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心理效应范文

2024-07-04

班级管理心理效应范文第1篇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对小学各年级的学生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他随机抽取样品,然后告诉老师说:这几十名学生将来有发展前途。八个月以后再来调查,结果发现,这几十名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事实上,这几十名学生当初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因为他们获得了这样的信息:我是有前途的,我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更加自信,也更加用功。这说明,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对他倾注心血,唤醒他内在的信心和动力,每个人都会有显著的进步。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班级整体而言,教师的经常鼓励、期待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和亲近感;针对学生个体而言,教师善于发现、褒扬每个学生的长处,能促使学生更求上进,更愿意公开展现个人才华,更能大胆标新立异表现个性,同时自觉克服自己的缺陷。尤其对差生,教师热情洋溢地肯定其某方面的优点,能鼓起其积极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也尝受到被人承认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情体验

2.利用鲶鱼效应,营造良好的班级竞争氛围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使鱼在途中死去,都在鱼船里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鲶鱼效应。它给教师的启示是: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提高生存能力。也就是说,要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此外,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中的“鲶鱼”,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作用,可让他们充当干部的角色,使他们既以干部角色要求自己,又以模范行为带动他人。

3.利用过门坎效应,确立和实现班级目标

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拒绝难以做到的或违反意愿的请求,但是他一旦对于较小的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倾向于接受这种请求,为避免给他人留下前后不一的印象,他对随后提出的较大要求也会倾向于接受。简单地说:一个人若一旦接受别人某一方面的一个小要求,也往往容易接受这方面更大的要求。这就是过门坎效应。班级管理中应用门坎效应, 主要用于新接手班级,初接手一个班,班主任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摸清学生情况,然后针对实际分层分级按阶段设“门”,使班级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形成系统的优化整体。这样,班级工作的各项指标就会呈螺旋式上升。相反,如果目标遥不可及,要求学生一蹴而就,学生就会体验挫折和失败感,最后倾向于放弃。过门坎效应还用在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上。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班主任可建立差生档案,分别制定不同的“门”(即要求学生阶段时间内应达到的指标)。让学生从最易做起,逐步逐项克服自己的缺点,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人格、品质的渐次完善,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4.近因效应

由于最近了解的东西掩盖了对某人一贯了解的心理现象叫做近因效应。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陌生人的知觉,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而对于熟悉的人,对他们的新异表现容易产生近因效应。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陌生人的知觉,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而对于熟悉的人,对他们的新异表现容易产生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在学生交往中也是常见的,例如两个学生本来相处得很好,甲对乙堪称关怀备至,可是却因最近一次“得罪”了乙,就遭到乙的痛恨,这就属于近因效应的作用。同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始终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二是要不断鼓励学生进步,让学生能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外人面前,不断激励学生进步。

5.光环效应

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鲜明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又称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有个研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有魅力的、无魅力的和魅力中等的,然后让被试者从与魅力无关的方面去评价这些人,如他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是最高的。无魅力者得分最低,这种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实际上就是光环效应的典型表现。很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的观点,学生成绩好,就样样都好;学生成绩差,就觉得他一无是处。这就要求班主任既要充分注意学生特长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别人的认可,受到别人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也应注意,虽然对学生偏爱一些是人之常情,但过分的偏爱或溺爱都会导致感情用事,对错不分,有的还会一俊遮百丑,实际上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6.刻板效应

生活中常可见到这样的例子:青年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又往往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工人则是身强力壮、举止豪爽等。人们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虽然这一效应在群体心理中比较多见,但在不少班主任心中也存在。曾经有位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有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知逍考试成绩后,一些班主任说的是“成绩是不错,作弊了吗?”由于平时班主任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既伤了学生的自尊,也影响了班主任形象。

7.蝴蝶效应

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即一个坏的微笑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的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8.晕轮效应

你对人或事留下的最初印象,将会影响到你对此人或此事其他方面的判断。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最早提出了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指的是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他还倾向于由此推论这个人别的方面的特征。桑戴克指出,人们对他人的认知与判断,常常只从局部出发,就如同日晕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步向扩散成愈来愈大的圆圈,并据此得出整体的印象。由此,桑戴克为这种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即“晕轮效应”。其特点可以总结为四个字:以偏概全。

9.南风效应

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二是管理措施要人性化。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焕发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

10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 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11.登门槛效应

是指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坎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坎效应”对人的影响。"登门坎效应"对我们的启示很多,在教育工作上也有应用和借鉴。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下子不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登门坎效应"蕴涵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性、教育的智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经意处见匠心。

12.青蛙效应

安于现状可能就是死路一条,无论你现在的境况多么令人满意,现在的工作多么令人满意,现在的工作多么让人羡慕。有时灾难的降临是渐进的,我们不能一味地享受和依赖已有的好环境,而应培养一种具有远见性的洞察力。

班级管理心理效应范文第2篇

学校是有班级组成,班级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体的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班主任起早贪黑,对学生苦口婆心的规劝着,可是效果不是很明显,班上的很多事情做的都不尽人意。也有些班主任你觉得他基本上对班上的事情不怎么操心,但是他班级的工作样样都做到了前面。这个现象说明班主任工作不僅是体力劳动,更需要管理方面的知识。应用而生,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一、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开化。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往效果最好。

在实行奖罚的时候,要做到公平、公正。以前常听孩子们在背后悄悄地议论说某某老师看面子,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轻描淡写的批评一下,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大骂特骂;某某同学的爸爸是领导,他表现不好也当班长等等。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应该知道每个班级总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所以我在接班的第一天就告诉学生,不管你过去表现怎样,不管你父母是谁,你在我的班级里都是我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不仅这样说了,同时也这样做了,才能在学生中间建立威信。

二、链状效应

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每个班上都有一些比较有个性的学生,比如不交作业的,刚开始时也许只有一个,如果你对这种现象不制止,过一段时间后这种现象就比较普遍了。你问为什么不交作业,他给你的答复是,别人都没有交,我也就没交。这种效应在意志比较薄弱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就学生的链状效应看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因此作为班主任,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周围的环境,如让娇生惯养的学生与独立性较强的朋友做伴,胆小畏法的学生应和勇敢坚强的学生交友,让自制力强的学生与弱的做朋友。

三、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

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二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我所在的学校是普通中学,大部分学生的意志力都是比较薄弱的。你说他不喜欢学习,在某段时间内他确实在努力,但是不能坚持。一直这样反复,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教育学生时多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多注意进行意志磨练。帮助每个学生建立能够实现的目标,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实现了这个目标后,他们会在目标实现的激励下积极的实现下一个阶段的目标。逐步推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四、刻板效应

生活中常可见到这样的例子:青年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又往往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工人则是身强力壮、举止豪爽等。人们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

曾经有位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有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知道考试成绩后,老师说的是“成绩是不错,作弊了吗?”由于平时这名老师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既伤了学生的自尊,也影响了自己的形象。作为班主任始终的注意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后进生感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每个班上也许都会有一个“屡教不改”的学生,对于他说理、教育、督促甚至严厉的批评都是家常便饭。也许你在哪天看到他突然变好了,请你不要立即否定他,他也许是因你的某句话,也许是因身边的某件事引起了他的共鸣。他变好的信念如同刚发芽的幼苗,需要班主任的呵护,需要同学的认可。如果这时,你还以原来的印象去对待他,他也许一生都不会再在意他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彻底变成的社会的负担。这不是我们作为教育着希望看到。

五、情绪效应

古希腊有个杰出的哲学家叫德漠克利特,他总是笑脸迎人,不摆架子,被人美称为“含笑哲学家”。现在的商店、宾馆的服务员都开展了“微笑服务”,目的是取得良好的情绪效应。

同样,如果我们在平时,特别是在自己工作不顺利或情绪不好的时候能注意调整,多给学生以笑脸,给学生以信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那么,在学生犯错误时,即使我们严厉地批评他,他也会认为这是为他好,从而能虚心地接受我们的批评。管理是双向的师生之间的矛盾对立在很大程度是因为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的相互不理解造成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我放平心态始终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生并和他们交往。因为学生毕竟是孩子。虽然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宁可好心,不给好脸”的教育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的班级管理。作为班主任整天板着面孔、表情淡漠非常严肃。时间一长学生便敬而远之。师生关系逐渐疏远最终导致班主任耳目失聪对班级情况难于洞察工作不能深入展开造成对班级逐步失控适得其反。

六、南风效应

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二是管理措施要人性化。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焕发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体现也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只有对学生感情深,工作才能细,方法才能对,管理才会有效。爱心对于班主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这样你的好的建议学生才能接纳,你的管理才会有效果。否则,就算你说的对,学生他不认可,反而与你对着来,会对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是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生的引路人。班级管理是一项漫长又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班主任的任劳任怨,还需要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策略中已经取得的明显效果,让我们更加努力的去运用这一好的管理策略,使班级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班级管理心理效应范文第3篇

1 班主任的爱应是尊重、应是信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少年儿童才思敏捷, 见多识广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自尊心极强, 不容许别人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 基于此, 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注意适当的方法。

我曾看过一则报道:有一个小学生, 特别聪明好学, 但胆子小。有一天, 班上一个学生丢了东西, 班主任立即到现场查问, 但问到他时, 胆小的他脸“腾”地一下红了那个自以为是的班主任马上宣布:我知道是谁偷了, 最好他自己承认。边说边用眼睛望着他, 小男孩脸更红了。班上同学似乎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都一齐看着他, 小男孩窘极了。这还不算, 下课了, 那个班主任又把这个孩子叫到一边再次训斥:“是不是你拿了?”孩子有口难辩, 只知道哭。于是这个班主任居然就向全班同学宣布:东西就是这个孩子拿的!从此, 这个被无端冤枉的孩子再也不爱学校, 不爱老师, 不爱读书……当班主任的, 没有人承认自己不爱学生, 但方法不当是“爱”, 羞辱歧视是“爱”, 这种贴着标签的“爱”, 这种打着幌子的“爱”, 这种没有尊重的“爱”, 教育宁可不要!

作为班主任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把他们当成可造就的有为之才, 全身心地接近他们, 帮他们克服缺点, 引导他们走向成熟, 学生自然能给予班主任充分的回报。学生渴望班主任对他们的爱, 渴望尊重他们, 何况我们的后进生呢?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甚至社会对他们的压力, 他们更希望得到班主任的信任, 得到班主任的尊重, 找回自信。我想每个班主任都是爱学生的, 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 今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然而爱不是束缚, 也不是放纵, 爱应当从尊重开始。

2 班主任的爱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它是与学生心灵之间平等的交流

社会发展到今天, 师爱应是最平等而民主的一种爱了。其一, 对待全体学生的平等与信任。学生是有千差万别的, 如不同的年龄、家庭背景、性格、相貌等。班主任的爱不会因学生家庭背景分高低, 不会因学生成绩好坏分优劣, 不会因学生智力高低定亲疏, 而是平等地热爱每一个孩子, “金凤凰”要爱, “丑小鸭”更得爱, 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相信他们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都有着巨大的潜能, 用同样的爱心去帮助他们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如牛顿、毕加索、爱因斯坦、欧文等小的时候也都是学习不太好的学生, 如果没有老师的一视同仁, 继续关爱, 他们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其二, 师生关系的平等与民主。尽管班主任和学生在年龄、阅历、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但在人格上, 班主任和学生应是平等的。班主任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地位, 尊重学生的人格,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和学生相处时, 哪怕是讲话、交流的方式都讲究平等民主。只有给予学生爱, 让学生感受到爱, 体会到被爱之乐, 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一个生病的学生看到班主任为自己着急得流泪, 一定会倍感温暖而铭记在心;一个能对学生问寒问暖的班主任, 必定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好班主任。让师爱如阳光雨露般浇灌学生幼小的心灵吧!

3 班主任的爱也包含着爱的心灵塑造、让学生知道爱, 懂得如何去爱

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和管理。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 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师爱既是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 也是对学生爱的心灵塑造, 让学生知道爱, 懂得如何去爱。一些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 使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遇事只管自己需要的满足, 不管别人的需要。反思我们的教育, 当我们的班主任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时, 我们是否也让他们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尊重别人、帮助别人。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爱是相互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既要得到别人的关爱, 也要向别人做出爱的奉献。在让学生接受师爱的同时, 更要培养学生的爱心, 让学生学会付出爱, 以爱育爱。因此在我们的班级工作中, 开展一些向社会向他人献爱心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所必需的。

4 放手让学生锻炼, 让学生在风雨中成长, 也是班主任对学生真诚的爱

雄鹰翱翔在蓝天, 小鸡只能从草堆飞向矮墙。二者有如此之大的差距, 除了它们先天的生理差别外, 后天的锻炼更是它们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小鸡在母鸡的翅膀下觅食, 失去了飞翔的技能, 雄鹰在风雨中锻炼, 造就了它们搏击长空的本领。今天的学生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捧在手里怕掉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事无巨细都为他们考虑的非常周全, 生怕孩子承受一点委屈, 遭受一点挫折。有的学生已是大学生了, 生活不能自理, 上学还要父母陪读。更有甚者, 有的学生拿着父母给煮的鸡蛋, 就是不知道怎么吃, 别人问起来, 他说鸡蛋没有缝隙怎么吃?试想一个不会吃无缝鸡蛋的人, 长大以后他怎么经历人生的风雨。因此作为我们班主任, 在教育工作中, 应鼓励学生勇挑重担, 班级工作放手让学生去干, 注意让学生去拿, 问题靠学生来解决,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克服困难, 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这种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 这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没有爱,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班主任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 只有把自己的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 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真爱无痕, 真水无香, 就让我们用爱的艺术, 为孩子支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 给他们留下自由翱翔的空间吧!

摘要:班主任的爱应是尊重、应是信任;班主任的爱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它是与学生心灵之间平等的交流;班主任的爱也包含着爱的心灵塑造、让学生知道爱, 懂得如何去爱;放手让学生锻炼, 让学生在风雨中成长, 也是班主任对学生真诚的爱。没有爱,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班主任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 只有把自己的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 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

班级管理心理效应范文第4篇

1 塑造人格, 以身垂范 (敬佩与欣赏心理)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 是班级的统帅。要想成为受学生尊敬的人, 必须是一位独具人格魅力的人, 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更要有高尚的人品。班主任能写一手漂亮潇洒的好字、能唱一首悦耳动听的好歌、能打一场精彩的好球等等都能令学生欣赏与佩服。班主任坚定而有力的步伐、优雅的举止、得体的装束与幽默风趣的谈吐都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班主任的形象气质、个性特点、诚信、善良、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及良好的精神风貌都能得到学生深深的敬爱, 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学生更是一种熏陶, 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学生敬佩与欣赏班主任就会接受班主任的管理与教育。注意到这一点后笔者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与道德品质修养, 努力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时时处处以身垂范, 给学生树立榜样。

2 提高能力, 驾驭班级 (敬畏心理)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班级的核心人物。因此, 一定要具备有对班级的计划、组织、领导和调控能力。只有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与爱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利于班风的建设。班主任除了让学生尊敬外还要让学生畏惧, 班主任威严的目光, 严历的语言、不容置疑的口吻都能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 这里的畏惧不是伤害而是一种制度、一种力量的化身。学生只要看到班主任的身影, 听到班主任的声音, 他的不良行为即能收敛, 不自觉变为自觉, 也不失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办法。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 要具有领导者的才能与风范, 特别是对于班级的工作计划, 各项活动的开展都能做到有计划, 按计划开展, 有组织进行。对学生的集体行为、个别行为和个体活动都要有控制能力对于学生的矛盾和冲突及突发事件要有分析能力、解决能力, 例如: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讲脏话、睡桌子、骂同学等不文明行为一经班主任发现要立即制止, 并给予纠正与批评, 对学生个体行为要有控制能力, 班主任对学生的指挥与控制能力也能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 慑于班主任的威严, 学生不敢太放肆, 假如班主任没有调控一个班级的能力, 学生不听从指挥, 不服从管理, 没有班级凝聚力, 全班就有如一盘散沙, 班主任工作将很难开展, 学生问题很多, 班主任也将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工作不能按计划进行, 班主任身心俱累。学生对班主任只敬不畏没有心理压力不会自我约束, 或是只畏不敬, 师生关系紧张, 都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3 正面教育、正确引导 (从众心理)

班会课是笔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次班会课笔者都选好主题, 精心设计和安排, 选择生动翔实的生活事例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上课。班会的内容可以是对学生实施文明礼貌教育、诚信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安全教育, 前途理想的教育, 因为不是生硬、死板的说教, 所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笔者除了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外还利用与学生一起劳动、一起锻炼、一起娱乐的闲瑕时间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的思想教育真诚与学生勾通, 象朋友一样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思想动态把无意的聊天变为有意的德育教育。不论是班会课还是课余时间, 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正面教育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循循善诱, 引导启迪学生道德内化, 学生都有一种从众心理, 整个班级班风良好、凝聚力强, 奋发向上, 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遵守纪律、勤奋上进了, 即使是个别同学偶尔的不良行为习惯, 他也成不了气候, 他也会有所收敛的。全班大部同学都能朝班主任设定的目标发展, 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就提高了, 学生也变得好管理了。

4 制定班规, 制度管人 (平衡心理、逆反心事)

规章制度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力保障, 很多实践证明, 大到一个企业, 小到一个班级, 成功的管理者都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订, 制度太严, 学生接受不了, 产生逆反;制度太松, 达不到教育效果, 因此在制订班规时可以全面, 但不能要求太高。笔者班的学生情况比较复杂经过观察与了解学生, 分析学生, 笔者从学习、生活、纪律三个方面着手, 制订了30多条班规。制度管人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对于建立良好班风与增强班级凝聚力有很大促进作用, 对于违纪违规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惩罚更是很有必要。通过制定班规, 把班规作为一种外部压力来推动学生群体的发展。班主任在执行制度时, 人人平等, 不偏坦好生, 不另眼看待差生, 对于班规的执行, 一定要有良好的班风才能执行得下去, 而且必须由班主任公开、公平、公正的执行, 学生都有一种平衡心理, 所以他们也很容易接受, 即使是批评, 他也认为是自已的不对, 觉得老师没有批评错。有了规章制度的约束, 学生的自控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自我管理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班风也会随之好转, 班级一旦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班主任管理班级相对而言就轻松多了。

5 以情感人, 寓教于乐 (尊重、满足与成就感的心理)

制度是冰冷的, 人是温情的。除了制度管人, 笔者还时时处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思想、学生的爱好和个性, 从点滴小事做起, 从身心给予关怀。平时笔者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一句赞美、在课堂上给笔者擦一次黑板、运动场上递给的一杯水、烈日下的一把遮阳伞、宿舍里的一个苹果以及一张节日卡片笔者都会对学生抱以感激的心, 真诚的对学生说谢谢!人人都有需要尊重的心理, 班主任能将心比心,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处理问题, 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尊重, 心里也极大的满足, 不良行为在班主任的影响下也会自觉收敛。

笔者在开展工作中, 有时也用善意的谎言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心理。学生听到班主任的表扬内心极大的满足与自豪。班主任的每一次表扬、每一次肯定对于学生心灵都是一次震撼。学生的心灵能得震撼、灵魂能得到洗礼, 道德品质将会进一步内化, 班级凝聚力将会再一次增强。

笔者除了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外, 笔者还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例如以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嗑瓜子比赛;穿针比赛、听写比赛、百科知识竞赛等等简单易行的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增进师生感情, 一举两得, 学生能身心愉悦, 健康成长也达到笔者的教育目的了。

总而言之,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工作方法千差万别, 形式和任务在千变万化。班主任还要负重前行, 希望学校领导能给班主任更多支持与关怀, 给予利于发展与提高的更大空间, 让班主任在实践中去探索, 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使班级管理工作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摘要:班主任的管理办法要不断创新才能适新形式下的教育管理, 笔者采用恰当的心理方法管理学生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班级管理心理效应范文第5篇

【摘   要】北京市培智学校基于20多年的课程建设与教学经验,梳理出目前培智学校教学的困难主要聚焦于“缺乏对学生的有效评估,在课程实施时找不准目标;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与教学主题活动内在联系不够;现有教师队伍不适应主题教学的实施”三个方面。以此问题为核心,研制了基于学生课程本位评估系统,制订了以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核心的教学实施方案,构建了三方参与的教师研修模式,着力于提升培智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改进;教学提升;培智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培智学校课程建设不断发展,但一些教学质量问题也随之凸显:学生的个体差异大,课堂教学效率低,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对学生的有效评估,在教学时找不准目标

原有的课程评估是基于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1],现有分科的课程设置在评估上很难与综合主题教学内容对接,在评估時缺乏具体、系统的指导标准,教师操作过于烦琐,因而亟需一套基于学生的课程本位评估系统及评价机制,力求在实施综合课程的各个阶段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评估,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准确定位每个学生的目标,促进其最大限度的发展。[2]

(二)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与教学活动内在联系不够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以个别化教育计划为课程主导,主题教学代替分科教学达成共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与教学活动内在联系不够。首先,教育诊断部分内容较开放,诊断结果对于教育计划目标的制定及课程目标的选择参考作用不够。其次,课程目标与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难以很好对接,教师要将一个班级若干学生的上百条目标统整在一起并通过主题教学来达成,这极具挑战性。

(三)现有教师队伍不适应主题教学的实施

培智学校主题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具备多领域、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具有熟练的应用性专业能力,[3]但目前培智学校教师队伍还存在师资数量不足、单一学科背景、专业水平不高、教学和科研能力不强等问题。[4]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职业素养的特教团队成为应对综合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北京市培智学校自20年前开始进行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的探索,在综合主题教学、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包班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校本教材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课程内容主题化、主题内容问题化、问题焦点生活化的课程实施模式。基于以上问题,学校重点围绕评估系统的开发、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探索。


二、改进的主要内容

(一)研制基于学生的课程本位评估系统

本课程评估系统贯彻“以儿童为主体、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个别化和支持性教育理念为指导,从人的发展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三个基本属性出发,由专家和教研组骨干团队共同研制。

1.评估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各个阶段

该评估系统可应用于课程开始前、过程中、结束后,以评估学生的基线能力,判断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最近发展区,调整教育教学计划,检验学习效果,帮助教师反思课程设计,为决策和执行人员制订及实施教育方案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评估内容系统化

该评估系统将智力障碍儿童教育总目标分为88个基线能力和514个细化目标。该系统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能够帮助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者和实施者尽可能地预测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进步和需要支持的力度,掌握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运作情况。

3.评估主体多元化

该评估系统改变以往由教师评估学生的单一方式,建立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家长以及其他必要的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言语治疗师、主要照顾者以及物理治疗师)等共同参与评价的制度。

4.评估方式多样化

为提高评估有效性,该评估系统将评价方式由单一的定量评价转化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操作法、活动法四种评估方法,通过五级评估等级进行个别化目标评估,力求评估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长历程。

(二)制订以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核心的教学实施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一个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5]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与教学主题活动内在联系不够”的问题与困惑,学校从三个层面进行突破。

1.重构个别化教育计划模板,规范制订流程

根据国内外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的先进经验以及各学校近年来探索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重构个别化教育计划撰写模板,主要调整了教育诊断与综合分析、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两大部分。

(1)教育诊断与综合分析。针对个别化教育计划所要了解的基本情况,教师要尊重医学诊断结果,编写各种不同内容的评量表格、调查问卷等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特征”“特殊行为”“特殊服务需要”等方面的观察评估,通过入户观察、访谈家长和学生,记录和描述教育诊断的现状和结论。新版的表格和问卷为教师提供了勾选形式的参考选项,这既能给教师以启示,又能减轻工作量。

(2)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基于前期课程本位评估与学生资料分析,确定学生的教育重点以及阶段性长、短期目标是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核心,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其中个体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班级教学目标的关系,真正让个别化教育计划成为培智学校课程的主导,并转化为教学的实际行为。

2.有效对接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和课程目标

制订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只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继而要将班级中每个学生的长期目标汇集、梳理后,整合为班级教学计划,并根据学期教学时间确定教学主题与单元。最后,将长期目标通过不同形式落实到教学中,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1)统整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确定班级教学计划。首先,教师要分析班级所有学生的长期目标,按照趋同原则,将班级内所有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长期目标分成4~8个组;其次,根据目标的内容和性质确定每个组的单元名称,梳理、整合出班级教学重点目标,从而制订班级教学计划。

(2)匹配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落实课程标准。个别化教育计划中长期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对接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其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将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与主题活动进行匹配,形成基于班级目标统整的完整内容,并划分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匹配若干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前,建立起层级目标体系,将班级教学目标不断细化成单元、课题、周、日、课时目标,通过长短期目标的层级细化,将个别化教育目标落实到教学活动中。第二,将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与学生一日生活进行匹配,因为有些目标需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实现,无须进入各个主题单元。第三,将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与家庭教育相匹配,由于学生的部分目标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因而要将其设计成家长辅助完成的家庭目标。

3.统整课程,实施主题教学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以学校、家庭、社区生活为背景,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班级教学目标,按照学段总结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延续性的主题教学内容资源,尤其要优先保证与“生活”“经验”“活动”等有关系的课程内容,建构起综合课程主题内容体系。

教师根据学期教学时间,将班级教学内容按照情境、时间、程序等线索梳理成内容脉络,分解成单元、周、日、课时教学内容,统整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的劳动技能等学科领域知识,采用综合教学形式,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灵活地选择集体、分組、个别等教学方式,实施情景教学、综合内容与核心知识灵活处理等策略,逐步落实集体、组别和个体的教学目标。

4.增强个别化教育计划管理,注重灵活性和科学性

(1)增强个别化教育计划管理的灵活性。学校加大培训力度并注重实施过程的监管,将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与学校现有的学生档案体系相结合,在引领教师掌握个别化教育计划相关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制订流程减轻教师制订计划和具体实施的负担,并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有效实施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2)增强个别化教育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学校通过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估管理,衡量提供给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是否适当、充分;个别化教学的时间以及提供服务的相关内容是否合适;学生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料的匹配程度;学生体能锻炼和功能训练的发展程度等。

(三)构建教师研修模式

1.形成教研管理机制

为加强对北京市特殊教育教研团队的管理,有关部门制定了《北京市特殊教育教研员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6]《办法》对教研员的任职条件、推选办法、履职要求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建立了专家导师制、教研员定期交流汇报制度,改变了教研组长孤军奋战的局面,增强了综合教研组的团队意识,教研员互相学习、研讨,形成了重教研、促教学的合力。

2.形成三方参与的教师研修模式

教研组活动以“中心管理+专家指导+组长负责”为基本模式,体现了市特教中心的统领、组织作用,并强调了专家对教研活动的专业指导以及各教研组组长在活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实际管理角色,确保所有活动在目标、宗旨上的一致性。在教研活动内容与形式的设计方面,以“集中培训、专题引领、专业化发展”为宗旨,将不同的内容与特定的活动形式相结合。主要方式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以集中培训为基础。专家就教研活动的意义、指导思想、课程理论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指导其深入认识综合课程的理念、实施方法,以提高特教理论水平,又学习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方法,以利于教研活动的科学开展。

(2)专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专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而课堂教学实践是检验研究是否有效的场所。教研组设立系列专题开展教研活动,通过集中培训、校本实践的形式,在各教研学校启动至少一个实验班级的教学实践。如“找准学生能力起点”研究专题就是以牵头学校为核心,带动各综合课程实施学校,以起始年级为例,从中选择不同残障程度的学生,运用《北京市培智学校课程本位评估系统》进行评估,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实践经验。在“个别化教育计划有效制订与实施”的教研专题中,综合课程教研组编制了课堂观察记录表,教研员以此记录综合课教学中学生个别化目标的达成情况,研讨、反思教学设计与实践,不断提升综合课程意识。而“综合课程规划与实践”研究专题教研组,则走进多所培智学校,立足校本,总结出以班级为核心的综合课程主题统整、实践途径以及学校综合课程规划与管理经验,为各学校综合课程的深入实践奠定了基础。

(3)形成多样化的教研方式。结合各培智学校教学实践及师资现状的三方参与的教师研修模式,创新了教研形式,在集体教研中逐渐形成“专题教研”“课例研讨”“微课研究”等教研方式,提高了教研活动参与度和实际效能。在培智学校校际间实践探索的以体验式、对接式为特色的“驻点影随”“跨校联合教研”等教研形式,有效发挥了牵头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帮带作用,促进了综合课程教师专业素养的稳步提升,推动了学校综合课程管理的科学规划与实践。
三、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1.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学生生活能力明显提高。由于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选择适当的主题单元,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明显地提高了生活能力。

(2)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进步显著。通过不同主题单元的教学、实践,学生逐步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公园、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增强了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3)学生情绪情感和自主意识增强。教学改进后的课堂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选择和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得以充分体现和提升。

2.促进了培智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1)课程观念逐渐转变。教师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研究学生,教育教学更加倾向于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关注重点也从学生的缺陷转向学生的潜能。教师从干预者、管理者转向学生的帮助者和支持者,教学方法从讲授式转向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2)个人专业能力提升。培智学校的教师由课程的实施者逐渐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其跨学科整合的专业能力以及个别化教育计划设计和实施、班级管理、创设环境、教育评估、沟通合作、教材编写等能力都有所提高,逐渐向复合型、全能型教师发展。

(3)教学科研能力得到锻炼。通过培智学校教研组的教学研磨、日常的校本教研,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提升,从单一的教学实施者转向教学实施与科学研究并重者。

(二)反思

1.深化课程建设成果

该探索是在培智学校课程发展的過程中,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家长的需求和教师的困惑而做出的必然选择,是一种从评估、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到班级教学活动实施的渐进式建构过程。培智学校教学研究应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深化科研,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成果。

2.拓展可用课程资源

综合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是为学生和教学服务的。培智学校要根据学生多样化的特殊教育需求,提供个别化的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因此,现有可推广的教材及配套资源应随着教育对象的改变、社会的发展、国家课程标准的研制等变化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不断完善,并在更广泛的领域推广拓展和实践检验,实现课程资源的多级、多元开发。

3.构建质量提升的支持体系

培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是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的。[7]学校的研究氛围、课程开发团队建设、师资培训的力度和形式、为课程开发提供的时间和物质保障等因素将直接影响教学改进的效果;家庭的协作、家校教育观念的共识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因此,今后要积极构建以“政府支持、学校主导、家庭协作”为一体的培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支持体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 [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31/201112/xxgk_128271.html.

[2]邓猛,景时,李芳.关于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4(12):28-30.

[3][6]孙颖,郭楠,王善峰.北京市培智学校个别化课程实施模式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11):8-12.

[4]孙颖,王善峰,冯雅静.北京市特殊教育教研队伍建设与教研工作开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11):54-56.

[5]傅王倩,王勉,肖非.美国融合教育中个别化教育机会的发展演变、实践模式与经验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8(06):102-104.

[7]孙士博.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100089)

班级管理心理效应范文第6篇

摘要: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做好对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身的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尤其要明确认识到积极心理学的内涵,积极挖掘出学生身上存在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所以在针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做好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运用,能够有效增强班级管理效益。本文立足于小学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运用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教育;班级管理

引言

在针对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认识到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作用。积极心理学能够有效突破狭隘心理学的关注点,更多的是通过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于学生的心理展开教学引导,帮助发挥和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意识,通过做好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展开班级管理,能够有效地挖掘出学生的积极潜力,也能够让学生感悟到积极的体验,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精神理念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摆脱一些抑郁、郁闷的情绪状态,实现问题的解决。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班级管理越发重要,因此,对于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运用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班级管理现状及分析

(一)学生表现较为消极

在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自身的表现较为消极,对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面对较为复杂的消极事物,导致教师的教学管理难以有效地推动,而且很多班级中有少部分学生往往会存在上课迟到以及上课状态不佳的情况,甚至还会存在学生间产生一些冲突的情况。

(二)归因分析

结合现阶段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要认识到班级出现消极情绪的原因,首先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压力较大会导致其存在一定的挫败感;另外一方面,在针对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进行评判,而且当发现学生出现成绩不佳以及表现不良的情况,往往是进行批评或指责,并没有做好正面的引导和帮助,导致学生的学习信心有所缺失。

二、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1.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积极心理学认为,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引导学生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克服自身的缺点,还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实践中提升學生的综合能力。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比如班级里有一些男同学,他们虽然学习成绩很一般,但是体育方面有特长。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情,比如参加学校运动会和班级体育活动,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激起他们继续上进的愿望,增强其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成绩只是自己的某一方面,不要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就把自己定位为平庸。实际上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能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不再因为学习成绩的一般化而轻易否定自己。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积极心理学研究,与一般人相比,那些有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的人,往往社会道德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会更强,在压力、逆境来临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去应对。为此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对学习能够处于一个比较积极的心态,这样当小学后期学习压力过重时,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去克服这些困难,成为更好的自己。比如班级有个学生,他非常聪明,上课反应也非常灵敏,但是由于家庭和性格原因,他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在课堂上喜欢接教师的话,这不仅会影响到他自己,而且会影响到其他学生,许多教师对此不满。那么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让他每次在课堂上说一句话就立马把这句话写下来,然后告诫自己下次不要再说这句话。慢慢地,这名学生就会发现自己要接的话越来越少了,最后在课堂上不再去接教师的话,而且变得十分认真。这个例子说明有时候要改正一个人的坏习惯,往往只需要一些小小转变。

很多学生学习不好,并非不努力,而是因为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比如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学习时间不固定、拖延学习进度等,这些不良学习习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在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让他们坚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持之以恒,从而对学习更加积极且专注。

3.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部分后进生虽然在努力进步,但是他们长期以来养成了好逸恶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意志力也比较薄弱,通常会在努力一段时间后没有明显成效而放弃。针对这种问题,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对其进行监督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逐步变得意志坚定,一步步改变自己。比如一名学生上学常常迟到,也不爱参加早锻炼和早自习。在和其谈心后,愿意做出改变,但是该学生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又迟到了,这表示该学生意志力薄弱,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其一定鼓励:“你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是一个不错的突破,这一次小失败不算什么,我想听听你这次是什么原因迟到的。”该学生得到了鼓励,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问题:“今天早上很冷,我出门后发现衣服穿少了,回家加衣服,所以迟到了。”此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果每天晚上能查一下天气预报,将衣服、伞之类的东西准备好,你说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呢?”该学生得到启迪,生活习惯得到了改善。

对于意识薄弱的学生,要尝试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培养和启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促使后进生主动寻求进步,让他们逐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由于意志薄弱的后进生常常反复出现问题,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有一定的耐心,要不断鼓励并监督后进生,不要让他们前功尽弃。

结论

总而言之,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对学生健康心理与品质的形成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要以关心与爱护的方式照顾到每一名学生,不仅要让学生成才,还要让学生成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班主任才能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悦.“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新探索——以河北中医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173-174.

[2]冯建昭.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

[3]王红.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15):170-171.

上一篇:笔记理论学习记录范文下一篇:宝洁公司旗下品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