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园林论文范文

2023-09-16

大学园林论文范文第1篇

主要课程: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植物生态、城市生态)、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包括形态构成设计与表现技法)、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理论。

专业概况:

教学实践

包括实验、教学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5~30周。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中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同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

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

5.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

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开设院校:

按高校热度排序

[江苏]苏州大学 [重庆]西南大学

[四川]成都理工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山东]山东建筑大学

[河南]河南科技大学 [广东]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华南农业大学 [山东]山东农业大学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江苏]扬州大学

[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农业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

[山西]山西师范大学 [湖北]华中农业大学

[贵州]贵州大学 [新疆]石河子大学

[吉林]延边大学 [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

[湖南]湖南农业大学 [四川]四川农业大学

[吉林]长春大学 [河南]河南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林业大学 [山东]聊城大学

[江西]江西农业大学 [安徽]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天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辽宁]沈阳大学

[湖南]吉首大学 [安徽]安徽农业大学

[河北]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广东]韶关学院

[浙江]浙江林学院 [天津]天津农学院

[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北京]北京农学院

[广东]嘉应学院 [吉林]吉林农业大学

[福建]漳州师范学院 [山西]山西农业大学

[广东]肇庆学院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

[云南]云南农业大学 [江苏]徐州工程学院

大学园林论文范文第2篇

一、名词

物候、物候期、生命周期、整形、修剪、短截、摘心、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 森林覆盖率、绿化率、绿地率 嫁接、冷害、冻害、极端温度、行道树、引种驯化、移植、假植、适树适栽、适时适栽、适法适栽、适地适树、滴灌、喷灌、植物生长发育、芽序、顶端优势

二、问答:

1、什么是植物的物候期?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的物候期有什么作用?

2、通过园林植物的主要作用说明其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3、光照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4、什么是根外追肥?根外追肥应注意些什么?

5、园林植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6、园林植物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7、何为植物的休眠期?导致植物休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8、何为引种驯化?对植物的引种驯化应该注意那些方面?

9、大树移植的特点、技术措施和方法如何?

10、选择园林植物除考虑气候、土壤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11、带土球起苗对土球大小有什么要求?

12、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措施如何?

13、树洞修补的方法及过程如何?

14、土壤对植物有什么作用?如何进行土壤管理?

15、肥料的种类有那些?给植物施肥的方法有那些?

16、冷害对植物的伤害机理如何?怎么防护?

17、在园林树木的移栽的过程中,保证树木水分平衡的具体措施有那些?

大学园林论文范文第3篇

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树立良好学风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优良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促进我院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推动良好院风的形成,构建文明、和谐、尚学型校园。

我院特意做出以下建设方案:

一.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以规范学风建设为重点,以班级学风建设为基础。

从每个人做起,并努力改进教风;通过教风带动学风建设,以考风正学风,以管理促学风,形成全院师生共抓学风的合力;进一步加强学院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院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为了学生更好地在本校学习生活,为了学院更好地建设。

二、学风建设的目标

1.营造浓厚的学习、学术氛围和生动活泼、健康上进的良好风气,把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学习中去。

2.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

3.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同学们达到乐学、勤学、会学,早日形成班级长期有效的学习氛围。发挥我院的特色,让同学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提高自己。

4.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有针对的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三.学风建设的具体计划

1.课外多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活动,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素质.同时,院上也多进行集体活动,增加集体荣誉感.

2.多到图书馆自习、吸收课外知识、丰富知识库。在宿舍,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共勉学习。这些方面可以由班干部与入党积极分子负责。同样也鼓励同学们在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的条件下参加课外锻炼,如体育锻炼,短程旅游等。

3.定期专门召开全院学生工作干部大会,通报学风建设状况,并制定工作制度量化辅导员、班主任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工作.要求班主任每个学期走访学生寝室至少2次,每学期至少参加2次以上的班会,各班每个月至少要有2次班会,3次班干部例会,定期开展学风建设的有关会议,或在开展班会期间穿插关于学风,学习方面的活动,从而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让大家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及趣味性。

4.经常上课迟到,尤其是无故旷课,多次者班干部应该做其思想工作,杜绝在课堂上吃东西,杜绝穿拖鞋、穿背心去上课。上课中手机等通讯工具只能设定为关机,或者振动。

5.充分发挥班级学习委员的作用,做好老师和同学的桥梁,注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定期在同学之中做好调查,及时向教师反馈。将学生照片整理后交给任课老师,以方便教师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另一方面,学院督促教师听取学生的合理建议,了解同学的学习动态,及时做适当改变,以尽力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学风建设要求

1.加强教育与宣传。根据年级特点以学生为本,实施不同的教育措施。

一年级学风建设侧重于: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心理适应及学涯规划教育、诚信教育、班集体、团支部建设及宿舍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文明礼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大力提倡追求科学真理、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反对贪图享乐、功利主义的倾向;提倡发奋图强、刻苦钻研的精神,反对心气浮躁、弄虚作假的倾向;提倡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反对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倾向。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其专业兴趣和学习自觉性。

二年级学风建设侧重于:继续开展学涯规划教育及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术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广泛开展各种学术讲座,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通过党、团组织建设,争先创优等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重点以“加强教学联系,掌握个别情况,明确奖惩措施,确保学习时间”为原则,抓好学生的英语

四、六级和计算机过级考试。

三年级学风建设侧重于:积极开辟和拓展与我院学生专业相适应的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基地,鼓励学生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独

立工作能力;同时在三年级学生中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召开就业指导讲座、模拟招聘会等,让学生及早了解社会职场要求,把握面试技巧,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

2、选树各种学风建设的典型,对每一的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制作宣传版报,通过宣传、推广、交流典型经验,激励学生学习动力,自觉实现学习目标。通过优秀人物事迹的辐射作用、起导向作用,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3、发挥学生组织的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我院学生党支部、学生社团的作用,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大力开展院风、班风、宿舍风气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同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树立典型,鼓励先进,并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大力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

4、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队伍的引导作用。各位辅导员及班主任要积极配合教学工作,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育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对一个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至关重要。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即选一位好班长,建一个好班,指一条好思路,立一套好制度,创一个好班风。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有效地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人人努力学习,人人争取考研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建立班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和副书记的动态报送系统,健全我院的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机制,确保我院学生健康发展。

5、加强诚信教育。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学生手册》规定,并落实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和学风建设的精神。并将有关考场守则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学生堂堂正正做人,诚诚实实考试,以真实的成绩向自己的父母和学校汇报自己的学业情况;实行学生入党评优诚信一票否决制。

6、建章立制,发挥规章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要以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学习榜样,为从严管理,抓好学风提供有利保障。

7、抓好学生党建,带动良好学风。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党员集中进行学习和交流,要求广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尝试组织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辅导员助理,深入低年级以自身经历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优良学风。

大学园林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城市是人们聚居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环境,人造生态园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章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人造生态园林的关系入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城市人造生态园林存在园林建筑观赏性差、建筑缺乏地域风格、缺乏文化气氛和“家”的感觉、追求形式,忽视功能等问题,最后指出人造生态园林合理利用开发须遵循“经济、景观、生态”三原则,并提出重视自然景观的合理利用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注重科学规划和准确定位、注重因地制宜等解决方法。

关键词:城市人居环境 改善 人造生态园林 开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不仅仅要满足基本的遮风挡雨,还要满足人类心理、审美等高级的精神需求,于是逐渐产生了园林等建筑装饰。

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市场的优胜劣汰,住宅区的环境和景观建设已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居住环境的优化。由于城市土地的限制,天然生态园林较少,人造生态园林在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上担当着重要角色。

一、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人造生态园林的关系

目前,城市居住区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等方面的生活,因此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人造生态园林的关系尤为密切。

现代城市中,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使得人们的压力很大,而清新、宁静的园林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人们的情绪,放松人们的大脑。因此,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是舒缓压力的地方,体现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质量,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利于身心健康以及城市整体形象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城市人造生态园林存在的问题

(一)园林建筑观赏性不强

城市人造园林的建筑形式主要是供人们休息的廊、亭、花架等,但有些园林在设计上由于过于追求管理的方便性和耐久性,建造了一些形状不美观的混凝土花架,虽然满足了功能性,但在观赏性方面略显不足。

(二)建筑缺乏地域风格

有些园林建筑直接把国外的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和一些经典作品不加选择地搬到国内来应用,环境设计跟风照搬现象频出,缺乏特色和个性。

(三)缺乏文化气氛和“家”的感觉

某些设计师对人造生态园林进行设计时,经常会追求新颖、复杂的设计,而放弃简单易行的方法。每个地方有各自不同的文化氛围和内涵,城市的人造园林只有增加当地的文化要素,充分融入当地地域文化特性,真正使大众乐于接受。

三、人造生态园林如何合理利用开发

(一)人造生态园林开发遵循的原则

1.经济原则。经济原则也可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人造生态园林建设中,同样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园林管理部门。建成的绿地在后期管理方面,除了必需的建设费用,后期养护管理费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2.景观原则。坚持景观原则,就是要有精品意识,绿地要有美感,园林要有创意,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才会让人身心舒畅。这就要求我们所种的绿地,不但要有绿量,还要有质量,充分发挥造景艺术手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一种艺术化的园林景色。

(二)人造生态园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

1.重视自然景观的合理利用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城市人造园林的设计应考虑园林建筑与当地环境的充分融合,重视自然景观的合理利用,结合山势和水形,因地制宜,这样的城市园林才显得自然生动,让人感觉亲切。另外,各地在设计上要增加当地文化要素,使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受到文化的熏陶,彰显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感。

2.注重科学规划和准确定位。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到园林休憩放松是减缓压力的最佳选择之一,城市园林对于居民而言尤为重要。所以,在生态园林设计时,要注重科学规划和准确定位,要有目的性地设计和规划,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协调好各景点之间的关系、文化各要素和居民需求之间的关系、人造园林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

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将发展到新的高度,同时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必将朝着绿色、环保、健康、舒适的方向发展。

城市人造生态园林和人的居住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造生态园林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质量的好坏。人造生态园林建设是一个较为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到的行业和学科很多。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特色和文化氛围,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园林建筑的功能,建造居民真正需求的园林。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张静. 城市居住环境与园林景观浅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8):119-120.

[2]闫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04):160-161.

[3]郭凤楼. 城市园林规化的若干问题与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2(03):307.

大学园林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为响应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银川能源学院积极推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风景园林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培育专业,如何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将学生更好地输送到社会?根据银川能源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课程开展协同教学模式,探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模式。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教学模式 协同教学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风景园林专业需要结合行业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应重视实践经验的培养,探索教学模式上地改变,促进风景园林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提高学生毕业后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相关行业的实践水平。

1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究背景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应强调与社会行业实践的结合,在教学环节中重视实践性教学如实践教学、专业实验和专业实习等,还应该将实践应用教学贯穿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活动中。

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中,包含了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综合能力与素质目标以及胜任工作方向目标。胜任工作方向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背景包括风景园林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施工与管理等就业方向。在设置核心课程上包含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主干学科,以及每学期有2周的实践教学环节,包含计算机辅助设计、景观工程施工、景觀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实践教学内容。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更是提出了复合应用型本科培养概念。[1]而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确定综合、全面的教育培养思路。

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相关职业选择性很大。而由于教师的专长和经验有限,因此在某些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会超过一位老师的教学能力所胜任的范围,如果将这样的课程教学责任推给一位老师,会使学生很难达到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

2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2.1 协同教学的内涵

协同教学在本科教育领域已经多有应用。所谓协同教学就是两位或两位以上不同专长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对同一课程进行合作教学,共同对同一学生群体教学负责。[2]而风景园林专业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特别强的专业,在很多课程中也会涉及的几门学科的知识,因此笔者在担任本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中选择具有专业背景不同、资格水平差异、兴趣性格特点不一样的老师组织教学团队,选择两门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协同教学的模式的探究,选择有差异性的老师可以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强化团队的集体优势。

2.2 “专业导论”课程协同教学模式实施

“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门为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开设的专业引导课,可以让大学新生对自己所修的专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使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系统了解本专业的所有学习内容,认识一些学习本专业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有所侧重。[3]

根据2018级风景园林专业“专业导论”课程大纲,课程主要内容涵盖了风景园林学科内涵、中国古典园林综述、外国园林国外园林发展综述、风景园林师从业素养、园林植物运用、景观工程与技术、环境要素与生态设计、风景园林的传承与发展等内容,课程学习目标有以下几点:[4]

(1)了解什么是风景园林,掌握风景园林与人文社会学及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2)掌握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相关联学科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掌握景观设计师所需的职业要求;(3)掌握中国古典园林与国外园林的异同点,能够运用基本园林造景手法、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知识,进行一定的创新;(4)掌握风景园林基本技术标准以及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风景园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5)掌握风景园林专业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提高基本审美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矩阵关系:(见表1)

传统的授课方式多为一位授课经验丰富的老教授根据教学大纲介绍专业基本情况,结果是可以达到课程学习目标,却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风景园林专业应用性十分强可以涉及多个方向的就业选择,但是由于一位老师的研究方向、教学课程的局限性,很难对所涉及的各个就业方向有清晰明确的介绍,因此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很难有清晰的计划目标。[5]

笔者在2018级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任课程首席教师,由团队成员分章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时,应遵从以下原则:

(1)熟悉完全熟悉本章节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2)有担任本章节相关内容的课程任务,选择相关章节讲授,如:张黎老师担任“中外园林史”课程,主讲“国外园林发展综述”章节;程淑杰老师担任“城市物理环境”“环境心理学”课程,主讲“环境要素与生态设计”。(3)结合教师所学专业背景、研究方向,及工作学习经验,选择相关章节讲授,如:王兆菊老师,工程师职称,曾在具有一级设计资质的设计院工作六年,讲授“景观设计师从业素养”章节内容;卫乐老师,助理工程师,从事园林工程施工三年,讲授“园林工程与技术”章节。

在确定教学模式及分配好教学任务后,笔者开始组织团队成员规划设计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料,如教案、电子课件、课外素材,然后成员集中讨论给出授课建议,如相关章节的两个教师有内容重复讲授,讨论哪位老师讲授更合理。并且其他教师可以并将自己拥有的课外资料,分享给相关内容的授课教师,做到资源共享,授课知识更新。

在授课时,授课内容更侧重教师的经验之谈,理论讲解点到位,更多的给学生讲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每个章节内容与就业方向的选择、园林行业中对这一知识点的应用、如何学好这一章节的内容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个职业规划方向。

2.3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协同教学模式实施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建筑庭院、居住区景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旧区景观重塑和再生、旅游区景观六种不同规模园林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工作。本课程应用性极强,在讲授完每种园林绿地类型的设计理论知识后就是大量的实践设计。

2016级风景园林专业第六学期开设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由王兆菊老师和马依楠老师开展协同模式教学活动。王兆菊老师作为工程师从事过多年园林景观设计师工作,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马依楠老师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规划理论知识扎实。

两位老师首先合作完成教学资料准备,共同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案例、以及实践教学设计练习题方案,并根据两位老师专长制定教学计划。在提供的实践教学设计练习题时,王兆菊老师提出的方案都是实际案例,具有实际环境为背景;马依楠老师提出的方案多为考研练习方案,为考研学生打下基础。

在实施过程中,理论课程部分由主讲教师王兆菊老师讲授,涉及宏观规划部分的知识点由马依楠老师插入讲授一到两次。在实践教学环节,遵循“谁提出的项目方案由谁作为本节课课程主要承担者”原则,另一位老师承担协助指导教学。课程主要承担者给学生布置设计任务,讲解方案设计要点,协助教学者课堂巡视,指导学生设计方案,解决学生课堂设计方案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协同教学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指导负有平等的责任,且都积极地参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最后共同讨论给定学生考核成绩。[6]

2.4 实施效果反馈

在“专业导论”课程协同教学模式实施后的学期期末,笔者针对风景园林专业17级43名学生、18级42名学生设计“专业导论与职业规划”的调查问卷中发现,17级学生中有88.4%学生认为“专业导论”课程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影响或者影响不大,18级学生中仅有16.6%的学生认为影响不大;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方向问题,17级学生有72%的学生打算考研、考公务员,18级学生中仅有47.6%的学生打算考研、考公务员;17级學生中有65.1%的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就业,18级学生中有83.3%的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就业。而且调查还发现18级学生职业选择方向性也比17级的学生要多。(下转第122页)(上接第22页)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协同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表现更加积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偏向于某位授课教师提出问题,结合两位教师的设计观点设计思路也更加开阔,在课后会积极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争取得到两位教师的认可。两位教师同样感觉到,在课前准备上每位教师付出的精力少了,但是准备却更加充分,案例相对完善,使学生见识更广。在课后,某些学生不愿意找其中一位教师指导设计方案,会让另一位老师指导设计方案,更好的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3 结论

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风景园林专业“专业导论”课程应该给学生增强对本专业在将来社会中的就业认同感,从大一开始就树立从自己的专业出发择业的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

协同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由个别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通过多位教师协同合作授课,弥补了一位教师授课时只能局限于个人专业和教材的境况,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相关教学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充分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多位教师担任一门课程会减少学生因讨厌某位教师而排斥某一门课程的情况,教学风格互补可以满足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协同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团队意识和教学水平,让任课教师增加了交流、合作,教学经验也互相得到促进。

风景园林专业作为实践性、应用性强,综合性高的专业,存在多门课程在教学时,往往需要交叉性学科知识的穿插,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与理解,因此在风景园林专业多门课程教学实践中都可以借鉴应用协同教学模式。

项目来源:2017年本科教育教学工程(自治区级)项目号:NXJG2017092

参考文献

[1] 郭松,李在留,王凌晖,和太平.风景园林专业复合应用型本科培养计划的制定与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5):22-28.

[2] 蒋辉,肖旭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协同教学模式的构建[J].理工高教研究,2010(2):133-136.

[3] 赵秀婷.对大学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J].贵州农机化,2019(1):49-51.

[4] 银川能源学院.“专业导论”课程大纲[Z].2018级风景园林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17.

[5] 朱颖.风景园林专业多学科综合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6):43-45.

[6] 邢丹平.协同教学实施模式的构建和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大学园林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更好地完成《园林花卉学》的课堂教学,文章将近年来花卉学课程组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教学过程中应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和相关进展,根据专业选择教材,处理好教材与授课内容的关系,充分了解学生,采用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观点,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园林花卉学》;课堂教学;教材;学生;手段

【基金项目】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SPOC课程建设项目。

《园林花卉学》是研究花卉的分类、繁殖、栽培及应用的科学,是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规划等课程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通过《园林花卉学》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花卉的分类、花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等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花卉栽培繁育的基本技术,提高花卉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从而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农业大学的专业教师,如何上好《园林花卉学》是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把握住每一堂课的四十五分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大学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乃至教学艺术的体现。从教师或者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讲,每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按时完成这些任务,否则就认为没有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从课堂上获取最为丰富的知识和营养,而不仅仅是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教师除了认真地备课,储备大量的知识,还要讲究方法地、有效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只能是讲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还应有更深层、更具体的认识。到底怎样才能上好《园林花卉学》课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和相关进展

首先,教师要把讲授的内容融会贯通,真正弄懂。其次,弄清楚教学大纲的要求,抓住重点和难点,作为上课的切入点,向学生提出,以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可以自己按部就班地讲解。再次,上课之前,将内容在自己的大脑中回忆一遍,理清讲解的思路,重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关键数字。没有记清的内容,需要在备课笔记上做鲜明的记号。

《园林花卉学》教材从撰写、印刷到出版,经历了很长时间,其记述的某些内容或栽培技术已经陈旧。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并掌握当前的生产和科研进展,及时补充、更新课件和讲稿。如花卉学各论的不同种类花卉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栽培的品种及具体应用情况等,与当地的花卉产业联系密切,这样就不能完全按照教材来讲,而要联系实际,掌握当前主要花卉种类的具体栽培技术或栽培品种的更新情况。我们课程组在每学期开课前都要检索近一两年的中国知网、《中国花卉报》、风景园林网、中国园林、温室园艺等网站,了解花卉品种更新情况、栽培技术的最新变化以及花卉应用的数据和图片,并及时融入教学课件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亲近性,使花卉教学变得具体、实用,不再感觉抽象和空洞。

二、要处理好教材与讲稿的关系

(一)针对性地选择教材

课堂教学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一门知识,所以选择一本适用的教材很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材,如园林专业相对强调花卉的栽培技术和能力,我们选择的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花卉学》(包满珠主编);而风景园林专业重点是认知和应用花卉,所以选择的是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园林花卉学》(刘燕主编)。这两本教材各有优点,针对专业的特点选择教材,有利于学生在预习和行课中更有针对性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二)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我们选择的教材都是“十一五”规划教材,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均已系统、完善,如果教师所讲的内容与教材一模一样,那就是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不买账;如果所讲的内容和教材完全不一样,那肯定就是离题太远,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同样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处理好教材与讲稿的关系自然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

我们的体会是,既不脱离教材,又不能和教材完全一样,即整个体系要与教材保持一致,在具体问题上应有详略之分。重点部分要详细地讲,特别是当前生产实践中应用比较多的花卉种类、当前的研究热点、最新研究进展和一些新的技术等内容一定要融入课程中,详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當前本学科和本领域的最新动态。比如“花卉繁育”一章,我们就及时融入百合鳞片扦插、山丹组织培养等相关科研成果,起到了良好的教学作用;对一些非重点章节,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或者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再辅以课堂讨论或课后作业等教学手段,其效果也很理想。比如在讲授兰科花卉、岩生花卉时,课上给学生观看这些花卉的教学视频,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到花卉市场和实验温室观察这些花卉的结构、特点以及栽培环境特点,写出调查报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三、充分了解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授课的对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多个方面,如知识水平、学习方法、认识问题的能力等。了解并依据学生的这些差异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详略程度,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而这恰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对园林专业新生来说,他们都是带着对园林的向往和一种神秘感来到学校的,对园林的认识也均局限于绘画、种树等模糊的概念上,他们的兴趣点就在“快点教我们如何进行园林设计”上,而园林基础理论课讲的往往是植物、生理、土壤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上的知识,这就出现了学生的希望和所学内容上的差距。因此,园林植物方面的教师就要在这个差距上多下些功夫,讲清楚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使学生对植物和其他基础课的理论不反感,乐于接受。这并不是说为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制定讲课内容,而是让学生明白园林植物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基础作用,明白园林建造离不开花卉、树木的道理。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园林花卉学》的认知也存在差异。对园林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来说,《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园林的主要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在教学中教师重点讲授的是不同种类花卉的栽培管理和应用;而风景园林的学生则认为花卉是园林中的点缀,可有可无。对此,我们在给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讲述时侧重花卉的认知和应用,让他们懂得园林设计和建设离不开花卉植物。

此外,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首先,在每次新开课之前应主动和学生联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其次,利用课堂休息时间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授课效果和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再次,课后利用业余时间多与学生联系沟通,主动关心学生,尤其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一些困惑问题,如对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搞不好同学关系,对未来没有目标和信心等,主动找学生谈心,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历与学生交流并探讨,加深师生友谊。同时,现代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在线交流和答疑。我在每次开课之前把我的电话、电子邮件、QQ以及微信等信息告诉学生,通过这些学生喜爱的现代交流方式走近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并解答相关的问题,成为他们真诚的朋友。

四、采用多种途径,提高授课效果

(一) 合理运用教学手段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知识,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嗅觉,2%来自味觉。所以上课时要充分发挥投影仪的作用,能够视频展示的内容尽量用投影的方式,如短片、实物、图表、声音等。只有将学生的眼、耳、口功能都调动起来,才能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更易理解与接受。这样学生理解得快,印象也深刻一些。我们花卉学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收集整理,形成了具有76部视频的花卉学视频库、1980张图片的多媒体材料库,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视频和图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园林花卉学》课程组在课堂讲授中,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有提问、讨论、游戏等,有时甚至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讲感兴趣的花卉种类的相关知识和花文化。凡是能够让学生参与的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努力做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最近5年的教学中,每次授课的最后5分钟,我都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来给大家讲解一种花卉的形态、传说、故事和花卉的历史文化等拓展性内容,一方面可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的训练显著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增强授课的艺术性

大学教师的授课是一种艺术,像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内容、服装、语言、姿态的综合艺术。

1.教师应该注重个人仪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除传授知识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人的仪表给人留下的初次印象比较深刻。因此,教师上课时应非常注重个人仪表和精神面貌,衣着不求奢华,但求整洁大方。教师上课犹如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样,应该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2.要注意把握课程讲解节奏。脑神经专家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在通常情况下能够高度集中大约二十分钟。因此可以将上课内容分成较为枯燥的和较为轻松的两类。当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可以讲述本堂课中较为抽象、枯燥的内容;当洞察到学生听得有些疲倦时,可以讲一些较为轻松的、趣味性的知识,这样整堂课下来,学生才不会感觉到疲惫,教师也会觉得轻松。《园林花卉学》的行课流程基本分为四部分:第一,回顾上次课程内容2-3分钟;第二,提出本次课的重难点1-2分钟;第三,讲解重点的生态习性、栽培管理等25-30分钟;第四,讲解花卉新品种、花卉文化、花卉应用等10分钟。这样在25-30分钟的时间内将每堂课的主要内容介绍完,之后的新品种、花卉文化、花卉应用等拓展性内容采用提问、图片和视频的形式给予讲授,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教学效果良好。

3.注重语言。首先,上课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是做教师的基本要求;其次,语音、语调应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讲话要富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精简干练,切忌平铺直叙和废话连篇;最后,要学会用眼神与学生交流,部分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讲自己的,很少注视学生,怕用眼睛和学生对视。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一方面,从学生的眼神里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是否专注听课,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调整课堂秩序和课堂节奏;另一方面,教师的眼神和目光有一种威懾力,可以吸引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以免学生上课走神和开小差,同时可以达到和学生心灵沟通的目的。

4.让学生有成就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好坏,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从课堂授课中收获了多少知识,换句话讲,就是成就感,因此要注重给学生以成就感。在《园林花卉学》的授课过程中,可以不定时地出几道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去做,题目不难,但贴近课堂的讲授内容,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就能够做出来。这些小测验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整上课节奏,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到一定的成就感,不失为一种好的授课手段。

此外,每次结束一个年级和班次的授课时,我都会设计一次调查问卷,让学生对我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收集这些意见进行整理和总结,在下一个年级和班次的讲课中加以改进,这样不断完善和充实授课教案和内容,做到精益求精。

总之,为师之道,尽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要达到这一目的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从讲好每一堂课做起,所以重视并讲好每一堂课实在是我们为师者的天职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包满珠.花卉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

[2]刘燕.园林花卉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3.

[3]周丽华.公共选修课《园林花卉学》的教学改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4): 124-125.

[4]陈百助.如何上好一堂课[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26-27.

上一篇:哲学问题论文范文下一篇:舞蹈音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