问题。习主席也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就是我们要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上来实现整体谋划国土空间的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所以我们作为设计师深思:我们所做的每一个规划都能够对这个国家负责任,对每一个人民、每一个老百姓负责任。所以我想我们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帮助国家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和移除污染物,我想这是我们这个会场提出生态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

2.水生态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途径

生态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一定有理论依据,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健康,从五个方面,通过北京大学在过去15年中完成的一系列工程,来探讨水生态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同时创造性地探求地方解决方案。 第一,要平衡场地水量,净化水质,创造宜人的环境; 第二,雨水管理、湿地恢复与生态游憩环境多功能景观建设; 第三,避免洪水内涝的城市新区规划;

第四,构建城市水系统与居民生活的密切联系的新生活方式; 第五,与洪水为友的新景观。

3.水生态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归纳水生态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是数据条件难以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高精度气象数据、地形数据都由有关政府部门掌握,高昂的价格和保密条件令设计师倍感无能为力;

第二,根深蒂固的以城市美化为目的的城市绿地建设观念阻碍行业进步和公众认知; 第三,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从粗放走向精致的机会和途径,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计支持,然而重工程轻技术和设计致使工程咨询与设计费用严重偏低,必将严重影响海绵城市建设质

量;

第四,海绵城市建设是个地域化特征非常明显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需要持续监测、技术咨询、试验论证与设计投入的工作,然而个性化、专业化、合作意识浓厚和愿意扎根一地的技术与设计服务的设计师和公司严重不足。 同时,相应提出解决途径:

第一,呼吁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公开;

第二,呼吁提高咨询与设计服务取费标准,切勿低价同行竞争;

第三 ,规划师和设计师应该关注城市面临迫切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实际问题,革新观念,加强行业合作;

第四,呼吁更多追求精致,扎根一地、服务一地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专业咨询与设计咨询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公司。

上一篇:科学小故事范文下一篇:音乐教师年度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