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0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1.10.

摘 要:后疫情时代,民众对健康、自由、养生等需求快速上涨。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低密度、生态环保、休闲养生的旅游方式,或将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以海南省乡村旅游业为例,识别并分析海南乡村旅游业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维持低密度,主打休闲养生、促进产业融合,形成专业化经济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理念与生态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进行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发展模式,并对海南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协同发展;休闲农业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高度市场化的旅游业作为增大消费内需,促进国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新模式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在后疫情时代民众对健康、自由、养生等需求极度上涨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将成为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本文以海南省乡村旅游业为例,在分析海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引入“三农”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理念,探讨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与模式,进而提出加快推动海南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就海南生态特色农业发展而言,国内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孙铁玉等(2019)提出将海南热带特色农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从“三农”的角度提出海南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张治礼(2019)提出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以新兴科技带动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张治礼(2020)提出贯彻海南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就海南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而言,金治中等(2019)总结梳理了海南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并提出相关建议;张路路等(2020)就乡村休闲旅游的土地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魏小丹(2020)就海南全域旅游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但在现有研究中,针对当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其农业、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背景,海南生态特色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协同发展的研究较少,而这两者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或是海南省培育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重要模式。

2 海南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2.1 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海南省作为中国唯一全域处于热带之内的省份,长夏无冬,稻可三熟。既是我国热带农业种植的理想基地,也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同时,海南省还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是我国与东南亚和非洲经济、贸易、文化往来的国际通道,交通便利。海南省的热带高效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后疫情时代我国旅游业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点内容。

(2)政策优势。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大力发展旅游业,培育旅游新业态;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等诸多目标。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人才引进力度势必增加,多种优惠政策势必增多,最终推动海南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3)外部环境优势。自海南推出全域旅游概念以来,乡村旅游与传统景区联系密切,无形中扩大了乡村旅游市场,为海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打开了大門。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疫情唤起了群众对于旅游概念的重新思考,具有低密度、休闲养生、文化特色等理念优势的乡村旅游业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使得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4)市场优势。海南省作为国内旅游大省,游客资源丰富。尤其是其独特的亚热带气候是全国唯一的,其乡村旅游文化独树一帜,吸引着国内大量游客。同时,近年来,海南在国际上的媒体宣传能力与影响力逐渐增强,海南旅游代表团先后赴欧美国家开展旅游宣传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国际市场,提升了海南旅游的国际化水平。

2.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尚未形成专业化经济。海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仍处于以“农家乐”为主的简单开发利用,对民宿和共享庄园的开发缺乏专业的培训与管理经验。休闲观光农业和海南独有的生态特色农业并未与乡村旅游模式产生有效的产业融合。同时,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文化特色开发停留在初始阶段。多产业融合不紧密,尚未形成集群效应与专业化经济是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

(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海南省乡村旅游业呈现出相关人员素质与其快速发展进程不匹配的特点。据统计,海南累计评定的椰级乡村旅游点由2018年的106家到目前的154家,发展进程快速。民宿、共享庄园等乡村旅游模式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标配。但是大部分的旅游村镇在特色项目的开发、民宿的经营发展都是以政府文件为主导,相关经营人员缺乏民宿管理经验,且服务水平(包括接待水平、语言交流、服务质量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3)休闲旅游土地用地问题。乡村旅游实际建设用地需求少,但在建设初期仅对停车场、餐饮场所的用地需求较大。受新增建设指标限制,土地建设审批程序繁琐,周期长,土地流转问题导致一些违规建筑的出现,影响乡村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不同主题的乡村旅游,如休闲旅游、特色小镇、主题度假村等对用地的标准与功能的差异性大,导致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复杂性高,对海南乡村旅游业的配套政策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4)农村基础设施有待提高、配套审批周期冗长。尽管近年来,海南全域旅游开发进程正紧锣密鼓进行中,但其主要的旅游项目及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海口、三亚等热点城市。一些文化特色浓重、乡村旅游开发潜力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饮用水安全、信息服务项目、交通设施等)仍然薄弱,同时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流程复杂、周期冗长,导致很多不合理建筑产生,这样不利于海南全域旅游规划与乡村旅游业的长久布局。

3 海南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3.1 后疫情时代海南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理念

(1)维持低密度,主打休闲养生。区别于景区游、城市游,人口密度低、休闲养生一直是乡村旅游独特的发展理念。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民众对健康、自由、养生等需求快速上涨。海南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方向更应维持低密度,主打休闲养生的理念,依托海南的区位优势与地理特征,丰富休闲旅游的多样性。

(2)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专业化经济。针对海南目前乡村旅游业相关人员素质与其快速发展进程不匹配的特点,尤其是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专业化经济是海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依托于自由贸易港建设,提高海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吸引专业化人才,促进民宿、共享庄园等旅游项目管理经验交流。

(3)促进产业融合,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索中,多产业融合还不够紧密,文化特色开发停留在初始阶段。为响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培育旅游新业态、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等诸多目标,在海南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理念中,应着重关注多方面的产业融合,打造文化特色品牌。

3.2 后疫情时代海南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后疫情时代海南鄉村旅游业的发展无疑要依托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发展目标与宏观便利条件,走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基于国家的战略目标与海南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后疫情时代海南乡村旅游业应着重对海南生态特色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进行高质量协同发展,走多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在海南乡村旅游业发展模式的理论探索中,应着重基于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依据“制度—经济—空间”的多维分析框架,探讨贴合自由贸易港建设总方案背景下的海南生态特色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方向与模式。即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大制度环境下,寻找海南乡村经济发展规律,通过经济规律协调空间实体布局,从而达到空间实体约束规律演进,进一步完善具体政策措施的发展理论模式探讨。同时,在海南乡村旅游业今后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中,从“农民—农村—农业”的角度识别并分析海南生态特色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依旧采取“现状分析—问题识别—对策建议”的方法对生态特色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发展模式进行不断改进与创新。并以农户为例,利用演化博弈的方法探究农户参与生态特色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建设的均衡点,寻找两者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以农村为例,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乡村旅游业产生的集群效应与溢出效应;以农业为例,因地制宜提出海南生态特色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制度设计。

总之,后疫情时代海南乡村旅游业应该以海南生态特色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为主,走多产业融合发展道路。这样,在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生态特色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高质量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海南一二三类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有助于探索海南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路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有助于加快推进海南农业“精品化”战略和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化”,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确保海南热带生态特色农业与休闲观光农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3.3 加快海南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以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手段,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协调空间布局。通过当下兴起的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技术,加速农产品市场信息传递,分析并优化农产品生产空间布局,实现产销的精准对接。利用相关技术对海南休闲观光农业进行客户分析,依托于生态特色农业建设布局,开发不同模式、不同规模的休闲农业观光园,丰富观光农业的多样性,从而实现海南生态特色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2)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绿色生态高质量循环发展道路。无论是发展海南生态特色农业还是发展海南休闲观光农业,均需依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当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使用,走绿色生态循环发展道路。同时,向乡村旅游管理经验丰富的地区学习交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与发展理念,结合海南自身条件,切实解决好乡村旅游引发的环境恶化问题。实现海南生态特色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保证海南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打造农业“精品化”与文化“品牌化”。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海南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在科技、品种、技术等多方面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并依托于不同“品牌”的海南特色生态农业建设不同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同时,打造海南文化品牌,将黎族文化融入到海南的乡村旅游中,充分开发这些海南特有的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之与海南本土观光农业相融合,实现海南生态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4)加强机制创新与体制改革,合理分配相关资源,切实解决好融资、人才、技术等多方面问题。在自由贸易建设进程中,海南农业发展迎来诸多优惠政策与资金支持,在人才输入与技术集聚的背景下,合理分配资源,切实解决好海南农业一直面临的融资难、人才少、技术不足等问题。同时,针对不同主题的乡村旅游,政府应做好土地使用的规划细则,精简相关土地审批流程,因地制宜提出配套实施政策,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关于“点状供地”的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休闲旅游土地用地与农业生产用地之间的土地冲突,从而实现生态特色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金治中,熊启靖.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海南休闲农业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9(26):10-11+25.

张治礼.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今日海南,2019(01):27-29.

庞康强.海南省特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43(03):110-115+120.

張路路,刘梦娜,王晓峰,等.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的土地瓶颈与对策建议[J].中国市场,2020(22):68-69.

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旅游学刊,1997(05):40-42.

张治礼.自贸港背景下海南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考[N].海南日报,2020-07-24(B05).

孙铁玉,林宇环,于志华.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19(03):2-14.

魏小丹.海南省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15):148-150+156.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University of Salento Researchers Target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How Authenticity and Tradition Shift into Sustainability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Italian Agritourism)[J]. Agriculture Week2020:586.

[Dwi Suhartanto, David Dean, Brendan T. Chen, et al. Tourist experience with agritourism attractions: what leads to loyalty?[J].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2020, 45(03):364-375.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Hainan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 Wan

Business School of Guangxi University  WANG Delei

Business School of Guangxi University  ZHANG Xiekui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近年来,园艺产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值逐渐增大,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而乡村旅游业作为农村的一个新兴产业,也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将园艺产业与乡村旅游业进行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可以满足当前市场机制的需求,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帮助农民增收,改善生活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就园艺产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措施介绍如下。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法规以及管理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园艺产业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逐渐向着高效、优质以及生态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正规化,進而优化中国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2培育园艺主导产业

在园艺主导产业的具体培育过程中,应当以标准化生产以及集约化经营作为发展目标,采取种植—加工—贮藏—销售的一条龙形式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使游客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拓展融资渠道

为了有效分配投资金额,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投资的出现,相关主管部门应详细调查并分析产业地区实际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客源市场和资源特色等,合理定位园艺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向,做好科学规划布局工作,通过滚动式投资模式形成累积效应,建设“园中园”以促进可持续发展[1]。通过自有资金、政府资助、集体、个人以及外用投资、银行贷款以及项目补助等各种资金筹措方式,更好地实施整体规划,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4打造特色产品

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充分运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对新产品进行大力推广,创建特色产业,进而更好地吸引游客。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乡村旅游业产品业态,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收益。

5加强对科技引领的重视

园艺产业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过程中,应集合当地自然以及人文景观、乡风民俗、田园风光以及各种生产设施设备,重点突出科技性、产业性、生态性、文化性、创意性、丰富性以及特色性,使游客获得一个集观光、度假、娱乐、生产体验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样化智慧旅游资源,使乡村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园艺产业与乡村旅游业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促进新农村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同时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因而,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园艺主导产业、拓展融资渠道、打造特色产品并加强对科技引领的重视,从而有效促进园艺产业与乡村旅游业的相互促进以及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卫东,黄国林,陈鹏,等.农业科技园区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6(5):97-99.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主要是要解决城乡统筹、生态环境、就地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四个问题。百色乡村旅游在这一背景下,必须要提供新的理念与思路。在分析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的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百色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城镇化的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资源浪费问题、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问题等,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国农村城镇化,对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推动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休闲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乡村旅游产业关联性强、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我国乡村旅游面临的机遇。发展乡村旅游,已不单纯是为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现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及内涵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关键是产业支撑,以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四个方面:一是城乡统筹发展;二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是就地城镇化;四是农民市民化。

1.2 乡村旅游的含义和特点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等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和购物的一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以城市居民为对象,以“乡村性”为特征,依托“三农”资源发展,具有潜力大、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拉动社会消费、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优化农村产业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乡村旅游地主要特征是农村景区化、资源产品化、农民市民化、景观城镇化。

2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2.1 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2.1.1 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民市民化

乡村旅游作为城市居民喜爱的一种旅游休闲方式,以游客搬运为前提,城市游客聚集为基础,城市游客消费为支撑,为乡村带来了大量的消费。城市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消费方式等对乡村旅游地都产生了影响。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游客的增加带动了乡村旅游地消费需求的增加,促使乡村旅游地的农民从纯粹的农民转化成乡村旅游的经营者、服务者、农产品加工人员或者其他二三产业的劳动者,这些都这有利于实现农民的市民化转变。

2.1.2 乡村旅游可以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统筹是通过对经济社会结构的优化转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农民发展状况,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互补、互利双赢的协调发展。乡村旅游得以发展依赖的乡村丰富的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民风民俗等自然和人文资源,提供乡村旅游服务的劳动力资源等都来自于农村,而乡村旅游目标市场和客户资源却来自于城镇和都市,充分体现了城乡优势资源的良性互动和合理流动,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2.1.3 乡村旅游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由于原生态自然与人文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吸引力所在。很多地区已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推动力。乡村旅游能够激发居民整治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地将城镇的发展与当地资源、环境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乡村要求,全面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促进城镇生态的内涵式发展。

2.1.4 鄉村旅游可以促进就地城镇化

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广大农村地区村庄空心化、土地荒芜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开发的涉及面广,覆盖了一产、二产和三产,产业关联性强,能够带动其他众多相关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通过作为乡村旅游地的经营者或服务者参与乡村旅游等方式获得收入。发展乡村旅游业能够促进产业融合与人员聚集,使农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在乡村旅游发达地区,已经有很多的农民工返回自己的家乡开展乡村旅游获得收入,从而促使就地城镇化的实现。

2.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和农民的物质与精神面貌会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主要场地乡村地也有了重新解读。城市居民到乡村寻求不一样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观,乡村旅游顺应了这一要求。但旅游者在乡村旅游中休闲放松的追求也需现代元素的加入,特别是生活设施的便利和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往很多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只注重单一的产品打造,忽视把农村作为整体的打造,更未能将乡村旅游的开发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这就导致了乡村旅游的短期性、重复性建设,这非常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主要突出“村味”、“人味”、“雅味”、“土味”、“情味”五味乡村旅游要素。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百色乡村旅游

3.1 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4年百色接待旅游总人数1995.9万人次,增长18.9%;实现旅游总收入158.3亿元,增长279%,百色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百色凭借着丰富的山水资源、民俗风情、田园风光以及特色生态农业等优势资源,正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开拓乡村旅游市场,努力建设右江河谷百里乡村旅游长廊,将其打造成为广西首条养生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截止到2014年,百色建设了大量的涉农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特色旅游名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4A级旅游景区有田阳聚之乐休闲农业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田阳布洛陀芒果风情园、凌云茶山金字塔;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有乐业县火卖村、凌云县金保乡村旅游区2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3家。四星级农家乐8家;三星级农家乐有18个;二星级3个。靖西县旧州村、乐业县火卖村、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平圩村被评为特色旅游名村。百色乡村旅游正在蓬勃发展,这些涉农乡村旅游地为百色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百色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3.2.1 从新型城镇化的高度,做好乡村旅游的顶层设计

现阶段,百色正着力打造以壮乡红城为特色的右江河谷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右江百里乡村旅游长廊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百色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不能孤立地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要开展乡村旅游顶层设计,科学合理规划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人文等资源,挖掘每个乡村的特色,开发独特的生态乡村旅游产品。同时,要加强对右江河谷地带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环境的打造,由建设“美丽景点”转变为“美丽乡村”、“美丽河谷”。

3.2.2 乡村旅游发展要以生态提升为基础

百色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原汁原味的人文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卖点所在,也是乡村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强调“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指出:“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防止大拆大建,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所以,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提高乡村旅游资源乡村的原真性,建设生态乡村,走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创新发展之路。

3.2.3 以乡村旅游带动地方产业,实现就近城镇化

百色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城镇化率低,应把小城镇、特色城镇作为优化城镇结构的主攻方向。小城镇产业帮扶通过“统购统销、引导起步”、“优化品种、合作经营”、“土地流转试验”、“农超对接基地建设”四个阶段,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从而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百色农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可以探索新型社区建设的路子,实现就地城镇化,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农民致富。比如百色华润希望小镇可以说是“美丽中国”乡村旅游扶贫的成功典范。

3.2.4 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小镇,实现乡村旅游的人本化

小镇是最能体现统筹城乡的的一种城镇化模式,旅游小镇建设是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小镇的建设要按乡村旅游城镇的要求进行建设,使小城镇本身就成为乡村旅游的吸引物,甚至是亮点。同时,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商业等。比如田阳也以建设田州古城的契机,期望将田阳打造为乡村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古城的打造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可以把文化旅游和土地经济、房地产效应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一种乡村旅游引导下旅游综合体的新型的城镇化道路。同时,百色属于革命老区,可以依托百色红色旅游资源,建设红色旅游新村,是以红色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农村就地城鎮化模式。

3.2.5 因地制宜建设农业庄园,实现乡村旅游的融合化

建设农业庄园必须通过发展高科技农业、景观农业、有机农业来塑造农业核心竞争力,以创意观光休闲体验打造旅游核心吸引力,必须营造原生态的乡村度假氛围;必须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融入创意生产创意农产品,从而实现农特产品与旅游纪念品的有机结合。百色特色农业规模大,“一乡一品”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沙糖桔、火龙果、中药材种植是农民致富的重要农作物。百色是广西重要的粮食基地、南菜北运基地、亚热带水果基地、中国芒果之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如现已开发的田阳布洛陀芒果风情园、凌云金字塔茶山景区、“十里莲塘”景区、田阳聚之乐休闲农业景区等都属于农业庄园形式,但其乡村旅游产业产业融合程度不高,还需进一步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产业融合。

参考文献

[1]刘又堂.桂西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城镇化互动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5,(1):3236.

[2]田东娜.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分析[J].江苏商论,2014,(4):2528.

[3]韩倩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83185.

[4]林莉,梅燕.革命老区旅游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4,(3):98101.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从2009年上半年情况来看,金融危机对旅游经济运行的影响总体上没有超出预期,但是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则使得旅游业遭受了很大冲击。展望2009年下半年,发展旅游消费作为国家战略将更为明确,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会趋于缓和,甲型H1N1流感成为旅游经济运行的关键变数。如果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的防控,中国旅游经济全年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2009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

2009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双重冲击,中国旅游经济步入调整期,市场需求呈“总量增长,两升一降”态势,产业发展一度出现回暖迹象但又重新跌入低谷。

发展环境:金融危机影响还在延续,甲型H1N1流感雪上加霜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较上年第四季度继续降低。但在党和国家的有力调控下,中国经济发展底部回升的势头初步形成,第二季度GDP预计增长8%。在金融危机影响逐步缓和的情况下,4月份由墨西哥发端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开始向全球蔓延。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对于尚未从金融危机中走出的中国旅游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中国旅游业发展在遭受双重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战略机遇。顺应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发展旅游消费正在走出部门经济的范畴并成为国家战略。从旅游业自身来说,国家旅游主管部门为旅游业总体稳定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推出了“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 、“百万旅游就业援助工程”、“国家旅游线路工程”等重大举措。

市场表现:总量平稳增长,三大市场“两升一降”

2009年上半年,中国旅游需求总体上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入境、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存在“两升一降”的结构变动。国内旅游市场同比保持较快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同比保持增长但速度大为放缓,入境旅游市场同比为负增长,国内旅游在旅游总需求中占据更大比重。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国内市场方面,2009年上半年国内旅游10亿人次,同比增长11.7%,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5.4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4979亿元,同比增长10.6%,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2个百分点;人均花费基本持平。中国公民出境旅游2255万人次,同比增长1.1%。其中因公出境人数259万人次,同比下降10.3%,占出境总人次的11.5%,因私出境1996万人次,同比增长2.8%,占出境总人次的88.5%。入境旅游6206万人次,同比下降4.4%。其中外国人1021万人次,同比下降19.3%,香港同胞3807万人次,同比下降2.0%,澳门同胞1167万人次,同比增长3.5%,台湾同胞211万人次,同比下降1.8%。根据2008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结果及今年上半年入境旅游人次的具体构成,经测算,今年上半年,全国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82亿美元,同比下降12.3%。

宏观因素变化也对旅游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入境市场方面,港澳台地区在入境市场中继续发挥着稳定剂作用,虽然台港地区和香港地区入境市场也出现了负增长,但降幅较外国人市场要小得多。在国内市场方面,农村市场快速增长势头受到遏制,城镇市场占更大比重。旅游消费更为谨慎,短程化、散客化、自助化趋势明显。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西部地区的国内旅游受冲击较大,而东部地区出入境旅游下跌幅度较大。

企业经营状况:短暂回暖后又重新跌入低谷

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旅游产业延续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的低位运行状态,但局部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中国旅游研究院进行的企业景气调查表明,第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99。虽然旅游企业的经营绩效不佳,但整个行业的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甚至稳中略升,投资水平仍然较高,并且企业家信心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0.5。从不同业态来看,旅行社和饭店经营状况较差,而综合性旅游企业和景区经营状况较好。从业务类型来看,经营入境旅游的旅行社、涉外高星级饭店、商务饭店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由于入境旅游较为发达,因此遭受了较大冲击。

第二季度,面对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旅游企业受到双重危机叠加效应的冲击,经营处于“非典”以来的最困难时期。甲型H1N1流感爆发不仅影响了以接待入境旅游者为主的企业,而且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特别是旅行社也造成了很大打击,自流感爆发后部分旅行社的组团人数降幅达到90%以上。调查表明,第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仅为69.5,大多数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同时除景区外,旅行社、饭店和综合企业的季末从业员工人数、产品价格和薪酬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至82.4,表明旅游企业的经营压力加大。从不同业态在不同地区的业绩表现来看,东部地区饭店和旅行社行业受冲击相对较大,但就景区而言西部地区受影响更大。

2009年下半年旅游经济发展预测

展望下半年,发展旅游消费作为国家战略更为明确,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趋于缓和,甲型H1N1流感成为最大变数,市场需求总量将延续稳定增长态势,企业经营业绩有望触底反弹。

发展环境:发展旅游消费作为国家战略更为明确,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趋于缓和,甲型H1N1流感成最大变数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围绕加快旅游发展做出一系列指示后,发展旅游消费作为国家战略更为明确,旅游业发展政策环境改善面临更大机遇。从经济环境来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直接冲击已经见底,但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恢复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金融危机会继续对我国旅游经济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但此种影响相对趋于缓和。

甲型H1N1流感是影响旅游经济运行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中国香港、广东、北京等地已经出现社区疫情蔓延,未来发展情况难以估计。正由于甲型H1N1流感发展状况难以预料,使得其成为影响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因素。但考虑到甲型H1N1流感的特征以及防控和治疗措施,估计在最坏的情况下,甲型H1N1流感对旅游经济的冲击也将小于2003年的“非典”。

此外,中国为迎接六十周年大庆加强安全措施,可能会对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的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造成一定影响。

旅游经济基础:市场意愿受到打击,企业家信心下降

受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双重影响,目前旅游意愿下降较快。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5月10日的调查结果,调研对象有出游计划的比例仅为46.7%,比2009年第一季度的90.7%下降了44%。从百度的搜索量来看,旅游类搜索数量从4月份的每天6000条左右下降到5—6月份每天3000条左右。此外,农产品价格下降、油价上涨等因素也会影响人们的出游意愿。

企业家信心也受到很大影响。企业家对下半年旅游业发展的态度比较谨慎,持不乐观态度的占37.5%,一般的占38.75%,乐观的仅占23.75%;就企业自身经营状况而言,认为会下降的占46.25%,持平的占28.75%,上升的占25%。

旅游发展预测:国内旅游发展将实现发展目标,旅游市场继续呈“总量增长,两升一降”的态势,企业经营业绩有望触底反弹

2009年下半年,入境旅游市场难以恢复,而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依然将保持增长。预计2009年全年,入境旅游市场各指标均下降,下降幅度与世界旅游组织最新预测的全球旅游市场下降4-6%的幅度大致持平,具体为入境旅游人数为1.24亿人次,同比下降5%,低于1.5%的发展目标;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为4820万人次,同比下降10%,低于2%的发展目标;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350亿美元,同比下降5%,低于1%的发展目标。国内旅游市场保持相对较快增长,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9亿人次,同比增长10%,高于9%的发展目标;国内旅游收入9500亿元,同比增长9%,实际预定的发展目标。出境旅游人数较小幅度增长,为4700万人次,同比增长3%,低于9%的发展目标。旅游总收入1.2万亿元,同比增长4%,略低于8%的发展目标。旅游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将进一步凸现。国内旅游市场的人数和收入比重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旅游市场特别是短程休闲市场成为增长亮点,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的大众市场特征更加明显。

第三季度预计较为困难。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监测的旅游经济动向指标,第二季度先行指数为60.63,一致指数为83.76,显示出中国旅游经济第三季度的形势将差于第二季度。但是,如果甲型H1N1流感能得到有效控制,则在第四季度,根据旅游消费敏感但不脆弱的特征,中国旅游经济将有一波上升行情,旅游企业经营绩效可能出现较大程度的反弹,特别是对以经营国民旅游为主的企业持谨慎乐观态度。

2009年下半年旅游工作思路建议

以提振信心为首要任务,以国家战略实施为契机,千方百计扩大旅游消费

加强宣传旅游的功能和作用,引导消费者对甲型流感的正确认识,根据甲型流感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甲型流感的旅游警示信息,提振消费信心。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旅游新业态的关注,加强调研、给予鼓励,传递积极信号。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和要求,加快出台关于扩大旅游消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例如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消费的指导意见等等,千方百计维持旅游消费稳定增长,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狠抓重点市场开发,把远程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作为区域政策创新的首要任务,保持旅游市场稳定运行

积极发挥都市圈的同城效应,把促进远程区域合作作为下半年区域政策创新的首要任务,破除地区保护主义,避免陷入“本地人游本地”的不利局面,维持国内旅游市场稳定发展。加强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居民旅游意愿较高地区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积极利用国庆节、上海世博会、天津中国旅游产业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形成旅游消费热点。加大港澳台地区以及日韩俄罗斯等近程市场的营销力度,促进入境旅游市场尽早恢复。结合人民生活水准的提升、中国旅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善等,促进出境旅游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两岸四地旅游合作和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在世界旅游业发展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顺应旅游市场大众化、散客化等特征,积极引导旅游投资流向和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积极组织中小旅游企业争取国家在融资、财政、税收、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练好内功,提升旅游企业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特别是要加强互联网技术等手段的运用,提高旅游运营效益。加强业态分类研究和标准建设,鼓励以空间集聚为特征的旅游休闲综合体和以网络技术运用为特征的旅游搜索引擎、旅游营销平台等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

提升地方创新的示范效应,增强以我为主、部门协调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发展旅游业的合力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地为促进旅游消费发展采取了很多新的举措,要加强对这些地方制度创新的引导、支持和推广,广泛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要主动加强和文化、体育、外交、卫生、商业、工农业等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强化主导意识和能力,创新合作机制,将国家发展旅游消费的战略落到实处,真正转变为国家意志。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介绍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运用态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SWOT)分析了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机会、威胁以及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制定了解决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构建符合新时代的具有本省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语境;乡村旅游;山东省

乡村旅游发展既是农业经济的延续,也是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目前,山东省响应国家号召,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有序展开了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建设,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绩。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给予了充足的人力物力保障,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愈发多样化,山东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暴露出来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自身发展。鉴于此,本文针对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利用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民俗风情,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娱乐等融为一体,在农村地区展开的一系列旅游经营活动[1]。在新时代语境下,乡村旅游代表的是一种区域性与综合性较为明显的新型旅游产业,主要类型包括乡村观光农业旅游、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以及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等。
二、山东省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山东省不仅是传统的农业大省,而且也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具有非常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一直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并率先开发了符合当时时代语境的乡村旅游项目,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山东省培育出了一大批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2]。近年来,山东省更加注重发展乡村旅游,財政部门筹集大量资金,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大力帮扶,以2019年为例,全省整年接待乡村旅游人数6.14亿人次,乡村旅游消费超过3亿元。省级旅游特色村超过1 100个,其中61个村庄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称号[3]。在政府的支持与帮扶下,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成绩斐然,不仅提升了省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并且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但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山东省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三、山东省乡村旅游SWOT分析

(一)机会

首先,政策方面的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明确至2020年;并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也明确指出,必须要大力发展旅游强乡镇、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旅游特色村等,重点扶持乡村旅游业[4]。其次,新时代下山东省政府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最后,山东省旅游管理部门与各个县区旅游业加强了联系,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威胁

①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内处于中下游,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景点过于偏远,交通不够便利。②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与吸引力,形式单一,主要是食品与针织品,与山东省特有的民俗文化联系不足。③山东省乡村旅游的个性不够鲜明,产品错位且缺乏开发深度,难以满足新时代语境下消费者对乡村旅游的多元化需求。

(三)优势

第一,山东省具有非常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不仅是农业大省,而且拥有很多知名景点,如泰山等。第二,旅游发展基础雄厚,自2017年以来,山东省共拥有17个享誉行业的乡村模范村、旅游模范户以及农家乐品牌,打造了5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先后多次承办乡村旅游现场观摩会[5]。第三,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山东省出过很多历史名人,如军事家孙武、诗人范仲淹,山东滨州更是著名的抗日战争渤海根据地,以及剪纸文化、胡集灯节书会等。

(四)劣势

第一,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消费者难以真正享受其中,缺乏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第二,山东省乡村旅游对农业资源过于依赖,而忽视了文化内涵,地域文化特色不够明显,且开发模式比较固定、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第三,山东省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呈现年轻化特点,且学历水平均不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学历水平为主,缺少专业的、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才。
四、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区域统一规划

首先,山东省各个地区,在区域资源的分配上呈现一种割裂状态,极大地削弱了区域性资源与产品的整体特色,进而导致区域内共享共建这一合作模式难以展开,最终对整体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旅游是一种具有极强关联性的行业,其整体规划涉及城市规划、农业、人口、园林、经济、环保、国土规划、农民等各个方面,然而目前山东省缺乏综合性的统一规划,导致乡村旅游相关的各个产业之间,缺乏配合,难以形成发展合力。最后,乡村旅游各相关产业之间的利益缺乏协调,导致相关产业之间未能协同合作,实现共赢。而且,乡村旅游新业态是以农村为发展根基,在利益协调上,不仅要考虑到政府部门、旅游开发商等,还要顾及农民的利益诉求。但是,山东省目前尚未对各相关利益方进行协调,导致乡村旅游在开发、运营、管理等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各自为政的现象,无论是人员、资金,还是技术、资源等,均未形成合力,最终导致省内乡村旅游项目规模小、市场竞争力较低。

(二)对生态环境建设有负面影响

目前,关于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山东省依然处在探索阶段。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很多问题未考虑周全,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在乡村旅游发展初期,更是一味追求发展,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虽然目前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成绩卓越,但是当地农村的生态环境却每况愈下。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是极其不可取的,也是难以获得长远发展的。优美的自然风景、清新的空气,是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最明显的区别,人们在乡村旅游中追求的是自然、淳朴的乡村生活。因此,生态环境可以视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早在2014年,山东省便已经提出,现行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存在很大不足,未能考虑到农村垃圾分布范围较广、垃圾点众多且距离远等问题,导致二次污染以及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新业态产业融合与创新不足

旅游业不仅是一个具有极强关联性的行业,也是一个对其他产业具有明显辐射与拉动作用的行业,尤其是乡村旅游,对当地一、二、三产业的影响更加明显。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要求旅游业与其他业态深入融合。目前,山东省乡村旅游在产业融合上存在明显不足,乡村旅游与新业态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存在明显短板,至今仍未形成以乡村旅游为核心支撑的产业融合局面,对“旅游+”的挖掘深度不够。例如,将文化产业融合到乡村旅游行业中,形成新业态乡村博物馆,尚未完全将本地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完全融入乡村旅游,未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也未紧密结合本地区域特色资源优势。同时,山东省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与服务缺乏明显地域特色,市场竞争力不高,单纯以营利为目的,不仅难以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此外,山东省目前的新业态缺少自身特色,未能按照新时代语境下市场的需求,对自身产品与服务进行升级、转型,很难满足现代游客对乡村旅游的体验自然、淳朴生活的需求。
五、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省域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乡村旅游是一种关联性较强的行业,对其进行发展规划时,应从省域视角下建立全相关行业的,多方主体参与的发展规划,以提升省内各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行业联动,提升各相关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以改善“小”“散”“弱”的乡村旅游格局,扩大乡村旅游项目规模,并充分发挥规模效益,以此来促进省域乡村旅游的发展。首先,结合国家出台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借鉴其他省市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重新整理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侧重于保持新业态项目的独特性与新颖性。其次,强调各相关行业之间的联动与配合,结合乡村旅游行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的特点,将“旅游+”视为实现省内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建立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最后,平衡各方主体诉求,将主体的利益诉求、心理诉求以及社会诉求纳入规划,以鼓励各方主体共同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生态平衡不仅有利于乡村旅游景区的保护,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景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确保山东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与文化双重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山东省应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环境保护部门、旅游管理部门等,制定乡村旅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准则,加大农村地区基础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奖惩政策,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准则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提高农村地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之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以嘉祥县为例,最早在2008年该县便已經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大了对当地矿山开发的管理力度,通过安装无线球体摄像头等方式,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在初始几年,嘉祥县的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但通过坚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嘉祥县凭借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迎来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高潮。山东省可以将嘉祥县树立为典型,号召省内其他地区学习这种做法,以全面提升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进而助推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

(三)加强新业态产业的融合与创新

整合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通过加强新业态产业的融合与创新,打造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生态休闲观光园等多元化产品,构建多层次的、差异化的、具有广度与深度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产品体系,进而为山东省建立起具有突出主题与鲜明形象的乡村旅游示范地。同时,还要对现有的产业链进行创新与延伸,与产业链上下游实现良好联动。从本质上看,游客出行的目的或想要休闲放松,或想要体验生活,或想要增长见识。因此,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应抓住游客出行的目的,不断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创新,而面对旅游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应展开多元化、差异性开发,提升自身吸引力与竞争力。例如,针对烟台、青岛等沿海城市,可重点发展特色渔村、渔家乐;针对淄博、齐宁等地,可展开“齐鲁文化乡村游”、研学旅行等;针对济南南部的山区,可重点培育汽车露营、精品民宿等新业态形式。总而言之,对于山东省而言,开展创新的、多元化的、特色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必须要加强新业态产业的融合与创新。
六、结语

进入新时代后,消费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愈发多样化、常态化,加之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旅游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以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势在必行。虽然山东省在新时代语境下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省域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本文提出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应从构建省域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加强新业态产业的融合与创新三方面入手,促进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构建起新型产业体系,为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幸福产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萱,赵缇.精准扶贫视域下山东省乡村旅游民宿发展问题探析:基于《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的讨论[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10):235-238.

[2] 笪晨.农业人口获得感提升进程中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江苏兴化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0( 5):3-5.

[3] 贾未寰,符刚.乡村旅游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机理,模式及对策[J].农村经济,2020(3):19-25.

[4] 刘振晶.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传统文化与山东省乡村旅游融合发展[J].时代金融,2020(11):45-46.

[5] 薛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村科学实验,2018(17):111-112,118.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在分析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现状和成因基础上,力求通过建设统一的乡村旅游信息平台即构建面向市场的权威、动态、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旅游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平台,来促进广西乡村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信息化;互动式;旅游电子商务

1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各种业务处理、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都广泛使用了计算机,网络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模式和经济运作模式。旅游业正在加快信息化程度,电子商务和现代化信息系统代表着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在信息经济时代,旅游业的经营、服务、消费、管理和教育科研活动都直接受到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的深刻影响。

2乡村旅游及旅游信息化的定义

21乡村旅游的定义

自1996年开始,我国部分学者针对乡村旅游所下的定义不下30种。其中马波(1996)、王兵(1999)、熊凯(1999)、郭焕成(2000)、杜江和向萍(1999)等学者给乡村旅游下的定义被广泛引用。总的来说,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纯乡村旅游,例如农家乐等;广义的乡村旅游概念则是包括名山大川、小城镇旅游在内的准乡村旅游。严格意义上来说,位于城市近郊、远郊的地域范围存在的观光型农业也应该属于乡村旅游。

22旅游信息化内涵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过程。而对于旅游信息化的定义,广泛应用的是:旅游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整理、利用各类旅游信息资源,使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改善旅游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旅游信息化的作用在于扩展了信息传播的领域和范围,加速了知识的更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传输成本和效率。

3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广西14个地市县共有各类大小乡村旅游经营实体景点2500多个,2004年至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乡村旅游景点达34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自治区级的农业示范点达115家。这些示范点和示范县的年接待量都达到了5万人次以上,另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从2011年至今,已经评出了30家星级农家乐,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9家。据统计测算,2012年,广西乡村旅游业为本省提供了5万多人的就业岗位,直接服务乡村旅游产业的人口达20多万人,分布于14个地市60多个县的250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总量达2000多万人次,全年乡村旅游直接总收入超过3亿多元人民币。相对于乡村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言,广西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却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14个地市旅游局才基本上建成了官网,但在60多个县旅游局中,只有6个县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官网,其他县份都依托广西旅游在线或者区旅游局的官网来发布获取信息。总体上看,全区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全区所建成投入使用的各类旅游网站数量和规模都不大,除了区旅游局网站和广西旅游在线等几个网站,其他的知名度都不高,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在广西的2500多家乡村旅游农家乐景点中建有网站或网页的仅有约60家,仅占24%左右。而且在这60多家景点中,很多仅是有个网页,大部分经营者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甚至很多景点连电脑都没有,全部是传统的管理运营模式。

32存在的问题分析

(1)广西信息化水平较弱,尚未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在这个背景下,旅游信息化统筹协调发展体制尚未形成,支撑信息化运行的多元化机制还不完善。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不高,相关网络技术设备使用不足,信息化应用程度滞后于旅游总体发展水平。

(2)由于乡村旅游的相关参与者意识素质、相关硬软件的完善性及管理协调机制不足等原因,导致了相关参与人在收集、整理、利用各类乡村旅游信息资源时,无法形成覆盖全行业的多层面的信息渠道,从而形成了全区的旅游网站内容单一,普遍侧重于城市或者某地区的知名景点,忽视了乡村旅游景点信息的收集与发布。

(3)旅游信息服务程度低,未形成全省性的旅游信息平台,网站实效性差。在14个地市60多个县的网站上,信息基本上是单向传输的,网站仅起到展示和通告的作用,而未能展示出良好的互动性,游客或者经营实体很难实现即时互动性交流。

(4)旅游网站和论坛缺乏长期有效的宣传推广,导致90%的网站无人问津,访问量少,起不到宣传旅游景点信息的作用。广西的14个地市60多个县所建成的相关旅游网站中,几乎是没有做网络推广的。大部分网站基本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在网站排名搜索引擎排名的结果逐年下滑,形成马太效应。根据世界最权威的网站排名搜索引擎alexacom(世界排名第四)的alexa web search搜索,网站(wwwgxtagovcn)的访问排名一直呈缓慢下降趋势。据2013年9月10日的调查发现,网站 wwwgxtagovcn 当日访问量全球综合排名第1144469位,最近一月平均排名为第2266861位,而最近三个月的平均排名为第1261948位,下降趋势明显。本月访问人数10万人次,已经有676个网站和本站链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区旅游网站的知名度普遍偏低,宣传推广不到位。

(5)各乡村旅游景点利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的数量和规模仍较少。下面以淘宝网平台为主,统计全国和广西在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淘宝店铺卖家数量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西网上旅游卖家的数量仅占全国卖家数量的290%;另外全国以乡村旅游为主题淘宝卖家数量仅占旅游类主题卖家的750%,说明乡村旅游的网上交易量少,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而从广西来看,区内乡村旅游的网上卖家仅占全区旅游网上卖家总量的532%,比全国的水平还低一些。从以上相关旅游主题网络卖家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乡村旅游信息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广西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

4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加强政府规划与扶持工作

各地市相关部门要做好配套政策和措施:制定总体规划、多渠道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定行业相关标准、强化对市场营销指导。以新农村建设和清洁乡村为突破口,优先安排打造一批旅游村,使其成为旅游产品,借助各类强势媒体和网站大力宣传和推广本地乡村旅游。

42加强网站建设与运营管理

(1)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以建立和推广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为切入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网络技术、即时互动性的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为依托,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建设,构建本地区旅游目的地平台。在建设时,应着眼于把信息发布与即时互动交流作为建设重点,可以借鉴淘宝网所采用的淘宝旺旺即时沟通工具,也可以借鉴腾讯QQ的即时聊天工具模式,这些都是主流的即时沟通交流工具。

(2)网站的信息更新方面,应采用下一级政府部门定期上报指定信息模式和旅游经营实体主动与网站管理方即时互动交流信息模式。各地旅游局和网站管理方得通过有效手段,让各经营实体进入该交流平台,这才是关键点。同时,网站管理方还应根据上级所下发的活动安排及本地实际,积极配合推广和宣传本地的旅游信息。

(3)管理方还需要考虑网站的持续健康运营问题,因此网站在设置板块时,应开辟一些营利性板块,获取一定的收益,保证网站的健康发展。

(4)网站的管理方要注意网站的安全维护及稳定性,杜绝各类不良信息特别是各种反政府反人类的言论,在即时交流平台上,注意及时清理各类虚假有可能误导消费者的信息。

43完善乡村旅游景点的供给结构和提升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1)各地市县的乡村旅游景点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努力完善景点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以满足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景点的最大赢利。

(2)各乡村旅游景点实体的经营者应努力学习,提高市场化和信息化意识,会使用主流的移动通信设备、电脑上网设备和即时网络工具如淘宝旺旺或腾讯QQ等来快速发布和收集相关旅游信息,主动融入到本地的官方旅游网站和交流平台中,寻找跨行业和跨区域合作渠道,有效开拓新市场。

参考文献:

[1]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宋书巧,张建勇,屠爽爽广西乡村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3]魏少卿山西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

[4]谢明,周弥桂林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1).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大学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校社科1261114)。

[作者简介]黄忠伟(1979—),男,壮族,广西上林人,研究生,实验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经济。

上一篇:三胎政策政策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