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

2024-06-27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探求原因,反思不足

原因一教材把握失衡 纵观三年级的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老师们出了一道难题。教材存在的开放的空间越大,老师们就越难把握。很多老师都已习惯于老教材中明确的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面对现在的习作,却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 就拿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来说吧,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面对这样的要求,老师会理解为写学生的课余活动,比如下棋、游泳、打乒乓等,把原本非常宽泛的写作范围一下就限得极为狭窄,如果再加上必须在这些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可能就更少了。结果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乒乓比赛,要么是下棋比赛,丰富的课余生活一下子让比赛给充斥了。再如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次习作,根本不提任何范围,学生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景和物,可以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学生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可以写什么。面对这样的习作,我们的老师更是犯愁,这可怎么办,什么都可以写,那不就没有写作规定了吗?这怎么指导呢?一直习惯于限制与规定的他们这样一来一下子变得无所适从。为了便于指导,把没有任何范围的习作统一为:写一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原来没有什么烦恼的孩子为了能达到这次习作要求,一个个都成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当然除此之外,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被动的世界就是一个没有主权的世界,永远要听从他认的意识而行动,总是被他人牵制,永远在忙碌中度过,工作也将失去目标和方向,生活显得暗淡,没有色彩。这样的生活容易让人产生负面的思想,负面的思想会带来负面的行动,最终会带来负面的结果。

被动的思想就像一把枷锁,永远锁住我们的思想、自由,让我们苦不堪言。被动工作会淹没自己的才华,让自己在工作中无法显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然而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大,竞争压力大,不主动工作将会被社会淘汰,最终失去工作。一个失去工作的人,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依靠,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不能够得到保证,又谈何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

被动的思想会让人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永远不能够都是被外界所掌控。一个人的意识若是不能够被自己所控制,而要受外界的因素影响,那么他的生活必定是一团糟,一团糟的生活只能够带来很多烦恼、忧愁。所以我们工作要主动,不要被动。

主动工作于被动工作是相互矛盾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主动工作是在被动工作的前提下显示的,被动工作也是由主动工作而体现的。

同样的工作,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去做,和一个被动消极的人去做,结果是截然相反的。一个积极主动把工作做得很好,受到领导的表扬。另一个呢?恐怕要受到领导的批评,工作是作为合格员工的基本条件,如果工作都做不好,那么这个员工在公司的位置会岌岌可危。因为一个人干不好工作,就无法为公司创造收益,不能创造收益,那么公司将不再有你的位置。

人生是短暂的,时间在飞快的流逝,我们应该利用我们有限的青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无论你是创业,还是作为员工,都应该燃烧你的青春,去闯、去做,这样人生才会精彩、才有意义。而精彩的人生是需要自己去拼搏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主动出击,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一个个主动解决,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主动工作能够使我们拥有成就感,每当我们完成一项工作我们的身心就会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人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做什么事情都会得心应手。

所以让我应该动主动工作,用百分百的经历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将工作做的更好。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强,这样我的机遇也将比他人要多,我的人生也将走的更高,更

远。我要做一个主动工作的人。

主动工作,顾名思义就是要具有前卫的思想意识,考虑事情较为全面、长远。这样的话,工作永远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中,自己是工作的主人,而不是工作的仆人;主人能够拥有绝对的权利,而仆人只能够一味的听从主人的安排,主人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而仆人却不能。

主动工作能够提高个人的积极性,积极性高了,就能够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不会因为工作而又烦恼;我们出来工作一是为了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而是为了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每天都能够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一个人只有主动工作了,才能够掌控更多的事物;想要财富的人,主动工作了,就能够创造自己想要的财富,甚至得到远远超出自己所想象的财富,有可能就走向了人生的象牙塔顶尖。主动工作了,就能够自我支配更多的时间,有了时间既可以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使自己在事业上能够走的更高、更远。

主动工作,使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工作、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每次的思考都会使我们得到不同的心得体会,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每天都是那么的精彩,那么的充实,人生更会变得美好,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主动工作与被动工作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你带来无限的荣耀,也可以让你变得一无所有;主动工作让你成为剑的主人,被动工作让你成为剑的奴隶。我们应该要做主人,而不是奴隶,所以我要主动工作。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一、很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的教材简直太乱套了,虽然内容直观、图文并茂,但太过简单,根本不适合教学,那一定是你没有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的缘故,这是在给我们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以兴趣为导向,用新课程的理念来主导学生主动学习,尽最大能力的发挥其主体性,以达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新课程的理念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各个年级的新教材,已经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教材里的内容,差不多都是几副简单的图案再配上几句话,这给我们带来了很深的思考。这样的课程需要我们花更多精力去研究。但我想重要的一点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课本的图案(形象直观,简单易懂),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如何学好课本的知识点上,这样课堂教学效果立刻上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新课程带来了新颖的教材,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理念。每堂课都有固定的几项任务,如何让这几项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圆满完成,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课程充满着期待感。45分钟,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想办法完成教学任务,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主题活动法等等,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体会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让学生最终能在自己的操作下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想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多注意培养,让学生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学习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动力,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每堂课中都学有所成,增强期待感,效果会更好一些。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发掘,去想象,拿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吸引学生。我想在这里可以试着采用任务驱动法的形式让学生去主动参与,体验小小的成功感。

例如: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由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在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得不耐烦,比如文字输入练习、指法训练等;同一班的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也有差距,有些学生“未教先知”,他们在家里或其他地方能接触到电脑,对已经掌握的内容就不再感兴趣,而新转来的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接触过电脑等。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让已经会的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使不会的学生学得饶有兴趣呢?这就要教师放弃“以教为主”,让学生“以学为主”,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自主。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那些“未教先知”者的潜力,鼓励他们进行示范和叙述,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归纳,梳理,这样,一方面使其他学生熟悉从伙伴那里学习技能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暴露出“未教先知”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同伴中学习,可以为不会的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氛围,在心理上可能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教无定法,法在心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充满生机的学科,我们必须用全新的理念来思考和认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让信息技术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学改革,为我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又一个教育的春天。只要我们勇于开拓,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之树必将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问题式”教学在信息技术中地位

[内容提要]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问题式”教学在信息技术中地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细化任务、明确探索方向;提供相关资料,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及时评价,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操作性 综合实践性 问题式 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已在广大中小学普及开来。但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过分强调“知识”本身,而忽略了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过去在课堂上总以教师讲授为主,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这门课是一个操作很强的课程,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在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会窒息孩子们的创造活动。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掌握好信息技术这门新型学科呢?我认为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关键。在这里,我就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出发,根据自己对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自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得出一点经验,提供大家参考:“问题式”教学在信息技术中地位。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与传统的其它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

1、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综合实践性,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实践能力。

2、它极富创造性。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既能深入的理解各种信息手段的特征,深入理解各种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又能对给定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并能对各种信息的运用进行评价和完善。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特的创造力。

3、它集现实性、实效性于一体,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单纯的某些知识和某种技能,而是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的学科教育。 由于信息课有着独特的特点,我们在上课中不能延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设计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问题式”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环境,师生发现问题,以问题的出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和学习者的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Word制作小报时,制作的小报里包含了“文本框”、“图片”、“艺术字”、“绘图工具”等一系列要讲解的内容,它们是怎么融合在一起的呢?在上课时,教师首先将设计好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多制作几份,每一份都有不同的风格,学生在感受了美的熏陶之后,必然会提出“我是否也能制作出这样的作品?”、“如何制作?”、“要制作这样的作品,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自主力。

二、分析问题、细化任务、明确探索方向

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知识如何获得,需要查阅哪些资料,是大家独立完成呢还是需要小组协作完成。在细化任务,明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具体的分析、分工过程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指导,促进学生迅速明确探索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提供相关资料,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为学生查找和制作一些相关的资料,准备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如图片,文本,素材及相关网址等)。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在课前布置收集资料的任务,以备在课堂上学习和交流。在自主探索学习中,老师应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资源方式进行学习,例如自学课本,阅读电子教材,或访问相关网址。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选,自己看,自己学,自己试。学生对解决问题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主动阅读,认真思考,分析研究,初步理解和实践验证,从而形成知识表象和动作技能,“帮助学生成功,创设成功机会”。只有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才能使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稳定的情感。从而有利于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身潜能,逐步树立自尊和自信,以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推动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情感状态及认知活动的改善。

四、及时评价,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保证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还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功过得失。学生自评有利于学生认清自己的不足;同学互评可以使学生发掘他人的长处,相互促进。通过及时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失误和漏洞,学习他人独特的长处和优点,侧面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如:学生完成小报和贺卡的制作后,教师可以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自主发现问题。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始终会兴趣浓厚,精神饱满,亲自动手,大胆尝试并勇于发言。不仅能够迅速掌握了未知的知识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任务就是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靖宇一中的:“新课堂,新教法”课堂教学竞赛接近尾声,我先后听了十节课,收获颇多,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 教学是生活场

教师积极创设与本节课相联系的生活情境。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生活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印象很深的是地理老师让学生结合靖宇县的交通变化说说靖宇县的空间状态发展情况。有两个学生讲得很好!学以致用吗!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我听了十节课,授课老师都做到了先学后讲,先练后讲。但是授课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教师讲得太多,教育的功利性显得太强!

先学后讲,先练后讲。这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师要准确把握最佳讲授期,最佳讲授区和最佳讲授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吧,哪怕做错说错也是自主性的开始! 三,开放性课堂

只有开放性课堂,才能解放学生的思维!学生好老师是平等的和谐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着,活动着,体验着;老师在课堂上引导者,服务着,探索着。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幼儿学习古诗非常有效。由于古诗的含义深刻,古诗中都蕴涵着作者的情感,再加上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得孩子们很难理解、记忆,从而使得古诗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多种方法的尝试,我领会到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有效。在教贾岛的古诗《寻隐者不遇》时,开始我反复的领读了数十遍,孩子们也没记住,还表现出了厌烦的情绪,我也有些丧气了。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便于孩子们理解记忆,我将这首诗的内容制成了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其内容,幼儿们描述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然后我将孩子们的描述,古诗的内容与图片衔接起来,这样一来,孩子们很快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并记住了古诗。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种方法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开发作用。

将古诗的词、句转化为幼儿易于理解的话,便于古诗的学习。古诗教学时对于一些不便于通过绘画来帮助幼儿学习的古诗,我将其内容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话,或编成孩子喜欢的故事情节讲给孩子们听,降低了孩子学习的难度。但要注意的是要一句一句的解释,让他们初步体会古诗的句子与现代语句的联系和不同,为孩子理解更多的古诗词打下基础。

古诗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孩子牢固的掌握。进行古诗教学时,应采取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方法。刚接触古诗的孩子,应选择一些简单浅显的古诗,如五言、五律诗,每首只有两句或四句,如王维的《相思》、孟浩然的《春晓》等,便于幼儿理解学习,慢慢的增加到六句或八句,如孟郊的《游子吟》,然后加入七言、七律古诗,如杜牧的《清明》,这样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大量的古诗。

学习古诗还要注意复习巩固,不能让幼儿学习新内容而忘了前面学过的诗。可以在早晨、饭后、离园前活动时对学习的古诗进行复习,也可以采取分组对诗的方法进行复习,既有趣味性,又能很好的复习,这样幼儿才能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古诗,而不会像黑熊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再有就是利用好家长资源,我们在班门口设立了古诗栏,将学过的古诗打印出来张

贴在其中,让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和幼儿一起复习,效果很不错。通过长期的学习,幼儿的记忆力、理解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过去学习一首古诗需要反反复复诵读很多遍,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学习古诗读几遍,讲解一两遍内容就能记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古诗的含义。

学习古诗时应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这既利于学习古诗,又有利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进行古诗教学时,幼儿会经常接触到不同的图片和不同的诗句,那么我们也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选择利用一些容易理解的山水诗,或描述动物和风景的诗,让幼儿根据诗的内容绘画,表现诗的内容。在幼儿学习骆宾王的诗《咏鹅》和柳宗元的《江雪》时,我尝试了这种方法,将诗句及内容描绘给幼儿让幼儿发挥想象来绘画,很多幼儿想像力非常丰富,通过画面将诗的内容和意境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出来,还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效果非常好。在之后的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大多数古诗有着优美的韵律,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学习和咏唱,如杜甫的《绝句》等诗,对幼儿乐感的培养有无法比拟的作用。有些诗是诗也是优美的歌曲,幼儿在学习时既有诵诗的感觉也有欣赏音乐的感觉。有些古诗也可配乐欣赏和朗诵,能更好的表现出古诗的意境,给人以美感。这样长期的学习,幼儿不仅掌握了古诗还增强了乐感,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以上就是我多年的对于古诗教学的一些体会,今后我将继续深入的开展幼儿园的古诗教学,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学习古诗,提高表达能力、想象力以及记忆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更好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1 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

1.1 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学科知识

首先采用国外先进的, 特别是由该领域知名专家所编写的教材,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学科系统知识, 发展水平和更前沿的研究成果, 与国际接轨。如本校采用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原版物化教材,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 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和赞誉。其次, 采用英语和中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提高了中英思维转换能力, 同时积累了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 提高了对专业知识的双语应用能力。

1.2 开展双语教学加大了信息来源, 有助于学生自主扩展学习范围

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 因此在课后的学习过程中, 使得学生能更好的处理互联网或者学术期刊上的英语信息, 了解国际上学科最前沿的成果。从大的方向说, 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出去”奠定基础。因为从20世纪中后期以后高水平科技文献绝大多数都是英文的, 发表论文和专著、国际会议一般使用的也是英文。用英语掌握科学与技术能使中国学生更为自信地走向世界, 更为有效地了解世界和参与国际交流, 从而使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轻松地引进来和走出去。

1.3 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外语既是一种交际工具, 也是一种信息知识、观念、思维方式、历史、文化、科技等的重要载体。学习、掌握、精通一门外语 (主要是英语) , 能够多一种思维方式, 学会从多种角度, 从不同的观点看问题, 从而提升我们的竞争能力。当今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 对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文化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 扩展不同的思路, 提高思维的活跃性, 创新性。

2 双语教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对自己的英语水平, 专业知识水平, 以及学习能力有客观的评价和准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相应的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然后就是培养对于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兴趣, 不是把它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而是作为对于一种文化的探索工具来学。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首先要做好预习, 例如, 在学习每一章前要仔细阅读引言, 从中归纳出该章的学习重点;随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 快速或仔细阅读课文具体内容, 找出生词, 每段文章的重点, 重要定义, 公式的推导, 应用和物理意义等, 认真总结遇到的疑问。然后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紧跟老师思路, 做好笔记, 明确重点, 找出预习时疑问的答案。课后的复习过程同样重要。此时最好仔细阅读一遍课文, 积累一些常用的专业英语表达方法, 思考重点问题是否已经全部掌握, 认真记录好不会的问题, 通过查找工具书, 网络或者询问老师使之得到解决。在复习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同老师或者同学进行讨论。在紧跟课本的同时, 可以结合专业知识, 在网络或者期刊上检索阅读一些资料, 开拓思路, 掌握本专业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

3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 混淆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

现今双语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以为只要在课堂上使用外语就是双语教学, 将课变成了外语课, 只将教学内容译成外语, 把非语言学科课上成了外语课的辅助课。对于此问题, 就需要学校及老师能够正确处理好双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学科教学的关系。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不能因为双语教学模式的使用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安排应以学生能够很好理解专业知识为前提。在此前提下, 对较浅显的内容以及专业术语, 可用外语教授。对于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 则可用中文详细讲解, 切不可盲目追求外语使用量。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后阅读原版教材和使用外语完成作业等环节实现。课堂教学则是在保证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纵观中国的外语教学, 其大都是以应试为目的, 而缺乏相应的应用实践。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了十几年英语后还不能熟练掌握该语言。大学双语教学的提出弥补了纯粹外语教学的不足, 它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同时, 帮助其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和对英语国家人文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做到真正的掌握英语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3.2 缺少合格的双语师资

开展双语教学, 师资是关键。我国的双语教学开展较晚, 双语教师严重缺乏。为顺利开展双语教学, 各高校应该探讨培养双语课教师的有效途径, 结合现有教师的状况、学科专业设置状况、学校的财力等因素通过多种形式, 科学规划, 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具体可以通过加强双语教学师资的引进;学校加大投入, 选拔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 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实现人才共享;建立严格的双语师资准入和淘汰机制, 对合格的双语教师实施优课优酬的激励政策等方式来实现。

3.3 英文原版教材存在问题

引进原版教材很好, 原汁原味的英文, 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全面接触英语的环境。原版教材的内容体现了理论的前瞻性, 也有利于学生学到前沿理论知识和最新实践发展动态。但是英文原版教材是针对西方以自主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而编写的, 因此由于专业基础和教学模式的差异, 中国师生在使用时存在一些教学和理解掌握上的问题, 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 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时不能全盘照搬, 而应根据学生基础和掌握能力等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重点讲授同时配合教材内容引入一些中英文材料以方便学生理解。在引进国外优秀教材的同时还应抓紧编写适合国内双语教学需要的教材。在此过程中, 要体现以下原则:篇幅和结构合理, 适合教学课时的需要;教学内容体现中西文化融合, 既反映国情, 又能了解西方前沿;还要保证是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文。

3.4 直接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目前大学双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是相比于专业知识的教授, 老师更注重于对材料的翻译, 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仅限于对英语资料的阅读理解, 没有突出学科知识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步骤和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实物、图片、幻灯、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和情境教学、活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用表情和动作等体态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以缓解学习者的语言思维压力。逐渐由师生间授予一接受的过程向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3.5 双语教学对象的“普遍撒网”

各高校开设双语班时, 往往并未考虑学生的基础外语水平, 也未尊重广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结果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因此高校双语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对象。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实际实行分层次, 分课型教学。即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外语水平的不同情况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双语教学课堂。教师科学制定学习大纲, 整合学习内容。

4 结语

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使他们具备未来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 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而双语教学正符合这一教育思想。但是实施双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它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同时仅仅靠双语教学本身提供的环境是不够的, 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可能范围内应加大力度, 通过一些实际措施和安排, 营造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环境, 可以是媒体的, 请进来走出去的, 还可以通过外国高校到国内合作办学, 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和氛围, 推动双语教学更快发展。

摘要: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教学的能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 是我国高校教学的发展趋势。而物理化学作为整个化学学科的普遍性理论, 在化学专业的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枢纽作用。因此, 开展物理化学的双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在完成了物理化学的学习后, 对双语教学的意义, 学习方法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物理化学,双语教学,意义,方法,建议

参考文献

[1] 张素群.对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EB/OL].http://www.btrc.edu.cn/main/jxyj/llyj/200610270002484.shtml, 2008-10-18.

[2] 梁洪有, 李爱国, 郭增长, 等.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J].高教论坛, 2006 (2) :33~35.

[3] 尹明静.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双语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8) .

[4] 李勇军, 刘子建.加强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拔尖人才[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12) .

[5] 何明霞.高校双语教学“羊群行为”分析与发展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9) .

[6] 章骏斌.大学化学双语教学浅析[J].高等函授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2) :5~16.

[7] 陈志国, 蒋玲.理工科大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现代大学教育, 2005 (2) .

[8] 张文广, 章福彬, 陈发云.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化学双语教学模式[J].化学教学, 2006 (12) :36~37.

[9] 赵光辉, 靲国庆, 吴振利.高校双语教学:香港中文大学取经归来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6) .

[10] 胡军, 牟伯中, 黑恩成, 等.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6 (3) .

上一篇:教学经验交流演讲稿范文下一篇:践行三严三实的前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