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护理在分娩中应用论文范文

2024-07-22

激励护理在分娩中应用论文范文第1篇

一、资料与方法

(一) 临床资料。以我院消化内科为例, 共有护士25名, 其中主管护师5名, 护师8名, 护士12名。

(二) 方法。1.考核项目。成立消化内科科室考核小组, 主管护师、护师以及护士中各选择一个成员, 组成3人考核小组。考核的内容有护理工作绩效、工作能力、病房管理、教学培训。另外, 对医院有贡献者可加分。考核小组按照百分制进行评分。护理工作绩效65分, 其中包括护理工作量、护理工作服从度, 病人满意度等;工作能力15分;病房管理10分;教学培训 (参与科室学习等) 10分。对医院有贡献者可另外加分。

2.奖金分配方法。奖金按照评分标准按时发放。80分及以上奖励500元, 60~80分奖励300员。月工作绩效=护理工作绩效+工作能力+病房管理+教学培训+额外贡献。

(三) 激励机制。

1.目标激励。目标激励就是为护士设置特定的目标, 通过为护理人员设置目标任务来为护理人员加分。目标任务可以涉及护理的各个方面。例如护理人员一个月加班5次以上, 可进行病房管理相应的加分, 并给予50元的补贴。

2.环境激励。为了让护理工作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开展, 环境激励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例如在护士节举行相关的文体活动, 根据护理人员的表现给予表扬, 并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加分。

3.成就激励。在进行护理管理活动中, 为了让护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 可以采取成就激励的办法来激励护理人员。例如护理人员发表文章2篇, 可按护理绩效进行相应的加分。例如, 护理人员在培训期间表现优秀的, 给予相应的加分。

(四) 评价方法。实施奖励机制后,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病人的满意度和护士的满意度, 问卷涉及护理的多个工作内容。采用百分制进行打分, 调查分为每个月1次, 一个季度为取3次的平均值。病人的满意程度和护士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各为350份。

(五)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 实施奖励机制前后的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对比。通过实施奖励机制前后的数据对比, 可以发现实施奖励机制后, 生活护理未落实例数减少, 不良事件发生件数也有所减少, 病人不满意例数减少。以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二) 实施奖励机制前后的护士满意度对比。通过对比实施奖励机制前后的护士满意度可以发现护士的满意度有提升。

三、成效

激励机制是所有管理层应用的一种管理方式, 它通过各种奖励制度来激发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激励机制在管理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以多样性的激励方式促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从而走向规范化的职业道路。在医院的工作中, 护理人员的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非常重要, 如果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不达标, 很有可能导致病人的身体出现问题。因此,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采取激励机制是最有效的方法。实施激励机制, 护理工作人员就会有主动服务的意识, 相应的业务水平也就能够提高。由于目前护理工作还没有一个较为严谨的统一标准, 只能依据各个医院各个科室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护理规范要求, 所以, 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都有不同的认识, 这种认识差异性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 通过把激励机制应用在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 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奖励越多, 护理人员就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提升, 就能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本文研究数据表明, 通过实施奖励机制前后的数据对比, 可以发现实施奖励机制后, 生活护理未落实例数减少, 不良事件发生件数也有所减少, 病人不满意例数减少。以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比实施奖励机制前后的护士满意度可以发现护士的满意度有提升。所以, 把激励机制应用在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 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把激励机制应用在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 通过目标激励、环境激励以及成就激励等激励方式来对护理人员进行激励, 不良事件发生数量有所下降, 病人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实施绩效考核评分标准与激励机制后, 进行考核, 把考核结果与2011年1月-2012年1月未实施绩效考核评分标准与激励机制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后, 效果显著。生活护理未落实例数减少, 不良事件发生件数也有所减少, 病人不满意例数减少。结论:把激励机制应用在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 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护理服务管理活动。

关键词:激励机制,护理管理,绩效考核,应用

参考文献

[1] 桂小琪.优质护理服务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 (13) :146-147.

[2] 谈丽丽, 金晓薇.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09) :93-94.

[3] 郑芳.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2) :455-456.

[4] 王艳.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2, 18 (04) :24-25.

激励护理在分娩中应用论文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 选择我院自然分娩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2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 在年龄、孕周、文化水平、从事职业、并发症等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舒适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除给予常规护理外, 更注重舒适护理服务。产程开始即指派一名经过待产知识培训的家属和一位有经验的助产士陪同, 让产妇感觉到家一般的和谐舒适。鼓励产妇增强对分娩的信心, 用赞美的语言称赞产妇坚强、有毅力, 同时适当按摩腰部, 让产妇身体有舒适的感觉, 同时以转移她们的注意力, 提高痛阈, 对分娩过程出现的不舒适进行护理干预。在胎儿娩出后夸奖婴儿的脸型、头发、眼睛、身材等, 如助产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说“看宝宝的鼻子, 最象你”或“瞧, 宝宝的头发象他爸爸的那样浓”, 让产妇心里舒适。分娩结束与产妇一起回忆分娩过程, 畅谈分娩经验, 让产妇尽情分享正面感受。补充产妇遗忘内容, 给产妇讲轻松的有关分娩内容的笑话等, 使产妇高兴、放松、身心舒适。观察产妇2h, 各项指标无异常后送回母婴同室病房, 详细记录整理分娩过程、母婴情况等资料。在此过程中, 家属作为病人陪伴能更好地给产妇以安慰, 助产士通过对产妇生活心理状况的评估, 进行针对性指导和情感支持, 使产妇消除不舒适感觉。

1.3 资料分析

所得数据使用SPSS 12.5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1) 观察组产妇分娩时心理状态相对稳定, 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具体见表1; (2) 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 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第三产程时间无差异, 具体见表2。

3 讨论

分娩虽然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是分娩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3]。大多数产妇在进入产程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 这种心理可直接减弱子宫收缩力, 使产程延长, 增加难产因素。产妇心理生理方面的改变势必引起一系列恶性循环, 直接影响产科质量。在分娩过程中给产妇持续的心理支持和精神上的安慰, 以及各阶段指导即如何调整呼吸、放松用力, 使她们随时明白自己所处阶段的配合方法, 都能使产妇以相对稳定的心态适应分娩过程。整个产程无焦虑、恐惧, 在热情关怀和鼓励气氛下进行产妇感觉舒适放松, 明显缩短了产程[4], 提升了满意度[5]。总之, 舒适护理服务强化了一切以产妇为中心的意识, 及时满足产妇需求解除产妇顾虑, 帮助产妇树立自信并拥有安全感。提高了产科质量, 舒适护理使分娩过程变成了一个终身难忘的、美好的回忆。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服务对初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 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 将200例初产妇分为2组, 对实验组产妇100例实施生理、心理、精神、体力等全面的舒适护理服务;对照组100例按产科常规进行观察。结果 舒适护理稳定了产妇心理状态, 缩短了产程时间, 产妇满意度高。结论 对初产妇实施舒适护理服务能加速产程进展, 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关键词:舒适护理,分娩,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秀梅, 麻小坤, 秦斌斌, 等.产时服务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14 (8) :1033~1034.

[2] 孙亚林, 李斌, 王向东.医院文化建设中的误区[J].中国医院管理, 2002, 22 (10) :57.

[3]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69.

[4] 薄纯美, 王秀芹.人性化产时服务模式对分娩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5) :435~436.

激励护理在分娩中应用论文范文第3篇

1.1 博物馆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各项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发挥。在博物馆管理模式与方法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 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1) 资金短缺。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事业单位, 常常面临的困扰就是资金的严重短缺, 因而导致无法及时更新博物馆的陈列展览, 藏品库房存在安全隐患, 难以开展正常的管理工作, 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博物馆事业的长远发展。

(2) 行政干预。长期以来,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所遗留的影响在事业单位还一直存在。博物馆在国家的统一管理的体制下, 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 对政府的行政干预过分依赖, 因而导致博物馆的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对各种资源不能进行优化配置, 影响了博物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管理体系不健全。博物馆管理的体系不健全, 管理水平与质量比较滞后,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较低,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导致岗位责任的缺失。因而要改变这种现状, 提高博物馆管理效率, 就要实施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方式。

1.2 博物馆管理的主要内容

针对目前的博物馆管理现状, 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紧跟时代的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要, 博物馆要进行部门的调整与重组, 强化管理工作, 发挥自身收藏保管、陈列展览、科学研究以及宣传教育的主要职能, 积极主动地组织创收工作, 解决博物馆面临的资金困难状况。

(2) 不断地强化与完善岗位竞争机制, 对全体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 坚持竞争上岗, 择优聘任, 使每个工作者都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从而在管理工作机制中形成激励机制。

(3) 大力改革分配制度, 加大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和技术培训, 实行工作实绩与津贴、福利相挂钩的办法, 对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过硬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工作失误的员工进行惩处, 从而提高博物馆管理的效率。

2 博物馆管理工作中激励的运用

2.1 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 在这种新形势下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皮特认为, 只强调过高的物质奖励会给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为人们为了追求高额的奖励, 就会对自身先进的技术或成功的经验进行隐藏, 不与其他员工分享, 从而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 管理者应当把精神激励与适当的物质激励相统一, 只有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会调动起博物馆工作者的热情与积极性, 才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2.2 工作激励和参与激励相结合

在博物馆管理的实际工作中, 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员工的专业技术, 让其在最恰当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的特长, 并且实行轮换岗位制, 这样既使得员工增加了对工作的新鲜感, 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探索意识。在博物馆管理过程中激励广大工作者积极参与, 让员工在岗位上尽职尽责, 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工作, 进一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工作激励和参与激励的方式所释放的效能是巨大的, 极大地改善了博物馆管理工作的现状。

2.3 加大对用人制度的改革

长期以来, 在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下, 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在用人制度上存在缺陷, 员工能力的大小与素质的高低没有进行明确的区分, 造成员工的工作热情下降, 产生了惰性。只有在博物馆管理中大力进行用人制度的改革, 实行全员聘任与职称评聘, 才能激励员工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热情地工作。

2.4 人性化管理, 进行差别激励

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 要努力做到以员工的需要为核心, 进行差别激励。科学研究发现, 男员工比较注重自身与事业的发展, 而女员工则对所得的工资报酬看的更为重要;另外, 较为年轻员工的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较强, 对工作条件等的要求较高, 而年龄较大一些的员工则由于家庭等各种原因比较安于现状, 相对比较稳定。在实际工作中, 博物馆管理者要借鉴这些不同的研究成果, 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考虑到员工的个体特点与差异, 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 进行差别激励, 从而发挥其最好的激励效果, 促进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平稳发展。

3 实施激励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1 多做好事、多做实事

博物馆的管理层要切实地为员工着想, 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杨柳青博物馆为例, 该馆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家大院为馆址, 由于受文物保护工作的种种限制, 展室内不能安装空调、暖气等设施, 因此馆内冬天冷, 夏天热, 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作为博物馆的管理者, 就应该从人性化角度考虑, 通过冬季为工作人员统一购买羽绒工作服, 取暖袋, 夏季为工作人员购买防暑降温物品, 轮流上岗等措施, 有效解决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这样不但有力于工作人员发挥工作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博物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全面考虑, 统筹兼顾

在博物馆管理中实施激励模式, 要让大部分工作人员在心理上接受, 这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激励的重要作用。管理者要考虑到新老职工的不同心理, 老职工在心理上希望能安于现状, 较为年轻的新员工则希望积极创新。管理者要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做到统筹兼顾, 带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全面考虑, 从而能把握管理工作的正确方向, 促进激励模式的实施。

3.3 管理者要率先垂范, 勇当楷模

作为领导层的管理者要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 不但对文物博物的研究很透彻, 还要有较高的领导管理水平。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求员工做到的, 自身也要做到, 而且要做的更好, 从而激励员工, 达到较为理想的激励效果。

3.4 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人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 因而管理者要教育工作人员在面对不同的需求时进行最佳选择, 把较低的需求引入较高的层次上。博物馆的管理者要教育与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使其需要的抉择、行为取向和博物馆的发展目标趋于一致, 齐心协力地推动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目前, 博物馆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管理工作的滞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各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对博物馆的管理工作进行改革, 提高管理效率。激励模式在博物馆管理中的应用, 可以改善当前的这种状况, 实现博物馆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只有搞好博物馆管理工作, 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各项功能, 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才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摘要:当前, 传统的博物馆管理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在博物馆管理中实行激励模式, 会极大地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本文首先简要地分析了博物馆管理的现状与主要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博物馆管理中激励的运用与实施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激励,博物馆管理,应用,创新

参考文献

[1] 黄大义.如何加强新时期博物馆管理的新思路[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3 (3) .

[2] 刘芳.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管理工作[J].大众文艺, 2010 (1) .

[3] 宋绍红.激励在博物馆管理中的应用及创新[J].博物馆研究, 2006 (1) .

激励护理在分娩中应用论文范文第4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激励机制应用非常广泛。在教育领域, 随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产生、推广和发展, 教学中应用激励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训教学与课堂教学在教学形式、方式与内容上有较大不同, 客观上学生在技能学习时需要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实训教学中科学地运用激励机制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从而实现实训目标的实现。如何将激励机制应用于实训教学, 笔者通过实训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 创设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1.1 确定激励资源

运用需求理论对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预测, 确定教师可用于激励的资源。经多年实践总结, 学生的需求一般为:职业的预期、求知欲、兴趣、爱好、自我实现的愿望、受人尊重的愿望、和谐相处的愿望等。教师可用的激励资源一般有:评价 (分数, 讲评) 、赏识 (鼓励, 夸奖, 表扬) 、批评引导、创设教学情境促进个人发展、组织小组合作、交流等。这一过程的作用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需求, 提取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励诱导因素。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可用于激励的资源主要为精神激励层面。

1.2 确定导向性激励内容

根据实训目标和职业培训的要求, 对学生的行为实行导向性重点激励。这里所说的导向性激励, 目的是使学生的个人行为能始终指向职业技能教学的目标 (组织目标) , 从而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实践中, 我们对学生的如下行为进行重点激励, 取得了较好效果。概括为:主动动手操作;积极思考, 勤学好问;勇于试错, 不弃不馁;积极合作;遵守组织纪律;实训过程彻底, 一丝不苟;实训有效性高, 有条理;实事求是, 不弄虚作假;独立解决问题, 不盲目跟从;有独创性, 有独到见解。

1.3 精心设计激励方案

具体作法为:用分数作为激励学生的主要工具, 预先设置一个每位学生都有的中位分数值 (例如500分) 。这样做的好处是, 大分值能在心理上影响学生的进取心, 中位分数是让学生有公平感、有“储蓄”感。学生在学习技能和技能训练时, 都有正确和错误两种可能的相反过程, 这在实训教学中都是正常的, 而且是必须的!中位分数便于双向操作, 即:向正确方向 (包括改正错误) —加分, 向错误方向—减分。在实训的每一阶段, 对学生的各种行为施以不同的分数权重, 以保证一定水平的激励效率。为了在激励强度大小方面进行有效控制, 还必须同时运用表扬、批评、讲评等多种措施动态激励, 适时激励, 使激励过程协调、有序、高效。实践表明学生在感受分数激励时, 灵敏度高, 动感强烈, 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

1.4 重视纠错激励

学生在实训中出错、失误是正常现象, 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面对学生的错误如何激励, 值得研究探讨。学生在实训中常见的主观错误类型可归纳为:无意识出错;有意识出错;不知对错, 必须试错才能确定等。针对这3种主要类型, 我们建立了纠错激励制度, 并且重点放在3方面给予强化激励。 (1) 重点激励改正错误的行为, 错误不可避免, 但应及时改正; (2) 重点对有意出错的行为给予适当的负面激励, 例如批评教育; (3) 重点鼓励敢于试错、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的行为。

激励机制根据激励对象和达成目标不同, 有“奖惩对等”、“奖励为主”、“惩罚为主”3种方式, 我们按照奖励为主的原则设计激励方案, 经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2 激励机制运用中的几点经验

2.1 最有效的激励

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 求知欲、求新求异等表现强烈, 充分满足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 达到实训目的[2]。

例如, 在实训教学设计中, 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环节, 通过引导学生质疑, 竞争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形成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围绕学生职业预期, 模拟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 激励学生主动迎难而上, 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积极深入拓展知识技能, 利用所学知识技能, 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增强学生对职业前景的自信心和美好的憧憬, 反过来又推动了学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是非常必要的。

通常, 设计出客观有效地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激励方案, 难度较大。除了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需求外, 还需要注意运用的时间地点和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方法 (如表扬、鼓励、评价等) 。

2.2 最好的激励

实现由学生自我激励是最好的激励。自我激励主要是通过自省的力量, 自我反思, 自我推动, 达到自我进取的目的。自我激励是一种主动激励机制, 具有内源性的特点, 其激励作用深刻而持久[1]。

自我激励就是在实训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励的情境, 使学生在创设的特定环境中能挑战自我, 战胜自我, 朝着成功的目标迈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目标激励是常用的自我激励方法之一。根据实训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由学生本人制定切实能实现的目标。对目标的制定我们作了如下要求: (1) 目标明确; (2) 难度适中; (3) 大、中、小目标结合。学生通过对目标的不断追求, 实现自我激励。

根据实训教学的特点,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经常出错和失误是很正常的现象。利用学生强烈纠错的愿望, 在学生信心不足或遇到挫折时, 教师适时地用语言、行为鼓励学生, 引导学生试错、纠错, 能够很好地达到鼓舞学生的自信心作用, 通过自我纠错的心理过程, 产生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动机, 达到自我激励。

在实训过程中, 学生时常产生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 分析原因是学生因为自身基础差造成过分的自我否定, 对自己的能力、学识评价过低, 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容易消沉和无所事事。对于自卑的学生, 教师激励学生的方法是不断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自我评价, 在评价中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长处, 学会欣赏自己, 表扬自己, 暗示自己, 自信“我能行, 我真行”, 对学生的一个小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让学生产生自我激励的效应, 从而突破自卑的羁绊, 不断走向成功。

2.3 激励机制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行为影响是用好激励机制的关键因素。教师既是施教者, 又是管理者,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注意下面几点 (1) 特别注重用好感情激励机制。孙子曰:“视卒如婴儿, 故可与之赴深溪, 视卒如爱子, 故为之俱死”。以爱带兵的思想用在精神激励上, 就是要多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要善于和学生沟通和交流, 密切和学生的情感联系, 倾听和适时赞誉学生是有效的沟通方式, 能有效地营造和谐的实训教学环境,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2) 用好榜样, 示范激励机制。例如, 教师的为人师表的作用, 教师的示范激励作用。 (3) 在使用各种激励方法时, 要尽可能的公平、公正、公开, 要牢牢树立一碗水端平的思想。

总之, 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扎实的职业技能基本功和良好的人格品质, 道德情操, 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和敬佩, 使学生受到感染教师所实施的激励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4 激励策略

要根据不同的实训内容、要求、目标和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适合的激励机制, 就必须讲究激励策略。常用的策略有:创设竞争的学习环境, 既要讲究竞争, 又要讲究合作;激励要选择好最佳时机, 要及时, “雪中送炭”远胜于“雨后送伞”, 滞后的激励, 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流于形式;激励要突出重点, “击中要害”的激励, 能够放大激励的效果, 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激励要公平、公正、准确, 学生才能在心情舒畅的情境中学习实训, 提高实训效率;激励目标要明确, 制度要规范, 奖惩标准要统一[1], 使学生有明确的预期, 清楚努力的方向, 规范自己的行为。

3 结语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人的能力发挥是20%~30%, 而受到充分激励后, 其能力可发挥到80%~90%, 可见激励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巨大作用。实训教学的实践证明, 一个健全的激励机制被良好地运用, 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实训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 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学习的质量, 达到较好完成实训教学的目的。

摘要: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根据实训教学的实践, 阐述了将激励机制应用于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创设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问题。在此基础上, 重点说明了应用激励机制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激励,激励机制,需求

参考文献

[1] 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10, 1.

激励护理在分娩中应用论文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0 月—2015 年10 月在该科行自然阴道分娩的糖尿病产妇314 例, 随机分为丙组各157例, 观察组年龄24~41 岁, 平均 (28.5±1.2) 岁, 孕周39~42 周, 平均 (40.5±0.3) 周;初产妇116 例, 经产妇41 例;对照组年龄23~41 岁, 平均 (27.6±1.1) 岁, 孕周39~42周, 平均 (40.7±0.7) 周;其中初产妇118 例, 经产妇39例。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

1.2.2 观察组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根据糖尿病产妇分娩产前、产时、产后的需求、治疗和护理特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 内容包括入院检查、血糖监测、健康教育、心理准备、胎动监护、疼痛干预、产程观察与护理、产后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回访等, 护理人员按路径表流程和标准进行各项护理措施[3]。

实施:做好入院宣教, 询问血糖情况并进行血糖监测;向孕妇及其家属讲解阴道分娩的优点, 并为其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 向其解释路径表的内容、意义及护理后应达到的护理目标[4];产前向产妇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 对饮食、心理进行针对性指导, 监护胎动;产时指导产妇进行屏气用力, 在宫缩间歇放松休息, 保持体力;产后指导产妇及家属进行自我和新生儿护理, 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出院时进行健康宣教。 每落实路径表中一项在相应的栏内打“√”, 未完成打“×”, 分析原因并及时给予及时处理。

1.3 观察内容

观察产妇分娩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该组数据分别采用t检验和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平均产程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平均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和降低,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1 例, 尿潴留5 例, 乳房肿胀硬结9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6%, 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4 例, 尿潴留15 例, 乳房肿胀硬结26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8.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284, P<0.05) 。

3 讨论

随着糖尿病人群的不断增多, 因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合并症为人群带来巨大危害。 尤其对产妇来说, 其对分娩和产后胎儿的影响更为巨大;据报道[5], 糖尿病产妇较发生流产的机率为15~30%。而且其分娩时难产、产道损伤和巨大儿的机率较非糖尿病产妇高2~4 倍。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 为促进患者全面康复而制定的一项详细的、完整的护理计划, 在护理人员、医生的监控下提高康复率, 缩短康复和住院时间。 我们在以往的常规护理中常常只注重护理过程, 却没有监测护理的效果, 使护理工作变成了无用工, 且护理过程缺乏连续性[6]。 临床护理路径将护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科学化, 一方面改善了护理的盲目性, 使护士能主动性的进行护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护士的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使产妇得到更为有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该研究通过对该院糖尿病产妇进行分组护理, 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平均产程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莫愈君报道相近[7]。 笔者认为, 对自然阴道分娩的糖尿病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可有效缩短产妇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减少并发症,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产妇自然阴道分娩中的效果。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该科行自然阴道分娩的糖尿病产妇314例进行护理, 随机分为观察组157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 对照组157例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平均产程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自然阴道分娩的糖尿病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可有效缩短产妇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糖尿病产妇,分娩,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春艳.临床护理路径及整体护理在产科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5) :288-289.

[2] 万凌玲, 张员华, 熊胜权, 等.临床护理路径对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产妇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7) :286-287.

[3] 何慧丽, 马彩娥, 刘燕.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分娩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上海预防医学, 2014 (8) :152-153.

[4] 韩春萍.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孕妇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J].医师在线, 2015, 1 (2) :322-322.

[5] 林艳玲.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2 (3) :272-273.

[6] 蔡旭婷.糖尿病孕妇妊娠期护理干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7 (1) :225-226.

激励护理在分娩中应用论文范文第6篇

1 人性化服务的作用和价值

强调人、健康、疾病三者关系中, 人是主体, 不可忽略人性、人格等方面的需要和需求;强调人的健康为先的理念;强调人的生命最宝贵, 将质量和安全保障放在首位;强调人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的问题。

2 人性化服务在临床中的应用

2.1 更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理念是指导人们思想与行动的价值取向与信念, 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修订, 如:“以患者为中心, 让患者满意, 让家属放心”,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艺术, 营造服务氛围。

2.2 制订以人为本的服务规范

从制度上规范服务措施和服务标准, 让“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渗透到每个护理人员的具体行动中, 把护士的仪表、体态、语言、礼仪、职业道德等列入可操作、可评价的标准, 以培养护士的服务艺术, 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2.2.1 仪表规范仪表端庄, 为患者树立一个良好的护士形象。

2.2.2 行为规范自然大方、亲切温柔、敏捷准确轻巧、技术熟练、正确使用体态语言。

2.2.3 语言规范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 言语暖一点, 使用

文明礼貌用语, 让患者感到亲切, 文明语言存在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相互尊重, 而不是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语言。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服务语言如:“您好”、“对不起”、“很抱歉”;禁忌语如:“等一会儿”、“不知道”、“没事”、“试试看”等等, 作为护理人员应将人文关怀融入到语言中, 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真诚的爱心和呵护。临床中与服务对象的语言原则:平等、尊重、保密、灵活。语言技巧:针对性—谈话应围绕患者身心健康;安抚性-使患者得到安慰、信赖、希望;科学性-说话要有科学依据;通俗性-容易懂;艺术性-风趣、幽默、婉转。

2.2.4 护理服务规范。

“不”-不对患者说不字:“笑”-对患者真诚微笑:“好”-见面道声好:“请”-需要患者配合请字当先:“歉”—操作失误有道歉声:“忍”-患者无理也要忍让在先, 因为他是患者, 不与他计较:“雅”-举止优雅。

2.2.5 开展“六心”优质服务。与患者贴心、治疗精心、护理细心、生活关心、环境舒心、解释耐心。

2.2.6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护理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护理领域的表现形式, 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它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改善护士的职业形象, 良好的职业形象可拉近护患距离, 融洽护患关系。良好的职业形象要求我们随时准备好, 为每个患者提供服务, 将每一工作环节、每一细小处都要做好, 时刻牢记“服务无小事”, 把平凡的护理工作做细, 让患者从细微之处见真情, 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 只有这样, 护患关系才能够真正实现“零距离”。

3 营造以人为本的服务环境

医院不仅面临医疗技术服务, 还面临医院整体形象的竞争, 这包括医院信誉、市场亲和力。现代社会人们对医疗消费的需求更加“人文”化, 在给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同时, 并最大限度满足疾病以外的要求, 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放心, 如临床中根据患者年龄、职位、意愿进行称呼, 根据不同场合运用适当的语言, 对出院康复患者用祝福性语言等, 各护士站也根据自身特点, 对出院患者制定了爱心联谊卡, 出院保健处方, 定期进行电话随访。

4 尊重患者的权利应体现以人为本

当患者来到医院就诊, 他就享有保健权、知情权、隐私权、自主权、生命健康权、获得赔偿权、受尊重权。门诊检查床、住院病房各床单元都设有隔帘, 以便进行检查处置时遮挡患者询问病情时, 注意回避他人。

5 结果

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所产生的正效应是无法估量的。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始终实践着以患者为中心, 从方便患者考虑, 随时为患者提供细致、周到、温馨、快捷的服务, 使患者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 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 融洽了护患关系, 降低了护理缺陷, 提高了护理质量, 也大大提高了护士自身素质。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已经真正渗透到每个护士思想中, 工作中并能积极主动参与, 达成共识, 此项工作开展得到了患者信赖, 社会认可, 医生满意, 实现医患双赢, 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床位使用率也明显增加, 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摘要:人性化服务就是以人为中心, 对人存在的意义, 人的价值及人的自由和发展注视和关注的思想。护理工作通过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 提供人性化服务, 融洽了护患关系, 降低了护理缺陷, 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得到了患者的信赖, 实现了医患双赢。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临床护理工作,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娜, 李美霞.重视护理和患者满意度, 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护理管理, 2004, 4 (6) :56~57.

[2] 程赤萍.浅谈护患沟通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医药, 2006, 1 (6) :106.

[3] 王锦帆, 医患沟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6 (2) :112~120.

上一篇:网上教学平台建设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试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