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统计范文

2024-09-21

教案统计范文第1篇

一、两组或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 1.两组资料:

1)大样本资料或服从正态分布的小样本资料 (1)若方差齐性,则作成组t检验

(2)若方差不齐,则作t’检验或用成组的Wilcoxon秩和检验 2)小样本偏态分布资料,则用成组的Wilcoxon秩和检验 2.多组资料:

1)若大样本资料或服从正态分布,并且方差齐性,则作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如果方差分析的统计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统计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如:LSD检验,Bonferroni检验等)进行两两比较。

2)如果小样本的偏态分布资料或方差不齐,则作Kruskal Wallis的统计检验。如果Kruskal Wallis的统计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统计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用成组的Wilcoxon秩和检验,但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P值等)进行两两比较。

二、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 1.单样本资料与总体比较 1)二分类资料:

(1)小样本时:用二项分布进行确切概率法检验; (2)大样本时:用U检验。

2)多分类资料:用Pearson c2检验(又称拟合优度检验)。 2. 四格表资料

1)n>40并且所以理论数大于5,则用Pearson c2

2)n>40并且所以理论数大于1并且至少存在一个理论数<5,则用校正c2或用Fisher’s 确切概率法检验

3)n£40或存在理论数<1,则用Fisher’s 检验 3. 2×C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1)列变量为效应指标,并且为有序多分类变量,行变量为分组变量,则行评分的CMH c2或成组的Wilcoxon秩和检验

2)列变量为效应指标并且为二分类,列变量为有序多分类变量,则用趋势c2检验

3)行变量和列变量均为无序分类变量

(1)n>40并且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数<行列表中格子总数的25%,则用Pearson c2 (2)n£40或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数>行列表中格子总数的25%,则用Fisher’s 确切概率法检验 4. R×C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1)列变量为效应指标,并且为有序多分类变量,行变量为分组变量,则CMH c2或Kruskal Wallis的秩和检验 2)列变量为效应指标,并且为无序多分类变量,行变量为有序多分类变量,作none zero correlation analysis的CMH c2

3)列变量和行变量均为有序多分类变量,可以作Spearman相关分析 4)列变量和行变量均为无序多分类变量, (1)n>40并且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数<行列表中格子总数的25%,则用Pearson c2 (2)n£40或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数>行列表中格子总数的25%,则用Fisher’s 确切概率法检验

三、Poisson分布资料

1.单样本资料与总体比较:

1)观察值较小时:用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 2)观察值较大时:用正态近似的U检验。 2.两个样本比较:用正态近似的U检验。

配对设计或随机区组设计

四、两组或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 1.两组资料:

1)大样本资料或配对差值服从正态分布的小样本资料,作配对t检验 2)小样本并且差值呈偏态分布资料,则用Wilcoxon的符号配对秩检验 2.多组资料:

1)若大样本资料或残差服从正态分布,并且方差齐性,则作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如果方差分析的统计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统计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如:LSD检验,Bonferroni检验等)进行两两比较。

2)如果小样本时,差值呈偏态分布资料或方差不齐,则作Fredman的统计检验。如果Fredman的统计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统计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用Wilcoxon的符号配对秩检验,但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P值等)进行两两比较。

五、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 1.四格表资料

1)b+c>40,则用McNemar配对c2检验或配对边际c2检验 2)b+c£40,则用二项分布确切概率法检验 2.C×C表资料:

1)配对比较:用McNemar配对c2检验或配对边际c2检验 2)一致性问题(Agreement):用Kap检验

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1.两个变量均为连续型变量

1)小样本并且两个变量服从双正态分布,则用Pearson相关系数做统计分析 2)大样本或两个变量不服从双正态分布,则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 2.两个变量均为有序分类变量,可以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

3.一个变量为有序分类变量,另一个变量为连续型变量,可以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

七、回归分析

1.直线回归:如果回归分析中的残差服从正态分布(大样本时无需正态性),残差与自变量无趋势变化,则直线回归(单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称为简单回归),否则应作适当的变换,使其满足上述条件。 2.多重线性回归:应变量(Y)为连续型变量(即计量资料),自变量(X1,X2,…,Xp)可以为连续型变量、有序分类变量或二分类变量。如果回归分析中的残差服从正态分布(大样本时无需正态性),残差与自变量无趋势变化,可以作多重线性回归。

1)观察性研究:可以用逐步线性回归寻找(拟)主要的影响因素

2)实验性研究:在保持主要研究因素变量(干预变量)外,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其它可能的混杂因素变量,以校正这些混杂因素对结果的混杂作用

3.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应变量为二分类变量,自变量(X1,X2,…,Xp)可以为连续型变量、有序分类变量或二分类变量。 1)非配对的情况: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

(1)观察性研究:可以用逐步线性回归寻找(拟)主要的影响因素

(2)实验性研究:在保持主要研究因素变量(干预变量)外,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其它可能的混杂因素变量,以校正这些混杂因素对结果的混杂作用 2)配对的情况:用条件Logistic回归

(1)观察性研究:可以用逐步线性回归寻找(拟)主要的影响因素

(2)实验性研究:在保持主要研究因素变量(干预变量)外,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其它可能的混杂因素变量,以校正这些混杂因素对结果的混杂作用

4.有序多分类有序的Logistic回归:应变量为有序多分类变量,自变量(X1,X2,…,Xp)可以为连续型变量、有序分类变量或二分类变量。 1)观察性研究:可以用逐步线性回归寻找(拟)主要的影响因素

2)实验性研究:在保持主要研究因素变量(干预变量)外,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其它可能的混杂因素变量,以校正这些混杂因素对结果的混杂作用

5.无序多分类有序的Logistic回归:应变量为无序多分类变量,自变量(X1,X2,…,Xp)可以为连续型变量、有序分类变量或二分类变量。 1)观察性研究:可以用逐步线性回归寻找(拟)主要的影响因素

2)实验性研究:在保持主要研究因素变量(干预变量)外,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其它可能的混杂因素变量,以校正这些混杂因素对结果的混杂作用

八、生存分析资:要求资料记录结局和结局发生的时间(如;死亡和死亡发生的时间)

1.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曲线 2.大样本时,可以寿命表方法估计

3.单因素可以用Log-rank比较两条或多条生存曲线 4.多个因素时,可以作多重的Cox回归

1)观察性研究:可以用逐步线性回归寻找(拟)主要的影响因素

教案统计范文第2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合适的数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小红、小芳、小奇他们喜欢踢毽子,瞧,这是他们一年级时踢毽的成绩。(出示统计表)

2.小红跳了多少?小方小齐呢?为了让他们的成绩更清楚直观,老师把他制成了一个统计图。大家仔细看。(课件演示整个统计图的生成过程)

3.谁来告诉老师,在这个统计图里,1格表示的是多少下?

学生:1下。

教师:也就是1格表示1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1个单位)

4.为什么纵轴上要分12格?

学生:因为最大的数据是12个。

根据最大数据来确定纵轴上分多少格,你说得真好!

二、引起冲突,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现在,这三个小朋友已经上四年级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现在的踢毽成绩(课件演示前面的部分。)

2.把它们现在的成绩也画成统计图!如果1格表示1下,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学生齐答:120格。

3.好,请同学们在卡片上试着分一分。

学生尝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在分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

学生1:120格太多了,画不完。

学生2:分得太细,密密麻麻。

学生3:纵轴上的数据看不清楚。

学生4:太浪费时间!

4.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在纵轴上分120格,要么画不下,就算是画下了&&也是密密麻麻的,看不清楚,还浪费时间!

5.那怎么办?

学生:可以1格表示10下。

6.你为什么会想到用1格来表示10下呢?

学生:我看到这些数据都是整十整百的。

7.你真聪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了1格表示10下。如果1格表示10下,在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分一下。那纵轴的数据怎么标呢?谁来指着大屏幕说一说。注意,数据应该对准刻度来写。

那怎样用直条来表示他们的成绩,应该怎样画?

8.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今天学的这个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议一议。

学生1:以前,我们是用1格表示1个单位,今天,我们是用1格表示10个单位。师:以前统计的数据很小,可以用表示1个单位。今天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很麻烦,所以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多个单位)

9.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例2

1.同学们真是厉害,把这么麻烦的事情变得如此简单,下面我们去参观一个苹果园!这是苹果园最近几年的苹果产量统计表。我们来把他制作成一个产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些数据,

2.(课件出示上未完成的统计图)在这个图里,1格表示1千克、10千克合适吗?

3.那这些为什么不合适?学生:画不下。教师:你怎么知道画不下?

学生:&&(可上台来指着课件说)

4.你认为: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

5.打开课本,自己试着在书上完成统计图。

6.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统计图。

重点处理7500 7.这是我们某小学三位同学制的统计图,如果要从这三幅图中选择一幅图来宣传苹果园,你会选哪幅统计图?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学生1:我选择图一,因为他画起来好画些。

学生2:我也选择图一,因为他看上去要清楚一些。

学生3:图一要美观一些。

1格表示2000 kg时,重点处理7500的直条。把6000~8000这一格平均分成4份,取3份就可以了。

1格表示3000 kg时,重点处理4000的直条。把3000~6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取13处就是4000。相同的道理,我们可以找到5000。8000是把6000~9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从6000往上数两份就是8000。

8.看来,要想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地选择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那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个统计图来预测一下2008年的柑橘产量会怎么样?

学生1:我想到2008年产量还会增加!我看到前面几年的产量都是一年比一年多。

学生2:我觉得会下降。今年高温干旱,柑桔会减产。

教师:你真了不起,还能够结合实际来分析问题。

三、应用知识,练习巩固

1.游戏:大家来找茬

2.动动手

你能在这个图里,把每年的粮食产量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自己在卡片上完成统计图。

制完的同学看看和老师的一样吗?

四、总结

教案统计范文第3篇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 生:13亿。

师:最近我国正在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 【出示】例1复式统计表ppt 老师这里也有一张人口统计表,这是一张反映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

【提问】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 生:描述表内数据信息。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统计的知识。 【板书】 统计

【提问】请你观察“某城镇人口统计图”,你能说说这张统计图中都有些什么吗? 生:(师引导学生说出)标题;纵轴:代表人数,单位:万人 每一格表示10万人;横轴: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师生活动】 展示 交流

二、新授

师:这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两种量。如果要将这两种量的数据作对比,我们能不能在同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示这两个量。 师:【提问】那么,在一幅统计图中,怎样区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呢? 【出示】复式统计图(空图)ppt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图例(一种图例代表一种事物)

师:【提问】观察这个复式统计图横轴上的小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横轴上的每个年份上有两个小格,而单式统计图横轴上的每个年份上只有一个小格。

师:【提问】这两个小格是做什么用的呢?请大家同桌间交流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结合单式条形图画法,完成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同桌交流 画图

【师生活动】展示 交流 评价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新学习的统计图 【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提问】观察题卡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他们有什么区别?

生:在一张统计图上表示两种事物,可以直观地对比这两种事物

用不同的图例区分两种事物 师:【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ppt 师:【提问】观察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生活动】展示 交流 做习题(共两题,由简到难)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绘制方法

教案统计范文第4篇

1、通过对现实

2、生活中一些事例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3、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并进行判断和预测。

难点: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

(一)复习统计: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为了绿化环境,都积极参加了植树活动,老师把我们班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况制成了:统计表和统计图

2、投影出示统计表和统计图

三(1)班同学植树活动的情况统计表

3、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或统计图看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4、合作学习后汇报 (1) 哪个组植树最多? (2) 哪个组植树最少? (3) 哪两个组植树同样多?

(4) 第一组与第五组的总和是第二组植树的几倍? (5) 平均每组植树多少棵?

(二)复习可能性 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好,为了鼓励大家,老师带来了三袋糖果,同学要想吃到糖,老师还有一个条件,必须用上“一定”、“可能”,“也可能”吃到哪种糖,然后说明你吃的是哪一袋,为什么?如果说对了,才能吃到糖。

(屏幕出示)

大白兔糖

巧克力糖5块

巧克力糖和

5块

大白兔糖1块

大白兔糖各5块

生1:我吃的一定是大白兔糖,是第一袋糖,因为第一袋中全是大白兔糖,一定能吃到大白兔糖,不可能吃到巧克力糖。 生2:我吃巧克力糖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

生3:我可能吃到大白兔糖,也可能吃到巧克力糖,因为„„

二、整理归纳:

1、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组交流

2、引导概括(屏幕出示): 数据整理

制统计表或统计图 从表中获取信息 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计算:总数÷份数=平均数 移多补少

统计

平均数 可确定性

不可确定性:可能性有大小

可能性

三、课堂作业设计:课本90—92页1—5题(独立做,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四、思维训练

1、判断:有5个红球,1个黄球,小明任意摸两次,一定能摸到黄球。(

)

2、游戏

(1)有4个红球和1个绿球,任意摸出1个球有(

)种结果,再放入3个绿球,任意摸出1个球有(

)种结果

(2)猜一猜,如果任意摸出两个球有(

)种结果。

3、用一定经常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课外扩展

教案统计范文第5篇

教材分析:

《统计》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单元教材主要教学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用画“√”的方法记录简单随机事件中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掌握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经验,并为学生以后学习复式统计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把已有的信息(小动物、花、水果等)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活动进行整理,从中获得一些感兴趣的数据。一年级(下册)学习了在随机发生的事件中,用符号分类记录,获得有意义的数据。二年级(上册)学习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有些事情一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

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新生事实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统计表、形状颜色不同的笑脸(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的奖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师:今天我们学校来了一些特殊的客人,咱们去瞧瞧他们都来干吗呢?(多媒体显示小动物入场准备参加运动会)。哦,这么多小动物们准备干吗啊?(生:举办动物运动会)小动物会举行那些项目的运动比赛呢?先猜猜看(生:„„)。小朋友们想象力真丰富!小动物到底举行了什么项目的运动会,咱们到运动会现场看看吧!(多媒体演示运动会场景图)

提问:小动物都举行了什么项目的运动比赛?

(师板书:项目、跳高、长跑)

追问:再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们参加了运动比赛? (师板书:动物种类、狗、兔、猴)

提问:认真观察这个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归纳生提出的问题并出示:问题一,参加长跑和跳高的动物各有多少只?问题二,参加运动比赛的狗、兔、猴各有多少只? 揭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分类统计(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老师把这些内容加上一定的线条,(师画上线条),就变成了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统计表。

指名生回答,第一张统计表是按什么分类统计的?第二张统计表呢?又分别是对应刚才的哪个问题呢?

1、完成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1 师:第一个方框求的是什么啊?

提问:想知道参加跳高的动物的只数,我们可以怎么办?(数一数)数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不重复、不遗漏(板书)

师生一起数出跳高的有5只动物,师说明:因为前面已经说明统计的是只数,所以在写结果时只写出具体的数字,不要写上单位。

师:第二个方框求的是什么啊?

提问:想知道参加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你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去数一数?(生数出结果,师生共同填写8)

师在表格后加上合计一项并提问:合计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统计表2 师:请小朋友用数的方法完成第二张统计表。 指名回答,师出示结果。

2、比较分析两张统计表

师:从上面两张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总结得出:分类标准不同,合计结果相同。(板书)

三、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活动一:订午餐

师:运动会正在进行,工作人员小老虎要在森林餐厅为运动员们订午餐:小狗喜欢骨头套餐,小兔喜欢胡萝卜套餐,小猴喜欢香蕉套餐(课件出示图片)。可是小老虎准备订餐时却遇到了困难,就是不知道每份套餐订多少份合适,你能为它推荐一张合适的统计表吗? „„

师:我们现在来模拟下订餐情景对话,老师扮演森林餐厅服务员,哪位同学愿意担任运动会工作人员小老虎的?(一生举手)好,你来!真勇敢!你是小老虎给服务员打电话。(电话铃声响起)

多请几生演示。

师:我们演练到此结束,有兴趣的课下同桌间可以再演练。小朋友们刚才不仅完成了整个表格的填写,而且知道了在不同情况下用什

么表格合适。真厉害! 活动二:颁奖品

师说明:运动会即将结束,工作人员小老虎要为小动物颁发纪念水杯,准备了许多漂亮的茶杯!(多媒体出示茶杯图)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茶杯有什么特点 „„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咱们就先按形状和价格对这些茶杯进行分类。有其它不同的分类标准的课下可以根据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计。

(课件出示统计表1和统计表2)

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说结果,师一一出示结果。 提问: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活动三:我最棒

师谈话:经过一天激烈的比赛,动物运动会终于成功地落下了帷幕,为了留住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场面,大象校长拿起手中的相机给小运动们拍下了许多照片作为留念(多媒体出示第5题的照片图),可是大象校长不知道该怎样对这些照片进行分类整理,你们能帮帮大象校长吗?

先在小组里说说这些照片都有哪些分类标准?

(指名回答,得出以下分类方法:按颜色分、按图片上的动物只数分、按拍摄方式分等等)

师:请按照你的分类标准独立完成对这些照片的分类。

(出示书上97页的统计表,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师一一出示结果并请生评价) 活动四:我能行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接下来看看这节课我们班谁得到的笑脸数最多。(掌声给予鼓励)

师:请小朋友们把你们得到的笑脸张贴到黑板上让大家欣赏一下。(生纷纷上台张贴)

师:你能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对“全班小朋友得到的笑脸数量”进行统计吗?(生:能)

师:首先想想这些笑脸有什么分类标准? 师:根据颜色可以将笑脸分为„„ 师:根据形状可以将笑脸分为„„ (课件出示两个对应统计表)

师:请小朋友完成这两个统计表。(生完成后同桌间相互检查) 师:做对的请举手!(生纷纷举手)把掌声送给自己!

四、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统计范文第6篇

教学内容

教学第9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4个圆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那么你们知道盒子里有多少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怎样才能知道?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统计的知识,来帮助小朋友整理这个盒子。(板书:统计)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

(如果学生说先把三种图形分开,再一种一种数出个数。可以请几名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演示这种方法)。

(2)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指挥学生看书,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统计三种图形个数的,其中一名学生做什么事,其他学生做什么事,你也能像图中的学生那样统计吗?

4人一组分组活动,一人报名称,其他三个人记录。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展示和交流学生记录单,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谁记得清楚又方便?(画“√”)

老师讲解画“√”表示1个图形有几个“√”就是几个图形你会用画“√”的方法记一记吗?

(4)提问: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面的表面国吗?统计表里的“一共”这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集体交流时提问:(1)从统计表里能知道点什么?(2)除了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和一共的个数以外,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在统计之前,同学们要想好用什么方法统计,如果是小组统计,要分派好每个同学的任务,一般选用画“√”的记法记录统计结果比较方便,最后完成统计表,从统计中我们不仅可知道统计的结果,还能想到许多问题。

三、完成“想想做做”1

完成“想想做做”1。

四人一组,统计小组里的铅笔、橡皮、直尺各有多少,要求学生用画“√”的方法记录,并把记录的结果填写在表中,老师解释表中的“文具”栏里定的是文具的名称,“数量”里只要把整理的数据填进去就可以了。

2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看边分、边记。

上一篇:会销简介范文下一篇:简单感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