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二首教案范文

2024-05-11

忆江南二首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过程

《饮酒》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饮酒》朗读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探究学习:

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

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5.课堂小结。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也技能:了解作者作品,背诵诗歌;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2、 过程与方法:背诵诗歌,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和方法;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感情。

3、 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激发自己的诗歌兴趣。

教学重点:背诵诗歌,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李杜诗篇万口传”,可见李白的诗歌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你们喜欢李白的诗歌吗?那把你喜欢的诗句告诉大家,用我喜欢“李白的-------”告诉大家。

李白的诗歌中既有 “笔落惊风雨,诗歌泣鬼神”的气势,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所以杜甫称赞他是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意思是称赞李白的诗歌天下无敌,飘然的情思卓而不群。

二、教学步骤

1、认识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教师提问:什么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大,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2、了解背景:他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

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3.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4、听课文朗读,并结合书下注释自行了解诗歌的内容。

5.赏析。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停”

“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

(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3)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6.学生再读这首诗歌,背诵。

三、小结

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象征的运用,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四、板书设计

行路难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昂扬激越 豪迈乐观)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忆江南二首教案范文第2篇

一、诗情画意中触情。

1.赏读江南诗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课,课内外贯通)

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江南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赞颂江南的诗我们积累了很多,你能背出其中的一些诗句吗?

2.欣赏江南风光(拉近学生与江南的距离,消除陌生感)

江南为何如此独具魅力?想感受一下吗?(音乐起,乐声中播放江南风光) 师旁白:这就是草长莺飞、杏花春雨的江南,这就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江南,这就是小桥流水、曲径回廊的江南……江南,以其山明水秀、景色宜人的独有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3.明确江南方位(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江南指那些地方,有同学知道吗?(出示中国地图)师生共同交流明确:江南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地区,长江把大地分为两部分,长江以南的地区称为江南地区,长江以北的地区称为江北地区,这是地理学上的叫法;文学作品中的江南一般指的是以苏、杭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一带。

4.紧扣题眼读题(抓住题眼培养学生的语感)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年青时曾漫游江南,后来又在江南为官,江南旖旎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诗人又创下一组千古绝唱(板题:忆江南)

①看到这个题目你怎么读?-----忆江南(怀念之情)

②这是67岁的白居易在回想江南啊,该怎么读?----忆江南(深深的怀念)

③这是67岁的白居易远在河南洛阳追忆江南啊,该怎么读?----忆江南(痴痴的想念)

二、读通读顺中悟情

1.读准字音(学生自主读书)

诗人为什么如此想江南呢?请大家放开声音,反复地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争取熟读成诵,不读到自信十足不要停下来。

谁来准确地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指导读准“ 谙ān 居 jū 不bú”的读音。

课件出示需要指导学生读准的字句。

师:别看这首诗只有短短27个字,有几个字音还真不好读,我们一起读准它。“谙”是个生字,请大家跟老师写一次这个字,写完后多读几次,记住它的字形,再看看注释,弄清它的意思,然后想一想“风景旧曾谙”的意思。

2.读通诗句 字音读准了,谁能流畅地读给大家听。

3.了解词性:

读着读着大家是不是发现这首诗和别的诗有些不一样啊?(学生会发现诗句长短不一。)

师:像这样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叫做词,关于词同学们有那些了解呢?(师生相互交流中共同明确)

词,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句子长短不一,原是配乐吟唱的,句子的长短随歌调而变化,词又名长短句。

忆江南是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谢秋娘。

古人写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叫词牌名。

4.读出节奏,理清层次(合作学习)

因为词当初都是要配乐吟唱的,所以,词又是有节奏的,是朗朗上口的,试着读读看,与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自读、合作、交流中明确词的节奏与层次)

江南好, 第一层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第二层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第三层

5.理解词意

读了这么多次,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吗?

三、品味语言中生情

词意读明白了,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明白诗人的心声了,诗人在述说什么?(教师据学生的理解相机交流)

1.赏读“好”中感情:

诗人在赞江南(向往江南)。那个字告诉你?(好)诗人开篇就用一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就请你读出诗人的赞扬之意,向往之情。

2.赏读美景中的深情

①、江南风景好,什么风景,(江花、江水)好在哪里呢?(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

②一红一绿色彩艳丽,对比鲜明,就请你读出这红花胜火,绿水如蓝的美。

③花比火红,你如何知道?一个“胜”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那你怎么能把这花读得更红、更艳? ④这里的花为什么比火还要红?

⑤江南的花在你的印象中应当是什么颜色?那诗人为什么只说红?(红是江南所有明艳与生机的代表)一个“红”字多凝练呀,它写尽了江南所有的生机与明艳,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生机盎然的美。

⑥“蓝”指什么?(出示蓝草图片,认识蓝,了解其用途)

⑦从这个“蓝”字你又感受到什么?这水为何会如此碧绿、晶莹、清纯、明亮?那么你怎样把这春水读得更美?

⑧这样的美景想看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到开满鲜花的江边走走(音乐起),教师深情地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生闭幕静听,想象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身临其境,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会大声感叹,会把它画下来,拍下来,会流连忘返……) 多美的江南春景啊!

假如此时你就是漫步江南小桥上的游人,你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假如你就是那江中轻摇船撸的船夫,你又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假如你就是词人白居易,你又会怎样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赏读“忆”中痴情

这就是词人久久难忘的江南春景啊,想到这生机盎然的江南,词人----能不忆江南?这是个什么句?告诉你什么?那个字告诉你词人想江南?(忆、谙)请你读出词人对江南的想念,深深的想念。

四、探究原因中入情

请再放声地读读全词,看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词语?找找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词来写的?(忆)(引导学生弄清总分总的结构,理清层与层之间的联系)

1.词人为什么这样想念江南?因为江南好,好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还有别的原因吗?请大家借助注释,读读白居易远在北方洛阳写的一首春景诗,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 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注释: 魏王堤:洛阳城郊一个有名的风景区,堤岸种满了杨柳。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行到日西 。”写冬去春来,但仍春寒料峭 ,那种百花争艳、莺声燕语的春日繁华景象还远未出现。看不到一点可以驻足观赏的春天景象,诗人也只好在长堤上信马闲行 ,颇为无奈地消磨时光 。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春天还没有来,但已经使人有了春天的情思的正是魏王堤上柔弱无力地垂拂着的杨柳。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怎么样呢?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象江南春水那样碧绿。不难设想,当作者信马寻春,看见的水都是黄的,花呢,还因春寒料峭而懒得开。

这就是诗人此时居住的洛阳的春天,而诗人旧曾谙的江南已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了,触景生情诗人-----能不忆江南,此时再读这句你又体会出了什么?(极度的思念,无限的感慨)请你读出极度思念,无限的感慨。诗人在思念中赞叹,在感慨中想念我们一起读。

3.白居易想念的仅仅是江南的春花、春水吗?江南好,除了景色美,还好在哪些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天气好、人好、人杰地灵、美食多……),师:一个“好”字,包罗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忆江南》是一组词,读读其它两首,看看他还在思念什么? 出示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杜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翻译】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象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山寺寻找皎洁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玩赏那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重新玩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翻译】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象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诗人思念杭州的什么?忘不掉苏州的什么?(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吟诵-----“山寺月中寻杜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赞美、回忆江南的表情、神态来读,或者想像诗人作诗的心情,大声的赞诵读,或小声的感叹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词人想念江南的美景、想念江南富饶的物产,还在想念江南的什么?读读这段资料,看看自己又有怎样的感受?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师:江南景美、物美、人更美。忆往昔这一切多么妙不可言,一切的一切融合在一起,凝成了白居易词中的一个字——“好”。

想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不由地赞-----江南好; 想到“山寺月中寻杜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又一次赞-----江南好; 想到“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再一次赞-----江南好。 江南景美、物美、人更美,让诗人(读)-------能不忆江南? 江南人民对诗人如此爱戴,让诗人(读)-----能不忆江南? 诗人对江南人民深切思念,让诗人(读)-----能不忆江南?

江南是诗人心中忘不掉、抹不去的情结,(读)------ 能不忆江南?

同学们如果说古诗词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 那白居易的组词《忆江南》就是一朵最艳的奇葩,让我们带着对这一组词的独特理解再深情地诵读这一组词,一起背诵这一组词。

结束语: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好的古诗词、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我们正处在背诵诗文、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课后让我们继续积累古诗词,因为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愿同学们在精典诗文的熏陶下个个气质如兰

教学反思:

一、古诗词的教学教师有较高的文化底蕴

古诗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诗歌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诗中“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主动性的天地。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虽然高度重视了这一点,尽量运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感染学生,但由于自身的文学功底不是很深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导语、过度语、以及评价语都还显不精彩。另外,教师虽对《忆江南》这组词有了自己的理解,介绍了诗人与江南的渊源,介绍了江南独特的景色,理解了诗人当时的内心感受等,但还不深不透。因此一定要在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上,在深钻教材上多下功夫。

二、古诗词教学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意境

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学中,我多次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是本课教学中较为成功的一点。

三、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朗读训练,品味古诗意味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本教例中,我采取引导学生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感悟词的韵律美。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能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表达的意境。例如:教学“能不忆江南”时,虽然短短五个字,教师却反复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忆”的深刻含义。教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时,教师采取了个别读,教师引导,齐读,师生接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接读使学生情绪高涨,此时,较轻松自然地理解了内容,体会了情感。重视朗读训练也是本课教学较为成功的一点。

忆江南二首教案范文第3篇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教师: 刘林洋

编号:

课题:《

1、忆江南》

一、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的江花,碧绿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诗人白居易是想借回忆如画的江南美景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理解词意,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教学准备:

1、准备白居易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2、前面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景色的,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书:忆江南)

4、同学们知道什么诗词么?

5、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知作者,解诗题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1、介绍作者: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所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名称。

三、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让学生轻声跟读。

2、配乐示范朗读。

3、指导学习生字“谙”,注意读准字音,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4、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5、指名读,教师纠正。

6、师生赛读,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四、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重点探究: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让学生欣赏江南美景图片,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形象的体会“江南好”,更好的感受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对江南的深厚感情。

五、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1、配乐朗诵。

2、欣赏歌曲《忆江南》。

3、知识链接,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向学生推荐阅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背诵《忆江南》

2、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画面,用水彩笔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景 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 情 能不忆江南?(怀念)

七、教学反思:

忆江南二首教案范文第4篇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教师: 刘林洋

编号:

课题:《

1、忆江南》

一、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的江花,碧绿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诗人白居易是想借回忆如画的江南美景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理解词意,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教学准备:

1、准备白居易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2、前面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景色的,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书:忆江南)

4、同学们知道什么诗词么?

5、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知作者,解诗题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1、介绍作者: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所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名称。

三、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让学生轻声跟读。

2、配乐示范朗读。

3、指导学习生字“谙”,注意读准字音,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4、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5、指名读,教师纠正。

6、师生赛读,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四、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重点探究: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让学生欣赏江南美景图片,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形象的体会“江南好”,更好的感受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对江南的深厚感情。

五、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1、配乐朗诵。

2、欣赏歌曲《忆江南》。

3、知识链接,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向学生推荐阅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背诵《忆江南》

2、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画面,用水彩笔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景 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 情 能不忆江南?(怀念)

七、教学反思:

忆江南二首教案范文第5篇

沭阳县实验小学 王铸

一、教学内容: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忆江南》

二、教材分析:

歌曲《忆江南》的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所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戴于吾先生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情感目标:通过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与赞美。

3、创新目标:在欣赏、体验、合作、探究、等音乐活动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感性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教学难点是:

1、指导学生准确地演唱一字多音,并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如画般的甜甜的江南。

2、了解中国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

五、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舞蹈用具油纸伞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音舞激趣

1、看江南舞

师:同学们,愉快的四十分钟又开始了,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这个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地方的舞蹈?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欣赏教师表演的伞舞----《梦忆江南》】 师:同学们,你看出来了吗?

生:舞蹈婀娜多姿;很柔美;音乐非常优美;表达了江南水乡的美;(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仿佛看到了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从弯弯曲曲的青石桥上走过。。。。。。(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跳的是一段江南的舞蹈,江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江南文化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曾六次下江南,还有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

1 欣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今天就让我们学学这首《忆江南》,让我们在学习中慢慢欣赏江南的美景,细细品味诗人的情怀。

2、诵江南诗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忆江南》这首词。 学生齐读

师:这首诗饱含了身在陕西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个浅显、圆活的“好”字道出了诗人对江南所有的好感觉、好印象。 “谙”是熟悉的意思,这些江南的景物都是诗人曾经非常熟悉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要读出悠远、深长的意境。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整的朗读一遍。

二、初赏歌曲,借“境“生情

1、聆听录音范唱,观看江南风景。

(第一遍)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现在,这首词已经被谱了曲,很好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完)

师:同学们听得入神了,看得也非常仔细,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许多江南的美景;我看到了江南丝竹;我看到了江南的美女;我看到了江南有名的小吃。。。。我们江南美不美?江南好不好啊?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赞叹一声: 齐:江南好!

2、看歌谱听第二遍

师:下面咱们再来听一次,请同学仔细感受,你觉得哪一句最美?最好听?

(第二遍)

三、学唱歌曲,细“味”感受

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轻声哼唱。(出示歌谱图片)

师:忆江南的词很美,加上旋律以后就像给诗词插上了彩翼,让人听了更觉有韵味,现在听老师完整的唱一遍。(第三遍)

2、教学歌曲重点:

(1)教唱“江南好”——

这里的“江南好”旋律在一开始就从高音开始,同学们在唱的时候要做好准备,把这个“好”字表现出来,让没有去过江南的人也能感受得到,我们再来唱一唱:江南好 (2)教唱“风景就曾谙”,先跟老师唱一遍,(课件圈出“谙”)

师:这个“谙”字,有一个圆滑线,一个字有很多的音连起来唱,叫做“一字多音”,连起来唱就让人感觉到委婉、连绵,要唱的连贯一些。我们再把这句连起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 (3)教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接下去这两句非常的优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同学们注意一下,它的节奏是完全一样的,演唱的时候注意一下附点。 (4)教唱“能不忆江南,忆江南”。

师:最后两句再来跟着老师唱一唱,注意这个“能”字(圈出来),它也是一字多音,有附点和圆滑线,把它唱得连贯一些。把这两句连起来唱一遍。

师:这里作者沉浸在对江南的回忆当中,这个“忆”字听老师再唱一唱,看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一个“忆”短促一些,音断气不断。后面的“忆”唱得连贯一些,给人一种回味、悠长的感觉。 (5)跟琴完整地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第四遍) (6)教唱结束句。

师:歌曲在反复一遍之后有一个结束句,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注意,“忆江南”的这个“南”有五拍,我们要把它唱足了。再来一遍“忆江南”

再次跟琴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要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和最后一个字的演唱时值。(第五遍)

3、表现歌曲: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强弱处理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处非常美的景色,老师还想让你们唱的更加动听,更加有感情,我们来一起看大屏幕。(出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力度对比的图片)你能按照大屏幕上的力度记号来唱一唱吗?(自己先试着唱一唱,再大家一起唱,注意唱出力度对比)

(2)结束句的渐强、渐弱对比

师:再来看看这一句(出示“结束句”渐强、渐弱对比图片),屏幕上的力度记号你认识吗?现在,我们也按照这两个力度记号来作出渐强和渐弱的变化,先听老师分别唱一唱(师范唱)(学生说一说,老师总结)

4、完整跟着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第六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跟着伴奏音乐把这首歌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之前讲的一字多音,还要把刚才的力度变化表现出来哦,你可以自由选择最后结束句的力度变化作为你歌曲的结尾,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情感。再一次的来感受一下诗人对江南的热爱和赞美。

5、哼唱歌谱:

师:同学们唱的太美了,我仿佛真的看到了江南那迷人的景色。现在请你们听老师唱一唱歌谱,仔细听一听,歌曲中一共用了1234567中的哪几个音? 生:53216

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只用了12356,这五个音我们分别把它叫做宫商角

3 徵羽,这属于我们中国的五声调式。同学们再来看一看方框中的音附是逐步向下走,还是逐步向上走的?(逐步向下)那么每一句开头的音降低,让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情感呢?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轻声唱一唱歌谱,仔细观察前一句的结尾与下一句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师:对,它们是一样的,而且都是前一句的结束音和后一句的开头音。这是我国民间音乐当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俗称“鱼咬尾”,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对吗?运用这种手法,也是造成歌曲连绵委婉的原因之一,使歌曲更加具有江南的特色。让我们来轻声哼唱一下运用“鱼咬尾”手法的这几句歌谱,一起感受一下曲调的优美。

6、拓展歌曲:

师:简单地了解了歌曲的曲调之后,老师更喜欢这首《忆江南》了,那我们再一起好好的来唱一唱吧!

(1)分男、女生完整跟伴奏唱一遍。

(第七遍)

师提出要求:第一遍有感情,响亮地演唱,第二遍老师朗读,你们有感情地轻声伴唱,最后结束句,我们大家一起唱。一定要唱出你的感情。

(2)跟伴奏填入另外两首《忆江南》

师:同学们表现的太好了!白居易一共做了三首《忆江南》,现在我们先把这两首词分别有感情地读一读。(生读词)

师:我们把这两首词也填进这段好听的音乐里,好吗?一首词填一段音乐,要有感情哦! (第八遍)

四、欣赏探究,融入艺术

听赏音乐电视——《忆江南》陈俊华 师:你们真棒,词填的真好。《忆江南》的词写得太美了,这么美的词让很多的作曲家都为它倾倒,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音乐电视《忆江南》,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小问题思考:

1、江南女子的性格怎么样?

2、江南风景的特点如何?你还知道哪些江南有名的景点。

3、你知道江南有哪些乐器呢?

4、你还知道江南有哪些特色? 欣赏音乐电视《忆江南》 小组讨论。

师: 江南的景色和音乐都是那么的唯美和动人,同学们,你觉得江南女子的性格怎么样?

生:温柔、腼腆、害羞。自古江南出美女,我知道古代的西施就是江南人。

师:说起害羞啊,老师想到了一首歌:“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人将我骂”这是什么歌曲,大家知道吗?

对,是咱们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江南女子温柔,腼腆,想摘花又不敢摘,也使得江南的音乐委婉、含蓄。

4 讨论2:江南风景的特点如何?你还知道哪些江南有名的景点?

生:小桥流水、轻纱薄雾、烟雨朦朦。我知道江南有周庄、有苏州园林、还有苏州乐园、西湖、乌镇等等。

师:江南有著名的六大古镇:周庄、同里、角直、西塘、乌镇、南浔,当然还有说的这些,这些有名的景点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游客前来观光,也因此让作曲家们有了更多的灵感去创造优秀的江南体裁的作品。比如《太湖美》、《无锡景》等都是一些描写景色的江南作品。

讨论3:你知道江南有哪些乐器呢? 生:有琵琶、古筝、扬琴、竹笛、笙、萧等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乐器刚刚在欣赏歌曲的时候都出现过。他们被称为江南丝竹。江南丝竹在清朝末年就有,产生于江浙沪一带,它小、轻、细、雅,充分体现了江南的音乐文化。

讨论4:你还知道江南有哪些特色? 生:江南是“鱼米之乡”,还有丝绸、刺绣,都比较有名。

师:江南的丝绸、刺绣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是雍容华丽的象征。生:江南美食很多:扬州炒饭、蟹黄包子、春卷等,

师:江南美食以清爽、秀雅著称。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同学们,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因此造就了徐徐婉韵的江南音乐。

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他们的性格、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师:为了使歌曲更新颖、更丰富,老师还特别编写了另一个旋律,你们愿意和老师配合吗?要记住自己的旋律哦,千万不要跟着老师的旋律走,咱们带着对江南的爱有感情的演唱。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唱得真美!加上另一个旋律以后,我们对歌曲又有了新的体验。

师: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了江南,了解了江南的音乐特点,是什么样的?生:柔美、细腻的。

忆江南二首教案范文第6篇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首词诗人选取“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理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年级古诗词教学应该:“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展开想象,获得诗中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这首词写作背景资料、李白写的其它有关古诗词。 教师准备配乐朗读的古筝曲及《忆江南》歌曲。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诗题,感受美

1、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请回忆一下,哪些诗人曾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写下了赞美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背一背?(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意图: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情况,创设古文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3、教师范读并播放古筝曲。

【设计意图:古诗词有其背景且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4、理解“忆江南”

5、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你对词了解多少?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比如“蝶恋花”“渔歌子”“卜算子”等,词牌不同,词的句子也不同。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二、品词析句,体会美

1、诗是无情画,画是有情诗。听老师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表达。)

2、

学生自由朗读词,采用对照注释等方法,理解诗意。(根据需要可进行合作式学习。)

【设计意图:文本已提供了注释,让学生自主研读解释词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合作交流获得对词的整体感受。】

3、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小组交流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等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5、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指名概述词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词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回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词所表达的意境。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探究诗意

感悟情

请猜测诗人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词的呢?这种心情在词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诗人通过反问突出了身在洛阳的自己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设计意图: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在音乐和画面的伴随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四、欣赏歌曲 ,延伸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1、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2、吟读成诵。

五、拓展诵读,表现美

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再次深刻地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自学、感悟、诵读。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上一篇:员工座谈会发言范文下一篇:药监局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