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17

国际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2、利用人工智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三个维度

3、互联网时代中国影视剧在越南传播的独特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4、个体本位现实主义与社会性别歧视

5、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外事行为的转型与定位

6、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百年演进与当代发展

7、需求层次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

8、现代国际传播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

9、新时代中国外交凸显“塑造力”

10、国际合作的英国学派路径

11、告别霸权时代:新型国际秩序的四个重要特点

12、政治文明视阈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13、中国外交研究的新领域新议程新机遇

14、国际关系理论家的预测为什么失败?

15、重估中国外交所处之国际环境

16、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及其“硬权力”基础

17、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8、新型国际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19、国际法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20、“和谐世界”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比较研究

21、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澳新美同盟

22、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

23、“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战略对接:欧亚合作未来所向

24、北欧的国际关系研究评析

25、国家行为体思维模式及行动策略研究

26、绸缪中国在当代国际事务中的发展

27、共生中的战略互构: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非关系“三部曲”

28、学界与国际智库密切关注G20杭州峰会

29、谈如何看待英语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

30、日月福祉,海定则波宁

31、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新理念

32、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问题再认识

33、2018:俄罗斯对外政策展望

34、论“大国关系”研究中历史的继承性与变异性①

35、考军校、警校,除了一腔热血,还需要什么

36、中国参与周边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原则析论

37、巴米扬大佛与日本阿富汗关系

38、对接需求的宁波市语言服务人才供给侧改革对策建议

39、西南欧国家的国际关系研究评析

40、联合国与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41、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正确义利观

42、论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43、中印自贸区建设难点问题探析

44、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组织变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45、和谐世界思想指导下我国的对外软实力建设

46、注意提高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质

47、复兴的中国给世界传递的是正能量

48、当前国际形势新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举措

49、试论目前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嬗变趋势

国际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古代汉语教学现状与观念误区

建国以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经历了草创之艰辛与改革之新变,迄今方显星火燎原之势。而相较于传统文科,仍是年轻的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增进异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成为沟通思想的桥梁,而现阶段其研究重点仍在语言本体与教法研究。近年来,文化教材的研发虽有进展,但就整体文化教学研究的深度与课程推广的力度而言,皆无法与语言教学研究相提并论。

在国内高校中文系的专业教育中,古代汉语课程实际上起到专业分水岭的作用,学生对此课的兴趣浓度与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未来深造时专业方向的选择。而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对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等文化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却常显不足。究其要因,主要有三:其一,课程无用论,认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疏离,学习古代汉语缺乏实际意义。其二,畏难情绪,认为很多中国人都学不懂古代汉语,何况是外国人。其三,轻视国际学生的汉语接受能力,低估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求知欲,认为留学生只要能背诵两首诗词就算是学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了。

执此谬见从事教学,呆板、枯燥地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昏昏欲睡;不准确地讲解,导致学生理解知识似懂非懂,混沌迷茫;因教师知识储备的欠缺而造成语言要点、文化常识的漏讲,影响日后古代文学课程的授课进程;移植中文系传统试题模式,甚至初学文言就考课外古文语篇翻译……种种做法都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了学习自信心。由是观之,古代汉语素来成为国际学生考试“亮红灯”频率最高的课程,教师对此并非全然无责。

二、古代汉语课程设置深意解读

回顾国际学生的汉语学习历程,从学习拼音到听、说、读、写课程,都属于语言学习范畴。即便是中国历史、文化概况等课程,也都是以现代汉语写成的简介性内容。而古代汉语则不同,是国际学生与“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初次接触。因此,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古代汉语课程设置意义的基础上,以科学、实用的教法开展教学。

第一,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根源,教师应站在促进学生加强现代汉语理解力与汉语应用得体性的基础上,来完成古代汉语的教学,帮助国际学生提高欣赏汉语的品位与词汇应用的层次。授课之初,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文言在汉语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以往三千余年的岁月里,文言雅语是士子的必修课,文言文一直居于书面语的垄断地位,作为首要文化载体的地位从未动摇。自20世纪筆起新文化运动开始普及白话文,文言之于现实生活的影响日渐衰退,但其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客观现实则无可取代。无论是应用时间的长度,还是精神内涵的深邃程度,白话文皆无法与文言文相比。文言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建立、文化性格的养成相伴相生。时至今日,其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依然渗透于现代生活的诸多细节中,只是人们在“习以为常”中忽略了对文言的认知,比如成语、典故的应用等等,不胜枚举。上述道理,是引导学生端正态度,建立正确学习观念的有效阐发。

第二,各高校选用教材的难易程度与课时安排的进度均已力求适合国际学生的汉语接受程度,师生双方皆不必存在畏难情绪。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部古代汉语教材,一是徐宗才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是李禄兴先生主编的《今用古代汉语》,在篇章选择、课文注释、语法讲解、课后习题等环节虽体现出编者不同的教学理念,但都对国际学生的接受能力做过充分考量,教材编写的难度与深度已远远低于国内中文系使用的专业教材,汉语言本科二、三年级的国际学生可以接受。

第三,以古代汉语课程激发国际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持久兴趣。庞大的汉语学习群体水平呈现金字塔结构,即初、中阶学习者人数众多,高阶学习者相对较少。虽说无论汉语水平高低,学习中文本身就是文化交流的体现,但各领域在促进国际信息互通中做出突出贡献,发挥强大助推作用的精英,往往是汉语高阶水平人士。尽可能多地激发初、中阶学习者潜能是教师职责所在。

相对于全部人生而言,国际学生驻华学习时间毕竟短暂。支撑他们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继续学习汉语、研究中华文化,浓厚的兴趣显然是保持学习动力与恒久毅力的最重要精神支柱。国家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设置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学课程,用意深远。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应提高对此课的重视程度,以持久发展的眼光,善用此课来调动学生探求中华文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我国文化推广事业的深度与广度都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师资优选与教法调适

纵观学科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虽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初创时期,教学规模相对较小,师资队伍却精英荟萃。吕叔湘、朱德熙、邢公畹、童庆炳等名家巨擘都是为事业奠基的功臣元勋。回顾前辈学者的治学共性,无不以精研国学为根本,兼善西学,既躬耕于教学一线,又在学术上独树一帜。这对当代师资选拔与素质培养亦应有所启发。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若优选中国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典文献学、古代汉语史等相关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或可体现以下优势。

首先,入选教材的语料佳篇嬉笑怒骂无所不包,但文言不同于白话,即便是非骈体对仗的散文,亦或是措辞强硬、语气激昂的辩论文,皆自有其文言雅韵。而此份深蕴于字里行间的雅致,确需长期沉潜于典籍方能领悟。

古文本无标点,同一段文字,句读不同,或文意生变,或情韵有别。广为流传的“雨天留客”事典与对杜牧《清明》七绝诗的宋词版改写即为显例。前者“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是饱含期待的问句,若标点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则是生硬的拒绝了。后者将晚唐杜牧的七绝诗28字只字未改,标点停顿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变为宋词风格后,更添一份怅然蕴藉之思。

汉语音、形、义紧密结合,若声调变化,则意随音转,声调教学始终是国际学生语音操练的重点与难点。古代汉语中存在着通假字、古今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情况,都给国际学生识读、记忆文言带来困难。因此,专业教师的标准范读,不仅可以读准文言字音,更有助于学生体会“文言之韵”。

其次,需要申明,以现代汉语语法生搬硬套古代汉语语法讲解的做法绝不可取。文言语序、词法与现代汉语多有不同。若以现代汉语语法来讲解文言宾语前置句、使动与意动用法,莫说是国际学生,就是中国学生,也必定如坠云雾。专业教师在处理文言语法讲解时,相对富于经验。比如,词句释析更为清楚,补充例证更为得当,词法讲解更为灵活,尤其对古今异义词的源流辨析也更为准确。

最后,专业教师的知识积淀有助于应对学生提问,随机应变穿插文化扩展内容,促进课堂互动。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充满挑战,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正确理解并习惯接受学生的即兴提问。在非语言技能教学的文化课上,答疑与提升学生兴趣正向相关。如何巧妙答疑,恰当扩展文化知识,是教研过程中常需深思的课题。例如,在讲授《多多益善》课文时,学生提问:“这是韩信与皇帝的私人谈话,别人怎么知道的?”千万不要误以为是学生刁难老师,按照国际学生的现代理解,若非秘密监听,君臣二人间的对话如何得以记录而流传千载?教师刚好可以“借题发挥”,向学生介绍“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史官制度以及“秉笔直书”的史官精神,是中国历史记载不曾中断的重要保障。若课时允许,良史董狐、太史伯兄弟、司马迁故事都令学生兴趣倍增,并对中华文化肃然起敬。

专业教师具有以上三方面学养优势,但要胜任汉语国际教育文化类课程教学,还需用心研习学科特点,进行教法调适。谨举三例以资参考。其一,古代汉语授课尤需“出言谨慎”,用符合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汉语讲解,力求简明、易懂。其二,联系现实多做“古语今用”练习,强调实词的古今意义联系,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三,改变传统文言教学的严肃课风,秉持严谨而富有亲和力的教学态度,善借课文设计文化讨论环节,营造“有用处、有趣味、有深度”的课堂氛围。综上所述,专业教师将学识素养与汉语国际教育经验相结合,务求在短时期内形成适合国际学生的教风与教法,无疑将对提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四、师资培训与素养提升之建议

直接吸纳古代汉语相关专业教师加盟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队伍,固然是师资建设之捷径,但文化素养的提升非朝夕可就,确需日久年深潜心“修行”,以下三点建议或可参考。

第一,重视传统经典文献的学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实的专业基础有赖于每天点滴的积累。研习经典,非止于增长知识,其要义更在于通晓事理,养德修身,“知书达理”正谓于此。透过先贤行藏与灼见,感受其超拔的人格魅力,体悟传统文化的深邃哲思。学生的问题也许很简单,但若想做出精彩的回答,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可堪回味的见解。

第二,研习二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理论,并与每日教学实践相结合,于应用中思考与古代汉语教学的契合点与变通之处。以研究的心态从事教学,在课堂上以恰当、得体的方式传播正确的文化观念,是教师对文化传承尽职尽责的具体表现。

第三,培养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的职业习惯。无论是多媒体应用技术,还是教材、教法研发的最新动态,都要及时掌握并跟进学习。作为文化课教师,尤需牢固树立“文化存在于生活中”的理念,对新生事物或文化现象,应有探求之心,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清楚文化演进嬗变的来龙去脉。在与学生交流时,可更好地解释古今关联。

惟愿拙作能够引起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对文化类课程的更多关注,促进师资优选与素养提升。所论所言以资同行研判,亦期方家赐教。

参考文献:

[1]王金娥.论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7).

[2]朱焱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汉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2007,(3).

[3]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3).

[4]黄爱华.谈留学生的古代汉语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1).

[5]崔立斌.谈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6).

[6]程伟民.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7]苟承益.谈对外汉语教师的综合修养[J].成都大学学报,1999,(3).

国际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2、企业异质性与贸易中介理论研究新进展

3、论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开展

4、论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

5、高校翻转课堂的“国际投资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推进

6、“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

7、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分析

8、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的业绩承诺纳入中美双边投资条约的利弊分析

9、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及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10、PAD教学模式 在“国际投资学”教学中的应用

11、国际投资仲裁发展前景分析

12、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创新战略研究

1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

14、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目标、挑战与思路

15、CPI增长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分析

1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分析

17、基于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关系思考

18、论产品跨国生产经营网络扩展与产业内国际贸易垄断的新发展

19、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与前景展望

20、中间产品进口是否促进了我国技术进步?

21、“美丽年代”最后的火花

22、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23、积极管理中资企业外向发展中的金融风险

24、国际贸易与FDI关系的发展轨迹:替代互补与融合

25、国际商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26、投资资本权利扩张与管制的辩证法

27、内陆城市开放路径探析

28、沈阳自贸区的国际化、贸易便利化发展路径探究

29、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

30、浅析“低碳经济”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

31、从“WTO是模范国际法”说开去

32、英国“脱欧”是启动中英自贸协定谈判的契机

33、加快推进天津自贸试验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①

34、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协整分析

35、国际税收仲裁裁决的效力与审查

36、经济波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趋势

37、跨国公司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协调与选择

38、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研究

39、法务会计教育问题研究

40、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趋势与可能路径

41、经济一体化与当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42、大学课程教学的“三单”问题及“五线谱”教学方法

43、金砖国家引进FDI的对外贸易效应比较研究

44、因专业稳中求进 赖格局致以远方

45、全球化竞争格局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路径探析

46、探究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相互融合趋势

47、低碳经济影响下国际经济法的变革

48、国际投资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的相关思考

49、欧元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国际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非政府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兴起,国际法的立法模式也将发生变化。国际法立法模式正在由传统的“国家间立法”转向“国家间立法”与“跨国立法”并存的多元化立法模式。作为国际秩序中与国家、国际政府组织并存的第三种力量,国际非政府组织是国际活动的重要行为体,并在跨国立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所从事的主要是事务性的立法和法律的编纂,制定的规则主要表现为国际法中的软法,其形式主要是国际惯例,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遵守。同时,国际非政府组织还进一步推动和影响国家间立法。

关键词 国际非政府组织 跨国立法 软法

一、全球化对国际法规则的影响及现行国际法立法模式

(一)全球化及其影响。

全球化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事实,并给国际活动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标准的数目的增长,例如版权法;国际贸易的增长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更快;由跨国公司控制的世界经济的股份的增长;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更多的国际间的文化影响,例如通过好莱坞电影的出口;文化多样性的减少;贫富差距可能扩大;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部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掠夺;部分发达国家把工业垃圾倾倒到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遭到破坏;文明以及价值观的冲突;通过诸如互联网和电话等的术使得共享的信息资源不断增长;移民的增长,包括非法移民;恐怖主义也在全球化,参与恐怖袭击的恐怖组织分子很多时候不在本国行动,而且与本国无关。上述现象在国际活动中迫切需要统一的国际规则的出现,因此对国际法规则有增量需求,而国际法传统的“国家间立法”模式已不能满足这一需要,因此对国际法规则的生成提出了新的要求。

尽管对全球化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确定的内涵,但其根本特征应当是各国经济与社会联系的普遍化与密切融合。全球化使对国际法律规则的创制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首先,从全球化的深度来看,随着各国间交往频率的加快和密度的增大,创制更多的国际法律制度将有利于减少各国间交往的成本;其次,从全球化的维度来看,全球化已波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原属各国国内法管辖的经济、人权、环境、恐怖主义及犯罪等问题不断跨国化,并进入国际法的视野,需要制定相应的国际法律规则予以调整。

(二)现行国际法立法模式及弊端。

现行的国际体制和以“国家同意”为基础的传统“国家间立法”模式严重制约着国际法律规则的供给,难以满足全球化对国际法规则的需求,而这是由国际法本身的特征决定的。作为国际法主要渊源的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在有190多个成员国的国际社会里,条约从谈判、起草约文到签署、批准和生效的过程很漫长,期间充满了国家之间的博弈;国际习惯的形成也是如此,从各国实践(客观因素)到形成法律观念需要较长的时间,即使有产生较快的“即时习惯法”也远不能满足需要。作为各大法系都有的一般法律原则和国际判决、公法学家学说等补助资料的形成和产生也难以适应全球化对国际法规则的需求。一言以蔽之,传统的国家间立法模式不能满足全球化带来的急剧增长的对国际法规则的需求。因此,全球化的发展呼唤国际法立法模式的变革。

全球化和国际体系的演进,使国际非政府组织成为国际秩序中除国家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之外的“第三种力量” ,国际非政府组织成为参与国际治理的重要行为体。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参与跨国立法,与国家、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行使国际立法权,并由此加大国际法律规则的供给。国家、政府間国际组织在国家间立法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将有限的立法权分流给国际非政府组织,将有关事务性的立法权分流给国际非政府组织。

二、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理解

全球的非政府组织多种多样,纷繁复杂,其所参与的领域广泛,涉及全球政治、经济、科学、法律、社会、文化、宗教、环境、人权等各个领域。非政府组织的大量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全球结社革命”的产物,在这场全球结社革命中,非政府组织兴起,并在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ion)逐渐确立了自己的相对独立地位。“非政府组织”这一术语是1946年在联合国被首次使用的,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组织社会学、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对象,这些学科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界定,因此,虽然非政府组织这一术语约定俗成而使用,但是要对其明确定义并非易事。目前世界上对非政府组织还没有一致的、普遍认可的定义。

1994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则将非政府组织定义为:非政府组织是非赢利的机构,其成员是一个或多个国家的公民或公民的联合体,并且其行动是由其成员的集体一致根据成员的需要,或一个或多个与其合作的团体的需要而决定的。而何为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又称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1296号决议认为: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应具有代表性并具有被承认的国际地位,即对于一个覆盖了世界上不同地区相当数量的人们,它应该代表其中的大多数并表达其中主要部分的观点。世界银行则宽泛地说非政府组织是指任何独立于政府部门的非赢利组织。维基百科上的注释则从六个方面来定义非政府组织:组织性、私有性或民间性(非政府性)、自治性、自愿性、非宗教性、非政治性。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必须强调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性,有人强调其非暴力性,以同一些恐怖组织划清界限。我国已故著名国际法学者王铁崖先生对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所作的定义为:“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各国的民间团体联盟或个人为促进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人道主义及其他人类活动领域的国际合作而建立的一种非官方的国际联合体。” 这些定义分别从不同方面揭示了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内涵和外延。因此,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可以界定为: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主要由个人、民间团体依法建立和参加并有自己独立的章程、宗旨、组织机构和活动资金,在组织目的和范围上具有跨国性和国际性的非赢利组织。

三、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法规则的形成及演变

(一)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跨国立法。

国际非政府组织已经参与跨国立法,并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制度和规则。以国际经济法领域为例,非政府组织通过其所拥有的专门人员及其专业技术知识,参与了国际经济交往活动领域规则的制定,形成了大量的国际商事交易规则,这样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如:国际商会、国际海事委员会、国际法律协会、国际航空协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因特网名称及编码分配公司(ICANN)等。

以国际商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ICC)为例,国际商会是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各国贸易法的统一,以消除由于法律冲突与差异造成的国际贸易障碍,并先后制定了在国际贸易术语、国际支付结算、国际贸易担保、国际电子商务、国际商事仲裁等领域所形成的各种国际惯例及示范法,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规则》、《托收统一规则》、《担保统一规则》以及国际商事仲裁规则等许多国际通行的实体与程序国际惯例等,这些惯例已为国际贸易当事人所广泛认可和采行,并为许多国家所认可。其所规定的建立在私法上的契约自由,冲突法上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国际商事仲裁的自治性基础上的国际商事惯例以及示范法又称为现代商人法,均在国际商事交往中得到了广泛的遵守。

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实际上是对作为国际商人法的国际贸易习惯规则的编纂,这适应了全球化要求各国法律趋同化的趋势,有助于各国贸易法的统一,更促进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互联网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上域名(Domain Name)很重要。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依法解决调整域名使用者与有关知识产权权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已成为网络时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新课题。因特网名称及编码分配公司(ICANN)是一个非政府、非赢利的因特网自治管理机构,于1998年11月在美国加州注册设立,主要负责指定.com、.org、.net等通用顶级域名,并负责因特网域名的注册和管理及域名争端解决,1999年底,该组织通过了《统一域名争端解决规则》(UDRP)及其执行细则,是ICANN理事会采用的一项适用于所有ICANN授权的国际顶级域名注册服务商的纠纷解决办法,包括我国在内的任何个人或机构实体均可通过向任何(ICANN)认可的服务商提交依据UDRP规定的申诉。因此,该规则正在成为国际通行的域名争端解决程序。

国际法律协会(International Law Association)作为学术性民间组织主要以国际运输法以及国际仲裁为活动领域,其对私法的统一做了很多工作,其重要成果就是《关于一般海损的安特卫普规则》。

上述国际非政府组织制定的规则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交往须臾不可离开的规则。尽管这些规则不同于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但是其效力和影响有目共睹,不容否认,也更有力地说明非政府组织是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主体。

国际非政府组织之跨国立法在性质和效力上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立法不同,后者以主权国家谈判并签定条约为主要生成方式,并按照条约规定的生效程序生效,对缔约国产生约束力,在性质上是国际条约,在效力来源上来自于与国家同意。此外,国家间立法还有国际习惯等。非政府组织参与跨国立法,但是其所制定的规则并不具备强制约束力。因此,国际非政府组织制定的规则如同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会议上制定决议和发布的宣言等国际文件一样,是一种“软法”,不具备强制约束力。违背这些规则的后果,与违反以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为主要渊源的传统国家间立法可以诉诸国际司法机构和仲裁机构的后果不同。因此,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法规则,只能是一种“软法”,而这种软法与以政府间国际组织决议或宣言等国际法文件为表现形式的软法也不同,后者与国际司法判例、公法学家的学说一起构成国际法渊源的补助资料 。

很多国际非政府组织从事的是事务性领域的规则的制定,如因特网编码分配公司、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其开始制定有关规则时,国家间体制尚未或未能作出应有的反应,而随着这些领域的迅猛发展,这些非政府组织及其制定的规则已经取得了国际社会认可,并奠定了其权威。科学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共同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可能。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跨国立法,满足了国际社会发展对国际规则的增量需求。因此,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跨国立法是其在全球治理的多向度网络中分享权力的方式。

在国家间立法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立法的关系上,后者对前者是起到补充的作用。因为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居于核心和中枢地位,国际非政府组织涉足的往往局限于“低级政治”领域。此外,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立法”权力一直存在着合法性和责任性不足的缺陷,因为即使非政府组织自诩为全球市民社会的代表,以弥补“国家失灵”和“市场失灵”为己任,但是国际非政府组织究竟代表谁的意见、为何能代表、如何代表等问题,迄今为止并未有满意的回答,何况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实际上仅仅代表的是其所属社群的利益,国际非政府组织如何承担责任问题也是悬而未决。

(二)国际非政府组织影响国家间立法。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之跨国立法中发挥作用的另一种方式是对国家间立法施加影响,以促进和影响国际条约的制定。

非政府组织通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组织的交往,为其提供咨询意见和有关领域的专门知识,参加国际组织的国际会议的筹备会议和正式会议,提出议题,举行有关非政府组织的论坛,进而使自己的意见被政府间国际组织纳入有关的决议,这是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达成的许多妥协都是在非政府组织提出主张的基础上形成的;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的准备工作接受了来自非政府组织的各种建议,在大会的最后文件中吸收和接纳了非政府组织提出的许多思想和主张;刑法学高等研究国际学院、美国律师协会在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非政府组织国际禁雷组织(ICBL,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Ban Landmines)通過其卓越的努力以人道关怀的精神最终促成了《国际禁雷公约》的签署 。

國际非政府组织通过参加国际公约的谈判、提出有关建议和条约草案的方式,影响着国际法的生成,促进了国际法的编纂和发展。这在国际环境保护和人权的国际保护领域里尤为明显。例如,非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等公约的准备工作,在《荒漠化公约》的谈判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际人权保护领域,非政府组织也对一些条约如《联合国反对酷刑公约》和《儿童权利国际公约》的准备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当然,非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际条约发挥作用的大小一般因为主权国家的需要而有领域的限制,一般以环境和人权等领域为主,在这些领域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目标容易与政府的相一致,因此,政府乐于接受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游说,乐于接受国际非政府组织有关专家的意见,“从善如流”,因此,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这些领域里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但是,在其他一些领域,尤其是在事关国家政治事务和安全的领域,如核武器谈判、裁军等领域,即国际政治学所谓的“高级政治”领域,国家一般不愿意接受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就很难在这些领域里有何作为。不过,有时也未必尽然.,如前面提到国际禁雷组织最初只是一个松散的网络,其目标——禁止杀伤性的雷一开始被一些批评家讥笑为“乌托邦”的目标,但是凭借人道关怀的崇高出发点,通过卓越的工作,其实现了教育民众、说服公司、启迪政府,最终使《国际禁雷公约》签署,这恐怕是迄今为止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里最杰出的成就,也打破了人们关于非政府组织难以在裁军等事关政治及军事领域发挥作用的思维定势,尽管在可预见的未来,非国际非政府组织在“高级政治”领域的影响仍然是可能很有限的。

另一方面,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家间立法的影响还表现为作为“压力团体”在国际组织召开国际会议进行国际谈判的过程中通过抗议、游行示威等方式对国际会议及条约谈判施加影响。在1999年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和2001年八国集团热那亚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上,国际非政府组织也进行了多次反对全球化的示威活动,反对全球化,呼吁全球经济正义。 这些均对国家间立法产生了影响。

四、结语

正如一篇报道所言,国际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决策的一种新势力。 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当代,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多个领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通过游行、集会、示威、举办论坛、发表文章等多种方式在国际舞台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对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其地位尚待研究中,但联合国已经非常重视国际非政府组织。《联合国宪章》第71条规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采取适当办法,与各种非政府间组织商谈有关理事会职权范围内之事项。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成为联合国专门处理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关系的机构,这体现了在全球领域范围为,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其自身立法对国家间组织立法即国际法的影响更加明显,国际非政府组织已进入国际法的视野。□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2010级)

注释: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5886.htm

黄志雄.非政府组织:全球化进程中的第三种力量.法商研究,2003(4)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76.

维基百科,非政府组织. http://wikimbalib.com/wiki/NGO

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56.

百度百科,国际商会.http://baike.baidu.com/view/61734.htm

万霞.软法透析. http://www.uncentre-cfau.org/wan03.html

于永达.国际组织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5.

维基百科,非政府组织. http://wikimbalib.com/wiki/NGO

NGO:全球决策“新势力” http://finance.qq.com/a/20091227/000380.htm

国际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来说非常重要。同时,随着中国国际贸易的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国际物流也存在许多的弊端,不完善。相对于其他发展国家来说,中国的国际物流数平台相对于薄弱。所以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起来并且找到更好的方式去完善去解决。在“一带一路”新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国际贸易有了新的进步,出口额也有了巨大的增长。但相对于国际物流来说,其自身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一些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参与度不高,甚至有一些物流企业还没有参与进来。整体来说,中国的国际物流运营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下。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成为了当下我们国家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各个物流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国际贸易能够拉动国际物流

随着中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国际贸易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大大拉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那什么是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的扩展,它不仅仅满足于国内的发展更是像国外地区不断的扩散,增大了流通范围,同时也成为了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实质上来说,国际物流就是因国际贸易而存在的,他为国际贸易而服务,所以如果没有国际贸易的话,那么国际物流也将不复存在。

(二)国际物流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国际贸易的发展

所谓的物流技术是指物流企业中知识理论,还有设备设施配置和工艺等的总称。当国际贸易大力发展的时候,所需的国际物流也要跟上脚步,对于国际物流来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国际贸易市场竞争激烈,所以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降低我们的成本,不仅是原材料的价格,订单的成本还需要大大降低我们运输的成本。所以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影响下国际物流技术有了新的挑战,这也促使国际物流有更大的创新和发展。

(三)国际物流能够支撑国际贸易

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对国际贸易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要完善和健全的国际物流体系作为保障。在国际贸易发展较强的国家,都是十分重视国际物流的体系建设的,因而也进一步更加完善国际物流体系。从整体来说,我国国际物流进入了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阶段,但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国际物流体系还是比较薄弱的,整体发展相对较为滞后。以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国际物流这一体系,努力推动两者的发展关系,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物流的竞争力。总之,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国际物流大大小小的方面都有着相应的影响。在国际贸易的推动下,国际物流在各个方面也将取得新的突破。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关系的协调

针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想要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皆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我们应该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协调,相互协调,相互支撑,从而促进两者之间更加长远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说,从以下方面为入手点。

首先,我们应该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家有家法,国有国规,从国际贸易发展的一开始我们就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政策以供各个企业可以依照。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两者之间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政策方面考虑,以现有的一些政策作为参考,从而为两者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其次,我们现在任务就是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相对于其他外贸发达的国家而言,中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相对于落后和薄弱,国际物流的一些技术也相对于比较滞后,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借助一切有利条件去发展我们的国际贸易,另外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实践去完善我们的国际物流系统,除了自我发展,还要有良好的借鉴,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去完善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关系。

有效去实施风险预警及防控。在我们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自身问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当发展过快或者在其他一些外在条件的加持下,这些缺陷和不足很有可能会造成较大的风险和危机,所以当我们国家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的能力,从而大大减少在此期间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为两者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经济化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中如何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

(一)抓住发展机遇

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二者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有着共同发展的目标,在我国实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应当借此来加强与各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抓住多方面的发展机遇,互利共生。同时也借“一带一路”的便利,来为国际间的交流提供必要的条件,尤其是在国内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可以借此抓住发展的机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促进国际贸易和物流之间的协同发展。

(二)创造新的环境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环境也是有着一定的要求的,营造创新环境的方法有多个方面,首先我们可以改变传统上过于局限的物流方式,现在运输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形式来发展出更为便捷的方式,在一些交通设施不太发达的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可以利用多样的运输方式来实现国际物流的全覆盖,促进国家间的贸易。其次现在物流信息不断发展进步,物流行业展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愈加强大,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来强化物流体系,信息时代有许多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强化自身,才能保证发展,才能促进国际贸易。

(三)强化国际交流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格局下,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发展,就要让国内的企业努力适应国际间的贸易环境,同时将物流体系纳入到国际贸易中。在不断地去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环境时,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完善物流系统,进一步去适应国际化的发展形势,促进国际贸易国家们之间的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们国家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系统更加强化。同时我们要增强与周边各国之间的友谊,提倡和平共处原则,从而保证外贸商品的质量和物流效率,通过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完善互动发展

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来说,完善互动发展政策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不断的健全完善相关体系,促进国际之间的友好交流,这样才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发展。国家和政府也应该为此出台相关的政策以保证并推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发展,使其具有完备的政策体系,得以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现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各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在不断加深,国家应该就此将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体系进行整合,采取有效的方法推动发展。

(五)推动国际贸易和物流的创新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取得发展,在发展国际贸易和物流的过程中,创新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二者的竞争力不断加强,在国际上取得一定的地位。国际物流对于国际贸易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就要求国际物流在未来一定要不断改进自身,才能起到支撑国际贸易的作用,二者之间的互动功能才会更加强大。因此一些国内企业可以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以这种方式来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自身的创新性变革。另外国际物流行业可以加强模式的创新,让自身由运输型向服务型逐渐转换,同时着眼于成本方面,努力构建出完整的国际物流管理体系,降低成本,让国际贸易的成本也可以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协同发展。

结束语:

由此看来,各个国家的国际物流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大力发展,取得良好的进步时,国际物流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国际贸易创造了各种便利条件。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国际物流的大力支持和创造的良好环境,但如果国际物流的发展跟不上国际贸易发展的步伐,那也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因此,除了我们有良好的政策支持,我们更要平衡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只有两者相互进步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在国际贸易市场众多的国家中脱颖而出,屹立不倒。

摘要:国际物流是针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他们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但因为中国的国际物流发展得比较晚,所以对于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之间相互发展的机制还不算成熟,在某些方面国际物流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也同时制约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所以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下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更好地理解的同时也更容易从整体入手,大力推动中国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可.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促进关系研究[J].中国商论,2029(01):71-72.

国际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FITT;CITP/FILP认证;国际贸易教育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对外贸易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贸易战略的发展起源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中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贸易教育领域的实践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良好的外贸人才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创造了强大的人才基础。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高校中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的学校超过580所,开设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的高校达到120所,培养国际贸易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高校和科研单位达26所,国际贸易学科在理论、政策和实务方面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但是,纵观中国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我国的培训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与国内贸易的实践结合比较紧密,同时也更关注外贸的出口实践中对人才拟的评价;随着我国经济持续与全球经济的关联度的上升,进口贸易对人才拟的需求日益旺盛,传统的出口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设置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国内国际贸易专业资格认证现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全国外经贸考试中心、全国外经贸单证专业培训考试中心和全国商务秘书与行政助理专家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国内市场的贸易专业的培训认证工作主要集中于:外经贸会计、高级外经贸业务员、外经贸业务员、外经贸业务员关务方向(关务员)、外经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高级商务秘书、商务秘书、商务英语(初级、中级)、商务日元、商务韩语、商务俄语等。

随着世界交往的日益增加,中国人才的输出成为一种可能。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限制,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认证明或证书成为进入到跨国公司的基本要件;与此同时,中国合格的国际贸易人才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全球贸易人才市场的开始欢迎中国贸易专家的加入,甚至是经验的引领。中国商人在全球从事贸易的进口和出口业务,从以前依赖国外合作伙伴和进口商的方式,逐渐转变为自己走出去在国外设立地理机构,一条龙完成相关的贸易流程。最典型的例子有,中国人在国外开设旅行社,为国内居民出国旅游提供相关的服务;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工程项目从国内采购和运输相关的物资已满足在投资地无法实现的物资供应;中国企业采取跨国并购重组的方式获得国外优质资产的控制权和使用权;中国企业对在国外合资或独资建设企业和公司进行前期的市场调查研究工作;中国国内企业从国际市场采购相关的原材料和配件等资源以更好地融入全球生产链等。

在当前的环境下,如何确保中国外贸人才与国际认证的接轨成为当前以国际贸易专业为特色的各高校的发展重点,国内各高校对贸易人才的培养也从出口为主向进口为主的人才培养方式转换。我们不仅要培养让中国商品走出国门的以商品出口为导向的人才,我们更需要培养如何利用全球资源、涉及原材料、人力和资本等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型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换句话说,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更趋向于出口和进口并举的复合型人才模式的转变。

二、FITT机构简介

FITT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和教育项目的认证和认可机构。国际贸易培训论坛(FITT:Forum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Training)致力于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国际业务培训、资源和专业认证,是世界领先的进出口培训和认证专业机构。FITT成立于1992,作为加拿大行业委员会倡议的一部分。自成立以来,机构一直致力于开发和提供质量培训项目,资源和专业证书,旨在为个人和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成功提供智力支持。加拿大政府和加拿大贸易界共同设立的FITT(Forum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Training)认定之文凭(Diploma)取得课程对即将开始找寻就业机会的学生而言非常的热门。FITT认定的资格证照深受北美企业、台湾的外资企业、需使用国际商用英语的国际企业的信赖。只要合格通过包含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业、国际贸易法律等8科目的测验即可取得FITT认证的资格证照。该课程在国际贸易课程之外还能同时学习基础商用英语,非常适合想活跃于国际性贸易及商用英语界的人参加的课程。此外,毕业生若取得FITT资格证照后的高就业率亦是该课程热门的要素之一。

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组织,FITT获得了来自于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政府合作伙伴有:加拿大就业与社会发展委员会(ESDC:Employ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anada)、加拿大外交事务、贸易和发展部(DFATD: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Trade and Development Canada)、加拿大工业委员会(IC:Industry Canada)。社区学院伙伴有: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Canadian Community Colleges)、加拿大商会(Canadian Chamber of Commerce)、加拿大制造及出口商協会(Canadian Manufacturers and Exporters)、加拿大专业销售协会(Canadian Professional Sales Association)、加拿大出口发展协会(Export Development Canada)、加拿大进出口协会(I.E.Canada-Canadian Association of Importers and Exporters)、萨斯喀彻温省贸易和出口伙伴关系(STEP:Saskatchewan Trade and Export Partnership)、加拿大世界贸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s of Canada)等。

三、FITT认证

FITT认证的独特在于作为在国际贸易的知识领域最值得信赖的知识和技能来源,其依赖强大的行业有效信息的获取,使从业者可以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购买、销售、制造、融资和采购产品和原材料以及服務。FITT属于“国际贸易培训学会”(IATTO)会员之一。FITT的董事局成员都是加拿大国际贸易行业中主要的成员,包括(1)加拿大进出口协会;(2)加拿大营销协会;(3)加拿大注册财务会计学会(CGA);(4)加拿大商会;(5)加拿大联邦政府(商贸部);(6)加拿大联邦政府(外交国际商贸部)。FITT提供三类产品和服务:出口/进口培训;技能库国际商务课程(FITT skills);国际贸易管理师CITP|FIBP认证的国际贸易专业人士资格认证。该机构提供大量的实用和灵活的培训以便供国际商务从业者选择以提升相关的技能。

这个框架确定了15个主要的能力类别,每一个类别都包含明确和详细的信息,描述了一个达到完全精通的国际贸易从业者的预期行业标准。除了15个主要能力类别外,该框架还包括:35个任务/技能领域;121个能力要素或子类别项目;650多项业绩陈述;700多项知识陈述。这一框架的的设立是为在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工作的人员创造可以从事多达20种职业的可能,也就是职业选择的多元性。经认证的国际贸易专业人员(CITP/FILP)称号是世界领先的国际商务专业称号。因此,无论是新入行还是有超过十年的经验的贸易人员,CITP/FILP将帮助其在行业内获得竞争优势,在客户、同事和同事中建立信誉,并获得新的工作和晋升机会。CITP/FILP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业行业中,因为这项职业认证证明持有该认证的人员拥有全球商业专家所认定的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成功所必需的能力。它也承认持证人员致力于将全球贸易作为一种职业,致力于遵守道德商业惯例,持续的专业发展成为当今全球商业从业人员的理想特征。

FITT的培训已经得到加拿大政府、加拿大出口开发和世界贸易中心协会(WTCA)的正式认可,该协会目前在全球88个国家开展业务。CITP/FILP也越来越多地被列为获得国际职位的基本人员的素质要求。无论对于从事进出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业务发展、销售、法律、金融或其他领域的工作,CITP/FILP的职业认证标识都能证明从业者具备与全球企业竞争所需的能力。

四、FITT认证的流程

一般情况下FITT认证需要经过三个步骤,以满足申请CITP/FILP的要求。根据申请人的教育水平和在全球商业中的经验,选择适合的认证程序以满足自身的专业背景和从业经历的需要。与此同时,申请人还需要同意CITP/FILP的道德行为标准,承诺进行持续的专业发展,并支付年度认证会费,简单说就是:完成课程学习——获得FITT认证——获得国际贸易同等学历文凭。

第一步:申请人可以利用以前的个人学习经验来获得专业技能的课程学分,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专业技能文凭,这是获得证书的步骤之一。提交投资组合分析作业和完成专业考试即可。在该领域工作10年以上的经验丰富的国际商业专业人员可直接申请认证,无需参加任何课程或完成任何考试或评估,根据选考的科目的难度和重要性,考试科目为3-6门不等。

第二步:保持认证的有效性。要保持您的CITP/FILP的认证的有效性,申请人必须通过支付年度CITP/FILP认证费的方式保留良好的会员资格。同时,该机构亦建议所有的CITP/FILP指定持有人每年至少进行30个小时的专业发展培训和提升,以保持从业人员的行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步:费用缴纳。每年更新CITP/FILP的费用为270加元。

五、FITT倡导的合作方式

(一)与官方机构合作开展培训工作

加拿大出口发展协会(EDC:Export Development Canada)和国际贸易培训论坛(FITT:Forum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Training)合作共同提供EDC-FITT国际贸易培训。培训计划将FITT的国际认可的FITTHIT技能课程与EDC的贸易专业知识相结合,为进出口专业人员提供他们在国际上获得成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二)建立适合技能提供的合作伙伴关系

成为专业技能提供者的合作伙伴意味着有能力提供一流的国际商务课程和培训材料,并得到行业专家的认可。这些机构的学生与FITT的全球贸易证书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学生不但可获得所属院校颁发的证书,而且可在顺利修毕3门课程后,自动获得国际贸易专业认证证书;并在顺利修毕全部6门课程后,获得国际贸易专业同等学历证书。作为一个认可的合作伙伴,意味着提供一个国际合作的商业项目,该项目已经被FITT验证为符合我们行业卓越的高标准。学生如顺利完成认可课程,可申请直接把学分转移至符合资格的院校,并完成所需的评核。

(三)建立白金认证合作伙伴关系

成为白金认证的合作伙伴意味着提供一个国际商业合作项目,该项目已经被FITT验证为符合我们的行业卓越的高标准,通过学生项目的操作完成学员培训。这些机构的学生与FITT和我们的全球贸易证书有着直接的联系。三个层次的认证分别是:国际贸易专业证书(FITT Certificate in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专业文凭(FITT Diploma in International Trade)——经认证的国际贸易专业职称(Certified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 Designation)。目前国内的几所国际贸易优势专业的大学正在开展与FITT建立合作伙伴的沟通工作,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

六、培训课程的设置

(一)线上课程

线上课程采取公开网课的方式,其中包含可选择课程如下:国际贸易的可行性(Feasibility of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市场进入战略(International Market Entry Strategies)、全球價值链(Global Value Chain)、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和服务(Products & Services for a Global Market)、国际贸易融资(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国际销售和营销(International Sales & Marketing)。

(二)网上研讨会

网上研讨型课程包含以下:国际形势分析(Situational Analysis)、成本和价格分析(Cost and Pricing Analysis)、风险分析和管理(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国际市场进入的规划(Planning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 Entry)、实施市场进入策略(Implementation of Market Entry Strategies)、法律和职业道德(Law and Ethics)、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文件管理(Document Management)、国际采购(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库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国际分销(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产品开发(Product Development)、服务发展(Service Development)、产品和服务营销(Market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国际市场营销(Selling to International Markets)、电子商务(E-commerce)、国际贸易融资(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

(三)专业教师视频授课

通过与国际贸易的专业人士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使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能力培训额视屏授课资源。由FITT提供相关课程的教师资源,学生可以根据地理位置的差异和对老师个人背景的筛选,选择不同的教师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

七、FITT国际认证对中国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启示

FITT国际贸易专业认证是目前开放式和国际化教育理念下的产品之一,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开放式在线教育将如同国际语言类水平认证一样广泛普及开来:例如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和EF SET标准英语测试,EF SET英语测试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一套针对所有CEFR英语水平等级(从A1到C2六个级别)设计的试题,可以精确判断出测试者的英文能力属于哪个CEFR级别;而托福和雅思一般只能判断B2及以上,而不是所有的英语程度。故这类语言测试对语言能力考查的覆盖范围和区别度日益提升。

目前国内高校之间在该学科范围的竞争态势日益激烈,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教育已经早已从实用型向学术型转变。随着高层次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这类国际资格认证的发展将成为国际人才求职就业的一个必要认证准备。国际成熟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资格能力培训课程体系、在线和可选择性灵活教授模式、资格认证和继续教育认证等新颖的方式日益被引入到教育培训的市场中来,对我国以学历教育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模式提出的严峻的挑战。

这将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教育形成一个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适应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应适应性改变,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第一,对于我国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来说,课程的质量应该比照FITT认证的基本标准开展质量提升工作。FITT对各门课程的授课形式进行了全程的质量监控管理,其质量管理的全程网络化可视化管理有效保证了各个学员的学习过程的全程可追踪性。对授课教师的每个专题的教学的考评也做到了评价可见,不断促进教师对课堂知识传授效率的提升和课堂环节规划的精益求精。这种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更关注学习主体接受相关服务的效果,并不断满足学习主体的个性化需求。

第二,将国内高校的教育体系获得FITT合作伙伴关系的认可也是目前非常亟待解决的工作之一。国内一些主导型高校正在与该机构进行相关的项目合作,全面引入FITT的课程授权体系以实现对国内学历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开拓非学历教育的广阔市场,将国内学历教育的触角和资源向非学历教育的市场延伸,这种主动迎接挑战的方式值得借鉴。

第三,加速优质国际贸易知识体系的网络推广建设,将优质的教育资源网络化,减少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目前教育部与各高校做创立的相关网络精品课程虽然完成较好,但是资源的使用效率范围和使用效果值得商榷。精品课程和反转课堂的设立为不断丰富学历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渠道,作为精品课程的所有权方更应该加强资源的广泛传播,并不断探讨和实现以及满足非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认证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徐龙志,钱华生.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高职混合教育模式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7,1(5):10-13.

[2] 李辉,李丹捷,张红梅.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路径探讨[J].对外经贸,2017,(2):141-143.

[3] 殷慧慧.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10(2):31-34.

[4] 常潇琦.关于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458.

上一篇:药学本科论文范文下一篇:精神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