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企业文化差异范文

2024-03-25

中西方的企业文化差异范文第1篇

一、对企业文化的基本认识不同

二、由文化假设决定的企业治理路径与管理模式不同

中西方的企业文化差异范文第2篇

融资结构也称广义上的资本结构, 它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 由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之间的有机构成及其比重关系, 也是指金融体系的构成结构。

二、中西方融资结构的比较

(一) 融资来源

国内和国外的上市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包括二条渠道, 一是外源融资, 二是内源融资。外源融资主要为债务性融资和股权融资, 内源融资主要是利用企业内部留存收益, 而我国国有企业最初融资渠道主要为债务性融资, 后面由于其负债率过高, 国家设置了股票市场, 增加了股权融资渠道。目前在我国占融资比例最高的是股权融资。而西方企业的融资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积累, 这种融资结构同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相符合。西方企业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融资, 即利用企业内部留存收益, 负债筹资和发行公司股票。中西方融资方式的对比更加说明我国企业存在股权融资的显著偏好。

(二) 融资成本的相对差异

企业融资方式一般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 债务融资的主要成本为利息支出, 股权融资的主要成本为股息和发行费用, 债务融资的利息在税前扣除, 相对于股权融资成本来说, 具有节税效应。但是债务融资需要企业到期还本付息, 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股权融资对于企业来说是永久性资本, 不需要偿还。而股息派发是根据企业收益来决定, 存在不确定性。

就融资成本而言, 债务融资明显优于股权融资, 所以西方国家选择债务融资。而从我国企业发展状况来看, 盈利水平较低, 导致可分配利润少, 而且还采用不分配红利、低比例分配股息, 配股等方式, 减少了股息支出, 导致我国股权融资低于债务融资, 所以我国倾向于股权融资。

(三) 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

西方企业的治理结构相对完善, 资本市场相对于我国也比较健全。股东拥有选举董事会的权利, 并通过参加股东大会来参与公司重大经营活动的决策, 达到对董事会的约束。从公司资产的角度分析, 公司的资产由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和债权资本构成, 而债券资本的增加, 会削弱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 加强管理者的控制权, 因此当管理者在选择融资决策时, 更偏向债券融资。

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 我国的资本市场机制不够健全, 对股票市场的监督不够完善, 并且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为国有控股公司, 高层管理人占股比例低, 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关性不高, 采取股权融资方式取得的资金对管理人来说无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 所以我国管理者更偏向于股权融资。

三、针对中国融资结构优化的一些建议

(一) 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

我国股票市场披露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1) 公司信息披露渠道单一。 (2) 公司信息定期披露并且所需时间长。 (3) 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够完善。针对上述问题, 我国股票市场需建立多元化信息披露渠道, 完善相关财经网站的公司信息, 使信息能广泛地被投资者接收, 从而提高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同时中国证监会应改善内部制度, 提高效率, 使上市公司的信息能及时准确的传递给投资者。我国也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防止公司隐藏不利的消息。

(二) 提高企业的内部积累

我国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内部积累率都很低, 面对激烈的市场挑战, 光凭内部积累是不能满足其扩张发展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资本的内部积累依存度较高, 因此着眼于未来, 企业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 加大内部积累的力度。对于非公司制国有企业来说, 要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国家、企业内部积累的方式除了提高内部积累率以外, 另外的关键因素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效益, 只有企业利润增长, 内部积累才现实可行。因此企业应在扩大市场份额、不断进行技术工艺更新等方面做文章。同时我们要让企业建立起健康的内部积累机制, 这对于公司制的国有企业来说, 在于要正确处理好利润分配与企业内部积累的关系, 所以在现阶段, 应加大积累力度, 少发放现金股利。

(三) 治理企业不合理的融资结构

1.自我调整, 解决三角债以及资金短缺问题, 降低债务比例。企业应及时收回应收账款, 降低应收账款的周转率, 提高速动比率及资金利用率, 达到及时清偿应付账款的目的。

2.对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好成长性的公司, 应采用平衡结构, 使资产变现的数量和时间与偿债的时间和数量保持一致。对于发展壮大时期的企业短期内应采用风险结构, 使流动负债不仅需要满足流动资产的需求, 还需要部分非流动资产的需求,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效应, 使企业达到更大的收益。而对于普遍企业来说, 采用稳健结构是比较好的选择。

(四) 降低我国融资成本, 减少资金缺口, 扩大可融资数量

1.企业应多利用内部留存收益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并且鼓励员工内部注资, 从而减少外部融资数额, 达到减少外部融资手续费, 缩短融资周期的目的。

2.多引入外资, 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外国企业应以现金、实物等方式直接投入企业, 扩大企业的权益资本。

3.由于我国对进入股票市场的企业要求较高, 导致一些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股票融资渠道筹集资金, 加大了借款的需求, 所以政府应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 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摘要:目前企业发展充满了很多的挑战和机遇, 企业融资是企业建立和发展的首要任务, 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中西方融资结构情况, 就企业融资来源和融资成本进行探究, 达到优化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目的, 促进国内企业融资走向合理化, 高效化, 科学化。

关键词:融资结构,中西方,企业

参考文献

[1] 刘百芳, 马章瑜, 刘晓霞.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师, 2006 (3)

[2] 胡国柳, 廖进中.论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J].湖南大学学报, 1997, (11)

中西方的企业文化差异范文第3篇

摘 要: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其价值体现在构建奋进、创新与和谐的运营管理氛围,推动企业不断实现战略管理目标。在外部的行业市场和消费者与服务对象的心目中,企业文化塑造了企业的公众形象,起到宣扬企业价值观、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确立企业的市场定位的作用。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工作中制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实现管理目标的工具和导向,也是在员工和消费者价值取向多元化、文化背景全球化的现实环境下,企业迅速拓展市场和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基础。

关键词:战略定位 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 战略资源

关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关系的研究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议,二者之间谁先产生、在企业的发展中谁又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及如何衡量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价值,存在很多截然不同的观点。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争议,与研究者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不同有关,对于运营时间相对较短的新兴产业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企业建立之初的有意识构建,成为左右企业发展方向和管理行为模式的经营思想,而传统企业的企业文化内涵则大多源自于发展历程中的积聚和传承,具备现代意义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明显滞后于企业管理。

一、企业文化的内在与外在价值体现

探究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首先应当基于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环境特点,了解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全面分析其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品牌宣传以及日常行政管理等的影响。对企业文化如何影响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运营管理行为模式以及资源配置的效率形成感性的认知,进而研究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问题。

1.企业文化在内部管理运营过程中的价值体现

人们之所以开始关注和有意识的研究企业文化,正是源自于发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管理的价值。在市场经济发展导致企业之间形成白热化的竞争关系之后,人们发现那些在竞争中保持旺盛战斗力的企业具有相同的特质,即拥有前瞻性、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战略管理思想。体现为企业内部就战略管理目标形成高度的共识,从而具有更强大的前进动力。这一类企业通常具有基于管理目标的完善管理体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效的传达和落实高层的战略决策。而研究者将这些现象背后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管理思想、制度和体现出一致性的价值取向称之为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是人们对于企业的个性化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定义。对企业而言则是面对外部竞争时发挥全员最大战斗力的思想武器,是企业管理者贯彻企业发展战略的有力工具。

2.企业文化通过塑造企业的外在形象产生的价值

经过市场经济体系的长期运转,在其运行规律的作用下每一个行业的市场都产生了细化分工,因此现代企业要想进入行业市场并找到稳定的立足点,必需要首先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塑造契合市场需求的企业形象,从而拥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并给消费者和服务对象留下深刻印象,而成功的现代企业的形象塑造和定位都建立在独特的企业文化之上,在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品牌与形象的宣传即是对自身企业文化的宣传,从而让同行业竞争对手、消费者和公众对企业的价值观、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某种认同。竞争对手从企业文化中认识了做为对手的企业的实力与发展愿景,成功的企业文化宣传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则会产生深远影响,让其从中找到与自身价值观的契合点,认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价值,并且对企业的品牌和社会责任感产生信赖。而这些都是使现代企业能够立足于市场环境的无形财富,这些财富的缔造归功于在运营管理中对企业文化的成功打造和运用。

二、企业文化价值在企业管理中的利用和提升

能够长期取得成功的企业,其生命力基于企业文化的构建与传承得以延续,又通过在运营管理中有效的利用企业文化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因此能否让企业文化的价值在运营管理中得到提升,决定了企业是否具有足够强大生命力和持续创新的能力。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的管理之间已经形成了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和共同左右企业未来命运的关系。

1.企业文化是运营管理的指导思想

在研究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问题时,无需纠结于文化先于管理还是管理先于文化诞生,因为企业文化的概念本身就存在多个层次的定义。对管理者和拥有者个人意志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体现出了个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因此可以理解为企业文化的起源先于企业管理。但是在实施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现代企业,企业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有经长期协作和成功经营形成的企业全员共识,也有基于贯彻企业文化创建的独特运营管理体系这些有形元素。因此完善的企业文化是伴随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实践形成并不断演化的,但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这一本质在任何管理模式下都不会改变[3]。首先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运营的独特价值取向和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定位,企业的管理目标必然围绕这一核心价值观展开,产品和服务的研发、销售和对经济活动的日常管理,都基于实现企业的价值,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其次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员工通过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体现自我价值,因此企业文化在对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中,起到了思想和精神层面的管理作用。

2.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管理战略的落实效率和竞争力

文化本身属于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创造力和集体智慧积累的财富,用企业文化来定义企业经过一定时间发展所产生的无形资产,让人们在研究现代企业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形成机制时有了理论工具。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的成功案例,不难发现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而其对企业竞争力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战略落实过程中的推动力。首先由于企业文化主导了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制定,并且形成了企业内部和谐、创新和积极向上的氛围,因此在落实企业管理戰略的过程中,员工能够基于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迅速领会新的发展战略对相关岗位的要求,并且形成默契的协作关系,提高管理战略的实施效率。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技术、资金和物质资源是竞争力的基础,效率则是企业将上述资源兑现成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共同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如同人类之间的竞争规律——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精神特质和智力水平决定最终的胜负。

3.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最有力管理工具

参与全球化的竞争是大型现代企业无法回避的挑战,而面对价值取向和文化背景多元化的市场,企业管理运营中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以及内部行政管理都面临很多问题。如何让企业中具有不同背景和价值取向的员工快速领悟管理意图、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被各个地区的消费者认可,是最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企业文化做为企业外在形象的核心和内在管理体系的载体,可以成为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最有力管理工具,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让新员工和潜在的消费者通过企业文化理解企业的价值观,从而对企业的管理运营思想、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内涵产生认同感,让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和发掘更大的发展潜力。

三、基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构建企业文化

鉴于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有意识的构建适合企业定位和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管理和维护企业文化,使其为企业的管理服务并成为企业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企业文化在企業管理中战略定位的基本原则。

1.运用企业文化激发企业管理创新的灵感

对创立时间相对较短和新兴产业的企业而言,保持创新能力是其可以顺利成长的根本。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成功经营案例中管理策略和经营思想的总结,提炼其中管理理念的精华并做为企业文化进行传承,使之在日后的企业管理中激发创新的灵感,并且做为激励企业员工不断创新和取得新的成功的动力。

2.让企业文化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优秀的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企业外在形象的名片,是因为其思想内涵中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契合了公众对于企业社会价值的期待。而公众对企业形象的认可以无形中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让企业创造价值和兑现价值的过程更加顺畅。在这一方面西方传统的大型企业都是成功的典范,但凡这些企业推行新的消费理念和推广新的产品,消费者会由于对其品牌形象的认可而迅速接受,极少会质疑其品质和价值。

3.体现出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企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需要服务于企业的管理需要,但是企业的管理目标能否达成却取决于企业文化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换言之企业基于管理需要创建的企业文化,必需体现出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企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才能够被市场和公众认可,起到推动企业发展和塑造良好品牌形象的作用。否则过于理想化和主观化的企业文化,无法唤起企业外部的广泛共鸣,也难以在企业内部形成持久的凝聚力。因此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构建,必需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使之与社会发展和市场动向相协调,才能有效的服务于企业管理。

四、结束语

虽然企业文化含有理想化的成分,但其在引导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规范管理行为和激励员工的创造力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是维持企业生命力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思想武器,因此可以将企业文化定位为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工具和战略资源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洪 赟.试析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J].纳税,2017

[2]彭小明.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分析[J].中国市场,2016

[3]黄嘉顺.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战略定位研究[J].河北企业,2017

[4]赵树杰.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J].大陆桥视野,2017

[5]李 娟.分析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J].江苏商论,2018

[6]李晋斌.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J].科技资讯,2016

中西方的企业文化差异范文第4篇

蛋糕是西方饮食文化的代表性产品。

最早的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话与奇迹式迷信的象征。在欧洲黑暗时代,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僧侣与贵族才能拥有,而他们的糕点创作则是蜂蜜姜饼以及扁平硬饼干之类的东西。慢慢地,随着贸易往来的频繁,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也跟着彻底地改变。蛋糕最早起源于西方,后来才慢慢的传入中国。 生日蛋糕的由来

中古时期的欧洲人相信,生日是灵魂最容易被恶魔入侵的日子,所以在生日当天,亲人朋友都会齐聚身边给予祝福,并且送蛋糕以带来好运驱逐恶魔。

生日蛋糕,最初是只国王才有资格拥有的,流传到现在,不论是大人或小孩,都可以在生日时,买个漂亮的蛋糕,享受众人给予的祝福。 婚礼蛋糕的由来

婚礼蛋糕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时代。蛋糕一词则出自英语,其原意是扁圆的面包,同时也意味着“快乐幸福”之意。

古代时富家子弟举办婚礼时,都要做一只特制的蛋糕,而且也请来贺喜的客人们吃蛋糕。客人们期望自己也能分享新婚夫妇的幸福。

提拉米苏(Tiramisu)的由来(意大利)

关于提拉米苏的由来,有一个温馨的故事:二战时期,一个意大利士兵要出征了,可是家里已经几乎什么都没有了,爱他的妻子为了给他准备干粮,把家里所有能吃的饼干、面包做进了一个糕点里,那个糕点就叫提拉米苏。每当这个士兵在战场上吃到提拉米苏就会想起他的家,想起家中心爱的人。

提拉米苏,Tiramisu,在意大利语里,有“带我走”的意思,带走得不只是美味,还有爱和幸福 慕斯蛋糕(巴黎)——蛋糕中的至尊极品

慕斯蛋糕最早起源于美食之都--法国巴黎。在鲜奶油中加入具有口感和风味的十数种新鲜辅料,在温度的控制、原料的配比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使外型、色泽、结构变化丰富、口味更加自然纯正,冷冻后食用风味无穷,符合人们追求精致时尚、自然健康的生活理念、为蛋糕中的至尊极品。 “法兰卡1876”

法兰卡1876是一家高档烘焙连锁品牌,集西式蛋糕、现烤面包、特色西点和时尚饮品于一体,崇尚精致优雅的生活理念。店面包含手撕包、北海道、提拉米苏、慕斯、现烤、等多种代表性招牌面包

(二)中方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以面食为主,并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中国人重面之蒸煮,西方人重面之烘烤。此外,面食文化更表现在其中隐含的民族情结、节日风俗和人生礼仪。 以中国传统食品饺子为例,饺子有意,大年初一五更吃饺子,象微新更替财源滚滚。冬至节吃饺子,传说不会冻耳朵。民间又有“送行饺子迎风面”,寓意客人长来长往;“子系饽长寿面”预祝新娘早生贵子。饺子、面条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面食家”是在“法兰卡1876”的基础上进行的面食品牌文化的延伸。集中式面食水饺、面条、馄饨于一体,崇尚自然健康理念和精致时尚的面食文化,为广大市民带来饮食文化新体验。

(三)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

中西方饮食文化从起源上差异万种,中国人重面之蒸煮,西方人重面之烘烤。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两种文化交替碰撞,饮食文化的相互渗透使得中西饮食文化逐渐融合。

中西方的企业文化差异范文第5篇

《汉乐府诗集》里的《鼓吹曲辞》 (上邪) , 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倾心相爱的男子表述爱情。由于这位姑娘表爱的方式出奇, 誓词热烈, 致使千载之下, 这位姑娘的神情声口仍能活脱脱跃然纸上。首句“上邪”是指天为誓, 犹言“天啊”!古人敬天畏命, 非不得已, 不会轻动上天的威权。现在姑娘开口便言天, 可想见她神情庄重, 有异乎寻常的话要说。果然, 姑娘终于把珍藏在自己内心的秘密吐出来了:“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相知”就是相爱, 相好。“长命无绝衰”是说两人的命运永生永世连结在一起, 两人的爱情永生永世不会衰退。前一句是表白爱情的态度, 后一句则进一步表白了爱情的坚贞。爱情, 只有与坚贞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才是无比纯洁美好的。至此不够, 姑娘要进一步地表明心迹。不过, 她不愿再从正面直说, 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逆向想象, 从反面设誓。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前提:“山无陵, 江水为竭”, 是说世上最永久的存在物发生了巨变;“冬雷震震, 夏雨雪”, 是说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发生了怪变;“天地合”是说整个宇宙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变, 然后吐出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由于这五个字有五件非常之事作为支撑点, 因此字字千钧, 不同凡响;又由于设誓的前提没有一个会出现, 因此“乃敢与君绝”的结果也就无从说起了。另外, 从反面设誓, 正话反说, 不仅大大加强了誓词的分量, 而且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揭示得更为深刻了。姑娘设誓, 原本是为了强化“长命无绝衰”之意, 而设誓的结果, 却使人们看到, 原来姑娘对五件非常之事的选择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在正常情况下, 山陵是坚定不移的, 江水是源远流长的, 冬雪夏雷是合情合理的, 高天厚地是永存不变的。这一切, 都可以用来象征爱情的品格, 都可以代表她对爱情的看法。姑娘的精神世界之丰富及爱情观之美好, 不难窥见。由相反相成所造成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使姑娘的形象显得极为可爱。另外, 全诗多以短语出之, 一句一顿, 若伴喘息, 亦与少女吐露爱情时感情动荡、心潮起伏的声口相吻合。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一首代表作。据说彭斯的这首诗也是基于对一首传统的苏格兰民歌的改写。它以轻盈的笔触把姑娘比作六月的玫瑰和美妙的乐曲, 形象艳丽、格调轻快。诗人加上一个“初开”和一个“演奏”富于巧思别具新意立刻使姑娘的美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具有了动感。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艳丽玫瑰缓缓绽放, 美妙乐曲纷纷奏起的动态画卷。在给读者留下惬意印象的同时, 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古今中外人们在爱情的态度上都崇尚坚贞。第二节以热情奔放的民歌格调倾诉痴情, 调热烈而感情真诚, 音韵和谐而内容高雅。第三节从实到虚, 从对爱情一般现实化的歌吟转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层次理想化的爱之永恒。爱的境界得以升华。海枯石烂、岩石熔化、生命飘逝、诗人用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永恒来进一步衬托讴歌对爱情的坚贞不移。气势宏大、豪爽奔放而又立意高远。第二节末和第三节初节与节之间使用一个叠句:“直到四海枯竭”并且全诗多处重复了“我亲爱的”。这种叠句和重复的使用使得整个诗歌首尾相连一咏三叹。它加强了语气深化了主题, 回环叠扣前后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理时空上的回旋延续, 更让人领悟到真爱的永恒不朽。作者用它细腻而又浪漫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了这样一幅画卷:风中的蓝铃花, 皑皑的高山, 有位穿白衣的少女, 悠悠地吹着风笛, 羊群在她四周和音, 那是美丽的苏格兰, 你我心中的美丽的苏格兰女郎。

《一朵红红的玫瑰》和《鼓吹曲辞》两首诗都取材于民歌, 但是在对爱情的表达上却大相径庭。前者虽善借比喻将爱人比喻成“玫瑰”、“旋律”等浪漫抽象的事物, 但是对于爱人的赞美是直接的, 表白是热烈的, 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鼓吹曲辞》中的姑娘虽然对爱情同样有着海枯石烂般的坚贞, 但是只是用了五件非常之事来设誓作为支撑点, 没有对心爱之人直白热烈的表白。《一朵红红的玫瑰》和《鼓吹曲辞》之所以呈现出的不同风貌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 以儒家学说为基石的封建礼教统治严密。男尊女卑的传统使妇女长期处于卑微的地位, 妇女对于心爱男子的爱慕之情难以入诗;再者, 由于中国的德性文化重在群体, 以个体的性爱意识为基础的爱情在其中受到严重压抑, 加上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文艺批评原则, 使得中国古代诗人在抒写爱情时也大多含蓄、委婉, 细腻而不宣泄。尤其是以妇女的口吻所写的诗歌, 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托物言志, 让青山绿水红花白云等一些自然界的物象来替代自己表达。此外, 中国自古为农业社会, 所以人们本来对本乡本土有着天然的眷恋, 对山水花云、冰风雨雪有着特殊的感情。而在英国, 其文化由于受到西方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圣经》和盛行于中古西欧的骑士文学的巨大影响, 对妇女和爱情有不同于中国的理解。上帝造人的故事既奠定了西方文明尊重妇女的传统的基石, 又说明男女之间相爱结合乃天然之事, 故而放声赞美恋人, 热烈歌颂爱情也就合情合理了。所以西方诗人对爱情的表述往往感情炽烈, 大胆率真, 无羞涩忸怩之态;对女性的描写也是满腔热情, 浓墨重彩, 羡慕痴迷见诸于笔端。

诗歌是一个时代历史文化和情感精神的一面旗帜, 在这面旗帜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中西方不同文化背后的差异和人类社会共同的最朴素和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摘要:在中西方的爱情诗歌中, 有两首均取材于当时民歌的作品《鼓吹曲辞》 (上邪) 和《一朵红红的玫瑰》, 本文对这两部作品背后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爱情,诗歌,中西方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 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 2003.

[2] 李春飞.英美名诗赏析[M].广州.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 2004.

中西方的企业文化差异范文第6篇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方面,中国文化重视集体主义、个人关系网的建立、曲线型思维模式。与中国的商业文化相比,西方的商业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崇尚个人主义,追求平等,直线式思维。

在谈判过程上,中方倾向于使用委婉、间接的沟通交流方式,信息交换前先会对信息进行详细的解释;会用提问等方式作为说服对方的手段,谈判时间通常较长,喜欢循序渐进,目标在于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不同于中国,西方谈判人员更多的使用简单直接的沟通交流方式,信息交流前会提出建议;使用争辩、不耐心的方式说服对方,喜欢速战速决,目标是做成“一笔买卖”。

二、国际商务谈判的成败因素

(一)谈判开始前的准备阶段,谈判双方需建立好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

在这个阶段,谈判双方应专注于信息的收集、计划策略的制定和对方文化和团队成员背景的了解。另外,要进行有效的谈判,信任必须是先建立。在中国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里,中国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比其他文化的人更容易产生对非家庭成员的信任感成员。谈判前人际关系的建设也很重要。中方喜欢在正式谈判前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然而,受西方商业文化的影响,大多数西方人以任务为中心,以美国人为例,他们通常是客观看待手头的问题,不愿意浪费时间建立人际关系。如果谈判者能充分利用谈判前的准备期间,双方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收集好信息,充分了解对方,评估可能的沟通障碍,培养文化敏感性,制定好谈判战略,便能将正式谈判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小化。

(二)正式谈判时,注重冲突管理,使用正确的谈判技巧

在通常情况下,正式谈判分成三个部分:信息交流、说服对方以及做出让步和达成协议。在信息交流阶段,通常谈判双方陈述他们的立场,并讨论涉及的问题。双方都有能提出问题并澄清要点。西方谈判者倾向于更直接的信息共享。然而,中采取更间接的方式。此外,西方公司通常会给谈判人员充分的决策权,然而,中国谈判代表的决策权是有限的。在说服对方阶段,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来为各自代表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此阶段,价格是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谈判双方方在议价过程中可采用适当的方式探知对方的价格底线,并采用适当的议价战略。在让步达成协议阶段,双方让步或妥协,寻求解决办法。使用正确的谈判技巧,时取得谈判成功的要素之一。谈判过程中,可以选取让步式进攻、耐心等待、建立良好的谈判氛围、认真倾听对方观点,找出对方真正的意图等谈判技巧。

在中西方的谈判过程中,由于谈判双方文化差异,各自代表不同公司的利益,常常产生矛盾冲突。如果对矛盾冲突不加以管理,不断上升,达到不可控的时候,会导致双方沟通和谈判的中断。在冲突处理方面,中国谈判代表倾向于通过回避和妥协的方式,而西方代表则倾向于直接面对冲突。西方谈判代表在直面冲突时,需考虑文化差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由和自我表达,中国文化注重和谐和“面子”,西方代表的坦率(例如,直接批评中国企业公开场合的合作伙伴)可能会让中国的商业伙伴丢掉面子。西方代表在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时,需给中方代表足够的尊重。

(三)谈判结束后,双方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在大多数西方代表眼中,合同签订完成代表谈判彻底结束。然而,在中国,合同签订完成只是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开始。谈判结束后,双方可进一步维系信赖、友好合作的商业合作关系,为双方获得更多的利益。

结束语:

中西方文化影响着中西方谈判代表的思维方式及谈判方式。中方重视和谐、信任、良好的人际关系、面子,喜欢采用间接的沟通方式。西方重视个人主义、喜欢直接的沟通交流方式。由于不同的交流的风格,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时间观,中西谈判时会出现沟通障碍,会出现矛盾,产生紧张、复杂的谈判氛围。因此,在谈判前,双方需充分准备,学习对方文化,了解对方背景,了解对方谈判方式,制定好谈判策略,建立好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谈判中,双方需尊重对方文化,遵循谈判过程,看透对方战略、倾听对方观点,管理好冲突;谈判后,不能着眼于短期利益,而是要建立和发展双方的长期关系。这些都是中西方进行有效的商务谈判并取得双赢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Faure,G.O.(1999),The Cultural Dimension of Negotiation:The Chinese Case,in:Group Decision and Negotiation 8(3),187-215

上一篇:撰写干部考察材料要点范文下一篇:中学国防教育教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