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论文范文

2023-09-16

生物课堂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动态生成性课堂是学生完成思维灵动和个性发展的广阔平台。教师在课堂中能充分把握这种动态因素,能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将课堂由静态引向动态、由有效引向优质。

【关键字】动态生成性课堂;核心素养;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普通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即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1]。新课标强调了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而非记忆背诵[1]。课堂是教育实施的主战场,课堂教学需要基于对学生成长的生命性思考,强调学生的知识体验过程,因此构建动态生成性课堂将成为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动态生成性课堂的内涵

动态生成性课堂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宗旨。在课堂教学中,以生物学核心素养统领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以科学探究和工程学实践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少而精的学习获得最大的成果,以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命需要为宗旨[2]。

二、動态生成性课堂的特点

1. 教师引导的精准性

教师在课堂上指引教学过程的精准性将直接影响教学品质,减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和拓展。学生作为课堂上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发起者,具有瞬时性和发展性,而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学生认知和理解程度的差异性,都有可能偏离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此时就需要教师的精准指导,能够及时的将生成性资源归类、总结,课堂上进行多维度的知识和价值引导,完成不同学生核心素养的多层次培养。

2.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关键意义就是促进人有价值的去创造生活,学生作为课堂知识的主要获取者,应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动态生成性课堂,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程构建,去发现、探究和分析问题,通过合作与交流,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动态生成性课堂能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需求,活力四射的课堂定会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3. 课堂成果的创造性

动态生成性课堂,为不同学生的独特成长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凭借知识、情感等去再发现、再创造,将知识概念转变成有思想、有内涵的精神体验。课堂上将原素材和生成性问题进行融合、互补和修正,形成更加综合和完善的新认知,并发展出新的科学问题,让课堂更富有创造性。

三、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生成

1. 生成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预设既是对教育的期望,也是教学的基础,而教学目标的生成则是教学的延伸,旨在促进人的综合发展。生成性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的是一种过程性,教师在把握预设目标的同时,教师能够敏锐的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与预设的教学目标相融合,使目标更具体、更生动,让学生用发展的视角去理解教材知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不仅能形成新知,也为教师目标教学提供更多的基点。

2. 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介是教材,而教材内容大都是高度概括的知识大概念。教师需要在授课时将书本知识再处理,将静态的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密切联系,整合并发展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熟悉感和体验感,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发展性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将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呈现的过程,它应该具有生活性和发展性。发展性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用问题驱动教学内容,教师应具有转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能力,将书本的知识变成问题,引导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和理解。问题驱动课程教学的关键就在于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的设置要适中、成递进关系,学生通过问题的指引,不断体验科学发展过程,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及核心素养。

4. 赏识性的教学评价

动态生成性课堂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用赏识的心理去看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营造一种心理安全的气氛,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赏识性评价是维系师生、生生有效对话的纽带,是促使课堂动态生成的“助推器”。给予学生不同的积极评价,学生在信任的环境中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多方向发展,产生和释放的能量也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也将随之产生。

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教师需要从生命的高度、用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在极富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激活新知,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生命主体的自由发展,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机勃发的重要部分,使课堂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在继承与创新中诞生的新课标--访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刘恩山[J].基础教育课程,2018,(1):60-64

[3]付修儒.论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基于生成性思维的视角[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4]吴少玲.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7

生物课堂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 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生物教师的重视,但在具体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生物教师的重视。为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强化实验教学,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初中生进行探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掌握生物学习规律,真正实现生物“为我所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要补充,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生物教学的基础,也是深入理解生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本文先分析生物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理念的时间已经很长,但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不进行转变和创新。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应试教育思想依然存在,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很难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过分注重课本理论的灌输,忽视了生物实验的重要作用。把实验课上成了生物知识的讲解课,教师只管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在下面一味地听,教师和学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根本没有实验操作的机会,实验教学也就成了表面文章,难以得到真正落实。

(二)硬件设施不完善,缺少实验条件

在一些初中學校里 , 对生物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以至于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即使有实验室的基本设施也不完备,在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的配备上有很多不足甚至还存在着实验药品过期的情况。硬件设施的不完善难以支撑所有学生的实验操作,导致很多 生物实验只能由教师演示完成,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生物实验室里没有多媒体设施,有些不能在实验室操作的实验连演示都无法实现,打消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学生对生物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只能死记硬背, 使学生在生物实验的认知上存在盲点,实验教学形同虚设。

二、 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转变实验观念,提高教师实验水平

生物教师是生物实验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提高生物实验有效性的关键,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品质等都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学习。因此,生物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改善教学技巧, 提高实验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展现出生物的魅力。生物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实验的重视,把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 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同时还要有再学习的意识,积极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潜心钻研先进的教育理论,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从多种渠道拓展生物学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生物教师还要有经常反思的教学习惯,每次实验教学完成后,生物教师需要对实验的每个环节进行回顾和分析,找出学生实验时出现失误的原因,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总结出每次实验的优缺点,从而在下次实验时可以优化自己的实验教学方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生物教师还要注重实验语言的使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确、生动灵活,要注重口语化,还要注意语音语调和讲课时的情感态度,使教学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让学生听起来不会感到机械呆板、枯燥乏味,使学生可以轻松融入实验教学中。

(二)做好课前准备,保障实验有效开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做好课前准备是生物实验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在每次生物实验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课本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规划实验操作步骤,预想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见的问题,总结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药品、材料等,以保障实验教学可以顺利进行。在生物实验前,生物教师应对实验至少操作-遍,感知实验过程中的重难点和易出现失误的地方,这样生物教师对实验教学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当学生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生物教师也要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对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避免在实验时无从下手。另外,在实验教学开展前,生物教师要注意实验教学氛围的营造,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实验环境。生物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好实验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实验,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和思维互动,从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爱上生物实验课,对每节生物实验课充满期待。

(三)拓展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倡导探究性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生物教师要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发散初中生的思维,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生物教师要积极拓展生物实验教学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实验体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是生物教师最常用的方法,生物教师要善于设计形式多样的演示实验,并在其中融入探究的成分,鼓励初中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观看演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和生物技能的掌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了实现高效教学,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创新、拓展和延伸,变固定 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创新,或者是依据课本理论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亲力亲为。在好奇心的和成功欲的驱使下,初中生会主动投入到实验教学中,从而获得第一手客观、 真实的实验结果,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课内实验教学只是生物实验教学的一部分,生物教师还要积极落实生物课外实验,通过对生活中的各种生物资源的观察、记录和思考,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并且还可以创设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运用生活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健.初中生物实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J].新课程,2021(39):76.

生物课堂论文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高中生物作为高中阶段重要学科之一,为了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提升,引领每位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老师应该重视将生本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发展主体地位,让学生快乐、高效、轻松学习,真正构建高中高效生物课堂。

【关键词】新时期  高中生物  生本课堂  构建探索

以生为本理念是顺应课程改革背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理念,以生为本倡导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发展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老师应该立足于这一新的教育时期,落实新型教学策略,更新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的机会,思考的机会,促进他们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提升综合素养。

一、新时期高中生物生本课堂构建的意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打造高中生物生本课堂是打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理想课堂的过程,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大助推力。

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人。建设生本课堂就是全面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人翁设计教学主题,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措施,这一举措有助于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学习生物知识,思索生物问题,展开生物实验,有助于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知识认知、实践操作和问题探究能力,有助于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教学效果最优化,让学生的能力提升全面化。

二、新时期高中生物生本课堂构建措施

1.融入趣味因素,激活学习热情

构建生本课堂,强调学生积极的课堂融入,只有学生融入的课堂才算是生本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融入课堂积极学习,进行实验探讨的内在驱动力,老师在课堂上应该融入更多趣味性因素,以趣味激发热情,以趣味促进学生发展。

首先,老师应该重视幽默教学的应用。幽默是课堂的润滑剂,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磁石,老师为了让课堂更加有趣,可以运用幽默性的教学语言,幽默化的生物故事,为课堂增色添彩,为学生的发展提升助推力。例如:在“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核酸”的讲解中,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谢霆锋跟张柏芝的故事,并问“倘若谢霆锋想要知道张柏芝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他的,他应该怎么做”用明星的新闻让课堂更有生动性,同时也更好的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核酸,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热情,促进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参与新知识的讲解和新问题的探究。又如: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课堂上,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幽默的故事,一名身材高挑,肤色白皙,眉眼标致的女孩嫁给了一位浓眉大眼、身姿挺拔高大、帅气逼人的高富帅,有一天他们期待已久的第一位宝宝终于降落人间,本想着这对有着优秀基因的夫妻可以生出一为漂亮宝宝,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宝宝眼睛很小,皮肤黝黑,他的样貌和他的父母丝毫没什么关系,听到这样的故事,学生陷入了沉思,这时老师又说,别伤心,他们的第二个宝宝完全跟随了父母的好基因,很是美丽。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第一位宝宝跟他说的父母差别这么大吗,在学生的欢笑声中,进入到了基因突变和重组的学习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异常集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次,老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日新月异,现代化教学工具层出不穷,老师应该将微课视频、多媒体技术、flash动画等等融入到生物课堂教学中,让课堂因信息技术的存在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多姿多彩,同时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扩展教育资源,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理科学的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聆听音乐,观看视频,了解flash动画,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高效学习。例如:在“细胞的增殖”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清晰让学生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有关细胞分裂的全过程,并通过慢镜头和重复播放,将抽象性的生物内容直观展示给学生们,既有助于让学生了解细胞各个时期的生理变化,了解细胞分裂时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课堂的趣味性,获得耳目一新的感受,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最后,老师应该重视游戏教学的运用。任何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游戏,通过游戏教学方法的课堂融入,能够让学生感受生物课堂的无限乐趣,从而打造高效课堂,也能够让课堂应学生的玩闹更加高效,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例如: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复习课上,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是否能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们分成几个组,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抢答,最后通过得分制评出优秀小组,这样激活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大大提升了日常的復习效率,有助于为学生整个生物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2.重视小组合作,促进自主探究

为了构建生物生本课堂,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思考,探究问题,在发挥自己的个人智慧中了解生物知识,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又能够真正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知识讲解和问题的探讨中来,让学生在不断交流和沟通中全方位的认知生物知识,从而大幅度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遗传因子”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对DNA分子进行理解和掌握,老师引导学生们展开小组合作,让他们了解放射性同位素32p、35s的引入原因,为什么要搅拌混合之后的培养液,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既提升了学生讨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又有助于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发散,更能够了解生物知识的真相,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3.创设问题情境,促进积极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构建高中生物生本课堂,老师应该强调学生的思维参与,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还能够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生活的关系,感悟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求,对问题的解决充满迫切,从而在老师的因势利导之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细胞的癌变”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问题给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可能会损害细胞中的DNA分子,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或是破裂失控,从而变成癌细胞,这些癌细胞的产生或者是癌症的发病率和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系吗?与吸烟有关系吗?与喝酒有关系吗?与熬夜有关系吗?通过这一以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让他们感受生物学习的价值,即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够抓住学生的兴奋,让他们积极主动探求新知,在学生的课堂参与中,让课堂更加有效。

4.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

构建生本课堂,让课堂的每一细节全部围绕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完成,老师就应该关注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之处,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认知能力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分为高、一般、较弱三个层次,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落实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布置不同的教学作业,让素质较高的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冲一冲,获得更大更深远的提升;让能力一般的学生能够夯实基础知识,并且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巩固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巩固,同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遇到困难时,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燃气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都能够获得不同的进步和成长。

5.鼓励动手实践,提升操作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突出地位,生物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让学生手、耳、脑、眼并用,开动脑筋提升思维,动手操作,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讲解细胞的知识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细胞的结构有深刻的认知,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来到生物实验室,让他们对洋葱进行切割,了解洋葱切片细胞的样貌,这样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积极参与中了解细胞的结构,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还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耳过程中,发散思维,提升能力,既牢固了记忆,又增强了热情,还提升了素养。

结束语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老师应该顺应课程改革要求,重视生本课堂的构建,在课堂中注入无限的活力和生机,让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方面都因学生的参与而更加协调、和谐和稳定,老师应该落实多元化教学方法,渗透各种科学的教学理念,精细化教学环节,重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引领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江涛.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 试题与研究,2020(27):9.

[2] 沈筱璇.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智慧教育刍探[J]. 成才之路,2020(33):57-58.

[3] 宋广亚. 浅谈高中生物高效教学的策略[J]. 天天愛科学(教学研究),2020(10):68.

[4] 王承志. 生本教学思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J]. 第二课堂(D),2020(07):42-43.

[5] 玛依拉·胡尔曼汗.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生本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94.

[6] 蔡斌. 基于生本,营设适切的高中生物课堂氛围[J]. 高考,2019(16):100.

[7] 许玉娟. 生本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 科普童话,2019(07):29.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生物课堂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掌握学科核心概念并运用其进行判断、推理和实践,是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石,也是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的前提。基于此,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为主线设计“概念教学”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关注概念形成的三个阶段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提出各阶段助于学生概念学习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实现为思维而教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思维活动 概念教学 生物学

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凝练出了生物学大概念,并指出教学内容需要围绕大概念展开的课程理念。所以,“概念教学”也应该由传统地向学生传授零散的、不连续的事实性知识片段转向所学的内容都指向生物学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概念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科学概念体系和深入学习核心概念。概念是思维的产物,是人们在头脑中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形成的映像;又是思维的工具,是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概念教学”的本质也是思维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一般概念自主建构核心概念,不仅可以达到形成相应生命观念的目的,而且使概念成为学生解决问题时思维利用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发展学生思维,围绕核心概念设计并进行教学。

一、课前准备:构建概念体系,规划思维活动

核心概念是在掌握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理论等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并支撑着生命观念的形成[ 1 ]。所以,在教学中,核心概念的构建不能一蹴而就。一节课中,可以学习不超过两个重要概念,为接下来核心概念的学习做铺垫。然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系统化思维能力并结合各种思维活动将所学到的一般概念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形成核心概念。因此,在设计一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构建核心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应先构建核心概念体系[ 2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厘清一般概念与核心概念的关系,并且对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极为重要。

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一节中,学会通过实验观察了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现象(属于事实性知识)之后,形成了对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这一一般概念的认识,这一概念是为了说明“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便于理解“物质一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维持细胞的代谢活动”这一重要概念,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生存离不开能量和营养物质”这一学科核心概念,并帮助学生形成“生命是物质的”观念[ 3 ]。因此,教师要具有关注核心概念进行“概念教学”的学科视野,为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形成生命观念创造条件。

二、概念形成:感知、激疑、解疑,思維围绕核心概念展开

1.出示直观材料,为思维提供“触角”

教育心理学中,加涅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具体概念指由事物的一般特征构成,人们可以感知到的概念,如红色、大小等。而定义性概念是指不能通过感官概念的例证而建构,只能借助下定义获得的概念,例如能量、ATP、消化等。加涅只是从智慧技能学习层次的角度对概念进行划分,相比于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属于较高的认知层次,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4 ]。许多概念的形成需要先借助对概念的例证的观察,然后再通过下定义抽象出反映属性的定义性概念,是两次抽象的过程。生物学中许多概念的学习都是基于直观例证材料,从中抽象出来的。例如,学习眼球的结构一节时,教师拿出眼球的模型。学生边观察眼球的结构特点边分析其各部分结构承担的功能,依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完成对眼球的学习。生物学中同样有一些无法出示直观实例的定义性概念,如基因的遗传定律。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概念模型,例如,通过有无耳垂这一实例构建概念模型,清晰地解释性状的遗传规律,帮助学生更简单、快捷、直观地理解性状遗传规律的内涵和外延。由此可以提升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利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置问题驱动,为思维插上“翅膀”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对概念形成初步的认知。但由于学生的自主完成抽象再抽象的过程是十分困难的,这就需要由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构建概念的思维活动。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置是要有指向的,应该围绕着学科核心概念进行创设,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串,让学生的思维向登山一样逐级递增。这时,围绕着核心概念展开的一个个问题就好像是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概念之间搭起了一架桥梁。例如,初中学生在观察了解了植物器官的组成之后,提问:“器官各部分形态、功能特点”;高中阶段在观察了糖拌西红柿的状态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 细胞壁和细胞膜什么样的特点支持这一现象的产生?”这样的提问内容简单、高效的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

3.进行实验探究,为思维带来“源泉”

基于问题设计探究实践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归纳总结,构建概念。例如,在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水”一节时,教师首先需要关注本节知识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基于这一概念进行的教学设计会更具有针对性。接下来可以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学生从中进行观察、猜想、体验、概括、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探究实验获得的对植物吸水与失水的基本理解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为更好地理解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无机盐的跨膜运输提供思维的着力点。所以说探究活动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基本理解。

4.联系生活实际,为思维搭起“桥梁”

生物学的定义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所以说科学的概念、原理是蕴含在学生日常可以接触到的生物学现象之中。与其他学科不同,学生在学校外也可以不断的接触到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例如花、种子、叶片的结构这些初中生物学的知识,学生在老师讲授之前就具有初步的认识;还有生活中有的学生制作过姜撞奶,这就与高中生物学中蛋白质的性质相关的内容息息相关。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有印象,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利用学生头脑中的已有信息联系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事物的广泛性,并且他们并不具有甄别事物真假的能力,所以其脑中是否存在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就具有不确定性,这也就是教学中常存在的迷思概念。因此,教师在联系实际的同时要注意区分学生对概念已经存在的认识是否正确,要及时纠正迷思概念,否则这些错误的概念会对学生日后形成科学概念起到反作用。

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到的“同化”和“顺应”的观念,教师首先通过谈话、提问、经验总结等方式获得学生脑海中的前科学概念,辨別概念的正误,然后分别进行“同化”与“顺应”。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头脑对概念存在的理解与科学概念相联系进行教学,是学生主动吸收知识、发展科学思维的“桥梁”。

三、概念巩固、深化:聚焦概念的迁移应用

1.核心概念内化形成品行

学生在学习生物学概念之后,应该得到观念上的更新和行为上的改变。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课后,应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提升个人素质,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在生物教学中持之以恒地使用科学的概念正确的指引学会森的歌行为,也是应该贯彻的。

因此,生物学教学的目的不单单在于知识的灌输,教师要认识到“知识的教化作用”,并上升高度到“教育”。

2.课后作业帮助构建核心概念

首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概念图,概念图策略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系统的把握重要概念,作为教师备课的主要工具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构建概念体系的把手。学生在完成对相关概念的学习之后,基于自己对该概念的理解在头脑中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形成概念图,是学生仔细思考概念之间的联系、排序之后自主建构的。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正确的掌握了核心概念;其次,学习相关概念之后,布置概念的比较分析作业,例如在上完生物分类的相关知识之后,让学生对比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异同,学生在进行比较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异同,进行对比记忆,有利于核心概念的构建,还可以为高中学习更深层的知识打下基础;最后,教师可以布置动手实践作业,提供实践和分享讨论的机会,例如上完“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物理模型。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解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转化为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四、结语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关注重要概念,它既是生物学教学的着手点,也是学生通过中学时期的学习需要完成的目标。教师要利用核心概念引领课堂,围绕其进行教学设计。其次,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认为设计各种活动进行教学无法提高教学效率。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最新版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生物学的核心素养涉及到教学应该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一味地关注分数。基于此,在教学中应该涉及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最有利于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活动。最后,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只有教师意识到了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才是有可能的。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中对教师教学实施提出的建议,并且在此基础上加深理解,完成更有利于自生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教学。

【参 考 文 献】

[1]周丐晓,刘恩山.系统化思维在科学概念体系构建中的价值和作用[J].生物学通报.2018,53(1):21—23.

[2]平亚茹.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J].生物学通报 2018,53(9):45-46.

[3]谢虎成,刘恩山.回归概念教学的基本问题[J].生物学通报.2016,51(8):13—15.

[4]赵占良.概念教学刍议(一)—对概念及其属性的认识[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1):40—42.

(责任编辑:姜秀靓)

生物课堂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为例,论述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从个人价值准则、社会价值取向和国家价值目标三个层面的课堂渗透教育进行阐述,为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是生物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同形式的契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生物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设疑思考、生生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习得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为例,探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以教材中“人物事迹”为突破点,融入正确的个人价值准则教育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自行阅读课本,让他们充分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史,尤其要仔细阅读拉马克和达尔文两位科学家学说的主要内容。接着,进行问题式教学:1.拉马克为什么会质疑神创论并提出所有生物都是由古代生物进化而来的?拉马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进行了持久且仔细的观察和统计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体现了拉马克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的敬业。敬业,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待自身职业的一种态度和精神。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坚守本职、为人民服务、为社會服务、为国家服务等都充分体现了崇高的职业精神。拉马克正是坚持这种不畏困难、久经磨炼的敬业精神,最终为世界人民对生物进化的重新认识打开了新的窗户。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极大地挑战了神创论,生物学能否彻底地从神学的包围中脱离出来,走进科学大道?这体现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自由和学术的进步。3.拉马克、达尔文等科学家的出现以及他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氛围和个人价值准则?科学家们的出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民主,科学家们通过搜集大量的数据来证明他们的观点则体现他们的敬业和诚信。民主是人民幸福美满生活的政治保障,是世界人类社会共同的美好追求。民主的国家更有利于像拉马克、达尔文这样伟大的博物学家的出现。诚信,指诚实和守信。诚实耕耘、信守诺言,是每一位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社会代代传承的道德传统。科学发现需要具有诚信品质的科学家作为推手,拉马克、达尔文在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与他们具有诚信的品质密不可分。4.否定了神创论最主要体现了人类哪方面的进步?主要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文明,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等方面。它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精髓沉淀所在,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志。否定神创论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伟大体现。5.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他们给予高度评价,体现了当时政治家、博物学家们之间的亲近和睦、友善相处。友善,是一种愉悦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照顾、互相温暖、和睦相处。

教师借助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仿佛置身于生物进化论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创造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对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独立思考、搜集证据和用事实说话的理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家、博物学家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畏困难和兼容并包等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根据不同问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以教材中“思考与讨论”为突破点,融入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教育

教师引导学生依次回答教材里“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如表1):1.使世界人民认识到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所以生命现象是有统一性的。为什么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其实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长的进化而来的—— 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平等(生命观念)。平等,指的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引申为世界万物有生命者皆平等,人类应尊重其他生命形式,彼此都有生存、发展、进化的权利。2.激励中国人民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体现了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可教育学生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爱国,如何通过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富强。爱国,是个人对祖国深厚情感的真挚表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等都是爱国的真实表现。富强,含义为国富民强,它是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严复、梁启超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国及如何爱国,通过共同努力使国家富强就是我们爱国的最好表现。3.译文:科学旨在发现事实,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价值观。言外之意是:即使科学事实不支持神创论,我们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信仰—— 体现了人们有信仰自由的权利,也体现了社会的和谐。自由,指的是人的思想自由、生存自由和发展自由,它是人类社会努力追求的价值目标。信仰自由,是人的思想自由的最大体现,但自由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以遵纪守法为前提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在这个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史和生命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使学生明白,富强、民主的国家才能屹立于强国之林,人民才会有幸福感、自豪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科学真理和宗教信仰并不冲突,信仰是自由的,这也正是我们祖国56个民族之间能够和睦相处、文明交流、友善对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以教材中“生物学概念”为突破点,融入正确的国家价值目标教育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进化并不是一件独立事件。例如,教材中提到世界上有细长花矩的兰花,那就必然会有细长口器的昆虫为它传粉,不然这种兰花就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又如,地球原始大气成分中是不含氧气的,所以地球上早期出现的生物生活在无氧环境当中,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随后得助于太阳,地球上出现了光合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之后便出现了适应有氧环境的需氧生物(科学探究)。可见,进化是关联事件,不同物种之间,如食蚁兽和蚂蚁;不同生物与环境之间,如绿色植物与大气,它们互为影响、互为发展,这便是共同进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正是因为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才会有今天缤纷绚丽的世界,所以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人类与环境和谐了、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了,才能谈得上共同进化、共同发展。

和谐,指的是和睦协调。和为贵,谐为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它是促进国家富强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便是世间万物和谐共处的完美引证和最好印证。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我国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如大熊猫、白鳍豚、藏羚羊、水杉、珙桐和桫椤等,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现存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及危机性,引导学生要有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近年来,全國各地时有发生偷盗猎杀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猎杀濒危野生动物的现象,然而我国是文明法治大国,法治严明。法治,指的是依据法律、法规治理国家和社会。它是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强有力保证,也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正因如此,一切偷猎贼都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完善的法律和公正的审判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这里的公正,指的是社会公平和正义,它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是社会价值的取向所在,更是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行动起来,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去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这也是爱国、爱家、爱自己的表现(社会责任)。具有美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综上所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课主要利用教材当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充分发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德育作用,以问题为纽带,通过学生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式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当中,让学生以求知者的身份投入学习,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基本概念模型,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和诚信、敬业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结合教材内容,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避免本末倒置,把握好学科内容和德育内容的比例,力求达成学科教学和德育的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秋梅,杨才纬.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17(31).

[2]李燕.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使用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2教学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

(责编 罗汝君)

生物课堂论文范文第6篇

基础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的任务,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教育和教学活动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新课程评价观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性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角度从终结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样、更开放、更恰当。

教师应认真学习课程评价理念,反思传统的教学评价,努力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功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多主体参与的过程。在评价教学实效时,不仅有老师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在实际评价中,根据评价的内容要有所侧重。知识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和学生完成,情感、价值方面的评价则由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完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安排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调查当地环境破坏实例,并和父母一起分析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当地两大河流“潴泷河、孝义河”水质以及我县空气质量现状如何?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方法来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网络、环保、环卫部门查找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并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在实践活动中,由家长对孩子的调查态度、调查方法和能力等进行简要的评价,回到课堂还要自评、互评,谈收获。实施多元化的评价策略,不仅让学生在家长的提醒和指导下了解到我们身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的问题,更让学生从一个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在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成为环保的自觉行动者。

这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的主体由原来单一的教师,扩展为学生、家长、教师等多个评价者。使传统的被评价者——学生也成为评价中的一员,在平等、民主的自评互评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長。

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重视学生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在实际教学评价中,我尝试构建了纸笔测试与非纸笔测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着眼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

在形成性评价中,关注学生的求知、探究、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等方面。形成性评价占20%,以成长记录袋为基础,封面上有班级、姓名等信息,由学生个人收集的测试卷、错题积累本、创新型笔记、小论文、实践报告、收集的生物图片、照片、获奖证书等放入档案袋。每学期分两次进行展评,并由个人自评、小组评定、教师复评,兼顾作业完成情况(10%)、上课情况(10%)确定每个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成绩。

终结性评价是一种总结性评价,在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主要对学生在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是一种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以纸笔的方法考查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占生物学业成绩的60%。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纸笔式测评与非纸笔式测评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构建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传统的评价内容只注重学生对概念与事实的理解。根据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评价内容应从学生对概念与事实的理解,扩展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方法与能力的评价。例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我评价学生实验内容的标准为:(1)评价实验材料的采集:是否积极地去寻找并采集鼠妇?是否认真地观察了鼠妇的生活环境?(2)探究过程:①提出问题:是否针对其生活环境提出了需要探究的问题?②作出假设:是否依据捕捉到鼠妇的环境特点,对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因素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能否利用提供的器具和自己准备的器具,制定出可以验证自己假设的实验方案?制定的计划是否考虑到了对照的原则?④实施计划:是否认真地观察发鼠妇在实验装置中的行为?是否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鼠妇进行了认真的记录?⑤得出结论:能否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当实验结论与假设不同时,能否认真地分析原因?⑥表达与交流:是否积极地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探究过程?当本组与其他组结果和结论不一致时,是否认真分析了原因?或如进一步探究,你们确定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能制定出探究方案吗?⑦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通过丰富的评价内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评价的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外,注意评价过程的动态化,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还必须关注评价结果的人性化,进行发展性评价,关注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总之,如何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评价体系;如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今深化素质教育和推行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命题。

上一篇:微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毕业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