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文学论文范文

2024-07-14

大学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阅读是人们综合运用感官来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英语文学名著是被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的英文读物,它是有效提升读者综合语言能力手段之一,它对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个人综合素质提升乃至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必须多了解当前高校英语文学名著阅读状况,增强大学生对英语文学名著认识,呼吁英语经典文学名著回归校园。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时间;阅读兴趣;学习方法;阅读渠道

一、 福建本科高校英语阅读情况

我们对福建省八所本科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取调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 大学生缺乏对英语文学名著的阅读的兴趣

在非英语专业文学名著阅读情况随机抽取调查中,在阅读时间方面,67.3%的非英语专业的同学平常阅读名著的时间小于半小时,仅1.7%的同学阅读时间大于两小时。英语专业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情况中36.4%的同学表示很少涉及英语文学名著。而其中仅有10.3%的同学有计划并长期坚持。在时间方面,37.9%的英语专业同学平时阅读名著的时间小于半小时, 只有5.8%的同学大于两小时。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阅读英语文学名著的目的在于提高英语阅读水平,英语专业的小部分学生出于兴趣会去看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但大多非英语专业的同学则大多只看与考试相关的书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连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都很少完成。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较多是出于配合教学和应付考试。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能从英语文学名著上汲取营养,获得快乐和满足。

(二) 大学生阅读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调查中发现仅约10%的调查对象能有计划且长期坚持阅读英语文学名著。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大学生在阅读英语文学名著上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即使有计划也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另外,调查发现词汇量少仍是阅读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众所周知,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过程。英语文学名著是英语文化中的精华,它赋予我们灵感,常常使我们受益匪浅。然而根据调查,大学生投入英语文学名著阅读的时间并不多,仅39%的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感触时英语专业写读后感,而45%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则选择什么也不做。尽管大学生自学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快,但未能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树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和可行的阅读计划。

(三)大学生英语文学名著阅读缺乏多元化渠道

在阅读途径的选择上,38.9% 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和50%的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选择图书馆借阅。大约34%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和19%的英语专业学生选择在线阅读或网上下载英语文学名著,其中,非英语专业同学更倾向于在线阅读的学习方式。在购买英语文学名著书籍的调查中,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结果:在书店购买纸制书籍数量上非英语专业学生(占22.2%)多于英语专业学生(占11.5%)近一半。在网上购买纸制书籍的情况和书店购买的情况恰好相反。随着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对英语文学名著的需求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图书馆借阅作为英语文学名著的主要渠道,却由于种类单一、藏书量少,同学们的阅读需求未能得到真正满足。长期以往必然导致大学生英语文学名著的阅读量的减少。

二、产生现状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对英语文学名著阅读重视度不高, 缺乏自信,部分学生对英语名著阅读处于被动接受甚至抵触状态。他们阅读的目的不在阅读本身,而在于应付考证、出国旅游、留洋等。动机不对自然收效不同。由于其自身英语基础薄弱又未能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即使他们投入很多时间最后收获甚微,久而久之会让他们对自身英语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对英语文学名著丧失学习乐趣,产生负面情绪。于是他们更乐意看一看英剧美剧,听听英文歌曲,偶尔看看英文报,然而这些做法并不能很好提高阅读水平。

(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大学生在初高中就已被传统英语教育模式留下烙印—为了英语考试而学习英语。到了大学他们希望老师能在教学方式有所创新,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四六考试的压力和一些学校四级不过不给学位证书的压力,很大一部分老师为了完成指标只注重英语词汇和语法上的讲解,又让学生再背上了沉重的考证负担。当他们对教学的期望和老师现实做法产生矛盾时,他们由于心理落差又一次萌生了放弃对英语课外知识的涉猎,这不仅加剧了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功利性,更进一步使学生丧失对英语文学名著阅读的激情。

(三)缺乏英语文学名著的阅读氛围和缺少交流机会

从调查中可得知:多数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学习氛围需要靠大家共同来营造,但是在普遍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下要靠单独几个人来改变英语文学名著的阅读氛围是不可能的。部分大学为营造外语学习氛围提供英语交流的场所,经营者为了能吸引同学,维持运转提供了饮食方面服务,同学们本应该可以在里面和兴趣相同的同学交流,但很多都在聊英语之外的东西,甚至把那里当茶餐厅,完全破坏了学习氛围,让真正想进行文学名著交流的同学失去了交流机会。

(四)缺乏英语文学名著阅读的资源

在社会上的小书店和书报亭很少见到英语文学名著的身影,只有在新华书店偶尔看见英语文学名著孤零零的几本躺在书店的角落。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心酸,但现实情况如此,商业书店和书报亭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是否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英语文学名著在社会上无人问津呢?虽然现在电子读物已经进入了普通大众的生活中,但传统的纸质阅读习惯已根深蒂固,因为纸质书籍能在阅读过程中免受电子产品中其它信息的干扰,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说到阅读纸质书籍,图书馆必定是大学生读书场地的首选。可是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的英语文学名著的藏书量没有及时更新,出现了学生想读却无法借到的情况。英语文学名著的购买价格也是非常昂贵,对于正在读书的大学生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所以大学生不愿意花钱购买英语文学名著的纸质书籍。

三、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文学名著阅读

(一)从学生自身出发

1.学生要明确阅读目标和意义,主观思想上提升对英语文学名著的重要性客观上应合理规划课余时间,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详细的规划并长期执行。

2.学生应该了解英美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增加阅读量和扩大阅读面,拓宽英语文学名著的阅读渠道,不应只采用图书馆借阅这单一的阅读渠道而限制了阅读量。学生之间可以建立英语文学名著互助学习小组和共同学习群,资源共享,互相监督,共同学习。通过文学著作,报刊杂志,原版电影戏剧和网络等,尤其是网络,丰富广泛的学习资源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有效。

(二)从教师教学着手

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在教学方法上认真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养成阅读英语文学名著的良好习惯和阅读氛围。课堂上可多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大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名著,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明白英语文学名著阅读积累能有效提高英语水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阅读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和能力。

(三)学校应重视英语名著阅读

学校的方针政策对校风、学风起引导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增加对教育资源开发的投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自觉阅读的意识。鉴于大学生课余上网时间较长的特点,学校可利用网络平台,创立网上阅读公众号,将图书信息或电子图书分享在公众号平台上,并设立互动网络平台以促进学生学术交流。

图书馆应该增加图书量,多购进实用性强、受学生欢迎的英语文学名著,订阅对学生专业有较大影响的英文期刊报纸,如《纽约时报》、《中国日报》等,并且能定期更新。学校也可以多举办与英语文学名著阅读香港的主题活动,如英语文学名著知识竞赛、经典英语文学名著评说等,并对获奖的同学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鼓励,由此来吸引更多师生关注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四)全社会营造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氛围

公立图书馆可增加英语文学名著藏书量供大学生借阅,设立英语文学名著网上阅读模块供大学生免费阅读和下载。书店、书报亭可适当增加大学生喜欢的英文小说、散文、异国文化等书籍。

文化传媒和出版社可以联合起来,将最受欢迎的几部英语文学名著翻拍成电影或配上语音,加大英语文学名著的宣传力度,增加英语文学名著的关注度。出版社在出售书籍时附带该书光碟,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还能锻炼听力,同时便于英语文学名著的推广和普及。

教育部门可出台“大学生在校必读英语文学名著”等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文学名著时积极主动的按照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或自己的爱好来确定大致的阅读目标,有选择性的选择书目,避免盲目阅读。

综上所述,此次福建省大学生英语文学名著阅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存在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英语文学名著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大学生坚持英语文学名著阅读的动力,而兴趣的培养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也需要校方、相关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努力。在英语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教育部门、校方和社会应该着重提升大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理念,英语文学名著对人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英语文学名著回归迫在眉睫。

〔参 考 文 献〕

〔1〕 张帆.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06).

〔2〕 袁永芳.大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研究〔J〕.外语教学,2003,(03).

〔3〕 周慈波.大学生英语阅读障碍起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06).

〔4〕 吴文亮.影响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和对策〔J〕.柳州师专学报,2008,(08).

〔5〕 王宏燕.由大学生英语阅读现状所引发的思考及应对策略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

〔责任编辑:侯庆海〕

大学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西方典故文学;典故来源;典故翻译

在许多英语文学作品中,包含着大量的西方典故。无论是基于能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学作品,还是想要了解西方典故独有的文化特征及魅力,对于英语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典故都必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有利于扫除我们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时的障碍,也有利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文学作品的精髓所在,进而更好地体会英语文学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情感及含义。否则,如果对于西方典故不熟悉,就很容易使我们闹笑话。

一、 典故是什么

典故是指旧例,是关于历史人物、故事情节、典章制度等故事或传说的再次利用,与其他文学语言相比较,典故具有特定的、鲜明的、独有的意义。而西方典故主要是指人们在口语或者英语文学作品引用的一些寓言或者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以此来增加英语文学作品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而典故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使作品的表达更加生动活泼、易于理解,还能形成虽然语言精炼简洁,但是内容却丰富多彩的现象。

二、 典故的来源

英语的发展过程是非常久远的,因此,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典故来源也是非常广泛的。

(一) 《圣经》

在西方国家,宗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们信仰的寄托。早期的基督教文学更是西方古代文学的来源之一,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新约全书》(简称《新约》),它是基督教的正典,基督教将希伯来犹太教的经典《旧约全书》(简称《旧约》)全部继承下来,并把《新约》《旧约》合称为《圣经》(又称《新旧约全书》)。而《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教义,也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数不尽的故事和经典。英语文学作品中许多都与《圣经》有关,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伊甸园”“禁果”“诺亚方舟”等。

在圣经当中,亚当是人类的始祖,而苹果的历史却比人类的历史还要悠久。在各国的神话传说或者民间故事中,苹果都是非常受人喜爱的一种水果。但是,根据圣经上的故事记载,苹果也是给人类带来麻烦的一种水果,男人的喉结就是因为吃苹果而引起的。Adams Apple(喉结),这个故事就出自《旧约》,《旧约·创世纪》中讲到了人类的起源,传说上帝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让他们结为夫妻,并在东方的伊甸建立了一个园子给他们居住。伊甸园里繁花似锦、树木茂盛、果实丰盛,伊甸园简直就是一个世间乐园。上帝告诉亚当:你可以随意吃园子中的各种果子,但是不能吃那棵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实,吃了一定会死。这种“禁果”就是apple。但是后来,夏娃受到了蛇的诱惑,吃了善恶树上的禁果,还把这种果子给它丈夫亚当吃。亚当因心怀恐惧,吃时仓促,有一片果肉哽在喉中,不上不下,因此留下了一个结块,这就是“亚当的苹果”。两人吃了这果子之后心明眼亮,能知善恶美丑。但是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告诫因而被逐出了伊甸园。从此,亚当就永远在脖子前端留下了“喉结”,作为偷吃禁果的“罪证”。

(二) 古希腊神话故事

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希腊艺术的前提,不懂得希腊神话,就无法理解希臘文学,也就无法理解西方文学。希腊神话是古代希腊人民留给后世的一份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遗产。同其他民族的神话故事一样,都是在人民与自然的斗争之中,凭借想象征服自然并把自然想象化。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美和人性美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源头。现在,希腊神话中的许多人物形象和故事传说都已经成为典故,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在现在的英语文学作品中我们常见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之踵)这样的表述,如果不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典故,根本就无法很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而这则典故就出自希腊神话:阿喀琉斯是凡人珀琉斯和仙女忒提斯的儿子。忒提斯为了能让儿子拥有长生不老之躯,在阿喀琉斯刚出生时就将其倒提着浸进冥河接受洗礼,可遗憾的是,阿喀琉斯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却不慎露在水外,因此全身留下了唯一一处“死穴”。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被一箭射中了脚后跟而死去。因此Achilles Heel一般是指致命的弱点或要害。后人也常以“阿喀琉斯之踵”譬喻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是再强大的英雄,也有致命的死穴。

(三) 寓言

寓言是指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借此给人以启示的一种文学体裁,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或者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的事物,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是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因此在文学作品中有广泛的运用。

著名的《伊索寓言》可谓是家喻户晓了,被翻译成多个版本流行于世界。它文字凝练,想象丰富,故事生动,饱含哲理,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人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是披着羊皮的狼的意思,但是如果你知道《伊索寓言》的话,就能明白这句话可以引申为伪装善良的人。同理,sour grapes也不仅仅是酸葡萄的意思了,它可以表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这正是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挫折感时的一种自我心理安慰。

The Farmer and His Sons一般我们会认为是农夫和他的儿子们,但是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却有勤奋是宝的意思。这个典故也出自《伊索寓言》:“有个农夫感觉自己就要不久于人世了,于是他把儿子们叫到床边,想要把自己的耕作经验传给儿子们,他说:‘孩子们,我将要不久于人世了,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卖掉我们祖辈传下来的房产,因为在这下面埋藏着宝藏。虽然我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但是我肯定它就在这下面,你们一定会找到它的。为了找到宝藏,你们要仔细搜索,不要放过任何一寸土地。’儿子们以为那里埋藏的是金银财宝。在父亲去世之后,他们把那葡萄园的地全都翻了一遍,什么宝物都没找到,但是秋收过后,他们发现当年他们赚得比任何一个邻居都要多。现在他们终于明白,父亲口中所说的宝藏是什么了,而这个宝藏也早已被他们找到了,那就是勤劳是宝啊!

(四) 童话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植物等物体以人的感情。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使童话形象生动活泼、故事情节离奇美妙,借此来帮人们理解人生、认识社会,并且引导人们明辨是非、通达事理。因此,童话故事也是许多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重要来源之一。例如我们最常见的uglyduckling(丑小鸭)的故事,这则故事就出自《安徒生童话》:“一只天鹅因为长相与其他鸭子不同而被其他鸭子当成丑小鸭。因此,它经常挨打,被排挤、讥笑,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于是他只好连夜飞过篱笆逃走了。当他看到美丽的天鹅展翅飞向湖面时,丑小鸭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于是他来到天鹅群,被大家看出是一只最美丽的天鹅而不再是一只丑小鸭,他感到幸福极了。”因此,在文学作品中,uglyduckling(丑小鸭)变成了小时候不漂亮、遭受侮辱,但长大后美丽动人、受人尊敬的人物代表,俨然已经变成一个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三、 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翻译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它的《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指意義不与原文相悖,即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原文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要通顺明白;“雅”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因此,我们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时,也要遵循这三个原则。那我们就不得不考虑一些因素的影响了。

(一) 文化差异

任何一个国家,由于其历史发展的不同和身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就会使其宗教信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产生不同,也就是民族文化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文化的差异,我们不能从中国人的习惯出发想当然的理解英语文学作品,而应该了解作品来源国的文化,从作品来源国的历史渊源、人文情怀出发,结合汉语习惯有根据地进行翻译。

(二) 英文典故与中文典故的对应情况

作者有国界,而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一些英文中的典故往往能在我国的文化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内容,例如:helen of troy(特洛伊的海伦),这个典故出自荷马史诗中的希腊神话故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奉命出使希腊,在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那里做客,他在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的帮助下,趁着墨涅拉俄斯外出之际,诱走其妻海伦。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发兵攻打特洛伊。双方大战10年,众神各助一方,胜负一直未决,最后奥德修斯巧设木马,一举攻陷特洛伊城。而海伦也成为战争的导火索,给特洛伊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而在中国历史上,“红颜祸水”的事情也不在少数,“妲己亡商”“褒姒亡周”以及唐明皇因宠爱杨贵妃而招致“安史之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等故事中都把责任归咎于“红颜”身上,因而“倾国倾城”“红颜祸水”等成语与Helen of troy十分近似。因此在翻译英文作品时,考虑对应典故,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 作品的整体性

典故是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典故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情感和表达。但是,典故毕竟是存在于作品整体之中,因此,在翻译时还必须要考虑作品的整体性。从作品的整体内容出发,灵活地翻译典故,使其翻译后能有助于作品情感的表达,而不应该为了翻译而翻译,这样就会造成作品情感和表达的断裂,破坏其整体性,实在不可取。

四、 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方法

(一) 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不需要变通,即按照原文的意思翻译即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直译法并不是生搬硬套的逐个翻译单词,而是在尊重作品原创性的基础上,翻译典故的直接意思,这样不仅能使读者方便理解作品,还能保留作品的原创特色。例如《圣经》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我们就可以运用直译法将其翻译为“爱邻如爱己”;另外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One swallow doesnt make a summer”我们也可以运用直译法将其翻译为“一燕不成夏”。

(二) 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翻译时不受原文词语表面语义的限制,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用区别于原文的表达方法,把原文的意思翻译出来。这是因为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不可能与我国的典故能够一一对应,因此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而采用的一种翻译方法。这样,既保留了原典故的含义,又能翻译成我们熟悉的表达方式,更方便读者的理解。

(三) 套译法

套译法,是指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典故,和我们中文的典故意思相近,但是又不能一一对应,如果使用直译法就会显得语言表达太过苍白,采用意译法也会使典故失去原有的意思,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套译法,把它翻译成与我国典故相近的意思。例如:birds of a feature flocks together,这句话如果直译成“有特征的鸟成群在一起”的话,就会失去作品的文学色彩,所以我们采用套译法,将其翻译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既表达了作品的原来意思,又不失其文学色彩,一举两得。

(四) 直译加注释法

直译加注释法就是直译法加注释的意思,在英语文学作品中,有一些句子用直译法翻译之后,还是不能使人明白其意思,这个时候,就需要在直译后面加一个注释,这样就能使人瞬间明白了,例如:“See Naples and die”,我们将其直译为“看了那不勒斯,就可以死了”,但是如果只是采用直译法将其如此翻译出来,还是使人觉得云里雾里,不能理解其意思。但是如果在直译后加一个注释:“那不勒斯为意大利南部港市,因为风景奇美而闻名于世”,这样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读者就会一目了然了。

五、 结语

典故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文化,很好地运用典故,不仅能显示作者渊博的知识储备,更能使作品表达深刻到位,对于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典故,这就需要人们能了解其典故来源,掌握其翻译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张慧艳.浅谈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91-92.

[2]刘颖.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研究[J].中国培训,2016(7下):275.

[3]杨艺欣.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典故文学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7):32-33.

[4]张洁茹.西方文学典故浅谈[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2-23.

作者简介:

陈莹,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大学生;文学涵养;作用

作者简介:郭馥铭,吉林省四平市人,硕士研究生,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一、传授人文方面知识,奠定学生文学素养基础

现当代文学在对学生的塑造中,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传播文化,进而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能够奠定学生基本的文学素养。人文知识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构成了人类知识的重要组成方面。现当代文学通过对文、史深入剖析和再现,让生动的历史场景在学生脑中再现画面。每个人只有经过了一定时期的文学积淀才会深化成为文学涵养。

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文学、艺术等丰富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向学生传输基础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能够把这个过程领域中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思潮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去把握现当代文学知识。在较新的科研中,有许多新兴的文学观点和知识,因此,教师要能够承担得起这一责任和重担,积极向学生介绍新知识,增加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在新的知识中吸取营养,从而能够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

二、融入挫折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学心理素质

现当代文学在积极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它能够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信心和毅力,增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在完善大学生人格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文学品质的提升。文学实际上人的学问,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往往是作家经历、人格、精神的再现,这些都能够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加深学生文学涵养的形成。作家的经历和背景,为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能够帮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自主进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在文学精神之上得到升华。

(1)现当代文学中朗朗上口、简洁明了的诗句有助于大学生文学涵养的形成。现当代文学往往包含有诗句的内容,诗文通过再现当代事物和表现状况,从而构造成影响人们的诗句,在对诗句的研究中,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学的魅力,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学之墙。

(2)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往往选取英雄典型来塑造人物,从而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面对挫折的思想。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情况是非常多的。在文学教学中,有许多的文学人物在历经挫折之后仍旧积极面对挫折,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当代人物为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面对文学创作时,能够用自己的文学积累来积极创作和表达。

三、完善人文个性,提升大学生文学写作能力

人文精神,是文学素养的内在支撑和表现,它包含着学生的内在信念、意志、价值观等个性。文学史人文科学中最重要的精神和品质,对于完善大学生的文学创作个性、塑造学生的文化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现当代文学,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深刻继承和发扬的丰富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现当代文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涵养,逐步完善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1)培养学生的文学道德情怀

现当代文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文学道德情怀。现当代社会中道德败坏、丑陋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现当代文学通过对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写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起学生的文学道德情怀,促进学生在文学创作中注意一定的道德准则,关注道德的影响,从而建立起新兴的创作模式。

(2)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创作观

现当代文学在对学生的文学涵养方面具有重要的培养作用。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对大学生的创作观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大学生人生创作观的形成同时反映的也是文学涵养的形成和发展,在观念的改变中我们更加能够体会到创作观对于学生文学涵养的深刻作用,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意义。

(3)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

现当代文学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善于抓典型,对其进行深入的歌颂和弘扬,通过使人物精神和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于是出现了英雄做表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现代文学为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和积极的创作观念、增强文学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表现出学生创作的激情和活力。

(4)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在知识经济占据卓越市场的条件下,我们势必需要进一步创新现当代文学,加快实现现当代文学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注意发挥艺术的独特功能,通过让现当代文学教学来加快提高我国大学生文学涵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实现我国现当代文化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侯景娟.文学经典阅读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87-89.

[2]邱诗越.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88-91.

[3]段莉莉.如何通过现当代文学培养大学生的文气[J].湘潮(下半月),2014,12:78-80.

大学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英美文学作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语感培养及素养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点课程。但是我国多数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并不理想,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时间有限等使得英美文学专业教学迟滞不前。因此本文主要就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改革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与实践。

【关键词】英美文学 英语专业 教学改革 研究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贸易往来的深入,英语交流与对话日益深入频繁,而高校英语教学也一度备受关注。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专业教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在英语课程体系及学生英语表达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当前倡导的文史不分家理念使得英美文学教学成为学生语感及人文素养提升的主渠道,所以在该背景下加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的课程改革与调整势在必行。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理论上进行完善,实践上进行推进才能让英美文学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起到教学引导与促进作用。

一、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宏观解读

英美文学真正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始于二十世纪初。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英美文学所倡导的人文素养培养对学生语感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近年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文学课程在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受到较大影响,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多数高校的调查研究显示,英美文学课程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多、教学重视不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陈旧等系类问题,严重影响了英美文学课程的开展与实施,而高校基于自身教学实际提出的教学侧重点调整也一度成为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开展的阻碍因素,文学性的关注逐渐减弱,更多的侧重于语言教学与翻译实践,英美文学原有的课程教学优势不复存在,英语教学质量普遍下降。因此做好新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关注与重点回归成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教育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实现英美文学课程主导地位的回归,在注重基础语法教育与语言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人文修养的提升。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结晶的表现,已经不仅仅是作家的艺术创作,更是某段历史时期内艺术发展水平的整体映射,通过英美文学课程关注与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欣赏水平,正确看待历史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与表达。此外,文学是国家现实生活的文化体现,反映的是民族心声,记录的是时代强音,而英美文学则为学生了解这些历史民族化的东西提供了思路,因此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是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梳理,对艺术美感的把握。英美文学课程作为涵盖历史文学的综合性课程不仅仅提升学生素养,塑造精神品质,更在扩大词汇量、完善语法结构及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的课程改革理应着眼于英语教学的宏观大局,从细节上做好英语教学的准备工作。

二、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既存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与传统化使得教学实效性不高。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在素质教育强势推入的新时期,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并成为阻碍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等系列课程改革的主要阻力。多数高校在开展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时往往将教学侧重点集中于作品时代背景、作家生平简介及作品主旨概括等几大方面,教学内容也往往局限于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手法的表达与讨论及文学风格的评价等,虽然这些内容的讲解与阐述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掌握基本的文学史实,但这些内容的阐述更侧重于政治与历史,与文学的关联性不大,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成为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模式,加上文学性色彩的缺失,学生学习及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而来自教师层面的知识灌输也一度让学生失去与文学直接接触与交流的内动力,高校学生逐渐丧失对英美文学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繁多及考试评价的单一化。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传输与潜移默化的文学培养滋润,这就需要充足的教学时间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分内化。但是我国多数高校给予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时间仅为正常教学时数的八分之一,而英美文学课程本身却因为涵盖多个方面,教学内容相对繁杂,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不匹配使得多数学生难以真正消化英美文学勘课程知识,教学流于形式,实效性差。此外当前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局限性还表现为教学评价方法的单一化,主要表现为考试模式的单一化。多数高校对英美文学的考核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作答,以单一的考试形式判断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方面的考核,与我国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相悖,也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出发点背道而驰。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并不理想。

3.英美文学课程教材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我国针对英美文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在教材建设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从现有的英美文学课程教材来看,版本较多但与高校英语教学实际不匹配,并且与当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衔接差距,也就是说真正适合高校学生的英美文学教材并不多见。因此教材问题成为制约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实施的一大障碍。除了课堂用书外,适合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拓展及自我练习的英美文学教学参考也相对较少,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使得文学课程的操练成为学生的一大难题。我国多数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反馈英美文学的课程学习往往只是纸上谈兵,自我内化的东西较少。

三、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的思路探讨

1.树立精品意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英美文学不仅仅内容丰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量也得到极大的丰富与积累,而要学生掌握全部的英美文学作品或者对现有的英美文学作品有全部的了解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学中应树立精品意识,借助少而精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实效,确保教学质量。少而精也是指导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原则,少,就是基于某个时代或者某个作家群体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教学范例进行教学引导,通过个例的学习解读去把握特定历史时期或者特定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动机与文学创作理念,从而把握该时期英美文学的精髓。比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英美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选择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作家群体去研究,特别是选取其代表性的作品《哈姆雷特》去分析人物塑造的意义,通过对具体人物的分析去把握英美文学的整体特征。所谓的精就是教学中深入开去,让学生把知识吃透,通过学习实现外在知识的内化,让学生获取文学的永恒滋润。与少而精的教学理念对立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弱化自己的课堂主导角色,只需要对所选的名著提出学生应了解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启发总结,具体的教学放给学生,学生自由进入到英美文学的阅读世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觉学习,通过这种开放启发式的教学实现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我们以英美诗歌教学为例,教师只需要就英美诗歌的诗体、意境及音韵等基本概念有着清晰的认识,让学生自身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艺术美,完成诗歌基础知识的内化。做好量的控制,打造教学精品是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的重新定位。

2.关注文化内涵,做好德育内容的教学融入。文学作为人类意识形态的体现形式之一,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作家的创作活动、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及文学研究的解读涵盖了历史、心理及自然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开展英美文学教学时理应注重其丰富文化内涵的教学发掘,实现民族文化与文学历史讲解的统一,英美文学不仅仅注重学生语感的提升,更在于优秀文学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开展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时理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寻找现实契合点,恰当地融入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西方文学《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时引导学生学习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服务人类的伟大奉献精神,学习《伊利亚特》则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学习《巴黎圣母院》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美的概念,从而实现心灵美的塑造。在英美文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让英美文学的教学价值得到成大程度的发挥。

3.发挥媒介优势,做好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引入。伴随经济的多元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的是多媒体教学媒介的教学运用。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优势做好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绘声绘色的英语对白及原汁原味的英语发音可以让学生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接触英美文学,融入英美文学的课程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大大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英美文学《傲慢与偏见》及《简爱》时可以将故事情节予与教案结合在一起,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让学生得到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学生在故事情境的再现与深刻的教学解读中建构起丰富直观的文学认识,做好英美课程知识的消化。

4.开展实践活动,加强考试体系改革与完善。英美文学如果只是基于理论层面的引导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理应注重教学实践的开展与部署。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英美文学课外实践可以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角色扮演,积极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到故事情节的松弛有度,建构起英美文学学习的良好氛围。而教师应鼓励学生英美文学实践参与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思考与表达的能力。其中小组合作模式是组织英美文学实践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分组可以相互启发,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得到共同提升。此外针对考核方式的单一化可以应做好考核评价体系的调整与优化。摒弃那种以试卷形式进行考核的做法,让学生获取全面客观的评定,实现两个结合与两个侧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学生最终考核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英美文学课程学习的日常表现,将学生的思维创新与大胆质疑等纳入到英美文学考核的范围内,从而得出真正全面的评价。侧重于自评与互评两种模式,自评就是引导下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对与同学的对比中发现自己英美文学认识上的优缺点,从而做好对英美文学知识的全面梳理与内化。他评主要是教师层面的评价,教师应实事求是,综合学生的个性、兴趣、认知层次进行全面的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准确与客观。只有考核方式上的丰富与完善才能更好地推进英美文学教学。

结束语:英美文学的教学价值与教学意义日益凸显,做好英美文学的教学关注与解读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从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分析入手,在明确既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四个层面提出了改革策略,为新时期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虞建华.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两个走向”问题——兼及英美文学教学[J].中国外语,2010,03:14-18.

[2]吕国秋.人文精神与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课程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11:73-75.

[3]李富乐.对新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考试周刊,2009,01:12-13.

[4]宋晓晴.新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河套学院学报,2013,03:42-45.

[5]刘翠娟.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45+149.

[6]牟佳.对民族地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8:98-99.

大学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英语写作模块是英语整体教学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为了适应现阶段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要求,进行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的应用是必要的,以突破传统高中英语写作模式的局限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气氛中写作,不断增强高中生的英语写作素质。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写作概念

写作是作者对自我的反思及对生活的感悟,作文里的文字内容流淌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文学作文是这样,英语作文亦是这样。英语作文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实现学生作文素质的增强,教师必须进行生活化写作模式的开展,让作文模板及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实现学生英语应用素质的增强。受到传统应试环境的影响,高中英语写作模块充满了各种类型的句式写作模板,这些固定的作文万能句式,不利于高中生英语写作创新素质的提升。为了解决现阶段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要求,进行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必要的,进行学生作文写作生活情景的创造。

二、常见的生活化写作教学方法

1.语言应用方法

英语语言具备动态性的特点,这需要学习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英语知识应用结构,进行各类英语语言现象的掌握,构建适合自己的英语知识应用体系。在高中英语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实现英语教材与生活化场景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英语语言的应用技巧,通过对生活场景经验及高中英语教材内容的结合,进行英语写作素材库的构建,通过对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词汇、表达方法、句式结构等知识的学习,深入了解英语作文语言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学生英语写作面的开拓。

2.情感发展方法

能够感动人心的是一个人真挚的情感,英语作文是有灵魂的,作文的内容流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英语作文的写作过程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过程。在实际英语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缺乏对生活情感内涵的深入性了解,其字里行间缺乏对这个世界生命情感的了解及关注,其作文内容流于形式、比较空洞,这不利于学生作文写作情感的培养。为了解决英语写作教学的常见问题,教师需要进行情感发展教学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利用英语语言进行生活情感的表达,实现学生与自己、与生活的灵魂对话,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的写作风格。

3.可持续发展方法

可持续发展方法是英语生态写作教学的重要模式,其以启迪学生自我可持续发展意识为起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爱好,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模式的大胆创新,实现学生英语写作思维火花的迸发,这需要进行一系列生活化情景写作素材的积累,确保学生实现外在作文写作推动力的转换,将外界推动因素转化为内在动力,实现学生英语作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持续性学习的能力。

三、生活化写作策略

1.生活式话题的引入

在英语作文实践教学中,进行生活式作文话题的引入是必要的,这需要根据高中英语新人教版教材进行作文练习单元、复习单位等的设置,进行作文主话题的构建,将作文主话题分散于各个英语教学模块中,形成各类英语作文子话题,实现这些作文话题的纵深发展,其作文写作话题具体包括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生活中令其记忆深刻的人与事等,这些话题内容需要具备正能量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內涵。

在各个英语单元作文话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课文单元话题素材的引导教学及处理工作,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句式结构及词汇的应用,进行学生英语作文话题库的搭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需要一起归纳课文中的高频率词汇,进行优美句式段落的结构分析,为了增强学生对优秀英语文章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相关词汇的适当拓展,做好相关课外美文的选读工作。

2.趣味化写作练笔

通过对趣味化写作练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英语作文写作模块的规范化、科学化,这需要教师进行自由写作原则的倡导,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遵循英语作文写作的客观规律,根据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写出趣味性、情感性的英语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每人建立一本作文练笔簿,以供学生平日里的自由写作,围绕一系列生活化的话题,进行写作内容的安排,话题及题材具備自由性的特点,但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提供学生情感表达的途径,通过对这种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作文写作的自主性及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作文写作的情感内涵。

在生活化写作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进行话题引导功能的发挥,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写作模式的全面性、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进行各类课文话题素材的积累及应用,进行各类作文话题的再造,在作文语言表达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章语言结构的模仿及创新,增强学生的英语知识阅读感悟,积累学生的作文词汇量,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作文修辞方法、布局方法等,通过对各类生活化作文话题的引导,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写作进行日常生活经历的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生活中的情感要素,引导学生体味生活,深入了解生活情感内涵。

为了增强学生英语作文写作的生活味,教师需要经常安排一些社会热点作文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在作文写作中展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现实“对话”的过程中,迸发自身写作思维的火花,实现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增强。自由性写作是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强调写作的开放性、多样性,但是这种自由性是相对的,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无限期的拖延,这不是学生不写作的理由,这种自由性并不是没有条件的,学生的作文写作数量、字符数等都需要具备一个底线,学生的自由性言论必须是正能量的精神言论,而不是极端的社会负面情感言论,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3.评价体系的优化

通过对学生英语生活化写作成效的动态性、全面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好友互评、自我评价等模式的结合应用,改变传统的学习小组互评模式,进行好友间的互动评价,好友间的作文互评,有利于理解作者的作文情景心理,能够实现与作者写作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好友互评模式,有利于实现作者作文写作能力的自我完善,在好友互评过程中,迸发出情感思维的火花。

4.利用榜样作用

优秀的作文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通过对优秀作文语言表达特色、句式结构等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作文写作的创意及灵感。在优秀作文的推荐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规范文及开放文的选取,满足学生不同的作文写作个性需求,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情感问题的多角度观察及分析,进行生命美、人性美等生活闪光点的挖掘,进行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宽。

通过对优秀作文榜样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提升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写出一系列赋有生活情感的好文章,充分展现出高中生的情感自信及审美自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确保选文的规范性、逻辑性,确保选文环节的有理有据,进行学生英语写作思路的提供,引导学生突破当下英语写作的困境,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质量及品味。

四、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对生活化写作教学方案的应用,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英语知识应用素质,实现学生整体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海兵,胡德刚.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须培养的三种意识[J].教学与管理,2016,(07).

[2]赵道夫.随笔写作教学模式与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3,(01).

[3]黄厚江.坚持自由写作和指令性写作的结合与互补——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2014,(08).

大学英语文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高职英语教学不应仅仅着眼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應以教学为契机,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文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了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教师自身,学生,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人文精神培养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人文精神;人文素养;教育

引言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依旧带有较为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英语等级考试的过关率摆在第一位,甚至成为教学的目的所在。英语教学只重视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听说读写等各类语言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本质,忽视了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高职英语的价值取向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教育的人文价值不再是核心问题,只是作为德育目标的一种补充,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关注英语作为语言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情操以及各方面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熏陶,导致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知识面过窄,中西文化底蕴都较为薄弱,人文修养较差,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思想较为浅薄狭隘,甚至对一些简单的文化常识都一概不知。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语言能力,但在使用英语表达时缺乏情感和思想,交际能力、应变能力都比较弱。同时,学生容易忽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忽视个人的道德精神状况,在生活态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存在许多偏差。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个极大的问题,即过于强化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淡化甚至抹杀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人文特性,忽略了语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文明内涵,多元价值。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氛围和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头脑简单,不学无识,过于注重实际利益,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严重缺乏人文素养。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英语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门人文学科,因为这门语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信息,其性质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因此,高职英语教师的职责并非只是单纯在语言学习领域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人文教育。如何将人文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英语语言的人文教育功能是每个英语教师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思索的问题,这也是英语学科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包括好几层意义,既指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人文知识的教育,也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熏陶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英语”是高职院校的一个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公共课,课程涵盖面广。大学英语教学是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英语教学不应仅仅着眼于语言知识的传授,仅仅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应以教学为契机,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判断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语言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智商、情商、心商和德商”。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出对这种人文精神的实践、研究、继承和发扬,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一)教师必须提高人文素养,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

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提高教师个人的人文素养。教师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并真正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扩大知识面,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提升自己在学科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目前,不少英语教师在课余对自己的充电往往只着眼于本专业领域内的提升学习,这是非常狭隘而短视的,如果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欠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将无从展开。因此,除了对本学科领域的不断充实学习,教师还必须在平时增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拓宽阅读的领域,开阔个人的视野,在政治、社会、中西文化、文学、艺术、宗教等多个领域都保持一定的敏感度,积累相关的知识背景,努力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从而在教学上能真正做到厚积薄发,融会贯通。

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修养。能把中西方文化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适时、恰当地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来,使语言的教学具有厚度和深广度,而非枯燥机械浅薄地一味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英语教师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诠释和影响学生,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榜样,对学生能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式教育,做到真正的言传身教。

(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是人文教育的实践者,也是人文教育的榜样。人文性要体现在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上。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观点看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发表意见的话语权,选择权和隐私权。其次,教师还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而不是单从自身角度展开教学工作。有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去感知体会他们的学习心理和情绪,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所思所想,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还需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需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上,态度上,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与偏差,从而在课堂上通过正确的人文教育加以疏通引导与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人文关怀。

(三)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营造潜移默化的人文环境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达信仰,价值观等的基本文化手段,语言的教学内容可以涉及社会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基本能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地理、伦理道德、宗教文化、自然科学等各科知识。英语课程本身就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具有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和便利性。

一方面,人文教育必须依托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因而教师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把语言教学和人文教育相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材,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适时适量地介绍相关的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人文背景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成语典故的来历,中西方的不同历史文化宗教的背景等。根据学生兴趣和知识水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加以调整,进行适当补充,并深入拓展相关背景知识,提高教学内容的整体价值取向,使学习的材料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

以《新世纪高职英语2》第四单元“Some Photographs Make History”一文为例。课文中探讨了几个战地记者所拍摄的新闻照片,其中牵涉加以冲突,越南战争等学生所不熟悉的较为复杂的历史背景。教师自身在课前需要进行充分准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挖掘照片背后的内涵。在授课时,教师对照片后面的政治时代背景需加以讲解,采用图表,照片展示等方式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课文所涉及的历史政治背景,积累相关的人文历史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不仅仅在学习过程中只掌握了一些词汇句型和语言点等语言知识。

另一方面,教师在抓住教材人文教育的切入点后,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渗透人文教育,营造出潜移默化的人文氛围。可以通过课堂上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各种丰富多样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人文探索,将人文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去。比如利用课堂讲座、英语演讲、小组辩论,戏剧表演,影视欣赏等形式,或者积极引导学生扩大课外的阅读面及知识面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不同人文领域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慢慢形成正面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同样以《新世纪高职英语2》第四单元“Some Photographs Make History”为例。在探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以提问、课后思考、小组讨论、个人讲座等形式,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人文思考,对战争进行反思,对战争的起因,战争的本质,战争带来的灾难及影响进行讨论,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人文素质的提高,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改变传统评价体系,体现以人为本

人文背景下的评价体系突破以往知识测试的框架,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素质等,使评价方式更显科学性,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高校教师要多采取一些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及其他素质进行考评,以改变当前单一评价方式的局面,转变学生学习英语的功利性目的,使学生不再把英语学习看成一种负担和压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关注语言学习背后所包含的人文思想的感悟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人文思想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采用传统的卷面评价的方式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英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课堂活动表现的评价等其他方面的评价。最后,教师可以综合学生各个方面的评价结果,给学生一个综合性的评价结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实际上,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多种方式评价,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行为,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形成人文思想也有重要的影响。

结语

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探讨人文精神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人文教育的水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文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孙有中.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楼迎宪.《新世纪高职英语Book2》[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劉明琼.语言教学、文化与人文精神[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9).

[3]许艳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

[4]张磊.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08,(2).

[5]于黎明.大学外语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1).

上一篇:边区社会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服装品牌经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