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专业的论文范文

2024-07-15

成本会计专业的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弥补教师企业经验不足的重要途径,更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但现阶段工学结合课程不论是开发还是实施都还存在许多困难。所以一方面要重新认识工学结合课程的实质、价值,一方面通过设计项目任务、多途径实施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价等,让工学结合课程能够彰显实效。同时还要在国家层面、学校层面、专业层面和教师层面完善保障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职业教育;项目化设计;形成性考核

【作者简介】刘红燕,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教师,二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国际经济专业教学。

工学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工作与学习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的“合作教育”等教学模式其实质都是“工学结合”。为什么职业教育要实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呢?因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企业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企业的期望是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要达到这个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要进行大量实践,结合学习到的知识开展真实在岗实训、实习,以应用知识、获取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能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的共同指导,无疑会事半功倍。“工学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弥补教师企业经验不足的重要途径,更是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进行内涵建设的发展之本,但如何进行工学结合,充分发挥其效力,一直是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的难点。本文对此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办法,与读者分享实践中的经验和做法。

一、现阶段建设工学结合课程面临的主要困难

工学结合落地与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的工学结合情况,看课程体系的设置、专业中校企合作的深度;另一个主要体现在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上,看专业核心课程是否按照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设计及实施。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开发阶段的困难

1.企业参与意愿不足,校企合作缺乏动力。

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必须有企业的支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受益很有限,所以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首先,政府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至今没有明确的诸如减税这样的相关政策出台;其次,职校学生实习都是大批量安排,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再次,职校学生能力有限,到企业实习产生效益有限,反而给企业带来了生产上的干扰,等等。这些都让企业对工学结合缺少积极性。

2.课程教育目标和企业需求不能完全对接。

目前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般需要经过大量调研,对接核心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但是很多课程还是基于学科体系的设计思路,教学目标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对接困难,不容易界定清楚学生实习的要求。此外,学校的教学安排相对刚性,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则相对灵活,两者的对接不一定一致。在企业看来,学生来实习实践一会儿人满为患,一会儿门可罗雀,给生产经营带来不稳定因素,影响企业的工作管理和运营秩序。

3.专业不同、课程不同,进行工学结合的难度也不同。

目前制造业相关专业、旅游、连锁经营、酒店管理等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相对深入。这些专业对接的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量大,也能同时安排较多人数。但其他多数专业就不存在这种优势,如会计专业、外贸专业等。一个专业内不同课程开展工学结合的难度也不一,有些课程容易找到企业进行合作,比如“市场营销”“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有些基础原理课或者应用范围较窄的课程,开展工学结合就有困难。

(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难

1.师资团队的不足。

理想的工学结合是企业和学校一起制定实习要求,一起设计与课程对接的项目和训练,一起指导学生。但在实际操作中,职校教师普遍缺少企业经验,很难设计和企业岗位对接的项目,也很难指导学生的实习,更多是进行纪律上的管理;企业也缺少足够的专职人员来辅导实习学生,更难以结合课程目标融合企业实践进行具体指导。

2.实施评价的困难。

开展工学结合的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但是如何评估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达成课程目标同样存在困难。在具体评估的时候,有可能学生所处企业的岗位只能完成课程要求的部分训练,不能完全检验这门课程学习的成效;也可能某些企业岗位涵盖多门课程的要求,具有综合性,无法区分评估。

3.相关保障措施不力。

应該制定怎样的政策去督促、激励教师参与工学结合的改革,该提供怎样的帮助,该如何评估课程开发的有效性……这些工作在大多数职业院校还停留在表面,因而教师普遍缺少改革的动力。他们既缺乏企业资源,也不愿意主动去联系对接企业,导致工学结合的课程实施难见实效。

二、有效建设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议

(一)重新认识“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结合的目的是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和课程的认识,同时与职业要求有机融合,进而获得一线经验、增强能力。但在重重困难之下,应该如何开发和实施好工学结合的课程呢?应先从理念上进行突破。“工学结合”就是要走出去,寻找企业进行合作;因为环境或者专业等因素的限制不太能走出去的学校就要换位思考,能否“引进来”?可把企业环境和场景搬到课堂,把企业项目搬到课堂,把企业专家请进课堂,通过课程设计再现企业项目,在校内完成“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能有效解决相关困难。

(二)对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

项目化课程开发就是践行工学结合的过程。依据工科和文科、专业课和理论课的不同特点,可采取不同的开发方法。

对于工科专业课及文科的部分专业课,首先,考虑是否可以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法。大量案例证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行之有效,实践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工作过程要反映企业真实岗位的真实活动,体现岗位工作的整个流程,体现过程中的系统性;二是关注工作过程的教育价值,不是每一个工作过程都值得放到课堂里进行专门学习,也不是每一个工作过程都能反映工学结合的岗位要求,因此要注意选择。其次,按照做一个产品(作品)的难度进阶来设计工学结合课程。比如“室内设计”课程可以这样安排:项目一设计一间单房,项目二设计一套多房,项目三设计一个复式(别墅),项目四设计一个展会,等等。纵向上项目层层递进,横向上项目是平行关系,同时一个项目内可以拆解若干任务。

基础课或理论性强的课程如何体现工学结合呢?如“国际贸易概论”这门专业基础课程可设置成4个研究项目:認知国际贸易—探寻国际贸易动因—解析国际贸易政策—把握当代国际贸易。这4个项目层层推进,全面梳理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问题。通过项目调研,学生完成阶段性的报告,有效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基础类、理论类的课程进行工学结合,教师要牢牢树立“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根据后续课程需要的人文素养及专业素质,找到该课程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来设计项目。内在逻辑可以根据分类,也可以根据模块。设计时要不断摸索该课程对后续专业课具体的支撑作用和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价值和作用,把企业对员工基础素养的要求整合进去,比如文字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等,这些素养对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和未来开展工作都有重要作用。结合基础课的知识点再有机嵌入这些基础能力的培养,重构教材内容,形成既符合逻辑又体现能力培养的宏观设计的课程框架。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和企业专家沟通、和后续专业课的任课教师沟通,去慢慢发现及梳理学生需要的这些能力,不断尝试选取恰当的载体来实现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

(三)探索实施课程的有效途径

对课程进行了整体上的项目化设计后,实施环节该如何操作呢?第一,教师要清楚课程目标和项目目标的分布。一个项目通常是若干任务的综合,在实施中按照层层递进的原则一点点推动学生完成每一个任务,从而完成整个项目。第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定位和角色。如果老师不放手,还是满堂讲,就失去了工学结合课程的意义。教师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企业的“教练”,是教学的设计者、引领者、指导者、推动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教师要加大对翻转课堂的使用,提前把任务或者项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训练,辅以必要的考核、激励和帮助,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把工学结合进课堂落到实处。第四,教师要推进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使用,推进“混合学习”。尽管很多专业课可以通过实训室和真实设备营造企业环境,用设计项目模拟企业实际工作,但是对于那些无法在课堂复现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去企业录制一些现场操作的视频,或由企业专家制作微课,或者寻找各类合用的VR技术、数字资源等来弥补课堂的不足。第五,可以把企业专家请进课堂,通过讲座、示范、合作授课等方式推进“企业进课堂”,还可以请往届毕业生进学校进行分享,通过各种方式让工学结合课程不断在校内落地。第六,工学结合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自身开发水平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教师一定要和企业保持连接,能有整段时间去企业实践最好,没有大块时间的话,时不时去企业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在课程实施中才能真的把“企业”搬进课堂。

(四)多种方法动态评价课程

工学结合课程要实施“形成性考核”,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注重对学生学习产出的评估,可以适当通过云课堂或者书面测试进行必要的知识点的考核,但是对学生综合的评价还是要基于项目的完成情况。可能的条件下邀请企业人士参与课程考核,或者把学生的作品送到企业去“检验”,通过校企联合评价让学生有成就感、让作品有现实感。同时,1+X证书制度的实施也让工学结合课程有了借鉴。X证书是企业开发的技能证书,反映职业能力,一般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我们可以参考X证书的标准或通过获取X证书来检验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经济管理外语类文科专业对应的X证书中,“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及“网店运营推广”这两类证书比较适合我校学生的需求。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把“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证书的初级、中级职业能力的考点整合进“ICT实务”和“跨境电商大数据分析”两门课中,把“网店运营推广”证书中初级、中级考点整合进“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营销”两门课中。学生考核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拿到相关证书。

三、推进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的制度保障

破除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实施的障碍还需要多层面的制度保障。

(一)政府层面

建议税务部门能学习和借鉴相关国家的做法,对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效明显的企业根据一定的指标减免税费。实施的难点在于成效的监管,建议监管方一定要有学校及第三方,以保证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还可以根据各地财政的情况,拿出一部分经费补贴给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或者为企业购买一定数量的实训设备,或者在企业建一个满足学校需求的实训室。目前深圳市政府已经给立项为市实训基地的企业根据其所能接受的实训学生人数给予设备资助,学生实训时再拨付生均补贴。这个经验可以推广。

(二)学校层面

首先,学校要规定教师任教专业核心课程必须进行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每年立项,作为评估专业建设的指标。其次,延请业内专家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规范工学结合课程的模式和形式、设计方案框架及文科、工科专业的课程模板,供教师参考借鉴。再次,督促教师到企业去学习,并给予必要的激励措施。教师带着课程开发目标下企业,回来时要拿出与企业合作设计的完整的工学结合课程并在教学中实践。最后,按周期对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进行诊断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提升实施效果;定期组织交流会,并评选出优秀课程进行表彰,促进教师不断完善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

(三)专业层面

在专业层面,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到课程体系的构建,再到课程教学的安排,都需要坚持工学结合的理念和思路。

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建议多做调研,调研本地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调研对口企业对学生岗位能力的要求,调研历届毕业生适应就业岗位及应用专业技能的情况,调研兄弟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尽可能对傳统课程进行解构、重构与整合,让核心课程和核心岗位相呼应,为后续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打下好的基础。

课程体系应该是有弹性的,教师可在第5学期设置一个弹性课程组,根据校企合作的需要和产业的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比如商务外语类各专业,在前面4个学期专注语言能力及一定商务能力的培养,在第5学期可以根据学生就业核心岗位群,开设“跨境电商方向”“教育培训方向”“行政管理方向”“旅游会展方向”等若干具有鲜明岗位特征的课程组,每组设置3~5门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偏好自由选择课程组。开展现代学徒制或者设置订单班的专业也可以增加相应的课程组。

工学结合课程的实际教学安排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把同一专业的三届学生打通,每一届学生分成若干批组,某课程的工学结合实施可以让学生分批、分步、分组到企业,依次轮换,保证在企业相关岗位的人数不变,岗位工作得以延续。这样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方便企业把工学结合课程内容纳入管理体系中;学生可以提前进入职场,成为企业员工的一员,并获得实惠。当然,这种安排大大提升了学校工作的难度。

(四)教师层面

首先,教师应该自我学习,了解当前职业教育主流的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学习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步骤和技巧,并在日常教学中主动践行;自我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无论学校是否有支持政策,都应该主动走向企业,努力了解企业现状,熟悉企业对自己所教授课程的要求,熟悉企业的实际操作。具备合格的双师能力是职校教师开发好工学结合课程的基础,更是他站好讲台的必备条件、立业之本。

其次,教师要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工学结合,真正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带学生走进企业,通过参观、顶岗实习、合作项目等多种方式把企业的工作要求融入教学目标;条件不具备,就尝试“把企业搬到课堂”。教师要主动学习新的教育技术,把工学结合困难的部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不断在自己的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各类机会。学生学习这样的工学结合课程,等于经历了职业训练。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习热情,为未来的职场发展积累了有效经验。

成本会计专业的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任。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具有很高的要求,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高校会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其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思想、职业态度以及职业道德规范下的会计行为。文章具体阐述了会计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并针对现代高校对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实施现状等问题提出了如何在我国高职院校进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社会的发展使企业更加重视对职工职业道德的考核。会计作为企业的核心,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职业素养一词是企业和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关注的焦点。

一、会计职业素养内涵及其构成

所谓会计职业素养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及会计相关人员需遵守的行业规范和行业要求。即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能体现的综合素养。其中包括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思想、职业态度和在道德规范下的会计职业行为。

会计职业道德用来调整会计职业关系,且能够体现会计职业特点。其中会计职业关系包含了企业会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职业与职业或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在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下,从业人员应做到诚实守信、公正廉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服务和技术水平。同时,会计素养要素还包括会计的职业思想。即会计从业人员应建立明确的目标,并且个人理想的建立要始终以社会需要和职业需求为前提。职业理想能够反应会计从业人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整的会计职业生涯设置包含了会计人员从具有从业资格到晋升为高级会计师的过程,还囊括了从业过程中岗位的晋升过程。在晋升过程中,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使会计人员能够适应会计行业行规。会计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以其自身的职业理想或目标为前提。在职业道德的引领下,会计职业生涯规划更具合理性,利于纠正其在从业过程中出现的活动偏差,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突出表现为使会计人员养成肯拼搏和奋斗的精神,并认识到企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另外,在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中还要求会计人员了解自身需求和能力,并依据会计发展规则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职业态度与职业行为紧密相关,职业态度影响甚至决定了职业行为。会计人员的职业态度包括其在工作过程中的自我认识、道德素质以及求职目的等。员工职业素养构成要素中,职业态度是核心,只有会计从业人员端正态度,才能提高其对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负责任的态度。职业态度决定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就是职业行为产生的结果。职业行为是指会计从业人员所从事的会计相关工作以及其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等。职业行为使会计人员对其工作内容的认识和评价过程。职业行为不仅包括内部员工的行为,还包括职业竞争以及职业奉献等。当然会计的工作效率还取决于其职业技能的高低,因此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等一起构成了职业素养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现代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因此文章将着重于探讨如何在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目前会计职业素养现状

目前,很多企业存在会计行为不规范的现象,部分会计工作效率低下。企业坏账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与高校在进行会计职业素养教学中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有关。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对学生从业技能的培养。对会计职业素养的组成要素认识不全面,使学生无法认识到从业道德的重要性。目前,很多高校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会计教学中依然以会计基础知识为主,缺乏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利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将会计技能,会计基础知识等作为会计专业必修课程,基本不会将会计从业道德作为会计专业必修课,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简单提及,一些院校甚至直接将其忽略。学生作为未来会计从业者,不能得到正确的会计职业素养传授,会计职业素养低下就成为其主要特点。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效率,重视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成为目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中的必然要求。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方案

现代社会,学校教学应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相结合,因此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加强学校教学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是关键,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有助于其提升对会计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毫无疑问,课堂是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和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渗透加强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教师还应做到治学严谨、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好榜样工作。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包括在高职会计课程设置上,都应以实践或以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需要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其进行人格教育;培养其职业精神,在教学中进行职业操守教育;并时刻进行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创新和发掘,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

1.尊重学生的人格。

会计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其高尚的道德是企业和社会共同的需要。学校不仅肩负着传授学生知识的重任,还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师应将育人与教书同样作为其重要教学任务。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特点,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理解、包容其他人的情怀。

2.在教学中进行职业操守教育。

着要求会计教师认识到职业操守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进行灌输。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会计形象,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使会计行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教师应善于安排教学内容,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巧妙的运用职业操守教育。教学方式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而不是单一的灌输,以提高职业操守教育的实际意义。教师应博学,了解企业职业操守相关案例,并在教学中采取举实例的方式说明问题,使学生能够信服。

3.进行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创新和发掘,培养创新精神。

会计行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关系到企业的经济状况,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也就是会计行为能够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处在经济发展中,其随时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教育人员在教材设计时无法进行一一对应。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能够与时俱进,了解企业现状,了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渗透。针对会计专业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将会计专业术语进行分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将多媒体等设备运用到现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或利用艺术学、管理学等知识进行职业素养的传输。总之,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实现教学创新,将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正确应用到会计专业教学中,使会计课程更具美感,而不是单纯的教学技能传授,以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效率。

(二)增加课外教学,进行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仅靠课堂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对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应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拓宽教学范围。将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课上带到课下。课外活动作为课上教学的扩展和辅助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而在实践中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更快养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从学校得到更多的职业道德培训。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在线教学,使学生能够进行在线交流,促进去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了解企业内部结构,了解企业运行。在校期间,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讲座,组织学生参加职业道德相关知识辩论等,加深其对会计职业素养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另外,课外教学比课上教学更具自由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活动安排。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加。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利于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其正确认识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也有助于其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增加会计专业教学实践

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是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高校的主要教学途径。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培养方向就是使学生具有专业实践能力,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实现会计专业教学的创新,建立更多的教学实践基地。在学生在校期间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了解企业环境,了解其工作状态。实践基地的建立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素养教育。专业实践活动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也是培养其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高校教学实践。完善教学实践的内容,并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建立正确的教学考核标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会计职业素养,着重于考核其是否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操守。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与企业相似的职业分为,正确运用和宣传企业文化,传递企业会计职业操守对企业运行效率的影响,并且致力于为企业培养专业的,具有竞争意识和服务精神以及职业操守的会计人才。

四、总结

职业素养教育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来说十分重要。这是由于高职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明显偏低。因此提高其实践能力也就成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当然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首先认识并重视这一点,也要认识到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并非短期实现的过程,而是应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会计人员的素质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对这一点认识不深,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施久芳.浅谈新形势下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9(10):95-98.

[2]刘晓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商业会计,2011(27):76-78.

[3]陈艳玲.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56-58.

成本会计专业的论文范文第3篇

2、应用型本科《会计学》建设改革措施研究

3、会计学原理课程实施行动学习法的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4、行为会计学应用研究综述

5、会计学专业人才业财融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6、知识点微视频在《会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7、“课程思政”视角下《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8、新商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9、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0、基于SPOC的会计学翻转课堂应用模式构建

11、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12、“思政元素”嵌入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探讨

13、浅谈会计学科的理论整合及会计学的边界

14、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设计

15、基于OBE理念下的会计学课程建设研究

16、会计学通识课:理论与实践

17、中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18、会计学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实践与研究

19、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智慧化教学模式改革

20、会计学本科专业特色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学教学改革探究

22、基础会计学课程思政融合实践研究

23、智能财务时代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4、开放大学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5、新文科背景下《会计学原理》 课程案例教学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26、业财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7、浅析会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28、基础会计学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探讨

29、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30、关于财务会计学和管理经济学理论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探讨

31、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32、国家开放大学西安分部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调查与分析

33、会计学:守好心里的那杆秤

34、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

35、新商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课程群建设

36、“大智移云”背景下应用型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37、智能财务时代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38、“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 价值意蕴与教学实践

39、尚德务实:高校会计学专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路

40、“大智移云区”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41、中国医药会计学会第七届全国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42、中国教育会计学会高等师范院校分会七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召开

43、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对策

44、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45、关于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实际需求的问卷调查及思考

46、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47、基于职业发展力的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实验教学法应用探讨

48、对非财会专业会计学的教学思考

49、关于高职会计学实践教学策略的探索

成本会计专业的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管理的难度,辅导员要以情感教育和养成教育为主,创新班级工作方法,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及时引导学生,使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爱校的观念和动力,他律和自律的行为习惯以及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使班级管理良性循环,塑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关健词】民办高校;班级工作;情感教育;养成教育

一、亲近学生,获取信赖,把握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新生刚人学,思想上尚处于迷茫状态,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只有亲近学生,使之“亲其师,信其道”,才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时,就要快速记住他们的名字,能够随时叫出他们的名字。学生就会很受鼓舞,认为辅导员很关心重视他们,师生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笔者在军训时,就与学生朝夕相处,看着他们训练,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告诉他们在大学应该怎样学习,要考取哪些证书等,解决他们的困惑,使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与希望,学生对我的信赖感自然而然地就产生和形成了。

二、适时激发学生的情感,适当引导,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

1.鼓励参加竞选,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的意识,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来到大学,学生们个个斗志昂扬,希望在新的环境里老师能重视自己,每个学生在学籍表里都填写自己曾任班干部。军训结束时,为了搞好班级工作,笔者决定进行正式的班干部选举。笔者告诉学生,老师从没有看过他们的高考成绩,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大学阶段只要学习刻苦、努力锻炼就能成为一个优秀、出色的人。担任班干部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适当的锻炼能促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参加竞选。之后我发现学生也非常热衷于参加学校、系上的学生组织,积极参加比赛和锻炼。

2.及时处理各种问题,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观念

军训结束后,笔者发现学生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缺乏自理、独立能力,沉迷网络,谈恋爱等。而这些尴尬问题难以直接出面处理,虽不能当面去堵,但还是需要适当疏导。

为了让学生更了解大学学习生活,也为了锻炼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我让学生独立与本系高年级学生举办新老生交流会,让高年级学生传授学习工作经验、讲述学习体会,使新生更有方向感,消除了学习的盲目性。

3.话校史,培养学生爱校情感,激发学习动力

很多新生到校后就充满抱怨,如不习惯气候、不习惯食堂排队打饭,管理太严格、电视不能一直有信号等。针对这种情况,在班会中我告诉学生学校的发展历史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告诉学生,这是民办学校,国家对民办学校不投人资金。学校发展前景很大,四年里他们会与学校同发展、共命运。已经来到这所学校就是她的一分子,应该爱她而不是抱怨她。

西方发达国家著名的私立大学就是因为培养出众多的人才而出名的,作为本校的学生应努力学习,以自己的学业、能力回报母校一个美好的明天。

三、严慈并济,养成由他律到自律

1.严肃考勤制度

新生一开课,笔者便召开了班委会,公布了班干部工作细则,特别强调了考勤问题,规定由班长和学习委员每天对学生进行考勤。规定学生请假要有书面假条,只要请假的理由恰当、时间合理,老师就会批假,不允许先斩后奏。除此以外,笔者每天都会到教室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个别旷课学生。笔者都是直接去寝室,找到学生本人了解情况,询问是否身体不适,给予关切和问候。如果学生因偷懒而逃课,则告知利害关系,要求马上回教室上课。

2.严肃考试纪律

考试前,笔者多次强调考试纪律,不让学生存侥幸心理。考试期间,笔者多次进入本班考场,以便严格要求,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对个别作弊学生进行可严肃处理。严肃考纪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形成即使考不及格也不能作弊的观念,摒弃大学里只要考试前抱佛脚就可以考好的不良观点,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平时才会用心去学,端正学习态度,而不存侥幸心理,这样旷课的学生少了、贪玩的学生也少了。

3.根据专业性质,督促学习,注重实践

每到期末,笔者都会对学生讲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动手实践能力的不足,希望他们注重实践锻炼,并给学生发了一张社会实践表,要求他们假期找地方参加实践,写实践报告。新学期开始,学生就把两项作业都交了上来,虽然他们都把实践报告写成了心得体会,但我还是都仔细地看了一遍,发现学生的实践情况比我想像的要好,学生们有的到超市收银,有的到小工厂做出纳,有的到公司做见习会计。通过实践,他们即将理论转化为能力,也有了节约意识。

4.及时反思,完成大学校园生活角色转变

新学期开学时,学生成绩出来了,学生们面对成绩感触颇深。针对学生成绩情况,笔者让所有学生总结经验教训,让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写本期学习计划。笔者针对每一个总结进行认真分析,特别是对存在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当面进行教育,指出优点缺点,要求扬长避短并提出改进意见。

有句俗话“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说得很有道理。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一片茫然,不了解不适应,也不知道自身知识的匮乏,不知该如何去学,所以对他们的教育要倾向以良好习惯、观念的养成为主。大二学生开始了解大学,有自知之明了,在新生的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对大二的学生就可以逐渐适当的放放手,着重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大三学生较大一大二更成熟、面临就业压力与困惑,学习会更自觉。大四学生通过实习、找工作,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求知欲更浓,这时应当根据教育规律,让其自主性得到锻炼和提高。

当然,学生相处日久,有些不良习惯会崭露头角,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学风和班风建设:

(1)对少数一贯懒散的学生实行必要的惩罚(往往是家长只想让学生混大学文凭,不配合学校的教育);

(2)解决学生寝室舍友之间的矛盾,增强沟通,促进学习;

(3)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会计专业知识竞赛,珠算大赛,演讲比赛等,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学习态度积极,集体具有凝聚力;

(4)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请专业课列出有关课外书目和杂志,引导学生学习等。

作为一名民办高校辅导员,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信念对待学生才就会赢得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以学业上的实际行动给予的回报。

参考文献

[1]罗英.以情育人注重养成[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09).

[2]李维民.民办教育的创新与发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曾璞(1984—),男,湖南涟源人,西京学院助教,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成本会计专业的论文范文第5篇

2、将会计文化建设融入到中职会计教学当中的有效措施

3、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

4、基于会计价值分析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渠道

5、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会计转型与高职会计教育改革分析

6、浅谈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对会计职业的影响

7、税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经营者能力评价会计

8、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记账差异的应用分析

9、会计分岗位实训在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0、公允价值会计、市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辨析

11、思考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的分解与整合

12、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13、会计工作中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比较分析

14、论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制度与会计师意识形态的融合

15、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对内部审计的赋能与要求

16、会计学会将举办11期管理会计、政府会计培训班

17、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探讨

18、关于会计工作中的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比较探析

19、新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

20、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平衡研究

21、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1)

22、浅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区别

23、浅论会计核算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

24、论会计差错更正、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

25、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势在必行

26、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对会计职业的影响

27、维护《会计法》的严肃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浅谈建立会计诚信的必要性

28、企业会计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思考

29、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分析

30、浅析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31、关于企业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探究

32、论网络会计事项会计和价值链会计的优势比较

33、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影响

34、从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看会计职业责任

35、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36、浅析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37、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后的会计档案管理

38、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外贸会计人才的探索

39、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会计

40、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

41、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分解与整合

42、大数据时代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究

43、互联网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考

44、浅谈嘉兴电大成人脱产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育与会计应用接轨探索

45、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交叉教学模式下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46、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体系与具体会计科目

47、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48、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对会计责任影响研究

49、会计信息化对医院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成本会计专业的论文范文第6篇

1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

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有一定的特点:专业性强, 往往产生于现实的会计理论和社会实践;不能与政策相悖, 内容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制约;有一定的时效性, 论文观点受某一阶段的政策影响。应当说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牛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近几届的毕业论文来看, 主要是内容以抄袭居多的理论性文章, 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精神, 与高职旨在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相违背。

1.1 论文的选题狭窄, 缺少多样性

尽管有许多论文题目可供选取, 但结果是很多学生选取了同样的题目, 根据我校会计专业近2年的毕业论文资料, 从07、08届毕业班各抽取100名学生的论文选题作了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失真”和“应收账款管理”有关的两类题目选中的频率特别高, 这些文章内容也大同小异。会计电算化方面选中率也较高, 主要因为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较窄, 对会计具体操作了解较少, 尤其对会计专业知识在实践环节中产生的问题很少加以思考。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 学生选题的出发点是看哪个题目更好写、更容易完成, 有更多的抄袭资料, 而并不是依据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兴趣。

1.2 学生普遍缺少专业论文写作的基本功力

我们从调查中发现, 学生的论文抄袭者居多, 有从网上抄的, 有从杂志上抄的, 而且是整段抄袭, 整段抄袭导致的结果就是段落之间无衔接、层次不清, 文章无中心、逻辑混乱。大学生应具备毕业论文的写作功底, 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 它既要有老师的指导, 还要有个人长期的勤学苦练。但从目前的教学体制看,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所受的论文写作训练较少, 而且有许多院校已经把语文课删了, 平时学生也不会主动去练练笔, 因而论文的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1.3 就业压力大, 导致学生不能专心

近几年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特别是高职毕业生被夹在本科和中职毕业生中间, 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已经严重影响着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现在一些高职院校已经从第五学期开始安排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 而论文大都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 每年3, 4月间, 正是毕业实践教学的关键时刻, 在实习单位的学生, 大多数单位要求学生留下来实习, 作为试用期前的试用, 在这种的现状下, 指导教师只能“遥控”指导学生写论文, 学生想请一次假与指导教师见个面, 已经不能实现, 作为指导教师, 也不忍心强迫要求学生来校见面, 只能通过邮件、QQ等与学生联系指导, 最后马马虎虎完成了事。由此可见, 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的教学方式方法急待改革。

2 改革毕业设计的实施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毕业设计教学指的是要遵守工作过程的步骤、特点和规律, 由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根据工作过程中的要素自主地调研岗位、分析工作任务、提出毕业设计选题、优化方案、撰写毕业设计报告。

因此, 我们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让学生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选题, 这来源于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在这类方式选题中, 学生可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准备, 包括正在寻找工作也可根据顶岗实习的情况准备, 但要求不能脱离实践。这样学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方面着手, 整个撰写的过程, 也是根据自身工作岗位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的过程, 同时也促使学生为达到要求不断寻求工作中有经验的前辈进行指导, 有利于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发展方向充分认识。

2.1 高职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用性

高职学生毕业论文之所以会陷人困境, 主要原因是学校选题脱离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教师认为既然是论文就应从学术层面考虑, 所出的参考选题不少是需要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才能完成的, 很少有个案分析或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题目。例如“论应收账款”、“试谈会计职业道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研究”、“关于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等, 这种学术性论文的题目在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中频频出现。虽说学生可以自己选题, 但因为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论文写作训练, 这些参考选题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导向。学生依照参考选题选了题目, 却无力完成这类学术探讨性质的论文, 其结果是质量低下, 或抄袭或找人代写。笔者认为,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写论文要达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选题, 选择一些个案进行分析、探索, 写针对个案展开分析研究的应用性报告, 例如:学生在某企业财务岗位上工作, 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这是高职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完成的。这样的应用性论文应该更适合我们高职学生, 更符合就业导向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的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精神, 使高职学生从学术性论文的樊笼中走出来。

2.2 实施途径

2.2.1 社会实践法

所谓社会实践法是让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毕业社会实践活动, 对专业性质、职业内涵、岗位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结合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对职业岗位工作进行剖析, 谈自己的看法、认识或建议, 写出论文或报告, 此方法对典型、通用、固定职业岗位的专业特别适用。如我们会计专业可以联系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 尝试安排学生到上述机构轮流学习, 进行一个月左右的、毕业实践活动, 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结合毕业实践的具体情况, 对公司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制度等特点及其优势、不足进行分析;结合具体事例对财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制度提出自己的想法, 写成论文或报告, 然后, 聘请实习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成绩评定与答辩, 保证了论文评价的准确性、公正性、客观性。

2.2.2 毕业顶岗实习法

所谓顶岗实习法即让学生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工作, 运用所学知识对在岗位工作的性质、特征、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分析, 结合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提出解决方案或提出自己的设想, 并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写出总结报告或相关论文。此方法适用会计专业等, 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具体明确, 且学生能够实际顶岗工作。这种方法学生首先要了解实习公司性质、组织形式、组织结构、规模大小、产品类型及产销情况、财务人员素质、会计岗位设置及主要职责等基本情况。其次, 要求学生在企业会计核算基础上对会计政策、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运用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调查研究, 发现自己所学与实际的差距以便今后补充学习;同时, 发现企业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办法;要求学生根据实习报告的格式撰写实习报告。这样改过去单一做论文, 而是把毕业论文、岗位实训和就业安置“三合为一”, 从而使培养的毕业生达到用人单位的规格和要求。根据学生实习的表现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论文、实习报告的水平和质量, 按一定比例, 以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为主, 专业指导教师配合, 给出毕业设计的成绩。

2.3 补充设想

创立以院、系、专业为单位的面向学生创作的专业刊物, 由相关专业教师担任审稿, 学生做编辑, 引导学生阅读本专业的各类论文, 鼓励学生撰写各种类型的小论文等。多给学生写论文、报告、演讲的机会, 如可以每月给学生出一个主题, 让学生分组写论文、做P P T, 然后进行汇报, 评选出优秀的文章、演讲小组, 给予相应的荣誉证书和学分奖励, 这样学生自然不会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出现过多的细节问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高职会计专业设计应结合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专业特点, 通过毕业设计或对学生分组别报一些实践性课题、或解决会计实务、或以实习报告等形式来改革这一教学环节, 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与敬业精神。

摘要:毕业论文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最后一项的教学环节, 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针对高职学制短的现状, 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 对毕业实习和设计的主导思想、选题、论文要求等环节提出几点改革设想。

关键词:高职会计毕业设计,企业顶岗法,社会实践法

参考文献

[1] 吴从慧.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中巡回指导的系统管理[J].消费导刊 (理论版) , 2009 (8) .

[2] 戴娟萍.关于高职毕业论文改革的几点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6 (2) .

[3] 陈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 2007 (13) .

[4] 陈光红.对高职毕业设计 (论文) 现状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 2007 (12) .

上一篇:行政诉讼法初步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律武装建筑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