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2024-07-22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语言学习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视,结合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特点,注意运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艺术化的语言教学,进而才能确保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化管理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言艺术化;策略

一、语言艺术化管理的重要性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声音,是人类思维的外壳,是情感交流的桥梁,是思想表达的有效方式。俗话说,言为心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古训,道出了人们对语言的要求与期待。人生从幼童慢慢长大成人的过程,也是人的语言慢慢提升的过程。会语言、识语言、品语言、慧语言的过程,正是人类升华智慧、学会创造的过程。所以语言的艺术是神奇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言语了解语文的真谛,展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层次性、价值性、思想性、文化性的特点

(一)规范学生语文思维方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在学习如何规范使用语言的时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自己的语文思维方式和特点,教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语言。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自己没有规范的语言管理,怎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索取都是来源于教师的传授,那么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规范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若教师能够很好的管理语言,在课堂上让语言变得艺术化,那么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让学生沉浸在通过教师讲解的语文知识的海洋中。以语言的艺术让学生明白原来语文也是这么有趣、生动,让学生想要主动深入的去学习语文,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语文思维方式,找到属于自己学习语文的特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有调查显示,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幽默风趣更受学生的喜爱。初中的学生正直青春期,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大胆前卫,热爱新鲜事物,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如果教师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初中生时下流行的对话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有效的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如果课堂中规中矩则无法抓住学生的眼球,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本身是极其丰富生动的、不设限的,所以展现语文知识的方式不仅仅只有传统教学传授。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平淡的语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应用新颖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激情四溢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

(一)以贴近生活的语言方式进行教学

当前初中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是他们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学经验。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教学方式应该有效贴近学生的生活,对于很多专业词汇和高级用词要注意初中生的可接受性,这也就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用一些简单,贴近生活的词语,初中语文教学语言应该注意贴近初中生的实际生活,才能能够被初中生所充分理解和完全掌握,才能让学生们更好接受所学的知识。如在古文《陋室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陋室”进行一个“家室铭”的仿写:“房不在大,能住就行。书不在多,够读便行。虽然简陋,却很温馨。走进吾书房,翠色映眼帘。心中无杂念,眼中只余书。可以读文章,作诗歌。无鸣笛之乱耳,无游戏之扰心。朝来见星落,暮下望云霞。不禁叹:大好光阴!”以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对古文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含义,也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对《陋室铭》进行一个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这篇古文的印象,让他们以更轻松、诙谐的形式学习繁杂、无趣的古文。

(二)创设优美语言情境与学生课堂互动

优美的语言环境可以让学生沉浸其中,有效的进行师生间的课堂互动,以此提高课堂效率。以《爱莲说》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的走进课堂,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放一张百花的图片,并用这样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一朵盛开的花,是一株怒放的生命,花开有度,花落无声,面对着人世的悲欢,花无言,花尽知。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骚客都喜欢以花自喻,随后让学生回答自己喜爱的花,以此进行课堂互动。随后进行铺垫:“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頤,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样以古诗语言形式的优美铺垫使得学生带着这样的热情进入课堂,顺势引出本节的新课《爱莲说》,让学生来感受周敦颐先生是如何来描写他所独爱的莲花。

三、结语

初中是语文打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在教学上也进行了创新,教师应该尝试有趣的语言艺术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主动学习、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詹作永.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化管理策略浅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11):81-82.

[2]杨天武.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用语言艺术[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10):94.

[3]张文.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用语言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47-48.

[4]司景凤.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02):37.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特征十分突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十分重要,艺术性的语言能够有效激活学习主体思维、发展学习主体智力。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水平的提升十分必要,文章探究了具体提升语言艺术的方法以供初中语文教师参考。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语言技术

著名教育学家表示: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语言就像一道桥梁,关系到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利用语言艺术让学生感受教学中蕴含的美、沉醉在语言的魅力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1.清晰直观,契合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常涉及到导入、過渡、点拨三个重要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保障每个阶段的教学语言教学情境相符,清晰直观的引导学生。

在导入阶段,导入语的合理设计能够快速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并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以歌曲、故事、背景介绍、提问、启发式谈话、佳句赏析等方式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讲述了伟大作家鲁迅先生的童年时光,导入语可以为:童年像一次充满未知的探险,有欢乐、有泪水、有成长不可避免的痛,但童年就是这样,充满酸甜苦辣,可以绚丽夺目,也可让人回味无穷,那么同学们是否可以分享一下你们的童年趣事或童年中难忘的事呢?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情境中,再逐步引出文章主题。

在过渡阶段,过渡是指课程流程之间的衔接部分,发挥的作用是快速转变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过渡环节语言的艺术性是课堂语言魅力的直接表现,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整体的艺术效果。因此,在这部分的语言设计,保障语言自然顺畅,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在教学《伤仲永》这篇文章时,学生阅读文章后,对仲永从天赋异禀到泯然众人也有所了解,为了更深入的分析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是什么导致仲永最终泯然众人?仲永的经历对同学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利用这些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理解一个道理:天资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后天的努力也是成功不可获取的因素。

在点拨阶段,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由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导权,那么教师的角色则被重新定义,以一个点拨者的身份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而在点拨过程中,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意识,点拨的语言不应过于直白,应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为学生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提供方向。例如,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杜甫要为茅屋被秋风所破导致全家惨遭淋雨的经历写一首诗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杜甫写作风格以及写作背景,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更深刻的体会诗中饱含的情感。

2.亲切自然,情感丰富

初中生对客观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也有了自己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与学生在想法上产生了契合,才能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切实想法,从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自身情感相结合,记住语言诱导学生正确的情感体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知识的掌握与情感的升华。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学校的学习并不是毫无热情的将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进行心灵交流。因此,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展现亲切性的是必然的,利用亲切自然的语言与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启发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散文时,文章描写了作者对母亲的回忆,构建了平凡而伟大劳动女性的光辉形象,文字饱含深情,而对母亲的感恩与敬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深情的导入,引导学生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回忆与母亲的过往,从而感同身受的理解文章。具体的导入:母爱像涓涓细流,滋润心河的角角落落;母爱像惊涛骇浪,荡涤心灵的深处......从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快速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对自己的爱与奉献,从而带着自身的感受走进文章,了解作者表达母爱、怀念母亲的方式。

3.生动有趣,彰显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利用干瘪的语言引导学生,不会让学生产生过多的感触,因此,教师要适当的提升语言的趣味性与幽默性,结合教学内容与主题,利用趣味性的语言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融洽,使学生更活跃的在课堂上表达观点与看法,也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时,由于是一篇文言文章,在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以及重点字词基础上,还要让学生理解文言表达的特点以及文章的内涵。而生动有趣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从白话文的角度对内容进行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在理解这句话时,主要表达的是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其未完成的理想可以由他的子子孙孙来完成,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这不是典型的钉子户心态么!”引得学生忍俊不禁,也加深了学生对愚公身上坚持不懈精神的理解。

综上所述,我国语言博大精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感受到我国语言的多面性,也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与驾驭语言的水平,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杨.答非所问,别有洞天——从语用学视角分析初中语文课本中人物语言的艺术效果[J].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2018,33(9):80-83.

[2]禄叶.浅谈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魅力[J].魅力中国,2018,26(17):85.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概括得非常完整,他说:“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艺术表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养成他们学习的习惯、学习语文知识,最后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规范准确;条理清晰;简明流畅;感染力;创新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艺术表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养成他们学习的习惯、学习语文知识,最后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语言规范准确、简洁流畅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首先应该使用规范化的普通话。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教育法中也专门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对象是13岁以下的学生,语言习惯尚处于可塑性阶段,小学教师是小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启蒙老师,教师本身语言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的准确性。普通话有着统一的语音、词汇和使用规则,学生能很快理解。如果教师使用方言俚语教学,其本身具有极浓郁的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色彩,在语音、词汇和使用规则等方面很容易造成歧义和误解,从而增加在接受知识时的障碍。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语言要规范正确,使用标准普通话,还要注意纠正学生的方言,吐字发音清晰,使学生们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二、条理清晰、简洁流畅

小学语文因其所涉及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要力求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条理清晰、简洁流畅。从讲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教师语言的条理清晰、简明流畅也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1)条理清晰,是指在教学中根据课件内容,分清主次,抓住要领,重点突出,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住问题实质。诸如:主次感(主要和次要)、顺承感(先后顺序)、递进感(推进和发展)、转折感(出乎意料)、因果感(起因与结果)、并列感(并列推进)等逻辑感染层次。通常一节语文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如何向这40分钟要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课堂讲授难点内容能够一语道破,使学生能迅速捕捉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在繁杂的知识结构中总结出主干部分。

(2)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只有用简明流畅的语句扩大课堂的信息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真正提高效率。从学生本身的注意力特点来说,简洁的流畅的语言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授课时言不在多,清楚易懂就行。且语言规范,合乎语法逻辑,说得通顺、流畅、完整、清楚。若能一语破的,就一语解惑,切忌信口开河、东拉西扯、语脉不清。

三、语言融入真情实感

在艺术语言表达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性技巧,就是“以情带声”。

在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中,要想达到良好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授课效果,与学生达成良好的沟通,在教学语言中融入真情实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教师在授课语言表达中,需要情动于衷而言于表:把自己对教育事业高度的热爱、对学生诚挚的热爱,都熔铸于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将备课教材时自己的体会和真情实感,在课堂上表达出来,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四、教学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

由于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所面对的学生是7—13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同时注意力难于长时间集中,具有“周始性涣散”的特点,如果课件内容偏理性,教师又不注重语言表达方式的话,学生感到整个教学过程平淡无奇,甚至是枯燥无味,就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一堂课就会变成漫长的“煎熬”,失去教学的意义和效果。相反的,如果一篇枯燥的文章,在注重表达方式的教师的课堂上,又可能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就自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此可见,让语言生动起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制胜武器。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决于教师教学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因此,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力求抑扬顿挫,错落有致,能以声引人,以情感人,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偷快、动情、着迷,切忌矫揉造作,语调呆板。

教师的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可以通过注重语言表达的节奏感、注重引导语、过渡语的使用,同时辅以姿态语、多媒体插件的方式来实现。

(1)语言表达的节奏感,就是通过强弱适当、音量和谐、节奏轻快的语音表达,使学生也能随着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不断地跟着教师的节奏,从而最大化地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2)引导语、过渡语的使用,就是巧妙的设计教学语言,从教学开始,通过巧设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打开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过渡语的使用,要注意相互勾联,承上启下,激发学生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而對于思想情绪松懈的学生再次受到激发。

(3)姿态语是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与有声语言相配合,共同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在师生课堂教学良性互动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态势语的内容,包括表情、手势、体态、仪表等。而其中尤以面部表情最为丰富,它是师生双方思想赖以沟通、情感赖以交融的主要媒介。

如在我讲授《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时,就充分运用了上文中提到的几种语言表达方法:开始授课的时候,自己先通过面部表情作为引导,开始授课:①同学们,从老师的表情中你读懂了什么?(微笑——)真聪明,你们读懂了老师脸上的文字。对,是高兴,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有限的四十分钟。②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印在书本上的文字,写在白纸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既不是写在白纸上,也不是印在书本上。

五、注重创新

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教师所处的岗位相对固定,每年教授的课本一样,一旦有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就很容易出现格式化、一成不变的现象,如此在课堂上就很难保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创新性。如何根据时代的变化,充分运用丰富的教材内容,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语言,能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富于变化,常变常新,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创新智慧的火花,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保持旺盛的热情和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对客观事物的分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讲解,据课文内容,创设力求深刻鲜明,学生既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又能从中得到启示。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艺术表达,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关系直接而且重要,所谓“知易行难”,如何在在教学语言表达上能做到具备规范准确、逻辑表达简明流畅的基本要素,教学语言具有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注重创新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实践,不断的摸索总结,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巧,不断的磨练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表达,要达到高的艺术境界,必须终身锤炼自己的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杨吉星主编.语言表达技能训练指导.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9

[3]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0版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在课堂上, 教师的语言如果只是平铺直叙, 平淡无奇, 仅是单纯的照本宣科, 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自然也就无法从中体会到乐趣, 更不用说对学习产生兴趣了。而如果教师的语言在准确明了、优美甜润、抑扬顿挫的同时能够做到生动有趣且富有感染力, 就能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令其自然地随教师一起沉浸在文章的情境之中, 去体味、咀嚼文章的内在韵味。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引入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 (如笑话、故事、典故、谜语等) , 不但可以调节教学节奏, 而且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竞选州长》一课时教师先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纽约州长在马克·吐温面前吹嘘道:“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 什么东西最锐利么?我告诉你, 我的防弹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 我的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微微一笑, 说:“先生, 我了解的可跟你不一样啊!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 而最锐利得力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 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了!”学生听了这则故事哄堂大笑, 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到了马克·吐温的幽默。他们十分好奇这样一个幽默的人所写的文章会是个什么样子, 进而也对课文产生了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句评语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课堂上, 当学生回答有误或是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 教师仅仅简单粗暴的指责或是直截了当地说:“你错了!不对!”学生的情绪会紧张, 积极性会被挫伤, 思维会停滞。自此以后, 学生很可能在课堂上表现得不再积极, 很可能会害怕此类问题。这种情况下, 如果教师更讲究一些方法性, 态度和蔼一些, 语言委婉一些, 更多的使用激励性的评价, 如:“很遗憾!你能不能换个角度再想一想?”这样学生得到激励, 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 他对这样的问题会更感兴趣。而当学生回答正确时, 教师更应以丰富多变的艺术化语言给予激励——“你的思维真敏捷!”“你真是个有灵性的孩子!”……这可以使学生充满自信, 更加自觉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2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有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2.1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创新性学习情境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求教师也具有创新思维, 要求教师要“以创新者的身份进入到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 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的创新性情境。”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 抑扬顿挫的声调, 充沛的情感, 讲究的修辞, 多变的句式, 极强的感染力来为学生描绘、渲染情境, 引领学生进入具体的情境之中, 体味人物的感情, 领略美丽的风景, 从而使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激发出学生表达和创作的欲望。

2.2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形象性, 要求教师“讲到最典型的人物, 最生动的事例, 最感人的情节时, 要绘声绘色, 细致刻画, 使听众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为了使语言生动形象, 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节奏, 声调的高低起伏, 以使其满足学生的听觉需要。教师还应该注意谴词造句, 讲究语法修辞和多种句式的变化, 以此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 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 表现为创造新的影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培养创新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教师艺术化语言的启发下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生动画面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知觉材料。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对这些形象的材料进行个性化的加工、再创造以便形成新的影像, 这样就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上, 学生必定有进一步创造性表达的欲望。此时, 教师极具艺术化的形象语言为学生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材料。学生可以通过模仿, 将其内化为自己富于创造性的语言, 并使之逐渐形成为一种能力。

2.3 激励性的艺术化教学语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励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学生在求知、创新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阶段, 很可能会出现错误或是遇到困难。如果此时教师采用激励性语言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激励学生上进好学, 而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创新带来的喜悦, 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创造欲望。

3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 学生读到的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中有许多甚至是堪称经典的艺术珍品, 它们无不向学生传递着真、善、美的真谛。可是, 由于年龄、经历等等原因, 学生的领会力毕竟有限。这时, 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与这些文学作品之间的桥梁。

枯燥乏味的、不规范的语言无法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更无法使学生与其产生共鸣, 进行情感交流。反之, 如果教师的语言能够准确明了, 能够做到语音正确, 吐字清晰, 音色甜润, 抑扬顿挫;能够做到时而深沉, 时而激昂, 时而悲愤, 时而愉悦……那么, 效果会迥然不同——语言本身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而体验到语言艺术美带来的身心愉悦。

教材中那些优秀的文学珍品语言或优美明快, 或朴实洗练, 或铿锵有力, 或韵味无穷……教师不仅可以运用艺术化的语言在这些文学作品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 使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陶冶情操, 而且还可以通过情感化的语言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通过艺术化的语言, 真、善、美的种子播进了学生的心田, 激发了学生潜在的纯真情感, 使其受到了教育, 也进而提高了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 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架设了桥梁,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启迪学生的智慧, 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引起学生的美感。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 使教学语言发挥最大的作用。

摘要:教学语言, 是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品格中所使用的语言。语文教学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统一, 语文教学语言需要具有艺术性。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并具有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关,语文教师应该学会活用语言艺术,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指出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中的不足,并对高效课堂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效课堂;高中语文;语言艺术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中的不足

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虽然现阶段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教学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是课堂教学效率仍然较低,究其根本原因是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缺乏艺术性,语言表达方式有待改善。首先,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过于朴实平淡,缺乏丰富的内涵,教学过程比较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对学生形成示范作用。其次,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规范,往往是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语言连贯性不强,甚至出现颠三倒四的现象,少数老师用方言讲课,教学语言吐字不清晰、发音不准确情况比较常见。另外,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比较呆板,灵活性和感染力不强,过于依赖教材,照本宣读现象比较常见,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宽和延伸,教学语言启发性不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不到培养。这些都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中的不足,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高效课堂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构建高效课堂,语文教师需要采用更加科学、合适的教学语言,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更加准确地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

1.提升教学语言价值性

高中语文老师都具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精彩、生动的语言丰富教学语言内涵,提升语言的价值性。语文教师在讲解教材知识的时候,应尽量多使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结合名人名言、历史典故、影视歌曲等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在增强语文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语言技巧。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老师可以即兴演唱一段凤凰传奇的歌曲《荷塘月色》,将教学内容与歌曲緊密结合,丰富教学语言内涵。

2.确保教学语言规范性

规范的语言是保证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觉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做好吐字清晰、发音准确、情感到位,以教学方案为基准,保证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有序性和逻辑性。对于诗歌类、散文类文章,尤其需要注意教学语言节奏,采用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传递出文章的深层情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在对文章进行分析、点评时,要确保用词的准确性,突出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

3.增强教学语言靈活性

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古板教学语言,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传授学生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能照本宣读,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扩充和延伸,利用课外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老师应该先对《红楼梦》中主要的人物关系进行简要介绍,将重要故事情节穿插到课堂中,提高学生对全文的认识。

4.提高教学语言生动性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保证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语文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采用趣味性教学语言,灵活设置提问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氛围。比如,在学习课文《宇宙的边疆》时,可以让学生探索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保证教学语言激励性

具有激励性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帮助作用。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和说话语气,当学生表现良好,取得优异成绩时及时给予褒奖,对全班学生进行鼓励。即便学生犯错,也不要严厉批评,应该用平缓的语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比如,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如果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缺乏感情,老师可以先对学生朗读的流畅性和准确定进行肯定,采用建议的口吻让学生融入感情,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语言是高中语文教师传授语文知识的最重要方式,保证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必须提高重视力度。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从教学语言的价值性、规范性、灵活性、生动性、激励性等方面入手,利用教学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更加理想的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国瑞.浅谈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9-20.

[2]李延龄.让课堂充满人文精神:大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艺术刍议[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9-22.

[3]徐丽.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J].亚太教育,2015(32):8-9.

[4]陈春秀.魅力表达,精彩课堂: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8):106.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一、课堂导入新奇独特

我们经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语文教学。从语言角度来说,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听讲,主动听讲,主动思考,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基调。

因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课堂导入。例如,在新课开始之初,老师可以说,“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任务大家有没有完成呢?老师今天带来了神秘的礼物要奖励给表现优秀的同学!”学生们为了得到神秘的奖品必定会积极进行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认真听取别人的演讲,这在不自觉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认真学习,争取良好表现的心理,从而为课堂教学的下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课堂讲解启发诱导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经常采取的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陈述句进行讲解,学生知识被动的识记。然而经过长时间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優化。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启发诱导式的语言艺术,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运用发散性提问、疏导性提问等方式,刺激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三、课堂评价客观精准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环节,而教师对于学生回答的点评关系到是否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我们要注意采用肯定性的、鼓励性的语言,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在维护自尊心的同时,既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又能建立起奋发学习的信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识字数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词不达意、表述不清的现象,此时,教师的评语应该简明精准,在充分肯定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优点的同时,又要侧面强调他学要注意的地方。

四、体态语言相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堂注意力和稳定性可能还不够强,如果只采用语言说话教学方式的话无疑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除了注意语言运用之外,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体态语言。所谓的体态语言,是指说话过程中的动作手势、眼神交流等。这些无声的体态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更充分地表达某种意义,加强表达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故意做出一些夸张的动作、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向他们投去热情信任的眼光;在回答完问题之后可以向他们伸出大拇指表示赞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相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一门注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学科,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我们还需要使我们的教学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抑扬顿挫,饱含情感,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获得最佳效果。

上一篇:依法从事管理财会工作论文范文下一篇:信息设计下的视觉传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