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风险范文

2023-09-17

成本控制风险范文第1篇

摘 要:文章以重庆建工集团七建公司为例,对企业项目风险控制的管理模 式进行了阐述,指出要在经营环节、项目管理合同、财务管理、工程管理、监审审计等五个 环节,加强对项目风险的控制。

关键词:企业 项目风险控制 重庆七建

在企业经济工作实践中,尤其在开放无序的建筑安装市场环境条件下,自营和联营双轨 并行 ,因此项目风险控制工作在企业经济工作中至关重要。重庆建工集团七建公司从成立之初就 面临生存危机 ,在成立9年的残酷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了以项目风险全额承包为核心的项目 管理模式,培育合作雙赢的经营工作理念,推行规范化、制度化的企业管理思路。着力加强 基础管理、经营、资金、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五个平台建设,构建好企业成型规范的发展 平台。为此,公司对项目风险控制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采取了自营联营一体化管理,即不 管是自营还是联营项目均按公司管理制度统一规范管理,规避了部分风险,但尚有待进一步 完善。

近年来,我们主要从影响企业生存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包 括经营环节、项目管理合同、财务管理、工程管理、监察审计五个环节,形成一个相对完善 的风险控制体系。笔者拟在本文中对项目风险控制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从而达到抛砖引玉的 目的。

一、建立严格的评审机制,把好风险防范的第一关

1.建立了三级项目评审制度,建立了项目经理部、公司经营部、公司经营班子三级评 审制度,总经理具有一票否决权,目的在于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准入关。

2.建立了五级合同审批制度,由项目经理、经营部、监察审计部(法律评审)、财务 总监、总经理五个环节对合同进行审核,评审方式分为传递评审和会议评审。

3.要求项目实际负责人在评审报告上签字确认,以明确其应承担的责任。

三级项目评审、五级合同审批制度,从制度建设上拒绝承揽信誉不好、实力不够、合同 条件差的工程项目,同时也将缺乏诚信、资金实力弱的项目经理拒之门外。

二、签订严密的内部项目管理合同,明确公司与项目部的责任与权利

公司将涉及项目施工的工程管理、技术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与项目管理有 关的事项,约定在项目管理合同书上,明确公司与项目部之间的权利、义务。

1.对合作单位则采取由对方法人单位向我公司出具不可撤销担保函,担保与项目有关的 一切经济及法律责任,目前我公司对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四川航空公司的机场配餐项目 采取了这一措施,效果较好。

2.对认为有一定风险或不太了解的项目经理则要求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集团公司分 配的九龙园区西城新苑BT项目、位于机场边的金港国际项目都要求项目部交纳了100万元保 证金,以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

3.对大部分项目按收款金额的1%或0.5%收取项目管理保证金,以约束项目部 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与责任。

对于应由公司承担的各项工作及服务,公司要求各部门贯彻服务、指导、管理、监督职 能目标,全力支持项目部抓好项目管理工作。

三、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强化财务管理

1.建立资金集中管理制度。

(1)严格控制项目部开立银行账户,项目部开立银行账户由公司财务总监和总经理联合 审批。项目部开立的绝大部分银行账户均处于公司的掌控之中,原则上不允许开立远期支票 和加盖空白支票,防止项目部透支公司信用和转移资金。

(2)要求在主城区的所有项目部的工程款必须进入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首先,加大了公 司在银行的现金流,提高了公司在银行的信用等级;其次,保证了公司的利润及各项费用的 收 取,也为公司将款项直接支付给劳务队伍和供应商、防止不良项目经理挪用资金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2.建立应付账管理制度,控制供应商风险。

(1)要求项目部每月提供预算支付审批表,报公司审核,资金到账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适当调整。

(2)公司财务部专设应付账管理,应付账管理人员对采购合同、送货单、发票等相关付 款依据与项目部一道进行真实性审核后直接支付到供应商银行账户。

(3)为提高项目部工作效率,所收取工程款的15%部分由项目部自主支配,主要采取开具 限制到万位的转账支票,以解决项目部的零星采购之需。

(4)对于远郊县项目部,资金到账后由项目部提供支付审批表,提供相关依据审核后按 收款单位名称、金额开立支票在当地支付。

(5)对于市外项目部则采取委派财务负责人或者由法人单位向我公司提供不可撤销担保 函形式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目前我公司在成都的项目部采取的是委派财务负责人,在南充 职业技术学院项目采取的则是由合作单位提供对项目担保的形式来解决。

应付账管理之目的就是控制至少80%的资金必须首先用于项目,尽力规避公司的财务风 险,确保企业经济工作良性运行,确保社会稳定。

3.建立核算集中制度,尽力规避税务风险。从2007年开始公司已将大部分项目的会计核算工作纳入公司财务部集中核算,一方面加 强 了成本核算资料的收集、债权债务的管理,另一方面强化了项目税务清算工作的力度,将税 金的交纳及税务清算作为项目部资金支付的优先考虑项目,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税务风险,同 时提高了会计报表的编制效率和准确性。

四、质量安全巡查经常化,确保项目安全生产

1.公司对大部分项目派出具有任职资格的正式员工担任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副经理) 、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以确保项目质量安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司 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情况,及时调控,促进项目按期保质完工。

2.要求公司工程管理人员开展走动式管理,在现场为项目部服务,督促项目部按规范 要求开展工作。

3.公司对所有项目不分自营、联营均按安全、质量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帮助支持项目 部做好安全质量工作。检查分为常检与季检相结合,主要以常检为主,同时公司按季度组织 一次综合大检查,并将检查情况通报全司。

4.派出精干管理人员对重点、难点项目进行重点盯防,如我公司的青河湾项目、丰都— 毛条项目。

五、强化监察审计工作,促使项目部履行各项责任与义务

1.公司专设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处理公司及各项目部的法律及债务纠纷,积极应对 各供应商投诉,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2.对工程款已支付到80%且有一定风险的项目、或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多的项目 ,公司均派监察审计部门对项目进行中间审计,根据审计情况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控制 资金的支付,同时帮助项目部厘清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

3.对收取尾款项目,分析项目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对有可能发生风险的则在 相关报纸上登报公示,请相关债权人到公司办理结算工作,以避免工程款项全部支付完毕还 有债务纠纷发生,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目前已有金都香榭、盾安九龙都项目进行了公 示。

4.今后我公司拟在工程项目所在地,公布公司应付账管理电话。供应商、分包单位、劳 务队伍与公司一道监督项目部资金的使用,并定期与供应商核对款项支付情况,形成项目资 金使用内有公司财务、审计把关,外有供应商严格监督的过程控制制度,确保项目资金用于 工程建设,尽量规避公司的财务风险。

规范管理、控制风险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上述几个方面也是在对我们公司这几年来 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后进行的一些初步探索尝试。国内有许多兄弟单位比我们运行 得更好的风 险防范机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重庆建工集团七建公司也需要通过进一步发展来完善和改进 自己的防范机制。

(作者单位:重庆建工集团七建公司 重庆 400020)

(责编:若佳)

成本控制风险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控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143

风险投资是一类新的投资,其主要是为一些上市公司提供资本上的援助,也就是股权资本。与传统的一些投资有很大的不同,风险投资投资的不仅仅是资金,同时还有管理方面的支持。风险投资需要为自身的投资承担巨大的风险,一旦等到所投资的企业发展成熟以后,就能够将资本抽取,最终收获巨大的利润。这种伴随着巨大风险同时能够收获巨大利润的投资行为称之为风险投资。

1风险控制的原则

由于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在掌握的信息上处于高度的不对等地位,再加上环境的差异,风险投资所面临的风险更大。风险投资的风险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的,更加难以控制。因此,在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上应该结合其自身特点进行控制。

11合同约束为主,律法为辅

这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增强,风险投资在世界各国开始蔓延开来,但是由于各国发展的时间各不相同,其风险投资领域并不相同。每一项投资需要相应的支撑体系,重要的一环就是法律政策。一些风险企业和投资公司不成熟,不能用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合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可以弥补一般法律政策的不足,保证投资过程的顺利进行。在风险投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进行风险的控制。

12制度优于量化

风险投资面对的是新的创新技术,前面并没有可借鉴参考的东西,且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比传统的企业要高出很多,因此对于风险投资企业来说“前途未卜”。同时,风险投资的企业一般都是新兴企业,许多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包括财务、经营数据等,在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时缺少相应的数据支撑,所以数量上控制风险可能非常的小。相对应地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制度控制则具有很大的优势,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对员工起着激励和约束的作用,通过制度这种模式,能够使员工自动产生积极性和专业特长,这种方式更为有效。

13分散风险为主,规避为辅

风险投资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风险,人们普遍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风险,其中规避和转嫁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风险投资是一种新的投资模式,承担比较高的风险从而获得比较高的利益,风险的规避和转嫁这与风险投资的初衷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在风险投资过程中意义并不是很大。风险投资公司一般是通过购买金融衍生物来进行,但是在风险投资中几乎没有金融工具,因而很难实现风险的转嫁。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分散投资,这种模式使用价值更大,投资公司可以通过投资将资金分散投资到不同的领域,这种情况下同样可以获得相同的利益,但好处是比原先的模式大大地降低了系统风险。

14结合投资前选项控制与投资后管理控制

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的控制一般分为两个部分,投资前的控制和投资后的管理的控制,这与风险投资的特点以及投资成本和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减少投资风险,风险投资公司除了在投资前对风险企业的技术、市场、管理、创业团队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考察以外,也会发挥自身在管理方面的巨大优势对风险企业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和代理风险,既有利于风险企业管理绩效的提高,也符合风险投资公司自身的利益。

2风险控制的措施

21组建团队控制风险

风险投资的核心项目是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的最大特点是项目的不确定性,由于创新使其项目的增速常常是惊人的,因此需要对企业的组织进行强化管理,如果不能做到组织管理的强化,就会造成项目规模的膨胀和组织结构的不均衡。

风险投资是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融合的一项新型的事物,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的特点,能否成功的实现风险投资,组织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传统的投资项目对于组织内部的人员有相当高的要求,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是管理经验,并且应该有非常高的风险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必须具备应用这些知识和机能的能力。对于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协调运用只有高性能的项目团队能够完成。这些都表明团队合作的重要作用。

风险控制团队与过去的团队有所不同,对传统的组织模式实施了改进。组织过程不是职能部门,而是组成部分。这个过程中,项目经理的作用举足轻重,成为了过程的重要构成和主导。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团队的建设十分关键,应该从获得过程的核心部分进行,这样才能使参与的人员为企业创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工作的要求必须得与项目从事人员相协调,倘若不协调则会导致团队不能充分发挥活跃的性能,最终使得项目不能够按期执行,造成经济或者其他方面的损失。因此如充分发挥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和才干,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实现项目成员忠诚度的提升,最终使团队的工作效能大大提升。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推动力和阻碍对风险投资有着不同的作用,推动力能够增强团队的性能,发挥其助力作用;阻碍则相反。团队的作用对于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是项目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2对项目进行评价

对于一个项目的投资,最初的选择,也就是决策是非常关键的。我国的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的有很多,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不难发现是选择上的错误,也就是投资项目所采用的决策出现了错误。风险投资都是一些成本比较高、科技创新含量高和产品更新的速度快这些特点,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选择将决定项目的成败,也就是控制风险的关键。

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之前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对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评估往往只是根据风险投资家的市场经验和直觉,这种情况下决策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存在片面性,往往会使风险增加。风险投资具有不确定性,承担的风险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因此对于风险的预测需要一种非常真实的环境,如何构建比较真实的风险环境,然后对风险进行评估是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十分重要的一步。价值的评估很多时候需要不仅仅是单一方面的评估,更为重要的全面的评估。但是,全面的评估是非常复杂的,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包括对企业以及企业所在行业的经济形势,还有公司的管理等方面要非常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价值评估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选择比较好的价值评估的方法。正确的评估方法对财务系统的了解程度,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充分分析财务和统计相关的数据,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测,最终实现比较准确的风险预测。

风险投资是一项新的投资模式,前人的经验数据非常的少,这给项目风险评估者带来了困难。所以只有采用类似的数据进行类比分析,通过这种方式选取合适的财务数据。数据的分析的最终目的依然是要考量收益利润。在此过程中需要分析现金的流动过程,以此推断预测利润的多少。

23借助信息技术控制风险

风险投资的很多情况是结合市场的需求量来确定其投资的项目成本的,但是市场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对于市场的投资往往存在巨大的不确定的风险。为了减少这一风险的产生,需要制定相关的策略,时刻把握市场动向并不断调整相关的项目参数,且对资源进行再次分配。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是一项新的非常有效减少这一风险的措施。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将整个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及决策等相关信息。通过将这些信息进行系统化,进而在市场的资源分配上更为高效的运用。通过全面信息收集避免了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风险,这种措施大大减少了风险投资的风险。

3结论

本文通过对风险投资运作中的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进行讨论,然后从三个方面讨论分析了风险的控制,组建团队控制风险,对项目进行评价,借助信息技术控制风险,通过对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模式的研究,希望能够对以后的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软科学,2002(6)

[2]王景涛新编风险投资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斯蒂芬·A·罗斯,伦道夫·W·韦斯特菲尔德,布拉德福德·D·乔丹公司理财基础[M].5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成本控制风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内部控制;防范措施

一、前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崛起,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目前在我国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弊端与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足,这导致了我国很多金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被诈骗分子利用其问题漏洞诈骗,使银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结构控制,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二、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理解不够充分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控机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制定的一种涵盖各种业务活动并与银行各部门及其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控制方法、程序与措施的动态机制。然而很多银行把其看的过于简单,认为只是银行规章制度的总结,有了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就有了银行内部控制。因此,这导致银行在发展业务与对银行本身风险防范时,工作重点向效益、规模发展,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益与发展,甚至无视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从而导致银行出现重大的金融危机,经济案件也时有发生,对银行的形象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有的金融机构发生问题时,不积极从自身内部找原因,而是把问题责任归在客观原因上。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虽然银行具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支持银行发展,但有的制度早已过时,与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管理要求不相符;有的银行顺应发展形势开展了新的业务,但与之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却并不完善;有的制度过于笼统,对相关业务细节没有落实,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过分强调纪律性,缺乏相关的程序控制;有的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即使有惩罚,也没有严格落实到位,导致惩罚制度形同虚设。这些制度的不规范、不完善,极大地影响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准确性,使金融机构内部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

3.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上,在部分业务审批上管控的并不严格,甚至有的领导无视规章制度的约束,出现“滥用职权”现象。关于企业与个人贷款方面,少数没有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审批执行,贷款正常流程是应先提出贷款申请,信贷员会审核贷款者的信用积分,然后交由各级领导一一进行审核批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贷款者直接去找主管领导,凭借关系来获得贷款,这样就变成了相关主管领导一级一级向下指派完成贷款任务,整个贷款流程变成了“反向执行”过程,使得办事人员失去了他应有的职责与权力,整个贷款规章制度成了一个摆设,完全由领导个人意志所掌控;另一方面,也会滋生“腐败”现象发生。

三、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结构控制的措施

1.明确经营理念与方针

对金融经营理念与方针进行全面系统地明确是金融机构运营基础,同时也为金融机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银行应该以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理念为核心,制定有效、合理的经营方针,为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银行制定的政策要符合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的要求,要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运营生产,要制定自主经营、独立承担风险,独自负责盈亏、严格自我约束的经营理念,保证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运营的基础和保障,银行有了明确细致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营过程中才会更加顺利,因此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银行要实施内部工作目标管理,制定科学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每位员工的职责,制定严格的操作规则,这样出了差错能够直接找到负责人,从而不断强化个人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在工作方面除了要求各部门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外,还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重要岗位要实施轮换制度,保证其岗位不会出现严重的差错与纰漏,共同保证银行在内部运行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此外,银行要严格实施惩罚制度,保证其惩罚措施能够做到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身上,这样才能够建立有效的震慑力,保证员工在工作?^程中严格准守相关制度的执行不会做“明知故犯”。

3.部门岗位职责恰当分离

要保证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就要对部门职责实行恰当的分离制度,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独立体现,银行要做到职能的合理分配,同一种工作不能交由一个部门全权负责,一项完整的工作流程也不能交由同一个人进行操作,因为没有合理的监督与制度约束,容易造成“滥用权力现象”发生,还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因此,部门职责要分离,使各个部门员工各司其职的同时,又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从而确保整个工作流程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与此同时,银行要制定严格的决策制度与办事制度,所有的决策与执行都要严格要求相关制度流程,并保留相关工作记录,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追责,同时要建立举报制度,对相关违法乱纪与专断独行行为进行匿名或实名举报,防止个人专权、徇私舞弊的行为发生,避免给银行带来金融风险。

四、总结

金融机构在国家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切实做好防范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工作,面对金融机构出现的不足之处,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与完善,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好的为国家经济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红.防范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6(23):26-28.

成本控制风险范文第4篇

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两者相辅相成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始终与风险并存,因为商业银行是承担风险,并通过管理风险以获得收益的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必须在确定的风险偏好指导下进行,这个过程既是风险管理过程,也是风险收益创造的过程。金融史上,银行业危机的频繁发生不断地证明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2011年2月,韩国发生的釜山储蓄银行、三和储蓄银行等七家储蓄银行被勒令停业,以及出现的挤兑风潮,也说明了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旦风险管理出了问题,不但会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甚至会危及银行的生存。可以说,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具有极端重要性。

在对待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上,主要存在两种错误思想认识。一种错误认识是,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不能正确地评价和看待风险,认为风险管理阻碍业务发展。另一种错误认识是,通过少发展业务,甚至否定业务来控制风险和逃避风险,造成该发展的业务发展不了,反而降低了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这是由于理念更新不够,业务研究不够,知识学习不够,趋势把握不够造成的。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风险管理是为业务发展服务的,不能因为风险管理去阻碍业务发展,风险管理的前提和目的不是纯粹地管理风险,而是为了业务发展,为了创造利润。另一方面,风险管理要合理控制银行的业务发展,保持适当的规模和速度,使收益和风险相匹配。

根本上讲,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是“三棱镜”的两面,形式上相互制约,实质上都是为了更好回报股东,履行社会责任,体现员工价值。国际活跃银行对于风险管控和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比较科学,十分重视“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原则,把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看作同等重要的事情,认为风险和收益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彼此不能分离。

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的根本目标,风险管理是实现和保障业务稳健发展的手段。风险管理为业务发展服务,但应适度控制业务发展速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持业务平稳较快发展。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于银行的发展目标。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为业务发展服务的理念,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平衡“资本、风险和收益”。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要严守风险底线,对与风险把握不准、风险未经评估和风险认识不清的业务,坚决不做。

风险管理内外约束条件下的强化建议 商业银行经营,本质上是在一系列内外部约束条件下求解的过程,即在经济运行环境、市场竞争、行业监管等外部因素,以及银行发展战略、治理结构、股东风险偏好和回报预期等内部因素的约束下,追求股东回报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但是,风险管理也存在一系列内外部约束条件,一是要适应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二是要适应业务发展和经营转型;三是要适应外部监管要求;四是要适应风险管理发展趋势。

适应形势变化,增强风险管理针对性

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全面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环境,也使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和方向出现变化。只有加强宏观经济和行业分析研究,了解新特点,把握新趋势,适应新变化,才能把握风险管理的关键,增强风险管理针对性。

展望2011年乃至“十二五”时期,商业银行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经营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金融进一步深化,金融脱媒现象加剧,同业竞争异常激烈。商业银行面临更为严峻的风险管理形势和更高的风险管理要求。

商业银行应适应严峻的风险管理形势,进一步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高度关注和重视2011年、2012年两年由于天量信贷投放可能带来的不良贷款反弹风险,因为信贷快速天量投放和不良贷款的形成通常有2~3年的滞后期,2011年、2012年将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面临重大考验的关键时期。二要在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长期优化调整,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规范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尤为突出,要切实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等重点行业信用风险和集中度风险管控,强化贷后日常管理,完善风险缓释措施,防止资产质量下降。

适应经营转型,增强对业务发展的保障性

风险管理并不是杜绝风险,而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控制风险,驾驭风险和经营风险,为业务发展服务。商业银行应按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和方向,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比较优势,围绕盈利中心加快业务转型和经营转型。风险管理也应适应这一变化,只有这样,风险管理才能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处在经营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银行监管政策趋严,使得国内商业银行过度依赖贷款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过度依赖存贷款利差的盈利模式,过度依赖大企业、大项目贷款所产生的增长和盈利的简单发展方式等业务模式在未来将不可持续。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转变自身业务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的需要。

经营转型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更具有紧迫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早在

五、六年前就开始研究和实施业务转型,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10年末,非信贷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已提高至52%以上,信贷利差收入降至60%,投资收益和手续费收入均占营业收入的20%;2006年至2010年,连续五年以15%的信贷增速支撑了约34%的净利润增长。而中小商业银行,尤其是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只是在近两年才开始提出业务转型和经营转型的概念,可以说刚刚起步,经营转型的概念和意识还不够深入人心。

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目标和方向,就是逐步实现业务结构向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并重转变,经营模式向资本约束下以效益为中心的综合经营转变,实现规模、结构、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是进一步发展资本占用低的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进一步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和小企业信贷,努力以较小的资本占用获得最大的经营效益。

经营转型给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经营转型意味着将从熟悉的业务领域转到不熟悉的业务领域,意味着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更大的风险。不同业务种类的业务特性和风险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风险点、风险管理侧重点、风险管理过程,乃至不良贷款的容忍度都不一样。如公司业务风险管理强调对具体客户或项目的审查和分析,授信审查中重视企业规模和现金流的分析;而零售业务风险是分散的,更多地强调整体违约率的把握,单个授信审查中则强调对借款人未来收入和偿付能力的分析。如果简单用公司业务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零售业务风险管理,不仅不能控制住风险,还会增加管理成本。

另外,同一业务种类下,不同业务品种由于形态、特性和风险大小的不同也应适用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如个人消费信贷和个人经营类贷款,在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消费信贷一般金额小、期限短,还款来源主要依靠家庭收入,是公认风险较小的授信品种,对这类业务适宜通过批量化处理从整体上进行违约率控制;而个人经营类贷款一般金额较大,还款来源主要依靠经营所得,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经营类贷款不仅要分析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还要相应地进行行业和地区风险分析,不同于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

加快经营转型给中小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应适应加快经营转型的要求,构建经营转型条件下的风险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制度文化,实现各类风险的全面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在风险管理观念上,风险管理部门应由控制和防范风险,向经营和管理风险转变,由只注重风险管理,向注重平衡“资本、风险和收益”转变,更加注重走资本集约型道路。

二是风险管理部门应提前研判经营转型的重点和方向,确定各项业务发展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促进业务稳步转型,稳健发展。

三是风险管理部门应强化风险管理为经营转型服务的意识,协助业务发展部门做好对客户需求和效用的分析,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更好地、主动地满足客户的各类金融需求。 四是风险管理部门作为风险管理战略的传导部门和风险管理的协调部门,应从经营转型的高度出发,认真分析业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订和发布前瞻性风险管理政策,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风险预警等方式引导业务发展方向,促进业务稳健发展。

适应监管要求,提高风险管理有效性

商业银行外部监管日趋严格。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监管要求既是合规经营的外在力量,也是加强风险控制的内在需求。监管要求是银行竞争的“游戏规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只有主动适应监管要求,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才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提出的各项监管要求,是为了维护银行金融体系的整体安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的普遍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这种要求其实是一种“合规要求”、“最低要求”或者“最低标准”,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只能说及格。在经营管理中,并不能简单以这种“最低标准”为目标,不要认为各项监管指标满足或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就万事大吉了。中小银行应以超越监管指标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中小银行要做好风险管理,还应跟踪和研判监管趋势,提高风险管理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中国银监会将加快推动“巴塞尔协议Ⅱ”和“巴塞尔协议Ⅲ”同步实施,并行推进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工作,2011年起步,“十二五”期间全面实施新的国际监管标准。2011年4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按照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监管标准统一性和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明确了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动态拨备等四大监管新工具的标准,并根据不同机构情况设置了差异化的过渡期安排。

从资本充足率看,指导意见中,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的最低要求是5%、6%和8%;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出现系统性信贷过快增长时,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需要的资本充足率将更高。新的监管标准将从2012年年初开始执行,新监管标准比“巴塞尔协议Ⅲ”更为严格。严格的资本监管给中小商业银行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的资本补充方式难以适应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需求和监管要求。

中小商业银行应加强学习,及时跟踪和研究后危机时代银行监管政策的变化趋势,深入分析四大监管新工具对经营发展的影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适应发展趋势,提升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现代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各种风险相互交织,风险复杂程度不断增加,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必须紧跟国内外风险管理发展趋势,及时掌握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巴塞尔协议Ⅱ”和“巴塞尔协议Ⅲ”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最新标准,也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银监会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路线图,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也开始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工作。

国际先进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对我们有很强的借鉴性,尤其是以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为核心的一系列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手段。RAROC是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信孚银行风险管理团队提出的概念,其核心是将未来可预计的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对当期收益进行调整,衡量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为非预期损失做出资本储备,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率,真正解决了风险和收益平衡的难题。

中小商业银行应以国内外先进银行为标杆,积极推进内部评级初级法系统、风险限额管理系统等风险管理工具建设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不仅提高风险管理精细化程度,而且创造效益,创造价值。中小商业银行应注重适应国内外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管理现状及业务实际需求,继续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风险计量工具和方法,实现风险管理方法从政策管理、授权管理和经验管理,逐步向科学化、数量化、系统化和精细化的转变。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可分成三个最基本的方面。他们有信贷方面的风险,比如说潜在的坏账;他们还要面临流动性的风险,这会涉及到资产和债务的不匹配;另外他们还要应对操作的风险,如虚假个人消费贷款、关联企业骗贷、票据诈骗等等。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 Risk Management )的定义为,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

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银行内的程序和流程,同时也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对于机构来说,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首先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在一个典型的银行案例中,应有一个单独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还有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即有两个报告机制,有关日常运作,向这种业务部门经理汇报;而有关信用方面,必须向有关信用经理汇报。在银行涉及的信息当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获得信息的人和信息在不同层面的细节。比如董事会所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样信息交给所有的人。另外,信息应当是具有灵活度的,还需要有灵活收集信息的方法。 制定目的

成本控制风险范文第5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环保企业不仅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支撑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贷款难、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环保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长期以来由于政府、金融和信用等外部环境对环保企业支持不足以及环保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环保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如何解决环保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保护环境资源的首要问题。本文系统的对当前我国环保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从理论以及实践两方面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拓宽我国环保企业融资渠道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环保企业 融资 对策建议

一、引言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性使得环境保护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环境保护需要来自社会各界诸多方面的支持,更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运作。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我国不断加大环保投资,各类环保企业逐渐诞生,并在提高创新能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居重要地位。据统计2011年,我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共有3万多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甚至有人预测到2020年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综合来看,我国环保企业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专业化水平低,对比世界各环保产业强国,我国环保产业在技术和人才上都处于劣势,大力扶持各类环保企业发展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环保产业从起步、发展到环保市场的建立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都需要投入高额的资金以及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地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从财政拨款和商业贷款方面都给予环保企业以最大限度的支持,但受现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足够的资金往往导致环保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基于此,本文以环保企业融资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环保企业融资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为环保产业跨越式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我国环保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全球环保发展现状来看,环保产业是未来经济新增长极之一。环保企业充当了环境保护的主力军。同时,当前,环保企业面临着诸多经营困境,特别是融资难问题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总体而言,当前国内环保工作主要由政府统筹和主导、以社会投资和外资资金为主。许多大型环保项目投资都由政府财政负担,政府对其后期运行给予补贴支持。这种环保模式导致环保行业融资来源过于单一,资金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导致环保企业存在严重的政企不分,企业经营缺乏市场机制激励,投入-产出较低。同其他行业相比,国家对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环保行业门槛要求较低。行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导致环保产业严重缺乏资金支持。此外,在传统计划经济思想影响下,商业银行思想观念守旧,对中小环保企业缺乏充分的了解,为了规避信贷风险纷纷倾向于采取信贷行为。最近几年来,环保企业发展迅速,为推进国家环保战略和政策作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但是不少环保企业依然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环保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狭窄,资金周转十分困难,严重制约了环保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

三、我国环保企业融资概述

从广义上看,融资是指货币资金的有目的性运动,狭义的融资则是指获取货币资金,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之分[1]。本文是指狭义上的融资方式,也就是环保企业获取资金的方式。企业从各种渠道获取资金,也就是资金资源配置的过程。一直以来,国内企业主要通过间接融资方式来获取资金。自1987年以后,国内资本市场开始成立并不断发展壮大,我国企业直接融资资金总额保持逐年上升趋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公司制的环保企业才正式出现,其通过直接融资获得的资金占比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企业直接融资占比。

四、我国环保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我国环保企业缺少担保的资金

“根据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商业银行可以要求企业提供实物资产作为贷款质押物,同时,《担保法》对抵押物的使用规范也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对抵押资产类型给出了严格的限制,只接受土地使用权、房产等固定资产作为贷款质押物。我国环保企业大多为中小型规模,企业资产总额不大,企业实力不雄厚,很少有企业能够提供土地或者房产质押物。无形资产价值难以准确衡量,机械设备的流通变现能力较弱,商业银行都不愿意接受抵押。如此一来,国内中小型企业能够申请到商业银行抵押贷款的机会少之又少,要想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难度十分大。环保企业由于自有资产较少,抵押价值偏低,很难满足银行苛刻的信贷规定,即使有抵押资产,往往也会因为抵押办理时限过长,手续繁冗、信贷成本过高等问题,无法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信贷服务。同时,商业银行对担保企业的资质审查也十分严格,环保企业容易因为各种问题或原因被拒绝发放信贷资金。

(二)可运用的融资渠道和手段少

发达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环保企业具有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和来源,例如商业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增发股市、募集基金等方式,还可以争取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良好的融资环境提高了国外环保企业融资效率,可以有效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加快行业的整合和发展。而我国国内资本市场尚未成熟和完善,上市环保企业数量少之又少,民营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资本市场的发展并没有给广大中小型环保企业创造融资机会。同时民间融资渠道又多体现为投机性投资,投资周期较短,单个项目竣工后即撤资,给环保企业资金配置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另外,国内在环保行业方面制度建设十分落后,不能为环保企业提供充足的制度支持,严重制约了其的发展。

(三)银行的借贷问题

当前,国内金融行业主要为国有银行为主、中小型股份银行为辅的格局。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不彻底,与现代金融企业治理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降低了其对市场机制的敏感性,在对中小型环保企业的融资需求面前缺乏快速的市场反应。

同时,随着金融行业风险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了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大多数银行提高了信贷审核门槛和要求,开始从多方面来考察信贷企业经营实力和还贷能力,并要求企业提供资产抵押担保。当前,大多商业银行对中小型环保企业都采取了“惜贷”策略,不愿意冒着高信贷风险对其发放信贷资金。这直接增大了环保企业的融资难度。因此,要尽快扭转商业银行对环保企业的“信贷”不利局面,不断创新信贷管理制度,为中小环保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机会。

(四)尚未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融资体系

国内环保融资体制建设相对落后发达国家,这是制约环保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很多行业和领域发挥了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而环保产品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停留在粗放型层面、市场体制不健全、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这些都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上述问题的影响下,我国很难运用市场机制来优化配置环保行业资源,使得行业发展低效落后。当前,我国要尽快建立环保行业市场融资体制,当前国内融资体制带有深深的计划经济烙印,受到“环境保护靠政府”传统思维的严重影响,国内现行环保融资体制没有充分发挥融资支持作用,没有充分体现“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和“污染者为环境污染埋单原则”;没有明确政府与企业的环保责任,也没有明确划分二者在环保工作中的责任地位;一般倾向于将环保责任全部归到政府头上,导致环保企业融资主体的地位被市场和金融行业严重忽视。

五、我国环保企业融资对策探讨

(一)探索适应环保企业的多形式贷款抵押方式

国家要通过政策引导商业银行针对环保企业融资制定灵活有效的融资制度,鼓励其创新融资业务:要完善环保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贷款业务范围和抵押物种类,允许划拨土地及地上的建筑物、地面基础设施和管道、生产设备抵押融资,并调整现有的资产抵押率。

另外,要针对环保企业行业特许经营权提供抵押贷款业务。在国内一些省份,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特许经营权抵押经验,例如江西省就明确规定县(市)污水处理厂可以将特许经营权抵押给省国有资产主管部门,以此申请商业银行贷款,并集中建设和出让,统一偿还贷款,通过这种制度设计,有效激发了商业银行对环保企业的信贷积极性;福建省也针对环保企业的特许经营权抵押贷款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污水、垃圾处理企业可以用特许经营权向商业银行申请抵押贷款。这些先进经验和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

(二)拓宽环保企业融资渠道

当前,国内环保企业大多为中小型规模,技术水平相对偏低,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无法达到商业银行信贷审查要求。因此,要拓宽环保企业的基金、证券融资渠道,促使环保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资本融资制度和创业风险规避制度,建立合伙出资等融资模式,鼓励行业重组和并购,上市融资等方式。

(三)支持商业银行对环保企业贷款

国家要鼓励各大商业银行创新信贷模式,探索新的贷款抵押模式。要在保证环保企业透明财务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贷款抵押资产范围,允许更多的企业固定资产例如建筑物、地下设备和生产机械作为融资抵押物,并适当提高资产抵押率。环保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性质,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来鼓励商业银行对环保企业发放信贷,例如政府担保、财政利息补贴等。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当前金融行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支持、风险共担等多种方式来扶持信用担保公司的发展和壮大,要求各级地方政府鼓励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对具备中小企业信贷抵押担保资质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利税优惠。”政府在鼓励环保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引导各级担保企业和组织优先支持环保企业,为其提供更全面的信贷担保服务。例如,凡是对环保节能类企业提供担保金额超过一定数额的,可以享受到免征增值税的政策优惠。要简化担保手续和流程,不断压缩业务办理时间。为环保企业在信贷担保、信贷审批、信用额度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并明确担保中介对环保企业的担保收费标准。

(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保企业融资体系

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我国环保企业金融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1.加快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企业的创新。金融行业制度创新,例如民营商业银行的发展;金融交易制度创新,例如商业银行信贷审批制度、融资风险控制、融资业务创新等。

2.建立金字塔式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要对资本市场进行深入细分,将其分为多个结构层次。投资者、股东、融资者、中介组织处于各自的市场层次中,相互独立;不同资本市场风险大小不一,不同行业企业上市所遇到的门槛和要求也不一样;从整体上来看,市场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如果企业发展迅速,可以带动本行业的升级。要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就要在金字塔式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给环保企业留下合适的位置和空间,例如针对中小企业上市,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模式和上市审批流程,为其创造良好的上市条件。

3.创新信用管理体系。这里的信用管理体系包括以政府为导向的企业信用评分体系、环保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

4.融资辅助体系。主要包括提供融资咨询服务的市场主体、融资风险分析机构、财务会计审计主体以及金融互助体系等。

5.融资法律体系。当前,国内尚没有建立完善的环保企业融资法律制度。环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经营风险,直接影响其正常生产活动。此外,环保企业项目投资周期长、投资收益率较低、项目风险性较大,这就增大了投资者对环保企业的融资顾虑。因此,要从法律建设方面着手,为抑制环保产业投资风险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六、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环保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所带来的制度摩擦使环保企业融资难问题尤其严重。融资难已经成为困扰不少中小环保企业多年的问题,不但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阻力,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包括政府、银行等在内的多方面也做出过各种努力,以期解决该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还是要从环保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出发,深入研究其融资的特征,从制度建设上满足环保企业融资的需求。环保企业不以赢利为目的,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环保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环保企业的融资不同于其他项目的融资。环保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和其他复杂的因素。因此环保企业融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银行和社会机构的集体努力,共同探索环保企业融资方式新途径,支持环保企业大跨步的发展。

注释

①Jose Lopez-Gracia, Cristina Aybar-Arias,“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the Financial Behavior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ompanies”,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vol.14 2000, pp.55-63。

参考文献

[1]余仁田,李玲.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及其发展策略.2009,(09).

[2]张育军主编.小企业监管与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4]Kadri Cemil Akyuzjlker Akyuz,Hasan Serin?Hicabi Cindik,The financing preferences and capital structure of micro,small and medium sized firm owners in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in Turkey [J]. Forest Poliey and Economics 2006 (3):301:311.

[5]大卫·N·海曼.财政学理论在政策中的当代应用.第8版.张进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陈柳钦,曾庆久.拓宽我国环保融资渠道[J].中国信息报,2004(4).

[7]全国工商联.关于建立环保企业贷款抵押担保机制的提案(R).北京:全国工商联,2009.

[8]王文军.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9]陈军平.环保企业发展瓶颈因素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06(02).

[10]邱邝都,夏维.波兰环保银行近况与前景[J].全球科技经济,2002(06).

[11]喻大学.浅论环境保护的投融资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09(06).

[12]Myers5S.C and Majluf N.S,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 do not hav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13):187-221.

[13]Modigliani Rand Miller MH.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an Finance and the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ne 1958.

作者简介:杜娟,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方向在校研究生。

成本控制风险范文第6篇

1.银行承兑汇票的现状

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相结合的结算工具,自推广应用以来,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工具。银行承兑汇票的融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承兑汇票的票面金额与保证金的差额部分,俗称为“敞口”,其性质可等同于短期信用贷款;二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从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看,截至2006年三季度,全国累计签发商业汇票4.01万亿元,同比增长24.88%;累计贴现6.46万亿元,同比增长36.31%;截至2006年9月末,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2.22万亿元,同比增长6.86%;贴现余额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这表明银行承兑汇票不仅成为企业非现金结算的重要支付手段,并在企业短期资金融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应用越来越广泛,规模越来越大。但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广度和深度的扩展,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2.银行承兑汇票存在定价偏低的问题

流动资金贷款和承兑融资是目前企业在银行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流动资金贷款与承兑融资的成本比较是衡量银行承兑汇票定价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

承兑融资成本的计算公式为:融资成本利息率=(贴现利息+手续费-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承兑总额-保证金)。在分子中,贴现利息已将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由现金转换成银行承兑汇票时所形成的附加成本考虑进去,而在分母上体现新增融资的部分。

例如:1000万元付款期限为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支付按承兑总额的5‰计算,即0.5万元,贴现利率为2.7‰保证金为300万元,保证金存款利率为0.6‰,则:贴现利息=1000×2.7‰×6=16.2万元,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300x0.6‰×6=1.08万元,融资成本利息率=(16.2+0.5-1.08)÷(1000-300):2.23%,折合月息为3.72‰。这就是说,企业获取700万元的增量融资所承担的利息率为3.72‰,而当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5.20‰。

3.银行承兑定价偏低造成的负面效应

(1)对短期贷款产生挤出效应。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融资工具,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之间有很强的替代性和强相关性。银行承兑汇票定价偏低,就会导致银行承兑的融资方式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间出现价差,为企业提供了融资的套利空间。在这一套利空间的驱使下,即便能贷款,企业也会选择以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融资,即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会相应减少对短期贷款的需求。

(2)以虚假的手段骗开银行承兑汇票。由于以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融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一些客户通过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企业以虚假的购销合同等手段骗开银行承兑汇票,用滚动方式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继而办理贴现,实现了短期资金长期使用,套取银行资金的目的,由此带来虚假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也就屡禁难止。

(3)银行的风险收益不对称。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信用产品,其风险收益是通过提供信用的价格——承兑费率来体现。现行的银行承兑费率实行央行定价管理,只收取票面金额0.5‰的手续费,但却要承担由于承兑申请人到期不能付款,承兑银行必须垫付资金的风险,其风险金额是收益金额的2000倍。过于低廉的银行承兑费率完全不能覆盖正常的风险损失。

4.改革银行承兑汇票费率,实现合理定价

(1)提高银行承兑费率,收取风险补偿金。银行承兑作为一项非资产类的表外业务,虽然无须占用资金,但却承担了票据业务链中的所有信用风险。按照银监会颁发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承兑的资产风险权重等同于贷款。因此,必须引入风险定价机制,对其所承担的风险收取适当的风险补偿金,使银行承兑的风险收益率能够覆盖违约风险率。即它的风险收益率应在按财务规定最低标准提取的一般拨备率(1%)之上。

(2)合理确定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补偿金率。由于在期限、借款人、风险缓释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所承担的风险是无差异的。所以,我们可以用贷款为参照来对银行承兑汇票进行风险定价。其逻辑的起点是占用相同风险资本的业务,应能带来相同的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

确定银行承兑汇票的收费标准可以参照同期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其恒等式为: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贴现利息+手续费+风险补偿金-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承兑总额-保证金);经过转换,可以得到计算公式:风险补偿金=(承兑总额-保证金)×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贴现利息-手续费+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进而得到:风险补偿金率=风险补偿金÷(承兑总额-保证金)。

以上述1000万元付款期限为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的例子计算:风险补偿金=(1000-300)×5.20‰×6-16.2-0.5+1.08=6.22万元,风险补偿金率8.89‰,折合月费率为1.48‰。

当然,以上计算结果仅仅是理论上可以参考的指导定价,银行承兑汇票的最终定价还可以考虑到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综合贡献度等综合因素。

上一篇:民风民俗范文下一篇:休闲农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