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心理培训心得范文

2024-06-17

朋辈心理培训心得范文第1篇

一、朋辈心理自助的内涵

“朋辈”字面上可以解释为年龄差不多的朋友。多数学者认为是具有类似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年龄、社会定位的群体。现代朋辈教育出自20世纪美国大学, 指相似喜好的大学生通过相互的分享, 从而达到思想、知识、技能方面等方面的教育。“自助”就是自己帮助自己, 自己促进自己。心理自助, 从广义来说是指任何经由自我意识调整或锻炼心理的行为。通常来说是个体依照自己的心理需求, 在自我意识的指引下, 充分利用内外存在的资源, 主动地调整、培养、提高自己, 保持身心健康, 推动心理成长的能力。心理自助是一个过程, 李笑燃等认为这一个过包含了心理动机、自省、心理分析、方法筛选、心理行动、自我评价、心理重构、体验这些行为, 并且是一个循环机制。

朋辈心理自助,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 并没有明确的学者给予定义, 只能从“朋辈”和“心理自助”结合来进行解释。通常认为是通过朋辈教育、交往或学习, 实现心理自助的过程。它的实现模式, 也遵循心理自助的通用模式, 只是强调朋辈这一介质。大学生朋辈心理自助的基本内涵实际上是大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分享, 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当遇到心理困扰时, 与朋友交流是大学生的首要选择。这说明了朋辈心理自助是大学生最佳选择, 我国高等学校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培育和建设。大学生朋辈心理自助不仅对于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切实的效果, 而且对于我国高校心理方面的辅导人员稀缺是很好地补充。大学生已经有较强的自我意识, 在同辈间易获得相同的语言交流、思想交流, 易相互形成紧密的信任关系。

二、大学生朋辈心理自助的可行性

(一) 个体的主动性利于朋辈心理自助

不论何种心理自助, 个人的心理动机是激发这一个程的起因。如大学生遇到心烦意乱的事, 需要找人倾诉、讨论一样, 心烦意乱是激发交流行为的动力。个体没有心理动机, 就无法发动自助的心理循环过程。朋辈心理自助较其他心理自助, 更强调个体的主动性, 因为大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往往不会主动问询, 而且很多大学生也不会觉察其他人心理状况引发的外部表象。因此, 个体主动的寻求心理自助, 是至关重要的, 对实现朋辈心理自助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 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利于朋辈心理自助

虽然是心理自助, 但依据的仍然是群体社会化理论。班杜拉就认为, 人的所有表现都与环境息息相关, 是人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他还认为群体中的优秀者, 具有榜样的示范性, 正面的榜样带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反之也一样。所以, 朋辈教育论强调, 大学生这一群体文化一旦成形, 必然发展出相对应的个体特征。而且, 这一群体里的各个大学生将越来越趋于类似, 从观念、行动以及思维惯性都表现出基本相同的特点。这说明了个体大学生在进行心理自助时, 往往选择的是朋辈间的学习, 并逐渐融入群体中, 成为群体形成的一分子。

(三) 积极向上的外部环境利于朋辈心理自助

群体是社会的一部分, 社会的风向会影响群体, 最终导致个体的改变。同时, 个体心理自助的自我评价往往有赖于对社会的观察, 或者出于对利益的选择, 或者出于对思想观念的选择等, 这些都对大学生心理自助最终效果产生影响。正确地、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对大学生群体, 及个体大学生都会形成良好的导引, 帮助大学生在心理自助中形成健康积极地心理。

(四) 大学生自身能力利于朋辈心理自助

朋辈心理自助是一个过程, 而这一过程的实现, 靠大学生自我激发, 并且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一是大学生要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能与其他大学生交朋友, 并能够积极与他人互动;二是要有自省能力, 包含自我认识、自我觉察、自我调整、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对最终实现心理自助有主要的影响;三是情绪管理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让个体处在较好的精神状态, 并能和外部形成积极地联系。当然, 还有其他方面的能力, 比如学习能力之类, 实际上心理自助也是一种能力。

三、大学生朋辈心理自助的途径

(一) 激发大学生心理动机, 营造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

心理自助需要动机, 这是第一步, 如何激发大学生就成为首要的任务。大学文化是激发大学生动机心理自助的决定性因素, 大学生在进入校园后, 第一感受到的就是大学文化, 就会影响到大学生的选择。追求卓越、提高自己价值的文化, 就可以导引大学生用更高要求来改变自己。大学文化是一种摸不着、看不到, 但又确实存在, 它和空气和阳光一样, 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中的标语、学校的活动、大学生各种团体及个体间的关系等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这些方面进行积极建设, 能体现大学向上的文化。通过这样的手段, 激发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 进行积极地自我修整, 从朋辈中自我学习, 从而实现朋辈心理自助。另一方面, 树立优秀的榜样, 激发大学生的争胜和模仿心理, 进行心理修整。大学还要完善学生培养和管理体系, 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导引大学生在竞争中成长, 主动迎接挑战, 并在失败中接纳自己, 继续前进。

(二) 营造良好的大学环境

第一是大学的校园要保持整洁和卫生、优美的自然环境、教室环境和宿舍环境, 美的感受能让大学生获得更好地心理感受, 在不知不觉中向好的方面改变, 从而保持较强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意志力。第二在校园中布置具有特色的标语, 组织多种多样的又有共性的校园活动, 打造良好的大学生群体气氛, 增强学生间的交往, 引导学生在融入群体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从而进行自我反省。第三要结合教学, 营造不同班级健康向上的群体氛围, 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大学生容易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 相互的影响力也会增强。第四打造良好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同一宿舍学生早晚相处, 同处时间长, 各自之间也易相互帮助。作为生活中的同伴, 宿友往往在交流时间上最长, 良好的宿舍关系为大学生提供了心理归属, 可以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在心理困惑时的无助感。

(三) 建设大学生朋辈心理自助的保障体系

首先, 应就心理知识进行普及, 提高学生的自我维护与调整的能力, 对心理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自我识别, 对应对方法进行正确地选择。其次, 大学还应教给大学生相关的技能, 如交际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群体融入能力等, 帮助大学生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进行朋辈心理自助时能有相应的社会关系支撑。最后要建设开放式、自助式的心理室, 要有“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心理原则, 使学生养成用自助的方式, 在朋辈中找到解决心理困惑的能力。

摘要:朋辈教育和心理自助的结合可以建立良好的大学生群体, 营造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氛围, 切实帮助大学生个体增强自我能力, 拥有健康向上的健全心理。首先, 本文介绍了朋辈心理自助的内涵;其次, 阐述了大学生朋辈心理自助的特征;最后, 探索了大学生朋辈心理自助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朋辈,心理自助

参考文献

[1] 李笑燃, 陈中永.心理自助研究述评[J].前沿, 2016 (1) :68-72.

[2] 栾海清.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形成路径及培养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 2016 (4) :119-122.

朋辈心理培训心得范文第2篇

朋辈心理辅导, 指由经过辅导知识与技巧培训的非专业人员 (朋辈心理辅导员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的工作和活动。

1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师资培养缺乏。由于心理咨询工作一直不为心理学研究者所重视, 加之我国长期心理学培养体制中相关的咨询、临床心理学专业缺乏。因此, 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 参差不齐, 队伍不稳定。

(2) 课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虽因为这种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 但这种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体系, 没有固定的专职教师, 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满足众多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3)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成效不佳。对在普查中和学习生活中发现的有潜在危险可能的学生, 学校一般通过心理咨询中心对其进行积极干预。但咨询和治疗成效不佳, 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并且后续跟踪治疗方式匮乏。

2 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

(1) 朋辈心理辅导涉及面广, 针对性强。朋辈心理辅导是在同辈、同学朋友之间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在心理辅导中, 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 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 甚至休戚相关, 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

(2) 朋辈心理辅导操作性强, 易于见效。由于担当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通常是当事人比较要好的同学或学生党员, 这些人群易于沟通, 从而能够及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专业心理咨询的前期和老师的了解, 认识和信任过程。

(3) 朋辈心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 防患于未然。作为心理辅导工作的团队或教师, 由于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个体, 因而也很难发现心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但是朋辈心理伙伴却能及时发现, 并帮助解决或帮助找相关的辅导教师, 成为老师的开展工作的左膀右臂。

(4) 朋辈心理辅导改变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模式。传统的心理辅导使学生感到一种做弱者的压力, 处理不慎有可能将问题复杂化, 而朋辈教育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所以来自朋友的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对处于困境中的学生意义重大, 效果明显。

3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施

(1)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源”动力。实际工作中,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主要由相关思政工作者, 大学生心理协会骨干、学生会干部、党团干部等学生构成。朋辈心理辅导毕竟不同于同学之间普通的帮助, 它要求朋辈辅导员具有一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所以对朋辈辅导员的培养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2)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施途径。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课程, 广泛深入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让学生对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进而了解心理健康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从而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自助、助人。

(2) 依托院系心理团队、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 构筑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通过这个工作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中, 构筑起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建立起“朋辈辅导——学院年级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这样一个三级心理教育阶梯。不仅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也把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中不断普及化。

(3) 以大学生心理社团为载体, 广泛开展朋辈团体心理互助活动, 建立朋辈辅导和心理团体溶解的氛围。比如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团体心理辅导, 建设心理辅导博客等。使大学生在各种生动有趣、充满挑战的活动当中, 获取正确的心理认识, 达到自身成长、朋辈互助的效果。

(3) 朋辈心理辅导的评价考核体系。

只有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 对具体工作进行引导、监督和改进, 才能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提高工作成效。笔者认为主要朋辈教育的评估主要应该侧重心理健康队伍专业水平、朋辈教育建设体系建设、硬件设施建设、朋辈工作成效及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评估等方面。

4 开展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由于朋辈辅导的准专业性质, 在强调咨询服务与心理辅导应走专业化的趋势下, 虽然朋辈心理辅导具有众多独特优势, 但其缺乏权威的科学性和专业水准, 从而难以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2)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素质需不断提高。

朋辈心理辅导是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与帮助, 因为在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 在适当的引导下, 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正是由于这些辅导员都是同龄人, 本身人生阅历有限, 遇到特殊问题时需要向更高一级的心理咨询老师求助, 从而给辅导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3) 加强专业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辅导两种形式的联系, 互相配合。

专业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辅导在咨询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是两者应该是相互关联, 互相促进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朋辈心理辅导员们的积极参与和艰辛付出。同时, 朋辈心理辅导也需要在专业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进行。

摘要:在当前,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不断创新和深入, 朋辈心理辅导这种种实施方便、优势明显、推广性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已逐渐显现其优势。本文通过对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实施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更有利于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风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 12 (12) .

[2] 蔡秀娟, 黄东.大学生心理朋辈辅导的实践与探讨[J].广大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6 (4) .

[3] 蔡亚敏.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7, 12, 8 (4) .

朋辈心理培训心得范文第3篇

与此同时, 朋辈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正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将朋辈教育运用到心理育人体系构建中, 是一个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探索。

一、朋辈教育的特点

通过查阅文献, 我国目前对于朋辈教育的定义尚未明确, 通过比较分析, 朋辈教育的本质就是有相同爱好、共同语言的年龄相近的朋友之间, 通过沟通交流而相互影响, 从而达到一定教育目的新型教育方式。近年来, 朋辈教育已经被许多高校运用到日常管理、心理辅导中来,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阅读调查朋辈教育的应用情况, 我认为朋辈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 隐蔽性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一个千古名句“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这句诗常常被誉为教育的最高境界。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隐形教育要优于显性教育, 隐形教育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越是潜移默化的教育, 越易于被人接受。传统的现行教育常常是通过课堂、老师、学校的强行灌输、强制要求进行的, 新时代高职学生由于成绩较低, 理解能力较差, 逆反情绪较强, 显性教育难以起到作用。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 他们更愿意与同龄人、好朋友进行交流, 这一部分群体在心理教育中起的作用往往无可替代, 朋辈教育正是有了这个特点, 才更利于学生接受、认同。

(二) 广泛性

朋辈教育广泛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教育主体的广泛性。在学校中, 老师是占少数的, 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也是相对较少的, 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是寝室室友、班级同学和同年好友。如果通过针对性的教育, 将这部分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学生变成心理辅导人员甚至咨询专家, 将极大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广度,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受了心理疏导。第二是时间的广泛性。传统的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就是课堂, 主要的教育主体就是老师, 在课外、宿舍、食堂、操场等学生活动最频繁的场所, 朋辈教育恰恰填补了这些空白, 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 使心理健康教育由课堂内向外延展。

(三) 主动性

朋辈教育的最显著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主体, 极大的区别于传统显性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中, 学生是被教育者, 是被动接受者, 老师既不了解他的思想状况, 也不理解他的家庭、心理、兴趣、行为表现, 很难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往往是以说教为主, 难以碰触到学生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高职学生由于成绩不好的原因, 在多年的求学道路上受到了许多屈折, 他们更敏感、更叛逆, 更对老师有着戒备与防范。因此, 要翻转教育角色, 将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 朋辈教育就是通过学生的身边人, 让其主动地将心事袒露, 教师通过朋辈辅导员的反馈, 再有针对的制定解决计划, 引导他们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朋辈教育观念中,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思考的主体, 通过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引导, 借助朋辈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自主融入到心理教育中, 使其不断完善自我, 消除顽疾。

二、高职院校现有心理育人体系的现状

(一) 重危机处理, 轻预防预警

高职院校目前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各级学生管理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部门都高度关注, 但是关注的方向存在问题。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高职院校普遍采取问题导向, 在学生出现问题后, 各级关注加强, 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但是,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 应该以心理提前干预和建立预警机制为主导,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最大限度的排查问题的可能性。

(二)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能力欠缺

根据国家《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目前高职院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交流活动室等治疗场所, 但经调查发现, 各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室等利用率十分低。一方面是师资力量不够, 没有专人值班;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于这些地方比较敏感, 心里有抵触情绪, 第三个方面, 即使实施心理治疗, 因为疗程不够稳定, 效果也难以见效, 久而久之, 也就无人在热衷于求助学校, 导致心理问题越积越重。

(三) 缺乏专业心理健康人才队伍

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具有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学历和专业资质, 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 每校至少配备2名。

这是国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首次明确要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仅有心理健康专职教师还是显得薄弱, 对于学生心理问题, 第一线解决的是辅导员, 辅导员再选配上更多要求的是思政类的研究生, 对于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不够全面, 难以在平时心理预警与危机出现时做出正确应对, 因此, 亟需加强辅导员及相关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工作,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三、如何利用朋辈教育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育人体系

(一) 推进知识教育,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把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纳入院系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师资配备, 规范课程设置, 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 建立心理健康朋辈教育共同体, 大力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交流, 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 科学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规范科普。开发建设《心理健康》精品在线课程、慕课, 并将其作为公共必选选修课之一, 开展拓展训练、心理咨询室参观等丰富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 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

完善心理测评方式, 建立日常心理健康防治预警机制, 在新生入学、军训期间、就业实习期间等关键节点选取专业量表进行心理测试, 提前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筛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掌握每个教学班的情况, 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提前干预, 并与辅导员沟通交流, 防患于未然。

定期召开心理健康专题会议, 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互联网影响、个人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刻影响, 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 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面和科学性。

(三)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以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为载体, 牢牢占满学生的课余时间,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利用好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的榜样示范作用, 层层挖掘、级级贯彻, 将心理健康宣传落到实处。

加强宣传普及, 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月、心理健康成果展、心理健康讲堂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拓展传播渠道,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 创作学生喜爱的公众号平台、微博账号, 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

(四) 建设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发掘心理教育优势, 专心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 通过项目申报、论文发表等方式提升专业队伍研究能力和水平。深入实际调研, 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调研、师生座谈等方式, 牢牢掌握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手资料, 是掌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力度, 丰富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 提高心理咨询水平和治疗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 建立心理健康咨询App, 搭建网上师生交流平台, 加强师生之间交流。切实加强组织管理,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 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摘要:高职院校心理育人体系亟待改变。朋辈教育因其“温暖、真诚、共情”的教育优势, 更容易在高职学生中产生共鸣, 产生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朋辈教育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育人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方法和效果, 旨在对高职院校心理育人体系构建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朋辈教育,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育人

参考文献

[1] 胡湘蓉.如何培养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J].教育界, 2018 (28) :145.

朋辈心理培训心得范文第4篇

[摘要]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是一种具有诸多优势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已经成为不得不认真应对的时代课题。因此高校应该把握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从教育理念、方式、内容等方面全力创新驱动和整合发展大学生群体政治认同朋辈教育,以此建构起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政治认同;朋辈教育

[作者简介]吕文彬(198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

朋辈教育作为隐形教育的重要渠道与形式,是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①新媒体为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开展带来很多的挑战与契机,因此研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

一、新媒体与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相关性

新媒体为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带来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为新媒体功能的拓展带来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新媒体与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具有关联性。

(一)新媒体与朋辈教育的概念与价值。新媒体是一种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新型媒体形态,微博、微信、QQ、博客以及各种网络平台、网站等都是新媒体系统的重要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具有重要影响,从理念、方式到内容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朋辈教育作为一种隐性教育模式,是指朋友与同辈之间的教育,比如交流互助、对话沟通、互相学习指导、彼此潜移默化的影响等等,而大学生朋辈教育是指大学生群体之间,朋友与同辈之间的各种带有教育意义的形式,②能够极大提升教育的亲近性、可行性,有利于大学生群体成长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新媒体为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与环境。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需要各种环境、条件与平台的提供,比如传统媒体、新媒体、校园文化活动、寝室活动、班级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堂讨论、演讲比赛与专题性的学术讲座以及其他大学生之间的活动等等,其中新媒体为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便捷的、快速的、影响范围更广的平台与渠道,③当然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比如如何把控新媒体被正确使用,传递正能量的信息等,都是需要积极应对的。

二、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当下高校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整体开展情况不是很理想,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育理念层面、教育内容层面、教育方式层面、教育主体层面、教育保障和考核机制层面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与不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有效性、实效性等等。④

(一)目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共享、创新、持久、系统等教育理念坚持不足,影响了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健康发展。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高校共享互助理念坚持不足,致使大学生朋辈教育在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层面做得不够;创新发展的理念坚持不足,致使大学生朋辈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创新性做得不够;持久性的教育理念坚持不足,致使大学生朋辈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做得不够;系统性的教育理念坚持不足,致使大学生朋辈教育的协调发展与整体性推进做得不够。这其实为目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要建构适合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和青年发展新常态的教育理念。

2、政治认同与朋辈教育内容的整合融合不够,影响了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视域拓展。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高校推动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时,往往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沟通,注重大学生个人学业、生活、社交、情感等方面的沟通,对于政治认同方面的交流不多,对于公民素养的提升也探讨不多,彰显了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政治问题、对国家社会的关注关爱度有待提升。这其实为目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要建构适合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和青年发展新常态的政治认同体系。

3、新媒体教育形式的利用创新不足,旧媒体的融入与整合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有效性。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高校往往注重使用微信、QQ等新媒体工具与载体进行交流学习,对于网络平台上其他的学习网站活动及其交流讨论重视运用不够;往往注重新媒体的形式运用,忽略了传统媒体的促进弥补作用,比如电话交流、座谈会交流、活动交流等等。这为目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要建构适合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和青年发展、新媒体发展新常态的朋辈教育的多种形式与渠道。

(二)引发目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不理想的诸多因素。

1、学校层面的原因。在推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工作时,高校往往重视课堂教育、重视教师主導的外在引导教育,对于大学生同辈朋友之间的互相教育、交流沟通、互相学习与影响等方面重视不够。这其实彰显了高校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的认知还非常不够。

2、大学生层面的原因。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是一项需要大学生自觉意识自觉行动的工作,可是目前大学生还没有很好认识到与利用好朋辈教育,彰显了大学生群体开展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

3、社会层面的原因。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可是当前的社会风气虽有好转,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官员腐败行为,一些医生的红包现象、回扣现象;一些行业的潜规则现象;世俗化的价值观盛行等等,这些都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努力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水平

针对目前朋辈教育在大学生政治认同中开展不理想的现象以及其成因,根据新媒体环境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存在的相关性,高校应该充分把握好新媒体的发展特征与优势,认真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挑战与契机,积极开展与创新朋辈教育这种隐形教育模式,重点做好大学生朋辈教育理念的构建创新、内容的整合融入、方式的互动创新、主体素质的提升与培训、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的健全执行等,以此建构适应新媒体环境发展态势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以网络化和人本化为主,不断完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的理念体系,推动这种教育模式健康发展。教育理念是开展朋辈教育的先导,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时,务必要好好分析新媒体、国家、社会发展对这项工作的理念层面的要求,坚持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理念,努力将之融入到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体系之中,推动这项工作现代化发展;坚持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努力将之贯穿到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体系之中,促使这项工作围绕当代大学生的学业、生活、思想世界情况开展;坚持系统化的教育理念,将之融入到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推动这项工作协调整体性发展;坚持科学化的教育理念,将之贯彻到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推动这项工作科学化运行。

(二)以公民教育为主导,不断完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的内容体系,以此不断夯实这种教育模式的内涵基础。教育内容是开展朋辈教育的内涵基础,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时,务必要好好分析新媒体、国家、社会发展对这项工作的内容层面的要求,务必要从执政党地位巩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青年成才、社会稳定等视角来拓展政治认同的内容体系;同时,将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教育、三观教育、法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都融入到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体系之中;将学科教育也融入到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之中,通过这些做法,不断丰富充实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内容,促使这项工作变得更加有内涵有吸引力。

(三)以新媒体教育方式为主,不断整合创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的形式,以此提升这种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教育方式与平台是开展朋辈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时,务必要好好分析新媒体、国家、社会发展对这项工作的手段层面的要求,充分研讨和开发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教育学习平台与工具,努力创新这些教育形式与方式,以此不断增强这些形式的吸引力与有效性;注重将传统媒体的功能发挥融入到新媒体之中,尽可能做到新媒体与旧媒体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良好态势,以此形成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强大合力。

总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朋辈教育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需要大学生自身、高校教师、高校主管部门以及国家、社会等方面的努力协作,更需要从不同视角、不同环境视角去探索去思考。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兴产物,新媒体为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带来一种全新的环境和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教育平台;大学生本身要积极探索开展和把控好新媒体下政治认同朋辈教育内容、形式,以此建构起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朋辈教育的有效的持久机制。

[注释]

①朱小茼,陳晓美,刘楠.高校大学生朋辈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8).

②左凯旋,单亚.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大学生朋辈教育[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03).

③宋强玲.网络环境下大学大学生朋辈教育的优势及实践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11).

④黄建龙.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人民论坛,2013(08).

朋辈心理培训心得范文第5篇

1、新媒体发展带来的环境改变

所谓新媒体, 就是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中介, 能够同时满足公众或用户信息需求和传播欲望的媒体形态。[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人们步入了信息时代,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6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2]

伴随互联网的繁荣, 新媒体相关行业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当代高校学生也更加倾向于通过新媒体来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

2、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一些不足

1) 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较为集中, 学生党员基数大, 传统的以老师指导学生的教育方式难以支持党组织的良好有序发展, 覆盖面不广, 教育效果欠佳。2) 传统大学生党员教育往往具有时效性, 一次教育活动开展完后, 只能短时间内起到效果, 使得党员教育易于流于形式。3) 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 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更加容易被他们接受。同时, 新媒体载体传达信息的效率也远超传统的方法。

二、对“新媒体形势下党员朋辈教育”的初步探究

1、朋辈教育模式的优越性

朋辈教育模式, 即指具有相同经历, 相同背景等的同龄人在一起分享自己的经历或知识的一种利用同龄人易共鸣特点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精神的教育方式。[3]相比于传统的“师生”授课模式, 朋辈教育之中知识分享者与接受者往往隔阂更少, 沟通更加频繁便捷, 吸收知识效率大大提高。

2、新媒体载体对推行朋辈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高校传统的党员教育形式, 主要以老师主导完成, 普遍筹备费时费力, 受到时间空间限制, 同时往往学生学习兴趣也不高, 效率比较低下。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 让朋辈教育模式如虎添翼, 形式和途径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党团组织所自带的严肃气质, 往往给人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渠道得到改善, 既可在所创建的微信公众号、QQ群 (讨论组) 中发起各种主题讨论活动, 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组织主题讲座、发布公众号文章宣传。这些新媒体形式活动, 不仅更加注重学生朋辈之间的交流, 往往效果更好, 而且在准备上也更加方便。

3、新媒体在党员朋辈教育中的运用——以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为例

1) 鼓励媒体创作, 推动新型教育发展。学院党委大力鼓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新媒体工具。各个支部也积极响应, 在支部组织生活中融入了新媒体以丰富其内容, 并通过创新立项制作产出了不少关于党的优良新媒体作品。每年我院都会组织优秀党员进入新生军训营, 通过播放学生拍摄制作的党宣视频、演示党宣游戏等方式为初入大学的新生进行宣讲活动。既将党的宣传工作与学院学生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又使我院学生可以更早、更立体地接触到党, 为学院党委吸收新成员奠定了基础。2) 搭建线上平台, 打造优质党课学习教育资源。为进一步凸显新媒体在党课学习中的优势, 学院党委积极组织搭建了微信公众号、川师先锋、云课堂等在线平台鼓励各支部每一位党员通过投稿文章视频到线上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悟。线上新媒体平台与线下教育的互补, 使学院成功打造出“党员讲坛”、“党员微课堂”等优秀的党员教育资源, 丰富了党员学习的形式, 拓宽了党员学习的途径, 提高了党员学习的质量。同时分享者也通过对朋辈同伴们的分享, 巩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3) 活用新型媒体, 占领宣传阵地。在目前形式下, 只有积极活用新媒体力量, 才能做好宣传工作。学院党委在此方面充分发挥学院自身专业特色, 搭建了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微博、川师先锋等新媒体平台, 通过新媒体跟进时事, 积极发声, 占领宣传阵地。各个党支部活动也积极将新媒体载体纳入实践之中, 线上党课, 线上党组织生活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时学院建立了一套新媒体办公体系, 提倡电子化办公, 形成了小会线上开展, 大会线下讨论的会议模式, 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新媒体形势下党员朋辈教育”仍存在的挑战

1、以新媒体为载体推进高校党员教育的注意事项

1) 警惕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错误引导。新媒体时代下, 不同的思想和看法得以在远隔千里的情况下在虚拟的世界中碰撞火花。但是同时也给了一些不良观点生存的空间, 我们要时刻警惕这些不良信息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不良宣传。如果我们不占据宣传阵地, 那么敌人就会来占据, 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新媒体建设, 时刻警惕不良信息。2) 警惕党员教育泛娱乐化。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党员在接触新媒体载体形式的党员教育时对其并不重视。短视频、图说天下等新媒体形式虽然容易被人接受且传播速度更快, 但容易使得学生党员以娱乐消遣的态度参与进入学习培训之中, 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2、朋辈教育模式仍在试探前行之中

朋辈教育让学生党员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让学生党员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作为一种学生之间自行进行的交流, 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引导, 学生也有可能误入歧途。而传统教育模式则已经经过了长久的时间检验, 拥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极高的稳定性。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之中, 传统教育模式将仍然是教育的中流砥柱。但朋辈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将朋辈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 是我们目前尝试的目标。以新媒体为载体大力推进朋辈教育模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但如何形成一个成熟的教育体系, 仍是需要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摘要:将朋辈教育模式引入教育工作之中, 借助新媒体载体使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作用, 将为高校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助力。本文将结合理论知识与具体实例, 对如何通过新媒体载体这一强大的工具推动高校学生党员朋辈教育, 并以此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补足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生党员,朋辈教育

参考文献

[1] 单常艳, 陈晓蕾.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朋辈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上旬) , 2015, (11) .

[2] 邱有华.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高教版) , 2012, (11) .

朋辈心理培训心得范文第6篇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教师为主导, 重在对学生进行说教型、填鸭型灌输, 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不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学校需要大力发展朋辈互助教育, 整合和发掘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资源和力量。“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 通常是指同年龄者、年龄相当者或生活境遇相似者, 他们属于同一个社会群体, 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历经验、生活方式, 在高校中, 年龄相差无几的大学生都属于朋辈的范畴。[1]

一、朋辈互助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 “爱国、励志、求真、励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希望。高等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 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 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从而在价值取向上产生动摇、在价值选择上产生犹豫, 甚至会步入价值观念的误区。另外, 大学生在一些实际问题上有较大的压力, 易导致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产生问题, 不利于健康成才, 进而会影响社会稳定, 和谐发展。

根据大学生同龄群体之间相近相似的爱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 和彼此之间容易理解、沟通的特点, 让年龄相当者或者生活境遇相似者通过班级或跨班级进行互帮互助, 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开启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新模式的尝试和探索。朋辈互助最开始是在心理教育领域应用, 后来逐步拓展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通过朋辈互助模式, 引导带领班级学生, 进行成长互助、学业互助、减压互助等, 解决大学生实际存在的个人成长问题、学业问题、生活压力问题等, 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优秀的学生有机会施展, 同时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与提升, 另一方面突出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形结合, 贴近学生实际, 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共同提高, 让问题学生有机会得到帮助, 取得进步,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朋辈互助的主要形式

(一) 成立朋辈互助团体

坚持大学生朋辈教育的开放性, 保持大学生朋辈交流的畅通性和经常性, 可以避免高校德育教育传统的单向“灌输”, 使其转化为现代双向互动。年龄相仿、知识背景相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的建议容易被接受和采纳。在各年级学生当中选拔较强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责任心强、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学生组建团队。团队成员要在学习、工作等方面有比较出色的表现, 或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浓厚的兴趣, 能坚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诸如平等互助、保密等工作原则, 朋辈助人者自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自助能力。互助团体成立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优秀学生的肯定和激励, 促使团队成员肯定自己, 深入挖掘自身潜力, 发挥优势, 为同辈服务, 并能, 获得成长。

(二) 开拓朋辈互助渠道

大学生当中初中存在的问题类型较多, 在针对在校生开展的大学生“我的忧虑”问题及压力来源调查问卷中, 个人成长、学习、心理问题三个方面排在前面, 而70%以上的学生愿意通过朋辈互助来解决问题。针对这一调查结果, 大学生朋辈互助应当重点在以下几个渠道推进:

1. 成长互助

从高中迈入大学, 大多数学生都从父母家长的监管之下脱离出来, 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学会独立。独立包括生活的独立和个人成长过程规划两个方面。个人自控能力的区别使得学生入学之后表现不同, 一部分学生能够很好地规划大学生活和学业, 一部分学生带着从众心理随波逐流, 还有一部分学生完全处于“家长管不着、老师管不了、自己不思考”的放纵状态。对于第二类学生, 朋辈互助的榜样作用非常明显。对于第三类学生, 朋辈互助的带动和监督作用尤其重要。

在学校、老师和家长教育管理的基础上, 推行“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以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管理理念, 以“助人为乐, 共同成长”为目标,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学生当中树模范、立典型, 让这些优秀的人和事走近后两类学生, 团体成员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服务信息。面对面加上网上的信息传递平台, 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趣味性, 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

2. 学业互助

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对大学的想法大多是轻松自在的, 但是大学和高中阶段学习方式不同, 从教师主导、课堂灌输、升学为纲变为学生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综合能力为主。课程门类多, 学业要求深, 基础学科课堂教学时间短, 学生自学任务重, 这导致超过半数的学生在大学阶段对学业疲于应对, 挂科和重修屡见不鲜, 留级和退学人数逐年增多, 个别学生甚至产生放弃学业的想法。

作为大学生的主业, 学习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学业压力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方面。针对这种情况, 朋辈互助第一是要开展互教互学计划, 成立“一对一”、“一对多”互助小组, 建立起长期的服务关系, 针对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开展工作, 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第二是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进行预先的准备, 各年级之间“传帮带”的作用要充分发挥, 优秀的学习笔记、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可以让低年级学生从中获取好的经验。还可以组织联系专业课成绩优异的同学分享学习经验、主干课程笔记, 录制典型科目习题讲解小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第三是对其进行行为帮扶、思想帮扶, 改掉坏不良习惯, 从他律内化为自律, 从互助转变为自助, 促进其顺利成长。

3. 减压互助

学业压力、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自我认知、经济压力等这些都已经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每一学期的重点关注学生排查中, 都有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心理问题, 其中不乏抑郁症等严重情况出现。抗压能力弱、消极应对大于积极应对、主动性差、集体意识淡薄、个性化严重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能兼备、心理健康的人才。大学生中存在问题的学生, 很多不愿意去向家长倾诉或者寻求学校咨询。在这种情况下, 心理问题学生的朋辈辅导是一个非常方面而有效的方式。在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下组建朋辈心理辅导团队, 这些成员要注意学会观察身边同学的情况, 理解学生的困难, 更好的体验到他的情感, 在平时就可进行心理知识普及, 帮助同学发现问题、接受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朋辈间的减压互助, 建立在同学友谊的基础上, 符合学生向同龄人倾诉的心理特点, 易被学生接受。同时, 减压互助的过程可通过大小不同的团体活动来开展, 主题和环节可以根据参加活动的学生特点来设定, 如:人际交往训练、情绪管理训练、自我认知训练、压力管理训练等等。

三、朋辈互助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方向

(一) 朋辈互助提倡学生的互帮互助, 传承相接

但在校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还是有待进一步增强, 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尺度的掌握方面, 还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把握方向, 入脑入心。在减压互助方面, 涉及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时, 也要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多学习、多实践。打铁还需自身硬, 作为助人者的团队成员要注意积极提升自我能力, 以待更好地开展活动, 帮扶同学。

(二) 目前大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规划

学习方式方法、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压力疏导等方面, 问题存在的比较多, 个性化差异也较大, 学生对解决问题的需求程度不一。所以在活动的开展上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在规模和内容上需要更加合理的安排, 实现真正的帮扶。

(三) 在各项互助活动开展之后

团队要进行及时的后续整理和经验总结, 不能抱着帮助一个完成一个的想法。如果缺乏深入的总结和系统性地规划, 这种互助就会成为学生完成任务, 不能实现在过程中互相提升, 更不能实现长期有效的教育影响作用。

大学生朋辈互助是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模式, 是学生带学生的有效途径, 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辅助。深入挖掘大学生思想、学习和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索有效的互助模式, 切实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 为实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摘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入朋辈互助模式, 以学生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导, 筛选优秀学生, 接受系统性的培训, 成立工作室。利用朋辈互助, 为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学业指导, 组织学生间经验交流, 定期举行团体训练活动强化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长期举行爱心接力活动以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朋辈互助,大学生,教育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平安校园自评报告范文下一篇:平安交通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