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2023-09-21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1 初中生物情境教学内涵剖析

情境教学实质就是一种教学模式, 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绪和场景,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将情感活动和学习活动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是情境教学的核心, 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本”的指下, 情境主要是指强化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动机等学习要素, 将其与学生的学习环境相融合, 拉近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 使固有的理论变成鲜活的生活, 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初中生物的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根据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 特别是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 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深入掌握生物知识, 培养生物创新能力的一种的科学的教学模式。

2 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2.1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物课中有许多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联系, 结实生活际创设教学情境, 特别是创设问题情境, 会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的极大兴趣,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笔者在讲授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必要条件时, 笔者首先让学生他认为维持生命必须的六种东西, 之后对学生提问, 能去掉其中的一种吗?一直到剩下最后一下为止。在这种问题情境之中在一个一个为什么之中, 学生们在不断的思考, 在不断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现象, 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很深刻的理解。其他的问题如:“你没吃早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太监发音为何和正常的男人不一样呢?”“我们平时所见的大米如果条件适宜能萌发吗?”这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问题都可以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属不胜举。

2.2 充分实验创设探究情境

初中生物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的过程来创设探究情境, 使学生在生物实验中亲自体验生物学的科学性和探究性, 激发其学习的强烈欲望, 让学生在探究情境中去探索。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探究性的实验, 特别是一些模拟实验和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大有裨益。如笔者在教授“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时, 一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创设了情境教学实验, 即在实验教学之前就对学生们进行启发质疑, 之后让学生大胆地作出各种假设, 从而通过多样的实验设计, 让学生自己实验操作, 得出实验结论, 最后全班分组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在这六个环节中, 教师利用充分实验, 创设了探究情境, 使学生在质疑中探究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根据考核创设“错误”情境

初中生物课后往往会通过作业、考试和实验等考核中反映出学生会经常犯的一些错误,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将错误指出来, 再给出正确答案, 实践证明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许多同学还会再犯。如果创设一些“错误”情境, 教学效果则大不相同。教师可以故意设计一些错误的观点, 让学生自己发现, 在他们指出来或发现自己看法的同时, 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4 教学方式多样创设参与情境

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学生的主动和有效的参与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课也不例外。教师必须通过创设参与情境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进来, 使现实的生活与生物学习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 让其积极参与和体验, 深刻地感悟生物知识。如笔者会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出一些趣味谜语, 学生的积极性会都被调动起来, 对生物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另外笔者还根据初中生的性格物点, 如顽皮好动等, 创设一些游戏情境, 让学生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并且对知识点也有深刻的体会。在教授生物的进化这一节的内容时, 笔者为了加深学生对语言作用的理解, 就创设了游戏的情境, 让学生一个比划, 一个猜, 就是不能用嘴说。学生玩的热火朝天, 实践证明, 一些简单的词还能猜对, 但是稍微复杂一些的词语如果不运用语言是很难表达清楚的。至此, 学生们都充分认知了语言的作用;另外通过一些社会热点的分析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其充分参与进来。如生物芯片、克隆人、转基因食品等社会热点的导入和创设, 使学生们摆脱了书本知识的束缚, 将思维开拓到生物世界中去, 逐步培养成学生们的关注社会、生存和生命的意识。

2.5 通过多媒体创设演示情境

初中生物课中的演示非常重要, 因为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演示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演示情境, 让学生仿佛进入了生物学实验室, 来感受一些知识点中的神奇。媒体技术能够把各种图片和影像信息相融合, 并生动再现出来,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授细胞的分裂这个知识点的时候, 教师可以放弃单纯讲解的方式, 通过多媒体技术, 以动画的形式来演示细胞分裂的过程, 学生对这个问题就非常好理解了。

3 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时需注意的问题

3.1 创设情境要适度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固然重要, 但是在创设情境时也要适度。教师要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尺度限制, 超过了尺度, 教学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如一节课中, 将问题情境等等反复使用, 特别是创设的时机不恰当, 都会令学生产生情境疲劳, 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情境教学效果。

3.2 创设情境要人本化

在初中生物课上, 教师运用情境教学的模式一定要注意情境素材与学生的兴趣点要紧密相联, 这就需要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将类型、主题和教学的有效性等因素给予充分认识, 把握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寻求情境内容与学生之间契合点, 这样我们所创设的情境才能真正达到以学生为本。特别是所创设的情境还要顾及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 最好使创设的情境能够使所有学生参与进来, 达到真正的教学人本化。

摘要:初中生物的情境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绪和场景, 激起学生的学习生物的热情, 将情感活动和生物课程的学习活动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从初中生物情境教学的内涵出发, 分析了初中生物情境教学的具体创设模式, 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迎春, 汪忠.生物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 刘光辉.创设问题情境, 激活生物课堂[J].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5) .

[3] 张国定.浅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巧创情境[J].才智, 2009 (27) .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一、讲究演示实验的科学性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作为主体进行操作的实验, 教师凭借着精确的操作, 一丝不苟的态度, 让实验结果完美地呈现于学生眼前, 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也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形成, 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来说, 是有所助益的。只是, 演示实验价值的实现得益于实验的科学性, 不能只是纯粹的操作。

首先, 演示实验需要与课程内容密切结合。实验不是把戏, 不是为了取乐而存在于课堂之中, 活跃课堂氛围只是实验的附加功能, 而不是最终目的, 教师进行实验, 旨在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实验, 因此,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简单一些的话, 可以直接使用教材中的实验, 比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便可直接使用教材中绿叶在光合作用下产生淀粉的实验, 当然如果教师有余力, 也可以收集相关信息与相关器材, 做一些更为有趣的实验。

其次, 引导学生认知。演示实验是教师在实验, 却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认知代替学生认知, 而是需要引导学生认知, 进而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例如, 在演示光合作用下绿叶产生淀粉的实验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的一些问题:为什么需要选择一片叶子的两个部分, 不是不同之物的叶子, 也不是同一植物的不同叶子;在正式实验前, 有对这盆植物进行暗处理, 即罩上黑色塑料袋一个日夜, 为什么要这么做;可以看到, 有对其中的一片叶子的部分进行遮光, 这是为什么呢;摘掉遮光的纸片, 观察一下光照以后的叶子部分和没有进行光照的叶子部分有何不同;有一过程是将叶子放到酒精中然后加热, 这一过程有何意义;碘液有什么作用, 向清洗过的叶片滴加碘液能够说明什么;仔细观察, 在清洗掉碘液之后, 经过光照的部分和不经过光照的部分有什么区别;由此, 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光合作用, 举例说明。

然后, 突出重点。因为实验是操作性的, 对于理论阐释和习题训练为主的课堂来说, 有着一定的新奇特征, 再加上初中学生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段且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 学生很容易便迷失在一些非本质的细枝末节中。仍以绿叶在光合作用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为例, 学生很容易被实验当中一些辅助教学工具吸引注意力, 对于需要观察的现象、需要思考的过程, 反而不是很上心。这种情况下不益于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形成。因此, 在演示实验时, 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需要关注的事物与过程中。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 老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当中要与学生做及时的沟通,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重点上, 通过教师自身的语言引导或者是行为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集中在观察光合作用中淀粉是怎么产生的这一过程中。

最后, 归纳小结。在演示实验之后, 需要对实验的数据和现象做好记录, 然后总结出一些东西来, 并且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联系, 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自己总结, 但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如此, 学生不仅印象会深刻很多, 也可以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比如, 对绿叶在光合作用下产生淀粉的总结, 是如下内容:实验目的——证明绿叶在光的作用下可以产生淀粉, 明确绿叶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是光;实验过程——将植物叶片的一部分遮挡起来, 把植物的叶子放到阳光之下, 摘掉纸片并观察叶子不同部分有无不同, 把叶子放入装有酒精的烧杯中并加热, 取出叶片、清洗酒精, 滴加碘液, 片刻后清洗碘液, 观察叶子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叶片被光照射的地方在滴加碘液后变蓝, 叶片没有被光照射的地方在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色;实验结论——光合作用下淀粉生成在绿叶间, 有物质成分的变化。

二、学生自主实验的合理化

因为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以及对教育认识的逐渐深化, 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实践, 形成学生系统的学科素养, 初中生物教学自然不能脱离于新课程改革之外, 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 都增加了探究学习的内容, 并且逐渐趋于绝对比例。作为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 也是学生自主实验为主, 教师演示实验为辅。鉴于学生自主实验的目标,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合理进行自主实验。否则, 无论是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 还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抑或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 都无从谈起。经过实践, 教师可以从以下的方面着手, 合理化学生自主实验过程。

首先, 教师需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 这是前提。颇多初中生物学科教师鉴于种种原因, 或者是课时紧, 或者是实验器材缺, 不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验, 对于教学目标的影响可想而知。教师需要认识到实验之于教学的价值, 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果确实是实验器材不充分, 可以采取大组实验的形式, 或者是分时间段进行实验, 甚至可以实施简易实验, 即对于教材中要求一些特别器材的实验, 寻找一些便捷的器材替代, 或者是从网上收集一些实验信息, 看看是否可以用简易实验替代。在试剂方面, 八年级上册有细菌和真菌的发酵作用的实验, 原材料是在水中加入一勺糖, 但是加入一勺糖的糖水反应的速率太慢气球涨大效果也不好, 也没有对照组, 说服力不强, 可以将试剂换成葡萄糖, 然后外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 这样加快了反应的速率, 对照比较使实验效果更直观的显现出酵母菌在发酵的时候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在实验器具上, 如果要求不是特别严格, 比如安全风险, 可以用塑料饮管代替玻管, 用装潢刀代替解剖刀, 用相片纸代替盖玻片等等。至于在实验方面, 比如操作种子萌发的实验时, 可以摒弃教材中的系列的复杂实验装置, 仅仅用一次性的注射器来抽取广口瓶内种子萌发产生的气体然后注入放有石灰水的烧杯中便可, 同样能够得到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的结论。

其次, 实验之前要布置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每次学生自主实验之前, 教师需要安排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缺少了准备工作, 学生实验往往会降低效率, 甚至可能无所适从, 手忙脚乱。准备工作不是简单地浏览实验过程便可, 是教师根据实验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 提高实验过程中观察的针对性, 对于一些操作相对复杂的实验, 学生需要提前熟悉实验器具与操作细节, 甚至,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和建议,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以《观察种子的结构》为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思考以下的问题:植物长大是植物的哪部分发生了变化, 比如根、茎、叶等;植物有根茎叶这些结构, 种子有没有呢;试想一下, 种子的结构是什么;如何能够发现种子的结构, 设计实验方案;种子发芽时期会发生变化, 想一想是结构的哪一部分可能发生变化;不同的结构部分在种子的发芽过程中可能都具有哪些作用?

最后, 抓好实验过程中的协作。学生自主实验中分组实验占据绝大比例, 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互相合作, 既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中有所作为, 刺激学生的成就动机。人人动手、皆有所得是实验的原则。基于此, 教师需要对小组中的学生根据情况的不同进行分工, 有的负责操作, 有的负责记录, 有的负责观察, 然后共同讨论总结。以《观察蚯蚓》为例, 一人负责捉着蚯蚓并反复用浸水的棉球擦拭蚯蚓的体表, 一人负责调整显微镜并观察, 一人负责提出相关观察问题, 比如蚯蚓的颜色是, 蚯蚓有多少节, 蚯蚓有没有黏液和刚毛, 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什么特殊点, 诸如此类, 一人负责把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 然后讨论并总结, 蚯蚓的运动器官是什么, 为什么生活在土壤之下。

摘要:实验在生物学科中具有重要价值, 初中生物教学, 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从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两个方面入手,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经验, 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主要目的是强化实验的合理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参考文献

[1] 暴丽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一、参与式教学法概述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协作式与合作式的教学法, 主要指师生全体共同营造热烈、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拥有参与学习的机会, 是一种高效合理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的手段上主要以直观形象、灵活多样为主, 以此来鼓励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教学法不仅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信息的反馈与交流, 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掌握与领会, 并将其有效运用到实践中。

二、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意义

将参与式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 不仅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 并对其进行合理运用, 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

1. 参与式教学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科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参与式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契合。采用该种方法, 能够使学生对教师的讲课进行积极配合, 并主动回答问题或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逐步培养生物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 实验过程中, 也有助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进行同步培养, 使他们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 并使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

2. 参与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个体发展。

生活中有很多生物现象, 采用参与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并发现生物钟的普遍规律, 培养他们应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教师要对参与式教学法具备明确的了解, 依据学生特点及实际教学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对其进行实施, 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 推进该学科的发展。

1. 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于参与式教学法而言, 其核心就是多变互动以及积极参与, 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参与式教学的核心是课堂的互动性,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课上互动的环节中, 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内自主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 教师在讲授《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节内容的时候, 通过多媒体对学生展示环境里面的各种生物, 播放完环境里面的生物影片或者是图片之后, 教师能够提出“地面上的常见生物及其特点是什么?”、“水里面的生物及其特点有哪些?”、“空气里面的生物主要有哪些?”“生物是怎么分类的?”等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且研究这些问题, 从而使学生可以快速认识并且了解相关知识, 同时还可以积极思考。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还能体现参与式教学法的优势,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2. 开展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物教学中, 学生只有对生物知识产生了系列的疑问, 才能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激发出来, 教师才能以此来开展更多内容与课程的教学。此外, 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并不断获得新的生物知识。我们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分小组进行各种常见绿色植物盆栽种植活动, 有分工有合作, 使所有学生行动起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符合学生的好动心理及认知规律, 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及兴趣,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设计课堂教学实验,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而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一个设计完美、充满悬念的实验, 常常会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情绪饱满, 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作为一名生物教师,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功能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不能怕麻烦, 可能在实验室上课, 多准备一些实验材料, 让学生多看实物、多动手操作, 使枯燥的书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进而促进学生爱学习,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性。

4. 进行讨论式教学,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开展相关的研究与讨论, 这种分组形式的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各组员间的竞争力。在课堂辩论中, 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力度, 培养综合能力。

摘要:参与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推进对课程内容的讲解, 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初中生物教学与一般的课程教学不同, 实验课教学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 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 还要注重学生的能力方面的培养, 让他们学会思考, 学会自己动手, 去发现问题, 具有创新精神。因此, 充分利用参与式教学, 对于提高初中生物的课堂效率意义重大。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按照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 合川区从2003年秋期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严格执行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新教材、新理念和新课标的使用给初中生物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也为广大生物教师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带来了新的机遇。新课标倡导的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给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带来希望, 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 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育质量的提高, 实验手段的改进, 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 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硬件设施“跟不上”。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普九普实”验收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 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也有所改观, 但实验室建设还是远远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 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缺少独立的生物实验室和必备的教学仪器设施, 化学、生物合用实验室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农村学校之中。在重庆市迎接国家教委义务教育均衡化检查东风的吹佛下, 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终于走上了快车道。2016年春, 我区农村学校基本上按照国家教委的规范化要求建起了实验室并配备了基本的实验仪器与设备。从本学期开始, 我校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也基本上按课标要求开设了实验课程, 学生也走进了神秘的实验室, 动手做起了实验。

(二) 实验室使用与实验员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物之所以不能按照国家的要求开展正常的实验、实作课, 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分年级使用的实验室与专职的实验人员, 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二十余个班级使用同一个生物实验室, 造成实验室安排与调课经常协调不过来。实验人员在同一个实验室准备不同年级的实验器材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 实验教学只能是停留在教室演示给学生看一下, 让学进入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无形中减少了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争取政府资金的加大投入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 (功能室) 的建设, 对规模较大的学校在初中部也应当考虑配置专职的实验人员。

(三) 教育 (课程) 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今时代,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 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 有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应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人才, 所以, 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可供利用、选择、开发, 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库来让教师获取“营养”, 并通过互联网来借鉴观摩别人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学生也需要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世界与扩大知识面及查阅相关资料。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 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校园网络及教学多媒体, 缺少相应的图书和标准实验室, 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 硬件设施建设远远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没有资料可查, 学生没有大量的图书可供阅读。教师与学生不能共享与利用互联网上现成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对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等均受到极大的影响。

(四) 生物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 呈现专业 (专职) 教师偏少;兼职教师多且经常换人;教材多变, 让教师无法适应;部分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 有些农村单设初中甚至于没有专职生物教师。面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师整体“量”与“质”的不足, 如不尽快改善这一现状, 创新实验教学和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只能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

二、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思考

(一) 建议重庆市教委在初升高的升学考试中恢复初中生物科目的考试

现在全国很多教育与经济发达地区生物已进入中考, 顺应这一趋势不仅是广大初中生物教师的要求, 也是我市高考提前适应全国卷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 按照国家均衡教育与公平教育的相关要求,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的经费投入, 建设功能完善、独立的多功能生物实验室, 加大对实验器材、实验设备的统一采购和标准化配置, 加强实验室药品的领用及管理, 特别是危险生化药品的管理。

(三) 按教育部的要求配齐专业对口或具有专业职称的初中生物教师

优化初中生物教师的年龄结构, 从每年招录入校的大学生物专业的新教师中安排一定的比例担任初中生物教师;稳定初中生物教师队伍, 不轻易抽调初中生物教师到高中部, 如果有初中生物教师人员调动需及时补齐专业生物教师。

(四) 按教育部的要求配齐配足生物实验室设备及专职的生物实验室人员, 建议分年级配置生物实验室, 并配置专职生物实验人员

在目前编制暂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 也可以考虑由本学科老师兼任, 但应适当减少其上课工作量。

(五)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改进实验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加强教师的培训 (特别是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与观念更新, 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与登记, 强调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保证必要的实验课程的课时数。减少教师的演示实验比例, 增加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的比重。克服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讲实验、背实验等与现代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要求背道而驰的方法。

(六) 充分利用校园绿化建设及农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优势, 充分利用乡土教材与校本教材, 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去认识生物、探索生命的美丽与生物科学的奥迷, 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生物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生物探究式教学就是以生物知识为沟通载体, 以科学素养为培养关键, 以能力建构为施教目的, 以价值关怀为核心标准的生物教学方式。其通过建立在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基础上的生物内容的传授, 帮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加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依托自主思考与合作沟通, 增进对生物学科的内在认识, 提升对生物知识的质疑反思能力, 强化主观情感上的审美体验、情感升华, 以达到在教学技术维度上, 令生物教学由原来单纯强调知识传授的工具性意义, 逐渐转变为促进学生完善人格养成人文性价值;在教育效果维度上达到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的教学初衷。

2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现实价值

2.1 养成良好品质情操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世界中真、善、美客观存在的知识化再现, 其独特的内容美, 体系美所散发出来的感染力, 对人的情操道德具有极强的导引作用, 对于身心发展尚未健全, 生活阅历比较淡薄, 形象化思维较强的初中生来说, 通过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可以摆脱传统教学式下只一味关注生物概念、生物知识的应试老套路, 帮助学生以“亲历者”的角色, 去对知识的内在纹路进行个性化的再认知, 从而推动自己在含英咀华之间, 建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让学生学习《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源》的时候, 通过自己对于绿色植物的价值的认知, 帮助初中生尝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生活的世界, 感受到那些“默默无闻”的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从内心生发出保护植物、关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优良情操。

2.2 提升个人智力水平

初中阶段的学生, 其思维能力的载体——大脑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如果只是一味的忙碌于刻板知识的学习, 固化内容的背诵, 抽象问题的理解, 则容易导致大脑半球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 不利于其大脑机能的拓展与完善, 个人智力水平的发展, 而生物探究式教学, 则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感悟、自主体验中, 进一步从内心生发出对生物知识的喜爱, 并且在自身与课本、教师、乃至生物学家的跨时空对话中, 在手、脑、眼互相协调和配合下, 有效促进形象、空间知觉、直觉等有关的形象思维功能, 推动学生视野与想象力的拓展, 从而为学生的智能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塑造和谐健康心理

生物探究式教学,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其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 因为教学的过程中, 探究式教学不是单纯的将重点放在对阅读对象的掌握, 而是实现了一种目的手段化的转变, 切实将学习者的主观感受, 素质提升作为实施的基点, 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由于过度追求学习绩效而带给学生的神经紧张, 营造了一个相对宽容平和的外在环境, 使学生的心灵找到慰藉, 压抑得情感的得到平复, 迷茫的思绪得到解答。例如让学生在学习《种子的萌发》中, 教师可以通过以实验的方式, 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视角, 亲自去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与环境条件。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对种子萌发有关知识的掌握,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以“种子”为切入点, 真正的亲身接触生命、观察生命、体验生命的价值与珍重。从而令自己在品味反思中, 缓释紧张的心理素质, 增强自己抗压能力。

3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路径

3.1 突出教育理念创新

要想切实令生物探究式教学落到实处,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应以初中生的心理表征为出发点, 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乐于感知、勤于思考、敏于发现为立足点, 以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内生性热爱为升华点, 强化生物知识的内核是对学生对教材的主动认知与主体内化, 而不只是简单的生物技能的加载;强调在授课中突出以学生为核心的情感诉求, 而不是某种工具性价值的被动承载;强调生物中真善美的意象的共情, 而是不是某种严肃理论的罗列, 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其积极性、创造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自我的突破和超越。

3.2 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师课堂内容的设计要注意丰富学生的参与形式, 在设定合理的课堂秩序与评议标准前提下, 引导学生在“单兵突进”的同时, 也注意通过小组合作的“兵兵共进”方式, 深化对感性知识及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探讨, 从而实现阅读智能共享, 扩大学生视野, 强化学生对于生物的探究乐趣, 提升学生对于生物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青春期》这课时, 对于青春期的有关知识, 教师不用越俎代庖, 不用把自己当作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青春期生长发育的有关知识,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展示, 最后由教师来点拨升华, 这样的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 明确疏导青春期心理波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3.3 突出评价方式创新

生物探究式教学, 在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 更注重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过程, 更注重学生生物知识的情感体验, 着眼于此, 针对生物探究式教学的评价可以有多种方式, 除了考试、测验等定量评价方式以外, 还有定性评价:除了终结性评价以外, 还有形成性评价, 将评价重点放在生物知识学习的过程。通过关注学生的参与、交往、情绪状态, 来引导学生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促使学生关注生物知识学习过程, 令其从内心真正喜爱生物知识, 感受自身参与生物知识的收获, 从而为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4 突出教师的专业成长

生物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所传授的内容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 教师要想有效的把握生物教学规律, 将生物探究式教学引向深处, 并不断实现本地化、现实化创新, 就必须努力加强自身修养, 优化自己的教育能力, 就必须在知识结构、教学技法、管理艺术等专业知识领域不断的更新, 以通过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每个人都是能成功的, 只要肯于动脑, 肯于思考, 每个人也能够获得属于自己成功的信念, 以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与美的启迪, 达到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促生物探究式教学的不断发展的设置初衷。

摘要:生物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的课程性载体, 在推动学生的内向维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性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从个体品质情操、个人智力水平、和谐健康心理等方面, 阐述了探究式教学现实功用的作用, 并谈明了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6篇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教学工具。 教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的语言素养,是完整良好实现课堂教学的因素之一,因此, 对教师来说,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专业素养,应该成为教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 语言是教学知识最普遍和最直接的体现方式,是主要的信息载体。 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对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视,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2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现状

在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生物教学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但是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这种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明显的与教育发展已经不相适应了。 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过多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坚持用单一繁琐,语调平淡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不重视教学语言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失去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普遍语速过快,学生的思路更不上,反应不过来。 而语速较慢的话,学生也不能适当的对其思维进行调整。 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的语调通常是平铺直叙, 不能抑扬顿挫的进行讲述,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教师也没有教学的激情。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采用的教学语言不够简练,过于繁琐,导致生物教学拖泥带水、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1]。 教师教学语言过快或者过慢 、语调平淡 、语言啰嗦等不适当的教学语言,都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学生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不能准确掌握学习的目标和重点,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3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生物教学语言的重要意义

生物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通过对语言的利用,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语言艺术体现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它是进行知识传授的重要的信息手段。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的知识传授、讲解、概括和提问都是通过语言的利用才得以进行的。 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简介通过教学语言传输给学生,因此,只有教师教学语言清晰明确,学生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教学语言可以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课堂教学不论是知识的传播、开阔思维、陶冶情操,还是培养能力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语言清晰、简洁、准确、生动和有趣,就能很好地对学生起到提高学习兴趣,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同时有效地减少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果[2]。

提高对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品格。 教师合理的应用教学语言, 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自身人格的完善和升华,体现出教师高素质的综合能力和语言魅力。 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应用教学语言艺术,可以启发学生智力、开阔学生思维、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对学生在完善和发展人格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语言艺术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语言艺术可以提高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和相关事物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判断分析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教师通过完美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智力,开阔了思维,提高了其自主思考能力[3]。

4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过程

4.1引出重点的过程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简短而有吸引力的描述,为学生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方向,这在生物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简短的引言,奠定课堂的主要基调,体现了教师的语言、知识和教学方法等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学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内容过程中,为了能够将重点引申出来,教师需要构置一系列问题,如“‘P’与‘d’及‘pd’在显微镜中呈什么像? ”激发学生兴趣, 并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 促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到显微镜呈倒像的含义,通过简洁、明了的问题的引导,能够突出本节课重点,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4]。

4.2过渡过程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过度是相当重要的,它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教学语言艺术体现出来, 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教学结构体系, 使学生体会到生物教学过程的严谨性。 过渡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过渡环节注重教学语言艺术性,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本地某河流中的生物类型,并让学生汇报收集成果,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播放相关音乐及图片,如《草原上升起部落的太阳》等,给学生展示草原生态系统, 促使学生明确自己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内心中产生共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4.3内容讲解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教学语言,要想起到教师和学生形成思想共鸣的目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运用生物教学语言时就要适当的进行情感的投入,创造出丰富、生动形象同时具备情感投入的生物课堂教学环境, 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标[5,6]。 例如 :在进行 《植物特点 》这一内容过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葫芦藓”、“蕨类”等植物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两类植物生存环境等,在了解植物基本特点基础之上,为学生展示二者与人们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明确认识到虽然这类植物矮小、极易被人们忽视,但是,同样是生态圈中的一部分, 需要人们共同保护,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植物特点。

4.4评价和总结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学生课堂表现和问题进行评价,实现教学结果的反馈,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然后教学的收尾,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动物生殖》过程中,师生在共同分析鸟类生殖行为后,在课堂总结时,采用问题等形式,让学生总结鸟的生殖、发育特点,落实本节课知识点,强化学生对动物生殖特点的认识,强调课堂教学重点。

现代教育新形势下,学生除了对生物基础知识需求之外,对教师普通话、幽默语言等方面要求逐渐提高,至此,教师需要从自身入手,加强对语言艺术的分析和研究,立足于学生特点,不断突破自己,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呈现耳目一新的课堂氛围,不单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6]。

5结语

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它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 但是教学语言艺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因此, 教师要不断对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进行研究、 完善和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教育水平。

摘要:语言是人们传递和表达信息的工具,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的载体。教学语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都要用到语言进行教学,并且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基于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在教学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其运用的意义和过程进行分析,这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工程简报模板范文下一篇:行政执法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