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2023-09-19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和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 目前普遍面临着课时紧, 教师教学压力和学生学习压力大等问题。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缺乏高效的交流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难于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教学, 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构造与建设C语言程序设计的网络课程,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化辅助教学平台, 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学氛围, 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兴趣, 选择适合的学习和实践训练方式, 自主安排学习进程,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1 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思想

网络课程是集读书、听课、练习、实验、答疑、解惑、测评于一体的学习平台, 是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制作的基于Web的数字教学资源。它不仅要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 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网络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来设计教学内容的结构和表现知识的形式和方法, 其中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和课程导航技术以及基本教学环境的设计等[1]。另外还要有较强的交互性, 教学资源既提供给学生所需的知识, 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相应的记录和反馈, 提供师生联系和讨论的平台。

根据网络课程的特点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经验, 在对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建设上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 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 从问题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算法设计和编码、测试等方面选取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 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结合业余学习的特点。

(2) 虚拟真实教学环境, 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评估,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 采用多种媒体技术展现生动画面, 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3) 采用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包括人机互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

(4) 导航系统便捷化, 以使网络课程更适用于自主学习, 导航系统包括:课程结构说明、课程的层次或网络目录结构、学习历史与状态记录、课程和学习单元快速链接、便捷的资源检索、导航帮助等。

(5) 提供课程资源的下载, 为学生提供最大的便利。

(6) 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不仅可以在单机环境下运行, 还可以在网络这个异构环境下运行, 这就要求系统具有鲁棒性和知识共享能力。

(7) 具备较强的容错能力。如果用户进行了误操作, 系统应该给出适当的提示等信息, 不应该因为操作错误或失误而死机。

(8) 具有可扩展性。可以扩展用到其他相关的领域中, 并可对其现有的功能进行扩展, 使其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2 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作为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辅助工具, 应该带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和方便的教育信息检索工具, 可提供网上备课和网上学习, 还可提供方便易用的网络教育开发工具, 使得不具备很多计算机知识的人也可以方便地把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知识产权制作成网络教案, 综合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思想, 利用分布式模块构建的方法, 构建出适合C语言程序设计辅助教学的网络课程。

2.1 自主学习模块

学生需要根据一定的测试来判定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水平。对学生水平的评估需要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选择不同能力类别的测试题对学生进行评估, 即参照每个知识点对应的目标分别进行测试, 判定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最终综合得到学习的学习水平级别, 针对每个学生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 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由易到难的学习, 并通过测试模块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

为达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评估为学生建立个性化学生模型, 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由易到难的学习, 并通过测试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此外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即按照教师做好的教案进行系统的学习。

自主学习模块需要建立两个数据库, 即知识库和学生模型库,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并方便的查询知识库的相关知识点, 并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型, 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2.2 备课模块

对于教师的备课, 要有专门的模块来保存教案的模板, 用来保存系统原有的模板并且教师做好的教案模板经过评估后也可以保存到教案模板库中, 供其他的教师参考使用。如果教师对于推荐的教案模板不满意, 可以在原有的教案模板上进行修改使用, 也可以通过系统推荐的资源进行重新构建教案模板。这个过程应该有系统智能化的提示, 界面友好简单, 易于教师的使用。

教师的备课需要根据各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制作教案,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目标知识库来指导教师的备课。对于教师备课所需的资源, 系统能够提供一种直观的、简单易用的检索方式, 将待检索的知识点或教学资源分类显示, 这样用户只需要按照知识点或教学资源的组织结构[2,3], 逐步缩小信息检索的范围, 就能最终找到需要的知识点或教学资源, 而不需要准确地输入知识点或教学资源的名称。

2.3 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基本架构

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除了能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智能备课的功能外, 还需要提供资源上传模块以供教师共享教学资源, 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 需要使用在线解答和留言板等方式建立疑难解答系统以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此外, 测试模块除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估, 还可以针对评估结果为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模型, 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的知识点[4]。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3 结语

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来进行辅助教学, 不仅能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学习能力, 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构造与建设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已成为高校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摘要:构建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化辅助教学平台, 从而有效的缓解目前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时紧、压力大等问题。提出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建立学生模型, 建立个性化学习方案, 同时为教师提供教学目标的指导, 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备课平台。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构建对于高校的C语言程序的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课程,个性化学习,智能备课,学生模型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基于Ontology知识库系统建模与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 王晓东, 王靖.基于Ontology的Web语料的挖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34 (4) :43~45.

[3] 张霄军, 张凌岚, 刘军.基于web语料挖掘技术及其系统设计[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04, 20 (2) :39~43.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最有效的学习要求是为特定个体制定适当难度的任务, 有意义的反馈以及改正错误的机会。对特定个体及现状的了解是我们工作的基础。

1 现在高职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状态

“抄写”—“录入”状态:即目前绝大部分学校都在机房进行讲授, 采用讲授、演示和学生练习交替的模式进行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 教师在示范阶段, 大部分学生是在抄写教师的代码;学生练习阶段, 就是将刚才所抄的代码进行“录入”, 对于初学者, 在“抄写”和“录入”的两个阶段, 都难免出现错误, 任何一点错误都导致程序无法运行, 这是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的第一个原因。

“盲码”:即学生“抄写”完老师的代码后, 绝大部分学生不会课后就这段代码的功能进行消化, 而且在课堂上急匆匆抄写的代码, 一星期之后, 再次见到这些代码时, 已不知所云。

2 目前教材的主要特点

对高职教材的改革一直是高职教师关心的问题, 这几年来最明显的进步就是出现了许多基于案例的教材, 在使用这些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以下有待改进的几点: (1) 案例提供的信息不多:即设置案例的目标、案例的运行效果、案例的方法分析、具体实现、常见问题提示以及与案例配套的素材、匹配练习等信息提供得不够完整, 这样使得案例的缺少整体感。 (2) 练习与例题的匹配程度比较差。 (3) 无配套素材或者素材的可操作性不强。

3 主要教学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是程序设计的基本功和可视化界面设计。通过训练程序设计的基本功, 如基本知识、基本语法、编程方法和常用算法等, 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掌握简单问题的编程方法, 但这也是初学者的难点;而可视化界面设计在实际应用中不可缺少, 但其在可视化的编程环境中很容易掌握和实现, 因此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若只重视可视化设计而不重视程序设计基本功的训练, 这门的教学易遭到失败;若只加强程序设计方法和常用算法, 不兼顾可视化界面设计方法, 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 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可提高编程效率和教学效果, 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所以提高切实可用的、针对性强的配套素材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4 实现案例

以训练VB.NET中If语句 (该部分属于程序设计基本功的训练) 为例, 说明上述想法的实现。

(1) 案例的目的及具体要求。 (1) 进一步熟悉VB.NET编程环境。 (2) 给项目设置启动对象。 (3) 加强“获取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数据”的意识。 (4) 利用取整“”和取余“Mod”运算符。 (5) 掌握各种形式的IF语句的应用。

参考界面如图1所示。要求如下。

(1) 加载配套素材的窗体文件Exp1.vb, 并将其设为启动窗体。

(2) 编写代码实现以下功能:单击按钮“”时, 对其左边文本框中的整数进行奇偶数判断, 并在其右边的标签控件中显示诸如“4是偶数”或“5是奇数”的结论;单击按钮“”时, 对其左边文本框中的3位数的整数进行水仙花数判断, 并在其右边的标签控件中显示诸如“345不是水仙花数”或“370是水仙花数”的结论;单击按钮时, 根据x计算y, x的值由左边文本框获取, 其右边的标签控件显示y的值, x和y的关系是:

(2) 具体解题步骤分析及相应的详细参考代码。

(3) 注意事项与难点分析。

(4) 归纳使用If语句时的典型逻辑错误。

(5) 知识拓展:如本例代码中涉及Math类和Convert类, 可进一步对其扩展。

(6) 与此例题配套的理论练习和提供配套素材的上机训练。

5 结语

本文所给的例题是作者对教材建设理念的诠释, 教师在示范这例题时, 由于有配套的素材, 可以集中重点讲解和训练学生的“If语句的编程”, 好处有两点:一是避免学生将时间和精力去画界面, 偏离上课的重点;二是由于统一了条件和要求, 这对于控制教学进度和评价教学效果是必要的,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 采用这种界面形式, 具有初学者易于接受的“要求明确、效果直观”的特性;三是实例紧扣知识点 (表达和处理条件) , 在要求上由易到难, 信息量较大, 便于教师对实例的总结、对比和扩充。

由于教材中教学案例要求明确、针对性强和可操作性强, 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充实;学生根据其基础不同, 比较好的可以在教师示范完后, 独立完成, 程度稍微差一些, 可以参照教材, 按图索骥;对例题进行的详细分析和提示, 并给出参考程序, 方便初学者快速学习和掌握;将例题中常见的错误和难点进行分析, 为使初学者少走弯路, 提高调试程序的效率;通过与例题匹配的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巩固和能力的提高;通过拓展例题中用到的新知识点, 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摘要:高职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状态和目前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内容, 就教材建设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具体朴素的建议, 并通过一个实例诠释了作者的想法。

关键词:盲码,编程规范,案例,素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一、PBL教学模式概述

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 是基于现实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将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以预习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 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教学目标, 最大化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有效地将预习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问题解决了, 自然就完成了有效的课程预习。

二、PBL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一) 医学院校在程序设计课程开展PBL教学法的现实需要

医学院校的科目设置有其专业特点, 课程专业性强, 学习科目繁多;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 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倾向于被动接受知识、背诵知识, 久而久之,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降低, 进而影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有必要在医学院校开展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程。而程序设计课程的开展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短板。

我校针对影像技术专业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课时量为32理论学时和32上机实习学时。任课教师面对教学任务重, 课时少的实际, 尝试进行了PBL教学模式。

(二) PBL教学法实施环节与教学实例

PBL教学的教学准备主要由任课教师来完成。根据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问卷星手机端发出待解决的具体问题, 让学生利用课余零散时间, 通过教材和教师推荐的慕课进行有效预习, 预习完成后, 再针对问题, 采用“写流程——写代码”的方法给出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 并通过问卷星反馈给教师。教师接到学生的反馈后, 针对学生解决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在本班级课程微信群发布微课进行讲解, 课上再进行系统完整的串讲, 圆满解决问题后, 再进行知识点的深入拔高。

下面, 结合笔者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循环结构”知识点教学实例阐述应用PBL教学的实践。

(1) 提出问题针对以往循环结构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总结的知识重点或难点, 提出几个问题, 并分难易程度给出应用该知识点的三个小程序, 通过问卷星软件发布给学生。

(2) 推荐网络慕课通过微信群给学生推荐针对该知识点和问题的慕课,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知识点的预习。

(3) 完成预习学生利用教材和慕课完成预习, 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和教师沟通, 教师针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解答。

(4) 完成初步设计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 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初步算法方案和代码。

(5) 反馈问题解决方案学生针对不同问题, 写出算法, 并初步用代码实现, 通过问卷星反馈给教师。

(6) 教师对学生上传的问题解决方案给予初步判定, 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班级课程微信群发布微课, 进行知识点细节讲解。

(7) 课上串讲在完善算法和代码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对每个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串讲, 让学生更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样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得PBL教学法顺利实施下去。

(8) 教师课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 进行知识点的拔高, 并针对拔高的知识点开展实例教学。

三、总结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 PBL教学方法应用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下预习的质量, 实现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化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深切体会到自我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使学生从单纯使用手机的娱乐通讯功能转换为利用手机进行学习。

但是, 在实施PBL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笔者也发现了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医学院校的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问题选定工作很重要, 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 要注意和医学相结合, 这样既让学生学到知识, 又能满足日后学习、工作的需要。

(2) 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 单个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限,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力和学习方法也存在区别, 掌握的知识比较零散、不系统。因此需要在课上拿出一定的时间来系统完整地进行串讲, 课堂时间略显紧张, 需要教师预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机动灵活安排课上内容。

值得肯定的是, PBL教学法在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任务重但课时少的现实情况下, 从时间和空间上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完成教学最有力的支持。虽然在应用PBL教学法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问题, 但是, 随着经验的积累, 通过教师的摸索和总结, 这些问题将会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PBL教学法也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成为解决任务重、课时不足等实际问题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

摘要:针对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课时少、任务重的现状,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 开展PBL教学, 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质量。本文就实践中应用的理论依据、实施环节以及在PBL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几个问题, 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对以后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PBL教学法,慕课,《C语言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晓瑛.PBL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150-151.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授课学期:2013年春 授课学时:64学时 教学对象:101240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地点:7208教室

授课时间:第1周——第6周:周二5-

8、周四1-

4、周五5-

8、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素描构图与形式美的基本含义,掌握构图与形式建构的基本方法。

2、掌握写生观察与表现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驾驭和使用基本的素描要素建构自己的素描方式,传达自己的审美取向和个性趣味。

3、提升自己的对写生与创作的认知,拓展视野,合理使用素描技术手段,能够通过写生达到创作的基本目标。

4、学会在自由、控制之间寻找素描关系的平衡点,达到感性控制,理性表达。

5、要求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方式,重点掌握课程研究的方法;所有的理论知识不由教师讲解,采取学生独立搜索——集中讨论与陈述——检测个人收集状况——个人整理——归纳汇总。与课程有关的图片资料尽可能由学生自主收集,并展开分析和讨论,学会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6、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重视每个学生和班级整体的学习过程,将知识和技能训练化解为独立的课题研究,并延伸到普遍的知识和能力训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构图的基本方法与画面表现

2、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

3、素描写生与创作的基本方法及其关系研究 难点:

1、构图的多样性与主题、自主审美趣味的内在统一

2、形式美感与主题、个性审美的关系

3、素描写生与创作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的方法

1、课题式研究

2、讨论与讲授

3、多媒体演示

4、课堂实践训练

四、学习准备

1、用于素描的各类工具与材料

2、素描练习本:8开速写本1-2个。用于素描的图示语言探寻,寻找视觉方式的图示呈现。

3、学习日记本(16开本)。用于记录课堂知识、讨论方案、思维方式等

4、定画液

五、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图片等

2、各种风格的素描大师作品。

3、教材与辅助书籍等。

六、学习要求

1、记录学习、研究、思考的过程

2、充分运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学习平台

3、强化学生自主探究、集体讨论、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

4、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深入研究兴趣支持下的学理可能性。

5、探寻和提供有价值的知识点、思维方式、表达可能性、形式美感等。

6、整理每周教学与交流所获取的信息和完成的技能训练作业,按照课题要求和顺寻,形成文本、图片资料集各一册。改变过去技能教学中每次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只有几张素描纸完成的零散作业。

七、作业提交要求

1、每次课后根据教学安排,在下次课必须提交相关作业资料,便于课堂讨论和研究、交流、整理。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做好课堂记录,以备课程结束后提供评分的依据。

2、课堂作业提交一般以文本(笔记本、速写本)、图片、作品、实物等方式。

3、最终提交的作业文本必须包含从第一次课开始到课程结束的所有文字、图片、图表等,可以是打印、手写或者复印。

4、所有提交的作业用于展览、存档、评分的基本材料,不得短缺。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讲 被建构的画面

一、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

第三章 素描构图与形式美法则 (8学时) 第一节 素描构图原理

1、构图概述

2、构图的突破——质疑高考构图模式

3、构图原理 (1)图形与背景 (2)负空间 (3)视觉中心 (4)明区与亮区 (5)速度感与压迫感 (6)视点选择 (7)比例 (8)平衡与节奏 (9)场面安排 (10)画幅与画面边角

(二)实训项目:素描构图训练

目的要求:根据构图原理,探索构图形式,要充分运用原理,自主经营画面,完成5个以上不同的画面构图,画幅不大于32开。画面完整、精致。作业不少于5张。 内容:人物、静物、风景均可

二、教学要求:掌握并学会运用基本的构图原理,学会主动建构画面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构图的基本原理的掌握与运用

四、教学难点:突破高考构图模式达到构图原理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准备:

1、 理论搜素:有关构图的基本原理、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经营位置”的阐述、西画中的构图,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构图、经营位置的理解和表述。

2、 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10件以上,并打印3——5张。

3、 课件与讲义。

4、 卡片纸:8×10厘米的卡片纸20张。自行设计其他各类尺寸规格的卡片纸共20张。

六、教学时间:1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2学时,学生训练:3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1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画面与视觉心理平衡感觉实验:形状、大小、数量、方向、位置、颜色、肌理、空间等,直线的水平、垂直、倾斜。线的粗细、形状、数量等,视点、视角、视距。

2、讨论与归纳:根据实验请学生总结归纳画面构图所应该加以考虑的主要内容、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构图与形式美》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在复印的画面加以表述,写出2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写生中的构图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构图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构图学理论知识和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构图原理知识转化为视觉图形,以探索构图多样性的可能。

3、查找有关形式美原理的知识,寻找你认为美的自然物像、摄影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第二讲 美的形式探寻

一、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第二节 素描中的形式美法则

1、何为形式美?

2、形式的衍变与发展

2、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1)对称与均衡 (2)比例 (3)重复

(4)对比与统一

(5)节奏与韵律

(6)重点与非重点 (7) 视线流程

(二)实训项目:形式美的法则训练 目的要求:根据形式法则,充分运用素材完成形式探索,完成不少于5张的画面,画幅不小于64开。画面完整、精致。作业不少于5张。 内容:人物、静物、风景均可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并运用在素描写生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素养。

三、教学重点:形式美的法则

四、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形式美原理的知识,下载、摘录至笔记本。寻找你认为美的自然物像、摄影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2、卡片纸:32开卡片纸10张。自行设计其他各类尺寸规格的卡片纸共5张。

3、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分配:共计12学时,其中: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与研究讨论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实训联系6学时,作业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案例分析:对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展开分析:将画面或实物的明显或暗含形式因素提取出来并表示与画面中,并用自己的、专业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2、讨论与归纳:根据分析请学生总结归纳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构图与形式美》讲义)

4、写生中的形式美训练:寻找自然中具有较强形式感的物象加以表现,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形式美感,完成5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形式美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

5、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形式美的理论知识,感受自然中的形式美,分析经典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形式美原理知识转化为视觉图形,以探索形式美多样性的可能。

3、查找有关素描写生、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是写生的静物、风景、人物素描作品6张以上,寻找你认为是创作的静物、风景、人物素描作品6张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第三讲: 师法自然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一节 素描写生概述 教学内容:

1、为什么写生?

2、观察与取舍

3、自然的恩赐——感受自然与生命

4、主体的表现——我在哪?! 项目十:风景写生

目的要求:面对客观对象时懂得取舍,重视画面的完整,加强个人对于自然地感受和表达,强化艺术感觉,形式和技术不限。不小于16开纸3张以上作业。 内容:自然风景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从写生的基本方法,强化个人感受与表达,学会积极主动建构画面关系。

三、教学重点:写生中的观察与取舍

四、教学难点:写生中的感受表达

五、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写生方法与原理的知识,下载、摘录至笔记本。寻找你认为美的写生静物、人物、风景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2、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分配:共计12学时,其中: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与研究讨论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实训联系6学时,作业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案例分析:对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展开分析:将画面与实物的明显区别与联系,并用自己的、专业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2、讨论与归纳:根据分析请学生总结归纳写生的基本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写生与创作》讲义)

4、写生训练:寻找自然中具有较强形式感的物象进行写生,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完成5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取舍、嫁接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

七、课余的事

1、风景、人物或花卉的线描写生。

2、经典作品的画面结构分析

第四讲 感悟与表达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四章 第二节 结构与色彩 教学内容:

1、结构

(1)结构的含义与地位 (2)物象结构 (3)画面结构

(4)物象结构与画面结构的关系

2、色彩

(1)素描中色彩的含义与地位 (2)自然色彩在画面中的转化 (3)色调 (4)情绪传达 项目十一:结构训练

目的要求:理解物象生理结构并表达清楚,具备形体结构观念,构建合理的画面结构关系。完成不少于3张的结构素描。 内容:静物为主,兼及其他

二、教学要求:理解结构的基本含义,深入理解物象生理结构、物象形体结构、画面结构。学会运用色调传达个人情趣和情绪。

三、教学重点:结构的理解与表达;色素描中的色调与情绪传达

四、教学难点:画面结构处理;自然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欲个人情绪传达

五、教学准备:

1、理论搜素:有关结构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应物象形、骨法用笔”的阐述,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结构的理解和表述。

2、 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10件以上,并打印3——5张。

3、 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1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4学时,学生训练:6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经典作品结构分析与评述、总结归纳。

2、写生练习:风景为主。结合构图研究、结构分析进行写生练习。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结构与色彩》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在复印的画面加以表述,写出2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写生中的结构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有关结构的小稿练习,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观察方式和取舍原理,深入表达对象结构关系,建立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结构的理论知识和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针对自然中具有强烈结构感觉的物体进行写生练习,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感觉。

3、查找有关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美的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第五讲 中得心源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四章 第三节 素描写生到创作 教学内容:

1、写生到创作的含义与目的

2、写生到创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3、作者与作品

重点:写生到创作的程序与方法

难点:素材中的取与舍,画面关系的合理建构 基本要求:

项目十二:写生中的色调训练

目的要求:充分感受并表达客观自然的色彩色调关系,并强化自己的主观感受,表达在画面中,使画面具备一定的情景气氛。作业不少于2张。 内容:风景、静物为主,兼及人物及其他。

项目十三:从写生到创作训练

目的要求:必须是根据写生收集的素材整理完成具有一定情趣或意义的作品,单幅画不小于4开纸、系列画不小于32开4张。画面完整、精致。表现形式不限。 内容:风景、人物、静物均可。

二、教学要求:掌握素描从写生到创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学会探讨表达内容和画面形式的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素描创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四、教学难点:创作立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五、教学准备:

1、理论搜素:有关创作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气韵生动”的阐述,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创作的理解和表述。

2、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3件以上,并打印2张。

3、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2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2学时,学生训练:16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经典作品分析与评述、总结与归纳。

2、写生到创作练习:根据写生作业展开创作,风景为主。结合构图研究、创作意图进行草图探究、小稿练习、放大为正稿。

(1)色调创作练习:面对对象写生,并赋予画面移特定的色调关系,以传达特定的情绪和氛围。

(2)根据写生稿,整理出创作小稿3幅以上,选择最为满意的一幅放大为正稿。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写生与创作》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主要探寻画面构图、造型、色调、形式感等美术语言如何传达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意图,确切表达主体,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作品的内在张力、视觉中心的控制、节奏和韵律感的形成等,写出5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草图与小稿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小稿练习,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构图、观察方式、取舍原理、创作意图等,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带有主题性的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视觉图形,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感觉。

3、查找有关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好的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课程总结——课程资料整理与习作汇报展览

(一)资料整理与要求

1、根据全部课程的课题要求和顺序,将课堂内和课堂外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加以整理——文字部分、图片部分、实训习作部分,以及阅读的文献来源等。

2、所有资料分类整理后按照课题顺序装订成册—— A4纸规格,提交至任课教师。作为评分的依据。

3、课堂训练册和笔记应该成为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依据,每位同学须妥善保管,并加以整理。

(二)习作汇报展览与要求

1、展览内容:课堂训练册、笔记本、收集的文本与图片、课堂实训习作。

2、展览时课堂实训自作必须加以装裱,严格展览的效果。

3、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课程汇报展览。

4、展览活动的具体组织和举办具有班级自主筹划、实施和检查,指导教师须认真加以指导。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一、传统模式的弊端

C语言程序设计的传统考核模式一般是包含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在总成绩中一般占比为平时成绩20%-50%及期末成绩50%-80%。平时成绩基本等同于学生考勤, 而平时成绩中的其他项目由于学生在实践中会有抄袭等现象很少使用。期末成绩则为期末考试的成绩, 由于考前划重点等行为, 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即可轻易使总成绩合格[2]。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要平时上课不缺勤, 期末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过关, 从而形成了学生在平时没有学习积极性, 到课率、上课认真听讲率逐渐降低和及格率低的情况。由于期末考核也是侧重闭卷知识点的考核, 正是基础差的学生最不擅长和感兴趣的, 于是期末考核也很难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同时也脱离就业时的实际需要。

二、过程性考核的实施方案

(一) 校级规章制度

在具体实践中, 如果想要大规模推广过程性考核, 是必须有相对应的校级规章制度的指导的。当然, 如果只是个人或只在一两门课程中使用, 也是可以评任课教师的情怀。可以说传统的考核模式对教师工作量的要求是最低的, 过程性考核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为平时的2-3倍, 而教师本人除了教学工作还要科研、进修、会议、精品课程、出版教材、家庭等, 如果没有校级规章制度对采用过程性考核的课程提供教师绩效考核、督导和物质方面的支持, 过程性考核往往会流于形式, 最终失败。校级规章制度是“一把手”工程, 需要校方制定。

(二) 课程改革和助教制度

高职高专就读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基础差, 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学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情况基本是:优等生平时上课认真听讲不缺勤, 但课外基本不学习C语言;中等生平时基本不缺勤, 但上课专注度不够, 课外基本不学习C语言;差生逐渐缺勤, 课外基本不学习C语言。如果维持这种情况, 那么绝大部分学生都很难学好C语言, 因为想要学好C语言必须课上认真听讲, 课下再投入时间进行学习。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

(1) 增加课时。如果可能, 建议增加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时量, 增加的课时用来进行答疑或提出趣味C语言程序然后进行讲解。

(2) 建立晚自习课制度。工作日每天或隔天组织学生上30分钟自习用来专门学习C语言, 时间不宜增加, 以免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3) 助教制度。目前高职高专几乎没有助教, 可以通过校级规章制度招募有报酬的高一年级C语言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助教, 当然也可以招募无偿的志愿者来担任助教。助教担任组织晚自习、批改学生作业、带领学生做实验等任务, 建议每个助教负责的学生要少于15人, 否则会工作量过大。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课后学习C语言的习惯, 但切忌不要增加时间, 加重任务。

(三) 过程性考核的指标

(1) 考勤。在总成绩占比20%, 缺勤30%及以上者总成绩直接给予不及格, 考勤由教师或纪委执行。

(2) 章测试。在总成绩占比20%, 教师教学一章结束即进行一次, 以在5-8个有趣的编程题目中由学生任意选取2-3题作答即可, 章测试可使用正规上课时间或答疑课时间进行, 由助教批改, 后由助教在自习课讲解。

(3) 晚自习表现。在总成绩占比20%, 包含晚自习考勤和晚自习课表现, 由助教进行考勤和评定学生晚自习表现, 教师抽查。

(4) 幕课成绩。在总成绩占比20%, 由学生在开学初自由选定幕课, 学期中可以申请调换, 并且每个月由助教检查学生幕课学习进度, 当幕课结束或大部分结束时, 由学习幕课所获成绩折算成此幕课成绩, 此项由助教完成, 教师抽查。

(5) 期末课程设计及答辩。在总成绩占比20%, 课程结束前一个月由教师对期末课程设计的要求进行讲解, 助教负责在自习课对学生的期末课程设计进行答疑, 完成后进行答疑, 教师和助教担任答辩评委。

三、结论

本文对高职高专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情况和考核进行了讨论, 从高职高专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提出了一个过程性考核的实施方案, 各个学校的学生情况和校情不同, 希望此文能给各兄弟院校一些启迪。

摘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的高职高专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差, 具体表现为学生到课率、上课认真听讲率随课程的进行逐渐降低, 及格率低。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过程性考核方案, 认真落实, 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人才培养,C语言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 朱晓旭, 杨季文, 赵雷等.程序设计类课程过程性考核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4 (22) :99-102.

语言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6篇

此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输送带的减速装置,包括一级带传动和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由于是初次指导学生,心里面没底,不知道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那些问题和困难,所以在向学生下达设计任务之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请教了经验丰富的王树英老师,为后面的课程设计指导工作做了精心准备。在下达任务时,向学生明确地阐述了此次课程设计的任务、目的、意义、要求及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但是即使这样,在指导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现总结如下:

首先,由于自己缺乏工作经验,没有预料到学生对于传动比的分配会出问题,个别学生出现了传动比分配不当的问题,造成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过小,致使中心距过小,箱体上两轴承座距离太小,对于加工连接螺栓的通孔造成困难。其次,部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不好,整个设计过程只是在照着课本和参考书进行机械的计算,并不理解各个参数的选择依据和零件的设计准则。在提问的问题中多数都是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问题,一些学生都回答不清。对于轴的结构设计从讲课到练习再到作业共讲了三遍,但是还是有些同学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再就是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箱体、油标尺、放油塞、螺栓及轴承端盖的尺寸都可按参考资料中的设计经验设计来确定,但是他们并不按设计经验或类比的方法来确定,而是自己随便定尺寸,致使箱体的铸造壁厚、凸缘连接处的宽度以及螺栓的直径不能满足要求。而且螺栓是标准件,一些学生不按标准件画,信手涂鸦,画得图很不美观。这是我事先没料想到的,在发觉后,让学生修改,部分学生作了认真修改,但还有一部分没有按要求修改。最后,由于学生刚学完AutoCAD,使用不熟练,图中存在多线、漏线和粗细实线使用不当的情况较多,即使给他们指出来了,但是他们还是有些地方漏改,最后打印出的图纸还是存在一些错误。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我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了一一记录,下次课程设计前事先集中强调,避免学生出错后再来纠正,增加学

生的工作量。其次,要更加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养成严谨的设计习惯,并制定一些奖罚分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对于用AutoCAD画图的学生,随时进行检查,指导他们及时修改一些多线或漏线的错误。最后,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之前,先对实际机器有一个感性认识,让他们从实物中了解学习课程内容的目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可以利用减速器这个部件所涉及的设计内容引入机械设计这门课程要学的内容,使各个零散的看似毫不相关的章节串成一个整体,我相信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次课程设计,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完成了一次作业,而是他们第一次靠自己的努力设计出了第一件作品,虽然存在一些错误,虽然没有做成实物,但是他们都非常有成就感,多数学生在设计体会中都谈到希望今后学院能多给安排一些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对今后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还是理论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我相信有了这次课程设计的指导经验,以后我会更有自信和能力做好教学工作。

高洪伟

上一篇: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范文下一篇:小组讨论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