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2023-09-21

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当今社会倡导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是关键,对当今世界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本文重点说明建筑各部分节能设计的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体现 ,从而优化建筑节能设计,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规划;运用研究

近年来,由于国家各种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整体的生态環境遭到了严重的浪费和破坏,而人们对于节能环保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所以,建筑行业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同时将节能问题也放在首位,推行实施建筑节能技术可以带来很多的益处,例如,它可以缓解我们能源的紧缺矛盾,减少煤、气、油的使用及温室气体排放,使全球的温室效应得到大缓解,节能技术的使用还能减少我们消耗能源,从而保护地球环境,使人们的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从而带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建筑节能的涵义

现在建筑物的节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越来越要求严格,在工作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实际工程经验,现在此做一些总结介绍。

所谓建筑节能,就是指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可以尽最大限度地使用和运用生态资源,然后为人们提供最为舒适的生态居住环境。所以,建筑节能中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健康生活环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

1.1构造健康的居住环境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要知道,在生态环境过程中,不仅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还有建筑行业所要依存的居住环境,所以,这三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1]。当人类在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时,一定要遵循相关的自然规律,不可以违背其发展路线。并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如果建筑施工单位要想达到一个良好的质量效果,就必须考虑各个方面的条件,学会因地制宜,这样才可以真正地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建筑单位必须要合理使用生态资源,将建筑设计问题作为建筑规划中的首要内容。例如,下图就为一幅建筑节能设计的展示图:

图一:建筑节能展示图

1.2要提高生态资源的使用效率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所取得的成绩却不是很明显。尤其建筑行业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民生事业,施工人员在使用建筑材料时,由于方法和观念的落后,使得其对生态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根据这种情形,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先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尽最大努力去发挥资源的利用率和自身价值。并且在耗费资源的问题上,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方案来应对生态资源的发展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还可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2]。

二.建筑节能的相关重要影响

2.1建筑设计对资源消耗的影响

在建筑规划的设计环节中,建筑的结构以及设计对整个建筑资源的浪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施工人员应该使用外开式还是内开式的平面设计,以及建筑层的设计和确定问题,这些内容对于整个建筑技术的使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2建筑设计对建筑质量的整体影响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它会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从最开始的建筑节能规划到中期的建筑节能方案,再到之后的建筑施工,以及最后的重建阶段,每一步都需要对其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和讨论。相比之下,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建筑方只注重施工中的成本问题,这样过度计较利益的得失,肯定会对整个建筑节能设计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人们对于家庭器材有着多种的选择,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消费者面临一系列的困难选择,所以,针对以上情况,建筑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就要学会通过各种不同的计算方式,让消费者在面对多项选择时可以做出更好的判断[3]。

3.建筑物规划设计的相关设计原则

3.1遵循整体性原则

要知道,建筑开发商在进行建设的同时,也要将生态环境因素着重考虑到其中,所以我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就要认真考虑建筑物和生态景观间的整体性联系,及时协调好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够保障建筑物和生态环境同时以一种和谐的形式发展下去。并且,我还要将建筑节能设计和景观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两者相互融合,从而营造出更为壮丽美观的景象。所以,我们做设计的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遵循整体性和统一性的设计原则,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地节约生态资源,还可以充分地体现当地的人文特色。

3.2遵循适宜居住性原则

根据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情况分析,建筑行业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办公场所,所以,相关建筑行业负责人必须要遵循适宜居住原则,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节约生态资源。第二、要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采暖问题。第三、要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3.3遵循节能性原则

节能型原则是建筑规划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原则,所以,我们做设计的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时,一定要以此为中心,从而为建筑物制定最为有效的发展方案。并且,尤为重要的是,在当今现代化脚步发展尤为迅速的今天,在大力发展建筑行业的同时,更要注重节能工作的良好发展,真正地做到可持续发展,将建筑节能设计合理地应用到建筑规划工作当中。

四.建筑节能设计在建筑节能规划中的实践应用

4.1对于建筑规划设计的相关要求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太阳和空气对整个建筑节能规划有着重要的要求,所以建筑行业就要着重注意这两个方面。第一、相关建筑行业的负责人要想合理对建筑物进行规划节能,首先就要降低太阳对其的辐射,以此来减少其对建筑物的表层伤害。第二、良好的空气质量可以保障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效果,所以,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筑室内的通风问题,及时让新鲜的空气流通到室内环境中,这不仅可以提升整个建筑环境的质量水平,而且还可以保障人们居住生活的舒适度。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会注重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合理安排好建筑的组合步骤。更重要的是,当设计建筑群的位置朝向时,一定要先制定相关的原则,然后再根据准确的判断对其进行合理的设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将建筑节能设计更好地应用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而且还可以加强整个建筑环境群体的整体质量,从而保障资源的合理运用和发展[4]。

4.2要着重注意选择建筑的选址和朝向以及对其进行室内布局

建筑节能设计是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我们这里是南方,所以我们做设计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地将南方自然气候和天气变化情况因素考虑进去。大多数南方城市的平均气温较高,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工作时,首先要对其全年的气候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尽最大努力来保障建筑室内的布局和流通风向保持一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得建筑物内的室内流通变得更加通畅,而且可以更加有效地缓解建筑物的受热情况。

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会对建筑物内部采光、得热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建筑布局应考虑朝向与节能的因素。坐北朝南的建筑物能够避免太阳的东照西晒,降低日射影响,若同时配合以遮阳隔热,效果将更加显著。因此,在设计中根据日照和太阳入射角确定建筑朝向范围后,可进一步根据季风主导方向进行调节,选取合理的朝向,以獲得良好的夏季穿堂风,并尽量利用建筑的体形变化做到多利用天然能源。

4.3要学会运用新型建筑材料对建筑物进行相关设计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整体的生态环境节能意识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在建筑市场上还出现了大量的新型建筑节能材料,这种材料不仅有着高科技的含量,而且对整个建筑物也有着良好的节能效果。例如建筑市场上的墙体材料,当前建筑开发商主要是使用新型板材的设计材料,它既可以使得整个建筑物的外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可以改善整个建筑房屋的质量。所以,新型材料的使用,对整个建筑物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变革。

4.4要将节能设计应用到建筑外部的结构中

对于整体的建筑规划来说,要想使得整体建筑物的质量达到一个良好的水平,首先就必须要注重美观环节,从而运用最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设计。在建筑规划的设计当中,建筑墙体设计和屋顶设计是相当重要的两个环节。尤其是建筑物内的屋顶设计,如果我们做设计的没有考虑到气候因素,这就会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保暖效果,从而使得人们不能够生活在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中[5]。例如,由于南方阳光充足、雨水丰富,建筑物屋顶表面温度比其他围护结构高得多,由于建筑物长期受到了太阳的辐射,从而使得其室内气温升高,多选择较低吸水率的相关材料,以免在雨水天气出现渗漏的现象,从而延长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寿命[6]。对此,除必须考虑采用高效内高温防漏材料作为屋面的防渗漏措施以外,还可从建筑设计角度考虑,在顶层设置通风隔热层或将顶层作为设备间等,形成二次隔热,减少屋面温度的影响;在炎热地区的屋面还可以采用倒置式、绿化、蓄水、浅色坡屋面等方法进行节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建筑节能设计则是整体建筑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合理运用资源,以及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整体建筑行业的节能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作为世界能耗大国,对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减少建筑能耗更是刻不容缓。作为建筑师,更应从自身做起,从不同角度,依据建筑规范对建筑进行优化节能设计,在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节能潜力,从而实现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希望我的浅见能获得大家的认同。也希望大家都能做好节能设计。

参考文献:

[1]崔卫波.浅谈建筑节能设计和节能改造要点[J].科技信息,2011(25):723,793.

[2]刘文龙.关于建筑节能设计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实践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6):1601-1601.

[3]鲁春华.建筑节能设计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实践应用[J].江西建材,2014(22):38-38.

[4]邓爱英.浅谈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1,37(3):188-189.

[5]徐敏.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思路漫谈[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3):825-825.

[6]胡庆辉.浅谈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问题及建议[J].新材料新装饰,2014(6):349-349,350.

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摘要:品质较高的大学校园,是师生、自然环境、场所空间三位一体的综合体,校园景观不纯粹是表现形式与空间功能的场所规划,而是要借助于设计手法的综合运用做到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造就学校生命与特色校园文化的延续,将空间内涵扩大化。

关键词:地域文化 高校校园 景观规划设计 方法

在目前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也明白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比如说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地方的经济水平、现代技术条件的应用等等。高校校园环境是各种知识综合成长相互渗透交相呼应的环境,是一种多元文化的混合体,对一所高校来说,毕竟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殿堂,人文校史的沉积,校内景观设施的感染力以及校园空间担负的文化精神,对教师、学生的影响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研究地域文化与历史文脉,会对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校园空间景观塑造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而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通过某些历史事件、人物塑造、建筑遗迹或空间场所的文化性表现出来的,它们述说了该学校人文精神以及学术特色。就校园本身而言,每所大学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与特色,如何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做到让校园景观担负起沉淀学校历史、宣扬传统文化、展现人文价值等责任,进而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呢?

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看重自然环境保护、文化体系的营造与地域历史的表现,是当今建筑及其他规划设计的一个方向。[1]在校园景观领域,也应该从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中挖掘、传承地域文化,形成充满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个人认为应该树立以地域文化传承为主题,形成“保护、塑造、展现”为主线的方法框架,从生态到空间全方位的做好地域文化下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一、利用保留的设计手法保护生态文化

保留设计手法一方面是将载有历史文化信息的景观在原来的空间位置保留下来,在不改变原有景观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新景观的添加;另一方面是对校园基地环境进行保护,重视自然环境下的现状条件。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对高校校园景观主题定位研究时,要与基地环境相适应,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与校史文化,准确确定文化主题,该主题或许不需要太过于复杂,但是须要独具地域特色。同时,地域文化下的高校校园景观各要素都要与主题定位相适应,建筑、雕塑等要具有相一致的文化屬性,植物及道路铺装材质的选用等也要与主题相一致。

同时针对目前在我国建设生态、文化都市概念的延伸发展下,校园作为城市的共同体,文化生态型校园打造开始成为目前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主流,所以在规划中要尊重原有的地形地势特征,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将校园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科学合理的布局生态结构。

在中国式园林规划设计中,往往从开始,就讲究相地并利用原有的山水地形, 打造“天人合一”的东方园林。中国建筑大师张天济先生在建筑设计中也倡导三个“尊重”,即尊重人,尊重环境,尊重历史传统。所以,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做到对基地环境层面(包括城市环境、周边环境、场地环境层面等)中各个要素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把握高校场所合理的布局,达到基地承载容量、各功能空间的比例尺度、形态大小、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校园在原有的基地选址中,地势会有高低变化,因此在造景中因势随形,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方者就其方,圆者近其圆,坡者顺其坡,曲者依其曲[2]。合理组织道路交通流线,把握建筑与自然地形地貌环境的协调性,协调处理好校园功能区布局与原有地形的矛盾,避免盲目的破坏性修建。

二、运用再现、提炼等方法塑造地域文化

何镜堂院士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曾经提出了两观三性论,即以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及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三者并重的思想,打造构筑物的和谐统一,而该设计思想一样适用于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

校园景观从学校的自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历史出发,对地域文化传统予以尊重,坚持对人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改善校园物质环境的同时,使校园牢牢扎根于当地,利用文脉的延续和发展,突出校园的特色。

地域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包含了自然环境、民风民俗、建筑表现等多方面。在创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高校校园景观时,除了要对周围自然风貌、历史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外,还应该深入挖掘出城市无形的、隐性的文化内涵,整体表现出该地域的人文精神。在具体规划设计中,要从环境出发,利用“再现、提炼”等设计手法,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挖掘文化资源,并结合学校文化与专业特色,通过校园功能体系建构、建筑、雕塑、小品、植物等形式来体现文脉与品位,塑造校园地域文化。

重庆理工大学在校园建筑设计中,根据山地地形特点,提炼了重庆民居的建筑特色,采用了筑台、悬挑、吊脚等手法,高低错落。建筑立面色彩处理也较为灰暗、形式朴素,再现了重庆巴渝文化的独有特色与古朴风格。

三、采用语义学中的明喻、隐喻、题刻等手法展现校园文化

文化体系作为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不纯粹是校园内的几句口号标语,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多方面,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从自然环境出发,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空间场所给予师生的学习交流功能,看重宁静舒适而且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这些都是启动学生树立理想与实施行动的根本,也是展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要素。

学校景观规划的最终目的为打造校园文化,在具体实施中,一般会借用名人雕塑、题字、校训景观石、景观墙、道路铺装等形式,并赋予这些景观要素一定的寓意,来传递校园文化,并在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对学校生命与文化做到较好的延续,也让校园空间蕴含更深的价值,传递着高校的特征与理念,发扬了校园精神。

重庆大学“985”重点建设高校,至今已有87年的历史,“白屋诗人”吴芳吉、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马寅初先生、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等学校众多历史名人,体现着深厚的校园文化基础。而学校中的古老建筑、校训墙、民主湖、思群广场、寅初亭等,将抽象的文化通过景观要素具象的表达,达到传递校园历史文化信息的目的,使人们看到这些要素就会联系到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同时更形象的表达了重庆大学对校园文化与精神的积淀与传承。

总之,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是多样化、立体式的。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分析校园空间布局与生态景观的意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扩大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强调自然生态的保护与修复。更重要的是从当地的历史、建筑、民族传统等方面研究地域文化的存在形式,要找出一条既能保持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又能始终站在如今社会发展前沿的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路子,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学校建筑风格与色彩、道路、小品、材料等要素恰当表现,在学校自身历史文化之上,进一步提升师生对空间场所的认同感,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何镜堂,邓剑虹,涂慧君.弘扬地域文化 创造生态校园[J].城市规划汇刊,2002,(05).

[2][明)计成.园冶[M].胡天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马雪梅,孙振帮,刘叶青.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270-272.

[4]毛学农.高校校园景观的教育功效[J].设计艺术研究,2002,(05):65-66.

[5]潘海泽,李玲,牟瑞芳.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01):14-16.

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1、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体系研究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解析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与结构原则,从结构、空间等层面系统研究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过程;从更宏观的层面认识和理解公园植物景观的构成,从而摆脱以公园植物为审美主体的传统思维模式,将公园植物景观的研究推进到由公园植物所形成的植物空间上,使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由装饰性的栽植和其他公园要素的配角转变为公园空间设计的主体,从而构建包括空间结构、空间意象在内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体系。

2、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方法研究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主要是以作者本人手绘分析图和实地考察的图片作为感性认识的基础材料,从更高层面认识和审视公园植物景观的结构提供了可能,改变了对于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认识的视角。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根据公园植物材料的特殊性,论述了公园植物空间实体性要素的基本特征和构景、构成手法。从空间形态的限定要素、类型、构成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公园植物空间的特征,提出了植物空间结构的方式和空间意象的主体。将植物景观空间构景与空间构成相结合,探讨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方法。

3、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从植物景观所形成的空间入手,研究公园植物空间的建构,分析植物景观空间的构景、构成方法,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奠定基础;借助现代空间理论以及点一线-面的处理手段,将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外部环境和人的视觉感知作用下对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进行了优化设计;分别从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角度研究植物景观设计。其中,空间结构层面中阐述了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的关系,空间营造的手法和空间结构组合的设计方法;空间意象层面分别从区域、界面、路线、节点和细部五个层次进行了研究。4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实例分析以北京的紫竹院公园、双秀公园、植物园、玉渊潭公园为调研基地,并以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工程实践项目对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结合“合于适用”评估方法,开展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在完整性条件下的设计研究,提出优化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较完整的设计方案,从而确保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经济、高效、合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作 者:黄倩

学科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授予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导师姓名:宋晓龙

学位:2007

研究方向:

语 种 :

分类号:chiTU986.

2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关键词:空间结构空间意象

机标分类号: TU986.2

城市 公园植物景观 景观空间设计 空间意象 空间结构 景观设

计 设计方法 物空间 优化设计 设计研究 空间构成 总体规划 机标关键词: 设计实例分析 设计体系 国家森林公园 要素 北京 八达岭 植物

材料 意象层面

基金项目:

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和生态建设--《黑

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2期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园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它们的景观面貌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的水平。从公园绿地的设计理念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对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做了探讨。

【作者单位】:哈尔滨欧亚之窗公园 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关键词】:城市公园;设计理念;生态建设

【分类号】:TU986.

2【DOI】:CNKI:SUN:HLKX.0.2007-22-159

【正文快照】: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园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乐园、居住区游园等,城市公园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城市公园的景观面貌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的水平。1以人为本,文化建园公园的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境地。庭园造景是包括植物造景、山水建筑、园林小品等在内的结合体,都要按照科学和艺术的原则、采用我国传统造园的手法来组织和构建,使之成为自然和美的景观。公园造景的…

前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常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甚至会以城市公园数

量的多少来作为该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现代公园的产生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人口剧增和环境恶化,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城市已开始通过建造城市公园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早在奥斯曼进行巴黎改建的时候,在大刀阔斧改建巴黎城区的同时,也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绿色空间;纽约的中央公园也是在此背景下建造的。通过建造城市公园来构筑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最成功的例子是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Olmsted)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该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格局的限制,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被人称为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

二、城市公园的功能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具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休闲游憩、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美化城市景观和防灾等方面的功能。

三、城市公园的层次及类型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起着改善和调节城市小气候的作用。针对城市公园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不包括组团绿地)、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等)、带状公园、街旁绿地。一般来讲,综合性公园面积不宜小于10ha,儿童公园面积宜大于2ha,植物园面积宜大于40ha,专类植物园、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a,居住区公园面积宜在5-10ha之间,居住区小游园面积宜大于0.5ha。不同层次的公园用地规模、服务半径、设置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注:Ⅰ——园路及铺装场地;Ⅱ——管理建筑;Ⅲ——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Ⅳ——绿化园地。

四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

( 一)收集整理资料

1、边际素材

甲方对设计项目的理解,要求的园林设计标准及投资额度,还有可能与此相关的历史状况 从总体角度理解项目,必须弄清公园与城市绿地总体规划的关系,最好有最近的城市总体规划图和城市绿地规划图。另外,必须注意总规及绿规中是否对将要着手操作的的项目有特殊要求。

与周围市政的交通联系,车流、人流集散方向。这对确定公园出入口有决定性的作用。 基地周边关系,周围环境的特点,未来发展情况,有无名胜古迹,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状况等。还有相关的周围城市景观,包括建筑形式、体量、色彩等。另外就是周围居民的类型与社会结构。

该地段的能源情况、排污、排水设施条件,周围是否有污染源,如有则必须在公园设计中采取防护隔离措施。

当地植物情况。了解和掌握地区内原有的植物种类、生态、群落组成,还有树木的年资、观赏特点等。

数据性技术资料,包括规划用地的水文、地质、地形、气象等方面的资料。

一般情况下建造公园所用的材料需要考虑其来源,当地的施工情况也会影响公园的最终结果。

2、中心素材

首先必备的是基地地形图。

现状植被分布图

地下管线图

3、现场素材

如场所的围合性、视觉效果、视线走廊等,重点要形成对基地环境的感知。还要注意可利用、可借景的景物和不利或影响景观的物体,在规划过程中分别加以适当处理。现场踏勘可以纠正边际素材及中心素材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另外,设计者到现场,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条件,进入艺术构思阶段。

4、素材整理

整理工作应当达到这样的效果:设计者开始设计时尽量少翻看原始资料,大部分素材应该能够在设计者头脑中形成定性的印象。

(二) 总体设计

1、定位

2、立意

3、构思

4、布局

5、总体设计图及文件

技术图纸……

表现图

总体设计说明书

总体匡算

(三)详细设计

1、出入口

2、文化娱乐区

3、观赏游览区

4、休息区

5、儿童活动区

6、公园管理区

7、详细设计图纸及文件

分区平面图基地剖面图

种植设计图竖向设计图

建筑设计图详图

管线图设计概预算

(四)专业服务

在公园设计中,许多因素是无法仅依靠图纸或文字来表达或控制的。设计师必须将现场指导作为整个设计的组成部分。

五、城市公园设计方法

外围法则

1、行为多样性造就环境的多样性

增加共有空间数量;扩大室外空间的宽容性(室外空间的多用途、多目的使用,室外空间层

次化)

2、尊重个人空间

3、尊重地域性空间

4、公共空间中的私密性

5、“人看人,其乐无穷”

6、液态人流与边界效应

7、允许抄近路

8、满足自我表现

9、设置安全点

10、破坏性活动的抑制与诱导

11、经典形式美的法则: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

12、经典空间设计法则:围合与渗透、序列

浅谈人的行为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Elementary Discussion on Human Behavior and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人们最贴近、从中受益的公众范围最广,而且是发挥效益最大的绿地类型.通过对影响公园环境因素之一的使用者及其行为活动的调查,总结出人的行为活动类型及特点,并挖掘出其背后隐藏的规律.此外,在从人的行为角度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公园环境的设计方法,从而有效地指导设计实践.

作 者:

张灵博 陈珊珊 宋力 ZHANG Ling-bo CHEN Shan-shan SONG Li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161

刊 名:

黑龙江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分类号:

TU986

关键词:

城市公园 使用者 人的行为 景观设计

机标分类号:

TU9 TU2

机标关键词:

行为活动 城市公园 景观设计 Landscape Design Urban Park 公园环境 城市园林绿地 类型及特点 设计实践 设计方法 绿地类型 环境因素 公园绿地 使用者 总结 效益 问题 挖掘 角度 基础

特茹河和特兰考河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

摘要:

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城市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涉及城市形象、环境改善、居民休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现代城市公园的本质内涵?古代园林的最初设计是从景观意境出发,其中没有商业目的.现代中国以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充斥着混乱的商业气息,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

我们可以把景观定义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人文过程和人类的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所谓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显现。因此乡土景观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这种乡土景观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乡土景观的这种理解包含几个核心的关键词:即,它是适应于当地自然和土地的,它是当地人的,它是为了生存和生活的,三者却一不可。[1]所以相对于“城市景观”而言,“乡土景观”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结果,其本质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为当地人的生活而设计,也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景观提供了不尽的源泉。

从现在来看,乡土景观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体现为“自然之美、文化延续、城乡一体”的核心思想。乡土景观作为后工业时代的战略定位,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先进理念:

1、具有环境优美、和谐高效、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等主要特征,是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2]

2、乡土景观是人性化、生活化的园林景观。

3、乡土景观具有有历史底蕴和人文特色。

4、乡土景观是绿色、低碳的生活景观。

5、乡土景观是后工业化时代的审美导向。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城市绿地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其环境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但另一方面,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一些列问题也开始显露并呈现出逐渐蔓延扩大的趋势。其中最为突出的几点为:

1、“过度开发、生态失衡“;”千城一面,失去特色“;

3、盲目崇洋,文脉流失”。 [3]那么如何给人们提供一个生态化、人文化、合理化的乡土化景观环境是城市景观发展的趋势,也是我们所追求的。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求,乡土化景观的时代即将出现。法国在建设新城时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隔离带。2004年,沈阳建筑工业大学新校区出现了中国首个校园里的农田景观。

在收集大量资料及现场考察后,我们选择了广东省广州市白云新城中心地带的一块占有约

1

为34万平方米 ,毗邻白云山的地块作为乡土化景观公园设计。在原有的地形基础中进行景观设计,并重点把 “将农村带入城市” 的概念融入本项目设计中,向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生态并且人文化与人性化的景观场所。

2

2 相关资料收集

2.1 乡村化景观的哲学基础 2.1.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贯穿了我国整个古代文化思想史,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其反映到造园中,既表现为园林造景中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想方设法在有限的空间中再现自然。[1]同样乡村景观也在这种自然观的影响下,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

2.2 乡土化景观的特征 2.2.1 乡土性

溢乡生态园侧重于乡土气息的表达,延续广州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从传统的园林吸收营养,注重环境景观与当地风土环境的融合,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2.2.2 生态性[4]

1、充分利用场地的特殊位置和现状条件,在场地中规划水体、湿地,尊重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2、 利用地形公园自然化,将道路在需要时做成栈桥,人在芦苇丛、花丛、树丛中行走。

3、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强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2.3 乡土化环境在城市景观中运用的意义

乡土化景观源于乡村生活、来源于自然,朴实无华,但却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并蕴含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地方精神,不同地域之间的乡土景观元素保持较为明显的差别。我们认为,从平凡的乡土景观元素入手,去发现其朴实的美和透露出的真情,进而对当前的园林创作活动提供思路,应该是一件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事情。[5] 2.3.1 维护和重塑生态环境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进步,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已经逐渐发生了偏差。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日渐升高的全球气温、束手无策的各种疾病„„这些残酷的现实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大自然,人类什么也不是。[6]

因此,为了重新找回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了寻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我们必须重新学习古人对待自然与土地的态度,学习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学习他们对乡土景观的保护与传承。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文明走的更远也更加辉煌。

3

2.3.2 保持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总是受当地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城市,每个区域所特有的景观风貌各不相同。它标志着一个地域所特有的景观风貌和历史人文,是地方特色最准确的表达方式之一。[7] 2.3.3 延续地域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加速,土地上每天都在不断上演着崭新的故事,今天可能是农田,明天就变成了住宅区;今天还是乡野古镇,明天就开发成了旅游度假村„„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进步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历史呢?一一丢掉的历史,我们该怎样对待它?是毫无留恋的扔掉,还是换一种方式保留?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再论证,因为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明天,还有那些血脉相连的过去!所以,即使是一块小小的农田,一片长满水草的池塘,一条孩童嬉戏的小溪,它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当必须改变现状的时候,我们应该怀着虔诚的心,对自然、对乡土环境进行合理改造。即使另作他用,也尽可能的将这块土地的记忆保留下来,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4

3 相关案例解读——溢乡生态园景观设计

3.1 项目区位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新城内,东临云城东路,西靠云城西路,北至齐富路,南至齐乐路,是白云新城的中心地带。公园占地约为34万平方米 ,毗邻白云山,基地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学校和居民区;东部主要是特色文化区,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南部的齐富路连接白云新城的商业区。 3.2 基地现状条件 3.2.1 地理条件

白云新城是广州城区内重点规划的新城,政府重点支持开发,毗邻万达广场,使白云新城拥有了更大的升值潜力,成为继珠江新城外广州城市最受瞩目的重点开发区域。将被打造成一个可容忍24万居住人口的城市副中心。 3.2.2 交通条件

区内交通网络四纵四横划分清晰,交通方便,地铁2号线延长线和多个公交枢纽途径白云新城核心区,现规划中的9号、12号、14号轨道线也途径新城核心区。 3.2.3 环境条件

地块毗邻白云山。全园以平坦地形为主,南部较为平坦,北部较为复杂,以现状环路为中心,环路内存在自北向南下降的台地地形,整体较为平整。其绿地率达到40.6%,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0平方米,居民在步行500米范围内可到达公园„„白云新城一带将成为广州的“新绿洲”。 3.2.4 植被状况

平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分布不均衡,种类单一。基地现有植物以青草,棕榈树未主。部分地块分布有榕树等植物。基地中央靠近水体部分分布有大面积的芦苇和野草,除此之外,榕树和松树也成片分布于梯田处。 3.2.5 水系

基地南部以湿地为主, 水资源丰富,由北向南的流向汇成一条水沟。南部有几处面积较小的水塘,皆由地势的高低汇水形成的。总体而言,基地水系主要靠雨水和地下水供给,北部水

5

源相对汇集,南部水源相对分散。 3.2.6 土壤

由于基地曾经是飞机跑道,基地土层较薄,土壤贫瘠,表层黄土下为岩石,沙砾。 3.3 特色景观资源归纳

广州市景观资源丰富,本项目从生态景观资源与文化景观资源两方面进行归纳,其中乡土化景观属于文化景观资源的一部分。 3.3.1 生态资源特色

1、现状山坡和梯田特色

公园北部地表起伏较大,空间层次丰富,内部独特的台地形成 ,并且在公园制高点可俯瞰荣成全景,观景视野开阔。乡土地形条件为营造特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平原水系特色

公园中部低洼,植被稀虚,特色鲜明,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是公园生态建设的特色所在。 3.3.2 文化资源特色

1、周边环境文化特色

该区依托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新体育馆,以及毗邻各所学校等,为打造特色文化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乡土文化特色

当地民俗活动丰富,民间艺术繁荣。其中特色民俗活动包括秧歌、荷塘垂钓、划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有茶艺、雕刻和武术。 3.4 设计理念 3.4.1 设计概念

“把乡村带入城市”,为在这嘈杂城市中的人们创造一片心灵净土。 3.4.2 设计主题

“隐”是溢乡生态园的主题,我们更多的是想通过景观营造空间的形式,让人们在这个空间形态里形成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交流,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从精神层面上去改变,最终达到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目的。 3.4.3 设计载体

6

乡村景观作为设计载体,营造一个生态的乡村景观公园。人类的发展史告诉了我们人类的进步都是从原始一步一步的走来的,而农业的发展是延续至今的一个见证体,它沉淀了太多太多的历史,而乡村景观作为它最直接的呈现体,给予了人们太多的精神记忆。在这里儿童可以找到本性的童趣,老年人可以重拾孩时记忆,青年们在这记忆的家园里规划这自己的人生蓝图„„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成为自己的精神寄托。 3.4.4 设计目标

溢乡生态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上和地方特色,表达乡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并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浏览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3.5 总体构思 3.5.1 功能分析

根据主题概念"把乡村带入城市",我们在规划的景观空间中以乡土诗意的语言融入到设计当中。在总体布局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景观规划中两地块的长形景观空间,并通过特色天桥的景观过渡与连接,形成了公园内部南北互动的景观空间。 3.5.2 环境景观分析

1、交通分析:

整个公园的交通流线以环形的车道包围着,主要的人行流线通过入口的整合联结,使之合理有效地贯穿于基地的每个景观空间,且步移景异。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车行与人行线路的分离,让人与车都可以畅通舒坦。(见图3.1)

2、视觉景观分析:

整体以自然乡土风光为主,将乡土文化融入城市公园中。在视觉的衔接考虑上,我们以宽阔空间与高低空间的结合设置视点,将视线范围更广化,满足人们观赏各角度的景观形态,让景观空间丰富多样化。(见图3.2)

(1)对外(公园外)视线的开与合

公园四周视线有开有合,娱乐区和休闲区在视线和空间上半开放;入口广场视觉完全开放;健身区和梳云揽翠区则通过地形和植物加以围合。

(2)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

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场景的不同,动静的不同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3)借景和框景

周边高层建筑群会成为公园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路则成为一个景框,从而和水体形成

7

一系列的观景平台,通过主要园路可以远远看到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和其他建筑高楼,从而将城市景观引入公园。[11]

3、空间组织分析:

结合以水、绿、土为主体的乡土景观元素的构成,通过“S”环形流线,将涵珠娱乐区、静宜休闲区、稻乡印象区、科普感知区、水景健身区、峡涧涵街区、梳云揽翠区衔接于一体。将景观效应增至最大,满足人们对景观均好性方面的需求,并让各景观共享成为人们的互动交流的平台。(见图3.3) 3.5.3 环境景观设计

1、软质环境设计 ⑴ 水体

本公园分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

① 在场地南部采用自然式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

② 在场地北中部利用人工开挖,并用暗管(必要时用水泵)和挖水渠的方式将水引到场地各部。该水系南北循环流动,起蓄洪作用。

③ 在某些广场等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有旱喷泉、涌泉、滚水、溪流、池塘、小型瀑布等共人观赏和儿童戏水。

⑵ 绿化

本公园绿化分为七个区,即密林区、观赏区、桃园区、亲水活动区、生态湿地区、湖滨区、休闲区,形成乔木、灌木、地被三者有机结合的立体生态密林,形成一个具有亚热带特征的乡土植物生态群落。

①密林区(健身区):公园的健身运动区以香樟松、雪柳为主体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公园周围以及其他用以分隔空间的区域内。

②观赏区(梳云揽翠区)以银杏、桂花、栾树、木槿等植物为主,清幽的观赏空间。 ③桃园区(峡谷涵街区)以樱花、紫薇为主,营造梦幻的植被景观。

④亲水活动区(科普感知区)以柳树、芦苇、水芋等,陆上以保留原有植被,加强其密度,让人们亲近大自然,寻找野趣。

⑤生态湿地区(水乡印象区)利用原有湿地改造成一个个小池塘,水域种植荷花、荇菜、茭白、莼菜、芦苇等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以及开花植物鸢尾、千屈菜等,浅水处种植柳树、芦苇、水芋等,为水鸟提供栖身之地,造就一派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让人们体验水乡

8

生活。

2、硬质环境设计 ⑴ 硬质铺地

①园内主道采用彩色混凝土铺设,明度低,避免地面反光的出现。同时在各园路交叉口出设计乡土文化符号的铺装图案,各广场中的特色铺装都增加了公园的文化感、艺术感、时代感、可读性和趣味性。

② 园区内开敞空间的铺装以花岗岩为主,充分利用了花岗岩自然、稳定、耐磨、耐冲击、抗滑能力较好的特点,给各年龄段的人们提供了优越的空间环境。

③ 园内的水岸空间的铺装设计力求与自然水面充分融合,以新型聚氨酯透水材料、防腐木、天然石块叠加砌筑进行铺设,形成自然式驳岸,并统一于自然和谐的大环境中。

④ 园内的私密空间采用混凝土砌块砖、鹅卵石、马赛克等材料进行铺设,园路本身的曲折性和铺装材料之间相互搭配构成的多样性,不仅延长了浏览路线,活跃空间气氛,而且是园路与环境充分融合,将铺装与人、自然融为一体。

⑵ 景观小品

在公园环境中设置园林小品的目的有:一是满足功能的需要,二是满足审美的需要。 ① 蛇形雕塑:设计色彩鲜明,将其布置在空间环境中人的视觉交汇点,与整体环境形成对比效果,以形成空间环境趣味中心。

② 置石:本公园对于不同环境采用不同的置石方法,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构成多幅美好的组景。如忆乡园中的干枯河流,就是利用不规则石头的堆砌而形成的,它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破坏的一种见证。

③ 凉亭:在本公园中点状布置,形成多个观赏点,同时凉亭下,设木椅,供人们休息、坐赏周围风景,同时凉亭外形美观,可供装饰环境,与周围植物等有组景功能。

④休息座椅:根据人的活动习惯及场所性进行布置,形式简洁古朴,色彩沉着,材料选用天然木材、石材与塑料。

3、竖向设计

①场地总体地形为中低外高,南低北高,雨水排放到人工湖中。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场地整体向水中倾斜。

②生态建筑利用植被和石材为外立面,形成自然、开敞的坡地,让空间丰富起来。人们可以观赏公园内的立面景观的同时,享受其场所的功能服务。

9

4、灯光夜景设计

园灯在夜间柔和的照明可充分发挥其指示和引导游人的作用,同时丰富了公园夜色。结合公园个景观点的需要,分为园径高杆灯、低杆灯、草坪灯、景点泛光灯、指示系统灯。造型简洁、色彩为黑色或深灰色为佳,点缀装饰园林景色。

5、标识系统设计

标识牌形式、色彩、风格均与公园主题相结合,造型简洁,形式活泼,色彩鲜艳,平面设计感强,材料选用木、铝板、铁等,起到指示方位、提供简明信息的作用,其类型可分为:

①环境标志:在公园各主要出入口及主景区设置公园导游图,并标明游客当前的位置。 ②名称标志:设置于园内各种游玩设施或植物上注明去其名称和功能或植物科属、学名、特征等。

③指示标志:在各景点、建筑附近和园路交叉口设置,起到导向作用。

④设施及警告示标志:设置在公园内各功能区域公共设施及可能发生危险的地带,起告示提醒的功能。 3.6 景点设计说明 3.6.1 总体布局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公园周边环境及公园对外交通等情况,将公园分成五个得大功能区:涵珠娱乐区、静宜休闲区、水乡印象区、科普感知区、水景健身区、峡谷涵街区、梳云揽翠区。(见图3.4) 3.6.2 分区景观设计

1、 涵珠娱乐区 ⑴ 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的设计提取了中国八卦文化中的乾、坤、离、坎四卦作为四周的景观布置,通过虚实的形式布置形成以种向心的围合广场。水体以太极形式进行设计,中心的喷泉是为一个以石磨是结构进行解构设计,中心向外八个口留出,形成一种容纳八方的韵意。

⑵ 涵珠会所

本设计由张开的蛤蚌演化而形成露天剧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公园的一景。露天剧场由下而上呈分层式圆弧状,错落有致。是一处功能人性化的景观设施。(见图3.5)

2、静宜休闲区

10

⑴流水画廊

流水画廊连接着茶馆,仿佛是茶馆的延伸,给人们更多地去关注延续本土文化,又探索新的艺术。(见图3.6)

3、 水乡印象区 ⑴ 湿地浮岛

把乡村景观——池塘引入公园。人们在野草的熏香里,感受诗意地栖居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就是人们所祈求的田园城市。(见图3.7)

⑵ 喷泉蛇道

喷泉蛇道连接着科普感知区与地铁预留的公共空间,像一条带有菱形斑纹的响尾蛇。人仿佛走在蛇身上,与骑在老虎尾巴上是等同的,这暗示着人与野生自然的精神联系。

从反向的蛇道聚集而形成的蛇形雕塑,象征着一对夫妻在此逆境中仍然相濡以沫,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见图3.8)

⑶ 桃源茶馆

设计灵感来源于水风车,建筑就像一架横式的水风车。它以循转的舞台为中心扩散,周围是观赏美景与享受美食的顾客。整座建筑被樱花包围着,就像处于世外桃源之中,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见图3.9)

4、科普感知区 ⑴ 戏水涧

设计灵感来源于矴步桥,以矴步桥的形式穿过一个自然的场景,一种自然界生存法则的场景,让孩子对自然产生好奇,进而去了解自然,关爱自然。

5、水景健身区 ⑴ 梯田运动场

设计灵感来源于梯田,运动健儿们就像是在田间作业的农民,亲身跟自然接触。而在每个场地的角落空间成为了人们场下的一个交流空间,同时也避免了以往运动场地大面积铺砖的情况 入口广场。

⑵ 游船码头

富有韵味的折线码头穿梭于湖岸,并把富有禅意的凉亭运用于观景亭中,码头中间的沉船雕塑,它既是一种景观,又给人起一种警戒作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6、峡谷涵街区

11

⑴ 峡谷艺术街

设计灵感来源于峡谷,悠长的峡谷景观不禁让人感叹自然的魅力与力量,峡谷中有不同的穴洞概念空间,成为各种不同的休闲服务空间,创造了空间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给整个公园创造了地形上的变化。

7、梳云揽翠区 ⑴ 云顶眺望台

云顶眺望台提取了鸟巢的结构形式进行在设计,通过旋转楼梯可到达三个层次的观景点,每个观景点的观景方式都不用,第一个层次是观景方式主要是引用相机构图的方式进行设计,第二个层次的观景方式主要是引用了圈景的方式进行设计,在预留的开窗前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观。而顶层的观景方式是引用环形原理,采用了一种开放式的方式进行设计,游客可以全角度的观赏到公园的全景。(见图3.10)

⑵ 忆乡园

设计灵感来源于板凳桥,通过架高的板凳桥完成整条观赏的路线,而路线的走向是根据树木的存在而形成,它代表着对自然的一种尊重,为自然让路。整条观赏路线贯穿着一条干枯的河流,它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破坏的一种见证。(见图3.11)

⑶ 螺景艺术馆

设计灵感来源于一只螺,建筑就想是一只被埋在大地里面的巨型化石螺,它的表面爬满了植被,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而高低变化的旋转楼梯更是全方位的让人去感受空间、了解自然。(见图3.12)

12

4 设计创新点

1、公园建筑:建筑以“隐”的形式展现,让建筑与绿地真正融合在一起,形成自然、开敞的坡地,让空间丰富起来。人们可以观赏公园内的立面景观的同时,享受其场所的功能服务。

2、公园里的各个景点源于乡村景观,将乡村意境引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为现代人的生活增添几丝浪漫和诗意。

3、“流水长廊”:是茶馆的延伸,人仿佛身处于山水之间感受文化气息。

4、“蛇道喷泉”: 集文化气息与科普教育于一体。

5、“戏水涧”: 功能性、亲民性、人文性的设计。

13

结论

本文探讨了乡土化景观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理念以及运用方法,在寻求突破和创新点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些缺憾。比如从公园规划与实施方法两方面探讨乡土景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运用时,由于笔者实践经验的不足与时间的限制,对于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未能作出很好的阐释。但在方案构思方面提出的概念设计对于今后乡土景观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具有参考价值。值得一说的一点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考虑到人文景观的可持续性,它应该与整个社会生活相适应,以人为本,突出原始的人文思想。如果在设计当中我们仅仅以景观文化为目的,而脱离人的中心,也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总是,景观文化是一个维系人、自然与社会的共生机制系统,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系统外的多方面因素。随着乡土景观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体系和实践项目都将逐渐完善和丰富,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也必将发挥更大的用途。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1 道路分析图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2 视线分析图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3 功能分区图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4 功能分区图

15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5 涵珠会所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6 流水画廊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7 湿地浮岛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8 喷泉蛇道

16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9 桃园茶馆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10 云顶眺望台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11 忆乡园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

图3.12 螺景艺术馆

17

参 考 文 献

[1] 场博幸. 乡土景观设计手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刘蔓,刘宇. 景观设计方法与程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许浩.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俞孔坚. 低碳美学下的新桃源憧憬[R]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报告.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5] 荆其敏,张丽安. 地景网络环境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 孙晶译. 第二自然:当代美国景观[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7]

俞孔坚. 文化城市时代的景观探索与实践——从生态学“入世”到文化身份的认同[N].建筑与文化,2009年第60期

[8] 张丽友.乡土景观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9] 俞孔坚 王志芳 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EB/OL]. http:///paper/paper.php?id=192. [10] 张德或.乡土化景观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运用——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D].山东省阳信县建设局,2009. [11] 孙新旺 王浩 李娴.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运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2008 [12] 俞孔坚.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再认识[N].成都日报,2010. [13] Kongjian Yu, Dihua Li, Nuyu Li.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

[14] Kongjian Yu.The Art of Survival: Position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New Era[J].The Art of Survival: Recover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

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生命 + 运动 + 生机=健康 概述 1, 区位 2,

气候

一、 设计依据 1, 2, 提供的CAD总平面图 相关设计规范

二、 基地概况

基地位于

,东侧为

南侧为第二小学,设计总用地面积7800平米,对外交通条件便捷。

三、 项目现状分析 优势:(1)区域性特色公园

(2)当地耳熟能详

(3)交通便利

虐势:(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力度不足,地被损坏严重,土体严重裸露;

(2)景观特色区域缺乏吸引力;

(3)体育设施、器材损坏严重;

(4)公园公用设施、市政配套设施不齐; 针对上述分析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1) 体育公园特色的打造; (2) 生态价值的保护;

四、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1、 指导思想

在现有的环境下,服务于当地居民健身休闲、改善公园的生态环境,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计体现“健康林,生态林”特色,体现运动休闲,在不破坏自然生态正常运作循环的体系下,发展居民所需要的活动空间及运动设施。

2、 设计原则:

2.1、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原则

以恢复自然植被为出发点,在现有植物种植的基础上,强调地被作为公园绿化水土保持主体的作用。地被改造需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建设,绿为基础,重在色彩变化。 2.2 以人为本原则:

认真分析公园的使用人群后,设计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合理安排交通流线,设置各类体育运动场地,营造运动空间,尽量使目标人群更方便的到达,最舒适的进行各类休闲活动,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停留场所。 2.3 经济原则

尽可能减少直接经济投入,并努力降低维护成本,使有限的投入能获得更多产出,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近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设计根据当前状况,在满足当前需要的情况下,适当预留未来提升空间,由表及里,逐步精细,不断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

五、 设计理念和设计构思 设计理念: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有了健康的运动,才能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人格。我们从运动中得到灵感,以“运动”为原型,以“健康”为理念,取运动的元素作为设计的一种手法,景观的设计元素(包括小品、广场等)采用以弧形为主,直线为点缀的设计手法,整体上延续运动的流畅感。其中“全名健身广场”位于公园的核心部分,是

公园的制高点,它将成为公园的视线焦点,从空间上统领全园。

设计构思:

方案规划用地高差较大,挡土墙较多,结合现场调研及有关的功能要求,方案形成了“一带、两段、四区”的结构体系。

“一带”指的是园区内的健康散步带,并作为人流疏散的主要通道。

“两段”指的是北侧“动”态的运动休闲段和南侧“静”态的生态保健段。

“四区”指的是全民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广场、生态保健广场及棋奕广场。

六、 整体规划 6.1 道路设计

公园内道路交通组织根据现有道路状况,结合地势,以健身、安全、便捷为目标,尽量减少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交通方式为步行。公园设三处出入口,主入口位于公园南端,正对学校。两个次出入口位于西北端和东北端。方便人流从各个方向便捷入园。 6.2 分区设计

根据基地现有的景观资源和高差格局,参照坡度要求和景观视线的需要,根据功能的需求,把公园的北段作为“动”,公园的南段作为“静”来考虑,因此从功能上大致分为4个区。从北向南依次为:全名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广场、生态保健广场及棋奕广场。全名健身广场又细分为活动广场及健身广场,(活动广场布置主席台,健身广场安置相应的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广场布置相应儿童娱乐器材,生态保健广场为老年人运动场地,布置一定的树池坐凳,棋奕广场布置相关主题小品。 6.3 绿化地被设计

以恢复自然地被为出发点,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条件,优化生态环境,展现生态景观。地被总体规划思路为:合理布局,绿为基础,重在色彩变化,突出重点。

1、 生态型原则

2、 多样性原则

3、 季节性原则

4、 景观性原则

七、 标示系统建立

标示牌形式,色彩,风格均与区域设计主题结合,简洁明了,形式统一,平面设计感强,材料选用木,铝板,起到指示方位、提供简明的信息。

八、 照明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6篇

【摘  要】针对乡村景观发展现状和乡村景观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成都蒲江明月村为例,主要论述了乡土材料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蒲江明月村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结合乡土材料的特质,阐述了乡村景观设计中石材、木材、竹材、乡土废旧物等乡土材料在建筑、装饰小品、铺装、景观绿化中的应用,以及乡土植物在乡村景观中的应用,为更好地运用乡土材料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每个村庄受经济、社会、历史、地理等条件的制约,形成了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生命个体,每个个体通过把某一特定的符号(文化、经济,生态……)作为发展特色,彼此相互关联,构成相互依赖的区域性经济综合体。

1、当前乡村景观与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是乡村自然景观过度改造。目前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为吸引更多乡村周边城市人来乡村旅游,发展乡村经济,常常模拟城市人习惯的生活空间,拷贝和套用城镇规划理论,未能充分利用乡村现有自然资源条件,展示其应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空间,从而导致乡村环境单一性和乡土景观同质化现象严重。例如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某村村口镇塘,将具有乡村特色的自然驳岸改建为大公园;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某村移除了原本富有特色的麦田景观,修建了现代化广场。这些具有城市性质的景观改造破坏了乡村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此类现象在全国不少乡村旅游地比较普遍。二是乡村人文景观发掘不足。由于在乡村景区开发中没有深入挖掘当地民俗、民风,以及具有传承历史的老建筑等历史人文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大量同质化的城市景观设计涌入乡村,让游客游览过程中体会不到乡村历史文化中特有的韵味。例如西安市蓝田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总投资两亿元,建设了大量形式雷同的餐饮街、古镇等建筑群,人文景观的单一性让游人感觉审美疲劳,开张营业仅一年半,游客量就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

2、蒲江明月村明月村

又名明月国际陶艺村,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以平原与低矮丘陵为主,主要种植油菜、水稻、茶树和各种果树(猕猴桃、桃树)等。明月村现有7000亩雷竹与3000亩茶田,为了保护其特色资源划分了茶山竹海松林保护区。明月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足。春季气温回升较早,初夏温度适中,日温差较大,盛夏多雨光照强,气候条件较好,自然植被丰富,为烧窑提供了燃料,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地就开始兴起“邛窑”,其中以明月窑最为著名。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窑早已荒废,2008年汶川地震后,明月村的最后一座窑厂坍塌。伴随着灾后重建,明月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此后明月村以“茶山、竹海、明月窑”为文化符号,进行“乡创+文创”的实践。

3、提升乡村景观品质,促进产业发展

3.1、协同发展

村庄作为美丽乡村示范区的组成部分,要协调好各个示范村彼此之间的纽带关系,不论是文化、产业,还是生态、旅游,做好优势互补,经济协同发展。通过对马岭岗镇示范区的深入分析,总结出万乾集在发展电商文化的同时应发展生态业,以促进整个示范区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以上分析,整合内容,提取关键词,加入人文情怀,得出最终总体定位:规划从村庄实际情况出发,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关键要素整合,旨在打造特色淘宝示范村,彰显村庄生态和谐之美、电商文化之美、好客家和之美。村庄的总体定位代表着宏观的概念,需要进行細加工,转化为易理解、深人心的理念,然而总体布局就是转化的最好体现。所谓布局就是把宏观理念赋予到每个主题中,每个主题的总和就等同于总体定位。主题设计必须要体现其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才能赋予整个景观作品应有的灵性。对于示范村而言,要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特色产业的驱动力、对外展示的文化底蕴等一系列总体发展策略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主题设计进一步诠释示范村未来发展的愿景,最终由景观进行情感的写实,形成主题与景观两者相辅相成的效果。

3.2、木制建筑

明月村中的建筑用材基本上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木、竹、石灰、青砖、青瓦为主。建筑形式一般是石材与木材相结合。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是土石墙+木结构,明月村因为长期的生活经验,土墙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承受风雨侵蚀,发挥乡土材料的美感。建设者用当地的砂土和石材进行承重,门与梁采用木材,窗户用木条装饰,使建筑外观更显厚重朴质,木材与石材结合更加体现建筑的粗犷与自然。第二种是套白墙+木结构,建筑外墙以白色为基本色调,但是墙角可见土石砖,坊柱门窗采用木材,以浅褐色为主,与白墙相呼应,显得简单朴素、清新淡雅。第三种是青砖+木材,主要应用在大门与围墙,建筑外围以围墙封闭,使内部房屋基本隐藏,更显简单大气。明月村中的建筑还有一种创新的形式,乡土材料结合现代材料,明月村的“有云朵”咖啡屋,墙体内部采用白灰抹面,外部用条状木材装饰,门窗采用钢材结合玻璃,新旧材料的碰撞产生有趣的艺术效果,丰富园林景观形式。

3.3、道路规划设计

道路规划时应注意:(1)村庄内部的所有道路实现硬质化。(2)宅间道路可采用块石、青砖等乡土化、生态型材质。(3)梳理贯通村庄主要道路与外围道路的衔接。(4)按照原有道路材料,修复村庄内部的破损路面。(5)修补残缺的道路路牙,与原有路牙形式及材料一致。(6)清除道路两侧的垃圾杂物等。(7)修复村庄北安全警示标志。(8)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分别设置1~2处公共停车场。(9)在道路拥挤的路段解决会车问题。(10)对村庄内部的道路进行绿化配置,增加乡村气息的道路绿化氛围。(11)局部乡间小道均采用块石铺设,配置乡土花草灌木。

3.4、多元化景观催生文创产品

景观与产业较好地融入模式便是在自身景观资源优越的条件下催生的文创产品。比如法国科尔马(Colmar)鲜花小镇,当地特色的鲜花是自然景观的典型代表,小镇上河岸两旁、房屋的墙上全都是鲜花,衬托上斜屋顶与木造房屋,使得整个城镇的色彩缤纷而柔软,甚至成为宫崎骏动画《哈尔的移动城堡》取景地。除了鲜花作物为主的农产品以外,大量以鲜花和动漫为主题的文化衫和手工艺品在当地热卖,明信片、鲜花模型、花种等衍生品成为游客必不可少的购物商品。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民风民俗以及农事节庆活动。如每年二月的法国芒顿小镇柠檬狂欢节,为庆祝柠檬丰收,当地任用千万只新鲜柠檬堆积成一座座巨大的创意雕塑;柠檬花车巡游、花车杂技表演、桑巴舞表演等让当地的产品展现在世界面前,每年吸引几十万游客。由此催生的芒顿小镇的柠檬水、柠檬小雕塑、明信片等文创产品为当地乡村旅游收入锦上添花。

结束语

蒲江明月村在乡村景观营造时注重乡土材料的应用,在继承传统乡土材料应用形式的同时创新其应用形式,重视乡土废旧材料的创新利用,重视乡土植物的选择,充分发挥了乡土材料在营造具有地域特色乡村景观上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卢薇.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景观构建[J].现代园艺,2019(08):78-79.

[2] 李洋,康舒萍.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居舍,2019(11):119.

[3] 毕明岩.乡村景观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快速提取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36(04):349-352+357.

[4] 张羽清,周武忠.论乡村景观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J].装饰,2019(04):33-37.

[5] 程红,姚佩伶.乡村景观设计中乡土材料的运用——以蒲江明月村为例[J].绿色科技,2019(07):187-190.

(作者单位:北京汉通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一篇:债务危机案例范文下一篇:教师节的黑板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