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论文范文

2023-09-16

生产成本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产成本控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产品 生产成本费用 控制工作 企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生产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我国企业成本控制方面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国外先进的生产成本控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就生产成本控制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的概念及特点

生产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即在生产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限制和监督,及时发现与设定的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采取纠正措施,将实际发生的损耗严格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范围内,使产品的生产成本得以控制,为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依据。

(一)生产成本控制方案具有可选择性。在生产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对某项经济业务实施控制,可提出若干生产成本控制的模型、方法等方案以供选择。提出供选择方案的多少、好坏,方案选择是否准确。是反映生产成本控制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二)生產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生产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控制:生产成本控制的连续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进行的:生产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表现在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它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是从局部的利益出发,而是要统筹兼顾、相互联系、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进行控制的。

(三)生产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只有实施全面的生产成本控制,才能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生产成本控制效果。另外,生产成本控制所要反映和控制的对象是能用价值表现的经济活动。

二、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的原则

抓好生产成本控制,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一)市场竞争是生产成本控制的基准。在竞争中成本是基础,如何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好的产品,是市场竞争基本之道。要把市场的竞争压力传递到企业内部,让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员工个体都能直接感受到来自市场竞争的直接压力,让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直接地、真实地接收到市场竞争的信息,并把市场的压力转化为提升自己的综合动力。

(二)进行全员全过程控制。生产成本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发生费用支出。都有生产成本控制问题。生产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这可以称为全面生产成本管理的原则 让成本控制、节约的观念成为每个部门、每一个员工个体的自觉行动 让生产成本控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无疑是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 使用投入产出的概念关键在于分析每个环节、每项工作是否都能获得正效益,为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产生正面的作用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使用新的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每个环节,无论是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还是工作方法、业务手段都要进行深入分析、进行业务再造,建立起一个开放式学习型组织,不断优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让有限的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四)精细管理。从细节入手。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就是要精细化管理,通过有效的方法促使每个环节、每个员工个体都处于受控状态,无论是资源的占用、耗费还是所取得的财务成果的分配处置都纳入有效的控制,这对所有企业都是同样道理。

三、现代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控制新战略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在开放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竞争的实质是价格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价格及人才竞争的核心是成本 只有建立一套完善而先进的生产成本控制办法,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以便在竞争中处于较有利的地位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目标的一个必要途径。

(一)加强生产经营过程中战略生产成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费用的系统控制观念,将企业的生产成本费用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生产成本费用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二)完善全面有效的经济责任制。大力推行岗位成本费用责任制,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费用控制机制。在推行完善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同时,要大力推行岗位生产成本费用责任制,并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责任人。内部经济责任制是落实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而推行岗位成本责任制是执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补充。

(三)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1、建立健全企业成本控制系统。生产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提高工作效率,以确保实现预期成本限额的过程。健全的成本控制系统由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等要素构成。

2、采取措施保证成本信息有效。一是政府部门首先要实行经济立法,对于任意调整、编造成本资料的,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和屡教不改的,要给予纪律处分或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利润是企业生存的源泉,而利润的产生在于销售收入增加和成本的降低。企业只有抓住生产成本控制这条生命线,选择最优的并适合自己的生产成本控制方法,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3、实施现代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新战略。立足于总体发展战略。现代生产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应立足于外部环境,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的管理。所以说,研究分析各种决策的成本也就成为了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作为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现代生产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现代生产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袁轶颖. 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J]. 财经界(学术版). 2013(05)

[2] 王清涛. 成本控制是民营企业的一道坎——民营企业如何进行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J]. 电子世界. 2012(24)

生产成本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在新时期获得新的机遇。传统农业基于科学技术的利用逐渐向现代化农业发展,以彰显我国农业植物保护工作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意义。运用科学的农业植物保护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方法

文章編号:1005-2690(2022)02-009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       文献标志码:B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积极防治病虫害可以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经济效益。

1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执行意义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现代农业植物保护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农作物品质。农作物的施肥工作和土壤处理工作是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利于提升农作物产量。

我国农业植物保护工作发展较晚,且一些地区没有进行农业转型,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对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从而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尽如人意,土壤质量管控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不利于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稳定开展和实施。如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未得到改善,将不利于农民获得经济收益,无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所以,各部门人员需要将农业植物保护工作作为重点工作。

为了使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更加有效,各区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生态防护体系。例如,增加病虫害检测系统,在病虫害防治前期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有效降低经济损失,积极向农民宣传化肥、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将农业的生态环境维护作为农业植物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部分等[1]。

在过去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农作物都面临病虫害的威胁,这不仅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还会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代化农业植物保护工作可以采取先进的种植手段及时预防病虫害,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传统农业种植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往往会使用大量化学肥料,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陷入恶性循环。植物保护工作能够科学管控整个农业生产过程,有效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避免化学肥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科学高效的轮作耕种方式和秸秆还田方法等,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促进生态农业的建设。

过去农业生产以粗放式管理为主,导致农作物产量、质量较低,不利于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现代植保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农业发展效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共享可以避免沟通不畅,引发防治不当问题。

2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现状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以生态学理论为引导,通过多个学科知识对农作物进行保护,其中,主要利用的措施有监测和预防病虫害等。病虫害包括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线虫、有害物质等,会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在适宜的环境下,病虫害的种类会不断增加,通过对病虫害生长环境、生长规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预测出灾害情况。病虫害会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条件、土壤因素等。因此,掌握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为灾害预警工作提供重要条件。信息技术的使用能为植物保护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当前,使用3S技术能更好地预测病虫害情况。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病虫害种类十分丰富,且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耕种方式不同,导致病虫害种类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可以结合不同时期的病虫害情况,采取适合的防控措施。现阶段,国内外广泛使用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例如理化生防治方法、植物检疫方法等,还有一些先进技术措施广泛应用于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中,为植物保护工作的执行和开展提供重要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的防控技术可获得良好的生产效果。

病虫害制约了农业发展。经过统计分析,我国每年因为病虫害造成的农业损失达到上千亿元,成灾面积达到3.3亿 hm2。

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病虫害灾害面积逐渐扩大,外来病虫害尤为严重。现代农业发展中,最基本的理念是实现生态健全以及经济增长的农业发展模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换言之,应增加对抗性品种的应用,对病虫害进行动态监测,合理利用农业系统的生物资源,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以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需要全面监控农业生产,预防农业病虫害,加大环保力度,促使农业稳定生产。在对农业进行监控过程中,不仅要分析生产过程,还要监控农业管理制度,以确保农业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各类化学农药的使用,要做好记录工作,详细探究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细节,以更好地维护农业的质量和安全。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中,化学肥料使用量较少,最主要的农业植保工作是预防病虫害。

为了避免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需要采取农业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措施。不仅要预防高毒农药,还要综合使用生物措施、物理措施,提高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避免给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通过植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的主要技术包括改善耕作方式、科学用药、无病种苗、防虫网阻隔等。

改善耕作方式的主要方法是以轮作代替单一化种植,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单一虫害造成的威胁,形成完善复杂的食物网。在种植开展前要做好松土晾晒工作,确保土壤肥力得到增强,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减少农药试剂的使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抗虫害的整体功能。

科学用药技术能够合理选择用药时机、用药品种、用药剂量,科学精准释放农药,提高药效,减少浪费。在农药选择时,要以低毒、无毒、低残留、高效的绿色农药为主,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化学农药。在用药防治方面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规定,降低药物剂量,最大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在确保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精准给药。

无病种苗技术是在选择农作物品种时,严格控制育苗的整体质量,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农作物品种。在作物种植之前需对种子严格处理,同时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自然因素,减少对种子造成破坏损伤,提高种子发芽率。

防虫网阻隔技术能够根据害虫的生物特性,采取恰当的手段设置防虫网,有效阻断蚜虫、粉虱等病虫害,加大对农作物的保护力度。防虫网有大量的出风口,能够保证空气流动,减少热量释放,确保种植区域内部的温度更加适宜,提高农作物生长的效果。

3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植物保护理念落后。农业生产过程不僅能满足我国的发展需求,而且能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要。当前,农业实际发展情况仍不理想,存在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现象,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人员的植物保护理念比较落后,未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性,导致农产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2]。

第二,缺乏专业人员。实际工作中,农业植物保护工作人员知识掌握不够,自身的专业水平较低,缺乏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也未和相关机构合作,导致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无法获得更高产量的农作物。

第三,农业植物保护政策不完善。农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导致在生产期间对植物生长环境造成破坏。目前,我国的农业植物保护政策有待完善,未给农业植物健康生长提供保障,也未对植物周边的环境作出具体分析,从而影响农业植物的健康生长。

第四,种植耕作以及施肥问题引起的安全隐患。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植物的健康生长,因此需要保证生态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在农业植物生长期间,如果对农药、化肥使用不当,将会危害周边环境,对农作物的种植产生不利影响[3]。

4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执行方法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中,受部分因素影响,还无法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在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发展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先进技术的不断渗透,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4.1 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人们的现代农业植物保护意识。传统的农业植物保护工作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比较大。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加大对农业植物的保护力度;要根据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合理的执行原则和方针,并依据政策和具体要求充分掌握市场发展趋势,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发展;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遵循预防和防治的植保思想[4]。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职能。开展部门植保工作是农作物保护的主要形式,在政策支持下,能够提升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效率,优化农业植物的数量和质量,确保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以及农作物产量的稳步提升,为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稳定开展提供保障[5]。

4.2 培养专业人才

宣传农业植物保护工作,培养相关人员知识技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工作思想。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看,该思想还未得到广泛推广,部分群众传统农业思想固化严重,对现代农业思想接受比较困难,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型。

针对这些问题,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需要农业植物保护工作者充分掌握我国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在相关政策基础上完善农作物的保护环境制度,实现各工作流程的创新发展。努力提升种植人员的思想水平,在确保工作效果的基础上学习相关政策和知识,增强管理人员的现代农业植物保护意识。与相关的植保机构相互配合,制订科学的规划方案,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以更好地满足各个区域的发展需求。按照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病虫害的防治特点,为每个监测点设定两个以上的专业人员。

基于对现代化新技术的利用,优化病虫害防治体系,制订提升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效率的方案,使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有效提升农民的知识技能和业务水平,在农业专家的积极指导下,对农民实施技术培训,使农民在操作训练中熟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人员支撑[6]。

4.3 完善农业植物保护政策

充分落实农业植物保护政策能提升工作效率。政府出台的政策能够给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稳定开展提供保障,衔接好各工作环节,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实施。在政府的积极指导下,利用现代化方式宣传现代农业的有关知识,将网络推广作为重要途径,逐渐扩大传播范围,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农民乐于接受,实现现代农业思想的积极渗透。使农民明确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在实际宣传过程中,应引入农业环保知识,使农民充分掌握我国的农业污染源,针对环境乱象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对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制度的落实[7]。

4.4 实现种植、耕作以及施肥等技术的优化

发展农业生产技术需要普及农田知识,积极创新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加强对现代新农业机械的使用,确保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升。但是,受传统种植理念的影响,一些农民在实际种植工作中,还面临较多的种植难点,特别是农作物种植期间的病虫害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农作物种植期间的病虫害问题,需要详细掌握和了解农作物的具体的生长特点和习性,科学搭配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实现合理轮作,以便更好地控制病虫害。提升土壤质量,通过晾晒、松土的方式减少病虫害,确保土壤透气性良好,为植物的健康生长提供重要条件。土壤肥力能为提升农作物产量发挥重要作用,但要合理使用肥料,避免过多使用化学肥料、杀虫剂,在积极改善农田种植环境的同时,确保我国现代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8]。

4.5 健全管理体制

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是地区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枢纽,负责统筹全局,协调各项事宜。但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并没有发挥出积极作用,会对当地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要以实际生产需求为核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第一, 农业植物保护工作要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开展必要的思想以及技能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其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使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其权威性,通过学习清楚地认识到农具管理和新技术对于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意义。

第二, 农业植物保护工作要深入一线,开展长期性的调研工作,根据调研的结果为农户提供有价值的农业信息。

第三, 农业植物保护工作要积极联动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团队,组织工作人员到相应的研究团队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学习归来的工作人员应将学习的经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促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第四, 农业植物保护工作要从内部出发,制订一系列用于监管内部人员的条例,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5 结束语

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能够优化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价值,为农业的持续化建设与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李锌.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方法探究[J].新农业,2021(6):42.

[2]武墨广.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方法探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4):119-120.

[3]薛庆安.试析做好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方法[J].农家参谋,2019(23):77.

[4]史全龙.探究做好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方法[J].种子科技,2017,35(8):14.

[5]刘礼翼.如何做好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探究[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2):262.

[6]周锋,翟凤艳,杨蕊,等.新形势下植物保护专业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3):124-126.

[7]王胜利.农药应用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的发展趋势[J].农家致富顾问,2017(20):49.

[8]夏博,吴元华,赵秀香,等.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12):69-71.

生产成本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的的生产方式,是众多企业追逐的经营管理理念。基于此,从精益生产理论体系入手,分析了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进而对精益生产模式下的成本管理框架进行探讨。

关键词:精益生产;精益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框架

一、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成本管理是通过搜集、利用成本信息,以成本最优化为原则,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考核、分析、预测、决策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活动[1]。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地不断变化,我国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使生产出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且质优价廉,因此,加强成本管理,有效并不断地降低成本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2]。对于精益运营模式而言,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成本管理脱离了市场,片面追求以增加生产量的方式来降低单位成本,未结合“市场需求”这个关键因素对成本实施有效控制,结果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存货积压,带来更大的价值损失。

2.任何一种产品从生产到获利,其成本都是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传统的成本管理单单侧重于对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各种耗费进行控制,而忽视了产品其他环节的成本监控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所提供的成本管理信息不够全面,加之未曾考虑成本信息与业务活动的关联性且以事后分析为主,使得成本管理信息缺乏及时性、准确性,不能够很好地支持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也不利于企业实现产品成本目标,导致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无法有效地衡量与改善企业的绩效[3]。

3.传统成本管理采用的成本方法单一,成本核算过于简化,不利于对产品生产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与核算,容易陷入单纯地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影响企业的日常运作。

面对我国企业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缺陷日益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绊脚石这种趋势,改变现行的成本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如今成本管理也不再是以短期内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赋予了成本管理新的含义,即定位在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战略层面上的精益成本管理。精益成本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了客户价值的增值,有效地控制资金占用成本,减少了价值损失,并能够及时提供全面的精益成本信息,是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与成本管理思想的结合[4]。精益生产方式以“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零库存”为基本目标,准时化、自动化地进行生产,在追求最大限度地消除一切浪费的同时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5]。而正是在精益生产模式理论框架的影响下,精益成本管理更关注于对顾客需求的准确反映、企业决策能力、竞争优势的提高,能够全方位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突破传统的以利润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模式。精益成本管理是高新技术、市场需求和现代管理三者结合的必然产物,它代表了企业成本管理思想和方式的发展方向,为成本管理开创了崭新的思维空间。

二、精益成本管理的提出

精益成本管理是精益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创造顾客价值为前提,以降低企业成本为目标,促使成本管理朝着预测、决策和控制方向深化,从而实现对整个企业的精益成本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立足于在“客户价值增值的同时将企业成本降到最低”的目标观,超越了传统的以利润或资产等价值量为唯一准绳的目标观,关注的是顾客需求能否准确反映、企业的决策能力和获利能力的高低以及成本竞争优势的强弱,是企业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以求得生存与长足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

精益成本管理的精髓是在企业生产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地消除不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达到成本优化,效率提高的目的,追求以最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特殊化、多样化的需求,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它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由成本规划、成本控制、成本改善三大支柱构成[15]。成本规划主要是针对产品开发、设计环节所进行的降低成本的活动;企业成本控制是以减少损失、消除浪费为目的,运用计划、预算等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从挖掘潜力、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无效支出等方面进行考评,范围遍及企业各项策划、管理等各层次、各方面的工作,为企业提供长期削减成本的有效途径;成本改善是指持续不断地进行小幅度的改进,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1.从整体与局部的角度来看,在操作方法、质量检测、生产结构和管理模式上仍有改进的余地。2.消除一切浪费。精益意味着企业必须降低附加价值的工作,如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工序衔接中的等待,不合格产品的重新加工等,都是不必要的浪费,应予以彻底消除。3.连续改善。它是指以消除浪费并改进生产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作为指导,对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不断地巩固、完善的方式,通过不懈的努力、长期的积淀,以期获得显著成效。

三、精益成本管理具体实施环节

精益生产模式下的成本管理融合了目标成本、作业成本、价值链成本、全面质量管理等一系列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从制定目标成本出发,在产品的设计环节,运用销售减法公式推算出产品的目标成本;运用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分析不同作业的成本动因,区分增值与非增值的作业;并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法,改进不增值作业,从而找到产品功能与制造成本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核算;最后在产品生产活动中,实施成本改善,降低产品成本。

(一)成本规划

产品设计环节对产品性能、材料采购、工艺流程和产品成本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企业竞争成败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据统计,产品的设计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大约在60%~80%之间。但是在传统成本管理工作中,重心则偏向于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的控制上,而忽视了产品设计环节的成本耗费所占的比重,致使产品在投产后不久就要进行设计改进,造成了多余的浪费。因此,精益成本管理的重心则主要是放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以合理的规划来最大限度地缩减成本。

精益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的规划要贯穿于产品开发设计的整个过程。大致可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产品设计不仅是作业设计,还必须使产品具有满足市场需求的特性和功能,因此,应根据市场需求组织产品的开发生产,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设计更具弹性的生产能力,同时设定成本目标,目标成本的计算采用销售减法公式(即售价-利润=成本)来确定[16],以此为基础有效地管理控制开发、设计活动的成本。(2)确定目标成本后,将目标成本按产品结构分解落实到产品和各个零部件上。(3)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预测、对比分析目标成本实际达到的水平。根据分析对比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的方法,研究并采用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使之维持在设定的目标成本界限内[17]。如果完成产品全部作业的成本低于目标成本,则该产品设计是可行的;如果与目标成本有距离,则需要重新设计作业链,对成本做一次又一次挤压,直到可行为止。新产品目标成本的设定直接关系到产品投入市场的命运,因此,要达到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要求,提高产品研发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也非常重要。

(二)成本控制

面对市场多样化的产品需求,科技含量的增加,产品的复杂程度也日趋增强。企业为了能够了解到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控制功能,就必须选择更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作业成本法是按照系统、合理的程序分析产品成本,是达到“精益”的产品成本控制的首选方法。该方法相对准确地确定了各种产品的成本,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产品成本,并将作业成本信息反馈到产品设计阶段,使得产品设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进。

精益生产模式下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力图增加有效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相比,在作业成本法下,可更合理地分配各种间接费用,在计算过程中不再以产品为核算对象,而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按消耗资源的作业来归集成本,通过有效的作业成本动因分析,将成本合理分配到各种产品,并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减少非增值作业环节,不断加强对重要增值作业的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改进企业的生产流程,达到精益制造成本管理目的,使成本控制从产品级精细到作业级,真正体现精益的思想[18]。

在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同时,为改进不增值作业,应结合价值工程分析的方法,把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结合起来考虑,在产品功能和制造成本的升降间寻求最优的平衡点,使产品既具有满足市场需求的特性又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平衡点的寻求,关键要把握住生产量的一个“度”,即应实行全程拉动生产的控制系统,它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然后再根据本工序在产品所需要的用量从前道工序领取相同数量的半成品,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向前推动,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

企业成本控制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将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和价值工程分析方法相结合,对消除浪费、增加生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考核,在生产环节不断地改进成本费用支出,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

(三)成本改善

现代企业以创造和保持股东利益为首要任务,因此,精益成本管理不单只强调降低成本与费用,而是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中寻求总体效益最优,进行全过程的战略成本管理,这是一项持久的任务,需要持续性的改善。

成本改善是为了解决生产经营中不断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进一步改进活动。主要是在生产制造领域存在的各种浪费予以彻底消除。在对生产现场进行改善之前,应该区分清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活动,哪些是必须改善的,哪些是无需改善的,做到有的放矢。生产现场活动方式具体有三种:(1)不增值的作业。这种无效作业在目前的工作环境中是不可避免的,应尽可能缩短其操作时间;(2)提高附加值的实质性作业;(3)不增值且可以避免的活动,即纯粹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王宗章.浅谈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7,(8):95-96.

[2] 童雯.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3):15-16.

[3] 董剑.现代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初探[J].商业文化,2009,(3):36.

[4] 刘淦青.浅析现代企业成本管理[J].财政监督,2009,(3):26-27.

[5] 李树茂.精益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模式[J].商业研究,2001,(6):21.

[6] 詹姆斯 P 沃麦克,丹尼尔 T 琼斯,等.改变世界的机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5-37.

[7] 大野耐一.丰田生产方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56-60.

[8] 詹姆斯 P 沃麦克,丹尼尔 T 琼斯.精益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65-70.

[9] 刘胜军.精益生产——现代IE[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26-33.

[10] 邓修权,齐二石.精益生产方式拉动生产系统设计程序的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5):28-32.

[11] 陈辉. 精益生产方式在现代中小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8:7-14.

[12] 马可.基于精益生产的中小企业管理改善和实施方法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6:6-15.

[13] 孙永安.实施精益生产方式的有效性[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2,(3):49.

[14] 汪家常.精益成本管理[J].经济管理,2003,(3):33.

[15] 胡国强.精益生产方式下企业目标成本的设计[J].财会月刊,2007,(11):42-43.

[16] 徐田波.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精益生产体系研究与应用[D].重庆:重庆大学,2008:8-12.

[17] 胡元木.精益生产方式与成本控制[J].山东经济,2004,(6):95-98.

[18] 吴泷.精益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4):32-33.

[19] 齐泽明.论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03,(12):65-67.

The affect of the good production to the cost management

GAO Li-hua

(Putian school,Fujian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Putian 351100,China)

Key words: good production;good cost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frame

生产成本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当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盈利空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缩。因此,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对生产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给予了更大程度的重视。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能否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一方面直接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下,另一方面也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将针对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在具体研究内容方面,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内涵、要求、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等。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制造业;生产成本;成本管理

引言: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降低生产成本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产品功能、品牌定位、价格以及质量等因素大致相当的前提下,是否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生产成本,将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盈利水平,并在这一基础上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当前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对生产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通过对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现状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工作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导致这些企业难以对自身的生产成本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针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问题开展全面研究。

一、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内涵和要求

所谓成本管理,就是企业在营运工作中针对自身的成本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一般来说,企業的成本管理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以及事后管理三个方面。具体来说,在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中,事前成本管理包括对产品设计和生产规划等工作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事后成本控制主要是针对生产之后的成本进行的核算、分析和考核。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在各个环节上针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在成本管理的要求方面,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同时,企业进行生产成本控制,还需要符合自身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

二、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

1.事前成本管理问题

(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中,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是影响成本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生产成本管理工作中,这一问题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加严重。具体来说,在一些制造业企业中,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认为相比管理工作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而其他部门和员工并不需要参与生产成本管理与控制。在生产成本的事前控制中,成本管理理念落后是导致事前生产成本控制难以达到最佳效果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制造业企业想要实现有效的事前生产成本控制,则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2)研发和设计成本控制机制缺失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通过研发获取新技术、新工艺和开发新产品,是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加盈利的重要手段。而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多的成本。具体来说,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和设计成本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成本、技术引进成本等多个方面。而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中,研发和设计成本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部分企业并不重视研发和设计成本的控制,因而并未建立完善的研发和设计成本控制机制。因此,这些企业的事前控制水平相对有限。

2.事中成本控制问题

(1)原材料采购控制难度大

在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中,采购成本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对部分制造业企业来说,采购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可能达到50%以上。因此,在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中,采购成本控制不容忽视。但是在实际进行生产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部分制造业企业忽视了对采购成本的控制。因此,这些企业就难以对自身的采购成本实现有效控制。而通过对具体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在进行原材料采购的过程中,部分大型制造业企业由下属分公司各自采购原材料和其他物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也就难以压低原材料和其他物资的价格,进而难以控制自身的采购成本。

(2)生产过程缺乏科学管理

在生产阶段,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人力成本等。在当下,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对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都相当高。但是在实际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并未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这一问题也成为影响其生产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来说,在部分制造业企业中,虽然对设备成本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控制,但忽视了对边角料、残次品的回收再利用。同时,在进行生产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不重视质量控制,因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残次品流入市场,进而增加了后续的产品召回和售后服务的成本。

(3)忽视销售成本控制

销售是制造业企业获取利润的最终环节,也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最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因此,制造业企业对销售环节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并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营销活动提升自身的销售业绩。但是通过对部分制造业企业的销售活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开展销售活动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对销售成本进行控制,因而大量采用赊销、降价等传播较高的销售方式进行销售活动。而对于这些制造业企业来说,销售成本的快速增长成为影响其生产成本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3.事后成本控制问题

(1)成本分析方法较为滞后

在当下,生产成本中制造费用逐渐提高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而对于企业来说,制造业生产成本控制中成本核算的结果将会对制造费用控制效果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从这一角度上看,成本核算是影响生产成本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通过对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核算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大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核算难度,在成本核算工作中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具体的核算工作。具体来说,就是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对象,并在这一前提下进行具体的成本核算工作。在这一基础上,企业生产过程中产量较低的产品生产成本就容易被忽视,因而容易导致成本核算结果失真。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也就难以保证足够的竞争优势。

(2)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在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对成本管理工作效果进行全面的考核。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提升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这一基础上保障生产成本管理的效果。通过对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考核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在进行生产成本考核的过程中,并未对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在考核内容方面,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考核内容中,为了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多数企业采取了个人绩效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挂钩的管理办法。但在实际运行中,绝大部分内容为财务指标,而非财务指标在考核内容中的占比相当少,以及存在对生产流程、岗位不了解,考核体系、指标设计不合理;实施过程记录不完整、控制监督不及时;主管有“当老好人”或“怕得罪人”的观念,考核结果执行不严格等,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因此,其成本考核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加强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对策

为强化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效果,制造业企业就需要针对生产成本控制问题予以解决。针对研究中发现的生产成本控制问题,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这些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帮助我国制造业企业加强自身的成本控制效果,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1.事前成本控制优化对策

(1)升级成本管理理念

在当下,生产成本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制造费用控制逐渐转变为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控制。具体来说,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包括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相比,新型的成本管理理念能够帮助制造业企业实现对自身生产成本的全面控制。此外,在转变成本管理理念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认识到成本管理工作是全体部门和员工的工作任务,而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只有在这一基础上针对生产过程实施成本管理,才能保障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效果,为事前成本的有效控制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在转变成本管理理念的过程中,需要認识到组织架构的完善对成本管理效果的影响,并在这一基础上逐步完善自身的成本管理架构。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成本控制的效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研发和设计成本控制机制

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中,研发和设计成本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控制。首先,在研发和设计成本控制工作中,制造业企业需要针对研发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在这一基础上通过计算和对比研究计划的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确定研发计划是否可行。只有如此才能为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生产成本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其次,制造业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的研发活动建立并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针对研发和设计的各个关节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从而避免产品研发工作中存在研发费用浪费、舞弊等问题,进而有效控制和管理研发与设计成本。最后,在进行研发和设计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制造业企业还需要对产品、技术和工艺的研发结果进行严格审核,并在这一基础上判断研发和设计活动是否达到预设效果。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对研发和设计活动的有效控制。

2.事中成本控制优化对策

(1)强化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

在进行生产成本事中控制的过程中,制造业企业首先就需要针对自身的原材料采购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具体来说,企业需要在进行原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将按需采购作为采购工作的开展原则,并在这一基础上实施成本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提前将自身的生产计划告知供应商,并在这一基础上制定和完善自身的采购计划。采用这一模式进行采购,能够帮助企业有效控制不必要的采购成本,同时在进行采购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大中型制造业企业需要建立包括所有下属分公司的联合采购机制,从而保证采购价格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而对于小型制造业企业来说,同行业或关联行业的企业可以共同建立采购联合体,从而实现对原材料采购价格的有效控制。

(2)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管理

在进行生产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自身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制造业企业的生产部门需要提升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重视程度,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先进性以及适用性进行定期评估。在这一基础上,结合评估结果及时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并在这一基础上引进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在这一前提下,企业的生产成本就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其次,在进行生产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将计件工资作为主要的工资制度,这一制度有助于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在进行生产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制造业企业需要针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杜绝不合格产品和残次品流入市场。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3)完善销售成本控制机制

在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中,销售成本也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制造业成本需要进行有效的销售成本控制。具体来说,制造业企业在进行产品销售的过程中需要完善自身的代理商管理制度,尽量减少直销部门的规模,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代理商的作用。在这一基础上,企业的销售成本就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在进行销售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完善自身的销售成本控制机制,针对销售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和严格的控制。在有效控制销售成本的基础上,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就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

3.事后成本控制优化对策

(1)对成本分析方法进行创新

在进行生产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制造业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生产成本分析方法进行创新。首先,企业需要采用作业成本法针对自身的制造费用进行核算。在这一基础上,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深入一线的生产车间进行观摩和学习,并在这一基础上针对生产成本进行详细的统计和精准核算。在这一基础上,企业的生产成本核算结果准确性就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提升。其次,在进行成本核算和传播分析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使用专门的信息系统作为成本核算和分析工具,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升生产成本核算和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2)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绩效考核机制

在管理理念转变之后,企业就需要逐渐完善自身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强化成本控制的效果。首先,在完善自身绩效考核机制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在这一基础上制定和完善自身的绩效考核机制。只有如此,才能为成本管理和控制效果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丰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在这一方面,企业不仅需要结合自身的生产和经营流程增加更多的生产成本绩效考核指标,而且需要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针对成本绩效考核指标进行梳理和补充,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价。只有如此,才能保障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造企业面临着市场经济的诸多考验,加强生产成本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制造业企业的运营活动中,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对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现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当下,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在进行生产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在事前成本管理、事中成本管理以及事后成本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存在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需要研究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和成因并加以解决。在本研究中,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并在这一基础上帮助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宝英.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0,15(23):174-175.

[2]焦小乐.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应用的思考[J].会计师,2020,11(20):34-35.

[3]罗广豪.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探析[J].财经界,2020,13(28):92-93.

生产成本论文范文第5篇

成本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各种资源耗费的规划、控制、监督和分析的过程。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利润的高低,也决定了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成本管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产品是每一个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迅速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因素,都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如何加强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不断探讨的话题。从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情况来看,成本管理还处于一种传统的注重短期利益的模式中,认为成本管理就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的成本管理范围只限于生产耗费的活动,因而成本管理的模式单一,成本控制也只限于防护性控制和反馈性控制。这种成本管理思想至少有以下的局限性:①在现有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的条件下,通过对生产要素耗费的计量和分析,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总会有一个极限幅度。②注重产品成本而忽视产品成本之外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已不适合市场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③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传统观念,不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这种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现代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重新思索如何加强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方式。

一、现代经济的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特点

1、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进一步拓宽。

现代经济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农业经济主要是农业生产,工业经济主要是制造业,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和服务将成为社会的主流。在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标准将是知识生产率,而不是劳动生产率。由于技术的迅速发展,没有知识和技术创新或信息化程度不够的企业,其劳动生产率越高,产品积压将越多,企业亏损也就越大。因此,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提高知识生产率,而知识生产率的水平高低取决于知识的开发与传播,包括研究开发、教育培训等。此外,中小企业为了能让市场所接受,也将比大型企业更注重销售和售后服务。可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使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局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而在产品的研究开发、销售、售后服务以及职工培训等环节也存在着成本管理。

2、中小企业产品成本的内容和构成比重将发生变化。

现行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将无形资产的价值分期摊入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资源已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资源的消耗也必将计入产品成本,并构成产品成本的主体。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得到提高,高附加值的产品必然使产品成本中材料成本比重逐渐下降,而制造费用的比重则相应提高,从而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产品成本项目的构成比重。

3、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将是形成成本竞争优势。

在工业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单纯追求产品成本的降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将转化为形成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知识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服务型经济,具有全球化趋势,知识经济必将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小企业只有凭借自身的知识资源方能在世界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并求得发展和壮大。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是知识传播的载体,功能日新月异的电子通道和网络,将把全球经济带入电子商务时代,使得网上贸易迅速发展,也使得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趋同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只有注重成本领先战略的运用,形成自己的成本竞争优势,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二、现代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1921)曾说:“成本记录是竞争的吸引力。”生产几乎是无处不在,而生产的后面是其形影不离的成本:成本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影响生产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它是企业竞争的基础。Penrose女士(1997)在其企业成长经济研究中强调:“企业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料斯在其对企业组织分析中也特别强调,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并不仅仅在于其具有较高的经营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企业具有较强的管理组织能力。由此可知,培养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企业如何“组织”企业生产要素,以相对低的成本进行经营。获得成本竞争力是企业竞争的根本,只有提高成本竞争力,企业才有了竞争基础,也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

1、以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获得长期成本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具有技术创新优势,应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在产品质量、款式、性能和工艺装备上不断改进,以满足消费者对需求的升级和变化,并保持成本领先(低成本)的战略。低成本不等于低品质,低成本不能来自于偷工减料,也不等于减少产品功能。只有品质相同,功能相同的产品,成本才可以比较。以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从价值链的分析角度看,可以改变产品,以消除多余的部分功能;可以改变制造过程,使得流程变得更为有效;在高成本一劳动密集型的活动中,实现自动化;在采购环节,实行价值分析,对所有原材料、零配件评价其基本功能,寻求最低成本,从而降低采购费用和原材料成本等等。

以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从短期看,技术改造需要投入,开发新产品也需要投入,这都是增加成本的因素;但从长期、整体看,不仅可以获取更大的效益,而且有利于争取竞争的主动权,确立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因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作出的目前投入是必要的。因为创新产品会增加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创新产品可以适当提高售价;应用新的技术成果可以提高效率,节能降耗,减废降损;通过技术创新可增加产品服务的附加值。技术创新带来的增利因素要大于其投入成本因素。

技术创新是无止境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无止境的,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也是无穷尽的,这正是现代成本理念。

2、采用作业成本管理思维,使成本可持续降低。

作业成本法是基本成本发生的原因的进一步分析和认识而产生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观念,它根据企业在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销售、管理等不同阶段成本发生原因的分析,按成本动因计算各项资源的耗费,使得成本计算更具客观性,也使得成本管理更具针对性。通过对作业及动因的分析,把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从而找出经营过程中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是不增值作业。由于不增值作业不能增加顾客价值,或者消除之后也不会降低产品价值,成本管理中就应当抓住重点,满足增值作业的耗费需要,消除不增值作业,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中小企业不能像大企业通过大批量生产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获取规模效益。中小企业生存的空间恰恰是存在于那些缺乏效益,适应于分散经营的行业,或者是大企业不愿涉足的根据顾客要求进行的小批量的多品种的生产领域。这样在成本的计算与管理上,传统的以产品产量为中心的制造成本法受到了冲击,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兴起,它不仅适应了社会需求变化,而且也适应中小企业生存的环境。作业成本管理最为重要的在于,它不是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与着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反映,对最终产品形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必须进行战略的考虑,要从单纯降低料工费项目的生产过程成本的管理上,拓宽到从产品设计开始,包括技术开发、制造、销售、市场营销、服务在内的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进一步深入到为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作业成本的管理,达到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持续的动态的成本管理。

3、从产业价值链中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

每一个企业都处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个环节。在分工越来越细,企业间依赖性越来越大的经济环境中,眼睛向内,只注重在企业内部通过挖潜降耗来降低成本的方法日益显露出其局限性。即使生产商把产品的生产成本降至极限,如果零售商置整体利益于不顾去追求高的利润会使商品的最终价格过高而失去竞争力。为确保竞争优势,企业应在了解自己的各种耗费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摸清竞争对手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同时与企业所处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通过谈判、协商等方式,通过合作,共同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使上游企业以低成本为企业供货,而企业则以低价格供给销售商,这样产品就会很快被市场接受,同时产业系统中的每家企业都是成本降低的受益者。这种外向型成本管理思想是我们今天应强调和重视的。

生产成本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全球电子产品贸易快速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效应不断凸显。欧美等国针对我国电子产品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大产品出口评定程序复杂度,降低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研究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以及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影响,成为电子行业深化对外贸易的关键所在。研究发现,欧美技术标准要求严苛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评定程序强制加严产品出口流程,知识产权保护削弱企业竞争优势,审核内容宽泛缩减产品市场份额。立足于我国电子产品出口实情,应从政府、行业机构与企业三方面发力,最大化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欧美的影响。

关键词: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电子产品;绿色壁垒;技术标准

从2019年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座谈会上获悉,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出口国、消费国与生产国。在国内经济政策支持下,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迅速,出口额增速较快。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额为4.63万亿元,同比增长5.4%。从出口地区来看,欧美地区是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主要区域。然而,我国电子外贸企业在出口欧美等地时,受欧美贸易环境以及当地技术法规制约,频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由此,着重探讨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背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影响,以及我国应采取的解决策略,具有深远意义。

一、我国电子产品出口欧美地区的现状分析

(一)出口规模

以涵盖电子产品的机电产品出口为例,在2015-2019年间,中国机电产品在北欧地区的出口额从90.3亿美元增长到110.8亿美元;西欧地区的出口额从940.6亿美元增长到1202.6亿美元;南欧地区的出口额从115.9亿美元增长至167.8亿美元;中欧地区的出口额从450亿美元增长到524.1亿美元;北美洲的出口额从2593.9亿美元降至2430.1亿美元。其中,201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美国家贸易额以及发展情况见表1。由表1分析可知,201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在挪威、丹麦、瑞典、芬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呈现增长态势,这为中国与欧美国家继续深入合作带来积极影响。

(二)出口地区

欧美地区是我国电子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受地理区位与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我国电子产品出口欧美的结构呈现地区差异性。欧洲方面,电子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中欧班列途经地区。以综合保税区的中欧班列为例,2020年1-2月,该区中欧班列承运联想电脑的数量为2万台,占中欧班列总出口量的10%,运送地区主要为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地。再以成都国际铁路港口的中欧班列为例,在2020年1-2月期间,该港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共260列,配送地区集中于德国、法国与瑞士。北美洲方面,美国一直都是中国电子产品进口第一大国。表1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出口美国的机电产品高达2173.9亿美元,美国成为我国电子产品出口欧美地区最多的国家。具体以笔记本电脑为例,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线上教学模式爆发,对中国笔记本电脑及显示器的需求激增,仅波士顿公立学校便订购2万台笔记本电脑。再如电子玩具,在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对我国电子玩具的需求显著增长。该国玩具巨头MGA Entertainment首席执行官艾萨克·拉里表示,在原有贸易量基础上,该公司向中国进口电子玩具的订单量仍持续增多。

二、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形式分析

(一)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与评定程序

技术法规指按规定强制执行的产品特性,以及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的文件。技术标准是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的技术事项制定的标准,包括技术、方法、卫生、安全与环境等方面标准。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宣布我国出口该国的电视机必须为数字电视,且产品需要符合ATSC技术标准。评定程序是以直接或间接评定方式,确定技术法规与标准是否满足要求的程序。经评定审查之后,权威机构会授予产品合格认证标志,以此证明产品符合评级程序与技术规范。如美国要求我国汽车电子产品出口前必须通过A2LA/AEMCLRP认证。

(二)产品检验制度

产品检验检疫制度是指按照特定标准、方法与程序,对产品实施质量检测,以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的法律制度。早在2016年,欧盟便发布了进口电子产品检测条例,保持原有有害物质检测不变基础上,将锡、钽、钨、金(3TG)等金属检验范围扩大到400多个供应链上的进口商。检测范围涵盖手机、电脑、汽车电子器械与航空器等产品。而针对我国电子产品,欧美国家主要进行的是铅、汞与镉等有害物质检验。

(三)产品包装和标识机制

产品包装与标识机制是指对产品包装与标签的规格、品种、工艺及成分进行统一化的规定。在产品包装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进口电子产品标签与包装进行明确规定。如针对一些腐蚀性较强或易燃易爆的电子产品,要求包装必须符合特殊性标识规定。欧美发达国家在环保法中,明确对电子产品包装的可回收率进行规定。德国、法国、希腊等国要求进口电子产品包装回收率需要达到60%。美英等国要求电子产品纸质包装回收率必须超过85.5%。

(四)绿色壁垒

欧美等国设置的绿色壁垒主要指,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洁净产品及洁净技术为由,采取的直接或者间接限制性措施。其中,最为常用的规定包括国际环保公约、ISO14000 环境管理和环境标志体系。这些非关税壁垒已经渗入到产品生产、包装、销售、使用及回收等环节,内容涵盖极为宽泛。此外,美国还针对我国电子产品制定了《控制放射性的健康与安全法》、“UL”和“绿十字”。相关条例在原有绿色壁垒基础上,再次添加新要求,规定进口产品必须达到环保要求,拒收环保不合格产品。

(五)信息技术壁垒

信息技术壁垒是指出口企业的信息技术不满足进口国标准要求,进而造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中包括计量单位制、商品识别、互联网贸易与条形码识别等内容。欧美等国规定一旦电子产品信息技術壁垒不符合要求,就立即限制进口。欧盟等国实施至今的《欧盟计量器具指令》2014/32/EU(MID 2014/32/EU),一直是我国计量性电子产品出口需要攻克的难题。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欧美的影响

(一)技术标准要求严苛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与评定程序方面有严格要求。我国电子生产企业为尽快满足欧美地区电子产品标准要求,需要针对一些关键领域进口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精尖零件,这一过程促使出口成本明显上升。蓝思科技负责人表示,为满足电子产品出口欧美所要求的技术标准,公司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开展生产活动。这些进口设备主要为车载设备、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等产品生产所需的高级芯片与设备。负责人还表示,由于进口产品造成了企业成本上升,导致2019年公司利润率同比下降57.7%。此外,在欧美地区严格的标准要求之下,我国部分电子生产企业进口零部件费用增加,内部存在资金流短缺问题,导致企业停工、停产现象频发。以传感器为例,国内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国产传感器普遍为低端产品。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为匹配欧美地区各项严苛的技术标准,需要根据数千条技术标准和法规要求,对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显著增加企业成本。

(二)评定程序强制加严产品出口流程

欧美等地在中国电子产品出口过程中,对产品技术性检测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中国电子产品在出口欧美国家时,需要根据对应出口国家的认证要求到指定外国机构做产品合格评定。除规定内的国外认证机构之外,欧美国家不承认我国机构的检测成果。例如,我国出口美国的手机、电视、录音机等电子产品,只有通过美国本土FCC检测才能进入美国市场销售。且美国还出台了DOE强制性评定流程。这一认证项目列出的一系列清单,包括充电器、电视、冰箱、空调等产品。清单内的产品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必须获得美国DOE认证。这些认证要求无疑增加了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复杂性,加大我国电子产品企业出口压力。

(三)知识产权保护削弱企业竞争优势

欧美发达国家对电子产品进口标准十分严苛,借着对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认证要求,不断提高产品与技术认证难度。虽然我国电子企业已经开始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法律标准,不断调整并改进企业生产技术,但仍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国光电器负责人称,公司在内部管理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些局限问题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产生阻碍作用。目前我国很多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均习惯于直接进口国外高端技术产品,缺乏知识产权法规的制定实力,尚不具备国际标准制定经验,导致电子出口企业在遭受侵权时,缺少专利性文件支撑,只能依靠协商解决。但在国际市场中,这种非司法诉讼、非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并不能为我国企业获得权益方面的保护作用,极大降低企业竞争优势。

(四)审核内容宽泛缩减产品市场份额

我国电子生产企业大多采用大规模生产或者贴牌加工方式,忽视了科技研发重要性。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对产品本身质量有明确要求,还对产品生产流程、销售、使用与回收等方面均进行限制,审核内容极为宽泛。受此影响,我国电子产品出口欧美地区时,因检测未达标被驳回的现象频频发生,在欧美市场所占份额极大减少。2020年5月15日美国发布对华为的封锁令,严格限制其他国家对中国出口技术产品。限制令同时将25%的技术含量门槛减低为零,即只要在零件生产过程中采用美国技术与设备的任何国家或企业,均不能继续向华为供货。虽然华为对5G通讯产业链中涉及到的软件生态和操作系统拥有绝对信心,但是消费终端的核心高端芯片制造基本都依赖欧洲等发达国家零部件进口。美国禁令颁布,在短期内对华为国际市场份额影响较为严重。

四、對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进一步完善电子产品质量标准。首先,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CAC、OIE、IPPC等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组织的会议,充分了解国际标准新动态,为完善电子产品质量标准奠定基础。其次,政府应深耕电子产品生产、销售与流通环节,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在充分了解电子产品生产现状基础上,从政策与资金两个角度积极支持企业构建追溯体系,强化产品质量保障。最后,应根据国际相关法律文件,不断更新电子产品检验检疫内容,保证检验检疫成果匹配国际先进水平。

2.推进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市场。中国部分电子出口企业无法建立独立的检测实验室,必须凭借第三方检验实验室提供相关证明。为此,政府应大力扶持第三方检测市场发展。在法规与政策上引导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市场走向规范化;在资金上对电子企业检测费用进行补助;在资源上应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并配备专业检测人士,尽快推进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市场与国际接轨,打造欧美认可的认证体系与检验标准,最大化缩减企业检验成本。

3.强化海外援助能力。第一,强化海外维权援助服务。一方面,政府负责人应督促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邀请专家顾问对电子产品出口遇到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提供相应维权信息和法律指导。另一方面,完善涉外执法机制。我国驻外使领馆应在电子产品保护方面建立执法机制,针对重大涉外产品纠纷与贸易争端事件,制订应对预案。第二,完善涉外企业保险业务。我国政府应重视保险机构对企业的保护作用,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并完善保险业务。例如,政府可鼓励保险企业针对电子产业,开展专利海外侵权责任险、被侵权损失险与执行险等业务,保障产品出口权益。

(二)行业层面

1.积极参与欧美贸易争端协调与谈判。我国电子产品在出口欧美遭遇到技术贸易壁垒时,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进口国与出口国的谈判。与政府相比,行业协会能够清楚了解电子产业内部行情。且针对一些影响较小的贸易壁垒,行业协会出面解决更有效率。行业协会应通过组建谈判团队,其中包括法律从业人员、电子贸易企业代表与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这一组织模式可多方面听从电子产品出口建议,进而更好维护电子产业合法权益。另外,行业协会需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贸易座谈会,广泛收集各行业建议,为电子贸易企业提供有效出口建议。

2.健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第一,行业协会应积极筹建国内外电子产业协会,并参与社会团体组织的信息交流会议与交流活动,建立权利人沟通渠道,充分进行电子产品知识产权信息沟通。第二,协会可编印年度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以及专利、商标、著作权典型案例分析书,为企业出口提供基础性参考。第三,行业协会应努力与欧美国家相关协会达成一致协定,为电脑、手机、游戏机、收音机等更多电子产品出口创造保护措施。如针对工业技术和绿色标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问题备案规则。第四,行业协会应牵头,联合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在电子产业集聚区内,建立地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电子产品技术专利转化、专利申请提供便利。

(三)企业主体层面

1.充分借助贸促会服务优势。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有关专家表示,贸促会已经与欧美等国家数家相关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可为我国出口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为此,我国电子贸易企业应充分借助贸促会,强化其境外市场开拓力。针对产品检测方面,企业可申请加入贸促会内部检测认证培训,提升产品检验水平。针对产品认证与通关报检方面,企业可申请由贸促会进行产品认证与通关,削弱自身产品认证主观性,提高通关效率。针对信息交流方面,企业应借助贸促会内部的“贸促通”平台,开展线上业务咨询活动,进一步强化其市场开拓能力。

2.合理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第一,针对出口國贸易诉讼,相关企业应借助律师、贸易专家与技术专家等方面力量,开展贸易调查取证,提供具有法律支撑的数据材料,以便强化自身诉讼能力,提高胜诉几率。第二,针对不合理贸易制裁,我国企业可申请商务部对进口方所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展立案调查,争取贸易公平性。第三,针对倾斜性制裁判定,企业可借助行业协会力量,申请开展贸易再调查,提升企业诉讼能力。另外,企业可申请贸易救济金,用以弥补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贸易损失。

3.落实质量控制。随着欧美地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加严,我国电子产品贸易企业除了借助外部力量强化“走出去”能力,还需要立足于产品生产流程,落实质量控制,塑造并形成国际品牌优势。一方面,企业应加大“绿色工艺”研发投入,减少有害物质应用,生产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产品。另一方面,企业应在加强原辅料把关基础上,充分落实产品检测流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尽量避免因产品质量产生的后续纠纷。

参考文献:

[1]证券日报.2019年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5.4%消费旺季将至助力9只低估值股[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790854744050710&wfr=spider&for=pc.[2020-01-15].

[2]焦云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日本的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19(12):39-42.

[3]詹玉兰.我国汽车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技术壁垒及应对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8(9):41-44.

[4]同花顺财经.超4000亿美元电子产业链遭冲击,国产替代的机会在哪里?[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50173575673 96735&wfr=spider&for=pc.[2020 -04-26].

上一篇:经济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实习毕业论文范文