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金融管理论文范文

2023-11-27

工学结合金融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倍受关注,工学结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就业。坚持工学结合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及根本举措。

关键词:高职高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工学结合已发展成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模式。

一、工学结合简述

工学结合就是指通过强调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来共同完成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工作,达到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岗位需要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就业。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考虑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努力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提高学校教育对企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现状,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训教学的条件较差,教学过程中缺少企业实际的工作情境。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其中实践教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制约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实训条件。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训条件普遍较差。学校的实训基地,多数是校内的软件模拟实训室。因此,模拟练习成为专业技能培养的主要方式,有些院校虽有一些货架或少量商品这样的硬件设施,但由于学校没有全面系统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因此,校内组织的各种实训,缺少与实际工作状态相适应的工作情境,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没有体会到真实的企業经营管理环境,但是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各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会复杂很多,所以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训练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存在着很大差距。

2.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要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有一支了解职业标准、熟悉企业工作任务和岗位流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当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活动主要由专业教师承担。专业教师虽然掌握各种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连锁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没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课程中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实践教学师资的薄弱,直接影响了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3.工学结合实训的时间安排过于分散,不利于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多数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的课程安排,都是一门课程学习一个学期,实训一般都安排在学期的最后时段集中进行,造成的问题就是:实训的课程相对比较分散,致使学做分离,即学习的理论知识没有与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相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仅仅停留在较低和较浅的层面上,无法使学生较深刻地掌握相应的技能。而改进的方向就是,要将课程的课时相对集中起来,使学生系统全面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经验,在学习中工作实践,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从而达到甚至超过企业需要。

4.学习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目前的课程学习情况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的是任课教师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等)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准确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及衡量。

三、改进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1.推进校企紧密合作,搭建工学结合的平台。高职院校必须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尤其是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服务,具体的说来,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必须为区域连锁经营管理的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服务。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因连锁企业的生产发展,而生存和发展。没有连锁行业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连锁管理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连锁行业企业的支撑,高职院校连锁管理专业就无法按照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实施人才培养工作。高职连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依靠与连锁行业企业的合作和联系。因此,连锁管理专业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密切与连锁管理行业企业的血肉关系,把连锁管理专业融入到连锁管理行业的企业之中,把连锁管理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专业课程之重,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操作,才能真正实践连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专兼结合,打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个新的要求就是,高职教师必须既要懂理论,又要懂实践的操作技能,还能够在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性地去工作,从而帮助企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运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各种方式,打造专兼结合的技术骨干型的教学团队。

3.改革教学计划。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教学时间方面要灵活、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改革,因为教学环节中要有一定的时间在校外实训基地工作,教学过程要做到理实一体化,那么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模块化教学,就是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目的,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过程中一段时间安排1个学习模块,再集中安排一定的实践环节,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4.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①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手段,根据行业特点及专业学习的特点,充分运用科技化、信息化等教学手段,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高职连锁经营专业学习对象结合起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经营企业的人才需要。②运用“在实训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训”的教学方法,高职连锁管理专业的学生要以能够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和提高行动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实训中学习,就是通过实训提高行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去体验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等,从而获得工作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在学习中实训,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提升为目的,自我构建行动过程的学习过程。

5.改革考核方式方法。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后,课程考核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在专业理论考核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专业技能考核。可以将企业和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引入学生学习评价过程中,形成一套适应工学结合、以岗位需求作为质量考核标准的课程考核体系,以此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6.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要加快自身内部机制的健全和各种制度的建设工作,尤其要与企业共同进行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兼职教师管理等制度的建设。把握好企业经营与教育教学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熟悉社会和未来工作的环境,这对学生的培养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可以加速学生的成长过程。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为企业培养各种管理人才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谢琼.以两个“结合”为抓手,创新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黄琳,王忆南.连锁经营专业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1).

[3]石鹏义.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09,(15).

[4]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6,(18).

[5]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7,(4).

工学结合金融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从职业领域分析入手进行任务分析,以工作任务划分确定课程结构,从而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群,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工作结构;以实践过程和实践知识的掌握为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让学生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建构所需的理论知识;课程内容上,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本身的逻辑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理论知识要围绕实践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组织和学习;以实践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强调工作本位的实践性学习;评价方式上,要以真实或仿真的环境通过工作样本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因此提出的教学模式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坚持工学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学生技能学习。将一个实际项目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把项目的内容按照课程相关知识点分割成若干单元,每一单元作为课程的平常作业或章节大作业。开课时首先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总体任务,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需要提交的成果要求,其涵盖的知识点,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每次上课时把项目任务书或资料带到课堂作为辅助学习材料,教师讲课时把理论结合实际项目、实际项目融入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二、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模式实施

1.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工作需求为目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定位,具体应该掌握那些技能,

2.教学组织形式,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在模型室、实训场、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水电站机械、器

设备与枢纽建筑物的空间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易于学生掌握较抽象的知识点。

3.教学方法,以实际工作为场景,校内外学习,顶岗实习。实训期间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开发与生产过程结合的学习领域。教学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与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共同设计和开发综合实训项目。

在水电站理论和实践技能讲授过程中,坚持采用教、学、练、做四位一体教学法,边讲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讲、学、练、做相互交叉,学做合

一、理实一体,使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

4.教学表现形式,以真实项目为载体

工学结合金融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近几年来,我院在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充分利用学院地处开发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的新路子。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开展细致的工作,建立了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三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飞鸿达利通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天津滨海分公司等多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尤其是在2006年与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托罗拉”)签订了校企联办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班的合作协议。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路。

以摩托罗拉为例,工学结合的具体做法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充分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订培养方案,并切实加以落实。

在学生一、二年级期间,安排他们到摩托罗拉到企业顶岗认识实习,主要是利用学生第一次到先进的大型现代化生产企业的机会,让他们身临其境,体验企业文化和自动化生产环境,并通过顶岗实习,在生产一线体验操作工的艰辛,锻炼体能,磨练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好专业技术的上进心。

近三年以来,我院已多次组织学生赴摩托罗拉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年度的每个季度末期,实习2~3周,岗位有手机完成制造、手机软件组装等。其时,摩托罗拉为了完成生产任务,临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由于时间紧、用工量大,在社会上一时很难招收到足够数量、素质较高的员工,渴望学院给予支援。我院以此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组织一、二年级学生经过短期培训,赴企业顶岗实习。经过4-8周的工作,完成顶岗实习后做小结,给出实习考核成绩。

在校专业课学习期间,除了完成必修的理论课程外,在二~四学期还要安排2周左右的专业实训课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内容有初步掌握电子工艺(含SMT工艺)、智能仪器使用、手焊技能及手机线路板检测等。通过专业实训,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实践操作技能,还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考核,合格者可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在第五学期,根据摩托罗拉ANA线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实训内容,强化职业技能的应用能力。此期间,学生已基本学完应修专业课程,为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摩托罗拉等进行毕业前顶岗实习,我院安排热风枪手焊技术实训。由摩托罗拉等公司派工程师到校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由企业聘用上岗。2006年,从9月~12月共进行了四期培训与考核,使我院04级电子三个班的学生都进行了手焊技术培训,经考核先后有108名学生到摩托罗拉进行顶岗实习。由于部分学生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之前还有一些课程没有学完,我院又利用企业生产的淡季组织学生回校进行理论课的学习。由于学生在校经过了系统的专门化训练,学生到了摩托罗拉后工作上手很快,大大缩短了企业培训员工的时间,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摩托罗拉上下的一致好评。

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我院的体会主要有三个方面:

1.工学结合是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经之路

①是高职院校摆脱招生难、就业难困境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职院校出现了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境,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特色,能否培养出行业、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破解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改变以往那种以“课堂为主、书本为主、学校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即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熟悉企业,熟悉生产流程,熟悉企业氛围,受企业欢迎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样既为企业、行业输送了急需人才,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保障。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吸引生源,形成良性循环的办学机制。

②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可靠保障。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由一定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方式等要素构集成。高职院校一般具有教学环境和教学软件的优势,但同时存在投入严重不足,硬件差,实训场所及实训设备短缺,缺乏真实意义的工作现场氛围的劣势。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正好能够通过与企业优势互补,解决这一问题。“借船出海”的实践教学方式,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校外实践学习基地,弥补了学校教学资源不足。企业拥有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如手机生产技术、平板电视技术、笔记本电脑制造技术等。

③为高职院校前瞻性发展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专业设置依据。高职院校的发展与企业唇齿相依,要想拥有蓬勃发展的生机,必须与时俱进,与企业联手同步发展。因为,企业总是站在先进技术应用的最前沿。企业一项新技术、新工艺的问世,一种新产品的诞生,往往就孕育着新专业甚至新职业的产生。这就是高职院校创建新专业、发展新专业群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工学结合将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德育

①有利于學生认识社会,学会做人。学生通过工学结合,提前进入企业,与企业员工打成一片,开始了解职场雨学校的区别,开始学会尊重领导、服从命令,开始懂得尊重它人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开始努力实践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过去学生不受企业欢迎的原因,除了技术、技能、经验不足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吃不了苦,受不了企业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能够使那些“温室里的花朵”在工作实践中逐步体验到劳动创造财富的艰辛,在劳动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学习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这些正是当代青少年身上最缺乏而又最需要吸收的养分和精神食粮。

②改变了许多表现较差学生的不良习惯。很多平时学习懒散、旷课、上课睡觉、听课分心走神的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难发现,在工学结合中,很多学生平时邋遢、懒散的行为习惯销声匿迹了,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学起技术、干起活来,往往比起其他同学还认真、肯干、出成绩。工学结合使学生在毕业前基本达到了职业素质培养目标。

③使学生获得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在工学结合期间,学生通过劳动获取报酬,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与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并促进学生养成厉行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同时,还使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皆大欢喜。

3.工学结合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

①工学结合有利于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使用人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急需的是技术性人才。所谓“高工难求”,就是因为技术人才需要长期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积淀,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是爱岗敬业品质为底蕴。许多企业都在为技术工人发展后继无人而担忧,都希望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很方便地使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使用人才。一位企业人事经理曾经风趣地说,学生就象一张白纸,没有经过社会各种形形色色不良思想、行为习惯的污染,可塑性强,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白纸上做出色彩斑斓的画卷。而从社会招来的人员,往往被污染得一身毛病,好多坏的行为习惯教育改变起来难度极大。

②工学结合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很多企业,特别是季节性强的生产企业,在生产旺季需要一些季节性的临时工,而对这些临时工的知识要求、技术性要求、组织纪律性要求,往往不是随意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能够找得到的。实施工学结合,着实为这些企业解了用工的燃眉之急。

回顾近几年来工学结合的实践,笔者感触颇深,深深体会到工学结合的确是一种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紧密结合的最佳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便捷途径。笔者的愿望是把它做实、做细、做强,进而推广到我市乃至全国有条件的其他高职院校,让这一模式在高职教育的这方热土上普遍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韦韦.工学结合新模式——专访亚龙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继权[J].教育与职业,2008(7).

作者简介:闫金奎(1974—),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就业。

工学结合金融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满足社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05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同时指出“推行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推行工学结合,探索适应经济发展的中职教育,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和重要方向。

工学结合,即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实操技能的要求高,工学结合模式成为发展专业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手段。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满足学生校内实践的需要,为工学结合提供校内平台。

一、校内实训超市建设的意义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优秀的销售人员。专业面向的岗位主要是从事产品或服务销售及管理工作的基础岗位,例如导购员、促销员、市场信息员、销售员、营业员、客服等。后期通过职位晋升可从事管理岗位等。因此,通过建立校内实训超市,满足学生技能培养,成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首选。

实训超市通过学生自主经营的方式,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全方位实践。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产品需求,确定产品系列,制定销售价格,选择渠道商,制定促销方案,选择促销形式,实现客户满意等;同时,针对店面进行商品的陈列,设计等。通过实训超市,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产品,掌握营销知识及销售技能,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的目的和意义。

二、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一)一体化课程设置

所谓一体化课程即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的特点。学生通过对具体工作任务、过程及环境的感悟与反思,实现技术与知识的统一。

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性强,重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设置,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训超市工作岗位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专业技能的锻炼和培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实训超市的工作岗位和任务与对应课程相结合,通过分析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进而设计相应的课程。

1.学生核心技能

在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的基础上,根据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将学生核心能力细分为五个方面:熟悉营销知识及口才技能;具有市场信息收集和处理技能;具有商品知识、运营和推销技能;具有营销项目策划、促销技能;具有营销团队建设和管理技能。

2.课程开设

根据学生技能要求,在课程设置时,根据主干核心课程,同时结合专业技能培养,将专业课程按照阶段性细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设置《市场营销基础》《消费者心理学》课程;第二阶段,设置《市场营销调研》《营销口才训练》课程;第三阶段,设置《商业经营实务》《商品学》《推销技巧》课程;第四阶段,设置《市场营销调研》《促销技巧》课程;第五阶段,设置《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

3.实训超市实践

根据课程开设及核心技能要求,通过校内实训超市锻炼,实现理论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1)第一学期,主要了解营销基础知识,锻炼口才和自信心,因此通过超市引导员的工作,与顾客接触,了解顾客心理,掌握营销工作,锻炼与人沟通的胆量和自信心。

(2)第二学期,通过学习调研、营销口才等知识,锻炼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在具体岗位上,安排超市调研员,通过设计顾客需求、满意度调研问卷,针对学生群体开展调研工作,并分析数据,为实训超市采购提供有效意见和建议,同时,在调研工作中,通过与顾客的沟通,锻炼营销口才。

(3)第三学期,通过学习商店经营、商品管理等知识,掌握超市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并通过《推销实务》等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商品推销技巧和口才表达。因此,在超市中,担任销售员岗位,要求学生能够合理设计超市布局,商品摆放、海报设计等,增加超市商品的吸引力,同时通过推销口才的训练,达到销售商品的目的。

(4)第四学期,要求学生在商品销售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策划方案的设计以及促销方案和技巧的掌握。在超市中,有销售员提升至部门主管岗位,由基础销售工作提升到为超市设计方案、提升超市运营能力的工作。

(5)第五学期,由主管工作进一步提升为超市管理层,将团队建设和管理能力在具体岗位上进行锻炼和提升。

(二)综合型职能管理

在学生超市岗位设计时,将工作岗位按照职能型和产品型进行综合划分。具体岗位如图1所示。

实训超市在组织架构中,根据产品型组织,以店长作为超市最高级别负责人,分别对水果区、日用品区副店长进行直接管理。水果区和日用品区副店长对不同的产品系列进行管理。

根据职能型组织,将实训超市具体任务进行组织结构划分,分为运营部、财务部、采购部、后勤部以及人事部。对具体工作进行管理,每个职能部门有专门的负责主管,对相应部门的员工进行管理。其中,各区域的副店长对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1.运营部。主要负责超市的日常运营工作,包括商品的理货、销售工作。

2.财务部。主要负责超市每日报表汇总、利润计算,每周利润核算以及学生奖金計算工作。

3.采购部。主要负责超市每周水果进货,制定进货产品品种、数量、进货商家等。并定期完成日用品的采购和补货工作。

4.后勤部。完成超市的日常卫生,超市商品的保管,掌握库存动向并及时向采购部汇报情况,以及超市的安保工作。

5.人事部。负责日常员工的考勤、工作量统计、绩效考核以及人员晋升选拔的评价工作。

各部门的学生按照日工作安排表完成值班工作,采购部、财务部、人事部工作人员在超市工作繁忙时段,作为超市销售人员,帮助和引导学生顾客进行商品的购买等工作。

在职位晋升时,结合课程设置以及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按照学期制进行职位的晋升,从高一第一学期至高三第一学期,晋升层级为引导员——调研员、导购员——销售员——销售主管——副店长、店长。

(三)健全激励机制

在超市运营中,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及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投入超市运营管理工作。因此,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仅通过表彰先进已无法高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

1.考核学分制

学生实训考核与学分相挂钩,通过每学期规定时间段的实训任务,完成规定的实训学分。并针对超市长期员工,进行额外的学分附加。作为学生成绩、评优以及毕业的依据。同时,工作能力的评价也作为正式员工聘任的凭证以及职位晋升的依据。

2.利润分配方案

针对表现优秀且通过考核评价成为正式员工的学生,根据职位高低以及工作量大小进行利润分配。财务部在对每个月的收益进行核算后,将利润的20%作为正式员工的奖金,并根据考核对员工实行绩效奖金的方法。这样将超市利润与员工奖金相挂钩,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实训超市作为校内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实训超市的自主经营,将营销知识及时、有效地通过实践进行演练,并转化为职业技能,为学生提供仿真模拟销售环节,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工学结合金融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就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并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文章围绕《基础会计》省级精品课程的经验,从课程目标、会计实践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会计实践教学组织与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实践性、注重实训的精品教材以及实践条件和效果等几个方面,对会计实践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精品课程 实践性 实训 竞赛

《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就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并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它应该是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实践教学的示范性课程,本文结合我院《基础会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谈谈对会计实践教学的粗浅看法。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最早开设会计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具有坚实的历史沉淀,会计专业是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又是院级特色专业,《基础会计》课程2007年已经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目前我们的建设目标是通过课程建设带动会计专业建设。形成优势学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努力做好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一、会计专业目标与课程目标——强调技能性和实践性

(一)会计专业目标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会计专业以突出技能性和实践性为主要特点,将学历教育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紧密结合,将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熟练掌握财会岗位群的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在企业财会岗位从事专业工作的,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目标要服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1 知识目标——为后续《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做好相关知识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及其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一般要求;理解并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的相关理论、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及其具体运用;学会会计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了解会计工作组织及我国的会计法律规范等;为后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做好相关知识准备。

2 能力目标——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凭证或其他凭据登记账簿;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作为会计人的起码职业能力要求,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的。

3 考证目标——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准备条件。《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证》是会计人员进入会计行业的门槛,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不得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专业职务的评审。而《基础会计》就是会计证考试的最重要的课程。因此,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考取会计证和初级会计师准备了必要条件,为学生跨入会计行业的第一道门槛准备条件。

4 综合职业能力目标——掌握基础会计综合技能。主要包括书写与计算技能,如数字、文字书写和珠算、小键盘快速输入技能;利用计算机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技能;利用财务软件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技能等。

二、会计实践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强化学生动手能力为指导思想;突出会计职业教育特色,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与行业合作办实训基地,坚持工学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实行会计单项实训、会计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

三、会计实践教学组织与安排

实践教学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和工学结合思想进行设计,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将会计实践教学贯穿学生专业学习全过程。体现基于会计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和更新实训项目,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校内实训室、会计服务部及校外實习基地为依托,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有效途径,实现课程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有机结合,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训教学坏节

1 随堂实训以及单项实训。教学做合一,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平时进行。依据教材后各章实训进行。

2 手工会计模拟实训——手工模拟实验室。时间安排在课程结束后2周。采用一个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的模拟资料和仿真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由学生分组在会计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制定实验计划,现场指导,首先提出实验的具体要求,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以及达到的效果、考核办法、划分实习小组;教师采取启发、示范等方法,在现场授课和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3 会计电算化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子化实训室。时间安排在模拟实训结束后1周。利用福思特会计软件,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企业的经济业务,从最初记账凭证编制,到最终会计报表的生成,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具体运用。

4 会计服务部实训——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时间安排在毕业前半年。在会计服务部。主要从事代理记账、代理申报、业务咨询等业务。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更好地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 岗位工作实践——校外实训基地。时间安排在毕业前半年。在校外实训基地为分岗位进行该课程的实训提供了有利条件;

6 毕业实习——会计事务所和企业。在会计事务所和企业单位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使学生毕业就能达到上岗的要求。

(二)“以赛促训,以训强技”形成会计专业特色

会计专业参与并开展各类专业特色浓厚的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训强技”,如: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会计业务操作技能竞赛、综合计算技术竞赛、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竞赛、珠算、点钞竞赛、会计百题知识竞赛等,将竞赛作为一种衡量专业技能、检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校际横向联系和比较的有效手段。由于把学历教育课程与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相结合,到目前为止,主要取得以下项目实现了技能考证:

1 会计电算化证: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省财政厅举办的会计电算化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该证书也是学生获得会计资格证的必要条件之一;其次,我们鼓励学生参加用友ERP认证考试。该考试有一定的社会

知名度,该证书在使用用友财务软件的企事业单位获得了认可。

2 综合计算技术证:为通过技能考试的学生颁发了院级综合计算技术合格证,加强了学生在计算机数据运算方面的能力。

3 会计从业资格证: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融合,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全面接轨。我们要求从2005年级起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并专门进行课程培训,合格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教学方法上的实践性——突出会计岗位教学特点

1 遵循教学规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如在讲授“会计基本知识”模块和“会计基本方法”模块时,采用边做边学,采用“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教学模式;而在讲授“借贷记账法应用”模块时,边学边做,则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

2 实现课堂与实训实习地点一体化。将教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实现有机结合;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和外聘兼职教师的实践作用,在学习会计专业课程初期,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现场认识实习,实习教师现场指导;在会计模拟实训室,模拟企业会计岗位,划分为出纳、材料核算、成本核算等真实岗位,使实训室成为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场所。

3 采用“手工模拟分岗实训和电算化实训”,实现实训教学岗位化。会计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会计实践教学应突出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为了满足不同会计岗位需要,配合理论课教学,在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模拟企业会计部门的岗位设置,划分为出纳、材料核算、成本核算、综合岗位等真实岗位,进行实际操作;利用福思特财务软件进行计算机综合模拟实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填制,再到登记账簿、结账、对账和编制会计报表止的会计核算全过程操作,并聘用多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任教,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训,从而实现将来就业的零距离。

(四)教学手段上的现代化——多媒体的全面应用

会计专业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目前,我院110个教室全部是多媒体教室,已实现全程多媒体教学,电算化实训全部采用企业正版的财务软件。多媒体课件使会计教学变得轻松、活泼、方便,打破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严格界限,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将账、证、表等实物及填制过程直接展示给学生,学生不再感觉会计学科的抽象,扩大了课堂知识信息量,拓宽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突出了会计教学的教案特色;同时,网上的会计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五)注重实训的精品教材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使现行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发生变化,为配合这次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及会计准则的变革,课题组成员编写了符合现阶段要求的《基础会计》教材,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1 与会计证内容相结合,体现工学结合思想。该教材吸收全国优秀《基础会计》教材的精华,以我国最新会计准则为依据,强调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在保留原教材精华和特色的同时,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特别是与会计证内容相结合,与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企业会计专家直接参与本教材的编写,成为本教材的亮点。

2 体系合理教材设计突出会计职业实践能力。在教材体系的编排上力求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通俗易懂、循序渐进;教材设计上既把理论和技能方法准确地阐述清楚,又注重教学案例与实际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实训,企业会计专家直接参与本教材的编写。会计专家直接参与本教材的编写,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在每章后面加写各种类型(特别是与会计证)相关的练习题和实训题,并附有参考答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建设准备分两步走,第一步自编了《基础会计》教材,东北财大出版社出版;第二步,着手编写配套《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完成《基础会计》实践型的教材体系。

四、实践条件及效果

(一)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有6个实训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2个、會计电算化实验室1个、浙江中瑞江南税务师事务所经贸会计服务部、会计分岗位模拟实训室1个、ERP实验室1个、税务大厅1个。

1 会计与税务手工模拟实训室。实训室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教学做一体化,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实训资料仿真化,各项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项目贴近企业实际。(1)硬件设施。会计与税务手工模拟实训室由2个实训室组成,面积约180M2,设备先进,配置齐全。可同时满足120人实训。(2)实训项目。,实训室的实训项目涉及两大类:综合模拟实训和课程实训。

综合模拟实训具体指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通过手工实训方式,要求完成开设账户、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编制科目余额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账项核对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实务;课程实训主要指基础会计实训、制单技术实训、珠算实训及点钞实训等。、

2 会计电子化实训室。(1)硬件设施。现有计算机50台,拥有用友ERP软件、天健培训软件、福思特软件,总投资共计59.07万元。(2)实训项目。利用现有财务软件及会计教学软件,可以进行以下实训项目:课程教学:使用福思特会计教学软件,满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实训教学;使用用友ERP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模拟实现企业会计电算化作业流程;职业技能考证:使用用友ERP软件和天健培训软件,可满足学生考证需求,分别进行用友ERP培训及认证考试和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培训及考试。

另外。实训室还可进行技能训练、技能竞赛、综合模拟实训以及竞赛培训等活动。

3 经贸会计服务部。服务部面向社会开展业务,主要从事代理记账、代理申报、业务咨询等业务。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1 组成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先后聘请了数位专家,委员会由本专业领域第一线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高等学校教授组成,担负着学校与企业及社会相互沟通、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重要任务。委员们参与教学过程渗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成为企业与学校、社会产学研结合的桥梁;同时,实训基地的部分专家也被我专业聘请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2 聘请实训基地的会计专家作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主讲、答疑、现场教学、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与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交流,或承担一部分教学工作。一方面弥补校内教师实际动手能力欠缺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他们把企业最新的技能、管理理念、企业精神带到学校,使学生从中接受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责编 贾伟)

工学结合金融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概括记叙了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探索过程,旨在现有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寻求更加符合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本专业实际情况,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涉及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及渐进创新。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1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本情况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高职高专院校普遍设置的专业,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自学院成立以来是最早设置的。伴随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使得会计电算化专业非常热门,发展十分迅猛,作为工科学校,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10年录取规模已经达8个班近400名学生。快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问题是如何在短短3年时间内,把学生培养教育好,使其顺利就业(且专业对口)。高职会计教育目标主要是为各行各业各种性质企业,特别是为中小企业培养专门人才,满足用人单位财务、会计各岗位人才需求,学校和用人单位都希望会计专业毕业生一毕业就能独立上岗,独当一面,真正做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正好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目的就是创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学校和企业人才需求。

1.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涉及的是培养目标问题,培养目标则是由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人才层次所决定。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的高级会计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来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编制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有:以会计电算化社会工作岗位技能为导向,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财务会计工作实际来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计算机和网络财务操作能力、税收知识和税收筹划技能、职业判断能力、具备沟通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基本职业道德和素养。

1.2 明确定位,按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设置课程,改革课程体系

根据工学结合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大胆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在教学课程设置上改变类似本科的学科知识课程体系,改为以专业的职业技能为主来设置课程。在课程门类上剔除一些理论性太多而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在课时分配上向专业、技能方面倾斜,适当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比如删去《财务报表分析》,改《审计学》为《审计实务》;对于《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由于理论性较强,刚进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不是很好理解,我们适时安排学生进行企业认知学习,增强感性认识;《成本会计》课程也可以分配出适当的学时到生产型企业中去参观,了解生产流程及特点,增强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解;《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这些理论较多的课程结束后,安排相应的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等,通过种种调整和合理安排使课程设置更加实用与完善,符合工学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1.3 坚持使用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而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技能和能力目标的实现,所以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效果。工学结合的特点也应体现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应当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和适用的教材,正因如此,学院、系部均明确要求任课教师务必选择使用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材,特别鼓励教师自编工学结合教材。工学结合教材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课程内容,保障了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和工作内容能够相互结合与渗透,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有效帮助学生提高会计专业技能应用能力。为了使工学结合教材提供的內容尽量贴近工作内容,教师可以想办法从熟悉的工业企业中获取经济业务的附件,经过必要处理后建成原始凭证库,或自编工学结合教材,用以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熟悉各项经济业务应具有原始附件的种类、格式、经办的手续等真实内容。

1.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即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同时拥有教师行业的职业素质,和相关行业或专业的工作经历,既能担任专业课教师,又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双师”教师比重高低也成为衡量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高质量的“双师”素质教师是关键,没有高素质的“双师”教师 ,“工学结合”课程也很难发挥应有效用。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进行“工学结合”模式下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双师”比例,除要求专任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实践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外,还可聘请那些具备教师素质、有一线工作经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我校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训指导,从而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会计专业“双师”教师队伍。

1.5 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会计电算化专业建成初始,就建成两间电算化专业专用、设施较新的会计手工实训室,可同时容纳约130个工作岗位。同时为迅速提升实训实操教学的层次和水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仿真模拟操作技能,另斥资购置福思特会计模拟实验室——基础会计教学系统、会计电算化操作软件,可在通用机房使用,基本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也提高了机房使用效率。

学院由行业办学起步,有校企结合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学院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方面,依托企业办学的优势,服从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坚持为企业的生产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措施。在学院的统一部署下,会计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两三年时间,就与广州及周边地区上百家企业建立联系,在多方努力下与20多家企业达成共识,签订协议,正式挂牌成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2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早在19世纪60年代,我国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意义的边工边学的职业教育模式就开始形成,但随着生产力水平整体的提高,科学技术等的迅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为顺应新形势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发展。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建成的时间比较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还处于学习、借鉴、模仿的探索实践中,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与本专业和本地区域经济要求不符的实际问题,影响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预期效果。

2.1 现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不易实现“工学结合”

目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中还是传统的课程划分方法,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仍受知识学科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制约,没有充分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养成落到实处,难以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一专多能、一专多用”的多样化需求。尽管专业课程在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安排了适当的实训操作课程,但由于课程与课程之间或者因为开课顺序不符合学习的逻辑顺序,或者因为在课时等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导致课程之间缺乏足够的连贯性、融合性,不能做到“工学结合”。如基础的《基础会计》课程,连续3年的教学计划中第一学期安排64学时的理论课,第二学期再安排《基础会计实训》连续2整周的实训课共50课时,按理来说课时总量、开课次序、理论实践均考虑周全,但是几年下来上课老师和学生的反应不是很好,达不到预期效果。

2.2 教学方式没有体现“工学结合”

教师教学方法主要还是停留在教授、满堂灌,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训课一般是教师示范,学生照葫芦画瓢,据不少学生反馈,实训课上完,不懂的还是不懂,换个类似业务还是不能独自完成,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基础会计》课程,从会计概论讲起、继而借贷复式记账原理、科目与账户的设置,再进入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这种教学的缺陷在于学生学完后,那些专业名词还是抽象的专业名词,刚开始上实训或刚上岗操作的学生有的还是看不懂原始凭证,不会分析经济业务,不会账务处理,或是不直接根据原始凭证来填制记账凭证,因为上课主要是写会计分录,不大用记账凭证,以为要先写分录才能填凭证。另外,校内会计模拟实验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里,靠教师说明、学生想象企业各个部门业务工作简单地做实训,实训的会计软件、硬件较滞后,远远达不到仿真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是要通过较长的适应期才能正常上岗。

2.3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不能充分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专业不易找到真正校企合作的单位,校外实践基地的会计实践也困难重重,即便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基地,大部分企业,出于生产、安全、经济效益、技术保密、管理等诸多因素的考虑,不愿也不敢让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从事关键性岗位的实习,使会计实践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学生实践体验不深不全,那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价值没有充分实现,难以达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技能训练目标。

2.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实行“工学结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既要能讲理论也要有实战经验,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师资严重缺乏,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很多都是会计专业本科、研究生应届毕业生,还有老师虽然具备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多张证书,会计理论知识很丰富,可是缺乏在企业进行会计实践操作的经验,自身动手能力不强,使高职会计教育的能力本位思想难以实现。而那些执教多年的老教师脱离企业多年,对现代企业运作不是很了解,也需要补充新知识、新技术。

2.5 没有形成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配套的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范标准,通过对学校教与学等教学情况的系统检测与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教学评价涉及内容广泛,从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材的使用等情况的评价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之下,教学活动、教学目标与传统要求不完全相同,那么与之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区别于传统评价体系。比如说对教学主体之一学生的评价,我们经常看到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现状做的一些评价,其中之一就是“高分低能”现象。常见的对“高分低能”现象认识是学校要改革教育模式,不能以考试分数为目标,应该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这个解析无疑是正确的,在这笔者只是想从学生评价角度来分析一下“高分低能”现象。尽管评价、考试改革大多数学校践行了很多年,然而考试、打分、给成绩仍然是很多高職院校学生评价的一种普遍方式,那么我们想一想再给学生课程成绩,特别是毕业成绩和就业推荐表上展示给用人单位的成绩,是不是客观、公正,符合学生本身实际情况的真正“高分”呢?“高分低能”折射出我们现行的学生评价模式不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的要求了。那么教学评价体系其他方面是不是也存在类似不符问题,所以我们应寻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

3 结 论

以上是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发展情况及问题,反映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际困难,我们必须有针对地采取合理、可行措施,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克服困难,实现校企双赢,多方共赢,促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解放. 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宗会霞,何成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探究及实证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3]贺胜军. 高职院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10—2011学年教研教改课题《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

上一篇:油田企业能源审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消防部队会计监督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