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2024-07-29

教师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试教育观念的盛行,导致学生和部分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技能提升、能力培养和未来更好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學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教学进度的更好推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对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教学反思;现状和思考

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处理能力,以及对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掌握能力。对学生而言,学好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能扩大知识面,更对提升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但在近年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学生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都有所下降,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发展眼光,不断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反思,以使信息技术课堂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果。本文中,作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浅谈个人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与思考。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现状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对教学反思重视程度不足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环节,或对这一环节草草带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信息技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学生学习情况来回看自己的教学,并对个人的教学活动历程进行思考,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完善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应呼吁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践行教学反思,使个人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使学生学习效果进一步优化。

2.教学反思环节不完整

由于对教学反思缺乏重视,也在另一方面导致教师教学反思的环节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事实上,教学反思共有四个环节,即认识问题阶段、分析根源阶段、寻找对策阶段和积极验证阶段。在实际操作阶段,大部分教师只进行了前三个阶段,而忽略了第四个阶段。不少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积极思考找到解决方案,却未将解决方案应用于具体实践,验证其可行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解决办法具体实施,才能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这也避免了个人观念和主观臆断对教学反思的影响,从而影响教学反思对教学进程的推动作用。

3.教学反思的方法单一,缺乏丰富度

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仅依靠对于课堂情况和学生反馈的回忆,这具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应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如:录像法、教研交流、教师论坛、博客等多样化方式反思教学,与时代接轨,既拓展了反思的深度与广度,又利于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果。

二、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反思经验的交流沟通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仅应积极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更要相互交流,实现经验共谈,信息共享。例如,在教授Excel的计算操作中,不少教师发现,学生对表格内计算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于是均就此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个人见解。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召开了反思交流会,让各个老师在会上分享个人见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群策群力,将共同商议的解决方案应用于实践,果然提高了学生相关方面的能力,收获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不断鼓励,督促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及时反馈

很多教师对教学反思重视不足的原因在于工作繁忙,缺乏时间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思考。对此,我鼓励学校尽可能减轻教师的行政工作任务,使他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实践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授Front page软件的操作阶段,教师的行政工作任务相对较轻,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进程中。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及时反馈,结果使他们的教学活动取得较大进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更对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3.创建反思平台,健全反思制度

校方可以通过创建专业的交流反思平台,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借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专业的反思交流平台,对老师进行分组管理,要求教师定期上交教学反思资料,以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同时,在平台提供交流功能,以实现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分享、经验交谈。

良好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更对提升其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也有所推动。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高效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学进度的更好推进和优良教学成果的达成功不可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鼓励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个人业务水平,进而推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凌,姚堂会.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

[2]尚在平.教学的反思与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3]RytrhD.Peter.反思的行为学研究[M].河南:中国信息出版社,2015.

教师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学的前提

信息技术教学, 是一个关于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教学, 教师掌握设备的程度, 使用方法, 是决定教师是否能运用信息技术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的前提。对于一名藏区教师来讲, 是一种新的挑战与发展。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虚心向专业人员请教, 才能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最大程度地发挥设备的作用。这不仅仅包括教师对教材的熟悉, 精心准备、制作课件, 还包括课后总结、反思, 学生的反馈、教师间的交流和探讨。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 有意识的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下的教学模式、学生特征、资源适用等因素, 理论与实践整合, 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水平, 也是促进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

2 利用信息技术, 根据实际“活改教材”

假如把教师的全部活动慨括起来就是“备课”和“上课”。备课是上课的基础, 没有备课的坚实, 就不会有上课的精彩。

在藏区教学, 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藏族学生。由于藏区学生教育起步较晚, 它需要教师设计学习过程和创设新颖的学习环境。杜威说过:“人们可以强制性地把马牵到河边, 但却不能强迫马饮水。”现代的教学方法如果还是传统的灌输与记忆, 缺乏实践、兴趣, 要想学生爱学、想学、好学就必须在真实情境中实现, 这就是生活。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时, 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中, 使学生轻松学习, 信息技术转变了教材单一、枯燥乏味的局面, 理论联系实际, 了解社会热点问题,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行走在学生经验世界。信息技术真诚地走进学生生活, 了解学生, 思考学生。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 这样的教学才会充满智慧的灵动。因此, 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优势, 收集并应用于自制课件及教学素材, 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 对学生形成清晰、准确的概念。如, 在讲授一些关于城市事件的案例时, 由于该事件远离孩子们的现实生活, 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比较困难, 如果教师照着教材或现有课件提供的方案来教学, 那将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 学生在看戏, 造成“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情况。到最后往往是学生一头雾水, 没有教学效果。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将图片、动作、声音、语言都一一演示出来, 根据实际情况着一些调整, 让学生知前因得后果。将城市生活与藏区民情相结合, 教学贴近生活, 教学自然也会取得硕果。

3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从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来看, 知识与技能排在第一位, 从这点可以看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如果离开了知识与技能, 那过程与方法, 就只是空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 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 为藏区学生提供了开眼界见世面的机会。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两个重要的作用, 一是辅教, 二是辅学。

3.1 从辅教为重点的课件制作, 多从利于“教”出发

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愤。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讲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幻想、鼓舞。”激励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 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激励的策略不仅要把握好激励的时机与时候, 还表现在实事求是, 分寸适当。要意识到虚假的、错误的激励会误导学生的认知并且阻碍他的发展。

在新课改中, 强调学生是主人,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制止教师满堂灌。但有些教师组织的教学过程, 出现了“放羊式”, 整个课堂中, 学生忙碌着, 交流、汇报、讨论, 放大合作, 忽视独立思考, 教师“退出”课堂, 一切都是学生说了算, 没有确立目标、及时引导。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信息技术有很多优越性, 但决不能取代教师, 教师是促进者, 帮助者以及多媒体的控制者, 即不能草草收场, 也不能放任自流。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是体现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也是体现教师个性发展、艺术创造的空间, 因此教师不但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 能及时了解发生的实时事件, 用最敏捷的方式, 最独特的看法, 对事物作出最科学的判断, 还必须具备较强的鉴赏力和创新力, 以及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 只有这样层层把关才能上好别出一新的优质课。

3.2 从辅学为重点的课件制作, 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突出重、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等方面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让难变易, 让繁变简, 可以使教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循循善诱。教师是否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准确切住课堂“脉搏”, 从而机智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驾驭教学方向, 使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注意的问题是它只是辅助性手段, 不是课堂的主体, 更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当前许多教师有着同样的感受, 凡是上公开课, 便离不开多媒体课件, 似乎没有了多媒体便不是一堂好课。在这个信息化时代, 完全不用信息技术显然是不明智的。但根据藏族学生的实际情况, 活改教材, 融于生活, 不要让学生水平与教材版本脱节, 在上课时不要太过于依赖课件, 一节课下来板书一个字也没有, 只有那些抽象未见的事物, 用多媒体, 才能充分体现它的价值, 恰当运用, 科学合理, 改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 有价值的东西, 注意信息技术也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 以免弄巧成拙。

总之,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 就是利用信息技术, 让藏区孩子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论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学生的角度, 我们都是获利的。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 全校每个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的研究中去, 一起探讨, 集体备课。在课堂上大胆尝试, 不断总结、反复实践。深入扎实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真正做到适时、适地、适量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促进藏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与应用, 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新热点。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 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观念。弥补了教材的不足, 拉近了城市与藏区的距离, 开阔了学生视野, 为学生打开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扇门窗。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针对以上这些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那么怎样才能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基本能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呢, 甚至去促进他们的专业能力的提升呢?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认清形势, 更新观念

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校, 教师要想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要把握时代脉络, 更新思想观念,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行各业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教育也不例外。思想是决定行动的先导, 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思想的统一、认识的提高, 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高度的定力。如果认识上不去,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不可能落到实处。比如很多农村中小学没有为教师配备电脑, 老师就想你学校不配备电脑我就不用, 这种观念一旦产生, 是不可能去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的, 没有整合, 就不可能完成教师的创新教学。那么, 怎样才能让教师去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并进行创新呢?当然先是学校要积极争取为教师配备电脑, 然后是教师自己要充分运用学校及其他的有效资源, 如计算机室的电脑, 还有家里配置的电脑以及同事的电脑, 必要时自己购买电脑放到办公室。所以教师要更新观念, 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去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如果在教学能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则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为教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条件, 从而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多媒体性、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等各种特性, 使之成为激励教师们学习的源动力, 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教师切身感受到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通过观念更新改变其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也应该是农村中青年教师迫切需要的技能。

二、以人为本, 借鉴提高

“以人为本”是以充分尊重教师的需要, 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根本。“以人为本”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指政策的制定, 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环境的建设都充分考虑教师的需要, 学生的发展。荀子《劝说》中说:“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说凭借船桨渡河的人, 并不会游泳, 但却能横渡江河, 原因是善于借助客观事物。在课堂教学中, 有些效果, 有些知识使用常规手段很难达到, 借助信息技术能够达到化抽象为具体, 增大教学容量的效果。教师仅“善假于物”是不够的, 还要“能假于物”“有物可假”。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低,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当中, 作为教师不应该拒绝计算机, 更不应该拒绝网络。人好了, 队伍就好, 课堂也就好了。只有牢牢地抓住了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才不是一句空话, 才能落到实处。目前国内农村与城市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就与城市有所不同, 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较快, 直接影响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 而农村小学信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它的发展及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推进程度。所以农村中小学校可以借鉴大中城市学校的做法;由于网络的发达, 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也可在网上借鉴先进学校教师的教学经验, 去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具体来说, 教师可去熟悉并逐步掌握以下方面的能力: (1) 信息的检索技术的能力, 主要是网上信息检索; (2) 知识管理技术能力; (3) 集成演示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如多媒体教室的使用, 以及与之相关的硬软件的使用; (4) 基本软件的使用能力, 如Word、Power Point, 以及其他高级一点的操作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 Shop、声音处理软件Gold Wave、动画制作软件Flash等。

三、以赛促学, 赛教相长

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 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的比赛, 教师在参加比赛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而要解决这些困难, 教师就要动用一切可动用资源去解决这个困难。因此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学校组织教师每年可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有: (1) 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如每年举办的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大赛等; (2) 组织参加市里的科技创新大赛。如每年举行的科技术创新大赛。 (3) 课件制作比赛。如参加市县里组织的比赛或学校自行组织的比赛; (4) 组织开展每年优秀教育技术论文、课题研究方案等电教学术作品评选活动等。通过这些比赛可有效促进教师与教师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以及教师与外界的交流, 达到赛教相长的目的, 让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四、互动交流, 资源共享

教师要用信息技术去进行创新教学, 仅靠自己一人单打独斗, 是很难有所收获的, 俗话就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通过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既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积极吸收了别人的成果, 特别是教育专家学者学术成果, 又达到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目前网络上可供教师交流的主要渠道以QQ群、微信群为主, QQ群除了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聊天, 它还提供了群空间服务, 在群空间中, 用户可以使用群BBS、相册、共享文件、群共享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现大多数教师在传文档资料视频等方面主要是通过QQ群进行的。微信群功能上跟QQ群差不多, 只是文件接收要麻烦一点。网络上的资源就非常丰富了:图片、音乐、视频等应有尽有, 网上课件、课堂实录, 微课也丰富多彩。自从“萨尔曼·可汗”创立微视频教学以来, 对于中小学各学科, 基本都有高质量的微课、课件和教学实录, 通过自己观看, 可以部分、全部进行创造性的吸收使用, 使各个层次的教师的水平都有所提高:年轻教师可以学习教学经验, 年长教师可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 特别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示范课, 他们的教学设计对热爱这个职业的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

五、创新机制, 学科整合

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与新的信息技术接触面较窄, 知识面不广, 因而积极性不高, 掌握新知识的意愿不强。学校则要把激励机制与培训机制进行有机结合。在激励的作用下, 让教师愿意去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知识, 并改变他们的教学方法, 提高和创新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学会运用了信息技术这门工具, 才会去整合其所教学的学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 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学效率, 改善教学效果, 创新教学模式。因此, 学校必须要加大信息设备的投入, 同时也充分发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作用, 创建教研网络平台, 让所有学科的教师能有机可用、有网可上、有台可展。

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 从某种角度上讲, 它拓宽了教师的视野, 促进了教师本身与外界的联系,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创新教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1-23.[1]何克抗, 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1-23.

[2] 李艺, 钟柏昌.信息素养详解[M].课程·教材·教法, 2003 (10) 11.[2]李艺, 钟柏昌.信息素养详解[M].课程·教材·教法, 2003 (10) 11.

教师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发展;专业素养

一、引言

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解了,依托多媒体或是一些微课程辅助教育已成为趋势。各级教育部门响应国家针对教育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依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培养出不仅具有专业的知识能力,还需要有敢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以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己任的综合性能力强的教师团队,教育部门给出了文件指示。基于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被列入考核教师专业素养的指标里,这方面技能不达标会影响教学水平。就教师自身而言,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对职业发展生涯也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方式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作出想应的调整,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到课堂以及它的深远意义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可拓宽教师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如今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是深耕单一领域,做到高精尖,而是需要不同知识的融合与应用,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结构,这时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但是,互联网时代教育逐渐走向信息化的发展,如何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单纯依靠人力效果甚微,面对庞大的信知识和信息借助信息技术能很快的实现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知识结构的整合。但一个人的经历和时间是有限的,过去的教师只需要专注好在自己学科领域就行,但对于现如今知识结构的整合对老师来说就是一个挑战,优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结构,想要把各学科知识联动在一起,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才能快速高效的实现。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的创新與发展离不开教师团队,教师除了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也要紧随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授内容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结合时代科技,使得单调的课堂模式变得生动有活力,利用多媒体演示,微课程,小视频等辅助教学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趣味性。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下,授课会变得不受学生欢迎,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只会带来恶性循环,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展开。教师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利用信息技术尝试和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得当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得课堂授课独具特点,形成个人鲜明的授课模式。

三、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态度

信息技术也是在互联网兴盛时期的产物,把它应用到教学中还是一个新的尝试。新事物的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可能还处于试探或观望阶段。若想要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勇于接纳新事物,不能固守旧的经验止步不前。教育的创新与改革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能只满足于以往的教学成绩沾沾自喜,可能稍不注意就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加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忘记自己教师的身份,以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去快速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二)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中

对于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教师,排斥新事物不愿意尝试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这些教师本身意识不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就需要学校通过一定的培训改变他们的观念,并通过技术性培训让他们看到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便捷,发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学校对教师团队进行定期的培训,指导教师利用多媒体PPT的展示或者是Flash动画制作软件更加生动的视频效果丰富课堂。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自然就会提高教学质量。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时候,不同学科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不同程度和比例的应用,在实践中出真知。总而言之,要把握好这个度,不能过犹不及也不能浮于形式,真正的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从刻意的去融合变成下意识的内化行为。

(三)学校组织定期的教研交流

一个人的视角还是有局限的,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也是对教师自身能力提升的一种方法。学生的学习需要交流,教师的教学工作更需要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学校通过举行定期的教研研讨会专门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现状去讨论,听取不同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实际情况,群体之间可以从他人的实践中得到启发,以此实现规避错误扬长避短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缩短了教师的探索时间,取百家之长实现信息化教学。同时,在面对教师之间相似的问题时,可以归纳总结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对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也是有益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新兴产物,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是:提高了课堂学习,也改变了单一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方面也有了更多要求,者这也会变现的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其成长。想要获得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不能只要结果而忽视掉自身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从心理上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谢起山.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C].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592-593.

[2]郭建强,肖亚琴.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探讨[C].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五).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271-274.

[3]许光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1):12.

教师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现行的人教版培智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提及的故事在智障生的生活中从未遇到,如战争题材的文章《王二小》、名人故事《雷锋》、寓言故事《乌鸦喝水》……智障学生根本就不能单单从字里行间来把握住故事发生的背景与过程,语文新课标中提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就非常难以实现,这就对特教老师提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让这些特殊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课文,进而对他们进行知识与情感的教育,而信息技术就能做到这点。要实现这一点,对特教语文老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就提出了要求,要学会通过网络搜集素材,还要学会对视频、音频素材进行剪辑,这比其他教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从教学实践出发谈一谈如何提高特教语文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艺。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培训;资源

新课标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情境,从而在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构建高效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如何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易学、想学。特教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搜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素材来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身临其境”地感知课文,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

怎样使特教语文老师对信息技术技能学得会、用得上,构建高效课堂。通过几年来担任电教主任的探索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点带面,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整体成长

有些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只停留在字的表面,她们认为,只要使用了多媒体或是使用了课件,就等同于运用了信息技术。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只是单一的文字或是仅有的几张图片,沒有其他素材,把该板书的内容也呈现在屏幕上,这样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抑制了他们的思考欲望,跟传统的教学方式无异。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更好地帮助一些信息技术薄弱的老师,我们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组织一些信息技术能力强的老师在一起成立了一个电教工作小组,采取一帮N的模式,让更多的老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以提高。

二、加强培训,提高各年龄层次教师信息技术技能

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渗入到各个学科,简单的网络查找资源及制作PPT课件是每个教师必备的能力。虽然每年都有国家级和省级组织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但参与培训的人毕竟很少。学校可以利用在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为主体的队伍引导教师培训,根据学校教师年龄特点分层次、分内容地进行培训。对于中老年教师,培训他们进行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对于青年教师,培训他们使用PowerPoint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在青年教师中成立了PowerPoint课件制作小组,大家共同研究课件的制作,共同提高。

三、以赛促长,调动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在优质课比赛中,我们对学校教师上优质课提出具体要求,也将课件制作效果纳入优质课的评比指标中,直接影响比赛名次,促使更多的老师去课外挖掘资源,对搜集的图片、文字、声音、图像进行整理编辑,让自己的课件有声有色,最后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嘉奖,引领其他老师向他们学习。除了优质课比赛,每年还可举行各种、各类比赛,如学校每年举办“才华杯”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电教站组织的各级各类评比活动,如每年的江西省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电脑制作活动,撰写电教案例、论文,教学设计,录制微课、信息技术整合课例等,不断学习与积累,提升教师教学技艺。通过这些活动可有效促进教师去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技艺,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大大提高。

四、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平台铺就教师成长之路

教师每天除了上课外,还要改作业,处理家庭琐事,必然没有那么多时间天天制作课件,而通过借鉴网络资源及进行资源共享,既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又吸收了别人的成果,特别是网络中优秀的课件及教学设计,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目前资源共享和交流的主要渠道有很多:(1)QQ群:现在,国家为教师举办了各种培训活动,很多培训建立了培训班学员的QQ群,通过这一技术平台可以帮助教学解决在日常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困难。(2)学校资源库:建立学校资源库,把教师平时上课的课件及教学设计收录在资源库中,参赛的录像课、微课进行统整,让每位教师利用现行的优质资源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网上课件、教学实录:在互联网的教育资源中,有许多高质量的课件和教学实录,年轻教师学教学经验,年长教师学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特别是名师课堂,他们的教学实录是非常值得去借鉴学习的。

总之,提高特教语文老师信息技术教学技艺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先从改变教师的观念入手,树立榜样,引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让每位教师真切地体会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调动教师主动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技艺的热情,久而久之,特教语文课堂会越来越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刘婉丽.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编辑 温雪莲

教师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经文献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实中“主角色”为不被重视的学科教师,“副角色”是工作繁重且兼职与信息技术一切有关任务的教师。而上海市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经信息化大发展,弱化了工作繁重的“副角色”,经学科专业发展,强化了敬业爱岗的“主角色”,提出发展专业理念、知识、能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教师角色;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向。[1]从文献资料来看,信息技术教师是个多面手,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但笔者所在的区域,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正逐步回归单一学科教师角色,专业发展回归学科本源。

一、各时各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描述及分析

1.文献来源

在中国知网“基础教育资源总库”中,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为关键字段,搜索到28篇文章(2003年-2012年)。和角色相关,指向现状文章,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现状”为关键字段,搜索到55篇(2002年-2012年)。和角色相关,所指向专业发展文章,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字段,搜索到74篇(2004年-2012年),地区覆盖全国各地,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和城市均有。

2.文献摘要

上述文献筛选和整理后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实角色描述类似,选取代表摘要如下:

2008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对全国教师,通过网络得到有效问卷207份。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承担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外,还承担其他繁杂的工作,包括机房电脑维护、学校电脑维修、网络管理、技术辅导(做课件)、校信息中心工作、其他工作(信息学奥赛指导、校园电视台管理、学校闭路电视维护、文印等工作)。[2]

2010年杨煜:(上海浦东新区)自实现“校校通”后,网络管理员由信息科技教师兼任,他们在任教本学科以及保障全校的网络正常运行之外,往往还需承担网站的建设与维护、设备维修与保养、信息技术培训、专用室的管理维护和清洁、教育教学活动录像拍照、随时回答和解决学科教师遇到的各种软硬件问题、制作课件等。[3]

2011年曾兰芳、金冬梅:北京城区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承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还承担学校多媒体教室和机房管理工作、教师培训工作、解决计算机故障、网络维护、帮助做课件、行政工作。[4]

2012年周喜萍:(吉林省初中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也是机器维修员,或者还是打字员、课件制作员、网络管理员,甚至还要完成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维护与使用及教师的培训。[5]

3.总结分析

文献普遍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实角色为:“主角色”,不被重视的学科教师;“副角色”,工作繁重且兼职与信息技术一切有关任务的教师。

(1)“主角色”不被重视。外部原因:政策不支持、学科边缘化,无中考、高考、评价(评奖、评优、职称)不认可,领导、同行关注“副角色”等;内在原因:学科背景复杂、学历低、数量不足、忙于各类工作、培训机会少等。

(2)“副角色”工作繁重。“副角色”好听的称为“信息技术的专家”,普通一点“教务人员”,差一点则为“勤杂工”,无非就是电教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员、多媒体制作员……;“副角色”是影响“主角色”的主要因素。

(3)改变角色的做法。一线教师有着非常朴实的做法(图1):通过个人专业发展,改变角色。这样角色的改变主要归于教师个人努力,并不是全体信息技术教师都能做到,同时带来的是将自己的副角色转嫁给其他信息技术教师。

(4)改变角色的策略与重定位。一般策略:期望重视、政策支持、专家引领、团队合作、网络研修、专业培训、教研实践、完善评价等。对应角色的重定位:“主角色”加“高级”的“副角色”,即有学者认为重定位角色是“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定位为教师,需要站好讲台,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另外,当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定位为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能力扩散的助推器,这其中可能会扮演着教辅人员的角色,但这是必须经历的阶段”。[6]

综上所述,凡是描述现实角色时,无一例外“苦大仇深”,但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已有10多年,难道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真是如此?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就是“主角色”加“高级”的“副角色”吗?笔者仅仅认同“主角色”加“副角色”是必须经历的过渡,但“副角色”必将消亡。因为事实反映,笔者所在区信息技术教师“主角色”身份正不断强化,“副角色”正弱化,乃至消亡。在上海,基础教育进入一个优质均衡为标志的高位发展历史阶段;敬业善教的教师队伍既是支持基础教育高位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高位发展的必然结果。松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随着上海基础教育的高位发展,正发生着改变(如图2)。

二、信息化大发展:弱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副角色”

1.区级教育机构信息化服务功能增强

(1)全员培训、兼顾特色

区教育信息中心承担全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多年来,大规模全员培训和兼顾个性化培训带来两大变化:一是全区教师基本都能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的培训任务减轻、减少,培训员的角色极度弱化;二是全区教师已能独立制作质量较高的课件,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不参与课件的制作,制作员的角色消亡。

(2)整体应用、共享资源

区教育信息中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信息化资源和应用,如中小学门户网站、教育资源库、综合管理平台、教师教育平台等,有效推进区域各校信息化均衡发展。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都可自行完成管理调配和功能应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员、信息化建设者的角色逐步弱化。

(3)统一申报、科学采购

学校每年向区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申报第二年信息化建设项目,由其统一审核,报财政审批。采购由区教育装备中心负责,学校不再参与。例如,笔者学校需要采购网上阅卷软硬件,区批复仅允许学校购扫描仪,不必再购服务器和软件,要求使用区统一的阅卷系统,学校安排教务员扫描试卷入网即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无任何参与,而在以往无疑又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由此说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谋划的角色逐步弱化。

2.社会力量参与,外包服务到位

学校信息化设备难免需要维护,以往就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而现在,资产管理员联系公司安排维护。设备采购时,签署维护协议,协议到期后,再购买服务,直至报废。这些公司定期到学校检查、保养设备,比原信息技术教师仅知道坏了再修,做得更专业、更科学,更易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学校计算机维修员、多媒体管理员角色基本消失。

3.学校内分工明确,岗位专业化

尽管外在力量已实现区内每所学校信息化的基本需求,并适度满足个性化发展。但区内有些学校信息化水平高,聘请了非教师职务的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分工明确。但不得不提到的是,原先学校普遍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兼职摄影摄像师,其实从工作质量角度,还不如说美术教师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适合摄影、摄像工作,美术教师拍摄选光、用景、构图更专业。当然随着基本设备的普及,学校下属各部门都有数码相机,需要课堂实录到录播教室完成,无须借助外力。各类大型活动的摄录任务,学校则可向区教育信息中心申请,邀请专业人员。一句话,术业有专攻,专业事,让专业的人或部门来做。

需要补充的是,有学者提出信息技术教师“高级”的“副角色”是“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能力扩散做助推器”。[6]笔者不能认同,这种“副角色”的定位,是基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背景来谈的。信息技术教师所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多少并不等同于教育信息化领域规划、建设、管理、应用水平的高低。所有学科教师对此领域有着共同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是基于在此领域多年参与积累而成。对于全体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是无法做到的,或者做得好的也是少数。目前松江区学校信息化项目申报后,评审邀请的是专业人士、项目专家,很少再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属于“主角色”的职责范畴。在2005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学人员版中就对所有学科教师提出了要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在2012年《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第46点,对每位中学教师也提出“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综上所述,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的“副角色”兼职工作正逐步弱化。随着信息化的大发展,若干年后全国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也将会如此,将有更多的时间安安稳稳在办公桌边“做学问”,定定心心在五尺讲台“讲学问”,强化敬业善教的“主角色”。

三、回归学科专业发展:强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角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角色”即敬业善教的学科教师角色,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升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2012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下文概括为《专业标准》)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六十多点。其已成为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1.善教: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升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面

(1)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处于重中之重

关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的方式、策略、模式等研究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师研究文献中出现频率高。有学者论述,“专业知识的完善和成熟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地位自我确立的前提,而能力素质是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获得外界认同和支持的、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能力条件”。[6]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被提到极至。

(2)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在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岗位不再是转岗教师的“收容所”,而是应届生眼中的“香饽饽”。2013年长三角师资招聘会上,松江区某初中招聘1名信息技术教师,收到应聘简历118份,其中大多还是211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同时松江区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安排信息技术见习教师浸润至优质学校、优秀团队跟岗学习。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10年内教龄的青年教师已成为主力军,组成10多个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研修共同体,成为教学骨干,逐步实现“善教”。

外在的需求,促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同高考9门学科一起,纳入上海市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其重要性在上海逐年提升。但在区教研员的带领下,信息技术教师认识到这种功利化的外需“逼迫”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长久之计,而始终要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将课程目标的实现作为外在需求。满足外需的同时教学相长,逐步实现“善教”。

2.敬业:专业理念的提升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专业标准》中对专业理念与师德有着要求的具体表述。查阅资料,众多文献将专业理念与师德直接归纳为专业理念或专业情意。

(1)专业理念的提升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实现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内驱力的发展即专业理念的形成和提升。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则是无源之水。有学者也发现“现实中,我们也能感觉到,更多时候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而是他们的态度和情感。因此对他们来说,专业发展问题的主要矛盾是情意问题,而情意的首要问题是专业认同。只要他们有足够的专业认同感,辅以他们独特的专业优势,其专业发展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7]

(2)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理念的关键词:认同

在2013年3月、8月,笔者访谈松江区2所高中(1所示范性、1所非示范性)、3所初中(1所民办、2所公办)、3所小学(1所农村、2所城镇)17名信息技术教师,发现可以用“认同”来表述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理念发展的状态。

①身份认同:我是一名学科教师。

在松江区,“副角色”的弱化、“主角色”学科教师身份的强化,让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明确,“我是一名学科教师”。身份的认同,让每一位受访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充满信心。

②文化认同:我是学校中一名学科教师

大多信息技术教师谈到了个人与学校发展的文化认同,教师个体价值取向与学校共同价值取向的趋向一致,认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同伴的互助、导师的指导以及学校的帮助;学校评价机制已能做到合理、科学;绩效改革已能做到公平、公正。言谈中,充满着我是学校主人翁的那种自豪感、幸福感,学科价值被承认的满足感。

③发展认同:我是学校中一名敬业善教的学科教师

松江区教育局组织教师发展阶梯工程,发展分为教坛新秀、学科名师、首席教师三个层次,其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名师比例逐年提升。各类学校也开展了类似的自培工程,例如,受访的区某高中校组织青年教师“合格”、“升格”、“风格”自我成才“三六十”的达标活动,在骨干教师中开展“学习名师、争当名师”活动。该校信息技术组成为上海市文明班组、松江区优秀教研组,10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先进称号。“只要有作为,一定有地位”,松江区每一位敬业善教的信息技术教师看到了自己发展的目标。

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还不平衡,但从上海市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改变,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新高潮。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信息技术学科充满希望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J].现代校长,2007(9):23-24.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4):5-7.

[3]杨煜.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9):102-103.

[4]曾兰芳,金冬梅.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6):73-75.

[5]周喜萍.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 新课程(下),2012(2):76.

[6]蒋志辉,刘斌.我国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7):109-115.

[7]张文兰,刘斌.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认同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0(1):43-49.

(编辑:鲁利瑞)

上一篇:传统教学初中数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激情教学小学数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