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及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

2024-07-21

技术创新及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第1篇

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大数据的概念

(一)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现代办公中发挥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在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处理中都发挥作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涉及到很多内容, 不仅仅要采用计算机技术, 同时也采用传感、微电子、网络工程技术等。现在企业在进行数据管理中, 一般都是采用现代化办公的方式, 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使用, 提升了办公效率。

(二) 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是庞大的数据, 其不仅仅指数据数量多, 而且数据内容非常复杂, 数据来源途径非常多。大数据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可以提升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传播高效。大数据会产生数据冗余, 并且会导致数据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在平时的生产和生活中, 采用大数据可以将数据记录。大数据在数据分析中, 还能完善决策, 与传统的数据软件相比, 其数据分析效率高, 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契合, 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在大数据时代下, 人们开始采用云音乐、云盘等, 通过虚拟数据的应用, 用户可以随时分享资源。

二、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一)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信息采集

数据信息的采集在计算机信息处理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 只有提升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确度, 才能提升数据传输和处理的质量。所以, 在数据采集环节中, 要对目标信息源进行筛选, 对目标信息源进行监督, 对数据分析后, 建立数据库, 将数据存储, 从而在计算机数据处理中, 可以形成完善的数据支持体系, 确保后续工作顺利完成。在进行数据采集环节中, 要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工作, 对数据使用的频率进行分类。

(二) 数据存储

计算机具有很大的存储空间, 而且存储效率高, 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计算机数据存储, 可以减少数据占据的空间。用户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后, 就能按照要求将数据在数据库中导出。然而, 计算机硬件现阶段发展水平还存在局限性, 不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 在存储密度和传输可靠性方面有待于完善。

(三) 信息安全

企业对数据的安全性非常重视, 人们在享受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高效性同时, 也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担忧。为了提升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在计算机内应该建立数据安全体系, 企业应该完善计算机安全加密, 企业内部应该具有计算机人才, 完善对计算机学科的研究力度, 从而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进行计算机数据传输安全产品的研发。数据信息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传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不能在大数据时代下实现良好的功能, 计算机技术人员应该着力改善数据安全问题, 降低数据泄露的几率。在大数据时代, 数据的数量非常大, 即使采用杀毒软件也不能确保对每个数据进行检查。为了提升数据的安全性, 企业应该安装安保系统, 专门对数据信息进行检查。

(四) 云计算网络的应用

在大数据时代, 云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现在, 云计算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具有核心位置, 其将计算机的网络结构作为基础, 在网络上实现数据的传输、计算等。为了提升数据的计算效率, 计算机网络借助云计算技术, 有效的解决数据处理问题。

(五) 数据信息的开放性应用

如今, 数据呈现爆炸式的增长, 人们共享数据的要求可以切实得到满足, 所以, 在大数据时代中, 数据传输实现了开放式发展。在数据传输中, 不仅仅采用计算机技术, 而且还借助互联网技术。

(六) 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应该相互联系, 才能在网络平台上完成数据的高效处理。所以, 在大数据时代下,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呈现协同发展的趋势, 而且可以融合, 将原有数据进行优化, 提升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质量, 以网络为载体建立大数据平台。

三、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机遇

在未来不同行业的发展中, 要对大数据进行高度利用, 通过大数据, 企业可以了解用户的购买倾向, 从而帮助企业上市。在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环节中, 完善数据的准备工作。企业在数据处理中, 传统的方法只能实现数据的查询, 不能实现数据的建模, 不能分析数据深层次的内涵, 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 不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企业在发展中, 应该充分借助大数据, 对用户的喜好进行了解。如今, 物联网技术高速发展, 这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联系密切。计算机处理技术的优化必然会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广泛的使用电子钱包, 这都是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的标志。云计算将海量的数据存储在云端, 从而满足数据的共享。在大数据时代下, 信息处理效率提升, 但是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突出。企业要提升对数据信息安全的意识, 更好的保护用户的隐私。在数据传输环节中, 要分析网络状况, 防止黑恶的攻击。企业在使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中, 要完善合理的数据管理制度, 发挥数据的价值。

四、结语

如今, 人们对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在提升, 在大数据时代下, 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在提升。企业要完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才能切实满足人们的工作需求。在不久的将来,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企业内部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尽管现在我国信息化水平在提升, 我国还要进一步完善数据的分析能力。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海量数据和信息的处理离不开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给计算机信息处理产生很大的冲击, 人们在海量数据获取的同时, 也面临着数据安全问题。本文分析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概念, 并对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相关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处理

参考文献

[1] 孟凡菊.“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J/O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 (18) :148.

[2] 范晓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解析[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8 (16) :213-215.

技术创新及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

计算机审计是各个行业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它以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作为监督的重点。它是根据各个行业的法规和制度,兼顾计算机技术自身的特点,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计算机参与各个行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效益性、安全性、正确性以及参与各个行业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进行审核、鉴证、评价、监督、协调,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一种监督活动。

1计算机审计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是审计人员深入基层行业单位或计算机中心机房现场实际观察业务操作程序,以核实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一种审计方法。

(2)顺查法。它是按照记帐程序,从原始凭证开始到帐表输出为止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按照业务发生的实际流程、记帐程序顺序地仔细进行核对,便于检查错误。在各个行业计算机会计、资金、融资、管理临柜应用系统中,这种方法是一种日常使用的普遍方法。

(3)逆查法。它是按记帐程序相反的次序,从审计输出报表入手进行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在发现一疑点之后,再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查帐、查凭证。这是计算机临柜网点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4)详查法。就是对所有的凭证、帐表及记帐过程进行详细、全面稽查的方法。一般对重点项目或业务量小的单位,或已出现严重问题的单位审计时采用这种方法。

(5)抽查法。是对某一段时期内业务处理过程或某一部分业务进行审计检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又叫抽样法,以重点抽查某一段情况为样本来判断全面情况。这种方法省时省力,效率高,在计算机审计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6)审阅法。是通过审查和阅读有关资料,以鉴别资料本身及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正确、真实、合法、合规、合理、有效的一种方法。用审阅法进行计算机审计时,应该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原始记帐凭证的审阅。

——原始开户凭证的审阅。

——机内流水帐的查阅。

——机内各种查询功能升级和功能审阅。

——总帐、分户帐审阅。

——结帐时的笔数、发生额、余额、积数的查阅。

——各种输出报表和输出传票审阅。

——已归入档案的各种凭证的审阅。

——冻结、挂失申请书审阅。

——解冻、解挂、提前销户申请书审阅。

(7)核对法。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资料想对照,以核实其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机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这是计算机审计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计算机资金、融资、管理、会计临柜系统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核对方式:

——记帐凭证与其经济用途,会计要素之间的核对;

——记帐传票与流水帐之间的核对;

——总帐与分户帐的核对;

——利息与积数或期限及利率的核对;

——今天帐务与昨天帐务的核对;

——余额轧帐单与分户帐的核对;满页帐与对帐单或与未满页帐的核对,与手工传票的核对;

——帐实核对,银企核对。

(8)综合打分法。这种方式就是采用询问法、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具体作法是将审计要求制成打分表,对每一项工作给出满分标准,然后对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打分,最后算总分。常规性审计或计算机应用的初级审计可以广泛采用此法。

2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计算机审计工作的特点

第一,计算机审计人员应参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

(1)在应用系统软件的研制过程中,研制人员必须考虑这些规章制度,核算法规,内部控制措施,使其控制实施步骤计算机程序化。计算机审计人员熟悉各个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条规条法,以及各个行业业务的实际情况.

(2)审计人员参与研制工作,可以及时地提供业务及政策情况,及时发现指出问题,使之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因研制成功之后才发现问题,而不得不进行大工作量的改动。

(3)一个应用系统软件在研制成功之后,必须经过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分析、研究、测试、实验之后才能付诸推广应用。审计人员通过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测试,提出意见,在技术人员的修改之后再测试,实验,直到基本上符合施加情况之后,作出正确评价,再使用推广。

(4)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开发应用软件也可以表达用户对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意见,使得开发出的应用软件具有功能齐全,方便用户,严密可靠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将领导部门对该应用系统的要求、意见贯穿到研制工作中去。

第二,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在帐务处理上与手工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手工帐务系统是一种已经成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帐务处理系统,它充分地反映了各个行业帐务之间的核算关系。在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将这种手工帐务系统通过模拟使其变成计算机语言能够描述的机器帐务系统。因此,这两种帐务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2)在明确了帐务处理关系之后,为设计方便,以及便于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实现,因而在进行机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了一些中间的过渡系统,来承担应用系统软件在实现业务时应该具备的一些功能。这就使得计算机软件在核算关系上有一些具体的细节,并不与手工核算关系相一致。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这些区别,以便于判断这种系统设计是否符合各个行业管理制度,并理解这种设计与手工系统相比所作的融通和改变。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区别,才能对于系统运行后所可能产生的结果有正确的认识,因而,才有可能正确地进行审计,完成审计任务。

(3)在通常的手工系统核算关系上,由于记载帐簿以及处理过程的直观性,往往使得我们忽视了一些较为有效的理解方法,计算机系统在软件设计中大量使用了流程图,通过流程图来反映软件系统内部各个文件、变量之间的核算、过渡关系,这种流程图也使得计算机软件系统内部关系比较清楚,便于实现和理解。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学会识别流程图和绘制流程图,并通过流程图,来理解软件系统在实现系统功能时与手工核算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而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作用。

第三,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理解和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中的文件体系和变量体系。

(1)在手工帐务系统中,作为记入帐务以及核算关系的载体的帐簿、报表、帐卡,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中,通常被设计成为各种充当相同、相似、相近功能的文件,这些文件成为计算机系统中帐务及核算关系的载体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在履行计算机审计任务时,必须明确应用软件系统都使用了哪些文件,各个文件中项目的设置及其之间的关系,每个文件承担了哪些(个)手工帐簿的哪些(个)功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手工帐簿、报表、帐卡中每个数据项都有明确的称谓及经济意义,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中,这些数据项被设计成各种类型的变量来承担实际数据项参与核算任务。审计人员为了作好计算机审计工作,必须充分了解变量体系,理解各个变量所代表的经济意义及变换功能。通过理解变量来理解系统是怎样来实现核算关系的。

(3)机器帐务核算处理是通过各种运算符和运算函数对变量的处理来实现的,审计人员必须认真研究各种运算关系,从而充分评价系统功能,并理解系统核算关系。

第四,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参与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在投运时的数据移植工作。

(1)一个完整的应用软件要在各个行业业务中发挥作用,必须进行数据移植工作,即将手工帐卡、帐簿、帐表上的数据移植到机器系统的文件中去,这是计算机应用软件应用的第一步。在移植之前,计算机审计人员应参与机器安装、线路铺设等工作,并对各项设施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审计,从而熟悉布线规律,并便于在今后长期审计中坚持原则。

(2)虽然计算机应用软件是根据实际需要编制设计出来的,但是在推广应用时,由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因而在数据移植时,为了使实际数据正确地移入机器,往往要对那些不适合机器程序设计情况的数据,进行一些适合情况的修改,对帐务系统进行必要的组织、调整、整理准备工作,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数据移植工作,一方面熟悉这种准备帐务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便于今后审计工作的开展。

(3)数据移植是手工帐务向机器帐务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始的手工帐簿数据被直接移入机器,可以非常直观地看清楚手工帐簿与机器帐簿即文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而强化对机器帐务核算原理的理解,

第五,计算机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会阅读计算机打印的各种报表,输出的各种凭证,识别原始手工传票数据,增强鉴别理解帐务核算的能力。

(1)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学会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计算机审计事实上是对各个行业应用计算机的过程进行审计,如同审计人员必须熟悉手工帐务一样,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首先使用计算机系统来处理各个行业业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好审计工作。

(2)各个行业业务使用计算机之后,各种帐、卡一般以计算机输出为主,有些输出结果在形式上与手工帐簿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熟悉计算机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屏幕信息和打印机打印的信息),并透过各种输出信息来识别和判断手工传票输入过程及机器内部的处理过程,从而达到对计算机应用情况进行正确审计的目的。

3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为了保证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也要对计算机审计工作进行控制和检查。控制和检查主要有以下形式:

(1)责任控制。计算机审计管理,应该根据各个行业计算机应用范围,确定审计领域,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建立责任制,明确各个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审计范围和责任,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将审计项目分工落实到每个审计人员,项目中每个细节都应在审计方案中列表明确,以便检查。审计部门负责人应该按照审计任务书对各个审计人员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2)内部检查。计算机审计机构为了保证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审计工作进行检查。机构内部应该在审计人员汇报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检查情况进行讨论,检查审计的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并提出改进审计工作的方案和改进措施,克服审计工作中的缺点和困难。

(3)外部监督。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也要受上级审计机构的监督、指导,审计部门也应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

技术创新及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第3篇

一、不同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方向特点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 还没有软件, 但人们发现计算机过于单调化, 于是一群富有激情的人开始去改造和装饰它, 让软件有了不同的色彩。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软件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系统软件还有了应用软件, 从此开始被企业和商户使用, 出现了商用软件, 也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一) 软件表现形式日趋多样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计算机基本已经融入了家家户户, 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中国的网民数量暴发式增长, 在世界范围网民人数上后来居上, 而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大, 网络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需求, 计算机软件开始变的五花八门, 越来越多样化[1]。

(二) 数据计算日趋复杂

目前为止, 在网络大数据的背景下, 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快, 存储量也越来越大, 而在这一切数据的背后, 则代表着计算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从一个小小的偷菜游戏可以看出, 从最初的一维数字偷菜, 到简单的二维图片偷菜, 在到最后的三维模型偷菜, 这其中每一次的变革都是飞跃式的进步,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计算机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运算, 进行更严谨的编程, 每一次的创新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网络, 从此单调的网络变的丰富多彩。

(三) 软件发展日趋多元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软件已经必不可少, 从工作中的上下班打卡, 到出行的滴滴打车, 再到二维码收付款, 甚至在家就能做到开会和上课, 由此可以看出多元化的软件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而这每一个软件所带来的利润和效应都是巨大的。所以在这各大蛋糕面前每一个企业都想瓜分, 而它的先决条件就是有一个能被大众所接受和运用的软件, 没有好的软件的企业就会不停开发创新, 从而使软件行业有了一个良性循环, 不断有新的软件产生, 也让软件更加多元化, 各个产业都能看到它的身影[2]。

二、应对不同时期软件应该如何开发

(一) 智能制造与软件开发深度融合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 科技已经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 从出现就带动我们的经济大步的向前, 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 还让工作更加精细, 而我们现在就要让两大产业互相融合, 很多企业想要开发新产业, 无疑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 但是用大量的人力做调研不仅费时费力, 成本还高[3]。所以我们将其融合, 开发专业的软件通过软件投票的方式, 来了解当今社会所缺少的产业或热度较高的产业, 然后用人工智能机器开发产业链, 让人工智能来开发热门软件, 这样不仅速度快而且更严密, 漏洞较少。

(二) 不同软件的边界将日趋模糊

在如今软件大暴发的时期, 各种各样的软件如过江之卿, 而大部分的普通人无法区分软件的好坏, 现在的手机虽然有大容量的内存, 但很少会有人装载的密密麻麻, 所以软件商和企业要做的就是对软件进行改革,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包容, 在当下有一款软件就是其中的代表, 那就是支付宝, 这款软件包含了收付款, 打车、订餐、订票、投资等方便快捷的应用, 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所以它成功了。基本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有这一款软件, 而支付宝的成功虽然说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包容, 但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 软件开发将更加便捷

在人工智能大力发展的情况下, 可以看到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能使用到它, 而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网络信息将更深一步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下, 人们的需求将会被放大, 而根据这些需求就会涌现出一大堆软件, 其中小部分人甚至想要使用的软件都没有人制造, 那就需要自己制造, 如此我们的人工智能就出现了, 可能仅仅需要一个指令, 人工智能就能创造出属于你独一无二的软件。

(四) 封闭式软件开发将被开放式软件开发所取代

目前, 我们已经实现了信息全球化, 在现在数据共享的情况下, 可以看出未来的软件发展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人能够在固步自封的情况下存活, 更别提发展, 你放弃发展的同时也代表着你将被社会和市场抛弃。所以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 去接纳群众的意见去改进, 去吸取全球网络上成功软件经验来完善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软件被大众接受, 被市场接受, 才能够取得成功, 不被别人所取代。

(五) 软件的淘汰速度将进一步加速

在新时代的面前, 每一个数据都是渺小的, 人们的需求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所以, 那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企业, 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终将会被淘汰。而随着社会的进步,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软件被抛在身后, 而且淘汰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想要立足就得学习, 就要改善。

三、结语

在数据全球化的今天, 软件的发展不要妄想只看眼前就能独善其身, 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 去研究社会和市场发展的规律, 在下一个信息时代大暴发前, 就能预感到经济的走向, 看到大暴发后,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改变, 随之对自身做出调整, 以便在经济洗盘后迅速占领市场。

摘要:在新时代发展的今天,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物品, 计算机的出现使各行各业展开了新的革命, 而作为计算机的基础之一, 计算机软件也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下面将探讨的就是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来开发软件。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郭笑瑜.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技术和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 (2) :51-52.

[2] 王瑾瑜, 索丽霞.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 2018, 15 (22) :145-146.

技术创新及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第4篇

一、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概述

计算机软件实际上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它需要从软件的开发技术中去探索它所需要的应用或者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是一种工具性的软件, 应用软件更加偏向于为计算机用户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便捷的工具及方式;系统软件则是每台计算机都会配备的必须的软件, 例如计算机内置的管理监控软件以及操作系统软件等都属于系统软件。不论是计算机的应用软件还是计算机的系统软件都是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也是计算机可以正常运行的基础软件。

计算机的软件开发技术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而且更新换代的速度相比较其他行业而言也是非常快的。自我国开始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以来, 计算机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 与此同时,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我国市场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巨大需求催生了一大批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以及一些高素质人才。

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所促进的不仅仅是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它还推动了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甚至可以说,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以前固有的传统生活方式。计算机网络工程以及软件工程的核心技术就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 它对推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实际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还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从而实现了网络的远程控制以及网络支撑, 所以我们可以说,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的具体媒介, 促进二者的共存、开发于一体。除此之外, 计算机软件开发还肩负着解决软件开发与计算机需求之间矛盾的重任, 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不断开拓创新在发展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开发需求矛盾, 而且提高了软件的安全性能。新时期之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所面临着的, 是多种技术手段的冲击与挑战, 在这些冲击与挑战的面前,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所承担起的责任也越来越大。

三、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

(一) 原型化方法

要想成功的完成计算机工程的创建, 就要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而设计方案的选择一般采用的是原型化方法。原型化方法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最后一个环节, 但是非常重要的收尾阶段, 通过利用最初始形态的原型去进行开发, 能够依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建议完成软件的应用和开发, 并且还可以在用户的意愿基础之上对软件进行调整以适应客户的要求。原型化方法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最重要的两点作用就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 而且可以节约开发成本, 但是原型化方法也有其局限性, 原型化方法不适用于大型的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开发。

(二) 分层技术方法

分层的技术方法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分层技术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降低软件开发的运行时间, 但是并不会降低软件开发的效率。分层的技术方法相较于其他几种软件技术而言, 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普遍应用性, 这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的过程中是比较难得的, 因此分层技术在其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更加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条件。

(三) 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通俗一点说其实就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开发的方法, 生命周期法在国外应用的较为普遍, 它在开发过程比较复杂和繁琐的大系统软件开发中显然比其他几种方法更具优势, 目前来说, 生命周期法也就是结构化系统开发的方法是最为成熟的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技术手段。生命周期法在进行系统开发的时候更加注重其整体性以及更为全面的布局, 这种方法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会把这些过程分解成若干不同的阶段, 以降低系统开发的复杂性, 这样的话每个阶段都有着更为明确的目的, 有利于开发人员去操作。也正因为生命周期法把系统开发分成了许多的阶段, 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开发人员的工作量, 开发的周期相对较长。

四、新时期下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会朝向网络化、服务化以及智能化发展。首先, 互联网的存在和发展本身就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再加上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是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出现的, 因此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要想不落后于时代潮流, 就必须朝向网络化发展。其次, 无论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还是互联网技术, 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客户, 因此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服务观念贯穿于发展始终。最后, 新时期下智能化的设备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要想长久发展, 就必须顺应智能化的时代潮流。

五、总结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推动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动力性因素, 对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科技实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而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更是让我国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的加深了, 在此基础上, 计算机的应用也更加普及, 因此新时期下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计算机软件与传统的计算机硬件相比更新的更快, 所具有的功能也更多。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下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从整体上分析了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 以期为新时期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鹏.浅论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 2017, 15 (10) :20-21.

技术创新及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第5篇

一、当前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应用的分析

(一) 生命周期法

作为一种相对普遍和常见的开发方式, 生命周期发广泛流行于当前的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 契机书相对成熟。生命周期法本身更加关注软件系统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的需求, 在大型软件系统开发当中十分常见。对于软件开发的过程中, 生命周期法结合不同的开发阶段制定了不同的开发目标, 这就让整体软件系统的开发难度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同时后续开发过程中一些开发行为的可操作性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 这种开发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其开发的周期相对较长, 并且由于不同开发阶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很多开发行为不能并行开展, 这就导致了如果后续出现问题, 那么就会导致开发工作的开展进度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些变更行为的应用的难度较高, 整体灵活性十分有限。

(二) 原型化法

这种技术手段在具体开发应用的过程中, 其能够更好的对用户的实际开发需求进行满足, 并且以用户为主导来进行开发。在具体开发应用上, 能够对开发过程中的变更和风险进行控制, 在满足软件服务功能得到实现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减少开发中的问题。但是, 这种开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软件开发的过程, 与用户进行不断的沟通和反馈, 这在一些大型软件系统开发当中是难以保证沟通效果的。

(三) 自主开发法

自主开发法这种技术手段在应用上, 更加突出自主性的特点, 明确了开发的目标和实质, 并围绕客户对软件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应用, 整个软件开发当中开发人员具备更强的自主性。在具体技术应用的过程当中, 其更加关注对软件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制定软件工程产品质量标准, 标准软件工程产品能够保证用户的不同需求, 同时还要时时关注用户的反馈信息, 针对用户的需求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从开发和维护的角度来说, 也需要制定相关标准, 从而确保其标准和规范能够支持软件工程产品的开发和维护。从后续评价的角度来说,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软件工程产品的评价体系, 在软件开发过程结束后, 对软件产品进行复查、校验、和评估等等。

不同的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特征是不尽相同的, 其对于不同类型软件、客户需求的适应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具体开发应用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结合具体情况, 灵活、合理的进行选择, 从而更好的满足开发方面的需求。

二、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 服务水平的提升

计算机应用和软件系统的最终发展目标, 是为了广大用户提供更加完善、可靠、高效服务的。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下,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本身在发展的过程中, 其应该更多的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并且将提升服务水平作为整个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路径, 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用户开发出符合其多方面需求, 具备更强个性化的产品。

(二) 兼容性水平的提升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中, 其本身也应该具备良好的兼容性, 能够更好的满足后续开发技术的发展需求, 并且能够以更加标准、通用的开发技术手段, 满足不断提升的软件系统的开发需求, 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和性能水平。

(三) 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一个重要的需求和趋势。引入智能化的发展思路, 能够让计算机软件系统本身具备更强的智能水平, 同时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学习”, 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提升整个所开发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

(四) 网络化水平的提升

当前信息时代下, 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其也需要对当前的网络化技术进行更好的适应, 从网络化发展的角度进行相应的开发, 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信息交互能力, 保障软件系统的应用质量, 同时这对于推进当前我国网络发展来说也是十分关键的。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 在当前新发展环境下, 计算机信息技术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一方面问题。提升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水平, 能够更好的促进计算机应用和软件系统的完善, 满足多方面的功能需求, 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摘要:在当前新发展形势下,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更好的对新技术进行适配和应用, 并且让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提升真正的体现其作用和影响, 这是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结合当前新的发展环境, 分析和探讨了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应用的相关问题, 同时也思考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应用探索,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邓勇.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分析[J].电子世界, 2015 (16) :172-173.

[2] 李瑞玲.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科技风, 2016 (1) :63-64.

[3] 沈亮亮.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趋势展望[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22) :73.

[4] 李万明.浅谈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12) :241-242.

[5] 翟永宁.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5 (8) :235.

技术创新及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物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计算机专业是培养“互联网+”时代下主要技术力量的核心专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各个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发展趋势

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表达了对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核心引擎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关看法。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物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通俗地讲,“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进行融合,利用新型的交互平台,实现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举例而言,电子商务即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消费行业进行了有效接合,仅2014年一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就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在极大地激发国人内需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总结来看,“互联网+”是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的重要抓手,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

二、“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与培养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近日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近期也强调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修訂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协同育人、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要求教师、学生,全员、全方位参与[1]。计算机专业是培养“互联网+”时代下主要技术力量的核心专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各个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人才需求情况及要求

从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看,移动互联网方向的人才需求巨大[2],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即是“互联网+”跨步前进的基石。随着移动智能终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兴起,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口也将逐渐增大。“互联网+”时代下的人才需求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精通硬件,对于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互联网协议等专业知识熟稔于胸;另一类是精通软件,集中体现于擅长客户端设计以及其他模块设计,了解通信专业的编码、信息传输等相关知识。这对于人才的要求还包括:具备较强的创新开发精神,懂得设计专业的相关知识,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态度,掌握熟练的团队合作技巧,擅长得体的沟通交流方式。

(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现行教育体制和办学指导思想存在着许多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些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应试教育、分数教育的思想仍在影响着计算机教育。主要体现在:

1.课程体系陈旧,难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一些院校现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忽略了侧重性与特色性。拿某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具体课程举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专业导论》、《大学物理B》,《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数学基础》、《计算机数学基础》,学分设置分别为3分、4分、3分、6分、4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概论》、《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学分设置分别为6分、2分、4分、3分、3分、2分、4分[3]。由此可见,基础课程不足(种类跨度不够),核心课程不重(缺少学分差别)。最重要的一点即在于:网络类课程太少,这让即将融入“互联网+”时代的IT精英由于缺乏最核心的竞争力,而直接输在了起跑线上。虽然这只是某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但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这样的体系并不在少数。陈旧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满足企业及社会的需求。

2.实践操作欠缺,不能适应时代与潮流的变化。众所周知,工科课程离不开实验实践环节。但是,很大一部分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缺少实验素质和动手能力,更罔谈在“互联网+”的大潮中一展身手了。之所以实验能力欠缺,一是源于师资力量不足,高校扩招盛行,师生比例逐年下跌,倘若学校待遇不合理,将导致高素质教师严重缺乏的局面;二是实验设备欠缺,受制于经费和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一些院校实验设备欠缺并落后于企业的发展步调。这直接导致了“出产”的毕业生不懂实验、贫于创新、手高眼低、难成大器。

三、培养“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

(一)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剑锋直指“互联网+”时代需要的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当中蕴含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针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以下几种素质:牢固的专业基础、严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的创新意识、前卫的设计理念、良好的做事态度。为达到这样的目标,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步骤:教学骨干教师出方案,集中优秀的计算机专业的授课教师开会讨论,确定基本的课程内容、课时安排、上课形式。往届毕业学生提建议,结合已毕业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相关情况后给出的建议,对原方案进行优化。企业事业单位列重点,通过与企业事业等单位开展座谈或走访等形式,了解一线企业需求,打造从业型人才。此外,初步制定的方案应当上报学校,集合有经验的专家学者进一步讨论论证可行性,并最终确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打造走在“信息高速路”上的育人团队

“互联网+”时代下强调的是应用技术,所以教师应当对前沿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终端、软件开发等技术有所研究。此外,还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练就过硬基础理论素质,没有对基础理论娴熟的掌握,就难以运用高层次的复合型技术,更加难以清晰明确地向学生授课。第二,采取“1+1+N”模式互帮互促,“1+1+N”指的是一个有经验的专业领域教授带动一位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指导“麾下”的一批学生。经验丰富的教授可以在研究方向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与传接,还可以在授课风格与方式上助其提高,年轻教师则可以寻求指点迷津;有了教授的帮扶,青年教师对于学生则可倾尽全力,力争优秀。

(三)以发挥科研与竞赛作用为抓手,拔高学生尖端学术水平及创新能力

科学研究方面,可以遴选一批成绩突出,创新意识优良的同学参与科研项目,以激发兴趣、因材施教。如数据库、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这些都与“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应用密不可分,或作为前提基础,或作为拓展应用。通过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与学习,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有天赋、有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为人才的培养与发掘打造一条“高速公路”。选择部分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等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竞赛,统一培训,加强指导,帮助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并挖掘其潜力,辅以适当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形成竞争拼搏的良好氛围。

(四)以加强校企之间合作为牵引,瞄准新时代下新技术需求培育人才

一要在企业建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基地,通过使学生更早的接触实际工作情况,帮助其在学校期间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更好进步。二要在院校实现技术成果商业化转型機制,将教师、学生等良好的创意及发明与企业对接,缩短“技术成果商品化”的流程,最大程度的释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红利,促进“互联网+”产业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达到两个目的:第一,以更快的速度培养出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第二,使“互联网+”的概念深入人心,进而激发为时代进步献身,为社会发展付出的高尚情感。本文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发展趋势,该时代下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与培养情况,以及如何培养“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指出“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是创新驱动战略下催生的产物,创新的主体则是人才。完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是释放改革红利的具体体现,将会有力促进信息时代的大发展,进而促进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双化”融合,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涛,王平水.互联网+下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福建电脑,2015,(11):44-46.

[2]张樊.移动互联网方向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考[J].科技资讯,2015,(24):129-130.

[3]李继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J/OL].教改话题,2015,(6).http://jwgl.zwu.edu.cn/_s74/25/6c/c1771a75116/page.psp.

上一篇:办公系统中计算机信息论文范文下一篇:现行隐性德育教学改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