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品贸易论文范文

2024-07-13

电子信息产品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通过对2008~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具体刻画了“一带一路”沿线文化创意产品网络格局,发现沿线国家在文创产品贸易网络中,进出口贸易模式存在较严重的不平衡状况,多数国家文创产品出口贸易能力大于进口能力。中国在沿线国家贸易网络中处中心地位。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产品;网络分析

一、引言

目前,各个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活动相互交织且密不可分,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们也逐渐注重结合网络分析方法进行经济研究。其中早期主要集中于各国间是否存在经贸关系的无权贸易网络研究。而Fagiolo等学者构建加权贸易网络模型来详细描述和测度国家间的双边贸易流量。许和连、郑川、吴钢后续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文化产品贸易深入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在文化产品贸易网络中表现出有着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一带一路”的区域地缘政治、宗教文化和信仰价值观等人文差异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沿线多个国家的政治、宗教文化、信仰价值观和贸易联系复杂难分,使得常规的经济线性模型分析框难以分析“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演化机制,而网络分析就可以很好地避免此问题。并且能更好地探讨国际贸易体系内生结构和贸易体系中的关键角色等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2008~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文创产品进出口数据来自UNCTAD数据库。“一带一路”框架是一个较开放的区域经济合作空间范围,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国家的经济合作。参照既有的研究做法,本文界定的“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包含中国、蒙俄2国、中亚5国、东南亚11国、南亚8国、中东欧16国、西亚北非16国及独联体6国。

网络分析法中的中心性分析主要是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中不同国家在网络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即一个国家在整体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中越在中心地位,这个国家对整体网络的控制力、影响力就越大。主要指标包含度数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出度中心性OC和入度中心性IC具体表示为:

三、贸易现状

依据UNCTAD建立的全球创意产品的数据库中七大产品和总额的进出口数据整理计算发现:在贸易规模上,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总量从2002年的2804.81百万美元增长到2015年41057.38百万美元,年均增长约为24.35%,中国与沿线其他国家的文创贸易得到空前发展,但是相互之间文创贸易差额也逐年增长,并且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在区域市场结构上,中国对沿线其他国家的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贸易中,东南亚长期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区域,但是文创产品贸易区域市场随时间变化正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产品市场结构上,中国从沿线国家的文创产品进口结构以视听产品,设计类产品和新媒体类产品为主,其他四类文创产品依然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结构表现为以设计为绝对主导地位,工艺品随后,其他五类加总仍占比较低的状况。

四、贸易网络格局分析

(一)度数中心性

由图2可知,中间区域为度数中心性值较高的国家,四周为度数中心性值较低的国家。具体来说,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中,中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波兰这七个国家处于中心地位,这几个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对象都非常广泛,也是发生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关系最多的国家;老挝、不丹、巴勒斯坦、东帝汶是处于沿线国家中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的最边缘地位,另外也是发生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关系最少的国家,贸易对象局限且范围狭窄。

(二)中间中心性

在2015年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中,中国、土耳其、印度这三国是最重要的媒介国家,在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中起到“桥梁”和“中介”的作用,控制和影响沿线其他国家相互联系和贸易的能力最为强烈,侧面也反映了这几个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的中心地位;中间中心性较低的国家数量较多,说明大部分国家影响和控制沿线其他国家文创产品贸易的能力较弱,媒介国和枢纽国家太少。存在少数国家掌控文创产品贸易联系,正好验证了沿线贸易网络等级性较为明显,不同国家在贸易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差异较大的特征。

(三)接近中心性

表1是接近中心性指标计算结果,我们通过计算接近中心度得到:从出度接近中心度来看,中国、泰国长期处于出度接近中心度前列,说明中国、泰国在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中自身文创产品出口贸易能力较强,本国的文创产品对沿线其他国家吸引力较大,受其他国家影响较小,处于贸易网络的关键位置,自身具有较大的对外文创产品贸易的掌控力。捷克、波兰、斯洛文利亚、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东南亚地区国家也在名单占据较稳定的位置,说明东欧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在文创产品对外出口中自身贸易能力较强。从入度接近中心度来看,阿联酋、土耳其、中国和俄罗斯长期处于名单前列,表示这几个国家占据关键节点位置,文创产品进口贸易能力较强,有较大的文创产品进口影响力,自身有较大的文创产品进口贸易话语权。综合来看,出度接近中心度与入度数值相比,沿线国家在出度接近中心度上更高,说明沿线国家文创产品贸易网络的不平衡性,文创产品贸易模式也较为不平衡,多数国家文创产品出口贸易能力大于进口能力,亟待调节自身的进口贸易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2008~2015年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中具体的网络指标刻画了沿线文化创意产品网络格局。沿线国家在文创产品贸易网络中,进出口贸易模式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状况,多数国家文创产品出口贸易能力大于进口能力。中国在文创产品贸易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土耳其、印度等国是重要的媒介国家,媒介国和枢纽国家较少,沿网络关键节点的极化现象和富人俱乐部现象在不断改善。中国、东欧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在文创产品对外出口中自身贸易能力较强。沿线国家的文创贸易战略应着重于国家在文创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加更多的贸易媒介国和桥梁国来加强文创贸易联系,形成更为紧密的沿线文创贸易格局,媒介国可以通过与其他沿线国家旳市场博弈及文创贸易市场有效调整,来获取更多的文创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参考文献:

[1]Complexity and synchronization of the World trade Web[J].Xiang Li,Yu Ying Jin,Guanrong Chen.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03(01).

[2]Giorgio Fagiolo,JavierReyes,Stefano Schiavo. On th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world trade web: A weighted network analysis[J].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08,387(15).

[3]许和连,郑川,吴钢.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文化产品贸易格局: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现代财经,2014(02):18-28.

[4]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05):598-605.

[5]郑军,张永庆,黄霞.2000~2014年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结构特征演化.国际贸易问题,2017(03):154-165.

[6]吴宗柠,樊瑛.复杂网络视角下国际贸易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8,47(03):469-480.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电子信息产品贸易论文范文第2篇

1.1 电子商务的具体含义

所谓的电子商务, 英文Electronic Comm erce, 具体是指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供需双方, 借助Internet技术或各种商务网络平台完成商务交易的过程。

1.2 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不同国家 (和/或地区) 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 (Import Trade) 和出口贸易 (Expor Trade) 两部分组成, 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2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基本应用

(1) 信息发布方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市场发布信息和产品广告, 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借助相关国家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向全球范围内的潜在客户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 (2) 贸易磋商方式。在电子商务方式下, 买卖双方可借助于网络来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 通过新闻组, BBS, 电子邮件, MSN或其他贸易平台提供的交互工具等来实现洽谈交易事务。 (3) 订单的实现方式。在电子商务中, 借助网站中的电子邮件, MSN等交互传递网上的订购, 通过签订电子合同的方式达成交易, 然后利用网上银行和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参与实现网上支付。 (4) 贸易活动的管理。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的交易管理做到无纸化、便捷化, 使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可直接通过因特网办理与银行、保险、税务、运输各方有关的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 完成部分或全部的结算以及索赔等工作, 从而极大地节省了交易过程的时间和各项费用。

2.2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变革现状

(1) 国际贸易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革。网上的信息交换, 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市场空间, 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 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化的形成。而电子商务中网上订货、网上促销、网上谈判都为国际贸易开辟了新的发展形势。 (2) 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发生重大变化。电子商务条件下, 由于现代信息沟通技术的发展, 各个公司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拥有核心技术, 利用网络形成“一个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 它实现了一些过去由单一的公司无法承担的市场功能。 (3) 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系统。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 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商流, 资金流高度统一的把代理、展销等多种传统贸易方式融为一体得全新战略。 (4) 国际贸易的渠道发生变化。随着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由过去的传统贸易中的进出口商作为中间商改为网络条件下的网络中间商, 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接接触, 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 商品流动更加顺畅。 (5) 国际分工扩大和世界技术贸易的增长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各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不断增强。在Internet上可以进行原材料、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调度控制, 促进跨国公司内部国际分工的发展。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能够让世界各地公司、企业之间进行直观的生产和协调, 使得生产力的发展日益超过国家的界限, 形成生产的国际化。 (6) 促进世界服务贸易的扩大。突破了时空限制, 一公司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时承接来自不同国家的业务, 而不必担心国际旅费和日程安排方面的问题。

3 电子商务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3.1 电子商务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 安全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是来自互联网的安全性。主要表现为: (1) 信息的窃取。 (2) 信息的篡改。 (4) 信息的破坏。

2000年2月, 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网——Yahoo.com遭到黑客侵袭, 关闭了3个小时。华硕官方网站遭黑客攻击公司被迫关闭服务器, 熊猫烧香, “网络钓鱼”的攻击手段的出现, 都表明电子商务安全存在问题。

(2) 法律问题。目前电子商务在网上交易纠纷的司法裁定、司法权限, 我国在界定网络发最的法律适应性方面, 包括欺诈, 仿冒, 盗窃, 网上证据采集及其有效性, 各种进出口及关税管理, 知识产权法的界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税收问题。国际互联网用户一般对信息在网上运行的路径不是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 税务机构哪一对交易进行追踪, 无法确定交易人所在地、交易发生地, 因而给税收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4) 诚信问题。相对于传统产业, 电子商务产业一直处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不真实感是这块领域的缺憾, 同时也是广大商家的顾虑。企业要发展, 只有在客户认为是可靠可信的基础下才能赢得丰富的收益与回报。

3.2 相应的解决措施

(1) 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是在电信网络上发展起来的, 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宽松的电信就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提。目前, 中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虽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缓慢和落后。因此, 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势在必行。

(2) 培养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电子商务的信息化与商务运作的有机结合都需要大量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人才, 而我国电子商务培养和实际人才需求出现不对称现象,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要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3) 健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法规, 对很多具体操作进行了规范, 有力促进了电子商务走上实务发展的轨道。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 电子商务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是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心。

(4) 提高电子商务诚信认识。由于电子商务对整个现代化建设重要意义, 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大力宣传, 使广大的外贸企业能够了解熟悉电子商务, 建立“诚信认证”一站式新认证体系。综上所述,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国际贸易信息电子化以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国家和企业与国际接轨的新路径, 新型的国际贸易运行方式对于中国扩大国际贸易机会、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2011年, 为应对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经济过热、资产泡沫等采取的金融危机刺激政策所带来的副作用。因此,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改变传统贸易, 从而走向面向全球的贸易。

摘要: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是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商业革命。本文介绍了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内涵, 分析了新形势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的国际贸易方式的变革以及市场结构的变化, 并对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作个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信息化产业

参考文献

[1] 勇全.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10, 3.

[2] 尹硕翔.国际贸易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8.

电子信息产品贸易论文范文第3篇

作者简介:

陈晓红(1963-),女,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校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本运营:

胡小娟(1963-),女,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与贸易。

摘要: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跨国公司FDI与我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关系,发现跨国公司的FDI与中间产品进口之间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结果显示跨国公司FDI每增加1%可带动中间产品进口增长2.3602%。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跨国公司FDI与我国中间产品进口贸易关系的机理,然后根据模型得出结论。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中间产品贸易:跨国公司

一、引言

中间产品贸易是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大量的国际贸易由中间产品、原材料构成,这些货物在到达最终消费之前需要当地的进一步加工,更进一步说,几乎没有什么国际货物是没有在当地经过任何加工的純原料或初级要素。如果生产被视为在一定范围内的有序活动,即从初级原料的生产到消费者要求的最终产品的活动,发生在这个过程的国际贸易就是中间产品贸易”。根据联合国Broad economic catalogue(BEC)分类法,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或使用原则把商品分为三大类,即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作者从UN Commodity TradeStatistic Database获得我国进出口商品中间产品数据,并计算出从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我国中间产品进口占当年进口总额的比重在50%-70%之间,出口占当年出口总额的比重约30%-40%。可见中间产品的进出口已成为我国进出口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间产品贸易是贸易与投资问题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贸易一体化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

前人文献中对外商直接投资与中间产品贸易的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直接投资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一般有三种情形:一是替代性,具有代表性的如蒙代尔的投资贸易替代理论;二是互补性,具有代表性的如小岛清、Markusen&svensson的贸易投资互补理论;三是不确定性,如Neary的贸易和投资关系的不确定性。李普西和韦斯依据美国20世纪70年代统计数据研究发现美国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的子公司所生产产品年产量的增长与美国同年向这些国家出口的同一商品出口总量呈正相关,且这种现象存在于美国近80%的产业部门;胡弗鲍尔等人着重研究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将美国1980、1985和1990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与出口总量做实证研究,发现美国的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呈稳定的正相关;Jun&Singh研究了1969至1993年间世界上11个最大引资国的出口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其中有四个国家显示出口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格兰杰原因,只有一个国家显示国际直接投资是出口的格兰杰原因,其余6国显示出口和国际直接投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还有学者从跨国公司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成本的角度阐述有关国际直接投资与中间产品贸易问题,如lemoine&unal-esenci认为在垂直型跨国公司中产品沿着垂直专业化分工过程转换比较优势,在这个转移点就产生大量的中间产品贸易;Krugman从垂直型贸易与投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中间产品贸易在国际间流动造成的贸易与投资互补作用和影响,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都无法完全消除国际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只有两种的结合或许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程惠芳等认为跨国公司正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中间产品的外部交易市场纳入到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体系之中。鉴于中间产品贸易发展的时间不长,中间产品贸易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的困难,因此有关外商直接投资与中间产品贸易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目前还在探索中。

二、数据来源与模型检验

(一)数据的选取和采用的方法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取源于UN 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Database。由于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便于统一计算,本文采用1995年以后的数据,同时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得到同期我国利用外资的数据。

本文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间产品贸易与利用外资的关系。在研究中为消除数据序列的趋势和模型的异方差性,在实际计算中变量序列都采用序列的对数形式,分别用lck、lik、1wz表示中间产品出口总额、中间产品进口总额和利用外资总额的对数。在检验结果中d、d2分别表示对序列作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检验方程形式(c,t,k)根据序列的图形确定;(c,t,k)中c为0表示不含常数项,t为0表示不含趋势项,k的取值根据AIC和SC准则确定,计算中运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对lck(中间产品出口额)、1ik(中间产品进口额)、1wz(利用外资额)进行相关的检验。

(二)单位根检验作协整检验前先必须作单位根检验,判断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检验法检验。设[ytl]为要检验的序列,检验方程为:

式中α为常数项,t为时间趋势项,p为滞后阶数。该检验的零假设H0:ψ=0,备择假设H1:ψ<0。如果接受假设H0拒绝H1,则说明序列[yt]存在单位根,即它是非平稳序列;否则序列[yt]不存在单位根,即它是平稳序列。根据该方法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lek、ljk、1wz以及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它们的二阶差分都是平稳的,即lck、lik、1wz都是二阶单整的序列I(2)。

(三)协整检验本文采用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若序列X1和yt都是d阶单整的,用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回归,即有

为协整向量,(2)式为协整回归方程。变量协整的经济意义在于:两个变量,虽然它们具有各自长期波动规律,但如果它们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根据EG法,分别求ljk、lck对1wz的回归,得模型残差序列,分别记为r=ik、rck。由EG法可知,下面只需判断残差序列rjk、rck的平稳性,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10%的显著水平下,rjk、rck是平稳序列。所以lik与1wz、lck与1wz具有协整关系。根据协整关系的经济意义,ljk(中间产品进口额)与

1wz(利用外资额)、lek(中间产品出口额)与1wz(利用外资额)具有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根据Granger提出

其中,RSS1表示方程(4)的回归残差平方和,RSS0表示方程(4)在约束零假设成立时的回归残差平方和,n为样本容量。检验统计量F服从标准的F分布,若检验统计量F的值大于标准F分布的临界值,则拒绝零假设,说明x的变化是v变化的原因;否则接受零假设说明x的变化不是y变化的原因。据此检验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见表3。

观察表3可知,在10%的显著水平下我们可以拒绝假设“LW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JK”(利用外資变化不是中间产品进口变化的原因);但不能拒绝假设“LJK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WZ”(中间产品进口变化不是利用外资变化的原因)、“LWZdoes not Granger Cause LCK”(利用外资变化不是中间产品出口变化的原因)、“LCK does not GrangerCause LWS”(中间产品出口变化不是利用外资变化的原因)。总结归纳即是利用外资与中间产品进口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利用外资的增加或减少必然引起中间产品进口的增加或减少;而中间产品进口的增加或减少却未必会引起利用外资量的增加或减少;利用外资与中间产品出口变化之间没有任何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

(五)中间产品进口与利用外资的回归分析通过前面的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由于本文仅考虑利用外资对中间产品贸易的影响,我们试图建立如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ljk=α+βlwz+u

u为随机误差项,α、β为待估的回归系数。根据前面的数据,运用Eviews软件作回归分析得模型如下:

模型的回归系数达R2=0.81,表明模型在总体上拟合较好。在1%的显著水平下,查表得t统计量的临界值为3.169,F统计量的临界值为10.04。与以上回归结果比较可知回归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1wz对ljk的影响显著。F统计量大于临界值表明方程的显著性检验通过。

由于已对数据作对数处理,经检验模型已不存在异方差性。而模型残差的图形零乱没规律,由图示法可认为模型无自相关。

模型中1wz的系数为ik(中间产品进口)对wz(利用外资)的弹性,它的经济学含义是:利用外资每增加1%可带动中间产品进口增长2.3602%,符合经济意义。

综上所述,模型通过所有检验,说明该模型能较好反映近十年来中间产品进口与利用外资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跨IN公司FDI与我国中间产品贸易关系的机理

(一)中间产品贸易主要发生在跨国公司垂直一体化生产过程中在跨国公司垂直一体化的生产过程中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日益紧密,一种商品的生产过程延伸为多个连续的生产阶段,每个国家只在某个连续的特殊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其结果改变产品最终生产者在市场中进行垂直控制的传统生产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围绕产品标准在全球有效配置资源,按照标准在全球范围从事生产,形成标准控制下跨国生产零部件、模块生产与最终组合的新的生产方式。分工的细化使生产专业化迅速发展,亦即一个最终产品可以由一个企业变成许多个企业来进行,同一个企业中也可以分成许多部门,每个部门只生产产品的一个零件或部件。分工的细化不仅使每个生产环节都独立出来并且都有获得利润的可能,而且还使中间产品成为了商品。作者通过BEE分类法计算发现,1995年和2005年即使相隔近十年,我国中间产品的进口占当年进口额的比重都在55%1以上。如果中间产品进口按当年进口额的50%计算意味着这一部分进口并没有直接进入到我国消费领域而是生产领域,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解释这部分进口相对我国而言是一种比较优质要素的投入。跨国公司垂直专业化生产贸易模式使我国许多企业从简单的组装装配、零部件制造等一些简单的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向系统化、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转变,这就需要进口与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的大量的中间产品。

(二)中间产品贸易是跨国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途径之一 中间产品对出口国来说是一种产品出口,对进口国来说则是一种生产要素或生产要素的集合体的进口。因为中间产品经过交易后并不直接进入消费领域而是生产部门继续生产。跨国公司通过实施垂直一体化战略,避开外部市场的非效率及高成本等弊端,把公司间的市场协调变为公司的内部控制,自己生产所需的中间产品。作者通过BEE分类法计算发现,从1995年到2005年我国中间产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50%-70%,同期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40%-50%。所谓加工贸易从本质上讲是指一国进口中间投入品,加工组装后再出口的生产与贸易活动。2004年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贸易的55.28%,在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中外资企业占81.27%以上,然而,在我国加工贸易中中间产品的本地采购率低,意味着我国每年需要从境外进口大量的中间产品,可见我国中间产品的进口绝大部分用于加工贸易。外商之所以要进口如此大量的中间产品,表明这种产品在国内无法供给或供给成本过高。当跨国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相对独立经济实体之间由于内部分工形成相互依赖的专业化生产关系时,进口的中间产品就将比国内采购更具有质量、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

(三)中间产品贸易是跨国公司整合它国资源的具体体现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对世界开放国家和地区进行资源整合,根源在于各国各地区存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同一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工序要素投入品比例不一样,而不同国家要素相对价格不同,这就有可能把不同工序拆分到不同国家进行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不同的工序其最佳规模也有差异,比如汽车生产中几百道工序之间的最佳规模就不一样,发动机生产的最佳规模是组装环节最佳规模的两倍多,因此在生产中就不能按照某一环节的最佳规模来确定其它各个环节的最佳规模。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把工序分散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还提高了效率,在中间产品贸易中零部件贸易必然就会更多地取代半成品贸易。根据BEC计算发现,1995年我国中间产品的进出口均以半成品为主,到了2004年中间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均以零部件为主,见表4。可见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整合资源的过程更加复杂,跨国公司内部专业化分工更趋于细化。

(四)中间产品贸易是跨国公司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跨国公司基于对企业全球化经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把握,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哑铃型”的生产经营方式,一方面,加大对产业上游研发部门的科

研投入,不断向市场提供具有差异性的产品,实现其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将业务重点转向产业下游的市场营销和服务部门。因为与整个生产过程相比,下游的销售和服务环节一般投资规模小、收益高,具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有的产品如通讯、电子机械等产品在技术和性能方面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并且可以相互替代和互补,于是跨国公司更主要从下游部门来吸收从其主导产品市场流出的大量利润。中间产品贸易就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起着联结技术开发和市场服务的作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市场加上巨大的消费市场对外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于是产生了与“哑铃型”生产经营方式相对应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型”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我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的制造业大多处于“橄欖球型”的中间部分。如2004年我国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出口商品结构中进口以中间产品零部件为主,占进口额的80.56%,出口则以最终产品为主,占出口额的67%,是较为典型的“橄榄球型”结构。

四、结论

(一)跨国公司FDI与中间产品的进口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表明我国已融入国际生产分工的体系之中中间产品贸易是在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直接投资、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及生产国际化的产物。中间产品应看成一种广义上的产品贸易,实质却是一种集合的生产要素的贸易。进口的中间产品直接进入生产领域,可以直观地反映其对GDP增长的贡献,这种生产和贸易方式无论现在和将来都将对我国贸易结构、进出口贸易能力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

(二)跨国公司FDI与中间产品出口没有任何单向因果关系表明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还是以最终产品市场为主。这种出口方式与贸易有关而与投资关系不大;同时也说明与跨国公司FDI有关的国际生产大多结束于我国我国既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也是外商直接投资后最终产品销售的主要市场以及最终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中间产品贸易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的融合,当跨国公司通过对外投资活动使它在国际市场实现其价值的途径远比传统国际贸易的途径复杂得多,所获得的利益至少是双重利益即贸易利益和投资利益,这也是要保持我国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值得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胡小娟电子邮箱:hdhxj@163.com)

(责任编校 大 山)

电子信息产品贸易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和国际竞争力分析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逐步扩大,整体竞争力不断改善,但由于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仍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在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出口贸易转型升级方面尚需努力。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

文献标识码:A

自我国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生显著变化,首次实现贸易顺差41亿美元,我国逐渐从高新技术产品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回顾,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状况的研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增长源泉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且极具现实意义。

1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状况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一直保持增长(见表1),2002-2008年间,进出口总额从1507亿美元增加到7575亿美元,增长了5.03倍。2002年我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贸易逆差额达149亿美元,2004年以后,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和幅度大于进口贸易额增长速度与增长幅度,顺差额不断提高。

1.1 出口状况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2-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679亿美元增至4156亿美元,增长6.12倍,保持平均每年37.49%的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逐渐上升,但增长缓慢,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平均为27.03%,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9.09%,比2002年提高8.2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30.60%上升到2008年的30.77%,表明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占据了重要的份额。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这3个高新技术行业的出口占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7.54%(2008年)。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2005-2008年分别为81.15%、79.90%、80.39%、74.20%,其次是电子技术,所占比重为分别为11.22%、12.79%、13.13%、13.34%。

1.2 进口状况

在进口贸易方面,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快速增长,从828亿美元增长到3419亿美元,增长4.13倍。2002年、2003年我国是高新技术产品净进口国,出口量所占比重很低,进口额占外贸进口总额比重为28.05%,出口仅占外贸出口的20.85%,2004年进出口贸易状况发生变化,由贸易逆差转变为贸易顺差,且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由2002年-149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737亿美元,增加了886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占外贸进口比重逐渐上升,进口额占外贸进口比重平均为28.01%,且进口额占外贸进口额的比重每年均高于出口额占外贸出口额比重。

2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表明一国的某种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从而反映该国生产的某种产品相对于其他供应该产品的国家来说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或劣势。其计算公式为:TCI=(Xij-Mij)/(Xij+Mij)。其中TCI 表示贸易竞争力指数,Xij和Mij分别表示i国j种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CI大于零,表示该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TCI小于零,则表明竞争力较弱;其取值范围为-1≤TCI≤1。

从表2分析看出,2005-2008年,我国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总产品的TCI指数均大于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较强的竞争力,工业制成品TCI指数平均值为0.22,从0.164上升到0.274,增幅为67.07%,高新技术产品平均值为0.077,增幅为97.96%,总产品平均值为0.102,增幅为59.72%,尽管高新技术产品的增长比例提高,但TCI指数低于工业制成品和总产品,竞争力不强。初级产品的TCI指数小于零,呈逐年下降趋势,竞争力较弱。由表3可见,2002-2008年,计算机与通信技术TCI指数一直为正,从2002年的0.323上升到2008年0.589,增幅为82.35%,保持较强的竞争力。生物技术2002-2007年为正值,平均值为0.243,显示一定的竞争力,2008年出现负值。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四类产品的TCI指数始终以负值出现,但TCI指数在不断提高,其中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TCI指数处于-0.59~-0.852之间,接近-1,国际竞争力较弱。生命科学的TCI指数从2005年开始为正值,并持续上升,光电技术的TCI指数处于波动状态。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来看,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TCI指数首次出现正值,并在以后几年里持续上升,至2008年TCI指数已达最高值0.097,小于1,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从整体上出现了实质性改变,但距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强国还有很大差距。

3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存在的贸易状况原因分析

尽管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正稳定高速地发展,但出口产品整体水平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以下因素制约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1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外资企业为主体,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业处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的生产加工环节,创汇能力低,企业普遍缺乏高研发、高投入的自主创新基础,自主创新能力弱。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关键技术来自国外技术投资或技术引进,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研发水平低,影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技术水平,难以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3.2 出口结构不均衡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过于集中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2005-2008年,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出口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平均达78.91%,电子技术所占比重平均达12.62%,生物技术、光电技术、生命科学、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等6个行业仅占很小的比重。由于自主技术、自主品牌开发设计的产品少,且集中在資金、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品上,更加速这一趋势的发展。

3.3 企业成长环境不利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外部成长环境不通畅,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速度。外资企业控制技术、融资、销售渠道,掌握竞争中的主动权,抑制本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多数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弱、信用能力低等原因,缺乏稳定可靠的融资渠道。由于缺乏健全的信息和技术市场中介服务体系,难以收集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市场信息,难以顺利实现从科研成果到实际产品的转化过程。

4 对策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巨大促进作用,但产品出口规模依然偏低,出口商品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完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鼓励政策,政府在税收优惠、金融、奖励等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二是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技术水平,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加强对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效应强的生产环节的投资,完善高新技术的配套产业体系的建立;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营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相互合作和协作,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四是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完善现有中介机构运行机制,为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有效服务。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加强对出口企业的专利和专有技术的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

[1]孙志慧.近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的新特点与发展策略选择[J].现代财经, 2008,(5).

[2]于芳.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0).

[3] 李磊.200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07,(5).

[4]许倩.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7,(1).

[5]朱振荣,王文浩.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J]. 经济纵横2007,(11).

电子信息产品贸易论文范文第5篇

一、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对外贸易量也在增加,其中农产品贸易量的增加数额明显。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当中美贸易的地位至关重要,而由于农产品贸易的敏感性,导致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问题也集中于此。目前,中美农产品贸易摩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贸易救济措施;二是技术壁垒。贸易摩擦涉及的农产品范围日趋扩大,摩擦案件的数量也迅速增加。在此背景下,分析贸易摩擦发生的原因,为解决中美农产品贸易摩擦提供合理的措施,对优化中美农产品的贸易结构,解决中美农产品贸易摩擦,最终促进中国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实现中美两国的双赢,促进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加强中美全面积极的对话伙伴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中美农产品贸易摩擦原因分析

贸易自由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但是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贸易产生的摩擦在所难免,起争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中美经济实力的差异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对于贸易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美国最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其政府就能通过补贴生产标准竞争条件的政策提升其农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WTO规则和许多贸易协定都是建立在发达国际的经济利益上的,特别是关于技术壁垒的设置,由于发达国际技术优势明显,使得发展中国家很难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标准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达不到其技术标准而经常发生摩擦。

(二)国家利益左右

一方面,农产品的特殊性必须要求国家加以保护,维护政治的稳定。另一方面农产品的竞争在于一国扩大了某些农产品市场,另一些国家就会失去一些市场。每个国家都想保护自己的国家的国内市场,开发国外市场,就会提供各种各样的鼓励出口的措施,2009年,对中国贸易逆差总额为2268亿美元,下降15%,中国仍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在美国批发市场,中国蘑菇价格不足美国蘑菇的1/3,很快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因此美国对来自中国农产品启动临时保障措施。

(三)农产品贸易协定WTO协议约束有限

由于不同的国家对于WTO协议和其他贸易协定的条款解释不同,任何国家都认为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这样一来必定造成各国的纠纷。另一方面贸易制度存在巨大的缺陷,由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高,制定的标准相应高,这些都说明国际贸易体系不完善。WTO以及各种谈判的协议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约束是有限的。

(四)中国方面的农产品价格和质量问题

由于我国不合理出口补贴的政策,使得许多企业为了拿到出口补贴甚至亏本出口造成不规范的价格,致使美国对中国产品提出反倾销,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传统农业技术标准落后,致使出口的农产品质量不过关,也达不到美国的技术标准。从而多次出现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被禁止进口通关,而且屡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如美国以我国出口农产品存在疫病和农药残留等卫生安全问题为由,多次对我出口农产品进行封杀,并逐步加强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

(五)中国企业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我国企业的自我保护,预警机制都不完善,也没有强有力的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措施。出口企业缺乏敏锐的信息机制,传导分析信息系统,致使竞争手段单一,国际营销能力不足。出口企业之间混乱竞争,也导致了本国出口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恶性竞争,而且国家商会等组织机构对于企业的约束管理能力不强,使得企业之间的凝聚力不够。

三、中美农产品贸易摩擦应对措施

面对日益激烈的中美贸易摩擦,我国需要借鉴日本、韩国解决与美国贸易摩擦的成功经验,在充分把握和理解WTO规则的基础上,以科学和符合国际规范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经贸权益,弱化中美农产品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实现农产品市场的对等开放,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产品贸易关系

发展中美农产品双边贸易关系,不应仅仅是中方单方面开放市场,美国也应该取消苛刻的反倾销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向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水产品、园艺类产品和畜产品等农产品等开放市场。事实上,如果美国对华开放畜产品和纺织品市场,中国可能会增加对美国的大豆和棉花进口,因为大豆和棉花分别是畜产品和纺织品的重要原料。如果美国增加进口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会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而降低美方大宗农产品出口对我国相关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冲击。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在高档产品或差异产品上形成竞争优势

中国大豆、棉花和小麦等某些大宗农产品之所以竞争不过进口农产品,原因主要在于价格较高和品质质量不如竞争对手。但有研究表明,中国大宗农产品的价格较高并非由于单位生产成本高,而是由于美国对农业的高额补贴。但是,中国农产品质量较差却是不争的事实。为了维持中国小麦、大豆和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一定的生产能力,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政府应适当加大上述产品的扶持力度。在农业科技研发和农技推广上增加投入,在产品质量下工夫,争取在高档产品或差异产品上形成竞争优势,避免美国以农产品品质为理由的贸易摩擦。

(三)加强贸易交流和合作

动植物检验检疫问题已成为中美农产品贸易领域越来越重要的壁垒和冲突原因。中美两国应积极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协调和合作。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摩擦时,双方应主动向对方提供信息进行沟通,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在技术标准问题上,应遵循客观的科学依据,尽量统一标准。

(四)调整农产品出口策略,推动结构转换

鉴于我国农产品市场容量巨大,因而必将成为美方的重点目标市场。而我国要迅速增加对美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困难却很大,我国对美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后期主要是依靠竞争力提升即通过挤占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实现的,在当前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安全性越来越关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在农产品质量标准方面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的情况下,必将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培育针对美国市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保证出口渠道的畅通,包括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以及提高运输效率等,加大对国外市场开发方面的投入,都将有效地推动我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量的增长。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功能,建立公平贸易预警机制

随着职能的转变,政府正在淡出化解贸易争端的主角地位,而单个企业在信息获取、组织协调方面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就要根本上保证行业协会经济上和行政隶属上的独立性,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由本行业内的企业自发组织的民间性组织,保证行业协会是受企业约束,为企业说话的组织。另外,行业协会应联合政府和企业共同建立贸易预警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外贸出口预警机制,不仅可以把可能出现的贸易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也为及时有效地解决出口中发生的问题奠定基础。密切跟踪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状况,利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一旦发现出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异常变动,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而出口企业在行业协会的协调下要迅速调整出口节奏,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将贸易摩擦和争端解决在预警阶段。

四、 总结

中美农产品贸易涉及面极其广泛,已经对中美贸易或者说是经济的全面发展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中美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顺利的发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面对中美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我们分析其原因之后探究相对的解决方法。这对于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中美关系至关重要,对于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性,所以中国要充分重视中美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努力解决中美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电子信息产品贸易论文范文第6篇

一、我国边境贸易农产品发展概况

边境贸易与农产品贸易间的关系是学者关注的焦点,边境贸易为本国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国内关外于边境贸易与农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边境贸易的积极,消极与不确定影响。国内外关于边境贸易的影响研究中對农产品边境贸易的研究不多,本文主要集中于边境贸易对地区经济的影响,通过对边境贸易系统的分析,分析边境贸易对我国国际贸易农产品贸易的关联影响。有利于我国农产品边境贸易的蓬勃发展。

我国主要的边境地区有滇疆桂,黑吉辽。我国主要边境地区的进口额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边境地区出口额有升有降。农业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无可替代,我国共拥有耕地18亿亩,具备生产5000多万吨肉类,2000多万吨油料的能力。

我国边境贸易往来中,进口产品主要是农产品等。民族边境地区进出口商品结构简单,生产技术含量较低,云南省边境贸易进出口中,粮食等产品呈现互补性交易,云南凭借自身丰厚的自然资源大量出口化工产品。

我国农产品商品交易中,谷物等相对价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较大,蔬果等相对价格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交易份额占比不大。农产品贸易模式转变需利好政策的大力扶持。

我国陆边境线与15个国家接壤,地处边境线的省市,如黑,滇等地区边境贸易程度较发达,我国形成了以黑,新,桂边境贸易的三极,边境贸易主要对象为朝鲜,俄罗斯,巴基斯坦,缅甸等。大连海关贸易对象国是朝鲜,乌鲁木齐海关是哈萨克斯坦等。

我国边境贸易叫我那个对象国较稳定,俄罗斯是边境贸易交易中总额最多的国家,面对俄罗斯进行边境贸易的有长春海关,哈尔滨海关等。

我国的农产品种植地主要集中于中北部地区的平原种植区,我国是世界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我国农产品交易伙伴国有日本及部分亚洲邻近国家。我国农产品出口国较为集中。凭借各自的生产要素优势进行贸易往来,面对拉丁美洲等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市场,我国因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偏低导致出口商品结构单一。总体贸易状况不稳定。

二、边境贸易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影响分析

以边境各省份农产品进出口价格指数比值表示变量,选取边境各省份的贸易收支作为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包括贸易关税变量及基础设施变量。贸易关税变量以边境各省份贸易关税变化幅度表示,基础设施变量以基础设施增长率表示。

本文选取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黑吉辽等边境省面板统计数据,实证检验边境贸易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的影响。

Log(M it)=α+β1log(BT it)+β2log(Duly it)+β3log(Inc it)=μ,i=内蒙古自治区……,t=2015……,α表示截距项,β表示边境各省份的商品进出口贸易差额与基础实施建设增长率对农产品贸易条件的影响程度。

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如序列非平稳会出现较接近的变化趋势,为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需检验面板数据的序列平稳性。各变量均在1%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所有序列平稳。

面板数据指包含若干截面共同成员的样本数据集合,面板数据模型主要分为混合,随机与固定效应模型,本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进行市政分析。

边境贸易,基础实施建设对农产品贸易条件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进口商品需大于出口商品需求,恶化了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贸易双方政治关系友好,能有效推动农产品出口贸易,如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关系融洽,始终坚持友好坚定的伙伴国关系。中国加大了对巴基斯坦的农产品的出口额定,提升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额。

关税幅度的提升将鼓励出口锐减进口,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贸易壁垒的存在增加了双方贸易往来的成本,如绿色技术标注是农产品贸易往来中的阻碍因素。我国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要输出商品的出口大国,提高了农产品贸易成本,在潜力市场所占份额缩小。

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能有效地带动农产品贸易往来。贸易双方的运输设施建设完善,为农产品贸易往来提供了便捷的运输,使双方往来得以保障。

三、结语

随着全球化经济进程加快,边境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为促进边境地区农产品贸易蓬勃发展,建议因地制宜制定边境贸易政策,优化农产品结构,积极推进农产品自贸区的建立。

应根据贸易双方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如越南可为中国民众提供更多的热带农产品,受自然条件限制的农产品能为两国贸易提供补充。应根据两国的具体情况制定策略。我国要在农产品贸易中取得有效的竞争优势,应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延长生产加工链,如在豆奶粉等项目发挥高科技优势,使黑龙江农产品在俄方市场占长期优势地位。依靠政策优势转化为自身优势,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积极选择贸易合作伙伴,开拓贸易市场,形成互惠共赢的局面。积极推进农产品自贸区的建立,能加快本国的产品贸易发展。努力促成主要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扩大双边农产品贸易。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日报社)

上一篇:电子信息技术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多边贸易谈判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