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统计企业经济论文范文

2024-07-14

工业统计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工业化进程得到了有利提升,企业管理者的观念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生了转变,对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再进行传统形式的营销模式,而是充分结合销售统计指标体系,探寻工业产品的新型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本文简要阐述了工业产品销售统计指标,并结合销售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成,对影响工业产品销售的其他关联环节和因素,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旨在为企业工业产品的销售业绩提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更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工业产品;销售;统计指标体系

销售统计指标体系,是企业销售环节中,各种销售数据的汇总,更是与销售相关的各类环节指标所构成的整体,通过销售统计指标体系,可以清晰的观察出销售与企业生产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此种关系不仅包含了相互依从,更涉及到相互制约。工业产品涉及方方面面,大到飞机、汽车,小到油盐酱醋,都是人们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涉及到的基本工业产品,对于工业产品的销售进行统计,是每个企业从自身发展角度都应考量的问题,销售的成败,决定着企业的存亡,更关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唯有进行有效的工业产品销售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和研究,才能寻找出企业在销售环节和其他相关环节中,所出现的影响销售的因素,并针对问题,找到解决和改善的办法,也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的销售业绩提升,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因此,对于“工业产品销售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工业产品销售统计指标内容

在传统工业产品销售统计指标中,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产品销售额。销售额,是产品销售的数量与产品平均销售的价格乘积,不仅取决于销售价格,更取决于销售数量。很多企业的销售管理部门,将销售额作为评定销售人员能力的标准,此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其次,销售成本。销售成本中不仅包含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包含了销售人员的劳务成本[1]。最后,销售利润。销售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很多企业销售管理部门,通过对销售人员销售利润的考核,来衡量出其产品销售效率的高低。

二、工业产品销售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工业产品销售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通过对工业产品的市场定位、产品生产、销售渠道及销售模式的选取、销售指标的考量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便于从产品的各个环节中找寻出对销售产生影响或促进的因素,为提高产品的销售数量,增加销售利润,以及为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做出有利的数据化推动[2]。

2、对比性原则。工业产品销售作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销售统计指标的设定上,应与本企业历年的销售指标,以及同行业内的销售指标进行良好的对比。

在销售统计指标设定中,销售额的估算、产品的定价、销售渠道的选取等,都应与其他方面进行紧密的联系。

3、便捷性原则。对于工业产品销售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从数据的输入到查询,都应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对于数据指标的统计,应具备操作简单、查询便捷、数据齐全等特点[3]。

三、工业产品销售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一)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在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使用上,采用综合参考法进行框架的搭建。首先,根据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确立销售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结构;其次,结合同行业其他工业企业的销售统计指标体系构成内容,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对销售统计指标体系中所涉及到的项目予以确立[4];最后,进行企业内各部门沟通与协调,对于统一意见的项目进行体系内添加,对于不能达成共识的项目进行多角度考核或组织内研讨,以确保销售统计指标体系,在企业中保持完整性和一致性。

(二)销售统计指标体系涉及的销售外内容

销售统计指标体系中,不但应含有各类销售指标,更应含有其他与之有关的数据内容,在此列举两点。首先,销售统计指标体系中,应含有产品的市场定位,针对企业内生产的不同产品,所对应的社会阶层、适用人群等内容,都会对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产生影响。其次,销售统计指标体系中,应含有销售渠道的分类,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不仅要涵盖传统的销售渠道,更应将网络营销以及电子商务统计指标等添加进销售统计指标体系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产品的销售,将决定企业的成败和存亡。而在企业中引入和构建销售统计指标体系,则是进一步对销售管理的完善,使企业的销售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为企业的发展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销售的好与坏,高与低,不仅仅是销售数据指标,更应涵盖与销售相关联的各个环节,只有确保企业各个生产和管理环节均能够良性运转,企业的销售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因此,构建工业产品销售统计指标体系,不仅是完善销售管理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克宽,翟希蓉,王会中.试谈汽车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统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J].汽车工业研究,2011,13(25)06:32-37.

[2]张甜甜,李小杰.循环经济型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4(26)10:72-73.

[3]耿丽娟.试论安全技术防范产品行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大学时代论坛,2006,05(09)02:16-17.

[4]李立威,王晓红,李立威,王晓红.产品网上销售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苏商论,2010,11(09)01:33-35.

工业统计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构成国民经济的统一体,因此,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数量、结构和生产经营状况,而多元统计方法正是有效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从多元统计法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关键词 多元统计 企业 经营 管理

多元统计方法,它同时对多个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对诸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依性和相对重要性都能提供有用信息。企业发展结构的合理、人员素质良好,生产经营保持良性循环,是整个国民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为此,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去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统计,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内涵

多元统计分析,或简称多元分析,作为现代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是在本世纪初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由于电子计算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得多元统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入。多元统计是对多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定量方法。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常用的有:多元统计回归分析、多元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又称主分量分析、主轴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多元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判别分析、多元二、多元统计方法在综台评价中的应用可能性等。

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评价中,面临的是多个统计指标或变量的合并处理,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恰恰是处理多变量统计数据的理想方法,所以利用多元统计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统计评价是有科学的可行性的。目前由于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运算速度、精度的提高及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的推广应用(如国际上最流行的三大统计软件:SPSS、SAS、BMDS等),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评价中不仅是必要的,而用完全是正确有效的。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评价的多元统计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这是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最常用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包括在此基础之上所作的一些修正)、因子分析法(这是主成分分析法的发展)、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

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特点

(一)数据或结构化简。

通过变量变换等方法将相互依赖的关系变成不相关,或者把高维空间的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在不损失有价值信息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单地将被研究的现象描述出来,并希望这种表示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解释。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对应分析都属于这类方法。

(二)分类和分组。

即根据所测量的特征将一些“类似的”对象或变量分组,同时给出好的分组法则。如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统计方法。

(三)研究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人们对变量间关系的本质感兴趣。变量间是否相互独立?还是有一个或多个变量依赖于其他变量?如果是后者,那么这种关系又是怎样的?能否建立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用于预测或控制?可用回归分析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要分析两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典型相关分析。

(四)多元数据的统计推断。

主要是考虑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问题.尤其是与多元正态分布有关的估计和假设检验问题。通过假设检验,证实某些假设条件的合理性或支持原有的某种理论.

(五)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基础。

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基础包括多维随机向量,以及各种多元统计量,推导它们的分布并研究其性质,研究它们的抽样分布理论。

三、多元统计分析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主成分分析法。

1、主成分分析法就是:在众多的相关指标(变量)中,寻求一些变换,产生少数几个(如一个,两个,或三个)代表性较好的综合指标,这些少数代表性综合指标是原来的众多指标的线性组合,被此间保持相互独立(不相關),避免出现重叠信息,同时又能概括反映原指标中的绝大多数信息。这些少数代表性综合指标即称为“主分量”或“主成分”。例如,设原指标有p个,记为X1,X2,X3,…,Xp。将它们综合成m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Zl,Z2,…,Zm,(从理论上讲,可以得到p个主成分,但实际上,后p一m”个主成分所包含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线性组合关系为: z1=L11X1十L12X2十…十L1p+Xp。

由于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原始指标信息浓缩到少数有代表性综合指标中的一种统计方法,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正是要将反映评价对象各个方面的多个统计指标转化为一个综合评价值,即将每一个指标中的评价信息提取到一起,从而对评价对象的经济效益优劣水平作出排列。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时,首先对参评对象的统计数据按上述步骤计算出若干个经济效益“主成分”。然后进行综合评价。

2、主成分分析的具体计算步骤:设有n个样品(企业或地区)的p个指标(y1,y2,y3,……yp),进行主成分分析,则一般过程为:

第一步,将所获得的原始数据写成钜阵的形式,Y=(yij)p€譶o

Yij表示第i指标第j样品的观察数据。

第二步,对Y进行标准化处理。因为p个指标的计量单位与数量级别可能有较大的不同,若直接用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受计量单位与数量级别的影响,从而使主成分分析的结论出现偏误。由于标准化之后的数据协方差矩阵实际上就是原变量的一个相关矩阵R,故又称为“R型”分析。

即第i指标的样本标准差。

从而得到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矩阵X。

xij表示第i指标第j样品的观察数据。

第三步,计算样本相关系数矩阵R,可以直接由原始数据计算,也可以由标准化处理后的X矩阵计算。若是前者,就是计算指标yj与指标yi之间的直线相关系数;若是后者,则由下列矩阵运算得到,二者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rij表示第i指标第j指标之间的直线相关系数。显然,rij=rji

第四步,计算及的特征根、特征向量及方差贡献率。即解下列特征方程:

第五步就是要写出各个主要成分F,对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对比。

例如: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时,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选取了4项指标Y1、Y2、Y3、Y4用SPSS作主成成分分析,结果如下:

表一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主成分特征值特征向量

表二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

从表二数据可知: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大于1,并且它们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达到98.60%,也就是说这两个主成分能够解释4个变量中的98.60%的信息。根据特征值大于1,同时特征值累计贡献率大80%的原则,判断选取前两个主成分。为了简便起见,我们采用第一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它的特征值贡献率为73%,可以解释4个变量中的73%的信息。它的数学表达式为:Yt=0.1485X1-0.5735X2-0.5577X3-0.5814X4。这些系数称为主成分载荷,它表示主成分和原来各种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接下来计算每个Y的值,即每个单位综合评价值,然后进行排序,就得到所需要的值。

(二)聚类分析法。

1、聚类分析法又称“群分析法”,就是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归类的一种统计方法。它根据样品或指标之间的“相似性”或“相近性”将样品或指标进行归类,先将最相似或最相近的事物聚为一类,然后再将次相似或次相近的事物聚为一类,一直到将所有的样品或指标都聚成一个大类,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最后把整个分类系统中的“亲疏”关系或“远近”关系用一个图形形象直观地描述出来。

聚类过程中需要根据相似或相近性来决定样品或指标该不该归为一类,因此首先要设计出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或“相近”程度的指标。这就是聚类统计量。常用的聚类统计量有“相似系数”与“距离”两类。具体有:夹角余弦(相似系数)、相关系数、关联系数、距离系数(主要是欧氏距离,此外还有闵氏距离、马氏距离)等,前三个是“相似程度”的尺度,后者是“相近程度”的尺度。若有n个样本p个指标(变量),调查(观察)数据如下:

2、聚类分析的基本步骤。聚类分析的具体方法有系统聚类法、逐步聚类法等,前者由于聚类过程中计算(定义)新类之间距离的不同,还有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瓦尔德法)等,后者由于修改初始分类的最优原则的不同,可有最小距离法(成批修改法)、爬山法等。

一般来说,若用相似系数或相关系数作为聚类统计量时,其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常用标难差标准化)。

第二步,计算样品之间的相似系数或相关系数短阵。

由于上述两个矩阵都是关于主对角线对称阵,故只需写出下三角部分即可。

第三步,按以下原则进行聚类:

(1)若选出的一对样品,它们在已经分好的类中出现过,则将它们并成一个独立的新类;(2)若选出的两个样品中,有一个在已分好的类中出现过,则将另一个样品也归入到这一类中去,形成一个更大的类;(3)若选出的一对样品,都已分别在已经分好的两类中,则将这两个类并成一个更大的类;(4)若选出的一对样品都出现在同一组中,则这对样品就不用再归类了;(5)重复上述4个原则,直到将所有的样品都分类完毕为止。在具体聚类过程中,还有“一次归类法”与“逐次归类法”之分。后者较为准确。

第四步,绘出分类图,完成聚类工作。

(三)判别分析法。

1、判别分析就是指根据已有的有明确分类的调查资料,构造一个或一组判别函数井给出判别函数的各系数及判别规则,从而判断某一特定个体究竟是属于哪一类。 判别分析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判别原则,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判别方法。就判别准则而言,有“最大似然法”、“距离判别法”、“费雪判别法”、“贝叶斯判别法”等。就判别过程而言,有普通判别法与逐步判别法;就判别的类数而言,有二级判别与多级判别;就判别函数形式而言,有线性判别函数与非线性判别函数;本节卞要讨论二级判别法。

2、判别分析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用判别分析法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上是利用所建立的判别函数来计算各评价对象经济效益综合水平值,井进而据以进行排序。因此,通常只用二类判别法就可以进行综合评价。设判别函数为:

y=C0十C1X1十C2X2十…十CpXp

则只要将每一个单位的实际值代入到判别函数,就可得到综合评价值。

从理论上讲,任何判别准则,任何判别方法计算的判别函数均可用来综合评价。一般都认为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是比较理想的方法,故如此密切的相关程度说明了判别分析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方法。

四、结束语

选择合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企业的生产性质、生產规模、产品种类、生产流程以及市场环境等诸因素。多元化统计分析方法不仅提高了企业经济管理是水平,而且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准确、客观的参考数据,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8.

[2]卢文岱,SPSSFORWINDOWS统计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9.

工业统计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统计工作对于科学管理企业、监督企业活动、为企业制定科学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企业的统计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现代企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几点改善意见。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统计

企业的统计不仅仅是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统计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统计的重要性,认真分析目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中存在的几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的统计效率。

一、企业统计的重要意义

1.企业统计为政府统计提供了依据

在我国的统计制度中,基层的企业单位是统计调查的对象之一,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如何,与企业的统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做好企业的统计工作,能够为国家、地方及部门的数据质量及普查带来方便,直接促进了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因此是非常重要的。

2.企业统计为企业管理提供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企业统计在企业的科学管理过程中扮演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越来越需要相应的产品、原材料、市场、同行业等方面的资料,只有做好企业的统计工作,及时提供这些信息和数据,企业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制定出企业的长远发展计划,进而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

3.企业统计为企业的经营成果提供依据

新形势背景下,企业的经营业绩如何,是企业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地将目标管理渗透到各个领域的企业中来,对于企业的领导人,也往往以经营业绩作为衡量是否完成工作目标的依据,如是否进行奖惩都是按照企业的统计数据来的,因此加强企业的统计工作尤为重要。

4.企业统计为职工参与管理提供条件

企业为了实现民主管理,会定期向职工公布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接受职工的监督与管理。企业的统计也要顺应潮流,努力满足职工参与管理与监督的要求,汇总出能够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的统计数据,真实有效地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职工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这给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与监督提供了条件,促进职工有效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

二、企业在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意识普遍淡薄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领导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统计工作仅仅是一种形式工程,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其实,统计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多样的信息里找到关键有效的信息,这些关键有效的信息可以指导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推进。统计工作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目标指导、企业经营状况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正是因为统计工作没有得到领导的重视,企业的统计工作作用很难得到有效发挥。

2.统计质量不断下降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一些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和增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建立了规范的统计工作制度,对于统计工作加以重视,这样一来,统计工作的执行就具有了一定的难度。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把经济利益看做第一位,忽视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了企业统计工作数据混乱,数据的质量不高,数据可靠性不足。如此一来,统计质量不断下降,很难使得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企业的科学决策和发展计划也就很难制定起来,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统计人员素质较低

正是因为很多企业的领导对于统计工作不重视,领导在选择统计人员的时候往往都比较随意,再加上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统计部门,统计工作的专业性很难得到发挥,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一些企业没有专门的统计部门,甚至没有统计部门,仅仅是会计或者销售人员兼任统计工作,在统计的时候也是随意填写几张表格。此外,还有一些企业虽然设置了统计部门,但是在选择统计人员的时候随意性很大,统计人员的学历水平较低、责任心不足,业务素质及经验不足等等,这些都给统计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三、提高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1.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在企业的长远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让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得以凸显。首先,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监督和管理好统计工作的执行过程,让统计工作提供简洁有效的信息为科学决策做出依据。面对各种复杂多样的数据信息,领导要认识到统计工作在筛选有效信息、提供科学决策中的作用,及时认真查找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問题。其次,领导要带头做好统计工作的咨询工作,让统计工作中的数据变得容易理解,为相关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在统计数据得出之后,企业领导要督促统计人员做好统计分析工作,以此为依据做好企业的发展计划和经营状况的掌握工作。总之,企业领导只有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监督和管理好统计工作的执行过程,做好统计工作的咨询服务工作,才能让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凸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得以彰显,企业要加强统计工作制度的建立及统计技术手段的创新工作。首先,企业要建立相对规范的统计工作制度,针对统计的范围、内容、方法、程序、报表、时间等等因素都要做好明确的规定,确保统计工作按照统计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例如,针对统计报表中的格式、数量、栏目、说明材料、上报时间等等做了明确规定,就能掌握相应的统计数据信息,避免漏报、不报的现象发生。其次,企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统计方法,提高统计工作的技术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在统计的工作中,为了及时有效地更新和上报数据,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及时有效收集第一手资料,快速方便地进行数据处理及加工,及时有效地进行数据信息分享,提高了统计数据的质量,也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为企业制定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是非信息技术手段很难实现的。

3.提高统计人员队伍素质

企业的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统计人员队伍,如果统计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责任意识,统计工作难免流于形式,因此要加强好统计人员的素质建设。首先,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统计部门,如果没有相应条件也要建立统计部门,明确专门的统计人员负责,要积极避免一人兼多职的情况出现,确保统计工作有效进行。其次,企业要做好统计人员的选择把关工作,选择具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确保统计人员持证上岗,还要考虑到统计人员的业务基础。专业技术、责任精神、统计经验等要素,选择综合素质良好的统计人员来做统计工作。再次,要定期加强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及部门要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开展统计知识、计算机知识、财会知识、法律知识等,鼓励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最后,企业要激发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要定期为统计工作作出巨大贡献或者进步较快的同志进行表彰,在物质或者精神方面奖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从而不断地投入到统计工作中去。

总之,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挑战,企业要想提供自身的综合实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站稳脚跟,就要加强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发挥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优化企业统计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瑞华.感悟提升企业统计工作整体水平[J].北京统计, 2004(11)

[2] 陆士琪.对企业统计工作如何为企业服务的探索[J].上海统计,1995(02)

[3] 郑香恋.新时期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工作[J].山西统计,1994(12)

[4] 郭青霖.改进企业统计工作初探[J].山西统计,2003(12)

[5] 王玉华.劳动服务企业统计工作改革的设想[J].山西统计,1994(12)

工业统计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物流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在全球工业化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很多行业通过改善物流条件来降低运营成本,进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烟草行业也不例外。在分析广西卷烟工业企业物流现状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发展广西卷烟工业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广西;卷烟工业;企业物流;现状及对策

Key words: Guangxi; cigarette industry; enterprise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组成部分,物流的功能性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顾客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这些功能的每一环节的完善和调整都会为企业不同程度地降低成本,从而在其运营中创造价值。广西卷烟工业在“十五”期间开展了二次创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为中国烟草和地方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广西卷烟工业企业面临国际烟草巨头的挑战及国内烟草行业“大品牌”、“大市场”、“大战略”的激烈竞争中,还是显得相对弱小的。如何通过物流这个“利润金矿”来降低成本,增加运营价值,进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了广西卷烟工业企业当前追求的目标。

1广西卷烟工业发展概述

为了加快广西烟草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广西卷烟工业对原有的甲天下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钟山卷烟厂、富川卷烟厂、平南卷烟厂、浦北卷烟厂、博白卷烟厂、桂林卷烟厂和桂林卷烟分厂共9家卷烟工业企业进行了集团化、公司化改造。2001年,甲天下烟草集团公司和南宁烟草集团公司实施工商分设,柳州卷烟厂、南宁卷烟厂恢复独立法人资格;2002年关停并转年产量10万箱以下另外7家小烟厂;2003年广西中烟工业公司成立,下辖南宁、柳州两家卷烟厂和甲天下烟用辅料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广西中烟工业公司对下属的南宁、柳州两家卷烟厂实施联合重组,成立广西卷烟总厂,与工业公司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按照扁平化管理原则,形成总厂对柳州、南宁两分厂集中统一管理;2005年撤销广西卷烟总厂,统一组建为广西中烟工业公司,成为全国首家实现卷烟工业统一法人的企业。重组后的广西中烟工业公司,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了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有效地整合了资源,发挥了规模效益。从2000年至2005年,全区卷烟产量从72.33万箱扩大到106.9万箱,销售收入从19.34亿元增加到53.3亿元,税利总额从10.3亿元上升到31亿元,利润从3 148万元上升到5亿元,分别增长47.8%、175.6%、200.9%、1 488.3%。根据广西中烟工业公司数据统计,2006年实现了年产卷烟110万箱,实现销售收入62.14亿元,工业税利35.58亿元,利润5.65亿元。广西中烟工业公司“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年产卷烟150万箱,实现工业税利75亿元,利润15亿元。

2广西卷烟工业企业物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物流理念落后

目前国内有部分卷烟工业企业已经开始把现代物流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部分工业企业也开始积极地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通过为商业企业创造附加值来创造和扩大商业企业对他们的需求。但广西卷烟工业企业物流意识淡薄,对物流管理的理解还停留在原先的一种传统的运输仓储管理上,对成本控制也只看到某一环节,没有系统成本最优及物流成本“均衡”的思想;各级政府及领导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物流活动在企业活动中的“金矿”作用。

2.2广西卷烟工业企业供应链各环节物流功能普遍存在问题

由于烟草行业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卷烟工业企业的管理体制与动作模式存在着明显的裂痕现象。本该形成一条“价值链”的供、产、销三大系统各自为政,相互脱节,使得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服务水平不高,其表现为:

2.2.1供应物流环节。广西卷烟工业企业没有真实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原材料等有效货源仍然分散、沉淀在各个分公司,使企业无法主动、高效地调动这些有限的计划资源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不能均衡企业的生产,提高生产的计划性,从而最终产生了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增加企业资金占用,资金周转速度放慢。

2.2.2生产物流环节。广西卷烟工业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建设落后,原料物流、辅料物流和卷烟物流分属不同部门,缺乏横向协同,资源利用率差。在纵向上,生产计划并不是按照订单生产,根据生产决定采购,通过采购保证生产,通过生产保证销售,生产计划多是人为凭经验决定,使得生产物流成本及库存量增加;在横向上,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各自为政,职能不明确,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管理混乱,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门到门”服务,工业企业快速反应机制建设进度较慢,无法保障生产需要。

2.2.3销售物流环节。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供应链的整合情况及反应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水平。目前虽然工商双方在物流方面的协作有了一些变化,初步形成了两个“门对门”,即工业企业的卷烟物流通到商业企业的“门口”,商业企业的卷烟物流送到客户的“门口”。但工商双方在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物流资源及共用同城仓库资源等方面还未形成资源共享,使得销售成本增加的同时,却无法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增值化的物流服务,整个广西卷烟工业企业供应链的整体框架尚未构成。

2.3广西卷烟工业企业绿色物流落后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它强调全局和长远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

绿色物流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售,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其余90%为储运、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因此,物流专业化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广西卷烟工业企业在绿色物流理念、政策及技术手段等方面与国内外同类企业相比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了卷烟工业绿色物流的发展,使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2.4卷烟工业企业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当前卷烟工业企业用人更多地倾向于工科类的技术性较强的人才,即使选择了专业的物流人才,由于目前我国的物流教育起步较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及实践实训条件和内容设计上与企业要求脱节,使得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由于缺少经验而不能在企业担当重任。这些严重制约了卷烟工业企业物流的快速发展。

3广西卷烟工业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广西卷烟工业企业物流发展与区内外同行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广西卷烟工业企业要改变现状,必须从观念上、物流运作方式上等进行突破,以增强企业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3.1树立科学的现代物流理念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实现经济高效运行,融合高技术为一体的先进管理技术与组织方式,通过计划、实施、控制与协调等手段,对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环节的整合,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少的资金占用,安全、准时、高质量地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各级政府已经把现代物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并强化管理,降低流通费用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对于广西烟草工业企业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集团化运行质量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追踪世界物流的最新理论成果,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从中汲取有用的东西;充分发挥中国烟草学会在烟草物流研究中的排头兵作用,定期组织理论研讨,交流经验,提高理论水平,找出与我国烟草生产、流通相适应的物流模式。

3.2加强卷烟工业企业供应链各物流环节的科学有效管理

3.2.1建立稳定的烟叶供应渠道,减少供应物流成本。积极开展供应商管理库存,最大限度地降低原辅材料的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模式,卷烟生产计划与原辅料的库存采购业务之间实现系统集成,通过资源整合,统筹计划,集中采购、按照“一库制”的理念对各生产点原辅材料的仓储进行统一管理,既能保证有足够数量的优质、稳定、不断满足卷烟配方需求的烟叶持续供应,也减少了供应物流成本;同时采购部门在制订采购计划、资金计划时全面考虑生产资金情况,采用科学手段加强对卷烟销售市场的预测,避免造成原辅料库存的积压或短缺,导致库存成本加大,进而影响正常生产。

3.2.2推动工业企业内部一体化,加快生产物流发展。卷烟工业企业推动工业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建设,建成一体化物流运作组织,流程上对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进行界定的同时,加强三者的协同运作,即对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将工厂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加工单位,只负责生产物流,原辅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分属于不同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部门,从而建立起本企业的快速反应机制满足灵活多样的生产需求;树立“精细管理”和“精细服务”意识,逐步引入精益生产的模式,推行看板管理,努力实践“零库存”的仓储理念。

3.2.3工商企业协同,共建销售物流。几年来,烟草行业卷烟销量大幅增长,一方面与货源供应较好有关,另一方面与行业内部卷烟营销方式变革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卷烟物流体系建设起到了主要保障作用。广西卷烟工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工商企业合作,进行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物流资源等方面有效共享,制定实施卷烟营销物流资源整合方案,营销平台解决方案,对物流资源和物流平台进行全满整合;实现企业卷烟物流模式标准的统一,成品作业中采用以托盘为单位节能型运输,使用托盘成垛流转,结合先进的RFID技术进行托盘出入库扫码,提高工商企业出入库环节物流作业效率与准确率,减少在途时间,提高卷烟周转速度,既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也有利于节约物流成本。

3.3重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

广西卷烟工业企业物流发展滞后,企业物流管理水平要得到提高就离不开物流人才的培养。卷烟工业的发展关键是建立一只能力强、结构合理的优秀物流管理队伍,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卷烟工业行业物流系统整体规划和设计的高效管理人员,以及一批熟练掌握生产一线物流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4卷烟工业企业运营的绿色化

卷烟工业企业应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其经营管理战略。选择绿色运输,通过交通工具的搭配有效利用车辆,提高配送效率,在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的基础上,努力优化配送路线,提倡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等;减少公路运输,尽量采用铁路运输或海运,使用绿色交通工具;采用小型货车等低排放运输工具,保证运输车辆尾气排放达到标准;采用绿色包装,使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设计简易包装,减少一次性包装,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加强绿色包装宣传等;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流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余料,减少废弃物污染。

4结束语

卷烟工业是一条环环相扣的价值链,研发、采购、生产、库存、运输、营销、服务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广西卷烟工业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为中国烟草和地方经济虽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相对于国内外其他烟草企业来说还相对弱小。广西卷烟工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必须树立科学的现代物流理念,加强对卷烟工业企业供应链各环节的物流管理来培养和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优化核心业务,增强系统动作能力,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史亚召. 2007年烟草行业物流发展综述与2008年展望[C] //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2] 蒋新梅. 绿色物流发展措施探析[J]. 商场现代化,2007(8):153-154.

[3] 黄天辉,周俊,沈艳艳. 整合与创新铸就辉煌——广西中烟工业公司发展纪实[J]. 职业圈,2007(16):18-19.

[4] 蒋舟. 卷烟工业企业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J]. 企业家天地,2006(3):53-54.

工业统计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一、筹资过程

1、投资者投入资本 借: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投资额超出应享有投资份额部分)

2、借入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

短期借款

3、借款利息

①预提短期借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分期付息的利息)

长期借款——应计利息(长期借款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利息) ②支付短期借款利息

借:应付利息(预提部分)

财务费用(直接支付部分)

贷:银行存款 ③支付借款费用等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二、供应过程

1、材料采购在途后再入库 ①采购材料,尚未入库 借:在途物资——A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 ②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2、材料采购直接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

3、通过预付款采购材料 ①预付采购材料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②采购材料

借:原材料(或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③补付差价,或退回多余款项

借:预付账款

借:银行存款

贷: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4、支付所欠货款 ①支付一般欠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②支付所欠票据款 借:应付票据

贷:银行存款

5、采购费用的分配

借:在途物资(原材料)——A材料

——B材料

贷: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采购费用分配率=采购费用总额/分配标准

A材料应分配的采购费用=分配率*A材料的分配标准 B材料应分配的采购费用=分配率*B材料的分配标准

三、生产过程

1、生产领料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A材料

——B材料

2、结算工资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3、计提折旧费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4、预借差旅费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

5、报销差旅费 ①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收款——×××

库存现金 ②借:管理费用

库存现金

贷:其他应收款——×××

6、支付水电费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7、发生修理费(不论是否是车间、厂部)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8、发生其他相关费用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9、结转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贷: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分配标准

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分配率*甲产品的分配标准 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分配率*乙产品的分配标准

10、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乙产品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11、支付职工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四、销售过程

1、销售产品 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收回欠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3、预收款销售 ①预收销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②销售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③多还少补

借:预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

4、支付广告费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5、销售材料 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结转已销材料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7、结转已销产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8、支付应由销售方负担的销售产品运费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

五、利润形成与分配过程

1、捐赠他人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2、接受捐赠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3、罚款支出或收入

借:营业外支出

借:银行存款

贷: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4、结转损益类账户中的收入类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5、结转损益类账户中的费用、支出类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6、计提所得税,并结转

借:所得税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所得税费用

7、结转本年实现的利润或亏损

借:本年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8、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应付利润

贷: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

9、向投资者支付利润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10、结转利润分配各明细科目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应付利润

六、财产清查

1、盘盈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损益调整

2、盘盈流动资产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 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盘盈流动资产的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自然升值或计量不准造成的)

营业外收入

4、盘亏固定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5、盘亏固定资产的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款部分)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6、盘亏流动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

库存商品 库存现金

7、盘亏流动资产的处理

借:管理费用(自然损耗或计量不准造成的)

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款部分)

营业外收入

工业统计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企业统计数据是分析企业经济运行、变化和预测企业发展趋势,制定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统计工作在企业决策、调控和管理中的重大作用是否能够正确地发挥。目前在企业实际统计工作中,统计数据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甚至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的企业统计数据其实基本是丧失了其应有的使用价值,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企业决策失误,给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摘要词:企业统计;数据失真;思考;对策

一、当前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企业统计人员变动异常频繁影响到了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目前企业重组和改制等各项改革工作都会导致企业人员的随时变动,并且已经成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当然改革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但在企业改革过程中会导致统计队伍的很不稳定,统计资料不能正常交接,甚至有的企业随意更换统计人员,这样不但有损企业统计工作的开展,而且也会影响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部分企业统计人员缺乏统计知识,统计法规也存在漏洞影响到了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首先,由于企业常常忽略了对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导致企业统计人员普遍缺乏统计知识,造成对企业统计指标理解不透,导致了企业统计数据出现差错,这必然会使企业统计的原始数据存在先天性的不足。另外,统计法只对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做了规定,但是在确保统计源头数据准确性方面规定太少,规定本身也存在漏洞,这样在执行中就给某些领导干部或统计部门修改数据提供了机会。再就是对企业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中没有明确对有关领导干部违法怎么处理,对领导不追究责任直接影响到了法律实施效果,也间接或直接影响了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三)企业领导为私利随意对统计数据进行干预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企业统计成果和统计数据经常会与各级企业领导的政绩密切相关,所以企业的年终考核也会考虑以统计数据为依据,这样就使得许多企业领导冒险去干预统计工作,迫使企业统计人员弄虚作假,为其升职创造条件。部分企业领导干部为了达到私人目的随意修改企业统计数据,直接违反统计法,加上有些企业基层统计人员存在难言苦衷,在工作中对掺有水分的或被领导干预过的统计数据不敢纠正,甚至个别企业统计部门负责人还力求迎合领导意图,这样的后果是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四)企业不切实际的计划和高指标,加上监督机制不健全影响到了企业统计数据质量。部分企业领导干部喜欢急功近利,通常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然后不切实际的靠行政命令强行干预,硬性行下达一些和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的高指标和计划。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统计人员为了迎合上级领导,只能是违心统计,另外,虽然很多企业也制定了一些针对企业统计监督检查和考核约束机制,但是很多企业的监督机制没有发挥一作用,基本上是听听汇报,看看账表了事,不能深入下去调查,这就导致监督机制难以起到遏制企业统计数据失真的有效作用,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提高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的对策思考

(一)不断改革企业统计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企业统计制度方法。企业统计最好是逐步能实行企业最高领导垂直管理体制,因为现在的统一领导和分级负责统计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因为在这样的体制下企业统计数据的独立性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可以逐步构建多元的统计体系,通过建立以政府综合统计为主体和企业部门统计结合并存的统计体系,并且做到各自分工科学,职责分明和协调发展,通过这样的现代化企业统计体制更能充分发挥企业统计的作用,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最后,需要大力拓展企业抽样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域,不断改进和完善抽样调查方法,做到不但科学,而且经济适用,从而提高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强化企业统计执法力度,通过加强监督等措施建立有效的防干预机制。首先,根据《统计法》的规定,来自数据源头最基础单位的虚报、瞒报或拒报统计数据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是在处罚过程中,如果因为虚报、瞒报和拒报统计数据所得到的好处大过所受处罚,那么数据源头基层单位的虚报、瞒报或拒报就不会停止,所以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法律责任,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干预统计数据问题的处理,要提出切实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努力从根本上遏制统计弄虚作假现象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其次,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可行有效的防干扰机制,可以逐步建立起随表分析制,报表待审制,数据评估制及失真数据直查制,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统计数据能有根有据,一定程度上防止对统计数据的人为干预。最后,还要采取切实措施对企业统计数据质量进行监督。在对企业统计数据监督时,通过媒体监督是促进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措施,因为媒体具有参与面广和挖掘程度深特点。当然,考虑媒体的发散性特点,相关政府部门对媒体的监督也应依法加强管理,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混乱局面。

(三)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管理,健全统计机构和培养高素质统计队伍。企业必须逐步完善统计机构,采取措施稳定统计队伍,制定有效系统的企业统计人员定期培训计划,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特别是要重视对企业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因为如果源头数据不准,统计数据质量是无法保证的。通过对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理论水平、法律意识及工作能力,使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更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需要,这样就能把好统计数据质量的源头关,从而保证企业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另外要特别重视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制和统计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全面提高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统计人员依法统计的意识,增强他们的为统计数据真实性负责的责任感。教育统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都能立足本岗,切实搞好企业统计工作。

(四)上级部门在考察企业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业绩时,尽量做到全面、科学和准确、不能仅仅把企业统计数据作为考察判定依据。当然企业统计数据是考察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但是不能看成是唯一依据,即使拿来做依据也必须做到用于考察实绩的企业统计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并且利用企业统计数据考察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时必须要考虑他们原有的工作条件基础,坚决杜绝制定不切实可行考核目标,从源头上杜绝因考核目标不切实际而引发的统计数据造假现象。当然企业的组织部门更应制定公平、合理的领导干部任用和选拔机制,坚决杜绝“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现象的发生。

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然后对造成这些影响因素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保证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才能保证企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发挥企业统计数据的最大实用价值,使统计部门在企业及社会的发展中发出出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淑宝,应对统计数据失真的对策,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杨志勇,统计执法的博弈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1

[3]郝杰。统计违法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对策,陕西统计与社会,2009/4

作者简介:

顾睿(1980- ),男,安徽寿县人,工商管理硕士,安徽省电信财务共享中心

上一篇:高职院校英语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经济效益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