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经济范文

2023-09-19

茶叶经济范文第1篇

1.1 宏观背景

茶属双子叶植物, 约30属, 500种, 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有14属, 397种, 主产长江以南各地。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 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茶叶加工又称“制茶”, 是将茶树鲜叶经过各道加工工序, 制成各种半成品茶或成品茶的过程。按加工过程不同, 可分为初制 (初加工) 、精制 (精加工) 、再加工和深加工。加工工艺不同便形成不同的茶类, 各茶类茶叶品质的形成取决于加工工序的协调配合;优质的鲜叶原料只有在精湛的加工条件下, 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各种茶叶。

1.2 案例背景

常德地处湖南湘西北, 所辖9个区县 (市) 均处于北纬28°24′至30°8′之间, 是全球茶叶生产“黄金纬度带”。武陵山脉和新安江上游是我国绿茶生产“金三角”产区, 常德地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洞庭湖湿地, 所产茶叶香高味醇, 品质优良, 尤其是本地良种桃源大叶茶、石门有机茶、澧县太青有机茶发芽早、长势旺, 持嫩性强, 内含物丰富, 更是茶中精品。

目前常德地区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石门、桃源和澧县太青山, 2010年常德市茶园栽培面积达到25万亩, 其中采摘面积17.68万亩, 良种茶园面积10.12万亩, 产量2.1万吨, 产值5亿元以上。

我们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为例。桃源县是有40个乡镇, 近10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 有33个乡镇产茶。特别是地处湘西雪峰山尾的洞庭湖过渡地带的茶庵铺、太平铺、小洋溪、澄溪、水溪等五条溪流贯穿首尾, 环境优良。茶园面积8.5万亩。

目前有雁群、湘北、古洞春、武陵、紫艺、腾琼、乌云界等17家规模茶叶加工企业。拥有加工场地面积4.2万平方米, 茶叶加工规模25万担。其中古洞春、紫艺省级龙头企业2家;腾琼市级龙头企业1家;通过QS认证企业13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推广实施有机茶标准论证企业有古洞春、腾琼、紫艺3家;精制黑茶厂1家;精制红茶厂1家。

2 理论要求

技术创新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他认为技术创新包括五种形式: (1) 新产品的开发 (市场上从未出现过的新产品或对原有产品有了本质上的改进。即产品创新) ; (2) 新工艺的采用 (新的生产方法或对原有生产工艺的改进。即工艺创新) ; (3) 新资源的利用 (新材料或半成品的采用, 或是原有材料或半成品找到了新用途。即资源开发利用创新) ; (4) 新市场的开辟 (从未进入过的新市场或在原来市场中找到了新市场。即市场创新) ; (5) 新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建立 (即组织创新)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U.S.A.) ,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并组织对技术的变革和技术创新的研究, 迈尔斯 (S.myers) 和马奎斯 (D.G.Marquis) 作为主要的倡议者和参与者。在其1969年的研究报告《成功的工业创新》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 从新思想、新概念开始, 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 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成功应用。NSF在70年代的技术创新的限定还比较窄, 但到70年代下半期, NSF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大大改变了“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明确地将模仿和不需要引入新技术知识的改进作为最终层次上的两类创新而划入技术创新定义范围中。

缪尔塞 (R.Mueser) 认为:当一件新思想和非连续性的技术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后, 发展到实际和应用程序, 就是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 他做了如下定义: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将技术发明所阐明的技术新思想转变成可以投入市场的产品和工艺, 在此基础上, 通过功能、结构、市场三方面的分析, 将技术原理上的可行性转变成为具有一定能够市场占有的可行性, 完成这个过程就是技术创新。

199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生产新的产品, 提供新的服务, 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综上所述, 技术创新可以概括为, 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 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 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 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 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这两大环节。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技术的商业应用和创新产品的市场成功。

3 推动作用

3.1 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提和动因

各国的工业化进程表明,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都依赖于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新技术的产业化, 传统技术得到适当的更替和改造;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投入比例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 以技术创新为前提和动因, 因为每当有技术创新出现和创新不断扩散到生产领域的各个方面时, 劳动对象、生产手段、生产结果都会发生质的变化, 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都要重新组合, 其结果会进一步形成积聚效应, 必然造就、培育出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 或者取代某些传统产业部门, 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更新, 使一个国家 (或区域) 的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

3.2 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指依靠技术创新成果, 改善实体性生产要素的质量, 相对减少实体性生产要素的投入,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的利用率。推行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能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活动与经济活动的互动, 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 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从而使区域经济发展能以最少的生产要素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效益。

3.3 技术创新是区域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资源的稀缺性, 不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无例外。这是因为相对于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要而言, 资源的供给是受到限制的, 主要包括资源数量的限制、质量的限制、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限制、结构的限制、资金的限制和环境容量的限制等。但是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的稀缺性, 重视这一点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尤为重要。

4 实践意义

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茶叶加工业为例。桃源大叶茶系桃源大叶经过独特工艺精制加工而成的茶制品的统称, 按加工工艺和产品品质分为:桃源大叶芽茶、桃源大叶毛尖、桃源大叶绿茶。

1969年, 桃源茶业工作者卢万俊在该县太平铺乡陆家冲村发现一棵野生大叶茶树。经权威部门多次检测, 桃源大叶茶的茶多酚含量高达31.69%, 氨基酸含量8.56%以上, 远高于其他茶品种, 是极为难得的优良野生茶叶品种。大叶茶采摘期比一般茶叶长5个月, 鲜叶产量比其他品种的茶叶高3倍, 经选育、繁殖和试验示范, 于1989年通过湖南省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199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桃源大叶”。

以桃源大叶茶为原料制作的各种茶叶, 茶质翠绿鲜浓, 饮后口齿留香, 清香持久。特别是以芽头制作而成的“野茶王”, 其外形壮实挺秀, 银毫披露, 色泽嫩绿, 嫩香悠长, 汤色绿艳明亮, 泡制后三起三落, 如雨后春笋迎宾之状, 滋味鲜醇, 叶底嫩绿明亮。“桃花源”、“灵芽”、“古洞春”牌桃源大叶茶多次在各种博览会和湖南省名优茶评比中获奖, “古洞春”、“灵芽”牌大叶茶分别于2003年、2004年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 2005年10月, 桃源大叶茶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依托这一独特资源, 桃源县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 用于良种繁育、茶园建设、产品开发和品牌奖励;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 将茶叶产业打造成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6.3万亩, 种植品种10多个, 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出口绿茶优势区域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茶叶规模精制加工厂10家, 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拥有知名茶叶品牌10多个, 年加工本县及湖北、贵州、四川、浙江等地的茶叶18万担。

总之, 随着全球性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 技术创新作为区域核心竞争力日益成为区域间经济竞争的焦点。技术创新对区域内各要素的渗透, 不断改进着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方式, 提高了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生产力, 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直接的动力源。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技术创新作为区域核心竞争力日益成为区域间经济竞争的焦点。技术创新对区域内各要素的渗透, 不断改进着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方式, 提高了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生产力, 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直接的动力源。本文以湖南省桃源县茶叶加工业为例, 研究技术创新对农产品加工业在技术研发、产业机构调整、区域经济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业,桃源县

参考文献

[1] 侯成君, 赵嵩正.中国国情国力.2007 (8) .

[2] (美) 熊彼得, 杜贞旭, 郑丽萍, 等[译].经济发展理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9-8-1.

[3] 柳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3.

[4] 罗伟, 连燕华, 方新, 等[著].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5] 余志良, 谢洪明.技术创新政策理论的研究评述[J].科学管理研究, 2003 (6) .

[6] http://www.taoyuan.gov.cn/col/7.htm[EB/OL].湖南省桃源县政府网站.

[7] http://njs.ndrc.gov.cn/njxx/t20100715_360899.htm[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

[8] http://www.hncounty.com/news/Show.asp?id=94[EB/OL].湖南县域经济网.

茶叶经济范文第2篇

摘要:茶业品牌经营是实现现代茶业的重要措施。以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大明山”品牌工作实践为例,叙述了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品牌建设的实践与现实意义,总结品牌建设中创新的工作措施与方法,取得的品牌建设成绩,肯定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并期望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的茶叶品牌进一步做强做大,实现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广西农垦 茶叶品牌 实践

茶业生产经营是广西农垦农业重要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传统茶业迈上了新的发展平台。在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氛围的促进下,广西农垦茶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构转型中,因茶叶产品日益丰富、销售形式和区域改变而形成的结构性过剩问题逐渐凸显。在全面参与市场竞争为企业经营主体形式的前提下,加快广西农垦茶叶品牌的建设成为推动广西农垦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坚持将“实施品牌战略,走品牌兴企之路”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确立企业品牌建设同属生产和经营的重要范畴,明确以“稳基地、严管理、强创新、提质量、拓市场”为工作方针,以服务人民做好茶为宗旨,全力打造广西农垦茶叶“大明山”品牌。通过广西农垦广大茶人6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广西农垦茶业“大明山”品牌,成为了“建国以来广西60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广西名牌产品”和“广西著名商标”,品牌价值达2.04亿元。是目前广西区内唯一同时荣登“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百强榜”和“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的茶业企业。

1.广西农垦茶业品牌建设的基础

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生产资源对茶企发展有着重要的竞争意义,建设和经营广西农垦茶业品牌离不开这些重要因素。就茶叶产品而言,成就茶叶优良品质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人员素质、鲜叶原料、加工工艺、生产加工技术等。广西农垦茶业的资源条件在国内同行中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是形成广西农垦茶业品牌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是核心竞争力。

1.1茶叶加工原料优越

广西农垦茶业是广西区内生产茶鲜叶原料最丰富的生产企业,农垦茶业集团依托广西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技术支撑下,经几十年来连续不断的引种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的国家级、省部级以上优良茶树品种达11个(广西区内良种3个),而且种植技术水平高,面积大,普及区域广,加工原料茶鲜叶的生产能力达到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给6大茶类的生产和新产品持续研发奠定基础。

1.2茶叶加工工艺技术深厚

在传统的茶叶加工中,由于加工控制技术落后,只能采取“看茶做茶”的技术措施。目前,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用较低的投资换取现代技术设备,实现做茶环境控制。由此升级形成了复合做青、轻萎凋,低温轻摇长晾青,智能控温控湿、冷包揉、低温干燥、复式闷黄、后发酵、迭次提香等一系列的茶叶加工新技术,并提升成为一系列的地方标准,这些工艺技术成果的集成,不仅对传统的制茶品质有显著改善作用,且新茶品质比较稳定,制优率提高、劳动强度低、技术易操控等特点。应用这些集成新技术所开发的系列茶产品,成品茶具备外形匀整,色泽鲜润自然,香气高显独特,叶底明净柔嫩的品质特征,市场认可度、接受程度高,效益明显。这一系列的加工集成新技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3生产加工环境优良独具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的茶园生产基地、茶叶加工厂毗邻环境优良的2个国家级森林保护区(崇左市弄岗和南宁市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少数民族聚集地(百色市、崇左市),土壤环境富含长寿元素硒等,许多农垦系统的茶园地处中国长寿之乡,地理环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温、水、气、土自然资源独具,茶叶生产上具备产品出产早、产量大、品质优、保健信息强的优势。是中国西南部最适宜的产茶区,20世纪70年代后就被确定为国家级红茶产业带。目前广西农垦茶业集团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均已获得有机茶、ISO 9001:2008(证号:00111Q20657ROM/4500和ISO 22000:2005(证号:045FSMS13000231认证。

1.4茶文化起点高、储备深邃

1952年起,广西农垦茶业生产的专业技术水平,依托其生产起点高、规模经营的优势,经过2代农垦茶人的奋斗和传承,积淀下厚重的农垦茶叶文化底蕴。目前,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拥有高级技术职称3人,中级职称19人,荣获广西茶业荣誉(广西茶叶大师、名师)称号的2人,依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广西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作科研开发的坚强后盾,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成为集产、学、研和产、供、销一体茶业企业。拥有这样技术团队力量和专业文化知识的雄厚储备,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是区内有相当话语权的茶叶生产企业。

1.5茶园地域分布优势

广西农垦茶叶种植有60多年的历史,种植面积达4000多hm2,茶园种植区域分布有广西东部的玉林地区,西部的百色地区,南部的钦防地区,北部的桂北地区,中部的南宁地区,几乎涵蓋了广西全境所有宜茶生产地域,而且“广西农垦是一家”,区域环境的天时、地利优势独具。此外,广西农垦分布在八桂大地的各个农场、企业地处于中国与东盟多区域合作的重要交汇点,是少有的沿海、沿江、沿边优势地域。这种独特地理优势所蕴含的生产资源是国内其他茶业生产企业所难以企及的。

2.广西农垦茶业品牌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在品牌建设和运作的实践中,主要体现有以下工作新举措,确保集团公司在建设企业品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1通过品牌聚集完成品牌发展规划

实施广西农垦茶叶品牌由多元化向统一化转变,推进“品牌金字塔”效应的形成。首先,树立品牌意识,整合产品资源,促进品牌形成。对集团内分布在广西三大区域的5个制茶子公司的产品优势和特色进行梳理,把原有的7个品牌统一整合为“大明山”品牌,解决了品牌多,影响力弱的矛盾。其次,正确把握品牌经营内涵,认真投入品牌实践,理清发展思路,持之以恒实施品牌兴企战略。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牢牢把握“品牌兴企”工作主线,在生产加工和经营运作方式上坚持由集团统一管理策划、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市场营销,促进品牌建设工作的有效形成。

2.2将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

品牌的核心是品质的均衡统一,落实茶叶产品质量生产与销售的优质、安全化,是提高广西农垦“大明山”茶叶品牌内涵的重要措施。农垦茶业集团首先是强化追溯系统的实施(2008年实施至今),对茶叶产品质量实现全程监控,实现茶叶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其次,组建联合技术攻关机构,开展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升级,产品加工生产推行机械化、洁净化。截至2015年,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在上林县、西林县投入巨资建设的两套茶叶加工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已顺利投产并通过验收。第三,强化产品质量监控,全面建立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集团所属企业先后取得ISO 9001:2008和ISO 22000:2005质量体系下认证,所有产品皆通过QS年审。

2.3建立营销新平台,拓展品牌影响力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大明山”茶叶品牌为了更贴近销售市场,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深化品牌的影响力。首先是完善市场销售网络,充分利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北上广国际茶博会等平台,系统推介和传递企业的经营理念,把产品信息向全世界拓展。同时,在淘宝网的天猫贸易平台建立IT销售网络(网址:http//damingshan.tmall.com);其次是开发终端销售在广西区内各超市,“10+1”商业区、华南城等茶叶批发市场建立了100多个专营或直销店,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起产品营销网络,提升“大明山”品牌的信誉度、知名度;第三,维护好传统销售模式,做好新老客户的服务在新的消费市场形势下,对客户始终奉行“不抛弃、不放弃”原则,确保传统销售市场正常发展,维护好各方的利益,努力使“大明山”茶叶品牌在市场中稳定发展。截至2014年,农垦茶业集团销售区内品牌占比4.82%,品牌/总纳税比为80.11%。

2.4加强技术标准化建设,夯实茶品牌发展基础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在努力完善企业技术标准化建设,巩固品牌发展基础,营造“大明山”茶叶品牌核心竞争力发展孕育的各项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第一,加强技术人才储备,通过“外联内聘”等方式,建立企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档案库,完善人才储备。其次,加强对外技术交流,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积极参加广西区内外茶业论坛、行业科技帮扶行动、行业评优、产品展览、茶日节庆等涉茶社会活动,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力。第三,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凝聚企业技术团队。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以扎实的茶业管理和过硬的生产加工技术,自2006年以来,在涉茶领域,共摘取了11项省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4次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地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省级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三等奖:作为起草单位,编写发布2部广西茶叶地方标准;拥有7个技术设计专利;在行业评优中获取全国性“中茶杯”二等奖以上奖项13个,省级“桂茶杯”一等奖以上奖项45个;累计在省级以上科技刊物发表涉茶专业技术论文11人次共29篇(含合著作)。第四,在百色市的西林县,联合北京绿色联盟共同投资建立广西西林京桂古道茶业有限公司,这项合作,不仅做强西林茶叶产业,而且为农垦茶业集团奠定新的增长极,增加辐射面。第五,在上林县初步建立广西大明山农垦茶文化基地,极大地充实了广西农垦“大明山”茶业品牌的文化内涵,有力地维护了茶业集团的专利和知识产权。

3.广西农垦茶叶品牌建设的意义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区域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农垦茶业集团茶叶品牌的建设和经营正是在当前现有国情和经济的氛围下,按照我国政府“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名牌产品”的要求而展开的工作。

3.1农垦茶文化建设与继承的需要

广西农垦茶叶生产始于1952年,到20世纪80年代,农垦茶业由于种植起点高、产业规模大、生产与加工技术先进、产品质量优良稳定等优点,在广西茶叶对外贸易中赢得声誉,一度占据全省农产品出口茶叶类的“半壁江山”,多次受到省外贸局等单位的表彰,成为国家红茶出口重要生产基地。但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时期,广西农垦茶业都是以生产国家出口需要的优质原料为主,缺乏品牌孕育发展的机制,延缓了广西农垦茶叶品牌建设近半个世纪。第二,广西农垦茶业近期以集团式生产经营发展较快,区内企业综合实力排名位列第1,全国综合排名位列87。全年经营总收入近2亿元,企业品牌评估价值为2.04亿元(见图1)。生产经营开始迈上新的模式,企业经营主要板块有茶产品经营、茶文化经营和茶品牌经营。通过产品、服务和体验满足现代人民不断提升的生活需求,努力实现企业经营向更高层次的技术、文化生产的平台发展。第三,广西农垦茶业品牌建设是当今茶叶市场快速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代表着一种从无到有、来自于1941年的“南泥湾”精神,也是对广西农垦茶业与茶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3.2适应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茶叶生产与消费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国的六大茶类和几千个茶叶品种构成了丰富的茶叶市场。传统茶品市场消费形式,多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同对茶样作价值判定的方式进行消费流通,这种感官评判存在诸多人为因素,受地域影响也大,难以扩大产品的统一影响,茶叶品牌建立基础较薄弱。如目前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所销售的产品近八成仍是以此模式进行。此外,目前的茶叶产品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因受到不同茶叶品种标准和区域限制,较难一概而全地执行统一标准,丰富的茶叶品种给消费市场留下难以适从的选择。如广西农垦茶叶的产品种类和品种标准与区内各茶叶企业所执行的生产标准存在差异,使相同标的茶品不能体现出优质优价的效果。因此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茶文化普及和消费者对茶叶品质、包装和服务等意识的提高、茶叶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的逐步完善,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的茶叶品牌建设是顺应消费市场对茶叶产品便利化、信息化、休闲化和品牌化的索求。

3.3满足农业品牌建设的需要

茶叶是中国传统出口农产品,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给广西农垦茶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为农垦茶业在我国新的“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发展外向型农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来新的机遇。但广西农垦茶业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滞后,茶葉品牌建设与发展工作不能同步于消费市场因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产生的对茶叶供给结构和质量的新要求。同时,广西农垦茶业集团与地方企业间合作协同力较为松散(全区各类茶叶加工厂4000多家),市场同质竞争现象的矛盾突出,严重影响茶叶产品的质量均衡统一性,进而制约了广西农垦茶业品牌影响力的拓展。此外,广西农垦茶业集团产品经营规模在全区行业中占比较少,茶叶品牌建设仍处于成长阶段。在近期国内茶叶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缺乏品牌的茶产品将逐步淡出市场。因此,加快茶业发展,拓展茶叶销售市场,加强茶叶品牌的提升和建设,是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4.结语

品牌建设反映的不仅是企业经济效益问题,还是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和服务管理的综合能力表现。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的品牌建设工作在这十多年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大明山”茶叶品牌的成功引领下,衍生了“广西农垦茶业”、“京桂古道”2个新品牌。然而从国内外的许多百年著名茶业品牌发展历程中看到,茶叶品牌的发展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表现出品牌成长都具有一定的长期性与艰巨性。目前,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的品牌建设仍然处于起始阶段,在茶业品牌建设的系统工程中还存在诸多欠缺,如品牌区域内整体的市场营销能力、品牌资产及其增值、品牌管理组织、品牌文化的融合性及其制度等问题。促进和加快整合广西农垦茶叶区域内的优势资源,加强广西农垦茶业的品牌经营管理,推进茶业创新等将成为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品牌建设工作的新挑战。

茶叶经济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四川茶叶 出口贸易 绿色壁垒

四川茶叶的品种很多,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很受欢迎。2004年,四川茶园面积达到209万亩,居全国第四,产量8.6万吨,列全国第五,茶叶总产值12亿元。然而,近些年来,尽管产量仍在增长,但四川省的茶叶出口却不尽如人意,2003年四川省茶叶自营出口仅有111吨,2004年130吨,2005年204吨。作为四川传统优势出口产品之一的川茶,近年来出口量占茶叶总产量的6%以下,少时仅占0.6%。很显然,近年来四川茶叶产品的出口与四川作为茶叶生产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川茶出口现实极为严峻。这既有出口商自身的问题,也与我国遭遇的贸易壁垒有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具体对四川茶产业的制约有哪些、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川茶出口所面临的主要壁垒:绿色壁垒

川茶出口受限的主要原因是绿色壁垒。绿色壁垒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是发达国家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与其他贸易壁垒不同的是,绿色壁垒往往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借口,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要求,并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等公开立法为依据,因而具有表象上的合理性。这一特殊的贸易壁垒以环保之名行使贸易保护,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它的内容以及变化,因而具备相当的隐蔽性,也更加难以防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初中级产品出口大国来讲,绿色壁垒的影响更为明显。

一般而言,绿色壁垒主要包括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多种方式,其中我国最常面对的是绿色技术标准和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绿色壁垒是被广泛采用的贸易壁垒,其标准也越来越严厉。例如:硫丹作为一种有机氯类杀虫剂,在我国茶叶作物上被广泛应用,而欧盟启动新的农残检验标准,对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比例从30毫克/公斤调整为0.01毫克/公斤,限量标准一下比原来紧缩了3000倍;此外,日本也于2006年出台了新的茶叶农残限量标准。他们所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这些新规定对川茶出口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二、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

1. 绿色壁垒的“保护层”。

绿色壁垒具有表面上的合理性,因此绿色壁垒的形成有着必然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环境保护观念的确立。当前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极大的破坏,各国也更重视人类社会与环境的互动性,国际贸易自然不能超出这一限制。从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专门成立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到1998年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的部长会议上将环境问题提上议程,各种各样的国际公约纷纷出现,保护环境成为各国乃至全人类的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一方面,各国更关心其环境问题,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因为担心本国环境受到破坏而鼓励污染严重的企业外迁,并予以补贴;另一方面,部分商品可能对环境有不利影响,因此,根据TBT和SPS的有关规定,各国有权制定相关的进口标准和规则,甚至有权实施超出国际标准的技术性措施,来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而不被视为对自由贸易原则的违背。这意味着,只要进口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是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就可视为为达到“合法目标”而采取的合理行为。

绿色壁垒的出现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而环境保护又是受到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因此绿色壁垒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了某种合理性,具有了一种被人们所共同认可的“保护层”。

2.四川茶产业自身存在缺陷。

第一,川茶的生产水平较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川茶种植面积209万亩,茶叶年产量近9万吨,年产值约12亿元,在全国的排位却从1995年的第三掉到目前的第五。年产量仅为浙江的一半,年产值仅为浙江的1/3左右。浙江的名优茶年产量约2.5万吨,产值约14.5亿元,每公斤均价在59元左右;而四川名优茶产量虽达到1.5万吨左右,但产值却只有2.7亿元,每公斤均价仅为18元,不及浙江的1/3。据统计,四川省茶叶生产加工厂上万家,其中有一半以上年产量不足10吨,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不足400家。目前四川虽然已有产值过亿元的茶叶生产企业2家,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茶叶初制厂、家庭式加工作坊多达1万余家。但大量的茶叶生产企业依旧处于加工设备陈旧简陋、工艺粗糙、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

第二,川茶品牌虽多,但都塑造得不成功,没有知名品牌。四川茶业生产者还停留在一个比较小规模的生产与销售模式中。虽然产茶的数量大,品类也相对较多,但总体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对品牌的重要性和作用都没有形成应有的重视。川茶商标中,如竹叶青、蒙顶甘露、龙都香茗、叙府龙芽、巴山雀舌等都很难与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相比,而与英国“立顿”、日本“三得利”的知名度相较而言,差距就更为明显。因为没有品牌,四川每年有大量的茶叶不得不以原料的形式卖到其他省市再包装后进行出口;在2004年,四川所产茶叶以原材料供应到外省再出口的数量就达到了6000吨。

第三,四川茶产品较为单一,开拓市场能力弱。据资料显示,虽然上世纪80年代曾是四川省茶叶出口的鼎盛时期,出口茶类以红茶为主。但90年代末国际茶叶市场“红改绿”之风日渐盛行以来,川茶出口即开始大幅萎缩。目前,四川省出口茶类只有绿茶,且只有单一的蒸青绿茶外销日本。另外,目前四川大多茶叶生产企业基本上没有外贸人才,而四川省内几家从事茶叶代理出口的公司的业务也基本是多年不变。外贸人才和国外市场的缺失,使生产和市场脱节,信息严重滞后,产品总是对不上路,严重地制约了四川茶叶的自营出口。

第四,川茶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我国在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标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四川省内目前执行的茶叶农残留限量标准本身就低于欧盟标准,与日本标准也不尽一致,这使得四川茶叶品质难以达到出口茶叶质量要求,从而严重影响川茶的出口。如四川的有关茶叶及茶叶加工品的卫生标准就严重滞后,甚至缺少相对应的法规和标准。在四川1845项涉农国家标准中,几乎75%的标龄在5年以上。而同期一些发达国家的粮食卫生法规和标准修订却发展得很快。

三、 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

1. 建立茶产品准入准出标准,发挥外交作用。

一方面积极建立四川的绿色准出标准来提高四川出口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建立绿色准入标准以保护四川环境安全。另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环境外交作用:第一,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环境公约、国际多边协定等环境条款的谈判。第二,以国际规范为依据反对进口国的绿色贸易壁垒。与此同时,我国也应该有效利用WTO的环境规则,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设置合法的环境壁垒,保护本国的贸易和环境。

2.扩大茶产业规模,实行产品标准化,发展生态茶产业。要应对绿色壁垒首先还得从四川茶产业本身着手。企业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投入到茶叶生产中去。四川地势中山地比较集中但都被小经营者所占有,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联合各中小经营者,发展大规模的生产和经营。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机械化生产的作用。例如,川茶以前为了防止蚜虫和飞蛾之类的害虫,都是通过直接喷洒农药的方式。制茶时也是用简陋的作坊,铁锅、铁铲等,整个工序都不卫生。现在,在四川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到茶农用黄板和灭虫灯代替了农药,用先进的制茶机器和科学的工序代替了以前的手工作坊。此外,发展生态农业是规避绿色壁垒的最佳选择。为此,企业需要发展绿色技术,搞好绿色食品设计和开发,特别是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

3.加强检验检疫力度,引进先进技术,解决农药残留等问题。

茶叶进口国制定严格的农残检验标准已成为趋势。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对进口茶制定了非常苛刻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带有明显的技术壁垒倾向。为应对这一壁垒,四川省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检验检疫机制,推广用科学技术种植茶叶。四川种植茶叶的土壤与其他省市相比是有相对优势的。土壤中所含有的DDT和其他农药残留的有害物质是最少的。因此,四川相对于其他省市整治农药残留和其他问题的费用上也是较小的。基于此,四川省在推广科技种茶和加强出口检验力度上的等量投入,较其他省市的效果会好很多。只有推广科技种茶、加强出口检验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残的问题。

4.积极扩大国际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出口结构。

四川茶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太过于局限。四川茶商可以广泛搜集国外茶市场的资料,积极建立联系,实现茶叶出口的多元化,即多品种、多国家同时发展。四川省商务厅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曾发布调查报告称,结合目前国际茶叶市场特点,川茶出口应当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报告指出,四川省内茶叶内含物比浙江茶叶丰富,制成绿茶茶味较重,适合西非、中亚等市场需求。川茶应当在巩固对日本蒸青绿茶出口的同时,积极发展对西非、中亚市场的炒青绿茶出口,拓展绿茶出口市场;而宜宾等地的功夫红茶、红碎茶等产品曾在欧美受到欢迎,当前应恢复出口渠道,组织相应产品生产和出口;尝试高香茶、花茶等特种茶和定牌小包装茶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1.曾凡银. 踏实农业产业基础.突破绿色壁垒[J]. 经济研究参考,2004(25)

2.傅京燕. 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 经济体制改革,2004(2)

3.夏英祝,祖书君.绿色壁垒和绿色壁垒效应[J].农业经济问题,2004(1)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成都 610074)

(责编:若佳)

茶叶经济范文第4篇

[L]整理花枝时除了清除残枝败叶,还应根据构图的实际需要,将可要可不要的花、枝、叶尽可能的去掉,如剑兰顶端的花梢等。这样,既能使插花艺术取得明净的效果,又能减少鲜花的消耗,尽可能集中将水分和营养供给留下的花枝。

2、增加吸入

这是“开源”的措施。即尽可能地扩大鲜花枝干的切口。保证水分和营养的供给。1)剪裁时,应将花枝的根部放入水中,然后剪去枝干,使切口不与空气接触。如果县空剪枝,切口吸入空气就会影响枝干的吸水能力。2)切口应取斜势剪裁,这可增加吸收的面积。这较平剪,切口面积可增加1—2倍。3)木质的花,切口处可将其作“+”字剪开或劈开;也可以用锤子将切口敲砸,使它开裂。 3改善水质

只有水质始终保持新鲜,才有利于鲜花的保养,这就需要每天换水,冬天也应两天换一次水。冬天采用20℃的温开水灌养也有利于增加水分的吸入。自然界的水中,雨水是最宜养花的,而井水,因含有碱味,所以不宜养花。使用农药,也是保持水质清净的有效措施,经常选用的材料是保鲜剂,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制成的保鲜材料。此外,投入阿司匹林药片、微量的酒精和高锰酸钾、明矾、盐等。洗洁精、香精等具有灭菌的作用,并能溶解在花枝的胶液里。 4清理切口

切口消菌和清除粘液也是保养花的有效方法。清理切口可采用沸烫法,主要用于较嫩的枝干,将切口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浸泡两分钟即可;二是烧灼法,主要用于木质花枝,取火将切口处没有浆汁流出为短。 5增加营养

鲜花盛开时,是最需要营养的时候,此时可以在瓶中放入维生素C、蔗糖等。 6改善环境

鲜花自身需要的水分量大,而吸入又有限,所以应尽可能地减少蒸发,关键的措施是将鲜花安放在背风防晒的地方。阳光的照射的风吹会使鲜花迅速脱水。 7润湿花枝 在插花前,应先将花枝浸泡在水中数时或通宵。插放后,也应经常喷洒清水,使它保持湿润。 8选好花器

鲜花较多的插花,宜用鼓腹的瓶,因盛水量大,水质不易变污。反之,窄腹或筒式,盛水量少就会很快就质。铜器插花有利于廷长盛放的时间,特别是古铜瓶钵,受土气深,能取得“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的效果。 9远离水果

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会产生乙烯气体。这种气体是一种鲜花衰老的催化剂。所以水果放在鲜花的旁边,鲜花会很快凋零。 一.康乃馨保养:

1.去除欲插入水中深度的叶片,斜切基部后插入水中,花枝间保持通气良好. 2.花朵不可喷水,以免溃烂. 3.对"乙烯"敏感,须远离过熟的蔬果、香、烟等,水中加入抗乙烯的保鲜剂更佳. 4.欲提早放放可重剪花茎后插入20~24℃的温水保鲜液中. 二.玫瑰花保养:

1.预防花头弯曲的折头现象产生,可将茎基斜切,以报纸包妥花叶,整把浸入水中吸水。 2.已发生折头现象,在温水中削去基部,插入PH3.5~4.5的保鲜液中即可恢复。

3.整理时可将外层松散的花瓣去除,插入水中的刺、叶去除,为防细菌感染伤口,应使用漂白水或保鲜剂,瓶寿命更长。

4.对乙烯敏感应远离过熟的水果(如香蕉、苹果)、香火等,以免提早凋谢。 三.百合花保养:

1.将花枝散开,使透气,并将基部3~5公分剪除插水,水平面以下的叶去除。 2.花朵开放时即将花叶药摘除,以免不小心沾到衣服不易期清洗。 3.添加漂白水或保鲜剂可延长花期。 4.却提早开花可插入温水中。

5.对乙稀敏感,需避过熟的蔬果、香、烟等。 四.非洲菊保养:

1.以刀片斜切基部,插入水中,添加保鲜剂效果更佳。

2.一般以铁丝缠绕花茎,以矫正花型,但易使花茎受伤,非必要不缠为佳。 3.勿直接喷水在花面上,以免长霉。

4.投入式插花,避免直接碰到瓶底,以利吸水并避免细菌感染。 五.唐昌蒲(剑兰)保养:

1.贮存时须直立勿平放,否则花茎易弯曲。

2.重剪花茎并即插入水中吸水,但需注意水中勿含氯(漂白水),易导致叶片枯。 3.将花序上端的小花苞摘除,可减少尖端弯曲,并可促进其他花苞开放。 4.冷藏过的花使用时最好插入含保鲜剂的水中,开放效果较佳且持久。

鲜切花的保鲜法

在花店里购买的切花,由于经过从栽培者至零售商一系列处理过程,易于失水。消费者可把这些切花淹没在盛水的水槽或水盆中2-3小时以恢复新鲜,然后再插瓶。在浸水之前,应剪去2-3厘米的茎端。 有的切花(如火鹤花),可每隔5天左右,先剪去茎端2-厘米,再把整个切花浸泡水中约1小时,这样可延长瓶插寿命。经过浸

水处理,切花恢复膨胀压,花茎变硬实,花瓣和花朵重现新鲜态。

已萎蔫的切花,特别是具有硬实、木质花茎的切花(如月季、菊花、非洲菊),可置于烫水中处理60秒钟,以恢复新鲜。为了防

止烫水的蒸汽和热量伤害切花上部的叶片和花朵,可用硬纸版或其他材料隔开或用塑料袋套住花头以防热气伤害。

对于一些花茎截面流出乳汁或无色液体的切花(如一品红),可用开水烫其茎端或用火焰烧灼茎端,以阻止汁液流出。 一些切

花可在水下再剪截,以防止空气进入花茎的导管,阻碍水分吸收。水下剪截受益的切花包括香石竹、菊花、雏菊、万寿菊、月季、金 鱼草、睡莲等。 花瓶中的水应浅一些,以3-10厘米深为宜,这可以减少茎的腐烂。每隔1-2天,应再剪截一次,长度约2-3厘米, 同时花瓶水应用新鲜水置换,水温最好等同室温。把花瓶或插花置于室内较冷凉位置,远离炉子、烘箱、散热器和其他发热装置,可 以延长瓶插寿命。切花不能忍耐直射阳光,因此应避开过强的光线。散射光和弱光有利于花蕾发育,保持叶片新鲜。在空气湿度较高 时,切花保持新鲜状态时间会更长。在炎热的天气或温度较高的屋内,应常向切花喷雾,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潮湿的空气。不要把花置 于室内通风口或空气流动快的地方,否则会加速切花失水和萎蔫。 瓶插花的保鲜方法

喜欢插花的人大都希望美丽的鲜花能延长寿命。下面介绍几种瓶插花的保鲜方法。

剪枝法:每隔一两天,用剪刀修剪插花的末端,使花枝断面保持新鲜,可以使花枝的吸水功能保持良好状态,延长插花寿命。

烧枝法:把花枝末端用火烧一下,使花枝末端2—3厘米处变色后,及时浸入冷水中,再插进花瓶。这种方法一方面可起到消毒新

鲜伤口的作用,又可以增强吸水功能,适用于花枝茎较硬的鲜花,如侮花、桃花、蔷薇花、芙蓉花、白兰花等。

烫枝法:把花枝末端2—3厘米处放进开水中约两分钟后,立即把它浸到冷水中,再插进花瓶。这种方法适用于花枝茎质较柔软的 鲜花,例如郁香、大丽花、牡丹花等。

浸盐水法:先在瓶中加少许食盐搅拌均匀后,再把鲜花插进去。这种方法适用于埋头碱性的山茶花、水仙花等。

浸糖水法:在插花前先在筐内水中加少许白糖,搅拌均匀后,再把鲜花插进去。这种方法适用于富含糖质的百合花、桔梗花等一 类鲜花。 鲜切花的养护

当进行完鲜切花的预处理后就可以着手插花了,但一定要注意:容器中的水质要清洁,水深要浸没切口以上,水面与空气要有最

大的接触面。盘类容器的水深,应以浸过花插高度为宜,以保证花材切口能及时吸水;瓶类容器的水深,应在瓶身的最宽处,因为此 处的水面与空气接触面最大,有利于通气,有利于花材呼吸通畅,减少细菌的感染,相对延长水材的寿命。下面介绍一下鲜切花的养 护要点:1.合理用水

插花时应选用清洁的河水、井水、池塘。水质混浊时须澄清后再用。如用自来水,应先放入缸(桶)内存放一昼夜后使用。

2.经常换水

夏季每1-2天,秋冬季每2-3天换水一次(为防止瓶水变质,可放少量食盐等防腐剂),换水时要清除残花败叶,并适当剪短花 枝,重新更替切口,并在花材上喷水。使插花经常保护鲜艳。

3.插花摆放在位置要合理夏季应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冬季要近量离暖气或火炉远一点,否则将加速花枝的呼吸作用和水分的 蒸发,易造成花朵凋萎早谢。另外,一定要注意不能将插花放在成熟的水果附近,因为水果会释放出乙烯,乙烯是一种对切花有特殊 作用的有害气体,会引起切花早谢。石竹、水仙、满天星、百合花等均对乙烯气体特别敏感。 4.花器的清洁 经常保持插花容器的清洁,有利增添插花的美感。

1、水切法。剪枝时可将花枝放入水中,在切口的稍上方斜剪,使断面增大,以提高吸水效果。如剑兰、牵牛花、牡丹、孤挺花、康乃馨、水仙、石斛兰等均可用此法。

2、逆水法。花枝向下浸入水中,在水中剪切,利用重力将水强行灌入输水管道,并让它从叶面气孔吸水。如桔梗、芍药、蔷薇等。

3、水折法。和水中剪切法相同,在水中将茎折断。适用于绣球花、菊花、珍珠花等。

4、敲碎法。敲扁茎的根部,使吸水面积增大,适用于绣球花、菊花、大丽花、麻叶菊、百合等。

5、多次剪切法。切中处会附有杂质或沉淀物,因此每天剪2-3CM的枝条,可延长花期。 [/L]

6、火炙法。下部放于火上,炙2-3分钟,到枝端为棕黄色,然后浸入水中。适用芍药、菊花、牡丹、枸骨、绣球花、草珊瑚。

7、水烫法。花枝用报纸裹好浸入热水中,2-3分钟即可,浸入时花枝要斜放,以免热气熏蒸花叶。波斯菊、紫丁香、太阳花等适用。

8、化学保鲜法。(1)阿斯匹林,基本花卉适用。(2)食盐,在切中处涂上食盐,再放回水中,适用于风铃草、桔梗、鸡冠花、波斯菊、仙客来等。(3)薄荷油,将切口捣碎,擦上薄荷油,再放入水中,适用天竺葵、紫宛等。(4)醋酸,玫瑰花、虞美人等除敲碎法外,宜浸入水中3-4秒钟,再插入容器中。(5)蜂蜜和维生素,每日换水时可加入2%R蜂蜜和1%的维生素。(6)糖水,百合花用火炙切口后,插于2%糖水中,可延长开花期。

茶叶经济范文第5篇

但近年来,中国茶企屡屡被沪深两市拒之门外,据财经专家、基金经理介绍,申请上市前三年茶企总体的盈利模式不够清晰或成罪魁祸首。以下笔者结合多维度数据分析比较、简要说明下茶叶加盟店的盈利模式及茶叶加盟店的选址技巧:

首先,选址坐落于当地星级宾馆群落、饭店较集中商圈内的茶叶加盟店,通常以标准店或店中店的格局出现,这类茶叶加盟店租金相对可控(全国各地物价和消费水平不同,通常,这个地段上的茶叶加盟店每平方月租金均价在30元-300元这个区间,对比当地主流商业街上的天价茶叶档口,投资成本适中),

而该地段上的茶叶加盟店,日常营业额、净利润相对稳健、浮动固定在一个区间内,新老客户方面以外来游客居多,这个客户群体的茶叶消费特征通常表现为:入住当天购买茶礼馈赠当地亲友或办理退房离开该城市后顺便购买的“商政礼品茶伴手礼”,同时,这类客户消费时一般都比较豪爽、平均客单价非常可观。

茶叶经济范文第6篇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保护古树名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古树名木是活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许多古树名木经历过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欢,世事的沧桑,可借以撰写说明,普及历史知识。其次古树名木为文化艺术增添光彩,它们是历代文人咏诗作画的题材,往往伴有优美的传说和奇妙的故事。古树名木也是名胜古迹的佳景,如北京戒台寺的“卧龙松”,铁杆虬枝若苍龙腾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古树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它复杂的年轮结构,蕴含着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变迁史。古树对研究树木生理也具有特殊意义,人们无法用跟踪的方法去研究长寿树木从生到死的生理过程,而不同年龄的古树可以同时存在,能把树木生长、发育在时间上的顺序展现为空间上的排列,有利于科学研究工作。古树对于树种规划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早在1996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就印发了《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工作的通知》和《实施方案》,把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近年来古树名木衰老死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立地条件差。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急剧增多,特别是分布在公园、街道的古树名木不堪重负,树木周围地面受到大量践踏,土壤板结,密实度高,透气性差,有些地方甚至用水泥砖或其他硬质材料铺装,仅留很小的树池,影响了地下与地上部分气体交换,使古树的根系处于透气性极差的环境中,致使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二是人为损害严重。有的在树下乱堆东西(如建筑材料、水泥、石灰、沙子等),特别是石灰,堆放不久树木就会受害死亡;在树上乱画、乱刻、乱钉钉子,更有甚者刮树皮、挖树根,对古树名木伤害很大;工业废水、废气、烟尘等污染物,也能使古树名木受到或轻或重的伤害。三是树龄高,生长势弱。古树由于年龄大,一般都处于衰老状态,生长量小,易遭病虫害侵袭;自然灾害如雷击雹打、雨涝风折都会大大削弱树势。

苍山县林木资源丰富,古树名木较多。鉴于古树名木的重要价值,我们开展了保护和复壮的研究工作。首先是组织专业人员或成立古树名木保护和调查课题组,进行寻访调查,分级登记,备卡立档。为下一步的保护,提供多种保护措施,如:设避雷针防止雷击;适时松土、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有树洞者加以填堵,以免蔓延扩大;树身倾斜、枝条下垂者用支架支撑等。加大对濒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如采用根部换土,在地下埋树条、桥接并铺上上大下小的梯形砖或草皮,增加通气性等技术措施,使一批日趋衰朽的古树名木重新焕发活力。

银 杏

Ginkgo biloba

又名:白果、公孙树 银杏科、银杏属

落叶大乔木,高可达40米,胸围可达12米以上。树干通直挺拨。单叶,折扇形,先端常2裂,有长柄。枝分长枝和短枝。长枝叶互生,短枝叶簇生。雌雄异株,雄球花葇荑花序状,雌球花呈短分枝状,均生于短枝枝顶,与叶同时开放;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子有3层种皮,种子核果状,可供食用和药用。材质优良,为珍贵用材树种。

中国特产,为世界著名的古生树种,被称为“活化石”。我国北自沈阳,南至广州均有栽培。喜光,耐寒,适应性颇强,耐干旱,不耐水涝,对大气污染也有一定的抗性;深根性,生长较慢,寿命可达千年以上。宜作庭荫树、街道树及风景树。

全县有广泛分布,而且大多生长情况较好。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风景区内季文子墓遗址前。共两株,树龄约2000年。似两个士兵镇守于此,西株由于遭受雷击,树干已经空腐。现已经用水泥封闭。原西株树下生一小银杏树,形

成“爷抱孙”奇观。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风景区内季文子墓遗址后崖下。树龄约200年。

位于卞庄镇西大埠村。树龄约600年。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赵镈墓前。树龄为550年。树干通直。

↑位于新兴镇太子堂村后。树龄约800年,原有一小庙,现已经不存在。

↑位于大仲村镇陶祝院村北头。树龄约250年。由于纠纷树干已经被锯掉一半,但生长仍

十分旺盛。

↑位于下村乡抱犊崮风景区的灵峰寺院内南部,共两株。树龄约600年,南株向南倾斜,北株树干挺拔。两株基部均发出大量小银杏树。

↑位于下村乡抱犊崮风景区的灵峰寺院内,两株共生。俗称“爷抱孙”,大树龄约1000年,

小树约200年,为抱犊崮奇景之一。

↑位于庄坞镇镇政府院内。树龄约800年。树形优美,保护较好。

国 槐

豆科 蝶形花亚科 槐属

落叶乔木,高可达25m;树皮灰黑色,浅裂,小枝绿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对生或近对生,卵状椭圆形,长2.5~5cm,全缘。花黄白色,雄蕊10,离生;顶生圆锥花序;7~8月开花。荚果在种子间缢缩成念珠状。

产我国北部,自东北沈阳以南至华南、西南各地均有栽培,在黄土高原及华北平原最为普遍;日本、朝鲜也有分布。喜光,耐寒,适生于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石灰性及轻盐碱土上也能正常生长;深根性,寿命长,耐强修剪,移栽易活;对烟尘及有害气体抗性较强。树冠宽广,枝叶茂密,寿命长,为良好的庭荫树及行道树种。花及种子等可药用。

在我县各乡镇均有分布,由于“槐”“财”音相似,历来老百姓都喜欢在房前屋后栽植槐树。

↑位于车辋镇桥庄村南古树群中。树龄约500年,由于早年遭受蛀干害虫危害,现树干已

中空。

↑位于大仲村镇中石曲村中大街南。原为明朝一大户人家院外树,共有几十株,现今存两株。该树为东株。树龄约800年,由于早年遭受蛀干害虫危害,现树干已中空,但近几年中空的树干(3米处)中又长出一株构树,现胸径已有5cm。

↑位于大仲村镇中石曲村中东西大街南。原为明朝一大户人家院外树,共有几十株,现今存两株。该树为西株。树约800年,由于早年遭受蛀干害虫危害,现树干已中空。

位于矿坑乡矿坑村中大街东。树龄800年。该照片为2003年所照。由于极度衰弱、树干

已腐烂,现已死亡。

位于贾庄乡尚庄村中大街西侧。树龄500年。虽已采取保护措施,但生长状况仍较差。

位于卞庄镇北城里村。树龄为800年,国槐虽然遭受病虫危害,但依然旺盛。村里为了不破坏它,在建房时将树干加以保护,砌入墙中。

位于长城镇长城村中南北大街中间,树龄800年。树形优美,但树干已经中空,可容三四

个小孩进入玩耍。

位于下村乡小古村。树龄2000年。状如虬龙,树南侧大半已干枯。北侧入两龙缠绕,虬枝向外伸展数十米,苍幽古拙,千百年来,经霜沐雪,雄姿英发。好像一立马横枪的大将军 守侯在娄山和宝山之间。相传,唐初,元帅尉迟恭东征归来,树下歇马,观其姿后,连连称奇,

谓之有“大将风度”。

侧 柏

柏科,侧柏属

常绿乔木,高达20-30m,胸径一般在100cm左右。树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小枝排成平面。叶鳞片状,长1-3毫米,先端微钝,对生,两面均为绿色。雌雄同株。球果卵形,长1.5-2cm,褐色,果鳞木质而厚,先端反曲,种子无翅。

原产我国北部,现南北各地普遍栽培,庭园、寺庙、风景区尤为习见。喜光,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地,不耐水涝,能适应干冷气候,也能在暖湿气候条件下生长,浅根性,侧根发达,生长较慢,寿命长。为喜钙树种,是长江以北、华北石灰岩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耐修剪,在华北园林中常作绿篱材料。木材供建筑、桥梁、家具等用;叶、种子等供药用。

为我县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在山区乡镇大量分布。

位于下村乡吴沟村东,龙宝山的“龙头”岩缝中。似整个龙宝山龙头的胡须。树龄约1000年,高23米。躯干苍劲如铁,枝繁叶茂,青翠欲滴。远观似神女招手、仪态万方,丰姿无限,引人遐思,故当地百姓称其为“神女松”。传说,此松与泰山迎客松为姊妹松,奉王母之命北上泰山,至此地,见一蟾蜍精兴风作浪,盗掘宝山金银,于是消灭该妖怪,并留下镇守保山、造福乡里。至今,周围百姓奉若神灵、时常供奉香火,挂红许愿。

位于大仲村郎公寺仙人桥下。树龄约300年,蟠曲虬劲,生于石缝之中,像一条昂首苍龙,奔腾欲飞,人誉之“万年松”。据传,佛祖命金翅大鹏于山中遍植松柏,功德圆满,仅余松子一粒,置于巨石缝隙,萌生幼松,艰难生长,历尽沧桑,以致于斯。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银厂惨案前石阶处。树龄为1000年。树干中空,90年代树洞遭受火烧,

但长势依然良好。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赵镈墓前石阶下东边。树龄为300年。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赵镈墓前甬道西边。树龄约为600年。树干遭受双条衫天牛危害,仅剩

一半树皮。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上山盘道西侧。树龄约为600年,因生于一巨石之上,恰似一壮士骑马

状而得名“骑马松”。

位于车辋镇保合庄内,村东土地庙前,树龄约300年。

位于车辋镇桥庄村前古树群中,东西株两株,西树干向西倾斜,东株树干挺拔,树龄约300

年。

位于尚岩镇文峰山上山盘道西侧。树龄约为600年,生于一巨石之上。

刺 柏

位于庄坞镇马湾村的一株刺柏(左株),树龄约1000年,树干苍劲古朴,枝叶茂盛,虽历尽千年风雨,仍挺拔玉立。因为千年来与一株圆柏紧紧相拥,不离不弃,好像一对永浴爱河的鸳鸯情侣,因此得名“鸳鸯松”。为庄坞镇一大胜景。

位于庄坞镇马湾村的一株刺柏(左株),树龄约1000年,树干苍劲古朴,枝叶茂盛,虽历尽千年风雨,仍挺拔玉立。因为千年来与一株圆柏紧紧相拥,不离不弃,好像一对永浴爱河的鸳鸯情侣,因此得名“鸳鸯松”。为庄坞镇一大胜景。

刺 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柏科,刺柏属

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一般在2.5m左右。树皮淡灰褐色。小枝排成平面。叶全 刺形,长1-3毫米,球果卵形,长1.5-2cm,褐色种子三角状椭圆形。

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庭园、寺庙、风景区尤为习见。喜光,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地,不耐水涝,能适应干冷气候,也能在暖湿气候条件下生长,浅根性,侧根发达,生长较慢,寿命长。在华北园林中常作绿篱材料。木材供建筑、桥梁、家具等用;叶、种子等供药用。

圆 柏

位于下村乡石桥村东的圆柏。树龄约250年。生长旺盛,树形优美。

位于鲁城乡楼子村西南田地中,树龄400年。生长旺盛,为坟前树。

位于矿坑乡湖子峪村北的圆柏。树龄约600年,周围为坟地。

位于庄坞镇马湾村的一株圆柏(左),树龄约1000年,树干苍劲古朴,枝叶茂盛,虽历尽千年风雨,仍挺拔玉立。因为千年来两树(南株为刺柏)紧紧相拥,不离不弃,好像一对永浴爱河的鸳鸯情侣,因此得名“鸳鸯松”。为庄坞镇一大胜景。

上一篇:拼音教案范文下一篇:小数乘整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