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教学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2024-07-29

激情教学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逻辑思维可以提升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课程的成绩。不断提高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校高中的地理教学改革也制定了新的教学目标。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才能,积极提高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才能真正将地理教学质量提高上去,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关键词】地理;教学措施;逻辑思维;创新;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课程不同于初中地理课程,高中地理课程中涵盖的知识面广泛。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高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相关技巧。高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发挥地理逻辑思维,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去了解地理知识。高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成长。高中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要充分结合高考考试大纲的整体要求,不断引领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不断总结和归纳。高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推断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1.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的设立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创新

良好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立巧妙的教学情境意义非常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立符合地理教学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中地理的学习探讨中,可以提高学生通过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每一堂高中地理课程的质量也与教师是否巧妙的设立教学情境有很大关系。

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散学习思维,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的思考问题

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做好与学生的有效互动。高中地理课堂应该充满活力,高中地理课堂上要有激情洋溢的教师、踊跃发言的学生。高中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深刻思考,引导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不断推敲,引导学生发挥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综合想象能力。

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思维方式,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是教学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创新,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不断地进行教学思维模式的创新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的讲解时候,要时刻注意将复杂的地理知识进行简单化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重点讲解比较复杂的地理知识,充分解决好学生的疑难问题。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和学生进行互动,积极消除学生内心害怕教师的观点,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充分掌握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更多的学生学好高中地理知识。

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掌握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掌握高中基础知识后才可以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的快速教学课堂中。只有学生充分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本知识,才能真正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

2.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意义

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思考地理知识,充分结合高中地理考试的具体要求,不断地帮助学生提高地理考试成绩。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演绎推理法、比较研究法、实验法等创新性方法认认真真地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提高学生高中地理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提高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成绩,推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在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新的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师会充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不断地引导学生培养高中地理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逻辑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地理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新课标改革下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高中地理知识也存在一定难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更好的学好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广大高中地理教师要重点把握好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积极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创新和发展。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高中地理知识,为以后的高考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鹏.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5.11(13):67-71

[2]黄明聚.适应时代要求 培养创新人才[J].教海探航,2014.32(16):122.125

[3]高幼芳.试论高中地理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J].福建教育,2014.12(16):80-83

[4]汤正全.思维力,高中地理教学的聚焦点[J].教学探讨,2014.11(15):11-13

[5]刘玉霞.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学实践,2014.16(13):184-185

激情教学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反思式教学是目前国际教育领域广泛流行的时代性语言,但是在国内,将反思式教学应用于实践教学的还没有。本项研究主要是以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为研究目标,将反思式教学应用于四大基础化学实验。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反思式教学的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位置,从而进一步研究反思式教学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反思式教学;反思意识;基础化学实验

反思式教学萌发于二十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盛行,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反思式教学已经成为国际教育领域广泛流行的时代性语言。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也开始对反思式教学展开了探讨,但是大多停留在“反思是什么,反思为何重要”的层面上,而很少有人回答如何进行反思,在专业层面上提出技术性的建议和方法的则更是鲜见。将反思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在国内则属于首例。

本文以河北联合大学的教改项目“反思式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为研究基础、以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四大类基础化学实验为实践基础,通过近两年的分析研究得出的阶段性成果。

一、反思式教学的概念及特征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是第一个把教师看做是反思式实践者,看做是在课程建设和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专业人员的教育家,他认为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包装起来供教师运用的一套技术,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应问题的一种主人翁方式。麻省理工学院的萧恩首次提出了反思式时间的概念,指出反思有两种时间框架,即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式教学就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综合众家之长,反思式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思考、探究、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关系,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促使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

大体上讲,反思式教学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反馈性:反思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获取关于自身实践中各因素变化的有关信息,审视和检查自身实践活动的效果。

2可行性:只要教师想通过反思实现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就可以进行教学反思,无需投入大量的财力就能进行。

3实践性:反思式教学既是“反思式实践”,也是“实践中反思”的过程,实践者获得的知识、方法和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

4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反思式教学是个人反思与群体反思的结合,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从反思的形式看,既有个人独立进行的自我反思,也可以是同事之间合作进行的协作性反思。

5有效性:由于反思式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尽可能协调好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因素,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达到理想的目的。因此,教师通过反思,采取各种措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最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6循环性:反思式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过程,伴随着教师本人大量系统性的观察、艰苦的思索和理性选择。上一次的反思行为及结果为下一次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并依次循环下去,不断取得有效成果。

“反思式教学”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挑战。它倡导开放的心态、自我批判和自我更新的精神,反对盲从和守旧,鼓励教师的发展创新,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反思式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教师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发现、思考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改善教学模式,探求改进、优化教学的活动,从而使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实践的背景进行分析,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最终使自己从教书匠变为学者型教师。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反思教学有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应问题的主人翁方式。反思涉及直觉、情绪和激情。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本身就是对事业、对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负责任,这有助于形成教师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自我超越、追求完美的职业品质。

(二)反思式教学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合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生发展需求,是否科学有效,既需要别人的评价,也需要教师不断的自我反省。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可以使教师从直觉的、想当然的、经验的或例行的教育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展开行动,不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反思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使教师能为他的教学决策和教学行为负责,独立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可以将反思应用于教学的各种环节,比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后讨论、实践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竞赛指导等。如果教师能够在自身的各种教学环节中主动进行反思,自主培养反思意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反思的习惯。

(四)反思式教学有助于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每位教师都会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中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些经验成为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赖以实施的理论基础。但许多教师对这些教育教学经验蕴含的规律却很少分析总结。教学反思则可以帮助教师挖掘和梳理出经验中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同时,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形成独具个性的专业理念。这也为教师从传统的“教书匠”角色转变为“教育家”角色打下了基础。

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学,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反思不是一般意义的“回顾”而是反 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探究的性质。通过反思式教学,教师可以评价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摆正自己的位置,即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则由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

(一)加强问题情境的反思,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教师应该精心创建问题情境,将抽象性的知识与形象性的现实联系起来,形成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促使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热情,从而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为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作好铺垫,由此支持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加强学用结合的反思,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又要靠近课本,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近、逐步提高的原则。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教师要善于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科学地设计探究性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对学的反思,使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隐含着丰富多彩的知识,时刻关注生活,自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理论联系实际,并将所学知识具体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三)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的反思,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反思。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跟学生交朋友,在生活上、学生上都关心他们,从面激起对老师的爱,对学习的爱。其次,教师对学生要正确地评价与赏识。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与赏识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三、 反思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与成果

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传授知识、技能、训练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品质,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最有效形式。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故而知新,理论联系实际的绝好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现象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然而现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1)现在化学实验课学生完成实验目的主要是验证理论课所讲过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学生们做的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实验课处于一种从属的位置,不能很好的体现实验课的特点和规律,不能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

2)现在化学实验课都是老师先把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向同学们一一讲明白后,同学们分组实验,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实验的效果仅停留在做好实验的层面上,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限制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反思式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课前反思:首先针对上一个学年的该实验的教学情况,深入研究先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不合理的教课方式,重新设计了实验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中给出了很多与实际相关并且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并且该教案由项目组成员多次讨论修改,吸取了多位同行的意见与建议。

(二)课间反思: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有思维的学生群体,这就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不完全可控的,所以再完美的设计也不可避免出现诸多问题。实验课本身也不同于理论课程,实验过程中甚至实验结果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多积累,在每次教学后仔细检查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是自己变得聪明起来。我们要求每个实验都至少由两个老师带,其他教师也可以去听课。这样当出现预想不到的问题时,大家可以群策群力,并且将解决方案记录下来。

(三)课后讨论:每个实验的课后我们的设计了讨论题,老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发挥。比如化学实验中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出现某种错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等。

(四)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分组谈论,然后实验验证设计的方案。比如铁矿石中镍含量的测定实验,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就有5种,并且经过验证,越是这种有难度的实验,学生反而做的越好。原因就是学生要自己思考、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实现的方案。但是这也要求老师们自己首先要会多种,才能判断学生的方案是不是正确。经过2轮实验的积累,现在教师的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结束语

通过这种反思式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对一些基础验证性实验进行整合和改造,增开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化等学科的综合应用型实验,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本研究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结合不同专业以后工作过程中会涉及到的实际问题来调整实验内容,注重其实用性,为培养学生独立试验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2(6):4—9

[2]伍慧丹.反思型教学法在轮机英语会话课程中的应用[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12):49—50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美]帕克·帕勒莫.教学勇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激情教学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YN 8. 用讲精讲透四个字形容重点内容,即在质量上求精,在深度上求透。

YN 9. 要做一个有素养有魅力的人,就要“纳于言而敏于行”。

Y

N

10. 一个人的气质风度、人格魅力,与他的人品和人文素养的高低成正比。

YN

单选

1. 以下教学法中不值得提倡的是( )。

A)案例式教学 B)启发式教学

C)填鸭式教学D)问题式教学

2. 被称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之父”的是( )。

A)黄炎培B)陶行知 C)顾炎武 D)叶圣陶

3. 关于教学设计和语言表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学设计和语言表达都是集体行为 B)教学设计和语言表达都是个体行为

C)教学设计是个体行为,语言表达是集体行为

D)教学设计是集体活动,语言表达是个体行为4. 中国第一所职业学校是( )。

A)中华职业学校B)中华职教社 C)上海商科大学 D)京师同文馆

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表现了( )笑对人生苦乐的良好心态。

A)苏轼B)苏辙 C)曹操 D)辛弃疾

6. 本课程中提到的“会说话”的三种境界不包括( )。

A)通俗易懂

B)出口成章 C)尊重对方 D)注意对方感受

7. “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句诗体现了( )的艺术。

A)比喻

B)夸张C)适当引用 D)幽默诙谐

8. 《少年中国说》是( )的著名文章,他是1925年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国学导师之一。

A)季羡林 B)朱自清

C)梁启超D)张之洞

多选

1. 课件最忌讳长篇大论,要做到( )。

A)教师有讲头B)学生有听头

C)专业上有学术品位D)教法上符合学生口味2. 主讲人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 )。

A)突出重点B)讲清难点 C)设置疑点D)安插兴趣点

3. 主讲人认为,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必须过好( )这几关。

A)理论关B)时间关C)科研关D)教研关

4. 主讲人认为教学应该避免( )。

A)主题不明确B)层次不分明C)重点不突出D)语言不生动

5. 课堂教育的效果主要决定于( )。

A)课程设计B)讲解时长

C)语言表达D)随堂测验

6. 主讲人的教学理念除了包括激发爱国精神、唤起学习兴趣,还包括( )。

激情教学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 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当学生走进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中, 他们会被感染, 他们的想象力会被激发。美术活动室、操场、多媒体教室……都是最佳的课堂, 无拘无束的环境给了他们自由的创作空间。把他们的这些作品设计成作品展, 满足了他们的自豪感——我也成小画家了!于是他们的再创作欲望再次激发!有了如此丰富的学习环境, 学生能不“乐学”吗?

(二) 运用快乐的教学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乐此不彼。兴趣的作用在孩子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作为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二、孩子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动起来

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与学生的接近度直接影响情感交流, 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的缩短, 以及师生面对面机会的增多可以增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因此, 教师应该经常置身于学生中间, 利用自己和学生的空间接近度, 促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更积极主动, 因为教师的靠近会被学生看作是对他们的喜爱、赞同和友好。教师如果习惯走进学生中间, 与他们一起动手实践, 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之中, 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增加和谐温暖的气氛, 也会提高教师的作用、加深教师的影响。

教师的态势语受个人风格、气质的影响。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 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外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 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 便于与学生接近和交流。在教学中, 教师亲切、谦和的姿态, 对儿童的行为举止以手势、眼神来暗示。微笑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 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在自由活动的课堂上, 教师的姿势和动作不拘形式,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 一对一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 儿童通常更喜欢接触, 它胜于口头或目光交流。

三、孩子的创作火花在赏识教学中闪出来。

美术创作灵感, 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 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 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 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案例:金秋时节, 苗圃运来了数百盆品种繁多的菊花, 把校园装扮得格外亮丽。教师临时增加了几节室外写生课。一次, 教师建议六年级学生分组选一两盆自己喜欢的菊花, 先仔细观察, 再用恰当的词句来夸夸菊花的美丽, 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情感如泉水般奔涌而出, 情之所至, 妙语连珠。有的学生竟然别出心裁地用“打油诗接力赛”, 大胆表达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校园飞来花仙子”、“感叹人间恋花情”、“热盼仙子留倩影”、“手中画笔心中情”……对此, 教师由衷地大加赞赏, 学生更是眉飞色舞, 赏菊兴趣自然浓厚, 于是一幅幅真情流露的美丽的菊花图很快跃然纸上。

四、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开放的课堂中培养起来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规定要让学生了解美术多样的表现形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其主要方式是让学生多接触各式各样的艺术创作作品, 艺术创作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的答案。学生从视觉感受中受到丰富的影响, 思维得以启迪, 从而更主动、更自由地去进行美术创作。比如在《黑与白》的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欣赏各种黑白图形:足球、太极图、水墨泼画等等, 从这些作品中学生感受到“黑与白”组合的神奇, 深刻地理解了艺术表现形式如此丰富多彩, 也让学生知道艺术的创作形式, 进而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自主地学习, 展开思维的想象翅膀, 将丰富的想象付诸到实践创新活动中。

五、孩子在教师的激励声中成长起来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 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 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 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 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 画得特别好的学生, 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技法差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教师该表扬时恰如其份地给予表扬, 并提出新的期望, 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得差的要肯定他的“闪光点”, 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作, 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 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课堂要给孩子评价自我的时间, 他们可以相互借鉴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 判断, 审美等方面的能力, 并且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 还能经常听到“他画的比以前进步了”, “他的颜色涂得好”, “我要学……”

教师应该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创新潜能, 每个学生的创新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尤其对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或某些方面发展有障碍的, 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 更应得到关怀与帮助、让他们自信起来。

摘要:学习美术的前提应该是快乐。有了快乐就会激发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自然水到渠成。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 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 开阔视野, 启迪智慧, 美中取乐, 让学生爱上美术课。

关键词:兴趣,快乐学习,和谐愉快,赏识教学,开放教学

参考文献

[1] 《美术教育》《美术教学》[M].

[2] 《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中快乐起来》[D]哈尔滨市文林小学李荣.

激情教学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在实施激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熟知、精读、理解化学学科的课程标准, 以讲学稿为载体, 回归常态教学, 追求务实高效, 力求平等合作 (包括学科组教师间的合作, 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高效, 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探究、合作、提升。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激情如何进行引燃、延伸、提升呢?我认为是取决于教师在生活中, 在工作中的一种真正的享受, 对学生真正的认知水平的熟悉和了解, 从而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爱, 真正做到享受工作, 享受生活真正的发自内心的享受教育教学工作对自己带来的乐趣, 将对学生的爱与责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分析学情, 因材施教, 全方面的关注每一名学生, 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次, 我们不可能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材, 但是我们必须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通过我们的激情引导和目标导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享受生活享受工作, 享受教学工作对我们带来的快乐这应该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化学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学激情必须是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

依据课标、升学指导、学生实际确定一轮复习专题, 在进行每一专题复习时, 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知识点和知识点相互的联系, 在交流提升的基础上由教师和同学进行相互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和提高练习, 并及时对习题进行归类和提升, 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及时诊断, 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二次检测, 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 联系生活, 激情引导

化学源于生活,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我们的化学教学也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社会融入化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通过学生生活实例的引入进入课堂, 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来创设课堂情景, 激发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提升学科知识的欲望和激情。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提醒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观察。通过生活情景, 为知识点间规律的提升和方法的总结打下基础, 也为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会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打下基础。

3 关注实验,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1 加强集备, 精选试题, 目标引领, 强化提升

首先让每一位教师在集备前拿出自己的个案, 因为每位教师都有自己各自对课标的理解和授课特点, 我们鼓励个性的发展, 但是我们更需要相互的配合, 然后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取长补短, 形成整个集备组的共案, 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再根据自身授课特点和所教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加工、整理, 形成一套符合自身的学案, 毕竟教无定法, 因材施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

在试题的选择上, 我们主要根据复习课的特点, 由教师跳入题海, 精选试题, 对同等类型的题目进行整合、改编、归类, 做到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总结方法、技巧和规律。毕竟方法的提升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3.2 加强方法指导, 注重规律提升, 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过程中坚决摒弃过去只顾做题、讲题, 追求数量, 不求质量的复习行为我们知道化学试题从分析到解答都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学科技能, 只做题不归纳等于只播种不收获, 因此在总复习期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重视试题的归类, 方法的提升和规律的总结, 从而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对每一类题的归纳、提升都应该是较适合学生所必须做的, 也是提高复习质量所必需的, 使学生在回顾、反思基础上建立知识网络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这样做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思维, 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激情, 并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3.3 注重实验贯穿不同专题复习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命脉,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增加演示和分组实验,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复习课的效率, 也可以提升学生复习的欲望, 毕竟九年级的学生, 大脑思维异常活跃, 喜欢多想多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必须通过化学实验设置信息、问题, 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从而使学生能带着兴趣和一定的想法去积极思考, 提领规律, 总结方法。

4 利用媒体, 提高效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平日教学中, 在平时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成为化学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设施, 精心搜索, 探究, 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复习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内容时, 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 对课本内容通过网络、多媒体进行了大量的拓展、延伸, 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知识面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对化学学科的生活化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思维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另外在习题课中巧妙使用多媒体, 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密度, 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5 激情引领, 爱与责任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我们始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给他们制定一定的努力目标。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和特点;目标的实施应讲究科学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 因材施教;适当的鼓励、批评、加压。除此之外,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不断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不断的激励他们前进, 不断提高, 不断超越;并将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 使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前进动力始终保持在活跃的状态, 相信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 努力了我就不会后悔。

总之, 化学课堂教学尤其是复习课的教学既需要激情, 更需要探究;既需要教师的目标导学, 更需要师生共同的激情探究;我们化学教师要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的各种环节中创设激情气氛,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 享受化学, 使化学课堂像磁铁吸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化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也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化学总复习中通过教师的激情引导和目标导学全面提高复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通过教师享受生活, 享受工作的乐观性格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课堂中探究化学规律,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激情教学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教师自身要富有激情

教学中充满激情, 教师声音洪亮, 两眼传神, 妙语连珠, 思维敏捷,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积极响应, 课堂充满欢乐和笑声;缺乏激情时, 教师声音平淡, 面无表情, 目光无神, 反应迟缓, 没有一种欲望和冲动, 话都懒得讲, 有气无力, 痛苦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沉闷……学生注意力分散, 无精打采, 显得很烦躁。比较两者, 真是天壤之别。具体说来, 教师的激情主要表现在良好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幽默得体的语言上。

1.精神饱满, 迸发激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是迸发激情最直接的因素,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充满信心, 对学生充满信心。因此, 教师只有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才能保证自己在课堂上张驰有度、挥洒自如, 才能让课堂激情飞扬, 或“化废为宝”、或“点石成金”。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如何处理, 教学方法如何设计, 教学重点如何落实, 教学难点如何突破以及课堂哪个时间学生易疲倦, 需要“花絮”的点缀、激情的渲染等等, 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 铿锵有力的声音, 挥洒自如的举止都会对学生造成有力的感染, 而学生一旦情绪高涨了,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随着增强。这样激情遍飞的课堂, 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的。因此, 教师要懂得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 让饱满的精神迸发饱满的激情, 让饱满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这份热情会帮学生打造出智慧灵动的人生!

2.语言幽默, 充满激情。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师生沟通的过程。但作为教师, 如何表达有时比表达什么更为重要。就好像一首歌儿不同的歌手演绎效果大为不同。而幽默是一种智慧, 是一剂良药, 是自信而充满情趣的表达。恰如其分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 会使你与学生产生共鸣, 使双方发出会心的微笑。教师故意打破课堂上的平淡氛围, 布下迷阵, 在一定时机, 话锋一转, 语惊四座, 妙语道出出人意料之结果,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激情

(一) 创设情境, 让学生“活“起来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 我就充分挖掘教材因素, 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心动。例如:在学习概率问题时,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请两名学生上台, 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 另一个扮演过客乙, 其余同学做看客。甲为了招揽生意, 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 同时掷下, 如果同时正面朝下或朝上, 你可获得10元, 否则你给我5元, 来试试, 看看你的运气如何。”过路人乙听了后念叨:“同时朝上或朝下, 我们可获得10元, 输了我只给对方5元, 嘿, 有门!”这时下面同学有劝阻的, 也有鼓励的, 更有看热闹等着瞧的。结果一连投了五次, 乙赢了一次, 输了四次, 吓得他不敢再玩下去了, 他禁不住问:“同学们, 这个游戏公平吗?”有趣的情景使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 然后埋头计算, 很快从概率的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 是骗人的把戏, 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调动参与, 让学生“动”起来

教学时, 我总是根据教材的特点,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 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快乐的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一课时, 我打破以往教师在台上演示, 学生在台下得出结论的做法, 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和一把剪刀,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采用先组内展示, 后派代表把组内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的方法, 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不一会儿各小组学生都在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他们相互学习着、争论着、比较着, 不时还发出热烈的掌声。更令我惊讶的是各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的作品竟已经分了类。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所鼓舞。

(三) 鼓励质疑, 让学生“灵”起来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是创新的前奏。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 我总是想方设法“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例如在“角”一节的教学中, 引进概念之后, 针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在学生思考之余提出问题:射线绕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还有什么?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问题: (1) 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有关吗? (2) 在直线上取一点的图形是平角吗? (3) 周角与射线有什么区别?以使学生在疑中学, 在疑中解疑, 质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动, 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 注重探索, 让学生“乐”起来

数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而不是由教师“灌”给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

我经常这样告诉学生:“课堂是你的, 数学课本是你的, 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的,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的助手, 想学到更深的知识就要靠你自己。”这样, 在课堂上, 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他们经过自主探索, “再创造”了数学知识, 其成功后的喜悦, 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相信, 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 成功会越来越多, 认识会越来越深。

如在“相似三角形”一章中有这样的例题:“已知:在Rt△ABC中, CD是AB上的高线。求证:△ACD∽△CBD∽△ABC”当把它的结论隐去改编为“根据已知条件, 结合图形你能得出那些结论?”变为结论开发题时, 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 提出了许多结论.如:⑴∠ACD=∠B, ∠BCD=∠A, ⑵△ACD∽△CBD, △CBD∽△ABC, △ACD∽△ABC (例题要求的结论) , ⑶CD2=AD·BD, AC2=AD·AB, BC2=BD·AB等。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 命题是否成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又得出了许多命题。如:

⑴已知∠ACD=∠B, ∠BCD=∠A, 求证:CA⊥BC, CD⊥AB (成立)

⑵已知C A⊥B C, A C 2=A D·A B, 求证:, C D⊥A B, CD2=AD·BD (成立)

⑶已知BC2=BD·AB, AC2=AD·AB, 求证:CD⊥AB, CA⊥BC (成立)

⑷已知∠ACD=∠B, AC2=AD·AB, 求证:CA⊥BC, CD⊥AB (不成立)

⑸已知∠BCD=∠A, AC2=AD·AB, 求证:CA⊥BC, CD⊥AB (成立)

通过这样的演变和探索, 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 从而达到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做一题而通一类的目的。

总之, 教学激情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 打开封存的记忆, 激活僵化的思维, 放飞囚禁的心情, 师生都处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 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教师乐于教, 学生乐于学, 何乐而不为?作为数学教师, 让我们振臂高呼:数学课堂, 激情飞扬!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是一门充满激情的艺术。“什么是激情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激情教师?课堂的激情在哪里?没有激情的课堂就显得平平淡淡, 没有激情的课堂是无从谈高效的。有了激情的教学, 教学活动就能生动、形象, 富有感染力, 教师也自然具有了亲和力, 而深受学生喜爱与追随, 知识与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已嵌入孩子的思维与脑海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激情飞扬

参考文献

[1]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 2008, 第10期:62-62。

上一篇:教师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歌舞艺术高校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