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观教育范文

2024-07-22

需要观教育范文第1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落,我一样会珍惜”一声声的歌曲,牵动了我的心弦,使我也不由自主的唱了起来,眼泪情不自禁的滴落下来。

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感恩教育渊源,这是全世界都不能否认的事实。从黄香的孝敬父亲、到朱德回家为母亲作家务,已经有太多名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是谁将你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是谁在你失落时呵护安慰你?是谁在你悲伤时比你更悲伤?是谁……那就是我们的父母,这是个伟大的词语。父亲是船,母亲是帆,载着小小的我,乘风破浪。可我们却只知埋怨父母的唠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父母的感受。我深感惭愧。仰望蓝天,真想大声喊一声:“爸妈,我永远爱你们!”

在人生的成功征途上,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当我们自己取得了成功后,除了要感谢自己的努力付出之外,更重要的是时时刻刻都不要忘了感恩曾经给我们机会和扶我们走向成功第一步的人,因为,是他改变了你的一生。老师!老师,是默默无闻的,像园丁,尽心尽力的为我们服务。老师,经常站在讲台上,穿梭在课桌间,为我们铺好了人生的道路,只是看我们愿不愿意去走那条路。 当我们在周末开心的玩耍时,老师,却在给我们批改着一本又一本的作业;当我们进入梦乡时,老师,却在仔细认真地备课;当我们碰到疑难问题时,

老师总会绞尽脑汁的想办法教会我们。老师,一位多么伟大的指路仙人!

需要观教育范文第2篇

摘要:张闻天关于青年理想的观点,包括革命青年要有坚定而高尚的理想;要为实现理想奋斗到底;要学习实现理想的方法,同群众一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等。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已发生巨大的变化。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在面对新时期新问题时还存在诸多问题。重温张闻天青年理想观对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张闻天

理想观

大学生

理想信念

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1938年4月12日张闻天在陕北公学的演讲《论青年的修养》就理想这个青年修养中的重要问题展开了深刻阐述。多年后的今天,重读这篇著作,仍倍感亲切振奋,它对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树立与实现理想信念,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张闻天青年理想观的主要内容

在《论青年的修养》中,张闻天从革命者与时代关系的高度来谈个人修养问题,紧贴抗战现实,围绕着青年的理想这一青年修养的核心问题,结合青年的特点展开论述。

(一)理想是青年最可贵的东西。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1] 张闻天很早便写下这优美而充满激情地文字,一如他屡受挫折却从未放弃过理想追求的一生。在《论青年的修养》中,张闻天高度称赞高尚的理想对青年是可贵的东西。指出“青年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这就是他们有高尚的理想,不论这个理想是抗日救国也好,共产主义也好。”[2] 这里,张闻天把理想看作是青年的优点,最可贵的东西,是精神支柱。这既是对青年的鼓舞,又充分而深刻的阐明青年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是这种理想不断鼓舞着革命青年不断进步,愿意为理想社会的实现奋斗牺牲,创造了许多惊天动地与可歌可泣的伟大事业。

(二)青年要有克服困难,为理想而奋斗到底的精神。追求理想的道路永远不会是平坦笔直的。因为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超越性的理想,虽然建筑在现实的物质基础之上, 但它的实现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干扰。因此,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碰到无数的困难与波折, 有时甚至看来似乎是不能克[3]服以至绝望的困难”。 所以, 每一个革命青年都要加强自己革命意志的锻炼与修养, 做到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自己的理想, 坚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而青年们往往对革命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缺乏足够的忍耐与坚定, 当困难来临,就表现出动摇和极端的情绪。“他们在革命形势高涨的时候, 常常趋向狂热与盲动, 而在革命形势低落的时候, 则又转入消沉与绝望的深渊。他们胜利时常常为胜利冲昏头脑, 失败时则又

[4] 垂头丧气。”为此,张闻天激情满怀地教育他们说“ 我们有时会被荆棘树枝所刺伤, 有时会被毒蛇猛兽所咬伤, 我们前面的伙伴有时会用尽了一切气力而倒毙, 但是, 我们必须前进。”[5]

(三)要学习实现理想的办法。张闻天扼要地阐述了从了解情况、决定方针任务到开始实际工作这一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嘱咐青年,为了完成坚持抗战,战胜日寇的中心任务,要学习群众的革命性和实践经验,和群众一起去实现理想,这是实现革命理想最根本的方法。同时,要善于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实现这个中心任务的具体办法,并以极大的灵活性、机动性与创造性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情况变动着,至死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而 “一切先进的革命理论,我们也只能当做行动的指南而不能当做教条。一切先进的革命理论,也要在实践中充实和发展自己”。[6]

二、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各方面都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但认真反思,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少数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甚至扭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市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弊端凸显,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同时大量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影视、娱乐节目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马诺的“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言论反映了部分大学生拜金的真实心态。其实,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下,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入党、人际关系等问题上功利化倾向明显。如大学生热衷于选“酱油课”,为工作多一个筹码而入党,与同学教师的人际关系。等

都弱化甚至扭曲了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形成。

二是理想信念教育呆板、空洞,缺乏激情和信服力。目前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体现在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内容不够丰富,对于大学生渴望得到回答的一些深层次思想问题,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阐释或没有可以作答的依据。在教育方式上,注重课堂上的理论灌输,讲些大道理,忽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高校的思想工作者囿于各种原因,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欠缺,对理想信念教育内心不能做到真信,使得教师的缺乏激情和说服力,导致学生对教育内容不关心,对教育者不信任。

三是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层次性,实效性不强。目前主流意识形态对理想追求的内容主要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更多强调对社会所承担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上,而忽视了个人层面的需求和追求,没有区分最高理想、

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层次性,忽视对学生不同阶段个人理想的强调、引导和鼓励。使得在实践中,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的模糊,或者认识到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行为上又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功利、追求实惠和感官快乐、我行我素、自由散漫的行为倾向。

三、张闻天理想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启示

时过境迁,那些深怀革命热情报效国家的革命青年和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俱往矣。但张闻天对青年理想的指引在这个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一)生命不息

因拥有理想而愈加可贵

对马列主义的忠诚,对真理的追求,是飘荡在张闻天心中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他终生奋斗的不懈动力,这种对理想的追求,在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今天更显珍贵。穿过历史尘烟,无数时代英雄人物以自己的行为甚至生命来表现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热爱和对信念的忠诚。理想信念是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基础与动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对大学生提出的“五句话”要求中,首要的就是大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思想工作者要重视利用榜样的旗帜作用,如每一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和颁奖活动,总会使整个社会潸然泪下,获奖者以胸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祖国人民的挚爱,引领我们走向新的文明高地。同时,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三贴近原则,善于挖掘、宣传身边师生的典型,以他们的高尚人格和奉献精神感染和教育大学生。

(二)增强认同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张闻天提出,青年有高尚的理想,无论是“抗日救国也好,共产主义也好”是很大的优点,是全社会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是革命青年为革命事业贡献青春和热血的动力。一个政党、国家或者民族,只有在其内部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在多元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建设中要着重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注重信念形成和时间过程的关键环节,使当代大学生在意志品质上不断得到磨练,促进其内心完成不同行为动机的斗争,从而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自觉内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信念。引导大学生以高尚的、理智的、先进的思想观念战胜和抵制低俗的、落后的、愚昧的思想观念,克服来自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干扰和障碍,以高尚而理性的思想和行为占领大学生头脑的高地。

(三)立足“两课”

唱响理想信念教育主旋律

作为党内公认的理论家和教育家,张闻天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在培养青年理想教育中 的主阵地作用,他自己也是马列学院课堂上循循善诱的理想信念传播者。在高等教育发展已相对完善的今天,发挥“两课”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仍有重要意义。通过“两课”的学习,大学生才能掌握正确、科学的世界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方法论,把握住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实质,对现实的认识从盲目走向明确,对理想信念从被动摇摆变为主动坚定,在对比中历史地、理性地、逻辑地认识世界,树立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两课”教学中,在全面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的同时,也要有重点地进行阐释和剖析一些贴近社会和大学生实际的问题,如当前关于民生和就业的热点问题。同时也要对国际国内形势和重大事件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帮助他们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发展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为其坚定理想信念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

(四)投身实践

让根植于现实的理想闪闪发光

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理想只有付诸实践才有实际意义。理想被确定之后,实践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张闻天历来强调要将理想的实现和劳动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注重调查研究。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帮助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要挖掘“社会大课堂”这个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组织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培养既能仰望星空,又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结合到一起,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岗位建功立业。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关心自己关心亲人到关心集体最后到关心整个社会,继承和发扬“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五)直面挫折

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难免遭遇艰难困苦的环境和境遇。在张闻天所处的年代,理想的实现常常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各种压力,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引导大学生化压力为动力,过一种更为充实而美好的精神生活,引导他们体验生活的意义;确定一个自我激励的合适目标,能动地缩小产生挫折的概率。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心态,增强耐冲击力;不断总结经验,在同困难的斗争中成熟起来。认识到在困难和逆境中艰苦奋斗的人,在艰难的条件下乐观上进的人,才是实现理想的强者。

[参考资料] [1] 张闻天早期文集,[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22页。

[2][3][4][5][6]《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2

页,166页,169页,169页,164页。

需要观教育范文第3篇

怎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呢?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确立一个观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孩子。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都在8-13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都还处于学习阶段。而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水平也不一致。因此,这就决定了孩子之间存在差异性,决定了同一件事学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而我们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我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每一种行为我都不能用某个学生的行为去进行标准化,因为,他的独特的。我们还应该明确一点: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还不成熟的孩子,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这也是我不时提醒自己的一点。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他不犯错,那我们教师就应该思考:这些孩子是否在某方面有缺失?而不是在那里庆幸:我教到一群不会犯错的学生,真省心!

但允许孩子犯错,是否就意味着放任他们错下去?当然不是!孩子犯了错,我们就应该思考:我用何种方式让他自己意识到?举个例子:某教师正在上课,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A开小差了。教师走到学生A处,将问题重复了一遍让学生A回答。学生A竟全部答对。这时,教师笑了笑,表扬道:“真聪明,居然可以一心两用。”全班学生都笑了起来。这时教师温和而严肃的说道:“如果你能把聪明劲全用在学习上,成绩不就上来了吗?”学生A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接下来的时间他听课就比较认真了。

学生犯了错误,当然该批评。但是,针对具体的情况具体的人,有时还有比批评更好的方法。其实,有时候我们不必说过多批评的话,一句淡淡的提醒,甚至一句“无中生有”的表扬,聪明的孩子自然明白老师的善意,稍加提醒,便会“改邪归正”。

需要观教育范文第4篇

【摘要】初中化学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培养,还应充分发挥课程中存在的环境保护、严谨科学态度等德育价值,促进学生学科知识与综合素养的综合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掘初中化学学科中存在的德育价值,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渗透,这既是对新时期初中化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的实现,也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价值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德育教育已然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词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积极发掘并发挥出其中的德育内涵,结合化学学科教育目标与德育目标,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多元培养。然而,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化学内容与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也无法准确找到化学学科中蕴涵德育价值的内容,无法保证德育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学措施进行简要说明。

一、制约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因素

初中化学作为初三学生初步接触的学科,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及基础技能的培养,以确保学生顺利通过中考。而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开展意识普遍较为欠缺,学校及教师意识的不足,导致德育渗透并未在初中化学中得以体现,致使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始终存在独立的现象,新课标提出的德育要求并未得以有效落实。学校及化学教师对化学学科中德育渗透的不重视,成为限制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因素;其次,整体而言,中学德育教育的开展始终拘泥于强硬灌输等低维度,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德育教育地开展缺乏对化学学科载体的运用,德育教育呈现出相对抽象缥缈的情况,无法真正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与共鸣,既限制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水平,也制约着学生良好素养地形成。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以整合分析初中化学学科中蕴涵的德育教育内容为前提开展德育渗透

从制约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有效开展的因素来看,教师意识的不足及方式的不科学是限制渗透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实现德育教育在初中化学中的有效渗透,应首先引导教师理清初中化学中蕴涵的德育教育内容,找到学科中存在的独特德育元素,在此基础上开展德育教育,才能保障初中化学学科中独有的德育价值得以充分渗透。因此,学校及相关教师在开展德育渗透教育之前,应整合额对学科德育价值进行分析,完成对初中化学学科特有的德育元素地发掘,以此为前提开展教学,为德育渗透指明方向,实现德育渗透目标。通过分析初中化学学科内容及特点可知,初中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辩证唯物观、理性严谨思维、爱国精神等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德育优势[1]。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中体现出的上述德育特征进行渗透教学,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奠定基础。

(二)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爱国教育,实现德育渗透

爱国教育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初中化学中进行爱国主义的渗透教育非常必要。首先,可结合化学的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保障渗透有效性,教师需要预先完成对爱国主义教育与化学知识教学的融合点,在化学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完成爱国教育渗透。例如在教学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率先发现煤、石油等资源的利用价值等方面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如,还可以结合我国科学家侯德榜所提出的制碱法及其在我国相关工业发展上做出的贡献等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还可以结合当代我国化学领域的发展进行进一步地分析教育,如新能源、化纤等内容,通过结合我国古今化学研究发展上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學生民族自豪感,实现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2]。

(三)结合化学学科特征进行思维能力培养,深化德育教育

化学学科对于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化学学习的思维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渗透。首先,需进行深刻性思维进行渗透教育。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离散思维问题,即在化学概念、原理、性质变化、实验操作的理解及运用上存在剥离状态,具有一定的机械记忆特征。改善离散思维,提高思维深刻性是初中化学的德育内涵体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知识体系建构过程,如复习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发掘分析知识与知识、概念与实验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克服离散思维,逐渐养成深刻性思维习惯;其次,需结合化学学习的逻辑性进行逻辑思维渗透教育。逻辑性思维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大有裨益,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逻辑思维引导,结合归纳总结的过程,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3]。初中化学主要以描述性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理论推理教学的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学习中的规律,实现触类旁通。

结束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充分发挥出学科蕴含的德育价值,探索有效的渗透路径,促进学生学科知识与综合素养地培养和提升。在实际渗透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化学学科中德育元素地发掘,从爱国、逻辑思维等角度入手开展渗透教学,提高德育渗透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永国.浅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0,14(14):63-64.

[2]李海舰.浅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数码设计(下),2020,9(5):157.

[3]简彩娣.浅析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9,(77):134-135.

重庆市涪陵第十五中学  重庆  涪陵  408000

需要观教育范文第5篇

看完这部片子,我的感受很深:安全教育太及时了!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懂得和学会不伤害别人更要学会保护自己。 如果我们无法保障自身安全、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健全的身体,还谈什么努力学习、回报祖国?可见,生命是最可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怎样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和怎样珍惜、爱护别人的生命是最根本的。

同学们,请你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吧!我们还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和幸福的未来要靠自己来实现;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揭开谜底……。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请努力学习、爱护生命、珍惜生命!

需要观教育范文第6篇

这学期刚来到学校,就看到了新的课表,当我看到周三下午有四节中小学教学名师论坛课的时候,我的心情其实不是那么好的,因为是连续上四节课,谁都会觉得时间挺长的。那么长的时间,会讲些什么呢?老师不会讲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吧?这些都是我当时的疑问。但是,当在第三周上课的时候,我突然之间觉得这课真的挺有意思的,刚一开始上课,就有老师主持,然后介绍当前讲课的老师,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感觉有点新鲜。然后当老师上台讲课的时候,我觉得真不愧是名师,说话、讲课、细节等等都注意得很好,这对于我这种即将步入教师行业的懵懂大学生来说,真的挺有益处的。她们让我们了解了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要具备哪些品质,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老师?当然,这些东西并不是一层不变的真理,我们必须要在亲身实践中去总结,才能知道是否适用于我们自己。

我们这学期到现在,这门课总共上了四次,我现在觉得上得时间挺少的,为什么不多安排几次课呢?这学期总共听了四位老师的讲课,她们分别是林姗老师,李华老师,林碧真老师以及黄静老师讲的课,仔细想想,都是女老师,不知是不是因为女老师比较细致才成为了优秀教师呢?每个老师给我们讲了一次课,我个人觉得受益良多,有了一些个人小小的看法或者说是心得吧。我个人映像最深刻的是第九周黄静老师为我们讲了“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方面的一次课,我挺有感触的。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走进学生的心里,使学生把你当作一个极好的朋友,与你谈心,这样老师才能做得更好。教育就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要了解学生所想要的,要倾听他们的一些想法,教师上课不是“一言堂”,单纯的灌输怎能教育好学生呢?本来对于教师上课的好与坏,我并不是一位资深的教师,说不出什么高深的理论或者经验。我只能从一个听课者或学生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就是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要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最重要的是要能打动学生的心,我们要善于倾听他们的渴望或想法,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师我认为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教师要能够走进学生的心才是好的老师。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教育是不是也要走进人心才是合格的教育呢?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部法国拍的电影,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本马修老师的特别日记。故事的情节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大致是这样的:电影一开始就由音乐家皮埃尔的音乐演唱会开始,后来因为出席母亲的葬礼,他回到了法国家乡,儿时的旧友佩皮诺找上门来,送给他一本旧旧的音乐老师的日记,就由此引出了本片的主人公——克莱门特·马修。皮埃尔看着这本旧旧的日记,慢慢的回味起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开始浮现,一个失意的音乐家克莱门特·马修,来到一个叫做“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这学校是专为问题少年进行“再教育”的。他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成为了这里的一名助理教师。刚刚走进学校就遇到学生把学校看门员马克森斯大叔故意弄伤的事以及被体罚而在擦地板的学生,就由此引出“残暴统治”这里的哈森校长以及他所奉行的“行动与反应”原则,还有那些被认为无药可救的问题学生,以及那些被学生作弄过的老师。最后写道马修组建合唱团,通过他自己写的的音乐,当然之间经过了很多事情,幸好最后还是用音乐感染了学生的心灵,可以说是挽救了这些问题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一场来自心灵的教育。

马修刚走进教室,那些学生就捉弄他,抢了他的包,但是他替学生在校长面前隐瞒了;他知道是谁伤害了马克森斯大叔,但是由于他看到了校长惩罚勒克莱克也替学生隐瞒了,他只让那学生去照顾受伤害的大叔,并最后使这个学生的心灵感动而知错能改。还有莫朗奇画像取笑他,同学们叫他秃头,他也没说什么,只是画了一下莫朗奇的侧身像,引得学生都笑了。是啊,这学校就是因为太死气沉沉了,校长所强调的“行动与反应”原则以及暴力,能给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带来心灵上的教育吗?谁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电影里的马修已经用他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对于学生的问题是不能用暴力解决的,而是要与学生进行交心,走进他们的心灵,用一些小小的举动感动他们,才能使他们心灵得到真正的受到教育,一味的暴力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我们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里去,用平等的姿态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感动他们,从而教育他们。

马修替学生隐瞒这些小错误,看似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其实已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一定的震撼。因为以前的老师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老师只要学生犯错,都是直接告诉校长,然后体罚,总之就是所谓的“行动——反映”原则:犯错,体罚;再犯错,再体罚,周而复始。这样是不可能真正教育好学生的,只会让学生害怕或者在他们心里产生仇恨心理。最后蒙东点火烧了学校其实就证明了这一点。他为什么会点火烧掉学校,其实就是因为他长期处在灰暗的环境里从而导致他心怀怨恨,才会烧掉学校的。我在想,如果这学校没有暴力行为,可能蒙东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吧。生活在这样一个经常发生暴力的地方,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学生,也可能会变得阴暗吧,更何况这些学生本身就是有问题才来这里进行“再教育”的呢?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里最感动人心的地方,可能就是马修发现许多孩子具有唱歌天赋之时,就萌生组建一个合唱团的想法,最后他真的成功了,他用自己写的歌曲来教学生们唱歌,在歌声中,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以及童年的美好,还有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使他们的内心从长期暴力带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一场来至心灵的教育。至于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产生了多少影响,这个不好说,只能说在当他们在唱歌的时候心灵肯定有一定的感动吧。在那一阵阵优美的歌声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的观影者,我们听着这些歌曲的时候,心里其实也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觉的,令我们不知不觉会想到自己以前的学习生活。无论以前学习生活怎么样,都会令我们在看这部影片时找到一些同感,发出许多感慨,我就深有感触。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都在强调老师不能体罚学生,国家也出台了一些这方面的法律,但是在一些地方还是时有发生体罚事情。不管你们信不信,在我的十几年学习生活里,我在初中被老师打过,我的许多同学也一样;在高中时也有同学被老师打过,当然打学生的原因可能有许多,或许是学生犯错,或许是学生考试考差了,也可能是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才导致的吧。老师们都认为是为学生好才打我们的,他们都是想让学生成绩好才打的,可能吧!反正我们好多人都是被老师打过的,说当时心里没有怨恨那是假的。其实现在想来,当时老师打我们越凶,我们就越害怕那位老师,也就越会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就越不喜欢听他的课,那科成绩越来越差也就不奇怪了。我以前初中的一位同学就是因为被老师经常打骂,然后转学了,后来这个同学的情况我再也没有听说过。在初中时,还发生过一个同学直接被老师打出鼻血的情况等等。现在我时常在想,如果在初中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没有体罚我,可能我当时会认真学习数学,我的数学就不会那么差了,那么在高中的时候,我就可能不会选择文科而是选择理科,我的人生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景象。还有我们老师如果没有打或者骂那位同学,他也可能不会转学吧。当然,我说的这些都只能是如果,都已经过去了。我只是希望我们现实中的教育少一点责骂,多关心一下学生,老师们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走进学生的心灵里去,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然后理解他们,用真正的爱而不是鞭子来教育学生。有句歌词唱的好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只想说:如果每个老师都对学生多一点爱,学生将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在中国的一些电影中讲述的好老师标准,大多数老师都是作为一个神而存在的,至少不是一个正常的人,因为几乎没有错误和缺点,不是任劳任怨,就是什么无私奉献、、、、、、就如《烛光里的微笑》、《美丽的大脚》这些电影里的老师,我个人看来都是一个神而不是一个人了。试想一个都不把自己当人看的教师,还能把学生当做人来平等看待吗?相比较而言,《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里的马修老师更像一个人,他并不完美,但是他真实。从形象上来看,他长得并不好看,反而有点丑陋,同学们叫他“秃头”;从气质上看,他举手投足之间也没有什么突出的,他也会为了生活而到处奔波,他也有七情六欲,如他追求学生家长的事情。但这样他反而更真实了,更能与学生接触交流。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最终却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教育了这些顽劣的学生。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用平等的眼光把学生当朋友看待,并且站在人的基础上理解和宽容他们的一切错误。

美国教育家帕克说过:“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灵魂的和谐发展。”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身体、思想及灵魂的和谐发展。首先,我觉得老师应该把学生当做一个人来看,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如果都像我以前的那位数学老师那样不把学生当人看,随意暴打学生,就不用谈其他的教育了。老师不能只喜欢学生的优点,也必须理解和宽容学生的一些缺点,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人。其次,我们可以从电影里的马修老师教学生唱歌的事情里看到,老师要把教学活动做成一种使学生愉快的活动,一种具有丰富性内涵的活动,一种学生能主动接受的活动。教学本来就应该是快乐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并不是我们现实中老师占主导的“被动式教学”“填鸭式灌输”,老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老师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

上一篇:校园篇电影范文下一篇:先生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