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情感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4

化学情感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学习心理困惑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它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克服学习心理困惑的对策,那就是情感教學,情感教学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化学学习;心理困惑;成因;策略;情感教学

化学情感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一切有成就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实践告诉我们,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非常熟悉的, 学生不愿思考;完全陌生的, 又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只有那些难易适度, 学生似曾相识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才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 展示富氧炼钢, 和乙炔焰电焊金属的图片。设计如下问题: (1) 为什么炼钢和电焊金属时需要氧气? (2) 根据我们的生活实践可以知道氧气有什么性质? (3) 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 如何检验氧气?又如:在进行《分子》一节教学时, 设计如下问题:国庆节放假有没有烧烤?烧烤用的材料是什么?学生听说烧烤兴趣马上来了, 七嘴八舌争着说:“是木炭”我接着问, 大家知道, 木炭是一种物质, 把一块大的木炭分成两块, 它还是木炭吗?还可以燃烧吗?学生齐答:“可以”。若把木炭分成无数块还可以燃烧吗?学生齐声答:“可以”。若把木炭分成无数块, 碾成木炭粉它仍可以燃烧, 是否存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呢?除了这个例子, 你还可以举出哪些事例说明呢?这些问题就激发了学生浓厚兴趣, 当学生阐述自己观点后, 我作了小结, 及演示了课本实验, 得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就是分子, 这节课的问题就解决了。通过创设炼钢、焊接金属、国庆烧烤这些问题情境, 强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 创设生活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联系社会, 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 身边处处有化学, 学习化学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会被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 我把家中的香氛灯带到教室, 上课前把香氛点燃, 一股玫瑰花香充满整个课室, 学生们在享受花香时, 不仅奇怪, 老师用意何在?上课时, 我提出问题:“闻到花香了吗?想过为什么会闻到花香吗?”在展示一杯糖水和一杯盐水, 问:“凭肉眼能分辨出哪杯是糖水哪杯是盐水吗?为什么糖、盐放在水中一会儿就不见了?”又如, 在讲到溶液酸碱性时, 先问学生在家洗头先用洗发剂, 再用护发剂, 还是先用护发剂, 再用洗发剂?为什么?还有在讲有关化学式计算时, 若只强调化学式计算的重要性, 学生不感兴趣。若在讲课前, 带来一瓶橙汁及一支含氟牙膏, 把它们的说服书、标签分别投影出来, 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然后问学生, 我们能否判断这说服书、标签是否有虚假的成分, 学生一脸茫然, 这时教师再介绍, 若我们学习了化学式计算就能轻易解决。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竟然在化学课堂中轻易弄懂, 学生情绪处于兴奋、高亢中,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最大限度地被调动了。

3 创设和谐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呆板枯燥的课堂气氛, 让人容易昏昏欲睡。若教师在上课时能应用教学幽默, 调动快乐气氛, 学生精神愉快, 情绪饱满, 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倍增。例如:在讲解“催化剂”时可以讲讲生活中的媒人的作用:媒人加快双方的认识速度, 但媒人本身的性质和质量没变。我是这样讲的:“现在假如我是媒人”, 学生一听老师是媒人, 精神就来了, 接着, 我再讲“本来某某男和某某女是不认识的, 经我这媒人一介绍, 很快结婚生子了。他们认识的速度是谁加快的?”学生兴奋地回答, “是老师”, 我再问:“那我这个媒人有什么改变没有”, 学生齐声答:“没有”, 我再总结, 老师的媒人作用就好比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学生在这轻松愉快情景下, 很容易就掌握催化剂这个抽象概念。又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时, 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 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 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 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通过运用比喻, 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学习信心自然有。

4 创设探究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通过自己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论证, 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 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教学过程中, 教师巧妙利用教材情景材料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例如, 化学教材中,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就是由初中化学教材提供的一份很好的探究情景材料。教学时, 教师要借助教材情景、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对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方式与意义。学生开始接触探究性学习时, 选好课题是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 可以由老师按学生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与探究步骤, 以及怎样来记录和整理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探究性学习的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科知识型选题。收集教学中可以深化、拓展、探讨的知识点, 可改进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例如, 学习“酸碱指示剂”这个概念后, 可以让学生测定日常生活中用过和接触过的物品的酸碱性。通过探究,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也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个概念。学科知识型选题可以与实验过程紧密结合并层层推进。如对于“选用试剂鉴别盐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三种无色溶液”的实验, 同学们很快就能用紫色石蕊试液一步鉴别法。针对此, 我提出:若实验室没有石蕊试液怎么办?学生沉默一会儿后又有人回答:可用酚酞试液和锌粒两步鉴别法, 此时情境能否再变化呢?如果实验室只能提供一种酚酞试液, 怎么鉴别这三种溶液呢?许多同学在沉思之后是叹息。当同学们经历了失败的尝试后, 从酸碱反应生成盐的规律中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2) 热点型课题。如“温室效应”, 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验证其产生原理, 学习过二氧化碳后, 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研究讨论实验方案, 而后展示各组的方案并最后确立正确的实验方案, 让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即使实验失败了也要对学生给予肯定,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坚持不断地加以训练, 学生就会不由自主掌握探究的方法。如:《酸碱盐》一章的教学, 是初中化学中内容较多, 难度较高的部分。在实际教学中, 可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采用实验探究模式, 打破原有的教材先后顺序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下:第一阶段:接触性阶段, 又可视为入门阶段。由于“酸、碱、盐”一章主要是学习复分解反应条件和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其涉及的物质种类多, 且颜色状态不一。因而在入门阶段, 为给后面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教学进度宜求快。可以给学生准备三酸、四碱、八盐、三种金属、两种氧化物和指示剂, 用两个课时让学生真实地“摸”到实验, 并认识物质的化学式 (标签用化学式书写) , 感知固体物质的颜色、溶解性及其对应水溶液的颜色, 从而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 主要是使学生产生对化学药品的亲近感, 让他们会认并敢于接触化学药品, 为下一步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做好心理准备和基础知识的铺垫。

第二阶段:直观感知阶段。“酸、碱、盐”一章, 主要是通过学习两种重要的酸推导出酸的通性;通过两种重要的碱推导出碱的通性;又通过三种重要的盐推导出盐的通性。然后, 再总结出无机物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因此, 在这一阶段, 应组织学生探讨具体物质的性质, 引导他们去感知每一种重要物质的性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重要的酸、碱、盐的性质。

第三阶段:理论感知阶段。经过第二阶段的实验探究教学, 学生就对单一的酸、碱、盐的性质获得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并总结酸、碱、盐的通性及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对比, 使学生不仅能通过知识的内化, 很好地理解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反应规律, 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而且还要学会探索化学知识的一般方法, 这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四阶段:应用和创造阶段。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对酸、碱、盐的认识已较为深刻了。此时, 就可引导学生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化的实践。既对物质进行鉴别和除杂, 还可让学生做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如探寻一些物质的制备方法等。通过这一训练途径, 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当鉴别H2SO4和NaOH时, 我让学生设计方案, 然后进行实验检验。经过探讨, 有个班的学生居然找到了10多种方法, 即: (1) 石蕊; (2) 酚酞; (3) Na2CO3溶液; (4) BaCl2溶液; (5) Ba (OH) 2溶液; (6) CuSO4溶液; (7) FeCl3溶液; (8) Zn; (9) PH试纸; (10) CuO等等。可见, 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潜能, 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挖掘。

综上所述, 在教学过程中, 将“情教”和“智教”整合, 以情优教,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社会、热爱他人、热爱学习, 一个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加剧, 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考分”, 而忽视了情感教学。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 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 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 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 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这是当今教育的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情境,情感教学,实验探究教学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2] 卢家楣.情感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

[3] 文庆成, 张世勇.谈化学愉快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化学情感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讲究情感教学的艺术性,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和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那么学生就不仅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够让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目的,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情感激发;情感体验;情感渗透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克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也明确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这句话不但向我们明确地指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蕴涵在作品之中,而且还向我们阐释了情感在审美欣赏中的重要作用。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于一体的学科。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教学活动是伴随有强烈情感因素的活动,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滲透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们决不可忽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情感的作用是神圣的,但它的本质不能说它都是善的,都是美的,它也有恶的方面,也有丑的方面。所以自古以来的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注意情感的熏陶和培养,他们总是把情感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乎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淘汰下去。这就是人类的进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尤其扮演着更加特别重要的角色。语文课文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使学生感受、体验、升华这些感情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正是教师借助古今中外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唤醒、开发、引导,使之向健康、真纯、高尚的境界发展和提升的。简言之,陶冶情感,完善个性,升华境界。因此,情感教育不是对人的情感进行程度上的改造,更不是对情感的灭绝,而是对人的情感的一种引导,使之回到真、善、美的轨道上来。

另外,就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而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否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优劣、高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根绳索,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畅游知识的浩瀚海洋,采撷人生情感的硕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情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情感教育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和影响周围其他人,并常常使其他人引起与之相近或相联系的情感。同样,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和影响到自己。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应时时注意把握自己的情感,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情感教育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中,教师首先要深入学生,对学生要做到多接触、多了解、多关心,多和他们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才能最终作为益友走进学生的生活;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用亲切的目光、婉转的声调、优美的语言引导、调动和鼓舞学生,才能使他们感到环境的轻松、愉快,教师的和蔼可亲,从而使教师作为良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报我以桃,投之以李”。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发展。尊重学生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和展开要紧紧围绕学生,教师千万不能无视学生的感受,做自我陶醉的演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要求;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循序善诱、因材施教。只有教师的爱心为学生所感受,学生心灵的琴弦才会被教师所拨动。古人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自然会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情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景,做学生求知过程中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知识的主动的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才能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一个成功的教师,无不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情感调控的主导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谈到的“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讲的就是学生在自主探究时由感悟而自然产生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感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进入文中的角色。

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以此引起、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着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流作用。还需要说明的是教材的内容是隐藏在文字符号背后的思想、情感、价值,可是这些并不能被学生轻易接受和理解。情景的创设,一方面可以把符号背后丰富的信息还原并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使学生的情感借助相应的感知和表象得以展开。另一方面,它能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暗示和启迪,唤醒学生自身潜在的学习经验和内在情感。特定的情景诱发的感知,是一种浸润着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感知,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特定情景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巩固,以此丰富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其对语文的学习充满信心和乐趣。

三、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中激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需求,真正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地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经常让学生对你的教学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那么,你的教学就会具有一种无穷的魅力,所有的学生也自然会乐于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譬如,你可以采取一些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也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阅读来组织教学,或者在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波动的情景来激发学生。以上这些方法都能够轻松地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新鲜的情景中去,并能够轻而易举地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有一位教师讲《变色龙》时,首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变色龙》,变色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接着又问:“这篇课文就是写这种动物的吧?”学生回答:“不是,是写人的。”老师又说:“既然是写人的,为什么要用‘虫’来命名呢?这个名字真令人费解!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吧!”教师这样明知故问,就极大限度地刺激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文的学习。由此可见,精妙的导入语对教学会产生一种多么大的影响。声情并茂的阅读往往能够起到细致入微的讲解所不能达到的功效。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更应该通过阅读来引领学生“入情”、“入景”,也就是通过再造想象进入作者所创设的那种特定的情景氛围中,或通过相似联想引进有关的情境。这样,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如身临其境,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尽得攀援之情趣,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愉快学习的道路。创设情景的方法对语文教学来说就更加必要了。我在教读都德的《最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就有意识的先让学生听《再见吧!妈妈》这首歌,用歌曲的感情去唤醒、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情感氛围。当学生们听到“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时,学生们都激动不已,他们的情感也立刻显现出来了。在此基础上,我才让学生去读课文有了这样一个情景的创设,就无需老师再过多的对课文进行讲解了,因为学生已经理解了文中的内容,这样不仅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还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由此看来,营造一种特殊的情感氛围,对教师的教学来讲该是多么的重要啊!

四、在严谨、科学、务实的授课过程中把握情感

对教师的授课,赞可夫也有一段很经典的论述:“教师本身先要具有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照着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教师上课,不仅要讲究艺术性,更要讲究科学性。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么不仅达不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而且还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能够把握住自己的情感,要依据课文的内容,结合情节的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在释放情感时要能够全身心地真情投入,要做到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既不要故弄玄虚,也不要无病呻吟。情感的释放要源于教师的情感体验和倾情投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细心揣摩后所得的确切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情感先入情,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犹如一位优秀的导演,导演总是首先谙熟剧情,然后进入角色,再启发引导演员入戏。

语文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本身就是一门极富情感的课程,尤其是文学作品,大都有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典型化的环境及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教师在教读这些课时,应首先进入课文、进入角色,即“入情”,从导入到结束,从设疑到解难,从范读到讲解,从言语到体态等都要渗透着自己的情感倾向,随讲授内容或喜、或悲、或怒、或忧,都应由衷而发,决不能“做”成矫揉造作的“戏”。要真正做到以情动人,在充满激情的表演中,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个性等协调健康地发展。而要做到这些,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体验,更要具有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一个没有情感的人,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笨嘴拙舌的语文教师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五、在动态化的教学管理中渗透情感

新时代的学生的性格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干、个性张扬、崇尚自我,独立性强,但同时又具有耐力不足、自控能力差等特点。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生成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语文课堂存在有许多可变因素,课堂上学生也往往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势,因此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表现,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度。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达到一定的效果或者是获得一定的成功。在这方面,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利用自己的教学情感来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能够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不时地运用自己的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句特定意义的话、一种夸大或微小的动作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使学生在不同情感的影响下,对自己此时此刻的言行很快得出一个是与非的判断,从而做出不同的反应。眼睛具有一种传情达意的功能:冷峻、严厉而责备的目光,表达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感情,它会让学生醒悟;温暖、热情、赞许的目光表达的则是一种愉悦的感情,它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昂。表情有传递信息的作用: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是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之情;表示不满甚至愤怒的冷峻表情,是对违纪学生的责问;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是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有时,教师讲课时声音的高昂低抑、话语的突然停顿,都是课堂管理机智所在。教师正是通过释放自己的情感来进行教学管理,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总之,语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学科,也是情与理,情感与认识的统一。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更是教学氛围的灵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语文教师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把情感教育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育环节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具有新时代创新精神,具有美好情感的新型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89.

[2]孟昭兰.人类情绪[Μ].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0.

[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Μ].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赞可夫.和教师谈话[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6]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 王开贵】

化学情感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音乐作为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之一,不仅要求小学生获取基本乐理知识,而且要求透过音乐情感教育提升小学生人文情怀。主要对小学音乐情感教学、音乐要素进行简单阐释,指出当前小学音乐情感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在小学音乐情感教学中如何渗透音乐要素,希望促进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赏析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感教学;音乐要素;渗透

在当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音乐教学中要结合音乐情感本质、特点等开展相关的音乐教育活动,为小学生音乐感受、体验以及表达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小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健全自身人格、价值观。同时,在音乐情感教学中发挥音乐要素中的节奏、旋律以及音色等在音乐中的表现功能,让小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情感、思想。

一、小学音乐情感教学与音乐要素相关概述

1.定义

情感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一些教学手段来激发、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过程[1],比如创设与课程相关的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所运用的语言、方式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为学生创设愉悦、积极等情感体验空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小学音乐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这门艺术课程的特点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等相结合,让小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音乐课程中所蕴含的音乐要素,比如通过某具体音樂曲目的赏析,小学生可以感受到这首曲目中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以及力度等基本要素,一方面透过音乐情感教学方式来掌握基本乐理知识、技巧;另外,小学生在音乐情感教学环境的熏陶中,促使自身音乐赏析能力、审美能力得以提升,使小学生音乐方面的潜能得以挖掘,为后期音乐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小学音乐情感教学中渗透音乐要素的必要性

首先,情感作为人们内心多变、复杂的感受表现,每个人成长都需要多方面情感的滋养。而音乐作为一门以审美为中心的艺术教育,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以情感教学模式来挖掘情感因素,让小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内心情感进行理性控制。小学阶段作为人格培养、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音乐情感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放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小学生在赏析音乐作品过程中,能够透过作品来感受作者情感的表达,体验音乐中所蕴含的美。

其次,小学音乐情感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方式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枯燥的乐理知识[2],一方面该教学方式与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相适应,能够有效唤起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审美的作用,实现小学生审美教育提升的目的。

最后,受当前应试考试的影响,小学对音乐课程教学重视度不够,教师一般以唱歌的方式开展音乐课堂活动,或者为学生讲述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而小学生主要以个人喜好来对待音乐这门课程。这种单一、乏味的音乐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与当前所提倡的音乐情感教学方式不相符,因此,在小学音乐情感教学中渗透音乐要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当前小学音乐情感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1.小学音乐情感教学方式单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受传统音乐教育理念、方法等影响,情感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效果不理想,其中音乐课堂教学方式比较沉闷、单一,比如大多数小学音乐课堂是以学习唱歌的方式开展的,并且所选择的音乐教材内容比较单一,要求小学生在重复训练过程中学会某首歌,该教学方式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无法激发小学生对音乐这门课程学习的激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音乐潜力的挖掘。

同时,在当前应试考试大环境下,音乐这门课程被部分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认为是一门副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其重视度不够,比如部分学校音乐教学缺乏对应的教学器材、设备等,不能支撑音乐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3];部分学校音乐课程任课教师并非音乐专业毕业,不能将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等传授给学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对音乐的可持续学习。

2.缺乏明确的音乐情感教育目标

众所周知,小学音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教育目标,让小学生在音乐赏析、音乐训练等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自身情感能够得以慰藉。但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情感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该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所设计、开展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有所偏离,比如以乐理知识、口型训练等为教学重点,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

同时,在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环节,教师所设置的评价方式、内容等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无法根据每个小学生自身音乐学习情况对其评价,间接性地扼杀了小学生音乐学习创造性,一方面不能深入挖掘小学生自身音乐方面的特质,另一方面不能有效发挥音乐教学评价激励的作用。

三、在小学音乐情感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音乐要素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情感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可以根据小学音乐教材内容特点,围绕情感教学将音乐基本要素、技巧等融入其中,为小学生音乐情感培养创设有利条件,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以情感教育为导向设计音乐课堂教学活动

在小学音乐情感教学中有效融入音乐要素,要求教师对其传统教学理念、方法等进行优化,认识到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以艺术的角度来认识音乐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内容的过程中自身的艺术素养得以提升。

比如在学习《找朋友》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在设计、开展本节课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情感教育为导向,引导小学生对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在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作者人生经历等基础上学习作品内容,在该环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小学生对本节音乐课的兴趣[4]。

同时,教师可以选择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素材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比如在学习说《唱脸谱》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小学生了解不同脸谱颜色代表不同人物性格,并且认识到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段戏曲表演的视频让小学生感受戏曲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音乐旋律、力度以及速度等来体会人物情绪,并且课后可以让小学生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脸谱,从而在传统文化与音乐相融合的过程中掌握音乐要素。

2.将音乐教学情境与音乐要素相融合

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可以借助情境模式创设来激起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为小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实现小学生情感与音乐作品情感方面的共鸣,并且能够为音乐要素的渗透提供肥沃的土壤,将情境与音乐要素进行有效融合,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在小学生眼前,便于小学生对音乐要素中速度、力度以及旋律等知识的理解,一定程度上是对小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的补充和完善。

同时,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相比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感情境,是对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的完善和创新,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一定程度上能够激起小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的欲望,并且所创设的音乐意境能够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体验,有利于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比如在学习关于“龟兔赛跑”这节音乐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音乐要素变化与音乐表现的情境相融合,让小学生通过听觉感受来猜测音乐中的音乐旋律的变化,小学生通过第一段低沉、浑厚的音乐旋律猜到是小乌龟出场了,而第二段音乐表现出轻快、活泼的旋律,进而猜测到是小兔子出場,音乐中不同人物形象可以通过音乐要素中的力度、速度等表现出来。

3.借助音乐文化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音乐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小学生透过音乐文化来理解具体的音乐作品,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的音乐知识,对音乐这门课程更加感兴趣,一定程度上要能够促使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形式的转变,因此,在小学音乐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音乐知识,适当融入一些音乐文化内容[5]。同时,为了激起小学生音乐方面的创造力,让小学生在掌握基本音乐要素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音乐作品的美,丰富小学生自身的情感,促使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情感教学中渗透音乐要素,能够实现音乐情感教育与乐理知识教育的融合,挖掘小学生音乐方面的潜能,促使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开展小学音乐情感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设计的情感教学场景与音乐要素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与小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相适应,这样才能达到预设的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毓莹.小学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J].名师在线,2017.

[2]顾蓓.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J].文理导航,2017.

[3]丁慧平.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J].科普童话,2016(18):161.

[4]张君.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2018(6).

[5]夏洪芹.情感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北方音乐,2019,39(2):126-127.

编辑 谢尾合

化学情感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班主任是在学生学习阶段与之接触最为频繁,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类老师。班主任情感素质的高低对于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加强班主任情感素质地培养,增强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引导性作用,对于中职学生情感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班主任 情感素质 学生 引导作用

情感素质作为人类综合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情感素质的养成,既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其对人的认知以及情感表达、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借助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引导作用,能够言传身教地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地提升。

一、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特点

班主任情感素质中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的特点,其在养成过程受到教师实践工作的影响;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特点,深深地打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由于班主任在职业发展中需要与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因此呈现出了较强的社会性;具有稳定性与可塑性相统一的特点,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相对稳定性,但是也会随之教学经验和自身经历的积累,逐渐优化,呈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具有内隐性与外显性统一的特点,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只有在特定场合才能够有一定的显现,但是其自身行为举止又有所表露;具有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特点,班主任的情感素质中有很多元素具有共同性,但是同样的,各位班主任由于其自身经历的不同又会呈现出差异性的特点。

二、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1.中职学生情感素质不高的原因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也正是由于中学阶段学习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久而久之使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仅导致学生自己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还导致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叛逆心理,抵触自身综合素质地提高和发展。

通过对中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家庭问题也是导致中职学生情感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下,部分中职学生被过分溺爱,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部门中职学生来自离异家庭或者家庭不和睦,这一问题严重扰乱了学生的学习。面对父母的不和睦使得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形成了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导致其情感素质较低。

2.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

(1)班主任的情感素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地培养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处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但是当前中职教育中,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推进,班主任也积极地转变自身角色,采用更亲和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在中职学生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一个主导地位,其自身情感素质能够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几乎决定了所教班级的精神风貌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最为常见的教学案例便是某学校的典型“差班”通过一位情感素质较高的班主任管理后,班主任利用其丰富的任教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发挥自身情感素质的感染力,最终改变了“差班”懒散、叛逆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2)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学生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包括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在中职教学中,学生的情感素质的发展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学生综合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职教学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学生们通过效法班主任的行为,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情感素质。通过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可以使得其学习能力也相应地提升,有助于提高中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提高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有效措施

1.完善中职班主任选用制度,引入末位淘汰制度

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为了加强中职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的引导作用,首先就需要完善中职班主任的选用制度。在中职班主任选聘中,应科学设定班主任的准入门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对班主任竞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学历水平等可以量化因素的考察,还需要加強对竞聘教师的情感素质的考察。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为期一周的教学实践,由教务老师通过其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积分达到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同时,通过观察竞聘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情况,可以对教师的情感素质进行科学有效地考察。

在班主任选聘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当前时代的发展,引入末位淘汰制度。上文也提到了由于中职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无形中加大了对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在中职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各个班主任管理班级进行综合评定,表现最差的班级的班主任应当自动离开班主任的岗位,并由学校选出情感素质更高的教师担任该班的班主任。通过这种末位淘汰制度,班主任教师碍于面子,也会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自觉地加强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并利用自身情感素质感染和引导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

2.优化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下,很多评价工作都是“走个形式”,并没有真正地发挥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的作用。在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机制建设,建立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科学评价机制。在这一机制下,赋予学生充分的权利,要求学生加强对班主任行为的监督。通过定期回收家长的反馈意见以及学生的反映,可以有效约束班主任的管理行为,使得其利用自身调度情感素质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引导。

3.促进班主任情感素质培训的日常化

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仅有先天性的情感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应促进班主任情感素质培训的日常化,使得班主任将情感素质的培训作为平常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加强对自身的情感素质培养,从而提高其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

4.增加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班主任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通过日常化的培训,还不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经历,并将这些经历融入班级管理的理念当中。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增加其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情感诉求,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在交流中逐渐增加对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影响,提高中职学生的情感素质水平。

情感素质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完善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鉴于中职学生情感素质普遍不高,增强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职教学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等特点,充分论证了后天培养对中职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可行性。班主任情感素质在中职教育中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加强通过引入末位淘汰制,加强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培训,完善班主任调度评价机制等方式提高班主任的情感素质,能够间接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对于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俊山,卢家楣.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提升的干预实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31.

[2]卢家楣,王俊山,刘伟.中小学班级氛围、班主任情感素质对青少年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基于多层线性分析[J].心理科学,2014,(05):1174.

[3]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化学情感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转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各种矛盾交织中不断面临挑战。本文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站在员工情绪管理的新角度,探究了理顺员工情绪是做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分析了影响企业员工情绪波动的因素,提出了树立情绪管理理念、开展员工情绪分析、完善员工情绪排解制度、开展员工情绪管理能力培训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精心用好情绪杠杆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员工情绪;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思路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转型,在各种矛盾交织中,企业员工的思想情绪也处于调整变化之中,引发心理问题的事件时有发生。“中国员工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在所有参与调查活动的样本中,我国有25.04%的员工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完全没有压力感的员工仅占7%。其实,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员工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情绪的变化。情绪不仅影响员工的生理、心理健康,同样也影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当前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理顺员工情绪是做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情绪是反映员工队伍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因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员工,如果不了解、不掌握员工的思想情绪,不对员工的思想情绪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让员工的思想情绪得到正当的宣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就成为做秀的空话、大话和套话。为此,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开始引入了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项目,即员工帮助计划,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它是通过专业人员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构建良好的情绪氛围。

1、了解员工情绪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员工,员工的情绪是内心深处思想最直接的外在反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员工的情绪表现,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员工的真实心理,好比医生看病,找到了病因,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为药到病除打好基础。

2、掌控员工情绪是开展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情绪具有强烈的员工个人主观意识,而且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如果员工的情绪掌控不好,不仅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会受到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前几年发生的某国有企业员工集体上访事件就是因为没有掌控住企业员工的不良思想情绪所带来的后果。

3、疏导员工情绪是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下滑是当前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有多方面,但创新不足是根本。员工的情绪,如同大江大河,仅靠堵是治标不治本,而且还可能带来更大的隐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开展疏导,让员工的情绪有环境宣泄,有地方发泄,才能把负面影响转换成正面能量。

二、影响企业员工情绪波动的因素分析

所谓员工情绪,是指员工对企业管理和事件在生理、心理上的自然反应和评价。一般来说,喜、怒、哀、乐是最典型的自然反应和评价。通常,这种反应与情绪呈正比的关系,反应越强,情绪越大,反应越弱,情绪越小。影响企业员工情绪的因素主要有:

1、办公环境。办公环境是指企业员工工作的基本物理条件,包括办公的机具、房间、颜色、灯光、噪音、空间等。一般来说,如果企业为员工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物理条件,有利于员工情绪的负面调整,产生正面情绪的概率大大高于负面情绪的概率,积极的作用大于消极的作用,对提升企业的效率和员工的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力。

2、工作性质。通常,企业的办公环境是可以改进的,但工作性质和行业特点一般情况下无法改变,容易造成员工“从一而终”,对工作产生“单调”、“厌恶”和“反感”的心理。如有的员工从就业开始就当司机,30年后还在开车,专业没有发生变化,当与同期工作的大学生相比时,职位的落差、收入的落差和工作环境的落差自然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可能就会产生不良情绪,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同事的情绪、身边朋友的情绪和同类工友的情绪。

3、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指员工对工作有一个心理上的环境要求,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同事氛围、工友关系、个人定位以及与上下级关系等因素。心理环境是员工主观意识的反映,带有很大的个性,需要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作用把每一位员工的个性心理转化为企业合力。

4、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指员工在家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情绪出现的变数,主要包括夫妻感情、子女就业、家人生病、财产纠纷等。由于情绪具有传递性和扩散性,员工家庭中的这些情绪不仅会带到工作中,也会影响到工友和同事,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难度。

5、个人素质。情绪是一种自然反映,但对于员工来说,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情绪的变化会出现天地之别。有的员工个人素质很高,即使面对挫折也能坦然处之,而个人素质不高的员工,即使面对微小的不快,也暴跳如雷。

三、用情绪管理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

所谓情绪管理,就是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把员工情绪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针对员工的各种情绪,借助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及时开展情绪的良性疏导,排解员工对工作、生活中的矛盾和事件的不满,提供心理辅导和宣泄方式,帮助其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达到缓解紧张心理、走出内心阴影,使之成为生理、心理双健康的合格员工。

1、树立情绪管理理念。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地融入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内容,才会取得企业员工的信任和认可。面对当前企业员工情绪,特别是不良情绪增长的势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树立情绪管理理念,把员工的情绪管理及时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强化、优化情绪管理,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接地气,既扩展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2、开展员工情绪分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把员工情绪分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掌握企业舆情的抓手。当下员工的不良情绪主要体现在房价、物价、子女就业、医疗和养老五大方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针对国家、企业出台的这些政策,在企业员工中进行逐项解释、分析,向员工讲清楚这些制度、政策出台的历史原因和必要性,说明制度、政策的局限性和不足点。这样以来,企业员工自然就会对时下制度、政策的理解加深,对制度、政策造成的困难有了更高的认知,不良情绪也自然会得以排解。

3、完善员工情绪排解制度。一是建立企业员工情绪宣泄制度。允许员工通过正当的方式宣泄内心的不满,排解内心的忧愁,释放内心的压力。如某油田就建立了员工心理辅导室,凡是油田的员工可以到心理辅导室进行情绪测评,心理辅导师根据情绪测评情况进行心理压力排解,也可以直接到专门的宣泄室把内心的不满直接发泄出来。二是培育员工自我调节情绪能力制度。通过此项制度,让员工有自我情绪调控力。也就是说,面对压力,员工有一定的抗压力,能正确面对工作、生活的困难,把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能量。

4、要考虑企业性质、专业特点与办公物理条件对员工情绪的影响。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企业性质、专业特点和办公物理条件对员工情绪影响很大,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模式不是用一句简单的“干一行爱一行”的口号所能概括的。而应该结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动作用的特点,尽可能地向员工提供情绪改进的硬件环境和条件。如油田企业,企业性质和专业特点是野外的多、室内的少,员工更多的是面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困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就应该向员工多培育“人定胜天”的思维和理念,并向员工多提供战胜自然困难的物质条件,使员工面对自然困难有信心、有能力战胜之。

5、开展员工情绪管理能力培训。当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内容主要是关于员工技能方面的培训。可称之为员工的硬件培训。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训,被称之为员工软实力的培训。对于员工硬能力培训自然不用讨论,但对于员工软实力的培训,则存在不少的分歧。其实,员工的情绪好坏与高低,也直接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效率。因为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其作用远远高于资金、技术、设备等企业硬件资源。用时下流行的话说,资金、技术、设备只是创造利润的工具,而员工才是创造效益的核心资产。通过开展员工情绪管理能力培训,一方面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内容,另一方面让员工具有了更高的情绪管理能力,及时将不良情绪进行掌控和化解,更好地为企业服好务。

6、关怀要深入人心,和谐要成为导向。情绪的出现,表明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员工的关怀没有深入其心,造成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能动的优势,根据员工情绪的变化,第一时间开展主动式关怀,把不良情绪的“传染性”截断,规避由于不良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把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建设好。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员工聚会和定期的娱乐活动,为员工提供增进情感、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员工间的感情得到增进,工友间的友谊得到发展,和谐的氛围更融洽。

7、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精心用好情绪杠杆。杠杆原理表明,情绪的引导和使用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对于员工的情绪管理,不仅要重视,更要精心用好才能为企业改革发展起到“助力”作用。一是不要让员工带着情绪工作。什么是带着情绪工作?有一个成吉思汗“盛怒杀爱鹰”的典故。成吉思汗带着心爱的老鹰上山打猎,干渴难耐时发现一处山谷有少量水渗出,他用杯子接满水准备喝时,老鹰却把杯子里的水扑翻不让他喝。成吉思汗又接了一杯,老鹰又一次扑翻,成吉思汗一怒之下杀了爱鹰。之后,当成吉思汗来到高处水源时发现,原来爱鹰不让他喝水是由于水源里有一条死去的毒蛇。成吉思汗这才意识到自己在盛怒之下被“情绪绑架”,酿成了错误决定。二是企业领导不要带着情绪处理问题。领导的情绪对员工的影响很多时候无法用数据来衡量,不同的员工由于承受力不同,压力也不一样,但共同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压力不敢小视。更重要的是,如果领导带着情绪处理问题,员工也会带着情绪对待工作,干群矛盾就会越来越深,对企业的改革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用好情绪带来好绩效的态度,对情绪杠杆的作用要恰当和适度,这样才能化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在事半功倍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上一篇:地方金融绩效审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地方经济责任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