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3

电子信息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改变了传统教育手段,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为基本点,结合教学实践,从整合的目的与意义、途径与方法等方面阐述笔者的看法与思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目的与意义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的课程,主要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应用,是后续电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电子技术课程概念抽象、电路原理复杂、内容多、实践性强。传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科书、黑板及有限的实验来传递教学信息,在承载信息种类和能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更具有可视性、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智能化等优势。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效结合,融入到电子技术教学的各个层面,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消除电子技术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培养探索科学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网络不仅为电子技术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是优化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首先,对于丰富的电子技术网络资源,应将其分类整理并加以保存,建立自己的资源库。例如,可以将电子技术网络资源分为教案、题库、课件、教材分析、课程改革、竞赛辅导、生活中的电子技术等几类,并加以保存。其次,使用搜索引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各大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资料。例如,教师准备给学生做一次“集成电路”的专题讲座,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集成电路”,经搜索后可以得到许多文字、图片、图像或者视频资料,经整理加工后即可进行“集成电路”的讲座。第三,利用网络交互平台进行协作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和播客、聊天室、BBS等形式进行交流,对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剖析,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教学,使用方便、灵活,可操作性强,可以革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模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特点,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可以满足信息社会教育的需要,是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电子技术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主要作用有:第一,能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文字、声音等能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多维度的刺激,能把电子技术的许多现象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第二,采用多媒体课件能突破教学难点,电子技术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有些现象无法用传统的实验演示,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但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如在讲解结型场效应管这节课时,其教学难点就是“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以往在讲到结型场效应管工作过程时,由于其内部结构抽象,学生感到困惑,现在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结型场效应管内工作过程,分析过程让学生容易接受,突破了教学难点;第三,采用多媒体课件能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如载流子的形成,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演示载流子形成的过程,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就可以使学生很清楚地看到载流子运动,了解载流子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仿真技术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为了验证某些电路的功能,通常的方法是,焊接一块试验板或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来进行测试,最后分析得出电路特性。这样做既耗时、费力,又浪费材料。用实际电路进行操作演示,若演示结果有误,就得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排查故障,教师常常为解决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困扰而大伤脑筋。此外,用实际电路进行操作演示,不易控制各种参数,也不方便调换元器件。最后,还受仪器、仪表等硬件的制约,测量精度差。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仿真技术,直接在计算机上构建电路,可以非常直观地进行演示操作,既避免了复杂繁琐的理论计算,又可模拟演示实验,还可克服仪表读数的不精确,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建设精品课程网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建设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网,是将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改革新成果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精品课程网站应该设有课程简介、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资源、实验教学、网上教学及网上交流等模块。精品课程网的建设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站上的资源,进行学习讨论、网络答疑、解题指导及在线测试等。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反思

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电子技术教师,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要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关注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把自己对电子技术教学的思想、设计等呈现出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需要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多媒体,并且用多媒体技术替代了其他经典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全部用多媒体手段来再现,鼠标代替粉笔,屏幕演示代替教材,课堂上看似生动形象,但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却很少。其实,在教学中如果能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比如,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一些重要的框架式的知识点,教师若能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它不仅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记忆。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建构适应学生发展、适应未来需要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模拟不能完全代替实物演示或学生实验

电子技术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体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态度和精神。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是虚拟的,缺乏真实感和说服力,也缺乏实物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这个演示实验,实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当二极管两端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灯泡发光,但当其两端加反向电压时,灯泡就不亮,这时就会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讨二极管的性能。尽管相关的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做得有声有色,我们也不该采用。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不断进步,教学模式随之发生质的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广阔的研究领域,而且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表明,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少杰.多媒体课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09(16):17.

[2]吴青萍.Multisim 2001在电子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39-41.

[3]夏云周.高职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信息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次研究对现代电视播控系统发展趋势实行刍议,对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播控系统中运用情况作以探讨,主要阐述了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系统自动恢复、音频信号判断中,可充分发挥出电视调频发射机的最大功能,保证电视播控系统运行的效率。

【关键词】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电视播控系统;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空间。电视作为传统媒介,为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则应该使用新媒体技术确保电视信号播出的质量。在电视播控系统运行的过程,需对电视播控系统整个播出的过程加以严格控制,以便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提高电视节目播出的效果。
一、现代电视播控系统发展趋势刍议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电视技术使用数字化技术可实现电视数字化的效果,涉及技术为数字化传输、数值编码两个部分。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电视播出控制流程中,比方说:电视节目录制、电视节目编辑制作,以及电视节目播出、低按时信号发射、客户端电视信号接收等中,能够提高播控系统的运行效率、电视播出的质量[1]。数字化电视播出的质量较佳,能够合理运用频谱资源且抵抗信号干扰能力方面的优势突出,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促进了数字电视行业的整体发展,网络信息终端数字电视自动应急播出系统,推动了数字电视的整体发展。尽管传播媒体的类型越来越多,但电视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仍旧不可或缺。电视数字化条件下结构简单,不需投入较多的成本,同时相关性能比较稳定,这就要求电视台相关技术人员正确看待电视节目发展趋势,不断累积音视频节目资源、发展新的业务,在电视播控系统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从而达到电视流程数字化、系统运行自动化的效果。站在数字化电视播控系统发展的角度观察发现,数字技术的运用以数字化广播电视为重点,在电视播控系统安全运行中可发挥关键的作用。电视播控系统属于硬盘播控系统,能够施行网络技术维护、智能技术运用,而无需应用磁带播出的模式。
二、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播控系统中运用情况探讨

(一)在系统自动恢复中的运用

较多媒体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此时电视行业的压力加大,电视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需调整电视频道的数量、现场直播,加强和观众间的互动。电视节目播出时不能准确掌握技术,容易引发播出质量问题。因此,为防止发生故障所致停播问题,建议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处理突发事件,比如: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利用电子测试设备、构建跟踪监测报警系统等。电视播控系统运行时,采用电视播控系统分布监测方法处理,目的为提高电视播出的整体效率。除此之外,可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收集播出系统监控相关信息,对客户端作以监控。为保证电视播控系统运行稳定,建议在系统运行期间于第一时间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发挥出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2]。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系统设备在构造方面比较有一定差异性,这个过程设计时需考虑到应用的价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加以合理设计。为避免发生广播电视播控系统运行故障问题,则需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如果系统运行时出现故障问题,应在最短时间恢复系统功能,并获取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

(二)在音频信号判断中的运用

电视播控系统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处理广播电视传输信号故障情况,改善系统坚实界面并经运行系统界面的方式,对系统运行故障加以评判,使界面直观、形象,技术人员主要经观察界面提高电视播控系统的质量,如: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在播控系统科学设置播出的时间表,然后经监测时间段内图形文件的形式,确定不同系统信号传输质量,开启自动化恢复系统达到自我恢复的效果,这个过程中不需改变设备接线,即可达到调整电视播控系统信号的目的。节目图像调整的时候,涉及画面位置和大小相关情况,结合具体需要作以重新组合处理,对特定电视节目进行监听[3]。电视多路音频信号传输时,使用压缩编码于局域网传输音频服务器,如此一来,有利于深入分析音频信号相关数据信息,量化处理利于及时转化为动态柱形图,使用视觉浏览形式评判音频信号运行状况。

(三)在发挥电视调频发射机功能中的运用

调频发射机运行稳定、可靠,利于实行技术维护、不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运行,调频发射机开启前要求进行配电电压检查工作,旨在使得天线倒换开关安装在适合的位置且激励器运行有效[4]。除此之外,需严格检查影音频信号和面板,开启调频发射机时运行电视播控系统,以此对调频发射机运行的状态加以客观评判,观察显示器获取电流、电压,以及反射、入射功率相关数据信息,最后作以运行方面的调整,提高调频发射机运行的效率。
三、结语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广播电视进入到数字化时期,电视台使用了数字化电视中心。为确保电视节目播出的效果,需提高电视播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对电视信号稳定性加以监控,并合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发挥其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云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播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02):24.

[2]楊楠.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播控系统中的运用分析[J].探索科学,2019(09):234-235.

[3]田建军.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播控系统中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9,25(26):159.

[4]郭伟.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播控系统中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9,03(22):293-293.

电子信息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信息技术是21世纪应用在教育界的一种常见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从我国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出发,对基于信息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做出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教学;应用分析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教学逐渐渗透到教学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型、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基地。而电子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当今信息技术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全面提高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效率和质量,纷纷引进信息化技术,高职院校电子技术教学环境迎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通过信息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综合型电子技术人才。[2]本文就基于信息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做出详细分析。

一、高职院校电子技术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技术型、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对高校学生的培养不应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还应在于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教育发展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严重脱节,教师一味地对学生灌输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注重 “知识型”人才的培养,着重书本知识理论的讲解与掌握,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应用;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强化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技能等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使得大部分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眼高手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准确,不能对知识加以灵活运用,造成了教学效果与教学目的之间出现偏差。除外,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知识基础不一,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沿用黑板——粉笔等工具进行书面知识传授,导致在开展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基础差的同学表现吃不消,学习兴趣下降;基础好的学生觉得知识点过于简单,不屑进一步学习。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则表现出力不从心,难以照顾每一个学生。

二、信息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利用信息技术,从内容入手进行教学模式革新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向多元化、多样化趋势发展。在开展电子技术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与电教平台、模拟实验、仿真教学等相互整合,并融入创新理念,是新课程标准对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提出的综合性要求。要想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要求,需要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相互配合,才能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才能在使电子技术课堂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成效。

如:学习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模拟电子技术》时,由于该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多以演示实验为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演示的方式验证电子理论知识,并了解各种类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因此,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展电教平台教学活动,有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和交互功能,让学生点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知识重构,让学生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禁锢,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3]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引入入胜的课堂导入情景,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把学生引入到特有的教学环境中,开展电子技术教学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课堂导入情景,是学生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导航。因此,教师在开展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知识、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学生接受能力,合理选取情景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积极性。例如:在教《传感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法,播放生动有趣的机器人足球比赛视频,吸引学生们的眼光,激发他们对机器人为什么能进行足球比赛的研究欲望。在学生们兴趣激昂之际,教师再导入传感器的学习课程,向学生们讲解传感器是如何对不同的机器人进行操作,使其自动完成各项比赛动作。就这样,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入学习课题,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课程,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的同时,还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抽象的教学活动充满科技趣味,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优化教学活动[1]

在一个完整的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其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能力发展。而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模式中,主要是通过作业评价方式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质量,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反馈,不利于教学进行教学调整,难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慕课”的应用,老师不仅提供了课程教学视频,还可以在线为学生进行辅导。这种电子技术教学模式下,教师变成了辅导员、助学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变成了主动学习者、自我导向学习,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完毕后,能紧跟视频后面所给出的教学问题,进行自我检测,对自己学习情况做出判断;同时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教学计划的合理调整,让学生对课程进行深入学习,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活动,让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结语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信息技术在高职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有效提高电子技术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还能使教学课堂脱离枯燥乏味,脱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听”单方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为了全面提高高职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必须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对高职电子技术人才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正淑.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J].成才之路,2011,12.

[2]彭德林.信息技术在高职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1,06.

[3]赵慧.信息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电子信息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电子技术 应用 整合简析

現在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最为突出的领域体现在我国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对公路运输量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对高速公路的监管工作而言也存在巨大的挑战,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为高速公路的监管提供最为及时有效的信息,为后续交通工作处理提供最为真实的依据。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整合,在高速公路监管工作中作用越来越大,相关研究人员对电子信息技术在其领域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1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1.1 智能化和自动化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满足社会广大行业的需求。手机等智能化设备作为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有力证明,让人们实现了无障碍的通讯交流方式,而且智能化设备的进步也延伸出很多娱乐性项目。智能化应用的同时也伴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融入,这些都促使社会大众的生活向智能化目标方向发展前进。

1.2 集成化和微型化

现在市面上电子设备产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产品的功能也在不断更新,产品的更新迭代都与集成电路有密切关联。

例如,传统的电脑体积庞大,不易携带,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集成电器可以进行微型化,它的发展推动了笔记本电脑的问世,与此同时,电脑处理事务速度在不断加快,为人们的生活和办公提供了便利。

1.3 数字化与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电子设备的发展。例如,网络数字电视,相较于传统电视来说,网络数字电视接入了互联网,实现了在线观看影视节目。从网络数字电视的本质来说,通过借助数字化的储蓄功能,同时需要在数字网络系统进行运作,然后再使用光线技术来实现网络数字信息的传输,所呈现的特点就是更加稳定和安全,也为网络数字化设备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2 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整合应用

2.1 高速公路的功能和特点

高速公路不同于城市内的普通道路,顾名思义,高速公路道路速度较快,正是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较快,对道路车辆进行监控的必要性尤为突出。高速公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必要做好交通管理工作,保障国家公路运输的畅通。高速公路的主要作用包括:车辆按道行驶、规定专用车道、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控制车辆的流量等;高速公路的主要特点包括:运输量大、车流量大、车辆速度快、道路通行通畅、交通事故较少、投入成本较高、为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2.2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融入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必要性

现在是信息时代,再加上互联网平台发展,信息传输速度极快,信息的价值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人们将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进行整合,运用到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中,因为高速公路比城市交通更需要对信息进行精准管理,进而能够实现科学规范管理措施,以及为交通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速公路管理模式也趋向于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为实现全面管理和动态管理的融合,需要建立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基础之上。因此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中融入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要选择,也是最能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2.3 电子信息技术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具体应用领域

2.3.1 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发出多种高科技技术,主要包括数字软件技术、光子技术和微波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开发完善将通信技术推向了高潮,再加上计算机系统的进步,通信技术不再局限于声音的传输,视频图像传输技术也将通信领域提升到了新的发展高度,正是电子信息技术给予的技术支持,帮助通信等众多制造行业的产业实现全面的创新和变革。

数学技术是通信技术主要的研究内容,随着通信技术向全面信息传输方面发展,借助光纤通信实现了数字通信,这成为了通信领域一直以来的发展目标。软件技术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在通信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对软件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软件技术可以将数字信号进行加工整合和优化处理,即使再繁多的数字也能够保证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光子技术即指光电子集成技术,将通信设备进行微型化,和其他光子零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不仅改善通信质量,也实现微型化转型。微波技术相较于其他技术而言,比较简单,主要借助无线电波的形式实现无线通信的信息传输。

2.3.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借助监控摄像头和感应设备,同时还使用了计算机网络即时通讯等技术,致使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以监控摄像头为主要组成设备,再加上监控屏幕布局和计算机处理系统,来为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提供及时、有效全面的信息,为交通管理打下技术基础。

2.3.3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中应用感应器技术能够便于对行使车辆进行检测,主要内容包括:对车辆通行进行感应记录,判别车辆存在性,这成为了最基础的感应工作;对车辆的车牌识别感应,辨别车辆形式的合法性;对车辆的其他驾驶操作,例如,车辆驾驶是否符合交通规则、是否超速、是否逆行等;对行车道路环境状况进行检测,判断道路情况,这一检测是借助光波、电波等技术手段实现;在未来还可以将传感器技术应用在车辆驾驶员检测中,检测驾驶员的驾驶状况是否符合规定,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2.3.4 交通监测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对交通进行监测时更加科学化,交通监测技术也逐渐融合其他高科技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将交通监测工作的精准度和灵敏度大大提升。灵敏和精准对于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来说是最重要的两个控制因素,决定了监测工作是否具有可信性,高度公路上的交通管理比城市道路监管难度更高,所以应用这些高新技术监测显得十分重要。

3 结语

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同时作为现代高科技技术重要延伸内容,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高度重视,在未来科学技术发展中,电子信息技术将与社会各行各业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为各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上,电子信息技术在未来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地完善我国交通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李龙罡.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应用的整合[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36(14):269.

[2] 赵子昕.电子信息技术在通信指挥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161(5):27,37.

[3] 马士民.构建安全可靠信息技术应用的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4):261-262.

[4] 刘刚,姜天水.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技术开发[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5):79-80.

电子信息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通过分析成人教育教学对象以及电类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说明成人教育电类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提出了成人教育电类基础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其应用价值不仅适用于成人教育,对于本科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平台课的信息化以及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均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成人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MOOC;学习社区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对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做了如下定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一、电类基础课程信息化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信息化的背景

高校承担着成人教育的大部分培养任务,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2014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首先,加强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开放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教学楼无线网络覆盖,完成二期210间云教室建设工作。其次,促进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深入研究MOOC对高等教育的深刻影响,支持“985工程”高校开设开放在线课程,组织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网络共享。继续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继续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二)高校成人教育电类基础课程信息化的意义

成教的授课对象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学员间差异性很大,个人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没有集中的学习时间,只能利用分散的时间进行学习。但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自主权,如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甚至教师等。他们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希望根据自己的所需进行学习,希望在更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量。因此,在成人教育中,教学方式须灵活多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组织成人参加学习。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立于不败之地。

从课程的性质出发,高校成人教育电类基础课程包含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需针对不同专业要求,分层次进行授课安排,是全国高校几乎所有工科、理科类专业必学的基础课,面向的学生数量多、专业繁。该系列课程还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教学难度大。单靠学生自学难度很大,教师教学仍然是主要的学习形式,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调控作用,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其次,学时少、内容多、课堂信息量大、课程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使得课程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增加。教学方式需趋于灵活化,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如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简单讲授和重点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最后,电路图多,随着学习的深入,电路越来越复杂。因此,迫切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对电类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整合,建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高校成人教育学习平台。

二、成人教育电类基础课程信息化教育模式初探

(一)成教信息化教学内涵的深入理解

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直接执行者是教师以及学校管理层,他们是成教信息化的直接驱动力。如果这个层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对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做深入的了解,固步自封,对信息技术不认可,甚至排斥,或是不熟悉,成教信息化的推进就会沦为空谈。把思想上的认识放在技术上的实现和教学实践之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对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群整合的系统研究还比较薄弱,虽然或多或少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但更多的是用“PPT+投影仪”来替代“黑板+粉笔”,授课方式只是更大规模地“满堂灌”,“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学内涵没有深入到教师的内心。因此,需要教师充分认识成人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教师的实践和研究,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信息化教学不是用信息技术取代教师的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熟练应用新的信息技术丰富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群的教学管理方式、师生交流互动方式等方方面面,使传统教学和新信息技术互补互促的一项技能。

(二)先进成教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成人教育学习多为非工作时间(节假日或晚上)集中面授,在忙碌了一天或一周后,学生精神较为疲惫,理论学习劲头不足,进而衍生出一系列学习的负面情绪,如兴趣低下等。如果将专业仿真软件带进理论课堂,“抛砖引玉”,通过一个简单的应用实例的设计、仿真演示,从而顺利地克服所有知识点前期学习的枯燥感,学习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同时,计划将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入,与课程的面对面教学互为补充。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的学习订制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反馈给教师群,教师群整合学生的意见信息,来调整自己的线下和线上教学设计内容。通过传统教学和这些新的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结合,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1.充分利用电类专业仿真软件

在讲解数字电子技术的触发器时,可以先用仿真软件演示“四人抢答电路”,让学生初步认识触发器芯片74LS279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逐步介绍各个触发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再如,在讲计数器之前可以先通过简单的单路交通灯的仿真演示,让学生对计数器芯片在其中所起的灵活计数功能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可以用同一块芯片实现不同进制的计数?为什么既可以加计数,又可以减计数?是怎么实现的?芯片的各个引脚有什么功?然后再引入正题,开始计算器的讲解,若再辅以学生课后的仿真练习,在设计中体会无硬件约束地搭建、设计实际应用电路的乐趣,能高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快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2.MOOC教学思维模式

“MOOC”,慕课,也称“MOOCS”(Massive OpenOnline Courses),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虚拟公开课程。针对电类基础课程在高等院校受众专业广、学时少、技术更新快、知识量大等诸多特点,计划将MOOC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到电类课程群的“微课”建设中,与课程的面对面教学互为补充。“微课”即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即把某一知识点的精华浓缩在十几分钟的微型教学视频中,主要针对长时间学习精神难以集中、而短时间学习效果较好的大多数学习者。教师和学生无需坚守单一的教学路径。教师将专业知识进行分类,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通过常用的信息技术讲授基础的知识点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再将重点难点的细节等信息通过网络微课的方式发布在校园网上,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的学习订制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反馈给教师群,教师群整合学生的意见信息,来调整自己的线下和线上教学设计内容。

通过传统教学和“微课”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结合,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网友的反馈信息来看,这种形式的线上学习,弥补了面授的时间、空间限制,效果较好。

(三)全校电类基础课程网络学习社区

加拿大学者Lan Nguyen在华东师范大学作报告时提到的“通过网络连接起终身学习社区”的观点对我国高校成人教育改革很有借鉴意义。针对电类基础课程在理工类院校受众广泛的特点,构建基于网络的电类基础课程学习社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其他平台课的信息化及“学习社区”也具有借鉴意义。电类基础课程网络学习社区使得学习者可以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灵活的学习模式得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校园内广泛架设Wi-Fi网络的前提下,应使Wi-Fi信号覆盖在校园内的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甚至食堂等。由于平板电脑以及手机的普及,学生可以在校园内的任何角落通过Wi-Fi网络进入网络学习社区,进行自由的选课学习和在线讨论,师生或学生之间可以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此举将促进校园课程信息化的传播延伸,有利于高校课程,尤其是成人教育的网络化、智能化、科学化。

(四)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管理

MOOC及网络学习社区的先进理念的开展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地分类及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类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通过信息化技术和这类课程的整合进行教学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群对课程的各个教学内容的研究,针对其特点以及学生的线上线下意见反馈和统计,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如哪些内容适合课堂教师的面授,哪些内容适合利用学习社区和“微课”的形式进行传播),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在此基础上,加上电类基础课的专业复杂性,部分知识点的面授特性也就逐步体现出来。

通过网络学习社区平台的搭建,可利用其进行教学管理,统计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在线学习反馈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对“微课”的内容和线下课程的内容调整、更新,实现线上线下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对管理对象的线上学习评价和线下管理的双重管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平台的共享特点,让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在线上展示所学,并可探索同伴互评系统、学生领袖、徽章和其他形式的评估等线上教学管理方式。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这种形式的教学更为灵活。另外,其实际应用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成人教育,对于所有高校平台课以及职业技术院校、中学、小学信息化教育均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俊峰,王秀成.论信息化条件下高等教育的改革与质量提升[J].(中国)EZ-g:育,2014,(3):15-17.

[2]张然.教育信息化打败“黑板+粉笔”成必然[EB/OL].慧聪教育装备网:http:∥info.edu.he360.com/2012/08/060855530515.shtml.2012-08-06.

[3]黄震.时评:慕课正引发一场学习和教育革命[EB/OL].新华网:2014-04-09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4/09/c_126369533.htm,.

[4]温建平,张国锋.信息化背景下对我国高等教育现存问题的再思考[J].教育研究,2012,(3):47-52.

(编辑/乔瑞雪)

电子信息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一种认知工具,将教与学融为一起,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根据我校三年多来在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整合的探究中得到的经验教训谈一点自己的心得。

【关键字】信息技术;整合;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的一种崭新支撑,通过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整合的实践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本文谈一下我校三年多来在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整合的探索研究过程中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 改变了学习工具

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材是灌输的内容,媒体则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通过整合,把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有机地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像使用铅笔、橡皮一样自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实验演示得出三极管三个电极上的电流分配关系Ie=Ib+Ic,然后再从微观上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整合后,教师的教学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从学校整合到的教学资源中找到相应的课件,模拟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学生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也很容易地得出三极管三个电极上电流的分配关系。提高了感性认识,降低了理解难度,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二 学习目标更加开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的目标就是看课本上的知识记住了没有,课本外的知识不做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很窄,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多。在整合课堂里,知识中心不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技能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学法目标、信息素养目标等多种领域。整合课的目的是连接学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大系统,以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电子产品现在更新换代很快,而教材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变,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并跟上时代步伐,在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内容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得到,通过教师搜索整理,让学生学到更新更贴近生活的知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牢固的基础。例如:稳压电源一章的讲解,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主要讲解课本上的三个电路,做课后习题。整合课的讲解是先通过媒体了解稳压电源的用途、稳压原理、设计思路,了解稳压电源的类型,详细讲解课本上的三个原理电路,然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际电路,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掌握不同点部分电路的作用,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无法实现的。

三 转变了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例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做演示实验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因为电子实验由于元件选择的原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有时和理论存在较大差别,并且耗时太长。但是通过课程整合后我们可以借助电路仿真软件EWB(Electronics Workbench),让学生在电脑上模拟实验。包括元件的选择、安装、调试、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都可以完成。这既可以省时省力,又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四 建立了新型模式

在实验中,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这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为学生共同寻找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舞台。例如:通过网络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考试、批改、点评、师生之间互相讨论,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能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五 培养了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内容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通过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学习了某一种电路之后,让学生到某些产品的电路图中去寻找这部分电路,找出它们与课本上的原理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仿照着去自己设计电路,让行内人士去点评。有些同学设计的电路还被一些厂家所采用。

六 学习方法更加丰富

《电子技术基础》与信息技术整合后,计算机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学生可以搜集信息、审视资料、比较判断、回答问卷、参观访问等。在这里,学生可以打破位置,选择学习伙伴,或商讨、或辩论、或竞争、或协作。例如:课本上介绍的内容是最基本的电路,例如三极管放大电路,这些电路和实际产品中的电路有很大的差别,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在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原理的基础上,上网搜索一些实用电路作为课堂补充,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并能学到实用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师生关系发生了新变化

在网络化的课堂里,教师的所谓权威日益丧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同时扮演着双重角色,既当先生又当学生,教育过程是个“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的过程。当然,相对于教师来说,导是主要的;相对于学生而言,学是主要的。教学,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学生的学。因此,教师的导要教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新钥匙,教给学生一个“百花齐放”的宽松环境,给学生一个“乐学、会学、学会”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创新的主人。在这种环境里,学生有自由活动的学习空间,有自主选择权的机会。

总之,通过这几年的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整合探索,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谦,沙红等.国外教育信息化的新特点与新举措[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5).

[2] 课程教材教法.2002,(2).

上一篇:我国事实婚姻法律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子信息产品贸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