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营销案例分析范文

2023-09-20

数字营销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学生姓名: ******** 所属系部: ******** 专业班级:

*****级市场营销*班 指导教师: **** 定稿时间: 2013年4月

1

2

目录

引 言 .................................................................... 1 第一章 小米科技公司简介 .............................................. 1 1.1 小米科技公司简介 ................................................... 1 1.2 小米手机简介 ....................................................... 1 第二章 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分析 ....................................... 2 2.1 产品定位 ........................................................... 2 2.2 定价策略 ........................................................... 2 2.3 促销策略 ........................................................... 2 2.4 销售渠道策略 ....................................................... 3 第三章 小米手机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归纳 ................................ 4 3.1 优势归纳 ........................................................... 4 3.2 劣势分析 ........................................................... 5 第四章 对小米手机的发展建议 ............................................ 6 4.1 产品功能发展建议 ................................................... 6 4.2 产品建议 ........................................................... 6 4.3 市场定位建议 ....................................................... 6 结论 ....................................................................... 8 参考文献 ............................................................................................................................................

3

4

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引言

国产手机市场一直以来都非常的冷清,绝大部分的人用的都是一些洋品牌的手机。普遍的消费者认为,国产手机功能不强大,售后不完善,性能不稳定。但是小米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一直以来对国产手机的看法。

第一章 小米科技公司简介

1.1小米科技公司

小米科技公司是国内一家新兴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业务运营的公司,由前谷歌、微软、金山等公司的顶尖高手组建,是一家专注于制作苹果、安卓等新一代智能手机软件开发。小米科技公司正式成立于 2010 年 4月,小米已获Morningside、启明、IDG以及小米团队等融资4100万美元,公司估值达2.5亿美元。2010 年底推出手机实名社区--米聊,在推出半年内注册用户就突破 300 万。此外,小米科技公司还推出了基于CM定制的手机操作系统 MIUI;最后还有该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Android 系统的双核手机小米手机。米聊、MIUI、小米手机是小米科技的三大核心产品。

1.2 小米手机简介

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全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为发烧友级手机控打造的一款高品质智能手机。雷军是小米的董事长兼CEO。手机ID设计全部由小米团队完成,该团队包括来自原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和原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锋,手机生产由英华达代工。手机操作系统采用小米自主研发的MIUI操作系统。手机于2011年11月份正式上市。售价1999元,采用线上销售模式,是世界上首款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并宣称其搭载的Scorpion双核引擎比其它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单核1GHz处理器手机的性能提升了200%,和双核智能手机相比也提升了25%。经过系统优化后还能提高30%的性能。

第二章 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分析

2.1 产品定位

小米科技公司对小米手机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手机都定位于普通消费者,那些手机的定位主要是针对初级手机用户(仅仅用于电话、短信、上网、聊天、看电影、小游戏的用户)。对于高端玩家(对手机配置要求极高,喜欢流畅操作体验、刷机、玩3D游戏、观看高清电影的用户),很多手机都未曾涉猎,所以单从手机配置上看。很显然,这样的配置是针对高端玩家。其实,小米科技的想法并非如此简单,普通用户往往会因为该机针对高端用户而对小米手机非常的感兴趣。认为一定是高品质,高性能。也会为之买单。而事实也证明小米手机的玩家并非都是高端用户。

2.2 定价策略

产品的价格是影响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益。产品的价格策略运用得当,会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反之,则会制约产品的生存和发展。然而小米手机定价1999元的价格,这对于一款高端配置的手机来说具有很大杀伤力。同时线上销售也很大程度上已经挤干价格水分。而随着硬件的降价,小米手机在未来的日子里也有降价的空间。必然会加剧对市场的冲击,大大增加其市场占有率。小米科技公司将这套渗透定价法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2.3 促销策略

2.3.1 高调发布

小米手机选择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布会:小米科技公司CEO雷军凭借其自身的名声号召力,并且宣称自己是乔布斯的超级粉丝,于2011年8月16日在 6 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北京开展了一场酷似苹果发布会的小米手机发布会。由于这场彻头彻尾模仿苹果的发布会备受争议,小米手机一时间被炒的沸沸扬扬,小米科技公司的高调宣传发布会取得了众媒体与手机用户的高度关注,而在网络上到处都充斥了小米手机的身影,在各大数码产品网站上随处可见。可见小米科技公司的高调发布非常成功。

2.3.2微博营销

除电视、报纸、杂志、广播这些传统的传播媒介之外,微博营销被美誉为第五大传播媒介。小米团队发挥了微博营销的优势,小米手机发布之前,策划人员通过与微博用户的互动,就使很多人对小米手机表示很感兴趣。产品发布后,又策划了发微博送手机的活动,以及分享图文并茂的小米手机评测等。在小米手机发布之前,总裁雷军每天发微博的数量控制在两三条,但在小米手机发布前后,他不仅利用自己微博高密度宣传小米手机,还频繁参与新浪微访谈,出席腾讯微论坛、极客公园等活动。而雷军的朋友也纷纷出面在微博里为小米手机造势。那些作为IT界的名人朋友的名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着众多的粉丝,微博的营销被小米团队充分的运用。

2.3.3病毒式营销

小米手机的知名度在年轻人中已经非常的有名,不管对IT产品关注与否,或多或少会了解一些关于小米手机的信息,因为那部分被“病毒”感染的人不断的在为小米手机做宣传,经过介绍,也会了解到小米手机的种种优越性,通过人们之间各种途径的交流中,小米科技实现了品牌的输入与推广。

2.3.4 饥饿营销

在小米手机正式发售后不久,小米科技公司开始限制出售手机,市场供不应求,达到控制市场的目的,利用消费者“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的心理因素,有意降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同时也达到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而这样的做法才会才会出现在发售当天短短3小时内10万台小米机便销售一空的结果。这一 7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步步的产品控制,小米科技公司的促销策略的非常到位。

2.4 销售渠道策略

2.4.1线上销售

小米手机在分销渠道上同样也是模仿了苹果在美国的渠道政策,主要采取了电子渠道加物流公司合作的分销模式。首先,小米手机目前的销售,全部依靠小米科技旗下B2C网站小米网的网络直销的,规避了与实体店和分销商的利润分割,避免了网络诈骗和多余的成本,杜绝假冒商品,又很有时尚感,很能吸引年轻顾客的兴趣,同时更强化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在库存和物流上,小米科技利用其入资公司凡客的物流网进行发货。

2.4.2与电信商合作

小米手机一开始是仅仅通过电商的形式销售的,而在12月20号之后,小米科技与中国联通达成了协议,一起出售合约手机,合约计划推出预存话费送手机和购机入网送话费两种方式,如今已签订30多万台的订单。这样一样又为小米机的分销增加了新的渠道。而电信版小米手机已于2012年4月26日上市。如此,小米手机能够拥有更多的用户群且仍然能够保持优惠的价格和便捷的服务。

第三章 小米手机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归纳

3.1 优势归纳

目前来看,小米手机目前存在了以下几点优势。

3.1.1市场定位明确

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手机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面向普通消费者,手机的功能主要是针对用户的使用体验而进行设计的。然而还有数目巨大的热衷于玩机,刷机的手机高端用户没有一款真正适合他们的手机,小米科技公司正是发现了这一点,设计了一款真正为高端用户打造的手机。

8 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3.1.2优秀的技术与管理团队

小米科技公司由前谷歌、微软、金山等公司的顶尖管理、技术人员组建,小米手机设计全部由小米内部来自摩托罗拉的硬件团队完成。众多来自于知名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使得小米能够更好的与其他厂商去的合作以及得到更加完备和优秀的技术支持,为小米手机的面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1.3快捷有效的销售方式

小米手机采用线上销售方式,小米手机官方销售网站小米网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小米手机的最重要销售渠道。同时,物流则主要由合作公司凡客诚品负责。

3.1.4强劲的配置和 MIUI系统

最快的双核智能手机。在硬件配置方面:双核、大屏幕、大电池、信号好等四个特点。令小米手机拥有不弱于国际知名品牌手机的续航能力。

3.1.5价格优势

小米手机售价1999元,将仅在小米网进行网上销售,凡客诚品支持小米手机的仓储与配送。因为其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小米手机省掉了后面的市场和渠道成本。与传统手机行业相比,这无形中节省了大量门店和雇员等费用。正是因为采用这种新型渠道,小米省去了昂贵的推广费用和渠道费用,将高配置的小米手机价格控制在1999元。

3.2劣势分析

虽然小米科技公司的这套营销策略非常成功,但是它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3.2.1品牌价值低

小米手机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没有设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研究品牌价值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品牌提升,在顾客心中没有树立起鲜明、独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特的企业品牌形象,没有运用品牌价值来拓展市场的思路。比如,OPPO手机现阶段还未能把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作为企业的合作伙伴,未能形成品牌价值链上的重要链条。

3.2.2缺少硬件管控经验,无自主核心技术

小米并非硬件厂商,对于上游成本压缩能力有限,产能的稳定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去年的泰国洪灾,小米手机遭遇电池链断裂,直接导致产品停产。小米手机功能虽然强大,但是并没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手机,其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CPU,内存,屏幕等核心部件)都是靠对外采购,自主性很低。

3.2.3销售渠道覆盖能力有限

由于网购人群以一线城市为主,其线上销售模式难以对

二、三线城市全面覆盖。

3.2.4用户群体单一

上网购买手机的前提是基于对手机品牌的足够了解及信任,而现阶段小米的用户以高端用户为主,用户群体单一,对大众消费者能否产生足够吸引力仍需观察。整体来看,小米在智能手机的市场表现未必理想,单独依靠手机终端很难赚钱。

3.2.5小米手机的营销未能细分市场

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小米手机营销缺乏对目标消费者年龄职业特点、生活形态、购买习惯、消费心理、购买决策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确定他们的价值追求而做出的对品牌概念定位的营销方式。

3.2.6售后服务不完善

10 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售后服务在国产手机中一直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小米手机刚开始进入市场,售后服务系统并不健全。小米手机用户对小米手机屏幕质量、手机散热和电池问题产生质疑,物流方式的不完善。小米科技现状及基于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分析与调整建议另一方面,小米手机的低价低门槛进入,使得用户不仅仅局限于手机高端用户,而一些使用不当导致的问题也逐渐频繁,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售后压力的增大和口碑的降低,并且售后服务恰恰是用户最关心的地方。也有不少用户在论坛和其他平台中反映出售后较差无法解决问题、维修费用昂贵等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多的消费者为此感到抱怨。

第四章 对小米手机的发展建议

4.1 发展建议

以发掘用户潜在需求从而更好的服务用户为理念。小米应该更多的关心手机能干什么,而不是手机是什么。单纯的以户为中心的概念已经有点落后了。就像苹果一样,他们发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来占领市场,而不是像诺基亚一样一味的以满足用户为主。因为很多时候用户并不了解的自己和自己的需求。而小米最大的优势是那些关联公司(金山软件、优视科技、多玩、拉卡啦、凡客诚品、乐淘等)。只要小米和这些公司进行服务对接,就有了其他手机厂商都不具有的优势----低成本,高效率,整合速度快和双向推动作用。可以形成一个以手机为纽带的移动互联网帝国。但是对接整合的速度一定要迅速,契合度一定要高,服务质量也一定要有一定高度,再在整合上面有所创新。如顾客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购物流程等等。

4.2 产品建议

多样化和用户自定义的MIUI系统是对小米的用户群体是极大的扩充。MIUI是个不错的系统,能吸引不少用户。小米应该为尽可能多的用户定制他们的适合他们MIUI系统界面和操作方式(商务机,娱乐机,学生机,白领机,高配机,老年机等)同时各种模式能自由切换和智能切换(如视工作性质、时间、日期、亮度、电池等情况自动转换)。降低用户进入的门槛,让更多的普通用户加入到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小米互动开发模式里。小米同时可以吸收用户的优秀的设计方案给予一定奖励,再把这些亮点加入自己系统。为用户带来无限的、个性的、自由的、更适合每个个体用户的系统。最后,不要过度宣传硬件配置,转而更多宣传性价比优势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理念为上策。至于目前硬件和价格,都是非常好,产生了极高的性价比。对用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品牌推广作用。价格上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小米没有优势,在渠道销售成本会有一定优势,但是和前两项的劣势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4.3市场定位建议

明确自己的定位。小米的用户可分为四类:对于价格敏感的用户、追求价比关注的用户、对硬件性能有极高要求的用户、小米的粉丝用户。小米可以转化前三类的用户成为小米的粉丝,这个需要小米在每一步都做的完美。光从字面和价格匹配上来说,小米的市场定位是不太准确的。目前小米的市场定位为发烧友的手机。前两类用户是很难从他们身上赚到钱的鸡肋用户,他们既没有发烧友的阔绰,也没有普通用户对产品的低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永远是性价比和价格而不是品牌本身。第三类对硬件性能有极高要求的用户,他们追求的顶级性能,谁的性能最好他们就买谁的,价格对他们来说是次要的。第四类客户看似是小米的中间力量,其实他们中大部分的是前三类用户,只有极少部分是才是真正的粉丝。

结论

小米手机的上市计划应该非常成功,公司利用了强劲的配置和 MIUI/Android双系统,精干的营销团队和正确营销方案指引,使小米手机达到公司预期的市场目标和目的。本文文分析了小米手机在市场导入期的营销策略,但通过对其造成的影响力及自身产品所具有的资源,能够看到小米科技公司智能

12 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手机产品的竞争力所在;通过建设性的再定位想法,希望在适当的环境下,使小米手机在成长期能够有更大的销量发挥空间,帮助公司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能够令国产手机厂商得到启发。总之,通过小米手机的成功上市,能够为公司接下来的系列手机产品的上市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积累操作经验,并通过对现有目标市场的有效营销,大大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 市场营销 华夏出版社 2003年6月 [2]孟韬 市场营销策划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 [3]孙海燕 如何进行产品定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4]蒋侃 B2C多渠道消费行为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年3月 [5]胡卫夕,宋逸 微博营销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7月 [6]雷军 2011年小米手机发布会演讲PPT 2011年8月

数字营销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摘 要:电力是人们生活和工作赖以生存的能源,不仅能够促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也能够提升社会的经济效益,是社会重要的发展基础。而现阶段新电改方案推出,使得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电力企业必须加强电力市场营销的重视,在竞争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得到更多用户的支持,提升电力市场的竞争地位。本文通过对新电改的条件下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分析,找出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为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新电改;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引言: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力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才能够不被市场淘汰。而随着新一轮电力改革方案的出现,各个电力企业要综合自己的企业实际运营情况,进行企业营销策略优化和改进。使企业能够适应新电改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环境,提升企业的电力市场竞争力。

一、新电改条件下优化市场营销策略的作用

国家新电改方案的推出,导致现阶段电力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而要想在这种环境当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理解新电改方案内容,找出其中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并调整企业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在新电改条件大方向的前提下进行新阶段的市场营销策略应用,把握市场需求和动向,保持电力营销前瞻性提升企业的市场思维,从而保证企业在新电改条件下进行市场营销,不会被市场淘汰,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新电改内容

目前,国家最新电改内容是对阶梯型电价的调整,用户可根据不同后阶段的使用瓦数缴纳不同数量的用电费用,并且,国家电网还根据家里状况的不同,要求电价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对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设置每月15千瓦时的免费用电量。

并且,对于超出某一限度的用电,实行每度电加价的政策,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节约用电,减少电力的浪费。

三、传统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弊端

在企业的电力市场营销过程中,营销策略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介绍与分析,希望能够提高企业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视程度,推进营销策略的改进与优化。

(一)企业对营销策略重视不足

新电改方案的推行,促使电力市场向下一阶段发展。但很多电力企业在营销策略方面没有重视,仍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扩大市场。这样的营销管理运营模式,由于其自身定位不明确,电力市场变化趋势认知不清楚,企业的营销意识和竞争思维比较低。导致相关企业在新电改条件下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竞争存活的必要条件,使企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缺乏新电改条件下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大多数企业在电力市场营销过程中使用的营销人才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阶段新电改条件下的电力市场营销的需求。

并且,电力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营销员工的培养没有落实到位,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培养员工,导致员工的新电改下的营销意识不足。也没有花费足够的资金去聘请专业的新电改条件下的营销专业人才,造成企业内部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限制了企业新电改条件下的市场营销、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缺乏专业人才造成市场开拓质量不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营销手段比较落后

很多电力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的工作人员仍采用传统的营销手段。包括:短信发送、宣传单发送和客户办理套餐时的宣传。但这种营销手段非常落后,产生的宣传效果也不好,使得电力企业的营销效率逐渐下降,无法跟上时代的进程,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制约,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

四、新电改下的市场营销策略优化

为促使企业适应新电改条件下的市场营销变化,必须要解决以上各种电力市场营销问题。对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优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简要介绍以下几种市场营销优化策略方法。

(一)提升企业营销意识,强化企业宣传

为落实企业营销发展速度提升,需要对下一阶段的电力营销策略和领域进行分析与研究,众所周知,为响应国家的环保工作,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非常快,销售场景也非常火爆。但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不耗油,需要在充电桩进行补电。国家电网可瞅准这个发展机遇,考虑到以后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可在全国所有标准规格的停车场中建立充电桩,不仅解决了新能源车充电桩数量少的问题,还可以借停车场、车主停车位的充电桩安装,拓展电力市场,获取更多的收益。

(二)培养新电改条件下的市场营销人才

随着新电改方案的推出,在电力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培养适应新电改条件下的相关市场营销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提升企业营销效率,也能够扩展更多的客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企业可聘请专业的新电改专家或者教师对企业内部的营销人才进行教育指导,提升其市場营销水平,让员工能够在基于新电改条件的前提下实现客户数量的增长、订单数量的增加、公司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创新营销方法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现阶段的电力市场营销过程当中,企业应融合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营销策略的优化。使企业结合线上、线下市场,做到综合发展,扩大企业的电力市场营销范围,提升市场份额。

结合现阶段互联网数字化优势,在支付宝、微信、手机APP上添加相应的电力服务板块,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进行用电缴费、电力充值、电力套餐更换等服务。而且,数字化的网路服务也能提醒人们按时缴费,并查询相关充值交易信息,为后续的电力服务的所有流程都起到记录的作用。

(四)建立新电改市场营销问题处理机制

对于现阶段新电改条件下的可能出现的各种市场营销问题,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问题处理机制。通过综合考虑新建改市场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找出其具体的解决方案,制定成问题处理机制。确保在工作人员遇到突发问题且难以解决时,能够参考机制当中所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法,将问题解决。有效避免问题影响客户的体验,大大加快客户与企业之间订单签订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企业适应新电改环境,要对企业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优化与更新。通过提升企业营销意识、强化企业新电改宣传、培养对应的市场营销人才,创新的影响方法。使企业的新电改市场营销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其的经济效益提高以及企业的下一阶段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参考文献:

[1] 白国亮. 新电改条件下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 2019, 000(023):P.1-2.

[2] 李斌. 新电力体制改革对电网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影响[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 000(008):P.70-70.

[3] 寿浩璘, 张力. 新形势下河南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及分析[J]. 中国市场, 2020, 000(006):114-116.

数字营销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传统媒体在餐饮企业品牌营销中的使用频率不断下降,而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餐饮企业品牌营销正在崛起并走向成熟。本文是通过认知新媒体平台特征及应用现状,分析了當前传统特色餐饮企业的品牌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为传统特色餐饮企业在品牌战略定位、营销策略以及企业内部新媒体营销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帮助传统特色餐饮企业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立足和发展壮大。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餐饮;品牌营销

1引言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新媒体技术不断得到普及应用,特别是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的大批出现,预示着人类步入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其次,90后、00后的年轻人成为了消费的主流,这群人追求个性、新鲜的消费体验,旧的品牌服务和营销方式已经难以打动他们,传统特色餐饮企业需要主动创新营销方式,寻求新商机。刚好目前以新媒体平台为品牌推广的营销方式逐渐成为热门,传统特色餐饮企业可以从新媒体平台入手,重新制定一套新的品牌营销战略,再次赢得市场。

2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新媒体的定义界定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一个叫P.戈尔德马克的人在1967年提出来的,随后被美国高层提交给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报告书中多处使用“New Media”一词,在美国社会流行后,就逐步流传到全世界。随着专家对新媒体技术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新媒体”的定义也不断被重新阐释。2000年,外国学者Rice将“新媒体”定义为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允许用户与信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互。[1] 而后来新媒体的定义被扩大,不局限于特征,而赋予了文化层面的内涵,[2]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2.2新媒体的特征优势

新媒体逐渐兴起并成为一种有效的信息传播模式,其能利用互联网自身携带的交互性,实现传播内容和读者用户之间的即时反馈,[3]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在特征优势显而易见,并且远胜于传统媒体。首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是信息的载体发生改变,广大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将从传统媒体上转移到移动端,[4]由此推动了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方面的革新。新媒体融合了最新的流行元素和传播方式,且其媒体价值在于传播性和商业化,虽然传统媒体在技术发展下也进行了升级和转型,但是还是难以超越新媒体特征的优越性。

2.3对传统特色餐饮的认知

关于传统特色餐饮企业在本文中的定义理解,其泛指为创立于旧媒体时代(即新媒体技术及平台尚未普及应用的年代),以具备特色餐饮产品经营为主导,在品牌推广上采用传统媒体的餐饮企业。其中,对于“传统”二字是从品牌营销方式是否与新媒体技术接轨的方面进行界定,从而对广义上“传统餐饮”进行更加细分地定义。至于餐饮企业的特色,则大致可以从其产品和品牌文化认识出发,将其经营的差异性定义成其品牌特色。综上,本文对于传统特色餐饮的定义认知,其一是在于品牌推广形式的传统性,其二是在于品牌的差异性。

3新媒体时代下传统餐饮品牌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3.1新媒体时代下传统餐饮企业品牌营销现状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成熟发展和普及,许多餐饮企业都开始借助新媒体平台做起了品牌营销,一些知名的传统特色餐饮品牌也开始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入驻大众点评等美食APP,以及不断的扩张线下门店数量,努力打通线上线下的品牌营销的通道,也有部分中小型的传统特色餐饮品牌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品牌营销力度不足,品牌经营面临着巨大考验,不是被收购就是退出餐饮市场。知名传统特色餐饮品牌虽然有着一定品牌文化和品牌粉丝,但企业不可能永久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的需求,因为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年轻化,不少餐饮品牌的老客户也开始出现流失,又加上传统餐饮企业在盈利上的急于求成,在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和品牌推广上出现偏差,导致品牌营销虽有新媒体的助力,但效果不佳,企业的年度营收额和利润率出现了下降趋势,可见,传统特色餐饮品牌营销现状不容乐观,企业经营遇到新的瓶颈,目前,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品牌营销既然成了趋势,传统特色餐饮品牌也要借势对自身品牌的进行转型升级并推广,做好品牌营销,从而立足于餐饮市场,保证企业持续盈利和业绩稳步增长。

3.2新媒体时代下传统餐饮品牌营销存在问题

3.2.1缺乏深入市场调查,品牌定位不准确

部分传统餐饮品牌在对品牌进行经营的过程中,考虑时间和成本问题,忽视品牌的塑造和维护升级,不重视品牌精准定位,没有对餐饮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获取新的市场数据,而是对品牌的定位主观臆断,导致品牌定位出现偏差。没有对企业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在经营中就容易缺乏特色,品牌战略制定无法差异化,从而容易失去竞争力。

3.2.2品牌营销模式单一,营销渠道开拓少

部分传统餐饮企业的对品牌营销的方式较为老套,碍于营销开销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没有把精力放在品牌营销模式的创新和营销渠道的开拓上,一些大型的传统特色餐饮品牌也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缺乏品牌营销的意识。目前,传统餐饮企业因行业特性和基于成本考虑,中小型的传统餐饮企业多采用发放传单、张贴海报和电视广告等营销方式进行品牌宣传,有些大型的传统餐饮品牌除了电视广告外,也利用了“双微”和网站门户等新兴媒体平台进行品牌营销,不过有些还是搞“形式主义”,没有进行很好的品牌营销模式打造,营销渠道也未能全面打通。

3.2.3内部营销人才短缺,营销观念传统

一些传统餐饮企业也清楚地看到餐饮的市场份额逐渐被新兴餐饮企业给抢走,因为新兴的餐饮企业,他们不仅在餐饮产品设计上进行研究创新,而且在品牌营销上他们更是有着强大的营销人才团队。而传统餐饮企业除了个别能跟上新媒体时代的脚步,招聘一批既了解自身企业品牌文化的营销人才,在他们的努力下实现名利双收。而大多的传统餐饮企业却苦于内部营销人才短缺,难以将老品牌和新营销观念联系起来,突破传统的营销观念,在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品牌营销也是不太熟悉,都需要慢慢的学习,根本赶不上时代的脚步。

4新媒体与传统特色餐饮品牌营销的融合路径

4.1开展市场调研,找准品牌新定位

面对餐饮消费升级,传统特色餐饮企业的品牌营销需要建立在对自身品牌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上,显然,对整个餐饮市场开展深入的调研是必不可少的。大数据、新媒体等技术的支撑下,企业要借助这些工具,深入市场,贴近消费者,了解顾客的现有与潜在需求,以及他们对自身品牌的认可度。传统餐饮企业要利用好新时代下的大数据和新媒体技术,多方分析消费者数据,在品牌营销战略中找准品牌新定位,而且品牌定位要准、新、异,创造独到体验,真正与消费者连接起来,产生共鸣,才能树立独特的消费者可认同的品牌个性与形象。

4.2开拓品牌营销渠道,创新品牌营销模式

传统餐饮企业要结合当下社会的技术发展态势,运用好新媒体平台的营销手段,开拓合理有效的营销渠道,创新品牌营销模式,搭建起新场景营销平台。传统餐饮企业在做好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目标顾客的消费特点,从而选择传播性最广、营销效应最好的新媒体营销渠道进行品牌推广,除了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大众展示企业品牌文化,也可适时根据社会发展和消费者的消费动向,创造性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内容,不断提升顾客对品牌认可度,如近年火热的短视频营销和“双微”营销,以及价格相对低廉的自媒体营销,都为传统餐饮企业品牌营销与新媒体交融提供了良好契机,海底捞、小龙坎等传统特色餐饮企业也纷纷入驻了抖音,作为品牌宣传的一大阵营。此外,许多传统餐饮企业也早已开通了企业品牌专属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账户和门户网站,正在尝试利用新媒体平台展开品牌营销,其营销效应也相当不错。在营销模式方面,利用节日和特有的餐饮增值服务也越来越受餐饮品牌所推广,如喜家德虾仁水饺 “11.25抱抱节”、 西贝 “2.14 亲嘴节”等。因此,无论是大型的餐饮企业品牌,还是中小型的餐饮品牌,均要挖掘新媒体平台的营销优势,结合自身品牌优势和目标顾客特点,开拓行之有效的新媒体渠道,升级营销模式,为企业赢得更大的餐饮市场份额和顾客流量。

4.3企业内部新媒体营销方面人才的培养

传统特色餐饮要想真正的利用新媒体进行品牌营销,除了引进新媒体技术,建立新媒体企业门户外,重要的是培养一批专业的新媒体营销人才,这些人才需具备对餐饮营销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以及新颖创新的营销思维,且深知新媒体运营模式和当下最流行的线上营销策略。很多时候,他们就代表着我们餐饮企业品牌的形象,是直接与潜在顾客交流的窗口,是企业形象重要的塑造者和传播者之一。专业的营销人才能够时刻把握餐饮市场的营销热点,创造出与本品牌相关的话题,通过创作优质的营销热文、新奇的宣传视频,引起消费对品牌的关注,成为企业与顾客的沟通桥梁。其次,传统特色餐饮企业在培训新媒体营销人才的同时,也要时刻向他们灌输本品牌的文化、经营理念、品牌特色,让他们对本品牌有充分的认知,为他们在展开品牌营销的同时,更加的精准化和具体化,能够培养更多的忠实客户。

5结语

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特色餐饮品牌营销进行了研究,立足新媒体平台应用趋势和传统特色餐饮企业的品牌营销现状,从企業品牌定位、营销模式创新及内容营销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剖析与开拓,为传统特色餐饮企业在品牌推广上提供借鉴,引发他们对品牌营销新的思考,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开辟的市场。但随着新媒体平台的高速发展以及更多营销观念的产生,餐饮企业品牌还要继续审时度势,结合企业的特色,挖掘新的品牌营销市场,不断更新品牌营销的策略,完善自身品牌营销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李霁洲. 新媒体时代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0.

[2]许嘉宁. 餐饮行业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D].集美大学,2020.

[3]董笑语. 餐饮品牌形象设计及衍生品开发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0.

[4]白静. M餐饮企业运用互联网营销的策略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19.

作者简介:于伯阳(1983.03-)女,汉族,籍贯吉林省吉林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广告/市场/品牌营销

数字营销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这些数字是一个真实的现实,它所带来的冲击已经直接影响到品牌及营销者所面对的消费群体。某种意义上,在数字化时代,营销工作是在消费者的严密控制下。消费者在变化,以往的单向营销受到挑战。作为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Ipsos)总结出数字化时代消费者变化的五大趋势。

更为个性化,对品牌的信任逐步缺失。消费者对于自己的价值认知不断提升。他们对于企业营销有所了解,更易怀疑,不再总是相信品牌向他们灌输的信息内容,“广告都是要夸张些来吸引眼球” 。

动机更加复杂,错综多样。在传统的购买动机(物有所值、情感意义等等)之外,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微妙的决定购买或不购买某个品牌或产品的原因,如与公平、环保、健康相关的顾虑。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在有限的时间与花费内被综合考虑。

对于品牌与消费的强烈兴趣令消费者自认为是专家。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质疑,并且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消费者明白企业的营销策略,他们干扰这些策略,有时消费者乐于发起一场“对抗营销 ”的讨伐。

无限的信息查询与产品比较的机会,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针对任何事。现在科技就在消费者口袋或包里,尤其是手机的应用令他们可以与大量的信息实时相连。 零售商注意到他们相对于消费者的竞争优势正在大幅削弱。

新的自主表达欲望与机会,即时的联系与信息分享。消费者生成海量的、自发的、不受限的、非结构化的评论与信息。在社会化媒体上,通过这种行为方式,消费者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他们现在相互联系,拥有群体的力量与权利。品牌有时借用这种力量,但有时又不得不与之抗衡。

不是做不做,而是如何做

随着微博在全球持续火热,微博营销成为品牌营销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目前新浪微博用户与腾讯微博用户均已突破3亿,拥有巨大的用户数量;同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也是微博的一个明显优势。面对微博的优势,品牌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微博营销渠道。新浪微博发布的2012企业微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2年2月底,超过13万家企业开通新浪微博。其中,根据《财富》杂志发布的2011年500强企业榜单,共有143家世界500强企业开通新浪微博,占总数的29%;就国内而言,207家中国500强企业开通新浪微博,占41%。新浪微博上的企业微博账号粉丝数超过7亿,平均每个企业微博拥有的粉丝超过5000个。而根据益普索(Ipsos)近期开展的在线调查,《益普索微博品牌贡献率调查报告》显示,微博已成为消费者接触品牌的重要渠道,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乳饮料、体育服装/鞋、银行与购物网站四个行业为例,针对主要品牌,消费者通过微博看到品牌信息的比例已达到四分之一左右,是用户接触品牌的一个重要渠道。

既然微博已成为企业品牌营销的一个重要渠道,那么企业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个新兴渠道呢?益普索(Ipsos)认为,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内容依旧为“王”

虽然关于微博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的争论从未中止过,但不可否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用户UGC为基础的媒体性是微博最重要的属性之一。用户在微博的第一身份并不是消费者,他们使用微博不是为了了解品牌信息和购物的,能看到新鲜、好玩的事、图片和语录是大部分用户登录微博的首要动机。如果企业微博没有吸引用户的内容,一味地发布广告和推广信息,消费者即使成为该企业粉丝,也毫无价值可言。一味发布广告,甚至引起用户反感,适得其反。此外,由于微博的所谓“时间碎片化”属性,用户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灵活方便地获取微博内容,当用户看到品牌广告或推广信息时,通常不会立即做出购买决策,强制性的品牌广告推送的效果可想而知。

既然媒体性和内容是微博营销的基础,那么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呢?

首先,内容的选取要在品牌营销相关性的基础上,注重有趣、新鲜与实用。毫无疑问,泛娱乐化是目前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娱乐类、消遣类、新鲜类、实用类以及小清新类等内容是网络媒体包括微博吸引用户的主要内容。而内容的简短精练使微博更适合传播有趣、新鲜的内容而不是系统、严谨的企业品牌广告或新闻。企业微博营销首先要学会放下身段,做一个“有意思的人”,只有这样,才会有人“理”你。

其次,要学会“创意植入”。企业微博营销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营销”。益普索(Ipsos)认为,在娱乐、实用的基础上,微博的内容与关键词选取更要注重与品牌内容的创意结合。例如,微博植入营销的经典案例—“有杜蕾斯,下雨不湿鞋”,当天的转发数量达到了惊人的5.8万条。对热点的敏锐捕捉,利用有趣的方式创意植入是其成功的关键。

最后,要学会使用“网络语言”。既然要做一个“有意思的人”,那就应该用“有意思”的方式说话。网络不欢迎“冠冕堂皇”。5月1日的大型招聘节目《非你莫属》,某网络公司BOSS要求一名选手用网络语言描述某旅游景点,选手回答:XXX小镇的建筑浪漫典雅,游走其中仿佛置身于中世纪的欧洲小镇。其实看起来还不错的一句“官话”,大家并不“感冒”。而台下观众的一句颇有网络口吻的“XXX小镇是一个普通青年、文艺青年和二逼青年都喜欢去的地方”却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会“互动”

如果说内容是微博的基础,那互动就是微博营销的核心。目前很多企业传统单向信息传播的思维方式仍然根深蒂固。益普索(Ipsos)发现,耗费大把时间和精力一味地发布内容,几乎不与用户和粉丝互动,收效甚微。为什么与用户互动如此重要?

首先,“你不理人,自然不会有人理你”。选择潜在目标用户关注,发布有针对性的内容引起用户关注,是企业与潜在消费者建立联系、增加粉丝数量的重要方式。

其次,与粉丝的有趣互动有时会大大提升品牌影响力。杜蕾丝改编益达口香糖的经典回复是微博营销与粉丝互动的经典案例(一个网友把益达口香糖的广告词改了:“兄弟,油加满……你的杜蕾斯也满了。”杜蕾斯即刻回复了一句:“杜蕾斯无糖避孕套,关爱牙齿,更关心你。”)。 此后用户陆续将其他广告改编为与杜蕾丝有关的内容,其品牌传播效果不言而喻。

同时,从营销效果角度来看,微博其实是一个非常有“人味”的人人平等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一个人要想向其他人贩卖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先交“朋友”。企业应该学会“放下身段”,有意识地与消费者“套近乎”,通过互动,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进而逐渐成为“朋友”。成为“朋友”后,再慢慢提品牌的事,其效果要比“强推”的效果好得多。

最后,从客户服务角度看,“来而不往非礼也”,企业应该学会主动“聆听”消费者的意见,然后迅速做出反馈,尽量对每一条表扬、意见与批评及时做出回复。这一点是品牌营销中与用户互动的最基本要求;否则,置之不理,对品牌与企业形象的危害自不必多说。

抓住“意见领袖”,事半功倍

所谓微博的“意见领袖”通常被认为是微博中拥有较多粉丝且发布的信息与言论受到高度关注的人。微博灵活的评论和转发功能大大提升了“意见领袖”们的信息辐面和影响力。通常,粉丝数量越高、影响力越大的意见领袖其信息被转发的数量就越高,信息辐射面就越广。因此,与名人、草根名博等意见领袖合作,利用其广泛的传播效应,适度植入品牌与推广信息,这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除了直接与意见领袖合作,企业还应学会捕捉意见领袖的微博内容,有创意地与之互动。还以杜蕾丝的一个案例为例,喜欢晚睡的新浪草根名博“作业本”发了一条恶搞微博:“今晚一点前睡觉的人,怀孕。”杜蕾斯发现此条信息后,及时回复:“有我!没事!!”随后包括“作业本”回复并转发的两条相关微博,共被转发7000多次,当天杜蕾斯微博就增加粉丝3000人。可见,捕捉意见领袖们热点内容,找到品牌相关契合点,并以有趣的回复与之互动,是与意见领袖互动营销的三个关键要素。

发挥线上与线下整合效应

通常情况下,一次成功的品牌营销不会仅仅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利用不同平台的特点,发挥协同效应,进行整合营销是营销成功的关键。微博营销亦是如此,同样离不开与其他营销平台的协同与互动。由于具有多媒体属性,微博完全可以与门户、视频、博客以及电商渠道等线上渠道进行整合,利用各种渠道的优势和特点,相互配合,实现线上传播综合效果的最大化。例如,企业在其网店发布的新品信息或在视频网站发布的视频营销内容,完全可以转发到微博上,利用微博为其他渠道进行推广,实现多个线上渠道的整合。

除了与线上渠道有效整合,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微博对企业线下活动的宣传效应。例如,2009年,福特举办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在新车上市前一年,招募 100 名美国汽车达人,发放 100 辆只在欧洲才有的福特轿车,让这 100个人免费使用一年。在这一年免费使用的过程中,他们除了要完成设定的任务外,还被要求运用社会化媒体包括Twitter传播体验感受。这些达人利用Twitter时时刻刻发布关于福特新车的话题,在Twitter形成轰动效应,以至这款车型未上市的知名度就达到了 58%,相当于普通车上市2-3年的知名度。只要合理利用,微博对线下活动的宣传效果可见一斑。

把握好时间点,有效互动

企业在什么时间进行微博营销最合适?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进入“时间碎片化”时代。上下班时的地铁、午休间隔这些之前的所谓“零碎”时间成了微博用户最活跃的时间段之一,也成为企业发微博的最佳时间段之一。除了这些“零碎”时间段,益普索(Ipsos)的内部研究结果显示,晚上8点到11点时间段亦是微博用户活跃的一个高峰。企业的微博发布与粉丝互动应充分注重这些“高峰”时间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发布的内容不同,发布的时间点也应略有不同。例如,发布热点时事类、行业类的内容最好选择上午时间段以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新鲜资讯,而娱乐类、消遣类的内容可以选择在午休或下班后的晚间发布。

结合手机移动应用,放大即时效应

手机微博是微博的重要使用方式,且手机微博用户增长迅速。CNNIC(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12月在3.56亿手机网民中,手机微博使用率达38.5%,是增长最快的移动互联应用。益普索(Ipsos)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城市中,约56%的手机用户有使用手机上微博的习惯。而智能手机用户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拉动手机微博用户增长。企业应充分结合手机微博即时性、互动性高的特点,注重与消费者即时沟通与互动,以取得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品牌传播效应。要敏锐捕捉当天热点,及时发布针对性的内容,利用手机微博传播的即时效应,将极大地提高用户互动性与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例如杜蕾丝雨天鞋套事件,就是品牌利用下班时间手机微博的即时效应提高品牌影响力的经典应用。

学会“聆听”消费者

微博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开放性平台,用户在这里可以没有过多顾忌,畅所欲言,其言论的可信度相对较高。微博大部分用户对产品与品牌的评价对企业而言,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因此,利用相关技术,充分搜集微博上对品牌的各种评价和言论,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析,是企业洞察消费者、了解其产品与品牌表现的最佳手段之一。如果把3亿之众的微博用户比做大海,品牌就如同海上一叶小舟。但不管是小舢板,还是大邮轮,都须谨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利用先进技术实时把握大海的潮汐,并结合深入洞察对暗流做好判断,才能将品牌之舟开稳。

以上简单阐述了益普索(Ipsos)针对企业微博营销的几点建议。但作为互联网的一个新生事物,微博的发展和演化从未终止。随着微博不断演化,企业应该积极尝试,勇于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微博营销策略。正如高通前CEO所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这句话可以完美地诠释企业在微博和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新营销之“道”吧。

(本文作者李峰为益普索大中华区首席社会化媒介研究官,蔡国良为益普索大中华区首席数字研究官,王强为益普索大中华区数字研究经理 )

数字营销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营销手册

目 录

第一章 数字城管综述 ................................... 1 1.建设背景 ........................................... 1 2.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创新点 .............................. 2 3.数字城管的推广历程.................................. 4 4.数字城管的建设实施.................................. 7 第二章 数字城管扩展应用 ................................ 9 4.数字城管拓展应用子系统 .............................. 9 第三章 ............................................... 11 1.基础知识篇 ........................................ 11 2.建设应用篇 ........................................ 16

第一章 数字城管综述

1.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管理的任务日趋繁重,城市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面向未来,城市管理需要变革和创新、需要寻找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来改变传统城市管理模式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从而实现对城市‚科学、高效、精细、长效‛的管理,同时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便是这个时代下必然的产物。它要求将现代工程科学中的系统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和现代社会学中的‚善治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相结合,创建现代城市管理新模式。

2003年5月,在原北京东城区委陈平书记的领导下,与课题组一起研究通过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整合先进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优化、梳理城市管理机构和流程,并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2004年10月,经过17个月的反复摸索,‚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新模式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政府管理水平,较好地解决了城市运行中的多发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5年7月,随着‚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不断取得突出成效,新模式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国信办、中央编办、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的高度评价,并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组织在全国城市管理领域推广。

所谓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

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了信息采集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2.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创新点

2.1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路,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在市、区、街道、社区边界的基础上划分若干网格状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为准。单元网格划分完成后,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区域(若干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负责人为辖区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分区域管理。通过分区域实时监控,随时掌握城市的现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被动、盲目管理问题。

2.2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

将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和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原则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 214)的要求。在对部件相关的管理单位、权属单位、养护单位等信息进行普查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上,实现城市管理内容数字化。

2.3信息采集器‚城管通‛

‚城管通‛是基于无线网络实现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专用工具。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城管通‛终端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将城市管理的现场信息快速采集和报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接受监督中心的调度。‚城管通‛具备语音呼叫、短信群发、拍照录音、表单填写、地图浏览、数据同步、手机定位等功能。‚城管通‛硬件选型和应用软件开发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 293)。

2.4‚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责任更加明确。 2.5城市管理流程再造

城市管理流程再造是指在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成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对工作程序进行科学优化和重新设计,建立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实现闭环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

2.6综合评价体系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CJ/T 292)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参与城市管理的部门和责任主体进行工作过程、工作绩效的评价,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形成良好的城市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同时,将监督评价结果,作为各部门和其它城市维护责任主体在奖惩、任用、争优、创先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保证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3.数字城管的推广历程

从东城区创建数字城管新模式,将现代化城市管理构想变为现实,到如今新模式在全国范围的遍地开花,新模式的推广工作一路走来,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新模式也在探索磨合中不断规范和完善,并为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推动科技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4年10月,为满足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通过近百次的论

证、修改以及研发团队们的大力协同,基于‚网格化‛管理新概念的‚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得到了相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

2005年7月,‚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取得了突出成效,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国信办、中央编办、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的高度评价,并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组织在全国城市推广,当月公布了首批南京鼓楼、杭州等10个试点城市(城区)。

2005年8月,由东城区人民政府与课题组成员共同编制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由建设部颁布执行。同月,建设部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领导小组‛,

2006年3月,建设部在无锡召开‚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试点城市座谈会‛,并公布了第二批郑州、台州、诸暨等17个试点城市(城区)。

2006年11月,建设部在扬州市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会上扬州模式得到好评,并被大力推广。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了‚‘十一五’末2010年,地级市全覆盖,有条件的县级市和县城也要建立起来‛的目标,并指出,‚发达的沿海省份应该在五年内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全覆盖;中等发达的省份五年内应该完成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试点城市;发展中的省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取得突破,至少是省会城市、大城市获得推广。‛

2007年4月,建设部公布了长沙、乌鲁木齐、甘肃白银等第三批共24个试点城市(城区)。至此,‚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城市已达51个,覆盖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建设部办公厅[2007]42 5

号函确立2008年到2010为数字城管全面推广阶段,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县级市要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2007年7月,建设部在成都市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工作座谈会‛,借成都系统验收契机,建设部城建司司长李东序对两年的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对下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强调。

200

6、2007年间,浙江省和江苏省大力推进数字城管在省内的推广,并展开试点工作。根据《浙江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06-2015年)》,至2012年底,浙江11个设区市全部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县(市,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另外,江苏省《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力争在2010年以前,全省13个省辖市和苏南地区有条件的县级市全部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2007年10月,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陈蓁蓁在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的培训会议上向各城市代表宣贯了51个试点城市的试点任务,并强调建设工作应首先按照建设部标准规范执行。

2007年12月28日至29日,全国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汪光焘部长会上提到,‚继续推广建设系统‘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相结合的经验,各试点城市年底前要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并通过验收。‛

2008年8月,‚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和《绩效评价》得到颁布执行,标志着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推广和深入,标准化的进程也进一步向深入迈进。目前,《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立案处臵结案》正在编制过 6

程中。数字城管行业标准体系的发展完善对数字化城管执行手段的提升和运行效果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8年,常州、郑州、长沙、烟台等城市纷纷通过建设部验收,全国各地树立了各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模式,纷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1年12月23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姜伟新对2012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要加强城市综合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向地下管线、城市安全等领域拓展和延伸。继续加强供水、供热、供气、城市桥梁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监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城市内涝。加快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监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4.数字城管的建设实施

4.1建设内容 (1)管理模式

独立运转的监督员队伍;监管分离的两轴管理体系;闭环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包括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 (2)运行环境

中心机房网络、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建设;硬件和平台软件的配臵集成;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场地建设等。 (3)数据建设

部件和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和入库、网格划分和入库、基础数据处

理和入库。 (4)应用系统

建立数字城市管理核心应用系统,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 4.2实施管理体系

数字城管建设涉及体制机制、数据和系统搭建等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应组建合理的项目管理队伍,对项目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臵和分工,使参与项目的各方人员能有效地协同工作,发挥最高的效率。一般项目管理体系中包括数字城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负责人、管理组、系统组、数据组等角色。 4.3整合多方资源建设数字城管

(1)通过‚以租代建‛形式建设‚城管通‛、‚呼叫中心‛等部分内容,可减少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

由运营商进行建设,通过以上系统的服务外包,可以节省大量系统建设和维护管理经费,监督指挥中心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技术的研究和拓展中去。

(2)采用BOT方式分期投资,减少一次性投入。

在已经投入运行的试点项目中,有几个项目采用了运营集成商整体投资建设,政府分期还款的项目投资建设模式,即BOT模式。这种建设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地方城市在项目建设初期一次性资金投入的压力,有效降低了项目的风险,又充分调动和利用总承建商的 8

资金、技术和科技力量,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 (3)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和软硬件设备。

在数字城管项目实施前,许多城区已经有网络资源覆盖,数字城管要实现与市区相关部门、街道、社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互联,如果单独组网,费用极高。依据这种情况,目前已完成建设的城区大都充分依托现有的电子政务专网,进行功能扩展和整合利用。

第二章 数字城管扩展应用

1.数字城管拓展应用子系统

1.1移动督办子系统(领导通)

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是给领导研发的专用移动办公工具,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进行联网办公。领导通过手机移动办公终端,每天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最新城市管理状态,能够随时对重要问题进行督办。并能查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各类信息,包括重要紧急的问题,超时处理的问题,高发的问题,每日发生问题来源,监督员的工作情况等,可以让领导全面了解城市管理运行情况。 1.2业务短信子系统

短信子系统主要用于通过桌面推送方式和手机短信方式实现人员间消息提示。在使用计算机参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时,如果操作人员不在电脑旁边,往往不能立刻获知已经到达的城市问题或者消息通知,这样就无法完全体现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对问题快速反应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手机短信功能。当操作人员需要离开电脑旁边,可以选择需要短信提示,这样当有新案件到达时,会收到案件到达的短信通知,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参与人员之间的信息畅通和传达及时。 1.3视频监控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获取城市管理问题事发现场情况的直接手段,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在处理问题时可以调用视频显示现场周边情况,及时准确的掌握所监视路口、路段周围的市政、环卫、交通、治安等情况,为指挥判断提供迅速直观的信息,从而对各类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响应。

视频监控子系统也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核实及问题的核查提供了新的渠道。夜间监督员不在岗的时间里,可由值守人员通过分布在全市各地的视频探头来发现城市管理问题,保证夜间应急事件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采集。

第三章

1.基础知识篇

应该从哪几个角度介绍数字城管? (1)数字城管新模式的介绍。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事件、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2)数字城管的六个创新点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信息采集器‚城管通‛;‚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流程再造;综合评价体系。 (3)数字城管的建设内容

管理模式建设、数据建设、软硬件网络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 (4)目前数字城管新模式在全国的推广情况

从2005年,东城区系统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城管新模式‛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后,建设部三年期间内共确认三批共51个试点城市,许多非试点城市也纷纷展开了新模式的探索。2007年,建设部办公厅[2007]42号函确立2008年到2010 年为数字城管全面推广阶段,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县级市要全面推广新模式,同年, 11

浙江省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分别发文,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数字城管新模式建设。

1.2什么是城市部件、城市事件?两者之间的区分是什么?

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主要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区域内的各项地上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等,不包括地下的市政管线和非公共区域内的设施。按照部颁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部件的大类分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以及扩展部件类。

城市事件即为非部件类的城市管理事件,指人的行为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正常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按照部颁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事件的大类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类以及扩展事件类。

两者的区别在于,部件是可以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而事件是指行为或者现象。

1.3单元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万米单元网格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管理单位,是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根据城市管理监管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实

地区域(如下图所示,每个网格的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单元网格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地形测量数据比例尺一般以1/500或1/1000为宜,但不小于1/2000。

(2)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超过一万平方米时或者小于一万平方米时,都不应跨社区分割。

(3)地理布局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山丘、湖泊等自然地理布局进行划分。 (4)现状管理原则:为强化和实施有效管理,独立院落超过一万平方米时,不应拆分,以独立院落为单元进行划分。

(5)方便管理原则:按照出行习惯,考虑一定时间内步行或骑车方式便于到达。

(6)负责均衡原则:兼顾建筑物、城市管理对象的完整性,单元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管理对象,并使各责任网格内的管理对象的数量大致均衡,便于管理。

(7)无缝拼接原则:单元网格之间的边界应无缝拼接,不应重叠或者没人管理。

(8)相对稳定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宜保持相对稳定。 1.4监督中心的主要职能?

监督中心是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实现问题 13

信息收集、问题处理结果监督及综合评价等功能。 1.5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能?

指挥中心是主管城市综合管理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环境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部门,负责指挥和协调各专业部门、派遣问题处理任务。 1.6什么是专业部门?

专业部门指根据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职能和‚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对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落实城市管理问题处理的责任单位,即专业部门。

城市市政、公用、国土、房产、环保、园林、市容、环卫、建筑等各专业和街道的主管部门都可以作为数字城管系统的专业工作部门,参与数字城管系统的工作业务流程运转,反馈问题处理结果。 1.7什么是地理编码?

地理编码是建立地点坐标与地点描述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在数字城管系统中由地理编码子系统提供地理编码服务,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臵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臵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在空间信息支持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应用。 1.8什么是‚城管通‛?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数字城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子系统。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专用的‚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即‚城管通‛)在所负责的区域内巡查,将城市管理的现场信息快速采集和报送到城市

管理监督中心,同时接受监督中心的工作派遣与调度。

‚城管通‛是专业的移动通讯工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基于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臵信息实时传递。‚城管通‛具备语音呼叫、短信群发、拍照录音、表单填写、地图浏览、数据同步、手机定位等功能,是城市管理监督员日常办公的工具。 1.9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存在哪些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多城市管理的工作重心已经从城市建设转移到了城市管理。相对于现代化的城市管理需求,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臵。城市的管理问题缺乏主动发现且畅通、固定的渠道,造成管理部门不能及早发现隐患问题,往往是问题已经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才被动获知,从而造成了工作的被动和解决问题的难度。

(2)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城市管理问题没有明确的属主部门和透明的解决流程,容易造成当问题发生时,有关部门相互推委,使问题长期无法解决。 (3)管理方式粗放,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城市管理问题缺乏描述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标准,往往造成城市管理问题不能一次得到彻底解决。久而久之,当类似的问题越积越多、对城市生活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时,必须通过调动相关资源,以突击、运动的方式加以解决。 (4)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城市管理部门解决问题的多少、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解决问题的质量,没有衡量的尺度和奖惩机制。

间接导致了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干多干少、干快干慢、干好干坏一个样。 (5)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市民对城市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移动终端、各种服务热线、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市民可以更大程度上在城市管理问题出现的早期参与并通过网络、媒体曝光等手段实时评价城市管理部门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对城市管理问题响应及时性和解决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与现代化城市管理需求的突出矛盾,是催生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根本动力。

2.建设应用篇

2.1系统建设投资模式有哪几种?

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建设资金等不同情况的需要,选择多种商业模式。

(1)自建模式:政府选择自行投资建设,由政府一次性投资,电信、根据介入‚数字城管‛项目业务的程度,提供业务咨询、网络、应用系统、设备租赁(设备采购)、系统集成、设备维护等一种或多种服务。

(2)BOT模式:政府选择由运营商等垫资建设,由政府分若干年把一次性投资和利息分期偿还给电信。借鉴国内其它城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经验,BOT投资建设运行模式可以减少政府一次性资金投入的压力和风险;可以解决复杂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碰到的经验和技术力量缺乏等问题,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和实施进度;可以通过考核方式有效保证承建商在后期运行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可以充分整合政府、行业、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技术、经验等各方面的资源,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长效地开展。

(3)ASP模式(集中模式):ASP在业务模式上属于集中模式,由电信出资(一般在省一级,也可以考虑在地市一级)集中进行数字城管业务平台的建设,包括软硬件平台、网络等。各市在进行数字城管建设的时候,只需要建设呼叫中心、视频监控、大屏幕系统、本地机房和网络,并进行普查测绘,然后接入省级的集中平台即可。这样可以节约资金投入,提高业务平台的利用率。这种模式适合于有集中建设需求的省份。

2.2在资金不能一次到位的前提下,怎样划分系统建设阶段。

可以分期进行数字城管系统建设:

首先,按照部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 106)标准,数字城管系统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九大标准核心子系统。在建设时,可以先满足建设部标准要求完成对这九大子系统的建设,在系统实际运转和成熟过程中挖掘新需求,再进行个性化业务的扩充,拓展其他子系统。

其次,在系统建设中,管理范围可以选择不一次性覆盖所有计划管理区域,而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先选取几个区或者街道作为试点纳入系统管理,在系统投入运转,各方面进一步熟悉新模式理念和机制后,再对管理范围进行扩展。

2.3针对市区两级系统,区县版应选择什么样的系统架构?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推广以来,经历了区级模式、市区两级交换式(分布式)、市区两级一体化(集中式)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分布式和集中式都是针对市级平台的建设模式。

所谓集中式,是指将服务器等中央系统设在市监督指挥中心,数据全部存储在中央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所有的处理都在市监督指挥中心系统完成,各市直城市管理部门和区级城管指挥中心终端只是用来输入和输出,终端自己不作任何处理,所有任务都在主机上进行处理;所谓分布式,是指在市级平台和各区级平台都建立相对独立的系统,拥有独立的服务器,可以进行独立的操作使用。

集中式较分布式有实现全市统一化、市区两级数据同步一致、利于总体管理等优势,特别是避免了重复投资,节省了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在市级平台已经完成建设的前提下,区县版的推广最好采用集中式的架构进行。

2.4数字城管系统可以利用现有哪些资源?建成之后又可以给其他部门提供什么资源?

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大大节省建设投资。一般来讲,系统建设可以整合其他部门的资源主要包括:

(1)规划或国土部门的地理信息资源。主要需要的是1:500、1:1000或1:2000的基础地形图数据,系统建设需要基于基础地形图作为底图开展网格划分、地理编码普查和部件普查工作。 (2)网络资源。数字城管系统建成后,城市管理相关的部门与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需要实现网络上的互联互通,本项建设工作投资巨大,因此在项目的建设初期应着重了解政府的电子政务专网的覆盖范围,以便最大程度的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3)视频资源。视频监控作为一种发现问题的手段是城市管理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通过整合现有的视频资源实现上述目的,如公

安视频、防汛视频等。

(4)呼叫中心资源。呼叫中心是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面向公众的主要窗口,是城市管理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本城市已经具备类似的热线呼叫系统,如12319,12345等,可以考虑利用该类资源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呼叫受理。如果城市不具备该类热线或热线不具备共享利用条件,也可以考虑租用中国电信的呼叫中心平台实现上述功能。

数字城管平台建成后,各专业部门基于政府专网实现了互联互通;通过系统进行办案的协同办公机制初具规模;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了集中和完善;监督指挥大厅实现了面向满足城市日常和应急需要的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工作体系。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所积累起来的这些的管理资源,可以为今后的城市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共享。

除此之外,数字城管系统的建成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政务管理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树立了典型。例如:单元网格管理法、事部件管理法、GISMISOA一体化、无线通讯技术与政务管理应用软件的结合等等,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在今后政务管理的各个领域持续发挥影响和作用。

2.5数字城管项目一般由哪些部门牵头?

各地的牵头部门不同,不过一般都是城建相关部门或者信息化建设部门,目前各地在建设中,根据各自不同情况,牵头部门分别有:城管局、建设局、建委、市容局、市政局、信产局、政府信息办等部门。

2.6数字城管建设运行涉及哪些方面的数据,应该如何建设?

基础信息资源库主要包括基础地形数据、栅格影像数据、单元网格数据、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建设方法可以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普查与测绘,完成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首先需要对部件数据进行外业调查,调查结束后,需对部件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数字地图上进行标定,对地形图数据需作必要的处理,根据网格划分标准划分网格。 (1)基础地形数据

基础地形数据库包括基础地形图(道路、水系、建筑物等图层)、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环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人文、社会经济等众多的基础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

基础空间数据库是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的基础。数据分类依据各委办局所管理的数据信息内容进行划分。基础地理数据库可直接对城市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提供准确实时的基础地理信息,保证了数字城管平台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为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建议使用1:500比例尺的基础地形图。 (2)栅格影像数据

栅格影像数据将作为地形图的补充,用于直观反映城市地形和地貌,满足数字化城市管理位臵定位的需要。栅格影像数据一般包括正射影像数据和卫星影像数据,正射影像数据一般采用航拍方式获得,精度较高。 (3)地理编码数据

地理编码数据库以点、线、面方式表现城市地理实体。通过地理 20

编码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臵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4)单元网格数据

采用网格技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以一定的范围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专题网格,将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 (5)事、部件数据

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

通过拉网式数据普查,对市内的部件进行全面统计,按照网格化管理思想,将部件数据定位在电子地图上。

城市部件数据库存储的内容是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对象,是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库之一。

具体分类标准参考《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 214-2007)。

数据建设要满足以下要求:

 完整性要求:部件、事件的相关属性(时间、空间、位臵、权属、对应城管员等),要完整无缺地反映在待建系统中。

 一致性要求:系统的数据来自多个部门和业务系统,要保证数据

21

的一致性。

 准确性要求:地理位臵的偏差不能超过2米;权属信息不能有误;完好情况不能有误。

 实时性要求:事件数据非空间数据在市镇两级平台更新的时间不超过5秒;空间以及视频数据的传输和转换视数据量和网络负载情况不同,1M数据量在网络带宽不低于1M的情况下,更新(提取、传输、转换、入库)周期不超过5秒。

 安全性要求:部件的具体位臵信息属于保密信息,如要对社会公众开放,需要经过管理员授权,要防止非法使用。整个平台作为城市管理的信息中枢,需要具备较高的灾备、恢复措施。 2.7数字城管项目对地图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根据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的要求,在数字城管建设中,对使用的数字化地形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其比例尺一般以1/500为宜,但不应小于1/2000‛。一般情况下,各地的规划、国土部门或多或少均具备这样的基础地形图数据。通常,数字城管需要用到的基础地形图图层主要包括:道路中心线、面状道路、面状房屋、河流、铁路、地名等。一般,城市基础地形图的采集、更新和建库工作由当地城市测绘院负责,可以通过政府协调获得这类数据。基于该类数据进行单元网格划分、地理编码普查以及部件普查,即可完成系统地图数据的建设工作。

此外,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城市地理测绘工作起步较晚,有可能没有基础地形图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快速建设数字城管,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建设:购买城区范围的卫星或

22

航拍的正射影像图,基于该影像图进行网格划分和部件普查、建库,也可以基本满足数字城管系统的运行需要。随着系统的运行,相关城市可后逐步展开并完善地形图数据的测绘,最终建设成为符合建设部标准的数字城管系统。

2.8数字化地图的格式要求有哪些?

地图作为数字城管运行的一个基本条件,需要按照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中的相关要求来提供。

地图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形图、部件图、地理编码图、行政区划网格化分图、影像图等。

所有地图数据,均需采用当地独立的坐标系,除特殊需求外均按照ArcGIS的shpfile格式进行提供,要求属性数据齐全。影像图数据要求提供sid或jpeg格式。

提交的数据按照数据类型分类提供项目规划范围的整幅shp图数据,例如上水井盖图层,需独立提交整个范围的独立shp文件。

目前主流的电子地图格式有:ArcGis、Mapinfo、AutoCAD,这几种数据格式均可以通过各自的工具自由转换。

2.9城管通手机有规定的品牌和型号吗?城管通在系统中的作用?能实现哪些功能?

目前系统并没有对手机的具体型号提出严格的要求,主要是对手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有要求,目前成熟应用的手机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安卓、windows mobile系列、windows CE系列。

23

根据部颁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的要求,‚城管通‛是提供给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主要用于实现监督员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巡查过程中向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接受中心的任务指令并反馈。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采用无线网络传输技术,通过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臵信息实时传递。城管通的功能主要包括接打电话、短信群户、问题上报、任务接收、数据同步、GPS定位、地图浏览等。此外基于3G网络的城管通还可以实现视频上报等功能。 。

2.11数字城管建设过程的培训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开展?

从培训内容上主要包括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培训,数字城管业务培训,系统操作培训,系统维护培训四大方面,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一)数字城管建设培训

培训对象:业主方和主要参建方组成的项目组成员、领导 培训时间:售前阶段

培训内容:数字城管的建设内容,如何成立领导小组,如何分工等

(二)数字城管业务培训

培训对象:业主方的主要业务人员 培训时间:售中阶段

培训内容:组织机构的设立、指挥手册的制定、管理制度的确立等

24

(三)数字城管系统操作培训

培训对象:系统操作人员,分为监督员、接线员、值班长、派遣员、职能部门、督查员,按照角色分别进行培训

培训时间:试运行之前

培训内容:系统的基本操作,使用技巧,高级应用等

(四)数字城管系统维护培训

培训对象:业主方系统管理员 培训时间:系统试运行之后

培训内容:如何操作服务器,如何使用维护系统,基本故障的排除和解决方法,应急预案等

3.5数字城管系统使用前后,具体哪些方面得到改善?

经过对各系统建成城市的调查,可以看到数字城管带来的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1)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

(2)城市管理问题的反映有了‚直通车‛,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减少,实现管理组织的扁平化,形成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同管理城市的格局,并解决了大量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25

(3) ‚数字城管系统‛的广泛应用,使政府电子政务广泛应用,并带动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新模式的管理思路对于其他领域的管理也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拓展空间。

(4) ‚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带来的城市发展、公共管理和服务环境改善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社会影响力,可以吸引投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经济效益:

(1)整合各部门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降低人力车辆成本;克服多头处理、重复处理等弊病,降低事件处理成本。

(2)由于城市部件(如:井盖丢失等)问题,普通事件及突发事件(如爆管、火灾)能够被及时发现,使得人员伤亡、资源流失、财产损失得到极大的降低及控制,直接经济损失将会大大减少。 (3)极大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每年将为居民、从业人员和旅游者带来巨额的社会福利增量,经济效益将相当可观。 3.6为什么说数字城管建设是一把手工程?

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建设内容、管理机制、参与部门决定着其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数字城管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体制机制、应用系统、基础数据、运行环境四大块,整个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位协调的内容比较多。如基础数据的协调需要跨部门进行协调,还有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的机构的成立、队伍的成立、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指挥手册的编制等,均需要一把手进行协调和决策。根据各地的建设经验,一把手重视项目推进速度比较快,运行效果比较好;反之,一把手不重视,项目建设的推进速度慢,运行效果不明显。

26

3.7要让数字城管在最短的时间内,花最少的钱尽快建成,应该怎样建设?

(1)在技术上一定要把好关,特别是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应用软件的开发,

(2)选择有一定项目建设经验的承建单位。

(3)在实施前,建议要充分调研政府现有资源情况,避免重复投资浪费。在项目建设前期,协助用户做调研工作,根据其他城市在资源共享中的经验和特点,充分考虑已有网络和软硬件设备、GIS图层、服务热线、视频等资源,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省资金,又可以缩短建设时间。

3.8 3G技术结合数字城管能做些什么? (1)专业部门的无线3G上网接入

目前3G牌照在国内已经发放,伴随着无线网络在速度、容量的大幅提升,以前很多由于速率问题无法实现的应用都可以进行开发。

3G技术在数字城管的拓展应用中,可以在提升专业部门处臵效率方面发挥作用,在专业部门处臵过程中,必须有专人在电脑前等待问题的派遣,而在处臵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看到电脑上的数据,也无法达到快速处臵的目的。通过手机上的应用处臵子系统开发,可以让专业部门处臵人员随身携带3G手机,随时随地接收问题的派遣,处臵完成后立即反馈信息。

另外,在监督员上报和城管执法过程中,通过3G手机,可以对现场进行录像取证上传到中心数据库,为城市执法管理提供完整的影响资料。

27

(2)移动视频

在当前3G的应用领域,视频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3G网络的应用,可以将视频监控信息共享到3G手机上,使相关人员随时随地可以查看摄像监控信息,这个设计可以在数字城管、公安、交警等多个领域应用。

此外,随着手机功能的扩展,可以利用手机摄像头作为一个移动的摄像终端,利用3G网络实时向中心机房上传视频信息。该应用在无形中增加了大量城市监控终端,在日常城市管理,尤其是应急指挥领域,提供非常珍贵的信息资源。

3.9视频资源(天网、全球眼)怎样与数字城管系统进行结合?

全球眼系统具有直观性、实时性和可追溯性等多个特性,这些特性为城市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执行和监管工具,因此在各地的数字城管建设过程中都有较多的应用。全球眼与数字城管的结合方式如下: (1)电视墙应用方式:即视频信号采用传统方式在电视墙上展现,该方式下视频信号不能直接为数字城管系统使用,应用较少。 (2)接口方式:通过全球通平台的接口模块,数字城管系统中可以直接查看视频信号,并允许进行云台控制、截图、录像、录音等多种操作。将视频位臵点在地图上标示后,通过直接在地图上点击视频点,就可以看到该位臵的实时图像信息,并可以完成各项控制和其他功能。

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视频资源应用方式:

(1)视频巡查与上报:视频监督员在监督中心,通过大屏幕和电视墙查看不同视频信号中反馈的图像,通过GIS系统可以在地图上随机选择视频信号,一旦发现违反城市管理要求的事件间,即可通过视频

28

巡查页面截图、保留录像、录音等功能形成城市管理案卷的佐证,派遣至相关部门解决,相关部门通过上述佐证即可轻松完成案卷的处理。

(2)视频定位与补充:监督员上报案卷或者群众举报案卷后,接线员可以通过距离举报位臵最近的视频点,获取现场的视频信号,从而完成对已上报案卷的补充佐证。

(3)视频核查与回溯:专业部门完成案卷处臵后,接线员可以通过视频系统查看现场情况,也可以通过视频回溯功能对比先前的录像信息,直观的完成核查工作。

视频资源在数字城管中有较多应用,下面列举其中几项: (1)常规视频监控:在城管重点关注的路段、广场等场所,布臵常规视频监控,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长效监管。

(2)工地管理:为各建筑工地配备视频监控设备,收集图像监控信息和声音监控信息,用于工地噪音管理、工地夜间施工管理等;由于工地视频多为临时性,因此,建议采用租用方式。

(3)渣土车管理:在渣土倾倒重点路段、场所附近,布臵一定数量的视频监控,全方位监控乱倾倒行为。

(4)移动全球眼:通过在执法车辆上配臵移动全球眼,完成执法行动保障、移动监管等,全面拓展城管的灵活性,解决执法行动无法取证的难点;通过拓展城管通的功能,增加移动视频,使数量庞大的城管员成为遍布城市各地的移动电子眼。

视频资源的运作模式如下: (1)新建视频资源: 29

购买:城管局出资购买摄像头、线路及平台,搭建整套视频系统。 租用:电信根据城管局意愿,在指定地点增加视频点,利用现有的全球眼平台为城管提供服务,城管只需按期支付租用费即可。 (2)整合现有资源:整合公安、交通、应急等视频资源,通过模拟信号支路的方式为城管提供相应服务。

3.10采用模拟信号输出的视频能否整合到数字城管系统中?

当前摄像头输出信号分为两种,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在传统的视频监控建设中以模拟信号居多,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新建设的视频信号基本以数字信号为主。

模拟信号的接入及展示主要以电视墙为主,配合以视频矩阵用于控制切换,缺点是应用不灵活,对网络条件要求高,优点是视频图像质量好。数字信号的优点是应用灵活,可以与电子信息平台紧密结合,因为是以流媒体方式发布,可以在任何联网的电脑上查看。

在建设数字城管的过程中,对于传统的模拟信号视频接入,可以结合以上两种信号的特点进行整合。对于应用需求比较少的,只需要控制查看,需要建设独立的视频矩阵切换器,建设视频中心到数字城管中心的光纤,通过电视墙来进行察看展示。对于需要深度整合应用的,需要建设模数转换服务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再进行应用开发。一般模数转换服务器与视频服务器部署在一起为最佳方案。

数字营销案例分析范文第6篇

目前数字出版研究过多关注技术、流程、营销与盈利模式,缺乏对出版单位内部组织结构与优化的思考。组织结构是为数字出版产业服务的,传统出版社应该在内部机构、数字化平台和区域性全国性的战略联盟方面有积极的动作,找到在国家数字出版产业中的定位,优化一个顺应数字出版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形态。

一 出版单位内部组织的管理对象变化

数字出版的技术要素、产品形态、出版流程、市场营销等许多重要方面都不同于传统出版,已经对传统出版单位的组织流程及其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服务要求。

1.出版流程的转变

相对于传统的出版流程,数字出版流程的显著特点有:出版流程简化,流通环节缩短,数字技术与网络处理技术要求高。因而,数字出版的各个环节,数字与网络处理技术相对专业化,必须建立在相应的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甚至包括数字阅读显示的软件和技术等。

2.出版单位管理重点的转变

数字出版产业具有“二象性”的特点,其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依靠其产品创新性和媒体特性。具体而言,数字出版的主要管理活动集中在两个方面:(1)以内容管理为中心。数字出版资源储备的内容更为丰富,包括数字内容资源储备、复合型编辑及技术人才储备、运营模式的储备、数字产品营销渠道的储备等。内容资源强大使得读者拥有广阔的选择空间,甚至好的出版内容会根据读者的要求,不断延续下去。另外,内容资源强大意味着更大的市场话语权。(2)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数字出版过程的关键在于以数字出版技术实现数字化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数字化的编辑出版环境支撑,数字化的编辑出版工艺流程设计,基于数字化的协同异步工作系统,在线或离线的数字生产管理模式等等。

3.出版单位运行机制的转化

在数字出版的背景下,出版单位要实现从内容信息集成到数字出版、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的转型,首先要对出版单位运行机制进行转化。这包括:(L)内容资源的整合实现了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充分按照主题,以最直接的阅读形式,把传统的零散的出版内容资源进行整体运作,从而真正形成整合性、系统性的连续出版。(2)营销模式的重构对营销模式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创造了更多营销空间和机会,而成本很低。(3)盈利模式的重选对传统出版社是一个新的机遇,数字出版给予出版社创造的盈利机会和潜在价值毋庸置疑。

总之,传统出版社的管理对象发生了变化,负责管理和提供服务的内部组织的结构需要进行优化。出版单位的内部组织设计的合理变革,主要依据自身管理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并且要借助外部环境与技术条件。

二 适应数字出版环境的组织结构的转型方式及其定位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经历了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直线职能参谋型等不同的形式。时至今日,国内出版单位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企业化转制(除了少数公益性出版单位),但内部机构设置仍然主要停留在职能型和事业部型这两种结构形式,从而使内部治理结构落后于现代企业体制。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改进内部结构提高了新的机遇。一些有前瞻性的出版单位已经借助网络逐步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力图尽快适应数字出版产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出版单位在这方面已先行了一步,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在优化内部组织形态上开辟了出版的新领域。

目前,可供选择的内部组织形态有以下几种模式。

1.网络形结构

当前,国内企业化之后的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和知名出版社,都已经建立了基于网络运营平台的母子公司制组织结构,有的实现ERP管理模式,有的实现物流战略联盟,有的实现连锁经营,特别是上市出版企业的网络组织结构更成熟一些。

中小出版社和公益性出版社的网络体系、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尚不健全,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可以说,这些单位在传统渠道和传统组织结构方面没有大社的优势,而将网络形结构置入这些中小出版社,可以实现营销渠道的放大和增值;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有效地整合有限的生产要素。

2.扁平形结构

方正科技集团一直是扁平化渠道策略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从集团到最终用户之间只有一级渠道,主要通过全国的7个大区和32个区域公司直接对遍布全国的1500余家代理商以及200余家专卖店进行管理。这种组织结构形态由于渠道层级少,方正科技集团能掌握大量一手的客户动态,对客户需求能快速响应。数字出版部门的嵌入,如出版社网络信息中心、数字版权开发部、数字出版物选题策划与市场部等,可以极大地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这样就加快编辑出版速度,缩短周期,提高质量,更好地对人力资源予以组合和开发管理,有利于发挥职员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3.信息控制型结构

将传统介质的内容扩展到电子格式进行传播,是国际出版集团目前和长远规划的重点。荷兰沃尔特斯·克鲁维尔集团将其所有经营的产品和服务分为4类,即静态内容、动态内容、迅捷工具、定制解决方案。静态内容包括图书和散叶读物;动态内容包括CD-ROM光盘、数据库产品以及在线产品;迅捷工具包括工作流程工具和配套应用工具;定制解决方案包括集成软件包和定制工作流程系统。通过对近几年不同种类产品的成长几率和利润增长率的分析,定制解决方案的成长速度非常迅速。另外,从介质来看,电子载体产品的增长速度为33%,而传统纸介质产品处于停滞状态,仅为1%。

相较国际出版集团已逐渐成为一个从事信息资源价值链和产业链的连续存储和开发的信息集团。国内出版社在产业链整合的同时,也应重视建设版权信息和出版信息的组织单元,从而将出版管理置于信息控制过程中,这才会有利于出版产业的升级换代,有利于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延长,有利于保护和开发传统出版社的版权资源。

4.复合创新形结构

现代出版机构越来越体现为学习型组织,更是基于多学科、新技术、含创意的研发形结构。比如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北京图书中心,就是一个将市场触角伸到拥有最快捷、最丰富的选题资源的北京的新型组织。还有许多出版社在全国各地的分社、分公司以及与国外出版社驻中国办事处、民营出版社的合作开发,将文化工作室作为出版社的编外编辑机构等,都是出于选题的创意策划,借助网络技术而出现的新型机构。出版社经营的每一本书、一个项目都是新产品,需要注入新的创意、技术和市场元素,需要保持客观、创造、研发的虔诚心态,这一点很重要。然而,团队合作精神和研发能力却是最重要的。研发部门的功能在于,创造编辑、产品、服务及单位组织

的新能量。

以上所谈的4种内部组织形态模式,也同时反映出出版单位内部组织结构的由低到高的提升顺序,较为容易的是网络形结构,有资金和技术就可以自建或加盟,而后三者需要组织内部的进一步消化、调试和创新,是对运行规则的调适、融合和完善的过程。

三 出版单位组织结构的优化策略

1.将数字化部门嵌入置于单位内部主体结构

出版社在组织结构上的创新与优化已势不可挡,但出版组织结构变革必须遵循提升核心业务、发挥资源优势、瘦身传统营销、增强竞争力等基本原则。出版社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内容的提供及可开发的数字化产品形式上,向上游内容开发集中,向终端网络客户服务集中,向数字化专业队伍培养集中。同时,对非内容创造与非信息服务部门进行瘦身和外包,如传统营销、传统印刷等等。

目前,至少重点建设这样三个部门。

(1)数字出版物选题策划部

数字出版的选题策划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与传统出版物选题有很大不同。首先是数字出版物选题可以选择更多的新卖点,其次是小众化、专业化、个性化选题受到重视,再次是可以依据选题内容来选择适合它的表现形式。在复杂性程度上,数字出版选题足以超越传统选题方式,在管理部门归口上,也可以兼并传统纸质的图书选题领域。

(2)数字版权开发与复合出版部

以资本和技术为先行的电信产业运营商、网游企业、数字出版平台的技术型企业,对版权的争夺大面积展开。以盛大为代表,它们大规模吸纳、收编作者,成立版权机构。从此,传统出版社对于内容资源的优势不再。为了长远利益,传统出版社必须增强自主版权的保护和开发,探索出版资源挖掘与控制新模式,主动转化数字出版权。现在比较成熟的复合出版,收到了良好的市场效果。比如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图书、互联网和数字视盘等3种形式,同步出版《走进百家名村》等作品,采用了传统图书、互联网、手机阅读等多种出版方式,实现了多渠道全媒体同步出版。全媒体出版以数字图书的形式通过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进行同步出版。通过有效的全媒体整合营销,带来版权价值最大化和信息传播广泛化。

(3)数字技术开发和信息部

目前,数字出版技术系统和装备系统需要加大研发和创新,数字出版行业标准、数字出版物格式、数字出版防伪加密、数字版权保护等技术问题,也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所以,整合技术平台,解决数字技术问题,是发展数字出版的前提条件。同时,也需要出版单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人才在数字出版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当前,传统出版企业对数字出版仍缺乏足够认识,自主研发能力不够,尚未形成业界普遍认同的商业模式。要通过政策引导和重大项目实施,推动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研发能力。

出版单位的内容资源、作者资源、选题资源、版权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信息资源是其核心竞争力,因此应该与技术研发同步进行。

2.扶持建设若干个区域性或全国性出版业公共服务平台

(1)出版物流及出版市场监测平台

目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出版市场快速变化的趋势,出版业市场监测日益成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企业提高市场响应速度的唯一重要保证。欧美出版业发达国家出版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基础较好,对于出版业的运行和监测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我国政府和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共享与监测的价值,建立了立足市场面向市场的3个共享与监测系统,即北京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上海中国出版物流通监测系统、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信息的收集依然是传统的静止片面统计方法,即对零售环节的抽样统计和局部统计,忽视了某一出版物的在版、在途、在库环节状态,尽管应用了网络通信技术和P0s技术,但关于某一图书的完整数据信息依然失真失范。这就需要若干个整合上中下游出版企业的出版供应链的数字平台,如出版集团供应链信息平台、发行集团供应链信息平台、第三方出版监测机构信息平台。政府管理部门可以观测产品供求状况、市场结构变化、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运行格局,出版单位可以依据不断的跟踪监测结果来调整目标市场和细分市场、优化选题以及实施新的定价营销策略等等。

(2)公益性少数民族出版网络平台

现在,少数民族出版社在网络基础建设方面还是比较薄弱,许多还是局域网,有时用外网根本打不开,甚至找不到它们的主页。少数民族出版具有一般出版的共性,又具有资源特色化而产生的选题稀缺性、读者基数小而产生的市场有限性、文化保护而伴随的出版公益性和难以集团化而导致经营分散化等特殊性。建设国家少数民族网络出版平台,可以聚合少数民族出版的出版资源,转化出版劣势为出版优势,示范和引导少数民族数字化出版。这个平台将致力于提供各民族出版社在出版资源远程共享、出版政策传播研究、民族文化出版项目评审和监管、出版物及其版权资源的国内外贸易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3)版权保护和开发服务平台

数字出版产业具有“三高”性质,即内容的高度集成、技术对运维环境的高度支撑、运营模式的高度动态化,而这“三高”正是传统中小出版单位以一个出版社之力难以超越和解决的问题。要想在数字出版领域有所作为并取得实质性的实效,就一定要从高端进入,即要从集团和战略联盟的层面上整体考虑,集约性地类聚整合资源,整体性地进入,而不宜从个体的出版单位进入。如果进入层次过低,则会导致资金的无效投入、资源的无效生产和使用。这个高端首选的是版权资源及其网络平台,这是出版社的无形资产和优势资源,而这一优势正在消失。因此,只有借助版权网络平台,才能挽回不利局面。出版集团具有发展为区域性版权交易平台和中心的基础,而中小出版社、公益性出版社则需要国家、政府的扶持,最好在国家版权局的信息中心网站建立国家版权数据库与交易子网,优先为中小出版社和公益性出版社提供版权保护和版权贸易的在线服务。

综上所述,出版单位内部的机构重置和结构优化,源于管理对象的数字化,是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体制保障。对于中小出版社来说,比出版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建设网络型结构,还需要区域性或国家性的网络出版平台提供公共出版服务。出版集团要积极提升组织结构为复合研发型,转型为区域性和全国性出版平台,辐射其他中小出版社。出版单位主要的数字出版部门,如数字出版物选题策划部、数字版权开发与复合出版部、数字技术开发和信息部等要优先建设,并且归口整合相应的传统部门。出版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变革,必须围绕提升核心业务、发挥资源优势、瘦身传统营销、增强竞争力等核心主题来展开。回

参考文献:

[1]杨贵山,海外书业经营案例[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5:61-63,

[2]三石,2010年中国出版十大预测[J],深圳书城,2010(6):18-21,

[3]刘超,数字出版带动传统出版业升级转型[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7-17(9),

[4]尹章池,基于现代出版物流中心的出版市场监测机制研究[M]//黄先蓉,罗紫初,数字出版与出版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523-529

上一篇:十一活动总结范文下一篇:金属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