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王范文

2023-09-17

宇宙之王范文第1篇

当今,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各国都在谋求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升级突破。中国是石墨资源大国, 也是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我国科学家和产业人士正将目光聚焦在它身上。

石墨烯到底有多神奇?会否给生产生活领域带来“颠覆性”变化?今天, 让我们走近石墨烯一探究竟。

石墨烯:神奇的“新材料之王”

石墨烯的发现者之一、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海姆这样描述:“石墨烯对很多人来说就像爱丽丝仙境一样, 非常神奇”。

这种神奇物质, 到底是什么?

石墨烯, 实际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铅笔芯用的石墨就相当于无数层石墨烯叠在一起。

“它是迄今为止自然界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 可以被无限拉伸, 弯曲到很大角度不断裂, 还可以抵抗很高的压力。”日前应邀来华参会的安德烈·海姆说, 石墨烯还有着非同寻常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石墨烯导电率高, 化学结构又十分稳定, 是一种用于移动电池、电源很理想的电极材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成会明表示, 石墨烯可以和电子元件、电子设备进一步相结合使用, 以此增强其它储电设备的储电率。

石墨烯另一个奇特之处在于“零渗透”——所有气体、液体都无法渗透。这也使得石墨烯产品有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本事。

“给船体涂上石墨烯涂层, 海水中重金属离子等就无法穿透这层薄膜去腐蚀船体。”青岛赛瑞达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立禄说。

让人感到惊奇的还远不止这些。石墨烯具有超强吸附性, 科学家正在研究用它做过滤装置, 用于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领域;它又几乎是完全透明的, 具有非常好的透光性, 适合作为透明电子产品原料。

石墨烯正从实验室走近人们生活

“新材料未来需求巨大。比如纳米型新材料石墨烯的应用, 在危险化学品类火灾中不能用水去灭, 但如果用石墨烯薄膜打过去就可以了。而使用石墨烯材料, 手机未来可能薄到跟酒店房卡差不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在解读“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到新材料产业时说。

日前在青岛举办的2015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 石墨烯理疗、保暖产品、LED用高导热石墨烯复合材料、石墨烯防弹材料、石墨烯电热服装等20余种石墨烯产品已经全新推出。

“利用石墨烯特性, 研发新型防弹衣, 防弹插板只需17毫米就能达到甚至超过传统产品的防弹效果, 重量还可减轻20%。”青岛华高墨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建新说, 目前这款防弹衣已与3家使用单位签约。

一直以来, 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始终是最大短板。宋立禄表示, 他们研发的石墨烯新型锂电子电池, 充电时间大大缩短, 手机几分钟就能完成充电。

不久前, 华为宣布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院合作, 研究如何将石墨烯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和移动通信设备。可以预想, 手机将继功能机向智能机变革之后, 再发生新“革命”——石墨烯的特性未来将使显示屏超薄、超轻, 实现可卷曲的柔性显示。

目前, 被业界誉为“东方碳谷”之称的江苏常州, 已拥有石墨烯产业技术研发和企业孵化的服务平台;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也成功制备出15英寸单层石墨烯手机显示屏;高铁内饰材料中已开始使用石墨烯……石墨烯技术正在悄然影响着生产生活等领域。

石墨烯时代真正到来还需时日

工业与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说, “近年来结构材料、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均实现了快速增长。这些材料目前总量较小, 但其发展加快了原材料工业关键材料转型升级的步伐。”

据统计, 我国石墨矿储量占到世界总储量的75%, 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70%, 具备发展石墨烯产业的资源基础。截至目前, 我国石墨烯企业已超过百家, 并在常州、无锡、青岛、深圳等地形成产业集群。

不过, 也有不少科研人员指出,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 要真正走向市场, 过程“前景光明, 道路曲折”。

首要困难是受限于材料生产。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刘忠范说, 要实现石墨烯商业化, 需要生产出低成本、高品质的石墨烯成品。“但制出这种石墨烯并非易事。技术层面上还有很多挑战, 批量化或大尺寸生产都还没能克服。”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石墨烯课题组长陈成猛指出, 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目前还存在生产成本高、产品品质待提升、上下游互动不够等问题。

笔者发现, 尽管目前国内石墨烯市场火热但鱼龙混杂, 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将石墨当作石墨烯来宣传、销售。

“目前石墨烯行业缺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对石墨烯的质量、制备工艺、检测设备和方法等, 都没有科学统一的说法。”施建新说。

宇宙之王范文第2篇

课时分配: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0.5课时

二、宇宙的起源0.5课时

三、宇宙的演化0.5课时

四、宇宙大爆炸0.5课时

课后讨论: 1.叙述“哈勃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谈谈它的作用和意义。

2.简述发现宇宙膨胀的原理及途径。

3.试论述从现代宇宙理论的创立到宇宙大爆炸模型的建立过程及重要人物。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的概念

早在2300多年前,我国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庄子(大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就浪漫激情地幻想“旁(傍)日月,挟宇宙”。其实中文的“宇”、“宙”二字原指“屋檐”和“栋梁”,都是指人居住的地方,后来才延伸为“天地四方(空间)、古往今来(时间)的总称。它超越了东西南北的方位,无边无际;超越了一朝一夕的时间,无穷无尽。与“宇宙”混用的“世界”二字则出于佛教的说法,也是时间(世代)和空间(边界)的合称。

在西方,以英语为例也有两个词表达“宇宙”,即cosmos和university。cosmos原意指秩序,引申为“有秩序的宇宙体系”;university则表示包罗万象、无所不容的宇宙全体。 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局限于太阳系的宇宙说──地心说

古代的人们首先注意到的宇宙现象,如昼夜交替、月亮圆缺、日食月食、天体位置随季节的变化以及行星在星空背景上的移动等等,实际上只是太阳、地球、月亮、行星等太阳系天体运动的反映。因此,以这些现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宇宙理论,无论是中国古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的浑天说,还是古希腊以地球为中心,依次排列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土星、恒星等“九重天“的地心说,都没超出太阳系的范围。恒星在这些宇宙理论中的地位,只不过是个一成不变的布景或陪衬。

(2).局限于太阳系的宇宙说──日心说

16世纪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虽然仍末超出太阳系的局限,但却把地球从居于宇宙中心的特殊地位降为一颗绕太阳旋转的普通行星,正确地反映了太阳系的实际情况。这不仅直接为以后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定律,伽利略、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铺平了道路,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论等宗教教义不可冒犯的神话。它作为自然科学第一次从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独立宣言”,在人类思想史以至社会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从太阳系到广阔的恒星世界

18,19世纪是太阳系天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借望远镜的帮助,人们不仅发现了天王星、大量的小行星、行星卫星等太阳系成员,还根据天王星实际观测位置与理论计算位置的偏差,用天体力学理论准确地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和位置,并最终发现了海王星、冥王星,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当时的宇宙理论同太阳系的客观实际是相符的。与此同时,人类的视野也逐渐由太阳系扩展到更为广阔的恒星世界。

17l8年,哈雷将自己的观测同1000多年前托勒玫时代的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有几颗恒星的位置已有明显变化,首次指出所谓恒星不动的观念是错误的。

1837年,斯特鲁维测定了织女星的周年视差(由于地球绕日公转而产生的天体方向变化)为0.125角秒,这意味着它与太阳的距离为日地距离(1.5亿公里)的165万倍,远远超出了太阳系的边界(日地距离的40倍)。

1912年,勒维特发现造父变星(其亮度由于星体的膨胀收缩运动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一类变星)的光变周期同光度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使测定包含这类变星的遥远恒星集团的距离成为可能。

6年后,沙普利分析当时已知的100多个球状星团的距离和视分市资料,得出银河系是一个直径达10万光年的庞大的透镜形天体系统,太阳并不处于其中心的正确结论。

1924年,哈勃发现仙女座大星云中的造父变星,根据周期──光度关系推算出它远在银河系之外,是尺度同银何系相当的巨大恒星系统。这一重大发现最终结束了多年来关于这类旋涡状的星云是近邻天体还是银河系外“宇宙岛”的争论,“将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从恒星组成的银河系扩展到由众多星系组成的更广阔的世界。这个包括银河系在内由众多星系组成的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宇宙。

(4).对宇宙更深层次认识的进展

本世纪30年代以来,口径3米以上的大型光学望远镜在世界各地陆续建成,特别是近四五十年来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的相继诞生,使天文观测手段不但具备空前的探测能力,而且使获取信息的窗口从可见光逐步扩展到包括射电、红外、紫外、X射线、射线在内的整个电磁波段。从本世纪初开始相继创立和发展起来的量子论、相对论、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又给天文学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使人们对天体的研究从机械运动进展到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等更深的层次,从而为勾勒出太阳系、银河系以至整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1.历史的回顾

宇宙有没有起源和终结,它是永恒的还是演化的?这是除宇宙的结构以外又一个根本问体。各种文明都有自己关于宇宙起源的看法,在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在西方有上帝创造世界的神话。至于创世以后的情形,虽然在中国方代文献中有共工怒触不周之山,撞断天柱,后来又由女娲补天的故事。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中,由于封建社会的政治黑暗和观测水平的局限,使一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相当接近真理的看法未能发展为科学的理论。直到17世纪以后,各门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康德太阳系起源学说、达尔文物种起源学说等的提出,不断冲击着“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一僵化自然观的地位。直到20世纪,以众多观测事实为依据的科学的宇宙起源和演化理论才正式宣告诞生。 2.现代宇宙学的诞生

现代宇宙模型的研究始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一定质量的天体,将对周围的空间产生影响而使它们“弯曲”。弯曲的空间会迫使其中穿过的光线发生偏转,例如太阳就会使经过其边缘的遥远星体光线发生1.75弧秒的偏转。通常,由于太阳的光太强而使人们无法观测到这一事实。1919年发生了日全蚀,一个英国考察队终于观测到太阳附近的光线偏转,得到的偏转数据正是爱因斯坦所预言的“1.75弧秒”。

爱因斯但的广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并不像人们(牛顿理论)一贯认为的那样:空间只是一个让物体在其中运动而本身却不受任何影响的容器;时间则如江河入海,自然流淌。空间更像是一个形状依赖于其上所载小球的弹性薄膜,自由粒子和光沿着这一形变薄膜上弯曲的短程线运动,就像它们在小球引力的作用下偏离直线运动一样;时间则与运动状态和相关,又通过运动状态与空间(参考系)发生了联系。这种关于时间、空间和引力的全新理论,不仅正确地预言了掠过太阳边缘的星光会发生1.75弧秒的偏折,而且完满地解释了牛顿引力理论不能说明的水星近日点每百年前移43弧秒的现象,因而逐步得到人们的公认,为上演代宇宙学这场气势恢弘的戏剧搭好了坚实的舞台。

1917年,爱因斯坦率先把他的广义相对论应用于宇宙学研究,得到一个“有限无界的静态宇宙”模型。根据广义相对论,宇宙的几何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状态,引力场使之对应于弯曲的“黎曼几何空间”。所谓“有限无界”是说整个宇宙是一个弯曲的封闭体,它的体积有限而物质均匀分布;而“静态”则是就宇宙的整体空间而言,并非说宇宙的各个部分都全然静止不动。尽管后来(1922年)发现宇宙不可能保持稳定而被放弃,但毕竟是一次开创性的尝试,揭开了现代宇宙学研究的序幕。 3.宇宙膨胀的发现

1922年,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的到了爱因斯坦宇宙方程的一组动态解,从理论上论证了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决不会保持静止状态。宇宙的演化趋势则取决于宇宙物质的平均密度0与临界密度c的比值:

0 < c

对应于一个无限无界的开放宇宙; 0 = c

对应于一个平坦的开放宇宙; 0 > c

对应于一个有限有界的闭合宇宙。

前两种情况下宇宙将膨胀下去;后一种情况下,宇宙将出现膨胀──收缩的震荡即“脉动”。(目前已知的临界密度为c=10-29克/厘米3,所观测的不含“暗物质”的平均密度是0=210-31克/厘米3)

我们有没有办法观察宇宙基本成员──星系的运动呢?能不能像发现恒星的自行(恒星间在天球上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那样,通过比较不同时代拍摄的天文照相底片来发现星系的自行呢?这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的,因为星系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然而,物理学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测定物体运动速

度的有力手段──多普勒效应。光波同声波一样,也有类似效应:面向观测者运动的光源谱线(与静止光源相比)将向高频(即光谱紫端)移动,而背向观测者运动的光源谱线将向低频(既红端)移动,波长的相对移动量与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

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Georges Lemaitre, 1894~1966)在弗里德曼“解”的基础上,把已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红移解释为大尺度宇宙空间随时间而膨胀的结果,建立了“膨胀宇宙模型”。

1929年,哈勃在仔细研究了一批星系的光谱之后发现,除个别例外,绝大多数星系的光谱都表现出红移,而且红移量大致同星系的距离成正比。如果将红移解释为多谱勒效应,那就意味着所有星系都在离开我们而去,其退行速度正比于同我们的距离。这一关系称为哈勃定律,比例系数称为哈勃常数。如果遵循哥白尼的思想,认为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处于特殊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说哈勃定律对任何星系说来都是成立的,那么,直接的推论就是:字宙中所有的星系都在彼此远离,即宇宙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

哈勃的发现为弗里得曼的宇宙模型提供了直接的观测依据,动摇了宇宙整体静止的传统观念,为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扫清了道路,是本世纪天文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4.宇宙大爆炸模型

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George Gamow, 1904~1968)、阿尔法、贝特等人发挥了勒梅特的思想,把宇宙的膨胀于物质的演化联系起来,提出了“大爆炸宇宙模型”。因为它能较多他说明现时所观测到的事实,所以成为目前影响最大的宇宙学说。由于伽莫夫、阿尔法、贝特三人的姓恰好是希腊字母的,,,因而,,被后人幽默的代表宇宙之始。这个宇宙大爆炸学说简介如下:

起源──宇宙始于约200亿年前爆炸的一个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火球”。它的起始时间为0。 普郎克时代──时间10-43秒,温度高达1032K; 大统一时代──时间10-35秒,温度高达1028K; 强子时代──时间10-6秒,温度为1014K; 轻子时代──时间10-2秒,温度为1012K;

辐射时代──时间1—10秒,温度降至约1010—5109K,基本粒子开始结合成原子核,能量以光子辐射显示出现;(人们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结构的努力在这里会合) 氦形成时代──时间3分钟,温度降至约109K,直径膨胀到约1光年大小,有近三成物质合成为氦,核反应消失;

进入物质时代──时间1000—2000年,温度降至约105K,物质密度大于辐射密度;

物质从背景辐射中透明出来──物质温度开始低于辐射温度,最重于最轻的基本粒子书比值保持恒定;

星系形成──时间108年,温度降至约100K;

类星体、恒星、行星及生命先后出现──时间109年,温度降至约12K; 目前阶段──时间1010年,温度降至约3K,星系温度约105K。

伽莫夫和他的支持者预言,大爆炸中所产生的辐射在遥远的宇宙空间里必定仍然存在,大约相当于10K左右。后来3K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给了人们很大的鼓舞,因为它使爆炸宇宙模型的这个预言成为真实。当然,大爆炸宇宙模型也同样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疑难,它终究还只是一种假说。 5.大爆炸理论的证据 (1).宇宙的年龄

如果星系目前正在彼此远离,那它们过去必定靠得更近,也就是说,较早时代的宇宙,物质密度会更高。继续这一推理就意味着过去必定存在一个时刻,那时宇宙中的物质处于极其高密的状态。按照哈勃定律将星系的距离除以各自的速度,就可估计出那一时刻距今约100—200亿年。这段时间对所有星系来说是共同的,事实上它就是哈勃常数的倒数。那一时刻通常被称为“大爆炸”时刻,也就是我们宇宙的开端。如果这一推论不错,那么宇宙中一切天体的年龄都不应超出这个“宇宙年龄”所界定的上限。

借助卢瑟福所开创的利用物质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测定其形成年代的方法,人们测量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阿彼罗11号”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的岩石以及从行星际空间掉到地球上的陨石样本,发现它们的年龄均不超过47亿年。

恒星的年龄可以从它们的发光功率和拥有的燃料储备来估计。根据热核反应提供恒星能源的理论,人们估算出银河系中最老恒星的年龄约为100—150亿年。

用上述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天体年龄竞与“宇宙年龄”协调一致,这对大爆炸宇宙模型当然是十分有力的支持。

21

(2).轻元素的丰度

在大爆炸后一秒钟以前,宇宙不仅不可能存在星系、恒星,地球,甚至除氢核外也没有其他化学元素,只有处于热平衡状态下的由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基本粒子混合而成的“宇宙汤”。起初,中子和质子的数量几乎相等,随着温度的降低,两者的比例逐渐下降,在约3分钟时达到1:6左右。当温度降到10亿K时,中子和质子合成氘核的反应开始,类似氢弹爆炸时发生的聚变过程迅速把所有的中子合成到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的氦核中。由此不难算出,氦同氢的质量比应为1:4。

天文观测表明,无论宇宙的哪个角落,无论恒星还是星际物质中,氦与氢的比例均大体与此相符。同一时期合成的氘、氚、锂、铍、硼等轻元素,尽管数量小的多,但它们的丰度(即与氢的比例)也具有类似的普适性。这对大爆炸模型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3).微波背景辐射

大爆炸模型的另一个重要遗迹是微波背景辐射。前面说过,大爆炸后最初几分钟,宇宙就像一个氢弹爆炸时产生的火球,处处充满了温度高达10亿k的光辐射。因为处于热平衡中,这种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服从普朗克分布(或称黑体谱)。随着宇宙的膨胀,辐射温度不断下降,但始终保持黑体谱形和总体均勾性。按伽莫夫等人的计算,作为这种过程的遗迹,目前的宇宙中应普遍存在温度约3k的背景黑体辐射。由于这辐射的峰值波长在1毫米附近,处于微波波段,故又称为微波背景辐射。令人遗憾的是,这一重要预言在提出后的10多年中竟未引起人们的认真关注。直到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用一架卫星通讯天线在7.35厘米波长处探测到一种来自宇宙空间的强度与方向无关的信号时,他们起初也并不清楚自己发现的意义。后来普林斯顿大学的皮伯斯等得知这一消息,才认识到这正是他们试图寻找的宇宙背景辐射。为了最后“验明正身”,20多年来,全世界天文学家对这种辐射的谱分布和方向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形势逐渐明朗。1989年,美国宇航局专门为此发射了宇宙背景探测者卫星,第一批测量数据表明:在从0.5毫米到5毫米的整个波段上,该辐射的谱分布与温度为2.7350.06k的理想黑体完全相合;在扣除运动效应以后,天空不同方向的相对温差小于十万分之一。这就无容置疑地证明了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性和普适性。它是热大爆炸模型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这一发现在现代宇宙学史上的地位只有宇宙膨胀的发现可以相比。如果说,哈勃的发现是打开了宇宙整体动力学演化研究的大门的话,那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发现就是打开了宇宙整体物理演化研究的大门。 6.无限宇宙的三大矛盾──三个佯谬问题

如果认为宇宙始无限的,则至少有三个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问题,也叫佯谬问题。 (1) .光度佯谬(夜黑佯谬或奥伯斯佯谬)

如果宇宙是无限的,恒星大致均匀分布其间,那么它们的发光总效果应该是天空的光度无限大。考虑到天体之间互有遮蔽,天空的光度也土改是一个不变的常数,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一样明亮。德国人奥伯斯(1758—1840)对之作了系统的讨论,所以后人又称为“奥伯斯佯谬”。这个问题只有在宇宙大爆炸理论下才得以基本解决。

(2) .引力佯谬

德国人西利格尔(1849—1924)指出,如果在无限宇宙中均匀分布着无数恒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所有天体之间都具有这种无处不在的引力作用,那么任何一个天体,在任何方向上都会受到无限大的引力,其总的效果将使宇宙中的一切都被撕得粉碎。现实中得宇宙天体并非如此,这就从反面证实了“无限宇宙”的谬误。

(3) .热死佯谬

奥地利物理学家克劳修斯(1822—1888)认为,宇宙的能量使守恒的,而宇宙的能量总是朝着一个越来越无序的热力学方向转移,这个过程不可逆转。因此,宇宙越是发展,其变化能力就越小,研究越接近无序状态。一旦达到某种程度,一切变化将会停止,便出现了“永恒的死寂”。这个容易引起恐怖的“热死说”,在现代宇宙理论中才能得以澄清。

宇宙之王范文第3篇

关于爱情的美文(1)

握住你的手

放在心头

我要你记得

无言的承诺

啊,不怕相思苦

只怕你伤痛

怨只怨人在风中......

——《秋意浓》——

秋天已经接近尾声了,北方下起了第一场雪,我所在的南方小城也有了丝丝秋寒。一场秋雨,一片落叶,一份孤寂的心情,凉凉的,凋零的。一抹暖阳,一滴露珠,一道无边的秋色,多彩的,温暖的。

秋天,一边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伤,一边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喜悦。恰如,此时的我,一边是深爱的向往,一边是生活的磕磕碰碰。人生路,总要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但并不是所有的遇见都有将来,只有那些心有灵犀的人,才有爱的火花,然后是爱的燃烧。

你就在秋风里,乌黑的秀发,飘逸,清晰的唇,热情,一切都是我曾经无数次梦见的样子。当季节变得不温不火的时候,爱便如火如荼了,那悦动的幸福时光,是爱情路上永远的风景。

为何你那样忧伤,又那么多情?是等爱太久,还是爱本来就是现在的样子。爱一个人好难,总是扑朔迷离的样子,原本相爱的两个人,走着走着就分道扬镳了,原本两个世界的人,突然就相爱了,但凡种种,是时间太无情,还是爱情太刻薄?我不想深究过去的是是非非,只是想用余生来爱你,即便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挑战,也要勇于面对。

当爱情太苦的时候,人们总是寄托来生相爱。但我不能说来生。人生如朝露,匆匆而过的样子,来生还会遇见谁,我不敢想象,即便是遇见了你,是不是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么,或许压根就不会再见。生命总是在忙忙碌碌中殆尽,感情总是饱受时空摧残,不紧紧抓住现在的时光,大概爱情也要从指缝间溜走吧。

爱上一个人是机缘,两个人同时相爱是多少万分之一的机缘。现在,我爱你,你也爱我,这就是我们决定在一起的所有动力,即便是把时光扛起来,也足够了。将来,我爱你,你也爱我,这就是生命的升华,即便一起燃烧成灰烬,也是化成幸福的泥土。爱如此,生活亦如此,便好。

我并不担心所有的承诺化成泡影,因为爱是内心深处的渴望,不是物资利益的驱动。一人一心一世界,当一个人努力拼搏的时候,另一个人就是心灵深处的动力,酸甜苦辣在心,幸福美满在心,心有多宽,爱的路就与多宽。

此刻,我滴滴答答敲打的心灵的文字,你行走在秋色之中,我写的是你,你看的是我。年年岁岁,如此,岁岁年年,这般。深秋带走的是落叶,但一定不会带走枝繁叶茂的勇气和信念。

爱你是不归路,即便时光蹉跎,一路有你。

关于爱情的美文(2)

十月国庆与中秋一起的四天长假,添了些忧愁,少了分嬉闹。呆在家里的几天,一个人静静过着,好像在那几天明白了什么, 懂得了什么,却又写不出来,那大概是份成熟吧。

宅在家里的时候,母亲不厌其烦问着,上次带回家的女孩这次怎么不一块带回来过节。我笑了,很苦很涩耐人寻味的一种笑,笑的母亲心里发慌。

中秋满月那一晚,我一个人坐在屋顶看了许久的圆月,在同学群里美名其曰吹嘘着,文人墨客,与孤独为伍,赏花赏月,最能熏陶情操写出好的文章。

地上仍了不少还未燃灭的烟头,耳旁虫声呓语,一抬头,便能看见皎洁的月。一起上班三个多月,辞工前一晚你忽然问我,是不是要辞工,我的回答含糊其辞。心里像有什么东西在躁动不安,多想,你随意的一句在乎能让我留下,哪怕,留下后每天只能看着你。

真可惜,那句话你还是没说出口,碍于颜面。

真可惜,我还是没能抓住一个拥抱你的机会。

真可惜,我们只差临门一脚还是没能走到一起。

我知道是我不够优秀,所以住不进你心里取代旧人。

十月二号,快递到了,骑着小电动车从家跑回这边,一路风尘仆仆,完全没想到会在门前遇见。你会不会看见我的逞强,遇见的惊喜不得而知。

回到家后,把自己锁在房间,也曾在那个晚风楼台,我看着你,差点控制不住情绪,泪眼婆娑。有些时候,猜不透人心,也不敢胡乱揣测,可关于你,我除了揣测再无其他办法。

你身边异性很多,我去争过,没争赢。不知道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一而再再而三的让我遭受拒绝,而我,只是想和你有个家,一个我们两个人的家。

你没给我,因为我的过去你听后感到害怕。

我在感情里披荆斩棘,好不容易遇见个我想爱的人,上天却没眷顾着我。

若不喜欢,怎会在乎,若不在乎,岂会失落!

整个十月,我待在这的最后一个月,你仿佛变了。

迷恋红灯酒绿,跟所谓朋友聊着天南地北。白天魂不守色,晚上四处游荡。却不知道,你发的所有动态,我都在看,也在揣测着那些评论。

都知道我不善酒量,却不知道我会一个人买醉。

因为一个你,带动所有情绪,或喜或悲,在感情里甘愿一味沉默。

有一个晚上,凌晨十二点多,窗外台风很大,刮着雨,路边景色湿蒙蒙一片。突然想下楼到隔壁看看你回来没有,隔壁三楼的灯关着,夜色很黑很沉,宛如人心。

催你回去的信息你回了,那一刻想对你发火,在想想自己能以什么身份约束你的时候,沉默了。对着手机狠狠抽了口烟,睡觉吧。

我住在你隔壁,每天掐着点下楼上班,下楼前会从窗外看看楼下有没有你。你仿佛知道了些什么,每天故意晚走,这个月,遇见的次数寥寥可数。

我总会睡过头,上班要么迟到要么干脆旷工不去,有一次你叫的烦了,打游戏那么厉害起床那么难,言外之意我听懂了。

遇见你之前,我曾是游戏狂,可以一个人坐在网吧几天几夜。后来,我退游解散了自己带了很久的战队,很多人怨我,我没解释,直到最近他们才知道我原来是因为女人。我不知道什么值不值,只知道,只要你在,我愿意放弃所有。

我们的关系日渐冷淡,我也渐渐回到自己的生活圈,一日三餐可有可无,把游戏当作命。

留了好些年的长发我剪掉了,看见我的第一眼,你在笑,跟他们一样的笑脸。

看惯了吊儿郎当的我,咋一看见的人都会发笑。

很多人问我,剪掉了这么久的长发为什么,舍得吗?

我也深知自己外表不如人意,吊儿郎当的样子很难给人安全感。

有些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儿是改不了的,但我还是想去做,尽管明白没有结果。就像我爱她,不想只靠嘴去说,更想揽她入怀让她看见我的改变。

只是很可惜,我们没能走到一起,她成了我心里的最后一个爱人。兴许,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尝试去爱,也兴许,再也不敢再去触碰,害怕深情过后无力回天,更害怕被人当作一种衬托。

而这人生,大概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一边选择,一边放弃。

多想,有一份感情,让我忘记孤单,文字里满是她。

因为一个你,扛起整个世界。

关于爱情的美文(3)

所有之前的时间,都是为了遇见你,这是最神奇的情话。爱情就是这样,爱上一个人,没有是与非,没有错过还是恰好,只要爱了,就是对了。如果爱有太多无奈,那是因为爱的勇气和信心不够,爱的深度不够。

每个人都不会是独立的个体,都会遇见无数形形色色的人,还有的人擦肩而过,但并不是所有擦肩而过的人都会印象深刻。就像有人调侃:我和你擦肩,肩膀上的衣服都磨破了,但还是没有爱情的火花。所以,能遇见,还能爱上,没几个人。

两个人相遇之前,所有的故事都是凄凉的,都是爱情的铺垫。假如,一个人没有了过去,便不会有爱情的感悟,也不会有对爱情的强烈渴望,更不会用心去珍惜所爱的人。而相遇之前的美好画面,是爱情憧憬里的画面,总希望在今后的某个日子,全部重现,升华。

相遇时,或是那人回眸一笑,或是一次身体的触碰,或者一次难忘的对视,还是网络里的几句简单对白......但凡种种,都是爱情的起源。茫茫人海,谁和谁会相遇,都是偶然,但谁和谁相爱,却是需要一方或者两方努力争取,是一种把偶然化成必然的过程。

如果遇见一个人,然后夜夜想起,心情总是激动着,那么便是爱情的弦被波动了,思念缓缓流淌,最后汇聚成河。有了思念,便会有行动,即便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也会用简单的问候来试探对方。时间,就在爱情的升华中没有了过去,只有现在和将来。爱情常常把过去忽略,还把过去的故事淹没。

谁是谁的爱,不仅仅是跪在佛前祈祷便能得到,还需要寻寻觅觅,善于发现一个可能产生爱的瞬间。一万次祈祷,都是为了一次遇见,很多次遇见,都是为了让爱情开花结果。也许,你还在单身的苦恼之中,不是爱情不垂怜你,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你还没有爱情的方向,或者是时机未到,你还没有穿越时光的机缘吧。

一场邂逅,增添了生命的喜悦,一段柔情,让生命开始燃烧。爱情总是奇幻,是魔力。

滚滚红尘,一场花开的邂逅,被称为一千年的等待。也许,等待的时间很长很长,但没有了等待,哪会有奇幻的美好呢?

当生命安静下来的时候,请拾起一段光阴,用怀旧的心情回望人生。当再次回到现实生活的时候,眼前便是山花烂漫了,一场天荒地老的爱情,定会寻你而来。

只愿,有爱的你,把过去的时光沉淀,把未来的时光期待;

只愿,等爱的你,勇敢追求,把所有等待穿越,抵达爱的美好瞬间;

上一篇:教师的家庭教育观范文下一篇:老师我总是想起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