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初中数学论文范文

2024-07-29

传统教学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1在文言文教学中蕴涵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讲解文言文的艺术造诣,特别是在学习一些优秀的文言文的时候,更要鼓励学生汲取古代文学以及作者的思想中一些优秀的艺术创造内容,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 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提升自身的各种素养,以求古为今用,使文言文的教学具有现实的意义,达到教学目标。 这些内容在很多的名篇中都存在着,比如在《岳阳楼记》和《小石潭记》中,兼具情怀和意境之美,在《论语》中更是处处都包含着哲理之美等等。 很多的古文中,不仅思想内容上乘,而且对人类灵魂的塑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既了解这些优秀文学传统艺术价值,又要思考作者的这种思想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对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还要学习作者的深刻塑造思想内涵的写作方法。 比如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在明白了文章中渗透出来的只有勤奋刻苦方能成才的深刻道理之后,还应引导学生了解这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写法和结构,以弘扬优秀的文学艺术,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知识。

2在诗歌鉴赏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文言文的许多作品中属于古代的诗歌。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文字优美,语言精练,集中体现了汉字的无穷魅力,而且也正是这些古汉语的文章及诗歌,以其自身的建筑美及韵律美让人类文明获得进步,境界获得提升。 我们今天仍然需要继续较好学好这些优美的诗篇,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用这种文化的内涵武装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由于古典文学作品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差距较大,文字晦涩难懂,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及古典诗歌的兴趣,通过朗读体会和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背景资料,引起兴趣,欣赏其中所特有的韵律美和思想内涵。 如教学《登岳阳楼》这首诗时,作者心情抑郁,壮志难酬,这种心情和境界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很难把握,和体会得到其中的意境。 教师就可以先从引导学生欣赏岳阳楼和洞庭湖壮阔的美景开始,步步深入,逐渐引入到作者的心灵深处,把我感情的基调,让传统文化深入到学生的心中。

3通过价值观教育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育改革的浪潮下,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 大家都已经达成了共识,只有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素质。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解放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挖掘文言文中各种有现实意义的道德观,古为今用,注重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巨大作用, 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思想, 推动他们思想进程和提升道德修养, 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成为铸造他们自身道德进步的巨大动力源泉,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比如在学习蒲松龄的《狼》一文时,首先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内容,屠夫归途遇到两只狼,狼的眼中充满贪婪的欲望,在面对危险时刻,屠夫不畏惧,也无法退缩,与狼斗智斗勇,识破了狼的诡计,勇敢地与狼进行斗争, 最终杀死狼而获得胜利。 到学习到此并没有结束,应通过总结体会向学生渗透中华名族所固有的不妥协,不让步,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排除万难勇往直前,在人生的征途中更要一往无前。

4将文言文教学融入到传统文化教学评价中

改变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评价方式, 特别是将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纳入评价之中, 可以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平时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更多地考察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 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以及文言字词句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这固然会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动力, 当由于过于枯燥无味,又会丧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合理的教学评价应该是,既考察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以扫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障碍, 又应该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目光的焦点不要只对准在文言文的较小的框框范围之内, 还可以把文言文及古典诗歌中优秀名篇和现代散文联系起来, 深入浅出,在提升学生对古典传统文化理解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把传统的文化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进行灵活应用,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替补学生的知识网络上的不足以及情感世界的空白。 这种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得体验,合作学习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既利于掌握文言文的知识,又利于传承中华文化。

总之,文言文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意义非凡。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挖掘文言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来达到传承的目的,并不断发展和创新,赋予其现实的意义。 这一切要靠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开拓,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向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方向发展。

摘要:文言文是古人的言论,承载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从蕴涵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品味。

传统教学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1激发学生兴趣,领悟文章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经典之作,蕴含着汉字的魅力,因此提升古诗文教学效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要注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可以让学生朗读感悟,逐步体会到古诗文的韵律美。 当然,教师还要在学生朗读完文章后,指导学生深入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并吸取到里面的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登岳阳楼》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诗人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沉郁之情。 初中学生受到学识和人生经历的限制,一般不容易正确理解并把握杜甫的这种沉郁之情。 所以,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既要感受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中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壮阔景色,还要深入感受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那种孤身一人、 独立飘零的凄凉场景。 由此真正领悟到杜甫在“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所表达的壮志难酬的沉郁顿挫之情。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以及诗人丰富的情感变化,同时更能够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立足课本教材,挖掘人物品质

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尊师重道、诚信仁爱、刚正不阿,佛学的自然清静、进退从容、荣辱不惊,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和体会。 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习任务繁重,因此教师可以就地取材,用好语文教材,培养学生优秀的传统文化品质[1]。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很多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载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教师既要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还要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下,更加深入学习和领悟文言文。

例如,在《两小儿辩日》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文中写道“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嘲笑孔子枉有“多智”之称。 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孔子教育学生时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并且孔子也是身体力行,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尊敬和学习。 由此可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其他优秀作品,里面塑造了大量的优秀个人品质,教师可以用来鼓舞学生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例如:《过零仃洋》中的文天祥、《行路难中的李白、《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等。 教师要在课堂讲解中,用这些例子来熏陶、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3充分利用节日,开展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不能只依靠课堂45 分钟的教学。 对于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实现全方位的传统文化教育。 而选择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开展活动,更有利于增强活动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2]。 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将民俗文化与诗歌巧妙结合起来,详细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既掌握到了民俗文化知识,还拓宽了自身知识面。

例如,教师可选择在中秋节开展活动,空出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朗诵课前自己收集到的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 具体的做法如下:

教师:同学们,今天是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现在我们就来学学古人,也风雅一番,可好?

学生(异口同声):好!

教师:那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将自己准备的与中秋节、月亮相关的诗词背诵出来,大家一起来探讨学习。

学生1:我背诵的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学生2:我背诵的是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在上述的活动流程下, 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传统风俗文化,还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我国优秀文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之中。

4借助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借助学校配置的现代化教育设施,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媒体音乐、精彩朗读视频,那些或舒缓哀婉、或雄浑慷慨的音频资料,可以更好地烘托出汉语言文字的魅力,而那些影像资料,也能够让学生在直观的耳濡目染中,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妙和精湛。

例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组赤壁古战场的图像, 并播放 《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为学生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再配合上名家范读、词曲演唱,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自主进行朗诵、交流,从而更好的把握并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5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并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可谓意义重大。 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途径,帮助学生吸纳圣贤智慧,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让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并弘扬光大。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介绍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教学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研究背景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的课程理念中就要求学生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综合表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都需要他们,所以笔者认为初中中国画教学中开展理解传统艺术观的中国画教学研究非常有必要。笔者为了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国画的同时,进行跨学科的拓展与研究,并发现中国画与多种传统艺术间都有着相似的艺术观和共同的文化基础,最终达到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画。

二、中国传统艺术间的相容性

宗白华先生曾经指出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雕塑、建筑)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包含。

(一)中国画与诗歌

中国画家从古到今都喜欢在画上题诗,这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绘画,也能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苏东坡曾论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中国画与中国诗歌在创造观上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中国画与中国音乐

中国画和音乐的创作观都是经由作者内心感受抒发的。管建华在《魂系东方:中国音乐艺术之精神》一文中写道:中国音乐艺术以其生动之线条(技巧),优美之文体(形式),感悟之心性(心理需要)为主要特征,构成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类型,生长于中国文化艺术整体模式的历史土壤之中。中国音乐是线性音乐,可以表达抒情、刚劲、柔美等音乐,它如同中国画里的线条一样自由穿梭与绘画中。

(三)中国画与书法

书画一直以来都是同体未分的,中国绘画以书法入笔,将书法的线条自如的用于画面中,如果中国画缺少了书法的用笔,就无法说是中国画了。蒋勋在《艺术概论》中说欣赏书法作品会有两种表现,当能读懂汉字意思时,我们读的是它的文学,当我们读不懂汉字时,我们更多欣赏的是其中的韵味——线条的均衡、布局、速度,或空间的安排,甚至墨的干湿浓淡变化等。

(四)中国画与园林建筑

中国的江南园林,是传统上集综合居住、休闲、观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环境艺术。宋代郭熙《林泉高致》论山水画 “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为重要。一切美都来自于“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就是“住”,也同样要“望”。

三、《理解传统艺术观的中国画》教学

(一)我们的中国画——感受传统中国画的魅力

1.认识中国画

笔者采用学习任务单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更好地认识中国画的空间处理,笔者展示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和周臣的《春山游骑图》,旨在发现中西方画家不同的绘画方式。随后通过分段展示《春山游骑图》,由下往上欣赏,与画中人一起过小桥到山宅会友,而后绕向后山,路径村庄拾级而上,走向隐藏于山巅的庙宇。学生也理解中国山水画家致力于描写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学会欣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欣赏中国画,笔者根据美国乔治亚大学教授以及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费德曼(Edmund Burke Feldman)所提出的美术鉴赏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个环节带领学生欣赏中国画,学会欣赏作品。

(二)借物寓意——诗情画意中国画

古往今来,美术就不是一门简单的艺术,它与许多学科之间存在着共性。王大根教授在《美术教育的跨学科学习》中指出:“单学科学习的是对艺术语言的了解,主题性的跨学科学习才能从根本上加深对艺术的人文性质的理解,并有望产生“突变”效应。”

(三)笔墨丹青——体会笔墨程式

临摹可以亲身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更好地体会、感受古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临摹《芥子园画谱》感受真正意义上中国画那独特的“以线为主”的造型手法和各种“程式化”语言,以便更好的地欣赏与创作中国画,甚至领悟到超语义的信息。

(四)寄情山水——像艺术家一样的创作

美术创作是经过欣赏、临摹、借鉴画家的美术语言,体验和观察现实生活,通过写生获取素材,再构思、再构图的一个过程,是通过眼、脑、手高度协作的过程。有经典的中国画美术语言,又联系学生的生活,这样的创作才是对学生有意义的。

为了让学生能像中国画家那样创作,能够体会传情达意,笔者通过展示中西方不同的曲谱让学生发现其特点并播放《流水》与其中国乐谱旨在让学生知道中国山水画与中国音乐一样都是经由作者内心达意的。笔者让学生选取印象最深的旅游照片并与同学一同分享快乐的故事,挖掘他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在创作时也让学生明白绘画不是简单的将景再现与纸上,而是要思考如何借鉴大师的绘画语言,如何融入自己的个性、思想等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学生回想旅游时的心情,利用所学过的中国画笔墨程式,構思、寻找素材,借鉴芥子园画谱中的美术语言并勾画草图、完善绘制自己的中国画创作。

四、结章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初中学校缺乏本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国粹已被遗忘,笔者关注的并不仅仅是中国画技法的学习,而是希望借助中国画这一传统绘画唤起学生珍惜与热爱本国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感受到了中国画独特的魅力,学会了与传统绘画对话、从中国画中看中国其他艺术,在鉴赏时学会思考,更好的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将中国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传统教学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

一、结合传统节日,创设相关环境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中,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我们要积极创设节日环境,在搜集资料和设计布置中,通过展示每个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版面、生动有趣的广播、形象真实的实物展台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让环境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揭示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教师节之前,主题墙上有小朋友们画的鲜花、爱心、贺卡等,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国庆节前夕,各班也自制国旗、画天安门,营造出浓浓的爱国氛围;春节前夕,我们在一楼的走廊上悬挂自制的灯笼、鞭炮,贴窗花、贴福字,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喜庆;端午节来临之际,粽子是小朋友的最爱,粽子的品种、式样,对孩子来讲,也最为好奇,我们在幼儿园一角,创设环境,收集不同式样的粽子,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包粽子、挂香包、背猴子、插艾叶、悬菖蒲,并让孩子动手学包粽子、制作龙舟、做香包,在玩中学,学中乐,孩子兴趣浓得很。此外,我们还创设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宣传栏,结合节日活动向家长和孩子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来历和民间风俗活动。

二、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教育活动

利用各种中国传统节日资源,根据不同资源的内容特点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有自编内容的集体教学形式;有主題式庆祝活动形式;有竞赛比赛活动形式等。比如,元旦节,全园师生及家长举行了“读经典,知感恩,庆元旦”活动。活动以教师带来的图片故事拉开序幕,故事的讲述让小朋友们了解元旦节的由来。小班幼儿和家长带来的亲子操《彩虹的约定》,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中班幼儿的《古诗新唱》、《春晓》等节目,让传统的诗词以别样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大班级的《游子吟》、《感恩的心》教育幼儿知感恩,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人。活动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弘扬并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培养了幼儿的感恩意识,让幼儿在温馨欢乐的活动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全园开展了清明节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老师们充分利用图片集向孩子们介绍清明节的来历、风俗习惯,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组织幼儿吟诵与清明节有关的诗歌,并着重对幼儿进行清明节相关安全教育。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铭记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学习感恩和尊敬父母长辈,较好的结合本园开展的市级课题《幼儿园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探究》,对幼儿进行了良好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在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园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国庆”系列感恩教育活动。教师们利用国旗下讲话、看图讲述、木偶戏表演、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教孩子们认识国旗、国徽,了解了祖国的世界之最及祖国的自然风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等知识等,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还制作了小红旗、红灯笼等手工作品,形成了“我爱祖国妈妈”的主题墙。

重阳节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的节日。结合节日,全园开展“感恩重阳,老幼同乐”主题教育活动。爱老人应该从爱身边的老人做起,活动中主持人向小朋友简单介绍重阳节的来历,以及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还邀请退休老教师及文艺团老人们和小朋友们一起联欢。联欢会中老人们兴致勃勃的表演了健身球、剑术、功夫扇、藏族舞等精彩节目,小朋友们也先后表演舞蹈《可爱颂》、《彩虹的约定》等。老人们满脸笑容,与幼儿园的小朋友欢聚在一起,老少同乐,沉浸在幸福之中欢度佳节。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家园配合,深化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园本课程的构建不但需要幼儿园教师直接参与,它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于是,我们发动家长让他们共同参与到我们的课程中来,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传统节日文化,请家长们收集有关传统节日中的民间故事。在传统节日的认知上我们曾多次利用了“亲子调查单”的教育形式,利用资料的收集加强家长对幼儿学习内容的重视度,并丰富幼儿的知识。同时,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在传统节日期间在家中也要进行庆祝活动。我们不仅邀请孩子的父母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还让孩子的祖辈也加入教育的行列,在与幼儿的共同学习与活动中,为幼儿推波助澜。期间,我们的家长甚至感到这个研究活动对他们自己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在陪同孩子完成亲子单时;在帮助孩子准备布置材料时;在来幼儿园与孩子一同庆祝节日时,我们的家长也收获了许多,他们自己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自己的孩子。

我国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具有持续发展潜力,所以,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华在学前教育的内容中就应有必要的、足够的反映,惟其如此,才能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文化情怀。在幼儿园课程中引入、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无论是对于人的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参考文献:

[1]蒋煜 .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 [J].科教导刊,2015(1):122-123.

[2]刘景容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J].教育导刊 (下半月 ),2014(5):40-43.

传统教学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协调各方同时整理大量的教学资料,各高校一定要予以重视。民族声乐要立足于当代,必须在以往教学的基础上树立新的具有颠覆性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民族声乐    教学体系    教学理念

民族聲乐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目前已经形成博大精深的内容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在倡导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族声乐,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声乐教学的要求,因此积极探讨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建构中的基本理念

第一点,立足时代,提出颠覆性的教学理念[1]。对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教师要对其进行区别和界定,在颠覆性的理念下改变传统声乐教学方式,将学生修饰训练声音作为教学重点,循序渐进,让学生从本质上真正掌握演唱技巧和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此外,在教学中还要遵循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

第二点,立足文化,体现民族的教学理念。民族声乐教学应该遵循民族文化理念,结合本民族特色,在充分应用民族文化育人价值的基础上教学。《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经出现过相关唱歌方法:“夫教歌者,使先呼而诎之,其声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这段话指导教师们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除了借鉴教学方式外,在民族声乐的词曲中还应该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将核心价值观包含在内。

第三点,善于借鉴。人的发音器官是相同的,所以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练习声乐时都有共同之处。因此,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的时候可以借鉴外国唱法的精华之处,谓之“西洋唱法”。“西洋唱法”以严谨、科学的特点成为全世界争相学习的对象,尤其是美声训练和嗓音训练。总之,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借鉴“西洋唱法”的优点,中西结合,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

二、如何构建科学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

(一)民族声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构建的一个重点是教学形式和内容。首先,在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研究中,教师应该从民族声乐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史入手分析案例,对比传统民族声乐和现代民族声乐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民族声乐蕴含的音乐价值和历史价值,这样演唱时才能倾注感情,唱出精髓。其次,加强学生对民族声乐基本原理的掌握,并针对其中一些重要方面开展学术探讨,例如字与腔的关系、演唱过程中的呼吸调节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演唱方式的理解。再次,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民族声乐教学理论进行整理及归纳,借助对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总结分析发展规律,解决当前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质量[3]。最后,认真分析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如传统戏曲、中国歌剧等都是积淀了几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各种演唱方式都极具研究价值,应该作为民族声乐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发音等方面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

(二)民族声乐教学课程的开设

开设民族声乐教学课程时一定要确保其丰富性和全面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注意点:

1.心理学、教史学等课程。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演唱技巧和理论的教学,还要强化相关科目的学习,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师要重视对声音的音质、音色等方面的纠正和调整,让学生在发声前先设想一下自己的声音,实现对相关生理部位的调整,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在发声中实现人体相关部位肌肉及心理的平衡[4]。此外,在发声过程中,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是影响发声效果的关键,因此将心理学纳入民族声乐教学课程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声乐心理学知识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正确分析自己发声的心理,正确认知自身,并将这种认知应用到实际训练中,加强演唱功力。根据民族声乐发声特点,教师除了重点关注技巧外,还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思维能力和气质等进行教学安排。

2.加强对音乐、文学两个学科的设置。要加强教学课程建设,就要加强对音乐和文学两门学科的设置,让学生在熟悉音乐的同时熟悉文学。民族声乐作品主要包括歌剧、地区民歌、戏曲等,可以看出民族声乐作品中蕴含丰富的古典文学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声乐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学素养,奠定文学功底。课堂上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些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时代和内在含义[5]。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音乐知识,熟练掌握不同作品的风格及特点,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把握,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时代的变化,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断变化,教师应充分结合时代背景创新民族声乐教学课程的开设,加强民族声乐教学建设。

3.设置生理解剖课程。生理解剖课程看上去和民族声乐教学不搭边,却是其重要组成。掌握一定的解剖知识,对于学好民族声乐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发声器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演唱功力。发声器官是演唱的关键,教师教学时不仅要对发声器官、语言器官、共鸣器官、呼吸器官等生理状态进行分析,还要帮助学生灵活调动这些器官,研究这些器官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时发出的声音才会优美。

(三)民族声乐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力量,教师质量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民族声乐教师要明确“民族声乐”这一概念的内涵,知道民族声乐是民族音乐和发声技巧的结合,这样教学时才能抓住重点。其次,运用传统教法的同时也要结合西洋唱法。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构建民族声乐教师梯队。一方面,支持民族声乐教师深入民族内部了解当地的音乐作品,加深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教授学生们时才能更有效、更真实。另一方面,根据教学实际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将教学经验上传到学校内部的共享平台,大家一起探讨。同时,学校可以和一些民族乐团开展合作,邀请民族乐团老师为学生授课,他们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教给学生的知识远多于课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为更好地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建构中,一方面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具有颠覆性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民族声乐教学课程的设计,除了重视技巧性、基础性理论课程的设计外,还要加强实践性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声乐技能。此外,还要着眼于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养的教师队伍,遵循理论性、实践性等教学原则,整体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鹏.民族声乐理论发展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2):180-181.

[2]穆倩.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艺术评鉴,2019(6):78-79.

[3]孙雪梅.民族声乐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究[J].青春岁月,2018(16):122.

[4]杨春强.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8(003):201-201.

[5]李静.谈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8(4):217.

传统教学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6篇

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是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关注度,也影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师要研究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提高个人的历史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笔者在本文首先探究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以达到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

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教育行业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工作,要求教师提高个人素养。不少初中历史教师意识到自己需要完善教学方案,也意识到目前历史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才有助于提出教学的优化策略。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有些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极少在教学中加入创新元素,导致课程的发展停滞不前;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握教学重点,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学中找准教学重点并完成学习计划;有些教師忽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始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历史教学效果一直不佳。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

1.导入的优化策略。

教学导入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学生在一堂课中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要把握课堂导入的节奏,用恰当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保证在课程开始前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并在教学中保持专注度。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导入的优化策略,以构建合适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专注度,让学生主动地在课堂中寻求答案。教师的课堂导入也可以从生活场景入手,通过生活中可见的物体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另外,教师在设置导入环节时,需要考虑导入的时机及导入的适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课堂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教师还需要对导入方式进行研究,在生活中多收集创新元素,将其选择性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导入内容的最大价值,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的优化策略。

教师要对教学优化有一定概念,并且有意识地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把握教学节奏,为学生制订最全面的教学计划。首先,教师需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思考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其次,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意识,通过多媒体,将更多教学元素引入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学生创建更丰富的教学环境。最后,与导入优化相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来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关注度,随时在课堂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处于思考状态,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

3.评价的优化策略。

根据评价,教师可以改进个人的教学工作,重新调整教学节奏。优化评价有利于教师更直观地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对评价进行优化时,教师必须提高个人对评价的重视度,挖掘学生专注度不高的原因,并通过改进个人教学方案解决相应的教学问题。教师除了要主动分析评价外,还要采集学生的评价数据。这样,才能收集到学生的主观意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

总之,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不佳,需要引起初中历史教师的重视。另外,思考优化历史教学的策略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也十分重要,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不断创新方法,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历史,并从初中阶段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培养一批合格的传承人。

上一篇:语文问题教学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师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