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绩效审计论文范文

2024-07-14

地方金融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其中我国地方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关部门要深化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金融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金融体制

一.对地方金融管理体系进行深化的作用

在我国的金融行业常用的管理手段是“一行三会”的政策,这种管理方式可以使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力度减少,从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地方金融产业的新发展,但是在现实情况中,运用这种管理体质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表现为在地方金融机构管理过程中有留有较大的空白区,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不能通过监管来使经济和金融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管理,现存管理体制在实际应用中拥有较大的欠缺,导致了地方金融发展和国家金融发展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并且与国家金融行业发展方向相背离,所以对地方金融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使地方金融产业能与国家的金融产业相互并进发展,使得地方金融可以为国家的金融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支持,从而减少外界对我国金融产业的影响。

二.我国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现状

1.地方金融管理职能不统一

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工作流程一般是由领导为中心展开活动,相关地方金融改革也是由领导下发的,对于地方的小额贷款和投资基金的管理,主要是由领导来批准。在日常对金融管理工作中,市政府根据国家部门所下发的文件规定,来对机构下的各个部门分配合适的任务和工作,各个部门再根据自身相关的金融管理职能,来落实领导的要求,地方金融机构主要是对城市中的一些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下发金融政策,对于地方的贷款也是通过这些银行的配合来完成,市金融机构通过对这些银行的调控,来对金融管理机构进行改革和发展。市国资委和财政部门实际上是履行了出资人的职能,管理范围是信托公司或者城市商业银行。市工业和信息部门主要负责审批的是小额贷款公司或者担保公司的金融项目,所以,我国的地方金融管理职能太过于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审批机构,金融管理部门开始分区进行金融项目的审批,导致金融审批时的信息流通不顺畅,各个部门的信息传达不及时,这种传统的金融管理体制下,许多部门开始对自身的职能模糊不清,导致了各个部门审批时所发挥的职能有限,市政府无法对金融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的调配和管理,从而导致了地方金融水平不高。

2.地方金融监管的法律依据不足

我国法律部门为了促进金融产业可以腱康持续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法律文件来保障我国金融的发展,但这些法律文件没有针对性的对金融管理体制进行保护,法律文件只是对大体的金融产业进行了规范,法律法规缺乏细致化的规定,我国各地方金融机构在履行我国法律时,一般是根据我国法律部门所下发的文件来执行的,法律文件缺乏执法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执法能力和正规的法律法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对金融管理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管力度,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法律部门所下发的文件,虽然具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但并没有相关的法律对监管体制进行维护,法律文件的作用形同虚设,从而导致了地方金融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尤其是在地方金融管理中出现的突发情况,由于法律法规不充分,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加上政府部门对地方金融产业的监管力度不足,从而无法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对金融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三.加强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途径

1.建立和规范正确的金融监管理念

国内地方金融机构要使政府的管理顺利进行,就需要树立正确的地方金融管理理念,作为地方机构管理的重要依据,积极地实施正确的金融管理工作,要以正确的金融管理理念作为指导,使地方的金融产业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会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为此,政府要在地方金融管理机构中增强政府的管理力度,使地方金融产业和政府部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做到对地方金融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利用科学的金融管理理念,来使地方金融产业科学合理的发展,为地方金融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府和社会的条件。

2.明确地方金融机构的职能

金融管理的工作内容庞大而且复杂,所以要使当地金融产业正确性发展,就必须使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能,金融机构要对地方金融机构进行职能上的约束,规范各个部门所发挥的职能,避免各个部门做出逾越职能的金融管理手段,规范各部门之间的职能界限,使得地方金融产业可以公平平等的发展,各个部门在行使职能时更具专业化,使得中央金融产业能和地方金融产业共同发展,增强中央和地方金融产业的联系,另外,我国中央金融产业在对地方金融产业进行调控时,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保证地方金融产业能和中央金融产业共同发展,中央在对地方金融产业下发相关的政策来对地方金融产业进行监管时,地方金融产业要积极响应中央所下发的号召,需要对地方金融产业的各个部门进行工作上的协调,使得地方金融产业可以在各个环节中完全落实中央所下发的金融发展思路,地方金融机构要在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积极地向中央反馈实施结果,由此一来,地方金融机构可以使各个部门之间权责分明的基础上,积极落实中央所下发的政策,使得地方金融发展有要被的发展规划,使中央金融部门对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深化层次加大,地方机构能够协同中央监管来对地方管理体制中的不足进行弥补,从而实现对各个部门的职能进行约束的情况,防止地方金融部门之间权力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出现,维护了地方金融机构的稳定性。

3.加强对各级地方监管部门金融管理的力度。

地方政府部门作为地方金融管理的引导管理者,要对地方金融部门加大管理力度,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能太过分散,一个职能不仅涵盖了多个部门,并且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性较差,导致了对于相关的政策不能完全的落实到地方中,工作上的失误发生频率较高,无法满足当代地方金融的持续性发展,因为多个地方金融管理过程中产生了这种现象,从而上升到国家层面来说,导致了我国公共资源的浪费,使得公共资源的管理效率降低,我国的金融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部门无法共同发展,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可以专门设定一个新的部门,来将地方金融管理产业的职能集中在一起,還可以建立地方金融的办公室,设置专门的人员对地方金融管理机构进行监管,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对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出现突发状况的预防措施的准确性,使地方政府各个部门统一、协调发展,管理部门的人员要有较强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对地方金融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结束语

当地的金融产业对该地区的经济具有推动作用,是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所以随着我国金融产业改革的不断加强,要对我国的金融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管理力度,完善地方金融的管理体系,使地方的金融发展水平能适应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地方金融机构的各个管理部门要明确自身的职能,并且利用自身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来使职能的高效性发挥到极致,明确地方管理目标和管理标准,对地方金融机构进行强有力的约束,从而促进我国金融产业的高效、持续发展,使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中越来越具有影响力

地方金融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课题组调查发现,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虽有成效但仍存问题,要提高地方财经院校财政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水平,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十分重要。要严格贯彻实践教学累计学分不少于总学分15%的规定,把实验实践课程嵌入整个课程体系中;要切实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方法,保证实践实验教学的经费需要,加强实践实验教学师资队建设;要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和质量管理,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实践教学规章和制度建设。

关键词: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

一、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成效

为了对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地方财经院校实践教学的经验与问题”课题组设计了三份问卷,分别从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三个角度对高等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包括财政学、税收学专业)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收回高校问卷17份,毕业生问卷121份,用人单位问卷59份。课题组结合在部分院校进行的实地调研和问卷统计结果,对财政学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总结分析如下:

1. 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地方财经院校都把实践教学放在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位置,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努力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投入创造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考核,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在所有地方财经院校的本科教育中,都把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学生必须参与并按要求完成的教学任务。

(1)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建立。在调研的所有地方财经院校(17所高校)中,财政学类专业都已制定实践教学的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并根据专业不同开设了相关的实验课程。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来看,大多数院校把专业实践教学、假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作为本专业主要的实践教学方式,校内模拟实验也是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方式。从我们调查的17所高校看,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的有15所学校(88%),开设第二课堂的有10所(58%),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的有15所(88%),进行毕业实习的有14所(82%),在校内模拟实验(训)的有11所(64%),还有一所高校采取了行业调查的方法。可见,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2)实践教学条件基本具备。实践教学条件是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设备、基地和软件系统。它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证,也是衡量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地方财经院校都已建立了教学实验室,并建有教学实习基地。财政学(税收学)的实验课程主要有财政审计模拟实验、预算会计模拟实验、经济文献检索实验、税务会计模拟实验、纳税申报实验、税收综合实验等课程。

在负责实验教学工作的师资队伍构成上,此次调查的17所高校中有13所院校(76%)以校内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为主;2所院校(12%)以校内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联合指导,产学研相结合;1所院校(6%)以校外兼职教师为主;1所院校(6%)选择“其他情况”。

(3)实践教学方法多样。实践教学方法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手段。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采用了多种实践教学方法,有的依托专业软件,有的模拟业务流程和案例分析,有些高校采用了学生自主选题的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调查中,有6所院校(35%)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有7所院校(41%)采用教师和学生作为合作者相互沟通交流的教学方式,有8所院校(48%)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讨论和情景模拟等内容的教学方法。

(4)实践教学考核有规可循。实践教学考核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确定学生实践水平和教师教学有效性、实现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在所调查的地方财经院校中,对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考核,有3所院校(18%)以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为主要考核标准;有11所院校(64%)以学生的评价和学生考核成绩为主要考核标准;有2所院校(12%)以院校教学督导组的听课评价为主要考核标准;有1所院校(6%)选择“其他情况”。

而对于实践教学中学生成绩的评定,有10所院校(59%)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实践教学成果评定;有9所院校(53%)综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评价;有2所院校(12%)以用人单位、实践实习基地的反馈为主要参照标准;还有2所院校(12%)试具体情况而确定考核办法。

(5)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意识已经形成。要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质量管理而实现。为保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地方财经院校主要采取了制定实践教学考评制度,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与结果的考核:实行督导与同行听课、开展实践教学中期检查、建立学生测评制度、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创新;加强实验教材建设;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建设等措施加以保障。这表明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意识已经基本形成。

2. 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效

通过实验课程开发、到地方财税部门实习、进行课堂模拟及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科研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地方财经院校财政类专业实践教学已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成果。经过多年的积累,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仅从问卷调查的17所院校反馈的信息来看,有4所院校(24%)完成了教学实践科研论著;有9所院校(53%)形成了教学案例;8所院校(47%)认为他们在各类竞赛中获得了奖项;9所院校(53%)完成了各类课题研究报告。这些科研成果又进一步促进和丰富了地方财经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

二是学生动手能力有较大提高。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我们调查了17所院校中,有4所院校(24%)表示通过实践教学,财政学(税收学)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明显提高,有13所院校(76%)表示有一定提高。

三是获得了社会各界好评。实践教学是否取得了实效,最终应由社会做出评价,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评价。本次问卷调查专门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在收回的用人单位卷59份中,有28家(48%)认为非常满意;有24家(40%)认为比较满意;有7家(12%)认为基本满意,没有用人单位认为不满意。

二、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无论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践课程的师资还是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基地的培育等方面,地方财经院校财政类专业实践教学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实验课程体系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财政学专业实验教学大部分是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而设置的,这样设计出来的课程大多各自为政,缺乏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协调,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缺乏统筹考虑,实验教学重复或存在遗漏现象,整个财政学类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完整性不强,尚未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仅仅作为传统理论教学的一个附属品而存在。在调查中有7所院校(41%)表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不够全面、完整。

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较低。目前各地方财经院校普遍存在着实验课程比重偏低的问题,实践教学仅仅作为理论课程的点缀而存在,在我们的调查中,有2所学校(12%)在10%以下,12所学校(70%)在10%~20%之间,仅有3所学校(18%)在20%~30%之间,没有学校在30%以上。

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脱离实际比较严重。针对财政学(税收学)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有3所院校(18%)表示对用人单位需求了解不够充分,实践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6所院校(35%)表示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脱节,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 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现有的实验室利用率低。校内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和实训等形式锻炼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践教学需要有相应的硬件、软件条件,需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配套的实验设备、实验场所等。但目前地方财经院校往往就缺乏这方面的投入,大部分实验室存在硬件过于简单滞后,同时以软件为平台的实践教学不能做到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很快过时,无法与社会发展同步。在实验中使用计算机等仪器设备是否能满足教学要求问题上,有8所院校(47%)能满足教学要求,有8所院校(47%)基本满足教学要求,有1所院校(6%)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实施需要大量相关专业的教师,但是目前实践环节的师资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缺乏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经验。这些年轻的教师学习能力强,但缺乏相应专业的实践锻炼,无论是经验,还是教学水平及实践能力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更谈不上成为“双师型”师资。在我们的调查中,17所高校有9所院校(53%)表示缺乏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难以起到引领作用。关于本专业实验课程指导教师的操作和指导的水平问题,有58名同学(48%)认为整体水平较高;有53名同学(44%)认为部分教师水平较高;有10名同学(8%)认为整体水平一般。

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地方财经院的校外实习基地有些还流于形式,走过场,满足于拿学分,实践基地分散、弹性大、临时性较强,不能对学生的专业起到提升作用,也不利于学校指导和监督。在我们调查的毕业生问卷中,有56名同学(46%)表示实习基地的作用很大;57名同学(47%)认为很一般;8名同学(7%)认为没有收获。

毕业实习落实难。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中的重要内容。大多数毕业生表示毕业实习效果不好,有些学生在校外实习中,甚至没有人指导。在毕业实习的情况调查中,有31名同学(26%)表示有校内带队教师指导;57名同学(47%)表示有实习单位安排专人指导;有33名同学(27%)表示没有任何人指导,靠自己摸索。

3. 实践教学方法僵化,缺乏灵活性

实践教学相对封闭,校企合作有待深化。目前地方财经院校的实践教学,还是主要由学校负责实施,行业、企业的作用发挥不够。如在教学项目设计与选择上,仍主要由校内教师负责,缺乏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因而实践教学项目缺乏目的性,与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实际工作有较大的脱节,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目前地方财经院校的实践实习还处于简单的操作和参观阶段,本科生虽然参与相关程序的操作,但是因为大多不能采用实时操作,只是简单的跟着实验教学软件进行逐层逐步运行相关程序,层次较低,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又多以演示为主,导致学生实际设计和操作机会少,而且社会实践以规定内容居多,缺乏想象力,学生科技活动也是按规定进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实践教学考核缺乏科学性

实践教学考评制度和管理措施跟不上。虽然各院校都对各专业、各课程的学分、课时以及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都有规定,但是,不少学校对实践教学的过程、内容和效果等如何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估,并没有很具体的操作和监控办法。由于实践教学在考核评估和管理措施方面跟不上,监管制度缺失,实践教学的问题难以及时纠正。

评价标准不科学,体系不健全。本科实践教学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用理论教学的要求进行评价,也不是简单几个环节的评议,只有通过综合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价体系才能完成,而现有宏观层面的本科实践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专业评估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4版)中,内容表述笼统,缺乏操作性与系统性。大多数本科高校没有制定专门的系统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标准,无法对实践教学质量作出公正的科学评价,以至于高校教学计划中关于实践教学内容的零星标准,也仅是对学分、学时、考核等方面的定量规定,缺乏具体评价标准的定位。

三、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是将财税实践活动引入传统的财税理论教学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参加财税实践活动的同时,锻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学用结合能力及创新能力,这种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是有效实施实践教学计划、有效运行实践教学过程、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保障[1]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财政学类专业毕业生大都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财税管理和财务等工作,这些工作岗位不仅专业性强,还或多或少涉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国家秘密和商业机密。在本科学习阶段,财政专业学生能够获得在机关事业单位实习的机会很少,很容易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实验课程接触财政税收运行情况,了解所学专业的工作特点,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有重要的作用[2],是提高财政类学生的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是人才差异化培养的关键要素。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深化与扩展理论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体现出地方财经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实现人才培养与学校特色、地方特色的结合,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或兴趣专长,形成差异化的财经专门人才。

实践教学既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是财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的发展,“金财工程”、“金税工程”已相继完成,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对财政学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启迪思维、拓宽视野,完成知识迁移和理论与实际结合,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塑造。

四、地方财经院校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1. 全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比例较低和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脱离实际的问题,地方财经院校财政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把系统化、全局化的实践教学课程嵌入财政类专业的教学整体计划中,确立实践教学体系的应有地位。一是在财政类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面,明确确定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在保证理论教学和科研基础培训的前提下,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把实验实践课程嵌入整个课程体系中,应明确规定实践实验教学课程不低于全部教学时数的15%;二是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平台,以实践教学项目、形式、内容、基地的系统化、集成化为着力点,明确要求各地方财经院校开展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动为目的实践实验教学改革,把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教学切实结合起来,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切实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针对实验室、实验课程和教学软件投入不足的问题,改变长期以来以项目建设和项目拨款为主要筹集实践实验经费的模式,探索建立实践教学经常性经费拨款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建立经常性的实践教学经费拨款机制,保证实践实验教学的经费需要。鼓励地方财经院校根据财政类(税收类)专业实践实验教学需要,与软件开发企业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软件,使教学软件更加符合财政类(税收类)本科学习的需要,改变目前教学软件不切实际、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状况。加强实践实验教学师资队建设,应规定根据实践实验教学的教学量要求,按比例配备专职实践实验教师,对从事实践实验教学的教师给予相应在职称评定、课酬支付方面的支持,确保实践实验教学的师资稳定,提高实践实验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法、新手段,提高实践实验教学的应用性、能力性、实效性。要针对目前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缺乏创新的现实,改变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脱离的状况,既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实验课程,也开展专门的实践实验课程,探索学习与实习基地实习见习、实验室操作等相结合的形式多样的实践实验模式。

3. 切实完善实践实验教学考核

针对实践教学考评制度和管理措施薄弱、实习考核流于形式,以及评价标准不科学的弊端,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实践教学评价内容应至少包括三个部分,即用人单位或者实习单位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双师型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以及学生自己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并且每项评价内容注重的环节各有侧重,评价内容应进一步细化。

在用人单位或实习单位对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方面,应着重于综合素质评价和实践能力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和标准应突出学生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在双师型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方面,应侧重于综合评价和专业技能评价,包括评价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对实践能力的要求等。在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方面,应侧重于兴趣和效果评价,包括对实习单位和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对整个实践教学活动效果的感知评价,以及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效果评价。

4. 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保障财政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需要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境的管理,首先需要进行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和制度建设,对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考核以及评价标准、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等制定教学规范,加强规范管理;其次,要求各财经院校建立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实践项目记录、实习单位鉴定、实习总结、实习成绩表评价等各类评价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质量的记录管理。最后,根据各财经院校的需要,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的督察机构,要求校院两级督导对实践教学进行检查,对实践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果等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敬,高峰,赵喜艳.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1.35(156).

[2] 王延俊.实践性教学在财经类专业的应用[J]. 现代企业教育,2014(18).

[课题负责人:樊丽明;课题组成员:刘小兵、李林木、罗美娟;本文执笔人:罗美娟、李林木、刘小兵。本课题研究得到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财政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推广应用与深化改革研究”的资助]

[责任编辑:周  杨]

地方金融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以地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内容为切入点,围绕审计目标、审计环境和审计结果三方面综合分析了提高地方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工作思路,以期为地方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地方;经济责任审计;任中审计;思路

一、地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1.社会经济发展责任审计

这一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统计地方经济总量(简称“GDP”)增长情况、人均总量、年均增长速度;

(2)统计财政收入总量、收入结构、人均财政收入、本级可用财力和财政风险情况;

(3)审查财政预算收支目標的实现情况,统计增加值能耗及其年均降低率情况;

(4)统计当地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5)计算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构成及增长率;

(6)统计地方工业化率以及城镇化率;

(7)核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2.重要经济事项决策责任审计

这一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审查领导干部在任期内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内容的合法性,决策程序的合规性、民主性与决策执行的有效性;

(2)审查政府在投资、国有资源处置、国有企业改制、土地征管、环境保护、产业政策、民生领域等方面是否建立了健全的决策制度规范和实施程序;

(3)检查国有企业股权变动、产权交易和资源性国有资产处置是否合规,全面了解领导任期内国有企业股权变动、产权交易和资源性国有资产处置的规模和资金总量,重点把控其中资产处置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3.重要经济事项管理责任审计

这一工作主要围绕下述几点展开:

(1)在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收支、预算管理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以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为重点,同时关注政府各部门财政收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效益性,以及相关部门管理的规范性;

(2)收集中央和地方政府土地利用规划、各年度用地计划、用地批复等文件,审阅上级政府签订的耕地保护等目标责任书和相关会议记录、纪要、批示等,检查决策是否符合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本级规划,是否按照规定履行报批义务等问题。

二、提高地方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工作思路

1.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各项目标,确保审计效益。具体地说,审计目标包括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政策执行情况、投资决策情况、廉政建设情况等,重点审计效益性。即要求地方审计部门要对重点审计对象,至少任期内审计一次,同时,明确建立地区各部门、单位关键岗位领导干部轮审制度。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地方国有企业中即便不担任法定代表人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企业主要领导人,也应履行相同审计义务。其次,要求领导干部将履行经济责任的决策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任期内举借债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重要事项一并纳入审计目标,突出重点,细化领导干部直接责任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的实效性。

2.优化审计开展环境,严格把控任中审计关口。严格把控任中审计工作力度,不仅能够客观评价地方领导干部在任政绩,为领导干部升职调任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出现“技术处理”过的假账现象,正确地考察干部队伍,实现“防患于未然”的审计目的。对此,地方审计部门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应格外重视下述几点:首先,要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基础设施为观察基础,结合实地考察、分析来确定审计重点。其次,要重视执行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决策的相关人员的陈述,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询问,以客观了解具体施政情况。再者,要结合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和施政行为,组织其任职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召开座谈会,全面收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情况。此外,还要创设良好、和谐的审计环境,以提高参与审计相关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促其规范审计行为,以进一步提高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真实可靠、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

3.切实发挥审计结果运用作用,监督防范权力寻租。据中央政府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指示表明,地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将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务院“约法三章”和廉洁从政相关要求作为重要审计内容,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行为,重大失职渎职行为,重大决策失當和损失浪费行为,重大管理漏洞以及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而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即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合理、有效运用。这不仅是切实发挥审计作用,实现审计目标的根本,也是彰显地方经济审计威慑力的有效途径。对此,地方审计部门必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切实强化和督促审计整改工作、问责工作,建立健全地方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和责任追究一体化的审计结果运用制度,确保审计职能作用得以切实发挥,严防和严惩权利“寻租”行为。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各级次、各类别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程度日趋加大。综上所述,地方审计部门应汲取工作经验,坚决执行党和政府的审计任务,形成并完善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逐步建立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藉此带动地方经济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丽. 地方政府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分析[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5(4):114-114.

[2]张丽. 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作用[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4):106-106.

地方金融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盛夏季节,来到全省工业化率、城市化率最高的新余市,被这里涌动的“开放、创新、争优”的新余精神所感染,更被这里激荡的“和谐、富裕、文明”的“新余梦”所鼓舞。圆美丽新余梦需要真抓实干的追梦人,新余市审计局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立足审计创新,着力服务发展,把审计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取得了较好业绩。本刊记者就此对夏文成局长进行了专访。

审计立项由闭门“内定式”向开门“问需式”转变

记 者:审计关注什么,项目计划安排什么,是关系审计成果的关键,也是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的关键。那么,对于审计立项,新余市审计局有哪些创新之举呢?

夏文成:审计项目计划,是谋划审计工作的“龙头”,也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针对性、民意性和参与性,我局提前谋划2013年的审计项目计划,变闭门“内定式”为开门“问需式”,初步整理了47个审计项目,涉及“三农”、教育、医疗卫生、资源环保、社会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等类别,于2012年11月9日在《新余日报》刊登公告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确定2013年的审计项目。同时,我们专程拜访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单位的领导,在更高的层面上听取他们对审计工作有哪些具体要求;上门走访了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相关单位,调研审计工作中应该关注的哪些重点、热点和焦点;采取向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县区(管委会)等单位发函的方式,征求立项意见。我局将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受关注程度,有选择地将其纳入2013年审计项目计划或以后年度审计项目滚动计划。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审计项目是审计工作的一种创新,也是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审计的一种有益尝试。随着审计工作的推进,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完善审计工作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绩于民的方式和途径,通过审计这一连心桥的作用,拉着人民的手,拉动政府治理,使审计工作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让民意更好地领跑审计。

合力抓大事 全力保质量

大力促规范 着力正作风

记 者: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一年。对今年的工作,你有何感想呢?

夏文成:今年的审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确定了全年的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稳增长、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合力抓大事、全力保质量、大力促规范、着力正作风,努力发挥审计工作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监督和服务职能,为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余”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落实情况开展审计,促进政令畅通。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总目标,把促进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关注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尤其要做好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等国家“三项政策”资金的跟踪问效,融资平台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以权谋私等行为,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政策、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问题无私无畏查深查透,坚持原则如实报告,依法审计坚决查处,维护财经法纪,促进政令畅通,使审计工作积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

二是围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以推动完善公共财政和政府预算体系、促进依法民主科学理财和提高预算执行效果为目标,以深化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坚持“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动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审计思路,统筹开展本级预算执行审计、财政级次管理审计、部门预算执行,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关注预算执行、税费征管、决算编制、财政账户设置、资金效益等情况,重点检查部分单位“三公”经费特别是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跟踪检查重点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改进作风,取信于民,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围绕社会公平正义,强化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审计。加大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百姓生产生活、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等富民惠民、强农惠农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重点审计民生政策落实情况,揭示和反映政策落实不到位、目标未实现及资金分配不合理、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完善等现象,揭露和查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造成财政资金流失和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各项专项资金有效整合,发挥资金的整体合力,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是围绕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按照党的十八大和两办规定要求,强化对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资产、资源密集领域领导干部的审计力度,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要求的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围绕“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两个重点,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加强内控管理监督、加强任期绩效监督,关注事业发展、关注财政财务收支、关注政策执行、关注经济决策、关注内部管理、关注廉洁自律,促进健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干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抓手。

五是围绕节约政府投资,加强政府投资审计。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完善项目预算、决算和审计机制。加强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审计,积极开展关系全市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组织开展特定事项的专项审计调查。进一步加大对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等重点环节的审计力度,督促相关单位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提高投资效益,推进廉政建设,促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六是围绕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人民信任审计机关,党和政府把重任交给审计机关,要求我们必须恪守审计职业操守,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的能力,做好三项工作:第一,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审计工作“八不准”为准绳,严格依法审计。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法》及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江西省审计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践行各项廉政规定,积极推行报送审计制度,有效实践限时办审制度,严格执行重要情况报告制度,不瞒报漏报重要情况,不当不法行为的“保护伞”,不做审计风险的“践踏者”,切实做到依法审计,廉洁从审。第二,以开展“整顿干部队伍,建设审计铁军”活动为契机,强化队伍素质。坚持以品格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以作风为基础,以业绩为导向,强化审计干部培训和管理,用铁的纪律建设审计铁军,打造一支能吃苦、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的审计队伍。第三,以“金审工程”和市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为载体,提高审计效能。增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能力,提升审计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积极探索审计项目计划网上管理和网上跟踪审理,在联网审计上力求突破,逐步形成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成果利用、审计资源调配、机关事务处理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切实提高审计效能。

信息系统审计的前瞻性思考和发散性思维

记 者:创新是审计事业的灵魂,也是审计工作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余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建设覆盖市、县、乡三级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受到了中央媒体的关注;杭州市审计局确立了信息系统审计“5×3”新模式,在全国审计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对此,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一新生事物,并将如何对接呢?

夏文成:新余市政府非常支持信息化建设,今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建设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该平台通过数字化协同办公、电子邮件交换和远程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实现办公全程自动化、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目前,我市直党委群团、政府部门都已经实现数字化办公。7月1日起,将全面实现市、县、乡三级协同办公。届时,我市所有党政机关将全面停止印发和接收一般性纸质文件。应该说,随着我市确立“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迎来了信息系统的大建设大发展,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加大,涉及政府各个领域,而大部分领域对信息系统的依存度很高。建好、用好、管好信息系统对推动政府绩效管理,促进政府依法、廉洁、高效行政具有重要作用。对此,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捷很关注信息系统审计,他在市委办《每日信息选编》所刊登的《杭州信息系统审计“5×3”新模式》一文中,作出了“请审计局学习借鉴”的批示。前段时间,我局派出学习考察组赴杭州市审计局专程学习其信息系统审计开展的情况,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审计部门对政府各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应用及管理等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势在必行。

一是抓住信息系统审计这个创新点,在制度保障上下功夫。当前,我市正全力打造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推动“智慧新余”建设,一些单位各自推出了“金保”、“金审”、“金盾”“金财”等信息系统工程,政府部门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步深化,投入不断加大,作为审计机关,要努力适应信息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进一步拓展审计领域,在信息系统审计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我们准备做好前期工作,进行先行试点。通过走访市发改委、工信委等部门调查了解全市各部门近年来信息系统报批、立项、投资、使用等基本情况,摸清全市信息系统的总体情况,确定试点项目,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再进行推广,每年安排1~2个信息系统审计项目,形成信息系统审计的常态化。如对近年来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硬件资源的配置、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作为试点。同时,选择好审计重点。选择一些公共性、民生性信息系统作为审计重点,如选择城市应急系统、天网工程等事关百姓生产生活安全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能力,提高决策效率。如对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进行审计,有助于形成城市公安、交警、消防、急救、防洪、防震、防火、防空、安全等公共事业的统一指挥调度平台,使离散资源得以互联和共享,提高城市综合管理和处理特殊、突发、应急、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是找准政府投资工程审计这个切入点,在公开招标引入协审单位上求实效。随着政府投资工程的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工程审计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范围更广,如何使国家审计机构腾出更多时间专注于开展重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扩大审计覆盖面,努力提高政府资金投资效益比,使政府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需要我们借鉴信息系统审计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大胆创新,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一些资质较高、信誉较好的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国家审计工作,改变以往私相授受、随意指定协审单位的传统做法,以有效弥补国家审计力量不足,整合社会审计资源,优化审计工作方法,防范审计任务分配的廉政风险,杜绝审计任务分配权力寻租,实现审计绩效最大化。

三是把握财政联网审计这个突破点,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实现财政资金审计全覆盖上做文章。为增强信息化条件下财政审计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作用,从即时性、有效性、规范性上把握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实现财政资金审计全覆盖,加快财政联网审计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在线采集数据、实时分析数据、动态监督数据,有利于找到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能,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化审计,达到“资金走向哪里,监督紧跟到哪里;政府支出到哪里,审计跟踪到哪里;资金使用到哪里,绩效评估开展到哪里”的目标,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作用。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企一策总入心

记 者:得知你在市委开展的全市绩效考核中,荣获全市十佳正县级干部荣誉称号,向你表示祝贺。作为一名审计局长,如何通过审计体现民生观;身处工业大市,又如何通过审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夏文成:首先,要感谢市审计局这个大家庭,感谢审计干部这个大团体,没有大家庭的功劳,没有大团体的努力,个人的成就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新余是个人口小市和工业大市,开展审计工作,涉民涉企不可偏颇。前些时间,我率领局班子成员参加了市纠风办组织的“民生事马上办”政风行风热线,就群众所关心的家电下乡、农村公路、三农资金、社会抚养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涉及民生的资金进行了详细的审计解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今年我们将对排污费、土地整治资金、住房公积金、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油茶林改造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扶贫资金、住房维修资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旧机动车交易与管理绩效等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应该说,我们投入民生工程和民生资金审计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在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审计过程中,我们要贴近基层,关注政策的执行;贴近实际,剖析问题的根源;贴近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尤其要高度关注民生政策的落实情况、民生项目的落地情况、民生资金的效益情况、民生利益的维护情况,目的就是努力使审计监督立足民生之本,关注民生之急,化解民生之忧,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地方金融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消防部队绩效审计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弥补常规审计方式的短板,是今后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努力重点。由于绩效审计制度未完全建立,审计方法手段单一,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等原因,造成绩效审计开展困难。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评价标准,统一审计方法手段,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更好地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为消防部队中心工作提供更好的审计服务与保障。

关键词:消防部队 绩效审计 困难对策

近年来,随着消防部队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审计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消防部队内部审计机构为部队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目前消防部队除常规的经济责任、财务收支、基本建设和物资采购等审计业务外,绩效审计基本上还处于萌芽状态,虽然在其他审计形式上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绩效审计的一些内容,但总体上不够系统和全面,绩效审计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制度和操作规程。笔者结合消防部队实际,就开展绩效审计的必然性、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相关的方法对策等方面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消防部队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绩效审计也称3E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 eness)进行的评价。对于消防部队来说,绩效审计就是对部队各级单位利用各种资金、物资进行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消防部队涉及防火、灭火、社会救援等多种职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来重要的角色,各级政府对消防部队的经费、物资投入也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绩效审计有十分必要。

1.绩效审计是消防部队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阶段。消防部队当前的各种审计业务类型,有的注重查错纠弊,有的注重节约资金,有的注重规范程序。大部分审计工作注重的是过去和现在,对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将来的影响很少关注,这就必然导致现存审计业务模式与消防部队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无法满足部队发展要求。而绩效审计不仅关注到各种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同时还关注到经济活动产生结果对未来的影响,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审计方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当年审计工作逐年加强的趋势下,开展绩效审计是审计工作适应部队发展要求的必经阶段和必然产物。

2.绩效审计是科学衡量消防部队经济管理情况的有效手段。绩效审计其主要特点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对于消防部队来说,经济性就是要求以最低的经费、物资投入获得一定的设备、物资购置或装备、营房建设等成效;效率性是指在经费、物资投入或人力消耗一定的情况下,力争取得最大建设成效或实现最大既定工作目标,或者是在实现一定工作目标时使所需投入经费、物资或消耗的人力最少;效果性是指既定的工作目标实现的程度或一项经济活动对后续工作预期影响与实际影响之间的关系。通过绩效审计的三个方面的考量,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部队经济活动及经济管理的最为真实准确的情况,能够有效促进各级消防部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济管理工作。

3.绩效审计是科学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重要途径。在常规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下,对领导干部的评价衡量多是从合规性、合法性方面衡量,缺少了效益性、效果性的评价,即使一些评价的规定制度对其有所涉及但也存在不够全面、细致的问题,可操作性不强。绩效审计的效果性评价恰好可以作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有效补充,通过效果性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当前消防部队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有关的决策和管理行为的后续影响,对正确评价其经济责任提供有力证据和参考,避免了经济责任评价中的片面性和主观臆断。

二、开展绩效审计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績效审计标准制度未建立。目前消防部队还没有有关绩效审计的标准制度,绩效审计的方法、程序,特别是评价标准无相关依据。又加上影响绩效审计评价的因素较多,没有统一可用的评价量化细则,不同的衡量标准,会导致评价结果产生较大差异,造成了制度难建、标准难出的现状。

2.绩效审计方法技术缺乏。由于绩效审计面对不同的审计项目需要不同的评价衡量标准,相对专业的方法技术也比较缺乏。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无法根据审计业务实际,选择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如在综合评价被审计单位基本建设项目过程中,除采取常用的查询、座谈、分析等方法外,对项目建设效益、效果及其长远影响没有具体行之有效的方法去选择,审计人员必须更多地采用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衡量,也导致审计的风险加大,给审计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3.审计人员素质与绩效审计要求不相适应。绩效审计不同于其他常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除一般的财务知识外,审计人员更应当掌握当前消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部队建设的发展方向,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被评价审计项目在部队整体工作中所占的地位和影响,能够客观中肯地判断所审计项目的真实情况。当前消防部队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相关知识、经验缺乏,部分基层审计人员多数为“半路出家”,有的甚至不具备独立开展常规审计业务的能力,开展绩效审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消防部队开展绩效审计的方法与对策

1.建立完善制度标准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展绩效审计必须建立完善相关的规范制度和标准体系,规范审计工作程序,细化绩效评价,使绩效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具备规范性又有可操作性。如在基本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中,除对项目建设的规范性、合法性评价外,还可以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前期论证情况及其影响)及经费投与建设成效(主要考核其经济性)、举债情况与正常经费的比例及是否影响正常工作(主要考核长远影响及效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评价考量建设效益。

2.探索完善审计技术方法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关键。消防部队如开展绩效审计,应当对不同的审计业务类型总结完善相对应的审计技术方法,以便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症下药”,避免出现失实评价。笔者认为,可结合当前经济责任、预算执行、基本建设、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等各类审计业务,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相关的审计方法技术,提高绩效审计水平。如开展上述审计项目中,可结合审计项目实际,采取常规评价与后续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活动或被审计对象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发现和纠正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提高绩效审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使绩效审计结果最大限度地符合客观实际。

3.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是开展绩效审计的根本。人的因素在审计工作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开展绩效审计也离不开高素质的审计人员。要通过各种专业培训、技能考核、脱产学习、现场交流等方式,塑造专业型、复合型、博识型人才,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使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发展和完善绩效审计理论及实务,为消防部队中心工作提供更好的审计服务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万玉昆.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中国审计网,2009.9

[2] 王晓红.浅论效益审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科技创业月刊,2007(4)

(作者单位: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审计处 山东济南 250000)

(责编:若佳)

地方金融绩效审计论文范文第6篇

一是没有统一的绩效审计准则。由于我国开展绩效审计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绩效审计准则。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绩效审计时,没有审计准则可以参照执行,多数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政府投资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中考量一定的绩效因素进行的探索,审计组织形式和主要内容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政府投资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的没有明确的分别,绩效审计报告也是五花八门,多数只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增加一些绩效评价的内容。由于缺乏准则,绩效审计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是没有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审计的根本目的是要评价审计事项的经济、效益和效果,而评价审计事项的经济、效益和效果,首先要有一定的参照对比标准,如果没有标准绩效评价也就无从谈起。由于我国绩效审计开展得晚,目前尚未有统一、科学、完整和权威性的绩效标准,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绩效审计时,对审计事项的绩效分析也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经济指标的对比,一般是将审计年度的经济指标与上年或历史最好指标纵向对比,很少与行业最佳指标横向比较对比;绩效分析更多关注的是一些数量金额指标,而对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很少关注。由于没有统一的绩效指标,致使对审计事项绩效的评价往往不全面,不客观。

三是缺乏可借鉴的绩效审计经验。由于我国绩效审计开展得晚,目前各地绩效审计还处在探索阶段,各地开展绩效审计多是参照国外、审计署或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开展绩效审计的经验,探索本地绩效审计模式,缺乏可借鉴的绩效审计经验。

四是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适应开展绩效审计的需要。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多以财会人员为主,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绩效审计专门人才相对缺乏,制约了绩效审计的开展。

从现阶段绩效审计实践来看,笔者认为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适当把握“度”,不宜盲目扩大绩效审计范围。目前,我国绩效审计已经涵盖了各种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政府投资以及其它资金,但由于各地情况不一,开展绩效审计的条件也不尽相同,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绩效审计时不宜贪大求全,盲目扩大审计范围。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各种财政资金、专项资金、投资资金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绩效审计探索,取得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揭示了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或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笔者认为,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绩效审计时,应综合考虑自身的力量以及实际需要,将绩效审计重点放在财政专项资金上,这样不仅可以反映热点、难点问题,并达到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与使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以此为突破口,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绩效审计范围。

二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的绩效审计模式。当前,基层审计机关主要围绕财政预算执行、同定资产投资、经济责任和各种专项资金开展审计。审计机关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将绩效审计与财政资金审计相结合,在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真实性进行审计的同时,将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性、效益性和经济性审计融入其中;将绩效审计与各种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在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合规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审计;将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在对被审计单位各项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审计的同时,关注经济责任人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决策执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绩效审计与政府投资审计相结合,在审计政府投资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同时,关注政府投资的投入方向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是否经济,项目产生的效益与可行性报告或设计书中规划的效益是否相符;将绩效审计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相结合,在审计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安全的同时,关注社保资金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是否促进社会公平,资金的使用是否有利于社会和谐,社保资金是否实现了增值保值等。

三要摸索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目前,由于我国多数行业尚未形成科学、完整、权威的绩效指标,审计在绩效评价时,通常是通过对一些经济指标的纵向比较分析或横向对比分析来评价绩效的;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对相同事项的审计评价,由于没有权威性的绩效指标,不同的审计人员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大大影响了绩效审计报告的公信力。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绩效审计时,应注意审计理念的创新,积极探索绩效评价标准:在对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时,重点是分析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即被审计单位使用财政资金是否节约合理,不合理、不节约的原因是什么,作出分析评价的标准应该是财政预算指标,包括一般预算和项目预算指标;在对投资资金绩效审计时,重点要分析投资的效率和效果,即分析评价投资项目是否如期完工,是否达到项目计划和目标的预期结果,分析差异的原因,作出对比评价的标准应该是投资项目计划工期和预期结果或目标;在对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时,要分析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重点要关注资金使用效果,同时也要关注专项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或环境效益,这些标准或指标有的无法直接量化,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指标,需要审计人员运用专业综合分析判断,恰如其分地进行审计评价,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评价。

四要广泛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审计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能从海量数据中选筛先出审计需要的数据和线索,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绩效审计中,许多审计事项涉及海量的业务和财务数据,统计、分析、筛选数据都需要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都大力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硬件设备的添置和计算机业务知识培训上都加大了投入,审计软件(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得到了推广运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有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在绩效审计中应广泛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五要加快人才培养,利用各种方式培养适应绩效审计的综合人才。绩效审计专业性和宏观性较强,审计风险、审计成本也较高,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较高。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绩效审计的需要,受编制等因素影响,基层审计机关要引进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利用各种方式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知识和能力是行之有效的选择。基层审计机关可以采取邀请专家讲课传授相关专业知识,还可派人到有关院校进修,还可以到绩效审计工作开展得好的兄弟审计机关交流学习,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绩效审计能力。

上一篇:数学愉快教学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化学情感教学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