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范文

2023-09-19

现代园林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日本设计;中国设计;本土文化;创新

中国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7-0109-02

现代设计的发展逐渐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但由于政治、经济、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我国的现代设计发展仍处于模仿阶段,尚未形成自身鲜明特色,因此,积极学习、借鉴日本优秀的设计经验对我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 日本设计的特点

日本设计经过由模仿→借鉴→发展→创新,大体上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明治维新到1945年,受西方工业社会与设计思潮影响较为突出的模仿阶段;第二阶段为40 ~50年代中期,是二战后恢复阶段;第三阶段为50~60年代,是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阶段,逐渐摆脱对西方设计的模仿,开始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日本风格”;第四阶段是飞速发展阶段,经过战后的重建与恢复,日本在60、70年代已跻身于世界设计强国之列,其设计将东西方文化兼容并蓄,是民族性、东方性和国际性的综合体,不仅成为优良精致产品的经典代表,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受到诸国的喜爱与赞赏,具有以下特点:

1.1 双轨并行体制

日本现代设计的特点是双轨制的设计制度,这一独特设计风格形成一是受到东方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的影响,另外是受到西方现代文化尤其是美国的商业消费设计与德国的理性功能主义设计的影响。因此,日本设计风格具有现代与传统并行的双重特性。传统设计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如家具、陶瓷、漆器、服装等手工业产品,追求自然、简约、质朴的设计风格,与其传统的民族美学、宗教信仰等息息相关,具有自然、淡雅的传统美学意义;而现代设计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的批量化、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工业产品,如汽车、电器、电子数码产品等高科技产品,体现出现代化、国际化的特点。因此,日本设计文化中并存着东方与西方、质朴与现代的折中主义特征,极大的丰富了其生活乐趣与文化内涵。

1.2 重视“集团特性”

日本现代设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采用集团式的工作方式,与西方设计特有的个人主义设计不同,日本设计大多以集体的形式命名,如无印良品、索尼等知名设计品牌,都十分强调集体凝聚力与荣誉感,这与其民族精神和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度是紧密相关的,在这种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背景下,设计过程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不会因为自己马虎设计不合格的产品,而让公司蒙羞,因此,日本设计界不追逐个人得失,以集体的成就为主,这种敏感、好胜,维护本民族与团队荣誉的强烈意识,促使日本设计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

1.3 重视绿色设计

日本设计十分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绿色设计是其设计风格的主要内容,这与日本匮乏的自然资源,狭小的国土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设计方面十分关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率的问题。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设计出大量资源消耗低,且经济耐用的工业产品,在造型上强调设计品体量“轻、薄、短、小”,恰好与日本崇尚纤细娇小的设计风格相吻合,同时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情感化设计思想。

2 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原因

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后日本开始逐渐步入工业化时代,其工业革命虽晚于西方100多年,却在短短20年内发展出了具有世界竞争力水平的现代一流设计,其迅速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西太平洋,由众多岛屿组成,周边无国家接壤,形成了不同于内陆国家的独特岛国文化,加之人口总数庞大,土地狭小,造就了日本人节约资源的意识,同时这种多功能的小型化、标准化的产品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能源危机的问题,符合日本的国情。

二战后,日本现代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扶持有密切关系,日本政府认为优秀的设计是大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本国的出口产品设计专利,支持企业派遣设计人员赴欧美学习技术,邀请国外专家到日本讲学。另外,日本政府认识到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从明治维新时就成立了工艺美术院校,为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今,日本在现代设计发展的道路上探索了近20年的时间,俨然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汽车工业、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等均达到了国际水平,这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日本设计在基于大量借鉴外国优秀设计文化的基础上,对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学习,融会贯通,为己所用,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总之,日本文化像一个大熔炉,在接受了多种文化后进行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审美文化,既不依附于西方现代工业文化,也不沉迷于東方传统思想,而是巧妙的将看似矛盾的二者结合起来,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文化的消化和融汇,基于本国的特殊社会环境,形成了国际市场上独树一帜的鲜明特点。

3 从日本设计中反思我国现代设计

3.1 现状与思考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了现代设计发展的探索之路,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现状有些相像,处于照搬西方设计样式、水平低、原创少、模仿痕迹重的状态,但发展了30多年至今,我国的现代设计仍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许多问题,如对西方文化的模仿、抄袭、全盘接受,没有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和日本有较为相似的文化,但为什么日本的现代设计能够很快从对西方的模仿之中走出来,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而我们却一直进展缓慢,这是值得我们应深思的问题。

中国拥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绘画、书法等优秀艺术,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天人合一”、“顺物自然”的优秀设计思想,这都是我们弘扬和传承的宝贵文化。自改革开放后,大量的西方产品涌入,导致设计者产生了大量崇洋媚外的现象,忽视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而日本设计师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强、文化素质高,不仅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还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甚至引领国际潮流。这无不值得国人深刻反思。

3.2 启示与借鉴

在充分了解我国现代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现代日本设计的特点及成因对改善我国现代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并建立独立的特色设计品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可借鉴以下几点:

首先,要为设计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的现代设计想要得到持久、健康的发展必然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来营造充分的发展空间,如积极建立设计协会,举办设计展览,提供政策、技术、资金扶持等,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全面设计教育,普及设计认知度,提高民众审美意识,为中国建立健全完善的设计机构打下良好的基础。德国是最早建立设计教育学院的国家,其包豪斯与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设立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更对世界现代设计发展以及设计教育的建立与传播作出重要贡献,如今,日本、美国等设计大国也都有世界一流的设计学府,为其培养了大量的现代设计人才,这是值得我们借习的,因此,只有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设计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其次,走中国民族特色的设计道路,打造国际特色设计品牌。在国际竞争激烈的今天,日本现代设计已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风格,即在吸收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的同时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与传统,使之在世界设计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从历史视角看,中日两国同属于东亚儒教文化圈,中国设计若想长远的发展,必须将优秀的文化思想运用到设计中去,走出本民族的风格。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诸国都积极探索本土化与全球化和谐发展之路,深知只有保持各自的文化独立性,才是设计发展的关键,日本与北欧的设计都深刻体现出这一点。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充分传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设计理念,并与现代设计原则相结合,在保护自身文化的同时,吸收和消化异域文化,在自己文化之树上结出本土文化和全球化兼容并蓄的果实。

第三,要坚持“设计为民”的宗旨。日本的设计提倡“为人设计”的理念,适应市场,引导消费,应用到日本的各个设计领域,从建筑设计师田岛健夫的雅叙苑,到田中一光和深泽直人的无印良品,再到原研哉的视觉设计作品等,无一不是把人的心理、生理需求放在核心位置进行设计。大众消费需求是设计得以发展的源泉,好的设计应当是符合不同阶层受众群体的需求,因此,发展为大众消费服务、为中国生活方式下服务的产品设计才是中国设计发展理念的重中之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设计。

最后,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綠色生态设计体系。生态设计强调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需要在原材料的消解,生命周期的长度,零件的耐用性及回收利用率等影响。生态设计的重点是简化材料和生产工艺,剔除不必要的步骤达到产品的最大效能,并在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后将其材料本身及其效用上有所回归。因此,为保护我们生存的沃土,设计者都应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向日本设计学习,以节约能源、可回收、循环使用的理念为设计主流,倡导简约、精致、绿色的现代设计。

4 结语

日本现代设计是随着日本工业化的进展以及战后不断吸收、借鉴西方优秀经验后逐渐成熟,但它却不是西方设计模式的简单复制,而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相结合,形成独树一帜的双轨制特点,具有独特的技术之美、人性之美、精微之美和简约之美,它的设计过程经过了引入_÷吸收_÷创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值得借鉴的。但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精神,并不代表应盲从于潮流,我们应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及冷静的思维,分清哪些是应坚守和摒弃的,哪些尚不完善有待提高,同时关注设计的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在科技产品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展和振兴本土化特色的民族设计,走出一条中国设计的强国之路。

参考文献

[1]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李培林重新崛起的日本[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4](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现代园林范文第2篇

【摘要】城市园林景观设设计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美化城市的外在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城市园林设计的人性化。本文对城市园林的人性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景观;設计;人性化

伴随着现代人自我意识的不断提升,消费者的口味也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面对过于刻板的设计,也不断引发着人们对于园林设计的人性化要求,这就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在突破自然的基础之上不断从感性走向理性,走向人性化。

1、园林设计人性化的价值取向

园林设计是当前我国社会高度发展的一个产物,更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步与人们生活要求提高的结果。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精神需求,在追求回归自然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生态效应,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特色与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一定时代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决定一定的园林设计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过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都将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当作改变城市面貌的一个关键环节,并且期望以此来不断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这样一来,政治经济的发展进步推动着城市园林景观的不断发展进步,同时,优美的城市环境又在最大意义上带来当前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不论哪种形式的园林景观设计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园林景观故要彰显人文因素,因此,城市设计要真正建立起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景观环境。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科学性,使得民众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真正的营造起一个科学美观的园林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2.1 首先在规划中考虑到整体性,选址要科学合理。在整体的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实际情况,力求为居民提供方便的,便捷的,景观良好的,干扰较低的活动场所。布局时应从实际出发,避免设计与使用者需求明显不符的功能布局。

2.2 其次是注重使用者的差异性,对于人们来说园林景观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公共环境,然而对于不同居民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为了能够满足使用者各异的需求,设计者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力求让不同需求的居民都能够找到理想的活动场所,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并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更加完善和全面。

2.3 再次是满足景观设施的舒适性。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园林景观的舒适性受到人们的视觉和感受上的影响,所以在基础便民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上应该从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上出发,按照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行更加有效的改善,使人们感受到园林景观的舒适性,让人们能够从园林景观中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增强人们的视觉体验,以此提高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认同度。

2.4 最后和谐性对于园林景观同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园林环境的设计过程中,如果景观设计注重和谐,可以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一定的文化归属,并且能够突出景观中美的元素,让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另外,园林景观的层次感也将是一个不能够被忽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景观更具特色,与周边环境、文化更为和谐统一。

3、 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的措施

3.1 加强生态化建设,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要注重加强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使园林景观与自然更为和谐统一。在园林设计当中引入透水地面、雨水花园、立体绿化等自然友好的设计思路,采用节能环保的低碳材料。生态化的园林设计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人性化的园林景观特色。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这一原动力,所以在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发挥人性的特点,真正的做好人与人之问的交流沟通,同时更要凸显人的性格特点,并以此来加强景观的文化设计因素,使人性得到发挥,并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

3.2 为了让人们能够从园林景观中找到真实感和亲切感,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本土特色和长久性问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尽量保留其本土特色,融入地方文化,使其能够成为一个地区的标志性景观。与当地文化相呼应的园林景观能引起使用者的集体记忆,能让人为之驻足停留,由此提高了景观的人性化程度。

3.3 人性化设计还应该做到人文关怀,突出园林景观的情感化设计理念。人文因素不但包括了人文环境,还应该包括人文精神。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特点,居民的心理要求,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更应该做好人文关怀,要让他们能够从园林景观中消除心理障碍,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譬如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在入口和台阶处设计轮椅通道,给残障人士提供方便,以此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性化。

3.4 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应该充分发挥人性,以人为本,考虑到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不同性格特点,做好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沟通,设计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场所来显示不同人的特点,因而能够使人性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园林设计的品质。

3.5 在园林景观的道路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到人性化这一特点。不同形式的道路设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不同的作用。在设计中主路是平缓的,小路应该突出高差变化,让人们能够获取不同的体验。在道路走向这一问题上,要了解人们的赏景需求,路的对面放景观,用道路的设计让人们感受到不同的景致。

4、结语

总而言之,营造一个人性化的园林景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特色并且赋予其特定的人文精神,注重生态型园林的建设,最大程度的发挥人性和情感化,做好园林景观的道路设计,将人文历史有效的融入到设计中去,追求社会、自然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力求做到天人合一,将以人为本贯穿到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始末。除此之外,设计师也要能够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人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而且设计师也不能单凭个人喜好来做设计,应充分考虑功能需要,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设计为人,在设计中处处为人着想,园林景观才能够真正的为人所享用,获取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马涛.居住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张凯华.以人为本——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初探[J].中外建筑,2003年(3)

[3] 肖远志,王双伍。吴小兵.沿江风光带的园林景观设计探析—— 以宁远九亿步行街风光带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09(6)

现代园林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大气污染、城市热岛、光辐射等一些列城市病也不断发展升级,影响城市的居住环境质量。利用园林艺术设计城市建设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西方现代城市建设艺术的结合,是融入了中国古典哲学和山水艺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建设模式。本文从现代城市建设的园林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如何进行园林城市建设,以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艺术;园林城市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迅猛,房地产事业蒸蒸日上,国家还颁布了推进城镇化建加速发展的政策,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进步,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多。但伴随着城市建设的粗放式发展,城市规模夸张带来的工业污染、可耕用土地受污染、城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也相继出发,例如城郊的“垃圾城墙”、城市的光学污染、北京的严重雾霾等,城镇化的无序开发和粗放式发展催发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城市居住的质量。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拥有碧水蓝天绿地的生态城市,建设将城市建筑与大自然完美融合的城市,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化发展关注的共同焦点。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推进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发展,建设部颁布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指导意见和标准,并定期进行花园城市、生态林园城市的评比和开展现代园林城市建设理论研讨会,促进了我国园林城市的建设,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1.现代城市建设园林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1.1园林城市的缘起

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起步晚,并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速发展,早期的城市规划建设完全照搬苏联模式或西方模式,没有形成自己的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特色。我国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园林艺术的构成形态和理论体系都较为完善,能够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结合在一起,为现代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园林艺术设计理论基础。我国园林城市建设的理论先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他提出将水墨艺术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融入现代城市建设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园林城市”的概念,但没有说明如何进行建设,只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超前的思想。

1.2园林城市的内容

钱学森先生认为现代化的园林城市要将东方传统的园林思想与西方现代城市建设技术结合起来,要体现古典园林建筑的山水文化和多层意象,园林景观与现代建筑相得益彰,人们能够在城市中实现“观、游、居”等多重功能。现代园林城市将城市森林与园林景观巧妙结合,应用了传统园林建筑、建筑学、城市科学等多重理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引导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构筑方向。

1.3园林城市的特性

现代园林城市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突显了五个特性,分别是战略性、整体性、层次性、多样性和长期性。我国城市人口基数大,城市建设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现代园林城市能够提高城市的利用效率,对城市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园林城市建设涉及到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合作,是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整体系统理论,因而园林城市建设具有整体性。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包含多个层次,有盆景、窗景微型景观,也有大至庭院、宫苑的园林景观,有些专家提出大地园林景观,园林城市则是属于大地园林景观的建设范畴,这是园林城市的层次性体现。园林城市的建设不是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照搬,而是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建设多样的园林景观,体现园林城市的多样化需求。我国的现代园林城市建设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截至到2014年我国建设部评选的国家园林城市已经多达184个,国内大小园艺博览会和园艺研究论坛如火如荼地发展,为园林城市的长期性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2.园林城市的建设途径

2.1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和设计

我国幅员辽阔,由南至北地理跨越幅度大,各区域城市发展都具有不同的地理、文化特点,各地区现代园林城市的发展要结合当地的地理地貌和文化习俗,做到因地制宜地建设植物种类多样、本土文化特色分明、布局科学合理的科学规划设计,实现现代园林城市的科技、生态、艺术、文化的有机结合。

2.2加强园林生态建设

一定占地比例的城市园林绿地是园林城市建设的立足点,建设园林城市首先要重视城市绿地的建设。浙江省德清县是建设较为完善的现代园林城市,德清县林业局每年投入1亿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积极引进林业绿化人才,培养了玉兰、栾树、银杏、樱花等多种适宜当地生长且绿化效果出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品种用于市政绿化建设,城市绿化率达到了40%以上,在2008年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

2.3重视文化古迹保护和利用

城中名胜古迹和古代园林是现代园林城市建设的灵魂和瑰宝,通过承重古迹的保护和利用,能够丰富园林城市的观赏性和文化价值多元性。现代园林城市的规划要将古代文化古迹视作珍珠,项链式打造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比如浙江省平湖市对古迹分布集中、自然环境优美的“南河头”进行了重点保护,成立了包含庄园、民居、商业街和河埠石桥一体的生态水城街区;比如河北省邯郸市将名胜古迹武灵丛台进行开发保护,建设了丛台公园,公园古代建筑罗列掩映于绿茵中,与周边现代化商厦有机统一,传承了邯郸五千余年厚重的的文化底蕴。

2.4依靠群众绿化城市

现代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工作量巨大的长期城建工程,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大到公园广场、小到社区和居民楼房,甚至绿化阳台。政府要积极推进园林城市的宣传力度,积极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凝聚力和积极性,鼓励市民投入到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建设中,鼓励市民实现屋顶绿化和楼房垂直绿化,建设花园小区等,推动园林绿地的工作效率。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城市

现代园林城市的建设既是建筑科技,也是设计艺术。古代园林的文人情怀要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凸显出来,将大自然中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与建筑景观邮寄结合,并且要体现地方特色,比如苏州的苏州园林、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北京的四合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建设。

4.结语

现代园林城市是伴随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表达了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更高的要求和理念,也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的必然举措。现代园林城市要借助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湛技巧,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造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相统一的有机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辉.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09(8).

[2] CHAO Yaom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environmen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ive Expo——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for 2005 World’s Fair in Aichi,Japan[J].Architectural Journal,2004(12):26-29.

[3] 鲍世行,顾孟潮.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 尹军涛,饶入东.加强规划引导调控,推动宜居城市建设[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45-60.

[5] 傅礼铭.山水城市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 陈伯平,孔亿.现代城市建设与园林艺术[J].山西建筑,2010(6).

现代园林范文第4篇

一.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

园林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实际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逐渐增多, 随着时代的变迁, 逐渐演变为精神需求, 园林逐渐出现了台楼阁。实际上传统园林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 当人们不能将生活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便只能顺应自然, 对生存环境加以改变, 从而构建一个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而我国园林的发展正是如此。

其次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改变与征服。在这个时期, 人们大兴土木来修建人工环境, 对自然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从而出现各种不良的后果, 导致人力物力严重消耗的问题的发生。自唐代, 中国古典园林便进入到了鼎盛的发展时期,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开始追求精神享受。

二.传统园林模式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综上, 笔者对传统园林的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随着时代的发展, 园林设计呈现出更多的设计模式, 从传统私家园林逐渐演变为开放式园林, 充分反映了现代城市人对自然的渴望。就目前来看,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 也不乏一些杰出的园林设计借助了传统园林模式突出自身特色。

(一) 苏州拙政园

中国的传统思维具备意向性, 古人在创作艺术之时更侧重于关注世间万物与社会、人文的联系作用, 因此创作出来的内容才具备寄托理想、反映生活以及阐述哲理等意义。众所周知, 拙政园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是古典园林的重要代表, 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实际上苏州拙政园的设计便离不开传统园林模式。从整体格局来看, 苏州拙政园是一个围合封闭的环境, 利用曲水回南围墙营造一种半封闭的氛围, 封闭式围合作为传统园林设计重要模式之一, 是园主人为了独享自然的环境来采取的设计方案, 这一特点在私家园林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拙政园内部, 可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庭院, 从而营造出一种大圆套小圆的模式, 经笔者了解拙政园内部的建筑大部分建立于明清时期, 没有几何对称格局, 没有中轴线, 给人一种浑然天成之感。

苏州拙政园在造景方面也是独树一帜, 运用了古典园林造景的众多技法, 将中国传统的崇尚自然哲学思想体现出来吸引了大批游客。

(二) 西安曲江遗址公园

西安作为六朝古都在园林建造当中无一不体现其灿烂的文化遗产, 与苏州拙政园相比, 西安曲江遗址公园现代城市园林建造特点更加突出。曲江之美, 不仅在于天成同时蕴含了诸多文化内容, 设计者通过运用遗址点来对园林景观加以建造, 更好的凸显出曲江的历史背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引入了新时代的观念, 拉近了人们与园林之间的距离。

三.传统园林模式为现代园林设计带来的启示

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设计存在个性, 同时也存在共性, 其中传统园林模式主要是利用传统造园方法对园林的特点进行体现, 曲江遗址公园作为开放性自然园林, 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而现代园林在传统园林造园技法之下融入了新时代的烙印, 使其内容更加丰富, 风格更加突出, 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 人们渴望与自然拉近距离, 因此对园林景观进行建造便显得尤为重要。从艺术发展角度来看, 在园林设计中需要对传统园林艺术不断继承与发扬, 从而找到更适合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 通过园林协调城市与自然的矛盾, 为和谐环境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一) 感性与理性的相互融合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将感性与理性融合起来, 将园林设计主题充分表达出来, 并对主题展开理性分析, 通过这一手段来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园林意境。另外还应加大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人文景观进行构建。在园林建设中应与当地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 通过园林造景工艺与材料的运用营造一种协调的空间, 充分满足游客自身需求。与此同时还应将多元化意境表达出来, 通过花木寄情、状物比兴等手段来实现。在时代的发展下, 古人那种超凡脱俗的情趣与现代人大方、便捷的要求不符, 据此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可传达出更多的情趣, 满足游客各种需求。

(二) 天地、人境的有机结合

光是古人营造意境时常有的手段, 光是游客最容易察觉的东西, 园林设计需要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视觉质感而产生轻重、冷暖等感官变化。比如, 通过阳光营造“温暖”之感, 而月光则侧重于“清幽、清静”的意境。夜晚的月色可以促进园中的植物、山石存在形与影的互相交错、重叠, 使得园林空间更加淡雅、深邃。因此在现代园林建设中, 可以对自然光线给予充分应用, 通过光线的应用使景观出现丰富的光影交错。证实通过这种天地、人境质检的互相契合, 使得园林中的景观、景物能够寄托出深远意境, 帮助游客获得更多“象”之外的意境和情趣, 使其心境和自然为一体, 将游客内心的情趣与感慨激发出来。

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传统园林模式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为促进现代园林建设的实施, 还应借鉴传统文化精髓, 将传统景观造景技法运用其中, 在秉持东方艺术特色的同时, 也应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理念, 并符合生态环境需要, 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园林建设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为我国园林设计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为我国园林事业发展贡献一臂之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各行各业均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园林设计。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园林设计, 可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本文将对中国传统园林模式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体现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现代园林,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志贤.中国传统园林模式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体现[J].现代园艺, 2018 (04) :121-122.

[2] 魏亚利, 徐英.现代园林设计的中国传统园林模式体现分析[J].现代园艺, 2017 (06) :135-136.

现代园林范文第5篇

摘要:农业景观园区建设项目使人工景观营造、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休闲旅游有机融合,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在社会各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社会民众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于社会生产建设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中央针对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引导,文章通过对农业景观园区在互联网+背景下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深入探究,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景观园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景观园区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旨在促进新时期农业景观园产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景观园;互联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秦皇岛市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地域环境及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农业景园园区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为自身发展带来诸多的便利条件,拓展项目的生存发展空间,迎合国家对于农业的发展方向引导,将自身与二三产业实现多途径的融合发展,拓展自身的发展深度,为新时期的农业景观园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一、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景观园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背景将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拓展到虚拟领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发展支撑,实现了产品生产经营的高效、集约化发展模式,秦皇岛市自然条件优越,气候特征分明,具有农业景观园的先天发展优势,紧握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应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发展平台,积极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本地农业景观园的必然选择。

(一)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景观园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实现精准化发展

农业景观园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自身发展建设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农业产业发展不计较生产效率及劳动高效产出等问题,能够实现小众化或者家庭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而农业景观园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其生产建设过程中需要依靠工业、中间服务业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支持,准确而言农业景观园本身便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农业景观园中涉及到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现代化工业生产技术以及工业材料应用于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作物光照条件、生产的温湿度需求等技术的精准控制,实现对生产资料的高效应用,同时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能够实现人工景观的智能化应用需求,实现对作物生产的远程遥控式管理生产。观光娱乐服务也是农业景观园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服务形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更趋向人性化、个性化、多元化,很多农业景观园都在积极应用动物认养、作物认种等新型服务模式,使观光者不仅能够实现对产品的观赏和品鉴,还能够将自主意识在其生产服务中得到践行。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服务对象对于认养对象实现实时监测,查看其生产管理状态,满足自身的多元化消费需求,精准化发展将是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景观园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互联网为农业景观园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发展空间

农业景观园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当今农业发展的新型业态,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经济效益为发展基础,互联网时代为其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以实现其产业发展向经济效益的持续性转化。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只能依靠产品的市场流通实现其经济价值,而农业景观园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更多样的市场经济价值体现途径。秦皇岛市具有良好的市场经济基础,农业景观园项目的市场空间也十分广阔。但是伴随国家及政府对相关产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将会愈加明显,实现服务品质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是必然发展途径,互联网将为产业发展突破地域的局限,使更多地区的民众能够了解本地的农业特色经济,认知农业景观园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吸引更多的外地民众能够成为本地产业发展的消费者。同时农业景观园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会大幅提升农产品的产出率,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环节,互联网平台为产品流通降低了中间流通成本,进而实现市场空间及经济价值的拓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景观园区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制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融合发展战略目标

农业景观园区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融合经济发展形式需要制订自身发展特点及时代发展需要的战略规划,同时充分考量战略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应用农业景观园区产业经济特点为发展优势,将现代化的二三产业经济发展特征融合到自身的生产建设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科学发展战略作为自身经济发展的引导方向,辅以设计发展方案和执行路线,逐渐实现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二)应用现代生产技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水平

农业景观园区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先进生产技术作为发展支撑,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现代技术投入,将二三产业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业景观园区的生产建设中,以技术为支撑实现生产效率及服务品质的提升。农业景观园区有别于一般的农业产业,更需要重视自身的多元化生产经营模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能够实现立体农业种植生产模式,现代工业设施及技术应用能够提升农业景观园的建设标准和服务品质,中间服务品质的提升能够推动产业生产向经济效益实现的转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农业景观园区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农业景观园区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以第三产业为支撑,以第二产业设施和技术应用载体,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三)立足自身发展优势,打造特色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景观园区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套路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市场及消费者的关注的,但是却为园区的发展目标实现造成影响。若要实现农业景观园区的长久发展,必须对自身的发展优势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打造特色经濟发展模式,实现差异化的市场份额补充,拓展特色项目以及特色产品,积极进行生产经营模式的持续更新,进而降低同行业的低效率模仿,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以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只有稳定的经济增长以及资产积累,才能够为自身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农业景观园区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自身的特色优势将是推动自身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结语

农业景观园区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产供销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景观园区需要明确互联网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趋势,并通过制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融合发展战略目标、应用现代生产技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水平、立足自身发展优势打造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等措施,构建智能化、规范化、多元化发展模式,以促进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健兵,吴平,郭华等.秦巴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33(04):70-76.

[2]王东荣,顾吾浩,吕祥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上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上海农村经济,2017(06):4-10.

[3]汪洋.支持返乡创业、用好\"互联网+\"、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扶贫攻坚[J].农业工程技术,2016,36(09):8.

作者简介:杨旭光,男,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园林景观、美术学。

犇妮,女,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

鲍禹,男,河北环境工程学院,讲师, 学士。研究方向:园林景观。

现代园林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融合了传统理念的现代化居住室内环境设计原则,并探讨了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使用,分别从传统图案、传统材质、传统家具、传统壁画、传统陈设和传统房屋样式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理念;居住;室内;环境;设计

传统的居住室内环境装饰元素自古以来都是我国室内装饰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其地位相当重要的,既融合了庄重与优雅的双重品质。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结构常会出现雕花纹饰、中式家具、织绣、绘画、书法、印染和中国瓷器饰品等主要表现符号,这些传统元素不仅散发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得到了人们的亲睐。再者,除了能传达较佳的视觉装饰效果,并且这些吉祥图案也彰显了人们对生活的憧憬,比如“梅”、“兰”、“竹”、“菊”等在中国传统意义上都表达了深刻的含义。

1.融合了传统理念的现代化居住室内环境设计原则

一旦谈到中国的传统居住建筑,人们就会想到坡屋顶、彩画和吉祥图案等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元素,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已经跟中国的建筑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了,中国建筑是全球各国唯一一个以木结构作为建筑体系的,巧妙的运用木结构这一传统元素更好的彰显建筑的结构美和装饰美,彰显建筑生态文化的内容。木结构不但易于加工,而且富有中国传统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注重以下居住室内环境设计原则:

1.1在现代建筑室内环境中融入传统结构理念

当前的建筑很多都使用了砖混和框架两种结构,这是由古代的木框架结构发展而来的,赋予了现代建筑新的含义。

1.2注重传统材质的现代表现形式

在现代建筑的室内,一些运用了传统的天然材质,很好的烘托了气氛,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性,体现了天人合一传统思想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3重新合理的组合色彩文化

中国古建筑中的色彩相当重要,各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色彩文化,不仅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性,而且还把色彩这个重要的手段当成了自己象征性语言。比方说,北京的香山饭店,在色彩配置上采用中国传统的白色抹灰墙面、灰砖线脚, 以灰、自两色为基本色调,这是中国唐代建筑和江浙民居以及园林建筑的基本色调,室内的材料都是木、竹等自然材料,色彩中性偏暖,以此来突出民族性。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就是利用这种色彩的相对独立性采取将新旧调子打乱再重新组合的方式。

2.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使用

2.1使用传统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反映了人们审美的趣味,一般都体现了吉祥的观念和寓意,是以抽象或具体的饰纹和造型祈求祝福的装饰设计。

北京的王府饭店就是现代化的北京传承传统优秀建筑文化的成功范例。 “王府” 的细部处理是非常现代的, 大屋顶向墙身过渡处的线角十分简练,白墙上分格线相交处的田字状图案用了传统的朱红色,使人会想到宫府大门上的门钉图案,极富古代王府大门的庄严,但又富有整体的现代感。还有香山饭店的窗户和墙面,用的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符号特征的形式:即方与圆两种图形的对比,蕴藏了中国古老的天圆地方学说,这一传统文化学说所引申出来的各种设计现在都广泛的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2.2使用传统材质

2.2.1自然材料

(1)木材。在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流域,土地肥沃,适宜定居,而且还有茂密的森林,于是木材就逐渐成为了被中国古代建筑所采用的主要材料,木材常用于制造传统室内环境中的地板、空间分隔、屋顶(结构与造型)、门窗、家具等。在现代,由于木材的环保性和其本身优良的品质(保温性能良好、觸感舒适、纹理特别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由于现在的木材种类繁多,它们的物理和美学性质也各具特点,深得人们喜爱。

(2)石材。在传统建筑中,石材常用于屋基、梁柱、地面铺装、栏杆、台阶、路面和局部装饰等,是高贵与身份的象征,石材具有的特殊的质感和优美的纹理,同样为现代人所钟爱。到现在,石材常用于地板、装饰贴面等,是大厅、客厅中几乎不可缺少的装饰材料。

(3)其他。古时的人们因地制宜,大量选用本地所产的材料进行房屋构建,如土、石、树木、竹子、茅草等。创造性地选用本土材质进行室内环境的装饰,不仅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体现当地的地理特色。

2.2.2人造材料

在室内环境装饰中,陶瓷是最常用的人造材料,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我国在建筑和室内环境中有使用陶器作构件的历史悠久(如汉代的陶砖、瓦和排水管道等)。陶瓷制品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观赏性,不仅在以前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即使到了现在,它仍然是室内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陶瓷常用于地面铺装、立面装饰和制造卫浴器具,一些以突出地方特色为主题的室内环境(如茶楼、度假村等)中就大量采用了表面上釉的陶瓷砖,具有回味悠长的历史感,虽然目前的室内人造装饰材料繁多,但人们对陶瓷制品的喜爱并没有丝毫减弱。

2.2.3其他材料

(1)金属。在古代仅仅用于一些装饰性的小构件,如铺首、门窗构件等,在目前的一些营造传统风格的室内环:境设计中,大量地把这些金属制品用于立面装饰,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纸张。在传统室内装修中,常用于门窗上,这是因为纸张能更好的透光,也正是因为这种优良的性能,现在很多设计师也把它用在了室内空间的隔断上,这样不仅发挥了纸张的物理性能,也使这个隔断具有了传统的气息,在目前流行的以“禅意”为主题的室内环境中,纸张常用:隔断或墙面装饰,具有很好的效果。

2.3传统家具的继承

现在的室内环境流行趋势是重装饰而轻装修。也就是说,现在的人对于家具、陈设品的作用越来越重视。虽然现在的家具种类很多,种类的变化也日新月异,现代人对传统的怀念也体现在了对传统样式家具的选用上,从材质上看,中国的传统家具主要以木质家具为主,也可在室内局部选用藤制家具或石材家具。但木质家具仍然是现代家具中重要的成员。在休闲空间、阳台或户外,藤制或石材家具则是不错的选择,说到木质家具的样式,则不得不说我国明清时期的家具,我国的明清家具样式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不仅舒适,且造型优美典雅。即使在现在看来,这些家具也如艺术品一样,更何况它本身还具有令人回味的历史韵味。现在的一些餐厅、茶楼或居室仍然首选中国传统样式的家具,以创造具有历史文化气质的室内环境。

2.4传统壁画

壁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达形式,是按照一定的建筑要求而进行的装饰性绘画创作,需要有合适的色彩,构图,材料来表达它的内容。河南博物院入口有一幅巨型壁画,配以“盘古开天地” 的主题雕塑,远观气势雄伟,再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流传的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及古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弘扬了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根祖文化,色彩朴实,与博物院的整体室内环境相得益彰。

好的装饰壁画可以加强建筑环境的气氛,使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得到延伸。比如用于庭院园林中的观赏性壁画,与周围实景紧密配合,既可起到配景的作用也可起到借景的作用。壁画突破二维空间的平面特性,给实际建筑空间造成视觉程度上的纵深感,人们的视线经过实景后再延伸到壁画上,不知不觉会对空间的层次感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

2.5传统陈设

家具、灯具、装饰织物和各种陈设品,统称为室内陈设。中国传统的室内装饰以色彩丰富、纹饰华美著称于世,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和风格。在家具和陈设品的摆放上,有的体现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也有文人含蓄而高雅的境界。以家具为例。中国家具最讲究天人合一,比如明式家具就是舒适和美观的典范。但因为生产方式的进步和现代生活的需要,纯中式家具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社会,如今比较流行的提法是新中式风格,它结合了现代与传统的元素,是概括后艺术化的中式造型,但做了现代处理,以椅子等小件家具和配饰居多,因為它们形态多变,最适合设计师发挥想象力。

为适应市场需求,设计师将中国传统家具的精华元素与西方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出一批中式家具的新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设计方向:一是以中国传统家具为本,对传统家具做材质与款式的时代更新:二是以现代家具为本,引入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基本元素进行创新。如联邦家具中的“简约”系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演绎。

传统陈设品的点睛不是旧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的脉络传承下去。像窗棂、雕刻等这些传统东西,常被用来做局部装饰;用博古架和多宝格来摆设现代雕塑也别有一番韵味;在色调上,以红、黑、黄等最具中国传统的色彩营造氛围,再衬以字画、青花瓷瓶、屏风等传统元素,都在现代室内空间环境气氛的表达中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感。

2.6沿袭传统房屋样式

对传统房屋样式的模拟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2.6.1沿袭结构样式

现在的建筑物多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钢筋混凝土具有极好的塑造性和物理性能,所以要在室内建造一个传统房屋结构样式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传统房屋的典型结构样式有柱、梁、斗拱等—这也是最常见的现代模拟传统室内环境的方法,这样的再现方式,不仅保证了房屋结构的先进和实用性,还具有了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传统室内环境效果(如:北京饭店西楼大堂和宴会厅)。

2.6.2沿袭非结构样式

常见的另外一种模拟传统室内环境效果的方式便是通过对非结构样式的模拟(如门、窗、轩等)。这种继承方式虽然不及前一种具有震撼力的真实效果,却因其可操作性和点缀特色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如浙江杭州青藤茶馆、浙江杭州蓝宝茶楼等)。

【参考文献】

[1]申绍杰,陈方达.福建地方建筑中的材料可持续性初探[A].台北:第二届海峡雨岸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92.

[2]戴志坚.闽海民系民居建筑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217.

上一篇:少先队员宣誓词范文下一篇:德智体能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