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价格趋势范文

2023-09-17

房地产市场价格趋势范文第1篇

家纺,即家用纺织品,有些人又叫它软装饰。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现在纺织行业经过发展,可以分为三大快,其中服装为一块,产业用纺织品为一块,那么剩下的纺织品,就都是家纺。包括床品,毛巾,地毯,布艺,户外等。家用纺织品属于家居装饰中主要的“软装饰”品种。包括床上用品、窗帘窗幔、舆洗织物、餐厨织物等。随着近年来家居业“重装饰,轻装修”的潮流,家用纺织品越来越由实用性的作用提升到装饰性的作用,家纺行业被前所未有的“激活”了。 家纺行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行业,而床上用品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国家纺协会的分类:包括1床上用品类,2窗帘类,3洗漱厨房纺织品类,

4、家具类纺织类(靠垫、座垫),等。其中床上用品类别占据家纺行业第一位,产值占中国家纺业1/3以上,2004年达到1000亿人民币;2006年产值在2500亿元左右,包括床单、被子、枕头等产品。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人群,而且目前国人对家纺产品的消费观念也正在逐步变化,随着我国企业的设计和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家纺市场巨大的消费潜能将被释放出来,未来几年,中国家纺市场预计将净增加2000亿-3000亿元的市场。作为纺织业三大最终产品领域之一的家用纺织品,在2000年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02年中国家纺行业的产值约3000亿元人民币,2003年上升至3630亿元,2004年的数据则高达4356亿元,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全社会家纺行业产值约为6540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20%。2006年家纺产品出口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3%。进口13.01亿美元,同比增长2.80%。2007年上半年家纺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全行业产、销、效益等方面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九个产业集群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55%。

据中国家纺行业协会调查,中国家用纺织品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消费量计算,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各占1/3,而我国的比例为65:23:12;而按照多数发达国家的标准,衣着消费与家用纺织品消费支出应基本持平,而只要家用纺织品人均消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年需求就可增加300多亿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家纺行业将有更多的增长。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各族人民共计13亿多,到本世纪中期,将增加到15-16亿,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目前,我国家用纺织品的消费和国外有很大差距。我国家用纺织品的人均消费占消费性支出还不到1%,是服装消费的7%;而发达国家服装消费与家用纺织品消费支出基本持平。拿毛巾来说,数量上,我国居民人均消费0.25千克左右,而国外人均消费1.5-2.0千克以上.品质上,我国居民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另外,在家用纺织品应用领域和装饰文化上也存在差距.而差距就意味着存在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10,000,000对新人结婚,以每对新人在家用纺织品上消费2000元计算,则每年仅此市场就有200亿元的市场容量.加上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促使家用纺织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使涉外单位在配套的卧具,装饰用品的使用上,有了新的增长需求.另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国际市场对中国家用纺织品的需求非常旺盛.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面临国内,国际双重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国内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在未来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容量,家纺行业将成为中国纺织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家纺产业发展前景光明。首先,以居民住房、宾馆饭店、旅游交通、医疗卫生等为代表的投资型和公共服务型消费热点,都将成为促进中国家纺市场不断扩大的因素,奥运经济和上海世博会也为家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其次,中国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家纺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最后,当前中国每年有近1000万对新人结婚,因结婚产生的家纺产品的消费额将十分可观。 第二部分:家纺市场发展现状简要概述:

中国有6000亿家纺市场,但是尚没有形成几个真正的领军品牌,号称市场第一位的罗莱只有10亿元的销售额;与此类似的是,这种过度分散的市场现状,在枕头市场更加突出。由于市场前景看好,企业蜂拥而上品牌多,中国家纺业企业目前平均只有6%的利润。 中国家纺行业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产业集群,截至2007年,家纺行业共有以床品、布艺、绣品、毛巾、植绒、毯类等为特色产品的15个产业集群。如:江苏通州市、海门市三星镇、浙江余杭、萧山、海宁、浦江、嘉兴油车港镇、桐乡大麻镇、山东文登市、青岛即墨针织等。

1、领导家纺品牌缺失!

近年来中国也出现了一些知名的家纺企业,如富安娜、罗莱、博洋、梦洁等,专业枕头如适之宝。但是目前中国家纺行业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有国际国内家纺品牌厂商上千个,竞争无须而激烈,基本是通过价格竞争。同时家纺设计水平落后,进入机械模仿的误区;家纺产品主要依靠婚庆和乔迁两个市场,市场定位、品牌传播同质化;同时家纺行业还没有领导性的品牌,品牌现状不容乐观。要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家纺企业应拓展家纺设计思路,设计出既有时尚性又具中国特色的家用纺织品,树立独特的品牌文化,走出家纺行业目前主要依靠婚姻和乔迁两个狭窄市场的局面,要从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出发,寻求新的细分市场,如功能性家纺、男性家纺、时装化家纺等,推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更快向前发展。

主要家纺企业还是比较零散,主要包括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深圳富安娜家饰用品有限公司,维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恒源祥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上海华源家纺有限公司,邯郸雪驰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梦兰集团公司,江苏百花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水星被服有限公司,江苏堂皇集团,青岛金泰家纺有限公司,青岛适之宝枕工坊有限公司,江苏紫罗兰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江苏红柳被单集团,宁波博洋集团,福建佳丽斯家纺有限公司,天津飞天纺织品装饰有限公司,烟台北方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山东滨州印染集团公司,成都花雨集团公司,湖南梦洁家纺有限公司,雅芳婷布艺实业公司,汕头大视野家纺有限公司,上海幸福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上海小绵羊卧室用品有限公司,上海红富士被服有限公司,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弘生集团,四川御马床单毛巾厂,上海华源家纺有限公司,大连友爱室内用品有限公司,辽宁海城中新印染有限公司,白城市环亚家纺饰品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民光被单厂,上海太平洋织造厂,心愿家纺(南通)有限公司,江苏澳丹奴家纺有限公司,南通诚诺家用纺织制品有限公司,南通斯得福纺织装饰有限公司,南通美丽华纺织品有限公司,南通市凯盛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江苏爱伦家纺有限公司,浙江雅仕寝品有限公司,棉绵家纺有限公司,山东千榕家纺有限公司,烟台新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威海银洁家饰用品有限公司,山东万得集团有限公司,安庆被单厂,安徽省桐城市鸿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淄博飞狮巾被有限公司,烟台清韵家纺有限公司,上海香榭里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上海居梦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上海百丽丝家纺有限公司,多喜爱(湖南)家饰用品有限公司等等。

2、市场现有家纺品牌分类

1、)现有国内品牌

国内高档品牌主要竞争厂家以罗莱、富安娜、梦洁、堂皇、梦兰、佳丽斯、维科、博洋。

国内中档品牌主要竞争厂家以全国恐龙、厦门莱美,全国惠谊、水星被服、香榭里、馨亭、内野、适之宝、棉田、仙合、福沁、凯盛、华源塞拉维(SILLVE)。其中适之宝和棉田都是更专业的品牌,一个瞄准枕头,一个是高档毛巾。

国内低档品牌有全国红富士,小绵羊,杰元、松田、民光、,渠道主要在于家乐福等超市。

2、)现有国际品牌

知名国外品牌德国鲍,美国E-SPRIT、法国依夫德侬、法国帝豪、,意大利TRUSSADI,法国PRETTE、澳大利亚喜来登、法国梦特娇、澳大利亚PERI等。

一般国外品牌法国ELLE、法国JASON、美国POLO、韩国阿曼特、美国TEMPER、美国布芮尼、美国JODGE、美国迪斯尼、法国DESCAMPS、英国OLIVER、意大利ZUCCIHI、意大利BASSAITI

3、)国内大型知名针织业品牌进入床品市场恒源详,孚日,洁丽雅,浩纱, 纤丝鸟等,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其中孚日,洁丽雅基本是从毛巾渗透大家纺领域。

3、2008年主要家纺品牌渠道品类分析:

高档家纺品牌:商品主要代表厂家有罗莱、富安娜、梦兰、水星等等,产品主要集中在中高档商场及专卖店,多采用直营与加盟相结合,通过十来年的发展,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具备一定的知名度与销售规模。产品面料以40支纱纯棉面料为主要用料。 中低档品牌:商品厂商有红富士、小绵羊、杰元、适之宝、福沁、香榭里丽居等,其各厂家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产品结构更加完整。主要销售渠道是在于各地中档商场和专卖店。 产品不少大量出口,产品面料以30支纱-40支纯棉面料为主要用料。主要销售集中于家乐福,联华,麦德龙,太平洋百货等商超。随着中国入世,国外品牌涌入,部分企业逐渐开始走代理名牌之路,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品牌形象。 国外品牌: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后,通常选定传统外向型纺织企业做中国代理商,主要以专柜方式扩张。国外品牌崇尚整体居家风格,主要在高档商场经营,专柜数量较少。产品从枕芯类到被类,从小件产品到套件产品,品种都很丰富。多为小四件和四件套。多件套件较少。 企业销售渠道类别分析:

自营:绝大多数公司仍然保持对自营的重视,并且花费相当的精力和财力发展自营、管理自营。

代理:近年来几乎不再增长,但是代理的方式现在仍是中低档品牌快速成长的选择方式。

批发:目前中低档床品倾向于处理库存、旧款式更新等特殊情况下采用批发方式,在低档品牌和中小城市,批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特许加盟:目前特许加盟的发展势头较快,但还不占主导地位。 直销:家纺的试用要求较高,无论是邮购还是网上直销,都难以保证服务,多数品牌商并没有实质性开展直销,已经开展的还处于尝试状态。未来百货公司专柜这种零售业态还将处于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同时专卖店、多品牌店、店中店、概念店都将会有长足的发展。中高档品牌将逐步退出超市大卖场。

从2002年以来,家纺厂商多用现场操作方式销售,增加销售价格透明度,同时也导致利润降低,竞争加剧。 这些新的发展都表现了同样的趋势:

品牌效应越来越被强化,零售业态越来越追求一种消费概念和生活理念。

人们对家纺的消费方式表现了生活方式和认识的转变,家纺产品越来越朝人性化的精神层面发展。相对应的购物环境和方式也会更加体现购物的乐趣和私人专属感。

3、家纺产品由保暖型向保健型转变

床上用品由保暖型向保健型转变。功能性产品纷纷进入市场。单一的羽绒被、涤纶中空棉,这些保暖型床上用品,近来颇受冷落,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保健作用的新型床品,床品面料基本采用纯棉面料,填充物与面料多打出抗菌除螨。代表厂商如适之宝的天然枕头、安睡宝推出智能枕,莱美,罗莱的抗菌除螨系列产品很受消费者喜爱。最近一种天然席子,具有床单直观,又有床席凉爽,还富有藤、草、竹、麻质感的机制席,成了席子王国的新秀。他最大特点,是用天然植物,加上棉,通过高科技加以粉碎,打浆,进行防霉,防菌处理,抽出纤维再制成席其优点是不敏感皮肤,吸汗透气不粘皮肤,可与衣物一起收藏。同时,各类纯天然产品成为人们的新宠。纯天然产品与以往产品相比,除保留轻盈、柔软、保暖等特点外,其独有的透气性及保健功能更能引起人们兴趣。当然,价格方面,一般纯天然(绿色纤维)产品与各类化纤产品相比要贵2倍~3倍,尽管如此,人们仍乐意选购。其他功能保健型产品系列中有蚕丝被、驼绒被、羽绒空调被及各类动植物纤维、全棉轻薄绒等。

4,消费者传统观念日益更新,品牌纷纷应对

近年,一些著名的国外床上用品品牌进驻全国市场。引起消费者对床上用品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首先是床上用品的件数上,由被子、褥子、床单和枕头等老四样,到如今出现了床罩、裙套等附件,又有可分可合的长短枕套的新组合。目前,市场上已有五件套、六件套,多至八件套组合。消费者开始倾向于外形淡雅而自然的床上用品。追求整个居室色彩的一致搭配和整体的协调效果。在这一点上,罗莱、莱美、澳西奴以小四件花色赢得消费者好评.数量上和外形上的观念变化实际上体现的是消费者对床上用品质量的新要求.已从单纯的保暖性转向了对舒适性、保健性、易洗涤等多方面的要求。和特别是床上用品的保健性功能,出于对自身健康的考虑,保健型厂商产品畅销,消费者多选择吸汗、柔软的面料,对于床上用品的填充物也要求是透气性好且无刺激、易洗涤,这样才不容易发霉和螨虫等微生物的滋生,尤其是在枕头上,枕头市场在适之宝枕工坊从2000年以来的天然植物风尚引导下,舒适健康为特色的天然枕头近来已经风靡全国。在功能适应消费者变化这一点上,罗莱,安睡宝,适之宝等企业显然走在行业的前面。

第三部分:2009中国家纺流行趋势

1、)家纺发展趋势 床上用品作为室内软装饰,越来越成为纺织品业界关注的焦点,以及消费者重视的领域。它不仅体现了主人的品位、休养、喜好、情趣,还具有调节身心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下,现今市面的床上用品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解读今年春季的床上布艺三大流行趋势,不难发现,个性化、民族风情、古典主义成为流行的三大焦点。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床上用品厂家,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群,新婚族、新居族、单身贵族等标榜个性化和时尚品位的消费者,推出具有个性化色彩的床上用品系列。这种风格的产品特点是不拘泥于以往既定的模式,在色彩和搭配上推陈出新。比如在色彩上,一款有着春天般绿意的床单,搭配上深蓝色的枕套及红色的被单,年轻人注重自我的个性就这样被张扬出来。在图案选择上,抽象、卡通图案成为最“in”的选择,加菲猫、史努比和各种抽象的图案成为年青人不愿长大的宣言和追求个性的旗舰。 个性化风潮涌动。 民族自然风袭人。

在越来越强烈的环保意识的影响下,对自然的崇尚使得以棉、麻、草等天然材质为主的床上用品,走在了流行的尖端。与往年不同的是,今春的床上用品在自然主义之前,还要加上“民族风情”的定语,才能成为时尚的亮点。充满鲜艳色彩的热带风情图案的床上用品非常走俏。采用草类植物制作、具有日本风情的枕头与席子,印有热带棕榈图案的床上组合五件套,斯里兰卡的纯手织床罩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欧美古典风抬头。

无论流行的变换与时代的更替,古典主义的风格却始终应验着“越古老就越现代”的永恒格言。欧美古典主义风格的床上用品,其特点之一就是注重材料的选择,以纯棉、绸缎、锦缎为面料,结合印花、刺绣、提花等工艺手段。在细部处理上,运用蕾丝、穗饰、花边等装饰手段,显得高贵典雅。在色彩方面,永恒的白色依然是设计的重点,运用镶绣、镂花、缎带等细节营造白色床品的洁净细致,其他如浅蓝、米黄、淡灰等风格清新的颜色也是古典风格的上佳之选。

2、)家用纺织品设计趋势

1、织物双色效果的表现,如经纬间不同色彩的组合搭配、加织金银丝或者粗犷的疙瘩丝、色织与色纺等;

2、双层与多层织物流行共存,除了粘合外,也有用织造的方式形成正反面不同效果的双层织物;

3、起绉与弹力织物,这类织物表面效果丰富,穿着舒适,符合防前的休闲文化潮流;

4、粗犷风格的网状、圈圈类织物,对组织结构的运用受到重视;

5、印花织物,如朦胧印花、印花与珠绣、印花与发泡工艺等特种工艺的结合;

6、纹样设计变得重要,集合形纹样较多见,目前欧洲火腿纹样重又流行,就体现了一种复古风情;

3、)家用纺织面料流行特点

1、轻薄,天然纤维的高支纱织物、化纤的超细纤维织物,轻盈、飘逸、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2、舒适:包括织物的伸长、手感、含湿,也包括柔软、悬垂。泡诌织物不仅增加了织物的表面趣味性,也改善了穿着时的透气、透湿性。

3、闪光:包括全部或者局部闪光,闪强光或者闪弱光。采用有光丝、缎纹组织、经纬异色、荧光染色、丝光、有光涂层、金银丝、亮光、彩色有光丝等方式均可以获得。

4、透明:包括透孔、网眼等,通过高支、稀密、织纹、抽纱、挖花、剪花、镂空、激光、烂花等方法获得。

5、花纹:提花、印花、绣花、植花、轧花、剪花、烂花、烤花、喷花、贴花、磨花等有花型图案的织物广泛流行。

6、质感:织物具有粗细、凹凸感,织物的纹理和表面机理效应成为创新的重点。通过花式线、织纹、印染后整理,获得突出的表面装饰效果。

7、复合:双层、多层的复合织物继续流行。

8、功能:抗菌、抗静电、阻燃、防污等功能性织物在国内正在兴起,并将形成潮流。

9、绿色:新世纪要求纤维、面料生产过程无污染,使用时对人体无害,因此天然、环保纤维及制品,以及用植物染料染色和经过无甲醛整理的面料流行。

房地产市场价格趋势范文第2篇

这四大趋势包括:旅游过程中科技和基础设施应用的增加;中国旅行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亚太区国家间旅游障碍日渐减少,出国手续更为精简;高端和低端旅游市场快速增长。该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驱动这四种趋势的主要因素。

在谈到这份报告时,艾玛迪斯中国区常务总裁巴特•汤普金斯(Bart Tompkins)说:“该报告对中国旅游市场当下与未来的发展版图见解非常深刻。在高速变化的市场中,旅游业必须适应这些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这是各旅游从业者在这场激烈竞赛中的致胜之道。艾玛迪斯将与中国旅游产业一起努力,以创新的技术应对中国旅游市场的快速变革,与时俱进,找出应对这些变革的解决方案,从而跟上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市场健康及快速发展的步伐。”

核心趋势一:跨越式发展

该报告揭示的第一个趋势是“跨越式发展”,也就是科技和基础设施应用的增加。研究表明尽管大部分中国旅行者仍然依靠旅行社来安排旅行,未来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将会使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来进行预订。在未来,将会有70%的中国旅行者使用互联网,这一比例在亚太区所有国家中是最高的。研究还发现中国人是最热衷于移动设备的群体之一,45%的公务旅行者和33%的休闲旅行者使用移动设备安排旅游行程。此 外,在基础设施方面,该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会拥有长达4万公里的高速铁路,远超亚太区其它国家。中国旅行者将需要更可靠、更准确、更强大的工具来帮助他们安排旅行。

核心趋势二:“我”效应

该报告揭示的第二个趋势是“我”效应,即中国旅行者对旅行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目前,44% 的旅行者独立安排自己的旅行计划,寻找新的目的地,前往更远的地方。这一数字预计会在未来增长到50%。“我”效应中另一重要现象是女性公务旅行者和老年旅行者的增长。在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公务旅行者是女性,为亚太区最高;而在2030年,跨国旅行的女性公务旅行者将会增长232%。此外,随着拥有较多可支配收入老年人群的增长,越来越多第一代富裕的老年人开始出国探访他们在国外的家人。预计到2030年,这一日益壮大的市场将会增长7倍,达到每年 1.26千万人次。旅游公司需要采用新的方式及提升技术来应对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

核心趋势三:更精简的出国手续

该报告揭示的第三个趋势是亚太区国际旅行手续将越来越精简,旅游障碍日益消失。目前,7%的 中国旅行者认为签证是限制他们旅游次数的主要原因。而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中国旅行者的重要性,开始计划消除或减小对中国旅行者的签证限制。因此,未来中国旅行者将在亚太区及其它地区享受更自由的旅行。宽松的旅游政策,将使多元化的旅游行程成为趋势,使得人们需要更加完备的预订工具。

核心趋势四:“杠铃”现象

该报告揭示的最后一个趋势是“杠铃”现象,也就是高端和低端旅游市场呈现杠铃式增长。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富裕阶层数量将会实现6倍增长,旅游将成为他们最青睐的休闲活动。他们平均每年出国旅行2.5次,旅行可占到他们所有支出的 25%。另一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大部分旅游者都还在进行低成本旅游。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中,32%的公务旅行者和50%的休闲旅行者都曾乘坐廉价航空进行跨国旅游。经济型旅行者和高端旅行者都对预订工具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经济型旅行者期待最具性价比的路线和行程,而高端旅行者则希望得到最好的旅行体验。

房地产市场价格趋势范文第3篇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字体:小 大】

中国保险业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入世以来,保险业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国内财险市场主体有了快速的增长,新公司的成立、分支机构的扩张,带动了国内财险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是保险公司开展竞争的舞台,是保险公司提升竞争力的外在动力,是促进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外部条件。

1国内市场上的商业财产保险公司

财产保险公司是指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财产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入世以来,国内财险市场主体的数量快速增长(表1)。截至2005年底,国内市场上共有财产保险公司35家。其中,美亚上海、广州和深圳 3家分公司统计为1家公司。

从1996年至2000年间,国内一直没有再增设新的内资财险公司。2001年,中保国际在内地成立太平保险公司,开始“恢复国内保险业务”。2003年,中国再保险公司在重组改制过程中,设立了中国大地财险公司。1992年至2004年间,外资财险公司的发展速度相对乎稳,平均每年成立一家外资财险分公司。2004年,保监会批准筹建多家财险公司。上海安信、永诚财险、天平保险、安邦保险、阳光财险、渤海财险和都邦财险等多家财险公司已经于2004年和2005年先后正式开业,财险公司又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

在监管机构的积极推动下,在保险公司的积极努力下,保险公司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内在素质不断增强。随着中华联合完成重组改制,内资财险公司全部转为股份制企业。新成立的内资保险公司均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

2国内财险市场总体竞争格局分析

截至2005年年底,国内市场上已经正式开业的商业性财险公司共有35家,其中外资公司13家。以2001年以来的公开数据为基础,可以分别计算财险市场保费收入等指标历年来的 CRn和H值,分析国内财险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化情况。

2.1 2001年至2005年国内财险市场集中度(CRn指数)分析

2005年是国内财险业高速发展的一年。新兴中小型内资财险公司加快了市场扩张速度,导致了财险市场集中度的下降。 2005年是近几年以来,市场集中度下降最快的一年。2001年至 2005年,国内财险市场保费收入集中度CR3和CR5.从中可以看出,2001年以来,国内财险市场保费收入集中度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特别是 2003年和2004年这两年,随着新兴主体的增加和分支机构的扩张,市场集中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但是,对照贝恩分类方法和日本通产省分类方法,国内财险市场仍然属于“寡占I型”或“极高集中寡占型”市场结构。美国财险市场是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2003年净承保保费收入排在前四位的公司的市场份额总计为28.6%(01)。通过横向比较来看,也可看出国内财险市场的集中度偏高。

从国内财险市场具体的市场份额变化情况来看,保费收入排名前三位的公司一直没有变化,排名第四至八位的公司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3)。国内财险市场上,保费收入前三名一直为人保财险(2003年以前为“中国人保”)、太平洋财险和平安财险 3家公司所占据。第四至八名的市场份额争夺则比较激烈:华泰在2001年排名第四,2005年已经被挤出前八名;中华联合(2002年以前为“新疆兵团”)4年来排名持续上升,2005年已经跻身第四名;天安、永安、华安、大众等4家公司保费收入排名有升有降。

2.2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

从国内财险公司的经营现状来看,可以从市场份额和经营区域两个维度来判断某家公司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是企业市场地位的直观体现。2005年国内务财险公司市场份额排名见表4。但是,市场份额的高低不仅与公司的经营历史和业务扩展能力有关,也受到经营区域的约束。

在2004年以前,受产业政策的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地域是存在差异的。例如,一些中小型内资财险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定位为“区域性公司”;外资财险公司大多采取分公司的组织形式,只能在一个省(市)范围内开展保险业务。根据2004年实施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在满足资本金和偿付能力要求的前提下,保险公司的经营区域不再受限。这项政策限制取消后,中小型内资财险公司明显加快了市场区域的扩张速度。由于新法规生效时间还比较短,还未对市场格局产生实质性的改变。

在国内市场上经营历史最长的、分支机构数量最多的人保财险公司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和中华联合近几年的分支机构发展速度很快,市场份额相当,但与人保财险还具有较大的差距。大地财险和安邦财险的机构建设速度也很快,但是,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业务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农业保险公司在发展初期,其经营地域还不会迅速向全国扩张,而且由于业务特点的原因,农险公司不会对财险市场格局产生大的冲击。其他内资公司的经营地域也都还非常有限,外资财险公司目前也只在1至3个地区开展业务,这类公司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3国内财产市场竞争格局展望

2004年以来,国内财险市场准入机制的变化及各类公司的发展战略调整,正推动着市场格局的变化。公司及分支机构设立条件降低,新兴财险公司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和扩张期。保险业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财险公司经营地域限制已经

完全取消。2004年新修订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删除了以前将保险公司分为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规定,将设立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金要求统一规定为2亿元人民币,并提高保险设立公司分支机构的自由度。保险公司以法定最低资本金额即2亿元人民币设立的,在住所地以外的每一省级区域内首次申请设立分公司,应当增加资本金至少人民币2000万元。保险公司资本金总额达到人民币5亿元,在偿付能力充足的情况下,增设分公司可不再增加资本金。比原规定要求的额度5000万元和15亿元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以资本金和偿付能力作为基本要求,使得市场准入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有助于促进保险业和保险公司的发展。在新的市场准入政策引导下,中小型保险公司开始加快扩张步伐,大批新公司开始筹建。市场原有的“区域性”保险公司和新成立的公司,都开始构建全国性经营网络。

随着经营区域的扩展,新兴财险公司和中小型财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将得到释放。通过净资产占比与市场份额之间的比较 (表4),可以看出各财险公司的业务发展成熟程度。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天安、华安和永安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净资产占比,业务发展比较成熟,资本金得到充分利用;太保财险、大地财险、大众和太平的市场份额与净资产占比大体相当,表明其业务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其他新兴财险公司,特别是外资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还远低于其净资产占比,表明这些公司还蕴藏着巨大的承保能力,还有较大的业务扩张的空间。

随着新兴公司承保能力的释放,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下降。2004年以来,新成立内资财险公司,给财险业新增了58亿元的资本金,占国内财险业净资产总额的比例已经接近16.43% (以各财险公司2004年末净资产为基础)。如果这些新兴公司达到有效的保费规模,市场格局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外资财险分公司纷纷开始申请由“分公司”改建为“子公司”,以降低其增设分支机构的资本要求。中银国际和香港民安的申请已经得到批准: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改建为独资子公司,改建后的公司名称为“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保监国际[2004]800号);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改建为独资子公司,改建后的公司名称为“中银保险有限公司”(保监国际[2004]801号)。 2005年,经保监会批准,韩国三星火灾上海分公司改建为韩国三星火灾海上保险(中

国)有限公司;日本财险大连分公司改建为日本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外资财险公司改建为“子公司”后,有可能会凭借其资本优势加快市场扩张速度,凭借其技术优势提供创新型产品,有可能会在短期内挤入第三类公司之列。当然,外资财险公司的区域市场选择和业务领域定位及其对整个市场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与发达国家(地区)保险市场相比,国内财险市场的竞争程度还比较有限。但是,入世以来,国内保险市场逐步放开,保险主体迅速增加,市场竞争日渐加剧。竞争性的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并且还在不断深化,市场集中度还会进一步下降。在竞争性的市场上,财险公司追求“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愿望从未像现在这样强烈

房地产市场价格趋势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手机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该文通过分析中国手机市场的现状及竞争局面,并在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类重要的手机消费群体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特别是对从事手机营销和服务行业企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移动通信;手机;市场;销售;品牌

1.引言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令世人瞩目,中国的移动电话发展史是超常规、成倍数、跳跃式的发展史。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伴随着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再增加了3000万个手机用户,截止到3月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达8.89亿。根据该增长率推算,我国的手机用户总数在今年5月将突破9亿大关。我国即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拥有9亿手机用户的国家。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中国市场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商机。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手机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对这些手机制造商而言,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如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获取可持续性竞争优势。

2.中国手机市场分析

2.1中国手机市场品牌研究

1987年,广东正式开通了蜂窝式移动通信业务,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移动通信时代,也标志着一个庞大的移动电话市场的开放。“城头变幻大王旗”,随着手机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日趋增加,中国手机市场的品牌格局发展至今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从其发展情况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1.1第一阶段:摩托罗拉一支独秀

1994、1995年之前,摩托罗拉借助在中国寻呼机市场的影响力,率先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在当时,中国引进的移动通讯设备几乎都是摩托罗拉的设备,这一时期,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独领风骚,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

2.1.2第二阶段:摩托罗拉、爱立信和诺基亚三国演义

1996-2000年之间,手机市场一直是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三个品牌在竞争。爱立信和诺基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由于当时摩托罗拉占据市场主导,这两个品牌在品牌推广上另辟蹊径,避开了技术方面的竞争。爱立信通过明星代言,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了品牌知名度,甚至在1996-1997年间有一段时间内超过摩托罗拉成为第一品牌。而诺基亚在进入市场之初,品牌影响力不够,产品线不如摩托罗拉丰富,于是在推广中一直都注重塑造时尚有个性的品牌形象,推出的每款机型都为精品,在市场上几乎都可以成为主流机型。如诺基亚5110,在当时就以高档的手机产品、中档的手机价格,创造了一个手机神话,市场份额急剧上升,最终在1998-2000年之间后来居上,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大哥大。

2.1.3第三阶段:国外/国产手机群雄并起

从2001年以后,国产手机经过两年的准备,开始发起冲击。面对洋手机经过多年来的市场培育起来的种种壁垒,国产手机采取的策略,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为:以整体国产手机形象出发,通过明星代言在短时间内提升知名度,然后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突破。如厦新的精品手机策略,TCL的宝石手机策略,波导的自建通路策略,等等。据市场销售监测,截至到2003年5月底,国产手机的市场销量已经占据50%。而西门子、阿尔卡特、飞利浦、三星、HTC、IPHONE等国际知名品牌也看中中国手机市场的潜力,逐渐加强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

2.2中国手机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手机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手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企业的利润增长点问题,以及供求矛盾问题成为制约中国手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2.1散件进口激增,上游攻略急待开展

应该说,机型设计、渠道终端和成本低廉是国产手机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产手机大量依赖进口成套散件组装。在机型设计方面,绝大多数国产手机机型来源于模仿,甚至是直接由日本、韩国等设计公司完成。在散件上依赖进口,在设计上没有开发优势,必然影响到国内手机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国内企业的品牌信誉,必然影响到国产手机产品的质量,最终影响到中国手机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地化配套率提高以及国内企业上游攻略的开展,成为中国手机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2.2售后服务压力过大

CCID调查显示,用户对于手机的维修效果、维修费用和维修方便性的重要度评分分别为94.2分、92.6分和88.8分,而对于这几项指标的满意度评分仅为68.6分、64.7分和64.9分,这意味着用户的需求和手机服务的现状之间存在着蛮大的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手机市场急剧膨胀而售后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手机企业尤其是以缺乏核心技术,以散件组装为主的企业为代表,为了提高市场份额,抢夺利润,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开拓多种分销渠道,而减少甚至忽略了售后服务的投入。

2.3国产手机现状及分析

国产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虽然达到过51.3%,然而,国内手机厂商面临的形势却很严峻。产品质量、产业规模和生产技术实力已经很现实地成为摆在国产手机面前最大的难题。而一些专为国际手机品牌大规模代工生产的企业的加入,更使国产手机市场进入一个新的格局。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加大对低端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压缩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空间,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另外国内品牌手机生产企业仍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供应链不完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出口方面还面临国际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的诉讼等不确定因素。

3.大学生手机市场调查及分析   3.1调查背景   学校是巨大的移动通信消费市场,特别是拥有很大消费自主权的大学生,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一向以时尚,充满活力的移动通信手机更是如此,移动网络供应商都在抢夺这块未来市场的大蛋糕。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大学生的移动通信消费市场巨大。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购买手机的越来越多,更换手机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因为大学生是对新生事物和新潮流反应最快的一个群体,因此,了解他们对手机的消费倾向及不同的需求和偏好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这次调查主要针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群体,通过面谈调研、滞留问卷调研、网上问卷调查等方式,针对手机的普及情况、用户消费特征、潜在消费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市场信息资料。

3.2调查内容与结果

本次调查按照简单随机抽样原则,实际发放问卷500余份,采访近百人,调查对象涉及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大学生,主要针对大学生购买手机的渠道、选择的因素、信息的来源、以及功能需求、价格承受能力等方面。

每月生活费:300元以下占8%,300-500元占42%,500-800元占44%,1000元以上占6%。

现拥有手机的占99%,无的占1%。

未来一年是否更换手机的各占50%。

购买渠道为:网上的为4%,品牌专卖店的为60%,卖场的为36%,超市的为1%。

购买手机所考虑的因素为:品牌为20%,质量为28%,价格为42%,功能为44%,款式为24%,服务为8%,流行因素为10%。

购买手机信息的来源:广告的占24%,亲友介绍的为64%,个人经验的为26%,社会公众传播的为34%,上网查询的为34%。

手机促销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情况为:购机赠话费的为28%,现场打折的为24%,赠送相关配件的为34%,抽奖活动的占2%。

消费者所希望的售后服务:半年包换的占24%,全年维修的占42%,旧机换新机的占42%,其他的占14%。

消费者所能接受的价格:1000以下的占24%,1000到1500占46%,1500到2000的占22%,2000以上的占8%。

在手机质量方面,持久耐用的为34%,信号灵敏的为42%,实用省电的为22%,辐射较低的占24%。

除了手机的基本功能外,消费者还希望的手机功能:摄像头的占48%,mp3的占66%,游戏的占44%,上网的占32%,彩信的占34%,即时翻译的占26%,录音的占24%,其他的占12%。

3.3重点分析

3.3.1情感因素对手机营销的影响

当年轻人们谈及手机的选择和使用时,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学设计专业的同学跟我们说“我的手机当时觉得挺好看的,现在觉得不好看了”。对于她来说,六个月使她从对手机的钟爱变成已经准备更换。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都渴望新款。一个年青人说他的手机该换了,因为太旧了,而不是因为不能使用了。此外,部分同学谈到选择手机时,主要考虑形状、大小、颜色和外观而不是功能,在这里个性最重要。

所以对手机设备及相关服务的设计者的启示是,应当更关注这一新兴技术的人文因素、年青人的新的身份认同,以及追求娱乐、造型和追求时尚的心理,打造外型设计独特、符合大学生审美情感的手机产品。

3.3.2智能化对手机营销的影响

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或许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2008年,当手机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时,无论是拍照还是多媒体等种类的手机,都销量不振,只有智能手机在逆势增长,而且售价始终保持最高。市场研究机构GaRner的报告曾显示,2008年全球手机销量下滑4%,然而智能手机的销量却增长了20%以上。可以推断,智能手机的风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高端消费的升温,更是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体现。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趋势,注定了移动搜索将成为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大学生在习惯了传统PC网络的之后,移动网络无疑将带来颠覆性的革命以及更多的时尚元素和便捷。“无时无刻不网络”这就是网络达人的口号。可以遇见,智能手机将成为更多的大学生的不二选择。

4.策略与建议

避免与知名大品牌同质化竞争,建议目前市场上的二三流品牌可以通过细分群体,把自身品牌建立成为某个细分市场的购买标准,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某细分市场的代名词。如“技术型的”、“价廉物美型的”、“功能实用型的”,甚至如“电池耐用型的”、“接收信号强的”等等。

根据不同的消费者例如大学生的消费特征筛选出适合的机型,加强移动网络的相关技术和配套服务,以绿色环保、无时无刻不网络等特点为卖点,加大促销的力度,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促进手机的销量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通信服务,根据消费者的需要集成更多的相关功能模块,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多功能的优质服务。

加强手机销售渠道的建设,开通配套的通信服务,保障销售的顺利进行。

完善手机的售后服务,以更完善的服务吸引消费者对于手机的消费信赖。

综上所述,中国手机市场是一块大蛋糕,在这个手机市场饱和,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企业不仅要专心做好产品、精心策划产品推广活动,同时全面、周到、个性化的服务已经成为各厂商争取消费者信赖,在竞争中制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另外生产和销售企业都必须随时了解市场动态,随时获取不同方位的市场信息,以随时应变市场的变化,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房地产市场价格趋势范文第5篇

从理论上说,全国广播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掘。2004年,全国的广播广告收入为38.9亿元,占媒体广告总量约6%;而根据美国调查公司TNS的数据,同期美国广播广告约占全美媒体广告8%左右。可是在中国的实际情况却是,许多电台的广告已经排得满满的,除非将每天的24小时变成25小时,才能满足广告客户的需要,同时增加电台广告收入。而许多城市的频率空间也有限,在北京如果再增加任何一个调频就会对其他频率产生干扰。而且,基本上没有增加频率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对广播过去及现在的发展情况,预测未来广播市场竞争将有五大发展趋势。

一、争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

上个世纪末,广播市场基本上是音乐台的天下。调频广播播放的音乐具有音响般的音质,少干扰的效果,加上其伴随性的媒介特性吸引了许多听众的青睐。本世纪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开始飙升,同时,交通状况跟不上车辆增多的步伐导致交通越来越拥堵,开车的人们迫切需要随时随地知道路况信息,由此催生了广播业的第二个春天——交通广播的兴起。在私家车数量较多的北京、成都、上海等大城市,交通广播每年创造上亿元的产值。许多电台都瞄上车上移动人群这个巨大市场。许多电台都把目标听众定位在这部分人,甚至把听众中拥有私家车的听众份额作为电台的核心竞争力。蜂拥而来的竞争导致市场空间被大家分割,定位同质化严重,运营成本增加,赢利减少。

由于移动车辆上的移动人群的潜在市场空间有限,可以预测:另外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将是今后广播市场争夺的目标。所谓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是指各大商场、卖场、肯德基、麦当劳餐厅等这些固定的公共场所里的移动人群,主要是指这些场所里的顾客。这个市场是相对于移动车辆上的移动人群来说的,它的潜力非常巨大,因为:

1.每个城市的商场、卖场等公共场所无数,每天在其中购物消费的顾客数量十分惊人;2.这部分正在购物消费的人群消费能力旺盛,正是许多广告商的目标对象,广告投放的有效性高; 3.由于广播伴随性的媒介性质,在公共场所播放广播的到达率将比楼宇电视、移动电视高;4.更由于这部分人群正在实施消费行为,伴随性的广播能对其起到即时的引导作用,广告效果好;5.收音装置相对于楼宇电视、移动电视来说,价格更加低廉,而且安装方便。

现在已经有一些电台或多或少地意识到这块潜在的市场空间,也在加大对这些场所的渗透。在2004年8月份雅典奥运会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就在所有北京的麦当劳餐厅播放“都市之声”的奥运会节目。2005年“五一”长假期间,都市之声又与北京的一些商场、公园联系,在这些场所播放节目。而且许多的建材城等大型市场也在播放都市之声的节目。中央电台的音乐之声也有相似的措施。但总的来说,这些措施都是零星、不系统的,还没有形成规模。

要争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首先必须实现节目内容的转变。时至今日,由于交通台模式对广播界的影响,现在许多广播电台都是以车辆上的移动人群的需求为节目内容定位,节目样式、节目时间安排、广告的时段安排、广告品种等,都是适应移动车辆上的移动人群的需求。如果要争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广播就必须满足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的需求,就必须

在节目内容上做出适应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的结构性调整。比如,在音乐上要突出伴随性,以轻音乐、舒缓型音乐为主要基调、突出服务性内容、调整广告品种、增加总体广告时间、减少单条广告时长等等。

二、细分化与反细分化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全国的广播电台开始逐步走向专业化、细分化。广播也由于细分化走向了复兴之路。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有中央、省级和省辖市级广播电台273座,开办广播节目2146套,制作广播节目1019万小时。各级广播电台涌现出一批深受听众喜爱的优秀频率、栏目和节目,如中央电台的《中国之声》和《音乐之声》、青岛广播电台新闻频道的《1377早新闻》等及一些地方台的交通频率,已成为广大听众的精神支柱和生活伴侣。目前,全国的广播人口覆盖率高达94.48%,越来越多的听众开始看重这个“伴随性”极强的传统媒体。

随着广播频率的进一步细化,专业化电台的节目内容专业化与受众细分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更多的频率将节目定位为只为某一部分听众服务。在频率专业化改革中,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深圳等较早推出专业化频率的电台,许多频率已经成为当地媒体中特色鲜明的强势品牌。据调查显示,很多电台自频率专业化改革后,媒体到达率高达40%以上,受到广告商的青睐。

但总的说来,广播市场的细分程度并不够,许多城市的专业电台频率都仅仅是相对的细分频率,如北京台的音乐广播是全国比较典型而效益又比较高的专业化频率,但相对于国外的专业化电台来说,也仅仅是个“综合性”的专业电台频率。一个成熟的广播市场在内容定位上应该是非常细致,即使是音乐频率也会分出诸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乡村音乐、摇滚音乐等许多频率或时段,以满足不同趣味听众的需求。但现在的许多电台仍然在争抢综合频率,试图把所有听众一网打尽,有些电台本来已经走上了细分化的道路,但迫于短时的竞争压力,想争取尽可能多的听众,又回到综合台的老路,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信息来源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下,广播如果再“广播”,做大众型媒体,将很难打动听众,只有依靠本身特性,抓住特定场合的特定群体才是出路。可以预测,广播市场空间还将更加细分化,通过更多的细分频率,满足小众的专门偏好,以更细分化赢得更多的听众,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细分化完成、拥有一批稳定的听众群之后,还要实施反细分化。专业频率“细分化”是锁定目标,寻找目标听众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反细分化”是拓宽频率的基础。既要满足小众的最大公约数偏好,抓住目标听众,也要满足小众与大众都具有的共同兴趣,以争取更多的目标听众。

然而,反细分化必须等到细分化完成才能开始付诸实施。现在广播市场上存在着细分化过程还没有走完就迫不及待地向综合频率看齐的现象,这是许多电台想迅速获利的急切心情所致。要扩大广播市场的空间,细分化的正确实施与反细分化的时机都需认真把握。

三、地域化与反地域化

在未来几年的广播市场上,地域化和反地域化趋势将同时发展。地域化是指电台播出的地域化。广播与报纸类似,都是地域性较强的媒介,各地的听众口味、需求不尽相同,服务信息、交通资讯也只适用于本地的听众。所以,只有本地的电台才能获得人们的青睐。中央台第四套节目改为都市之声,定位于北京市区的都市人群,就是要突出地域特色和都市风格。

反地域化是指广播电台的跨地区运作。包括内容的辛迪加模式和经营上的跨地域合作。由于广播节目具有容易复制的特点,又由于广播的覆盖区域有限,在甲地播出的节目在乙地重复播出也不会造成麻烦;因此实现节目资源的辛迪加模式可以减少电台的节目制作成本,提高节目资源的使用效率。各个城市的电台合纵连横,实现广播节目共享,节目反地域化,合乎广播发展的客观规律。

2005年5月18日,都市之声牵头全国82家城市电台成立了“中国城市广播联盟”,都市之声总监吴朝晖坦言,中国城市广播联盟现在仅是一个互助组织,至于将来是否会进行市场化操作,尚不在目前的议题之中,关键是“先把舞台搭建起来”,因为这种跨地区的节目合作是大势所趋。

四、多元化发展、产业链开发

同报纸相比,广播的发展受到时间制约,一天24小时不可能变成25小时,也不可能增加过多的广告,单个频率无法通过类似报纸扩版的方式增加广告投放总量。国际知名传媒企业,如迪斯尼、新闻集团等,走的都是以品牌为依托、拓展传媒外延空间之路。

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扩大广播市场空间,有利于整合资源,也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这将是今后广播发展的一大趋势。现在全国的广播电台已在积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总监刘晓龙对开发外延产品的兴趣很大:“五年后广播经营的主要收入一定不是广告,而是外延产品,因为听众听的是节目而不是广告。如果听众越来越喜欢这个频率,那应该是节目越来越多,广告越来越少。„音乐之声‟在形成品牌后,我们要做的是由它延伸出来广播后产品,比如经营地方频率。”

北京音乐广播是较早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电台,总监邵军的目标是建立以广播为基础的全媒体传播。通过把广播资源二次开发,经营演出、会员、无线业务、杂志、音乐推广等,打造广播新的产业链。

中央电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等也有相关举措。音乐之声将原来中央台的《国际音乐交流》杂志改版成《音乐之声》,虽然广告还处于培育阶段,但杂志都卖脱销了。总监刘晓龙还打算利用音乐之声的品牌影响力,经营艺人的演出。

五、数字广播将成市场主角

由于广播电台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广播电台的赢利空间较大。不少电台负责人透露:“只要给我一个调频,我就能挣钱。”但现在的情况是:许多城市的调频空间已是满满的,增加任何一个调频,都将会给其他频率造成干扰。而新兴的数字音频广播一个信道只需占用64K带宽,而且覆盖相同区域的地面发射功率只要调频广播的1/6到1/10,一个地区可以容纳上百个数字广播频率,所以在未来,由于数字广播的这个特点,将可增加无数个频率,实现广

播的细分化理想,成为市场的主角。

数字广播(DAB)是继传统的调幅、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与传统广播相比,数字广播不光具有信道窄的特点,还具有可高速移动接收、可实现多媒体接收、音质出众、发射功率小而覆盖面积大、频谱利用率高、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并可利用卫星大幅度提高广播覆盖率等优点。

中国之声副总监王晓晖认为,数字广播时代,广播将不再是单一的传媒,广播的含义将会改变。数字广播突破了传统广播只传输声音节目的局限,还可以提供包括音频、视频、数据等多媒体服务,接收设备也不仅局限于收音机,象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都可以接收数字广播的多媒体节目。

在网络数字广播方面,新兴的“播客”开始走红,国外像BBC、CBC电台、波士顿公共电台等都相继开通了“播客”频道,通过传统电台播报“播客”上传的内容,并把自己的节目制成声音文件放在网上供人们下载,苹果公司的iTunes(MP3播放器)开始支持收听“播客”节目。2005年7月28日,中央电台中国广播网银河网络电台开播。

数字广播最大的制约是接收机的普及,数字广播接收机的价格偏高,车载接收机、能接收数字广播的手机都是新产品,但随着产业链条的开发,在内容、设备、相关数据业务等方面将会形成与广播相关的新兴产业。上海东方明珠公司的研发中心就预测上海市数字广播未来将带来2000亿的产业链价值,悦龙数字广播总经理秦学刚表示,数字广播将带来更多的资源,给电台更多发展的可能。

第二篇

对当前广播事业发展战略的粗略研究

本世纪20年代初,广播这一新的信息使者传入了中国。到如今,我国的广播电台已经走过了近90个年头。然而,目前我国广播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其经营与运作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鉴于此,个人对当前广播事业发展战略问题上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加强广播节目的多元趋向及开发节目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广播节目,基本上是由众多的编辑部生产出来的,广播也从以往的单一式发展到如今的多元,从整合到分化的发展趋势也相当明显。几十年来,人们惯于把听众当作没有多大区别的整体,习惯于对他们讲一种话,灌输相对统一的内容。其实上述作法效果很不理想,紧接着各广播台便寻求自己的改革之路,将适应大众的一般需求变为满足不同特定群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改革之路给各方电台带去了相应的积极的效果。这样广播工作者懂得,广播的多元、分化趋向是符合传播规律的,是应当坚持发展的。对于要广播节目的开发来说,节目内容的全新性很重要。这就要求节目开发上要加强对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各种矛盾的分析判断,确定社会即将出现的主流动态,作出节目的最佳定位。无论何种节目的开发和出台,一定要在讲求实事求是、符合广播特点的基础上,尽最大的努力打破旧有的框框,在播音风格,播出方式等方面大胆尝试。

因此,在当前媒体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电台在竞争中就要摒弃节目出台后可以做上半年、一年的固定想法,要像现在的许多企业一样,加大节目研制开发资金投入,组织精干力量,根据受众的最新需求,提早的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前开发各类节目,人们关注的最新事物,第一时间推陈出新,引领新潮流、新观念。不要等听众不理,客户减少时再进行节目改换。这样作是为了使节目内容深些、专些,更贴近兴趣爱好不同的听众群,以丰富的个性来满足听众多样化的需求。

二、加强网络广播建设进程及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所谓的网络广播,就是利用电脑网络来传播广播节目,听众可以自由地选择世界各地的广播节目,到目前为止,我国有100多家电台建立了独立域名的网站。其优点是传播成本较低,而且改变了广播只能传播声音的历史,提供了平面和视频的空间,为广播多业发展,争取新一代听众提供了载体。信息化对我国广播电视业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的网民数量增长速度虽然惊人。如果能抓住这次机遇,就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另外,我国大部分广播网站还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技术方面的支持还不够,往往因传播速度太慢而失宠。再就是用户市场的制约。网络广播听众必须能够支付高昂的上网费用,长时间局限在计算机前,熟悉复杂的操作系统,这些都为网络广播的发展设置了相应的门槛。但是中国的网民数量与日俱增,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普及率达到31.8%。手机网民规模年增加4334万,达到2.77亿人,增长速度惊人,但是与庞大的人口基数比,中国广播产业仍然显得微不足道,在很多城市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由此,其一是广播电视可在网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弥补广播电视时限性、单向性、线性等传播劣势,延伸广播电视生存空间,扩大在传播新领域的影响力,还需要在竞争中自我成长,不断壮大,还需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敢于创新,勇于解放思想,做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积极深索网络传播规律,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从而开辟网络宣传的新阵地。其二是兴办特色化的专业网站不失为一条良策。受众收听收看的习惯,电台、电视台收集信息的专业化队伍、诚信成为一种资本等都为广播电视兴办特色化专业网站提供了有力支持。只有建设一个真正交互性、能实现网上受众之间、受众与网站人员之间、多向交流的个性鲜明的特色网站,才能出奇制胜。看来,广播电视仍然是一个朝阳产业,前途光明。

三、加强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推行激励机制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 人才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越来越显现,而广播事业信息化的推进、信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目前广播电台新闻队伍人数增长得很快,在职业理念、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是新闻宣传工作意识淡漠;有的是对党的新闻工作的神圣使命缺乏深刻认识;有的缺乏社会责任感。面对媒介发展新态势, 数字时

代的广播急需以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才培养新思路。

为此,广播工作者一要树立大传播观念。大网络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限制,直接面向全球,广播电视工作者要调整思维方式,树立新的传播观。二要把自己锻炼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网络化时代的需要,担负起发展广播电视的重任。此外,我国的广播电视要在激烈的全球人才竞争中取胜,必须实现分配制度、教育制度和人事制度的创新,在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方面取得大的突破。各电台部门单位还要在现有的人员中大力倡导学习新知识,引导传媒工作者适应形势发展,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要形成在流动中用活人才的良好机制,形成有利于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不断发展的环境,这样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智能型、数字化复合型的专业队伍。

房地产市场价格趋势范文第6篇

2005年10月26—28日,首届海上风力发电国际会议及展览在哥本哈根举行。会议规格高、规模大,丹麦副首相在开幕式上致辞,丹麦王亲自为展览会剪彩,中国驻丹麦大使甄建国阁下应邀出席了会议。来自20余个国家的超过1000名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及展览,我国国家开发银行、龙源电力公司以及部分地方风电公司和科研院所的1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海上风电政策、市场、技术等议题展开了讨论。来自部分欧洲国家的能源官员在会上提出了在欧洲发展海上风力发电的“哥本哈根战略”,认为海上风力发电是欧洲实现其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比重21%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就海上风力发电的市场拓展、入网和环境影响等对欧洲国家提出了行动建议。从会后反馈的信息看,绝大多数会议代表对会议的成果表示满意。可以看出,海上风力发电已成为风力发电的一个重要方向,丹麦已成为世界海上风力发电的中心。

1.丹麦海上风力发电的实践

自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能源危机以来,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越来越引起重视。丹麦和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和瑞典,开始开发风能。70年代末期,在丹麦能源管理局的能源研究计划的支持下,瑞索实验室、丹麦技术大学以及电力公司掌握了风机制造和风电生产的技术知识。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丹麦政府对风力发电的一系列支持特别是财政补贴,使得25~55千瓦的小规模风机逐渐在电力市场上立足。随着丹麦国内市场对风电需求的增加,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开始根据电力公司的需求开发商业化的大型风机。因此,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促进了丹麦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现在,丹麦的风力发电已经完全能够和化石燃料发电在市场上竞争。目前丹麦正在运行的风机有的5300座,总发电能力3100兆瓦。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可再生能源(包括:风力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质能等)产量在丹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04年,可再生能源占丹麦总发电量的28%,其中风电所占的份额最大,达19%。

在海上风力发电的行政管理上,丹麦能源局负责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的行政审批。在丹麦建立海上风力发电场的过程分为三步。首先,申请者要通过对风力、洋流和海底情况的调查研究提出建设方案,同时要提交该建设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其次,通过公众参与的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其他技术文件的审查和质询,由丹麦能源局批准项目建设。最后,在项目建设完成后,还要由丹麦能源局批准该项目并网发电,投入运行。

2.海上风力发电的主要特点

(1)海上风力资源丰富,比陆地风力发电产能大

(2)环境影响小

(3)电力传输和接入电网的技术难度大

(4)建设和维护的技术难度大、费用高

3.丹麦与海上风力发电相关的科学研究

风力发电是丹麦科学研究和产业部门结合得最好的一个领域。海上风力发电使得电力企业对风机、电网、建设、运行、维护都提出了新的技术需求。关于海底、洋流、海洋环境等方面基础研究也得到了加强。

3兆瓦的风机已经在丹麦和其他国家的海上得到了应用,瑞索实验室正在其位于西北日德兰的试验区域进行5兆瓦风机的研究。

由于诲上风机基座的材料和建设费用一直居高不下,海上风力发电的发展迫切需要在风机基座研究和开发上有新的突破。

丹麦在发展风力发电过程中,其风力分析软件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此外,适应海上风力发电的电力输送和管理技术也在不断研究之中。

为了促进风力发电的产、学、研相结合,瑞索实验室、丹麦技术大学和奥尔堡大学已于2002年结成联盟,在研究、培训和产业化方面加强合作,重点领域包括气象分析、风机设计、电力输送以及市

场分析等等。

4.值得借鉴的基本经验

丹麦能源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在未来的能源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从丹麦海上风力发电及其行政管理的实践看,丹麦在海上风力发电方面有以下值得借鉴的经验:

(1)海上风力发电将是今后保障能源消费安全、保持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2)丹麦在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及消除民电入网障碍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可以被其他国家借鉴。风力发电,包括海上风力发电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即使在海洋环境面临越来越大压力的情况一下,也可以找到适合开展海上风力发电的场所。

(3)开展海上风力发电,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以市场为基础的能源生产将使得生产和需求之间达到最佳平衡,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能源生产设备的效能。因此,持续扩展的海上风力发电应该尽可能适应市场情况。

(4)开展海上风力发电,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应为海上风电投资者提供稳定、清晰的政策框架。丹麦交通和能源部已经要求丹麦能源局调研了可行的风力发电场所并予以公布,这将有助于今后海上风力发电的投资者们开展新的项目。

(5)风力发电产业有可能成为丹麦新的经济增长点。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表明该产业的全球市场必将持续发展,这将为丹麦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丹麦政府强调发展海上风力发电必须与经济活动相联系。

上一篇:物流网站建设范文下一篇:英语幼儿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